家乡写景散文

2024-06-14

家乡写景散文(共15篇)

家乡写景散文 篇1

梦里水乡

我曾经常听外地人来这样赞美我们兴化的好,“人到了兴化,心就花”,也许是吧!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让你心不花呢!首先是因为我们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有“三分天下,水有其一”之说。兴化水资源丰富,“鱼米之乡”是毋庸置疑的。

兴化的地理环境很优越。地处江淮之间,在江苏的中部,里下河的腹部。在泰州是最大的县级市,人口160多万。境内有35个大的乡镇,都是后来由两个乡镇以上合并的。全市的城镇也好,农村也好,可以说,陆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城区和乡村。水网运输,主干河道吃水深达几百吨,水上运输有吨位大,成本低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运输行业的成本。兴化四季气候分明,雨水适宜,水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水上森林公园让你流连忘返,文人墨客层出不穷,古今中外享誉全球。

在山靠山,在水吃水。楚水成了兴化的代名字。犹如上海的沪,安徽的皖,山东的鲁一样。如兴化的楚水学校、楚水招商场、楚水大药房、兴化电视台的楚水剧场、楚水热线,兴化日报文学爱好者的天地楚水副刊……举不胜举。

水,养育了我们兴化160万的儿女;水,滋润着兴化肥沃的土地。兴化人杰地灵,鱼肥,蟹大,米香,人好客。吃兴化的水,长的美女漂亮又迷人,兴化的美女城市、乡村随处可见,所以,一到了兴化心就花,就是这意思。作为每一个兴化人,都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兴化的水产品在全国独占鳌头。鱼类品种繁多,数不胜数,最著名的甲鱼、鲤鱼、鲫鱼、鲢鱼,黄鳝,桂花鱼......肥大、鲜美,色泽好,营养高而著称,用文字无法表达出来的。典型的兴化淡水大青虾,堪称个体大,色质好,晶莹光亮,虾肉,嫩而鲜美,营养丰富。兴化品牌公司“红膏”、“板桥”出产的大闸蟹,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有“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等优点。还有“膏红、肉鲜”的美称。兴化的蟹市场在全国很有名气,以占地面积大,门市多,人员广而著称。如兴化东北部的安丰镇,永丰镇,蟹市场占地面积各占几百亩的用地,一旦蟹上市,每日人流量达上万。一到了收获季节,全国各地商贩蜂拥而至,争抢优质大闸蟹,给兴化地方经济带来了新的腾飞。

不但我们兴化水产品有名,我们兴化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的红皮小麦惟有兴化才出产,是全国大小型企业制作饼干、糕点、烧饼.......不可缺少的抢手货。每到了收获季节,全国各地的商贩汇集兴化,以高价抢购。

兴化绿色优质的大米,源源不断地流入全国各大农贸市场,深受顾客青睐。兴化的大米被人们公认为含丰富的氮、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并以纯净,无污染而受顾客喜爱。

再说兴化的副产品,很有特色,被兴化游子带到了大江南北,深受外地人的宠爱。如兴化的米酒、松花皮蛋,垛田的葱和芋头,安丰的三腊菜,临城的草莓,沙沟的大鱼圆,永丰徐扬的羊肉,陶庄的牛肉……哪一样不是我们兴化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在外漂荡辛苦了一年的游子,每到年底,一回到兴化,就四处奔波,求购喜爱的年货。

在工业上,兴化有不锈钢之乡美称的——中国戴南镇。有工业发达的张郭镇,周庄镇、昭阳镇、安丰镇……有后起之秀的新垛镇,一座座厂房正在拔地而起,一座新的工业城又将在这块热土上诞生。

一下子让我想起著名的词作家阎肃,作曲家孟庆云,多年前,曾经专为我们兴化人谱写了一曲优美动听的经典歌曲——《梦水乡》,来颂扬我们兴化人。笑望海光月,轻扣板桥霜,微风摇曳竹影,我的梦里水乡……这首动听的歌曲,在中央一台、三台、七台多次播出,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她真正写出了我们兴化人的心声。

如今,这首歌已约定成俗为所有兴化人的手机铃声。当走在集镇上或走在乡村里,每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人们的脸上立马会显露出骄傲的神态。我们作为水乡兴化人,还有什么不值得骄傲和自豪呢

家乡写景散文 篇2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 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 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 无须教者讲述, 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两位女生读)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全班女生读)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全班男生读)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 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 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 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 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 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 仿佛梦幻一般, 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 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 波光掠影, 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云雾缠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 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 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 和她独处高山之巅, 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 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 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 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 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 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 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 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 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 (押韵) , 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 (押韵) 。”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 (比喻、对偶) ;天池景色美如画, 声名远播遍华夏 (比喻、押韵) 。”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 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 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 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 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 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高中写景散文的阅读 篇3

【关键词】写景 情感 意境

如何教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写景散文呢?简言之:察形、观色、辨声,心驰神往于文章的意境之中。

一、追摄画面,拓展空间,建构形象

具体形象是作品意义、作者情感的载体。散文更是离不开具体形象,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散文,没有对形象的强烈感受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散文鉴赏。因此,阅读写景散文首先就要通过文字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再现或重建,也就是“察形”、“建形”。

写景散文,最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叙写,构成一个个画面。而画面又往往出现两种不同状况: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因而,察形、建形要区分开静态与动态,又要对比静态与动态,建构的形象应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总之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比如人教版《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片断:无边无际的沙漠,平坦、茫茫一片;中午阳光从上空直射,沙漠出现单纯、强烈的反光,热而寂静。引导学生通过以上重点文句进行空间想象,建构起一幅静态的平面图。继而往下阅读:先是第一个黑点,继而成线、成队,渐近,响起铃铛柔声,最后出现昂首阔步前进的方阵,耀眼的猩红大旗。由此文句又建构成动态的形象。通过想象建构成一静一动的形象,对形象进行体味、揣摩。静态形象表现出单调、平板;而动态形象则表现出盎然生机。只要建构成形象,说明读者的心神已经驰往于作品之中,再通过“仰”、“窥”、“望”对形象作多方面的扫描,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把握它的形体和神采,就更能切入作品的艺术美之中。

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议论更是文章的非凡之处。对“风景”描述之后,文章有多处不可或缺、情真意切、见解独特、耐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议论和抒情。“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那便是真正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其字字珠玑,句句千钧,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真乃神来之笔。本文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发见解,赞扬了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是自然的主宰”,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填补了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直抒胸臆、意蕴无穷,感情真挚,对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和崇高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赞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可见,通过形象的构建,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味、揣摩,从而感受美,悟出“神”。反复训练形象的构建与感受,最终达到培养起学生对散文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观色彩,察情感

色彩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感情语汇,艺术家常常是因色生情,随情赋彩。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与客观景色往往融为一体,因此作品中的色彩即是作者心境的表现,透过其色彩就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

如《绿》《荷塘月色》同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作品,但作品中的色彩不一。前者,浓墨重彩绘出绿色:岩面与草丛透出油油的绿意,而梅雨潭水的绿更是使作者惊诧,不惜笔墨多方描绘,全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后者,轻描淡写地绘出“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景色:月光是淡淡的,小路是幽僻的,荷塘笼罩于月色之下,树色阴阴的,远山只有大意,路灯没精打彩的。淡淡的景,淡淡的色。

前后两相对照,透出作者的不同心境:前者反映作者热爱生命、勇于进取的激情;后者交融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是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可见,色彩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折射。抓住对色彩的特征的剖析,往往就能切入作者或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一般来说,色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暖色,一为冷色。暖色通常包括红色、绿色;冷色主要指蓝色、黑色。暖色包含的情感或形成的氛围通常是热烈、生机盎然;而冷色则通常是庄严肃穆、悲哀忧愁的象征。把握冷暖色的不同含义、情感,是我们从色彩中去分析作品情感的基础。

三、辨声音,听心曲

“言为心声”表明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反映,而写景散文中的声音也同样是作者心曲或心理感受的表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先生明明身处夏夜热闹的环境之中,为何却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呢”?这里,朱先生正是通过蝉声、蛙声透出的自然之物的欢愉反衬出自身的孤寂、内心的忧愁。“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的折射。”全文通过这一处的声音将自己的内心情绪重重地点化而出,令读者之心为之一颤,随即沉入深深的悲哀之中。

古人有詩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声音以闹衬静,也是写景散文中的一个重点。其实,这声音之中又何止于此?细听就感受到了声音之中还饱含有作者那深深的悲凉、孤独与冷落之情感。

相对于“形”、“色”而言,“声”在写景散文中所占份量要少些,但也是鉴赏写景散文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同样也透出作者的心曲。

家乡写景散文 篇4

公园里,春天,草坪上绿草如茵,随处可见盛开着的野花,小池塘里,池水清澈见底,太阳公公洒下一缕阳光,水面上就闪烁着耀眼的金光;一阵风拂过水面,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池塘边,挺立着一棵棵青翠的柳树,犹如一位位守着城门的不负责任的士兵,七扭八歪的矗立在门口。有的柳树弯下了腰,长长的辫子伸进了水里,像是一位老渔翁在用青翠的鱼钩钓鱼。春天,是个绿草如茵、万物复苏的季节。

夏天,树木变成了深绿色,绿的耀眼,绿的透明;池塘里,也开满了荷花,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大伞,骄阳似火,鱼儿们都在荷叶下乘凉。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一句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树叶子都由绿变黄,开始一片一片的往下落,尤其是银杏树,树上的叶子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停满了银杏树,有一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引的它们张开翅膀,纷纷落下,在空中翩翩起舞。

冬天,空中飘着洁白的雪花,它们给大地换上了新装,整个天地都变成了白漆漆的。

啊!这就是我家乡的美景;一年四季都景色优美的沭河公园。

家乡美写景作文 篇5

一下火车,干净整洁的.广场会让你立刻感受到江南小城的秀丽。如果你觉得这儿不够热闹,咱们就一起到中山路步行街去看看吧。在这里,时尚的商品、周到的服务,让你想不买都不行。当你的肚子开始唱起空城计时,步行街背后的双桐巷里飘来阵阵香味,让你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买一串炸年糕,边吃边逛,或者坐下来,品一碗二街米线。离开步行街时,别忘了带点傻子瓜子,让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品尝到芜湖的特色风味。看够了热闹,就玩点刺激的游戏吧,方特欢乐世界就是你的首选。恐龙危机利用三维电影的高科技,再现出侏罗纪时期的场景,令人震撼的音响效果,让你觉得恐龙就在身边。维苏威火山是一个大型的过山车,运行起来速度飞快,如同在与风赛跑。我可要提醒一下,嗓子不好千万不要玩这两个项目哦!辛苦了一个下午,一顿大餐自然是少不了的,别急,凤凰美食街早就恭候你的光临了。这里有杭帮菜、川菜、粤菜,还有咱们芜湖本地的农家菜馆,无论你来自何方,都能一饱口福。吃饱喝足,美食街旁的侨鸿国际五星级宾馆会给你家一般的感觉。

芜湖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益美丽;芜湖的繁华是勇于拼搏的芜湖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辛勤耕耘的结果。三十年来,芜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城市的老照片,我不禁为芜湖的发展而惊叹!

家乡的大海写景 篇6

家乡那一片看不到边的大海,瑰丽无比!早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天空中燃烧着红色的彩霞,放射出万道金光。大海沐浴在彩霞之中,海面上金光闪闪,碧波荡漾,美丽极了!一只只美丽的海鸥,展开它洁白美丽的翅膀在海面上翩翩起舞,好像在夸大海的美丽之处。写景作文 家乡的大海400字。海鸥采摘着朵朵金色的浪花,不时发出了动听的叫声,像一位位仙女在海面上载歌载舞。这时大海更加的迷人!

中午,海水恢复它原来的面貌,碧蓝碧蓝的,清澈无比。海浪冲击着岸边,发出“哗哗”声,如同一支优美动听的海的交响曲。

夕阳西下,大海在晚霞的点缀下,大海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热情地迎接着勤劳的渔民,一只只渔船满载而归,一排排,一列列,非常壮观!

大海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像一位柔和的母亲,抚摸着小鱼们,跟小鱼们嬉戏。当暴风雨来临事,大海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浪花腾空而起不停拍打小鱼们,小鱼儿逃得四处乱窜,白浪涛天,惊心动魄。

动退潮的时候,金色的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小不一的海螺、凶狠的螃蟹……当你踩在沙滩上脚下是软软的,仿佛踩着棉花一样舒服。

家乡的大海多么瑰丽,多么奇幻。

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谈 篇7

一“、传神”:领悟语言表达的情意

“传神”,就是教师利用适切的系列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情意。课堂中,在丰满的“形”中一层层深入,“神”渐渐浮现,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真正抓住散文教学的精髓。

1.感受“神”之影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文章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力求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的”感知,对文章思想感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田园诗情》一课,揭题后学生交流眼前浮想的画面。然后读文,想想荷兰给自己的印象,这样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粗浅感知。然后进一步理清写作顺序,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浓缩成标题式,有:奶牛天地、奔驰骏马、家禽乐园、宁静夜晚,当然列标题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再将文题与内容观照,弄清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首尾的总写与呼应对荷兰的田园风光有了进一步整体的感受。再如,教师将第二课时导入的复习与本课的“神”相链接,在开篇中就唤醒朦胧的感受。《田园诗情》一课,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这两组词组“仪态端庄的老牛、骠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如丝绒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天堂般的绿色草原、鲜艳的郁金香、野草遮掩着的运河”,集中播放荷兰如诗如画的风光,内在的神韵也在心中若隐若现。

2.体悟“神”之真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类文章“,循其形,入其里”,在“活画”中,体会了诗画意境,然后进一步推进,聚焦那些一字传神的词句,品味其中传达的情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以体察作者的情感,探明散文的内在精髓。如精读《田园诗情》,先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然后浏览第2自然段,这样的奶牛图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想想喜欢的理由。学生交流牛犊、老牛的句子时结合“活泼顽皮“”仪态端庄”想象自己就是小牛犊会怎样顽皮,父母就是老牛仪态端庄的样子。再读这部分,体会这样的意境带来的感受。在这样的聚焦词语,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补充中,那种家的幸福温馨之感自然流淌出来,相机再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这样的“神”丰满厚实了。

3.析出“神”之形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或词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散文的“神”。这就是文眼,也是“神”眼。这些点睛之笔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挑破“点睛”之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散文之“神”。如《田园诗情》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就是散文的“神”眼,在已经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荷兰的幸福、自由、悠闲、宁静后,对“真正的荷兰是什么”学生一定能透过景看到情,透过田园看到诗情。再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卡尔·恰佩克。他在荷兰游历时,写下这篇文章。当时,作者的家乡正在遭受战争的侵扰,人们不得安宁。他写下这样的文字,仅仅是介绍荷兰吗?”学生一定能透视出景物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对自由、平静、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二“、长言”:迁移言语表达的智慧

“长言”,在这里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中,语言文字的实践应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文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内化的过程,是学了本节课获得的语言的生长。但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源头,只是为了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只是一种写的练习,这种语言能力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没有看到学习此文本后独特的生长点,提高点。这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一种伪实践,从生长角度看是一种低效的徘徊。作为抒情类写景散文,可以尝试从哪些方面实现语言的生长呢?

1. 传神词语中寻找

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并将这种对文字的敏感能力内化成为自身的语文涵养,这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

《槐乡五月》是三年级上册的景物类散文,文中多处传神之词值得品味。第1自然段感受槐花的香时,教师让学生读读体现槐花香的语句,然后想想句中哪个词语很特别,表达了怎样特殊的感受?学生体会到“浸”的特别之处:“浸”是物体没在水里,而水可以看见,可以摸着。这里说槐乡浸在香海中,就让人感到这种表达的多种独特的韵味,如:香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香味令人陶醉,一直香到心里了;整个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香味。然后再想象整个槐乡浸在香海中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巧妙地达到由香悟浸、由浸悟香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词语感受经验,再寻找文中类似特别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特殊感受?学生自然关注到文中“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发现写作的秘密,写景时,可以运用能传达神韵的动词,往往会更加生动。最后,学生进行练习。读描写广玉兰的句子,填写一个动词,说说怎样传神。“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出来。”这样学生的品词用词能力达到历练和生长。

2. 形神结合处寻找

散文文辞优美,语言韵味十足。散文形散神聚,形式上自由活泼,不受约束。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寻找散文类各年段语言学习和练笔的点。

片段一:

交流第4自然段

1. 除了骏马,还有许多家畜,它们哪里吸引你?

2. 老师把这一段换了一种形式排列(诗的形式),我们一起合作读。

3.经过这样一排列,感觉读起来怎样?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美感的不仅仅是排列,还有句子的表达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4.像这样有对称感的句子还有很多,浏览第2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中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说在哪里找到了对称?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点拨推进:结构相似,尽管字数不同,读起来仍朗朗上口。)

5.发现这样的特点,咱们也来试试,使句子工整对称。看一看。

绵羊那么悠然自得,小鸡、长毛山羊显得多么安闲,它们又有哪些具体的活动状态,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展开想象也写上几句,注意表达形式的对称。

本课语言工整对称,富有节奏美。因此,将感受语言的美到发现如何表达这样的美,以及运用展示这样的美作为本课语言的生长点。

3.析神总结中寻找

谈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技巧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纵观初中语文各级考试,课外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偏低,这反映了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解题能力都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在教材文本解读时过于功利性,紧扣教学参考书,细致琐碎,不注重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成为知识点的积累者,而非知识的运用者。当然,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中考考查内容的变革上意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已是教学首要任务。于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热门词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给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结合九年级下册《雪》和2010年苏州市中考阅读《寂寞的月亮》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一、认识写景状物散文特点

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描绘优美的景物,刻画感人的景物形象,并以此为抒情的依托物,进而达到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之目的。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无论是描写自然界的景和物,还是描写人文的景和物,它们都是基于刻画这些景与物的外在形象,并以此为依托,进而来抒发作者的情思。其中刻画景与物的形象是抒情的手段和途径,而抒情则是作者创作欲达到的目的。

就此而言,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有以下特征:突现景物鲜明的外在特征;蕴含景物人格化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作者高远的志趣,寄托作者美好的愿望。例如,鲁迅的《雪》,作者突现江南雪滋润美艳、朔方雪蓬勃纷飞的特点;蕴含江南雪的生机活力、朔方雪的旺盛执著的内在品质;抒发鲁迅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对朔方雪的敬佩之情;表达他以笔代枪、永不妥协,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再如,《寂寞的月亮》,作者突现月亮寂寞的特点;刻画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对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他希望自己也具有这样无私孤傲的高尚品格,能够在寂寞中不屑于自己的寂寞;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在功名利禄的社会中能拥有像月亮一样无私大度孤傲的高尚品格。

二、指导学生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根据对散文特点的分析,散文阅读的思路非常清楚,笔者在数十载散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找景物——析特征——悟情感”阅读简单三步法,并行之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找景物

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写作对象,初步体味情感。

例如,《雪》一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在文中要勾画出描写对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通过第一步的阅读,学生可以初步体会两种雪的不同和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1至3节写江南的雪,4至6节写朔方的雪,由此激疑,作者为什么写两种雪呢?所以,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明确歌咏对象:月亮。

(二)析特征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分析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深入体味情感。例如,《雪》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江南雪景“滋润美艳”“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隐青、深黄、冷绿”“忙碌、闹”“洁白、明艳、闪闪、目光灼灼”“拍手、点头、嬉笑”“消释、褪尽”等;朔方雪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品读江南的雪主要是扣住“滋润美艳”,赏析景物外在的美丽和内在的生机活力但同时又有软弱的特点,品读朔方的雪主要扣住“如粉如沙、蓬勃奋飞”,赏析景物外在的干燥纷飞和内在的旺盛执著。通过这一步的阅读,学生对景物的形神全面了解,对作者的情感体味会更加深入,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月亮是寂寞的”“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学生在勾画的基础上品读出月亮是寂寞但又不甘于寂寞的特点,赏析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作者对月亮的那份赞美敬佩之情也蕴涵在景物特征的描写之中,学生在这一步的阅读中对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到位。通过对景物特征的赏析,也便于理清行文思路,学生将月亮特征圈点勾画之后,不难发现文章1至4节描写月亮寂寞的特点,5至7节描写月亮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特点,也明白月亮的寂寞是衬托月亮的无私大度。

(三)悟感情

这是散文最重要的一步,“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文中往往把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互相交融,达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散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品味作者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读懂文章的关键,也是学生在中考课外大阅读中必须做到的,否则阅读题目很难准确把握。笔者将品悟情感分为两步,首先是品悟作者对景物的情感,鲁迅通过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达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对江南雪的易融有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通过描写朔方雪的干燥纷飞,表达对朔方雪的敬佩赞美之情。《寂寞的月亮》作者描写月亮的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表达对月亮这种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这一步是最容易的一步,学生在赏析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就可以感悟出来。其次是品悟作者自我的情感。《周易》中说“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讲当作者无法用理性来阐释自身,就会借助物、景来表达、再现自身。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散文常用的方法:物我合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白“我”变为物,物亦变为“我”。如指导学生阅读《雪》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雪的象征意义,这里的雪是鲁迅的化身,江南的雪是童年时代的鲁迅,朔方的雪是现在的鲁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仿佛那雪地里堆雪罗汉的七八个孩子中有鲁迅、有闰土……冬花烂漫的百草园里,鲁迅在折梅花、踏绿草……这样,学生不难品悟出作者借江南的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读朔方的雪,想象北京四合院外大雪纷飞,惟余莽莽,四合院内鲁迅在奋笔疾书、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战斗檄文…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虽然身处孤独却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读到这里,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就能准确把握,鲁迅通过描写两种不同的雪,并进行对比,表达他不屈服黑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正如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初读课文时的疑问“为什么写两种不同的雪?”也就迎刃而解,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寂寞的月亮》,将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轮月亮不仅是月亮,她是作者的化身。学生再读课文,透过文字背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寂寞的作者;他也许没有显赫的名声,也许没有过人的才华……但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希望将全部的才华献给社会,他不与世俗同流、心静如水,他希望保持着世人很难再拥有的那份孤傲、清高……“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志趣,批判世人身上无私大度孤傲品格的丧失,也呼吁世人能保持这些高尚的品格。

通过《雪》课内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技巧,再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快速读懂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写作意图。这样在分析考题时入手更容易,回答更全面。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三步法“找景物——析特征——悟感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对阅读有成效。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当然散文的阅读不仅仅这么简单,作者精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巧妙的构思等需要学生一定的鉴赏能力。笔者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写景状物散文的钥匙,让学生更好地在大门内丰富美妙的世界中畅游。

[参 考 文 献]

[1]巢宗祺.解读语文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冯晓丽.写景状物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2010(1).

[3]张中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家乡写景作文 篇9

虽说家乡的秋天很冷,但你只要在外一站,一股股凉风意混着成熟果实的香味,让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惬意!

家乡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夏日里辛劳,在秋天里盼来了最好的硕果,他们付出与希冀的,也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得到了回报。想想看,还有什么比农民们辛勤劳动得到的果实更能令人陶醉呢?

家乡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在安静的小路上走着,两边的树叶子被微风吹动,时不时掉落一两片黄中带绿的叶子,更能烘托出秋的气氛。

家乡的特产,就是那大大的挂满枝头的`山楂了,摘下一粒放到口里,甜甜的、酸酸的,让人想起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甜中带酸。

初一写景作文:家乡 篇10

湛蓝的天空、金黄的田野、温柔的河流……向车后快速倒退着。近了,近了,村头那熟悉的石板桥,那参天的古槐树,渐渐映入我的眼帘。我想,父母必定又在村头那棵古槐树下等我下了车,微风挟着泥土的气息,混杂着青草的味道,轻抚着我的如同母亲那温暖厚重的手。我的精神头儿来了,心也不再悬空,我雀跃地奔走在回家的路上。旅途的企盼和激动,如同我打水漂时扔向水上的片石,在平静的河面上,连跳了四五乡虽然没有现代化建筑,却自有其古朴风种味道也能融入你的心田,沁香你的每寸肌肤。タ阳西下,乡间小路上,迎面走来了那头拉着旧车的老黄牛,它似乎向我投来问候的目光。迈进家门父母关切的目光,亲切的话语,温暖着我的心,晚餐也因此而香甜晚饭后,我在门口看眨眼的星星。城市上空已经成了霓虹灯肆虐的战场,想看星星很费劲。

而现在,我终于可以看到星罗棋星空,天湛蓝而深邃,偶尔翾过的云朵,也如同白丝带般圣洁我,调皮地眨着眼晴。我心想,还是家乡的夜景美夜深了。我来到书房,灯光照亮了四壁。如同倦乌归林,贪恋了一天家乡气息的我,头一挨枕便进入香甜的梦乡。好踏实,没有往日难以童年,正依在母亲的怀抱中甜甜酣睡。乡梦辞人,但愿夜享此2恼,没有往日喃喃的呓语,不担心起床铃声的打扰家乡,是每一个人心灵的归宿。走近家躁的心也能平静下来再迷茫的心也能找到方向。

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策略浅探 篇11

[关键词]写景抒情 教学策略 散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26

小学语文教材在中高年级选编了大量的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这类文本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幽深远,通过对真实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深切的情感,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相融相合。教学这类文章,怎样紧扣它的文体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创设意境,铺设鲜活画面

(一)想象中再现画面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的思维沉入文本的画面展开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将语言所承载、凸显出来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如,教学《田园诗情》的第二自然段时,可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将语言还原成画面。在想象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融入其中,以自己的心境观照文本情境,有效缩短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体悟作品的精妙境界奠定基础。

(二)联想中感受画面

儿童是凭借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写景抒情类文本中的很多词语都具有鲜明的画面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鲜活的词语,并用直观化的语言将这种画面呈现出来,这样更易于学生沉入意境中。如,教学《田园诗情》的第三自然段,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赛马》的乐曲,并以激情的语言渲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万马奔腾的情境中。乐曲的旋律、教师语言,让学生与骏马融为一体,享受到体验的愉悦。

二、体悟情意,品析语言神韵

(一)品原味,感受神韵之概貌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命体验,不要将教师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教师要将学生带入文本中,让他们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感知内容。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教师先揭示课题,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眼前浮现的画面;然后,学生展开文本初读,感受课文留给自己的初步印象,形成对文本的粗浅认知;接着,学生再次自主阅读,梳理文本的写作顺序;最后,在概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将文本内容浓缩成标题,使他们形成对九寨沟的整体认知,同时将文本的内在神韵根植在他们的意识中。

(二)入其里,感受神韵之真

写景类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将主人公自身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阅读这类文本,就需要寻其形、入其里,在“活画”的过程中感受诗画的意境。如,教学《黄果树瀑布》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机聚焦文本中的核心词语,激活他们的原始经验,并进行拓展补充,这样使文本蕴藏的内在神韵丰满、厚实。

三、迁移训练,促进语言生长

(一)传神语词中探寻

写景类文本的语言精妙、传神、妥帖,值得学生深入品味、辨析,是促进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学这类文本要将品析的重点放在一些传神的动词、形容词中,让学生感受这类词语对描摹客观事物、表达情意的作用。如,教学《槐乡五月》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槐花香味的语句,然后体会“浸”字形成的多种独特的韵味。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意识到在景物描写过程中,适切、准确的动词往往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最后,教师设置填空题,引导学生填写具体传神的动词。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增长。

(二)形神链接处探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在形式上自由活泼,不受表达方式的限制。 在这种表达形式下,散文的语言显得韵味十足。根据这样的文本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语言学习和练笔的价值点。还以《田园诗情》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的语言灵巧工整,在对称之中又富有节奏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表达美,还要学会运用这种表达特点,把它作为本课语言的生长点。同时,通过运用,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到荷兰的悠闲、自在,真正达到“言”“意”双得的目的。

总而言之,依据文体特点展开教学是走进文本内核的最佳路径。教学写景抒情类文本,就要紧扣文本之景和作者之情的链接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沉入文本进行感悟、体验、迁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浅谈写景抒情散文中动词的使用 篇12

写景抒情散文是景和情的自然融合。有的重在抒情, 感情随着景物的描摹喷涌而出;有的以写景为主, 景中深蕴着作者的感情;有的亦景亦情, 感情的表达深沉执着;有的看似纯粹的描摹景物, 但也处处可见作者的情思。

写景抒情散文中动词的使用, 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宗璞《西湖漫笔》中关于花港观鱼场景的描写如下:“那是满地的新荷, 圆圆的绿叶, 或亭亭立于水上, 或婉转靠在水面, 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 跳跃满池。绿色, 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 那样鲜, 那样亮, 柳枝儿一摆, 似乎蹬着脚告诉你, 春天来了。荷叶, 则要持重一些, 初夏, 则更成熟一些, 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 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 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 翩然起舞了。”

其中“新荷”点明了时节, “立”、“靠”、“跳跃”等动词的使用将文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特别是“跳跃满池”给人一种新荷初长, 池内荷叶不多。但叶子却一点一滴慢慢地嵌入池中, 宛若轻盈无比的仙子一般。“立”显出亭亭少女的清新优雅。“靠”则有相互依偎安抚的柔美感。又如:“从花港乘船而回, 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 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 船儿在水面上滑行, 只有桨声欸乃, 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 喝了杯茶, 靠在船舷, 只见她向水中一摸, 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 一声不出, 把鱼甩在船板上, 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 连连说, 这怎么可能?上岸时, 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 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一条不起眼的“鱼”打破了整副画面的静态, 使一切笼上了一层神秘迷蒙的美感。动态的画面不仅激荡着那波平如镜的湖面, 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一边好的文章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不受时空的阻隔, 任凭想象无限的延展开来。而那动人心弦处或许就是那些稀松平常的一、两个动作。通过动词的介入使得我们能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徜徉于美景, 又随着故事情节而跌宕起伏。

细腻观察和体会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源自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如实的描绘不免使文章显得呆板, 它还需要作者进行合理、大胆而独特的联想、想象, 使“一切景语皆情语”都能反映作者的情感。很多名家的美文景致都是浮想联翩, 这样就给了读者阅读上的美感, 也激发了读者的思绪,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家乡写景作文 篇13

清澈平静的河流

河水始终缓缓地向东流去,仿佛永远都是这个节奏,这个速度,不停歇地流淌。即使是入了冬,水面上结了一层冰,但是冰厎下的水依旧唱着自己欢乐的歌儿。就像家乡的人们一样,永不停歇,不断奋斗。一阵风吹过,河面上波光粼粼。我不禁想起一个夏日,我坐在河岸旁的台阶上,把脚伸入水中,水柔柔地从我脚上淌过,仿佛是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抚摸着我。阵阵暖流便只涌向心窝里去了,也似家乡人们挨家挨户的热情。

宽广的田野

在农村里,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这些貌似平凡甚至有些许丑陋的泥土,也许迈出家门就能看到的土地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春耕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播种耕地,我总喜欢跟着大人们一蹦一跳地去农田里。看着大人们头顶着太阳却顾不得躲,滴着汗珠却顾不得拭去,腰酸背痛却顾不得休息。我明白:收获的作物都是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入秋了,农作物一点一点由绿转黄,绿海逐渐变成黄绿相间的地毯,又变成黄色的波浪。每当这时,到处充溢着麦子的香味,以及各种作物的独特的芳香。走在田边,每次都会感到心旷神怡,一切烦恼都抛诸于脑后。

砖瓦的老房子

家乡有着许多老房子。有的是青砖,有的是红砖,还有的是青瓦。每次下雨,总能听到雨滴落到瓦片上发出的清脆的声响,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站在老房子里,雨滴从屋檐上落下,形成了一个天然雨帘,仿佛一串串水晶珠子挂在门口。在烟雨迷蒙的季节,笼罩在雨幕中的老房子古色古香,隐隐约约,神秘而又美丽。

我的家乡是我心中的瑰宝。它普通却不失特色,有些丑陋却不失美丽,陈旧却不失新意,是一切人工都无法形成的。它永远是我前进路上的支柱,是我的避风港。它会一直在某个地方等我,给我鼓励与力量。我爱它,这种爱似海,无穷无尽,绵延不绝。

打小就没长时间离开过故乡,没有体验过游子所体验的思乡愁绪,但却因此留下了许多对家乡的回忆。

我的家乡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沙。在这生活了十几年,却不清楚她名字的由来,我不禁有些自卑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家乡的感情,我热爱这片土地,打心眼里的热爱。

如果要我写在家乡的生活经历,那么纵然手握千支万支笔,也不够我述尽;而要我说家乡印象,搜索枯肠,也找不到十分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我的确词穷了。我想是我太习惯她的缘故吧,她的一切我都那么了解。就好比要你写对自己的印象,我保证你也会像我一样无从下手,要么也得思索好一阵子;又或许我一直把家乡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即使两个人走在一起没有话说,也不会感到尴尬。她的善良、体贴、善解人意,让我深刻体会到家乡的美妙。总有一天我也会对她朝思暮想,像诗中、散文中抒发的那种感情。

我的家乡正在不断发展。自从外出求学,每逢假期乘车回家,我都会透过车窗细细地端详她:是否哪栋老房子被盖上了“拆”字红章又或哪幢大楼落成竣工了,是否路灯换了新的,是否马路两边的栏杆又被漆刷了一遍……她的变化是无处不在的。要是每天都生活在一块地方,当然留意不到其变化,因为不会刻意去留意。如果将十年前的她与现在的她对比,那么她的变化几乎是翻天覆地的。旧貌换新颜,她的确在不断发展。

我的家乡也是美丽的。当然了,谁能说自己的家乡不美?而我印象中不多的几场雪,然我发现了她更纯洁,更感性的一面。尤其是的那场雪,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记得她来得很突然,也没来得及通知我们,就翩翩而落了。像是一位故友不期而至,很惊讶却更激动。正逢大考之日,同学们托她的福,提前寒假了。推着自行车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积雪已经很厚。鞋子湿了脚冻得冰冷,却丝毫不影响我恣意地欣赏家乡的美妙。我发觉家乡在雪花中变得更诗意、更迷人,更富情调了。即便是积雪覆盖不到的角隅,也同被感化。

家乡写景散文 篇14

家乡秀_300字

我的家乡在河南灵宝,我的家乡四季分明。

春天,百花齐放,鸟语花香,那景色美丽极了。夏天,我们这里瓜果飘香,有早熟的苹果、梨子、桃子、杏,大家可一定要来品尝哦。还有就是太阳火辣辣的直射大地,非常炎热,到时候可一定要吃西瓜,熬绿豆汤解暑,不然我们这幼小的身体可是要中暑的。秋天,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好似一个个圆圆的红灯笼,喜气洋洋的。吃一口甜的腻歪歪了。这时还会有大量的苹果仿佛一盏盏灯笼,敲响了丰收的美好钟声。冬天,这里雪花纷纷,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玩耍,堆雪人,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家乡游玩。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热爱我的家乡。我会好好学习来报答我最热爱的家乡。

家乡写景散文 篇15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写景散文

语文教学中, 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 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散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文本体裁, 写景散文的文本特点比较突出,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 依据情境教学的理论, 更好地探索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主题与背景

写景散文教学的困惑是如何让学生总结一套阅读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网络平台学习”等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时, 笔者正在为学生的散文学习的效率进行思考。常言说, 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针对课堂的多变化, 总是采取了随机的教育方法, 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那么在网络平台的背景下, 有没有可能总结出一套更适于学生使用的阅读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如何在情境教学理论指导下, 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探究写景散文的教学方法是本文探索的主题。

二、情境描述及问题讨论

(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问:“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散文中的名篇, 语言优美, 请同学们去找找文中优美的地方?”同学们思考了一会, 一名男同学回答了, 某某句写得很美。赶紧再追问一句:“美在哪里?”这名男生稍微思考了一下说:“语言很优美, 景物很优美......”然后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课堂上剩下就是教师一次又一次的启发与引导;但是学生始终无法真正走进文章, 去发现文字的魅力, 体悟情感的深邃, 他们的品悟停留在教师的表层启发。第一次教授郁达夫的这篇誉满中外《故都的秋》时, 我的内心是彷徨的。《故都的秋》这篇散文, 无论从语言到情感到文章结构都是很精美的, 这篇散文的“美”打动了无数的学习者, 影响了一代代的读者;但是在课堂上, 学生显然对这篇散文的美, 缺乏认识。虽有部分同学能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细腻, 但是对散文的情感美缺少深入的体会, 从而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

(二) 写景散文学习的三大难题。

1. 景物美在哪儿?

写景散文, 胜在文字对景物的描写, 不管是质朴的文字还是华美的词句, 都异曲同工传达出景物的神韵, 都传递自然之美。文字的意蕴常常需要深入品评, 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面对作者笔下的名胜美景;学生总是很难走进作者的文中, 而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或者文学鉴赏的基础无法真正感受散文的景物之美, 更难以言传这种美的体会。

2. 情感美在哪儿?

散文“形散神不散”, 好的散文传达的是情感的共鸣, 是思想的启迪;学生在阅读写景散文时看到的是作者笔下景物, 但是“一草一木皆关乎情”, 应该更深入去理解作者取舍材料的缘由、所描写景物传达的内心情感。学生往往看不懂作者遣词造句后面的情感的变化, 理解不了作品的深刻主题。因此, 阅读写景散文时, 学生常常体会不到情感的美好, 对写景散文传达的情韵理解不深, 导致学生对写景散文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中“不走心”。

3. 写法美在哪儿?

我们的课文其实只是起到一个范例的作用,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最终是要积累一定的文学写作手法知识,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现在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 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其中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它决定着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语文课堂学习中, 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往往是一堂语文课的重点、难点, 也是技能目标的核心。在写景散文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 掌握一定的写景抒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及写作水平。课堂学习中, 学生不是发现不了写作技巧的巧妙之处;就是局限于课堂时间、环境等因素, 无法真正掌握这种写作技能。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浮于表面, 无法落到实处。

(三) 总结一套探究美的学习方法, 让学习“有法可依”。

1. 情境设置,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

写景散文, 以景物为重点, 以情感为纽带, 学生要感受到景物之美, 才能更好体悟作品情感。在课堂教学中, 针对文本的内容, 为学生设计情境:走进景物、走近作者, 真正感受到景物的魅力;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解读文本, 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

2. 借助网络平台, 自主学习、及时反馈, 帮助学生掌控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尤其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基础、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借助多媒体、借助网络学习平台, 可针对学生的差异, 教师进行更好的指导, 解决传统课堂上检测不及时、反馈不到位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 将语文课堂的技能学习落实到位, 让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到一定的写作技巧、真正将课堂练习落实到位。

带着对问题的重新思考, 开始了再次教授《故都的秋》。课堂上通过背景音乐烘托, 把同学们带进了秋的氛围, 通过视频, 让学生快速走进了旧时代的北京;情境的烘托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走进了课文的学习。在解读文章中心时, 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 很好地了解到作者的心境, 顺利解读了作品的中心。课堂中学习“以动衬静”写作手法时, 设置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情景, 布置学生进行写作练笔, 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及时而有效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一堂课下来, 就是一场“美的”文化之旅、学习之路。最后根据本堂课教学过程, 总结出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第一步———形象感知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感”字, 运用联想想象感知景物特征。第二步———情感体悟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悟”字, 抓住景物特征, 解读作者表现情感的写作技巧。第三步———理性分析阶段。要求:注重一个“析”字, 知人论世, 深入透彻解读作品思想情感。第四步———情境写作。要求:研读课文中重要写作技巧, 仿照这种写法, 描写一段情景。

三、反思与研究

研究表明情境化教学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情境教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并且在课堂上创设优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有趣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促进课堂教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近年来, 网络平台在教学中广泛运用,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运用情境设置的教育理念, 借助网络平台的学习设施, 探索适于学生使用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情境教学模式以情境创设为核心, 情境创设是情境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情境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情境设置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特点, 针对文本内容, 设计更加有效的情境, 是值得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新敏.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快乐阅读, 2011, 18

[2]韩九荣.创设教学情境激活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3, 9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下一篇:田舍曲,田舍曲王贞白,田舍曲的意思,田舍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