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面与技术资料管理(精选2篇)
图面与技术资料管理 篇1
1 建筑画面构图
一幅建筑画是否完美统一, 取决建筑画面构图, 在进行建筑绘制时, 要根据建筑形象特点, 考虑建筑构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均齐与平衡如 (图示1.1-1)
1.1.1 合理设置建筑画面容量, 建筑过大, 画面太小, 会有容纳不下主体建筑、拥挤局促之感。反之画面空旷而不紧凑。
1.1.2 合理安排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 过于居中使人感觉呆板, 一般微中略低能使建筑比较均衡疏朗。
1.1.3 建筑透视图地平线要根据表达内容适当选取, 视点高, 地面看的就多;一般地面不宜看得过大, 地面过大, 不易处理, 处理不好, 画面会空旷、单调。
1.1.4 合理设置建筑配景, 要考虑建筑画面的平衡, 建筑配景设置要考虑轮廓线, 避免与建筑轮廓线相一致。
(图示1.1-1) 建筑画面均齐, 高耸的雪山, 挺拔的建筑与山脚下绵延的深林, 竖向与水平对比, 取得一种平衡, 画面丰满雄浑。
1.2 排列与形式
建筑图的构图排列是表现各个部分任意的排列组合与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秩序性, 构图的秩序性排列是由构图的不同骨架组合而成的 (图示1.2-1) 。
不同骨架可概括为垂直与水平排列, 三角排列 (1.2-2、3) , 圆弧排列、斜向排列 (图示1.2-4、5) , S形旋转排列、交叉排列 (图示1.2-6、7) , 中心排列、竖向排列 (图示1.2-8、9) 等几种排列形式。
(图示1.2-1) 画面构图采用斜向排列构图, 画面大面积留空, 天空的渲染变大了肃穆、崇高、庄严的艺术特色。突出了建筑本体的垂直与水平构图的感染力。画面人物的星星点点, 使建筑有了生活活力。
1.3 主次与面积
1.3.1 建筑图的画面是由几个部分组成, 包括主体建筑、辅助、陪衬建筑和配合画面效果的近景与远景, 但不能平均对待, 画面构图要求突出主体建筑, 减弱其它部分, 画面构图要注意主次和虚实变化。
1.3.2 建筑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与构图要素主次有很大关系, 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是指视觉面积对比产生的效果, 构图要素的面积处理指点、线、面的关系。点在画面构图上是富于灵活变化的, 点过多就会因缺少统一而杂乱, 线在画面构图上其连续作用, 合理使用, 画面有流动感, 面在画面构图上面积较大, 它的运用会使画面浓重整齐, 具有统一性。
1.3.3 建筑图画面的点、线、面的排列、组合, 布局没有一定的规律, 可根据主题内容沿构图骨架安排布局, 因势利导, 是画面构图平衡和完整。
(图示1.3-1、2) 主体建筑、辅助、陪衬建筑和配合画面效果的近景与远景, 虚实处理, 人物、花草的零星点缀烘托了主体建筑, 明确表达了建筑的环境要素, 体现了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完美统一。
2 建筑图的图面设计构成组合
一张建筑表现图应做为整体灵活、统一的加以考虑。统一效果由构图和色调决定的, 建筑的绘制技巧, 如建筑的透视角度、建筑的分面、建筑的材质表达、建筑环境配景设置等都要服从画面的统一构图和色调处理;画面的统一构图和色调处理要表达一定的建筑设计意图和思想性。建筑画反应的是特定场面, 场面的选取应具有客观性、典型性, 能够代表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2.1 建筑版面设计组合的统一性
在一般情况下一张建筑图不外是分析图, 建筑——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图等图的组合。这些图纸各有特点, 巧妙组合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 根据图纸内容确定图幅大小。一般考虑A1号图纸。
2.1.2 图纸内容应有良好搭配, 使每张图纸都有精彩之处, 避免把同一类图纸布置在一张画面上, 否则画面会很单调。
2.1.3 图纸中的各建筑图要合理构成, 体现艺术设计气息, 使其具有感染力。
2.1.4 一个建筑的不同画面要保持色彩、风格统一, 使图纸编排和谐统一。
(图示2.1-1、2) 建筑为大学时代旅馆课程设计, 画面通过湖水的表达, 使效果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穿插交织在一起, 画面完整统一。人物, 建筑符号的点缀使画面生动活泼。
2.2 建筑版面的统一变化
2.2.1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有艺术性
一张建筑图纸上, 各图形的构成组合要体现设计的理念, 要有震撼力, 这就要运用平面、色彩构成原理, 进行平面组合的艺术设计。要考虑图形形式的重复、渐变、对比、特异、发射、密集;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表情与想象等要素。
2.2.2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处理好主从关系
一张建筑图纸上, 往往有几个表现图形, 要保持构图完整性, 避免主次不分, 平均对待。主次不分画面混乱, 合理表达从属图形, 力求烘托重点, 相得益彰。
2.2.3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传统的建筑绘画讲疏密关系对比, 但对于同一张图纸上, 有几个表现图形应考虑画面的均衡。
2.2.4 建筑画面构成布置要画面色调统一
建筑画面要求得色调统一变化, 不同色调要考虑适当比重, 并相互穿插、交织、叠合达到你中有我, 画面中的各建筑图色彩, 力求我中由你, 相互渗透, 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图示2.2-1) 建筑画面组合色调统一, 立面、剖面、总平面通过环境要素—群山、山脚下的田野的表达, 完整的统一起来, 大面积的田野, 零星点缀的树木, 蜿蜒曲折的山脉, 使画面灵活变化, 富有生活情趣。
(图示2.2-2) 建筑画面对比强烈, 平面图和立面图通过浩瀚的天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大面积的绘图底色, 使建筑画面统一协调起来;建筑构思语汇的说明片段, 点缀画面, 使整个建筑画面灵动, 富于思想性。
以上所谈是建筑设计构思和表达图面构图、画面组合一般性问题, 不可机械理解, 建筑设计构思和表达图面构成组合, 要从建筑构思出发, 结合建筑图的具体形象, 通过分析、构成、比对, 选择最佳的构图方式, 要不拘一格;思想方法上, 要在前人基础上, 推陈出新, 不断总结, 更好的表达建筑设计立意和构思, 展示建筑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绘画及表现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年5月第一版第65页—75页.
图面与技术资料管理 篇2
在物质资料还不太丰富的过去,我们的学校建筑能满足基本用房面积的硬指标已经不错,到了今天,学校建筑加进了许多有益学生学习的室外空间,如操场、广场之类,学生活动空间变成了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可惜的是,它和学校建筑之间往往是生硬的拼合。老子说,延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说的是揉合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这里说的学校建筑和校园空间之间,就是这种“围合”与“被围合”的关系,正是由于建筑的分割和围合,才有了可戏耍的广场;反之,校园建筑也在各校园空间的围合之中,这也是一种互为“图面”与“图底”的关系。笔者以为,好的学校设计,应该是在其建筑与空间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图面”与“图底”关系,使建筑物(教学空间)和广场(课外空间)密切配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社会文化、体质及美学情感等各方面也获得良好发展的作用。笔者在近期的工作实践中,对“图底”和“图面”的设计方法,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同时,在立面设计时,也对如何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作了一些尝试,请诸位读者与同行指正。
1 工程概述
河源雅居乐花园中小学工程用地面积75000m2,总建筑面积46000m2,其中包括一所48班的中学和36班的小学,其中还包括中学体育馆和小学体育馆、图书馆和一个500座的合班教室。
工程用地位于河源雅居乐花园南侧,两条40米宽的大路交叉口的北侧,用地大致成梯形。业主要求工程建筑形象能尽量在大路上显现,两所小学既分又合,能协同展现建筑体量的同时,建筑入口又能分开在不同道路上,以免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最后,业主要求两所学校的运动场馆能相邻布置,以便在学生休假时能向社会公众开放。
2 总体规划分析
2.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校园整个用地接近梯形,比较规整。由于东南侧和西南侧皆为繁忙的马路,因此教学楼必须放在北边靠住宅区的一侧,运动场就落在靠马路的南侧,这样一来,不光教学楼获得了相对安静的空间,南侧的运动场馆也由于靠近马路,变得更容易在需要时单独划分出来,向社会开放。我把用地西侧大约三分之一的地块划为小学用地,东侧则为中学用地。东南侧和西南侧两条道路正好成为两所学校的入口,非常合理。如此初步完成了地块的划分。以下,以中学为例,叙述一下本案的平面设计。
2.2 中学平面设计
这是一个典型的“图面”与“图底”的总图关系,总体建筑群以水平(教室楼和办公楼)和垂直(体育馆)划分,在两者之间再镶嵌以扇形(合班教室),均衡中带动感,充满平面构成的趣味,以此为“图面”,其“图底”被巧妙的切割成校前广场、内院、运动场区,每个空间之间形成前和后,左和右,有序而又互相渗透、融合的关系(图1)。因此,建筑物与校园空间,是一种“图面”与“图底”,有机结合的关系(也可互为转化)。
图1总平面图
以上的“图面”与“图底”的划分方案,其实际的功能分区也非常合理,普通教室区、专业教室区、办公区、体育馆,各成一区,互不影响。同时建筑把总图分割成的几个空间,前广场、教室内院和运动区,也非常的有序和大气。从东南侧校门进来,首先进入是100多米深、气派的校前广场,结合两侧宽阔的敞开式草坪绿化,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庄重大气,校园建筑的序列将由此展开。继续向前,穿过教学楼首层架空廊,进入安静教学楼内院;转向西行,经过合班教室,进入图书馆和实验楼后侧,住宅区河畔的生物园和地理园;或者從校前广场往西侧,绕过雄伟的体育馆,眼前是开阔的运动场区。以上空间,排列有序,往往以建筑划分,而又不仅仅为了划分,因为建筑的位置也是非常的合理。以体育馆为例,它既是校前广场和运动场的划分建筑,又是总图构图中竖向线条在南侧重要的一笔;它既是为北侧教学区阻隔南侧道路噪音的一个屏障,更是本中学在南侧开阔的交叉路口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宣传画(图2)。
图2
3 立面造型设计
河源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因此方案在提炼客家建筑元素的基础上,以现代建筑形式和传统材料相结合,力图创造一种既符合现代学校功能,又使客家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建筑形式。
3.1现代的设计理念
1、我们在体育馆设计上,使用了大跨度弧形屋顶,并以屋顶的一道道弧形钢梁夸张的显现出来,阳光下,大跨度的弧梁闪闪发光,充满现代科技和材料的美感;另外,大虚大实的建筑手法:大量的运用实墙与玻璃的对比,使建筑物更有力度和体积感(图2)
3、平直,充满韵律的立面处理:本案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地块南向立面较长的优势,结合业主对于建筑形象尽量在大路上体现的要求,我们把中学和小学的主要建筑设计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致直线上,同时在设计中运用充满韵律的立面处理手法,以及水平(低平的教室)和垂直(钟楼)的对比手法,使建筑物向南体现出一个修长、雄伟而有均衡的立面(图3)。
图3
3.2客家传统的体现
1、正面入口处的“土楼”门廊;本案在正面入口处的设计了一个寓意客家“土楼”的门廊,厚重的柱子和实墙,细小的窗户和开洞,让人勾起对先辈居所的缅怀(图4);
图4
2、合班教室立面等其它地方处处可见的方形和带形小窗,也是客家建筑要素的一个提炼和创新;
3、最后我们在立面材质上使用了体现传统的清水砖墙,这种立面给人的感觉更加温暖,而且历久弥新。
4 结语
老子的说法,虽已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处理好“图面”与“图底”的关系,却非易事,作为一所现代化学校建筑,学生在室内学习,在室外活动,因此对上述的“图面”与“图底”结合的有机性、合理性的要求尤其迫切,笔者浅酌轻谈,抛砖引玉,请广大同行和有兴趣的读者不吝赐教,使我们的设计工作更趋科学、成熟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1]GBJ99-8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