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小结

2024-10-18

数学教研小结(精选11篇)

数学教研小结 篇1

数学教研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一学期匆匆而过。我们组全体教师继续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本学期里,在园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组员老师团结互助,始终以一股蓬勃向上的士气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努力进行探讨、研究、前进,以学习助实践,以实践促学习,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更显炫烂多彩。现将主要工作做一下回顾总结:

一、同商共讨,认真制定计划。

开学前夕,我们及时召开教研活动,学习和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并认真总结上学期工作得失,本学期的计划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细化,将研究的点缩小,精简,将研究课题定为《幼儿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每月研讨有侧重,每个教师有任务,使每个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研讨中来,而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从而使研究重点指向性更强,操作性也更强。

二、轮流主持,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态度。

教师应该成为研讨的主人,是一个主动者,而不是一个旁听者。为了激发教师的这种意识,本学期我们采用了轮流主持活动的形式进行研讨。每次活动前,由教研组长根据计划确定好活动内容,并于预先告知大家以做好准备。在活动中由教师进行轮流主持,每次大家能很重视自己的主持,通过这样的主持,老师们学会了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学会了在活动中尊重他人,学会了在活动后积极思考和实践。

三、积极实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研讨教材,有效提高教师活动方案分析能力。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结、奋进、互相信任的集体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集体研讨教材创造了一个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体会与经验,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思辩教育上的困惑,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

在本学期我们进行研讨时候,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随着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教师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教师要思考哪些 “生活事件”既富有“数学意义”又是幼儿熟悉的内容外,还要思考怎样呈现这些“生活事件”中的操作材料才能进一步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用怎样的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等。我们围绕教研内容,把握教学活动中重难点的,我们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结合主题选取教材中现有的、简短的教案,进行分解和剖析,确立好重难点,由执教者先制定方案,然后大家再共同研究,推敲细节,逐步完善方案,在原有的基础上,使活动教案更详细化,更具体化,最后付诸于实践。观摩研讨时采用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在主观上提高了教师活动的兴趣,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二)组内研讨积极主动。

本学期,我们继续继承原来好的研讨方式,实行现场研讨的探讨形式,保证了每个成员在组内一次的公开研讨。每次研讨中,老师们总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寻求一个共同的好的做法而出谋划策、互帮互助。同时,在研讨中,我们继续加强行为跟进的研讨方式,不断地实践——分析——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这样的一个不断调整、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地让我们老师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不断地成长!同时,本学期我们加强了教材分析、如何突破重难点以及老师在活动中的科学、精练的组织语言的研讨。每次现场研讨不仅仅着重于活动环节的设计,而是和上课的老师共同分析教材内容,共同探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和老师斟字酌句,共同探讨如何把过渡语提得更加自然,如何把一些操作要求提得更加简明扼要而又清晰易懂,并把这些研讨的过程落实到备课中去,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现场研讨更关注细节,更注重实效。在评析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见解。执教者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己的反思,并对老师们提出的异议予以回应,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互动积极,形成了思维的碰撞。互相观摩和听评活动为教研组更好的开展活动提供了平台,为教师更快的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机会。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每人上了五节教研课。

俞老师《送玩具回家》 《给娃娃送水果》 《大发现》 《铺地砖》 《小动物吃饼干》; 范老师《值日生》

《找出多的一样》

《各种各样的帽子》 《糖果罐》 姜永娟《挥挥手》 《门牌号码》 《图形证件》 《分玩具》 《男生女生》

赵燕 老师《清单》《多变的电话号码 《美丽的马甲》

顾老师《宝贝罐》《找不一样的东西》《做标记》《我是小厨师》

五、反思不足,努力改进,不断提高。

教研方式还须进一步丰富。在教研活动中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进一步有效提高教研质量,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细细想来,本学期还有许多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总之,在教研教学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相信在今后将继续思考、继续完善,争取更大的转变和进步,全面提升我们教育教学质量

数学教研小结 篇2

一、情趣口诀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对于一些难记的数学规律、法则和定理,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把重点内容编成顺口溜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强化记忆, 便于以后运用。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时这样小结:“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法则:‘位对位, 个位起, 满十进, 不满退’, 而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可以归纳为‘0减几, 要注意, 前面退位再减几, 0上有点看成9, 0上没有点还是10’。”这样小结简洁明确, 抓住了本课教学内容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出了“0减几”这个重点、难点, 末尾的这个“顺口溜”抓住了所教内容的关键, 通俗易懂, 富有情趣, 符合小学生特点。

二、强化重点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小结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一节课内所学的知识和主要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总结。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时这样小结:“今天我们在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了分数的种类。分数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类。假分数又有两种情况: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实际上是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它们都可以写成带分数。正确区分这两类分数, 一定要记住它们的特征。”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这样小结:“ (1) 自然数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这一标准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如果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来分类, 自然数又可分为质数、合数和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1这样三类。 (2) 要分辨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通过检查约数来判断, 也可以直接查质数表。”这样的小结直截了当, 使学生抓住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便于接受。

三、明确算理式

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再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 是对数学知识的再体验、再创造, 而其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算理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所以明确算理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小结时, 强调总结再发现的过程, 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使本节课的教学成为有效的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在小结判断方法时, 必须强化其中的道理:“把要判断的数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形式, 因为从高位到十位的计数单位都是……整万、整千、整百、整十, 一定能被2或5整除, 所以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实质上就是考查这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被2或5整除。”同样在教学“能否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小结时, 也要使学生弄清其中道理:“把要判断的数写成不同计数单位和的形式后, 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则剩下的每一个计数单位的系数都是9999、999、99、9, 能被3或9整除。因此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或9整除, 实质上就是考查每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这种小结, 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领会。

四、延伸探索式

课堂小结除了小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外, 还可以承上启下地提出问题, 发人深省。所以老师应根据知识系统, 在课尾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暗示新的学习内容, 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连贯性;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 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新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这样小结:“我们前几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今天我们又初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样, 运用乘法分配律也能使某些计算简便, 这个问题下节课再和同学们研究。”又如在教学“分数除以分数”后指出:“分数除以整数 (0除外) 和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预习讨论。这样的悬念式课末小结引而不发, 将学习内容向前拓展一步, 为新旧课内容的有机衔接作了非常好的铺垫。

浅谈数学课堂小结 篇3

关键词:数学 课堂小结 小结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是在知识点数量还是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较初中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明显的区别,导致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产生与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好的课堂小结,不但能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使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一、短语式小结

在日常教学中,课程内容不尽相同,有时一堂课的内容含量较大,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较多。除了教学生用“理解记忆”、“逻辑记忆”等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趣味记忆”。小结时把所教的内容概括成几个具有押韵的词或带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既感到简明有趣,又好懂好记。将这样的小结概括为:短语式小结,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整合能力。。

二、程序式小结

高中数学的内容较初中更为复杂,但有些内容不乏程序性,即可以归纳为“第一步……,第二步……,最后……”当然,每一步还要高度概括要点,此时条理清晰,但略显冗长。那么,小结时可用数字把每个内容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并排成一定的顺序,学生就会摸索前进。因此在小结时就用数字组合关键词划分出解法中的各个步骤。为方便,姑且称这类小结为程序性小结。

三、列表式小结

有时讲课的内容显得有些零碎纷繁,如果小结时把内容分类整理后列表,会使学生学起来感觉到有条有理,有规则可依。有时讲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通过列表小结后,能使所讲内容更加深刻、具体、详细。尤其在章节小结中优势很明显。这样的实例很多,列举一例:

四、网络式小结

在某些章节内容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章节知识点,慢慢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小结。例如,在“函数”一章中书写的知识网络图如下:

像上面这样把所学内容,通过“编程”后成网络状呈现出来给学生,学生当然对所学知识就容易“贮存”,也容易“提取”。

同一堂课的课堂小结,可能同时有几种方式,在教学上教师要不拘一格,并伴之以必要的归纳与说明。但要注意,小结就是小结,无论是其板书还是其归纳说明,都要简明扼要,如若长篇大论,则会显得重复啰嗦,反而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安排和小结本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数学教研组期中考试小结 篇4

这次数学期中考试,我们一至六年级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命题,统一测试,统一批改。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先让每位老师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客观、详细的质量分析,然后我们教研组专门组织了 一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的研讨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挖掘学生错误背后潜藏着的学习行为、思维品质等问题,并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各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刻地分析,总体看,我们一到六年级存在的共性方面是: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从卷面看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是较好地达成了目标。尤其是计算,普遍正确率都在90%以上。很多班级达95%以上,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总结成绩的取得原因有四点:

1.自主活动,意义建构数学课上,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2.精练少做,减轻负担

注重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很少采用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我们对每周、每月的练习设计都有生活、实践、综合的要求,希望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实现再学习、再发展。3.正确导向,建立自信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从概念部分的答题情况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三、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组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分数中的对应量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小结 篇5

榆次区五处小学 李梅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我校开展“人人一堂课‘三步导学’精致化研究课”的公开课活动。学校统一安排,校内公开课于10月12日拉开帷幕,至10月26日圆满结束。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邹静、李梅、姚健、刘彦华、李雪萍、等五位老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教者自评后,各年级组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析,提出了宝贵意见,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得到了很大收获,现对本学期数学公开课情况小结如下:

一、教研组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教学基本功与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三)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

3、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二、各位教师公开课的优点及建议:

邹静老师:在《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激发。整节课结构清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到循环节的认识,再到根据循环节进行分类,得到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概念,最后巩固提高深化对循环小数的认识。课堂教学时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能够结合课例自制课件,在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时,能够应用课件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注重学生作业书写格式的培养,设置作业的友情提醒恰到好处。

李雪萍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气氛活跃,恰当运用学具教具,变抽象的知识为形象生动的数学活动,学生易于接受,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语言生动,引导特别耐心,教态亲切、自然大方。

建议:对部分学生没照顾到,小组讨论时间过短,过于形式化。

刘彦华老师: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课前指导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学具,教具学具直观充分学生易于感知角,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这个环节做的好;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指导学生去学习,教育观念转变快。在有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突出,效果较好。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为主线”的教学特点。

建议: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李梅老师:在《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一课的教学中,较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效能,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课前准备较充分,课堂结构完整;师生互动做的较好;注重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的训练;课堂问题预设和课堂细节做的好,基本做了精讲多练,通过大量的练习,从练中获取知识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建议:练习形式单一,应该多样化,要有变化。

姚健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可谓是做到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课堂高效。教学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做到了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发,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由日常生活中关于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关注学生,真正体现了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建议:有效的掌控课堂时间,不拖堂。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不仅是这次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一并说明。

1、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要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问题设置要科学,我们主张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要给予必要的启示、点拨。

2、加大课堂容量,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保质”也要“保量”,课堂效率不仅仅是“质”,应该包括“量”即课堂容量。再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思维密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高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增大训练强度,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

3、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点评要到位。多鼓励是对的,但鼓励要用到当处,要有利于激励、鼓舞学生和鞭策其他学生。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如果启发后仍然不能答出来,既要鼓励他不要气馁,也要告诉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比如提问的是记忆的内容,老师可不可以提示两个关键字;如果是需要学生解释的内容,可不可以提示给学生一些观点或公式。

4、课堂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备课中,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须形成的能力,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或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要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高考以便把握学生学习规律和方向。

5、备课注意细节,提高应变能力。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比如课件出了问题,或者学生提出了一个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再或者我们讲错了一个问题,那么如何应对?我们认为,一方面备课要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并做好应对准备。有时候,我们顺着学生的错误思维推理下去,得出错误的结论,证明这样思考是错误的,这可能比正面给出结论的效果更好;另一方面,要提高应变能力,而应变能力只能来自丰富的知识、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这一切都只能来自我们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6、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生拆析概念的方法、相近易混知识点比较的方法、相关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以上不妥处请老师们批评。谢谢

数学教研小结 篇6

——怀宁县独秀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年轻的独秀小学已走过了六个年头。而我校数学教研组自成立以来,在市、县教研室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在学校领导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加强教科研的整合,有力提高了教科研活动的实效。在轰轰烈烈展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秉承务实、出新的工作作风,精诚团结,以创新教育教学科研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核心,切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推陈出新,凸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理论熏陶、充实自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加强了业务学习。除了阅读学校统一要求的两本书籍外,还布置专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等刊物;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每个教师都认真学习如何分析课堂实录的各种材料,包括典型案例;同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体会。让教师从研究理论及各类教学资源中汲取养分。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使每位教师在理论上对《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有新的认识,能从关注三维目标的统一、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评价方式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专家引领、促进成长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几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了多名专家指导我们的教学,如: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李继秀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著名教育家何炳章先生的“自育自学”课题指导等。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体会与专家的理论作对接辨析,寻求理念的支撑与引领,获得专业认知的提升。

同时,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和各种观摩学习活动,博采众长,拓宽教学思路。外出培训学习的同志回来后要做汇报,尽量在各自组内上一节专题汇报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推进“青蓝共进”工程

青年教师是课改的中坚力量,因此,教研组一直重视“青蓝工程”,重视抓好新教师、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我组有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县学科带头4人。因此,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一对一的“师徒结对”活动,并要求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毎学期双方至少互听一节研修课,而且要进行相互评析和汇谈。同时学科带头人要帮助青年教师完成集体备课的任务,青年教师要主动邀请学科带头人参加自己的说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既强化了学科带头人的争创意识,又为青年教师搭梯子,施担子,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三、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校本教研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当教研和教学一体化运作时,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把教学和教研整合在一起,使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都得到一定层次的提高,真正地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1、抓好集体备课,具体要求:

(1)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由备课组长组织。

(2)集体备课都要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参加活动人、定内容。中心发言人以说课为主,要有说课材料。

(3)集体备课的任务是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统一进度。提出教法和学法的建议,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4)中心发言人首先要精心钻研教材和教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和途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还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最佳效益的途径。

(5)在此基础上,由备课组长召集本组成员集体教研。首先,中心发言人说课,进行中心发言。然后,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由其他教师交流:讲—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评一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议——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关疑议的地方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最后达成共识。

2、课题实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内部优势,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采取名师引领策略和课题牵动策略。

(1)开设各式教学研讨课。组内每一位教师在一学期中必须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教学研讨课、观摩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汇报课等各种形式的开课活动。同时,营造了浓厚坦诚的评课和议课氛围,教师们能够在评课和议课时放开手脚、抛开思想顾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各自亮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虽然各自的见解可能“有褒有贬、有优有缺”,但这种见解和建议是真诚的,是执教老师能够真心接受的。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教研组评课、议课中,使教师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2)围绕课题实验开展教研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探究》自开题以来,我们组就构建起了一个“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网络。以备课组为研究团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各备课组采取了“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实现了智慧提升,专业发展。

四、成效初见、继续努力

由于学校教研组工作扎扎实实,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一位教师参加教育教研已经成为了自己自觉的行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征途上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师们参加了各项比赛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

胡冬巧、丁艳、王淑萍、周满霞四位老师先后在《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刊物上发表了文章;程卫荣、何凤玲、凌炎等十几位教师的论文、案例分别在省、市、县获奖;丁艳老师所执教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获华东地区课赛一等奖,《统计》获市级一等奖,潘雪姣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认识》获市级一等奖;

杨英、丁艳两位老师被评为“省教坛新星”,严英、潘雪姣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名师团成员”,杨英、严英、潘雪姣、丁艳、王淑萍五位老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还有多名老师分别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县教学能手”、“县先进教研个人”等荣誉称号。

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我们期待着,我们的数学教研组能够向更高、更远的领域发展。

谈高职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 篇7

高职数学的内容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 对于经济类的学生, 要侧重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还要学会这些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 这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掌握知识点, 学会方法和应用, 靠的是不断地科学总结和实践.下面谈一下高职数学课堂小结的几种方法和注意点.

一、重视对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知识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要忌讳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楚和不系统, 因此, 教师在小结中, 要善于带领学生总结知识点, 形成知识体系, 打好基础.如微积分学习中, 无极限有哪几种情况?1.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等.2. 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3.极限是“∞”的.4.无衰减摆动.再如, 怎样求分段点处的导数?答:一般应取左右导数做.当分段点两侧函数相同时, 可以直接用导数定义做.

知识点清楚了, 就能减少概念的错误, 非常重要.

二、重视对解题步骤的总结

数学中的解题步骤, 反映了解题的思路, 是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去指导解题实践的飞跃, 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在课堂小结中, 如果可以总结出解题步骤, 就应该尽可能的总结出来, 这对于指导学生解题非常必要.如:怎样用定义求导数?答:第一步, 求增量.第二步, 作比值.第三步, 取极限.再如:怎样用定积分求两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答:第一步, 画草图.第二步, 求交点, 定限.第三步, 代入积分公式计算, 注意被积函数一定是“大减小”, 以保持非负性.学生亦步亦趋, 步步为营, 就能到达目的地.

三、重视对方法的总结

方法可以是解题方法, 也可以是记忆方法.

1. 解题方法

例如怎样解最值应用题 (一元函数为例) 呢?方法是: (1) 先建立函数f (x) , 注意求谁具有最值谁就是所设的函数, 只保留一个自变量, 若有其他变量采用已知条件取代之. (2) 求导数, 令导数等于零求驻点. (3) 讨论: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意义直接作答, 也可以根据二阶导数符号来判断.

有了方法, 做题就会心中有数, 少走弯路.

2. 记忆方法

如怎样利用二阶导数y″的符号来判断曲线y的凸凹性呢?可以采用联想记忆, 把曲线的凹与凸与酒杯的正放和倒扣联想起来记忆:曲线的∪与∩, 与酒杯的正放与倒扣形状相似, y″>0, 酒杯里有酒 (大于与有是一种范畴) , 正放, 曲线是∪的;y″<0, 酒杯里没有酒 (小于与没有是一种范畴) , 倒扣, 曲线是∩的, 总结出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就会取得长久记忆的效果.再如采用口诀记忆, 如记忆不定积分中分部积分公式, 正确选择u和v的方法:采用口诀“三、指动, 反、对不动”记忆, 就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对章节的小结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 章节的小结, 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它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具有条理性, 较好地掌握知识.如微积分中, 求极限方法小结、求导数方法小结、不定积分方法小结、定积分小结、级数小结、求偏导数方法小结等等, 教师都应该带领学生详细作出小结, 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非常值得重视.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 通篇贯穿着教书育人, 教师要利用课堂小结的机会,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予以点评, 表扬先进, 激励后进, 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比学赶帮超的状态, 如表扬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表扬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表扬突出进步的小组和个人等, 都会取得助推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小结的短暂机会, 加大教书育人的力度, 这对上好数学课很有必要.

六、重视对知识的拓展

课堂小结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 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眼界, 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树立远大志向, 都极有好处.如学习完复数, 可以拓展到电工电子领域里的应用;学习完概率统计, 可以拓展到管理决策的某些方面, 提高学生的实际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七、做好课堂小结的几个注意点

1. 注意留有适当的时间

一般地来说, 一节课有3分钟的时间做课堂小结就够了, 不要留有太长的时间, 以避免挤占正课的时间.不要忘了给课堂小结留有时间.忽视掉这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失去了精彩的结局, 失去了“豹子尾”的功能, 失去了记忆的“近因效应”, 而没有课堂小结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2. 课堂小结, 贵在质量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学问, 精通业务, 作出高水平的课堂小结, 在知识的概括、归纳和系统性方面, 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方面, 在解题的技巧方面, 在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等诸方面, 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 完美地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3. 课堂小结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在一堂课或着几堂课要结束的时间做, 而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4. 课堂小结可以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从形式上看, 可以是教师做小结, 可以是学生做小结, 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做小结, 形式要服从于内容, 一切要有利于效果,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任务来选择最佳的小结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小结 篇8

一、教学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自信开始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好坏,与他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有直接关系!据报道衡水中学发生一件事:一位学生因为不喜欢他的历史老师而厌恶历史课,结果历史成绩很差。而老师要让学生接受他所讲的知识,首先要从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很难想象一个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心声、不关心学生、不公平对待学生、不和学生沟通的老师会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接受,有了良好的关系,人格力量也是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关键。一个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老师,学生精神上一定会被其所动,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爱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感染学生,遇到问题不要回避,把问题说透彻开诚布公,不要让学生留下疑虑,让学生感到真诚。学生发生问题时,与学生谈心,分析利弊,拿自己做对比,体验出真知,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米卢来中国国家队做教练时,自己背着个小包就来了!穿着很普通,这让国家队的国脚们肃然起敬,他一直保持谦虚,全身心投入,使得中国第一次进入世界杯!人格力量可见一斑。我在甘泉中学代课时,经常在课堂上会向一些后进生提出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也经常会对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又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也经常表扬他们的正确的一面,更会关心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这些学生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似乎没得到过关心,在同学面前从来没过自信,只有自暴自弃,他们也渴望关心渴望得到认可渴望有成就感,从此他们对学习完全转变态度,回答很积极,作业也能很快完成,学习成绩逐渐好转,对学习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兴趣,然后在教学中经常插入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讲二项式系数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各条线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等来激发学生兴趣,以上这些综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无限激发!

二、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知识结构

教材中的知识是有关联的,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一篇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让一群瞎子摸象再让他们说出大象是什么样子,结果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有的说象扇子,有的说象柱子,有的说象墙,都无法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要及时给学生总结,及时了解知道的全部构建和各个方面有哪些内容组成,知道这些知识到底有哪些部分,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这样既让学生看到大象的全部情况也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体系,也很容易很轻松的学习。例如每学完一个章节就给学生总结本章节有多少题型每个题型有多少种基本方法,学到了那么知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那些实际问题。举个解析几何中的例子:在学习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的内容时,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复习总结时可向学生提出以下五种情况让学生思考,①点p在线段p1p2上;②点p在p1p2的延长线上;③点p在p2p1的延长线上;④点p与p1重合;⑤点p与p2重合时讨论所成的比值的范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突然出现的所谓特殊情况如何应对,对这一知识点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每个基本知识点都这样做就使得学生有无所畏惧之感。

此外,全方位还体现在解决问题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上,每个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方法才能解决,每一道题也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才能解题,要提问学生的方法,并总结这些方法,也可以在一些辅导书上学习总结这些方法,例如,求函数的值域就有很多方法:观察法、分析法、用函数值法、三角代换法、图像法、函数的单调性法、反函数定义域法、换元法、配方法、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法、用已知值域的函数求值域法、用二次方程实根存在条件求值域等。

三、提高自己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从个人的心理品质上讲,是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从创新实践层面上讲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早前人类的数学活动,从开始的物体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教师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一切都已经墨守成规。然而,数学教学是否一定要按照课本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进行下去呢?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也和实际结合也有所变化,比如我小时候学习的课本内容、解题方法、联系实际等方面和现在已经有较大变化,所以创新就更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指对问题展开多方向的思、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和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或多向思维,一方面表现在单位时间内不同答案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在思维的变通性,再就是表现在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结构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方法发散和因果发散。

(2)联想。联想是由此及彼,并同时发现它们的共同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的作用是使两个看上去不相关联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设想和成果。联想的形式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连锁联想和飞跃联想等形式。联想的基本方法是类比法与移植法,类比法包括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等,移植法包括原理移植、结构移植、方法移植和材料移植等。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沿着事物或过程的反向,即倒过来。逆过程的方向进行思维,取得突破性的创造发明的方法。其含义十分广泛,总之是指一切常规思维的反面。此处不再细说。根据以上概念的引入,教师要从以上各方面培养自己创新思维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是不允许出现不同观点,不要把一切锁定在固有的模式中,给一切都订上条条框框。

作者简介:

数学教研小结 篇9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小结

我们七年级数学备课组共8人,本学期在级组和数学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现将前半学期的工作简单回顾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

每周二下午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前指定一位老师提前作好中心发言的准备,且做好记录,然后以中心发言者为主要负责人,集体参与,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集体备课。课前我们同一办公室数学老师也会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亮点和本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认真有实效,除此之外,每天上完课后都会进行交流反思,围绕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如何上好一堂好课进行课后反思。

二、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听课活动

我们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听课活动,并把值得借鉴的方面及时传达给学校老师。本学期除了参加校内外数学公开课研讨外,我们备课组每位老师都互相听课,听完课后及时评课,指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疏漏,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本校老师间也积极开展了随堂听课制度,每个学期至少听20节课,并及时对该堂课作出评价。

三、做好单元过关测验,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各单元的测后的总结分析报告由试卷命题教师负责,报告主要包括:(1)各班和全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提高后进生数学成绩,我们制订了以下补救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后进生是否过关为标准,二是利用一些课余时间为后进生进行补习。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许多老师对新教材的把握不准,上课时容易偏离方向,所以备课组还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争取做到每堂课都心中有数。

2、组内教师平时都只注重教学,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在论文、课题方面比较欠缺。希望教师们能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为自己的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3、任课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能力不强,基本都是拿来主义。尤其把握不住练习的难易程度。

针对这种现象,下学期在集体备课时不光要备教材、课堂,还要备练习、备作业。

数学教研小结 篇10

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伴随着寒假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概,几分繁忙„„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为了学校的发展”的理念的奋斗目标,在全体数学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着。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组织开展首届集团学校的学生思维训练竞赛活动。(附件1 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11月17日下午,首届上实集团五校初中生思维比赛在我校报告厅和阅览室分别进行。比赛分为24点和数独两项。

24点比赛激烈万分。随着大屏幕上不断变换的比赛题目,各位竞赛选手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不光比脑子快还要比谁手快——先按响抢答器。随着比赛过程进一步发展,选手们你追我赶,比分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态势,不少选手脸涨得通红、连鼻尖都沁出了汗珠。场下观战同学的气氛也给调动了起来,有的为选手拍手叫好、有的为选手懵住了急得直拍大腿,恨不得冲上去帮忙。直到终点前的最后一轮,五队也未分出胜负,比赛达到了白热化状态。最终我校中一学生在预备年级组和初一年级组均以微弱的劣势屈居第二名。

数独比赛现场异常的安静,50名选手不仅要比赛准确度,还要比速度,最后我校中二的三名学生凭借惊人的速度和准确度获得个人一等奖,同时我校获得数独比赛团体一等奖。有趣而激烈的比赛结束了,同学们还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刚才的赛题,久久不愿散去。通过这次“24点”和数独比赛,不仅增进了集团学校同学们彼此间的友谊、激发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更主要的是更加加强了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真是一场成功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同学们都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常办常新!

2、在三个年级开展TFT的数学思维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中一年级:(1)(2)班进行IMMEX的学习和实践

(3)(4)(5)先后进行了24点和数独的学习,并且开展了年级的比赛(2)中二年级:数独(3)中三年级:统计调查

在制定了课程框架的基础上,给备课组从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充分的利用两周一次的TFT课进行实施,主要是中一年级进行复杂的24点和数独;中二进行数独和数学文化的初步了解;中三进行统计调查。本学期结束可以给出这些内容的初步电子稿的教案和文档。③从本学期开始,抽出中一年级的(1)(2)班利用双周周三的TFT,进行IMMEX课题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组的教师也参与题目的编写工作。

3、年轻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展示和比赛,同时所有教师进行观课和评课

(1)本学期是学校四课制的青年教师展能课,数学组的四位年轻教师全部参加了比赛,同课异构《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为全校师生展示了不同风采和类型的课,也展示了数学组青年教师的能力。

(2)第四届浦东新区教学展示周活动在10月19日举行。我校初中部的数学王海生老师、代表我校在进才北校的展示活动。经过校内各教研组室组员之间的听课,磨课,他们分别带着我校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智慧结晶,圆满完成了这次开课任务。王海生老师的展示课题是《分数运算的应用》。展示课结束后,数学学科专家叶锦义老师、就这堂课进行了点评。在肯定这些课优点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努力的方向。这次展示活动不仅为我校教师走出校门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一次全区各学科教师汇聚一堂,一起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相信我校的青年教师也会在一年一度的校内青年教师展能课的磨练下,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3)2010 之秋,第34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教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在杭州师范大学的礼堂隆重举行。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艺术展分别都为期两天。来自不同省份的24位名师展示了风采。我组的数学王海生老师向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老师展示了上海的海派教学风格。此次活动,给授课老师提供了一个风采展示的舞台,给观课老师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大家都受益匪浅。从此次活动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大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从中也激发了我们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

(4)2010年12月3日上实教育集团五位初中数学教师汇聚实验,进行了第二站——初中数学“优质课”汇展。本次公开课都是在两校的观察室进行,同时向集团学校进行网上直播,并且开辟了网站投票的互动方式,将教学、科研、技术高效地整合在一起。数学特级教师恽敏霞老师老师分别担任学科的评委,他们精致、精到、精确地评课,将实验集团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推向高潮。

(5)组内的王海生老师还先后为杭州教师代表团、路红英、钟俊老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审专家等开设了展示课,为校外的教师展示了实验学校教师的风采。

4、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在完成小学验收标准的基础上先后参加了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会议,认真听取了小学和高中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并且把这些建议带回组内进行分析和讨论,正确保正我校数学教学的十年一贯制优势。

5、开展小小院士班和课后辅导班以及拓展课的小青蛙和蝌蚪班,渗透差异教学的思想。积累“小小院士”竞赛班教案和练习。

在初中部的领导下,三个年级的所有数学老师都进行周三晚上的小小院士班的竞赛辅导,除此之外,中

一、中二的数学老师还利用周一的拓展课的时间为不能进入小小院士班的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进行竞赛的辅导,做好人才的梯队工作。

大部分上课的老师都能够有电子稿题目和手写稿的解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后面的老师的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为了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中三老师还在课后安排辅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差异教学的行动方案制定和实施,开展课题活动。

针对差异教学的要求,根据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每一节课的单位时间从45分钟减少为40分钟,同时数学课的周课时也减少了,然而初中的教学内容却在增加,相比一期课改的教材增加了“数的整除”、“概率初步”以及“向量初步”,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扎实的掌握就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另外我校是一所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初中阶段只有三年,教学内容相比上海市统编的教材要多,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把这些内容保质保量的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教研组制定了主要的研究和实施的方案,并且成功申报2010学年度的校级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改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如何设计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如何设计例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利用一年的时间得到一些经验和成果,是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水平有一提高,也是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7、试点修订数学校本教材中一年级。

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利用2009学年度的寒假和暑假,完成了校本教材代数第一册(上)和第一册(下)的两轮修订:第一轮是在纸质的书本上直接修改;第二轮是电子稿的修改。并且在这个学期完成了几何第一册上与几何第一册下的电子稿的修改。

8、试点数学组编写出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星级习题练习册》。

① 各个备课组在本学期结束给出中一第一学期、中二第一学期、中三第一学期的习题册修订的纸质文件(包括星级分类、错误修订和删减题目)。

② 各备课组在本学期末给出部分中一第一学期、中二第一学期、中三第一学期的习题册中认为可以添加的题目的电子稿。

③本学期结束中一备课组给出中一第一学期习题册答案的电子稿。④本学期结束各备课组给出中一第一学期、中二第一学期、中三第一学期的各单元的测验试卷的电子稿和答案的电子稿。

9、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了下列竞赛的报名:希望杯、小博士杯、中环杯、走美杯以及casio杯的数学竞赛,并且组织开展了小博士杯和casio杯的初赛活动。

二、反思与困惑

(1)教材的修订应该有一位资深教师或主编进行审稿,有些我们一般教师进行的删减总觉得心里不时很踏实,不知道该不该删或者该不该改。

数学教研小结 篇11

1 深——注重对思想方法的深入反思

许多教师在上课时,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等人,课堂小结只好以三言两语仓促进行,有时甚至忽略不计,以布置作业代之。即便是在公开课上,我们也千篇一律地听到诸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或者“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这种开场自,广大教师将其作为“金科玉律”,放之任何课堂而皆准。实际上,这样的小结纯粹是为小结而小结的作秀,有效的课堂小结应充满人本气息,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学习数学的一大目标便是体会并掌握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依赖于教师反复的强调与学生时刻的反思。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结时,应对本节课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及时梳理总结,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的价值不仅仅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或解答几个数学题目,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中便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学生头脑中180°的角是平角,或者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一对同旁内角。基于此,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证明内角和定理的关键便是转化为证平角或同旁内角问题。小结时,通过对定理证明思路的反思,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学转化思想的妙用,它为学生点明了思维的方向,能让学生迅速得到解题思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 神——体现对点睛之笔的灵性概括

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当学生对新授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应为学生巧妙铺“桥”,即针对性地讲授适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来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数学零碎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不稳定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难以内化。因此’,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有效的课堂小结应竟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它能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通过反思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

一。

《课标》指出:学生应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等。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重点内容都能形成初步的印象。在小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节课的灵魂主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应结合题目引导学生概括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式;②、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③、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④、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在方程右边是非负数的情况下进行开方;⑥、写出方程的解。特别对于④、⑤的小结,由于它们是本节课的灵魂所在,故应结合之前学习的“完全平方公式”及“平方的非负性”理顺、讲透。这样的小结既概括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抓住了教学的“灵魂”,昭显了课堂教学的目的,看似寥寥数语,实则精辟之至。

3 审——表示对疑难内容的审视回顾

数学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三基”掌握程度,喜欢对学生的“三基”反复训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殊不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小结把书本“读薄”:先对自己的学习困惑进行审视回顾,而后在全班面前对大家共有魄疑惑进行再一次的回顾,提炼出“精华”,使全体学生都“结”有所得,“结”有所获。这样的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

如在教学《普查和抽样调查》时我在引导学生总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时,是结合“为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而对全班同学作一调查”这一问题展开询问:这是什么调查方式?’总体是什么?个体是什么?这一问题串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课堂学习的气氛特别浓厚。圆满解决后,我进而提出让学生把问题稍作改编为“抽样调查”,多数学生思索片刻后说出“为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而对两组12名同学作一调查”等抽样调查的实例。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个小结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以升华。特别地,在数学习题课教学时,对于经典疑难问题的小结显得更为重要: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评价方法的差异时,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来源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有效的课堂小结应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_种生活需要,它是学生的一个自我“审问”的过程。通过自主回顾并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难,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化为学习的能力,享受情感与态度上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4 渗——做好为后续学习的渗透铺垫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要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的则较少,这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搬硬套。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有必要时应每个题目结束后)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能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的课堂小结应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如教学((整式的加减》这一课,新内容很少,就是几个简单的例题。授课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本、解决例题、做好练习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归纳概括:从整式的加减联想到合并同类项,进而联想到恒等变形。从全局出发,通过类比,将与整式加减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联系,求同存异。通过“建立数学观点——验证数学观点——升华数学观点”的思路,把一节内容普通的课上得让人耳目一新。又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针对后面学习的代数式书写规则,我将含有多项式的代数式用“括号”表示,其它的用“横线”表示。小结时,我给学生指出这一现象,并坦言学习下节课就能得到答案。结果刚一下课,许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找原因。

上一篇:元旦致辞稿下一篇:铁锁乡团建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