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教育痕迹,实施和谐育人
淡化教育痕迹,实施和谐育人 篇1
淡化教育痕迹,实施和谐育人
---- 对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竹山县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做错了事,而惹得家长大为恼火,棍棒相加后又补上一句: “ 你这么没用,何不去死? ” 半个小时过去了,当家长再见到孩子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服下了毒药,经全力抢救无效,而撒手人间。父母双双悔恨交加,痛不欲生。他们原本想教育孩子纠正错误,让他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材。没想到竟然适得其反,把孩子逼上了不归路,造成终生遗憾。在他们嚎啕大哭声中,留给人们几多启示: “ 棍子头上出孝子 ” 的世代已经过时了,淡化教育痕迹,实施和谐育人已势在必行。与此相反,一位高中女生失恋了,她痛苦万分,意志消沉,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她的老师发现了,对她进行了诚挚的安慰,并且帮助她补习功课,促使她走出情感的深渊,终于学有所成。 10 年过去了,她时时回忆起那件往事,动情地说: “ 是老师减轻了我的痛苦,但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真诚的关怀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自那以后,当我见到别人遭受挫折和不幸时,我的心中就会腾起一种怜悯之情,并予以尽力地帮助。 ” 不难看出,她的老师当时那样作,并无明显的教育动机。可是,却深深地触动了她的灵魂,培养了她健全的人格。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并非都是有意识教育的结果。相反,那种喋喋不休的灌输和苦口婆心的劝导,有时收效并不大,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的教师,总以为要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与学生谈话或在教育学生的过成中,或盛气凌人,或齐严厉色,或说一不二,或居高临下。他们不懂得,今天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尊的心理日益增强。他们不喜欢那种 “ 赤裸裸 ” 的教育形式。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都有可暗示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教育的情境和气氛,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均有暗示作用。运用暗示进行教育,从而淡化了教育的痕迹,更加符合学生渴求独立、自尊的心理特征。怎样才能淡化教育的痕迹,实施和谐育人呢?
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作到以下几点: 1 、师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育民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世代潮流,要作到教育的民主化,必须要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杜竭专制的作风和污辱学生的人格。变垂直式的上下关系为平行式的朋友关系。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亲切、自然的心灵交流。 2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充满浓郁的.感情色彩。教师应当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的真挚的情感,并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 、相互关心,热情帮助。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作为教师,尤其要具备关心他认,爱护她人,帮助他人的美德。要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能,渡过难关,协助他们去积极争取优异的成绩,去形成健全的人格。 4 、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当今是信息时代,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信息资源个个共享。师生处在网络世界的同一起跑线上。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的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育过程要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是创设和谐的环境,寓教于乐。 1 、教师要善于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以同龄人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自己要成为活动中的一员。 2 、教师要学会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一定要严辞厉色,而应当凭借外部环境,恰当的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看似调侃,实则育人,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 ? ? 诶秩ぶ惺艿浇逃 ? 陀跋臁 ? 、教师要态度和蔼,把自己真诚的微笑舍得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
三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教育学生不在于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当以自己健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此时无声胜有声。总之,淡化教育痕迹,实施和谐育人是一种教育艺术,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要研究、学习和运用这一艺术,你的教育才可能获得较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