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2024-07-18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精选9篇)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1

“棒棰岛” 一个形似棒槌的小岛,在大连湾与老虎滩湾之间,距陆地0.39公里。属大连市 中山区。岛形似棒棰故名。长410米,宽120米,陆地面积0.049平方公里,海拔52.8米。西高东低,南部有一天然石洞。震旦纪下震旦南芬组地层,地层倒转。岩性以石英岩、砾岩为主。植被覆盖。北面为群山环绕,南面是开阔的海域和平坦的沙滩。棒棰岛的东部,是长达500米的沙滩,沙质洁白细柔,海水清澈,是大连最好的海水浴场之一。沿岸海区生长着海蟹、海螺、海参等海珍,许多大连人和外地游客都喜爱到此亲身体验捕捞的乐趣。远处的三山岛(现以开发为海岛旅游度假区)云遮雾罩,空朦迷离,,传说是“三山五岳”中的三座仙山。周围的群山上长满了青松绿树,海滨浴场碧波银浪,金沙闪烁,这里是一个以山、海、岛、滩为主要景观的风景胜地。无居民。岛对岸原是渔村,1959年始建东山宾馆,1977年改名棒棰岛宾馆。宾馆依山傍海,环境清幽,花木繁茂,有清澈的海湾浴场,风格各异的11栋别墅连为一体,是闻名中外的避暑胜地。

棒棰岛景区是一处以山、海、岛、滩为主要景观的风景胜地。著名 的棒棰岛国宾馆就坐落在这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刘少奇主席、叶剑英元帅,以及后来的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住过。景区北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南面是开阔的海域和平坦的沙滩,在距海岸600米处,有一形似人参状的小岛,俗称棒棰岛。岛上岸崖陡峭,怪石嶙峋,山花野草遍及全岛。

宾馆的占地面积87公顷,建筑面积42137平方米,有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保龄球馆等现代化休闲娱乐设施,如今棒槌岛宾馆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

景区北部为群山环绕,苍松翠柏。南面是开阔的海域和平坦的沙滩,远处的三山岛,云遮雾罩,恍如蓬莱。 岛上岸崖陡峭,怪石嶙峋,山花野草遍及全岛。

棒槌岛别墅区是当年所建,共有七栋,建筑风格各异:1号和7号为民族风格和西式相结合,精致美观;2号和6号是船式楼,在楼的阳台观海,仿佛站在轮船的甲板上;3号系日本式风格,雅致中透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和;4号和5号完全采用中华民族特点,大屋顶、琉璃瓦,据说这7栋楼式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准备的。最高的楼式9号楼,是为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们准备的;8号楼式宾馆的大型国际会议厅和宴会厅。

传说 在很久以前大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大连东南方向的海边上住着一户人家。母亲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可母亲年迈迈体弱,终因积劳成疾而病倒了。老大和老二决定到海的对岸岸寻找棒槌(人参)为母亲治病。

他们乘船过海,终于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于是老大和老二分头开始寻找。有一天,老二疲劳极了,在海边的沙滩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正在梦中被一阵击水声惊醒,他抬起头来一看,只见一个身系红兜肚的小胖孩在海浪中游来游去,过了一会小胖孩来到老二的身边,询问老二来这儿干什么?于是老二就把来此寻药为母亲治病的事说了一遍。小孩听完以后,立刻向一座小山跑去,取来几株淡白色的草根,告诉老二说:“你带回去吧,让你老母亲煎汤喝了病就会好了,等到4月18日赶庙会时我再给你捎点去。”

老二回到家后,把草药煎成汤后给母亲喝下,过了两天母亲的病神奇般地好了。老大回来后,就问弟弟到底是怎么回事,老二就把经过说了一遍。老大心中一喜,他心中认定,那一身系红兜肚的小孩定是棒槌无疑了,他瞒着弟弟和老母,在4月18日那天,带上一根红线偷偷地跟在弟弟的后面。在庙会上他趁弟弟与小胖孩交谈之机,立即将红线系在小孩的身上抱起来就跑。小孩呼叫老二,叫他解下那红线,趁老大双手紧抱小孩的时候,老二立刻解下系在小孩身上的红线,小胖孩忽然不见了。老大气急败坏地把老二推到海中,这时一只大海龟将老二送上岸来,不见了的小胖孩也重新出现,来抢救昏迷不醒的老二。老大一看棒棰小孩又回来了,拼命扑了上来,这时小胖孩扯起老大一起落进波涛翻滚的大海之中,海里立刻升起一个像捧捶一样的小岛来,老大被永远地压在这个岛下了。

传说这个小岛就是那个棒槌小孩变成的,后来人们就叫它棒棰岛。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2

随着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进行,许多城市开始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文化,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形式,即工业遗产旅游[1]。

辽宁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辽宁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就有了纺织、印染、火柴等轻工业,随后又有了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20世纪30年代后,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建国前,以钢铁、采煤、发电、炼油为主的辽宁工业基地初具雏形。

新中国成立以后,辽宁老工业基地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在“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辽宁占了24项,其中包括鞍山和本溪钢铁公司,阜新和抚顺露天煤矿,沈阳机床厂、大连造船厂等。辽宁有数百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它们不仅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更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标志符号。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该区是我国著名的产业工人聚集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不仅大中型企业林立,还涌现出一大批富于创业精神的工人阶级队伍,他们创造出数百个“全国第一”,拥有省级以上劳模百余人,全国劳动模范26人。从拥有8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的张成哲,到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工人杨建华;从创造奇迹的“徐强精神”到主导设计我国首台4万空分压缩分离装置的新时代“五朵金花”[2]。他们不畏艰难,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刻苦钻研,乐于奉献,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凝聚了他们辛勤的汗水。近年来,沈阳市陆续建立了一批工业遗产景观,如沈阳铸造博物馆、机车博物馆等,企业车间厂房、机器设备、自主研发产品、工业档案文物,以及劳动模范的事迹展览等,都成为工业遗产景观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备受世人瞩目,引来一批批中外游客,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近年来,辽宁各城市纷纷启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本溪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受到全国好评,阜新市被设为全国首个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世界闻名,有“亚洲第一”之称。海州露天矿作为新中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从1953年建成投产到2005年被迫破产,累计采出煤炭24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3]。海州露天煤矿也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百年发展历史,记录了从人工挖掘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自动化和数字化煤炭开采技术的全过程。由于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海州露天矿于2005年7月被迫破产。经过几年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辽宁阜新将海州露天矿改造成世界级工业遗产主题公园即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从海州露天矿到海州露天公园的转变,不仅对改善该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对推动全国各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环境保护和利用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上述情况表明,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留存着大量工业遗产,蕴含着丰富工业文化。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对于辽宁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的转型,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保护和利用在当下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地区的领导同志以及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对工业遗产景观旅游价值认识程度不够高,在项目保护、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够积极;由于轻视工业遗产文化价值,导致出现盲目决策和资源流失、损毁等问题,部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已经丧失,无法复制。这是影响辽宁工业遗产文化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工业遗产文化价值也存在模糊认识,有些群众甚至产生误解,片面认为这些工业文化“司空见惯”,不值得保护,也不值得参观游览。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不仅包括各种静态实物资料,还包括由辽宁工人阶级创造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技术革新精神等,这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是保护力度不够强的问题。对辽宁工业遗产文化,哪些应该保护以及如何保护,还缺乏周密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一方面,对于代表我国近现代工业水平、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老工业文化遗产企业,单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式,将使这类遗产彻底消失;即使未来予以复制,也难以恢复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对于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老设备、老产品等,有的在企业搬迁时未能予以科学整理和鉴定、保护,一律按照废旧物资予以处理,从保护及利用的角度看,不仅造成文化资源浪费,还可能丧失这些宝贵遗产。

三是开发利用不够科学的问题。主要是:现有对外开放的工业遗产文化景观,实物不够丰富充实生动,缺乏吸引力。一些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示的物品,除了厂房、设备、机车、部分产品和配件以及数量较多的照片外,还缺少与工业遗产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字资料。展示的各类实物给人总体感觉不够精细。陈列品选取不够科学,重点不够突出,有些科技含量高的工业成果没有得到保护和展示,有些展品工艺不够细腻,很难代表时代水平。许多实物只是静静地摆放在展厅里,没有相关文字说明和介绍,难以满足参观者好奇心,也没有将这些遗产文化深刻内蕴告知给各位参观者。文物展示也不够科学合理。在几家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一些堆放不整的物品,大多没有文字说明,有些文字说明也不够确切、醒目,参观者未能从展品中领略其蕴含的丰厚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工作也不够到位。这些具有无价财富的博物馆均有很强实力和拓展空间,但是受到地理位置之限,以及运作时间较短,方法不够灵活,并没有将这些宝贵的工业遗产充分研究好、利用好。

四是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够显著的问题。辽宁工业遗产景观虽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经济和社会效益还不够明显,急需在开发利用方法上取得创新和突破。

三、探寻辽宁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方式

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业文化为我们留下的印记,创新工业遗产时代价值,不仅能够展示辽宁在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轨迹,为辽宁留住丰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够为辽宁甚至全国未来工业发展带来思考和启示。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业文化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以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为前提,提高文化品位,出台和实施有效措施,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资源。只有充分认识和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价值及其内涵,才能保护和开发出有特色的工业文化景观,供人们观赏研究。建议进一步深入挖掘辽宁工业遗产潜藏的文化内涵,提升这些工业遗产的内在价值以及展品知名度,增强观赏性和教育功能,提高辽宁工业遗产文化的吸引力。

第二,以充分利用辽宁工业遗产文化资源为基础,创新思路,引进工业文化旅游新资源新元素,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所谓“旅游新资源”,是指各种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的藏品。要发展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引进旅游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生活馆和铁西名人馆在对外开放提供工业文化旅游观光的同时,引入音乐茶座、咖啡厅、休闲娱乐等业态,发展文化经营项目。工业文化旅游,既有历史的保留又有现代因素的注入。同时,大力引进旅游新资源,特别是引进红色旅游资源,将极大地丰富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此来吸引省内外收藏家开展长期合作,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以充分保持遗产原有外貌为原则,传播工业文化知识,展示工业遗产魅力。发展工业遗产文化当遵循“修旧如旧”的开发原则, 对可恢复的标志性遗址、遗迹, 要恢复其原貌,最大限度地增强工业发展历史的真实感和完整感。通过不同方式的宣传,将工业遗产文化开发为教育性旅游产品。可通过亲身实践、现场演示、模型展示等增强旅游产品的感知性、趣味性,为游客营造独特有趣的工业文化旅游经历,使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得到满足。在尊重工业历史前提下, 工业遗产文化旅游产品既注重原汁原味,又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将现代科技融入其中, 提高工业遗产项目文化品位, 使游客在观赏产品的同时, 还能感受到工业文化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强大魅力。譬如,将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硬生生的展示在人们眼前只供参观,可能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开发出井下挖煤、井下探路、体验矿工生活等旅游项目来展示工业遗产文化魅力,就会增强人们对工业遗产文化的认识,也会增强旅游者的兴趣。

第四,以充分研究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为保证,为中外研究者和旅游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咨询服务。建议由各市、区、各家博物馆出面,面向社会聘请一批有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担任特邀研究员,每年主办或与有关单位合办研讨会,通过学术研究,挖掘工业遗产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全省兴起工业遗产景观旅游活动“造势”;另一方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参与文物收藏、鉴定、整理、编辑出版物、网上发布研究成果等活动,把辽宁工业遗产文化保护好,开发利用好,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工业遗产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关键词:工业遗产,文化保护,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牛成、吴生智.浅议工业遗产旅游开发[J].商业时代, 2007 (5) .

[2]沈阳铁西:挖掘保护工业文化遗产.东北新闻网.2008-7-3.

关于辽宁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 篇3

《人类21世纪宣言》中指出,21世纪的发展目标是为人类的每一个成员提供更多的安全选择机会。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发展的重心落在城市这个社会单元和经济单元上。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核心城市、中心城市以及相互连接的城市组群。形成以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县城,县城带动乡村的城乡网络化体系,使城市竞争也因此逐渐演化成为区域竞争。

如何发展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提高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塑造城市的品牌,发展城市特色,构筑城市文明,最后转化成区域品牌、区域特色,而最终构筑区域文明;如何使城市建设的硬环境、软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并保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均衡性、持续性,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区域尤其是中国沿海城市和省份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城市发展和省域发展必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不仅需要用最短的周期实现其城市化社会发展目标,更要在同一周期内快速打造世界级城市品牌,建设一系列国际化城市、国际名城,同时要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工业小城和工业重镇。

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加盟区域经济竞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共同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城市经济,体现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竞争实力提升水平的第一集团军。而辽宁作为中国海岸线最长的沿海省份,必须迅速起步,高速发展,担负起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开放领军省的责任。沈阳、大连担负起领军城市的责任。

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快速发展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历史决策,为辽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为此,结合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尽快做出辽宁省区域经济与发展战略规划,赋予规划新的内涵。

辽宁省区域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土地供应不足问题。通过村庄用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可以解决城镇发展所需用地。目前辽宁未利用地?穴含滩涂?雪有2206166.67公顷。

(2)重新确定各城市性质问题。确定辽西各城市之间的功能分工,中部七城市的功能分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分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新的城市功能。

(3)合理确定市县乡村规模问题。合理地确定城市、县、乡、村的规模,市管县的数量,县管乡的数量,乡管村的数量,从而大量地节省耕地和土地,节省村村通油路的建设成本以及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和社会救助成本。

(4)国家、地方、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重工业、轻工业、国营、民营和各种产业配套的相关问题,打造各产业集团形成综合竞争能力。

(5)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增强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6)研究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中心城市如何拉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如何拉动民营经济,中小城市如何拉动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如何拉动农业经济,使城乡社会协同发展。

(7)解决人们就业、居住、生活的生态环境改善问题,使人们得到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出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8)调整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问题。利用城市的新城区、产业廊带、开发区、专业园区发展地方经济,使其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9)规划新的产业交通网络问题。发展城市间公交轻轨及公路,实现快速、便捷的网络化城市交通体系。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兴建城际公园、森林、休闲场所以组团式形态,为人们创造一个生态、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10)规划整合旅游资源问题。挖掘辽宁的历史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自然地貌旅游资源,使辽宁成为旅游大省。

(11)加快村镇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做好辽宁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有关设想

(一)原则和思路

用地规模不足是阻碍辽宁发展的瓶颈,所以保证项目用地的供应,解决就业、生活、居住的问题是区域规划的重点。一要保证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二要利用海岸线的滩涂用地,做重点项目用地保证。三要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四要挖掘辽宁旅游资源。五要合理地调整县镇的行政区划,合理进行土地整理。六要布置各经济园区和开发区,形成工业走廊。七要以中心城市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带动中小城市发展,以中小城市带动各县特色的工业园区。

(二)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构想

(1)海岸线(增加可利用土地)的自然情况和形成“双三角”的背景。

渤海港湾和锦州湾大部分是浅海滩,海岸线长度约1300公里,如果滩岸平均向海面和岸边扩展3公里,就可以形成3900平方公里的用地。再在黄海海岸线进行有序整理,可以再整理出350平方公里。以70%的利用率计算,也有28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以利用。

如果利用海岸线进行海产品养殖等形成农业用地,遵循土地法占补平衡的原则,就可以把沈大、沈山高速公路两侧的部分农业用地调整成工业用地,形成两条高速公路的产业带和渤海沿海经济带,组成一个三角;同时打造沈阳、大连、丹东、辽东、辽南生态旅游三角。形成“双三角”。

(2)“双三角”的内涵。

一是第一个三角:①沈大高速公路一线是辽宁最强热的经济带。沈阳到营口已经形成了城市带,大连到营口应该研究小城市的发展,例如沿线布局熊岳城、盖州等工业园区。沈阳、大连作为辽宁的核心城市,应该由竞争向协作发展,共同担负起大连航运中心的职责。大连保税区在沈阳设区,出口业务直接在沈阳办理,直接出口,形成物流系统。沈阳、大连的工业走廊,可以定位为船舶、汽车、精细化工等装备制造业工业走廊。②沈山高速公路经济带建成辽宁原材料基地走廊,用黑山与塔山红色旅游基地,沟帮子建材基地,盘锦、锦州工业园区和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水果养殖、蔬菜大棚、森林观光园基地和历史旅游基地穿插其中,形成历史红色旅游走廊,再建设内陆县镇的产业园区,形成各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沈山高速公路主要打造钢铁精加工、石油化工精加工、纺织、服装、建材等工业走廊和红色旅游、历史旅游基地等。③沿渤海沿线经济带利用滩涂用地,形成系列新城和开发区。内陆县和镇村可以沿线建设工业、度假、养殖园区和生活、旅游岸线等,形成老城新城、县级园区、镇级园区连动的格局。锦州和葫芦岛、盘锦抓住以港兴市的理念,承担起朝阳、内蒙古东部等地区出海口责任,与大连共同承担大连航运中心的职能,组建沿海港口公司,形成经济一体化。发展保税业务、流通产业,研究空港布局,主动接受京、津、唐的辐射,形成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的工业走廊,吸收河北的产业落户到此,打造辽西工业走廊重镇的格局。在港口功能上,定位为大连港和天津港的支线港,承担两港分支业务,带动锦州和沈阳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大连—锦葫沿海经济带,形成石油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出口加工等工业基地。

总之,形成沈阳、大连、锦州为中心的大三角经济区,形成农业、工业互动,产业与旅游互动,内陆与沿海互动,点线互动的城市网络化格局,打造辽宁工业、农业经济的铁三角。

在交通上,借助高速公路的依托,投资建设轻轨公交系统、城际区间轻轨系统、内陆县与沿海县城间公路系统。

二是第二个三角:打造沈阳、大连、丹东—辽东南生态旅游铁三角。

沈丹高速公路沿线打造沈阳东陵风景区、本溪水洞、关门山、丹东鸭绿江自然旅游带,并进行森林养殖,形成山珍野味的供给基地,即沈丹高速公路沿线建设采取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

区域发展战略中辽宁各城市和各区域产业布局的构想

辽宁通过重工业带动轻工业,科技带动产业,核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县城经济,产业带动农业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产业带动农业、农业支持产业的发展新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在沿海经济带和沈大、沈阳环城高速公路经济带组成的三角地区中部,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绿色食品业,尝试农业股份制改造,把农民的土地作价入股,组建各类农业种植业公司。在沿海和高速公路经济带中,设立经销公司和粮食产品精加工基地,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省内大城市设立总部,形成总部经济的载体。

(2)渤海湾建立商用客轮生产基地,建立沿海的服装批发市场、服装生产企业,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最全的商业城,打造沿海海产品养殖基地。

建立多处海湾旅游胜地和湿地保护基地,形成自然保护区,建设海上公园穿插其间,打造辽宁的生态工业走廊。

(3)根据清王朝遗迹编制历史旅游路线和景点,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重大事件等编织成特色旅游路线,再把自然旅游景点穿起来共同组成辽宁的旅游线路。

(4)把沈阳打造成中国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的中心实验基地,吸引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沈阳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把全国名校吸引来沈设立研发基地,使沈阳与周围六市共同形成中国的国际先进技术、先进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5)抚顺、本溪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速公路沿线设抚顺、本溪新城,发展新型工业和新型产业,完成城市转型。在矿井的上方建设地质公园和煤炭公园。

(6)打造抚顺中国民用客机工业城。整修废矿井,形成战略防御坑道和防空洞,平战结合、变废为宝,并争取将此建为中国民用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7)打造本溪中国军用战机工业城,同样利用废矿井进行修复。

(8)在铁岭打造中国的装甲运兵车、坦克、各种军用机械以及各种农用机械生产基地,同样利用废弃矿井作为军用研发基地,同时依托沈阳生产低能耗汽车和小排气量汽车并生产汽车零部件。

(9)打造辽阳的精细化工基地,发展民营经济,吸引国外和南方品牌企业落户辽阳。

(10)打造营口的钢铁精加工基地,依托鞍山发展汽车用钢、船舶用钢、轴成钢、发动机用钢等。

(11)锦州与葫芦岛错位竞争,葫芦岛发展船舶制造业,锦州发展港口流通业以及航运业,形成朝阳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出海口。发展锦州湾的临港经济带,玉米、大豆期货交易市场和建筑材料交易市场、生产基地,吸引南方电子企业落户。

(12)打造锦州湾汽车工业城,生产低油耗的品牌汽车和各种零配件,成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

(13)发展葫芦岛军工工业,鼓励军工技术民用,打造葫芦岛船舶制造基地。

(14)阜新、朝阳以及各市的农业大县尝试农业股份制,土地作价入股,成立农业销售、种植、畜牧、科技公司,产供销一体化,合屯并村,转移剩余劳动力。把阜新、朝阳打造成纯净的粮食、蔬菜、肉、鸡蛋的供应基地,阜新、朝阳市兴建粮食、鸡蛋、肉、蔬菜精加工基地。

(15)打造盘锦的石油副产品加工基地,如防水材料、防水涂料、汽油、柴油、油气等。

(16)丹东建成电子产品城和轻工业产品城,瞄准朝鲜和韩国市场,引进日本企业。丹东到庄河沿线建成电子产品、轻工产品和手提电脑走廊,从而带动县城经济发展。

(17)打造瓦房店及长兴岛的中国船舶工业一条龙生产加工基地和研发中心,核心技术由国家控制,其余全部转成民营,把大连造船和新厂搬迁到此。

(18)打造普兰店中国内燃机车、城市轻轨列车、城市地铁的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国家级中心实验室,把机车厂从大连市区搬迁出来,同时形成起重吊车、工矿设备的生产基地。

(19)庄河建成中国软件研发基地和计算机硬件生产基地,打造大连至庄河的黄海大道科技走廊,穿插各类科技农业新区和计算机零部件加工走廊,庄河发展成中国最大的芯片研发和生产基地,建成中国的硅谷。

(20)盖州和熊岳城镇打造中国的果品工业城,成为生产果汁、果冻、果糖等的生产基地和旅游基地。

(21)打造辽中、黑山的生物制药基地,发展中医和西医的生物制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成立中国生物制药中央实验室。打造黑山红色旅游基地。

(22)打造沟帮子烧鸡品牌企业,发展养鸡、养鸭、蔬菜大棚、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形成北京、天津、河北、沈阳、东北的蔬菜副食生产基地。

辽宁经济与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辽宁作为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牵头省份,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必须大胆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套融资论证评估的金融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省属投融资公司,对项目的投融资进行评估、论证,合理确定项目,根据产业布局对各市进行项目分配,委托各市成立项目公司,其条件成熟的自身成立上市公司,也可同省投融资公司联合组建上市公司,它们不分国营和民营,一视同仁。例如,设立省属投融资公司的工业分公司,工业分公司在新规划的大、中、小城市中设立世界500强的项目公司,如抚顺?穴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等?雪飞机制造业城等,即每一个大、中、小城市或者每一个新城区、新的园区都有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为主导,或为该公司命名,那么对提升该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人才、招商引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建议这些新兴建的中小城市打破其现行管理体制,以公司化管理为主,可以设立上级城市的派出机构,成立城市管理公司,而新城区和园区的城市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由上一级城市延伸服务。

建议设立省属的投融资商业分公司。首先确定村级小学的最小规模,然后确定村级最少人口规模,根据学校的服务半径,确定村中住户规模。然后确定乡立中学的合理规模。根据学校服务半径和乡级卫生院服务半径合理确定乡镇规模。以此类推确定合理的县城规模和小城市规模,县、乡、村级政府只管教育、医疗、治安等社会保障的任务。同时成立一系列村级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公司,农民用土地作价入股,土地使用权还归农民,农民成为农业工人,取消农村户口,让农民既不失业,又不失地,走合作化、机械化大生产之路,也解决了农民进城成为盲流的问题。各村级政府兴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各乡成立各种农业实验室和试验田,推广新科技。各县成立本县农副产品精加工基地,对应各城市的超市和物业管理公司成立销售公司,省、市级商业投资分公司负责给各县和乡村提供市场信息、小额贷款协调、优良种子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建立一套农副产品向农副食品再向农副商品转化的一个生产、销售网络,解决农业和商业对接的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城市与农村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建设辽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辽宁世博园的导游词 篇4

我们先来到导游图前,我们今天行走的路线是从国际园进入,分别参观国际园、东北园、百合塔、中部园、玫瑰园、百花馆、西部园回到正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领略城市园林的风采的同时,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玫瑰温室,去看看那里用金子做成的金玫瑰,到百花馆里去找寻那盆价值连成的君子兰,从百合塔下仰望世界上第一大单体雕塑建筑。好了,下面请各位领导跟随导游共同走进国际园区,国际园区共有23个国家展园,北区有18个,南区5个,在进入国际园之前,我们首先能够看到第一个国内展园—天津园,园入口主景的南开牌楼为本园主题,以南开大学伯苓楼中部建筑立面为蓝本。牌楼上“允公允能”是南开大学校训的一部分,透过牌楼可看到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先生的铜像雕塑。铜像后为立于水边的浮雕墙,着重表现了南开培育了2位总理、1位副总理、56位两院院士的光辉成绩。位于园中一侧的瀑布从自然的山石上叠水落入池水中,带来景观的震撼与魅力,同时与浮雕墙形成动静变化。园区的种植设计强调层次的变化与绿化的围合,前区以低矮的美人蕉为主,而后侧则采用大规格的常绿植物形成良好的背景。

接着前行,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园,庭园设计主要以单层木结构泰式亭子为主,尖顶直插云霄,散布在四周,看上去像村落小舍,简朴而富有内涵。园内入口处种有高大的椰子树,突出东南亚热带风光的特点,出入通道设计源于自然,布局和小亭、植物景观相互协调,象征泰国人民崇尚自由。园内摆放有泰国国王(名字)与王后(名字)的肖像,代表泰国人热烈拥护皇室并从中得到动力。舞台歌舞表演宣扬泰国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以佛教为本的音乐舞蹈节目,展示长期受尊敬的信仰及独特的文化价值。那边的鳄鱼馆主要是鳄鱼的皮制品。

泰国园的旁边就是马来西亚园,这里是由当地传统民居构建而成。其特点是房子的全部结构都建立在离开地面的支柱上,以及房屋主体部分上的巨大窗户。这些是为保持房间的凉爽通风。而传统型房屋陡斜的屋面由棕榈叶来覆盖。墙面则通常用树皮或木板制成。马来西亚的传统民屋的构建方式是为了早期文化不发达时,适应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当时的文化和马来西亚的热带气候环境。

本展园为了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所展现的是以现代工艺所搭建的传统型马来民宅,与真正传统民屋有所出入,但在风格上是与马来传统文化相吻合的。

关于辽宁省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篇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既符合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精神, 又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当前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看, 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有利于增强农业市场主体活力, 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以规模化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有助于各类工商企业介入农业领域, 增强农业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水平;有利于催生和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程度。

(2) 有利于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 确保农民的利益。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农户通过流转而获取收益, 从而使农村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农村土地的增值,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

(3) 有利于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土地资源缺乏是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而以均包为主要特征的家庭分散经营, 导致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小、利用效率低下。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化机制, 推行农村土地流转, 能实现地尽其用的目的。

2 辽宁省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情况

从1995年开始, 辽宁省农村第1轮土地承包合同相继到期, 根据有关农村土地延包政策规定, 各地开展了农村土地延包工作, 到2006年底, 全省14个市的第2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结束, 已延包的村数占第1轮已到期村数的98.2%, 承包期在30年的占延包总数的94.2%。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行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辽宁省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 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有的是农民自发的;有的是村与农户之间反租倒包的;有的则是企业或个人从农民手中将土地租赁过来的。

辽宁省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沈阳市郊区出现了最早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当时在一个村出现了土地股份制, 即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入股交由村成立的土地股份公司经营。经过多年的发展, 全省土地使用权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农户不断增多、范围也不断扩大。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当地政府的支持, 而且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提升了农村经济运行质量, 效果十分显著。

3 辽宁省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特点

(1) 流转机制市场化。农业企业集团、农村专业户和科技人员把农业作为一个投资领域, 以市场为导向, 土地使用权的供求双方根据土地使用权的供求关系和所经营产业的经济效益, 协商土地使用权价格, 签订流转合同, 从而实现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发展效益农业。

(2) 流转形式多样化。全省各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充分体现了尊重农民意愿原则, 由农民自由选择、自主决定流转方式, 从而使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出现多样化。目前, 全省主要有土地入股、反租倒包、转包、转让、互换等形式, 以土地入股和反租倒包为主。

(3) 流转主体多样化。随着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出现, 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专业大户, 他们通过流转获得较多的土地使用权, 得以进行大规模投资, 从事各种农业开发项目, 如保护地蔬菜、水果、花卉等。同时, 一些农业企业集团、工商企业、外资企业等也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较大规格的土地, 投资进行农业产业开发, 形成一股开发农业的强劲力量, 全省流入各类企业的土地面积达到1.53万公顷。

4 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1) 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 小规模经营、产加销分割脱节的农业经营体制, 暴露出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和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2) 积极引导, 规范运作,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受资源多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认识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要注意引导稳步推进。在具备土地流转条件的地区要宣传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导更多的农户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投资经营农业。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向, 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 促进其向高效益的领域流动。

(3) 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土地流转工作是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强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 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 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4) 尊重农民意愿, 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农户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农户的选择, 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要充分贯彻落实由农户自己决定土地流转采取的方式、流转时限及流转价格, 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 保证农民得到有效的承包权。

(5) 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确保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健康发展。政府及村集体组织的协调服务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 要注意发挥乡村2级组织的协调服务作用。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专业协会建设, 扶持协会的发展, 给予政策优惠, 并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帮助, 使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

(6) 抓好典型, 总结和推广经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普遍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及时提出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典型, 总结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从而以点代面、推动辽宁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全面、稳妥、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明.关于辽宁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 2002 (1) :9-12.

[2]程传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经纬, 2005 (1) :114—116.

[3]吴国陪.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J].福建金融, 2006 (5) :36-39.

[4]林柯, 火召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乡镇经济.2008 (1) :31-35.

[5]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金融与保险, 2004 (1) :15-19.

[6]陈时兴, 蔡祖森.关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观点综述[J].资料通讯, 2006 (3) :27-29.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6

关键词:县域;垃圾污水;财政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7-01

垃圾污水处理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乎社会民生,其治理离不开公共财政支持。财政政策是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也是支持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省财政政策有效地支撑了县域垃圾污水处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但垃圾污水处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辽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1.财政制度体系尚未完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加大了对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力度,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的同事,出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办法,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仍处於探索阶段,财政制度体系尚未完善。一方面,公共财政对垃圾污水处理的保障、调控和激励支持还不够。现阶段垃圾污水处理属于问题导向性的应急式投入,缺乏长期统筹安排,不能够完全适应垃圾污水运营机制在综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垃圾污水处理财政制度不够集中,虽然在专项资金补助方面出台了较为详细的制度,但相应政策工具仍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当前财政体制对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的支持仍显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2.政府财政投入尚不充足。从地理环境看,我省县域地区面积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尤其是垃圾污水处理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当前垃圾污水处理运营仍处于示范阶段,尽管政府每年增加了垃圾污水处理专项整治资金的投入规模,但还不能够满足垃圾污水处理整治项目的需求。

3.运营处理机制相对单一。自县域垃圾污水运营机制实施以来,我省选取试点实施综合整治项目,垃圾污水处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总体上对于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投入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入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支持,缺少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的吸引。一方面,目前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属于公益性很强的公共服务,因此项目投资回报以及回报率都相对较低,难以吸引民间或者社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县域垃圾污水处理任务艰巨,投资压力也较大。因此,当前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缺少市场化运营,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营机制仍未建立,缺乏可持续性,不利于长期发展垃圾污水运营机制。

4.专项资金监管相对薄弱。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项目资金监管一直受到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但由于综合整治涉及部门多,项目统筹协调相对困难,垃圾污水整治详细情况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因此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工程虽然在建设中比较认真,工程质量也有所保障,但垃圾污水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程,后续运营也十分重要。以部分县域地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为例,虽然初期建设都相对顺利,但部分垃圾污水处理厂存在运营困难甚至运转苦难现象,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跟踪和整治,项目就会存在相对较大隐患。

二、关于辽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财政对策的建议

1.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垃圾污水处理财政支出,特别是县域地区垃圾污水处理的投入,增加财政支出是确保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正常可持续运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财政手段。尽管目前政府已经不断增加垃圾污水处理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垃圾污水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过度依赖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尚未真正转变,同垃圾污水处理资金需求相比,现有投入仍显不足,结构也有待优化。因此,应当不断创新财政制度以支持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增加垃圾污水处理综合整治项目财政投入,支持垃圾污水处理整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一是用于县域垃圾污水处理的财政预算资金应当高于同期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用于增加的政府财政应当着重于向垃圾污水处理倾斜。三是垃圾污水处理还出应当占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总支出的适当比例,以确保现有垃圾污水运营机制顺利进行。

2.完善财政补偿政策。为支持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顺利进行,建议财政部门推进“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财政奖补政策。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奖补政策,对严重危害环境、危害居民生活健康、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处理有效的地区给予奖励,对垃圾污水处理取得明显效果的区域给予补偿,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积极性,成为垃圾污水治理的重要抓手。因此应当借鉴以往先进经验,继续推进积极的财政奖补政策。一方面,应当增加奖补投入。相关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提前规划好财政资金预算,加大垃圾污水处理方面的奖补投入,提高奖励金额及范围,继续调动政府以及居民积极性,增加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应当扩大奖补范围。当前。财政奖补政策主要针对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五个方面。但仍有一些不利于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行为没有被纳入财政奖补政策,因此应当扩大奖补范围,将更多不利于垃圾污水处理运营行为纳入,以更好保护环境。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扩展奖补制度实施范围。当前该项奖补制度主要局限于附近县域地区,可以拓展该制度实施规模,实施连片整治,实现规模化效应。

3.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县域地区环境整治,尤其是垃圾污水处理是我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财政资金基于支持,能够有效的使用该项资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成效十分重要。在实施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整治项目中,我省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参照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县级财政报账等相关制度,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根据现有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资金管理状况,还应当继续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对垃圾污水处理运营做到全面跟踪,可持续性监管。一方面,完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现有的县域垃圾污水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还缺少详细规定,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各个方面出台相关使用和监督细则,作为财政基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完善专项资金财政报账制度。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向相关财政部门、环保部门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和相关票据,相关财政部门、环保部门按照相关条坤和制度进行规范评审程序后再给予拨款。财政保障制度加强了资金的实时监控,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4.拓展资金运营渠道。目前,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仍然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由于该项目属于公益项目,回报率较低,市场机制在县域垃圾污水处理运营中仍存在巨大潜力,一些能够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仍依赖于政府,增加了政府负担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应当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财政政策措施,挖掘资源,支持垃圾污水处理实施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垃圾污水治理。一是可以开发能够盈利的垃圾污水处理综合整治项目,将其技术开发和后期运营交给企业。二是可以鼓励社会力量介入。县域垃圾污水处理,关系到相关地区环境保护,关系到周围居民生活健康。因此,应当运用财政政策拓宽垃圾污水处理整治的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社会力量接入,加大力度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垃圾污水整治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我省县域垃圾污水处理顺利有效进行。

作者简介:

1.李晓萌,女,助理研究员,1986年4月生,籍贯沈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研究

2.夏冰,女,助理研究员,1986年5月生,籍贯朝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社会学研究。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7

1. 不重视劳模精神对辽宁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装备制造业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根基, 已成为辽宁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 制约辽宁全面振兴的核心和难点就是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尤其是对劳模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引领作用不够重视。因此, 发挥劳模精神的独特作用、增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常态下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2. 劳模精神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不显著。

长期以来, 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资料、资金等要素驱动, 面临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等矛盾日益突出, 长期推行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 同时对于劳模精神的文化力量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凝聚力重视不够, 已影响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进程。当前, 辽宁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促进传统产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 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3. 缺失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业文化与制造文明。

辽宁虽然是工业大省, 但还不是工业强省, 软实力方面的差距更为明显, 需要在工业文化上“补短板”, 建设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业文化与制造文明是辽宁全面振兴的迫切需求。以精益求精为特征的“工匠精神”正在成为工业文明进步的主流, 如“德国制造”能够体现“专注、严谨、完美和秩序”的职业精神, 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今天, 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当前, 缺失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业文化与制造文明已成为阻碍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又一痛点。

4. 劳模精神涵养的辽宁工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当前,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的重大战略选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 振兴辽宁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 部分原材料相关行业中的产能过剩、缺乏创新活力等问题日益显现。但是, 真正开展自主创新的工业企业凤毛麟角, 已严重影响到辽宁工业的健康发展, 迫切需要激发劳模精神涵养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价值, 告别低成本、规模化竞争, 推进辽宁经济社会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弘扬劳模精神助力辽宁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1.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重塑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就是用劳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业领域, 工匠精神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 就是要在弘扬劳模精神的基础上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 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 满足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充分运用沈阳市劳模纪念馆等体验式学习资源, 加快培育技艺超群的技术能手、职业先锋, 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质量完善等方面取得突破, 实现拨云见日、加码转型、发力创新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 构建劳模精神引领的辽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劳模精神是时代标杆和行业品牌, 劳模代表是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在技术创新、生产工艺革新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已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主流价值取向。只有崇尚创新, 企业才有明天、社会才能进步、辽宁才会有未来。因此, 要构建劳模精神引领的辽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实现基础技术、共性技术资源共享, 带动一批先进企业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 逐步构建劳模精神引领的辽宁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挖掘创造、创新、创意等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 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名牌,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早日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3. 强化自主创新意识。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支撑, “十三五”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要做好质量效益的“加法”、节能减排的“减法”、产业升级的“乘法”、防治污染的“除法”;在工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要迈出实质步伐, 推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把资金、技术、人才集聚到更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领域;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命题, 本质上是增强辽宁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劳模作为各行各业的品牌和榜样, 在劳动技能、技术创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集中展现了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务实肯干、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传承劳模精神使其深深地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 对做大做优做强辽宁国有企业具有永恒价值;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要进一步向质量、效益、内涵、集约方向发力, 特别需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 实现辽宁创新驱动发展。

4. 传承劳模精神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产业价值链。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密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实现引领型发展。劳模是“智造者”, 传承劳模精神并大力弘扬新时期科技创新环境下的劳模精神, 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产业价值链, 有效提升高端产品供给。“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鞍钢工人郭明义、“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都是新时期辽宁工业化进程中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如沈阳机床通过推动一批新时期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产业技术工人快速成长, 在劳模精神的鼓舞下, 不断注重技术研发创新, 历时五年时间成功研发出I5智能机床, 实现了从“追赶者”到“超越者”的角色转变, 成为“中国制造”升级新范本。未来辽宁发展仍需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 推广应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生产制造方式, 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产业价值链, 夯实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

5. 营造劳模精神涵养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的制度环境。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8

一、加大新农保的宣传提高农民参保意识

辽宁省的农村经济不平衡, 有很多地区信息传播渠道有限, 了解外界的工具主要依靠电视, 和乡政府的宣传, 电脑、报纸等的普及率很低, 对新农保的政策宣传, 大多数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村干部的走访, 然而新农保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改变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所以在维护新农保成果方面, 各级县、镇、村要持续不断地做好新农保的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运用通熟易懂的宣传方式, 增强农村居民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不仅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新农保, 并让他们去传输这样的理念, 鼓励身边人参加新农保。其次, 在各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会, 使新农保相关负责人员能够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案例, 并让以享受新农保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 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保的优势, 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觉参保意识。再次, 加大省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并将新农保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 强化监督力度, 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配套政策

我们都知道“短板原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 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的长度, 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也会受制于最薄弱的保险力量的发展, 农村养老保险在政府的逐步实践中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发展, 但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社会救助制度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还应该加强, 应该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就业和被征地农民, 以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辽宁省政府还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 不断加强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提升农民工公共卫生能力, 加快五保供养机构的建设,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环境, 提供基础的医疗设备配备以及对医生进行培训, 彻底的贯彻落实新农保的各项政策, 加大农村的重点重大疾病的防治, 从而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出现。同时开展“技能扶贫与就业”等工作,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指导, 为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加快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建设

辽宁省农村养老保险的立法滞后, 从1992年的《基本方案》实施以来, 其后实施的所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 只是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改。然而作为一种决定着千万人生活水平的制度———养老保险, 它涉及到生命周期收入的再分配和劳动者代际之间的问题, 因此作为一种收入分配制度, 它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2009年, 辽宁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意见》, 对新农保作了新的全面规定, 但由于新农保的运作涉及部门多, 覆盖面积广, 在各个部门的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因此要加强新农保的政府强制力度, 保障新农保的法制性建设, 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使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完善,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和保险力度

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现行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人的养老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而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需要不同的养老形式来满足。从个人的角度分析, 老年人对物质生活, 服务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是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内容。其中, 物质生活的需求是最基本的, 生活服务的需求是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 对精神的需求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相比青年或没退休之前更为强烈, 各个乡镇村之间的人均收入不同, 集体经济的强弱不同, 可利用的资料条件不同, 农民个人之间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不同, 必然要求构建多层次, 多形式的养老保障体系, 更好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农民本身的从事工作性质来看, 从一般农民、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是不同的, 对一般农民应该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 试行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可以加入“土地保障”用土地换保障, 换社会保障和居家养老相结合, 对于农民工来说, 可以直接参与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 也可以回乡加入现行农村养老保险, 也应加快推行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 对于被征地农民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确定保险类型。所以构建多层次的、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是进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经途径。

五、增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职责

在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 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政府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 才能提高广大农民投保的热情, 增高他们参保的信心。因此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调研, 多方论证, 周密测算的基础上, ”以财政支持和政府引导为重点, 参照国内外的先进模式因地制宜, 建立适合辽宁省各地区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并且在农村政策方面加大政府的引导作用, 形成“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 更需要财政的支持, 所以在政府的承受的能力之内, 要尽可能向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倾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方面, 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 让纪检监察和劳动等部门相结合, 实施内部监控、不定期开展检查等措施, 严防社保基金“跑、冒、滴、漏”等现象。

六、努力实现新农保的保值增值

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行, 使广大农村老年人消除了后顾之忧, 但在资金的管理、营运方面, 尤其是如何使其保值、增值还有待改进。在目前的关于保险基金营运的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中, 共同的观点都集中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上, 对于一个金融市场健全和发达的国家来说, 是毫无疑问的, 但具体到我国的资本市场, 就值得商榷了。因为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未形成由资金供求双方所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也就是利率市场还有一个过程, 加上资本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这就使得这就使得投资基金收益不佳, 有的甚至出现亏损。因此,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 保险基金暂不宜进入资本市场, 至少是不能过多投入。从我国当前的投资领域来看, 为了使基金保值、增值, 可以投放到国库劵市场和基础产业。国库券投入市场被国内公认为“金边”债市, 不仅有着良好的收益, 而且信用度高, 风险也小。基础产业是指社会资金直接进入或参股形成优良资产的产业, 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政策, 并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可以确保基金的不断增值, 同时, 还可以通过抵押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随时变现的需要。

关于辽宁棒棰岛的导游词 篇9

关键词:土地评估,诚信建设,行业监管

一、辽宁省土地评估行业现状

(一) 土地估价师现状

我国土地估价行业起步于1992年,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决定试行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制度, 并组织了土地估价师考试工作, 这是我国的第一次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当年, 辽宁省共12人获得了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1993年, 国家土地管理局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资格认证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并在当年举行了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1994年至2006年期间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每两年组织一次。2006年, 考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原来每两年举行一次改为每年举行一次, 且报考人员可自由选择报考科目的种类和数目, 考试合格成绩在连续3个考试年度内滚动有效。截至2013年4月30日, 全省取得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的人数达到1472人。

2003年, 土地评估机构及人员开始实行向土地估价行业自律组织注册的制度。目前, 全省注册土地估价师人数已达774人。从土地估价师的布局来看, 全省各地土地估价师的分布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这样的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 据统计, 沈阳地区土地估价师的数量达259人, 大连地区达到203人。沈阳、大连两地估价师数量约占全省执业估价师总人数的60%左右。

(二) 土地估价机构现状

2000年, 辽宁省土地评估机构完成了脱钩改制, 并重新申报了估价机构资格。脱钩改制后, 土地估价机构从以前行政部门下的附属机构变为合伙制、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 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真正成为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

2003年, 全国开始实行土地评估机构注册制度, 当年辽宁省注册土地评估机构87家, 此后注册土地评估机构数量逐年上升, 至2013年全省土地评估机构数量达到127家。其中, 经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注册的27家。全省机构的地区分布也不够均衡, 集中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地区, 这4个地区机构总和占全省土地评估机构总数的74%。

(三) 土地评估行业管理现状

从2003年1月1日起省国土资源厅不再评定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的资质等级, 改向省土地估价师协会进行注册, 并按有关规定界定执业范围。省土地估价师协会根据省内实际情况, 先后印发了《关于辽宁省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和土地估价师注册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行业自律性文件。目前, 辽宁省土地评估行业管理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及人员的初始执业登记、变更登记;二是土地评估机构业绩清单定期报送;三是土地估价报告抽查与评审;四是土地估价师继续教育培训;五是土地评估机构年检及资信一级评审。

二、土地评估行业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辽宁省土地评估行业总体是好的, 大多数土地评估机构、土地估价师在执业工作中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依法原则执业, 但在诚信方面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 无序竞争

表现在一些机构和从业人员缺乏道德观念、无视市场游戏规则、不尊重竞争对手、恶意竞争、对社会和整个经济秩序缺少最起码的责任感。机构之间为争得业务竞相压价, 给关系人提取高额回扣, 这种无序的市场竞争, 致使守规者遭殃, 违规者得利。委托单位也借东家压西家, 使一些地方评估收费竟降到不足国家收费标准的20%, 不但影响了自身的形象和信誉, 也导致市场秩序遭到破坏。

(二) 虚假评估

一些委托单位对评估结果提出不合理要求, 而一些机构或估价师为争取业务, 在执业过程中不遵守土地估价的技术规范和执业道德, 迎合委托方不正当要求, 丧失原则, 搞虚假评估。有些机构为了满足委托人要求而又不愿意自己承担风险, 就通过对估价报告进行技术处理将风险转嫁给委托人, 客观上降低了评估质量, 损坏了行业形象, 破坏了市场秩序, 造成评估质量低。还有的机构搞虚假联合, 不评估、不出报告, 只买牌子, 只管收费盖章, 严重违反土地估价执业规范。

(三) 行政权力的不正当介入

一些行政管理部门重利揽权, 无视土地评估的专业性, 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盲目插手土地评估行业的管理, 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其他评估机构设置障碍, 扰乱了土地评估行业管理秩序, 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土壤。评估机构不是通过自身实力进行竞争, 而是利用关系进行竞争, 造成评估质量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 影响了土地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发展, 侵害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 非中介类土地评估机构违规进入市场从业

非中介类的土地评估机构, 即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土地评估机构, 仍在从事着中介性质的土地评估业务。按照国土资源部3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土地评估机构, 专职承担政府职能性、公益性、社会服务性的土地评估, 主要涉及落实政府职能所需的评估, 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出让底价的评估等, 这类机构及下设的附属评估机构将不再承担土地评估的中介业务。但在辽宁省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县城区, 还存在着非中介机构做中介评估业务, 这对真正脱钩改制的土地评估中介机构是不公平的, 严重扰乱了土地评估中介市场秩序。

三、造成不诚信的原因

造成不诚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如下。

(一) 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缺少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律环境作支撑

对土地评估行业来说, 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律环境是整个行业能够得以规范发展的制度保证。目前, 我国土地评估行业的立法相对滞后, 现有的相关法规还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土地评估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直接影响了土地评估行业的全面发展。

(二) 土地评估行业协会的自律组织体系不健全

土地评估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严格把握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并坚决取缔不合格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以维护行业整体声誉和形象, 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但目前我国土地评估行业协会的会员管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资格管理只侧重于对准入和退出的管理, 对非执业会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另外, 自律监管措施有限, 力度不够, 自律监管措施往往流于形式, 造成监管的效果不明显。目前辽宁省土地评估行业协会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自律性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作用, 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土地评估机构内部管理不到位

土地评估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格, 估价机构对业务质量、工作程序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控制, 诸如代表机构的公章被随意使用;机构内无统一的评估报告书格式;内部没有定期的案例讨论, 土地估价师难以分享项目经验和技巧等。许多机构停留于作坊式管理方式, 只注重经济效益, 不注重长远发展。

四、土地评估行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诚信建设不仅要有中介机构参与, 更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业、行业协会及土地估价师的共同参与。针对土地评估行业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 要下决心从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使土地评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 规范土地评估市场, 为土地估价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土地评估市场的制度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 打破地区垄断, 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对不正当竞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 同时, 加大定期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力度, 对非法土地评估中介机构及人员要严肃查处, 这样才能为土地估价行业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二) 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注册土地估价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 职业与职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要在全行业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 培养土地估价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促使他们提高执业水平, 增强职业责任感, 要让“诚实守信”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风尚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一方面, 要大力宣传优秀的机构和执业人员, 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另一方面, 对违规的机构和人员及时曝光,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 依法严肃处理。

(三) 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行业监管体系

土地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应完善土地评估行业监管体系, 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者缺一不可。应建立有效可行的客户反馈投诉体系, 如设立指定的投诉站或者是在网上开通投诉专栏, 保证客户和其他社会成员能及时安全地对土地估价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加强行业协会监管队伍建设, 充实监管力量, 提高行业协会的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建立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 要通过“土地估价机构和人员执业信息公示系统”, 向社会披露土地评估机构、土地估价师的基本信息和执业情况, 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 提升土地估价行业的社会信用度。

(四) 严格土地评估机构设立管理, 严把入门关, 严格行业退出机制

要切实加强对执业土地估价师和土地评估机构的资质管理, 建立并实行严格的行业退出机制,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执业的土地估价师实行坚决的终生禁入制度, 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机构和人员, 坚决暂停或取消其执业资格。

(五) 加强协会自律化运行机制和内部机构、人员队伍建设, 增强协会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 政府对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及机构对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和质量的需求, 行业协会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必将日益增强。为顺应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自身运作特点和有效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 研究新形势下行业协会自律化运行机制和体制, 应设置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委员会, 如土地估价报告评审专家委员会、资信评级专家委员会、专门的惩戒委员会等, 提高行业自律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丰富协会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品种和品质。把协会建设成土地估价师及土地评估机构“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会员之家。

(六) 加强和完善土地估价师后续教育和考核

要把评估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作为保证土地估价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后续教育是提高土地估价人员素质、保持其执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行业协会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和考核活动, 各估价机构和人员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自我培训。后续教育应摆脱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形式主义, 应针对当前评估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目的地进行, 形式应多样化, 切实为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水平服务。

上一篇:吉大机械考研专业课下一篇:拟任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