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9篇)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1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公安机关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办法》,深入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公安厅有关政务公开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促进我市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度。
二、信息公开任务
(一)信息类别:领导信息
公开本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及其职能,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
责任部门:政工部门
(二)信息类别:法规文件
全面梳理和完善应予公开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执法依据。
牵头单位:法制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三)信息类别:行政依据
清理规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公开承办部门、审批程序、申报范本、办理时限及办理结果,绘制审批程序流程图。
牵头单位:法制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四)信息类别:行政事业性收费
公开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牵头单位:后勤装备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五)信息类别:人事信息
公开公安民警招考录用、辞退条件、程序,表彰奖励条令、办法;公开民警考录公告、表彰表彰命令、人事任免等情况。
责任单位:政工部门
(六)信息类别:公共服务
公开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和办事指南。
牵头单位:办公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七)信息类别:工作动态
公开本级公安机关重大工作部署、社会治安状况,促经济、保平安重要举措,各项中心工作和专项行动等工作情况,有关文件、公告和统计数据。
牵头单位:办公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中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八)信息类别:公告公示
及时公开公众关注的重大案(事)件侦破、查处情况,公安部A、B级通缉令,省公安厅面向社会发布的通缉令、协查通报。
牵头单位:办公部门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九)信息类别:新闻发布
通过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多途径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情况。
责任单位:政治部宣传处
(十)信息类别:工作动态
逐步推行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网上办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重点抓好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落实。
牵头单位:纪委
责任单位:各业务警种
二、工作步骤
(一)调研梳理阶段。(9月1日至9月10日)
分警种开展公安机关政务公开工作调研,市直各单位组织编写本警种市、县、所(队)三级公安机关政务公开信息目录,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审批程序和公开形式,清理和完善本部门、本警种政务公开目录,加强对基层公安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
(二)集中填报阶段。(9月10日至20日)
根据梳理的政务公开目录,各级公安机关集中填报、公开和更新一批政务公开信息,完善公开形式,向市局政务公开办公室报送有关情况(联系人:刘景川)。
(三)检查督促阶段。(9月20日至30日)
对本级机关和下级公安机关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通报有关情况。检查情况作为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提高阶段。(10月1日至30日)
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完善信息报送、审批、公开机制和有关制度,形成常态化。建立政务公开信息报送制度。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市局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市局政治部、纪委、督察支队、法制处和相关警种协助实施,并负责分阶段、分工作项目组织对各责任单位完成本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方案和评分细则另发。各县(区)公安机关参照本方案组织实施。市局牵头实施的有关单位是落实本方案工作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既对完成本级工作任务负责,也对指导基层完成对应业务工作任务负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各警种、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清理和填报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工作情况材料。
(二)完成公开任务。各警种、各部门,在调研梳理的基础上编写政务公开信息目录,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填报、公开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政务公开内容和目录,及时通过各种形式予以公开,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三)加强督促考评。各级公安机关办公部门要组织政治部、纪检监察、督察和法制部门,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考评验收,以平时考核和阶段性检查为主,加大奖惩力度,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对工作进展缓慢,欺上瞒下、群众不满意的要认真查处。
附:《政务公开目录参考范本》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2
一、总体要求
1. 高度重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和制度改革, 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将对更好地发挥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作用, 在全社会树立环境资源有价的理念,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制度改革创新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新企业与老企业、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关系, 把握好试点政策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试点工作。
2. 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和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促进排污单位树立环境意识, 主动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到2017年, 试点地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基本建立, 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二、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
3. 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开展试点的前提。试点地区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污染物减排要求, 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基层, 不得突破总量控制上限。试点的污染物应为国家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试点地区也可选择对本地区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其他污染物开展试点。
4. 合理核定排污权
核定排污权是试点工作的基础。试点地区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初次核定, 以后原则上每5年核定一次。现有排污单位的排污权, 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产业布局和污染物排放现状等核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排污权, 应根据其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核定。排污权以排污许可证形式予以确认。试点地区不得超过国家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排污权, 不得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排污单位核定排污权。排污权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污染源管理权限核定。
5. 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
试点地区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 排污单位在缴纳使用费后获得排污权, 或通过交易获得排污权。排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对排污权拥有使用、转让和抵押等权利。对现有排污单位, 要考虑其承受能力、当地环境质量改善要求, 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新建项目排污权和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 原则上要以有偿方式取得。有偿取得排污权的单位, 不免除其依法缴纳排污费等相关税费的义务。
6. 规范排污权出让方式
试点地区可以采取定额出让、公开拍卖方式出让排污权。现有排污单位取得排污权, 原则上采取定额出让方式, 出让标准由试点地区价格、财政、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污染治理成本、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新建项目排污权和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 原则上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取得, 拍卖底价可参照定额出让标准。
7. 加强排污权出让收入管理
排污权使用费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按照污染源管理权限收取, 全额缴入地方国库, 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排污权出让收入统筹用于污染防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缴纳排污权使用费金额较大、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排污单位, 可分期缴纳, 缴纳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首次缴款不得低于应缴总额的40%。试点地区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排污权出让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督。
三、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
8. 规范交易行为
排污权交易应在自愿、公平、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和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的原则下进行。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试点初期, 可参照排污权定额出让标准等确定交易指导价格。试点地区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 (国发[2011]38号) 等有关规定, 规范排污权交易市场。
9. 控制交易范围
排污权交易原则上在各试点省份内进行。涉及水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仅限于在同一流域内进行。火电企业 (包括其他行业自备电厂, 不含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部分) 原则上不得与其他行业企业进行涉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地区不得进行增加本地区污染物总量的排污权交易。工业污染源不得与农业污染源进行排污权交易。
1 0. 激活交易市场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排污权交易的财税等扶持政策。试点地区要积极支持和指导排污单位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形成“富余排污权”参加市场交易;建立排污权储备制度, 回购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 适时投放市场,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示范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物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1 1. 加强交易管理
排污权交易按照污染源管理权限由相应的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排污权交易试点, 由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排污权交易完成后, 交易双方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并申请变更其排污许可证。
四、强化试点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
1 2. 加强组织领导
试点地区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规定, 建立协调机制, 加强能力建设,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地方人民政府的试点申请进行确认, 并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 对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等给予适当支持, 按照各自职能分别研究制定排污权核定、使用费收取使用和交易价格等管理规定。
1 3. 提高服务质量
试点地区要及时公开排污权核定、排污权使用费收取使用、排污权拍卖及回购等情况以及当地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信息, 确保试点工作公开透明。要优化工作流程, 认真做好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变更等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积极研究制定帮扶政策, 为排污单位参与排污权交易提供便利。
1 4. 严格监督管理
排污单位应当准确计量污染物排放量, 主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装置, 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网, 并确保装置稳定运行、数据真实有效。试点地区要强化对排污单位的监督性监测,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对于超排污权排放或在交易中弄虚作假的排污单位, 要依法严肃处理, 并予以曝光。
试点省份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其他地方可参照本意见开展试点工作。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要跟踪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 加强政策研究, 为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础。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3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85号 【发布日期】2003-07-29 【生效日期】2003-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交通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有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我市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特大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今年6月份,我市车辆连续发生两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区、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部署和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全面落实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公通字〔2002〕47号)和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公交管〔2002〕35号)及《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199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内各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系统、各部门要认真加强对所属各单位执行《规定》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和机动车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天津警备区可参照《规定》,负责组织驻津各军事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
要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全市通报我市特大交通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对肇事车辆所属单位采取挂“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对责任单位视情行使一票否决权。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对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等造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内部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检查。结合近期我市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在全市部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会同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市公安局,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全市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要求,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内部自查自纠,确保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吸取我市今年6月12日、6月23日发生的两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要对所属机动车辆逐一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长途客车站和客运企业进行明查暗访,并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上述单位,检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车质车况、车辆载客人数等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单位立即整改。
四、深入排查,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专项治理
根据今年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的部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要积极会同市政、公路、电力、园林等部门,定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并提出治理措施和意见。对属于公安交管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属于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路面破损等原因形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由市政、公路、园林、电力等部门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上述责任单位下达《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告示单》,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限期解决。对涉及需要区县政府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要及时通报有关区县政府,有关区县政府要及时协调区县所属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职责,限期治理。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去年排查出但尚未治理的和今年排查出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完毕。
市建委、市市政工程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共同研究提出道路卡口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市政、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要按照深化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的要求,结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就完善我市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标准,尽快对我市主干道路的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要加快国道、市道等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可设置电子信息可变情报板、电子监控等科技管理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安全
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每半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一次集中检查活动,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质车况、装载容器等进行严格检验。对新增加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运输车辆,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违章进入禁行区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市经委、财政、公安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尽快研究落实在相关公路设置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整体联络机制,互通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市经委要组织制定天津市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各自的分预案,明确职责。遇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局、交管局等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要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恶性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要以各条国道、高速公路及外环线等主要公路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依法严格纠正和处罚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严格纠正一起,依法处理一起。特别要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
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增强交通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对发生过特大交通事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单位要予以曝光。加强对重点单位、公路沿线村镇、城镇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农委、市教委、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镇、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等活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中型以上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档案,详细记录车型、牌证、使用年限、核载人数、车主(单位或挂靠单位)、驾驶员情况、运营线路,并在每月定期检查车况记载、驾驶违章、肇事、处罚记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全市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研究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天津市公安局
二OO三年七月十日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4
今年以来,桐城市公安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范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突出公开重点,立足公安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为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我局根据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及时调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方云胜任组长,局办公室主任史琼任副组长,明确具体经办人员,确定局办公室为办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责任机构,其他警种部门配合,形成办公室统一协调、其他部门警种配合的齐抓共管格局。同时,制定出台工作规范,从职能分工、责任单位、公开形式、公开程序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各单位各司其职、统筹发力,全力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二、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坚持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提高信息公开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提升信息公开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培训2次,并依托市局内网、工作微信群等平台,就网站测评点及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注意事项等政务公开业务知识适时宣传普及。三、规范管理,确保安全。
严格执行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批制度,严格审核,跟踪督查,强化问责;同时,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涉密及敏感信息清除检查等专项检查,确保政务公开信息不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公开内容有待细化深入。二是更新内容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篇5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一、概述
20**年,我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不断加大公安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增进与社会各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有效拓宽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渠道,在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基础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组织机构健全,任务责任明确
20**年,我局按照《条例》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条例》中的各项要求,及时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不断优化信息公开渠道,拓展信息公开业务,提高信息公开效率,信息公开基本做到及时、准确、高效。新一届局党委班子组建以来,我局重新成立了公安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指挥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的具体工作。根据 20**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信息公开关制度,编写了政务公安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公开程序和公开流程,完善信息发布渠道,便于及时公开。
截至 20**年底,我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宁安市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了信息公开的发布制度、保密审查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政府信息工作制度施行以来,执行有力,效果明显。
(三)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我局 20**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并做到了及时准确,公开内容涉及治安管理行政审批、身份证户籍办理、计算机安全检查行政执法、出入境管理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实现了公安管理工作的全覆盖。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年,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我局采用了通过宁安市政务公开网、20**共向社会主动公开政务信息 67 条,上报行政执法备案769 条,上报公文类信息备案 22 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年所公开的 67 条政府信息,均为同意公开信息,无部分公开或不予公开类信息。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申诉情况
20**年,我局没有发生因信息公开引起被举报、投诉行为,没有因信息公开审查不当或保密审查机构未履行保密审查职责而发生泄密,没有发生因信息公开引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没有不符合《条例》规定的其他情况,没有因信息公开工作不当而造成重大影响。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以及免除收费情况
20**年,我局主动公开各类信息,没有依申请公开信息,没有任何收费,也无减免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局虽然在政务公开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少数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不足,工作被动应付,不能主动及时提供和发布信息。二是信息公开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还需要提供面向社会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公开方式。三是门户网站的业务公开信息量不够、服务功能有待增强。
20**年,我局将按照《条例》和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安民警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支持、参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建立各负其责、运转协调的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形成一套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管理办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系统运行;强化门户网站在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中的各项功能,重点抓好办事服务、网上查询、互动系统等服务功能的完善。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平台,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平台保障。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6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服务的对象和内容
1、工作对象:在社区居住的年满14周岁至25周岁的闲散(无学无业)、流动(进城务工青年、流浪儿童)、罪错(归正)、边缘等特殊青少年群体。
2、工作内容:围绕青少年教育、就业、劳动和社交等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社区青少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特殊状况,各居民小组、各单位依法行使教育、监督、管理、保护和发展等职能。
二、健全工作机制,为社区青少年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每半年召开一次社区青少年工作联系会议,全面总结社区青少年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并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组
长:万建平
红霞社区党委会书记 副组长:吴益友
红霞社区居委会主任
吴桂明
红霞社区纪委会书记
邓大枝
红霞社区居委会委员
成员:谭志秀
红霞社区老年协会副主席
邵仁秀 红霞社区一组居民女组长 李兰梅 红霞社区二组居民女组长 朱又荣 红霞社区三组居民女组长 吴艺辉 红霞社区四组居民女组长 魏敬香 红霞社区五组居民女组长 邵芬秀 红霞社区六组居民女组长 高 翎 红霞联合团总支书记 吴灵静 红霞社区信访专干 许 莹 红霞社区残联专干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红霞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邓大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负责社区青少年联系会议的组织和日常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绩效考核。
2、责任和分工。
(1)社区:社区青少年工作具体由社区团支部书记负责。主要任务:一是对掌握的辖区社区青少年及时进行排查摸底,并建立成长档案;二是每季度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回访,并于每季度当月28日前向所属街道上报本季度社区青少年工作信息和报表;三是实施社区青少年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每年3月、9月集中开展排查登记活动,特别注意加强对应届毕业生的登记,掌握其趋向。对“人户分离”的社区青少年进行“转介”,对“已经就业、就学”的进行“销档”,对“新增失管、失业”的进行“建档”。
(2)派出所:李晓东警官为红霞社区联络员,协助街道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主任任务:一是每月28日前对辖区内有治安违法记录的社区青少年进行统计并书面告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实施方案 所属街道;二是对辖区内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及时告知所属街道。
(3)中、小学校:青菱中学团委,红霞小学少先队,具体负责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联络与信息上报工作。主要任务:统计上报学校毕业未升学或辍学的学生名单及相关信息。
(4)街道:街道团工委书记负责红霞社区青少年工作。主要任务:一是每月30日前以电子版形式上报社区青少年工作信息和各种工作报表;二是及时传达、督促落实上级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三是组织所属社区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开展包括学校、派出所在内的走访活动,及时掌握、汇总社区青少年情况,并对重点关注和有不良记录的社区青少年分类建档;四是依托各部门实施的工作项目开展分类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队伍,督促并指导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技能培训”、“上岗就业”以及各类文体活动。
3、加强督查,完善考核机制。红霞社区党委会、红霞社区居委会将社区青少年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并考核、督查。红霞社区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如下:
(1)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切实将红霞社区团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目标,严格落实“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的一票否决制。
(2)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街道考核范围。
三、建立科学体系,确保社区青少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建立技能培训和红霞集团创业体系。按照“团委组织,政府补贴,岗前培训”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社区青少年技能培训工作,促进社区青少年就业创业。一是街道劳动服务公司和区社会保障局要将社区青少年就业、创业培训列入全年培训计划,培训要结合社区青少年特点、就业形势、企业用工需求,设定技能培训项目,为社区青少年培训切实提供人力、财力支持;二是街道注重与劳保所、职介所建立“岗位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将用工信息印发给社区青少年,并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合的岗位;三是注重发掘辖区内优秀青年创业者企业的资源优势,将这些企业发展成为青年就业工作的 “主要阵地”。四是挖掘辖区内被推荐、表彰的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资源优势,对失业青年进行观念引导、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结对帮扶、技能培训、岗位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2、建立宽严相济的校园管理体系。对义务教育阶段有严重违纪、屡教不改或品行偏常或有违法、轻微犯罪行为等在普通学校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实行特殊的管理和教育。先由青菱中学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转入特长学校,由学校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以兴趣为依托建立特色文化活动体系。一是发挥社区优势,以“大家唱、大家演、大家跳、大家写、大家画、大家读、大家讲、大家做”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社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文化节、三人篮球赛、文艺社团、书画协会和社区俱乐部等活动,使社区青少年逐渐向社区团组织靠近,形成以兴趣动员的方式管理社区青少年。二是通过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组,采取定时、免费为社区青少年开放的方式,吸纳社区青少年成为活动组的骨干,参与活动组管理。同时,在活动组引入、创建文体社团、轮滑俱乐部,团组织选派优秀团员青年指导社团发展,使有各种爱好和特长的社区青少年得到有效凝聚。
4、建立维权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切实维护他们的受教育权;与劳动就业部门加强合作,维护他们的就业和劳动保障权;尽可能多的吸纳社区青少年加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维护他们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权。二是成立志愿者服务站和各类兴趣社团,邀请社区青少年加入和管理,维护他们在组织中的民主权和管理权。三是针对辍学青少年重点排查辍学原因,为家庭贫困的青少年提供“日常节约献爱心” 助学资助。红霞社区党委会、居委会和董事会要加大对社区困难家庭青少年在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力度。四是以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为载体,广泛开展社区青少年维权工作。吸收专业人员组建心理和法律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提供“一对一”法律维权和心理援助服务,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事务,增强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7
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2009年,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建设“一分、三定、两目标”的总体思路和《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模式,2010年将在2009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市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基本目标,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为重点,以推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为切入点,在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整合社区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扩大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通过试点工作,努力建设一批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管理手段科学、人际关系和谐、公众参与广泛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为首都推动世界城市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目标
按照规范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自治的基本目标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典型带动、全面提升的基本原则,在2009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0年在全市选择1000个社区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任务目标如下:
(一)规范社区服务站建设
1.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统一命名为“社区服务站”。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在社区独立设置的工作平台外,将社区其他各类工作站、活动站、服务站等尽快纳入社区服务站,统筹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实行综合管理、一站多能服务,并逐步达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项目设置、统一运行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的标准化要求。
2.规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按照《北京市社区管理办法(试行)》的新要求,社区服务站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居委会的监督和居民群众的评议。
3.社区服务站与街道各科室、职能站所、“一站式”办公大厅和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工作的有机衔接,明确社区服务站各个岗位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将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及街道其他相关信息化办公系统延伸到社区服务站,发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网站的优势,整合社区信息化资源,建立和完善服务、诉求、信息发布等信息衔接机制,将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
4.结合社区实际,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利用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不断开发社区服务项目,特别是那些社区居民需要,市场主体又不愿或无条件、不能承担的公益服务项目。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站服务规范化、人性化、便利化。
5.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一口受理制度、事项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分办落实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制度、投诉处理制度等规范的业务管理制度,制订规范的服务流程示意图和工作台账,对受理事项、办理过程、办理时间、办复结果进行动态跟踪,全程监控,保证受理事项及时办理和反馈。
(二)规范社区工作职能
6.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各自的具体工作或服务项目。
7.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组织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其主要职责见附件1)
8.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侧重于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以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和社区共同利益为核心,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其主要职责见附件2)
9.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侧重于发挥专业化、职业化优势,推动促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劳动维权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等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其主要职责见附件3)
(三)规范社区运行机制
10.明确和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包括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在内的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保证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依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履行职能;社区服务站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
11.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参加的联席会或例会制度,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并主持召开联席会或例会,研究讨论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协调沟通有关工作。
1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经费筹集、财务收支、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重大活动方案等都需经过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13.规范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服务站工作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参与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楼门院管理制度、业主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社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四)规范社区志愿服务
14.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以社区老年人、未成年人、来京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优抚对象、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发就业援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民间调解、社区教育等项目,每个试点社区要形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
15.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鼓励和动员社区党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在职党员、国家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协调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开展活动,并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助;为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和人士到社区从事志愿服务搭建平台。
16.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志愿者人数较少的,可依托社区服务站组织管理;人数较多的,指导成立社区志愿者组织,推广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化。健全培训制度,对已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要进行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推动社区志愿者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
17.充实试点社区的工作力量。社区党组织至少配备专职党建工作者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设1名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党建工作者;党员人数100名以上(含100名)的社区,根据需要可适当增设专职党建工作者。社区居委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委员若干人共5至9人组成,1000户以下的设置5人,1000-2000户的设置7人,2000户以上的设置9人。社区服务站按照社区实有户数配备工作人员,原则上按每500户1人配备(1500户以下的配备3人)。社区服务站一般设站长、副站长各1名,原则上专设,也可由社区党组织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与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可视情况适度交叉任职。政府购买的社区社工岗位纳入社区服务站。
18.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录,招录对象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社区工作者实行全员培训,平均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等职业水平证书。
19.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试点社区至少配备1名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或具有本科以上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的大学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0.按照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转岗安排等方式,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协管员、社区事务助理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六)规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
21.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以及落实配建指标、资源整合利用等多种方式,使试点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左右。其中,社区服务站工作和服务用房相对独立使用,“一门式”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其所在地应交通便利,居民居住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便于服务开展和居民办事。
22.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逐步实现统一标识,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具备水、电、暖、卫、通讯、信息网络等正常使用功能,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电脑、打印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23.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为老服务等功能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商业、生活、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使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七)规范社区经费投入
24.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区县政府承担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市、区两级共同负担的原则,投入必要的资金,对符合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项目,原则上给予一定的市级资金补助,以促进实现试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标。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达标后,由区县政府按照全市社区服务设施设备配置统一要求,根据本区县资金资产管理实际情况及相关经费标准,结合实际需要购置或调配相关必要设备。
25.适当提高试点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拨付标准,加大对试点社区举办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补助资金应主要用于试点社区按照试点工作要求,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困难群体帮扶、助老、助托、助残等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全面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活动所需要的活动场地、活动器械、活动宣传、活动奖品、活动劳务等费用。
规范和完善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各区县可根据本区县社区公益事业开展实际情况,在遵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设计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特点的资金管理流程。
26.试点社区的办公经费按照不少于每户50元的标准核定,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合理的办公经费使用办法,明确经费使用主体,确保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会议费、办公用品购置费、学习培训费、水电气暖费、电话费、报刊订阅费等日常经费支出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27.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全部纳入区县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并足额拨付。社区协助完成上级行政部门有关工作事项所需经费,按照“费随事转”原则,由相关部门转移拨付。
三、实施步骤
2010年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0年2月—3月)。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3月15日前将2009年由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社区用房试点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上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社会办备案,包括区县审批项目立项(代可研)等具体手续办理及项目实施最新进展情况、区县自筹资金落实到位情况,2010年资金需求计划等。各区县按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在充分总结吸收2009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上报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支持的试点项目,应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要求,并取得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手续,于4月20日前上报申请和项目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0月)。各试点单位按计划有序推进试点工作,认真梳理社区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理顺社区各方主体关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创造出一些成功经验,形成相关的政策措施。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由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组织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区县要把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推进社区综合配套改革、夯实社会建设基础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细抓实。要落实专门工作力量,健全工作责任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人员、经费、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由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办公室成员单位(组织部、社会工委、社会办、发改、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共青团)及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按照自身职责,积极参与、配合试点工作,提供机制、政策和财力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工作开展。
(三)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各区县要按照本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和方法步骤,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试点操作方案。要区分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既要抓工作基础好的社区,又要抓基础薄弱的社区;既要对照任务,严格要求,又要区别情况,加强指导。对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向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沟通和反馈。
(四)关注热点,解决难题。各区县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居民参与为动力、居民满意为准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全过程,从广大居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居民共享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成果,促进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
(五)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各区县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和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住重点、突出特点、打造亮点。要在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做到“规定动作”高标准、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精品,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努力在社区规范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推进方式等方面求突破、求发展、见实效,创造性地推进试点工作。附件:
1.北京市社区党组织主要职责(试行)2.北京市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试行)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8
(经高院党组2011年第1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认真贯彻落实审判公开的法律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的要求,更好地贯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立公信,以公信树权威,根据上海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1、加强司法公开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迫切需要。要完善司法公开工作制度,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新要求、新期待。
2、坚持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的基本原则,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职责,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公开范围、时限、事项和形式,向社会公开一切依法应当公开、能够公开、可以公开的内容,努力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司法公信力。
3、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法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司法公开各项工作,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落实、牵头协调司法公开具体事务,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长效工作机制。
4、通过公告牌、电子触摸屏、多媒体视频和法院网站等载体和发放《诉讼须知》等形式,依法公开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1立案流程、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的程序和条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案件审判、诉讼风险提示,以及可供选择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
5、完善立案接待窗口导诉、立案、查询、调解、司法救助、接访、判后答疑、司法辅助工作管理、诉讼事务办理、法律咨询等功能。
6、发挥“在线诉讼服务平台”材料收转、网上立案、文书送达、联系法官、办案进度查询等功能,进一步加强面对社会公众的“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系统的建设。
7、财务审计、工程审价、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拍卖等司法委托工作,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委托的原则,建立机构名册、电脑配对随机确定机构,公开机构工作过程,机构考核等信息。通过规范的程序、公开的操作,确保公平公正。
8、依法充分保护当事人诉权,及时将案件受理审查情况告知当事人,并将相关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当事人。
9、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审理,并通过公告牌、法院网站等载体及时公告庭审案件的案号、案由、合议庭成员等信息。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依法公开宣告判决。
10、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允许当事人的亲属、媒体记者和公众旁听。因审判场所等客观因素所限,可以发放旁听证安排旁听,有条件的法院可以通过庭审视频等方式满足媒体和公众了解庭审实况的需要。
11、所有证据依法在法庭上公开质证,能当庭认证的,应当庭认证,未经公开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裁判认定事实的依据;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可以不出庭的情形外,均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
12、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以记录和固定庭审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推行庭审直播、录播,实现庭审活动公开透明。推进远程审判、巡回审判,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
13、公开独任审判员、合议庭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姓名、职务的基本情况,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14、案件由简易程序审理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将审理程序转换的情况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未能在法定期限内审结,需要延长审限的,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中止诉讼的,将有关法律文书及时送达当事人。
15、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监督审判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加强和规范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和合议工作。
16、通过法院网站等载体依法向社会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执行依据、执行风险、执行规范、执行程序等有关执行的信息。
17、完善执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依法向当事人公开案件当事人情况、被执行财产信息、执行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书、执行中止情况和理由、结案信息、以及需进行执行听证的信息等。
18、及时将执行中的重大进展通知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重大执行措施后,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双方当事人。及时告知当事人执行款项的收取发放、执行标的物的保管、评估、拍卖、变卖中的重点环节和重要事项。
19、对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和其他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多个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中止或终结执行的申请,以及法院认为有必要听证的重大事项,均公开听证。
20、对开庭审理程序之外的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案件,或涉及人数较多、群众反映较强烈、争议较大的申请再审等案件实行听证的,除依法不公开的外均公开进行,并参照庭审公开的有关规定,公告听证事由、时间地点、听证人员及听证参加人的权利义务等,旁听听证的程序参照旁听庭审的程序。
21、对侵权损害后果争议较大、赔偿方式或赔偿数额分歧较大、社会各界关注的,以及当事人要求、法院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司法赔偿案件,均公开听证。
22、对职务犯罪案件和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人民法院认为有较大社会影响等案件的被告人,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主犯进行减刑、假释时,均公开听证。
23、裁判文书要充分表述当事人的诉辩意见、证据的采信理由、事实的认定、适用法律的推理与解释过程。实行裁判文书附录法律条文,方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理解判决的理由和依据。
24、在法院网站设立专门的裁判文书公开栏目,除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不予上网公布的裁判文书外,按照有关规定将审理各类案件公开宣告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上网公布的文书数量、质量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25、实行诉讼档案公开查询制度,方便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按照有关规定查阅和复印相关卷宗档案。推进诉讼档案电子化,完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远程异地查阅电子诉讼档案的服务平台。
26、在法院网站或其他信息公开平台公布法院基本情况、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审判业务部门审判职能等基本情况。公开非涉密的审判工作情况、规范性文件、审判指导意见、重要研究成果等。
27、在调研制定重要的审判指导性文件、规范性意见时,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法律专家的意见,必要时还要向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加大与民意沟通的力度。
28、选编可资参考借鉴的各类案例,充实法院网站的案例信息库,供公众参阅;编撰并公开出版《法官智库丛书》、《法院案例精选》等著作,进一步提升法院与民意沟通的质量和效果。
29、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与媒体及其主管部门固定的沟通联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气会、座谈会或研讨会,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30、设立有组织、有引导、有宣讲的法院“公众开放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法院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向
青少年开放;办好“法院微博”,增强法院与社会公众的“网上互动”。
31、充分听取、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特邀监督员、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对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工作。
32、建立司法公开考核评价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组织专项检查,评估工作开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
33、建立责任追究和举报投诉机制。对违反司法公开相关规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查处。设立投诉电话、举报投诉信箱,由各级法院监察室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并反馈结果。
34、根据本意见需公开的信息应及时、全面、完整地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法律禁止公开的除外。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 篇9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制度环境,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完善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提高集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水平。建立与省知识产权局协同开展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与知识产权法庭协同开展专利快速维权的机制。探索建设河西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构建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技术交易市场为引领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建设,培育新型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加快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鼓励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规范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知识产权局牵头负责)
(二)推动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与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等领域相结合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与基金、证券、保险等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支持鼓励保险公司为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将专利权质押贷款纳入风险补偿范围。(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科技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探索建立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立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市转化。率先在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登记制度,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除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依法强制许可实施转化。(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孵化载体建设水平。引导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在有色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程度高、产业整合能力强、孵化服务质量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有效支撑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根据其提供服务数量、效果以及孵化成效等考核结果,对省级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定运行经费补助。支持大专院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牵头负责)
(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与发布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信息对接。鼓励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鼓励大专院校将科研成果用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局、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共用共享。引导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将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文献、科技成果等向创新创业者开放。将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省级科研公共服务网络进行管理,探索建立仪器设备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科技局牵头)
二、拓展创新创业融资渠道
进一步优化完善金融财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创业投资,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破解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七)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大型银行机构和网点优势,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增设小微支行、乡镇支行、社区支行。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对新设立或迁入的法人金融机构给予落户、办公用房(含租赁)和项目补助。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经营服务时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采取合理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推动中小银行有序健康发展,规范稳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连网金融业务。促进银行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链条,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改造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合理设立授信审批条件,简化贷款审批发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强化金融供给支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人行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金融办、工信委、财政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完善担保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服务小微和信用担保作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融资、典当融资、拍卖闲置资产融资、资产抵押等“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融资服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帐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积极发展“过桥担保”业务,开展不超过30天超短期融资,扩充“文银通”、“助保贷”等融资产品组合。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上市。推动保险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分散风险、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银监分局、金融办、工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积极发展债权、股权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科技贷款产品和服务,探索和推广知识产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特许经营权、股权、债权、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抵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以及产业链融资、互联互保等契合技术创新特征的融资产品。探索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政府建立政银担、政银保等不同类型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保险服务。持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利用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资券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人行市中心支行、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银监分局、金融办、保险协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建立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国有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投入、管理与退出标准和规则,建立完善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升级为创业投资企业。落实创业投资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财政局、国资委、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统筹使用全市各类专项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在我市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设立的各类专项基金带动作用,引导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专项基金倾斜支持创新创业,着力提升企业适应基金融资的能力和水平。(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财政局、金融办、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券申领和使用机制。鼓励企业申报争取省级科技券,逐步放大科技创新券的支持领域,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的成果转化。(科技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十三)提升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企业搭建新型孵化器等平台载体,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支持领军企业创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深化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合作,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联合体。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持续支持一批工业关键领域和瓶颈环节技术改造项目。(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创业。鼓励支持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研发检测、生产加工设备、空闲办公场地等资源,打造集共享式办公空间、创业社区、小微金融、创业公寓等为一体的众创空间和“互联网+创客+创投+产业”双创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创新创业考核工作,将创新创业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指标。开展各类“双创”活动,推广各类大型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促进跨界融合和成果转化。(发改委、工信委、国资委、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组建大数据管理局,建设大数据中心,统筹全市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完成涉及民生的多项服务的资源整合,实现网上办理,推进政府智能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连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工信委牵头负责)
(十六)激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改进涉企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由竞争性支持转变为以奖代补、后补助等普惠性支持方式。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奖补政策给予资金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小企业技术、产品升级。(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探索实行弹性出让年限、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对双创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优先协调电、气、宽带等要素。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落实奖补和保险补偿政策。(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工信委、科技局、国资委、工业园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推进“三新”和“四众”统计监测。落实《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众创、众筹、众扶、众包”统计监测,准确科学反映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进展。(统计局牵头负责)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严格落实科技创新有关人才激励方面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成长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分配机制改革,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才交流互动,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十九)进一步改革人才引进落地支持政策。简化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招聘,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为外来人才落户、工作、居住、证照资质、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务,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本市创新创业。事业单位承担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情况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制定和完善灵活的引才引智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短期聘用、项目合作、兼职挂职、学术交流等方式,以用为本,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解决关键领域高素质人才稀缺等问题。(人社局、公安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深化大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大专院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创业意识培训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鼓励大专院校和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联合办学及网络化教学,鼓励和支持省内外高校优质资源在我市举办本专科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好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教育局牵头负责)
(二十一)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落实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对事业单位人员要求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专业技术人员3年内(其他岗位人员2年)保留原有人事关系和基本待遇,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并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权利,不断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以兼职、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中小企业从事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报酬。(人社局牵头负责)
(二十二)鼓励返乡人员创新创业。依托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规模化种养基地、旅游景区等,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带动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设施农牧业产权等流转、抵(质)押贷款等,建立开放式服务窗口,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人才引进、股权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合作发展。(三区、农林局、人社局、国土局、科技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政府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十三)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程序,强化审查责任,严格审查标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为创新创业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实行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集中统一,加快“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甘肃政务服务网“一网通办”,实现“平台之外无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等涉企登记、备案有关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做到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建设和应用,实现企业登记“零见面”和“一照一码走天下”。逐步推动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推广自主申报。全面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改革,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编办、放管服办公室、发改委、社会治理局、公安局、国土局、政务服务中心、法制办、电子政务办公室、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考评标准,建立完善“四库一则”,完善随机抽查系统,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一次性完成,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健全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实行集约化监管。(市场监管局、编办、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积极落实国家跨省经营企业部分涉税事项全国通办要求。全面开通全省银行卡在线缴税业务,推动电子税务局与银联公司在线支付系统对接,实现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网页版或手机app银行卡缴税功能,为无三方协议的纳税人提供缴税服务。联合开展国地税政策业务培训,推动“一窗式”联合办税服务工作,确保联合办税畅通、安全、平稳。按照全面加强协作,进一步推进“银税互动”工作的要求,深化完善运行机制,积极推动银税信息“线上”互动。(国税局、地税局牵头负责)
(二十七)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加大双创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全国“双创”活动周、省“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等一系列创新创业赛事,广泛宣传“双创”政策和成果,分享“双创”经验,营造良好“双创”环境。(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委、教育局、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公安部.国家文物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安全工作的通知doc08-21
年市公安局三基建设工作总结06-08
公安局执法公开工作情况总结09-08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07-20
公安厅长与市公安局长05-23
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08-12
市公安局建立完善七大机制09-02
靖宇县公安局政务公开若干制度10-19
公安局整治工作计划方案08-14
市公安局“十大杰出女民警”先进事迹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