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精选4篇)
七里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 篇1
古鄯镇七里小学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
古鄯镇七里小学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3人,其中回族学生10人,占学生总数的4%,现有教职工13人,是一支经验丰富、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开学以来,学校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县教育局《中共民和县教育工委、教育局党委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加强师德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并于九月份开学初认真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创建工作
我校校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计划,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供师生学习,并于9月13日召开了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动员会议,结合校情,围绕“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曲,开创教育事业新篇章”这个主题,落实了工作任务,确定了活动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突出“三个离不开”教育(“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教育,做到三坚持三结合(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切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根于师生心中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师资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中。要求教职工深入学习省、市、县及教育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民族政策、理论辅导,普及民族知识,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特征,深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每位教职工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撰写了心得体会。
二是结合学校实际,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作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重要辅导资料,让学生从读本资料中认识各民族生活风俗、民族独特的文化。
三是利用校园宣传栏、展板、黑板报、横幅、标语、宣传牌、征文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要求各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橱窗专栏,定期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黑板报,开展“知我民族、爱我中华”的民族团结知识普及、主题征文,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截至目前,各校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专栏,更新了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为内容的宣传栏、黑板报,共制作、悬挂了横幅1条,张贴标语50余条,制作永久性大幅宣传牌1块。
四是与德育阵地教育相结合,发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渠道的教育作用,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开展“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班队会,结合周边回族土族藏族聚居区的特点,开展“五会”活动(会认少数民族服饰、会认少数民族建筑,会说少数民族风俗,会跳少数民族舞蹈,会唱少数民族歌曲),利用升(降)旗仪式,做到四讲(讲祖国悠久的历史、讲祖国幅员的辽阔、讲祖国物产资源的丰富、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宣传各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贡献,借助民族图片宣传等途径,引导师生学习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五是让学生记住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特别是周边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土族的纳顿节等。计划开展 “共庆节日、共享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让各民族学生在共庆节日中享受民族团结和谐的快乐,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是组织开展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手拉手”活动,动员广大师生互帮互学、团结友爱,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和谐。
七是下发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梳理出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6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三、以“五个一”活动为着力点,从开学初至今,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化活动效果
一是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要求各学校开放学校图书室,为学生推荐了《可爱的青海》、《我的祖国》、《永远的丰碑》等民族团结的书籍,认真用好《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教材,让师生增长民族团结知识。
二是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要求各校开展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活动,音乐教师教会《一个妈妈的女儿》、《五十六个民族》等歌曲。
三是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发挥网络和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下载的电教片,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四是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故事会):利用教师研修时间开展民族团结座谈会(讨论会),学生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
五是写一篇民族团结文章,在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组织教师开展《我为民族团结做贡献》征文比赛,学生展开“祖国在我心中”的作文比赛。
通过我校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团结、3
进取、和谐”的良好教育氛围,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古鄯镇七里小学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七里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 篇2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总书记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落实党的的民族政策,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先导,以学校安全稳定为基石,以教学为核心,实现学校教育规范、和谐、快速、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教育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与进步工作,培养教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抓牢抓实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管理目标:加强和完善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工作,完善机制建设,促进科学管理,加大人文管理力度,构建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协调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下决心,下气力向规范化管理要效益。
(三)队伍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少数民族教师、班主任的培养体系,发挥好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加大派外培训力度,通过多种途径继续整合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战斗力。
(四)安全维稳工作目标: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校园稳定,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校园安全、卫生、纪律检查和巡逻工作。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校园周边治安、运动器材安全、门卫值班、宿舍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检查,对查出的情况做及时公布和整改。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⒈ 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⒉ 积极筹备,精心安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召开会议组织部署一年的创建工作,使大家逐步树立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克服各种畏难情绪,不断提高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⒈ 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此,我们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结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 为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要求文科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语文、文科综合、民族团结、地方、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
2.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社团活动,打造办学特色。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发并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学校开设社团课程。以社团活动为基础,进一步扩大社团的参与度,提升社团组织层次,逐步向特色化学校迈进。立足我校理科教学优势,以奥赛体验为形式,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形成我校特色;提升国学地位,以《国语》中《论语》等诵读为形式,提高学生为人处世,求学悟道,树德立身的认识,形成人文特色;以通用技术课为基础,开展机器人社团活动为形式,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技能特色;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依托,利用田径运动会、传统项目运动会、冬季长跑活动、大课间跑步、活动课等形式,形成体育特色。
3.开展创“和谐校园”系列活动,开展感恩、孝道教育。
以高一学生为重点,开展“青春、责任、感恩”教育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设立美好愿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开展不同层次的意见建议征求活动,主要是党员、教师代表的意见征求会、家长意见征求会、向学生发放意见征求表,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了梳理,逐一向群众做了反馈,及时化解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促进学校工作开展。
(三)以提升学校内涵为突破口,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完善“两条主线,三级管理”的学校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完善教代会制度,以教代会为主渠道积极引导教职工参政议政、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发挥校务会沟通、服务、监督、纽带的作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做到学校管理和一线实际的有效结合,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及召开家长会等多种方式鼓励家长代表了解学校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构建家庭、学校统一的教育文化,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经常做好校园安全检查。
3.不断完善学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报警设施,逐步建成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为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门卫管理,做好外来人员登记、管理,严禁外来车辆进入校园,严禁上课期间和夜间学生外出;对住校生进行封闭式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住宿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并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 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积极探索安全教育新模式。
4.推进工会民主化进程,以富有成效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为目标,按照《中国工会章程》,扎实、有序地组织实施工会工作。落实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实施“送温暖”活动,关心退休老教师,关心生病教职工。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增进健康,激发集体荣誉感和进取精神。组织好“三八妇女节”等活动。
5.加强校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将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团活动。积极探索新时期团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方式,努力培养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
6.认真做好贫困学生的摸底工作,建立贫困学生档案,建立建全相关制度。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必须做到情况属实,公正、公开、公平,让真正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受到资助。
(六)以人文校园建设为基石,提升校园品位,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加快学校环境建设,建成雕塑铭文,完成空地绿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数字化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建设。
二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按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多样的个性出发,利用纪念日、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交通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的制度引导,增强师生凝聚力,促进师生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培植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增强师生对学校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班主任加强班级精神培育,形成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文化;引导教职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誉观,形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
民和县XX中学 年3月13日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调研报告 篇3
民族团结关系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是青海各民族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此始终作为关系全镇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大事,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省委十二届四次会委审议通过了《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确定了“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号角。如何抓住全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大机遇,推动我镇实现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加强五大基础、发挥七大优势
(一)彭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五大基础
1、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彭镇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县情特点,因地制宜,分层施教。利用小组组学习、党校干部培训等形式,对各级党政干部进行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每年对各族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多民族多宗教的情况和“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寺院法制宣传月”活动,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各族群众的受教育面达到了95%以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宗教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2.具有稳定的团结基础。近年来,彭镇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影响民族团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为主的工作方法,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民族宗教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对影响民族团结不稳定因素的预防预警能力。严格落实和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排查出的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建立台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依法及时妥善处置。近年来,妥善处置了多起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彭镇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重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重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新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团结和睦,目标同向,和衷共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着力解决六大问题、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一)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发展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根本。大通县目前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县域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工业发展看,仍然以资源为主,能耗高、污染大,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县域内八大国有企业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县域内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依托自身投入发展的大型企业不多;经济的外向度低,出口创汇能力很弱。从投资水平看,2011年,在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青海只有格尔木市入围。大通县作为中国西部综合实力百强县,这次没有入围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百强县(市、区),说明了投资环境这两年虽然得到有效改善,但远远跟不上西部先进区县发展环境的改善速度。大通的投资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因此,要必须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等硬措施,抓好产业园建设,以产业聚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北川工业园建设步伐。将北川工业园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园区重点要做好与省高新区的产业协调、链接、合作等工作。加快启动500亿工业基地产业规划和北川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园区管委会升级申报力度。以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平台,按照《扶持中小企业产业园实施办法》,加大信贷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好闽台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引进年产5万吨福建广福铜深加工及其下游企业、产量20万吨福建奋安铝业、XX铝合金轮毂、华远太阳能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企业等一批招商项目入驻落户,力争在3—5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特别要抓好福建广福铜深这些企业的入驻,填补青海省却无一家生产电力设备企业的空白;华远太阳能要力争3年内上市,有效解决西北地区农户冬季取暖问题。三是抓好青海省科技园建设。该园区由科技厅负责负责建设、运营、招商和管理,重点为生产型服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要着力培育企业上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扶持培育5家以XX科技企业在各板块上市。该园区重点要做好与省高新区的产业协调、链接、合作等工作。四是抓好省物产园区建设。由省物产集团负责建设、运营、招商和管理。现有10万吨电解铝厂,5万吨铝棒,万吨工业仓储物流和铁路专用线及站台,现年产值20亿元。今后重点投入30万吨电解铝厂,15万吨配套阳极,20万吨多孔硝铵,民爆公司炸药库,力争产后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成为大通乃至整个青海的工业物流中心。五是切实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做好青铝投资106亿元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和桥头铝电的新上项目,以及宜化40万吨电石、30万吨PVC和烧碱的深加工项目。适度发展利用粉煤灰、电石渣生产建材等项目。通过抓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着力解决农业效益不高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发展现代农业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近年来,大通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几大优质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布局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镇多业、一业多品,多的品种不好,好的品种不多,没有好的主导产业。县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还不到30%。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足20%,与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左右还有较大差距。
农业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基础。无农不稳。大通全县农业人口35.6万人,农业不发展,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巩固发展现代农业“大通模式”,深入推进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养殖业、设施农业、特色生态种植业和草畜业,着力提升双新公路沿线农业园区规模和效益,着力打造特色显、机制新、效益高、辐射带动强、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二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和“三集中”建设工作,实施好新农村建设项目,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全县尚存的36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9900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四是狠抓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积极做好返乡劳动力的再培训与再输出,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三)着力解决旅游带动不强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群众增收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旅游是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信心的有效途径。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全县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在增长,但是旅游带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留不住消费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落后、档次不高,加之宁大高速公路建成后缩短了与西宁的距离(驱车只有35分钟),加快了游客往返西宁的速度;旅游市场要素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游客除游、吃在大通,少量住在大通外,其余消费几乎都在西宁,但“吃”—没有高档的酒店和西餐厅,具有大通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餐厅、小吃一条街更少;“住”—县内星级宾馆很少;“行”—游客全部由各大旅行社直接运至或旅客自驾游至各个景区,除老爷山景区,在景区外步行距离很少;“购”—全县尚无一家正规的旅游购物中心,只有少数游客在景区周边门店购买旅游商品,除门票外其余消费几乎没有;“娱”—全县除老爷山花儿会外,缺乏河湟民间文化的大型综合类文艺节目,更没有理想的演出场地,文化旅游产业链还没有真正形成。
要充分认识大通旅游业的特质,创新思维,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发展。一是要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打响“老爷山花儿会”、“冰雪节”等具有大通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探索“高原攀岩训练营地”、“高原养生休闲基地”等旅游载体,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通过节会带动消费。提升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商贸、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发展,引导扶持小微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不断做大,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消费留在大通。二是要深入实施“中国夏都生态园”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打造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旅游胜地,推进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配置,全力打造“老爷山、鹞子沟、察汗河、娘娘山”四大主导景区。积极开发特色精品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努力把大通旅游融入全省精品旅游圈。三是大力宣传推介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重点客源城市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健全服务互补、相互促进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着力解决开放融入不够的问题,正确处理好增强活力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思想解放不到位,开放融入不够,是大通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突出反映在经济领域“资金少、项目少”,相比海西、海东各县招商引资项目年年有大手笔,大通每年招商引资项目不仅少,而且资金到位率更是不理想。其深层次原因还是缺乏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导致外部要素利用不够,发展活力不足。对外开放不足,症结在政府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创新能力,关键是解放思想不够。
开放融入是搞好县域经济,推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关键所在。如何把大通放在全省发展的大局、稳定的大局、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中来审视,提高大通的区域地位,提升大通与西宁的融合度,把大通建设成为西宁的水源、农业、工业、服务业保障基地,是大通解决开放融入不够的重要途径。一是主动融入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的大盘子。大通作为东部城市群西宁核心圈内的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城市群向北辐射发展的重要节点,在青海省东部城市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大通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县城发展规划,修编《大通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定位、功能分区、用地规划等内容,优化县域产业发展总体框架。积极申报有关项目,争取省上支持。二是主动融入西宁城市圈建设。针对目前大通与西宁城区联系不紧密、外围游离等突出问题,根据大通是“西宁卫星城市”的定位,按照集中、集群、集约和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加快东部新城建设,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使大通成为西宁城区产业有序转移的承载地,有效分解西宁城区在土地、人口、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强化提升大通的区域地位。出实招,强措施,加大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第三产业和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使大通作为西宁水源、农业、工业、服务业保障基地的进一步提升。
(五)着力解决密切联系群众不深的问题,正确处理调动群众积极性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不深,是制约大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突出表现在:群众反映少部分机关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不够,作风建设懒散,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透明、不公开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不能很好地引导群众理性诉求。在一些走访活动中,干部的参与度不够,造成为民服务活动效果不够理想。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受大气候影响,物价上涨过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群众的承受能力,上学难、就医难、房价贵、养老难、就业难、收入低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人民群众是创建先进区的主体。只有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创建先进区才有了基础和活力。一是帮助群众致富。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企业带动、党员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搭建创业致富平台,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二是保障改善民生。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注重对群众反映强烈、基础性的民生问题,及时跟踪改善。三是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四是加强教育引导。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只要把道理讲清了、政策讲透了,绝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越是难度大的事情,越要把说服教育、沟通思想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到位。
(六)着力解决存在老大思想的问题,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创建先进区的关系
因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沿革、人文精神诸多因素的差异,特别是基于大通一直作为全省经济强县和全省工业基地的地位的认识,导致部分干部群众安步当车,满足于“保位”,“老大”思想突出,对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视而不见。老大思想的存在,使大通发展落后了,突出表现在三个差距:用“纵尺”比,开放型经济作用很不明显,到目前,全县外贸依存度、外资参与度均位于零原始状态,开放型经济程度很低。用“横尺”比,开放型经济在青海不领先。2012年,大通县招商引资仅为22.2亿元,增幅比海东各县还小。
解放思想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重要保证,大通县只有通过解放思想,将大通进一步融入全市全省、融入全国甚至世界,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和腾飞。一是避免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克服“老大”思想,增强忧患意识。鼓励创新,鼓励突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进行制度设计、政策安排和资源配置。二是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要认真研究哪些机遇能够推动和促进大通发展的实体性元素,积极寻找这些机遇与加快大通发展的结合点在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行业上,并与大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结合起来,逐步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优势,吸引众多东、中部地区和省市域企业到大通安家落户。三是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敢于改变一切束缚大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建立健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在认真总结和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更多的新鲜经验。特别是在工业方面,要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和配套经济,真正让工业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
三、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几条建议、几项重大举措
(一)关于加强考核的建议。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但由于考核体系的不尽合理和大通特殊的情况,导致大通的省对县的目标考核中名次不理想,给全县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一是关于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2010年,大通在全省、全市目标考核中位居先进单位,但由于大通考核基数的提高比例过大,加之各项经济指标基数很高,近两年在海东和西宁区县排名垫底,直接影响了主要工作目标的衡量指数,工作难以完成,甚至完不成。为此,建议省市沿用增幅绝对值衡量办法进行考核,激发县级发展的活力。二是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议从2013年起,把民族宗教工作与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一起列入省对县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同时,省委省政府制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实行一年一命名,两年一复核,三年一表彰的工作思路,努力凸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成效。对连续三年命名的县,除了荣誉表彰外,给予每位干部工资晋升一级的表彰,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关于提高国家对大通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比例建议。大通可支配的财力支付在西宁市和海东市区县中比较高,2012年达到4.3亿元,但国家补助较少,跟湟中相比,大通与湟中两县可支配的财力支持差不多,但湟中的一般性均衡财政转移支付2012年达到6亿元,而大通仅为1.9亿元。为加快发展,近年来大通县政府贷款将近达到7亿元,每年的增长财力几乎全部用于偿还发展贷款本息,财政压力特别大。为此,建议省上和市上适当提高大通的一般性均衡财政转移支付比例,为加快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给予更大的财力支持。
(三)关于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大通作为全省重要的水源地,生态地位日益突出,保护好大通的生态环境,等于造就了青海的一道绿色生态保障,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生态环境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生态修复和保护任务艰巨,水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建立机构、制定规划、编制方案,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议:一是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加大市级乃至省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力度,确保每年安排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资达到一定比例以上,重点支持大通植树造林、水源环境监测、污水处理、节能改造等项目建设,并在环保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每年从征收的水资源费和收取的水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确保生态保护和水质安全需求,实现保护区与受益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四)关于搬迁青海宜化的建议。青海宜化企业自2009年11月投入试生产以来,因环保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通县桥头镇毛家寨地区和长宁镇新添堡地区居民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加上企业向石山乡小沟内长期排到污渣,其附近村庄农民意见很大,经常产生矛盾。由于企业高污染,对大通经济发展弊大于利。为此,建议省上有关单位会同调查研究后,对该企业进行整体搬迁,以确保大通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关于大力推广新华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建议。新华农业机械合作社作为大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充分发挥了“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科技支撑、强社富民”作用,其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意义。一是建议省市县三级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华农业机械合作社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在基地建设、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公益事业给予资金补助,并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新华农业机械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新华农业机械社的带动,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有效整合捆绑农口部门项目,进行连续扶持,建设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决策民主、经营有方、合作成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要探索多种融资渠道,以突破资金缺乏的瓶颈。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补贴和贷款贴息的办法吸引金融部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合作社聚集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潜力,通过现有成员和其他机构、人员等多种渠道吸收更多的合作社入股资金,提升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力;二是建议省农牧厅在推广渠道上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给予新华农业机械合作社一定的组织帮助,扶持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六)关于加大对北川工业园升级百亿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的建议。今后几年,全省将着力打造15个百亿产业基地,根据省市安排,北川工业园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产值500亿元的任务。建议省市加大对北川工业园支持力度,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快北川工业园提质升级,打造省级产业园区。省上要加强协调,将西宁经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与大通产业园区内企业与企业集团通过主轴分离、生产环节分解,以产权为纽带加强联合,“拾遗补缺,成龙配套”,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同时,对招商引资来的项目,产业交叉的,可以在园区内设立园中园,相对集中加以解决。
(七)关于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帮扶力度的建议。非公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得到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所以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和理论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共同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之中。大通作为省内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发展过度依赖国有大型企业,经济环境不景气时,对全县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是破解我县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建议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帮扶力度,落实优惠政策,扶持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关于加快大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建议将大通东部新城建设纳入东部城市群项目库,解决新城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消大通收费站,降低大通县域内企业成本,有效解决招商企业因收费站不愿来的问题。一是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县上下应树立 “小县城、大市域”、“小城镇、大镇域”的理念,积极实施“城镇富县设市”战略,按照市的标准建设县城,按照县城的标准建设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中心镇、卫星城镇、农村乡村集镇。二是理顺中心城镇行政体制。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及村,积极实施撤乡建镇、撤镇设办以及农转非、村改居、新型居民社区化管理工作。加大项目实施区和移地搬迁区以及“城中村”整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大幅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比重。三是加快县城村和中心镇村城市化改造步伐,深入推进“三集中”建设,探索实施大村并小村工程,促进重点区域人口的集中居住和规模化膨胀,有力推动城市工作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覆盖。
(九)关于加大对民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由于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财政体制上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倾斜政策;二是设立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大幅度增加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三是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2012年国务院制定的新的扶贫计划中,西宁市只有湟中、湟源两县被列入了新一轮扶贫攻坚六盘山片区主战场范围,没有将大通列入其中,这对的大通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不利因素。建议省、市将大通县的扶贫工作列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设立大通县专项扶贫资金,继续加大对大通的扶贫支持力度。
七里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 篇4
1、弘扬新时代柴达木精神,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2、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为建设效率、活力、和谐、绿色新海西而奋斗。
3、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
4、手牵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心连心打造繁荣发展和谐新海西。
5、走跨越发展创新路,建长治久安新海西,创民族团结先进州。
6、树立后发赶超雄心、勇挑率先发展重担、争当民族团结模范。
7、民族团结精彩有约,和谐海西魅力无限。
8、民族团结相爱相亲,共创和谐同德同心。
9、众志成城,铸造民族团结不朽丰碑;齐心协力,续写海西腾飞崭新篇章。
10、民族团结你我同创,美好家园全民共享。
11、各民族之间要互尊、互敬、互信、互帮、互爱、互学。
12、树模范,创典型,学先进,促团结。
13、贯彻落实民族工作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4、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 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
15、共筑民族团结丰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创科学跨越奇迹。
16、用民族团结之水,浇海西和谐之花。
17、同心创造和谐社会,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18、高举团结旗帜,共建和谐海西。
19、心是船,爱是帆,民族团结是港湾。20、弘扬柴达木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21、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 民族团结是奋斗的目标。
22、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创建海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23、与时俱进共谋发展,携手并肩共奔小康。
24、共筑和谐海西创新路,维护民族团结心连心。
25、齐聚一堂,创建路上彰显民族气概;相亲相爱,团结塔上铭刻共同誓言。
26、你给力,我给力,民族团结齐给力;你添彩,我添彩,和谐海西更精彩。
27、心系民族团结,情牵海西繁荣;
28、共创和谐文明家庭,携手构建平安海西。
29、共栽瀚海民族团结之花,共享海西繁荣发展硕果。30、巍峨昆仑山凝视海西儿女共起舞,奇绝马头琴奏响民族团结之和声。
31、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海西经济。
32、努力把海西打造成“开放包容富强民主团结和谐”的民族进步地区。
【七里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情况汇报08-25
学校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材料09-20
龙庆民族中学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10-24
七里坪三道河中心小学亮点工作汇报08-14
新后七里社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汇报06-30
学校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总结汇报材料08-29
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材料11-05
巴音沟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05-19
塘坊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工作汇报材料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