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2024-11-30

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精选8篇)

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1

学校特色创建汇报材料

各位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听听各位同仁的汇报,我感到大家都比我们做的工作多,成绩也比我们显著,收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我觉得没有什么成绩汇报,只有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大家多征求宝贵意见的态度,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做法,说的不当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我们以“规范管理、智慧教育、特色办学”的思想统领教育的各项工作,我们的理念是“发展必须创新,创新形成特色,特色彰显内涵”。用理念激发学习,用学习丰富智慧,用智慧点燃创新,用创新形成特色,用特色推动发展。

我们围绕“智慧教育双十行动”,开展了“人人有课题目,校校有项目,全员创特色”的实践研究活动。

我们全校确定了28个研究课题,张校长的合作学习研究,赵校长的学生辍学研究,徐老师的自主管理研究,刘老师的后勤管理研究,赵老师的快乐体育研究。经过现年来的努力,目前在我区初步彰显出了7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以磁涧小学为主的全校的“快乐体育校本研究”在全校铺开。理念是“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增智、我幸福”,实现校校有项目,人人有器材,快乐体育进课间,进课堂,进家庭。目前我们已结集“快乐体育丛书”三集。一是快乐体育项目36种,二是快乐体育智慧,三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比赛及艺术研究。我们去年6月20日承办了全县快乐体育现场会,今年5月30又成功举办了快乐体育节。

二是以初中为龙头,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在全校中小学展开,全校小学实行统一集体备课,共享智慧。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课前实施有效的预习,课堂上实施“老师少讲,学生自学,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我展示、我精彩”的教学策略,达到的效果是“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培养出不仅有高分数,还要有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学生。目前在全县小有名气。很多学校去听课学习,去年6月18日召开全县研讨会,韩局长、游局长去年12月20日到初中调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不仅是教学改革,实际是教育改革,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目前在初中、寒鸦、磁小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备课管理、评价管理、课堂模式、教学反思”等规范体系,初中正在印制“合作学习智慧”一书。

三是以寒鸦为龙头的“自主管理模式”研究在全校展开。理念是“让校长闲下来,不管老师,让老师闲下来,不管学生,我的事情我来管,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我能行、我能成功”,目前初见成效,学生的团队意识、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增强了,寒鸦小学连续两年在演讲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一个是去年迎奥运演讲代表县到洛阳演讲获一等奖,一个是今年在县“爱我中华读书活动”演讲中获一等奖。学校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特别是学生卫生意识了有很大提高,我们在寒鸦学校举办快乐体育节,实现了零垃圾的目标,从前到后500我名师生没有一个人丢弃一片纸屑、一微乎其微料袋。

我校的“书香校园”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的口号是“争读万卷课外书,品尝百味智慧果,每年平均阅读20本课外书”,做法是,读书,写体会、演讲比赛。增加了阅读量,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我校的三品教育。他们的中心词是:让学生认知爱的力量,使感恩、尊重、勤俭等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他们的做法是做好事,献爱心,做家务劳动,帮助同学、帮助路人、学生家长写爱心体会等。

我们为了展示创新成果,彰显学校特色,推动创建工作的向前发展,于5月23日召开了“学校特色“展示会,展示会上,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做了典型发言汇报,起到到相互感染、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我们还通过会议,对今后的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展望,提出了新的思路,就是“创建特色,必须创新,创新必须学习”,用读书丰富思想、点燃智慧、转变观念、增加方法、增强素质,怡情养性。我们准备在洛新局成立中心读书会,带动读书活动的开展,目前正在准备之中,已经有了读书章程、读书宣言、读书倡议书,建起了中心读书会博客。我们准备在暑假期间举行启动仪式。

虽然在智慧教育、特色办学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重道远,只是万里长征开了个头。要形成鲜明的特色,形成特色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教育局“规范管理、智慧教育、特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大家聪明才智,不断创新,继续前进,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洛新教育添彩,为新安教育贡献我们一份力量。

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2

所谓特色教师, 就是在教育教学上具有特色的教师。这种教育特色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 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反映。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 特色教师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教育个性, 富有强烈而执著的创新精神, 富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特色教师是特色学校的重要标志, 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共同认可, 特色学校的办学业绩和办学特色是通过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实现的。要创建学校特色, 就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并具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教师首先必须做到教有所长。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要创造各种条件, 培育特色教师。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 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

一、提升学校特色实现特色学校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原杭州市艮山中学, 早在1982年, 学校就把发展的定位立足在努力发展学生的特长上, 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 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学校开设了科技创造原理课、发明技法课以及创造性思维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科技教育, 实现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完美结合, 形成良好的科技育人环境。利用科学类课程进行科技教育, 合理利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课本中学生既感兴趣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 解决现代社会中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 开发自然学科的潜隐课程, 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系统地学习创造的知识、技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006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加强对传媒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实行传媒模块教学, 创建一套符合本校特色教育的校本教材。学校实施20多门传媒多样化的校本特色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模块;实行走班制, 拓宽学生求知领域, 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加活动课, 增设多种社团及有效特色活动, 充分利用在我校开设的国家、省、市各种基地, 开展各项活动。随着各传媒课程的开设、各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个人价值达到最大化, 学生媒介素养得到提升, 不同潜能的学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特色办学实践, 学校的科技传媒特色已从学校特色的初创阶段走向成熟阶段。近几年, 尤其自从2009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全国100所特色高中专项课题研究学校以来, 我们坚定了特色办学的信心和勇气, 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办学的方向和目标, 提出了“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近三年我们办学成果斐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示范基地”“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项比赛中获得2 000余项奖励。几年来有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来校访问, 接待了省内外近200所学校的参观学习, 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了学校科技教育经验。

学校传媒科技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形势下将传媒科技创新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学校实现了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华丽转变, 在校园文化层面做到最大化的延伸, 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目的。

二、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特色的创建最关键的是要发展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并有一定特色的教师队伍。同时, 特色学校形成的过程, 既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又是不断突破和超越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形成教育特色, 要敢于跳出原有经验的框框, 打破原有经验的束缚, 敢于实验, 敢于创新, 以形成新的特色经验乃至特色理论。

1. 以特色办学理念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的精髓, 是学校特色形成的象征。但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认识和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学校校长或学校班子这个层面, 应该渗透到学校发展的每一个方面, 只有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办学理念, 学校才能形成其特色。教师是连接办学理念和特色学校发展的桥梁, 是特色理念的实践者。教师对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理解与否决定特色学校创建的成败。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 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学校提出“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依据生源现状, 学校确定教育着眼点, 只有实施强化生命教育, 才能使生物学层面上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独立的、有尊严的、有价值的人。事实上, 生命是具有独特性的, 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情感体验等。教师应该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大力开展“扬长教育”, 开设特色课程,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学科技、传媒、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学校提出的特色办学理念, 是建立在本校的实际基础上, 经过反复的酝酿形成的, 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和支持。目前, 我们学校的教师能够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解、内化后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 直面教学对象差异性, 有效提升教学有效性, 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生们学习动能得以有效激发,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在特色课程开发中培育特色教师

特色学校需要特色课程。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分成两大类别, 一类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和创造, 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另一方面, 是开发和建设新的校本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开发都需要教师的中坚作用。学校的科技传媒特色的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文化为突破点, 构建课程文化, 侧重从课程的主体性、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合作性出发, 以动态发展的、立体多元的、个性选择的方式给师生提供学习、成长的舞台。目前, 我们学校教师能够将科技教育和传媒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推进课程改革, 营造出浓厚的科技传媒文化氛围, 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传媒艺术素养。

3. 与大学合作培育特色教师

学校以高校为依托, 借助高校的人力、智力资源, 并以此作为我校建设特色教育实验的技术支撑力量, 与高校携手办学, 使得我们的教改实验在技术上有了可靠的保证。浙江传媒学院把专业教学渗透到中学, 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传媒艺术素养。传媒艺术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在学生自愿前提下, 根据导师建议, 选修相关专业, 授课教师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和传媒学院教师共同承担。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特色教师队伍逐渐壮大, 现在已有许多教师能够胜任传媒艺术课程教学工作。

此外, 我校还是“全国百所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创造力培养案例研究示范学校”“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学实验基地”等等, 这些基地和示范学校的背后都有丰富的人力、智力资源,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

4. 以校本研训培育特色教师

校本研训是培育特色教师综合水平最常见、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校本培训。

以名师工程为载体。学校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部署, 每两年评选一次名师, 设“人民教育功臣”“教育名家”“教育英才”“教育标兵”“教育能手”等五项。五年来约有一半的教工获得上述奖励, 极大促进了教师发展。

以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为了促进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学校搭设多种教育形式: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系列——以高学历层次、高理论起点的培训为主;年轻教师岗位培训系列——以打好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为主;教科研方法学习班系列——以学习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 充分发挥学校特级教师等骨干教师的作用, 开展“师徒挂钩”活动, 分层次有目的地培养青年教师, 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以班主任培训为关键。班主任是家长和学校互相了解的桥梁。学校特色的发展和深化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学校特色理念要让家长获得充分的认知和理解, 尽力使家长也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创造者之一, 使学校和家长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 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 学校每学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研讨会等各种形式, 提高了班主任工作效率。

以教育科学研究为引导。学校主要是通过两个“结合”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一是与学校的国家级特色高中重点课题的研究相结合, 即吸纳骨干教师参与大型课题的研究;二是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 即引导骨干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 并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理论水平。

5. 在相互合作中培育特色教师

实施教研、科研两位一体的研究机制, 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 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 在虚心中学会吸纳, 在领悟中学会调整, 在合作中学会成长。我们的研究表明, 科研与教研一体化的实践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我们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 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的理由自我详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与需要, 依据所教的学科综合化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 增进了解, 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视野, 实现专业的增值。

形成网络教研、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模式。促进和改革常规教研工作, 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和学习方式, 提供更多层面上的教学支援、同伴互助、师生研讨和专业引领,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自我反省和自主学习, 主动追求进步。倡导教后记、教学日记等写作, 促进教师反思;利用结对帮扶、案例剖析和问题会诊等, 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 促进同伴互助。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行动教育操作系统, 使学校教研组织机构逐步成为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和行为改善的实践共同体。为教师搭建课案设计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和教学反思交流平台, 提供教师进修、外出学习等机会, 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理论修养。加强学科备课组工作, 通过学科组、备课组同伴互助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和提高每一名教师。

6. 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培育特色教师

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特色教师的健康成长。每学期学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查评估。评估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并按一定标准评价:是否提高了特色教育理论水平,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是否按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容完成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形成了适应特色教育需要的一项或多项特长;学生参加社会或家庭实践反馈情况如何;学生特长参与的作品见报见刊或比赛获奖的数量、等级统计;特色教育成果受到何级何部门肯定、奖励、表彰。

为使校内各项评比、竞赛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本校实际, 不断完善活动细则与考评标准。将每学期青年教师评优课、课题组评优课、教学案例评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内容。

经过多年的特色学校教育实践,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特色发展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 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最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加强学校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 篇3

关键词:教师管理;纪律管理;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协调好教职员工之间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管理,严格校纪,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创建特色学校。

一、重视教师管理,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推动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也是一个学校展现特色、赢得优势、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了解教师的生活和教学状况,承担指导教师之责,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明确执教班级的目标和任务,并据此安排一切活动。在日常学校管理中应该让教师明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我,以身作则

让教师充满自尊地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是诚实、积极、顽强、活生生的榜样。只有这样,他的工作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教育对象要充满信心

教师要对学生显示出“父亲般的慈爱”,即具有严格意味的爱或恩威并用。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赞扬及忠告、劝诫、谴责都可运用。但是,即使话语严厉,他的本意也应是为了学生好,而不是蓄意压制学生,严禁在教学中施用暴力,应该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否则,如果学生不明白,或不完全相信,“他是会轻视一切纪律,存心反对纪律的。”因此,教师应该使用技巧将印象印在悟性上面,否则,我们的教鞭就不会发生效力。

3.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

由于许多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上能力常有显著差异,故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天性,不应使任何一个学生的智力受到压抑,以致厌恶学习。教师应该知道一些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教师如果懂得教学艺术,很容易把学生造就成人。夸美纽斯指出,一个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把一切事物刻画在人心上”。由于人心没有限度,因此教师“可以不断书写、不断雕镂”,永无止境。他认为,教师只要教育得法,都会有收效的。

二、定好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

纪律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维持正常的学校秩序,纪律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在学校中,从上至下,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违纪行为。维护学校纪律的办法有监督、谴责、惩罚三种。在对违纪人员处罚时,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但一旦有了过失,则宜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包括训斥,乃至开除等,严禁在教学中使用暴力、体罚等行为。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科学规范、公正合理的学校规章制度来保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事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规范性

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学校规章制度不能完全凭学校管理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

2.公正合理性

学校规章制度作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的准则,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凭借科学的管理依据才行,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不合理的制度会使被执行者产生情绪化的心态乃至逆反心理,反而会有碍管理。

3.执行的严肃性

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并确保其严肃性,任何人不得擅自违反破坏。作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公正严肃、公平合理地处理问题。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监督学校各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预防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一旦发现脱离常轨之事,则需及时予以纠正。

三、搞好教育教学,建设特色学校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无论是教学改革、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从大自然中去获得,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运用规律不仅是为了服从自然,而且是为了改造自然。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教师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另外,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格、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的体现。特色教育必须符合新课改精神,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好当前国家扶持教育的一些新政策。凭借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自身经济条件、学校现有规模、教师素质结构、学生现状等因素,依据自身特点,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形成特色。学校在创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住学校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要强调人文的重要性,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一线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收集征求广大学校教职工的意见,畅通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调动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制度,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小学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4

——小学创建书法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实验小学是所百年老校,始建于1909年,1993年迁往现址。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办公楼7幢,各种功能室齐全,内部设施配备完善。现有48个教学班,2450名学生,教职工154名。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

学校牢固树立“经营战略”,核心精神理念是“爱”——让爱传承,大爱无边。坚持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坚持“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强化“习惯、礼仪、和谐、服务”的治学育人理念,凸显“快乐、高效、特色、服务”的知识传承理念,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立足长远,面向全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在打造书法特色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以及结合孩子的生活、学习实际,着眼通过书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长的发挥,并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做好人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办学之路。

一、机构健全作保障

为保证学校写字教学实验活动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写字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孙遨祥为主任的书法项目部,主要负责书法教学的普及与提高,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书法教学工作制度》、《关于加强写字教学的实施方案》、《书法教学工作计划》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和制度。组织和带领全体师生开展写字教学实验,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写字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师资培训是关键

要想让学生写好字,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为此,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本着“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的原则,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精良的书法教师队伍。

1.理论引路。学校不仅重视各职能机构组织的集体学习,还重视教师的自主化学习。长期以来为教师订阅《中国书法报》等杂志,为广大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全员培训。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请来学校退休老教师薛良俊先生等书法名家给全体教师进行书法基础知识、书法技能以及书法教学理论的讲座;组织老师们到临沭进修学校附小、临沭实验小学等地参观、听课,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确保书法教学的高效开展。

3.强化训练。为给老师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快地提高教师的书法基本功,我校买来了《书法启蒙教程》、《司马炎钢笔字贴》等书法家有关书法教学的碟子,利用每周星期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边看录像边拿笔跟着练习书写。此外,每周星期二业务学习的时间,学校用自编培训教材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校本培训,使培训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4.突出重点。学校把三笔字练习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每月必须完成“三个一”:一篇钢笔字,一篇毛笔字,一板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上交学校检查反馈;粉笔字摆放在走廊展览,供师生欣赏、点评。目前,我校教师自觉练字、习字已蔚然成风,一支以密士顺、马士兵、孙遨祥、刘畅、王莉等老师为骨干的精良的写字师资队伍已然形成。

三、营造氛围当引导

1.营造“翰墨校园”。我校以“翰墨校园”为主题去规划校园文化:

如,精美的宣传栏展出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在学校各处景点雕刻了主要名家书法名家的石刻作品,以此来激发师生的书法兴趣,同时也让师生们无时无刻都能得到书法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真正做到了让环境育人。此外,学校专门开辟、装修了书法作品展览室和学生书法习作室,在作品展览室中,书法家、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悬挂其中,伴着幽幽翠竹,阵阵墨香扑面而来,使师生深深地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这些校园文化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练习和创作热情,形成良好了的墨香校园,人文校园。

2.开展“天天练”。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学校坚持在每天中午课前开展20分钟的“天天练”活动。各班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凝神静气地练字。在练字的过程中,教师不忘强化学生的“双姿”训练,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开办“书法提高班”。在开展写字教学实验中,学校坚持采取普及与“培优”并举,整体逐步提高的策略。每到“天天练”时间,学校还指派专人对书法特长生进行单独的训练,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的结构到结体原则等进行系统详细地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训练,一批书法特长生脱颖而出,他们在各级书法竞赛中大显身手,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4.检查评比并举。学校书法项目部成员2人为一组,每天都认真地对各班“天天练”进行检查,认真、细致地做好检查记录工作,进行量化、细化评比,并用每周一升旗校会时间,对一周来各班级的写字情况进行总结,给在“天天练”中表现良好的班级颁发“写字流动红旗”。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学生养成了一听到悠扬的古筝音乐就能静心练字的好习惯,学生的“双姿”和书写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开展活动增兴趣

1.开展写字研讨课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写字教学研讨活动,并聘请专家亲临指导。研讨课上,教师们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变得情趣盎然。研讨课后,专家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写字教学的有效途径。研讨课的开展,使教师们的写字教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举行校园书法艺术节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弘扬民族文化,学校每年都举行为期一个月的书法艺术节。在艺术节上,各种书法活动丰富多彩:讲书法家故事、师生现场书法表演、书签书写制作比赛……艺术节的开展,不但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3.开展书法中队主题队会。学校各中队定期开展书法主题队会,同学们在精彩的队会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累累硕果添动力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七小已逐步构建成一所以书法育人为特色的学校: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传统书法文化气息,学生普遍养成了“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书写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一批精良的写字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书法小能手;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均有多人次获奖;2008年至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区书法教学工作一等奖,有50余名学生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5

许昌县苏桥镇中心小学

一、【学校概况】:

苏桥中心小学创建于2001年,校园占地面积7923平方米,建筑面积2128平方米。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备先进。目前共有11个教学班,在校生437人,教职工28人,大中专以上27人,小学高级职称16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8人。我们学校坚持“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校风;保持“严谨、博爱、乐教、敬业”的教风;培养“勤学、慎思、诚实、活泼”的学风,本着使学生“快乐成长”的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方向正、校风好、纪律严、校园美、质量高为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小学。“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办学理念。首先,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规范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狠抓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制校,情感激励,经济驱动等方式,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建设。现在学校办公室电脑已连网,便于老师备课,设有多媒体教室两个,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图书、仪器、体育器材、劳动用具配备齐全,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我校正在努力实现班班通工程。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素质的提高,科学有序的管理,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稳步上升。

二、【具体做法】:

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确保了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抓三促”。

(一)、抓“环境育人”,促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优美的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因此,我们十分注重环境育人。

1、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我们的校园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整洁优美,布局精巧,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逸夫楼、综合楼美观整洁,交相辉映,充满现代化气息。进入校门,“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尊师爱生、求实创新”的校训,“勤学、慎思、诚实、活泼”的学风映入眼帘。板报栏设计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安全文明校园知识宣传栏”、“法制教育宣传栏”、“三风”和各种积极向上,争做文明学生的版面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教育性。

2、校园“温馨话语”随处可见。为了让每块墙壁活起来,让每个角落充满人性化,我们在楼层及校园内都设计、张贴了许多名人佳句和温馨提示话语。如:“上下楼梯请靠右行”;“为了一切学生,请家长不要上楼接送孩子”;和“出门走好路,开口说好话,动手做好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提笔要写规范字,开口请说普通话”等。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育人环境来时刻警示学生如何从点滴小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学习等习惯,做到从细微处着想,从小事中育人,从言行中培养。

(二)、抓“管理育人”,促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总体施行“分层管理”,形成教育网络。对于一个拥有近500名学生的乡村学校,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全校师生多管齐下,并制定横向和纵向的管理措施,分层管理,形成一个“教育网络”,只有这样,学生的养成教育才能逐步见成效,学生才能在这种教育网络中得到健康成长。

(1)值周教师管理楼层。当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以后,有时往往又会在你不经意间“反弹”,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尤其在上学与放学这一时间里,学生比较悠然自得,对自己的要求也往往会随之放松。因此,我们在每个楼层都设立了安全监督岗,每天在上、下班30分钟前后均安排了值周老师督促、巡查与记载,这样,学生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课堂,随时都有老师提醒;同时也能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确保学生安全。

(2)值日学生巡校园。学校各楼层有了“监督岗”还不够,校园也必须设立“巡查”点,这样,即便学生随心所欲地乱丢乱画,追逐打闹等也无机可乘了。所以,我们每天安排学生检查组在整个校园站岗、巡查和记载。这天,他们既是值日生,又是环保小卫士,要求他们既要督促、检查同学的文明卫生行为,又要随时捡起地上的纸屑等,这样,他们既为全校同学做出了表率,又为校园环境的整洁出了一份微薄之力。

(3)“评比通报”树典型。我们认为,形成了这种管理网络还不够,还必须将老师和学生每天记载的内容,在每天的红领巾广播站如实广播,表扬先进,树立典范。少先队成立检查组,每天对班级纪律、卫生进行检查评比。结果,在意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如此。经过“教育网络”近一年的努力,如今,学生基本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全校已形成了一种比“优良班风”,赶“优良班风”,超“优良班风”的竞争态势。

(三)、抓“活动育人”,促师生素质的提高。

我们本着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扎扎实实地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系列活动鼓舞人心。我们始终以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组织广大党员、教师经常开展以“修师德,强师能”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如:“知荣辱、铸师魂”演讲活动,让广大教师在声情并茂的演讲中进一步强化了“荣辱观”;“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交流活动,使班主任老师进一步丰富了各种经验,提高了育人艺术,升华了教育理论;新《义务教育法》知识抢答赛活动,让教师既明确了教育法的几大亮点,又为我们依法执教指明了方向;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三课”活动,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深化了教学改革,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既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又施展了才华。

2、“学习做人、强健体魄”系列活动提高素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我们在学生中围绕“学习做人、强健体魄”等主题开展了如下活动:

“六节”:即每分季节举行“感恩节”(三八节每人为妈妈奉献上一份礼物);“祭扫节”(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娱乐节”(六月份庆“六.一”文艺娱乐活动);“爱国节”(十一国庆节举行爱国演讲比赛);“体育节”(十一月下旬举行的校运动会);“艺术节”(元旦举行迎新年联欢会)。通过这“六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百”:即观看百部影片;唱百首优秀革命歌曲;讲百个革命故事;看百本优秀图书。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他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量。

“两会”:即每周的主题班会或主题队会。班级工作、少先队工作和校教导处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协调开展。每学期少先队大队部还组织各中队1——2次大型主题队会活动,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弘扬孩子们的个性。

1征文活动成绩喜“三赛”:即征文赛、读书故事、美术书法赛。○人。我校学生真可谓是思想品德好,文化素质高、参与意识强。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在老师的细心辅导下,学生多次参加省、县级中华魂读书征文活动,屡次获得好成绩,学校也多次被评为省级、县级“优秀组2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我们学校织奖”;○不仅能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而且每次活动——讲故事、演讲等成绩斐然,在省、市、县级参赛中,我校学生都能获得奖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又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个一”:“一帮”:帮助学困生、后进生思想转化,成绩提高。素质教育一再强调“两全一主动“,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进行了“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通过“鼓励性评语”、“等级制评价”、“学困生”进步奖励等活动,大大减轻了他们思想、学习压力,消除了他们的自卑、无望心理,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一星”:即“规范行为”,争创“校园之星”。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开展“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而且将大家公认的“星”的事迹材料和照片,通过学校报栏向全全校进行宣传、报道,这样一来,激励了更多的文明学生“蠢蠢欲动”。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的评比活动,并将他们的简要事迹和照片张贴于学校报栏,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一安”:为提高广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我们将文明安全教育活动常抓不懈。我校与当地派出所、铁路公安联合进行了一次“保护生命,安全出行”大型教育宣传启动仪式,强调交通安全及提高交通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交通安全常识,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我校以创建“阳光校园”和“素质教育示范校”为契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欢乐大课间”活动,对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全方位人才做了积极的探索。随着每天上午第二节下课铃声的响起,校园拉开了长达30分钟的“欢乐大课间”活动的序幕,活动全程由音乐和口令统一指挥。首先是入场曲,之后是“初升的太阳”广播操、自编舞蹈“火花”、“兔子舞”,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整个校园全体师生活跃起来。15分钟后自由活动开始,转眼之间,校园便沸腾起来,各班在划定区域分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全体师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师生们陶醉在欢乐的海洋中,体验着和谐与欢乐,形成了一道独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

三、【取得成效】:

通过“三抓三促”工作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育人网络,且卓见成效,全校形成了“校园美,师风正,教风好,学风优,班风秀”的学习、工作氛围,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盛开文明之花。

在创建特色校园活动中,我们学校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均不断提高,塑造了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创办人民真正满意的特色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汇报材料 篇6

东疏镇刘茂完小

2011年3月

乡 土 文 化 特 色 学 校

文化品牌—《泥塑》

刘茂完小是一所市级规范化小学、花园式单位。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余人,教师27人。学校秉承“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会求知、会生存、会做人、会做事为育人目标。

泥塑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造型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村学生对泥土有着一种朴素的、难以割舍的挚爱,在农村学校开展泥塑教学,具有取材方便、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等优势。学校经过多次讨论和深入调研,结合地方传统和农村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泥塑”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打造自己的“泥塑”特色品牌,并以它特有的内涵加以释放。

一、主要做法:

我校的泥塑特点项目是在学校泥塑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1、我们学校全面普及泥塑教学,有健全的领导机构,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的校本教材、授课计划。

2、根据特色建设的需要,我们灵活地调整了课程设置。每个年级都开设了泥塑校本课,利用校本课和大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和技能的训练。

3、为了便于泥塑教学的开展,我们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处理,一二年级的美术课每周上一节泥塑课,三至六年级每周0.5节。在泥塑课上,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尽情享受自然带给他们的乐趣,尽情释放内心真实的情感,尽情体验创造成功的愉悦。

4、学校成立了泥塑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活动,每学期举办泥塑比赛,做到人人有泥塑作品,班班有泥塑能手。学校每周一课时在各班举行泥塑活动,在时间和场地上予以保证,要求人人参与。

5、学校让有特长的美术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聘请社会上有泥塑特长的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辅导,从而保证了师资队伍和人员等落实到位。

6、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配备了相关活动器材,开辟了泥塑活动室和作品展室等。现在展室里存放着200多件学生作品。

7、由最初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多采的泥塑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做到将泥塑纳入校本课程计划,推进特色教育。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和收集,逐步开发校本教材《泥塑》,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形成特色。

二、主要成果:

近年来,学生作品多次参加了县艺术节活动展示,先后有20件学生作品在山东省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在2007年专职教师刘太房同志接受宁阳县电视台专访,《泰安日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特别报道。现在学校泥塑作品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家长喜爱,提升了教育行业的口碑。

三、今后打算: 现在,学校泥塑特色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进一步推动这一特色的发展,让社会都来关注泥塑教育,学校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凸现素质教育,依据本校泥塑特色,研究制订校本课程体系标准。以此为标准,分解至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研究和开发富有美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

2、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与学科领域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科领域知识在其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从其中获得的素养能力能够有利于学科领域的拓展。要寻求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使两方面的共同提高。

3、近期目标:两年(2010年-2011两年)内,一是聘请当地陶瓷老艺人和雕塑师傅来校授课,解决师资数量的不足。二是由最初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多采的泥塑活动,循序渐进,逐步做到将泥塑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全员参与,推进特色教育。三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和收集,逐步开发校本教材《泥塑》,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形成特色,建立良好教学秩序,加强学校特色创建的宣传,引进艺术教育专门人才,完善各项特色项目的创建制度,边尝试边研究边整改,力争在氛围在理论上为申报特色学校作好充分准备。

4、中远期目标:2011年-2013年,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升教师美育素养,加强美育与各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争取培养一大批有个性、有特长、有良好思想和行为素养的学生。努力发展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促进泥塑特色教育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提升学校泥塑特色教育在本县、市范围内的知名度。

我们清楚:刘茂完小打造泥塑特色要走的路还很长,困难还存在。“品味艺术、采撷民俗、记录历史”。创新与和谐发展、艺术与健康共荣是我们刘茂完小永远追求的艺术主题。我们全体师生有决心和能力把泥塑品牌发扬广大、做大做强,为东疏镇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立足本校实际创建特色学校 篇7

清源镇中心校所属22所小学, 其中县城内6所, 边远农村小学16所。无论是城关校还是边远校, 家长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有两个孩子, 有的家庭有三四个。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靠种地、种菜、打工挣钱, 家庭经济不是很好, 也没时间、没精力去管教自己的孩子, 着了急就是打和骂, 再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教育。

中心校拥有教职工337人, 学生4469人。22所小学中, 无论是教师、学生, 还是各种设备设施都千差万别。我们立足于中心校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 积极寻求和创建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最终, 我们决定开展“做中学”特色学校建设。

一、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与环境资源

1. 编写“醋文化”校本教材。

家乡, 应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 但许多学生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名优产品等并不是十分了解, 甚至知之甚少, 造成了生活知识与课堂教育的脱节。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 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往往也会呈现其独特性。就如清徐人爱吃醋的饮食习惯, 与家乡的地理、气候环境、水质等密不可分。“家家有醋缸, 人人当醋匠”, 是针对家乡醋文化的一种描述。清徐产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山西老陈醋, 它的生产技艺在中国酿醋技术上可谓独树一帜, 而且是最富科学内涵, 大有发掘潜力的传统技艺。因此, 我们将清徐标志性文化产业——“清徐醋”作为中心校校本教材的核心内容。

2. 开发周边环境资源,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六合小学在六合村, 六合村属城区小学, 是民国之初组建的一个新的村庄, 村民人口将近7000人, 90%以上是天主教友, 是太原市天主教友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我们充分利用天主教堂这份资源, 组织学生走进教堂, 倾听神父“耶稣救世”的故事, 参观诵经的宏大场面, 了解教友的虔诚, 研究天主教在六合村的兴衰历史并写出相关报告。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文笔。

二、打造“文化长廊”, 注重经典熏陶

我们开展了“校园文化长廊比比看”活动。无论哪所小学, 走进大门, 映入眼帘的便是对面墙上五彩缤纷的美术作品。走进教学楼, 楼道两旁更是五光十色:名人名言、书法、手抄报、小制作……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学生作品应有尽有。走廊、墙壁成为一道道文化风景线, 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师生。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们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材外的二百首古诗和一百条名言警句, 分年级段编成三本小册子, 让学生在地方课程上背诵, 每年以中心校进行比赛。唐诗宋词, 学生朗朗上口, 更有学生会在作文时引经据典, 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每一次活动后, 都要以班开一次小结会, 让每位学生谈自己动手的感受、困惑和经验, 然后写出心得。学生们在这一次次动手与交流总结中, 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 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提升。

三、大力打造家长学校, 利用节日开展多种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有一次开放日, 届时家长可以走进班级, 坐在自己孩子旁边, 同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 然后谈感受、提建议, 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几年下来, 家长素质提高不少, 学会了不少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而且拉近了家长和学校的距离。学生也为了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而积极上进。

除此之外, 每逢节日, 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母亲节”“雷锋月”“4.23世界读书日”“重阳节”“父亲节”等, 各学校都要制订方案, 教师备好教学设计, 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做好记录, 并让学生就此写文章、画图画、出小报等。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练习自己的文笔, 提升自己的思想, 了解什么是美德、什么是丑陋, 懂得了努力的方向。

四、融级入班自主管理的特色, 让学生互帮互勉, 共同进步

每周末下午安排专门时间由班主任组织“班级例会”, 主要任务是针对一周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进行反思、小结。为避免教师总结缺乏针对性、学生不易接受等现象, 中心校创新评价方式, 按照自评、组评、互评、点评四个步骤进行评价, 要求做到“1+1”或“2+2”评价, 即“指出一 (或二) 个优点、闪光点或收获, 再指出一 (或二) 个缺点、失误、不足或建议”。“自评”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组评”由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评”即是组与组之间成员的评价, 补充说出组内成员之间没有发现的闪光点, 提出改进意见;“点评”则由主持人 (一周一位, 由学生轮流担任) 和班主任对一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提出不足, 指明方向, 共同进步, 使养成教育建立在学生自主管理基础之上。

五、开展“主题日”活动, 规范学生行为

五个“主题日”从周一到周五分别是:“卫生日”“文明日”“读书日”“节约日”“安全日”。

“卫生日”主要是围绕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文明日”围绕言行举止、个人仪表、遵章守纪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读书日”指读一本好书, 写一段好句, 背一段 (篇) 好文。“节约日”内容包括学习用品、衣食住行用品的节约, 学校、家庭水电的节约, 日常生活中对身边各种资源的节能教育。“安全日”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网络安全、自护能力等。

陈庄小学属寄宿制小学, 学生就餐时总是随地抛洒或乱倒饭菜。为此, 学校除了请农民讲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还在农忙时的周末专门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跟随父母去地里, 亲自去做一次农活并写出感受, 让学生明白节俭的重要性。

每天都要让学生明白今天是“什么日”, 今天要“干什么”。班主任要与家长通过手机短信联系, 互相了解情况, 共同教育学生。

一天围绕一个主题, 一天渗透一种常识, 一天规范一点行为, 从方方面面熏陶、点点滴滴渗透, 使学生做到眼中看、心中想、做中学、学中长。通过“主题日”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学校形成了时时感受文化熏陶, 处处展示文明形象的良好氛围。

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维路径 篇8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哲学统摄,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其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既违背教育方针,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知以为知,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不是口头上标榜的,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必须真正实现“转轨”,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地方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上一篇:简爱读书心得700字左右下一篇:护照报失证明和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