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

2024-06-17

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共4篇)

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 篇1

从情感过滤假说看幽默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情感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大要素,而幽默能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文章特结合克拉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从幽默有助于降低焦虑程度、强化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三方面探讨了幽默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作 者:唐良玉 TANG Liang-yu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永州,425006刊 名: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年,卷(期):29(2)分类号:H03关键词:幽默 情感过滤假说 二语习得

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 篇2

1 客户化延迟

1.1 涵义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 对同一种产品在包装、颜色、图案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产品生产者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产品。这个极具个性化的产品, 即指产品的客户化。而客户化延迟, 是指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将产品特定的、个性化的部分尽可能地延续到接近消费者的环节进行。

1.2 基本思想

客户化延迟所表达的基本思想, 是指将产品的流通过程分为“不变”和“变”两个阶段, 生产商先只提供通用的部件, 差异化、个性化的部分尽可能延迟到顾客端点进行。客户化延迟, 实质上是通过定制或个性化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 实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反应速度的能力。

2 惠普公司客户化延迟方法的运用

2.1 惠普公司客户化需求

惠普公司的打印机市场遍布全球, 其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在全球不同的地点有负责打印机的生产、装配和运输工作的机构。打印机的生产、研发分布在10多个国家, 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有三个分销中心, 有大量的经销商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产品种类超过2万多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偏好、环境不同, 这就使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电源、键盘和说明书 (语言差别) 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客户化的需求, 对惠普公司的全球物流运营网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2 惠普公司全球运作模式的调整

2.2.1 惠普公司原有的运作模式

为了保证客户订单98%的及时满足率, 各成品配送中心需保持大量的、约7周左右的安全库存。而欧洲、亚洲、美洲对于打印机的电源、插件、语言 (操作手册) 等有不同的要求, 这些客户化的要求都在温哥华完成。即在原有的物流管理方式下, 温哥华惠普公司装配好通用打印机后直接进行客户化包装, 然后运输到全球不同的分销中心, 再由分销中心送货到各分销商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产生了较多的问题:

(1) 库存成本高。为了快速地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保证供货的及时性, 惠普公司不得不进行备货生产, 这使分销中心持有大量安全库存, 库存成本极高。

(2) 占用资金。产品从北美海运到欧洲或亚洲分销中心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过长的提前期, 使分销中心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迟缓。基于此, 全球各分销中心只能以大量的安全库存, 来应对用户需求的快速性。从而积压产品, 占用了大量资金。

(3) 浪费严重。全球化的销售网络, 会出现需求的不平衡性。如果某一地区缺货, 为了应急, 会将为其他地区准备的产品拆开重新包装。有时, 也会将发往欧洲的货物错误地发往亚洲。后果是重新回流运输, 或者拆开包装重新区域化包装, 造成严重浪费。

2.2.2 惠普公司客户化延迟的运作模式

基于原有运作方式的缺陷, 惠普公司重新规划了全球物流网络。在新的模式中, 温哥华的惠普公司只生产通用打印机, 通用打印机运输到欧洲、亚洲和北美后, 再由当地分销中心或代理商加上与当地客户需求一致的变压器、电源插头和说明书。即温哥华惠普公司只提供“通用”部分, 而“差异化”部分则延迟到接近消费者的分销中心或代理商的环节进行。在分销中心或代理商完成客户化整机包装后, 由当地经销商送到消费者手中。改变了以前由温哥华总机装配厂生产客户化的、不同型号的产品, 且持有大量库存的状况。

2.3 客户化延迟对惠普公司物流成本的影响

2.3.1 降低库存成本

为了满足98%的订货服务目标, 原来需要7周的成品库存, 现在只需要5周的库存量, 从而减少了库存总投资的18%。电路板组装和总装厂之间也基本实现了无库存生产, 打印机总装厂对分销中心实施JIT供应, 使分销中心仅保持目标库存量。仅这一项改进, 每年能节省3000万美元的存储费用。

2.3.2 节省运输、搬运等费用

惠普公司生产的打印机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运输与进出口是不可避免的环节。通用打印机的价格低于同类客户化的打印机, 从而节省了运输、搬运、存储、关税等费用。

2.3.3 减少逆向物流损失

没有运用客户化延迟方法之前, 如果由于决策失误, 造成某一地区缺货, 为了应急, 只有将原来为其他地区准备的产品拆开重新包装。有时由于物流信息管理失误, 会造成运往亚洲的产品运到了欧洲, 而亚洲、欧洲对操作手册、电源等有不同的需求, 这必然导致回运或重新运输。使用客户化延迟之后, 增强了产品对需求预测及外界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如发生失误, 能以较小的损失较快地加以纠正。

3 客户化延迟类型

3.1 物流式延迟

物流式延迟, 主要是指地域上的延迟, 即在最接近消费者的地方, 提供产品个性化的部分。产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 要历经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中心、代理商、零售商等环节。在流通过程中, 有一个客户化延迟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 产品的通用部分从上游流向下游;在这个节点, 实现通用部分与个性化部分的结合;在这个节点之后, 个性化产品直接流向最终客户。如上述案例中惠普公司客户化延迟, 就是物流式延迟, 而延迟的节点是地区分销中心或各级代理商。

3.2 结构式延迟

结构式延迟, 主要是指工艺上的延迟。即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完全确定的时候, 先生产通用部分, 个性化工艺环节向后延迟。如, 香港利丰公司生产的服装畅销全球。有一份订单:欧洲经销商需100万件T恤, 只告诉了尺寸、样式, 但没有确定颜色, 而颜色在交单前2周才告知。这种国外订单, 涉及到长途运输, 时间紧急, 即在2周的时间里, 产品要完工、包装、运输、送达客户。在这个案例中, 个性化的部分可以理解成是颜色。因此, 在颜色确定之前, 先生产通用部分, 即白色T裇;个性化部分, 即颜色, 延迟到客户给定信息时再进行。

4 客户化延迟的实现途径

4.1 找准延迟化切入点

客户化延迟的实现, 关键是找准延迟化的切入点。首先, 要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分解, 即将产品分解成“通用”和“差异化”两部分。其次, 要明确“通用”和“差异化”两部分的结合点。如物流式延迟, 是在分销中心, 还是在经销商处进行两个部分的结合。

4.2 加强合作伙伴间协作

客户化延迟的实现, 离不开各方的协调合作。企业工作源于客户需求, 终于客户满意。如结构式延迟, 需要供应商按时准备好客户化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物流式延迟, 则需要配送中心或分销商完成个性化的步骤。只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才能将顾客的心声贯穿于设计、加工、配送过程中, 实现信息共享, 优化资源配置。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面临的是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的买方市场。为了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 企业必须开发多种产品种类, 这导致企业库存成本不断增加、市场响应能力迟缓等症状。企业要想赢得市场, 既要快速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同时又要降低企业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 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因此, 控制物流成本对企业尤其重要。惠普公司面对全球市场, 成功地运用客户化延迟方法, 既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客户化,延迟,物流成本,惠普公司

参考文献

[1]阎子刚, 赵继新.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美) 柯金星.作业成本管理:完全操作手册[M].间接科学出版社, 2010.

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 篇3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即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业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作用也日益彰显,被誉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生机的“常青树”,因此,很多组织都把建设特色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组织所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组织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文化建设对人力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起到凝聚组织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协调的运转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组织发展

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组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大计

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并为组织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组织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组织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组织凝聚力。

1、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让管理层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快的。

2、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文化应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组织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改革,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组织文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组织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组织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那么谁奉献谁吃亏,谁奉献谁倒霉,员工也不是傻瓜,奉献一次吃亏后,工作就不那么卖力了,而且在员工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没有制度做支撑,组织文化理念也只是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就应该与组织管理建设、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组织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组织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组织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组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组织奉献,而缺失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组织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组织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有

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组织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组织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提高业务水平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出外培训、联欢、旅游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及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从惠普经验看人力资源对战略的促进作用 篇4

摘要: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物理学的重要作用出发阐述了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1999美国亚特兰大市)通过决议,呼吁社会正视物理学的重要性。对物理学的作用,大会的口号是“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拯救生命”。决议指出:“物理学——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物理教育的支持和研究,对所有国家都是重要的。”中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步入青年的时期,是身心成长趋于成型的时期,是在知识上和能力上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基础、作准备的时期,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20世纪科技发展大的背景谈起。

1、物理学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高速发展的世纪。在此世纪内,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个世纪之初,无论在动力和信息交流方面,人类社会就全面地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是19世纪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一批物理学家和爱迪生等发明家努力的结果。从上个世纪之交放射性的发现,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40年代物理学使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原子时代”。今天核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为社会提供长久可靠的能源,放射性与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已为人所共知。这个成果是和卢瑟福、玻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婿和女儿约里奥-居里夫妇、海森伯、费米、哈恩等一大串光辉的名字分不开的。到了50、60年代,物理学家又发明了激光,它的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光的受激发射过程。今天激光技术已广泛应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农业、医学、通讯、计算、军事和日常生活,成为几十亿、上百亿的巨大产业。

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冲击,莫过于以现代计算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号称“信息时代”的到来被誉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确,计算机给人类社会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是二三十年前任何有远见的科学家都不可能预见到的。现代计算机的硬件核心是半导体集成电路,PN结是基础。半个多世纪前,巴丁、肖克莱、布赖顿等三位物理学家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诞生。从我们物理学家的眼光看来,这个婴儿在娘胎里至少孕育了20年。这就是说,20年代建立量子力学之后,物理学家发展了费米-狄拉克统计、能带论,从此有了电子和空穴的概念。尔后用掺杂的办法产生了N型和P型的半导体,这才为晶体管的发明打下基础。

以上成果又是和一连串物理学家光辉的名字——薛定谔、海森伯、狄拉克、泡利、布洛赫、索末菲等联系在一起的。自从40年代末晶体管问世以来,60年代制成了集成电路,从70年代后期起,发展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后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以每10年1000倍的速度增长着。在有的人看来,物理学对高技术的贡献属于过去,今天我国发展高技术的关键在于新材料、新工艺。殊不知,微电子加工和分析手段本身,如离子注入、激光退火、卢瑟福背景散射谱、俄歇电子谱、X射线发光光谱、二次发射离子质谱,以及高分辨的电子刻蚀、同步辐射光刻,哪一样不是从物理学各分支的实验室里移植到工业上去的!现在教育界大谈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想,20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事实证明,重大的创造来源于新的物理思想,否则只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2、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谈了物理学对高技术的推动之后,我们再谈谈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关系。

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来已久的血缘关系,是有目共睹的。当今物理学的研究领域里有两个尖端,一个是高能或粒子物理,另一个是天体物理。前者在最小的尺度上探索物质更深层次的结构,后者在最大的尺度上追寻宇宙的演化和起源。可是近几十年的进展表明,这两个极端竟奇妙地衔接在一起,成为一对密不可分的姊妹学科。

物理学和化学从来就是并肩前进的。自从伽利略、牛顿以来,物理学与天文学已是精密的理论科学,然而长期以来,包括化学在内的其它自然科学却一直是经验性科学。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W.Kohn和J.A.Pople,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化学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颁奖的公报说,量子化学将化学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了。化学是研究分子的学科。此前,如果说物理化学还是物理学和化学在较唯象层次上的结合,则量子化学已深入到化学现象的微观机理。近年来,量子化学、激光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固体表面催化和功能材料等物理学与化学间的交叉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后两学科之间的合作将更为兴旺发达。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这些规律对有机界和无机界同样适用。物理学构成所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生物学在内。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早在4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里预言:“生命的物质载体是非周期性晶体,遗传基因分子正是这种有大量原子秩序井然地结合起来的非周期性晶体;这种非周期性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无限可能的排列,不同样式的排列相当于遗传的微型密码;„„”他所说的这种“非周期性晶体”,就是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的DNA分子。1953年沃森(J.D.Watson,年青的细菌遗传学博士)和克里克(F.H.C.Crick,一位二战前受过传统物理学训练的人,战后转为生物物理学研究生)共同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核物理学家伽莫夫(G.Gamow,大爆炸宇宙论的创始人)用信息论的方法推测,DNA的遗传密码中,每个“单词”都是用三个“字母”组成的。这些推测相继得到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三联密码逐一被破译。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还有另一段名言:“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从环境中不断得到‘负熵’”。作者还说:“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这就是生命的热力学基础。6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I.Prigogine)的耗散结构理论,证实了薛定谔的预言。当前生命科学中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遗传信息学、蛋白质结构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一位物理学家则说,21世纪是物理科学全面介入生命科学的世纪。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的项目,是一个对全球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公式。公式的主要创建人F.S.Black的学历背景如下: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1964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系博士,1971年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可惜他于1995年去世,未能享受诺贝尔奖的殊荣。当前出身数理的人跻身于经济学界的大有人在。

翻阅一下现在物理学的许多重要期刊,或看看许多国际物理学术会议的日程,就会发现,诸如蛋白质折叠、免疫网络、化学键断裂、水土流失、交通堵塞等,大量本不属于物理学内容的标题,赫然入目。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物理学?”的确,今天再从研究对象来回答这个问题已很困难。我们的看法是,不管什么问题,当物理学家用物理学的方法去研究它时,就把它变成了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我们说,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中,物理课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就在于此。

3、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我认为,作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除了良好的师德之外,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先进的教育思想,二是较高的学术水平。

3.1 转变教育思想

先谈教育思想。过去比较重视知识传授,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两者不应是对立的。学校的功能是传授知识,脱离了科学知识的背景,科学素质教育是空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绝不能把素质异化为知识,灌输给学生。

科学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借杨振宁先生的话来发挥。下表是杨先生为中、美教育所作的比较:

中 美

严格、坚实的训练 不规范的训练

谦虚和循规蹈矩 自大并充满活力

小心谨慎、缺乏自信 勇敢、自信

兴趣集中于相对较窄的领域 随心涉足广阔领域、兴趣广泛

被动 主动进攻

上表中的词句是褒是贬,和我们中国教育的传统看法恐怕有些出入。事物往往不那么绝对,说褒贬参半也许更为恰当,不过这里包含了中西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差别。杨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相对来说,缺少创新意识;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所学的内容往往还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这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是一种‘体会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易于很快地进入科学发展的前沿,但不如前者具有扎实的根基。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各具特色,长短互补,若能将两者的优点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无疑是一个突破。”

在我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所以我国的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我粗略地估计,同样的内容,在我国现在课上所用的学时,至少比西方多50~100%。现代物理学中的新事物,怕不能讲透而引起麻烦的,在课堂上宁可只字不提。这就是我国细嚼慢咽的讲授风格,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V.F.Weisskopf)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很可惜多数人认为是后者,而且是这样教的)。”所以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有种提法,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个提法没有说到点子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往往就在这一条上。有一次记者问玻尔:“您可是那位知道科学

中大部分问题答案的人?”玻尔回答说:“啊,不,不过也许我比别人多知道一点问题。”

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前主席焦塞姆(L.E.Jossem)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亦即,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

以上是我们教育思想最需要转变的方面。

教好物理学,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自觉地努力锻炼自己自学的能力。鼓励勤于思考,就要让学生对新的概念、定义、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本身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出来。对于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最好在了解了基本思路之后,让学生自己背着书本演算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对它们成立的条件、关键的步骤、推演的技巧等有深刻的理解。倡导悟物穷理,就要启发学生多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

3.2 提高学术水平

现在谈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问题。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老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师资的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教学水平最多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了,不可能太高。中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怎样才算高?至少应该是大学本科毕业。师范还是理科?我们的看法,师范物理系与理科物理系在学术水准上不应有区别。如果说要体现师范性,那就是在基础物理方面对师范生的要求更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需要老师自己有过创新的经历。从长远看,中学教师应达到硕士水平,我指的是物理学硕士,因为在研究生阶段才有真正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经历。现在许多中学为了对付高考,都在高中拿出一年的时间进行“题海操练”,学生没有心思顾及与高考无关的问题。这种情况大大伤害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已有另文评论,不在此地多说。正常的教育环境下,中学生思想应该很活跃,能给这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就物理教师而言,真正理解中学物理的课程内容,要求对大学物理有较透澈的理解;能给学生一些启发,教师要对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的当代发展比较熟悉。

上一篇:三味书屋课文原文下一篇:主题班会的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