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精选8篇)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1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二)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尽可能多的转移出来。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条件;其次,工业园区的形成将造成人口的相对集中,而人口的相对集中正是城镇化的基础。而且,人口大规模的增长,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工业园区内形成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助于形成和扩展专业化的区域市场。使某类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并形成核心产业,然后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众多企业围绕核心产业在区域内聚集,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组成一个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的产业链条,同时催生一贯小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内聚集,从而实现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的相互衔接,并最终形成专业化的区域市场。二是有助于形成和维持整体的竞争优势。众多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在特定的领域中,通过地理集中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各自围绕核心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和群体协同效应,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组织方式的提升,浓缩和提炼众多企业的品牌形成“区域品牌”。并逐渐形成规模企业。三是有助于加强专业化。集群经济对专业化的加强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个层次是整个园区对一个产业的专注。这样才能把这个产业作出品牌,作出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来;另一个层次是企业间处于分工协作的需要而对生产链细分下的专业。四是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在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特点在于,它用时常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它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被单拿出来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使得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是在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而非其他关系进行广泛的分工与协作,最终是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初步显现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2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 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 制订了“抓两头、带中间”、“城乡统筹、三化互动、富民强县”的工作方针, 实施了扩权强县改革。这些政策措施, 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004~2006年, 河北省县域全部财政收入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7%、6.02%、6.74%, 低于各年全省平均水平大约4个百分点;县域人均全部财政收入分别为567元、786元、988元, 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2007年, 河北省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9亿元, 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县 (市、区) 占全省参评县级单位的31.4%, 不足50%;县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5.9:55.2:28.9, 与山东、江苏 (11.0:58.7:30.3、8.5:58.1:33.4) 等先进省份相比, 明显一产比重偏高, 三产比重偏低;全省县域出口总值76.5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45%。
从整体上看, 2000年, 河北省县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6831元, 2003年增长为9094元, 农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2004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迈上3000元台阶, 达3171元, 比上年增长11.1%, 是近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 比上年增加354元, 增长7.4%, 首次登上5000元新台阶, 连续6年增长300元以上。
二、河北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 河北省县域经济逐渐趋强趋优, 但与先进省份相比, 仍存在经济基础偏弱、经济发展开放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尤其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贫困县名单中, 河北省有39个贫困县 (区) 上榜, 这些县自然条件差, 资源禀赋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 依据“木桶理论”, 要想提升全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帮助这些欠发达地区尽快走出困境是重中之中。
(一) 行唐以“龙型经济”突破贫困县发展瓶颈
行唐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是河北省扶贫开发重点联系县。2007年, 该县确立了以五大支柱产业 (培育食品饮料、化工、机械加工及铸造、建材及矿产品和高新科技五大产业集群) 为龙头, 以煤炭物流、一村一品、劳务输出为龙身的龙型经济发展思路, 打破贫困县发展瓶颈, 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路。
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 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该县系中国大枣之乡, 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 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建有红薯制品专业市场, 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制品集散地;奶牛养殖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 2008年底奶牛存栏10万头, 居全国排行第三。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紧紧围绕特色发展产业, 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目前, 全县330个行政村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41个, 专业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44元。
朔黄铁路西煤东运, 为行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依托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交通优势, 组建行唐煤炭营销集团 (由神运、泰华、众城等煤炭购销公司联合经营) , 打造石家庄北部晋煤东运的煤炭物流基地。目前, 全县煤炭年吞吐量900万吨, 交易额36.2亿元, 从事煤炭营运货车2000多辆, 并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营运业为主的物流货运行业, 从业人员万余人。
行唐还通过整理规划万亩荒坡荒滩、搭建工业园区等创新招商方式留住大项目。2009年以来, 该县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47个, 总投资超过80亿元。行唐县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走出了“贫困县上不了大项目, 落后地区引不来高科技项目”的认识误区。
据统计, 2008年行唐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3.7亿元, 同比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18亿元, 同比增长17%。2009年因“三鹿事件”的影响,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减缓, 财政收入完成10654万元, 同比下降16.86%。
(二) 河北滦平县活用区域战略迅猛发展
滦平县位于承德市西南部, 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这之前, 该县财政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人民生活水平低、综合实力处在全市下游。
2002年以来, 滦平的经济逐渐由起步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 在“环京津贫困带”的众多县区中屹然崛起。究其原因, 是滦平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有利契机,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科学指导县域经济发展, 并且从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三区一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建设东北部的冶金矿产工业区、西部的生态经济和畜禽养殖区、南部的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区、县城及辐射周边的商贸中心。
建设东北部的冶金矿产工业区, 打造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初加工企业聚集及邻近承钢等比较优势, 集中区域整体力量, 着力建设钒钛钢铁初、中级产品加工基地。随着冶金矿产业的发展壮大, 经济基础较好, 资源优势明显的乡镇率先突破, 形成了领跑全县经济的块状经济带。
滦平县南部交通便利,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 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把设施蔬菜视为重点扶持项目,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把种植业放在重要位置的同时, 结合当地人文自然环境, 大力开发当地旅游业, 以服务型第三产业的发展, 拉动当地财政收入的有效增幅, 逐渐形成了旅游产业带。
有数据显示, 滦平县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是4788万元, 2001年为5401万元, 2002年增加到6006万元, 到了2003年提高到了8858元, 2004年和2005年则分别达到了2.3亿元和4.35亿元, 到2006年, 财政收入突破了6亿元,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50强。
2008年, 滦平县财政收入达到15.5亿元, 超过年初预算的34.8%, 是2007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62倍。截至2009年12月底, 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 增长12%, 在全市八县中占第二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 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三) 河北灵寿县凭借特色农、畜、渔打造精品县城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 隶属石家庄市, 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 灵寿县紧紧围绕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 把关注民生民计作为首要任务, 统筹城乡发展, 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业资源丰富。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3.7万吨, 农业总产值3.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477元。按照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要求, 着力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茶叶、烟叶等七条龙型经济。食用菌种植业:种植面积600万平方米, 从业人员4万人, 年产各类食用菌12万吨, 出口2万吨, 产值6亿元;烟叶种植业:全县25个植烟村已组建6个村级烟叶分会, 联系烟农1600户。2005—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7144万元, 烟农均年增收6900多元;茶叶种植业:“太行绿茶”种植面积350亩, 注册成立了3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带动农户1200户, 拓宽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 成为河北的独特产业。
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基础上, 发展无公害畜产品, 走优质高效发展之路。该县年均产可饲用秸秆19.4万吨, 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资保障, 为发展优质安全畜牧畜禽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2009年11月底, 该县牛、猪、禽、羊存栏分别为3.21万头、13.59万头、17.2万只、4.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88万吨、1.25万吨、2.62万吨,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河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6家, 农业部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 为提升畜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实施使水产品的养殖效益年年提高。该县现有各类型的水产养殖面积4万亩, 其中包括大中小型水库28座, 坑塘、塘坝不计其数。目前, 全县共有渔业人口5200人, 从业人员2800人, 总吨位857吨;养殖品种涉及五大类30余个品种, 现已形成规模达400只的网箱养殖基地。200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0500吨, 渔业产值10120万元, 占全县大农业产值的4%, 渔民收入明显提高。
2008年,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34亿元, 增长13.9%;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亿元, 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4元, 比上年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956元, 净增58元。
(四) 河北平山县借“扩权强县”激活县域经济
平山县隶属石家庄市,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首批“扩权”试点县。2000年, 全县生产总值30.5亿元, 财政收入1.24亿元。
平山县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基础。近年依托资源优势, 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先后建成了种植、林果、畜禽、水产品基地。肉蛋奶产量逐步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19.9万吨, 创历史最好水平;投资2100万元, 建成户用沼气池3876口, 完成了150个新农村建设规划。
平山县工业独具特色, 借助“扩权强县”契机, 用足用活上级赋予的64项权限, “激活”了县域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以建材、冶金、陶瓷等产业为主体, 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 各类工业品达到200多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县乡个体工业企业发展到了400多家。经国务院批准, 平山县被列为对外开放地区, 拥有外贸直接进出口权。
平山县名胜古迹众多, 旅游资源丰富。按照“做精景区、做靓品牌、做优环境、拉长产业链”的思路, 形成了旅游四大体系。2008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3亿元, 成功入围“中国旅游强县”。此外, 住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促进了社会消费的较快增长, 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6.6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
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13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达到1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945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3.6%。
三、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一样, 发展条件各异, 因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 但一条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即必须与本地的历史地理、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重要因素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从以上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来看, 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其实有许多路径可选择:立足自身优势,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 选择某些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领域, 通过有关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 逐渐形成特色经济的发展格局。
资源比较丰富的县 (市) , 可借鉴行唐的“龙行经济”模式。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手段, 充分发掘资源潜力, 壮大支柱产业, 把资源优势变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走出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特色经济之路, 推动产业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区位优势明显的县 (市) , 可借鉴滦平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区域为立足点, 围绕专业市场、依托现有企业确定特色产业, 建立在综合优势中成长起来的、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竞争潜力的经济体系, 并挖掘潜在优势, 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的县 (市) , 可借鉴灵寿发展农、渔、畜产品及精深加工的模式, 有效地拉长产业链, 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和品质结构, 提高产品附加值, 使大批优质农畜产品脱颖而出。
参与“扩权强县”运动的县 (市) , 可借鉴平山的发展经验。抓住契机, 用足用活下放的权限, 清除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提供独具特色的公共产品 (税收优惠、土地使用许可等) 、设计经济发展战略、创造开放条件及理想的投资环境等, 以摆脱资源的区位限制, 吸引和留住资金、技术以及其他互补性要素。
另外, 小商品市场有一定基础的县 (市) 可采用市场带动模式, 大力发展配套制造业, 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 (市) , 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 还要突出其“特色”, 即在形成文化定位的基础上, 讲究品牌的包装, 形成独特的品牌产品;有知名大企业的县 (市) 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施借名牌发展的战略, 来发展本县经济。
可以说, 发展县域经济, 是一个带有现实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任务。至于如何有效地发展县域经济,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通过对河北省几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探索, 进一步验证了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成功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自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选择合适的自然资源、地理资源、经济资源或这些资源的恰当组合, 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地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只要认真挖掘、总结相关的经验, 以点带面, 必将会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并以此推动全国整体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信息网、河北统计局、河北县域经济网。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将对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提升全省的整体经济实力, 本文通过调研, 总结了河北省欠发达县域发展的成功经验, 相信其所带来的启示必将会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并以此推动全国整体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关键词:县域经济,欠发达,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周航.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区域经济, 2009.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3
[关键词] 百强县发展经验辽宁县域经济启示
一、全国百强县的发展经验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行评价,同时每年评出百强县,以总结和推广百强县的发展经验,促进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9月,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 ,会上评出了新的百强县。 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5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1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3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通过详细解读连续6年全国百强县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
1.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从历年的全国百强县的经济结构来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各县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特点来进行定位,从有本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其产业构成也各有特色。
在2006年的“百强县”中,浙江占据了25个席位。从产业组织形态来看,浙江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中小企业集群,“一村(乡)一品”、“一乡(县)一业”、“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曾是对浙江县域经济的生动描述。例如,位居全国“百强县”第27位的诸暨市,以大唐袜业而著称。大唐袜业以大唐镇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乡镇、120多个村连片发展,现有上万家家庭企业、十几万人从事袜业生产,年产袜子60亿双,年产值120多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正是这些中小企业集群,创造了浙江县域经济的群体规模效益。
山东莱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市,工业基础薄弱,入选百强依赖的就是农业资源。莱西市通过培育壮大奶牛及奶制品、肉鸡及鸡肉制品、生猪及猪肉制品、蔬菜及蔬菜加工、果品及果品加工、花生及花生制品等六大产业链,将全市80%的农户和70%以上的耕地,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4年,莱西市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强市。2006年位列全国百强县84。同样在山东百强县中排位第一的荣成市,虽然与全国大部分百强县一样具备沿海的地理位置,但其发展却与其它地方注重中小企业不同,在渔业和旅游业上做起了文章。如今,荣成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同时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2.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今天。越是实力强的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比例就越高。
有专家指出,县域经济实质上是民本经济。个体私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也是县域发展振兴的坚实基础。强县的发展经验也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如江阴市有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46家,14家企业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注重激发民间包括农民的创造活力,几年来,江阴市鼓励和扶持市民和农民兴办实业,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辟出民营工业区,着力培养一批创业型市民和农民。
作为河南县域首富的巩义市,采取借民资之势突破资本“瓶颈”的发展战略。该市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等措施,将民间资金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地配置到扩大再生产中去。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7000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7%,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80%以上。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做大做强步伐,巩议市还专门成立了企业上市办公室,为高效益、高增长、高科技、有上市愿望的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3.经济开放
综观强县的发展,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就是以开放的眼界和积极的姿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之中,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当地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经济发达的强县如江阴、昆山、顺德等,都是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以昆山为例,昆山市始终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昆山之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昆山市就确立了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迅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以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仅2004年,全市实际到账外资就达9.5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5%,成为全国引进资金技术最多的县(市、区)。正是在外资拉动模式的带动下,2004年昆山人均GDP实现90714元,位居江苏省首位。
昆山通过利用外资,打破了县域经济的低水平均衡,找到了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充分吸引、利用外资是摆脱自身资本和技术不足的劣势,突破资金与技术瓶颈,加快发展的一条捷径。在发展中要坚持把吸引外资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
二、百强县发展经验对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1.在产业上,突出发展工业经济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辽宁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各县应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工业。
例如辽宁省已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的庄河,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转变,连续几年强力推进项目发展,兴建了花园口等一批工业发展区,发展了华丰、大轮、大宇、名兴电束线、宝锋轧辊、嘉隆电机等一批大的工业项目。2004年,新开工百万元以上工业及产业化项目243个,其中千万元以上86个,亿元以上9个,创历史最好水平。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多家,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三产的比重已经上升到55%。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扩大优势产业,创立农业品牌,发展和做大善岛、海洋贝类育苗、富谷水产、天利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到2004年末,农业龙头企业已达70多家,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完成4653元,比上年增长15%,为历史最高年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新的提升。2004年,建成了新天地商业城、旺客隆超市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新的商业业态初步形成。旅游业有较快发展,2004年,成功实施了冰峪旅游区经营体制改革。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农业是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承担的重要分工,“三农”问题又是困扰县域利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农业产业化。因此县域工业化应该为农业产业化服务,新型工业化必须同县域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体系,将乡镇工业同发展农业产品化经营以及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紧密联系起来,加大乡镇工业投入,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
同时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2.在所有制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
把民营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县属国有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主体地位日益萎缩,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财政和稳定的压力。因此,要发展县域经济,填补县域公有制经济全面退缩形成的“真空”,只能在国有经济的体制外,大力实施“民营强县”的战略。为此应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构筑民营企业的人才工程;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特别需要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在资源利用上,突出发展特色经济,提升特色经济的竞争力
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县域经济要想在更大范围的分工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利用自己的资源,创造自己的特色优势。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其行政区划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由此决定了县域经济必然是特色经济。特色就是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自身的优势。县域经济的特色就在于,在特定区域里有别人不可比拟的产业优势,也就是比较优势,这种特色产业能使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并带来较高的知名度,走出具有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打造特色产业,关键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选准特色,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让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成为县域产业的代名词。辽宁省县域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有山地型、平原型、沿海型、城郊型等,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各有不同,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距,有先进富裕的,也有贫穷落后的,发展极不平衡。变比较优势为经济优势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县域经济绝不能追求“小而全”,而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县域经济,应立足县情,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构筑特色经济。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辽北粮食和牧业、辽南水产和水果、辽东林产品和旅游业、辽西农业和牧草业四大经济区域,区域特色明显。如东部山区的药材、土特产,沿海地区的海产品,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西柳服装、南台箱包等产业,以及山水和海岛旅游业等。以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将县域内的各种资源要素重新整合并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4.发展配套经济
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优势企业纷纷将非核心产业向外扩散,给广大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大量的配套空间。县域经济要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把发展配套经济作为对内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县域经济要甘当配角,各县都来搞主导产品这不现实,要主动配合周边工业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进行产业产品配套,发展配套产品和下游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辽宁省有以沈阳、鞍山、抚顺为中心和以大连为中心的工业区,可以利用这些大城市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推动县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加入到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充分利用目前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和优势企业将非核心产品向外扩散的趋势,积极发展配套经济,扩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外延。
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辽宁地处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和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环境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承接大中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设初级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延长产业协作链,壮大工业基础,为新型工业化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gate.com.cn/chinese/MATERIAL/41723.htm
[2]《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百强县传授“发家”经》 经济晚报 2005.6
[3]《从百强县看经济强县的四条发展路径》http://www.fubusi.com2005-12-13
[4]中国县域经济网
[5]刘福刚:《第五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2005.12
[6]刘福刚:《第六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2006.12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4
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大发展
(____年_月_日)近年来,我们按照“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的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核心地位,充分利用和盘活本地资源,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营造“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工业企业XX万家,其中年产
销额过亿元的企业X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____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达XXXX亿元,增长XXX;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并被评为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存量资源,促使工业经济活力大增强。近年来,我们针对全县工业企业存量资源充足的实际,运用多种改革形式,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换资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点,盘活国有工业企业存量资源。我们以县属国有企业和市里交办的XX集团作为改革重点,在积极筹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宽资产处置渠道、加快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企业拿出场地、设备、技术对外招商,催生了一批工业企业。到____年底,__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已全部完成,化解债务_._亿元,滚动安置职工_._万余人。通过改革,催生和引进了__家上规模的工业企业,新增年产值_._亿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体企业存量资源。对长期瘫痪,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对不符合破产条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职工置换成股东,变公有为民有民营;对有利于做大做强本县支柱产业的企业,实行合理作价、协议出让或限制竞买范围拍卖,促其长远发展。先后完成___家集体企业改革,变现资金_.__亿元。如由__个股东出资____万元整体购买原黎海微电机公司,组建了XXX有限公司,并收购县天龙机械厂、县轧钢厂、市塑料二厂,____年完成销售收入_._亿元,是改制前的_倍。三是用足政策,盘活土地存量资源。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后,我们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从严控制用地增量,将__的用地指标集中发展工业,处置土地出让收入__用于安置职工,_用作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保证民营企业用地。
二、开发优势资源,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大扩张。我县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有着发展资源型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依托这些资源,积极与沿海产业转移对接,优先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财源优势转化”的发展之路。____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税收____万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税收____万元,园区工业对财税贡献率达__以上。一是打造平台“聚”。通过进一步加大对XXXXXX工业开发区、XXX科技工业园和XXXX等_个工业发展重点镇的扶持力度,全县__以上的工业企业均在园区和重点镇落户,年总产值达__亿元。产业的高度集中和企业的连片发展,使全县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全县的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水泥建材、冶炼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烟花爆竹、玻璃制品、水电、轻纺八大支柱产业,共开发系列产品___余种,__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星火计划,__个产品获国家专利,__个产品分别获得国际、国内新产品优质奖。同时,加快形成了___国道沿线的XXXXX镇建材工业产业带,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工业的“旗舰”。二是重点项目“带”。____年,全县共引进内资项目___个,实际到位内资_._亿元,增长__._;新批外资企业__个,到位外资____万美元,增长__._。目前,投资____万元的xxx电机扩建生产线、投资___万元的华新水泥环保治理及煤矸综合利用项目,均己竣工投产;投资____万元的金诚化工新建甲醇生产线,正在加紧施工;投资____万元、年产_万立方米的宏源木业杉木芯板生产线,投资____万元、年产_._万吨宝达食品果蔬罐头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投资__亿元的XXX水电站已于去年__月动工建设;投资_._亿元、日产____吨的某省泓栗建材集团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可望今年投产。三是优惠政策“扶”。先后出台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重点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资嫁接一批、扶持发展一批,大力发展工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____家,产值过___万元以上的企业__家,___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__家,过亿元的_家。其中,XXX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十大大米加工企业之一,XXX公司、XXX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篇5
康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现实要求,因此,这不仅是一个区域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传统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也面临金融危机过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要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狠抓关键,统筹规划,强化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大”目标,突出加快县域工业化、县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做到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经济手段与组织措施“五个”结合,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形成比拼争先、跨越发展新格局。
一、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县域工业化的历史任务远远没有完成。要把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为大工业配套,农产品加工和三产服务“三大”重点,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壮大支柱产业、优势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结构产业集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定位,办好工业园区,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县域工业主要载体、高新技术孵化区、城市建设新区。
二、城镇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空间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县域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科学县域资源,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大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力度,做好县域、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把发展县城、中心镇作为重点,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共享、产业互补配套和资源高效配置,发展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区域配套的卫星城。每个县选择2-3个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建制镇,完善城镇交通、供水设施、污水管网和垃圾清运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把城镇边角带、空闲地、水沟、河道当作资源建成景观,使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明星镇。加快县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植要素市场,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发挥各县地域人文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广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行业,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有条件地发展房地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三、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区(带)。发挥龙头企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新变化,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农村水、电、路、医、学,搞好环境绿化,加强污染治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按照“三业并举,四轮驱动,三化承载,举措到户,机制保障”的要求,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晋星创建。
四、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县域穷人多、素质低是主要问题,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户籍界限,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使进城农民享在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逐步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可在就业地或居住
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义务。
五、科技进步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科技、信息、人才“三大要素”短缺,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力度,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科普教育,加强科技推广应用。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
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措施。加强人才建设,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用得上、留得住、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类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创办企业,或以技术入股、合作攻关等方式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经营活动。引导和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基层领办企业。
六、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既注重引进外地大企业,又注重培育本地小企业。消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清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发展政策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从技能培训、贷款支持、就业援助、社保补贴等方面,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进行创业,形成小老板群体,小老板社会。
七、招商引资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不论壮大农业规模,还是引进工业项目、改善城镇基础设施,都需要招商引资强力推进。要选准县域发展主攻方向,抓住金融危机过后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全方位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招商引资上,要以更大的胆略、更灵活的办法,拓展招商思路,广开招商渠道,实现利用外资规模、质量新突破。通过招商引资,高位嫁接,使县域经济也有大企业,也有大老板。突出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与全市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衔接配套,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制造能力和对外贸易水平。
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资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发展县域金融服务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持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经营网点,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合作银行试点步伐,探索发展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和融资互助组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县域投资主体授信额度,金融组织在县设立的分支机构在当地吸收的资金,主要用于县域经济发展。继续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作用,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民间借贷比较活跃地区,允许贷款利率浮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创新信贷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支持按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动银企合作,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九、发展社会事业是加快县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级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公共事业。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社会事业。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基础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县办职业技术学校。抓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搞好乡镇卫生院和计生站等卫生设施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农民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十、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县域发展的根本动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内外资参与县域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农业开发。加大县乡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按照精简、效能原则,清理编外人员,减少财政供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完善配套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建设上来,改变以征为主的土地使用模式。在旧城改造、工业园区建设中,鼓励农民利用宅基地自建高楼。盘活农场、林场以及事业单位闲置土地,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按照“能放都放、权责统一”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的原则,将投资项目决策权下放给各类投资主体。除国债项目、财政预算内项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项目以及国家限制类项目外,其他项目不再审批。
十一、维护社会稳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重心下移,强化基层,落实责任”的要求,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排查调处化解各种矛盾。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扎实开展平安县、平安乡(镇)、平安村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防止影响全局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二、加强领导队伍建设是加快县域发展的组织保障
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县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一支甘于奉献、勇于拼搏、求真务实、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硬队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准配强县、乡(镇)党政正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班子中熟悉经济成员比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中的作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领导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任满一届。改进干部考察办法,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垂直管理部门在县、乡(镇)的机构党的关系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干部任免,事先征求并尊重所在县、乡(镇)党委意见。垂直管理部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地方党委、政府要支持垂直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做好本职工作。
十三、强化绩效考核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电影公司创新发展经验汇报材料 篇6
元,年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是改革前的12倍、3倍、5倍。其中,2005年电影营业收入2706万元,电影利润263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试行股份制。我们首先在对原属全资的二级公司——湖北银兴广告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总公司代表国有方派出董事、监事。国有方和职工方共同建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总公司占股60并控股。随后,总公司相继对下属的电影器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银兴院线、银兴影城等实体公司进行改制。通过股份制改革,把各方责、权、利结合起来,使原总公司和各实体公司之间的行政关系变为出资关系,使实体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如湖北银兴院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2005年的电影票房收入由2001年不足2000万元一跃上升到5000万元,在全国36条院线中排名第9位。目前,该院线共有加盟影院60家,银幕115块,跨鄂、豫、赣、陕、青5省运营,成为全国的10大院线之一。
(二)转换经营机制。一是实行“三位一体”的开发战略,不断拓展电影市场。电影发行放映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总公司在牢牢抓住武汉市多厅影院经营的基础上,根据电影市场需求,实行了“三位一体”的开发战略,即抓住省内外大城市多厅影院开发、省内中等城市二级市场开发、农村电影市场开发这3大市场。目前,总公司已先后在上海、唐山、西安、长沙、西宁等市洽谈了15个星级影城项目。对宜昌、荆州、襄樊等18个省内城市进行了市场考察,完成了项目规划方案。以数字电影为主的农村电影市场开发,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二是以电影主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经营范围延伸到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文化休闲、网络连锁、音像连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电影产业链的多元化盈利模式。三是优化财务管理。总公司探索出一套适应国企财务管理的一级核算、一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了内部控制,有效防止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四是高度重视融资筹资工作。总公司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共运作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亿元。如2005年引进百老汇中国公司3000万元,在武昌建立了第一家五星级电影城——亚贸兴汇影城;与咸宁绿洲房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开发的我省中型城市二级市场多厅影城建设项目正在运作中。
(三)改善内部管理。一是改革用人制度。近年来,总公司采取内部培养和吸收社会优秀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内部培养中层干部25名,外部引进人才16名;实行“以业绩论英雄”的考核制度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录用制度。二是搞活分配机制。公司按照“独立核算、自负赢亏,分灶吃饭、互不攀比”的原则,严格按业绩和效益分配劳动报酬。三是实施“岗位目标任务合同管理”。鼓励各实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搞好经营和管理。
各地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篇7
在促进流通业快速发展中, 各地人民政府及商业服务业部门、商协会等做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 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充分认识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将其列为重要发展规划并着力进行打造
北京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 提出了要把打造国际商贸中心作为北京市商贸领域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面, 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 制定了“十二五”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提出了流通领域“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发展定位, 为商贸领域发展勾勒了宏伟蓝图。天津、上海、重庆等城市也对流通业的发展制定了发展规划。
二、把发展便民利民商业服务业体系放在首位, 并给予政策支持
便民利民是流通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因此, 近几年各地在发展便民利民商业服务业方面都有较大的投入。
一是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业。不少城市提出建设10分钟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便民服务网络。如重庆市构建了以城市核心商圈为主体, 以社区便民商圈、乡镇商圈为基础的全市商业发展格局。北京、天津、广州、沈阳、大连等城市, 按照规划在社区内规范建设生鲜超市、便利店、早餐点、菜市场、洗衣店、理发店、沐浴休闲、再生资源回收点、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等服务设施, 方便了居民消费。沈阳市目前连锁经营已覆盖商贸、餐饮和和生活服务三大领域, 25个品种, 仅餐饮、住宿、沐浴、家政、典当、理发、拍卖等便利店达4.5万家, 从业人员46万, 实现了购物、餐饮、家政、修理、信息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发展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超市、便利店。宁波市通过3-5年, 培育和建设30个乡镇商贸中心;浙江省从去年开始利用废旧集装箱改装为小型超市, 安装到农村废弃地取得成功, 现已发展到200多个, 既做到了废物利用, 又方便了农民消费, 很受欢迎;北京市持续推进“一乡一集市”改造建设工作, 已建成178个集市, 实现了郊区县所有乡镇全覆盖;沈阳市已建成农家店2700多个,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县有商品配送中心, 乡乡有连锁经营超市, 村村有便民放心商店”的全覆盖目标。
三是以批发和零售为切入点, 创新发展农产品流通体系, 稳定市场供应。辽宁省运作了“双百市场”工程, 三年内建设100家大型农产批发市场、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现已基本完成, 安排就业人员6.8万。石家庄市已建成60个标准化菜市场, 每个菜市场以服务2平方公里为标准, 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对验收合格的标准化菜市场, 每个扶持200万元, 并在3年内免交所有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大连市建设包括农产品、水产品, 粮食、花卉等在内的十大类商品交易市场, 新建、改建20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市财政每年拿出一亿元支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品牌建设, 引领流通发展
品牌建设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培育自由品牌, 二是引进外部品牌。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 全省在两年内培育200个左右的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 如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名牌、老字号等, 并力争将一批服务产品企业跻身国家乃至国际知名品牌行列。为了实现这一计划, 该省出台了包括土地供给、资金补助、信贷担保、企业发行债券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在品牌引进方面, 至2011年11月, 世界500强企业已近200家落户重庆;三星、乐宾百货等1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天津;29家国外奢侈品名牌企业落户郑州;北京已吸引了700多个国内“名、优、特”品牌落户, 外资零售店3700多家, 其中品牌专卖店1480家, 国际顶尖品牌100强中有90家已进入北京。
四、发展特色流通方式,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特色流通方式主要是以特色商业街、特色店铺、特色产业聚集区、老字号等特色经营为重点的商业格局, 在吸引消费者方面极具魅力。据中国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商业街专业委员会统计, 截止2011年底, 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已达5000多条, 总长度3000多公里, 总规模2.5亿平方米。石家庄市从前年开始重点打造风格迥异的14条商业街, 以繁荣城市生活;天津市已有34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 “十二五”期间还将再打造30条商业街;杭州市在清河坊为代表的老9条特色商业街的基础上, 又着力打造以南宋御街为代表的9条特色商业街;成都市青羊区打造了以宽窄巷子等为代表的16条特色商业街;青岛市市北区打造了以青岛啤酒街为代表的17条特色商业街;广东省东莞市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 打造了26条商业街, 覆盖了19个镇区。加之?“中华老字号”企业和黄金珠宝、古玩艺术品、家居建材等专业化经营区域的发展, 既突出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 又与现代、国际时尚元素融合, 进一步满足了国内外宾客的多元化需求。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也是促进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两年来, 许多省市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培育100个百亿元的特色商业集群, 重点发展肉制品、海产品、蔬菜深加工等100个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40个过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对16个设区的城市每个市支持1000万元, 重点培植为100个过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服务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五、发展新兴商业服务业方式, 扩大消费需求
创新发展模式, 发展新兴产业, 是近年来各地发展的一种倾向。一是发展“夜经济”。河北省2010年提出了“扩大夜消费, 做旺夜经济”的要求, 并对开展夜经济中的用电价格给予优惠。石家庄市随即出台了《关于丰富市民夜生活, 发展省会夜经济的意见》, 把夜间商业网点纳入到了市总体规划, 夜经济用电电费由政府埋单。杭州市政府出台政策, 对夜市举办者给予高额奖励, 同时计划在3年内建成19条夜市街, 以拉动消费, 扩大内需。
另外, 大力发展网上销售等现代业态。深圳市在3年内培育100家销售过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北京市在全国较早地提出了《关于促进网上零售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电子商务聚集区的发展, 2011年前11个月, 网上商店零售额达223亿元。
六、加快培育内资大型流通企业
发展现代流通业, 既需要形成千百万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更需要造就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作支撑。抓住流通领域的大企业, 就可以“纲举目张”。因此, 近几年各地比较重视培育大型流通业。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 2011年我国销售额过千亿的有4家, 即江苏的苏宁 (1947多亿元) 、北京的国美 (1809多亿元) 、上海的百联集团 (1489.9多亿元) 、大连的大商 (1101多亿元) ;销售额过百亿的55家, 比上年增加10家, 这些大型流通企业的特点是跨区域发展和加大二、三级市场的开发速度, 如苏宁电器已在海内外开设1724家连锁店, 国美开设了1737家, 百联开设了5886家, 以百货为主的大商集团发展了170家大中型店铺。
引领中国民族商业创新发展的大商集团, 从大连商场一这单店, 发展成为在全国12个省60多个城市拥有170家大中型店铺、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22万人、供应商近10万家、全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百货企业集团, 成绩令业界瞩目。多年来, 大商集团不断创新, 创造了多业态、多商号的混合发展模式, 并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跨区域整合民资商业资源, 以连锁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密布店网, 不但实现了零售业可贵的规模优势, 而且在做大的同时注重将企业做强, 起到引领百货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七、商会、行业协会对促进流通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关注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发展 篇8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因此离开了活动过程是难以形成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也就是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好的数学活动载体,那么学生就无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为学生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中。课始,当教师提出:“在一个锅里烙饼,每次可以烙2张,如果要烙1张饼,2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需要几分钟?如果要烙2张饼又需要几分钟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学具,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烙2张饼的过程。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把两张饼按第1张正面、第1张反面,第2张正面、第2张反面的顺序依次来烙,需要12分钟;第二种,先将第1张和第2张的正面同时烙,再将第1张和第2张的反面同时烙,需要6分钟的时间。当学生经历这个烙饼的过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分辨哪种方法好?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借助这个活动载体,初步积累烙饼的经验,就是要2张一起烙才能节省时间。
二、关注个体,积累经验
众所周知,每一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经历有所不同,因此在同一个数学活动中,即使外部的条件相同,对于同一个对象,每一位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与他人不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正说明了数学活动经验带有明显的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它是属于特定的学习者自己的。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自己亲身经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细心体验,与他人进行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好地积累起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再次独立探究3张饼的烙法,在烙饼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体验烙3张饼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领悟到烙3张饼与2张饼方法的不同,知道每一次烙饼时都不能让锅有空闲的时候,这样最为省时,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烙4张、5张、6张、7张饼积累起属于自己的活动经验。通过后续的探究,最终让学生明白双数张与单数张饼的烙法,即双数张是2张2张烙,单数张是先2张2张地烙,最后再烙3张,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积累活动经验。
三、展示交流,丰富经验
我们知道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能够积累数学经验,但有时经验的获取过程不一定非得学生自己亲身去实践,有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思考、辩论也可以将它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活动经验及时和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自己的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中,学生在烙3张饼时,出现了需要18分钟、12分钟、9分钟,三种不同的结果,教师应及时让学生在全班进行“经验交流”,先由需要18分钟的学生进行汇报,让全体学生了解到3张饼有6面,每一面烙3分钟,如果每次只烙一面共需要18分钟。在此基础上再由需要12分钟的学生进行补充,就是第一次先将第1、2张的正面同时烙,第二次将第1、2张的反面同时烙,第三次烙第3张正面,第四次烙第3张反面。最后由烙9分钟的同学来说明自己的做法,第一次先将第1张正面和第2张正面同时烙,第二次将第2张反面和第3张正面同时烙,第三次烙第1张反面和第3张反面。在三种不同方法的展示过程中,学生间不断地进行补充、交流,使全体学生明白在烙饼的过程中要保持锅里每次要有2张饼,这样烙的时间为最短,最终将更好的“烙饼策略”经验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从而丰富了个体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提炼,外显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反映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种经验性的认识,这种经验性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课末时进行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将自己所得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使之条理化。
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时,当学生在经历了烙2张饼、3张饼的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价不同的烙饼方法,从而优化了烙饼的策略,即在每次只能烙2张饼的情况下,2张饼可以同时烙,3张饼可以交替烙。在学生进一步探究烙4张、5张、6张、7张饼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归纳出“烙每面饼的时间×烙饼的张数=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饼的张数>1)”。而在本课结束之前,还可以让学生将全课的学习活动进行再现与整理,使得原来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经验得以提炼与外显。
五、深化巩固,发展经验
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获得的活动经验也会随之变化与发展。通过实际的应用,就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活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实现经验的改造或重新改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应用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时,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积累了一个锅同时烙多张饼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运用“烙每面饼的时间×烙饼的张数=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饼的张数>1)”来解决的经验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1. 基础练习:妈妈在一个锅里烙饼,两面都要烙,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每次可以烙2张,如果要烙50张饼,需要几分钟?如果要烙101张饼呢?2. 拓展练习:(1)妈妈在家里烙饼,两面都要烙,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妈妈只能同时在锅里放3张饼,如果一家有5口人,每人都要吃一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2)妈妈在家里烙饼,两面都要烙,每烙一面需要3分钟,现在妈妈只能同时在锅里放4张饼,如果一家有5口人,每人都要吃2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通过基础练习,先让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烙50张和101张饼的问题,巩固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而通过拓展练习,使学生发现本课所总结的“烙每面饼的时间×烙饼的张数=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饼的张数>1)”只适用于每次只烙两张饼的情况,而每次能同时烙3张、4张饼的最少时间还需要重新去探索,从而实现了经验的改造,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为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经验材料07-16
市统计局工业化发展经验交流09-14
工业经济专线会议汇报材料12.107-10
南京工业大学考研复习经验10-28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08-28
关于加快沿海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向沿海转移实施意见的通知09-14
明安图工业园区汇报材料06-16
县域工业疾进10-08
打造环保新工业建设生态致富路经验交流07-06
工业园安全工作情况汇报材料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