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法例谈(通用12篇)
倒叙法例谈 篇1
倒叙法例谈(网友来稿)
肖韬华
所谓倒叙法就是把事件的高潮或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放在前面先写,然后再按顺序法写。这是我们写作时常喜欢运用的技巧之一。的确,用倒叙手法开头,有它的妙处:由于把故事的高潮或结局放在开篇,很容易使读者由“果”思“因”,脑海里藏着一个悬念,欲罢而不能,激发起阅读兴趣;同时,由于故事的结局已经放在开头,对写作者来说,以下就是专心写好过程,揭开这个悬念了,所以不容易跑题。
它有四种情况。
一是大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再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例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这样写道:
“不早不迟,偏偏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到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地说。
“祥林嫂?怎么啦?”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也大约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作者先写祥林嫂惨死的结局,然后再叙述她的半生事迹。这就形成了悬念,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是小倒叙。即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写在前面,这样一下笔就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例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采用的就是这种倒叙法:
陡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戴近视眼镜的业务员老胡,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我们这里有六十一个名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羟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响亮而焦灼。
“我们立刻准备药品!”很怕对方听不清楚,老胡几乎喊了起来,“我们马上设法把药品发到太原!”
“不幸!太原距平陆尚有一千余里,而且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为不便,请设法空运……空运!!”
从时间先后顺序来看,这个“长途”发生在民工中毒、紧急抢救、四处找药等事件之后,作者把它提到前面来写,是为了造成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跌宕多姿,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
三是追忆倒叙。即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这样写道: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件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就不由得想起那件往事。
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从眼前的白色的确良衬衫写起,设下悬念,起到引出故事,引出人物的作用。第二部分先写事情的起因:作者骑着自行车误入快车线,导致交通事故;然后写事情的发展:周总理的出现与关怀;再写事情的结果:作者得到周总理赠送的一件衬衫。最后部分又回到眼前珍藏的那件衬衫。这一部分在珍贵的衬衫上回环往复,既加强了文章的抒情性,读后令人为之感动,又强调了往事的深刻含义,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四是对比倒叙。即是先写当前的情况,再回忆过去的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是这样开头的`:
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这篇文章歌颂了陈伊玲的思想品质,按一般写法,它可以从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优异写起,然后写她“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因而复试时成绩很不理想。可这样写平铺直叙,远远没有课文这样开头有吸引力。课文之所以紧紧吸引读者,又恰恰是运用了对比倒叙、巧设悬念的缘故。一个初试成绩那么出色、令人赞叹不已的考生,仅仅相隔这么一个星期,为什么复试却使人大失所望?读者急于解开这个疑团,自然要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最后弄明原委,疑窦顿消,深深地品尝了审美愉悦,而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陈伊玲的形象也同时深深地扎根于脑海了。
综上所述,倒叙结构的特点是,以往事为中心,但却以现在为开端,最后又回到当前,把过去的事情经过放在目下的时间里加以叙述。这样写,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和抒情性,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并能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文气贯通,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给人以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运用倒叙法开头,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学会首尾照应,还要适当安排好过渡。因为结果已经写在开头,所以文章结尾处就不要再简单重复了,正确的办法应是恰当地呼应一下,给人一种首尾照应的完整感。同时,最好在第一自然段与倒数第二自然段之间,最后一自然段与倒数第二自然段之间,写上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流畅。没有恰当的照应和过渡,倒叙法就无法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肖韬华
广东乐昌市一中
邮编:512200
邮箱:www.xiaotaohua21cn.com
倒叙法例谈 篇2
怎样“理清思路,表述生活”呢?今以教授朱自清的《春》为例,就教于各位行家同仁。
一、理清《春》的思路
1《.春》的表层思路。表层思路如下:
这种表层思路,是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2《.春》的深层思路。《春》的深层思路就是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态心路流程,是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历古以来,写春的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有人用诗的体载,有人用小说的体载。贺知章写春,用的是诗体载,巴金写春用的是小说体载。他们的立意各有特点,既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又体现了个人的艺术素养。朱自清写春,怎样做到既不落前人的窠臼,又要推陈出新呢?他采用散文的形式。春天有“新美力”的特点和精神,前人没有称赞过,作者就以此作为主旨赞颂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哪些春景具有这种特点呢?作者认为“一切”,尤其是“草花风雨人”。于是文章就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镜头推进方法对这些景色进行描绘。既然景色这样优美,人们的感情态度怎样呢?先盼春,再绘春,后赞春。至此,情感层递的深层思路便水到渠成。
二、表述《秋》的生活
1. 表述身边真实的生活。
理清课文思路之后,要求学生写秋,经过启发联想观察思考身边的生活,学生很快就有如下思路:
盼秋:渴望丰收
绘秋:稻谷柑子红薯甘蔗
赞秋:劳动人民创造了丰收
2. 表述创造性的理想生活。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秋》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优质稻沉甸甸,科技含量高———稻田里养殖鱼,优化结构创丰收———种殖加工一条龙,科技富农民。老师看到这种思路后,当即予以表扬并肯定这种写法表述了创造性的生活。
三、表述《春分节》的生活
春分,是24节气之一。春分节,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县城举行的传统节日,在安仁县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该节日,俗话叫做“赶分社”。正春分这一天多达10多万人。你可以想象赶分社的人之多。所以,关于春分的话题很多,材料很多,文章也很多。根据这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以《春分节》为题,写一些思路。因为对这种生活,同学们很熟悉,所以,很快就写好了下面一些思路。
1. 以时间为思路:前三天→正春分→后三天
2. 以地点为思路:状元街→石头坝→神农殿
3. 以交易的品种为思路:草药多→农具多→土特产多
4. 以人为思路:神农尝百草→仁者赶分社→客商招天下
5. 以文化内涵为思路:仁者安仁→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同学们写的文章来看,以记叙文、说明文、新闻为最多。为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体载知识。我向同学们推介专家、作家所写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课堂模式分两节课。一节为作文指导课,一节为习作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分两步走:先理清课文思路,大约20分钟;后表述身边生活,大约25分钟。表述身边生活,我只要求写清思路,至于文章内容留待课后完成。这样就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了。
其实“理清思路,表述生活”的作文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读一篇,写一类”的目标,真正解决作文教学无序的问题。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学生表述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在理想生活的创造性写作中,看出了同学们丰富的理想世界,更感到同学们读书多了,见识广了,联想想象的能力强了。
语境阅读法例谈 篇3
选文
①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著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②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绳,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③“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④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⑤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标个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不觉打上了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一、对词语意思理解要结合上下文
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考查的第一个重点,但是,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往往不是词典里的释义,而是有着特定的语境意义。不论是什么词语,一旦它在具体的语境中,它的意思即为确定的,这就要同学们在做题时认真阅读原文,借助有关词语知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揣摩词语的准确意义,并要辨析它们的感情色彩。
同学们知道“心事”一词在词典里的释义是“心里的事”,如果在具体的阅读文章中对该词这样解释就不一定正确。如:中考将近,同学们心事重重。该句中“心事”的含义是“担心考不好,对不起老师、家长”。选文第②段中的“心事”的含义是什么呢?联系第②段“那口古井”、“童年”,第③段“井边的童谣”以及第④段“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等重要词句,可以推断选文中“心事”的含义是:“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这就是通过分析“心事”一词的上下文,再经过提炼整合而得出对该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可见,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同一个词语往往有着不同的意思,要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必须联系上下文。
又如:2003年重庆市普高招生语文卷第2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项: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细读该句,不难发现“超凡脱俗”的语境义应是:“胜过别的地方,给人全新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语的特定表达意义,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它需要联系上下文发掘词语的隐含信息,体会词语所概括的内容。
二、对句子的理解也要结合上下文
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语义考查的又一个方面,“理解句子的句内意义”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也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
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应该怎样理解?联系上文可这样分析:从第②段“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和第③段“井边的童谣鲜活如初”,可知作者童年的快乐都寄托在家乡庭院中的“那口古井”上,第④段“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一句告诉读者,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依然寄托在那口井中,作者通过“井”这一媒介来折射乡愁,而井中的“涟漪”比喻“生活中细小的事件”,因此,画线句的含义是“任何一件细小的事都可能触动我浓浓的思乡之情”。这就是从上文语境推断下文的意义。
因此,联系语境能提高阅读质量。但要注意的是“语境阅读法”也是建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之上的,新大纲强化了“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在阅读中要严格遵循这一规律。
此外,在现代文阅读解题中,学生还应揣摩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注意题目间的联系,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文中的点题句或主旨句,各段的中心句,语言语意深刻的句子等),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等。运用语境阅读答题时,所概括的内容要简洁、明确、全面。不能从反面来概括,即使原句是从反面来说的。
总而言之,现代文阅读材料浩如烟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给出题者带来了既广阔又灵活的选择空间,考生想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撞大运”简直是痴人说梦。但是,凡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只要平时做阅读训练题时多注意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自然摸索出一些解题的规律,这会使你在以后的阅读作业中受益良多。
倒叙法例谈 篇4
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冷漓锦
六月上旬的某个傍晚,朱文君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让我来这儿做一个微报告,讲一讲小学高年级的小古文教学。
说来有点儿惭愧,一来我们学校从今年三月份才全面开展《小古文一百课》教学,和很多学校一样,起步比较晚;二来,我今年带着毕业班,为了迎接“全国第六届主题学习”会议,在班上只上过三个星期小古文专题课,所以教学经验并不多。
怎么办?真是诚惶诚恐!幸好,朱老师为我指点迷津。
接下来,我就结合“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会议上执教的《小古文一百课》下册第73课《豺烹羊》,和大家谈谈小学高年级小古文教学的一些感受。
《豺烹羊》是一则伊索寓言,选自《意拾喻言》,通过豺和小羊的三次对话的描写,揭示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文章篇幅虽然不长,150个字左右,但是内容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细细赏析,回味无穷。
这样一篇小古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究竟学什么? 这样一篇小古文,面对高年级的学生,又到底怎么教呢?
带着这两个“古老”的问题,我开始了小古文《豺烹羊》的试教之旅。因为是一节全国性的观摩课,而且是唯一的男教师执教,所以不敢马虎,五易教案,五次试教,终于摸出了一点门道,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基本点,一个出发点,两个突破点”。
“一个基本点”:即紧紧抓住小古文“小”、“浅”、“趣”的基本特点,《小古文一百课》中绝大部分文章都体现出了这个特点,抓住了这个基本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读课文,分析课文,对教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个出发点”:即紧紧把握学生当前对小古文有点新鲜,有点兴趣,还有点儿难度的实际情况,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但是它们以前接触的小古文并不多,对这类文言文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两个突破点”:即牢牢扣住“读”字大做文章,适当开展“用”的训练。“读”是小古文教学最最根本的方法,围绕“读”字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把小古文读得有滋有味,我想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到了高年级,我觉得学生在读好小古文的基础上,可以试试“用”,比如说学写小古文等。扣着这两点,将会帮助我们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在课堂实践中的得到的一些感性认识,再结合网友们的智慧,我设计了“文白对接、活动体验、诵读升华、积累运用”四种教学策略,进行小古文《豺烹羊》的教学。
策略一:文白对接
小古文的语言精练、含蓄、看上去好像简单浅显,但毕竟和学生现在的语言习惯距离较远,因此理解上仍然有较大的困难。
教学《豺烹羊》时,我先和孩子们交流课题“豺烹羊”,猜一猜“烹”的意思,然后概括:看来小古文里有些字词句和今天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试着读一读这篇文章?不懂得地方看看后面的“课文连接”——《狼和小羊》。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有实效,因为通过文白对接可以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其次,引导学生联系白话文,让学生对照着读一读,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小古文一百课》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学情,很多课文后面都配了白话文,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合理的利用,开展文白对接,利用好这一块教学资源。
策略二:活动体验
古人云:“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小古文课堂中需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只有当学生对内容、情景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既然,小古文教学要摈弃繁琐的字句分析,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古文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1.在导入课题时,开展“看图猜故事”活动,出示狼的图片,如《狼和鹿》、《狼来了》、《东郭先生和狼》等等,孩子们争先恐后竞猜故事,最后出示《狼和小羊》,引出课文的题目《豺烹羊》,聚焦课文。通过看图竞猜,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的童年往事,吸引住他们的目光。学习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时,开展“小组赛一赛”活动。首先出示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其次各小组依据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其次按照“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读出情感”要求来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最后评选“最佳合作奖”,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3.学完课文后,又进行了“即兴编故事”活动,让孩子选择豺和羊的一次对话,进行即兴创编,将小古文创编成现代文的故事,看看谁编得最具体、生动、最有趣。起到余音绕梁、意犹未尽的效果。
策略三:诵读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见其义。只有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才会对课文有所认识有所感触。
1.在教学《豺烹羊》时,“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设计四个层次的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准音,不丢字,不添字,读正确、读流利。
二读——读出节奏,要让学生学会断句,读出停顿,读出快慢,读出古文韵律美。
三读——读懂意思,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再次联系文后的白话文读懂文意。
四读——读出情感,引导边朗读边想象,读出人物的内心,读出人物的情感,读出古文的意境美。通过这样有目的、有层次的读,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2.面对比较陌生小古文,学生心中多少有些茫然,此时此刻,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教师的诵读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因为语音是口耳之学,出于师之口,入于生之耳。教师要正确指导,自己首先得读熟读透古文,特别要注意停顿和节奏,以及自己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比如说“乃强责之曰”一句,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错读成“乃—强责—之曰”,而正确的读法是“乃—强责之—曰”。又如“该杀”,一开始我的时候很干脆,后来我又觉得读成“该——杀”,更能表现出豺的奸诈凶蛮。当天上完课后,陈学壮老师感觉我部分语句读得过缓,回去后又练读了几遍,确实快慢还要再清晰一些,那样,这篇小古文节奏感会更加明显。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看老师读得朗朗上口,摇头晃脑,津津有味,自然也就来劲了。
3.读的方式有多样,变换不同的方式,更能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初读的时候,听读、自读、跟读、范读、轮读可以多一些;细读的时候可以侧重个别读、轻声读、默读、齐读、练读等;而品读得时候可以开展表演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
反复的朗读,把语言在头脑中转化为有声的图画,让情境展示的形象与古文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古文特有的韵味。
策略四:积累运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不仅要让他们读好,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好,所以学法指导可以适当渗透。
在教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时,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次对话时学习方法——“四读”,然后组织学生自学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通过课堂实践来看,学生学得也很轻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给学生以启发,能让学生模仿着学,模仿着用,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成功的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
除了学法指导,高年级小古文教学中,创写也是学生习得小古文的方法。在教学《豺烹羊》过程中,首先在学生学习了豺和羊的第一二次对话,对它们的语言特点有了一定把握后,适时开展仿写豺和羊的第三次对话,学生们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发言还显生硬,但是多少有了一点文言的味道。
其次在学完了豺和羊的三次对话后,请同学们给这篇寓言加一个点明寓意的结尾,孩子的灵性瞬间展现,有的说“俗云:见者不善,避而远之。”有的说“俗云:羊之虽弱,据理力争,亦刚强也。”有的说“俗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原文一字不差„„所以,创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记住课文中的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试图用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这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是积累运用的过程,正所谓“厚积而薄发”。
倒叙作文600字 篇5
那是前天下午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嘿,好消息!下午包场看《明星大战》。”班上的“电台台长”未进教室门就开始广播了。
《明星大战》?是葛优、蔡明主演的,能不是喜剧?真棒!我心里好一阵高兴。
两节课后,班长发电影票。轮到我了,我口里念着“上帝保佑”,抽了张,一看,唉,后排边上的,真差劲。
我自恃一向与班长关系不错,凑到她耳边: “咱俩够不够朋友?”我轻声问,双眼盯着她。
“这票不行,给我换张,行不?”我似乎在求她。 “啥?”她转过头来看着我,“不行,大伙会有意见的。待会我若抽到好的,便与你换,若不行,只能自认倒霉。”好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换票无望,我在心里发狠道:“咱们走着瞧,看我不整治你。”我重重地哼了一声。
看完电影,我抢先跑进了教室,班长走在最后。我的座位正好在她的前边,她上位必经我的身边。于是,一个整治班长的方案在我头脑里的迅速形成了。
我装着和同桌研究题目,一只脚却悄悄伸向过道。过道很窄,只容得一人通过。班长匆匆地走来了。“啪!”她被一绊,往前一跌,整个身子重重地跌在水泥地上,我想那一定很疼。她涨红了脸,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不知所措,惭愧地低下了头。
倒叙教学设计 篇6
1、 加深了解倒叙的几种形式。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3、 学以致用,在练习中提高。
倒叙开头训练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
1、点 题
2、引出下文
怎样开篇点题
第一,点题的句子尽量安排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第二,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倒叙开头好处
运用倒叙手法构思的作文,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突出作者最想表现的`重要情节,突显文章最能体现主旨的片段,使作文的结构富有变化,情节错落起伏,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情景回忆法
即由眼前情景引出回忆
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坐在钢琴前,第一次尝试着碰触黑白琴键的瞬间。
表现主题部分在前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 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颊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不停地用着力的大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
最精彩的部分在前
今天早晨,在桃李街上,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正在紧紧跟随。
转眼间,这位初中生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 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事件结果在前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注意事项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如: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等事件的起点。
借景回忆法
春雨如丝,万物新鲜,望着青翠的田野,听着熟悉的雨声,一段尘封的记忆悄然弥漫上心头??。
那天我走在这条回家的小路上。天也下着雨??
对比回忆法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着数不清的往事,欢乐的,悲伤的,惊讶的,可笑的。。。。。。它们就一颗颗精巧的贝壳,珍藏在我的脑海里,要说一个最有趣的贝壳,便是这颗。。。。。。
开门见山法
一提起我粗心的老爸,我就想笑。
那天,
情景回忆法
回到家里,父亲板着脸,一言不发;母亲悄悄去厨房了,在门口忽然转过头来,关切地看了我一眼??我知道,暴风雨要来了——有什么法子呢,谁叫我又犯错呢?
情景回忆法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一张无比宽大的珠帘,房檐下开了一朵又一朵的小花,远处也起了水雾。在雨雾的朦胧中我想起了教我三年的武老师,想起了武老师冒雨送我回家的情景。
对比回忆法
大年夜,宁静的天空,此刻已被美丽的烟火染成了红色,上面点缀的“满天星”正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与那不时绽开的“七色花”相映生辉。节日的气氛却似乎并没有进入我家,门外的喧闹更增加了我们这个四口之家的冷清。
对比回忆法
从小我就喜欢独来独往,与别人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然而,支配了我这多年的思想,却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间变得如同一粒尘埃,飘散得无影无踪??
睹物回忆法
每每看到校门口那一列列卖小吃的摊子,我都会悄然心动,思念的翅膀,划过时空,回到那个傍晚。
抒情回忆法
常常梦见:父亲赤着脚,走在碎石路上,我提着鞋在后面拼命追赶,嘶声喊着:“爸爸,给你鞋??” 梦中惊醒,泪水已打湿了枕头。父亲在遥远的南方打工,听不到我的呼唤。然而他那双赤脚却总在我眼前走动??
借景回忆法
淅淅沥沥的雨仍在下着,我倚在窗口,眺望着远方,不由又想起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大姐姐,想起了她在雨幕中远去的背影??
对比回忆法
函数值域应用及其求法例谈 篇7
例1设m是实数, 记
(1) 证明:当m∈M时, f (x) 对所有实数都有意义;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m∈M.
(2) 当m∈M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3) 求证:对每个m∈M, 函数f (x) 的最小值都不小于1.
解 (1) 先将f (x) 变形:当m∈M时, m>1, ∴恒成立, 故f (x) 的定义域为R.
反之, 若f (x) 对所有实数x都有意义, 则只须令Δ<0, 即解得m>1, 故m∈M.
(2) 设
∵y=log3u是增函数, ∴当u最小时, f (x) 最小.
显然, 当x=m时, u取最小值为
此时为最小值.
(3) 当m∈M时, 当且仅当m=2时等号成立.
例2已知函数
(1) 当时, 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2) 若对任意x∈[1, +∞) , f (x) >0恒成立, 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最小值以及单调性问题, 着重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1) 知识依托:本题主要通过求f (x) 的最值问题来求a的取值范围, 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与分类讨论的思想.
(2) 错解分析:考生不易考虑把求a的取值范围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
解 (1) 当
∵f (x) 在区间[1, +∞) 上为增函数,
∴f (x) 在区间[1, +∞) 上的最小值为
(2) 解法一在区间[1, +∞) 上, 恒成立⇔x2+2x+a>0恒成立.
设y=x2+2x+a, x∈[1, +∞) .
∵y=x2+2x+a= (x+1) 2+a-1递增,
∴当x=1时, ymin=3+a, 当且仅当y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了转化思想, 把f (x) >0转化为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
解法二
当a≥0时, 函数f (x) 的值恒为正;
当a<0时, 函数f (x) 递增, 故当x=1时, f (x) min=3+a, 当且仅当f (x) min=3+a>0时, 函数f (x) >0恒成立, 故a>-3.
此解法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得.
例3设计一幅宣传画, 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 cm2,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λ (λ<1) , 画面的上、下各留8 cm的空白, 左右各留5 cm空白, 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尺寸, 才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如果要求那么λ为何值时, 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本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求函数最小值问题, 同时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知识依托:主要依据函数概念、奇偶性和最小值等基础知识.
(2) 错解分析:证明S (λ) 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容易出错, 其次不易把应用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3)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应用问题, 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 并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解决.
解设画面高为x cm, 宽为λx cm, 则λx2=4840, 设纸张面积为S cm2, 则S= (x+16) (λx+10) =λx2+ (16λ+10) x+160, 将
当时S取得最小值.
此时高
初中数学新型题解法例谈 篇8
一、试题特点
1.题型全面
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出现。
2.内容新颖性
主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理论依据和方案设计等。
3.综合性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概括能力等的综合运用。
在问题中,不仅要求学生回答结论,而且还要求回答原因。如果正确,要说出根据;如果错误,也要说出理由;如果缺少条件,要补齐条件;如果步骤不全,要补全。有时要提出猜想,有时要给出证明,有时问数学思想方法,有时问理论根据和方案。
这类问题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利用特殊值法进行归纳,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
2.反推法,从结论出发,结合条件,看能否推出另一个已知
条件。
3.列表分类法,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不惟一时,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
4.类比猜想法,由一个问题的结论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二、中考试题分类解析
1.新定义型:它的特点是给出新定义,再提出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猜想,让学生在新概念下解决问题;在阅读材料中,为问题的提出设置一种背景。背景的设置形式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图表。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加工、提炼和运用,能反映学生适应新情况,探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潜能。
试题出现形式:①定义一种新数;②定义一种新的运算;③定义一种新的法则;④定义一种新的图形。
2.方法模拟型:此类阅读题设计的材料就是数学知识迁移的信息源。要求学生阅读后会比较原内容与迁移问题的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知识的相似点和连接点,分析材料的表面成分和结构成分,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
试题出现形式:①数学猜想型;②数式规律型;③坐标,图形变化型;④数形结合型。
例1.求1+2+22+23+…+22012的值,可令S=1+2+22+23+……+
22012,则2S=2+22+23+…+22013,因此2S-S=22013-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2的值。
解:设S=1+5+52+53+…+52012
5S=5+52+53+…+52013
S=■
此类题的特点是给定一列数、等式或图形,要求适当进行运算,必要的观察、猜想、归纳和验证,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分析特点,探索规律,总结结论。
3.观察探求型: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出一般结论,再证猜想的正确性。
例2.给出下列代数式:
32-12=8=8×1 52-32=16=8×2
72-52=24=8×3 92-72=32=8×4 ……
观察数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代数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并证明。
解:(2n+1)2-(2n-1)2=8n
证明:(2n+1)2-(2n-1)2=(2n+1+2n-1)(2n+1-2n+1)=8n
小结:从特例分析找规律,再给出证明,是解决探索性问题的常用思维模式。
4.补充完成型:这类题需要经过分析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型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再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试题出现形式:①补充题目条件;②补充题目结论;③补充题目与条件的,并加以证明。
5.方案设计类
例3.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准备在一块圆形空地上建一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是由圆和三角形组成的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
小结:本题学生应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新型题教学时,应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即使学生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问题,教师也不能很快地说出解题思路与答案,而是要了解学生卡在哪个环节上,要诱导他们走出思想误区。许多时候,学生的思维离答案也不远了,但他们感觉远在天边,实际近在咫尺,此时就只差点点力量捅破那层纸。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练习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新型题的功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倒叙的记叙文作文 篇9
春夏秋冬在我十四岁的头顶轮回了整整一圈又转回了寒冷肃杀的冬天。这篇有点伤感的文我把它当做悼文和缅怀,来纪念我死去的一些岁月。
我不提学习。这样会显得很呆很板。
多说一点关于深埋我脑海中生根的过去吧。从原来用“放弃”这个词来说服自己不要去为一些莫名的想法难过揪心,到后来一步步仅仅只是轻描淡写云淡风轻,反而将那些若即若离的态度与温暖涂上明丽但模糊的色彩,将抽象的想法变成真实的胶卷,在记忆这条漫长的甬道中慢慢熟悉并可惜啊已结束的标记。最后在无限冰冷的时刻等待某些无来由的寂寞见缝插针,将那些老旧磨片不厌其烦一遍遍在脑海中播放给自己以慰藉。
就是这样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许多的时候趴在楼道窗台上看一望无际的天;在偶尔的彼此温暖中渴望时间就此停滞;在更多的时刻流下脆弱的眼泪却得不到想要的安慰。在许许多多这样的一个个片段组成的时光隧道中,我开始笑自己以前为了一句玩笑话而恼怒的幼稚行径。我想,在经历过这些不多不少的喜怒哀乐后,我真的长大了。但也许并没有。我才14岁,顶多14岁。那些在自己眼中曾经显得很镇定的人,原因并不是自己想的他们太幼稚没有经历过什么,而是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
那真正的没有虚假的,发自肺腑的伤心与在乎,并不能称为是爱情对不对。如果真的是爱,而不仅仅是压抑在心里没来得及说出口或者没考虑过要说出口的我爱你,那么怎么会经不起误会和考验,又为什么在被欺骗后看懂真相的丑恶时转眼化成了所谓的恨——让我们就此称为陌生人——这是你骗我的代价。可有时想想,这些对于一个已不在乎你的人来说真的没什么。随便你。
于是,过往流过的那些眼泪真的是很矫情,很虚伪。
如果友情是随年龄增长而称为越来越重要的章节,那么为什么在喜欢和讨厌这两种极端的情绪面前又时常显得无力。可是若真的失去友情,我定会被一些在马路上或是各个地方的手拉手的人们给刺痛,他们开心的欢笑声会把我在衬托的越发孤单寂寞。
回家的路上牵着弟弟的手过马路,后来又让他坐在了我的后车座上,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别把脚挤进车轮里。对7岁的他开玩笑说:“你要是哥哥,我要是妹妹该多好。”在这个过程里,我在言语上以嬉笑的态度衬出了我的悲哀。如果可以有个能让我称作哥哥或姐姐的人来如此的关心照顾我,让我的小拳头被他(她)紧紧握进手掌在叮嘱声中过马路。那该多幸福。
叙事作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倒叙 篇10
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倒叙法简介: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高考命题作文常见审题法例谈 篇11
找出关联“对象”。这是指不要“就事论事”地审题,而是要在几个“对象”之间“提炼”出“生成”的新“对象”,写作的重点就在“生成”的新“对象”上。比如2008年北京(高职)的高考作文题《得与失》就是这样,不可以单向度地写“得”的喜悦或“失”的痛苦,而应该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叙、议它们的相互关联,写出人们对“得”与“失”应持有的正确心态与做法。
再如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也同样要按照上述思路审题。当然,这里的“我”和“你”,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国与国的关系等。
抓住核心字词。就是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如《我忘不了他》,其中的“忘不了”就是关键词,应牢牢扣紧,通过回顾往事,重点写出“忘不了”的原因。同时要注意,“忘不了”的,可以是对你有益的帮助,也可以是故意的“伤害”,只要让你刻骨铭心的都可以——道来。
对海南2007年高考作文题《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同样要针对题目中的“题眼”:“创新”与“创造”来行文,才不会跑题、偏题。
打破思维定势。有些作文题,如果运用惯常思维审题,往往让考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就要换种思路,跳出“固有”模式,就可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如浙江2007年高考作文题《行走在消逝中》,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北”——“消逝中”如何“行走”?但静下心来,运用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就能够化难为易——“行走在消逝中”,可作如下理解:过去的就不再留恋,不管是成绩还是失落;要以过去的成功为借鉴,在此基础上力争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或是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之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反面”教材等。经过这样的条分缕析,写作思路瞬间即可打开。
《万籁俱寂的时刻》也要采取“反向”解读的方法进行审题,否则,“万籁俱寂”,一切都悄无声息,有什么可写呢?但恰恰相反,在这样“万籁俱寂的时刻”,正是你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一个人享受“独处”之乐的惬意时刻,抛弃所有繁杂事物,尽情地、静静地回想往事、梳理未来……
满足条件要求。有的题目给出了写作对象的明确指向,写作者只要满足命题者所限定的条件即可。比如,2008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这里的“城市”与“乡村”就是限制的条件,不可写此以外的其他东西。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和安徽2007年高考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也属此类情况。
结合时代背景。是指题目暗含了当年发生的国内外一些重大影响的事件。这类的作文题比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如2008年安徽的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四川的《坚强》等,就与当年中国发生的湖南雪灾、汶川大地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考生能够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去审题,一定是恰当的,也会得到理想高分的。
如《宽容》《众志成城》《关注的目光》《该不该?》这些题目的审题,就可以结合近期中、外发生的重大事情进行,如温家宝总理在英国演讲受到德籍博士生的干扰、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持续而罕见的干旱后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高考文理分科是否取消的讨论……就可与以上题目“对号入座”。
增添“虚拟”成分。有的题目,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写得“圆满”,如《冲突》《误会》《矛盾》《纠纷》等,可以写成几万、几十万的专著,在考场大约只有1小时用于写作的情况下怎么应对此类题目的审题呢?那就是通过增添“虚拟”成分的办法来达成目标。
以《冲突》为例,发生冲突的只能是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等“生命体”,因此,可以将冲突的双(多)方“虚拟”出来,但题目不能够改变,依然是原题,只是作者心中有数而已。比如,甲同学与乙老师的一次冲突,伊朗与美国的军事冲突等等。
运用这一方法审题时,需要注意,所“虚拟”的成分必须和原题目的施动者保持同一性。以《误会》为例,只有人与人、团体、组织间才会有误会,因此按照同一性的原则,给《误会》这个题目添加的“虚拟”成分,只能是人或团体、组织。
以上几种审题法,是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裨益。
倒叙法例谈 篇12
关键词:农村初中,小班化,英语教学,情境导入法,应用策略
近年来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在小班化英语教学背景下,教师除了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外,还应密切认识小班化特有的教育教学环境,根据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善设新颖别致、富有趣味的导入情境,带领学生在良好情境的支持下融入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活动。
一、小班化教学中优化创设情境导入的效用分析
1. 有利于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场景和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善于利用英文歌曲、课堂演讲、小品表演、微视频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导入情境,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融洽、更生态的小班化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学习小情境中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参与活动、交流和学习。
2. 有利于引导学生融入英语课堂,在激“情”中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学习情绪。
英语学科特有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设置恰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小班化英语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环境下,良好细致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入情入景的氛围中增进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个性培养。
3. 有助于强化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实现有效学习。
恰当灵巧的教学导入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综合素质的发展。小班化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实施更优质的差别化教学,更便于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教师优化创设导入情境,灵活借助互动游戏、对话情节、扮演角色等寓学于乐的多样形式,都对小班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实效、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小班化教学中优化创设情境导入的基本原则
1. 活用教材资源创设导入情境
教师优化创设教学导入情境,必须注重对教材文本资源的有效研究、择取,从中汲取有益的视角开展情境设置和应用,这是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如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初中英语课本中绚丽动人的图片情景、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引人入胜的互动活动等,发挥教学能动性,优化创建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探究活动导入场景,指引他们融入情境、深入课堂。
2. 善用生活素材创设导入情境
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生活化、趣味化的生活素材来精设教学导入情境,是英语教学情境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利用各种生活现象、事理、经历、事迹、感受等,创设形象丰富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从体验可亲可近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亲近英语语言环境,习得英语语言技能和方法,提升英语语言综合素养,进而实现英语学习中学科性、知识性与生活性、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3. 巧用直观媒介创设导入情境
直观性和启发性是创设导入情境的重要原则。教师在课堂各个环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实物、图片、卡片、图表、简笔画、模拟物、自制教具等)、媒体资源(PPT、幻灯片、微课课件等),适时创设导入情境,启发学生进入英语课堂听、说、读、写等活动,启迪他们积极参与探求新知;尤其在创设问题性、活动式、任务型导入情境时,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活动、完成任务等学习过程,以上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介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策略
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学生数少,要组织范围小的新环境、新氛围。教师应努力探求有效途径和策略,优化创设教学导入情境,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学习。
1. 创直观实物,激趣导入。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简笔画、生活实物、实景图例、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的素材来导入英语课堂,有效拉近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小班课堂增光添彩,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在七年级上Unit 2 Topic 2“What does she look like?”Section A教学一开始,教师就让班上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并引导他们尽量用关于颜色的英语单词来描述照片中人物的衣服、饰物、外貌等:“This is my father.He has black hair.”“This is my mother.My mother’s dress is red.”此时,学生们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实物,勾起幸福画面,你三言我五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小班化亲切的氛围中展示、表达、交流,从而有效引领他们将所学的英语词汇、句型与所描述的事物和情景关联起来,培养了坚持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教师积极利用简笔画作为指引学生步入新课学习的情境素材,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如,进入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Feeling Happy”Section A Step 1 Review教学环节时,带领学生进行5分钟的“复习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先由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excited”,“sad”,“angry”,“worried”等几种不同的面部表情,要求学生一起尝试学着用情感形容词表达这些的感受,从而掌握这些新词。在小班学生中,不少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能够画简笔画,可以引导他们加以夸张,变形简笔画,顺利进入新课学习。此外,简笔画还有着简洁易行、经济实惠、富有艺术性的优点,可以在导入课堂提问、环节推演和学习小结等环节发挥积极的作用,指引小班学习小组在新鲜有趣的导入情境下逐渐步入课堂活动,激起参与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开展英语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习实效。
2. 设活动情景,互动导入。
活动教学是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形式。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便利,创建各种形式的活动情景来导入教学。如,适时借助角色扮演、歌曲演唱、音乐场景、故事演讲、互动游戏等活动形式,对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态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教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Feeling Happy”Section DStep 4 Practice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双簧表演引入本课时学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表演活动有效复习巩固3a中的系表结构,从而掌握重要知识点。活动前,教师提供表演线索,将全体学生分为四个活动小组,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代表,随机搭配两位学生上前表演双簧节目(活动程序如上图)……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场景设计和导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表达感情的系表结构,并加深一些生词的理解。虽然在表演活动中有的学生代表找到的例句不大符合要求、表现不太熟练,但经过教师指点讲解、代表展示朗读和学生分组操练,直至教师点评鼓励等,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其中的习惯用语等重点知识,实现学习目标。尤其他们在互动表演导入情境中体验英语语言学习氛围,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
3. 置生活主题,对话导入。
对话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仅坚持为课堂引进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化主题(如本地美食、民俗风情、运动娱乐、流行音乐、动漫爱好等),利用来创设主题导入情境,促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团结后进学生,组建学习团队,发扬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在倾听交流中共同进步。
如,在八年级上Unit 1 Topic 1“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Section A Step 1 Review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展示、复习、引知”导入情境,激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关于basketball,volleyball,cycle,row,skate,table tennis,ski等运动项目图例,从中复习已学过的项目名称,并引出未学新词。在导入过程中,突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借助对话、引读、操练等形式指引学生进行term,team,volleyball,cycle,row,skate,tennis,table tennis,ski,prefer等新词学习。可见小班化中的对话,应提倡更多的相互倾听、交流与探讨、言说与欣赏。在这样的小班化教学情境中,教师积极利用小班化的和谐“小环境”,创设良好的讨论导入情境,营造平等民主、互动交流的对话教学“大氛围”,促进师生在亲切的英语课堂中尽情地交流探讨,在亲和互动中让学生更进一步激发愿学、会学、乐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4. 借数字媒体,视听导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媒体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尤其伴随着农村班班通教育设施的完善,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而表现出来的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资源、学科数据库、微课资源等为小班化情境教学提供丰富便捷的媒体资源,甚至那些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持而呈现的微博、微信、学科主题社区等在线学习平台都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导入新知、参与学习、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小班化英语教学中,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媒体凭借其新颖性、实用性、直观性等优点,越来越成为教师利用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资源,特别在小班教学情境导入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八年级上Unit 2 Topic 2“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Section D Step 4 Practice教学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一个3分钟的“All kinds of food”微视频,通过展播并配合教材有关图例,导入本环节训练活动。在形象的动画视频指引下,学生更贴切地认识meat、vegetable、fruit等,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加深单词记忆,并在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下学会判断区别Healthy food(健康食品)和Unhealthy food(非健康食品),从而顺利进行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学习。
其实,在小班化特有的英语教学环境中,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求知心理特征,教师完全可以灵活地结合演示成果、启动活动、设置问题、实施训练等各教学环节需要,广泛利用教学微视频来精心创设导入情境,有机整合动画、图像、文字、声音等资源要素,活化英语课堂形式,为课堂中的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创设起良好的互动情境,指引学生在形象丰富的互动场景中融入英语学习,体验更加有趣的课堂,收获真实的学习成效。
四、结语
教师围绕小班化英语教学,开展教学情境导入设计,应不拘一格,始终紧密结合小班化具体教学进程的需要,时时根据课堂、学生、学况的变化,探求有效方式方法来灵活创设形式丰富的教学导入情境。只有创设真正贴近生活、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良好情境,才能为打造有效、有趣的英语课堂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指引学生实现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玲.关于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分析[J].校园英语,2015,15.
[2]孙谷琳.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制约因素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