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倒叙手法的作文(共3篇)
用倒叙手法的作文 篇1
小学生满分作文方法系列
巧妙使用叙述手法——倒叙
倒叙
倒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把事情的结局写在前面,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把事情中最精彩或最紧张的片段写在前面;然后再有顺序地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局;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采用倒叙的写法,有的是因为事情的结局或片段有特殊的意义而先写出来加以突出说明;有的是因为事情的结局或片段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或造成悬念,先写出来以引人入胜。运用倒叙的方法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为倒叙而倒叙。从“倒叙”转入“顺叙时界限要分明,过度要自然。
一张照片的回忆
我有一个彩色的相夹,里面夹着我和爸爸、妈妈照的一张“全家福”。上面的我笑得多开心啊!可是现在一看到它,我就忍不住想哭。
看着照片,我的思绪飞回到三年前的一个夏天——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北京玩,我高兴得蹦起来。那天,妈妈默默
地为我换上一身新衣服,我们一家坐飞机来到北京。
在北京,我们玩得可开心啦。一晃三天过去了,我们要回家了。我真舍不得离开美丽的北京。当我们再次走到天安门广场时,我看到一位照相的叔叔走过来了,就灵机一动,喊:“爸爸、妈妈,我们在这儿照张相吧!”于是,爸爸用他那粗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抱起,妈妈用脸贴着我的小脸蛋,我呢,一手搂着妈妈,一手搂着爸爸„„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好景不长,这张照片竟称为我痛苦的回忆。后来,爸爸和妈妈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架,而且越吵越激烈。最后爸爸去了外地的窑厂工作,便在没有回家。终于,在我去年过生日那天,爸爸从窑厂回来了,邀请了亲朋好友,为我风风光光地过了一个10岁的生日。那天我本应该很开心,可是看到爸爸和妈妈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做事,我心里很难过。第二天,爸爸又匆匆忙忙地回窑厂去了。
后来,从另据口中得知,爸爸和妈妈要离婚了。我听了怎么也不相信,整整一个下午,我只知道哭,晚饭也没吃,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里,爸爸正冲着我笑还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我高兴地大喊:“爸爸。”醒来却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
亲爱的爸爸,您听到儿子深情的呼唤了吗?已经三年了,这张照片仍然是崭新的,我一直小心地珍藏着。亲爱的爸爸,您快回来吧!我和妈妈等着您再拍一张“全家福”!
用倒叙手法的作文 篇2
一、合理运用观察方法, 将素描运用到写作当中
《莫泊桑拜师》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对话:“这个问题很简单, 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这就要肯吃苦, 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 把每天看到的情况, 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 而且要长期记下去。”“今后, 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 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 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 让我看了以后, 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从上述简单的几句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学生平时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有时候经历过的东西却写不出韵味, 关键在于学生没有仔细地观察, 也没有学会怎样去观察。另外, 也缺乏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上, 让学生们用画家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发现事物的内涵。众所周知, 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 必须得有素描的功底。写作文也是需要有素描的功底, 换句话说就是将现实中的活动以及场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在确定一个主题之后, 让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观察。比如, 让学生们观察老师, 可以用画家画素描的方式将老师的身材、面貌以及衣着详细地写出来。
同时, 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目标, 扩大其观察范围。只有观察范围扩大了, 学生的兴趣才能有所提高, 写作题材自然而然地就广泛了。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将生活场景描述得更详细生动, 我们经常按照学生的描述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再现习作中的片段, 使学生在表演中找寻到自己习作中没有的细节。这样不仅练就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也增加了学生的积累。只有有了大量的积累, 才能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修饰过程, 改好片段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是需要层层修饰的, 比如国画, 先用淡墨画出雏形, 接着对局部用浓墨泼洒, 突出重点, 体现出层次感, 最后进行必要的勾勒。同样, 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绘画的过程, 在写作完成之后也要做到反复修改, 这样才能使习作更加生动传神。比如, 在上习作讲评课时, 我们将优秀的习作利用投影仪展现出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看清楚, 同时让习作者上台朗读。一个习作写完了, 一定要让学生反复地念几遍, 观察语句是否通顺, 用词是否恰当。当学生的修改能做到语句通顺的时候, 教师再从学生习作中的佳句入手进行点评, 鼓励其他学生借用一些佳句来写作。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 教师应该做出示范性修改。最后, 学生在自己修改、教师点评之后, 也就学到了具体的修改方法。
巧用对比手法 凸显报道意图 篇3
1. 在报道中通过对时间、空间的观照形成对比。
这是报道中较常见的对比方式。时间上, 即纵向的对比, 展现历史的变化或事件的进程, 比如十年前的小村落, 十年后已成繁华都市, 对这种变迁的探询, 最能够体现发展的步伐。若能再配上老照片, 同一地段的新旧场面进行对比, 那变化就更加直观和明显, 报道也更有说服力。
空间上, 即横向的对比, 展现同类事物的不同解决方法及其不同结果, 从而引导受众认识应选择何种处理方式。比如《中外轻工杂志》曾报道两家国有企业的不同命运, 上海两家为自行车整车配套的企业———自行车钢珠厂和紧固件厂曾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都处在亏损边缘。然而, 4年后, 钢珠厂已改为上海斯必克发展总公司钢珠厂, 成为上海自行车集团的利润大户和全国自行车钢珠企业的龙头。而紧固件厂却到了需要别人输“氧”, 才能勉强存活的地步。通过分析造成其不同结局的成因, 让人们看到了改革改制的必要性。事实胜过雄辩, 这种同类事物的对比, 能够有力地说服读者。
善用时空对比, 有助于拓宽报道的视野, 增强纵深感和厚重感, 同时能够触发人们对发生发展规律的思考,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深度报道、全景式的报道, 均离不开对比手法的运用。
2. 在版面上通过编排形成对比。
对比, 也是表达版面语言、体现编辑意图的有效手段。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褒与贬、新与旧、进步与落后、革新与保守……此类对立的事物的报道, 在版面编排上, 予以对照体现, 能够形成明显反差, 强化报道主旨。比如泉州晚报的社会新闻版面, 曾将拾金不昧及拾物不还的两个事例予以集中编排, 一位摩托车工捡到钱包, 依据包中的名片辗转找到失主, 主动予以归还, 失主向报社报料提出表扬;有一位学生搭乘的士时, 把手提电脑遗失在出租车上, 凭记忆中的车牌号找到车主时, 车主却矢口否认, 最后学生只好报警, 后来车主慑于法律的威严, 退还了电脑。这两则新闻排在一块, 且通过标题体现编辑部的立场, 《赞!车工主动寻找失主归还钱包》《羞!的哥玩花样不想还乘客失物》, 何则为荣、何则为耻, 褒扬什么、鞭挞什么, 通过对比, 一目了然, 起到了很好的道德宣示作用。
此外, 像有的子媳尽心照料公婆, 有的兄弟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 这样的事例, 编排在一起, 也令人对世道的炎凉不胜嘘唏, 同时更加明白何为孝道。
3. 在表现形式上通过符号形成对比。
符号不仅能够引导阅读, 而且能够传情达意。通过图形、图案、色彩、线条等符号, 可形成对立和反差, 从而表达出报道意图。
像厦门BRT快速公交爆炸案的次日, 厦门日报除报头仍为红色外, 各版的栏目、标题包括照片均为黑色或灰色, 这与该报平日浓妆重彩、色调鲜艳的风格大异其趣,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黑灰色表达了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这体现了应有的感情色彩。
像楼市的上升, 及菜价的下跌, 有的媒体在报道时将二者排在一块, 并在标题前打上了上升的箭号及下降的箭号, 表达了二者的反差。箭号强化了这种升降的含义, 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理暗示。此外像中国股市的走低以及欧美股市连创新高, 有的报纸在报道时用绿色与红色的字体来进行对比, 甚至画上熊与牛的图案, 不同的颜色及相对立的图案, 均起到了强化报道意图的作用。
【用倒叙手法的作文】推荐阅读:
作文倒叙开头法10-24
倒叙的流年散文赏析06-19
倒叙07-19
倒叙法例谈09-28
“倒叙式”教学方法06-18
用拟人手法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06-30
用白描手法写一段话10-05
用到象征手法的作文07-22
小学作文写作手法分类07-20
蒙太奇手法作文范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