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句子

2024-10-02

修辞手法的句子(共12篇)

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1

修辞手法的句子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5、自私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永远只看得到自己;自私是一块布匹,蒙住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见别人的痛楚;自私是一层玻璃,看上去透明,却始终隔开了彼此的距离。

6、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7、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8、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9、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10、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1、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12、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3、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14、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15、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16、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17、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8、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19、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0、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21、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2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24、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5、太阳象火球一般炙烤着大地。

26、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7、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28、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9、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0、这样有问题吗?

31、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32、你觉得有问题吗?

33、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34、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35、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3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7、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38、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39、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40、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41、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42、有这样的可能吗?

4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4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5、难道不是吗?

46、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47、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48、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49、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50、难道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51、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52、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53、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54、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55、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56、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57、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58、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59、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60、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61、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62、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63、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64、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65、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66、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67、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68、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69、难道你觉得自己对吗?

70、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7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72、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7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74、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75、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76、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77、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78、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9、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80、人难道可以长生不老吗?

8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82、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83、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8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85、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86、我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87、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88、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89、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90、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9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92、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9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94、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95、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96、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97、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98、道旁的草地上长着一簇簇蒲公英,伞形的小白花球,随风散落。

99、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100、难道你认为没有这样一回事?

101、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反问

102、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

103、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104、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05、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06、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107、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108、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2

一、反复强调感情,《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一开始就用诗一般的语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使文章语言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现出音乐美。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来看,也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的特点——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人们在初春时节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心情。写出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抒写了人们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在这热切的盼望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怎能不以喜悦的心情去热情拥抱春天呢?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拟人活化景物

接下来,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特征,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啊!万物都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冰雪消融,春光明媚,连太阳的脸都显得红润可爱。这其中蕴含的由弱渐强的语气,不正像渐强的乐曲吗?春草也和人一样,似乎有意与人共享春天的美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这幅春草图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与草共同欢乐,共同嬉戏于大自然的怀抱,陶醉于春的美景之中,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统一呀!

三、衬托景人合一

《春》在艺术表现上还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衬托就是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衬托、互相对照、互相比较,以突出事物特点,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作者在《春》这篇文章中一共推出五幅“特写”,细致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先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突出草的“嫩绿”,描写春天绿草如菌的情景。次写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第三幅画写春风,着力刻画春风的“温馨”“鸣唱”,描绘春风送暖的胜境。第四幅画面写春雨,渲染春雨“轻柔”“湿润”,画出夜雨和郊外的美丽画面。这四幅画面充盈着跳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这为最后一幅画的描写做了充分的铺垫和衬托:“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啊!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实在太美了,所以才呈现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欢乐景象。

四、排比酣畅淋漓

朱自清先生一般也不单一地使用排比句,往往在排比中兼用其他修辞手法。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兼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朗润”写春山光泽,“涨”写春水涣涣,“红”写春日暖人。“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都是排比的例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先生善于排比句连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给人一种健康、壮美的感觉。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鲜明、有力。

由修辞手法想到的 篇3

7.选出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是( )

A.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那里的农民要筹集几个钱,是多么难啊!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作两半使。

D.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

“吳老师,这道题目,我们已经谈论探究过了,但是看法不一致,有的选A,有的选C。”

“我认为选D”,我看了一遍题目,说出了我的答案。

听到我选D,大家异口同声,毫不留情地立刻“轰炸”我,纷纷问我理由。

我先问他们为什么不选D,他们说,很明显,柏油路晒出油,就是夸张。

咋一听来,觉得理由很充分,道理很浅显,但是只要认真深究,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作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这句话出自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热”的描写,不出现“热”字,却把“热”写得淋漓尽致。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段文字处处写热,虽然不见“热”字,但是却真真切切地让人们感觉到这种难挨的“热”,从修辞的角度,我们看到拟人、排比、比喻、夸张等丰富的修辞,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形象化了,仿佛你就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热得汗流浃背,热得让人压抑。

“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出油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铜牌在阳光下也要晒化了,而我们知道铜牌是不会被晒化的,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气温之高,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烈日炎炎的场景。同时通过狗,骡子,小贩的行为侧面描写,烘托出烈日炎炎的气氛。而“柏油路晒化了”这句,要知道是不是运用夸张,还得了解“柏油路”的知识。百度上解释“柏油路”亦称“柏油马路”,路面由沥青铺成的道路。柏油路是俗称,学名叫做沥青混凝土铺面,是一种非常广泛使用的道路路面。“柏油路”采用喷洒铺设的,透水性差,下雨天易滑,天热了又会熔化,粘得满车都是。但为什么还选用沥青?由于粘结性、绝缘性、隔热性及防湿、防渗、防水、防腐、防锈等性能,所以,沥青除了铺路外,还有很广泛的用途。沥青容易老化,路面深色容易吸收热量,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溶解。由此可知,柏油路在烈日下是可以被晒化的,所以这是一句叙述的语句,不是夸张。

第二天,我还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一位物理老师,他的解释也和百度的一样,认为柏油路是可以被晒花的。另外,通过百度还让我知道了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交流,让我想到了不管是哪一门学科教学,在本学科范围不可解答的,要跨学科向其他教师请教,随时问问身边的“哑巴老师”——字典,更要学会找找新时代的“百度老师”,多百度一下,很多不懂得知识就可以迎刃而解。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4

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有这样的可能吗?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含有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摘抄 篇5

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把句子写具体 用修辞手法写句 篇6

1、他写作业很认真。请把“认真”的表现写出来。2、今天天气真热。请把“热”的程度写出来。3、他挖坑很用劲儿。请把“用劲”的情景写出来。4、我们的老师真辛苦。请把“辛苦”的状态写出来。

5、明天春游去,我们可高兴了。请把“高兴”的神情写出来。6、他的作业太乱了。请把“乱”的状况写出来。7、他哭得很伤心。请把“伤心”的神态写出来。8、他穿着朴素。请把“朴素”的装束写出来。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1.把样子写具体。①原句:熊猫真可爱!②原句:晚霞真美!2.把动作写具体。①原句:老爷爷走着。②原句:山羊跑得快。3.把程度写具体。①原句:西瓜真甜!②原句:天气真冷。4.把神态写具体。①原句:老师望着我。②原句:他沉思着。5.把概念写具体。

①原句:这棵树大得很。

②原句:这座山太高了。按要求写句子。

1、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中英公示语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 篇7

关键词:公示语,修辞手法,顺应理论,翻译策略

公示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产休憩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戴宗显,吕和发2005)包括了“标识语”、“标语”、“警示语”、“告示语”等说法。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具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

我国的公示语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笔者研究了公示语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一下三种:

1)公示语研究综述、

2)公示语翻译纠错及翻译对策(常见的是以某个城市或景区为例)

3)在某个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策略。王银泉(2000)曾指出公示语翻译“力量比较薄弱,起点比较低,多为感触式的评议。”公示语纠错的一部分是以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等表面问题为主,也有一部分涉及到文化差异、读者心里、美学等方面。从公示语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功能翻译理论、文本类型、跨文化交际、社会符号、语用学,如关联理论、语用失误、语用等效等。

对于公示语的修辞手法,只有个别的论文中简单提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国外一般把公示语分为四大类,“提示性、指示性、告示性、警告性。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加入了劝导性、宣传性等内容。”(牛新生,2008:90)。戴宗显、吕和发(2005)指出了公示语的七大应用功能:引发兴趣、提供信息、加深理解、促进行动、巩固形象、服务社会、防止犯罪。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类比上看还是从功能上看,公示语不仅仅是提供信息,起到告示、指示的作用,还要进行劝导、宣传,引发公众的兴趣,促进其行动。

笔者分别将公示语的作用分别概括为浅层次作用和深层次作用。要想达到深层次的作用,公示语不可避免的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在告知、说服、宣传和渲染的同时,在公众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使其感受到该城市的有序、友好、文明与和谐。”(谢桂梅,2008)稍加留心,就可以发现公示语中也有美妙的修辞。“好的公示语,除了它本应起到的传递信息功能之外,在景区、公园、广场等地,它本身还可以是一条很好的风景线。”(李孝华,2009:279)如何将这道“风景线”翻译得漂亮,笔者从顺应理论中吸取营养,对翻译策略提出了一些拙见。

1 中英公示语修辞手法及理论基础

1.1 公示语修辞类别

就修辞来说,汉语和英语都有一套特定的修辞格。英汉辞格既具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英语中绝大部分辞格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应或相似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节奏、构词、句法、等方面不同,同时也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在描述同一对象、表达同一概念时,往往根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选择使用不同的辞格。

修辞的这些特点也反映在英汉公示语中,在本文中,笔者将修辞手法分为三类:一、语音修辞,二、句法修辞、三、语义修辞,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对比中英公示语的修辞手法的异同。只有了解了中英公示语修辞手法的不同,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

1.2 理论基础

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而且翻译不仅仅是一般的语言选择过程,更是一种双语转换过程中更为复杂的语言选择过程,(周书梅,2008)选择的目的就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所以翻译行为具有多种选择组合的性质,而做出选择就是为了顺应不同的翻译目的、语境等等。

顺应理论对于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的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对于公示语的修辞翻译很有启发意义。

顺应理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方灿黄丽娟,2009:137)结合公示语修辞的特点和实际翻译需要,本文主要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关系顺应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公示语的提出者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涵盖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语法、乃至篇章结构以及风格语体等等。语境顺应包括社交顺应、心理顺应和物理顺应三方面。为方便起见,笔者将公示语的修辞手法分成了语音修辞、句法修辞和语义修辞三个方面,并且认为,语音修辞和句法修辞的翻译要做到语言结构的顺应,语义的修辞要做到语境关系的顺应。

2 公示语修辞的翻译策略

2.1 语音修辞

押韵(Rhyming)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公示语中也会借用,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公示语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朗朗上口,成为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常见的押韵主要有头韵和尾韵两种。”(陈新,1999)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体系的不同,语音的修辞在某些地方存在差异,比如说,英语中大量使用头韵和尾韵,而汉语辞中头韵的情况极少,甚至不存在头韵这一修辞的说法,更多的是使用谐音。

例1.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校园公益广告)

Come with a rush?Go with a flush!

例2.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The grass so fair;needs your care.

汉语公示语的“匆匆”和“冲冲”、“青”和“情”是谐音,英译的“rush”和“flush”、“fair”和“care”也巧妙的用了尾韵,顺应了英语的尾韵

例3.Human and Nature;not Human end Nature

人与自然共“生”,而非人与自然共“争”

英语公示语在“and”和“end”上做文章,两个词压尾韵,在语义上起到想法的作用。笔者将其意为“生”和“争”,既顺应了汉语谐音的习惯,也在语义上也符合了原标语对比的手法。

例4.“Lend a hand---care for the land!(伸出援手,真爱土地)

英语公示语的“hand”和“land”压尾韵,但是在汉语里,很难找出相同语义下的尾韵,这种情况下可以放弃原标语的修辞手法,汉语标语用到了两个四字词,结构整齐,语义对应,顺应了汉语的语言特点,更容易让公众接受。

2.2 句法修辞

公示语在句法上用到的修辞主要是反复和对偶。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某个意思,在一个语言片段中故意重复同一个词或句子,以加深印象。(2004,75)对偶具有视觉上和听觉上的整齐美,较之于散句,能言简意赅地传递出公示语的信息,更容易记忆。在翻译公示语句法修辞时,要尽量在语言结构上顺应目的语的修辞习惯,才能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接受。

例5.“穿背心、脱鞋者免进”译NO SHOES,NO SHIRTSNO SERVICE

汉语的公示语表意直接,语义清楚,但是没用到修辞手法,没什么美可言。英译的公示语用到了重复的手法,三个“NO”重复使用,“SHOES”,“SHIRTS”,“SERVICE”同为名词,句型结构整齐。这种翻译顺应了英语句式的特点,重复和排比的使用使英文公示语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例6.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Yes to life,No to drugs!(吴伟雄,2006)

汉语标语用了对偶、比对的修辞。翻译的英语标语用yes和no做对比,语义上形成对比,句式上用到了排比。两个公示语都在各自的句式方面顺应了语言结构的特点,令人称绝。

2010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口号“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被广大中国民众称赞。在修辞方面既用到了句式上的对偶,又用到了语音上的谐音,颇具艺术感。该口号的英文版———“At Your Service at EXPO”,出自复旦大学博导陆谷孙教授的手笔。陆谷孙曾拿到有关部门提供的五六条译文,每一条都让他失望。“那些译文翻得很实又很长。比如:‘World is in front of you.We are by your side.’外国人读了会觉得奇怪,”陆先生说,“口号要让人一看就懂。”“能看懂”就意味着公示语翻译要考虑外国受众接受度,顺应读者的语言习惯。

2.3 语义修辞

交际行为实际是交际双方心理间的交流,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社交世界指社交场所、社交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交际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交际场合既定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否则便难以接受。“翻译活动中要顺应的社交世界不仅仅指的是原文描写的社交世界,而且也包括译文预期读者的社交世界,这样的社交世界顺应才应该是完整的。”(杨蒙,2006:89)社交世界的顺应指社交规范的顺应和社会文化准则的顺应两方面。

例7.Wanted!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译文1大海与大洋———生存还是灭亡?

译文2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第一个译文遵照了英语公示语的句式和语义表达,其中“生存还是灭亡”仿照了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表现了海洋的重要性。第二个译文采用了汉语的四字结构,而且仿照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在文化和社交上更符合中国人的特点,也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吸引公众注意力,号召其做出行动。

例8.桂林山水甲天下。

译文:East or west,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吴伟雄,2006)

这是桂林市政府和中国翻译协会2005年4月,面向世界征集到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最佳译文。英谚有云:“East or West,home is best.”将英语中的谚语仿译过来,很好地顺应了西方读者的文化和心理,顺应了“译文预期读者的社交世界。”表达性更强,能使国外游客印象深刻。

例9.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原译:For a good harvest both in sports and morals.(蒋磊,2002)

丰收在汉语里除了指粮食有好收成外,还可以指抽象意义上的取得进步、成就。汉语标语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在英语里的harvest并没有抽象的含义,不能起到号召的效果。若将将该标语译为“For better(athletic records and sportsmanship”。(蒋磊,2002)虽然失去了原标语的修辞手法,但最却最大程度上顺应了译文读者的心理和社交习惯。

因此,在语义方面的修辞翻译中,要以语境顺应为目的,具体来说译者要尽量做到社交顺应和心理顺应两个方面。如果在目的语中能找出恰当的修辞手段,可以保留原公示语的修辞,或是创造更好的修辞;如果原公示语没有修辞,但目的语运用了修辞可以增强其表达效果,更能顺应语境,翻译时则可以添加修辞;但如果原公示语的修辞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出相似或相近的表达,则要考虑放弃修辞,用最能让目的语读者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3 结束语

谈《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 篇8

一、比喻

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金”,指金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和夜色之晴,月光之明。此外,月光挥洒湖面,微风吹过,光潋起伏,“浮”、“跃”之中,虽未写风,已现风影;“璧”,圆形的玉,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更能显出水平如镜;“静”、“沉”之间,波澜不惊,也暗含无风的平静,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一“跃”一“静”,相映成趣,境界美丽。

二、拟人

例(1):衔远山,吞长江。“衔”字绝妙地写出了山在湖中;又因湖蓄江水,如大口吞咽。一“衔”一“吞”,用字精确,赋予洞庭湖生命之感,把洞庭湖跟远山、长江的关系绘成了一幅动态的画,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八百里洞庭”的恢弘气势。

例(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喊、怒吼;“排”,排开、冲向。风的冷酷,浪的凶险,气氛之恐怖,浊浪之险恶,跃然纸上。明为写景,实则以景衬托心情,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三、对偶

例(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通”对“南极”,“巫峡”对“潇湘”,对仗工整,点出洞庭湖位处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也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例(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日星”对“山岳”,“隐曜”对“潜形”,突出一个“暗”意,“隐”和“潜”又兼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渲染了洞庭风雨影响之大,恶浪情势之险。

例(3):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长烟”对“皓月”,“一空”言其晴,“千里”言其远,一览无遗。这一对偶句,描绘了洞庭湖“春和景明”季节的晚间那开廓、明朗的境界,虽为客观美景,但也蒙上了人为的主观色彩,同时也为“渔歌互答”的渔家乐画面铺垫了宜人的背景。

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范文正公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四、夸张

例(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有边有际。“无际涯”三字用夸张的手法从空间勾勒出洞庭湖浩瀚雄伟的轮廓和水势浩淼的气势。

例(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从不同时段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的气象变化。早晨灿烂的阳光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宛如唐朝人张碧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低垂的云雾将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诗中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

五、借代

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泛指湖中各种美丽的鱼,以本体的部分代本体,加上“锦”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月光下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此句运用对偶和借代兼用的手法,从上到下,写飞鸟,写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相映衬,富有趣味,既写出鱼鸟闲适自由的情态,又衬托了登楼骚人的“心旷神怡”的神态。

六、设问

例(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设问是作者费了一番“尝求”苦心之后的感慨。通过一个“异”字,既明确否定了“迁客骚人”那种以“物”的变换、“己”的遭遇为转移的悲喜观,同时又总述并肯定了“古仁人之心”。在肯定和否定中表明了作者的胸臆。

例(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乐中有忧,忧中有乐,忧君忧民忧天下,就是“古仁人”所追求的快乐。这种忧乐观,尽管包含着封建士大夫的忠君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追求个人名禄,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社会中,作者能有忧民忧天下的情操就显得难能可贵。作者少有大志,今再发之,既充分表现了范公的政治怀抱,同时也体现范公以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的良苦用意,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

七、反问

例(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字通贯全文。通过反问,深沉有力地写出“迁客骚人”登楼雨季之悲和春晴之喜的两种“览物之情”,反衬了作者阔达大度的政治胸怀。

例(2):微斯人,吾谁与归?本句感情强烈深沉,充分表明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依然一往情深地追随“古仁人”的坚毅精神和政治上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百折不回的信念。

八、对比

本文构思巧妙,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对比鲜明。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腾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此中感情,又与“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对比之中,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析自明。通观《岳阳楼记》,可以说,作者运用最成功的修辞手法就是对比。

《岳阳楼记》文采飞扬,古今传诵,不仅内容上千回百转,层层推进,言情化境,而且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也使它文质兼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不同时代的读者都受到了精神熏陶和人格力量的感动。

修辞手法的作用 篇9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衬映,互相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篇10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而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之一的唐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把深厚的内涵和出神入化的文学技法表现出来,既引人入胜,有震撼人心。唐诗中或咏物,或说理,或抒情。其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文字的锤炼,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而比喻手法的运用,则是诗人创作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比喻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价值。

一、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唐诗中有很多咏物咏史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体是被吟咏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主体一般都是客观实体,基本不允许主观臆造。所以,如何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字便在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这一类诗歌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只有形成生动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始随后的抒情和说理等情感表达。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人们在现实中能感知的、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印象的事物,把它们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样便构成一系列的比喻。

而比喻的成立,要具备“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在唐诗中,作者所吟咏的人或物常常离读者较远,而作者通过与之类似的,又能贴近读者的事物进行设喻,马上就让读者想到,作者描绘的这个形象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真正地达到“化平淡为生动”比如下面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即描写春天返青的柳树在风中妖娆柔美的姿态、作者在前两句均采用了只出现喻体的借喻这一词格。将柳树的绿比作玉,将垂下的柳条比作丝带。形象地将刚刚返青不久的柳树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两句描写的不是静止的柳树,运用比喻的手段就可以使柳树的形象活起来,即让读者在视觉上感知柳树的绿,又能让读者有触觉上感受到柳枝的轻柔。在最后一句用明喻的手段,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将看不见的风以具体的形态让读者接受,又可以直接点出咏柳背后的内涵。作者所吟咏的不只是柳树,更使造就柳树形象的春风,是自然。即便是不处在春天里柳树旁的读者,也能在脑中形成那一组形象,更能顺着结尾的比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类似的诗歌还有李贺的《马诗》(其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要阐释的较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具体明确。

在唐诗中,还有一类说理的诗。即在诗中阐释人生的哲理。道理往往都是抽象的,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告诉读者,则不免生涩,死板。这样就是诗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打了折扣。同时,有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做到浅显易懂。在诗歌的艺术性和说理的明确性、有效性之间,就需要用修辞手法架起一道桥梁。而比喻这种常用的辞格,便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诗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意在说明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取代旧的事物,不必为时光流逝和人的老去感到悲哀,要豁达乐观。而这种道理比较深刻,要通过诗人精妙的笔法来实现浅显明了。而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在诗中只出现了“沉舟旁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这两个喻体,将这一道理形象地阐释出来。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马上就能在脑中形成千帆过境,万木欣欣的场面,更容易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其他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说是朱斌的《登楼》),虞世南的《蝉》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喻的运用来阐述人生哲理。

三、比喻的手法往往是和诗人情感相联系的,通过比喻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进而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常来讲,比喻的手法加上不同的情感类型和情感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一首诗的`修辞方法的了解,就能很快地了解作者在作这首诗时的感情态度等心理活动,从而为整首诗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抒情造成的矫揉造作。同时,也节约了抒发情感的语言,即用一个比喻句代替了一组抒情的句子,可以达到“化冗长为简洁”。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最后两句借虽然无限美好灿烂的夕阳却已近黄昏来比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老去,表现出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而对于不可超越的生命又有着无奈之情。这样,以自然物来比喻人和整个生命过程,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情感的相知,使得读者对于整首诗的鉴赏更为容易,避免了艰深晦涩。同时简单的十个字阐述了深奥的人生道理,也是比喻手法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11

一、考点梳理

(一)考点知识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擬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拟人)

(二)考查角度

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

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考查中一般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出。

(四)考查形式

一般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常与仿用句式、扩展语句、语言表达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二、答题方法

1.熟悉比喻与比拟等修辞格的特点。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修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2.掌握比喻与比拟修辞格的意义与用法。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3.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近年来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考生要回答得出,回答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不是因为不懂得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因此,考生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和想象能力。

4.紧扣辞格作用,结合语境作答。解答修辞类试题,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格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准的赏析,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来理解,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不仅要分析辞格对表现描述对象的作用,还要体会命题人的思想意图。

【同步突击】

1.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个个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3.下面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4.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玫瑰花和玉兰花”为内容,写两个拟人句。(不超过60字)

示例:梨有五月鲜,苹果有老花甜,阳光斑斑点点筛落枝叶间,映照着累累果实,五月鲜已经羞红了脸,老花甜已经笑脸迎人。

答:

5.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请按要求写广告词。

日前,某传媒公司出版了《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一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视觉美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旅游工具书。

用比喻句(不超过30字):

6.请以“都市”“高楼”“灯火”“人群”为描述对象,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表现都市的扩张、繁华以及个人的渺小、孤独。(不少于60字)

答:

7.用拟人和描写的手法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虽然狂风暴雨,打得小草东倒西歪,可是雨过天晴,

8.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手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河流在洪水季节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比水的信仰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淳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答: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问: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驼子摔跤”,请说明这个比喻所谈的与学文言文有关的问题及发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张。

浅析美学修辞中的夸张手法 篇12

(1) 扩大夸张。这是夸张中最常见的一类, 即把表现对象的状态、程度、形象、数量、作用等特征的东西故意往大、高、多、强、好、长、远等方面去夸张。利用数词或表示数量的词组进行夸张, 这是夸张词格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 Bob loves runing risks, and he once dived from the overhonging clilf of ten thousand feet high into the sea.

鲍勃喜欢冒险, 他曾从万丈悬崖上跳入海中。

句中用了一个很大并且完整的数字ten thousand进行夸张, 以衬托鲍勃的胆量过人和冒险精神。

2) 强化某些词语的语义, 进行夸张描述。

His anger nearly burst his belly.

他气得肚子简直炸裂了

Everybody was clapping their hands off.

每个人都拼命鼓掌。

3) 利用名词短语, 介词短语以及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进行夸张。

To get a decent apartment these days in New York you have to pay an arm and a leg.

今天, 要在纽约住栋高级公寓, 必须付出极高的价钱。

Daisy is clever beyond comparison.

戴西聪明绝顶。

4) 借助比喻、拟人、类比进行夸张, 两种或两种以上词格糅合在一起,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更加鲜明、充分、透彻地表达思想。

It was so hot a noon that the leaves had to gasp for breath.

那天中午, 天气热得连树上的叶子也在喘气。

He has a skeleton of a wife.

他妻子骨瘦如柴。

(1) 缩小夸张与夸大夸张正好相反, 即把表现对象的状态、程度、形象、数量、作用等特征的东西故意往小、低、少、弱、差、短等方向去夸张。

Miss sharp (the suspect) browed her head and had haver wttered a syllable.

夏普小姐 (犯罪嫌疑人) 低着头, 一个字也不说。

(2) 扩大夸张是故意地运用夸大事态的手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 缩小夸张则是故意地运用小事态的手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 两者旨在抒发强烈的情感, 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和突出的印象, 但后者不如前者常用。

(3) 超前夸张又叫窜前夸张, 即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其特点是将事情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换。

他酒没沾唇, 心早就热了。

(郑直《激战无名川》)

二、夸张方法上的分类

(1) 普通夸张, 又称“一般夸张”“直接夸张”或“单纯夸张”即在表现对象原来的基础上直接夸张, 或者说是不借助其他手段而构成的夸张。

(2) 特殊夸张, 又称“间接夸张”“结合夸张”或“融合夸张”即与其他修辞方式相结合进行的夸张, 它包括借助比喻、借代、比拟、对偶、排比等进行夸张, 比普通夸张显得更生动更形象。

三、夸张的效果

(1) 加深印象, 要义是基于实际, 超越实际, 关键是想象的飞跃。

(2) 幽默, 通过言过其实, 可取得幽默的效果。

四、夸张的应用特点

夸张是通过言过其实, 夸大其辞的描述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揭示事物的本质。

(1) 要明朗突出, 引起读者的共鸣, 要夸大其辞, 但应注意要夸得明朗、充分, 不能模棱两可, 既像夸张, 又像真实。

(2) 要合情合理, 以客观现实为基础, 无论是夸张是缩小, 应符合客观现实, 否则, 不能给人以真实感。如:Crippled as he is, he always loiters about, as if on wings.要说明他虽脚跛但行动利索, 也不能用as if on wings这样的夸张。

(3) 要立意新颖, 构思奇特形象, 运用夸张时, 要驰骋丰富的想象, 立意新颖, 不落俗套, 夸张贵在创新避免因袭。

五、结束语

夸张在文学语言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 熟悉它的表现形式分类以及表达上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造成想象鲜明的画面, 写出生动活泼, 趣味盎然的文章来, 了解它的特点和不同语体特征, 将使我们准确有效地运用它。

摘要:英语中的Hyperbole和汉语的“夸张”, 在表达方式、修辞效果和使用上完全相同, 但在包括的内容方面却不尽相同。汉语夸张又称“夸饰”“饰词”“扬厉”“增语”“信写”“甚言”等, 为了表达的需要, 故意言过其实, 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描述。夸张这种修辞方式, 在我国古代就为人们广泛地运用, 并且有很多研究成果, 夸张的历史之古远, 研究之深入, 范围之广泛不下于比、兴, 着充分地体现了汉语寓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关键词:修辞,夸张,分类,效果,特点

参考文献

[1]、吕煦著<<实用英语修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2]、范家材著<<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5

[3]、胡曙中著<<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朱德熙著<<语法、修辞、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上一篇:感恩节微信祝福语25条下一篇:学校教研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