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对照(通用8篇)
修辞手法-对照 篇1
9.对 照 Antithesis 1.定义
Antithesis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represents a contrast or opposition of things, actions, qualities, conditions, effects, etc.Antithesis usually consists of a pair of opposite things which are expressed in two phrases or sentences.The opposite things are usually written in parallel structure.对照(或反对)是把意义相反的词、短语、句子放在对称的位置上,以表示事物、行为、品德、条件、效果等相对立或对比的修辞格,以平行结构进行表达,从而突出两个事物的鲜明对比。它相当于汉语对偶中的反对。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汉语中的反对是由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构成;而英语中的Antithesis既可由两个对称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构成,也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句子或句子成分构成,其中可能由几个并列的句子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而只有一个句子与其他各句形成对照。Antithesis也不同于Parallelism。Parallelism是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旨在加强语势;而Antithesis是表示相反的意思,旨在突出对比。例如: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Holy Bible)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William Osler)只有向后看才能理解生活,但要生活好必须向前看。*由于Antithesis能揭示事物的矛盾性,此类语句往往说得巧妙、机智、隽永,蕴含着某种人生的哲理或真谛,加之结构整齐、匀称,音韵铿锵,故运用频繁,常见于英语谚语、演说、报刊文献及文学作品中。
2.表达方式
(1)同一事物两面对照
United we stand;divided we fall.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a bad supper.希望是一顿美好的早餐,但是一顿糟糕的晚餐。From them all MarkTwain gained a keen perception of the human rac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people claim to be and what they really are.(NoelGrove)从他们身上,马克•吐温对人类有了敏锐的深刻认识,看清了他们口头说的和实际做的区别。
*本句中两个what引导的从句相对立,形成对照。对人不能只看他们的宣言,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实际怎么做的。有些人言行不一,耍两面派,不要上当。
A world will lament them a day and forget then forever.世界对他们会痛苦一时,但最终会永远忘记他们。America is the paradise for the rich and the hell for the poor.美国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Caesar.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The valiant never taste of death but once…
(William Shakespeare: Julius Caesar)凯撒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They are wonderful when they are good, he thought.There is no people like them when they are good and when they go bad there is no people that is worse.(E.Hemingway: For Whom the Bell Tolls)他想,他们好的时候真了不起。他们好的时候,谁也比不上他们;他们坏的时候,可谁都不如他们恶毒。A bank is a place where they lend you an umbrella in fair weather and ask for back again when it begins to rain.(Robert Frost)银行,是在天晴之时借伞给你,到了下雨之时就催你还回去的地方。
“As Caesar loved me, I weep for him;as he was fortunate, I rejoice at it;as he was valiant, I honour him;but as he was ambitious,I slew him, There is tears for his love;joy for his fortune;honour for his valour;and death for his ambition.(W.Shakespeare: Julius Caesar)“因为恺撒爱我,我为他哭泣;因为他幸运,我为他高兴;因为他英勇,我尊崇他;但因为他有野心,我杀死了他。用眼泪回报他的爱;用欢乐庆祝他的幸运;用尊崇纪念他的英勇;而用死亡制止他的野心。”
*这里有两个antithesis结构。在每一个antithesis结构中,最后一句与前三句形成对照。
(2)两物相对照
The Christian believes that man came from above.The evolutionist believes that he must have come from below.基督教徒认为人类来自于天上。而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必定来自于地下。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Kennedy)因此,我的美国同伴们,你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够为你们做什么,而要问你们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Hatred stirreth up strifes, but love covereth all sins.仇恨煽起纷争,相爱掩盖罪恶。The more he did, the less he got.他干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少。
Any man or state who fights on against Nazidom will have our aid.Any man or state who marches with Hitler is our foe.(Churchill)任何反抗纳粹的人或国家都会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与希特勒为伍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仇敌。
Crafty men cond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艺术家谴责学问,普通的人崇拜学问。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大事糊涂,小事聪明。
To rule is easy, to govern difficult.统治易,管理难。
Think 1ike a man of action, act like a man of thought.思考要像实干家,行动要像思考家。
Sink or swim, live or die, survive or perish, I give my hand and my heart to this vote.(Daniel Webster)沉或浮,生或死,存或亡,我都诚心诚意地投上这一票。
*该句再现了当年亚当斯(John Adams)为支持北美独立而大声疾呼的情景。句子连用三个Antithesis,说明北美人民面临的是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同时也表明亚当斯的爱国赤诚与坚定决心。
Men always want to be a woman’s first love;women have a more subtle instinct;what they like is to be a man’s last romance.(Oscar Wilde)男人老想当上女人的第一个情人;女人则具有更微妙的本能,她们喜欢的是成为男人追求的最后一个对象。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by opposing end them…(Shakespeare: Hamlet)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A pessimist is one who makes difficulties of his opportunities;an optimist is one who makes opportunities
of
his
William
difficulties.(Reginald B.Mansell)悲观的人把机会变成困难;乐观的人将困难化为机会。Where there’s marriage without love, there will be love without marriage.(Benjamin Franklin)哪里有无爱情的婚姻,哪里便有无婚姻的爱情 *上二例体现了一种特殊的Antithesis,即在句中采用“交错配列法”(chiasmus)倒装前—语言单位的某些词序,使句子前后对照,相映成趣,寓理深刻,发人深思。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the other way.(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这是最美好的时期,这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充满信仰的时代,这是顾虑重重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富有希望的春天,这是充满绝望的寒冬;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正笔直走向天堂,我们正笔直走 向地狱。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开场白里,连续运了Antithesis结构,揭露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上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其间充满反复与曲折,交织着进步与反动、共和与帝制、红色恐怖与白色恐怖、内战与外战、征服外国与投降外国。作者生动形象地向读者说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语句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堪称巧用英语Antithesis的典范。
修辞手法-对照 篇2
一、反复强调感情,《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
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一开始就用诗一般的语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使文章语言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表现出音乐美。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来看,也更好地表现出初春时节的特点——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人们在初春时节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心情。写出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抒写了人们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和诗的氛围。在这热切的盼望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怎能不以喜悦的心情去热情拥抱春天呢?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拟人活化景物
接下来,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特征,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啊!万物都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冰雪消融,春光明媚,连太阳的脸都显得红润可爱。这其中蕴含的由弱渐强的语气,不正像渐强的乐曲吗?春草也和人一样,似乎有意与人共享春天的美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这幅春草图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人与草共同欢乐,共同嬉戏于大自然的怀抱,陶醉于春的美景之中,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统一呀!
三、衬托景人合一
《春》在艺术表现上还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衬托就是把两个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衬托、互相对照、互相比较,以突出事物特点,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作者在《春》这篇文章中一共推出五幅“特写”,细致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先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突出草的“嫩绿”,描写春天绿草如菌的情景。次写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第三幅画写春风,着力刻画春风的“温馨”“鸣唱”,描绘春风送暖的胜境。第四幅画面写春雨,渲染春雨“轻柔”“湿润”,画出夜雨和郊外的美丽画面。这四幅画面充盈着跳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这为最后一幅画的描写做了充分的铺垫和衬托:“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啊!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实在太美了,所以才呈现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欢乐景象。
四、排比酣畅淋漓
朱自清先生一般也不单一地使用排比句,往往在排比中兼用其他修辞手法。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兼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朗润”写春山光泽,“涨”写春水涣涣,“红”写春日暖人。“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都是排比的例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先生善于排比句连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给人一种健康、壮美的感觉。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鲜明、有力。
修辞手法-对照 篇3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它们的概念。
所谓表现手法,其实也称之为艺术手法,也可以叫做写作特色。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材料,然后精心布局,并运用相关表达方式以及运用自己擅长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
因此研究其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可以从选材到主旨情感去考虑,也可以从结构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语言表达到主旨去考虑,也可以从选材到结构再到主旨去考虑。表现手法具体特点如下:
从选材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对比(人物对比、景物对比等)、详略、象征、典故、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托物言志、借物寓意、借古讽今等。
从结构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点题引题、开门见山、总领下文、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一波三折、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感情等。
从表达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
从语言角度去考虑有如下特点:生动、平实、凝练、清丽、豪放、婉约等。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在语文高考卷中每年都出现。例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现代文阅读《上善若水》第13题即是: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其分值为6分。其答案为:①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从以上答案看,②③两题就是从“选材”到“主旨”去审视的,①就是从“表达”去考虑的。④就是从描写去定位的。因此对照表现手法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加进很多答案。例如运用生动传神的修辞;运用一些典故;设置悬念;前呼后应;运用对比等等。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关于诗歌《咏素蝶诗》第12道题,其诗为: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其中第(2)小题是这样问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分值为5分。
其答案为:托物言志。(当然也可以说为借物喻人。)
首先我们看题目及所写的内容,它是一首咏物诗,因此我们肯定它是托物言志诗,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简介中了解。但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选材角度,我们还可以从表达角度去审视,说是“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也不能算错,或纯粹从描写角度去思考也应该正确的,如运用动作“绕”“隐”“争”“归”“飞”“依”等及其生动传神的写出素蝶的情态。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现手法”时,应该从“选材”、“结构”“表达”“语言”到“主旨”综合起来审视,这样思考才能全面,以免答题时失之偏颇。
而表达手法,也就是表达方式,是作者在选取材料后,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手法,例如写记叙文,就应该运用记叙为主,适当加上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就应该运用议论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抒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说明文,就应该运用说明为主,适当加上记叙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就应该运用描写为主,适当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就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而言,要掌握的相关概念,才能区分它们各自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的一种方法。
我们要掌握以下记叙相关特点: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记叙顺序: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3.线索: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感情的变化;人事景物的特点。
4.人称:第一人称(作用:第一真实,第二可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作用:行文更加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我们要掌握以下描写相关特点:
1.人物描写。①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②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烘托或反衬正面人物形象);
2.描写景物。①方法:抓住特征;运用顺序(空间、时间);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等);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想象与联想;②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三、抒情。抒情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的一种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抒情相关特点: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
四、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我们要掌握以下议论相关特点:
①论据:事实论据(史实、科学数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警句);②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④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五、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一种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我们要掌握以下说明相关特点:
①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作用: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②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③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因此,当我们看到“表达手法”时,应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个角度综合起来考虑,这样思考才能准确无误,以免答题中忙中出错甚至南辕北辙了。
所谓修辞,就是在遣词造句中,运用特色鲜明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互文、比拟、通感等。
由于我们对修辞比较熟悉,因此我就简要罗列一下常用的几种,并简要说说其特点和作用: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修辞手法答题套路 篇4
一. 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答题模式:突出了特点,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答题模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 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答题模式:以强烈的语气有力地突出,表达了的感情。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答题模式: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突出了,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答题套路:可以引人联想,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
修辞手法 通用 篇5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把物当作人来写。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3)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意思是:这是伟大的奇观。)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意思是:有应该责备的地方。)
七、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练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
(2)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如果不落在肥地里,落在瓦砾堆里,它决不会悲观,决不会叹气。()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卖?今年谁还缺这个?()
(6)„„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2、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改成比喻句。
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
(2)改成拟人句。
小鸟在树上欢快的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4)“广场上人山人海。”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
(5)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水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
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
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
(2)下列句子那句语气最强烈的是()
A、谁说这本书是他的?
B、这本书不是他的。
C、这本书不能不是他的。
D、这本书是他的。
(3)“像”字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他长得真像他的妈妈吗?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
D、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5、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修辞手法 比喻教案 篇6
(一)【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修辞——比喻
授课教师:贺智斌(北京延庆县第四中学,中学高级)
【说课】
一、课程说明:
修辞方法,单就这个知识点来讲,无论从考查还是实际的运用等方面看都是重点。作为九年级学生已经对比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力求通过研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遵从辨识、理解、运用的规律进行重点突破,解决疑难,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具体说明:本节课重点通过例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比喻这种修辞的几个特点,从而能准确辨识;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以及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比喻的能力;通过语段改写,提高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2.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难点:
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步环师生活动 骤 节
设计
意图 一 情 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引出境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第二导本和习作中。环入 节。二 辨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提出识前测比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中一喻 小部 B.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分学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生所
遇到 C.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的不
能准 D.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确辨识比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喻句的问 1.关于比喻的知识:
题。
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
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是”等。2.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三 赏 1.听故事,辨优劣
析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喻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2)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形似神似。2.细比较,识标准
(1)比较分析:
①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②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名家指路:
补充: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曾经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3)妙喻赏析:
①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②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③他(方鸿渐)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④鸿渐倦极,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四面聚近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链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
——选自钱钟书《围城》
(4)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愈远愈新。3.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三、妙笔生花写比喻
1.怎样才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伙伴相助:请祁燚同学谈创作过程。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祁燚 2.师生小结:
① 确定本体。② 确定本体内在特点。
③ 依据特点寻找诗意喻体。
④ 两相扣合,生动描述传达出本体特点。3.练笔: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比喻句。
第一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细流,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诗,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 4.成果交流:
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准确的选择喻体完成一个比喻句的创作,但不具体形象,缺少感染力。
5.思考:怎样才能使比喻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效果更震撼呢?
①比较分析
第一组:
瘦身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
原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第二组:
原版:女孩是一朵花。
升级版:女孩是一朵会笑、会跳的花,她蹦跳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笑。
第三组:
原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升级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慵懒的躺在厚厚的棉被下睡熟了。
②小结得出方法:紧扣喻体、强化特征、细致描写,可以使比喻效果更震撼,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
6.运用方法,二次加工,完成比喻升级版。原版:亲情是一股细流。
升级版: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干涸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7.同学展示,点评。8.老师范例:
亲情是诗,它书写在慈母的针脚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亲情是词,它吟唱在离人的酒杯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情是歌,它盘桓在儿女的心里,“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
作家秦牧说: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奇特的变化。” 四 梳
四、总结回顾
理总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结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④紧扣喻体,强化特征。五 拓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展迁 1.这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段描写,请你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移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摸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句子。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
信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浅析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 篇7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段。比喻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网络中一般使用借喻,网络中有许多表示“人”的词语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说,“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菜鸟”指“计算机初学者”;“沙发”是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而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因为楼主发帖相当于新盖的房子,第一个跟帖的网友是第一个来新房子里作客的人,也就是先来占座,当然要坐最好的沙发了,后来的只能坐板凳了。
二、比拟
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比拟在思想上具有跳跃性,促使读者主动想象,捕捉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的深意。诸多形形色色的网名中就有不少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如网名“机器猫”,自比为机器猫,隐含着机灵、有办法、童趣;网名“涟漪”,自比为水中的波纹,取的是像湖水一样清澈,像水波一样悠远的意象。
三、借代
不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形成一种语言艺术上的换名,达到形象突出、艺术生动的效果。如,“美眉”指代貌美的年轻女性,此词既是借代又是谐音。“小强”指代“蟑螂”,通过蟑螂具有顽强生命力这一特性来借代客体“蟑螂”。“米”可以说是“没有”的连读,也可以用于“米国”(指美国),还可以借代“钱”,没有钱有时会写成没有米。“隔壁”本指与处所相邻的地方,网络中代指“相邻的论坛或聊天室”或是“论坛中的另外一个主题”。
四、谐音双关
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1. 汉语普通话的谐音双关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斑竹”指“版主”,“大虾”谐音“大侠”指网络技术高超的人。
2. 汉语方言的谐音双关
这里的方言尤以粤、闽、港、奥、台等发达地区主,粤语中,“稀饭”与“喜欢”发音相似。闽南话中,“虾米”与“什么”、“偶”与“我”发音相似。所以网友们用“稀饭”、“虾米”、“偶”关照“喜欢”、“什么”、“我”的含义。
3. 外语的谐音双关
“爱老虎油”指“I l o v e y o u”,“瘟都死”指“Windows”。
4. 数字的谐音双关
“9494”表“就是就是”,“1799”表一起走走,“1798”表“一起走吧”,“520”表“我爱你”。
5. 连读的谐音双关
“表”指“不要”,“酱紫”指“这样子”,所以“表酱紫”指“不要这样子”。
五、仿拟
仿拟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或句子中的某些要素,从而仿造出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可以用某种族群来归类。
典型的有“X客”族,早在唐代,白居易的诗歌中就有“临邛道士鸿都客”的说法,可知以“客”为词缀的用法由来已久,网络上的“X客”族也是日益庞大,吸纳了诸如“播客”、“饕客”、“试客”、“赞客”、“骂客”、“勃客”、“掘客”、“晒客”、“彩客”等。
与“X客”族相似的还有“晒X”族和“XX门”族,如“晒手表”、“晒夏装”、“晒皮鞋”、“晒名车”、“晒玩具”、“晒才华”;“艳照门”、“伊朗门”、“虐俘门”等等。
此外,还有仿造句子或短语结构的,“很X很XX”结构最早源于广告语“很好很强大”,随后立刻又衍生出了“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等。
六、婉曲
有意不直接说明或是不方便说明某事物,通过省略、谐音、拆分等手段来表达的网络语言。网际交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由与宣泄,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但网友们又需要表达这个意思,此时网友们往往借助于婉曲来如愿以偿。
1. 谐音婉曲,如“草泥马”、“马拉戈壁”。
2. 省略婉曲,如“TMD”、“YY”。
3. 拆分婉曲,“弓虽”指“强”,“告非”指“靠”。
当然网络中存在不少低俗之风,类似于上面变相骂人的话还有不少,相信使用这些网语的人也只是少数,笔者只是说明婉曲也是网络语言中存在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
七、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有时也叫对照。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四音节的网络词汇,通常这些网络词汇还是某些事件的语言构式,比如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听见可爱的小姑娘林妙可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过后不久网友曝出那动听的歌声并非出自林妙可,而是歌喉美丽相貌不如林出众的另一个杨小朋友的,林妙可小朋友只是站在台上对口型,于是网友通过对比的手法创造了“林貌杨音”这个新成语,借以讽刺那些违背道德、以假乱真的行为。
类似的网络语言还有“范跑郭跳”,典出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郭松民展开辩论,期间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结果,郭松民被人们视为道德伪卫士,受到普遍嘲弄,“范跑郭跳”意喻一丘之貉,五十步笑百步。
八、杂糅
杂糅本来是一种语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造成结构混乱、语义纠缠,不过,在网络语言中,网友们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往往有意将各种不同的元素混杂在一起。
1. 数字与外语杂糅,“3Q”指“Thank you”。
2. 汉字与外语杂糅,“I服了U”指“我服了你”。
九、缩略
缩略指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互联网是个高度口语化的虚拟空间,以键盘为输入工具,方便、快捷是网友们的共同追求,缩略词既输入简便,又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所以深受大家的青睐。
1. 外语单词缩略,“BF”指“男朋友”,“GE”指“女朋友”。
2. 汉语拼音缩略,“LZ”指“楼主”,“JJYY”指“唧唧歪歪”。
3. 汉语词汇省略,“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
十、叠音
这种修辞手法很大程度上受港台腔的影响,诸如“苹果好好吃”之类的童语童言最早都是从港台流传过来的。这些网络叠音词语往往不为规范化的汉语所容,但迅速为年轻的网民们传播。如“东东”指“东西”、“笨笨”指“小笨蛋”、“亲亲”指“亲爱的”、“漂漂”指“漂亮”等。
十一、摹状
摹状本指用一定的词语如实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或情状,但在网络中,网友们创造性的运用符号、字母、表情、数字等多种元素,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之处。
1.事物情状的描摹, “:-) ”表示笑脸, “^-^”表示快乐, “囧”表示窘迫。
2.符号的描摹, 如“那个星期天, 我妈妈带我去逛200, 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 ”这里的“200”指英文单词“ZOO”, 因两个符号形式上相近, 网友们就用“200”表示“ZOO”。
3.声音的描摹, “555”表呜呜, 描摹哭声, “ZZZZ……”表示瞌睡。
十二、反语
反语也叫“反话”,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与网民们戏谑的心理有关。
1.正话反说, “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出自《西游记》, 具有阴险狡诈的意思, 而网民们贬义褒用。
2.反话正说, “偶像”本指受他人崇拜的对象, 但在网络语言中却指“令人呕吐的对象”。
结语
网络语言中所存在的修辞现象还有不少, 本文只是简要的介绍了其中常见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上文对于各种修辞现象都做了分类, 但并不表示一种修辞现象中只存在一种修辞手法, 如“I服了U”中包含着杂糅与借代, “白骨精”中包含着反语和省略。
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创新、求异、形象、经济、幽默一直都是网络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中也发展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修辞手法, 如摹状。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谐音双关、缩略、叠音、婉曲、仿造、摹状、对比、反语、杂糅等。
关键词:网络语言,修辞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刘晓梅.网络语言与双关[J].语言应用研究.2006年6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篇8
高考较少考查修辞手法的辨认,而着重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判断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进一步辨明优劣;二是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理解认识。考题大多注重对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因而常与句子仿写、表意连贯等结合起来的。
【知识汇总】
1. 比喻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或描述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又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比喻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明喻: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如: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②暗喻:用“是”“成”“变为”等比喻词。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厚障壁”喻心理、地位的隔阂,本体不出现于字面。)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来描写或说明同一事物。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描写荷花的美好姿态。)
2. 比拟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意蕴丰富。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神态、动作、语言等。如:雨过天晴,太阳又露出了笑脸。
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如:①大功告成了,尾巴可不要翘起来。(把人当物来写。)②把黑龙潭的水牵过来。(把此物当彼物来写。)
3.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借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部分代全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一切财物。)
②以特征代本体。如: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那个老人。)
③以具体代抽象。如: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以具体的“骨头”代抽象的思想性格。)
④以器物代人物。如: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以“刺刀”代日本鬼子。)
⑤以专名代泛称。如: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平均主义。)
4. 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引发联想,加深读者印象,增强表达效果。
扩大夸张,如:“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借用比喻的形式表现。)
缩小夸张,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最后一句是缩小夸张。)
5. 对偶
一般要求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运用对偶,可使文句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又叫流水对)等类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内容相近。)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内容相反。)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串对,意思相因相承。)
6.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在一起。排比可以加重语气,突显内容,增强情感。
①短语排比,如:苏州刺绣驰名中外,其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清晰、针法细致、形态逼真。②句子排比,如: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7. 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①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②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③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考查方式】
高考对于该考点的考查,重在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
一是对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高考命题时,通常是在语言运用分析题、古诗词鉴赏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结合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赏析句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是按一定要求运用修辞手法。高考命题时,大多跟扩展语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这是高考对于该考点运用的主要考查方式。
【例题讲解】
例1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相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
(2)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看,分号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形成正反对照。从句式看,有判断句,有假设复句。从修辞看,句(1)中“希望是地平线”运用了比喻手法;句(2)中“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既用了比喻,又用了拟人。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仿用句式、运用修辞等。
答案 (1) 启明星,就算摘不到,也提醒你曙光在前头。(2) 浪的帮凶,会把你葬送在大海深处。
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解析 仔细研究示例,可发现一开始用的是夸张,即“热火朝天,惊天动地”;然后是接连两个比喻,即“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最后用了拟人,“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赋予桃花以人格。在研究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使答案在句式、修辞、语气、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并且语意连贯明晰。该题综合考查了仿用句式和运用修辞。
答案 这铺天盖地的暴雨,下得山河失色,神泣鬼嚎,是一曲激昂的歌,一场战斗的戏,把性情演绎得酣畅无比。
例3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 切合原意;(2) 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解析 试题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分析材料后一下就想到,“○”字或汉语辞书可以作为比喻的本体。而“○”字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浪儿、漂泊者,如果以此来作比喻,那么汉语辞书自然就可比喻为“家”“家园”。把“○”字比作漂泊流浪的人,自然就对它赋予了人格,拟人手法也用上了。
答案 (1) “○”字就像流浪儿,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2) 不要再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例4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解析 以“走进考场”为开头,接下来自然是写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要有一定的完整性,以达到“表意相对完整”的要求。因为必须运用排比的修辞,所以可先考虑构造一组排比句,然后相机使用其它修辞手法。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该题综合考查了扩展语句、表达连贯得体、运用修辞手法等。
答案 走进考场,面带微笑,心头扬起自信的风帆;走进考场,调整呼吸,胸中燃烧拼搏的火焰;走进考场,期待挑战,笔下展开前程的锦绣。
【方法归纳】
1. 了解修辞特点,掌握运用规律
正确运用修辞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和熟悉这些修辞。须反复研究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而辨明几种易混的修辞,如比喻和比拟、比喻和象征、借喻和借代。同时还要通过分析各种修辞的句例,摸索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规律。
2. 揣摩试题要求,精心遣词造句
高考试题在考查修辞手法时,一般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仿照例句的修辞,至少运用几种修辞,必须运用某种修辞等等。仔细揣摩这些要求,再结合语境来考虑,精心地遣词造句,务必使答案符合修辞上的要求,并且语意连贯得体,兼顾其它各项答题要求。
3. 体会表达效果,力求形神兼备
按照试题的修辞要求拟好答案之后,还要联系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效果。如果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却不能取得预期的表达效果,甚而影响了语意的表达,那么这就是修辞运用不当了。故而运用修辞不仅要语言上“形似”,更要语意上“神妙”,形神兼备,方为上乘。
现场练兵
1.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围绕“责任”“母校”“国家”三个方面,用排比句式拟写成人仪式上的誓词。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今天起,我要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我要______,______;我要 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我要像父母爱我们那样爱父母,像优秀校友那样爱母校,为中华腾飞而努力拼搏!
2. 在下面各句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 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答:
3. 仿照前面的句式,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4. 下面是某校几位同学和班主任畅谈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句式相似,体现人物特点。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段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______ ;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化学课代表说:______ 。
5.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另选对象写两组句子,分别填在(1)、(2)句横线上,使之与画线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1) ______,是因为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 ______;
(2) ______,是因为 ______,理想和信仰就是______ 。
6. 以“人生的幸福”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字。
人生的幸福
7. 品读下列诗文名句,然后描述读后的联想或感受。要求:运用比喻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字。
(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