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2024-12-17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精选9篇)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篇1

一、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 达了作者_____之情.2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3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6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7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

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 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二、例题精讲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11○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12○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第③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8.简析第④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9.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0.第⑧段画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阔别多年又见鹭鸶,作者惊叹不已,不禁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B.不见鹭鸶二三十年,作者深深留恋,却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C.鹭鸶朝北岸村庄飞去,作者苦苦守候,盼望鹭鸶倩影再次出现。D.沿着河流上下寻觅鹭鸶,作者忐忑不安地想要知道鹭鸶的归宿。E.重见鹭鸶,作者欣喜地感到,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可以重新建立。F.悄然而坐,隔水远眺鹭鸶,作者思绪起伏,更崇拜这一对圣物。12.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7、(2分)突出鹭鸶的美

8、(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9、(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每个要点1分。)

10、(2分)形象地写出鹭鸶优雅大度的姿态

11、(6分)DF

12、(4分)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第3要点1分。)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篇2

作文中的修辞方法大致有这几种,即排比、对偶、比喻、题记、引用。

(一)排比:开头排比,气势恢弘。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山东考生《那阵风吹过》

在冷漠者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儒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高考佳作《猛虎和蔷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起兴,用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二)对偶:严谨整齐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高考佳作《魂兮归来》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幼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个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湖北考生《镜中日本》

(三)比喻:形象生动,更赋诗意。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赧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得,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飞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高考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生命如风。——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题记:

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评卷者在花之未开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评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分欣赏自己海湾处的风景,而忘记了,在那片湛蓝的大海上,有着更美丽的风景!——题记——高考佳作《不要忘记,远处也有风景》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题记——高考佳作《烟迷你的眼》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文章“云深不知处”的地方)

(五)引用: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名言开门是一种相当好的手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高考佳作《勿为情所障目》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思想汇报专题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高考佳作《跨越情感的感知》

排比造势

关键词:排比的作用、排比造势、暗喻式排比

5修辞手法练习 篇3

练习: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5、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6、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7、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8、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9、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在树枝上跳动。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树叶很绿。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考场上静得很。夸张

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知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能够正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重点:

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准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1、掌握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技巧。

2、能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有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罗马故事课件引入,说话的艺术性,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因用了排比,使演讲振奋人心,鼓舞人心,很有气势,故而当选。(激发兴趣)

2、同学们,请看这里的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读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说说理由。

3、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要好。因为用上翩翩起舞让句子更加形象,更生动,使句子表达的更透彻,明了,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

1、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六年来,我们都见过哪些修辞手法?

2、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问 夸张 对偶

对,以上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大声的读出来。

三、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出示课件)

1、读这张幻灯片里的句子,独立思考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抽学生回答自己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思路。(1)请第一个学生回答“不努力,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老师补充说明:这个句子从标点符号来判断是一个问句,但它不要求人们做什么回答,因为答案就在其中,它的意思是:不努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不过是用问的形式来加强这层意思罢了。反问句和一般的问句比较,它有较明显的标志词“怎么

呢”“难道

吗”(2)请第二个同学回答“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修辞的句子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你看,一个碗很轻的,在这句中却觉得有千斤重,实在言过其实了,夸大其词了。还有缩小的那种,如:他的家只有巴掌大点地方。(3)请第三个同学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老师补充说明: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句子,一般诗句常用这种修辞手法。

(4)请第四个同学回答“大课间活动时间到了,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玩的可高兴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的特点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含有三个或以上的“有的”或“有时”“一会儿”的通常都是排比句。

(5)请第五个同学回答“庄稼长得好,玉米粒粒饱,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明显的特点是把人当成动物或植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6)请第六个同学回答“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说成另一个物体。两种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通常还有“是”“像”“如”“好像”等字眼。不过不是所有含有这样的字眼的都是比喻句,关键还要看句子是不是把这种东西说成了另一种。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比如:“小明像他爸爸。”这一句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小明”和“他爸爸”是同一类。(7)请第七个同学回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老师补充说明:设问句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提问自己作出了回答。设问句的好处是更能引起注意,表示强调。

四、找一找

以上我们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也知道运用修辞手法会使句子更形象生动优美。那你们有火眼金睛吗?请你们在本册课文中找出使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读,看谁找得快,找的多。

五、展示、评价

六、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请注明那种修辞。

(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三)抢答练习。

(四)练一练。

(五)用一用。

(六)记一记。

七、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只要你掌握了修辞的特点,就能合理的运用了。希望同学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把语言表达得更动听更精彩些。

八、作业

板书设计

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修辞手法比喻 篇5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这是一句陈述句。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是借喻。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古文修辞手法 篇6

一)比 喻

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

例1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o项羽本纪》)

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这样紧迫的情况,还要向人家告辞干什么呢?

例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o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使自己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例1用“刀俎”和“鱼肉”比喻对方和自己,将两种对比强烈的不同地位和危急的形势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例2用“污泥”和“浊秽(环境)”比喻邪恶的势力,用“蝉蜕”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比喻具体形象,句子通俗易懂,屈原的周遭环境和他的人生态度在比喻句中有了清晰的交代。

(二)夸 张

夸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例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例1用“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值夸大和缩小,夸大和缩小中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泾渭分明的价值取向。例2用“百万”的“伏尸” 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夸大的描述中刻画了秦国的强大和残忍,以及其他国家的弱小和惨败。

(三)借 代

借本体的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本体;借本体的所属或所在来代替本体;借事物的全部来代替属于局部的本体或借局部来代替整体等修辞方法,均为借代。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发读者的形象思维。

例1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译文: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例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译文:两岸青山在眼前相对出现,一片白帆向红日轻捷飞来。

例1中的“千里足”代替千里马,是局部代替整体。例2中的“孤帆”代替扬着一片白帆的小船,是局部代替整体。

(四)比 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是一种将人拟作物,或将物拟作人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有时给物以人的对话或语言,有时给人以物的动作或形态,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例10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译文:自从金兵南侵以后,就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例1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译文: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以往的树林,养在池塘中的鱼思恋过去的深潭。

例12 雄兔脚朴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o木兰诗》)译文:雄兔的脚上毛蓬松,雌兔的眼睛眯成缝,两只兔子并排跑,怎么能辨别我是雌还是雄?例10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作者借“废池乔木”所表露的一个“厌”字,将对战争的憎恶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11的“羁鸟恋”和“池鱼思”也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恋”和“思”是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作者借动物的人类思想化语言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例12“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把人当作物来写,动物才讲雄雌,问“安能辨我是雄雌”,显然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说明女扮男装是难以分辨的。

(五)设 问

有疑问就要问,有问就要答,有问有答就是设问。设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二是反面设问,正面回答。

例13 然秦以区区之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译文:然而秦国以雍州小小的疆域……但是经不起陈涉振臂一挥就国破人亡,并被后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行仁义,而使攻势和守势完全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啊。

例14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敲打瓦罐,叩拍瓦缶,弹奏秦筝,拍着大腿打拍子……现在人们不听敲打瓦罐和叩拍瓦缶,而去欣赏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不弹奏秦筝,而选择《韶》乐,这是因为什么呢?为的是听起来高兴,看起来舒服罢了。

例15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周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伶官传序》)

译文:啊!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总强调说是天意,其实还不是决定于统治阶级的政策措施吗?追溯一下后唐庄宗是怎样建立起他的统治,又是怎样遭到失败的过程,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了。

例13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以达到强调其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目的。例14也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先交代结果,后叙说原因,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15则是用反面的问题来激发正面的答案,对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设问,有点像现代汉语的反问,不用回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

(六)双 关

双关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意在彼,言有其实,意有其因,移花接木,耐人寻味。例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译文:在舍东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闲中见到了深远的南山。

例17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堪小草同。(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对边防事务娴熟精通,却被人看作雕虫小技不予重用,自己虽怀抱远大志向,到头来也是和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相同。

例18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文:松柏梧桐枝枝叶叶相互覆盖,心心沟通相融。

例16中的“悠然”有“遥远”的字面意思,即南山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也有诗人采菊时心“旷远”的意思。诗人有了这种心境,对眼前的美景才有“悠然”的神情和感受。所以“悠然”的双关意义值得玩味。例17中的“远志”的字面意思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但诗人在这里显然不是在谈草药,而是在谈自己的远大理想,所以,“远志”是用来

形容自己的远大志向。例18的“交通”有诗句中描写的枝叶交错的意思,更有仲卿和兰芝心心相印的意境描写,正所谓生死相依,永结同心,其爱情的坚贞让人赞叹不已。

(七)对 比

不同的事物,表象不同,实质不同,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对照,或者是用一个事物来衬托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所要说明的问题,强调所要表述的观点,就叫做对比。例19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屈原《涉江》)

译文:燕雀乌鹊,却在殿堂和高台上筑巢啊,风姿招展的辛夷树,却枯死在乱树丛中啊。例2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富贵人家的酒肉飘出醇香味,路上却躺着饥寒交迫而死的穷人的尸体。

例21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杨。(《促织》)

译文:惟独这个成名因胥吏侵耗而贫穷,却又因为促织而荣华富贵,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洋洋。

例19中“燕雀乌鹊”和“露申辛夷”的地位和处境相对比,说明邪恶势力得势,正直不阿之士却遭遇陷害和打击,揭示了君昏国危的社会现实。例20的两种情形相对比,刻画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背景下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例21以成名先贫后富的对比,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为。

(八)对 偶

几个句子如果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就构成了对偶。对偶主要表现为音节的和谐,节奏的明快,给人一种结构整齐的美感。

例22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而悠扬。

例23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歌唱的台上声响充满暖意,好像春天到来那样融和,跳舞的殿里长袖带来的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清冷。

例24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

译文: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

例21是四字对,写了不同方位石头的不同音响效果。例22是两个句子相对,分别写出了歌唱和舞蹈的不同情景。例23是五字对,写了兰芝姑娘的手巧和忙碌。

(九)排 比

将几个意思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基本相等的句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就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语势。

例25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一切动作,诸如用手推动牛,用肩靠近牛,用脚踏牛,用膝压牛……

例26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晁错《论贵粟疏》)译文: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暑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冰雪。例27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袁枚《祭妹文》)译文: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出嫁;你的生平事迹,我已经写了传记。上述三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排比句,除了语势的强烈外,还有使句子的内容更为具体的作用。

(十)反 复

作者为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采取在文章中重复使用某些句子的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反复。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能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例28 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袁枚《祭妹文》)译文:阿兄回去了,还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望你啊。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例29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毛遂自荐》)

译文: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例30 采采芣笖,薄言采之。采采芣笖,薄言有之。(《诗经·周南》)

译文: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例28“呜呼哀哉”的反复运用,突出了作者对亡妹的凄楚怀念之情。例29“吾君在前,叱者何也”的反复运用,突出了毛遂对自己君主地位的维护和尊重,以及对秦王的一种心理上的威势。例30“采采芣笖”的反复运用,突出了采摘芣笖时的愉悦心情。

(十一)讳 饰

讳饰也叫避讳。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来,而改用其他的词汇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讳饰。

例31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与赵?(《战国策·赵策》)

译文:有朝一日,太后不幸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功绩在赵国安身?

例3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所以记下这件事,等着考察民风的人用它作为参考吧。

例33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昨天王有命令来,因为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上朝见王。

例31的“山陵崩”是为了避开“死”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2的“人风”是为了避开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民”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3的“采薪之忧”是为了避开“病”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

(十二)互 文

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参成互文,合而生义,上下文意相呼应和补充,叫互文。

例34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译文:十三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先后学会了织布、裁衣、弹箜篌和诵读诗书。

例35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到处大喊大叫和骚扰。

例36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文:主人和客人都先后下马和上船。

例34的年龄互补。例35的“东西”和“南北”互补。例36的“主人”与“客”互补。

(十三)并 提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地放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就叫并提。也有人称之为“合说分解”。例3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译文:不理解文句,倒急于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却反而不愿向老师求教。例38 耳目聪明(《后汉书·华陀传》)

译文: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分明。

例39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的,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处罚;如果有尽忠尽善的,则交

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奖赏。

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篇7

(一)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

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练习:

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

2、(说明)

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议论)

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

练习:

1、本文的论点是

4、(抒情)

面对每一次的伤害。一次一次。每一次的疼痛。一次一次。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陪伴我成长。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尽管。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不害怕。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

5、(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竹叶,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13【顶针】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

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6、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7、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8、“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9、“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篇8

教学目标1、2、能辨析、认识常用的修辞手法。

能够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辨析和运用修辞手。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分析修辞作用。

一、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小组讨论回答)

二、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1)比喻

含义: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2)拟人 含义: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3)夸张

含义: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偶

含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5)排比

含义: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6)引用

含义: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等等。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7)反语

含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句子表达本意。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8)反问

含义:问句包含着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三、检测达标

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5、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6、(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8、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有关修辞手法的句子 篇9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2.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3.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4.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5.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6.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比喻句:

1.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4.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6.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夺眶而出。

10.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排比句:

1.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亲情是寒冷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亲情是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亲情是久别重逢时,家人的一个紧紧的拥抱。夸张句:

1.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3.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上一篇:听课评价 反思下一篇: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