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2024-08-08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精选8篇)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1

沁阳市实验小学 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标准

一、查栏目数量:日志栏目有:电子教案、教师博客、错题集、学生作品;相册栏目:精彩瞬间等。(积1分)

二、查日志内容:

1、教案数量足(按照培训中心下发的进度要求)、复备详细;(积2分)

2、有教学反思,不雷同,真实反映教学得失;(积2分)

3、教师博客篇数足(每周百字以的博文);(积1分)

4、错题集有内容,每月不少于四篇以上;(积1分)

5、学生作品展;每月不少于四篇(重在小练笔和优秀作业);(积1分)

三、查相册栏目内容:

有“精彩瞬间”等(班主任、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班或本学科特色自己起名称),重在展现班级文化氛围、学生文明礼仪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积2分)

四、行管工作日志每篇积0.5分;

五、QQ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实现互访,达到在线交流、共享优质教育,否则网络学习空间积分为零。

六、优秀QQ网络学习空间每月评出优秀学科10名,按照《教师量化积分细则》进行相应积分;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2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教师个人网络空间,空间教学教研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之一。从教育需求层面来说,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也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教学应用服务形式, 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管理者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和应用的新思考。

一、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 有学者对教师个人空间、个性化学习空间、空间教学等概念进行研究, 并有不少实际建设和应用的例子。如有的学者提出, 个人网络空间是指利用软件制作的或者利用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建立的, 发布于互联网上的, 展示个人工作、学习等内容的网页[1];网络空间教学就是利用云空间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 [2]。目前, 建立和应用网络个人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利用博客网络平台建设。博客 (Blog) 是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且不断更新, 为知识管理和创造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博客的出现使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能方便快速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网上空间, 满足了用户由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转变的需要。比如利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博客平台来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网站, 自由发表个人工作日志、教学心得、生活感悟等内容。

(2) 利用专题的教育网站网络空间功能建设。比如, 依托互联网上的新思考网、K12等教育专题网站, 利用其提供的博客、个人空间功能等免费服务来建立教师个人空间。这类网站在为教师提供文章发布功能的同时, 还依托已有的资源平台, 为教师提供资源的分类收藏、管理功能, 同时用户以教师为主, 专业性较强, 教师间通过个人空间互动频繁, 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 通过采购网络服务器存储空间及服务建设。这种形式是指学校组织或教师个人通过购买网络服务器存储空间, 并利用相应的软件建立各类个人空间。早期的如初中物理在线、语文网中网等提供的空间服务。近几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 由云服务供应商建设的教育云空间租赁给学校的人员使用, 如世界大学城云技术支撑平台等。该平台以用户空间为基础, 开设机构空间和个人空间 ( 面向教师和学生 ) , 实现个人资料的存储及展示,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交流互动, 教学视频直播、作业布置等教学支持功能。

(4) 由政府或学校统一建设网络空间和提供相关服务来建立。这种形式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 (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 , 依托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或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来统一建设个人空间, 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如20l2年12月开通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践了基于学习空间的个性化资源推送, 强调以教师的教学空间应用带动学生、家长和学校空间的应用; 河南省教育厅建立的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 提供教师个人空间服务, 目前已经上线运行三年之久, 吸引了众多教师在此平台进行教研交流;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人大个性化学习空间等, 为6万多名师生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环境。

2. 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 人们已经开始重视个人网络空间建设, 并在教学和学习中积极应用, 但这些建设和应用大多还是孤立的, 与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缺乏有机整合, 系统化的研究和开发还很缺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统一规划, 整体效应不足。目前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 基本上是教师个人自发的行为, 往往是各自为政, 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或学校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建设缺乏有机整合, 难以形成网络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

(2) 功能相对单一, 互动性不强。已有的各类网络空间基本上相似, 功能比较单一, 孤立分散, 有自己特色的空间不多, 主要是上传资源、下载资源、浏览资源、扩大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很少, 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协作。

(3) 浅层次开发应用, 针对性不够。虽然目前网络学习空间越来越多, 但大多数漫无目的, 缺乏针对性、系统性, 存贮的资源大都是一些琐碎的、零散的, 讨论也是无主题的漫谈, 开发应用往往是浅层次的, 深度远远不够。在空间里开展有实质意义的一些主题活动不多, 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各种资源也不多。

(4) 缺乏管理协调, 难以持续发展。目前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总体上是处于一个听之任之、自生自灭的状况, 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 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计算机素养、学科技能和自身对空间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或搭建平台空间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足, 不利于持续性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 有必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提出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以及应用的主要模式。

二、教师个人网络空间的设计

1. 设计原则

教师个人网络空间是以教师教学和教研为主旨的专业化、个性化网络空间, 根据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已有空间建设的经验, 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实用性原则。网络空间的最大特点在于空间的无限性, 从理论上讲, 基于互联网尤其是云服务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这使得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空间上传海量的教学资源, 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但同时也带来学生面对教师空间中的海量信息如何选择的问题。因此, 教师作为信息的发布者,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访问的需要, 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以实用性为前提, 建设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库。在空间栏目和整体风格的设计上, 也要以满足教学需要为目的, 在力求追逐自己空间设计新颖、美观的同时, 网页整体上要保持简洁、严肃、方便、实用。

(2) 专业性原则。网络教学空间既不同于各类以传播信息为主的门户网站, 也不同于各式以交流信息为主的信息平台或社交网络, 它必须是一个以教学教研为主旨的网络空间, 专业性是教师建设自己空间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根据空间教学的特点, 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设好自己的空间,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3]。

(3) 时效性原则。教学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决定了空间建设的时效性。在建设自己的个人空间时,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资源, 及时反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最新颖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教学动态、最贴近的教学案例, 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既有利于提升教师自己的教研能力, 同时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有效的学习服务。

(4) 互动性原则。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得空间教学互动成为可能, 教师个人空间建设要遵循开放互动的要求。网络空间提供了很多实现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收者互动的途径, 比如“我的好友”、“交流群组”、“消息中心”等, 并实现与论坛、电子邮件、文本、QQ等功能的集成。教师既可以按照教学科目, 也可以按照传统的行政班级为单位建立交流群组, 与自己的学生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

2. 内容框架设计

建设教师 个人网络 空间, 就是基于Interne/ Intranet, 为每个教师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实名制的网络空间, 实现空间栏目的自由定义, 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发布、直播, 个人教学资源的订阅、管理与推送分享, 留言评论、群组、互动交流等, 形成个性化、多功能的网络教学教研服务环境, 为教师的教学、自身学习研究和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便捷和服务。一般来说, 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的内容框架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教师个性展示平台。教师以真实身份注册, 显示真人照片、真实信息, 可自由定制栏目, 自创空间主页, 展示教师的个性特色和风采。

(2) 构建个人资源管理中心。根据教师教学教研需要, 收集、存储和管理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信息资源, 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特色资源服务, 同时也是校本特色资源和再生资源的源头。

(3) 搭建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以个性化教学观念为指导, 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网络空间的互动、开放和多媒体资源, 搭建体现教师个性特点的网络教学服务环境, 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服务。

(4)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中心。在空间上师生实现实时沟通互动, 改变传统交流联系互动的方式。

(5) 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包括教师的档案信息、学习工作历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成果等信息, 全面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信息。

(6) 支持开放式教研活动。教师建立学科群组, 创建教研“主题特色空间”, 进行课堂研究、协作备课、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 实现开放式教研, 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3. 结构与功能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和内容框架, 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功能设计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网络空间的教学教研主旨进行体系架构和功能设计, 我认为教师个人网络空间主要由资源管理、教学教研、个性展示、互动交流等区域构成, 具体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功能模块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1) 个人档案信息:包括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工作岗位、个人经历、资历、学术水平、业务能力、担任的校内职务或社会兼职、任教的学科、承担的其他工作、取得的教学及科研成果等。教师个人空间必须注册 本人真实姓名, 并上传真人照片。

(2) 个性化信息:包括教师只接收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 通知、个性事务提醒、短消息提醒、好友请求 ) ; 可选择性接收新闻类信息;可以链接感兴趣的教育、学术、科技资讯信息等。教师个人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具有教育意义的个性化栏目, 栏目名称可自行拟定; 设立个人动态栏目, 记录每个工作日的个人工作动态。

(3) 网络教学区:包括我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重点、电子教案、PPT课件、参考资料等;授课班级、班级学生;课程资源导航、专家导航、参考书籍导航、专业学术会议导航等, 所有导航项目都是教师自己精心选择并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

(4) 网络教研区:作为教学型和研究型的专业空间, 教师在自己的空间建立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相关的栏目, 体现其研究价值。可以按专题进行研究, 每一时期根据学术界研究热点和实际需要设立研究课题, 定期公布研究成果, 并将其他网站上的相关学术资源经专门评估编辑后汇集在对应的专题下, 分级设置栏目及内容, 不断更新, 形成某一专题的较为全面的信息集合。例如, 在“科研成果”一级栏目下设“获奖成果”、“鉴定成果”、“教研论文”、“科研论文”等二级栏目。

(5) 互动交流:设立多种互动交流栏目, 包括教师互动交流、师生互动交流、辅导员互动交流等。互动交流区的设立和应用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民主、自由, 使得他们之间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多形式的“面对面”交流。教师个人空间用于教育教学, 教师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包括上传资料、答疑解难、经验交流等。

(6) 教学资源库:教师的网络教学空间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提供丰富、有用的信息资源,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 将不同形式的资源的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 形成自己的资源库模式, 使其系统性、整体性更强, 有利于检索和利用, 便于知识追踪和内容更新。资源库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声频、视频, 资源库的内容可分为知识原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案例练习、测试考核、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

在教师网络教学空间的功能设计上,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无论是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还是教学应用、个人发展, 都离不开学生和管理者的参与。因此, 确定教师个人空间的功能既要考虑教师个体与群体的需要, 也要考虑学习者访问、交流的需要, 考虑行政管理者的管理服务需要, 实现多样化、自由化的互动交流和共享, 这也正是网络空间不同于传统业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教师个人网络空间的主要应用形式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将给教与学的变革带来新的活力。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看, 从运用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教学, 再到网络空间教学, 每一次都上升到一个新层次。教师利用个人空间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协作教研虽然是刚刚起步, 但已呈现多种应用的雏形, 必将对传统教学教研产生深刻影响。

1. 利用空间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整理

利用个人网络空间, 教师将原创或收集的教育教学资源分类整理、及时上传, 努力将个人空间打造成一个开放、动态的资源库, 为网络教学教研提供非常方便的资源服务。

(1) 改进信息资源储存方式。教师个人空间具备强大的资源储备功能, 个人空间实质上是一个强大的、海量储存的信息储备库, 它已突破了传统纸质媒介乃至单个信息终端对信息储备的有限性, 为教师个人信息资源的存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现实性和便捷性, 它能随时随地、随用随取, 安全、高效、使用方便。

(2) 便于教师实施课程资源建设。每位教师应在个人空间建设本学科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 围绕本学科建立主题特色空间, 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延伸而形成在广度、深度和专业性方面都高于课程、有针对性的主题学习内容与资源, 形成具有空间特色的网上课程体系, 满足学生对课程拓展性学习的需要。

(3) 便于教师个人资料的管理使用。教师个人资料包括个人工作日志、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教学考核、学术科研成果、工作影像等各类资料。在个人空间里, 教师可对其分年度、分类别、分层级进行归纳、整理、储存, 日积月累, 成为一部丰富翔实的个人教学工作业务档案库和个人资料库, 可以对这些资料设置使用权限, 供教学或管理使用。

2. 利用空间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教师网络空间的建设, 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开放、自主, 建立了具有开创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网络空间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 可以切实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1) 基于空间进行教学准备。利用空间可方便高效地实现教师上课之前的备课, 包括对专业及课程大纲, 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要求, 对本门课的教材及空间课程资源等进行全面的熟悉与把握, 在此基础上制定每堂课的电子教案及资源配置方案。通过空间完成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巩固所学、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环节, 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 师生提前进入教与学的状态。

(2) 基于空间服务教学实施环节。在空间中实施教学过程, 使教学由传统的单一型、平面型教学变为复合型、立体型、多样型教学, 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实景教学与名师讲课、图片文字与影像视频、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学校教师与现场专家等等可实现巧妙融合与对接, 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师生观、教学观, 可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 基于空间开展课后辅导。教师空间使得教师的课后辅导环节变得更为有效与快捷, 并体现出多样化、全天候、泛在性的特征。教师课后可在空间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点评作业、展示优秀作业、提供与反馈课程信息, 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与帮助,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拓展式学习, 深化学习效果。

3. 利用空间实现广泛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教师个人空间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和环境。师生之间通过空间就课程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 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互评, 建立网络环境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推动了传统的封闭、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比如, 有了网络教学空间,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空间平台上的一个交流, 还可以创建群组, 把相关老师和同学组织起来, 形成关系网络。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充分交流互动。

4. 利用空间促进教师专业与教学水平提升

(1) 方便进行学术研究。教师在建设空间与实施教学的同时, 可利用空间资源的优势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 形成与之同步的学术科研成果。比如, 依托自己的专业所长、兴趣爱好与研究方向, 将这一方面的最新资讯、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图片、视频等信息收集起来, 构建有主题的、成体系的某一领域的研究资料源库, 教师空间资源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决定了它首先是教师个人的学习与研究平台, 从中获取资源、吸取营养、研究提高等等, 在空间中完成教师自身的学习、研究与提升。

(2) 促进同行切磋交流。在空间里, 教师对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动态、课题进展或是某一观点的看法, 都可利用空间与同行进行交流、互动。

(3) 有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在个人空间中全面记录自己的成长信息, 可以自由抒发、展现自我风采, 不仅仅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 还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获得事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 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 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世曾.基于网络教研备课平台的教师个人空间建设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1) .

[2]王健.空间教育教学——“三通工程”的核心人人通.[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1) .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3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如何推进、有效应用以及评价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从促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视角出发,在充分吸收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征求一线教师意见基础上,利用调查问卷和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应用向度和2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24-05

一、引言

2012年9月,我国首次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一起列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1]。2014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等5部门又印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2015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50%教师要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2]等发展目标。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数量将会急剧增长,如何管理、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而至。因此,研究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本研究的大体思路如下:

1.明确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评价具有导向性,一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的政策文件,要求充分显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为此,本研究将立足于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指标体系建构,希望能够激发网络学习空间使用者和开发者的智慧,引导教师网络空间产品设计及其应用模式的创新。

2.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评价维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篇名关键词,能够检索到相关研究论文200多篇。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建设框架、应用模型等进行了充分讨论,深入挖掘这些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评价维度设置的科学性。

3.充分吸收一线教师的意见,形成有效的评价指标。网络学习空间能否在教学中发挥预期效益,关键在教师,教师不用,再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也没有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研究者给一线教师培训的机会,在文献归纳分析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吸收他(她)们的意见,以保证评价指标的效度。

4.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首先运用文献、座谈交流等定性研究方法,初步确定评价体系的框架和指标项目。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问卷调查、层次分析等量化研究,筛选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维度的分析和确立

1.文件政策分析

教育部科技司在“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推进思路”中将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描绘为[3]: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提供支撑;网络化的服务平台,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自主开发资源的能力,汇聚优质资源以及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网络化的管理平台,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网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在《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要求是[4]: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络研修和协同备课,形成共同备课、资源共享、教学研究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鼓励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资源、网络作业、拓展阅读、网上自测、网络选修课等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服务和探究式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促进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2.重要文献观点

研究文献方面,有关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效用的重要观点如表1所示。

从表1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普遍认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但观点尚不一致。

3.评价维度的确立

结合上述内容,本研究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评价维度归纳为:个人展示、课堂教学、交互协作、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具体解释如下:

(1)个人展示:教师的个人信息或魅力实际上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好的个人展示,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个人展示包括教师个人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把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书法、绘画、写作、歌曲以及心路历程等放在空间供大家欣赏和评论。

(2)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方面,关键是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11],“引发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深刻变革”[12],构建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活动。另外,作业测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驱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应是教师网络空间重要的教学应用。

(3)协同互助:网络空间是网络化的社交平台,支撑教师网络教学、教研,支撑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汇聚优质资源的平台,提供资源交易等服务。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互动的形式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互动的结果是教与教、学与学以及教与学的全面互动。

(4)支持服务: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基于空间的翻转课堂,学习者对于网络学习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需要一定的支持服务。一般来说,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支持、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等。

(5)专业发展:利用网络空间,教师间可以开展协同备课、网络研修、教学观摩等活动,形成同步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通过“自我反思”和“协同互助”,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丰富专业知识,也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激励与评价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评价指标的筛选

课题组利用给某市教师培训机会,与数学、语文等多个学科的教师从以上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结合有关文件政策要求、重要文献观点以及座谈汇聚的信息,最终确立了31个初选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依据调查问卷获得数据,计算重要程度得分率S,S≥0.1的维度和指标入选,最终指标见表2。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专家会议法,二是德尔菲法(Delphi),三是层次分析法(AHP)。由于层次分析法把专家的经验认识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因此本文采用AHP作为评价体系权重确定的方法。

1.层次分析法的使用

本文按照目标层、维度层和指标层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目标层,是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层,依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用向度而建立,每个效用向度又进一步划分了3-6个不等具体指标,详见表2。在判断矩阵构造上,本文采用AHP 创始人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的建议,依据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形成了1~9比例标度法,如表3所示。

2.判断矩阵的构造

(1)维度层判断矩阵

维度层有5个指标因素,分别是个人展示、课程教学、协同互助、支持服务和专业发展,这五个因素的得分情况如表4 所示。

3.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AHP中,使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指标和矩阵偏离一致性CI指标来确定被调查者判断的一致性。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指标的数量。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时max会稍大于n。CR=CI/RI,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通过查表即可获取)。当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2且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λmax的计算过程如下[13]:将两两比较矩阵中的第一列的每项都乘以第一项指标的权重,第二列乘以第二项指标的权重,对所有列都进行上述操作后计算各行的总和,得到一个“加权值”向量,然后再将向量中的各项除以对应因素的权重,最后对所得到的值求平均数,此平均数即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例如,维度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的计算过程为:

最大特征根max=(0.261/0.0516+1.600/0.3151+0.997/0.1972+0.997/0.1972+1.206/ 0.2389)/5=5.060。

判断矩阵(A)-(F)的CI、RI和CR的计算汇总结果见表5。通过表5可以看出,各判断矩阵CR值都小于0.1,说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层次单排序结果

所谓单排序结果是指某一指标因素相对于上层维度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本层相对于上一层与之关联因素重要次序的权重。

判断矩阵(a),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0516,0.3151, 0.1972,0.1972,0.2389)T;

判断矩阵(b),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2000,0.4000,0.4000)T;

判断矩阵(c),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3077,0.0769,0.1538,0.3077,0.1538)T;

判断矩阵(d),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 0.1983,0.2233,0.2233,0.1317,0.2233)T;

判断矩阵(e),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4357,0.0820,0.0820,0.1591,0.0820,0.1591)T;

判断矩阵(f),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的计算机结果为:W=(0.3770,0.2260,0.2965,0.1005)T。

5.层次的总排序结果

为了得到层次结构中某层元素对于总体目标组合权重和它们与上层元素的相互影响,需要利用该层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计算出该层元素的组合权重,这个过程称为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的计算方法是[14]:总排序W等于本层指标权重Wij乘以与之相对应上层指标权重Wi。计算结果见表6。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指标CI=0.0516*0.000+0.3151*0.000+0.1972* 0.015+0.1972*0.001+0.2389*0.015=0.0067;RI=0.0516*0.58+0.3151*1.120+0.1972*1.120+ 0.1972*1.240+0.2389*0.900=1.0632;一致性检验指标CR=CI/RI=0.0063 < 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

[2][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3]教育信息化专刊.教育部督查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一)[EB/OL].

[5]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6][7]彭雪庄,覃健诚,张新怀,李开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未来[J].教育信息技术,2013,(10):3-8.

[8]赵姝淳,孙曙辉.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4):52-55.

[9]钟绍春.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6):3-8.

[10]兰军.浅析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J].发明与创新,2014,(6):56-59.

[1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

[12]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13]胡政权.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53-54.

[14]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8):31-36.

(编辑:郭桂真)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4

一、材料种类及要求

(一)参评资格审查主要材料种类、要求及排列顺序 1.《参评人员资格审查意见表》(附件2-2-3,1份,不 装订);

2.教师资格证已验证的复印件(1 份);

3.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已验证的复印件(各1份); 4.任现职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劳动)合同》或《聘任书》已验证的复印件(各1 份); 5.继续教育证明原件(1份);

6.近五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原件或已 验证的复印件(每年1份);

7.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经历的佐证材料; 8.资历、学历破格者,提供其符合破格条件的相关辅 证材料;

9.证明其属于留学回国、军转、党政机关调入企事业 单位的相关材料(1份);

10.任现职以来受处分的处分决定复印件和反映其现实 表现情况材料(各1份);

11.《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

-30- 审申报人员诚信承诺书》(附件2-2-1,1 份); 12.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评审主要材料种类、要求及排列顺序

1.《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审 表》(附件2-2-4,一式2 份,A4 纸张双面打印); 2.《个人述职评议情况表》(1 份); 3.个人述职报告(1 份);

4.任现职以来获得的专业技术工作成果、奖励证书等 已验证的复印件(各1份);

5.任现职以来一学年的原始课表(教研室、校外教育 机构人员提交一个指导学校课改、教师培训和参与学校 教学改革指导等业务工作计划;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学年 《活动安排表》);

6.任现职以来一个学年的完整原始教案(教研室、校 外教育机构人员提交一个指导学校课改、教师培训和参 与学校教学改革指导方案,或提交近三年内一个学年的本人 所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的全部原始教案与听课、评课 记录;幼儿园教师提交与一个学年原始教案相对应的《班级 幼儿成长档案》一套);

7.任现职以来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方面(如经验总结、论文、著作与科研项目、专利、技术创新等)的材料; 8.申报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需提交指导青年 教师教学教研教改的佐证材料(如学校或单位备案文件,师 徒合同等);

-31-

9.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务人员需提供用A3 纸 打印的《公示表》1 份,《公示表》请使用本文附件的表格(附件2-2-2)。

二、材料整理及要求

(一)材料填写及组织的基本要求

1.贴写材料原件或复印件等,应使用70g 以上A4 白 纸作底。

2.填写工整,不得任意涂改。报送的材料真实、完整、一致,不得漏项。

3.审查核实手续完备,需加盖印章的栏目必须加盖印 章。

4.复印材料须由所在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审 核人须签名并加盖“原件已核”印章及人事部门印章。5.任现职以来在多个单位工作的,涉及在前单位任职 期间的相关材料,需加盖前单位公章。

6.申报人员参评材料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盖章、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7.送审材料由本人或送审单位自留底稿。

(二)材料整理及装订 送审材料要严格分类整理、装订成册。1.不需装订的材料

(1)《参评人员资格审查意见表》(1 份);

(2)《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 审表》(一式2 份);

(3)有关反映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方面的材料原件;(4)原始教案、指导方案、班级幼儿成长档案等;(5)《公示表》;

(6)不适宜装订成册的材料。2.装订成册的材料

除上述不需装订的材料外,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应按“参 评资格审查材料”和“评审材料”两类,制作“×××同志 申报×××职务参评资格审查材料”和“×××同志申报 ×××职务评审材料”目录、封面,并按上述规定的排列顺 序装订成册。

(三)材料袋标识及规格要求

1.所有送审材料应装入送审材料袋内。材料袋的正面 写明申报人姓名、所在(或送审)单位、申报何系列、何职 务及何学科专业(其中申报艺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须注 明到专业),并列出送审材料目录。材料袋的底端封口处应 醒目地标明申报人姓名及所在(送审)单位。2.送审材料一般为一人1 袋,最多不超过3 袋,材料 袋使用牛皮纸纸质袋。

3.美术、艺术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申报人员提交的作品 应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5

关于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比武的通知

各有关科室、年级组:

为了进一步关注、关心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基本功展示平台和相互学习机会,并配合市教育局“十佳教坛新秀”评选工作。经研究决定,举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所有2006年6月之后参加工作的南方中学一线青年教师都必须参加比武,机关青年教师自愿参加,比赛结果排名到底并予以公示。

2、全面竞赛原则。比赛内容涵盖口头表达、书写能力、教学水平、班主任工作素质、教研能力、教学理论素养等。

3、多方相关原则。本次活动由校团委牵头,教务科、教科室、学生科、年级组配合。比赛结果与年级组月度考核挂钩,与青年教师的师傅共荣辱,并与十佳青年教师评选相关。

二、组织机构

成立评选委员会。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三、评比时间

2011年10月20日-11月11日

四、评比内容与要求

1、教育理论及教研能力考试(20%)

内容要求: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论及教研等教育教学知识,题库在学校外网。

测试方法:闭卷书面形式,全校统一组织测试。

测试时间地点:2010年10月30日晚7:00——9:00,在老外国语多媒体教室。

2、三笔字(10%)内容要求:

毛笔:《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钢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粉笔字:《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格式要求:题目 作者 正文 署名

时间要求:10月27日到各年级组统一到清心轩领取黑板与比赛用纸,10月31日以年级组为单位统一上交作品于清心轩。

3、师德演讲(15%)

内容要求:以“我的幸福观”为主题,严格作3分钟演讲,要求主题鲜明、有新意,情理交融,声情并茂;语言标准,有感染力;举止大方得体。测评标准为:主题占40%;情感占30%;语言占20%;举止占10%。时间到即停止演讲。

比赛时间:2010年10月31日晚上7:00—9:00 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4、班主任素质测试(15%)

内容要求:班主任日常管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课堂教学问题探讨等教育教学相关问题

测试方法:当场抽签,思考时间3分钟以内,问题回答3分钟以内。根据现场表现评分。

测试时间:2010年11月1日晚上7:00—9:00 测试地点:多媒体教室 负责科室:学生科

5、讲课(40%)

内容要求:讲课课题为本人担任的相应年级段的学科,并按实际教学进度进行讲课

测试方法:根据报名人数及学科情况分文理科两组进行,采取相对集中讲课形式。评委必须听好每一堂课,由教务科统一安排。要在评课表上打好分,实行百分制,写好具体评价意见,并签好名。并且当堂听课后交评分表

测试时间:2011年11月8日——2011年11月10日晚 测试地点:理科组:在高中楼多媒体教室

文科组:在外国语多媒体教室。(具体上课安排另附表)

五、奖励办法

1、此次比赛的前两名参加株洲市教育局“十佳教坛新秀”比赛,由市教育局颁发荣誉证书。

2、此次比赛成绩与职称评比挂钩,成绩按标准算入业务成绩

3、此次比赛成绩与师徒评比挂钩,成绩计入师徒考核。

4、积极参与并成绩优秀者将有机会参与学校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

5、“十佳教坛新秀”享受校级骨干教师待遇,对特别优秀的对象,可破格推选为市级骨干教师。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6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班开班通知

肖倩同志:

您由贵单位推荐,经市教育局教师科遴选,被确立为“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 湖南省农村幼儿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班”项目参培对象。请接到本通知后妥善处理好本单位工作,按相关要求按时报到入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11年12月12日至12月22日。

二、报到时间、地点

(一)报到时间:2011年12月11日下午2:30报到。

(二)报到地点: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大京培训基地(地址:株洲市芦淞区大京风景区一号码头搏卡拉庄园,即原大京山庄)。

三、乘车路线

市区学员:在芦淞区高家坳公交车站坐25路车到大京风景区在码头路下,步行50米至一号码头即到。

南四县学员:可在白关镇下车转乘25路公交车至大京风景区。

四、培训经费

按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文件规定,免收培训费、资料费、食宿费,学员交通费由派出单位按相关规定报销。

五、相关要求

(一)学员在12月6日前将“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需求调查问卷一份(附件2)电子稿发至以下邮箱315985851@qq.com

(二)学员报到时提交“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基本情况表(加盖单位公章)一份(附件1)的纸质稿;

(三)学员报到时交两寸照片3张,以办理相关证件用。

(四)学员洗漱用品自备。

(五)集中学习结束后学员须提交2000字左右的培训总结。

六、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幼教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办公室(荷塘区天鹅花园社区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楼三楼教务科办公室)

联系人:李彦达 ***易兰:1360733209

2附件:1.“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基本情况表

2.“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需求调查问卷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1: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

“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基本情况表

附件2: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

“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学员需求调查问卷

各位学员朋友:

欢迎您来我校参加“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株洲市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班学习!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培训中,更好的满足您的学习要求,尽可能为您提供满意的生活和教学服务,提高此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设计了这套调查问卷,以期了解您的有关需求。调研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请您具体、明确的表达您的想法,我们将尽力协调或及时反馈。谢谢!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2011年11月

姓名:文香平工作单位(××县市区××幼儿园):株洲市天元区蓝天艺术幼儿园

您对培训期间的组织管理、食宿条件、教学设施等有什么要求或者疑问?

答:我希望组织管理严谨,安全,食条件一般就好,住得条件要安全,教学设施就希望能先进一些。

1.您对培训专家团队有什么期待或者建议?

答:希望能够让我们长见识,学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及实践操作,而不是一些空洞的长篇大论。

2.您期待哪些培训内容?可否列出三个您最关心的问题或试图解决的困难?

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新模式,让我们的专业得到更大的发展。3.您希望采用哪些培训方式?在这些培训方式下,希望哪些人怎样进行配合?

答:参与式,互动式,4.在培训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方面,您有什么建议?您能提供哪些资源?

答:不好意思,在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学习的5.在培训班集体中,您愿意扮演什么角色(班长、组长、网管、论坛主持等)?

答:小组长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7

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促进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新《纲要》的提出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特别是专业素质软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制约了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发展, 为此探讨在实践中采取有关的方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软实力非常必要。

株洲市是两型社会的试点城市, 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抓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该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株洲市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研, 以深入了解株洲市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软实力情况, 为株洲市政府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决策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软实力的界定。

软实力和硬实力是自然、人类、社会的普遍属性。相对来说, 软实力是行为主体和资源主体统一合力、以非强制方式实现的对客体的吸引力和同化力, 硬实力是行为主体和资源主体统一合力、以强制方式实现的对客体的威慑力和征服力[1]。

(2)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界定。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2]。“专业”一词在这里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专门的教师职业;二是指学科专业划分, 即教师所教授的体育学科。

(3)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界定。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就是除专业硬实力以外的其他一系列能力, 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观察能力、保护帮助能力、运用教材钻研教法能力、利用场地与器材的能力、编选教材内容的能力、创新掌握现代教学的能力等。专业素质软实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株洲市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情况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针对该论文研究需要,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Google搜索等相关网站, 查阅了关于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 以获得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 为该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株洲市区;自愿参加调查;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任教的在职体育教师。

③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 各个年级之间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若方差分析后存在差异, 则两两比较时采用LSD法) , 选取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4 株洲市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现状与分析

(1)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总体情况。

综合评价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5.6,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语言表达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8.4,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 , 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动作示范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7.8,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3.6,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P<0.01) (表1) 。

由上可知:株洲市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总体水平不高,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高中体育教师水平相差较大;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水平相差不大,

(2) 体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2.8,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现在小学体育教师有其他课程老师兼课现象, 并且老师的年龄普遍偏高, 再加上株洲市区外来人口所占比例比较大, 各地方言较复杂普通话相对不标准等原因导致小学体育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专业术语表达能力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2.6,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 , 而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专业术语涉及到体育专业知识, 现阶段小学和初中的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大专毕业或者年龄比较大, 他们学习和了解的体育专业知识并不多, 因此造成专业术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 而高中的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大学本科毕业, 学习的体育专业知识较多, 涉及的学科知识范围广, 因此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术语表达能力要好于小学以及初中的体育教师。

体态语表达能力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8.8,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体态语涉及到身体姿态以及个性特征, 由于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 没有及时更新有关体育课程的知识, 并且有一部分体育教师是其他课程老师兼课, 对体育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掌握不熟练, 因此学校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表达能力较差 (表2) 。

(3) 体育教师动作示范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在示范的节奏和动作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0.9,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示范的目的与速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20.9,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示范的时间、方向和角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5.6,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3) 。

以上显示, 小学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比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差, 由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新认识, 以前的小学体育教师动作示范的能力 (包括动作的简易化、新意化、标准化等等)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需求, 导致小学体育教师动作示范各个方面的欠缺。初高中的体育教师动作示范能力较好, 是由于初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进一步的认识, 对运动项目动作揣摩的深度也一样, 因此这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体育需求, 就必须提高体育教师自身对运动项目动作的熟练程度, 提高动作示范的能力。高中的体育教师在示范的一些方面还不如初中体育教师, 这是由于教师本身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不够, 造成工作热情不高, 再加上对薪金报酬不满意等方面所导致。

(4) 体育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在观察全面而客观的角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3.9,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观察细致而深入的角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1.3,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观察迅速而准确的角度上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 F=10.9, P<0.05, 至少存在两组有显著差异, 采用SNK法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小学体育教师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与高中体育教师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表4) 。

由上可得, 株洲市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整体的观察能力水平不高, 相比初高中学校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水平最低,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对小学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薄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初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观察能力比小学体育教师高,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因此, 在这个过程当中初高中体育教师的观察能力就会有相应的提高。

5 结论

(1) 株洲市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整体状况较差, 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软实力;小学与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软实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初中与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软实力无明显差异。

(2) 在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各维度上来看, 株洲市区小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整体状况较差, 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

(3) 株洲市区中学体育教师和高中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但在动作示范能力上无明显差异。

6 建议

(1) 建议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提升力度。组织体育专业老师进行授课竞赛, 严格要求体育教师。

(2)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的重视, 鼓励株洲市区各学校体育教师发挥自己在专业素质软实力方面的长处, 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 并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激发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素质软实力的热情。

(3) 作为体育教师本身, 应重视自己的职业所需, 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 积极参加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软实力方面的学习, 保证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满足学生、学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启辉, 冯祺.软实力概念再辨析——国家软实力研究二十年[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5 (13) :57-59.

[2]李媛媛.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6) :24.

[3]杨美芬.浅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J].山西体育科技, 2005, 11 (4) :72-73.

[4]蒋凤先.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动作示范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12) :245-250.

[5]贺晓莉.教师示范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26) :2-5.

株洲教师网络空间 篇8

从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发展力主要包括愿景力、规划力、学习力和研究力。对党员教师来说,要提升发展力,更需要关注其政治思想、师德素养,专业业务水平及信息化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我校党员教师分别分布在海珠和天河两个校区的不同专业教研室,平时忙于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能够真正集中一起学习党建理论知识、交流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机会和时间比较有限。

2014年9-12月,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对网络平台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在校园网党建网站增设“支部空间”栏目,利用威海联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博客系统免费注册了博客(http://gzlis.aschool.cn/24403),命名“支部空间”,并为学校第一党支部每位党员注册用户。

网络学习空间前台具有浏览和留言功能,后台具有系统管理功能,后台系统管理操作方法尤其重要。2015年4-6月初,召开支部小组长会议,对小组长进行支部网络空间使用方法的培训,同时发放《支部空间操作指南》,强调支部网络空间应用的重要性,力争各小组长的认同与重视,并协助推广与指导各小组党员教师应用。2015年10月中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支部空间使用情况调查》,追踪党员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情况,同时进一步推动党员教师认识和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这个网络平台,促进党员教师主动参与学习交流和分享。

一、搭建了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支部党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设有“文章”“相册”“视频”“文档”“留言”等栏目。党员教师可以在此发布文章,文章可以包括“教学宝典”“党建大事”“好文分享”“成果分享”“为人处事”等分类;党员教师也可上传图片、视频或文档,共享党支部集体或党员教师个人各项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还可以通过浏览相关文章、相片及视频后进行评论或留言,构建了党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应用情况

2015年4月份网络学习空间开通以来,我支部党员教师认真参加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方法的培训,积极登录网络学习空间学习和分享相关资料。本支部党员教师共有22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支部网络学习空间访问量达1418次,发布文章42篇,上传照片173张,评论主题38个,留言3个。在《支部空间使用情况调查》中,共发出20份问卷,收回19份。其中36.8%的党员有经常上网的习惯,63.2%偶尔有上网。全部党员教师都会不同频度去浏览支部网络学习空间,其中52.6%的教师会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信息或留言评论。89.5%的党员教师认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内容值得学习,能促进党员教师发展力的提升。

三、应用效果

1. 党员教师归属感越来越强

党员教师对党支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归属感越来越好,分别主动上传相关教学宝典、活动相片、深度好文到支部网络学习空间,丰富多彩的活动相册及学习资料分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支部微信群和QQ群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家话题更多了,即时聊天的气氛也热烈很多,教师们分别就当前热点话题进行分享与讨论,表现良好的组织气氛。

2. 党员教师教科研成果更丰硕

据统计,2010-2014学年度5年来我支部党员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2014学年度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党员教师共11人,获奖项目共有22项,包括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教师个人技能竞赛、论文、课题等各方面,达到近5年来最高记录。我支部党员教师分别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取得良好的业绩,党员教师表现了更强大的发展力。

3. 党员教师政治素养和向心力大幅度提高

在学校党委组织的七一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演出的两个节目中,诗朗诵《强大了的中国人民说了算》在学校10个党支部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在2015年12月25日学校文化艺术节汇演中,应邀登台演出。我支部党员以良好的形象、高昂的热情、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魅力,赢得了全场师生雷鸣般的掌声,体现了我支部全体党员强大的凝聚力量和先锋模范作用。

网络学习空间的搭建与应用,不仅促进支部党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无界限的交流与分享,增进了党员教师之间的情谊,同时不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智慧的火花;通过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党员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与参考;让党员教师领先踏上自我更新、互帮共进的专业发展之路,最终促进教师发展力的提升。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应用推广。

上一篇:农牧民基本情况调查表下一篇:2016师德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