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2024-12-04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共12篇)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篇1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妥倮小学 崔尧金

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实际课堂教学,我进行以下思考:

一、预习作业的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本来设计了针对教学目标的预习题,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前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预习题目,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预习,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大有益处。平时我们也都曾布置过预习作业,只是那种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确实也无多大的帮助,无非就是读读课文,写写生字词。我想在这里提出对预习的重视,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理想的课程是美好的,但是我们总能去一步步尝试。这节课我设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认读并书写;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自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3、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尝试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

(1)“高山流水”的意思是什么?“知音”又是什么意思?(2)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3)俞伯牙为什么要碎琴?

5、根据注释,尝试读懂下面古文,并写一写 伯牙绝弦(不再弹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ƒ哉④,峨峨兮⑤若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⑦:“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⑧,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⑨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⑩鼓。

善:擅长。‚鼓琴:弹琴。ƒ善:妙,好。④哉:语气助词,啊。⑤兮:语气助词,啊。

⑥若:像。⑦曰:说。⑧所念:内心所想。⑨谓:说。⑩不复:不再。

如果学生真能学会自学,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二、识字教学反思。

我将识字及朗读定为A类目标,因为正确认读并会写生字词,进而能够通顺流利地进行朗读,这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才成为可能。

本节课我也有意将生字词的教学聚焦在音、形、意上。认读上采取了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带拼音领读,在字形上,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记忆;在字义上,我主要也是从字形、偏旁入手,让学生去联想词义,比如“焚”字,“两根木头下点上一把火,就要?”学生自然联想到“烧”,我想这样学生记忆更深刻吧。中国的汉字确实是博大精深,每个字后面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或许我的解释还是有点个人的主观化,但这种尝试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在字词教学上,准备还不够充分,还出现了一些知识上的错误,这是教学的大忌:

1、“礡”字的“横折”我写成了“横折钩”,最然后来我也进行了纠正,但对学生的影响还很大,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学生最先接触到什么,那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还有“咽”字,当课堂上出现有学生读错时,甚至都懵了,想不起这个多音字有三个音,如果我熟悉了,并及时将这三个音的不同意思,反馈给学生,也就不会出现在我反复正音之后,再次上课还有学生读错的情况了;

2、教学时,教学语言也不够简练,甚至重复啰嗦,这在第一节课的导入及每个环节的讲授中都有所体会,深思了一下原因,觉得自己(1)有时候,太随心所欲的发挥了,比如导入的时候,非得纠结于学生对“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感受;(2)对自己所说内容唯恐学生不理解,进行不必要的重复,感觉自己还是将学生放得不够开。若不是对这节课录像,像这些平时教学中出现的个人习惯性问题,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

三、阅读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人物感情)的处理,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指导朗读,从而达到让学生深刻体会。设置的问题主要有:

1、伯牙琴艺高超,为何遗憾?

2、伯牙创作“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什么?

3、伯牙和子期怎样成为知音的?

4、子期为何将坟墓修在江边?

5、伯牙为何碎琴绝弦?我试图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环节看似紧凑,现在来看,似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取代了学生的质疑、剥夺了他们质疑的机会。这样让学生步步紧跟自己的思路,难免有点太自我了,而学生未必就真的能跟上自己的步调。而且我这样似乎是在进行逐段的分析,重点就不够突出了。为何会如此呢?剖析自己内心,或许是

1、总认为学生的思考力、学习能力不强,于是就讲得太细了;

2、对于阅读教学,还是没有想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或许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多下些功夫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应该对文本的内容有个深刻的解读吧,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所表现得主旨或感情,进而更深刻的传达给学生。我在备课的时候,处理“伯牙创作背景”时,我从伯牙当时“畅快”的心情就感受到了他内心的那种“孤独”和“遗憾”,或许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只是强调景的美、琴声的美。但我觉得此时的伯牙内心其实并不真是如此,让学生跟着我走进伯牙的内心,对于理解此后两人一见如故也是有帮助的吧。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解读,我在这里也是想呼吁老师们,对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是他教学素养的一个部分。想想我们的课堂,除了字词、除了所谓高调的主题中心思想之外,学生还能收获更多吗?我们呢? 关于朗读的指导,就这节课来说,若不走进人物的内心,那“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文字和话语,又如何让学生体会她们的感情?不走近内心,那所谓的“有感情”指导,也只是作秀罢了。或许我们这些老师不具备多高的朗读水平和指导水平,但真情总能感染学生。这节课,我就是想让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内心,并努力让自己去感染他们。

就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说,自认为还是紧紧扣住了目标的,只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慢”似乎成了我的标签,(2个课时,3节课紧巴巴讲完,够汗颜的!)在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在想自己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或许这“慢”也就是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慢”也有慢的好处吧,对于问题的回答,可以等待更多的学生,可以等待他们的勇气爆发;有时候也在想,课堂上如果也真过急促,可能效果也并不好。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的特别之处,课堂有自己的个性。这节课我借助了课件,这在平时基本也是不用的。从另一个层面,我这节课也有点作秀啦!不过,看来我还是秀出了自己的特点--慢。

我也是通过这节课能呈现出自己教学的一些想法。愿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篇2

制作流水灯的方法较多, 但大都使用了数字集成电路, 如用555时基电路作多谐振荡器, 结合十进制计数/译码电路CD4017就能轻易地完成一个十路流水灯的制作。但这类电路对电子专业初学者来说, 难以分析、理解基本工作原理, 因为一般来说他们还未学习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 通常数字电路课程是安排在学完模拟电路之后开设的。然而流水灯组装教学对于培养初学者专业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而应用三极管9013等来制作的流水灯, 其结构简单、易做, 特别是不需要用数字电路知识分析其工作原理, 对电子专业初学者来说制作的积极性和成功率都很高。

二、工作原理

以5路流水灯为例。

电路如图1, 由电阻Rb1~Rb5, Rc1~Rc5, 三极管Q1~Q5, 电解电容C1~C5, 发光二极管LED1~LED5等元器件组成。

电源开关K接通的瞬间, 三极管各极电流渐增, 但由于各路元器件实际参数有差异, 所以总有一路三极管导通后最先进入饱和状态, 设为Q1, 因此电路中三极管为反相器加上C1、C2、C3、C4的作用则VB1 (高) 、VC1 (低) →VB2 (低) 、VC2 (高) →VB3 (高) 、VC3 (低) →VB4 (低) 、VC4 (高) →VB5 (高) 、VC5 (低) 这样, LED1 (灭) →LED2 (亮) →LED3 (灭) →LED4 (亮) →LED5 (灭) 完成第一个循环。又由于C5的作用使VB1 (低) 、VC1 (高) 则各三极管的饱和截止状态翻转一次完成第二次循环, 即:LED1 (亮) →LED2 (灭) →LED3 (亮) →LED4 (灭) →LED5 (亮) 。改变Rb、C的值可改变“流水”速度。不难发现, 严格说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灯”, 但重要的是它并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1) 分析电路原理。

(2) 选择元器件并作相应测量 (参数见表1) 。

(3) 在万能板上插装、焊接元器件并连线。

(4) 通电测试。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

1. 通电后各路LED部分亮、部分不亮, 无“流水”现象

(1) 检查电路焊接是否有缺陷。

(2) 检查元器件是否有插装错误, 尤其是三极管管脚顺序、发光二极管及电解电容的极性。

2. 通电后各路LED全部不亮

(1) 检查电源正负极接线及开关K是否有断路、电池是否反接。

(2) 可能各路元器件参数差异太小, 整个电路无法启动。可将某路Rb换成110Ω或将1000P的瓷介电容并接在某电解电容的两端。

五、创新设计

(1) 每路用3~5只发光二极管并联, 组成“爱心”等图案, 中间用一只510Ω、1/4W电阻串一只“七彩”发光二极管作电源指示, 同时带来更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2) 每路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并联, 组成一句简短英文句子或汉字语句 (必要时适当降低各Rc阻值、加大功率) 。

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 篇3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是它们的极致,就计算机学科来说,教师教的顺心,学生学的舒心,也是教学的一种极致,这种极致同样需要一定的环境。传统的教学方法,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为传导媒体,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和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人文教育相脱节。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让很多学生陷入其中,百上不厌,学生也明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是,一拿到课本,由老师讲授,然后结合数量不多的上机操作,教学效果仍然很不明显。计算机教材从小学、初中,再到职业中学的编排的不衔接性,导致知识点的重复,已经不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真正深究起来,学生只懂得皮毛,却没有掌握实质,毛病究竟出在哪儿?我们不妨回过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差距:信息网络时代,学生们一方面通过因特网和其他媒体接触到各种知识和观点,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依然滞留于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上,致使学生的在校学习难免有一种受制的苦痛,严重滞后了教育的发展。况且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智力一般的学生成为职业高中学生,如何跟的上时代的步伐,使这些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不浪费光阴,就需要给广大师生创造出一个发挥极致的良好环境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本着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原则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的教学,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两个多学期的尝试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符合计算机基础学科的特点,能迅速构建起计算机基础教学极致来。

一、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的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在不同模块,由不同任课教师轮流主讲,实现教学过程通力合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三个特性,即电化性,同步性、灵活性。电教性,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将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同步性,指同年级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位教师统一授课;灵活性,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法,让学生从多位教师灵活的教法中得到启示,学到知识;分合有序,灵活自由。

二、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教学如久旱甘霖,给广大师生带来新的活力,优势显著

(一)对学生而言,不局限课本,灵活的教法成为学生的企盼

1.兴趣浓厚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许多教师苦苦探索的目标,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它每堂课都以新活生动的画面,展示不同教师的不同风采,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精心剪裁、播放制作的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了授课的直观性。学生在课堂上既是观众,有时又是亲自登台的演员,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也完全改变了他们由于底子差、基础薄而混到毕业的糊涂观念。新的教法犹如一种兴奋剂,使学生耳目一新。当轮到展示自己项目成果时,学生为了在大家面前突出本组的亮点,积极性很高,准备充分,精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相应提高了很多。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学理论,那就是“良好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过早出现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了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

2.素质提高了。教育心理学表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无论是幼年还是成年,在公众面前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多次的成功表现会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在学习工作中充满愉悦,提高效率。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实验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信心大增,学习劲头更足。

3.营养丰富了。传统的由一位教师包班授课的方式,使学生整门课从师一人,教师的性格、气质、教法等各个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造成他们在某一方面“营养”过剩,其他方面则相对匮乏,不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了这种界限,使学生有机会领略到其他教师的风采,从不同教师那里吸取营养,课堂表现极为活跃。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加强,教师也能有充分准备自己所担任的模块,相互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二)对教师而言,合作教学获得了比个体能量和大得多的效果

首先,独立模块的内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时间保证。大家分工合作,对某一疑难或某一知识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保证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其次,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应该说,每位教师阅历不同,知识层次也各不相同,共同协作过程中,大家各抒已见,纳优去劣,使知识锦囊越来越丰富,教给学生的知识方法也就越广博,越精彩,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提高得越快。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大批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成为教学骨干。

强化竞争,精彩纷呈。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在加强教师之间的大力合作的同时,不仅没有将竞争机制淘汰,反而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强化。因为这样的竞争不只是教学成绩的竞争,还有学生支持率的竞争。职高学生虽然综合素质不高,但在某些方面个别学生,对个别知识点,如网络操作的了解可能并不逊色于老师。因此,当一位教师面向几个班的学生共同上课时,如果教师自身素质较差,那可真要露“丑”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无形之中不断鼓励自己,挖掘自己,力求展示给学生的都是自己最优秀的。同时由于轮流主讲,使每位教师有了充足的时间精心准备自己要讲授的知识,他们广泛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并尽可能多地搜集掌握材料,充实自己。这样,将每个模块都作为优质课精品课去讲,从而有始有终地使课堂效率达到最高。因此,该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在竞争中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不喜欢由一位教师包班上课,而喜欢多位老师轮流授课,这恰恰又是课堂质量提高的有力证明。

(三)对学校而言,和谐融洽的校风强化了它的凝集力

项目教学流水合作模式可以说尽最大可能地挖掘了师生潜存的优势,在整个校园内创设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师师、师生、生生合作关系,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发挥极致的良好环境。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篇4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入手,用课件出示这首著名的元曲,范读教读后,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这首曲中的意境,与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吟诵,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之后,再出示课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因为作者在文章结尾直接抒情,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到这句话。在读好这句话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那段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再认真读读课文,找找“那段日子”是指哪段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哪些美好的印象。在交流时,大多学生也能找到相应的内容。

但是,我在教学时还是感觉朗读指导得不够到位。写得这么美的文章,不仅要流利地朗读,学生还应带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去读,从字词句段中间充分感受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所以我思考,是不是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还不深,缺乏对这样美丽的画面的想象,所以很难读出美感。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篇5

本文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难忘的童年趣事、闲淡舒适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熟读课文。教学时,分类朗读词语后,请孩子们谈谈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然后以中心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为切入点,以“哪些美好的印象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一主问题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用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课文,并用精读学习所学方法实践运用,自己把课文读懂。

交流读书时,创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认真倾听发言,抓住时机及时点拨、指导,再引发讨论。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优美景色和小桥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较好地领会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年级《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篇6

散文,形散神不散。抓住文章的神,就等于敲开了品读散文的门。初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文章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纵观全文,围绕文章的中心,作者描绘了“家乡如诗的(美)景”、“童年快(乐)的情景”,字里行间浸透“浓浓的思乡之(情)”。由此,一篇篇幅不短的优美散文就浓缩为三个字“美”、“乐”、“情”,这也是正篇课文给人的印象。而后我引导学生主动寻美,寻乐,渗情。

二、品味语句:

课文中有比较经典的写景美段,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我主要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并配上舒缓的轻音乐,引导学生去品味句段中的精髓,领悟家乡的景美。除写景外,课文中还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我让学生先体会,然后再朗读这些饱含深情的语句,感悟文本语言。

三、引领表达:

学了课文之后,热爱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而我们家乡潜山因为有神奇灵秀的天柱山,有丰富的物产,有文化名人,这些让学生更有了倾吐的欲望。所以拓展的环节,我让学生说说我们可爱的家乡,学生畅所欲言。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篇7

依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标准, 无效教学是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 授课者在教学语言、问题设计、课堂应变及调控的能力、师生互动、营造教学氛围等外显内容中不符合课标精神的设计与流程, 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的方法和途径。

二、产生无效教学的原因

1.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漠视,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纪律不佳

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之一是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技能训练、表达学习的时间比例失调。学生听、讲等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 而自己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太少。

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继承发展关系处理不当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 现代教学方式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对于这种转变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 就会割裂二者的关系。

三、无效教学的表现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堂课的主要环节要落实好相应的目标:学生学什么, 教师教什么, 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以某教师执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为例:

师: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以后, 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实除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同学们说说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生1: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出现中山装, 女士们穿上了漂亮的旗袍。

生2:在吃的方面, 也引进了很多西方的食物, 如咖啡、巧克力等。

生3:在住的方面, 在一些大城市, 比如上海, 出现了很多区别于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的西式洋房, 它们高大结实。

生4:在行的方面, 以前中国人出门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轿子、马车、船等, 现在在大城市有了火车、电车、轮船等, 出行非常地便捷。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很好, 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已精心收集了资料, 下面老师再来具体地讲一下老百姓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变化。

教师打开课件, 把老百姓物质生活中的转变, 同样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转变重新讲了一遍, 与学生讲的唯一不同的是教师配上了几张图片, 似乎显得更为生动一些。但是你想告诉学生什么呢?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

2.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形式化

有位教师在执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的《感受科技之光》一课时, 第一步, 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实验器材, 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物体沉浮实验。第二步,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两个实验:A.使物体充满水后下沉到水槽底部;B.使物体快速上浮。第三步, 要求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并写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分析物体快速沉浮的原因。第四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把科学实验引用到历史与社会课堂中, 不容置疑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但是在笔者看来, 用七八分钟时间动手做实验, 从而得出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合作是无效的合作。

3.教学层次区分不清楚

走进常规课堂经常看到“满堂讲”的情况, 我们发现:已经掌握的学生不想听, 基础不好的同学听不懂, 其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因是上课的教师没有将教学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起来。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课堂教学都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目标是课堂的灵魂, 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根据课堂标准,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 整合教材资源,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步骤:

(1) 研读历史与社会课堂标准 (二) 和教材 (课本、教师用书) 。

(2) 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3) 科学地设定目标, 描述学生应达到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1.精心预设

依据课程标准, 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恰当地处理课标、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 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换、增删。

(1) 调换——换用学生更熟悉的, 换用更新、更具典型性的材料。如江苏东庐中学某教师在《多种多样的社区》课堂教学中, 用南京市地图取代了北京市地图。

(2) 增加与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一致的内容。某教师在《草原风情》的教学中增加了内蒙古草原居住方式、交通工具方面的今昔对比。某老师在《文明的中心——城市》一课教学中, 从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等角度重点探讨了上海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 然后引导学生展望温州市的未来, 明确温州市在城市发展中注意遵循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并激励学生为家乡建设而努力学习。

2.巧妙地运用生成资源作为教学内容

(1) 预设之生成。教师预设时要为生成留有空间, 搭设生成的平台, 给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并考虑相应的处理方法。

(2) 自然之生成。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关的, 宽容对待, 一笑而过;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关但不属课堂主干知识的, “忍痛割爱”, 理智对待, 对学生稍加鼓励, 教师简要分析;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 认真对待, 抓住机会或引申, 或让学生开展知识迁移练习。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

(1)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接受性学习方式或探究性学习方式。

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A.接受性学习;B.学生自学;C.探究学习。

②方法类知识的教学方法:A.反思学习过程, 总结学习方法;B.讲解方法的操作步骤, 学生尝试接受性学习。

③情感类知识的教学方法:A.情境感染, 如感人的故事、音乐, 美丽的风景等;B.活动体验学习, 如绑起学生一条腿, 让其上三层楼, 体验残疾人更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爱等。

(2)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①采取了配乐景观图或视频录像展示的方法导入新课,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新课的学习。

②采用角色模拟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3)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

提高探究学习效果, 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①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层层深入地探究。

②在迁移练习中, 教师给出问题的思维路径或探究的文本材料, 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③课堂小结部分精心设计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归纳小结, 寻找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深化认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如《与山为邻》中, 请用词语描述天山人与自然的关系:人______自然, 自然______人, 人与自然_____。又如《丝路明珠》中, 把关键词“干旱之地、坎儿井、水、丝绸之路、绿洲农业”串连起来, 形成一段话。

总之, 要解决目前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弊端,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要有专业水平, 要高于学生, 而不是和学生相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特别是思维能力要十分熟悉;课前要精心研究和设计教学, 而不是应付了事;坚持向书本学习, 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有效起来, 克服无效教学,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效起来, 追求高效、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2001.

[2]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升, 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3) .

[4]朱继军, 郑流爱.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7 (3) .

高山流水觅知音 篇8

荀子曾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yǎng)秣(mò)”。意思是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充分描绘出了他演奏技术的高超。虽然有许多人称赞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晚上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与自己形影不离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一根琴弦被拨断了。

原来,这个人叫钟子期,是附近的打柴人,晚归路过听到琴声,不由得被吸引而驻足倾听。见被发现,钟子期上前施礼说:“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后来,二人一起聊了很多关于琴和音乐的内容,都深觉与对方相见恨晚。相传,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在其坟前哀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摔断了心爱的琴,不再抚琴。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

俞伯牙所弹的是瑶琴,也叫古琴,相传是伏羲(xī)氏造的;古琴琴身以一块木头制成,琴面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而现在常见的是出现于秦代的古筝。古筝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五根弦,演变至近年已增加到24或26根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现如今,在孩子们可以选择的才艺班中,教古筝的较为普遍,由于它在发展中不断演变、改造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古琴这门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真正到了“知音难觅”的时代了。

西师大《那棵高山榕》教学反思 篇9

反思:本篇课文用倒叙的方法,文章先写棵高山榕在青山碧水间“呼吐晨风,吸纳朝阳”,是一棵普通的高山榕,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在教学本课时,除了让学生通过学生随文识字写生字新词外,注重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品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和概括。

本课如同一阵阵情感的波涛,滚滚而来,不由得从内心深处升腾强烈的爱国热情,要让学生感受到领袖对祖国,对人民真切的爱,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应以朗读教学为主,认真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用自己的心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让学生那稚嫩的心灵发现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的美。

因此,在教学本课中,我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学生人文素养。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自觉主动地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在本课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如同学们的朗读、背诵是极具个性化的,各有各的方法。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篇10

参 赛 课 例 教 学 设 计

《高山流水志家国》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

执教者:乳山市第一中学

王翠娜

《高山流水志家国》

【执教教师】乳山市第一中学 王翠娜

【使用教材】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 课 时

【教学设计理念】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平淡无味”,由此,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导学生凝神静听,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教材分析】

“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节,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流水》和《广陵散》为学习内容。

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谱源于《神奇秘谱》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第二部分是乐曲的展开部分。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第三部分这就是由四川演奏家张孔山增加的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表现流水悠然自得的在太阳光下旋转缓缓流淌。第四部分包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该曲早期书中并无记载,很多数琴家是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明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乐曲是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讴歌和赞扬,表现了他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作曲家把聂政那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通过古琴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时间段上来讲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对古琴音乐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见过古琴,怎样让今天的高中生也能熟悉进而喜爱我国的古代歌曲是这节课顺利开展的关键。我在这节课中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开相对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在教学手段上,我把离学生相对较远的知识尽量拉近,在共同探讨中再往远处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深层次的知识,达到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电影、故事、欣赏等有效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始终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为基础,深入浅出的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重点欣赏)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

2、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流水》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选用讲授法、聆听感受、参与体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导:上课!首先请大家看一段电影视频,播放《空城计》片段 刚才看的短片是?(教师活动)

生回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学生活动)

师: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那么,同学们知道诸葛亮弹的乐器是什么吗?

这件乐器我们把它称为——古琴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电影来营造氛围,瞬间拉近了现代与古代之间的时间距离,以剧中诸葛亮弹奏的主题直接引入课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古琴(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古琴结构图)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湖北曾 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古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史书记载,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发展成了现在的七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减字谱——导: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认识这是什么吗?这就是古琴记谱法中的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块字是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近似演奏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属于指法谱。

【设计意图】学生对古代音乐接触甚少或者没有接触,以古琴自身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多媒体展示古琴的结构图,学生根据出示的结构图及老师的讲解,认识古琴,激发学生对这一相对陌生事物的兴趣,先感知,后理解,为后面探究古代音乐作铺垫。

(二)完整欣赏《流水》

导:下面我们来欣赏古琴独奏曲《流水》

1、问题:仔细聆听古琴的音色,用你的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古琴的音色怎样? 结合题目仔细聆听:古琴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教师活动)

2、听完后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三)总结古琴的音色(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

古琴的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四)作品表达的主题

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古琴的音色很陌生,就需要教师的良好,带着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聆听古琴独特的音色,并初步感受《流水》的意境。

(五)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导:说到知音,同学们有没有想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呢?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说说这个典故?

1、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学生活动)

2、教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这种感兴趣的的形式来理解古代音乐作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让学生讲故事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有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师生互动。

(六)分段复听

导:下面我们就来分段欣赏,本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 以划为四大部分。曲式结构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 结构。第一部分(起):主要用泛音演奏的曲调,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淙淙奔流而出。

第二部分(承):主要用按音演奏,是乐曲的展开部分,犹如一股股山泉溪流汇集成江河,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转):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它出色的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第四部分(合):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的方法,学生以聆听为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指法演奏会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不同的音色会表达不同的音乐情景。(七)完整复听《流水》

导语:真正欣赏琴音并非易事,欣赏者务必精心细听,才会领会其深邃的涵义。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欣赏《流水》时凝神静听,争当知音。

1、生欣赏

2、问题探究:《流水》的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呢?还是虚幻、臆想呢?(教师活动)

3、生回答问题(学生活动)

4、师小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者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快乐、激动、悲伤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是可以的,不 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描写的像。(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真正欣赏琴音并非易事,欣赏者务必精心细听,才能领会其深邃的涵义。既要有弹琴的妙手,又要有善听的知音,两者缺一不可。“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引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名言,告诉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法,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流水》音乐意境的体会。

(八)欣赏《广陵散》(因乐曲较长,边听边介绍)

导语:“在古时除了这首《流水》广为人知之外,还有另外一首,那就是《广陵散》了 ”

乐曲介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扬州地区)的民间乐曲。该曲早期书中并无记载,很多数琴家是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乐曲。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民间传说呢? 《聂政刺韩王》大意是说: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了限期而被杀。聂政立志报仇,先作泥瓦匠混入韩宫,谋刺韩王不成,他只身逃入山中学琴十年,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回到韩国,以他出色的琴技轰动了远近的听众,最后利用韩王请他进宫演奏的机会,趁韩王听琴不备,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将韩王刺死。为避免连累母亲,聂政毁容自尽。

这首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怒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设计意图】学生会在这种人文熏陶的情境中投入情感,展开自己丰富 的联想与想象。

三、拓展与探究——古代文人音乐的特点。(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古琴这件乐器在古时候是哪些人弹奏的?(学生讨论、回答文人弹奏)得出结论: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文人弹琴。(2)提问:“古代文人指的是哪一类人?(生回答)

古代文人指的文人是对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一种称呼,他们是有人生理想的知识分子,直言不讳,毫无愧色。在政治、事业和文学积极追求,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强烈的科举仕途欲望,潜心于诗艺探求,向往着隐居求仙,当然从中也有的纵情酒色,狂放不羁。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3)中国古代音乐的等级化及其分类: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是在民间形成病广泛流行与民间的音乐形式,反映底层劳动人 民的生活形态、劳动场景以及精神面貌,是一种通俗易懂的音乐。宫廷音乐: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具有浓厚政治仪式及官方酬酢的功能。(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古代的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唱歌赞美上帝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音乐: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 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 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

因此儒家的中庸之道中正和平、温柔敦厚深深影响着古琴的音乐表现。古琴文化倡导的是“中和”、“雅正”,所以文人、诗、古琴、琴歌以及文人本身的社会地位、政治情况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 由古琴文化追溯到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音乐,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从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来考虑问题;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鉴赏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古代文人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实践中把对古琴、文人音乐以及古代音乐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次,能真正得学会鉴赏音乐,能真实地感受音乐,能真正地享受音乐。

四、课堂小结

问题探究: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标志着古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作为后人的我们,当如何对待这份珍贵遗产?(学生活动)

古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化为一种“娱人”的乐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古琴归根结底是一件乐器,而不是古董。

1.以古琴文化为切入点,搜索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素材,了解更多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知识。

2.以“振兴国乐,传承文明”为己任,将我国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相信古琴艺术将迎来它悠久的发展历史上的春天。【设计意图】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定会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教后反思】

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音乐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学生在平常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很少,面对生疏的音乐会表现出不适应不喜欢等情绪。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把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大学生参与程度等作为主要内容和着眼点,对于中国古代歌曲中相对枯燥的音乐知识没有再做深入的安排。

高山流水访知音 篇11

那天同事告诉我,今天有个艰巨的采访任务,需要咱们一起去完成,我负责摄影,你负责采访。但是已经来不及做采访提纲了,说话间,他递给我一张纸,说这就是他们公司的资料。与其说是资料,不如说是那家公司的广告宣传语,那样简单的几句话让我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这家公司的全貌。我简直是一头雾水,怎么办?只有见机行事了,因为老总已经在车上等着我们了!这样采访,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但是时间紧迫,机会难得,再要找他可能又要等几个月之后了。

我和同事出了单位门口,就发现一辆福特商务车停在路边。看到我们过来,车门“唰”地打开了。紧接着下来一个身材高大的胖子,光头。往眼前一矗,看相貌,像尊弥勒佛;看块头,倒更像是一个保镖;看做派,却像是跑江湖的。他伸出宽大的手掌,问候我说:“吴总编,久仰您的大名!” 我想按照江湖礼节回他一句,却被他宽大的手掌握得脑子短路了一般,喏喏应着。我几乎是被挟持着进到车里,车里还坐着几个他的随从人员。我朝他们礼貌地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接着这位老总就叫秘书打开电视。凭着有限的资料,我实在不知道如何打开局面,似乎脑子被糨糊糊住了一样。我对这位老总的情况可谓是一无所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那个时刻我真是有点鄙视自己了。但是总不能陪着他看电视吧!定定神,我才发现此行的目的,同事被安排在后排座位上,商务车空间很大,空調也开着,但是我仍觉得浑身燥热,也许是紧张的缘故。之前自己也算是身经百战了,怎么今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打开僵局,我无话找话地问:“梁总,看您这国防身材,不会经商以前是在军政部门里担任要职吧?”想不到我这么一问,他便热情的回应说:“不愧是搞媒体的,还长着一双火眼金睛啊!我以前在军队里,转业后才开办了企业。不瞒你说,我手下很多骨干都曾经是和我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现在我们处得还像亲兄弟一样。人家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我们是上阵兄弟连,创业哥们团。”我心想这老总很健谈嘛,你看再尴尬的局面,我不是打开了吗?但是接下来他打了一个哈欠,把遥控器交给了我,“吴总,您想看什么节目,自己调啊!不要客气。”他甚至还从冰箱里拿出酒杯来,让秘书倒了一杯红酒给我。这采访还没进行,我们这位梁总倒要进入假寐状态了。怎么办?不能为了自己完成采访任务,而打乱人家的生活规律,毕竟现在是中午时间,很多老总都有雷打不动的午休习惯。

于是我拿起遥控器调出了德甲联赛,和同事聊起足球来。当然我们都是轻声交谈的,就怕打扰到他休息。车子在平稳地行进着。我把音量调到了最小状态,不想梁总突然睁开眼睛对我说:“这足球让我睡意全消了”。我说:“你看真不好意思,梁总,影响到您了吧!”不曾想他说:“真没想到啊,吴总,您一个做文化产业的也喜欢足球!”“足球也不分行业吧,呵呵!”话匣子又打开了,我们漫无边际地聊着足球,说中国的足球水平太臭了,真是对不起我们的熬更守夜。还说到了乒乓球。聊得兴起,我居然又忘记了此行的目的。心想得踩下“刹车”了,该把话题引到正题上来。这样漫无边际地聊下去,我只会一无所获。单凭那张纸上的资料,替他们做下广告宣传的内容都还不够。谁知道,刚奔到正题上,梁总却说:“咱们到我的山庄再说吧!不急,咱们到那喝起茶来,细聊!”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我从他那获得的有效信息几乎为零。但是心急没用啊,碰到如此淡定的老总,你也只能陪他慢慢进入角色。或许他还没做好被访的准备呢,我倒先猴急起来了。

好不容易到了山庄,他领着我参观他亲自设计的藏酒坊,那些酒都被摆在一尊尊的佛像下面,而且相邻的两坛酒总不会重复,我仿佛走进了酒国一般,他设计的藏酒坊实在是别致异常,让我这个好酒的人,眼睛发亮,我禁不住赞叹,如此独特的设计,简直有一种“美酒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意境啊!“梁总您这酒坊设计的灵感不知来自哪?还有旁边的玻璃演艺厅。”我开玩笑说,“不可能来自战场吧?看得出您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然不会把一个看似普通的山庄布置得如此不一般。”梁总说:“当你从枪林弹雨中走出后,还能幸福地迎接每天的朝阳,比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来说,我们会感叹命运的馈赠!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更应该会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它就是为装点我们的生活而存在的。比如我藏的这些酒,我知道每一瓶来自哪!我甚至能说出它的故事,是哪里买来的,还是朋友送的,总之不用建立档案,我心里就有一本档案。”接着他就如数家珍一样开始说他的那些酒的故事。在他的眼里,酒似乎已经活了起来,那是粮食变成的精灵。好酒如我,再碰到梁总这样的人,大家自然是陶然其中。又把采访的事抛之脑后了,我们两个人甚至还讨论了哪些酒该遮光窖藏之类的细节。听着酒故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已经能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饭菜的香味。梁总说:“吴总,看得出您也是喜欢酒的。饭桌上咱们边吃边聊怎么样?”

再要这样下去,我估计今天我只能当作来山庄采风了,而非采访。饭桌上梁总拿出了珍藏了很多年的包谷酒。我心想,就一般寻常的包谷酒嘛。这么多美酒都舍不得拿出来,是不是太小气了?谁知道,酒的确是好酒,喝过之后才知它的甘醇。他拿喝红酒的杯子倒了我满满一大杯。醇烈的酒一下肚,我的话匣子又打开了。愈喝我的状态似乎越好,梁总觉得碰到了知音,开始讲他的创业历程。说到军队转业回地方时,也是两眼摸黑就进入了江湖,江湖的水很深啊!“好在有我的这些兄弟们!他们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我一名不文的时候,他们和我一起拼搏。”说起酒,梁总似乎总会陷入到悠远的回忆中去,说以前在红河一个很偏僻的矿山上,一个月不沾荤腥,那个肠子里简直刮不出二两油来,为了打牙祭,他们甚至跑了几十里路,甘愿出一百元从当地的农家买一只下蛋的母鸡,但是即便出那么高的价格,农户仍舍不得卖。他说自己就像《甲方乙方》里的葛优,就是渴肉。由于下大雨,泥石流把路封了,他们就靠着挖点野菜果腹;为了做实验,由于是试验炸药爆炸的威力,他支开兄弟们,说危险自己来扛。但是所有人都搬来凳子陪着他。完全就是一个战壕里的生死弟兄。讲到动情处,他的眼里似乎还闪烁着泪花。那样粗犷的一个汉子,能够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在我采访的众多对象中,他是最为独特的。那次采访,我甚至没有听录音,就把文章顺利地写了出来。感同身受一般,脑海里电影似的出现那些他讲述的画面,稿子自然让梁总觉得十分满意。

采访结束已是深夜,梁总硬是把珍藏的好酒拿出来送我,我不由得又想到了那句广告词,“喝杯青酒,交个朋友!”那次之后虽然我们再没见过面,却仍有电话联系。这一见如故之感,得益于缘分还是用心投入的采访抑或深入他精神世界的探寻,由此产生了共鸣,我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李金龙

高山流水 篇12

在我们的大地上,没有高山,就不会有流水的叮咚远行,而没有流水的高山,则必定是荒山萎草。 高山和流水,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 高山因流水而更显秀丽,流水因高山而更显活泼。

曾几何时,伯牙在野岭之下,久久寻觅不到知音时,子期来到了!曾几何时,当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时,子期听懂了! 他们相见恨晚,把酒言欢,结拜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再相会。 然而第二年,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伯牙万分悲痛,在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那高山流水的相和之音,至今还在流传。

是啊,欲觅知音,何其不易! 鲁迅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是他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 就像李白和杜甫,虽擦肩而过,但也能将那份情谊珍重保留。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对李白如此赞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是诗人对诗艺和友情的见解。 他们结伴同游齐鲁,陶醉于山水, 分手后,互寄诗笺倾诉别情。 李白诗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也以诗抒怀: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罢席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这高山流水,绵延不绝。

有人说,“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是啊,朋友就像一瓶酒,是珍贵的窖藏,在关键时刻会给你心灵的抚慰。 朋友也像一本书,是贴心的相随,在掌灯时分给予你精神的抚摩。 一个没有友谊的人,等于这个世界上没有同类,唯他孤独一人,不管是精神还是灵魂,都将彳亍而行。 而朋友就仿若另一个温暖的相依,因尺码相同,故而惺惺相惜。

古往今来,你和我唱,高山流水之情绵绵不绝。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逊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百年来,人们念着它们,唱着它们,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篇章。

于你我而言,友谊就是一把雨伞下的牵手同行,是一张课桌上的明眸相对,是宏伟乐章上的互补音符,更是高山与流水的相对与相和。

上一篇:金色的草地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儿童故事安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