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赏析(精选12篇)
《高山流水》赏析 篇1
《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它本只有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重回了舒缓和轻松。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这首曲子给我的启示:
高山流水给人带来一种平和安宁的感觉,听完这首曲子之后,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仿佛在启示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你所对待的人和事物,亲近自然。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大自然的那种超脱平和,抚琴者与大自然的那种高度默契与和谐。仿佛预示着我们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内心平和、纯净。悠幽之情寓表于琴声之中,将天地万物与心中之情融为一体。而我们听琴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听,更多的是感受和思考!一种心灵的聚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我们需要这种内心平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毫不惧怕,一往无前。
《高山流水》赏析 篇2
关键词:古琴曲,《高山流水》,内容,艺术特色,演奏技法
一、古琴曲《高山流水》故事内容分析
一曲《高山流水》家喻户晓, 其由来更是引人入胜。俞伯牙, 名瑞, 伯牙是他的字,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 (今湖北荆州) 人, 俞伯牙精通琴艺很会弹琴, 他虽为楚人, 却任职晋国上大夫, 俞伯牙初次遇到钟子期是在汉阳江口, 钟子期说自己也精通曲谱会弹琴, 但俞伯牙看其打扮将信将疑, 于是对钟子期提出很多专业的器乐问题试探他, 钟子期不仅对答如流, 还如数家珍般认真, 为了更好的试探钟子期对乐曲的理解, 俞伯牙紧拨琴弦, 就地演奏了一曲, 琴声刚落钟子期就赞叹道:“美哉洋洋乎, 大人之意, 在高山也。”伯牙不漏声色又继续弹奏一曲, 子期忘情沉醉其中赞道:“美哉汤汤乎, 志在流水。”伯牙大惊, 推琴而起, 连连施礼告罪:“石中有美玉之藏, 若以貌取人, 岂不负了天下贤士?失敬!失敬!”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异姓兄弟, 并相约次年再次相聚, 两人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 即由“知音”而结交为“契友”。这琴 , 这曲 , 这故事 , 这人一直流芳百世流芳百世, 被人们传颂着, 给人以深深的启迪。而今, 筝曲《高山流水》也随着地域的特点被人们改变为很多个版本, 比如:山东、河南、浙江等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 , 都属以上三大流派中的代表作。这些乐曲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 , 看似毫无相同之处其实百变不离其宗 , 首先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 , 最重要的也是通过弹奏而从中悟出《高山流水》以琴声寻知音、觅知音 , 传播人世间真情友爱的真谛。
二、《高山流水》分段详析
《流水》的指法操作主要通过包含的“泛音、拂、绰、注、滚、上、下”等指法, 来描绘流水的各种动态, 抒发了志在流水, 智者乐水之意。整首乐曲总共包含十段, 每一段都有各自要表达的情怀, 以下简单分析各段子所表达的意境:
引子部分:俗称第一段。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 犹见高山之巅, 飘忽无定、云雾缭绕的感觉, 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 旋律时隐时现。第2-3段:节奏活泼, 泛音清澈, 息心静听, 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犹如“淙淙铮铮, 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 松根之细流。”第4-5段:旋律轻快如歌, 如同行云流水, 扬扬悠悠。第6段:旋律跌岩起伏, 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 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 两者巧妙的结合, 犹如独坐危舟过巫峡, 惊心动魄, 目眩神移, 此身在激流峡谷中, 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 具蛟龙怒吼之象。”第7段:音势减弱, 在先降后升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 如同轻舟已过激流处, 独见平湖自畅游的意境。第8-9段:此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旋律加入了新音乐材料, 前面如歌的场景进行变化后的再现, 音乐充满着热情, 流水之声再度响起, 富于激情, 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令人回味, 9段末再次出现第4段中的种子材料, 最后结束在宫音上。
最后, 尾声声情并茂, 令人们沉醉在思绪中, 久久不能自拔。全曲《高山流水》此曲气势磅礴, 形象生动, 将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和赞颂, 听这首曲子, 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为人的义气道理, 还有另一种平和心理的启示感悟。
三、《高山流水》演奏技法分析以山东为例
乐曲的引子由庄重的和弦开始, 以双手交替演奏的形式, 右手技巧较多, 也较难。大指使用频繁, 刚健有力。“托劈”、“双托”、“连托”, 双手交替的加花手法, 都是常用指法。乐曲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右手运用劈、托、抹、挑、花指等演奏手法, 由慢而快, 滑音要自然、慢而含蓄, 描绘出小溪潺潺作响的美妙意境。中间部分演奏速度加快, 重点是“花指”的运用, 在十六分音符中先“劈”后“托”的技巧使用较多, 与左手按、滑的快速配合, 给人以清新欢快、秀丽舒畅的感觉, 表现出清风弄竹、婀娜多姿的景象。乐曲的尾声, 气氛热烈欢快, 因大指加花衬托中指奏出的主旋律及波浪起伏的连续切分音, 好似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滚滚飞瀑, 直泻深谷, 声响轰鸣。
四、结束语
总之, 一首《高山流水》能够使人们有机会在喧嚣的城市中可以暂时忘却现今世俗的种种繁杂和诱惑、压力与无奈, 真正感受到了遥远年代那种超凡脱俗、平静自然、心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修养境界, 这种修养境界不是人们刻意追随, 而是音乐的本身魅力让其具有了那种生机, 使人感悟和沉醉。当你在黑夜听完此曲仰望星空时, 会不由感慨我们是宇宙中多么渺小的一粒尘沙, 在人类文明的面前的无知与懵懂, 因此,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外物, 亲近自然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宝泉, 孙文妍.人民音乐[J].北京:2001 (3) .
[2]郭雪君.王巽之和浙派古筝[J].北京:中国音乐1993 (3) .
[3]高自成.山东筝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
《高山流水》赏析 篇3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伯牙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相见恨晚,引为知音。
分别时两人约定,第二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到了第二年,伯牙如约赴会,等了很久,还不见钟子期,后来才知钟子期已于几个月前因病去世,伯牙顿时“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大哭之后,伯牙在钟子期坟前抚琴吊唁。哀曲奏毕,伯牙想,从此再无知音,琴瑟又对谁弹?于是便用力一摔,将琴砸得粉碎,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曲便取材于上面的故事,并有多种谱本。其中琴曲《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智者乐水之意。
第一段
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
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则是第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但省略了后者的尾部。
第四、五段
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
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
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第八段
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
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
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小知识
《高山流水》的几个不同版本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高山流水》赏析 篇4
流水远去的声音(执手天涯文学论坛作品)
文/鸣飞
大地是如此的寂寥,此时
天空的尽头正变换着色彩
夏日的鸟带走了最后的炙热
风吹过,山岚散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容颜便苍白了西岭上的雪
我知道除了沉默,已无法与失落的季节对手
这欲说还休的轻风
这意语不尽的流水,当寂寞的高处
低过匍匐的尘埃,还有谁的目光
能轻松掠过奔流不息的日子
一只蝴蝶守在秋的路口,它的翅翼追不上秋蝉的鸣叫
不经意的扇动,甚至还没转身
就老了一季山冈,惟有月夜里
那一线萤火牵着八月的风,轻轻呢喃便明亮了
一夜的点点灯火
有些梦无法苛求圆满,我是清醒的
清醒得能感觉到莫名的痛,就如一滴泪水的疼痛
草原己经苍老
必须伏下身去细细聆听,因为我聆听到了 大地之上
有流水远去的声音――――――
水墨点评:
首先说这首抒情短诗,是作者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以“我”的那种伤感和无奈的口吻,向“岁月”真情告白,如梦如幻。
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诗歌写作的背景,即大地寂寥,夏日已末。
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欲说还休的轻风,这意语不尽的流水。”“一只蝴蝶守在秋的路口,它的翅翼追不上秋蝉的鸣叫 。”等等。到最后第四节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草原己经苍老,必须伏下身去细细聆听,因为我聆听到了 大地之上,有流水远去的`声音 ”。
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作者有些复杂的心绪。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岁月”,“岁月”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岁月”既可以理解为另一个自己,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
我想读者在读这首《流水远去的声音 》时会习惯于称道作者的自由浪漫的情怀,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心情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流水远去的声音 》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
岁月,曾经年少轻狂,随风潇洒走时光,却浑然不知虚度了十几个春秋,辜负了十几个冬夏;而放任到晚年,步入晚秋,岁月拾走生命的麦穗,偷走了生命那份活力四射的韧劲,人就会变得害怕孤独,害怕黎明与黑夜的交替,害怕再回首灯火阑珊处。内心在隐隐的作痛。 “我聆听到了大地之上,有流水远去的声音 ” 理想渐渐的远去。痛还在,但是作者追求理想的信念更强烈了。因为作者聆听到了,即使已经远去。
通过“岁月”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岁月”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感到荒凉。草原已苍老但“我聆听到了大地之上,有流水远去的声音 ”也变得更加让人了感到了孤寂,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作者此时内心的孤独感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这份孤独和寂寞。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诗人西川在评论海子时曾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而作者这首诗歌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
《流水远去的声音 》是一篇感悟岁月、感受人生的诗篇,作者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思想将景物收放自如。云淡风清、蝉鸣萤火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的伤感之态。
综上所述,我认为《流水远去的声音 》是一篇心灵之歌,有诗人向往自由浪漫,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人生活中自由自在的放浪形骸,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懊悔痛心;品读此诗,沉浸在作者的感悟情怀之中,也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
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说理,让人眼睛一亮。所谓青山多妩媚,人应如是,无论处在哪个年纪,都需要常怀一颗豁达乐观的心,淡看苦难,释然痛苦,带着微笑,虽然我聆听到了 大地之上,有流水远去的声音。但是那份执着我想在作者的心里依然如初。
《高山流水》教案 篇5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字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读中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2.乐曲赏析:感受《高山流水》乐曲的美妙。
3.分析故事、人物形象,加深理解,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难求。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一)认读生字、词,引出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课件展示)
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读了这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琴声呜咽
如泣如诉
催人泪下
(这一组词让你体会到什么样的心情。)
那我们再来读读这组词
一见如故
琴艺高超
高山流水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2.“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吧!(板书课题)读课题。
3.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4.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它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检查小组预习情况,汇报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汇报)
2.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 生:俞伯牙、钟子期。(板书)
师:两个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上“高山流水”把主要内容说一说。
生: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钟子期,他们结为知音。师:谁是谁的知音? 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板书:知音)
3.你们知道“知音”的意思吗?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吧!(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知音难寻“部分。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一、二段,谈谈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抽生回答:从“琴艺高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2.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想找到一位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
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寻找知音的不容易。请把它找出来作上记号(始终)“始终“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一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直)从这个词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知音难寻)
4.遗憾说明俞伯牙的内心怎样?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然“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心情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抽生读、齐读)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师: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也始终没有碰到过听懂他音乐的人,是多么遗憾的事呀!这时,伯牙做官出使楚国,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弹起了他最喜欢的《高山流水》。请孩子们自读3、4自然段。
2.小组交流:哪些地方描写了伯牙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我们一起齐读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
3.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有琴声的傍晚,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读3-4段)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正当伯牙弹起这首曲子时,钟子期来到了伯牙身边。请孩子们在小组内默读5-7段,钟子期听了音乐后,他会说点什么呢?读后请勾画出描写钟子期神态、语言的句子。
6.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点课件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1)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①这是子期对伯牙的赞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子期的话说明伯牙的琴弹得好,弹得妙,能用你们的“读”表达出音乐中所蕴藏的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吗?(抽生读;齐读)
③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赞叹什么?(琴声美、妙、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琴声惟妙惟肖等)他是怎样赞叹的?(再齐读)
④想象画面读。
a.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b.我们也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起啧啧赞叹!男生先来……女同学啧啧赞叹道……我们一起啧啧赞叹道……
(2)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①过渡:除了这一处,你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子期能听懂伯牙的音乐?(点课件)
②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有味道)你来有味道地读读。(抽读)
我们一起意味深长地说……
③看到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色,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我们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说……(再读)
(3)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过渡:当伯牙听到子期的两次赞叹后,心情和神态有怎样的变化。请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当伯牙听了子期的赞叹后,为什么觉得惊讶?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看了子期一眼)
②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子期的手„„齐读!(点课件)
③体会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激动的心情?自由读。
④师: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⑥引读。他激动万分地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
7、朗读训练。
①师:伯牙的音乐多么美妙,多么让人陶醉。孩子们,闭上眼睛,走进伯牙,咱们来静静聍听他的《高山流水》。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还原音乐中的画面,听老师的的提示: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②师:一曲《高山流水》让男同学饱含深情地啧啧赞叹道„„(接读)
让女同学沉醉其中意味深长地说„„(接读)
③从伯牙的神态、动作、语言这几方面都能体会到伯牙遇到钟子期激动不已的心情,此时,伯牙也许在说:“钟子期,你就是唯一能听懂我音乐的人,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齐读)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师:一次巧遇,却一见如故,他们两人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谁?(他的父亲)是怎样的消息?„„(是因病去世了)
2.他失约了吗?(没有)
他留下了什么遗言?(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好的听先生的琴声。)(抽生回答)
3.总结:活着信守诺言,而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还要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友谊!
4.当伯牙得知子期去世这一消息后,心情如何?请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
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可以体会出伯牙心中的悲痛?(生回答)②是呀,伯牙是含泪而弹,那琴声是为谁而哭?那他的琴声里又在诉说什么?
③还有吗?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这一段的动词。④师: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了什么。(生:悲痛欲绝)
⑤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伯牙巧遇知音时的情景,这一站、一叹、一摔表现了伯牙悲伤的心情,应该怎样读?(学生读)
⑥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上天安排给我的知音为什么又不辞而别呢?伯牙——(示意学生齐读11自然段)
⑦引读12段。这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伯牙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伯牙长叹道:“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齐读)
去年今日,子期与我弹琴论道,共话人生,如今子期却舍我而去„„(示意学生齐读)
⑧你能把它改为陈述句吗?(对比读)连个反问句道出了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讯后会摔碎瑶琴的缘由,准确地表达了伯牙此时悲痛欲绝的心情。
⑨出示诗歌。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师:伯牙遇子期而激动万分,又因离别而心碎不已,正因有了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与“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师: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 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四、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谁?为什么说他是你的知音?你是怎样对待的知音的?
2.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身边的友谊。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西师版四年级下五单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孩子们,让高山流水般的情意永远珍藏我们心间吧。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高山流水》赏析 篇6
一、山东筝曲的来源
筝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汉魏时期, 曹植任鄄城王时, 曾写有“弹筝奋逸响, 新声妙如神”的诗句, 是当时筝乐演奏的真实写照。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昔魏文帝曰:‘斩泗滨之子以为筝, 则梓之为木, 非特以为琴瑟, 亦用只为筝者矣’。”可见山东泗水之滨又是制作筝器的材料产地。由上可知筝乐在山东流传经久不断。传统的山东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荷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 特别是荷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 尤为兴盛。菏泽筝乐和聊城筝乐, 两个地区师承不同, 曲目亦不相同, 但演奏风格却大同小异。筝的演奏常与山东琴书的演唱结合在一起, 弹筝的人亦会唱琴书。元明以来, 山东境内俗曲流行, 有些士绅名流, 喜抚琴弹唱小曲以自娱, 叫做“琴筝清曲”。由此看出, 筝作为演唱琴书的伴奏乐器已经开始流行于民间, 一些琴书唱腔曲牌后来也逐渐演变为筝曲小品, 例如高自成的《凤翔歌》, 其他还有从曲牌演变而来的《降香牌》《大八板》, 唱牌演奏而来的《叠断桥》等。
二、山东筝曲的继承与发展
山东筝曲古朴典雅, 风格别致, 乐曲的历史十分久远, 可能在宋朝就已形成。目前所知最早的山东筝派传人为清末文人黎邦荣 (1854-1926) , 擅长于筝, 扬琴等多种乐器及琴书演唱。在他之后, 出现过张为台、张念胜、黎连俊、黄怀清等出色的演奏家。现存老一辈之演奏家各具不同的个性与艺术风格。例如赵玉斋的演奏技巧全面而精湛, 既有刚劲粗犷的气派, 又善于吸收其它筝派的长处与民间音乐内涵, 富于创新。在他的演奏中充分体现了山东筝曲的继承与发展;高自成的演奏清新纤秀, 富于韵味, 保持了山东筝的传统面貌;韩庭贵的演奏则是热情奔放, 充满了激情。他们都为山东筝派的继承与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古筝表演人才。山东筝曲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当地的民俗语言、乡土气息密切相关。山东是“齐鲁文化之邦”, 是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故乡。百家争鸣, 六艺流芳传自鲁中, 山东名家学者辈出皆因出自这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山东人素以敦厚朴实、勤劳刻苦的美德著称于世, 而“山东大汉”那种勇敢正直, 不畏强暴的性格更为世人所赞许。曾有人说听山东筝曲就如同听山东人说话一样, 粗犷有力, 憨厚朴实, 热情开朗。所以山东筝曲的来源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山东筝曲分为“小板曲“和”大板曲“两种形式。山东筝派的传统古曲, 大都是六十八板的小曲, 为此, 在民间就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像《四段锦》《高山流水》都是由四首小曲联缀演奏而成的套曲。在现代古筝演奏中, 山东筝把传统的演奏技巧和现代的演奏技法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更具有独特演奏风格的山东筝曲, 使这一流派在继承中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曲目。
三、简析山东筝曲《高山流水》
1.《高山流水》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 有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是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孝行览》记载了伯牙弹琴, 钟子期善听的故事:
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
这则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就成为了无数艺术创造者创作和效仿的对象。《高山流水》始见于《神奇秘谱》中的琴曲《高山》《流水》, 后通过传谱演变成为不同风格, 不同流派的地方筝曲。山东, 河南, 浙江同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伯牙钟子期的故事相关联, 所以说, 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都来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 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 不断地盛开出美丽鲜艳的花朵!
山东筝曲由四个单曲组成:《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连缀演奏的套曲。20世纪50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但大标题的含义与各曲内容并无关系, 通常是艺人聚会时, 将其串联起来演奏, 乃取以乐会友, 听乐知音之意。旋律则是典型的齐鲁乐风。这四首小曲虽是联缀演奏的套曲, 但并不影响其中一首单独演奏。
2.《高山流水》的演奏技法与艺术特色
第一首《琴韵》, 用缓慢的按滑音和级进音程为主的旋律来模拟古琴的声韵和中正平和的古雅风格。旋律古朴典雅, 充分展现了伯牙鼓琴的风采神韵。例如下谱例就充分说明了其中的一些演奏技法和风格。
谱例1
第二首《风摆翠竹》, 以大指的快速“劈托”和“花指”奏法, 描绘了翠竹迎风摇曳的生动形态。从这首小曲中也可以体现出传统的大指运用方法, 大指触弦刚劲有力, 乐曲的旋律主要由大指奏出, 而以中, 食二指作为配合。由连续的快速“劈托”构成的“大指摇”是大指的主要运指方式之一, 与其它筝派“摇指”的奏法是不同的。山东筝“摇指”时一般是先“劈”后“托”, 这是为了取其“摇指”中重要的第一声音质纯净的而形成的习惯。在传统快板筝曲中, “摇指”奏出清脆明快的音响, 如珠落玉盘。在《风摆翠竹》中就有较明显的体现。如第三首《夜静銮铃》, 突出了“勾搭”“花指”的演奏技法, 中指则担任主要旋律, 大指则不断地在旋律音的后半拍用“花奏”模仿銮铃声, 低音旋律和高音区的快速花指相辅相成, 波动起伏, 形象的描绘了宁静的夜道上骡马队伍的进行和悦耳动听的阵阵銮铃声。另外, 旋律中上下四度大跳较多, 如下谱例:
谱例2
第四首《书韵》, 以大二度, 小二度的按滑音结合邻弦所奏出的同度音连绵不断, 模拟古人在朗读诗书时的声调, 音乐形象生动而富有趣味。演奏技法以食指的“小勾”和大指的“搭”为主, 因而此曲又名《小勾搭》。由以上对《高山流水》的简单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山东筝曲的演奏技法和风格特色如下:首先是大指的运用, 大指在山东筝曲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大指触弦刚劲有力, 连续的快速“劈托”构成的“大指摇”是主要运指方式之一。由于大指使用较多, 它是以灵活方便的小关节作为活动部位, 其它筝派使用手腕发力的方法较多, 这是与之相区别的地方, 大指的“花奏”指法使用也很多, 在筝曲中就有明显体现。
其次是中指的运用, 在大指弹奏旋律时, 经常使用“勾搭”和“大撮”的指法来变换音色和加强旋律的重音。中指通常不独立演奏旋律, 但在《夜静銮铃》中, 旋律由中指担任, 大指反而起到了一个伴奏的作用, 此属例外。
再就是食指的运用, 食指在三指中触弦力度最小, 偶尔协助大指中指弹奏旋律, 因此较少运用。
左手的按弦技术及特点:各流派筝都以左手的“按、滑、吟、揉、”等手法来装饰与丰富变化音色。但是在运用这些手法时, 不同韵味风格的流派也是由于左手技法的细微差别而造成。“上滑音”“下滑音”“按音”等属于“滑奏”, “吟”“揉”则为振幅、频率不同的“揉弦”“点”“走”则为滑、揉技术结合的技巧。左手看似繁多, 但实际上都是“滑奏”与“揉弦”两种技法的变体。山东传统乐曲中大多为活泼欢快之曲, 所以山东筝的滑奏使用较多, 上滑音多于下滑音, 滑奏的过程较快。揉弦时的幅度大小、频率多少也直接影响乐曲中所要表现的风格。乐曲中偶尔出现联合奏出的“双擘”“双托”“双勾”“双抹”也是山东筝具有特色的指法, 不仅加强了重音, 而且使流畅的旋律中棱角分明。
由上可知, 从山东筝曲《高山流水》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山东筝派的某些特点, 但想要真正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山东筝曲, 还需要研究更多优秀的代表曲目。
参考文献
[1]李婷婷《从四首同名筝曲《高山流水》管窥浙江、河南、山东筝派的风格》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1期.
[2]陈珏《山东筝演奏艺术探微》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学位论文2010年4月27日.
[3]王希彦《山东民间器乐概论》.
高山流水遇知音 篇7
闫振强是一个文人情怀很重的人。少年时期就写过很厚一本诗集,多是他出游各地名胜写景述怀之作,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古诗文才华。还有好多速写记录旅行印象。那时他游历甚广,只要自然风景好的地方或者文化发祥之地他必要去登临访谒。他那时并不阔绰,却能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他的计划。听他谈起自己如何成行又如何设计路线,我往往唏嘘不已。艰苦自不必说,还要歌以咏之,画以纪之,全凭了一颗向往之心。走南闯北,数出数归,的确开了眼界,长了文化的见识。胸中也多了几分浩然气,造化神奇毓秀深深滋养了他。至今作山水,群峰列置之状、烟云明灭之势,都了然于胸,出手不需打草稿,胸中丘壑奔眼底。
闫振强的文气还体现在他的审美品位上,他不能容忍一切粗糙的东西,拒绝一切刺激感官的事物,对于情绪激烈的东西不感兴趣,偏爱优雅之美和韵外之味。他的性情也向来都是温文尔雅,不骄不躁。三日一山,五日一水,既不急于示好当下,也不急于求证人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偶尔当我们坐下来一起品茗论画,颇能感受到悠悠时空带来的慢生活的惬意,才明白原来好画也是养出来的,这里面靠的是功夫,更在看似无为的生活节奏中蕴藏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深意。中国山水的伟大创造沟通了天人之际,真谛即在于致虚极,守静笃,天地并作,吾以观复。人与自然的和谐简单意义上说是回归,而如果从对生命整体的关照角度来说,乃是对小我和平凡现实的双重超越:人既能站在生命的高度体天感物,又能通透日常境界保持内在的和谐与寂静。这份心性的修持与涵养功夫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够做到的,闫振强修的正是他的生活禅,得到的是太自在。
明心见性决定了闫振强山水作品的格局气象,胸襟既开,不复計较绳墨。山石林泉,飞云流瀑不过是符号。任凭他随意调遣:心有多幽,意境就有多深,水无心而婉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物我在深沉静默里化合无间,千江水映千江月。造境如此,对笔墨的变化闫振强把握得也相当从容。他非常讲究笔线与墨气,物象求其浑厚滋润,反复皴染的地方能显现出中间层次,不含糊、不板滞,整体富有气韵,传达出充实、丰富之美。近年他在水墨山水之外又发展了青碧重彩山水一路,在这类画作中,他大胆尝试使用纯度极高的三青、石绿等,墨色的渲染照应取得比较融洽的效果。画面在雅致中增添了一些温暖的情调,益发显得清新俊逸。
高山流水作文 篇8
――题记
坐在窗边,聆听着悠扬的乐曲,古琴铮铮,和谐动听。一曲高山流水,拂过了心。高山流水?这真是值得怀念啊……
当年,我还在广西,与父母一起漂泊,终于在百色安了家。当我作为一名新学员转入学校时,第一眼便望见了她。那瘦小的身躯,性格也是那种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的小家碧玉。然后,一次在小区中偶遇之后,我们便成为了好朋友。
我的性格遗传了母亲,所以我和母亲一样,都是那传说中“力大无比”的“女汉子”,专爱和男生打架,也正因为如此,我就愈加大大咧咧起来。终于有一天,一群男生为了报复我平时对他们的态度,和我厮打起来,而我因势单力薄,最终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我实在无法忍受他们的辱骂,一个人跑到大厅的角落中嘤嘤哭泣。他们依旧紧追不舍,一群人在离我三米远的地方。我无助地望向四周,竟发现周围出了他们以外一个人都没有,于是再次低下了头,对男生们的质问都不理不睬。
终于,我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她!她似乎在喊着什么,只可惜很快就被男生们的喧哗声掩盖住了。当我抬起头时,我才发现她瘦小的身躯,此刻竟挡在我的眼前!那一刻,她仿佛是世上最高大的山。我用早已在与男生的打斗中伤痕累累的手抓住她那细嫩的小手,说:“你怎么来了?快走,这里的事是你无法阻止的。“是啊,她那虚弱得不堪一击的身躯,是绝对无法打过对面那群气势汹汹的男生们的。”没关系,他们马上就会离开的。“她冲我一笑,用手指着一个方向,”我叫老师来了。“男生们果真转眼间一哄而散。”你不怕他们的报复吗?“我问。她却什么也没说,只是拉过我的手,轻轻的吹着,眼中满是心痛。这神态给我一种宛如流水般温暖的感觉,划过我的心头。我在那一刻完全的明白了,她是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第一个对我真正好的人。
四年后,我离开了百色,离开了广西,离开了她。但我相信,时光不会是我们友谊的阻隔。
高山流水这首流传千古的名曲,失去了知音,而我,并没有。
俞伯牙,你应该高兴不是吗?即使是死,钟子期依旧是你最好的挚友呀!
《高山流水》 阅读答案 篇9
⒈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⒉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⒊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⒋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⒌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⒍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⒎山,并没请谁来!
⒏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⒐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⒑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分)
2.根据⒉到⒍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无精打采→。
3.第⒐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⒈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⒉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
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分)
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3分)
答案:
1.答案示例: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评分:一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兴致勃勃 后悔莫及
评分:一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之作用。
评分:一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⒈采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流泉的种种音韵美。⒉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流泉不
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示例: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
高山流水觅知音 篇10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专心做文化本就是一件“奢侈和孤独”的事情,可是蒋山却坚持将这份“奢侈和孤独”进行到底。他说他从不感到孤独,因为他在一个文化的王国里,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心尽力,他没有时间孤独,就算有那也只会是满足和快乐。他说当他垂垂老矣之时,最大的成就不是将这个文化王国打造得多大,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下多少志同道合的“真”朋友。
父亲光环下的“富1.5代”
说到蒋山,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蒋放年,一个颇为传奇的富阳企业家。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曾赞道:“浙东自古为人文渊薮,富阳蒋君放年者,今之有心人也。”
时光倒退回30年前,热爱中国传统书籍的蒋放年立志要做一份和他热爱的书籍有关的事业,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闯劲,将原先的土纸作坊打造成“富阳古籍造纸厂”,经过几年兢兢业业的努力,他研发的宣纸产品——“古籍书画纸”被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组定为古籍整理专业纸。1989年,蒋放年又创办了“富阳古籍印刷厂”,并成功攻克了在传统印刷界有“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石印,创造了“从一根毛竹到一本精美线装书”的传世奇迹。
随后富阳古籍印刷厂出版的《营造法式》、《十竹斋画谱》等作品中创造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新旧合璧的技术,塑造了蒋放年“富阳新蔡伦”的神话。而之后创建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等,更是把中华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印刷技术生动还原并发扬光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华宝斋成立,完成了蒋放年古籍文化品牌的积淀和提升,形成了蒋放年“古籍王朝”的格局。
在蒋山心中,父亲一直是个非常“高大、伟岸”的存在,因为父亲的关系,在求学期间也曾有人说他是“富二代”,可是蒋山却觉得自己最多是个“富1.5代”,年幼时的贫寒让蒋山深知财富的来之不易。父亲对他们姐弟的管教非常严格,蒋山小的时候便开始帮家里干活。高中毕业后,父亲执意将他送去北京上大学,这是他第一次离父母这么远,尽管不舍,但是却明白父亲的安排肯定是为了自己好。
临危受命:虎父无犬子 时势造英雄
22岁大学毕业后,当别的同学还在繁华世界中寻觅自己的位置时,蒋山却已经成为了华宝斋里最普通的一名学徒。人人都知道他是董事长的儿子,是这家文化王国未来的接班人,可是并没有人因此而优待他,他也没有为此而觉得特别。蒋放年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蒋山接受的教育方式更加严厉。
在随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蒋山从公司里一个最普通的学徒做起,一步步成为父亲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他熟悉每道工序的操作,公司里的每个车间都有他留下的足迹,也正是这段工作经历,为他日后接手华宝斋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2003年,蒋放年因病突然辞世,在一片关切和质疑声中,蒋山成为了华宝斋的第二代掌门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华宝斋不同于普通的造纸企业,它所代表的不光是“古籍王朝”这样显赫的声名,更代表“古籍书画造纸”这一国粹在中国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宝斋是他父亲创办的华宝斋,它体现了一位农民企业家对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维护和追求。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不光光是他父亲的华宝斋,也是文化的华宝斋,是社会的华宝斋。它的身后有着错综微妙的人脉和纷繁复杂的管理,而蒋山,才29岁,这么年轻的他,有这个能力去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事业吗?
面对这些声音,蒋山没有站出来为自己表态,而是花了3年的时间用华宝斋的腾飞堵住了悠悠之口。没人知道那3年蒋山的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对于这一段苦楚他不愿多说,只是感激每一位在那个时期帮助过他的家人和朋友。他说:“我没有想过父亲会走得那么突然,真的一点准备也没有,当时我就想,我能做到的,对父亲最大的安慰就是把华宝斋经营好。”
以传统文化创造时代精神
“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富阳是中国造纸之乡,“富春赤亭纸”更曾在宋朝被定为朝廷公文用纸。蒋山出生在富阳灵桥,这里的造纸文化历史悠久,少年蒋山耳濡目染对传统纸造纸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怀。
砟竹、削竹、拷坯、砍青、捆料、翻滩、料春、操纸、榨纸、晒纸,直到如今,华宝斋仍一直沿用富阳古造纸技艺,其对工艺时间、温度,甚至力度控制都有非常精确的要求。华宝斋的古籍纸每张都薄如蝉翼,凝聚了众多的工序和汗水。自蒋山接手华宝斋以来,他便一直致力于将这些“美好的文化”发挥到极致。
当得知文化部和财政部要联合开设一个“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时,蒋山认为这对华宝斋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经过多重努力,华宝斋最终凭借其在古籍线装书行业精良的制作工艺,被选定为“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主要定点影印单位,从此巩固了其在古籍线装书出版、印刷方面的地位。
2005年,华宝斋又将有着悠久历史、繁盛期近四百年的“杭州雕版印刷”作为民间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的倡议下,华宝斋的雕版印刷、木刻水印越来越多地与市场和现代结合,木刻水印版的《富春山居图》、《西湖十景》、《富阳十景》的出品让传统的印刷工艺再次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来。
古籍的出版印刷对专业要求非常高,在华宝斋内聚集着一批国宝级的老师傅,他们都是这方面的大师,各个都经验丰富,技艺精湛。蒋山深知人才是决定华宝斋存亡的关键,如何培养更多更年轻的工艺大师,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为此,他与浙江某青年技工学院合作,把华宝斋作为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平台,既达到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为华宝斋的发展卯足了后劲。
蒋山说:“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传统文化,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用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所谓的新文化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阳春白雪也能遇见他的高山流水
没有人知道这个衣着时尚、年纪轻轻的CEO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有多深,但是你看他在谈论传统文化时的滔滔不绝,面对古籍印刷作品的专业与挑剔,相信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年轻人可以在29岁的年纪就接管下这个庞大的文化王国,并且能在这个波涛汹涌的商海里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继续着这份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孤独”的事业。
近年来,随着华宝斋事业版图的不断扩建和壮大,蒋山作为华宝斋的掌舵者,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掌声向他袭来,可是他却在这时日益低调起来,甚至连一些媒体的采访也鲜少接受。
不同于当初面对众人质疑时的沉默,在如潮的掌声前蒋山选择沉默是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他知道在人们对他认可的背后,是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他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事情,可是更让我开心的是有一天可以用强大的民族文化来改变这个社会,我能做的就是坚守在传统文化的阵营里,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那几年,也有人建议蒋山投资一些其他的产业,但是他拒绝了。他说:“我并不是觉得房地产不好,相反房地产很好,它一年可能就能创造好几个亿的利润。但是我的目标不同,我就想单纯地把传统文化做好,将来把华宝斋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字号。”
后记:坚守传统并非孤独
与蒋总的采访安排在了一个午后,那天正赶上富阳下雨,当笔者从市区一路驱车来到华宝斋时雨已经停了,只留下树叶上的几滴水珠。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蒋总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和认识打破了笔者很多以前的认知。在过去我总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一个始终坚持传统文化的人肯定是孤独的,就像一个孤岛的国王,尽管统治着偌大的岛屿和海洋,可还是免不了会有逆水行舟的无力。
但是在蒋总身上却完全看不到这种孤独和无力感,当笔者直接将疑问说出来时,他是这么回答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消失过,我们今天所接受的一切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出来的,所以坚持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反而是一件积极、勇敢可持续的事情,既然如此我又怎么会孤独呢?我不仅不孤独,反而感觉非常快乐,因为文化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只要一直坚持做文化,那么不管是十年还是百年后,华宝斋也就不会消失。“
腊梅高山生态葡萄 篇11
腊梅葡萄园总规划500亩, 集葡萄种植、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 有巨玫瑰、巨丰、醉金香、夏黑、摩尔多瓦、甜蜜香等10余个葡萄品种, 葡萄果粒颜色有紫黑色、墨黑色、淡红色、绿色、黄绿色等;口感有玫瑰花香味、红富士苹果味、蜂蜜味、奶香味等, 能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和口感需求。在葡萄种植中以施用农家肥、有机肥为主, 决不使用高毒、低效、有残留的农药, 种植的葡萄绿色安全, 皮薄肉质脆, 具有葡萄的纯天然香味, 吃腊梅葡萄就可不再吐葡萄皮。
来神龙峡玩激情漂流、吃腊梅高山生态葡萄!
2013年新建此园, 2014年8-9月成熟, 欢迎观赏、自采、购买。
《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篇12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思。
2、知道俞伯牙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我设计的教案首先是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导入,再让学生抓住有关心情描写的词语再引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俞伯牙,然后把俞伯牙对钟子期的死是如何的痛不欲生,如何长叹一声:“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重点指导学生读这一句,在这节课上,我一共指导学生读了四次这句话,其中有一次是将最后一句“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带到句子中再读的。然而就是这个环节让我意料不到,平时反反复复练习的基础知识“反问句”“设问句”,居然在关键时刻,模糊不清。当我问到孩子们“将这句话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的时候”,孩子们大眼瞪小眼,呆呆地盯着,我想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孩子的思维,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的深邃,所以我耐着性子又进行启发,“想想这句话属于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一种句型?”,这下子,答案是千奇百怪,早已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什么“陈述句”“疑问句”层出不穷,终于有一个孩子说到是“设问句”,心想:有点眉目了,紧接着我又问到“什么是反问句?什么是设问句?”还好同学们都能够回答到“只问不答叫反问句,自问自答叫设问句”,我大松一口气,看来同学们有点回忆起以前的知识了,我暗自庆幸,于是提问“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有回答吗?”“没有”“那是什么句呢?”“设问句”,听到这话,我彻底无语了,但是我作为教师,这是能更显出素质的时候,于是我强迫自己微笑,再一次启发学生,最后终于能变换句型,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了。前前后后所花的时间太多了,可是当初在设计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一笔带过,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居然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这篇课文要让孩子理解知音、知己,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不用过分强调好朋友包括知音,不是所有的好朋友都是知音。因为从我最后设计的拓展训练中,问题: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知音、知己?我班的孩子主要就是抓住“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等词语,说了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可是我怎么听怎么觉得全部都是在干坏事情呢?江湖义气很严重。“但是这样的朋友是知心朋友?”“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那怎样的朋友才是知心朋友呢?”孩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