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共11篇)
行云流水 篇1
最近, 听了一些研究课和示范课, 感触颇多。如今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一些传统的做法, 加之以形式多样的夺人眼球的亮点, 意在吸引听课者的目光, 以期让听课者在耳目一新的状态下对执教者发出由衷的赞叹。不可否认,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猎奇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因此, 作为执教者而言, 追求形式的多样性本无可厚非。关键是, 这些所谓的亮点对课堂目标的达成到底起着多大的作用, 是否存在着为追求而追求的情况呢?
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和追求是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流畅的, 它既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外在的形式, 也不应该信马由缰般狂放不羁。课堂应该是自然的, 它不存在任何的矫情和做作, 它应该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课堂是非功利的, 它不应该沾上任何功利的色彩。在这样的理解下, 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行走在行云流水之间的。要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课堂上执教者的用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导入语到结束语, 教师的语言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 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 它既是课堂的催化剂, 又是课堂的制动器。它调节着课堂的节奏, 把握着课堂的方向, 是课堂走向成功, 走向共生共赢的关键因素。下面, 结合我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一课, 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引人入胜的导入语
导入语作为课堂开始的语言, 不仅决定着语文课堂的基调, 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绝对是一位调动情绪的高手, 他能在瞬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以下是我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的导入:
师:同学们,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难以征服的。自由说说有哪些。
生:大海广阔无垠, 难以征服。
生: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 难以征服。
生:长江奔流不息, 时而温柔, 时而暴躁, 难以征服。
生:虽然世界上已有宇航员光顾月球, 但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 月球只是沧海一粟。太空难以征服。
……
师:是呀, 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人类难以征服的东西, 但我相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科技的进步, 这些东西将会逐步被人类征服。然而, 有一样东西, 它很隐蔽, 很固执, 没有足够的智慧是无法改变或征服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思考, 但一时想不到课文上来。)
师:同学们可以结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想一想。
生:是人心, 它很隐蔽, 而且很固执, 难以征服。
师:是的, 人心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因为它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 看不见, 摸不着。然而, 就有这样一个人, 他曾经通过一次演讲征服了一大群人。他就是———
生: (齐读课题) “鞋匠的儿子”。
师: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去经历这次征服人心之旅。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只有在上课伊始, 就集中注意力, 投入全部的精力, 才能保证一节课的高效。在教师的激发下,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课堂, 全神贯注地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命力, 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二、融会贯通的过渡语
作为贯穿课堂始终的过渡语, 既是课堂的脉络, 又是课堂行进的路线。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过渡语过于单调, 仅仅为了提醒学生学习的内容, 提示课堂行进的进度, 而忽视了其激发学生兴趣, 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这样的过渡语生硬、僵化、无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思维是否活跃,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够新颖, 不够精练, 势必削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导致课堂的低效。反之, 教师的过渡、引导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必然会带来课堂的高效。
在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时, 根据文章内容, 我将教学划分为“品读人物”“体验角色”“了解功绩”三个板块。围绕三个板块, 我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过渡语1:同学们, 能完成这场征服人心之旅的人一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林肯总统是靠什么征服大家的呢?
在引人入胜的导入之后,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到了极点。在此背景下,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既是对课堂导入的顺应, 又将下面的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被二度激发, 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
过渡语2: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回答, 老师如身临其境。同学们想不想把当时的情景演绎出来?
这是由第一板块到第二板块的过渡。在学生品读人物之后, 对林肯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当时的情境, 我设计了课堂表演这一环节, 这是学生们非常乐意参与的。因此, 这里的过渡语就无需华丽, 只要简单交代一下下面的任务就可以了。
过渡语3:林肯不仅是语言的巨人, 更是行动的巨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6自然段, 了解他的丰功伟绩。
课文的第6自然段在结构上是独立的, 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但它们之间又是有关联的。应该说前面重点介绍林肯的语言魅力, 这里重点展现的是林肯的行动魅力。于是, 我在过渡语的设计上将二者进行了融合。
过渡语4:在跟随林肯总统经历了这次征服人心之旅后, 相信大家一定有了太多的感慨和收获。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心中的感动吧!
语文课堂上少不了语言的训练, 教师应该将语言训练巧妙地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 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因此, 我在写话练习前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学生怀揣着对主人公的无限敬意, 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写话练习中来。
这样的设计, 不仅让文章清晰的脉络得以呈现, 而且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在课堂行进的过程中, 这些过渡语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参与课堂, 议论纷纷。
三、画龙点睛的结束语
作为一节课的结尾, 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结尾方式。总体来说, 我们应该遵循“为课堂服务”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文, 我们可以采取“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式结尾, 也可以采取“概括课文内容, 提炼课文主旨”的总结式结尾, 还可以采取“顺应课堂结构, 交代故事结局”的顺承式结尾, 等等。不管采取何种方式, 都应该秉承这一基本原则。
当然, 一节课的结束不仅仅是一个结束, 更应该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它在总结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同时, 更应该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这种铺垫, 既有学习内容上的承接, 更应该包含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提升。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 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林肯总统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和不朽业绩。其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应该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成为学生今后学习道路和生活道路上的行为指南。因此, 在这节课的结束语的设计上, 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下是我的设计。
“同学们, 林肯总统用宽容、真诚、智慧, 征服了出身名门望族、自命不凡的参议员, 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赢得了尊重。在这场征服人心的战争中, 没有腥风血雨, 没有刀光剑影, 只有心灵的沟通, 只有真情的感化。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有不少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将这节课的收获珍藏在你的心中, 希望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应该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应该是润泽生命的殿堂。学生的语言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引导, 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 他们才能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 课堂才能真正行走在行云流水之间。
行云流水 篇2
行云流水流年梦,静守岁月红尘中,流年岁月看观景,淡淡心情迎未来,静静走在岁月里,优雅活在红尘中,感受人生的艰险,理解人生的淡然,淡久生香苦甘来,淡然永远是自己,心若明步步生莲,心清静就一切明,心浑浊就一切暗,心痴心醉一切迷,人和心悟一切禅,心是人生戏导演,念是人生境底片,根源皆在内心中,痴执与怨恨失态,只会让人心翻滚,就不会让人不安,只有你放下贪念,才能轻松和自然,智慧愚痴心之隔,天堂地狱一念间,烦恼放下成菩提,心情转念即晴天,放下一起梦自成,错过了还会重来,相遇了也会离开,相识就一种缘分,相交就一种情分,人世间的种种情,感情的一种延续,时光里远近距离,都是缘一种继续,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心安理得求自然,生活平淡就如水,欲望奢侈就如糖,现实人要平常心,适当合理才能行。
远离尘世的贪婪,送走岁月的悲欢,心灵总想宁静恬淡,聆听清泉流水,感悟岁月迟缓,醉我人生忘沧桑,静看花荣花以谢,淡视云淡云卷舒,红尘守一份简约,岁月留一抹平淡,人生看云烟涌起,生活听心语缠绵,拾一段光阴,镌刻青山翠柏,许一缕安然,抒几笔情怀,捻一朵花开,温润记忆,依一抹真心,沁染华年,搁浅红尘纷杂,让心清如水,避开尘世喧嚣,让流年安暖,许岁月清浅,静观云展云舒,轻捻水墨落花,于时光烟火开满朵朵寄语诗行,放下千缕如丝的烦忧,采一片风中的念给自己,默享微风的舒适,回眸,看片片落花飞红,暗香盈袖,往昔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幽幽的思绪,淡然恬静,往事已成追忆,刻骨铭心,漫卷悠然的时光,有些深入骨髓的印痕,终是无法忘却也抛之不去,皆因那无暇的恬恬心音,如此的无语心释,随风却无语,皎洁的月光,将千千心语,流年的清梦,浅吟在彼岸的心空。
人生多少无语,生活多少心碎,季节的流转里,人生的`无奈,总是会有些许薄凉,流年的风景中,岁月的沧桑里,多少真情在守候,红尘淹没了多少风花雪月的痴缠,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最后的离别,不如淡写自己的曾经,人生,之所以不开心,大多是因为放不下,风起雨来,落叶归根,本是自然,总是喜欢在路上寻寻觅觅,转身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寻找的,却是原本早已拥有的,于是轻轻浅笑,惊起许多释然,盈一份感悟,将薄凉丢在风里,生命的色彩要靠自己调节,有花,有蝶,有阳光,有懂得的日子,便是人生最幸福的期许,相遇无悔,相伴流年,静立风中,伸手挽住风中的那抹清凉,亦如挽住了散落在岁月里的目光,都说年华若水,会稀释旧日里所有痛苦彷徨,但愿若水的时光,冲淡忧郁惆怅和无奈的哀伤,换做淡定自若,睿智潇洒,豁达飘逸的模样,在岁月的杯盏中,斟满醇美的向往,掬一缕清辉入梦,醉倾千里月入水,水中月镜中花,红尘中流年梦。
年华似水,那些遗失的流年,那些凋零的幸福,那些荒芜的温暖,不知又在哪个角落里得以安宁,不去期待,不愿假想,不去强求,顺其自然,如若注定,便一定会发生,不管遇到了什么烦恼,都不要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要努力给自己一个微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岁月静好,流年的光阴如飘零的花瓣雨,带着幽幽暗香在指间流淌,喜欢在清浅的的时光里,铺一纸素笺,盈一怀似水柔情,为你谱写脉脉心语,任那淡淡的相思掠过你的眸润了我的眼,阡陌红尘,与你的相遇沉沦了我的一世情,掌心的记忆中,溢满初遇的芬芳回眸间,人生如初识,芳心暗许,多少次遇见,多少心动,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多少次过往,多少心疼,终将沉默于时光中,年龄渐长,携着幽独的心绪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走,一个人看陌生的风景,听寂寞的清唱,磕磕碰碰地走在生命的困顿中,慨叹人生谁无错,往事随风以飘落。
人生路不同,流光静舞中尘世沧桑又几重,天之涯,水之湄,看千帆过尽,紫陌清寒经年梦深远,程程繁华路路歌,美丽静守,且忆且行且珍惜,似水流年,荡涤阡陌,邂逅圣洁唯美,轻吟浅唱,今生铭记,陌上花开,掩映着伊人浅浅的笑魇,月夜怡情,素心芳颜,看风云万千,豁然开朗,刻骨永恒,轻叩十指凝眸,悄然捧起那片如水的温柔,舞起一抹清逸之质,随心海逐流,心素如雪,思绪芳菲,锦字深浅灵犀咏,心思潺潺影朦胧岁月流年光华度,暮然回首阑珊处,那处灯影缠绵的街景,盛开着流年的朦胧与华美,清澈如水的情怀,触探着夜的飘忽与出尘,心若一动,泪已千行,当守候站成了永恒,经年的领悟,便是最深的温暖,多少离殇,多少烟华,易冷了谁翘首企盼的守望,多少心动,多少泪水,终究还是咫尺天涯,那一卷卷散落的牵挂,那一幕幕悲欢的曾经,静静的带着尘世的纷扰告别繁华,浮华三千梦已尽,岁月红尘平常心。
微风起,夜未央,握不住地老天荒的誓言,锁不住人生永远,这世上终究没有圆满,相思入骨,只因爱你成魔,又何惧,岁月荏苒,天涯相隔, 花开花落,缘聚缘散,岁月的长河里暖了多少相遇,又惆怅了多少离别,谁还在天涯,呓语着咫尺的情话,谁还在海角,重复着昨天的誓言,往事穿越时光,打湿了谁的眼角,牵挂穿越心灵,温润了谁的想念,伸手似乎还能触摸到往日的温度,暮然回首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时光总是无情的带走某些东西,然后让我们想念,或许生命的美好,就在于相遇与别离间留下的岁月的痕迹,那么如若遇见,别问是缘是劫,浅浅遇,深深藏,彼此安好,便是晴天,执笔一挥,也难留韶华流年,人生皆如梦幻,纵然人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一人,此生,种一枚相思的红豆,许一世柔情,爱到永恒,携一缕馨香,书一纸明媚,为你静守天涯,且如此,寻几行诗笺,字圆韵满,道尽岁月之沧桑,静守尘世之情难,灵魂轮回真言苦,意境无限梦是福。
行云流水著华章 篇3
(1) 语言规范。“规范”是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逻辑规则。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的大小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无病句,不造生词,造句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不用不通或文白夹杂的句子,不滥用网络语言、方言俚语等。注意选词造句的规范化,句式选用恰当,多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和文章的说服力。
(2) 语言准确。准确是文章对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语言一切魅力的根源。一篇文章的优劣,不在于用没用、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关键在于表情达意、遣词造句是否贴切、精当、恰到好处。例如: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鲁迅《社戏》)
上面句子加点的几个动词尽显活泼轻盈之感,用在这里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我”因为能够去看社戏的欢快心情。
语言表达要准确、恰如其分,要能切合原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使文意顺畅,段落中心要明确,层次安排要合理,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要自然,照应要恰当,文气要贯通、自然、流畅。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以偏概全,“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一部分或者说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从全局看是好的”、“这只是一个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这样去干吗”、“我愿意这样”等等,有时语言的表达要求婉转委曲。例如:
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啊!
两个“有些”准确地界定了“牢骚”的特点,清楚地认识到“牢骚”的弊端。
(3) 语言连贯。就是语言要通顺、流畅,要求把句子有机地组织起来,连缀得好,使语势贯通,读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要做到语言连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文章中的每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主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如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如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代词呼应、选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等方法,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句,避免由于思维速度高于表达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的“跳跃”现象。
(4) 语言得体。使用语言要符合各种人物的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需要,符合各种文体的要求,符合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展示其性格,表达人物的观点。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如果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限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讲究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讲究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要严密概括;说明性文体讲究以知授人,以解说、说明为主,语言要准确简明;应用性文体讲究以事告人,以叙述、说明为主,语言要平实简洁。
(5) 语言流畅。流畅是指作文的文从字顺,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流畅的原因一是在作文中一个段落或句子不断变换主语造成的。如一个同学在《感谢小树苗》中这样写到:“……我来到原来的位置,就在这一瞬,这个脆弱的小树苗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因为有一棵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树苗又浮现在我眼前。并且,它的周围还堆积着许多小石块,虽然这些沉重的小石块挡在它面前,给它一个沉重的压力,但它毫不畏惧,以坚强的毅力与那些小石块展开激烈地斗争。”将整个句子中的若干分句摄于一个主语“我”中。有时逻辑混乱、思路不清、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用词不准、关联词不当,以及标点使用不规范等,也会导致语言不流畅。
(6) 语言简洁。“简洁”是对语言的较高要求,是成熟语言的一大特征。冗赘是作文中常见的毛病,本来只写一件事,却这样写:“我这短短的十多年里,经历的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朋友,下面我就摘取其中最亮的一颗奉送给你吧!”接着再写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大可以删去这一段,使文章更加简洁。修改文章时可将句子读出,将不通顺、拗口的句子改至通顺流畅为止。
行云流水 篇4
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需要过渡的几种类型
1. 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 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讲“我国的根本任务”时, 首先要讲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然后才讲国家的“根本任务”。在讲完前者后, 我们可以这样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 必须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的问题, 因此, 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下面, 我们学习我国的“根本任务”。这样过渡自然流畅。
2. 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 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渡
在讲到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党的基本路线”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我国的“基本国情”, 然后从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的关系中过渡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样的过渡, 既复习了旧知, 又自然过渡到新知。
3. 课堂教学由讲授到练习、示范、表演、讨论等环节需要过渡
练习是课堂上为了巩固新知而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讲完之后, 教师往往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练习。因此, 在讲与练之间, 教师要简短地说上一两句过渡的话。
笔者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 是这样过渡的:刚才我们学习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下面我们运用刚才所学来解答下列题目。简短一句, 既是过渡, 又是要求, 把学生由静坐听讲引到动手练习。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 一个个教学活动好比是一颗颗珍珠, 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 缺少这条线, 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有效的过渡能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更能步步深入, 引领学生进入新的领域, 让学生获得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认识。在教学中, 过渡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运用的几种过渡方式
1. 设问
即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后,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向另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过渡的目的。如讲“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 教师可以这样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现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那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我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从而过渡到保护环境的学习。
2. 转折
当两个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 一般可采用“但是……”“却……”“而……”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如讲完“四项基本原则”后过渡到“改革开放”时, 可以用转折过渡的方式:“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政治基石, 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活力源泉。”又如讲授“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可以这样设计过渡:“非洲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非洲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过渡到“南北问题的历史根源”。
3. 小结上文
教学中通过对上面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而引出下面要讲授的知识内容, 以达到知识过渡的目的。
4. 对比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或者相异时, 可以采取对比的过渡方法。如讲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 可以利用对比过渡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发展教育和科学, 则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下面我们来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之,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 同时它又是美丽的、鲜活的、珍贵的。如果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过渡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巧妙地加以运用, 相信我们的课会上得更好, 课堂教学的效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周庆元, 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让课堂似行云流水 篇5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
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需要过渡的几种类型
1.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讲“我国的根本任务”时,首先要讲清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然后才讲国家的“根本任务”。在讲完前者后,我们可以这样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的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下面,我们学习我国的“根本任务”。这样过渡自然流畅。
2.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渡
在讲到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党的基本路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我国的“基本國情”,然后从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的关系中过渡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样的过渡,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过渡到新知。
3.课堂教学由讲授到练习、示范、表演、讨论等环节需要过渡
练习是课堂上为了巩固新知而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讲完之后,教师往往留有一定时间给学生练习。因此,在讲与练之间,教师要简短地说上一两句过渡的话。
笔者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是这样过渡的:刚才我们学习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下面我们运用刚才所学来解答下列题目。简短一句,既是过渡,又是要求,把学生由静坐听讲引到动手练习。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一个个教学活动好比是一颗颗珍珠,而各活动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有效的过渡能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更能步步深入,引领学生进入新的领域,让学生获得一个逻辑严整的系统认识。在教学中,过渡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运用的几种过渡方式
1.设问
即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向另一个问题或教学内容过渡的目的。如讲“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这样过渡:我们已经知道现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那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我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从而过渡到保护环境的学习。
2.转折
当两个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一般可采用“但是……”“却……”“而……”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如讲完“四项基本原则”后过渡到“改革开放”时,可以用转折过渡的方式:“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政治基石,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又如讲授“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可以这样设计过渡:“非洲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过渡到“南北问题的历史根源”。
3.小结上文
教学中通过对上面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小结,而引出下面要讲授的知识内容,以达到知识过渡的目的。
4.对比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或者相异时,可以采取对比的过渡方法。如讲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对比过渡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发展教育和科学,则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下面我们来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同时它又是美丽的、鲜活的、珍贵的。如果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过渡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巧妙地加以运用,相信我们的课会上得更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周庆元,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闪光春联——流水盆景 篇6
郭久金曾是一位教师, 又是化工工程师。为人诚恳信誉颇高。现场培训●闪光金字春联●镭射春联●绒毛春联●闪光龙凤春联●婚庆对联等。不用书写, 只需万能印版即可滚动叠压加工。不需晾晒。学费和万能印版共1000元★不用石块, 利用轻质吸水吸毒材料加工流水、雾化盆景———使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楼台亭阁等景观, 变静态为动态, 出现●高山流水●瀑布飞溅●溪流叮咚●云雾缭绕●灯光闪烁等梦幻仙境。还能湿润净化空气。栽花种草养鱼。死气沉沉的房间顿感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保证材料各地都有。亲手操作, 学会为止。面授2300元。函授1300元含培训光盘、电子装置一套、特制工具等。确保成功。
电话:13333733160 0373-4555793
地址:河南新乡市获嘉县小洛州大皂角树前排二号
小桥·流水·人家 篇7
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啊, 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 发出的单纯的音响, 谁也无法抵御那份自然对心灵的震动。
周庄是水哺育长大的, 面对大自然这九曲回肠的地域组合, 周庄人并不是用精卫填海的办法来改变千姿百态的河湖汊 (chà) 港, 而是用座座桥梁, 把大家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
周庄的桥,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古朴或新颖。有祈求富裕安康的富安桥, 有因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 还有纪念太平军士兵的福洪桥, 而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 它由一座石拱 (ɡǒnɡ) 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 就像古时候的一把钥匙, 开启着周庄走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桥与日月相伴, 桥与流水媲 (pì) 美, 桥与人家相亲, 桥与小街相连。在这里真是无桥不成路, 无桥不成镇。千百年来, 周庄的桥经受住了无数历史风雨的磨蚀, 可它总是坚韧 (rèn) 地拱起它赤裸裸的脊梁, 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 深情地期待着从天南海北到来的客人。
周庄是水的世界, 清粼 (lín) 粼碧泱 (yānɡ) 泱的南北市河、后港河、车样河、中市河, 像四根透亮飘柔的带子, 绕镇而过。一路不知吻过多少岸边的绿墙, 也不知抚过多少岸边人的甜梦, 现在, 它疲倦了, 疲倦得像个甜睡的宝宝, 静静地躺着, 仰视天上的白云, 做着一个归入大海前的美梦。
由于河湖的阻隔, 使周庄避开了历代兵灾战乱, 保存完好的水镇建筑, 越发显现出它独特的韵味。碧水泱泱、绿树掩映的沈厅, 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 以及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 充满着幽谧 (mì) 的水乡气息。那幽深冷清的石板巷, 那巷中袅 (niǎo) 袅升起的炊烟, 和星星点点的水渍、泥印, 犹如一首古诗, 美得令人心醉。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中间还有个九百岁的周庄!
那是个你应该去的地方!
那是个令你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高山流水 篇8
在我们的大地上,没有高山,就不会有流水的叮咚远行,而没有流水的高山,则必定是荒山萎草。 高山和流水,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 高山因流水而更显秀丽,流水因高山而更显活泼。
曾几何时,伯牙在野岭之下,久久寻觅不到知音时,子期来到了!曾几何时,当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时,子期听懂了! 他们相见恨晚,把酒言欢,结拜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再相会。 然而第二年,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伯牙万分悲痛,在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碎了。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能弹给谁听呢?
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那高山流水的相和之音,至今还在流传。
是啊,欲觅知音,何其不易! 鲁迅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这是他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 就像李白和杜甫,虽擦肩而过,但也能将那份情谊珍重保留。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对李白如此赞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是诗人对诗艺和友情的见解。 他们结伴同游齐鲁,陶醉于山水, 分手后,互寄诗笺倾诉别情。 李白诗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杜甫也以诗抒怀: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罢席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这高山流水,绵延不绝。
有人说,“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 是啊,朋友就像一瓶酒,是珍贵的窖藏,在关键时刻会给你心灵的抚慰。 朋友也像一本书,是贴心的相随,在掌灯时分给予你精神的抚摩。 一个没有友谊的人,等于这个世界上没有同类,唯他孤独一人,不管是精神还是灵魂,都将彳亍而行。 而朋友就仿若另一个温暖的相依,因尺码相同,故而惺惺相惜。
古往今来,你和我唱,高山流水之情绵绵不绝。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何逊的“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百年来,人们念着它们,唱着它们,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篇章。
于你我而言,友谊就是一把雨伞下的牵手同行,是一张课桌上的明眸相对,是宏伟乐章上的互补音符,更是高山与流水的相对与相和。
小桥流水人家 篇9
写一次游览的经历:你游览过旅游景点吗?你参加过游园活动吗?你赶过集市、逛过庙会吗?……让我们选择一次游览经历,把它记录下来吧。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习作2”)
每当听到“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时,你的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安详宁静、流水潺潺,还有着依稀升起炊烟的农家小院吧,这里的人们和谐甜蜜,闲适恬静。大年初一,我就去欣赏了同样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
在周庄,双桥一景自然是家喻户晓了。双桥,由两座桥连接而成。一座是拱桥,另一座呢,是平桥。合起来,俗称“钥匙桥。”为什么呢?听导游讲,双桥在镇区东北交会成十字,桥面上一横一竖,桥洞下一方一圆,好似古人所用的钥匙,所以由此得名。
站在双桥边上,你会发现一湾河水正在慢慢地流淌,“汩汩——汨汩——”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把眼光挪到湖面,就看到了洁白的云朵堆积的另一个天空;就看到了随风舞动、绿意盎然的大树倒影;就看到了在那座双桥上熙熙攘攘走过的人流。他们,有的正站在桥中央,高举拍照神器,美美地自拍呢;有的,手拿买来的香气扑鼻的小吃,坐在桥上,边吃东西边欣赏风景,不亦乐乎!
行驶在河上,穿梭在双桥下,是谁?周庄的船家是也。他们有男有女,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老妇人,更有年过半百的老者。他们个个都戴着草帽,双手紧握船桨,缓缓地拨开波纹,小船便载着游客们徐徐前行。推开的波纹一次又一次地亲吻河两岸的石块石埠,亲吻石块缝隙上长出的一抹抹碧绿的青苔。船夫们兴奋起来,也会唱几句小调,悠扬开来,惹得游客们兴致颇高,纷纷拿出手机、相机,对着景,对着人,“咔嚓——咔嚓——”一通狂拍。
小桥流水人家,周庄极是。行走其间,沉醉其中。
(指导教师:江军波
教师点评
生命中的行云流水 篇10
行云流水——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我是一个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人,家乡所及无非是水,故而这句话从其本义来说,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小学时学校三面环水,与一些小伙伴玩累了歇下来时,有时忽然有了寂寞感,于是便有意无意地看着身边缓缓流着的水和天边变幻的云彩;初中时学校在水边不说,每周来回,还要沿着河岸走几里路,那是一条长长的运河,那水流得相对快一些,但给我的感觉却又是平静的,悠然的。看着水面随时间不同而呈现的银色、蓝色的光,看倒映在水面被揉碎的云丝……小小的心总是被快乐包围此惬意。
后来偶然读到汪曾祺的文章忽然想到:“这不就是行云流水的文章吗?”于是开始搜罗汪老先生的文章来读,结果越读越爱。老汪的一则随笔,说的是现在的人得多练练书法,尤其是行书行草,觉得老汪到底还是行云流水之人。
接着又读过其他人的很多作品,但一百少有行云流水的感觉,直到读到《边城》,才在心里快乐地呼啸着说:“呵,这是行云流水的文童了,简直象山间清流一般么!”既忧伤而又快乐,沈从文说:“美丽总是愁人的。”觉得真是对极了,但你要我说原因,我却又说不出,就是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让我感动。再后来在博物馆看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其行云流水之势至今酣畅于胸,那真是中国行云流水艺术的极至。
人生如行云流水,岁月似落花飞絮。
其实,做人与为文一样,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何尝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追名逐利的做秀者在热闹过后又有些什么呢?高贵或卑微,都同时拥有一片天空,同踏在一方土地,故应以平常心来容纳和对待。何不“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命中的行云流水同样应当酣畅淋漓。只是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行云流水这么美丽的东西。
高山流水——中国山水画展 篇11
展览城市:南京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第2展厅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高山流水——中国山水画展》开幕式暨媒体发布会于2014年11月7日在美术馆大厅举行。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何晓佑先生、参展艺术家代表萧海春先生、策展人陈瑞先生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依次发言。何晓佑先生代表校方致欢迎词,他认为山水画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我们割舍不掉的情怀。这个展览重新讨论了高山流水的水墨定义,指出山水画是画学正宗,是中国绘画史的标杆以及国粹。山水画是中国人割舍不了的精神寄托,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向往。本次展览策展人陈瑞先生表示这场展览是南艺美术馆开馆以来举办的第二场水墨画展,是他们自主策划,经过慎重选择之后邀请的九位艺术家参加的展览,他们有信心这次展览不会让大家失望。李小山馆长从水墨艺术在现当代所处的现状上进行阐述,说明了本土艺术面临的问题,以及观赏者对艺术作品欣赏方面的解说。
本次展览的九名艺术家分别是萧海春、常进、徐龙森、郑力、林海钟、吴可、刘明波、丘挺、徐光聚。他们是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一直坚守在中国山水画领域且颇有建树的名家。作为参展艺术家的代表萧海春先生在发言中说道:“我有幸参展,感到十分高兴。山水画号称是中国美术史的代表,是精神的浓缩,其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进入当代,我们的山水画受到了磨难,西学在坚船利炮下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是我们山水画家们的责任,它蕴涵着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有别于其它的水墨画,现代画家继承好山水画这个经典。用自己的笔墨绘出人文思想,以自己的视角去描绘,影响观众得到全新的认识,形成有美丽的思想。”
“高山流水”作为中国山水画中最普遍同时也是最高追求,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高山流水——中国山水画展”值得我们去深思,它不是为了宣扬传统至上主义,更不是为了在多样化发展的艺术世界中,评判传统山水画与其他艺术种类孰高孰低,孰优孰劣,而是在当下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应该表现出怎样的面貌。希望这场中国山水画展,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