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2024-08-08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精选7篇)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篇1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六篇六篇六篇六篇))))之一: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之二:拒绝平庸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其中的诸多词条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如“咖啡--使人聪慧。要喝不加糖的”,“词典--那是无知都使用的。”许多人秉承着这样的平庸的社会性的见解,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地活着。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拒绝平庸并非是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庸。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证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简评文章由福楼拜《庸见词典》引入,概述了当今社会生活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

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的不易。行文思路清晰,分析辩证,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之三:拒绝平庸我以为生活就像沙丁鱼罐头,平淡无奇,无滋无味。我以为自己被颓废吞吐噬,在条条框框中受他人目光审度。仿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琥珀,而我只是里面那只平庸的虫子。高三的生活太过单调,机械式地重复,毫无波澜。走在街口,姑且称之为流浪,我认定了自己的平庸,也从未渴望转机。远处,一串飘然而至的音符牵引了我的思路。耀眼的白炽灯在空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光圈,一群时尚女正在灯光下舞臂、踢腿、扭胯、摆臀。阳光照射过的地方似乎还残留着余温。动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 似有形的烟雾弥漫着、氤氰着。女人们脸上绚丽的微笑,享受的目光,都是我久违的表情。她们心情摇摆着,影子似乎也随着主人心情摆。动感的音乐伴着舞动的身 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的风景,散发了让人无法抗拒的活力。她们就这样跳啊舞啊,旁边围了不少人,有议论的有指点的,似乎只有我是被吸引过去,驻足围观的。我似乎被感染了,有争议的不是她们,而是那些假装指点的平庸之辈,你们是否有如此胆量,如此激情。大灯泡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灯光下,音乐下,影子交错、重叠、分离,拉长又缩短。她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说评。此刻,她们是火焰,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她们是调味,充实着生命的滋味,她们展现生命的活力,追求自己的完美,不甘平庸地匆匆走过,却将生命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展现给这样的夜。她们的脸上沁出汗水,眸子里泻下的却是不尽的喜悦。生命给的单调平庸,她们可以拒绝,因此铸就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夜。我终于明白,自己为何平庸,我总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以别人的标准框定自己,我从未想过突破,从未想过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平庸是生命给的,但我们可以拒绝,没有谁注定平庸。正如此刻的女人们,拒绝平庸只

是那简单的起舞。我明白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光芒下一个华丽的转身,即可拒绝平庸。简评简评简评简评这是一篇在夹叙夹议中抒写真切感情的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幅夜色下时尚女心情展现动感舞姿的优美画面,盛赞她们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地充实着生活,追求着完美。命题,用灵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来破解,是这篇佳作给中学生的启迪。之四:拒绝平庸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吃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这个誉为“补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死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这个生命在阿里小镇的红头发荷兰男人是一向与别人不一样的。他不被富商的金钱诱使去画自己不想画的,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改变风格而总是一意弧行,他不随大流和别的画家一样创作贵族、富人需要的表现奢侈生活的平庸画作。他拒绝平庸!也许梵?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独特的。他仿佛是龙身上的一片逆鳞,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在甚器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他是清凉的风。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风。不同于莫奈的温和宁静,不同于塞尚的写实平稳、梵?高更以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他彷徨过。画作因为格格不入时代的洪流而一幅也卖不出去。没有 其它技能的梵?高难以生存。幸而有弟弟提奥,他的无私奉献与支持始终支撑着梵?高努力与这个平庸的画界做斗争。拒绝平庸需要足够的勇气。也许有人挣扎过拒绝平庸,却最终被流言或因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于平庸。这时候,坚守住内心高地而带来的强大魅力熠熠闪光。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丽,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杨过。他拒绝成为郭靖那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宁愿

在人间帮扶百姓,除暴安良,内心中也是有强大的力量。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梵?高做到了,他挥动画笔带来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我领略过《紫鸢尾》的风采,这种形态奇特的花是法国国花,原本是优雅高贵的,而梵?高却画出山间一丛鸢尾的凋零枯败,拥挤,杂乱,是繁盛之后的意兴阑珊,别有一种妖治的美。拒绝平庸带给我们多少摄人心魄的震撼。当梵?高死后画作在200年后公开,世界为之惊艳。真正好的作品不会因为一时的世人无法接受而永被湮没,而真正与平庸斗争的战士却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立于历史的另一边,颔首微笑。诗人北岛喝出:“告诉你吧,我不相信!”拒绝成见,拒绝既定规则,拒绝那最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平庸。让每一颗星在夜空闪出最亮的光泽,让拒绝平庸的光芒似太阳普照真理人间。简评简评简评简评作者以梵?高的三幅画作为行文线索展开,以《麦田里的乌鸦》论证要拒绝平庸,以《向日葵》论证拒绝平庸要有极大的勇气,以《紫鸢尾》论证拒绝平庸要有一定的才情,这样层层推进,构思严谨。作者阅读而广,涉猎丰富。文中所运用的不但有绘画方面的素材,还有北鸟的诗歌《回答》,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五:拒绝平庸这世上的平庸者太多了。若是要怀疑,便到喧闹的地方去见一见--喧闹本就是平庸者的原创。这大抵是因为,平庸者最易于“团结”,在某项政策对他们不利时,在某些高位者地丑闻被披露时,在他人还没有表态时,他们是最先扯着嗓子叫起来的。这同样是喊声把他们潮水般汇聚起来,最终形成蔚为壮观的声浪,在喧闹中填满了世界的任何角落。平庸者有态度,他们的态度总是在事件之后最后亮出;平庸者有交流,街头巷尾的喧闹或不那么喧闹的议论多是他们的作为;平庸者有行动,这行动现在通过媒体通过网络处处生根发芽,像是哪天便会积聚出燎原之势。

其实他们错了,这世界上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人只得归入“平凡”之辈。没有与生俱来的异秉,没有少年杨名的机遇,有的只是一次次亲手从泥淖里挣得的经验与教训,一个个亲手用生命的多少次反复筑起的台阶。他们需要痛苦的努力才能获得些什么,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主体--平凡者。然而,平凡决不是平庸,承认自我平凡的过程,不等价于接纳平庸在自身的留宿,恰恰相反,平庸者正是因为拒不承认自己的平凡而在凌乱喧闹的内心深处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与宁静。唯有承认平凡,以最普通的视角安静地奋斗在这个世界,牢牢把持住真实的自我,而不让他在热的期待和过冷的现实的双重压迫下扭曲变形,才可以能拒绝平庸最后的亲附,让你变得鼠目寸光。还是不要做平庸者吧,他们在喧闹中聒噪混沌地殆尽着人生。承认自己的平凡,让平凡者的生命从宁静的自我中起搏,把平庸拒绝在宁静之处。简评为平庸“画魂”,作直透本质的观照。敏锐,深刻,在精神地地层将平庸者的灵魂诸相作“病于扫描”,并保持着一种文学的刻画力,堪称惊警,却不乏沉潜厚重,难得!之六:拒绝平庸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有微博好友问为何?答:拒绝平庸。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

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简评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就要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踏出自己的路。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现大气和灵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来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篇2

一、试题分析

(一) 听力

听力部分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中的内容[2], 难度较去年有所增加。难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语速的提升, 尤其是短对话部分的后两题考生普遍反映偏难。听力部分的特点:一是信息量大, 反映真实的生活情景, 语言材料丰富。二是听力材料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听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第1、2、9、10、13、14、15、17等题为细节信息题, 第4、5、6、7、8、11、12、18、19、20题为细节推理题, 第3题为数字题, 第16题为主旨题。可以看出, 细节推理题的题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三是听力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阅读能力, 即对题干、选项的阅读理解有一定的要求。整体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主要考察考生理解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日常用语的能力。

1. 语法知识的能力考查

该部分对语法项目的考查包括动词时态 (第21、22、23题) 、非谓语动词 (第31题) 、情态动词 (第34题) 、定语从句 (第24题) 、主语从句 (第26题) 等。语法考查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中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为主[1]。以第24题为例: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________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本句意为“音乐会中间有间歇, 此时你可以买冰激凌”。题干的前半部分为完整的主句, 后半部分补充说明“这个间歇你可以干的事”, 所以本题考查的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先行词为interval,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功能就是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由于从句部分不缺少主干成分, 而且interval表时间, 所以需要选择能够担任时间状语的when作为答案。可以看出, 对常见语法的考查均体现了在语境中进行的原则, 考生必须充分理解上下文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2. 词汇知识的能力考查

对考生词汇量的考查, 涉及词辨析 (第27题) 、动词辨析 (第28题) 、形容词辨析 (第25题) 、动词短语辨析 (第30题) 、介词短语辨析 (第32题) , 注重考查了特定语境中理解运用词汇知识的能力。以25题为例:

In that school, English is compulsory for all students, but French and Russian are_______________.

A.special B.regional

C.optional D.original

这道题考查了形容词的词义辨析, 根据句意, “在那所学校, 英语对每个学生是必修课, 而法语和俄语是选修的”。用but表示“转折”, compulsory意为“必修的”, 只有optional意为“可选择的”, 和compulsory是一对对义词, 从词汇衔接中的“反义复现”来看, optional为正确选项。再如, 第30题对动词短语的考查,

—You look upset.What’s the matter?

—I had my proposal_______________again.

A.turned over B.turned on

C.turned off D.turned down

可以看出, proposal“提议”只能和动词短语turned down“拒绝”搭配, 本题考查了词汇衔接中的“词汇搭配”, 强调了对考生词汇搭配能力的考查。可以看出, 词汇能力的考查体现在词汇衔接和搭配能力方面。

3. 日常用语的能力考查

日常用语的考查包括了第29、33、35题。以第29题为例:

—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I don’t care.

A.For what B.So what

C.What’s on D.What’s up

根据上文“Linda没有邀请我们去聚会”, “_______________, 我才不在乎呢。”应该是“那又怎么样呢, 我不在乎!”只有so what和I don’t care产生前后文的语意衔接。再如, 第33题:

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_______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听上去汽车的发动机坏了。”通过简单判断可知, “要是那样的话, 我们最好立即去修理厂”。这两句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所以应该是“如果真的这样的话 (发动机坏了) ”。可以看出, 日常用语的考查是紧扣上下文考查, 充分体现了语境。

可见, 单项填空题紧扣《教学要求》, 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所选取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基础性强, 难度中等, 注重交际, 对高中基础知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 完形填空

2011卷的完形填空是富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讲述了一个男孩求苹果不得、先难过后又聪明地释然的经历, 体现了《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语篇脉络清晰, 多数空缺词能借助语篇的丰富多样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判断出, 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在语篇层次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全面考查了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

全文共430个单词, 其中文本350词, 题项80词, 最大词距为29, 最小为7, 平均词距为14。完形填空考查了动词7个, 名词4个, 形容词2个, 副词3个, 介词2个, 连词1个, 代词1个, 均为在语篇中的词汇复现和词汇搭配的考察。对实词的考查, 要求从语境的角度考虑语义, 从语篇的角度要考虑语用。以39题为例:

He stood on tiptoe (脚尖) , 39 as high as he could.

“他踮起脚尖, 尽可能地伸开 (手臂) ”。选项中, stretch表示“伸开、张开 (手臂、身体) ”, expand表示“增加 (活动量) ;拓展 (活动范围) ”。另外, 由于stretch虽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考试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词汇[1], 但学生并不熟悉该词, 而下文出现了“stretching his arms to get the apple”, 所以无论从词汇搭配还是从下文, 学生都可以发现stretch作为答案的可靠性。再如, 第55题是点睛之笔, 切中主题, 提到“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do to get the apple—that is unchangeable—but we are supposed to be able to 55 our feelings.If that’s the case, what can I do to feel better?”“没什么我能做的了, 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感觉, 要是那样的话, 我如何可以让自己感觉好点呢?”从上文的that is unchangeable, 而且按照常识判断,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其他时, 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出此处选项change最合适。

上例说明, 完形填空题文篇信息分布合理, 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以语义实词设空为主, 兼顾进行语篇衔接的介词和副词;题项设计的干扰项迷惑性强, 注重语言及选材的时代性和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的考查。

(四) 阅读理解

2011年江苏卷阅读理解的总词数为2219个词, 其中A篇为469词, B篇380词, C篇487词, D篇883词。阅读理解题材料真实、内容新颖, 选材的内容除C篇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生活话题。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信息加工能力, 也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2011江苏卷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包括以下三种:

1. 理解事实细节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直接信息找到明确答案, 包括第57、58、61、63、64、66、67题和第68题。以第66题为例:

Not expecting much, Shay’s father still asked the boy if Shay could play, mainly because the father_______________.

在D篇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but the father also understood that if his son,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were allowed to play, it would give him a much-needed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ome confidence.”中, it指代上文的that his son was allowed to play”, 而且feeling与sense同义, 可以得出选项“the father understood Shay did need a feeling of being accepted”是正确的。

2. 推理判断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全文所提供的事实或字面意思, 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测、细节的暗示, 理解文章的寓意, 推敲作者的态度、意图、人物动机、目的以及性格特征、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等, 包括第56、60、65、69题。以第65题为例:

Wide applications of deepwater wind power technology can_______________.

在文篇C最后一句话“If the technology catches on, it will open up vast areas of the planet’s surface to one of the best low-carbon power sources available.”中, “the technology”是指代上文的“deepwater wind-farm technology”, 可以推断出这种项目的成功运行将会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 从而得出D选项explore low-carbon power resources available at sea是正确的。

3. 概括主旨大意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通过文章的篇章结构、主题句或结论句, 理解全文, 找出能概括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选项, 包括第59、62、70题。以第62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

以第59题为例,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erve as the title of this passage?从文篇A的第一段的后面部分“What about the people who invented the traffic light and the windshield wiper (雨刮器) ?Shouldn’t we know who they are?”以及下文都可以看出文篇的标题是“Shouldn’t We Know Who Invented the Windshield Wiper?”。第6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 (purpose) , 从文篇B的每一段的开头结尾都能够读到反映本文的写作目的。

总之, 2011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比之前三年增加了对概括主旨大意能力的考查, 减少了对理解细节能力的考查, 说明阅读理解题加强了对语篇宏观能力的考查, 而减少了语篇微观能力的考查。

(五) 任务型阅读

2011年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共591个词, 其中文篇429词, 表格162词, 介绍了“领导人何时应该道歉而何时不应该”这个话题, 表格按照行文的顺序介绍了“为什么公开道歉如此难?为什么公开道歉这个话题如今在美国是如此的迫切?为什么领导者对公开道歉感到如此困扰?为什么领导者经常拒绝公开道歉?”。除了给出标题, 每一段都以最简短的语言给出了“段意”, 给考生最丰富的信息提示。任务型阅读题对读写能力的考察包括筛选信息能力、组织信息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1. 筛选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包括第71、75、79题, 考生经过筛选可以从文中获取相关信息, 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如第71题:

Public apology is much more than a personal_______________ (71) .

可以由第一段中的“The act of apology is carried out not merely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t the level of the institution.It is a performance in which every expression matters and every word becomes part of the public record.”筛选出act、performance这两个词作为答案。

2. 组织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包括第73、76、77、80题, 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之后, 根据句意要求, 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通过词形转换、句子结构转换或者同义词和反义词转换、前缀和后缀转换等改变原句的表达方式来确定恰当的答案。比如第73题:

Apologies not_______________ (73)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该题的答案隐藏在第一段中的“A successful apology can turn hate into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harmony—while an apology that is too little, too late, or too obviously strategic can bring on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ruin.”, 可以看出答案应该与successful有关, 需要通过词形转换来完成该题, 形容词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 此处的空格在名词后面, 所以用副词successfully。

3. 概括信息能力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包括第72、74、78题, 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处理, 从而准确无误地归纳出文段的行标题、列标题或关键词。考生不仅要有概括信息能力,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第78题:

There needs to be a sufficient reason for a leader to apologize in_______________ (78) .

从第三段“For a leader to express apology, there needs to be a good, strong reason.Leaders will publicly apologize if and when they think the costs of doing so are lower than the costs of not doing so.”可以看出, 需要用短语“in_______________”来代替“publicly”, 文段中出现了6次public和3次的publicly, 应该看出public是本文段的高频词, 介词in后面用名词, 因此答案为public。

上述分析显示, 任务型阅读题中筛选信息题、组织信息题和概括信息题的比例为3:4:3, 与2008~2010年该题型的考查保持了一致。

(六) 书面表达

2011江苏卷的作文题是图画作文, 主题为“感恩父母”。照片中一个小女孩为下班回家的妈妈拿下肩上的包, 为妈妈“减负”, 照片配有英语文字说明。以此为题, 让考生联系自己情况谈谈感想。最后再举例说明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

文章用三段来完成, 每段讲一个主题。第一段:描述照片内容, 如情景、人物、动作, 等等;第二段:结合自身实际, 谈谈“你”的感想;第三段:举例说明“你”能为家长减负做些什么———提出减负的有效措施。

在文章布局方面, 考生行文需要具有良好的条理性, 同时传达信息正确且精练, 也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得分不高的作文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考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作文内容多涉及学生减负、子女减负, 完全背离了该漫画的要旨;作文条理不够清晰, 所传达信息混乱;写作所用句型过于单调, 且多重复累赘, 不是必要的冗余信息的重复;信息缺失, 如:很多考生没有提到妈妈回来, 这是一个次重点信息缺失。

二、试题对高三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高三英语教学中, 教师需要认真领会《课标》, 依据《考试说明》, 结合《教学要求》,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一) 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 夯实语言基础。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词汇语法:

1. 归纳整理高考常见词的用法。

尤其是搭配, 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实词为主, 短语以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为主。

2. 熟悉常见的构词法。

2011江苏卷出现了表示否定的前缀“dis-”7次、“un-”9次以及表示“……的”形容词后缀“-ible”4次、“-able”8次, 以及一些考生不熟悉的复合词。因此,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构词法———复合法、转化法、派生法和缩略法, 重点对常用前缀、后缀加以归纳和整理, 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3. 结合话题, 复习词汇。

可以通过语篇分析中的词汇衔接手段将词汇训练上升到语用和语篇层面, 同时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4. 重点掌握《考试说明》中增加的考试词汇。

2011卷共出现了《考试说明》增加词汇45个:according, capable, charity, claim column, confidence, current, deny, detail, device, effective, ensur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formal, guy, individual, interested, involve, issue, item, ladder, landscape, maintain, massive, moreover, opportunity, original, player, presence, professional, proposal, region, resource, responsible, scale sign, smart, solution, solve, source, stretch sufficient, survey, threat。说明非常有必要重点复习《考试说明》增加词汇。

5.

依据《教学要求》的语法项目的基本要求, 实施语法部分的教学, 同时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语境化, 这方面不需要专门补充练习, 牛津高中教材的语法补充练习都做到了语法教学语境化。

(二) 重视语言能力, 注重语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 都必须重视夯实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课后做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预习, 课上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基本语言知识。同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关注课文的宏观结构及其他语篇特征入手, 把握文章主旨和大意, 从语篇内部各层次间或外显或内隐的联系去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论证逻辑,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必需的语篇知识, 做到精泛结合, 使之互为补充, 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 关注情感态度, 提升英语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讲究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注重该材料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结合英语语言和文化特点, 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材料:励志性的人物介绍或道德教育故事;世界上新的科研成果或发现;英美国家中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英美国家的各种背景知识。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背景材料, 能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英语语感, 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本文结合实例, 从题型设置、考核重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总结分析了2011高考英语江苏卷的特点。该试卷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 从试题中可见, 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知识是不可取的, 应当从关注语篇、情感以及交际意图等方面入手,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考试说明》并结合《教学要求》, 一方面夯实学生词汇语法基础, 重视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考生既能够很好地完成高考试题的测试任务, 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考试院.2011.2011年江苏高考外语试卷评析[EB/OL].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118/2011/06/1106101018843.html[2011-06-11].

[2]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2008.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要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简评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篇3

“品味时尚”中的“品味”是分析与体会的意思,如何分析与体会?不仅需要“观察生活”及积累“丰富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而且需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品味时尚”这道作文题中的材料提示,“品味”的对象是“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品味”的内容是对象中的“好与坏、美与丑”,“过眼云烟的”与“沉淀为经典的”。这些对象与内容可以构成二维结构,比如“语言”,有好有坏,有美有丑,有“过眼云烟的”也有“沉淀為经典的”。如此进行“排列组合”式的分析与构思,则需要进行必要的理性思维。可以说,“品味时尚”这道作文题涵盖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等作文生活化的全过程。

今年“品味时尚”引导广大师生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能更多地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与思考生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一个专题叫“慢慢走,欣赏啊”。没有“慢慢走”,何来“欣赏”?不“慢慢走,欣赏啊”,又何来“品味”?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只是鼓励他们向古人要材料,动不动就是屈原投江、东坡被贬,不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品味”,怎么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平民化

可以说,“品味时尚”这道作文题是一个“大路货”,让很多考生都有话可说。不像“提篮春光见妈妈”之类的作文题,艰涩得让考生摸不着头脑,难以运思,难以下笔。面对“品味时尚”这个作文题,只要不是文盲,一般人都懂一点,连初中生、小学生也能说上几句。《扬州时报》今年6月8日刊载了由小学生、中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写的五篇《品味时尚》并予以评分,其中一名小学生获得42分,本科生、硕士生则分别获得54分与58分。这足以表明,“品味时尚”不属于阳春白雪式的作文题,当然也不是那种没有区分度的作文题。高考作文不是竞赛作文,不需要通过高难度来筛选少数出类拔萃者。现在的高考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大众化,高考作文理应走向大众,走向大众是优秀高考作文题的基本特征。在这一点上,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做得较好。

紧贴考生心理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篇4

王小波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

小王啊,你这个月的业绩怎么还是那样,这样下去可不行。这个月的奖金甭想了,你给我好好的反省反省,怎么一点进取心都没有。上司拉着个脸说道。哦,王小波答应了一声,走出了上司的办公室。

这个月的奖金又没了,回家该怎么说,王小波拉着个苦瓜脸。

小波,你回来了啦,快坐下,今天我给你烧了最喜欢的鱼。老婆眯眼笑着说道。

王小波不语,默默地坐下吃饭。

王小波,听说你们今天公司发奖金,拿到多少?

嗯!这个,这个月业绩不好,奖金取消了,工资被扣了。王小波低下了头。什么?媳妇放下筷子,脸色顿时由晴转阴,我怎么嫁了你这个窝囊废,真是命不好,你看看人家小李多有出息,和你差不多时间工作,才27岁就升了经理了,人家老婆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你能不能给我有点上进心,不要再碌碌无为了!

面对媳妇的埋怨和指责,王小波饭没吃完就走出了家门,来到一棵大树底下喝闷酒。

兄弟怎么不开心,和老婆吵架了吧!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说道。王小波打量了一下中年男子,什么也没说,又低下头喝自己的闷酒。兄弟有什么事和我说说,兴许我能帮助你呢。

王小波借着酒劲把不顺心的事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啊,这好办,我是搞炒股的,你可以投资股票。男子笑呵呵地说。

王小波一听直犯嘀咕,这年头骗子多,还是小心点好。

兄弟你别不信我,我是不会骗你的,你先投资300元我帮你炒股,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难不成你想让你老婆和上司一辈子看不起。

王小波狠了狠心,从包里抽出300元交给那个男人。

一星期后王小波来到那棵树下,男子早已等在那儿,他拿出400元给王小波。

原来炒股可以赚这么多。王小波心想。

于是他又取了3000元给那个男子,后来又赚了1000元。

王小波尝到了甜头,为了不再平庸,他把这几年的积蓄全都交给那个男人。结果那个男人就再也没出现。

王小波感觉被骗,又怕老婆知道,走到湖边,想要自杀。

救命啊!救命啊!有人落水了。

王小波一听,便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将落水的少年救起。

那少年的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事后,少年的父母来到王小波的公司,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你真是个英雄。

我不是什么英雄,我没啥作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王小波谦虚道。你见义勇为,见危施救,绝对是一个不平庸的人,以后有啥困难尽管来找我。

王小波向他敞开了心怀

不久,小王的业绩直线上升,上司对他刮目相看,老婆对他倍加恩爱。王小波暗暗决心:拒绝平庸,珍惜机会,努力工作,有所作为。

(江苏考生)

满分剖析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及真题 篇5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范文】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她隔着湍急的河流,对着心爱的男子大喊:“你若喜欢我,我便摄衣渡河来找你;你若不喜欢我,我便另寻他人,向我提亲的人排了满大街哩!”文末发出“狂童之狂也且”的感慨。

好一个将青春挥洒到极致,用专属青春的奔放,洒脱地去爱、去恨的女子!

如此女子,必坚信青春不朽。用年轻人的狂妄、潇洒去践行人生的人,即使到了头童齿豁之日,内心深处必定还珍藏着一段明丽而永不朽蚀的青春。

可现实似乎并不如此。明明是“日出之光”、“日中之阳”,却感叹着青春不再,用理性而僵硬的公式,计算着青春逝去的那一天,嘲笑着坚信青春不朽之人的天真无知。这样的人,色未衰而心已老。以老成持重的视角看待本该绚烂多彩的青春,以至于暮气与戾气过早地染指他们的生命。上世纪的伦敦,曾流行刚毕业的医科大学生蓄起络腮胡、戴上金丝镜的“时尚”,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老到医术。然而,与之俱来的是腐败、贿赂之芽的潜滋暗长。

草让青春仆从于暮气。以“青春不朽”的观点看待生命,并不是虚妄地渴求永葆童颜,生命不逝;而是让一颗激越洒脱的,甚至“狂傲”的心永远跳跃。“不朽”与“逝去”其实并不矛盾,外在、表象、肉体可以逝去,内在、精神、灵魂却可以不朽。正如金岳霖先生在独居生活中与孩子们一起斗鸡,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疯疯癫癫顽劣不堪却同时豁达善良。

英谚中的一句“年老而勿衰”。年老之人尚不能衰颓,更何况青年们?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是潮流的扬帆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那么,少年青春则国青春!若是人人都保持一颗“狂”心,则人人都是少年,时代便朝气蓬勃,生意盎然。

朋友,无论你的年龄,绽放青春之花吧!愿“狂童”之心,去热烈地拥抱太阳!

一事能狂便青春

诗人纪德在《先知的花园》中说:“时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会老。”

的确,“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正如王国维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质会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气,执著、积极,纵然我们白发苍颜,心却不会颓然老去。青春便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石古不废。

6月13日即将近来八十华诞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极好的典范。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骨科专家,高龄的他仍活跃在科研、医疗第一线。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动力。他说:“我喜欢一切从头开始,像一个青年人一样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样,始终保持对新科技的高度热情,并将它们运用到医学领域,不断发明出类似于“形状记忆加压骑缝钉”的“魔术般的金属制品”。

戴尅戎先生喜欢这样一句话:“公爵是因为偶然的出身才成为公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成为贝多芬的。”我要说,是青春心气使戴尅戎成为了那个老当益壮、青春不朽的 戴尅戎。

青春心气,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剂;是对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审美情怀的考量。古往今来,历史化作尘埃,但总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气,如炳烛之明,不朽地燃烧着。

我们不会忘记,诗人拜伦怀着少年心气、青春之心,完成了诗人到革命战士的角色转换。我们不会忘记,当伤痕累累的海明威从战场上退下来,以一种怎样的执著勇敢、热情求索,开辟了一条艰辛卓绝的写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时的巴黎对我,是一个流动的圣节。”是啊,一个始终怀 有青春心气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将不朽,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当《黄金时代》里那一群理想青年:鲁迅、萧红、丁玲怀着狂热用他们的文字呼告历史的来人;当史铁生带着青春的质朴在轮椅上放声歌唱,新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失落于生命之将老,而不积极地面对生活?

清华大学有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更应当胸怀青春心气,去营造健康的新世纪!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篇6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旧书

前几天,整理了一下书柜,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旧书,陈旧却依然完整无缺。

认真想想,这本书也不过放了几年,也不算太旧,但粘满灰尘的封面连标题都看得不太清楚了,它在我的心中就是一本旧书。打开旧书,终于忍不住,冰封的记忆排山倒海般涌现在我的脑海中。陈旧的书本,粘满灰尘的封面,可书本的内容依然很清楚,难道是上天注定我要重拾这段记忆吗?第一章节:人生若只如初见。三岁的我在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里,遇到了你。那时候的我是个笨小孩,常常遭到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瞧不起。

那时候的我,羡慕为什么有些小孩对音乐这么有天分,为什么有些小孩对运动这么有天分,而我,却整天只呆在那个只属于我的角落里,发着一个小孩不应该发的呆。而你,就是你,发现了我,并且走进了我。第二章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你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你教我唱歌,教我跳舞,教我做题,使我渐渐地远离自卑。那一次你拉起我的手,在公园里为小朋友们演绎了《天鹅湖》,紧张却无比开心,因为有你手心的温度,给我力量。

第三章节:衣带渐宽终不悔。从幼儿园升小学,很愉快地我和你分到了同一个班。在你的鼓励下,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开始懂得热爱生活。我学会了思考,可以和你一起去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当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奋斗下去。(想到这里,我微微笑了。)第四章节:何事长向别时圆。四年级的一天下午,你带我去骑车,并递给我一本书(就是如今的这本旧书)。那天下午玩得很癫狂,我们在蓝天下疯狂地叫喊,在河边疯狂地泼水,乐在其中的我并未想到这一切会有消散的一天。我回去把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柜了,没想到一放就好几年。第五章节:等闲变却故人心。

是不是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是不是一切十分平常的问候都会变得弥足珍贵,是不是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我从老师口中得知你要转学的事情,当我赶到校门口的时候,你只给我留下了一个背影。一切怎么会来得那么突然,为什么你不事先告诉我,而只给我留下一个这么无情的背影,难道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假的吗?还是你以为我已经足够坚强,所以选择放开我的手。(想到这儿,心纠结般的疼痛。)

第六章节: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百思不得其解的我,苦苦地挣扎了三个月后,选择了忘却。那时我还暗自庆幸,原来忘掉一个人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因为无法说清对你的感觉,是怨恨,还是感激,所以只好努力去忘记。我还以为这些记忆已经冰封起来了,却没想到,这本书又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奇怪的是,区区一本书都可以使我回忆所有的事情。原来我对你的记忆从未遗失过,只是强迫自己不去想你。

记忆的深处,是你,是你发现了我,我怎会忘记!翻到书的最后一页,一张卡片暴露了出来。离开,有时候是为了成长。我轻轻地合上书本,任凭眼泪在我的眼眶翻滚着,终于一滴泪忍不住掉落了下来,落到书的封面上,露出了旧事。如今,我连你去了哪里都不知道,只剩下了这样一本旧书。

我紧紧地抱住这本沾满灰尘的旧书,任凭我对你的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一遍又一遍。

【满分作文剖析】把阅读者带入回忆的一篇好作文,让人回忆无穷。

湖北满分高考作文:旧书

我爱看小说,犹爱清朝宫廷小说。书架里摆满了小说,在琳琅满目的小说中,我最爱的还是《还珠格格》。

n年前,热播的同名电视剧《还珠格格》,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是一个怪人,每看到喜欢的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就一定要把原著买回来珍藏。于是,才有了《还珠格格》的出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去书架找书看,这本书页微微泛黄的旧书吸引了我的视线。我只记得,看了没几页,我就开始困了,眼皮挣扎了几下,就重重地垂下了。一睁开眼,我就在皇宫里了。

这个地方,我能不熟悉吗?我看的小说、电视剧、电影几乎都以这个地方为背景。低头一看,吓得我冒冷汗。我居然穿了一身标准的太监衣服。难道,我穿越了?我站在原地,静静地发着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忽然,听到有脚步声。我连忙躲到假山后面。过了一会,脚步声消失了。我想应该安全了吧。刚想探头出去看个究竟,忽然有人像拎小鸡一样把我拎了起来。我顺手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看也不看就撒了过去。

那人怒了,朝着我的后脑勺哄:哪个宫里的小太监,胆敢冒犯本官。小说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重现。下一秒,我就赶紧求饶:主子饶命,奴才有眼不识泰山,奴才罪该万死,请主子大人不记小人过,饶奴才一命。一脸谄笑地回过头。哇,好帅啊。五阿哥真人比上镜还帅。五阿哥连忙放开手,还珠格格,怎么会是你?闻讯赶到的宫女、太监跪了一地,竭斯底里地喊:还珠格格,千岁千岁千千岁!我心里乐开了花,我真的穿越了,还变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还珠格格。

呵呵呵&&宫女把我送回漱芳斋,换下了太监装,穿上了古代的旗袍,再稍作打扮。美得我自己都认不出来,我是小燕子,但我不是赵薇,我就是我。想站起来美美地转个圈,忘了脚下穿的是清朝的高跟鞋,就那样狠狠地摔在地上。

宫女太监都吓坏了,连忙把我扶起来。格格真不好当啊,头上顶着个十斤八斤重的东西,脚上还穿着双走不了路的鞋子。我开始有点后悔。皇阿玛说过,宫里的规矩慢慢学,不着急。我让宫女给我换上平底的布鞋,然后就去给皇阿玛请安。在我印象中,皇阿玛是最疼爱小燕子的人。但一见到他,我就知道我错了。

他冷着一张脸说:朕已经决定了,让你嫁到回疆,你跪安吧。宫女扶我回到漱芳斋,我还未从刚才的晴天霹雳中恢复过来。我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燕子,我是皇阿玛的义女,我是进宫来当格格的,不是要去鸟不生蛋的地方和亲的,我不是王昭君,不会为了两族人民的友好牺牲自己的幸福。我没那么伟大,我还要玩转后宫,我还要和五阿哥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呜呜呜&&我哭干了眼泪,出发去回疆的日子还是来了。我不想去,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宫女、太监一边用力敲门,一边喊:格格,快开门,误了吉时,皇上会降罪的。我捂着耳朵,什么都不想听,外面的宫女、太监开始撞门。是啊!皇上降罪的话这里所有的人,都将人头落地,只要把我押上马车,他们就能保住脑袋。

以前对我毕恭毕敬,因为我是皇上跟前的红人,现在只是个失宠的无权无势的格格,当然是树倒众人推。眼看门就要被撞开,我认命地闭上眼睛。嘈杂的声音渐渐远去,我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回到现代。心脏在剧烈地跳动,仿佛在告诉我,刚才不是一场梦。那本旧书,就那样静静地躺在我的床上,我迅速把它合上,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2011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原文及简评 篇7

编制人:田阳敏

审定人:张熠

2011-9-23 写作导引

写《拒绝平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平庸”。

平庸与平凡有许多“重叠”的地方:普通,寻常,有“俗”性。

平庸与平凡又有不同的地方:平凡的人实实在在地做好本职工作,并有某种心灵追求,主客观条件成熟了可以升华为优秀和卓越;平庸的人,有两种毛病,一是“混”,不求上进,二是“笨”,有琐事却总是干不好,它向上可融入平凡,向下可沦为庸俗、恶俗。

以下推荐的几篇优秀高考作文,均在审题、立意上处理得比较好,值得高中学生品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这“镣铐”,便是命题的指向,谁都不能违背,否则就难以比较鉴别了,这是人材选拔的必然,谁也无法改变。所以,今后的考生一定要在审题、立意上慎之又慎,确保“切题”,拒绝“跑题”

例文参考:

议论文

拒绝平庸

如果可以,我们要做一只会唱歌的麻雀。

总有人有着美丽的梦想,“飞上枝头做凤凰”,可那终究只是个梦想。平凡如我们,与浩茫世界甚至抵不上一粟之于沧海,不就只能是一只小小的麻雀吗? 我们接受平凡,但我们拒绝平庸。

拒绝平庸,首先需要我们甘于平凡,这并不是一个悖论。飞上高枝的麻雀又有几只呢?剩下的我们,还是不要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了吧。诗人阿多尼斯有一句话,“不是时间使你衰老,而是妄图留住青春使你衰老。”我觉得这句话改一改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不是平凡使你平庸,而是妄图登上高位使你平庸”。我说这话,并不是想让大家放弃追求和奋斗,只是说,既然我们只是平凡的人,为什么不享受平凡的快乐呢?心中充满利欲和扭曲的“出人头地”之愿,纵然一步步登上地位的高峰,却依旧是一步步滑向平庸的深渊。坦然地接受平凡,做一个心无杂念的纯净的人,纵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又有谁会说锦衣玉食能比这来得畅快而有深意呢? 我猜你要质疑,难道甘于平凡就不会平庸吗?我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所以我说,我们要做会唱歌的麻雀。你问我什么叫做会唱歌?就是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平凡的事。我最喜欢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生长在鞋匠的家庭。他很可能也过完鞋匠平凡的一生,但他选择用自己的笔唱出自己的歌,唱出下层劳苦人民的歌。他本是一只平凡的麻雀,却用歌声为自己的羽毛镀上金色。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他一样,但却依然可以唱出自己的歌。说到底,“平庸”便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而我们的“歌声”,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打上烙印,我们便自然不会平庸。譬如郭明义,他的“歌声”便是他的爱心和善举。即便是现在,他依旧只是一个平凡的工人,可他的生活,难道还是平庸的生活吗?我们甘于平凡,但心中自要有一股不平凡的信念,才能在平凡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不平凡的印迹。

如果可以,我们要做一只平凡的快乐的麻雀,骄傲地唱着自己的歌。这歌声中自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远离平庸,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简评:在“拒绝平庸”的呼声中,我们听到了一只平凡“麻雀”唱响的精彩之歌。文章开宗明义,“我们要做一只会唱歌的麻雀”。“麻雀”者,芸芸众生也。作者先化用诗人的名言,劝诫大家坦然地接受平凡,争取做一只只“心无杂念的纯净的”“麻雀”。但仅此远远不够,还要“会唱歌”。文章取譬恰当,意蕴隽永,缜密的层进文思中显现着作者独到的解读,其中也不乏深刻、精当的点题之句。(薛明德)

拒绝平庸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后一点我们从诸位网络红人的身上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你敢说博尔赫斯平庸吗?你敢说熊十力平庸吗? 不敢!他们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我们徘徊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外,我们默念“十力要语”„„

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在讲授最后一课时,窗边突然飞来一只知更鸟。乔治凝视着美丽的鸟,过了好一会儿,面向听众说:“对不起!我与春天有个约定。”说罢,疾步而去。这是真性情的流露!当我们的眼力能够窥见大美之所在时,我们当勇于突破陈规陈说,迎着我们内心某个遥远的呼唤,走向独一无二的道路。

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简评:文章以“车祸”故事开头,便不同凡响,夺人眼球。作者的观点也新颖独到、与众不同:“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文章先破后立,不落俗套。文章语言也清新活泼,颇具特色。(张雨仁)

拒绝平庸

要让我们的人生闪光亮丽,要使自己成为卓越人才,要为祖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就应该确立人生目标,拒绝平庸。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并让它闪烁夺目的光彩,我们必须拒绝平庸。曾几何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可是长大了,真正实现理想的人却不多。这是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坎坷和挫折,如果你缺乏坚定的信念,畏惧不前,就可能陷于平庸。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拒绝平庸。达尔文屡受斥责,备受嘲讽,但他毫不退缩,终成科学巨匠;华罗庚身患残疾,屈居小店,但他奋斗不已,终成数学名家;沈从文投身行伍,颠沛流离,但他痴迷写作,终成文学大师。这许许多多的典型事例为我们抒写了拒绝平庸,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绚丽夺目光彩的经典故事。

要使自己成为卓越人才,我们也必须拒绝平庸。社会上的诱惑太多,游戏机、肯德基、漫画、街舞、琼瑶小说都会使人入迷。如果我们不确立远大的理想,就会被它们吸引,以致沉溺其中,就会玩物丧志,不求上进;再看看自己身边确实有很多甘于平庸的人,活得也比较潇洒,他们就会丧失上进的动力,最终忘了自己当年的远大理想,以致成为平庸的人。因此,我们要成为卓越的人才,就应该像鲁迅一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以工作为乐;像陈景润一样痴迷于自己的学问,无暇他顾;像袁隆平一样不屈不挠、宠辱不惊地去做自己的工作,不受诱惑……唯有这样,我们就能成功,才能铸造自己人生的辉煌。

要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也应该拒绝平庸。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我们的民 2 族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出努力。现在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你如果不学无术,甘于平庸,那么又怎么去振兴中华?怎么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怎么去洗雪我们国家曾经遭受的耻辱?现在的游戏规则是:国家的实力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甘于平庸,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让中华崛起?怎样去扬中华之风采,铸千秋之伟业?每一个生活在新世纪的中国人啊,我们任重道远,怎么能不拒绝平庸呢?

拒绝平庸,才能成为大写的人;拒绝平庸,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持之以恒,更好地去努力, 去奋斗吧,以便让我们的人生和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事业闪光!……

拒绝平庸

我久久凝视那一幅《麦田里的乌鸦》,压抑的色调,深邃的意境,以及脑中吃过一声枪响——那是梵·高最后留给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说:“拒绝平庸!”

这个誉为“补向太阳的画家”离世前世界的就是这样一个暴死而突兀的手势。举枪,是他对自我意识完整的成功捍卫:举枪,是他对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举枪,是他无可奈何地用所谓消极的方式作出的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反抗!这个生命在阿里小镇的红头发荷兰男人是一向与别人不一样的。他不被富商的金钱诱使去画自己不想画的,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改变风格而总是一意弧行,他不随大流和别的画家一样创作贵族、富人需要的表现奢侈生活的平庸画作。

他拒绝平庸!也许梵·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是最独特的。他仿佛是龙身上的一片逆鳞,闪烁着独一无二的光芒。在甚器尘上、糜烂之气泛滥的欧洲,他是清凉的风。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风。不同于莫奈的温和宁静,不同于塞尚的写实平稳、梵?高更以最不循规蹈矩的精灵,在艺术的殿堂自由舒展,发挥自己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

他彷徨过。画作因为格格不入时代的洪流而一幅也卖不出去。没有 其它技能的梵?高难以生存。幸而有弟弟提奥,他的无私奉献与支持始终支撑着梵?高努力与这个平庸的画界做斗争。

拒绝平庸需要足够的勇气。

也许有人挣扎过拒绝平庸,却最终被流言或因内心不够强大而屈服于平庸。这时候,坚守住内心高地而带来的强大魅力熠熠闪光。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丽,我想到武侠小说中的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杨过。他拒绝成为郭靖那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宁愿在人间帮扶百姓,除暴安良,内心中也是有强大的力量。

拒绝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说出“拒绝平庸”,因为拒绝就表明你决定为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梵?高做到了,他挥动画笔带来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画。我领略过《紫鸢尾》的风采,这种形态奇特的花是法国国花,原本是优雅高贵的,而梵?高却画出山间一丛鸢尾的凋零枯败,拥挤,杂乱,是繁盛之后的意兴阑珊,别有一种妖治的美。

拒绝平庸带给我们多少摄人心魄的震撼。当梵?高死后画作在200年后公开,世界为之惊艳。真正好的作品不会因为一时的世人无法接受而永被湮没,而真正与平庸斗争的战士却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只立于历史的另一边,颔首微笑。

诗人北岛喝出:“告诉你吧,我不相信!”拒绝成见,拒绝既定规则,拒绝那最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平庸。

让每一颗星在夜空闪出最亮的光泽,让拒绝平庸的光芒似太阳普照真理人间。简评:作者以梵·高的三幅画作为行文线索展开,以《麦田里的乌鸦》论证要拒绝平庸,以《向日葵》论证拒绝平庸要有极大的勇气,以《紫鸢尾》论证拒绝平庸要有一定的才情,3 这样层层推进,构思严谨。作者阅读而广,涉猎丰富。文中所运用的不但有绘画方面的素材,还有北鸟的诗歌《回答》,金庸的武侠小说等,腹有诗书气自华。

拒绝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简评: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就要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踏出自己的路。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现大气和灵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来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

拒绝平庸

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

其中的诸多词条对当今社会仍有启发意义,如“咖啡--使人聪慧。要喝不加糖的”,“词典--那是无知都使用的。”许多人秉承着这样的平庸的社会性的见解,像“大多数”人那样庸庸碌碌地活着。

我们身边定然有这样的人在。他们即使变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变成“房奴”,也要拥有一个固定地址。他们或许活得像一句广告,或许活得像一部成功学,但无可否认,他们活得平庸。

拒绝平庸并非是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他没有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当然,拒绝平庸而顺应内心,是有难度的。纵使是特立独行的韩寒也不能轻易地拒绝平4 庸。他曾立下不签售、不代言、不商业等等“12不”的规定,我们却仍看到了“我不是什么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韩寒”这样标榜自我的广告。在他对读者的连声道歉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证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我想,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时代合唱的边缘有自己独吟的空地,仍需个人拒绝平庸的选择。不一味追随大流,也不刻意触碰逆鳞,这或许是拒绝平庸的最好态度。

简评:文章由福楼拜《庸见词典》引入,概述了当今社会生活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的不易。行文思路清晰,分析辩证,体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

拒绝平庸

众多的大智慧者,在这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正走向平庸。拒绝平庸,对他们而言,是如此必要,却又相当艰难。

还记得一年前的四月,在校礼堂聆听周国平先生演讲的情景。我怀着一颗极为敬重的心,去感受一位写出澄明而深刻文字的大智慧者的思考。可结果很是失望,我没触摸到他的深度思考,反而,在会场中,充斥着恶俗的商业味道。

没有人否认周国平先生是一位不平庸的哲学家,善从哲学的高度辨析人生和世态。我也不能说他已变得平庸,只是,无可置疑,在那个无法用哲学气息掩盖商业味道的上午,他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平庸。他自己很清楚,他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本身就是一种堕落,一种平庸。”他无力拒绝。

而对于有“舞神”之称的杨丽萍而言,现实同样如此。

当她在自己的舞剧中加入类似“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吗”的吆喝呐喊时,一位著名的舞评家说,这是中国舞蹈界一根脊梁的坍塌!但杨丽萍又能如何?当《云南印象》这样的精品都带动不了所谓的票房,“拒绝平庸”四个大字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变得平庸,乃是无奈之举。

是什么,让这些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变得如此艰难? 答案很简单,是当下文化环境与文化品位的日渐“平庸化”。

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留给大智慧者的生存空间少之又少。而就在这样的空间中,还挤占着商业利益等许多相斥之物!越来越狭小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渐渐放弃自己的坚守。因为拒绝平庸,可能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

但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不平庸的大智慧者。他们的精神与思考,引领大众思考的航线。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人全部的价值在于思考”。如果缺少了不平庸人们的思想航标,那将会有一大批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太多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觉得大智慧者的拒绝平庸与自己无关,于是站在一旁冷眼相看,保持着集体的冷漠。

为大智慧者提供拒绝平庸的空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一个民族的任务。拒绝平庸,更是每个人的任务。

简评:“拒绝平庸,可能就意味着放弃生存的机会。”多沉重!多深刻!聚焦国平、丽萍难免平庸,直指文化缺位、集体冷漠之弊,呼吁时代、民族坚拒平庸。议论紧凑,水到渠成!通篇沉着大气!记叙文 拒绝平庸

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9×10的小小战场刹那间狼烟四起,硝烟弥漫。疾驰的战车冲锋 5 陷阵,摧城拔寨,骁勇善战;威猛的火炮杀机暗藏,“隔山打牛”,威风八面;奔驰的骏马跨日追月,卧槽挂角,纵横驰骋。而我,一个平庸的小兵孤零零地蜷缩在战场一隅。从开场到现在,我就没有被挪动过一步,仿佛一开局就注定了我是一枚弃子,仿佛那些孤傲的英雄们连动手杀我都不屑一顾,仿佛眼前的血流成河、积骨如山、杀声震天与我无关,仿佛我的生命注定了平庸。

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庸庸碌碌地度过平淡的一生,我不甘心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千年之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角早已响彻云霄。今天,我要拒绝平庸,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小兵也能变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渐趋热化,曾经纵横沙场的英雄或者含笑沙场,或者含恨而终。终于,当敌方阵线被撕开的那一瞬间,我的机会来了,渴望血染战袍透甲红的畅快淋漓,渴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渴望拒绝平庸证明自己,我义无返顾地跨过楚河汉界,而后便左冲右突,一个劲地向前。拉车、牵马、拱炮是我的拿手好戏,破象、吃士、逼帅是我的精妙绝活。曾经不堪一击的小兵拒绝平庸,曾经微不足道的小兵不再平庸。当孤傲的战车面对我与我的弟兄只能无奈地自嘲“自古双拳难敌四手”,当威风的火炮失去了炮架的支撑在我面前不堪一击,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战马不经意间被我锁住了去路、缚住了马脚,当我撕开士象的坚固防线,当我挥舞着长矛刺穿敌方将帅的胸膛,我在他的眼里读出了失落,读出了恐惧,而更多的却是不解与震惊。他不知道为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却有拒绝平庸的力量,他不敢相信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能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

“或许你死不瞑目,但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力量,一个拒绝平庸的小兵的力量!”我缓缓地抽出长矛,默默地转身,眼中写满了坚毅与顽强。

这个世上本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梦想,只要坚守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笑傲风云的激昂,终有一天你能够拥有拒绝平庸的力量。

简评:中国象棋里有将士相、车马炮,还有小卒小兵。本文是一个小“兵”的自叙。“兵”只能永远前进,不能后退,而且往往是决战沙场,赢得胜局的最后的英雄。“兵”是平凡的,但绝不平庸。多么精彩的构思和立意啊,请再看看文章的描写,该考生的想象力和语言功底令人赞赏。(张中原)

课外阅读: 钱穆与陈寅恪的好运、霉运演义

苗振亚

读名人传记,常感到造化弄人。有的人,命运真是出奇的好,一辈子就像一件件好事都在前面等着他;有的人,命运好像专门跟他过不去,意想不到的倒霉事都让他碰上。每想到陈寅恪与钱穆两位先生,这种感觉就特别强烈。

作为同是大师级历史学家,年龄仅相差五岁,且社会提供的历史机遇也大致相同,其命运的好坏却判若云泥,真是不能不叫人感慨唏嘘。

在中国,就家学渊源、学问渊博与通晓语言文字种类之多,综合而论,能赶上陈寅恪的怕是还没有,谁会怀疑他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上,不会有惊人的大成就呢?事实却不然,他的学术之路真是坎坷晦暗。似乎命运女神总是躲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不断给他挖坑设绊子,令他跋前踬后,学途蹭蹬。

陈寅恪做学问的方法有些与众不同,怕也是图省事,那就是在博览群籍的时候,顺手把有关资料,以及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主要书籍的书眉上。久而久之,这些书籍就成了他和笔记与资料库,待时机成熟,稍加整理一本本学术专著就面世了。陈寅恪从1927年到清华任教,到“七七事变”的十年间,除发表了五十多篇学术论文与序跋外,其未来的 6 学术著作,基本上都在这些写满眉批的书籍上了。因而,书籍就是他的学问所在,丢失了书籍也等于丢失了自己的学术专著。然而,丢失书籍的意外却一次接一次地发生了。

1937年7月,日本进占北平,清华南迁与北大、南开合办长沙临时大学,陈寅恪因料理父亲丧事,到11月初才举家仓皇离京。离京前,他将一批重要书籍装进书箱,托友人寄往长沙。待他半个月后到了长沙,书籍尚未邮到,可战火已经逼近,临时大学再迁云南,他只好携一家大小再次登程南下。待他离开后,书籍邮到,却在长沙大火中一本无存。1940年暑假,陈寅恪去香港探亲,并等船赴英以应牛津大学之聘,终因二战爆发未能成行,困居香港。后在全家返回内地途中,两木箱随身携带的书籍又遭盗窃。据说这是两箱更加珍贵的书籍,所以这一次的打击更大,等于多年心血彻底付诸东流,令陈先生精神几近崩溃。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很是叫人哭笑不得。1955年,越南华侨彭禹铭写信告诉他,说在海防旧肆买到他当年被盗的两册《新五代史》批注本,准备寄还给他。陈寅恪自然十分兴奋,盼望着书籍寄到就可据此著作。接着来的消息让他有些失望,当时的越南政府不准书籍出口,邮寄暂时已不可能了。接着又有消息传来,彭家遭遇兵火,此书同遭劫灰,这就令他彻底绝望了。唯一失而复得的书箱原物,只有一部《论衡》。但陈先生说,此书只是为把书箱填满,随手放置其中,“实非欲带之书也”。看一看陈先生是不是倒霉透了?也就因为这两次书籍丢失,资料散佚,学术研究也只得舍难就易,退而求其次,素怀抱负的“塞外殊族之史事”是不能再论述了,也只能“姑就一时理解记忆之所及”,草率成“稿”不敢曰“书”。

再说陈先生的身体。对于一个做学问的人,失去了眼睛,也就等于失去了读写能力,要想做什么缜密艰深的大学问是不可能了。可正值人生壮年,陈先生就有一只眼睛出了问题。到了1944年暮,另一只眼睛也不行了,虽及时做了手术却丝毫没有效果。几个月后抗战胜利,英国皇家学会约请他,英治疗眼疾,牛津大学议续前聘,他强扶衰病前往伦敦,以希重见光明。可惜,眼睛已为庸医手术所误,视网膜已皱在一起,复明全无希望。既为瞽者,也就无法再应牛津教席,只好回国再入清华。

陈先生的最后二十年,寄命岭南不甘自废,凭着原先的饱学博闻,在助手的帮助下。继续读书著述,其艰难可想而知。但唯一的一部最能展示其考证长才的《论再生缘》,只能自己掏钱印刷几个油印本在朋友间流通;于1956年就编好的《史学论文集》,本拟由中华书局出版,竟因个别提法不合口径而被搁置;花十几年苦功完成的近百万字巨著《柳如是别传》,也照样是“盖棺有日,出版无期”。难怪他晚年深自感喟:“呜呼!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日他人所望于寅恪者哉!”陈先生去逝后,倒霉的事依然没有完结。别人在“文革”中抄没的书稿,大多在“文革”后得以归还。可他的口述自传未定稿《寒柳堂记梦》与三册诗稿,至今也没有下落,而这对研究陈寅恪其人其文,都是十分宝贵的资料。

说起钱穆的命运,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副面貌了,犹如上帝时时都在眷顾他,成全他。钱先生从1923年任教无锡三师开始,几乎是讲一门课就有一部著述出版。与陈寅恪相同,他也随清华南迁,颠簸辗转,经香港等地到昆明,到成都,但所携书稿资料丝毫未损。在西南联大,唯有他与众不同,特立独行,除每星期去昆明授课两天以外,其余时间则卜居宜良山中,潜心撰写他的传世之作《国史大纲》,所据稿本,即南下所带出的五六本资料。书稿完成,虽是国难当头,却得以顺利出版。一年之内既在上海出了商务版,又在重庆出了国难版。然后,他以探母之由回苏州故乡,化名梁隐,藏身废园,于动荡离乱之中继续读书著述,并 7 补习英文,先后完成了《史记地名考》、《先秦诸子系年》等重要著作。及抗战胜利,大学回迁,他不返平津,亦不滞京沪,择太湖之滨僻静之地,一面任教于新创的南开大学,一面仍潜心读书著述,以观国事之变。

1949年后,他离开大陆去香港,开办新亚书院,又是一路顺风。在为香港留下一所名校的同时,他个人的学术著作之多也令人惊羡。与陈寅恪一样,他也遭遇双目失明之厄,但那已是他84岁以后,生平几十部重要著作多已完成,并在港台两地一版再版;而世界该去的地方也已去过,每到一地,都是隆重接待,风光无限。当生平该做也想做的事情大体做完,气定神闲,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开始撰写自传《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到88岁时全书圆满完成。与陈属恪仅完成七章,最终下落不明的口述自传《寒柳堂记梦》比起来,我们又要说,钱穆的命运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与陈寅恪一样,钱穆的身体也不算强健,从中年到老年都被胃病缠绕,但也仅仅是缠绕而已,终究也没影响他教书、著述与做其他事,高寿九五方归道山。而陈寅恪却是在精神极度痛苦与多种疾病的双重夹攻下,死于“文革”时期,其生命结局的凄惨不忍说了。

现在,我们可以就人的命运发一点议论了。

对于人的命运,我们习惯说造化弄人。可是,要说有人一生行运与有一世背运,那就一定会有命运之外的东西在发生影响。对于钱穆、陈寅恪这样的大学者,人们容易看到的是他们的才华,而不容易看到的是性格,比如说,行事谨慎在太平盛世也许不算什么,但在战乱当中,谨慎就成了大智慧。就说南下所携书籍资料,钱比陈就多了个心眼,他一点也不怕麻烦地用木板给藏衣箱做了个夹层,窃贼即使偷起了衣物,也偷不起他做学问的宝贝资料。再说《国史大纲》在商务出版,那是他亲自带着书稿到香港,找到商务老板王云五,答允由上海付印;然后他又带书稿到上海,交付出版的同时,并延请吕思勉先生为书稿作最后一校,其谋虑真可谓巨细无遗。而几乎就在同是教职陈先生寄往上海商务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就遭到稿件遗失的结果。两个人的行为方式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结果,透射出的应该是性格的不同吧?

钱著《师友杂忆》中有个细节,也许最能说明两个人的性格特点。钱穆在宜良山中写《国史大纲》期间,寒假里汤锡予偕陈寅恪来访,并住了一宿。次日,陈在园中石桥上临池而坐时,说了一句很有感慨的话:如此寂寞之境,诚属难遇,兄在此写作真大佳事。然使我一个在此,非得精神病不可。“这就是说,陈先生心怀离乱,忧虑不能自遣。而钱先生却能置身学人的热闹之外,除学术之外好像啥事也没有。这种性格的差异,不能不对个人的学术成就与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再从两个人的后半生的不同去向看,也与性格大有关系。钱穆当机立断,只身独行,说走就走了,去香港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陈寅恪总是举家来去,牵挂也多。他在解放军即将入城时,乘国民党政府“抢运学人”的专机离开北京,去了南京。在南京住了一晚,又去了上海。在上海盘桓月余,又乘船去了广州。在广州,他想走,也能走,时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邀请他,夫人也劝他,但他最终想走却没走。

如今,说起性格即命运,很有些稀松平常了。可是,看看两位史学大家的命运,我们就不能不重新掂量一下性格的重要。

上一篇:团学干部培训心得下一篇:土木工程各种员工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