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标申请(共12篇)
美国商标申请 篇1
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是苏格兰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大学,该学校成立于1888年,初创时是邓迪技术学院。其学生68%的学生来自苏格兰,4%来自欧洲之外的国家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学校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大学充足的资源配置和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照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最新的科研水平评估,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环境研究专业在苏格兰排名第一,在最近的教学质量被评为优秀,心理学被评为丰常满意。阿伯泰邓迪大学持续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评为英国最好的10所现代大学之一。专家表示,阿伯泰邓迪大学同世界上主要的计算机游戏公司合作,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些电脑游戏技术学位;它还是欧洲为数不多的电脑游戏和虚拟娱乐研究中心(IC-CAVE)之一。阿伯泰邓迪大学推出了激动人心的方案,名叫勇为数码(Dare to be Digital),旨在帮助学生开发出交互性娱乐产品。
入学要求
阿伯泰邓迪大学接受世界许多国家的学历资格,并制定了最低入学条件。本科课程的申请者必须至少通过了同等于两门中学高级水平(A-levels)课程的考试。此外有的课程还要求申请者在入学前学习过某些指定的科目。研究生课程的申请者必须具有同等于英国荣誉学士学位的学历资格。
所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申请者都必须出具英语水平证明。英语水平证明要和申请表同时提交。如果学生不能提供相关证明,那么他们到校后要接受学校的语言评估,而且有可能上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习英语语言单元课程。没有达到学校的英语语言要求的学生,有可能要先读一年的预科课程。
最低英语语言要求:雅思6.0(其中各单项成绩不得低于5);托福笔试563,机试223,网上考试85;或同等成绩。
英国留学申请两大变化
到目前为止的申请情况与去年相比,英国大学有两点比较明显的变化,一是申请时间被适当提前,二是申请人数大大超出预期。首先,今年的英国大学在八月份就陆续开始接受留学生递交的申请,如杜伦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基于这种变化,中国的留学生有些应对不急,所以新航道留学服务中心提醒中国留学生要及早准备各种英国留学签证材料和语言成绩,才能在第一时间递交自己的申请。
其次,英国大学今年收到的各类申请已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计,导致有些学校招生不得不暂停服务,比如南安普敦大学将关闭申请窗口一周,来应付积压的申请书。约克大学也早早的结束了第一轮申请,估计要在再开第二轮申请。如此看来20的英国大学申请竞争将非常激烈。
申请人数的激增导致了英国学校提高了入学要求,比如,杜伦大学今年申请难度明显增加了很多,要求留学生毕业大学不能低于前70名,去年则是100名。布里斯托大学也是大幅提高了其入学标准,非985、211学生不收。格拉斯哥大学不再接受三本学生。巴斯也是因综合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把原本只需要均分80的金融专业硬是提高到83+,还有兰卡斯特和埃克塞特的商科,针对非211,把均分要求提高到87+,雅思也提高到7。
[美国留学申请:美国金融硕士申请失败原因]
美国商标申请 篇2
关键词:反向混淆,认定标准,适用
一、反向混淆的概念
商标的反向混淆, 即后使用人通过更强的宣传和推广手段使用与前使用人商标相似的商标或其他标识, 运用其商业影响力导致前使用人失去可能的从商标权中获取商誉和其他权利的可能。通常在大规模的造势之后, 消费者会认为该商标属于后使用人, 或者直接认为前使用的企业是后使用企业的分支或存在其他商标许可使用的情况。在反向混淆案件中, 在先商标权人要么尚未使用其商标, 要么使用强度不大、商标在市场上的影响小, 而侵权者则在大范围、高密度地使用相同或相似商标, 以致在先商标最终被在后商标所“淹没”。[1]与普通商标混淆相比, 后使用人非但不通过使用前使用人的商誉或企业知名度来带动经营来获利, 相反, 后使用人以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对前使用人的商标权产生很多负面作用。譬如消费者可能更多地受到后使用人的刺激去购买相关产品, 在他们看到商标权人的货品或服务时, 会产生它们是仿冒品的错觉, 因此为权利人商誉的建立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商品被后使用者 (一般是大型企业) 反向混淆对于中小企业维护其商标利益和开拓市场是极其不利的, 法院是否能利用反向混淆理论对其进行司法保护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但可惜的是, 由于中国尚未对其做出清晰的立法界定, 以致带来反向混淆适用上的困难, 使得中小企业的正当商标利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反向混淆在国内认定标准的模糊性
我国法律对商品混淆的法律规定不充分, 对商品反向混淆更是没有清晰界定, 法官只能凭借经验, 发挥自由裁量一个案件是否属于反向混淆的情形。在判决中依然只能援引法律对商标侵权的一般规定。因此, 立法上的模糊性给法院适用反向混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法律对反向混淆的认定存在以下的特点:
第一, 我国立法没有正面提及“混淆”理论, 以“相同”或“近似”作为其替代性判断标准。如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一款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时, 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以相同或近似的标准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 事实上也是通过混淆理论对具体行为进行判定。另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对商品相同和商品相近的具体标准做出了解释, 从消费者的角度规定了视觉效果, 文字和图形等具体考量要素, 使这二者得以在具体实践中运用。这两条对商标相同或近似做出的规定, 就是“混淆”理论的具体运用——判断商标构成混淆所具体考虑的因素。由以上司法解释和文件虽然对“混淆”概念有一定程度上的规制, 但是对于“混淆”概念的规定不论是范围上, 还是细腻程度上都有待发展和完善。
第二, 对于商品“混淆”立法以概括式和抽象式为商标法不罗列具体要件, 而交给商标法实施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来规定, 司法实践中则根据个案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商标法》没有列明其具体构成要件给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案件的判决主要依赖法官个人对案件实体事实的判断, 无法避免判决结果的任意性。特别是在中国整体上还未对“反向混淆”这个形成中的理论加以清晰认识的今天, 这种法律的概括性规定很可能造成对此概念判定上的混乱, 导致那些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的权益无法得到必要保障的情形。
第三, “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没有清晰的区分界限。这是以上两个因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既然法条是以概括的方式进行规制, 那其二者的构成要件就没有在法律中以规则的方式进行列明。法律仅将混淆的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标准, 并未明确限定发生混淆的方向。[2]如果将反向混淆和正向混淆放于同一条款中规范, 则在实施条例和司法实践中应该强调二者使用要件不同, 并反对反向混淆的具体要件做出特别解释。[1]这样才能使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不仅考虑正向的商标侵权所导致侵蚀企业利润和侵害其商业形象纠纷, 同样也应该关注商标权利人是否因为商标被更强势的适用而在市场上失去对商标控制的情形。
由于中国立法的不明确性, 使得我们判定的难度在加大。相对于此, 由于美国发现反向混淆的情形较早, 规定也较之成熟和系统。因此, 笔者认为在国内立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借鉴美国的“反向混淆”的理论来保护可能受到损害的权利人是极为重要的, 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是要使我国商标理论中的“混淆概念”向“反向混淆”扩张, 在司法实践中允许使用“反向混淆”来作为起诉的依据。
三、美国反向混淆理论的适用
美国商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立法的完善, 凸显了商标权在商业擂台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作为首个提出反向混淆理论的国家, 从“bigfoot”商标纠纷案开始, 反向混淆理论就在美国不断被完善和丰富, 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且鲜明的适用体系。美国的法院比较严格地规定了反向混淆的适用情形, 其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1.后使用人的商业强度足以覆盖权利人。2.适用反向混淆的商标必须具有可保护性。3.两商标间具有混淆的可能性。
(一) 适用商标反向混淆的主体条件
禁止反向混淆原则保护的是在先商标权利人不被后使用人通过广泛的市场推销获取商业优势, 而盗取商标可能给先使用人所带来的品牌利益。一般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对商业实力强大的企业所提起的诉讼, 为了避免消费者误以为产品是后者所造, 从而保护其企业的商标利益。所以, 商标权人必须证明后使用人能够通过铺天盖地的市场推销、营销、广告等方式适用诉争商标, 并被大众消费者知晓, 否则法院就不能支持原告反向混淆的诉请。
(二) 商标保护性判断
1976年, 美国第二上诉巡回法院在审理Abercrombie&Fitch Co.v.Hunting World案时, 提出了迄今仍予以引用的商标分类权威, 该分类是根据商标与其所表示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的排序。经过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最终把商标分成五类, 包括:臆造词汇、任意性词汇、暗示性词汇、描述性词汇和通用名称。[3]前三类因具有固有显著特征, 因此应予保护。通用名称, 是表示该产品是什么的标志, 自身并不具有颜色和图形组合的显著特征, 因此不能予以保护。
在美国, 《商标审查指南》是美国专利商标局审查员所遵循的审查指南和程序, 其1200章到1216章对于商标的实质要件做了非常具体和细致的规定, 对于法院的商标可保护性判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混淆可能性判断要素
“在反向混淆分析中, 应贯彻一个观念, 即在得出该案属于正向混淆或反向混淆结论前, 必须存在混淆可能性”。[3]而判定混淆可能性存在的标准就成为法院适用反向混淆的关键一环。对于此美国1961年在Polaroid Corp.v.Polaroid Electronics Corp.一案中美国第二巡回法院提出判断混淆可能性的八大因素, 即Polaroid标准。虽然对这个规则有一定的后续发展, 但对其规定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八个因素包括:商标的强度、两个商标之间的相似程度、产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在先所有人跨越产品之间距离的可能性、真正的混淆、被告在采纳和使用自己商标中的真诚性、被告产品的质量、购买者的经验和世故。[4]
但由于反向混淆的标准包括主观与客观因素的, 以及事实和法律因素的双重结合, 因此即便有非常细致的标准, 对于反向混淆的适用还需要依据个案进行审查, 深刻了解案情, 捋顺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非盲目遵循先例或是把反向混淆标准的简单带入。所以, 不存在决定性的混淆可能性判断因素, 当事人应尽可能提出更多有利于己的证据以证明混淆可能性的存在, 法院也应综合考虑混淆可能性判断的各个因素, 不能仅凭某个因素武断定案。[3]
四、我国对反向混淆适用标准的借鉴
(一) 完善法律对反向混淆标准的确认
现行商标法仅从混淆的表象进行规定而忽视其本质的做法, 可能会使法院在认定真正复杂案件事实的时候产生困难。据此, 商标法应该对具体到反向混淆的标准进行更加严密的规定, 可以借鉴美国的反向混淆可能性的认定标准, 作为法院适用反向混淆的实用依据。细致地规定出包括混淆标准在内的混淆因素, 以此作为法院适用的参考标准。
(二) 扩大反向混淆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我国不保护非驰名未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所以, 即使这些中小企业有商标的先使用权, 由于其客体要件的缺失, 法院也无法使用反向混淆对其予以保护。这样显然不利于成长中的企业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对于已经建立一定商誉的商标, 这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 如果因为其没有被注册就被商业强度更甚的后使用人轻易覆盖, 对于那些小企业的开拓和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健全是有负面影响的。众多中小企业的商标在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大规模宣传造势的“淡化”下迅速丧失控制, 消费者在面对一大堆被反向混淆的产品之时, 必定也不会花更多的检索成本去寻找并非有十足保障的小企业的产品。
五、结语
当今的中国, 大量跨国公司挤占市场, 许多中小企业因为并没有在消费者中打响名号, 被边缘化几近破产。这些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重视商标价值和利益, 树立起自身品牌的商标文化。当然, 外部的法律支持也非常关键, 《商标法》作为市场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应该明确制止反向混淆行为的发生, 并且应该规定发生后的救济可能。法院能够得到适用反向混淆的明示标准对于保护中小型企业的商标利益是极为有利的。在理论发展方面大胆创新, 学习先进, 而在适用时谨慎判断, 保护民族中小企业树立中国市场, 构建自己的品牌效益。
参考文献
[1]彭学龙.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J].法学, 2008 (5) .[1]彭学龙.商标混淆类型分析与我国商标侵权制度的完善[J].法学, 2008 (5) .
[2]王海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2]王海英.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8 (6) .
[3]欧春利.商标反向混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1.[3]欧春利.商标反向混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1.
如何申请美国商标 篇3
国际商标申请
四种申请形式
1.马德里商标。成员国有92个,需要在国内申请好了商标,再以此为基础去注册。由于申请的国家多,而且马德里官网不支持查询,所以被驳回几率高。另外,如果5年内在国内申请的商标无效了,那么你申请的马德里商标也一样失效。即使申请通过了也无注册证书,只有一份国际局统一颁发的注册证明。
优点:可一次性提交到多个国家,效率比较高。
2.欧盟商标。欧盟商标是指根据CTMR(欧共体商标条例)规定的条件获得OHIM(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注册,在欧盟范围内有效,用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记,总共有28个成员国。
优点:一次申请可以注册28个国家的商标;在一个国家中使用等同于在欧盟所有国家使用;商标的变更和转让会在全部成员国内发生效力;注册费用比单个国家申请费用加总低。
3.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商标。非洲知识产权组织 (OAPI)是由前法国殖民地中的官方语言为法语的国家组成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地区性联盟,总部设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统一管理各个成员国的商标事务。由于各成员国在商标领域内受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的约束,没有各自独立的商标制度,所以在各个国家并不存在逐一国家注册的可能性,只能通过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统一注册保护。
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包括:喀麦隆、贝宁、布基纳法索、中非共和国、刚果、乍得、加蓬、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马里、毛里坦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赤道几内亚和科摩罗。
优点:注册分为查询费用和注册费用,如果注册不通过,注册费用可以返还。
4.单个国家商标申请。单个国家申请一般都是直接提交注册申请到对应国家的商标局,很多国家支持网上申请,可以根据申请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做多一些研究和调查,通过率相对上面的申请会高一些。
尼斯分类
尼斯分类是指《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是目前很多国家商标参考的分类标准,总共有45个类别,其中商品的类目有34个,服务类目有11个。可以从尼斯分类里面找到产品对应的类目,然后去申请相应类别的商标。另外,像马德里商标申请的系统,上面也有支持分类查询的功能,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申请的确权原则
申请在先:只要你先在那个国家申请了商标,那么你就优先拿到了这个商标在对应国家的使用权,比如日本和法国。
使用在先:即使先使用者从未在该国家注册其商标或后使用者先注册了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先实际使用某—商标者有优于后使用商标者的权利。如果你注册了一个商标,但是有另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先于你在该国家相同的产品类目使用了该商标,那还是会把商标权判回给先使用的公司或者个人。
商标形式
商标形式有文字商标、图形/设计商标、声音商标、气味商标和三维立体商标。其中,最常用的是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美国一次申请只能申请其中一种,而文字商标使用的概率较高,所以我建议可以先申请文字商标,通过了再申请图形商标。
美国商标注册分为主簿和副簿
依据美国《兰哈姆法典》,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指定的商品或服务,能够起到辨别商品/服务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并将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商品/服务与其他人所销售的商品/服务相区分,有资格申请主簿商标。
商标不具有《拉哈姆法典》规定的以上功能,而是仅仅具有“区分申请人的商品或服务”的功能,可以申请副簿注册。
在副簿注册的商标,如果通过连续五年使用证明它完全具备注册商标条件,则有可能上升到主簿中去。
副簿商标依然具备以下的功能。
1.商标同样可以标注册标记“R”;能有效阻止他人在相关商品/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
2.部分国家商标法规定,欲注册商标必须获得申请人原属国注册或第三国注册后才能在该国获得保护。如果申请人想在这些国家获得商标保护,可以基于美国的副簿注册。
3.适用联邦法院诉讼,即在副簿注册商标的注册人有就商标侵权向联邦法院起诉的权利。
美国商标审查分为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审查
1. 拒绝注册的绝对理由
(1)含有下列因素不得注册:不道德、具有欺骗性、令人反感的;贬损、虚假暗示某种关系(人、机构、信仰、国家标志)或导致不光彩或不名誉;地理欺骗性误导描述(仅针对酒)。
(2)含有以下因素不得注册:美国联邦、州、自治市、外国的国旗/国徽或其他标识;未经允许使用某个在世的个人或已故美国总统的名字、肖像、签名。
(3)可能存在混淆、错误、欺骗性,拒绝注册。
(4)含有下列情况不得注册:仅仅具有描述性;仅仅具有地理指定性(但指定的这个地方确实是这些商品的原产地则可注册);仅仅是一个姓氏;整体具有功能性。
假如你申请的商标是一个没有显著性和地理指定性,且连续使用5年并为消费者熟知的,尽管有些方面违反了上面的绝对理由,也可以申请通过。比如有个商标是美国的一个姓氏,但是可以提供证明你这个商标已经在美国使用了5年以上,而且有一定的客户群体熟知,那还是可以申请得过。
2. 相对理由审查
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会进行在先相同或近似商标审查,如果存在相同类目上面有相同商标或者相似商标,则进行驳回。简单来说,就是你申请的商标之前已经在相同类目有其他个人或者团体申请过了。
美国商标申请基础
美国商标的申请基础主要有:意向使用、实际使用和国际注册。
1. 基于意向使用申请,即你在申请的时候还未使用该商标,必须在公告核准后6个月内提交使用证据和使用宣誓。可以延期5次,也就是3年内必须提交使用证据,延期需要付费。
2. 基于实际使用的申请,须在申请时一并提交使用证据和使用日期。
3. 基于国际注册的申请,仅需提供相同商标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的国外注册副本,无需在注册之前提交使用证据,但是注册之后跟每次续展还是需要提交使用证据。
美国商标申请流程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美国商标申请的流程。
1. 先确定你申请商标的类型,是文字商标、图形商标还是声音商标。
2. 确定你要申请的产品类别和申请基础。虽然美国不采用尼斯分类,但是其分类跟尼斯分类非常接近,可以采用尼斯分类进行参考。如果你的商标已经开始使用,那么就基于已经使用的去申请。如果还未使用,那么就基于意向使用申请。如果你已经在国内申请好了这个商标,也可以基于国际注册。
3. 对想好的商标进行基本搜寻。商标局的网站有基本搜索的功能,但是这仅仅是基于数据库里有的一些商标进行匹配,并不能完全保证涵盖,因为有些商标是没有保存在数据库中的;
4. 准备好资料进行在线申请。提交成功了之后你会获得一个serial number,保存好以后通过它来查询你的商标进度,等待大概3个月之后会进入下一个流程。
5. 到了审查期间,审查律师会对你的商标基于法律和使用在线的原则进行审核。
6. 审查的律师经过审查之后会给出意见,如果存在拒绝理由,那么会发出答复意见,解释为什么被拒绝。我们需要在6个月内再次做出反馈,问题解决了才能进入到公告阶段。
7. 公告阶段,商标局会在Official Gazette进行公告,公告期是30天,这期间任何个人或者团体都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没有异议,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8. 接着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你是基于国际申请或者国外商标申请,以及已经使用申请的情况,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拿到商标证书了。如果你是基于意向使用,那么你会收到Notice of Allowance Issues for Marks通知,然后可以选择提交使用证据或者延期。上面已经有提到了,无论你选择哪种,都是需要付费。
使用证据可以是以下内容(这里列举的是实物产品的,服务类的不做讨论):(1)印有logo的产品图片;(2)产品带有商标的吊牌或者标签;(3)印有logo的产品包装;(4)上面带有商标信息和售卖信息的产品网页。
9. 提交了使用证据,审核通过,你就可以拿到证书了。这里的处理时间大概是2个月,整个流程算下来大概是10~14个月。
对于美国商标申请,我认为相对于欧盟和英国的申请还要复杂一些,毕竟美国是使用在先的原则。即使申请通过了还是可能会收到异议,那可能还要去打官司。如果企业准备要申请美国商标,我建议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做足,特别是商标查询方面,要针对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都进行审查,有必要的话可以委托美国第三方进行深度查询,尽可能降低风险。
美国商标申请 篇4
关于美国高中的申请流程,可以用下面简明表示出来:
收集资料、参加考试、参加面试、递交申请、获得录取选择学校、决定学校、准备材料、等待通知、准备签证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交定金、获得I-20等表格(也包括体检表,选择室友表和选课表格等),签证申请,体检,定机票,赴美等流程。我们就以上主要流程加以介绍。
简单来说,申请分为三步:选校,考试/面试,准备申请材料。但这其中却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也有许多小诀窍需要掌握。
选校
首先研究每所寄宿学校的特点,准确了解学生情况有助于缩小选择范围,尽快找到最适合的学校。家长[微博]可以通过咨询学生现在的老师或学校顾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社交成熟度以及通过各种考试所评估出来的学习潜力。有了这些信息,就能对学校进行分类,并列出一系列符合要求的学校及学校概况,如地理位置、学校规模、重点课程、体育项目和课外活动等,或者直接咨询留学[微博]专家。
所有信息都集全之后,家长和学生就应该开陈公布的交流,对列出的学校进行筛选,缩小一半的范围。专家建议采用2-2-2的方法:
1) 先选择两所绝对完全达到自己标准的学校,作为“保底学校”,保证自己无论如何都有学校会录取;
2) 再选择两所较符合标准的学校进行申请;
3) 再选择两所标准较高的学校,可以作为“冲刺学校”,毕竟各方面的运气都是无法预料的;但“冲刺学校”的标准也不能太过高于学生的实力,不然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也许最终收到的录取通知不止来自一个学校,这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再此仔细考察这些学校,反复比对,做出最后的选择,也许这个选择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有条件,可以亲自去学校看看走走。
考试
严格来说,申请美国高中没有考试的要求,但有些名牌中学会需要一些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如TOEFL、SSAT、SLEP成绩。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程度报名参加考试。
面试
有些美国私立学校要求对录取的学生进行面试,有些学校会到中国来当面面试,也有些学校要求电话面试。这是中学生较为紧张的一关,但问题并不很难,只要有自信,不怯场,一般不难通过。
准备申请材料
其次,准备好申请材料交给美国学校招生办公室。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通常从秋初开始递交申请表,期间可能会参加相关考试,并在10月份至1月份进行面试。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校必须在初春通知学生结果。
通常,寄宿学校用以下材料来了解申请者的情况:
家长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调查
老师推荐信
近两年的成绩单
招生考试成绩
财政援助申请表
学生的申请文件会被好几个人审核。由于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招生管理人见面,因此申请表格是学生第一(也有可能是唯一)的印象。整张申请表应先打草稿,然后认真检查、修改,最后抄到正式表格上。
审核标准
学校会考虑申请人以下三方面的标准:
学生在学术上的潜能、在固有的目标和资源下,学校能为学生制造参与和有助於校园生活的机会、学校与学生教育需要的配合。
寄宿学校采用多种不同程度的测试来评估申请者。考试通常包括中学录取考试或私立学校录取考试。国际学生可能要提供中学英文程度测验和托福[微博]考试的成绩。学校能自主决定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
此外,面试也是录取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面试之前必须对材料进行彻底地审核。马马虎虎的答案会导致已面试了几百个人的面试官极为反感。相反,学生应准备一些问题,如学校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学习等等。
注意事项
1. 填写申请表,缴纳报名费/近期学习成绩(GPA成绩)等
2. TOEFL/SSAT/SLEP等成绩/推荐函等学校要求的其它材料
3. 大部分学校在2月1日前截止接受8月份入学的学生申请
4. 在学校报名截至时间前,接到学生的报名资料后,会需要2-8周左右审核学生资料。
美国研究生申请条件和申请费用 篇5
美国有2600所大学提供研究生以上课程,提供数千种专业课程,很多大学、学院、高中提供双录取 部分学校无GRE和GMAT入学考试; 很多学校提供奖学金申请。美国研究生申请的基本材料:1.中英文在读证明; 2.中英文毕业证,学位证; 3.中英文大学成绩单; 4.TOEFL,IELTS,GRE,GMAT成绩; 5.推荐信; 6.个人陈述或Essay; 7.个人简历 8.其它学校要求的材料。美国研究生留学费用:去美国就读主要有两方面费用花销,一是学费,二是生活费。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5000―30000美元不等,按中等水平27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19.25万元人民币。研究生阶段学费较本科阶段有所增加,一些专业学院,如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学费较为昂贵,每年学费大约在28000―35000美元之间不等,按中等水平31500美元推算,约折算成22.05万元人民币。 无论在哪类院校就读,都需要支付生活费。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不同,每年住房和伙食费约为6000―11000美元;书本及个人开支约为600―2600美元;杂费及保险费约为150―1000美元。这样,每年在美国读书的生活费大约为6750―14600美元,按中等水平10675美元推算,约折算成7.47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美国读大学读研究生,每年学费和生活费合计约为32万元人民币左右。并且,这两项费用每年都在以一定比例增长,最近一次的涨幅约在5%至10%左右,有一些学校,例如加州大学的学费涨幅甚至达到了20%。
美国本科申请总结 篇6
2008-2009申请美国本科生院的学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学生的录取情况却好于往年,这可能是美国各高校财政困难的结果吧。下面是我们对2008-2009美国本科学校录取的新特点做一总结。
录取标准: 几乎每所美国前百名学校都有上一年录取学生的中间80%学生的平均GPA,TOEFL 和SAT 成绩;而这些数字又往往成为我们是否申请该校的依据。但是2008-2009年大部分学校却未遵循这一规律。如加州伯克利2008年中间80%的SAT是2000分以上,但我们今年却有低于2000分的学生被该校录取。
申请时间: 申请名校建议提早申请。虽然有学生会问:“我又不申请提前录取(11月1
日至1月1日),为什么还要提早申请呢?”实际情况是如果美国高校当年的申请人过多学校就会提前结束申请受理。比如,今年威斯康星大学(我的母校)规定的截止时间是二月一日,但是2008年圣诞节后的申请学校就不考虑了。
公立VS私立:一般来讲,公立大学申请难度要高于私立大学,而排名大致相同的学校
录取的SAT成绩有时可相差200分,比如排名大致相同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凯泽西储大学。
南方VS北方: 一般来讲南方大学比北方大学跟容易录取。如北方印第安纳州的普渡
大学GPA要求是3.0以上,而排名相同的南方大学德州农工大学GPA要求是2.5. 国内高中VS国外高中: 相同成绩国外读高中的中国学生更容易录取到美国名校。如
SAT1800分的国内高中学生就很难录取到美国30名左右的大学,但是拥有这一成绩在美国的中国高中生就很容易录取到纽约大学,布朗大学或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本州VS外州: 美国大学录取照顾本州学生,包括在本州读高中的外国学生。比如,我们一名在加州高中的学生(原育明高中)SAT只有1700多分,但他却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另外一名新泽西高中的学生(原育明高中)SAT2100多分却未被录取。但这名学生最终录取的学校是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论文包装:美国名校申请成功的关键在于申请人是否能够向录取委员会展示出自己与其
他申请人不同的特点,而在这方面我们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经验。在2008-2009年申请中我们写了许多有关于Imaginary Identity(模糊身份讨论,如在美华人地位), Therapeutic Memory(记忆的理疗作用,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这就保证了我们的文章不仅不同于美国申请人的文章也不同于中国申请人的文章。
学校排名:如果你关心我们能为学生申请到什么样排名的学校,请参照附表。
Good Luck to you!
美国商标申请 篇7
King今天披露的招股书称, 该公司用户最多的游戏为《糖果粉碎传奇》, 占到King用户支出的78%。《糖果粉碎传奇》拉动2013年King营收增长11倍至19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16.04亿元) 。尽管King声称将实现收入多元化, 但依赖少数几款游戏创收在招股书中被列为一个风险因素。
投资公司Social Internet Fund经理卢·柯纳 (Lou Kerner) 说, “King是一家令人惊讶的公司, 但创收渠道比较单一。投资者希望《糖果粉碎传奇》能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或者King能推出其他热门游戏。”
一名不具名知情人士透露, 预计King在IPO中估值将高达7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427.51亿元) 。
King在IPO申请文件中称, 该公司通过用户购买游戏道具创收, 每个游戏道具价格约为1美元 (约合人民币6.11元) 。King的游戏支持苹果i OS、Android、Kindle和Facebook。去年第四季度, 移动设备占到玩家购买游戏道具支出的73%。
投资公司Apax Partners在King的持股比例为48.2%, Index Ventures持股比例为8.3%。King联合创始人、CEO里卡多·扎可尼 (Riccardo Zacconi) 持股比例为10.4%, 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意官塞巴斯蒂安·克努特松 (Sebastian Knutsson) 持股比例为5.9%。
文件显示, 过去4个月, King向股东分红5.04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30.78亿元) 。
美国本科申请八大误区 篇8
但在笔者从事留学咨询指导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申请者对美国本科申请存在着一些误区,特写此文以助后来者改正之。
误区一:申请定位的不合理
有一类申请者对排名有一种盲目依赖和崇拜,非要申请前10或者前30、50的学校,而完全不顾自己综合实力的强弱。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和素质教育,因此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存在像排名显示的那样一种差距。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笔者认为前100都是非常好的学校,前500的学校都是不错的学校,不同申请者要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合理选校,争取去自己能够去的最好的学校。
还有一类申请者,一开始就钻进了牛角尖,有严重的名校情结,比如“哈佛情结”或“常春藤情结”,非哈佛不去,非常春藤学校不去,否则就留在国内读大学。这种想法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最好的大学未必是最适合你的大学。
误区二:对University和College的误解
除了综合性的大学之外,美国还有大量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一些申请者认为学院肯定不如大学好,对这些文理学院看不上眼。殊不知,文理学院的教育并不逊色于综合性大学,往往以小班特色教学为主,平均一个班的人数在十人左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远胜于综合性大学。一些好的文理学院,如Williams College和Wellesley College,其本科教育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是比哈佛、耶鲁还要好的选择。
误区三:对选择推荐人的误解
很多申请者花费大量精力去找名人来给自己写推荐信,但对你不了解的名人是不适合作为推荐人的。通常学校要求一份School Report,这相对于校方给你的一个评价,可以找校长、年级组长甚至是班主任来写;此外还要求两封Teacher Evaluation,通常是两位任课老师对你的评价。很多成功的申请者并没有名人的推荐。名人的推荐可以作为补充,但绝不是必须的。
误区四:对GPA(在校平均分数)、TOEFL和SAT考试分数的误解
对GPA的误解是受国内教育体制的误导,认为上美国名校的话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定要是最好的。美国大学的录取,尤其是本科生的录取,是一个综合实力的竞争。即使在高中排名100多名或中等的学生也可能被顶尖名校录取。
第二类误解是对TOEFL分数的误解。一些申请者认为TOEFL必须达到620分以上才可能被名校录取,而拿奖学金必须达到640分以上。这也不准确。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录取的中国学生中,有些TOEFL分数刚刚过了600分,甚至还有低于600分的。的确,有些学校对申请者提出了TOFEL分数的要求,但这些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政策其实非常灵活,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受某些录取要求的限制,甚至在没有TOEFL分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录取。
第三类是对SAT的误解,有些申请者把它等同于国内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如有一位女孩SAT I得了2090分,她仍然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考SAT,争取达到2100分以上。这就是一个性价比非常低的行为,那个10分的差距不会对她的申请有任何负面影响,倒不如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Essay的斟酌上。
误区五:错误地选择参照对象
这类申请者通常了解到了一些成功获得美国名校录取的学生的各种分数,然后基于此得出一个片面的乐观或悲观的理解。比如她/他知道了某个被哈佛录取的学生的排名是2%,TOEFL是630分,就认为自己排名1%且TOEFL分为640分一定也可以被哈佛录取。还有的人听说某个去了耶鲁的学生TOEFL成绩有650分,而自己只有620分就不敢申请了。单纯对比两个学生的分数是片面的,必须全面比较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才可以;可遗憾的是,这种录取委员会用来作为录取标准的综合能力很难被精确量化,你在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申请者的全套申请材料(尤其是Essay)之前,是不能轻易断定你比她/他强或弱的。
误区六:写Essay的误区
对于Essay的写作,平庸自然不行,很多申请者会用到精彩的中国典故或传奇人物故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会导致他人理解的困难,因此表述能力不强的申请者此时需要慎重对待。比如曾经有一位申请者想用陶渊明的诗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介绍中国的龙,而龙(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一种邪恶并令人畏惧的动物,因此他必须克服极大的文化差异向录取委员们介绍中国龙,这是有较大风险的。此外,还有一些申请者有非常奇妙的想法,可是如果奇妙到一般人难以明白就不妙了,因为录取委员们也是普通人。
误区七:放弃高考
美国的大学不要求高考成绩,如果出国成功,放弃高考也没有关系。但加拿大部分大学要求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如果你申请此类加拿大大学,就不能放弃高考。由于美国本科阶段提供给国际学生的奖学金很少,所以对于那些依赖于奖学金才能出国留学的申请者而言,你出国的计划有可能实现不了,因此不要轻易放弃高考。即使对于能够自费的申请者而言,在申请成功之后你还需要获得签证才能实现留学梦想,而签证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期性,因此笔者建议大家不要放弃高考。
误区八: 对自费签证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拿不到奖学金的话签证就拿不到,这是不正确的。如果家庭资金充足,那么你只需要说服签证官你的这笔教育投资是合理并有高回报的,你的签证难度就与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签证申请人一样——你需要说服签证官你没有移民倾向,你此行的目的仅仅是学习并且会在学习结束后回到中国。
美国移民申请条件 篇9
不需要。美国各州公司法对公司经营范围的规定很宽泛,公司可以从事任何合法的业务(银行、医院、信托公司和律师楼等需要特别审批)。营业范围由成立公司的发起人在章程中具体拟定,也可以采用笼统的说法,即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本州的公司法允许的任何合法业务。
2、申请L1时,申请人还未赴美工作,美国公司无法招聘到足够员工,如何说明达到高管要求?
在首次申请时,移民局考虑到申请人还未能在美国开展工作,允许申请人可以先到美国,在抵美一年后,将美国公司发展到目标架构,符合延期的标准,这就是移民局的“一年期限”条款。
3、在L1首签、L1延期、EB1C绿卡申请时,美国公司的要求是什么?
L1首次申请到L1延期申请,再到最后的EB1C绿卡申请,这三次申请的难度是逐渐增大的。
美国政府设立L1签证,主要是为吸引外国优秀的商业人士赴美经商投资,或企业管理人才到美国发展,以促进美国就业和经济增长。所以,申请延期和转绿卡有2个主要指标:就业和营业额。
EB1C绿卡申请时,美国公司一般需要雇佣8-10人,年营业额要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美国EB1-C企业家移民介绍
EB1-C杰出商业人才移民根据其操作形式又被称为跨国经理人移民,其方式是由美国公司通过派遣其海外关联公司高管或经理来美国继续从事高管工作,从而由公司支持派遣的高管或经理进行绿卡申请。
一、美国EB1-C企业家移民适合人群
EB1-C是跨国公司高管移民类型,是以工作关系为基础的移民申请,属于美国移民第一优先类别。一般来说,EB1-C移民通常有两种模式可以实现:
1.申请人可以通过购买美国现有公司51%以上的股权;
2.申请人的公司出资在美国设立新的公司,派遣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赴美国参与与该公司的运营管理。
二、美国EB1-C企业家移民优势
1.属于美国移民第一优先类别,排期短、无移民监
2.申请人配偶及21岁以下未婚子女可一同赴美
3.对申请人没有语言能力、教育程度等要求
4.自主经营美国公司
5.无需资金来源解释
三、美国EB1-C企业家移民申请要求
1.跨国公司中母公司持续运营且情况良好
2.美国公司在美运作满一年,且营业额达到良好标准
3.由中**公司委派至美国公司从事高管工作
4.申请人在过去三年中担任公司管理职位,有决策权
5.申请人须具有留美工作及生活的意图
四、美国EB1-C企业家移民申请流程
1.签署合同,律师评估申请人及公司资料
2.提供拟收购企业资料,尽职调查
3.投资人实地考察,签署收购协议
4.美国公司实际运营
5.律师准备EB1C申请文件
美国留学申请资料 篇10
1.有效护照:如果您的护照将在距您预计抵美日期的六个月内过期、或已损
坏、或护照上已无空白的签证签发页, 请在面谈之前先申请一本新护照。
2.一张照片:于6个月内拍摄的2英寸x2英寸(51毫米x51毫米)正方形
白色背景的彩色正面照。
3.含有以前赴美签证的护照,包括已失效的护照。
4.填写完整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表格:填写完整的I-20A-B表(发放给F1学生)或I-20M-N表(发放给M-1学生)必须由学校指定官员(DSO)和申请人本人签字。表格上的姓名必须与您护照上的姓名完全一致,并已被美国的学术机构输入SEVIS系统。
5.在中国有牢固约束力的证明:出示经济、社会、家庭或其它方面约束力的文件,以帮助您证明您在美国短暂停留后有意愿返回中国。
6.资金证明:证明您有能力无需工作即可支付在美停留整个期间的费用。
7.研究/学习计划:在美期间计划好的学习或研究工作的详细信息,包括您
所在美国大学的导师和/或系主任的名字及电子邮件地址。
8.个人简历:详细描述您过去在学术和工作方面的经历,包括一份所发表文
章的清单。
9.返校老生的学校成绩单: 欲返回美国学校就读的老生应该在申请签证时
递交所学课程的官方成绩单。
10.导师的个人情况介绍: 已经在美国大学里被分配了导师的研究生应当带
来导师的个人情况介绍、简历或网页打印件。
请注意以上材料并非毫无遗漏,在面谈时出示以上文件也不能确保您获得签证。您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能够在面谈时合理解释您的访美目的和回国理由,并出示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陈述。
如果非特殊情况,这个一般不需要去派出所开亲属关系证明的,你只需要带上你和你父母的户口本就可以了。下面附上签证所需要的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签证材料
一: 必备材料(直接交给中秘的材料)
1. 签证照片1张,5*5CM白底彩色证件照;另需电子版签证照片
2. 签证费收据
3. 签证本人护照
4. 签证本人身份证
5. SEVIS费收据(200美元)
6. DS160网上签证申请表确认页
7. 录取信和I-20表
二: 辅助材料
(一)家庭财产证明:
1. 银行存款证明原件以及父母的工作收入证明
2. 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原件
3. 股票、基金清单(如果有)
4. 车证(如果有)
5. 父母的出国记录(如果有)
6. 户口本原件
(二)学生本人资料
1. 毕业证、学位证,或在读证明(如果有)
2. 中英文原件的学校成绩单,和TOEFL/IELTS/SAT/GRE/GMAT/SLEP成绩单(如果有)
3. 高考准考证和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果有)
4. 个人出国记录(如果有)
5. 奖状、发表的论文或个人成果等(如果有)
避开美国本科申请的误区 篇11
误区1选择美国大学只看重排名
中国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排名是选择学校的唯一依据。咱们来看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上美国大学排名的依据:学术声誉、教师资源(如师生比例和博士教师比例)、学生素质(如录取分数)、录取率、博士学位授予、科研经费等。我们看到,在这许多因素中,有很多其实都和申请者无关。因此,申请者在选择美国的学校时,排名固然重要,但却不能成为择校的唯一依据。其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学校本科专业的优势以及申请者的特点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否吻合等。申请者择校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误区2 理工科比其他专业好录取
人们普遍认为选择理工科容易被录取,而申请人文社会科学类较难被录取,原因是美国人的理工科思维相对于中国人较弱,大部分美国人都不会选择理工科,所以选择理工科的人数相对较少,所以容易被录取。之所以产生这一误解,是因为人们通常会看到很多选择数学、物理、化学专业的中国学生拿到了录取offer,虽然这是事实,但并不能证明中国学生申请理工科专业就容易被录取。以笔者多年的美国本科留学咨询经验来看,获得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甚至经济学这些非理工科专业的录取offer的中国申请者也不在少数。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说,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时,申请非理工科的学生不一定不容易被录取。
此外,美国的大学在录取的时候是面向全世界招生,所以这不是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竞争,而是中国学生和全世界学生的竞争,而且一般理工科系的学生也多半是亚洲人,所以申请理工科还真的未必比其他专业好录取。
那么申请者到底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般来说,专业方向要由申请者的兴趣和专长来决定。因为美国的大学在挑选申请者时,除了考虑申请者本身的条件之外,绝大部分取决于申请者所提交的文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简历(Resume)、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还有申请者提交的一些小作文(Essay)。举例来说,如果你本身是一个热爱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你平时都在做一些和计算机有关的事情,那么你最好选择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并在Essay中体现你在这方面的兴趣和优势,才能提高自己被关注和录取的几率。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尽量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强项出发,而非一味盲从所谓的“容易被录取的”专业。
误区3 申请时专业未决会影响录取结果
有些申请者还存在一些疑惑:要不要在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确定专业方向?如果没有确定专业会不会影响录取?大学录取委员会老师筛选完候选人后是不是还要经过一轮各个学院老师的筛选?如果没有确定专业,就没有对应的学院,是不是就会被列入waiting list里面了?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为每个学校在录取的时候采取的步骤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申请者在确定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后,可以先发email给 Admission Office的老师,询问在申请的时候如果在专业一栏填写undecided会不会影响录取结果,再根据对方的答复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申请策略。如果该校允许申请者在拿到录取offer之后再选择专业,那么你就大可以放心申请,待录取之后再决定专业。如果学校要求申请者在申请时就确定专业,那么你就要谨慎选择和填写专业一栏了。
误区4入学后可以随意转专业
很多申请者在申请美国大学本科时还没有想好自己打算就读的专业,就在申请表上随意填写一个,觉得反正入学后如果发现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再转一个专业就好了。其实不然,美国很多大学都不允许学生在入学后转专业。以UIUC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为例,该校就明确规定:学生入学后只能学习其在申请时申请的专业,不能转专业。因此建议大家在申请前进行必要的咨询和了解,不要理所当然地以为美国所有的大学都可以在入学以后轻松转专业而草率决定。
误区5推荐人名气越大越好
在请推荐人帮忙写推荐信时,推荐人有没有名气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推荐人一定要和申请者有交往经历。一般来说,申请本科时最好请高中数学、英语老师或班主任写推荐信。如果申请者确实与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某一大学的教授等有过接触并且他们愿意为申请者提供推荐信,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果这位推荐人和申请者没有过任何接触,只是父母的朋友,就不建议请他做推荐人了,因为他对申请者的情况并不了解,写出来的推荐信容易显得“空洞无物”,难以打动和说服招生办的老师,反倒可能会在无形中降低申请者被录取的几率。
误区6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很多申请者认为,美国大学主要通过课外活动来了解申请者的兴趣爱好、性格、品行及对待事物的热情等,因此课外活动对申请至关重要。这当然没错,但并不表明申请者所展示的课外活动数量越多就对申请越有利。对学校来说,他们不仅希望学生有课外活动的经历,而且更希望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有所收获,并在申请文书中完美呈现。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要求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要达到多大的数量,而是看重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担当了什么角色、坚持了多长时间、受到了何种启发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不同大学对申请者在课外活动中呈现的品质关注角度不同。譬如UC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大学),该校十分关注申请者对待事物是否有好奇心、激情以及是否有特殊才能,因此,申请该校的学生就应该仔细研究该如何在文书中突出体现个性和特殊才能,或者在活动和经历中重点体现自己的持续性和挑战自我的能力等。总而言之,要对自己的目标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投其所好”,才能提高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对笔者以上所描述的种种误区,留学申请者或打算留学的学生或许都有所耳闻,那么在申请时,请大家牢记并尽量避开这些误区,谨慎选择,准确表达,从而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从美国俚语透视美国文化 篇12
俚语作为各亚文化群体的智慧结晶, 在美语中经常出现。它可以是词, 也可以是词组, 俚语在美国人的口语交谈中被广泛使用。据统计, 美国俚语词汇占美国英语词汇的十分之一。美国俚语大多来自于民间, 形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较为生动形象地反映着美国民众的观念、个性和意识形态, 同时, 美国俚语的发展也影响着美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二、美国俚语的形成
美国俚语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其产生于二战期间, 最初的美国俚语是个别集团的暗语或行话, 是吸毒者、流浪汉、黑人、囚犯等下层人士使用的语言。它幽默、简短、形象生动, 有的则感情强烈。之后, 随着其来源和内涵的不断扩大, 亚文化群向主流文化群渗透, 其中一些词为大众所接受, 逐渐走入标准语的范畴, 而有些则只在小范围内流行。它的传播途径相当广泛, 以前是面对面的交谈, 但到了现在我们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都能听到俚语。美国俚语的基本特征是立意新奇, 幽默生动, 富有形象性, 易于表达情感, 言简意赅等。俚语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人的自由、随性、乐观、幽默和创新的性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现已被人们广泛使用, 包括社会上层阶级。大多数社会平民阶级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中吸取词汇, 赋予新义, 有些则借自外来词汇, 很少自行构词。
三、美国俚语反映出的美国文化
较之英式英语, 美语更具有节奏感, 更富有韵律感, 发音也简短有力、容易记忆也易传播。创新的美国人发展创造了迥然不同的, 表达效果远比标准语更直接的, 更能体现美国人民善于创新特点的语言。比如third wheel (累赘, 电灯泡) ;in hot water (有麻烦)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祸从口出) 。This car is a real lemon.It has broken down four times!这辆车真次, 已经坏了四次了!lemon表示“次”。No bones about it.意思是:真实的, 诚恳的 (truly, sincerely or exactly) 。His wife is beautiful, no bones about it. (他的太太真是很漂亮。) 又如:Terry is so bullheaded;he won’t listen to anybody else’s opinion.特利这么顽固, 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bullheaded顽固, 牛脾气) 。It burns me up when people don’t do their job right.有人没把份内的事做好就令我生气 (burn someone up激怒某人) 。Scott certainly is a chip off the old block.He reminds me so much of his father when he was that age.斯克特酷似他爸爸。他让我想起他爸爸在他这年龄时的许多事 (a chip off the old block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酷似父母的人) 。诸如此类的说法着实令人捧腹, 也让人们在交流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人民风趣幽默的民族特征。俚语形象而使交际双方易于理解, 十分逼真或搞笑让枯燥的语言变得生动, 并且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出了最佳的修辞效果。当人们表达死亡等不宜说出口的事情时, 就可以用相应的俚语来说。如kick the bucket一短语为死亡的委婉说法, 具体出处尚不明确。有说法认为, 以前有人站在铁桶上上吊, 然后把桶踢掉, 由此引出了“死亡”的含义。也有说法认为, 人死后, 牧师会把装着圣水的桶子放在尸体旁边, 亲人来祭奠他时, 很容易踢到桶子, 于是发生kick the bucket的行为通常在某人的葬礼上, 它意味着某人的死亡;bite the dust:20世纪30年代, 与西部牛仔有关的电影热潮使得这一词汇在美国迅速流行。电影中西部牛仔们与人决斗都是在马背上进行的, 因而战斗者从马背上摔进泥土中的一幕常常出现, 摔下马, 嘴里“吃土”的一方就是失败者, 并产生了引申义“死亡”;go belly up:鱼若肚子朝天浮在水面上, 那么它八成就是死了, 因此这个词语有了“死亡”的意思;meet one’s maker:无论是见哪一个造物主, 上帝也好, 佛祖也罢, 也就是意味着某人在俗世的死亡。如此形象生动的表达让我们了解到美国人民个性开朗、乐观、风趣的特点。充分反映了美国人机智、幽默、自信、乐观、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有些俚语新颖、不落俗套, 正反映出了美国民族的主要特性:爱创新、崇尚自由、追求时尚。I am from Missouri.这句话有时后面要加一句:「I need to be shown.」或「You have got to show me.」意思是Missouri州的人很固执 (stubborn) , 不太信任别人, 一定要人家「证明一下」 (prove it to me) , 所以密苏里州也被称为「The Show Me State」。据说这句话所以流行 (尤其在美国中西部) 是因为美国一些名人都住过密苏里州, 包括Harry Truman, Mark Twain, Walt Disney等。后来老外不轻易相信别人时, 就使用这句话 (也有半开玩笑性质) 。例如:He is not easily convinced because he is from Missouri. (他是来自密苏里州, 所以不容易说服他。) Don’t try to fool me;I am from Missouri. (You have got to show me.) (别愚弄我, 我是来自密苏里州。) 美国人有较强的个性, 充满好奇心, 勇于探索, 偏爱新奇的东西。他们力图寻找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的词句以展示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束缚而乐于自由创新的精神。凭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信心创造出自己的词汇, 让生活变得有趣。比如, “Zs”这个词, 本来是漫画中人物睡觉时的表情, 而幽默的美国人民则用它来表示睡觉, 所以词组“catch some Zs”就是“have a nap”小睡一会儿的意思。
俚语来自于社会不同的行业和群体, 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各自特有的隐语或行话。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或是文化群的主要成员多是青年人, 他们赋予语言以独特的幽默和想象, 带来新的语言风尚的同时, 日益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在语言的创造中也得以体现。比如rap本是拟声词, 表示“敲打”, 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主要表达街头的吹嘘语言。引申为俚语后就成了“责怪”之意, 又进一步演变为“谈话”。又比如大学生俚语 (college slang) :My roommate is a peach.软柿子;He is really a chicken.弱者;gag me with a spoon我快吐了;roll with the punches逆来顺受;right off the bat立刻;get one’s feet wet参与, 开始做;get after盯着, 责备;pan out成功, 奏效等。不同行业群体内部的行话、隐语也同时反映出美国民众的群体意识以及对同一群体内部成员关系平等、融洽的向往。
俚语丰富了语言, 使英语语言千变万化, 富于新意和创造性, 语言不再是呆滞死板的, 而是更富有生命、栩栩如生、传情达意、灵活生动。俚语来自于现实生活, 反映着人们最真实的生活, 因而俚语在歌词中的使用, 会使歌曲更加真实生动, 富有现实性, 让听者深切地感悟和体会作品中反映的社会不同层面的真实。Blue moon是一种非正式的用法, 意思是“很长一段时间、非常罕见的事”。从天文学角度讲, “blue moon”是指一个月中的第二次满月。由于月运周期 (月亮绕地球一周) 是29.5天, 而根据日历, 每个月大多都有至少30天, 因此大约每32个月左右则会轮到一次“blue moon”, 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所以自19世纪后期以来, “blue moon”就有了“很少发生 (的事) ”的意思。Call someone on the carpet谴责某人, 此语的字面意思是“把某人传到地毯上”。据说, 在20世纪初, 每当某人被传讯到铺有地毯的上级办公室时, 被传讯的人就会被上级狠狠地批评一顿, 所以后来人们就将此比作谴责某人。还有人认为此语的意思是“把某人叫来让他跪在地毯上”, 这样也就有了目前的含义, 无论怎样解释, call someone to the carpet指谴责某人或训斥某人的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需要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 而俚语的迅速发展正是语言变化的直接体现。学习语言就需要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语言, 因此, 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俚语才能自如地利用地道的英语来进行交际, 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 学习美国文化。
摘要:俚语既是语言学中的一个范畴, 也是社会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形式, 是特殊的文化载体, 直接反映着美国本土的社会文化, 它值得人们对其进行认真研究。本文通过对美国俚语的形成及其语言特点的分析, 探讨了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美国俚语,美国文化,主要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恩铭.美国社会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 .
[2]杨慧.美国俚语特点简析[J].科技资讯, 2006, (35) .
[3]贺琴琴.浅谈美国俚语[J].职业圈, 2007, (12) .
【美国商标申请】推荐阅读:
申请美国商标11-16
申请注册美国商标的流程和条件12-25
美国申请名校12-16
美国本科申请条件10-24
如何申请“美国社保卡”10-23
美国寄宿高中申请说明06-12
美国高中留学申请指南08-14
申请美国大学规划08-14
美国签证如何申请09-21
美国大学申请范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