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

2024-10-02

“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精选4篇)

“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 篇1

活动名称:亲子被动操1(1——6个月)活动价值: 通过帮助宝宝被动地改变身体姿势,完成有节拍的肌肉和关节运动,促进婴儿动作的发展,为爬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增强母婴间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轻音乐、娃娃、柔软的垫子 玩法:

1、播放轻柔有节奏的音乐,将宝宝放在软硬适中的地方,铺上床单或毛毯,随着音乐节奏与宝宝边做边交流。

2、两手胸前交叉、伸屈肘关节、肩关节运动、伸展上肢运动、伸屈踝关节、两腿轮流伸展、下肢伸直上举、转身翻身。

指导提示:

1、每天可做1—2次,在 宝宝睡醒或洗完澡,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行。

2、家长边做边用语言鼓励称赞宝宝,或与宝宝进行交流,告诉宝宝所做的每个动作来调动情绪,若遇到宝宝情绪反应激烈,应暂停运动。

活动名称:亲子被动操2(7——12个月)活动价值: 通过帮助宝宝被动地改变身体姿势,完成有节拍的肌肉和关节运动,促进宝宝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促进胸廓及非的发育,提高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有助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活动准备:轻音乐、娃娃、柔软的垫子 玩法:

1、活动前,家长可先与宝宝说说话,调动幼儿的情绪。

2、播放轻柔有节奏的音乐,将宝宝放在软硬适中的地方,铺上床单或毛毯,随着音乐节奏与宝宝边做边交流。

3、起坐运动、起立运动、提腿运动、弯腰运动、挺胸运动、转体及翻身运动、跳跃运动、扶走运动。指导提示:

1、每天可做1—2次,在 宝宝睡醒或洗完澡,心情愉快的状态下进行。

2、家长边做边用语言鼓励称赞宝宝,或与宝宝进行交流,告诉宝宝所做的每个动作来调动情绪,若遇到宝宝情绪反应激烈,应暂停运动。活动名称:虫虫飞(5——6个月)活动价值: 互动中会随着看护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己的情绪,高兴时会大笑,会用、面部表情和姿势动作与人沟通,呼其名字时会转向发声的方向,用“咿呀”声与人交流。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 玩法:

1、虫虫飞:家长抱着宝宝伸出食指,边念儿歌边与宝宝食指对碰,激起宝宝的兴趣。

2、家长与宝宝食指对碰,根据儿歌将食指指向身体不同部位。

3、家长抱着宝宝边听音乐边指宝宝的五官,也可握着宝宝的手指认家长五官。

指导提示:

1、家长熟悉歌曲与儿歌。游戏中,以投入的情绪、专注的态度和宝宝玩虫虫飞的游戏,以激发宝宝的兴趣。

2、游戏中,为帮助吧宝宝认识身体,家长可从简单熟悉的开始,并重复进行。

附:儿歌《鸡鸡斗,虫虫飞》 鸡鸡斗,虫虫飞,飞到头顶上。鸡鸡斗,虫虫飞,飞到鼻子上。鸡鸡斗,虫虫飞,飞到耳朵上。

活动名称:撕纸乐(7——9个月)活动价值: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会用手指触摸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小物体,手部小肌肉开始发展,通过撕纸游戏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宝宝的手部小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餐巾纸、卫生纸、邹纸、旧报纸若干 玩法:

1、将纸放在宝宝面前,大人先示范,边撕边快乐的告诉宝宝,“撕开了,撕开了,撕成长长的面条楼,一根、两根、三根。。。变成许多许多面条楼!”

2、家长握住宝宝的双手,帮助宝宝完成撕的动作,注意宝宝左右手配合,在宝宝有意识地撕动后,可放手让宝宝自己去撕。

3、引导宝宝将撕好的纸向上抛,玩下雪的游戏。指导提示:

1、家长可以根据幼儿撕的情况编儿歌,如撕成雪花喽。。

2、当宝宝不能撕开或即将放弃时,鼓励家长耐心引导,帮助宝宝撕开一个口子,让宝宝获得成功。

3、用鼓励欣赏的语言及时表扬宝宝做出的努力。

4、游戏结束时,家长与宝宝一起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扔进垃圾桶个,从小培养宝宝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活动名称:玩球“叭叭叭”(10——12个月)活动价值: 活动是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指导家长训练婴儿抓握物体能力,锻炼婴儿手臂的力量,并在游戏中诱导宝宝模仿发音、练习节奏感。活动准备:小球一筐 玩法:

1、家长在垫子上围成星星状,宝宝坐在家长的两腿之间,面向圆心。

2、家长帮助宝宝双手各抓一个球,有节奏地敲打球(可以变换敲球的方向,如:敲手臂、敲腿、敲肩膀、敲地面等)

3、最后把球抛向中间,反复游戏。指导提示:

1、先让宝宝看一看、玩一玩小球,产生玩球的兴趣。

2、指导家长用引逗和鼓励的语言与宝宝做游戏。

3、开始可抓着宝宝的手一起做,慢慢可引导宝宝自己抓握小球。

4、指导家长引导宝宝当发高音“叭叭”时双手握球上举,发低音的“叭叭”时,双手握球下垂,发“叭叭叭”时双手对敲。如宝宝不愿意将球抛出,家长不要勉强,让宝宝在观察同伴时逐渐适应。

“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 篇2

一大力改善校园环境, 推动幼儿园早教特色的办园创新

环境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教育, 我园在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注意了对家长的示范性和指导性。在采光和色调的设计上, 我们充分考虑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配有感统游戏馆、亲子绘本馆、多元智能活动馆等多种功能场馆, 并配置了适合低龄婴幼儿的各类活动器具。同时我们还在园内张贴了关于婴幼儿早教的教育名言、0~3岁婴幼儿各阶段的发展特点、评价指标等, 把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流共享。

二不断加强教育科研, 提升教师亲子早教的专业水平

以科研为抓手, 以教育研究来推进教育改革, 配合幼儿园课题不断创设良好的亲子教育文化氛围, 让幼儿园有了新的起色。

1.成立专业队伍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 业务好、肯钻研、勤奉献, 有一定早教理论基础并对早教有强烈兴趣的老师成立了早教中心科研小组。

2.开展理论学习

从“中心”成立开始, 我们就把走专业化的早教发展道路作为园所的发展目标, 重视理论学习是我们开展科研的第一步。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婴幼儿教育理论, 学习《江苏省0~3岁婴幼儿的教养方案》, 学习相关文件, 明确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总体要求, 了解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动作、认知、语言及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教养内容与方法, 围绕学习内容我们还组织教师开展了相关的知识竞赛, 使教师对早期教育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进行观摩研讨

组织教师开展早教课程观摩, 交流家教指导的策略, 研究玩教具的投放, 开展参与式评议等活动, 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实践, 使教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从而真正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与困难,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4.开展课题研究

以课题为抓手, 全面推进我园0~3岁亲子早教指导中心研究功能。以园内、园外来早教指导中心活动的幼儿为主要观察记录及跟踪对象, 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案跟踪、案例分析, 提高个别指导能力。开发与研究各年龄段成长活动方案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教材、教玩具等, 提高幼儿园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的品牌效应, 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三精心设计亲子活动, 促进家长适宜教养行为的形成1.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第一, 亲子活动的内容。根据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分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5~36个月四个年龄段, 收集、设计丰富适宜的亲子活动, 内容包括大肌肉动作潜能开发、精细动作训练、音乐感知训练、数学启蒙教育、美劳启蒙教育等。

第二, 亲子活动的版块。亲子活动内容既有共性的版块, 也有个性的版块, 如指向健康与运动方面的活动版块有“躺躺动动”、“走走跑跑”、“蹦蹦跳跳”等;指向语言与认知方面的活动版块有“听听讲讲”、“说说唱唱”、“做做玩玩”等;指向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活动版块有“亲亲热热”、“开开心心”等。

第三, 亲子活动流程。我们在编排亲子活动的流程时, 遵循婴幼儿大小肌肉运动的交替、室内外活动的交替、动静交替、集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活动原则, 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互动。一般在开始与结束部分花很少的时间给家长教养常识和技能方面的集体指导和经验迁移;中间部分主要安排婴幼儿的各类综合活动。

2.关注家长的指导行为, 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和行为的形成

第一, 活动前面向全体进行介绍和讲解, 帮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如何指导婴幼儿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第二, 活动中对家长进行个别指导, 帮助家长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 使家长真正得到有针对性的家教策略的指导。

第三, 活动结束时告知家长在家中活动时用什么样的材料做替代, 进行经验迁移。

第四, 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婴幼儿的活动, 如在“串珠子”游戏中, 起初家长都会急着帮孩子去完成, 但经过老师的指导后, 家长都从积极的指导者、帮助者变成一个尊重孩子自主学习过程的冷静的观察者。

第五, 加强家长间的互动。在开展亲子游戏活动时, 当家长作出适宜行为时, 我们会鼓励家长的行为, 请家长介绍经验;当面对共性问题时, 请家长一起交流解决策略。

四探索多种早教形式, 形成社区、托幼机构、家庭三位一体的早教体系

1.开展多元化的亲子早教活动

第一, 针对本园幼儿, 每月隔周组织家长来园参加一次亲子早教活动, 并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家教讲座及各类咨询活动, 开展各种趣味亲子活动, 如“亲子户外郊游活动”、“亲子节日庆祝活动”等。

第二, 幼儿园为使周边社区所有的适龄散居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早教活动, 利用每周周末的时间开展面向社区0~3岁婴幼儿的亲子早教活动。

2.做好早教宣传工作

第一, 依托社区力量, 做好早教宣传工作。向社区居民分发宣传册,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亲子早教宣传。

第二, 通过宣传小报提供早教知识, 我们定期出版《亲子月报》, 分发给每户家庭, 向家长传递亲子早教信息。

“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 篇3

一、提升家长意识,重视教育宣传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早教”一词在我国社会大众中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早教工作,并且部分家长还会参加一些亲子教育辅导机构,希望通过学习现代专业的早教知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启蒙与培养。但是随着现代幼儿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家长在对孩子的早教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那就是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早教中的重要性,盲目照搬书本上的早教经验,并且将早教内容主要放在了提升孩子的知识掌握程度上,使得0~3岁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早教辅导工作中,有关早教机构应改变原有被动的辅助模式,不仅要提供亲子园给一些家长进行亲子互动活动。同时,有关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对家长思想的修正与引导。首先,早教辅导机构应该积极与家长建立稳定的沟通关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指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早教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让家长对自身的不足产生认识。其次,早教辅导机构还应重视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家长对亲子教育的内容有所了解,明白与幼儿进行互动的重要性,进而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亲子教育中。

二、组织集体活动,引导家长参与

0~3岁的儿童一般还没有达到进入幼儿园的年龄,因此想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的生活中,一些幼儿早教辅导机构以及社区单位等应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就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而言,其形式有很多种,而通过研究证明,经常性地进行群体性亲子互动活动,更容易对幼儿心理进行正向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一些幼儿早教辅导机构以及社区单位应积极为幼儿与家长创造出更多亲子互动的机会。通常早教辅导机构会建议父母双方在空闲的时候带领幼儿到辅导机构的亲子园去进行亲子活动,这样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家庭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性活动。

三、注重家校沟通,听取家长意见

在传统的亲子教学中,亲子教育活动的展开都由家长自行安排,因此经常出现互动活动单一,互动活动过少,互动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难以使亲子互动的作用发挥出来,使亲子活动的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鉴于此,在对现代幼儿教育进行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应对亲子教育中家长的消极态度有所改变,让家长主动参与到亲子活动的制定与设计中。首先,应充分发挥专业早教机构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辅导与反馈系统。这种辅导与反馈系统一般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电话沟通、家庭拜访等方式进行运作。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早教辅导机构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在网络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开辟出家长论坛专区,与家长在网络上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既可以让早教辅导机构与家长得到良好的沟通,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辅导效率。其次,早教辅导机构还可以介绍家长之间互相认识,组建家长交流群,让孩子的家长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对自身亲子教育的不足进行完善,对0~3岁孩子的成长进行保障。

综上所述,亲子教育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我国早教辅导机构在对0~3岁儿童教育进行研究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对家长的作用给予一定重视,积极地组织家长与幼儿进行良性互动,以此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董晓霞.浅谈家园社区亲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1(4).

“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 篇4

关键词:0-3岁;早期教育;研究

【分类号】G617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极大发展及公众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普遍提高,0-3岁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近十年来,各种早期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各界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深入。本文以进一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为出发点,对我国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按时间顺序进行了梳理,使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得以基本呈现,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开始

(一)此阶段研究的基本情况

我国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杨先明在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文章《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指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儿童的潜在能力就越能充分显现出来” ,并列举了中外实例予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他并未对所使用的“早期教育”一词进行定义,但指出:“婴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好学好问,学习效率高,最宜于学习一些重要的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知,其所使用的“早期教育”一词是指婴幼儿的教育,是对0-6、7岁儿童实施的教育,0-3岁婴幼儿的教育已经受到关注。1981年丑荣之在其发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刍议》中建议幼儿入园年龄提早到两岁或两岁半。 同为1981年发表的《略谈早期教育》一文,将早期教育定义为对1-3岁婴幼儿进行的教育,并指出对1-3岁婴幼儿进行的教育,应该注意身心发育与养护(包括营养)的关系 。此后,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与讨论越来越多,研究内容也逐步丰富。

此阶段关于早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早期教育的实施原则、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

(二)研究特点

1、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未从0-6、7岁婴幼儿教育研究中独立出来

这一时期,“早期教育”一词在不同文章里有不同的定义,其包含的年龄范围不同,有的是指0-6、7岁婴幼儿的教育 ;有的是指1-6、7岁儿童的教育 ;还有的是指1-3岁婴幼儿的教育 。总体而言,此阶段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且相关研究已经开始,但此时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往往被包含在0-6、7岁婴幼儿教育研究之内,并未独立出来。

2、研究范围较小,文献数量有限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教育的定义、早期教育的价值、我国历史上的早期教育思想、早期教育原则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数量有限,研究范围较小。

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的发展

(一)此阶段研究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国内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进一步发展,研究内容不仅局限于80年代研究的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等,而且开始关注国外的早期教育情况、家庭中的早期教育,也开始反思早期教育的一些问题。这一时期,需特别指出的两方面研究是:关于0-3岁早期教育成效的研究和托幼一体化的研究。

1、关于0-3岁早期教育成效的研究

90年代末之前,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3-6岁幼儿的教育有着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教育体制。0-3岁婴幼儿的保育管理由卫生部门负责,3-6岁幼儿的教育由教育部门管理,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也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实施。教育部门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主要被包含在对0-6、7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研究中,未被单独研究。90年代末,随着国内外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普遍关注,主要负责0-3岁婴幼儿保育的卫生部门不仅研究0-3岁婴幼儿的保育,也开始研究0-3岁婴幼儿的教育,并通过实验来证明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的有效性,如:《0-2岁小儿早期教育的效果》、《婴儿早期教育实验研究》等。

2、托幼一体化的研究

“托幼一体化”这一观念的提出始于1997年,当时,上海市教委翁亦诗在《上海托幼三年(95-97年)的回顾与总结》中指出:“托幼机构逐步呈现一体化的倾向,把0-6岁学前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将成为现实”。 此后,托幼一体化逐步成为了幼教改革的热点问题。

虞永平指出,托幼一体化,更多的是教育视线的延长和视阈的扩展,意味着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的关注和重视,0-3岁的教育与3-6歲的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但是,托幼一体化是以承认0-3岁教育与3-6岁教育的差别和不同为前提的。 由此可知,“托幼一体化”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0-3岁保教与3-6岁教育互相分离、彼此毫无联系的局面而提出的。重点是关注和重视0-3岁的婴幼儿教育,将0-3岁的教育与3-6岁的教育看成是一个整体性教育的两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相互关联的阶段。

托幼一体化研究的开始,使0-3岁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开始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相应研究在教育界兴盛起来。

(二)研究特点endprint

1、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为丰富

如前所述,此阶段研究的内容扩展为:早期教育的定义、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早期教育思想、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国外的早期教育情況、家庭早期教育、0-3岁早期教育成效、托幼一体化等。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为丰富。

2、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单独讨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早期教育”仍然有几种定义,包含的年龄范围不同。从整体而言,仍以0-6、7岁这个年龄段为主。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研究仍然被囊括在对0-6、7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中。但是,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单独关注已经开始出现,如曾慧娟等人在《浅谈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将“早期教育”定义为:对三岁前婴幼儿的教育,并提出这个阶段的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求知欲强,是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阶段。 鲍秀兰、陈燕惠等人发表的文章《0-2岁小儿早期教育的效果 》 证明通过家长教育训练婴儿是提高婴儿智能的有效途径 等。同时,托幼一体化的研究也促使将0-3岁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单独提出来加以关注、研究。

三、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的深入与蓬勃发展

(一)此阶段研究的基本情况

到了21世纪,我国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研究特点

1、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已经从0-6、7岁早期教育研究中独立出来

在2000年以前,我国教育界是在论述0-6、7岁婴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兼论0-3岁婴幼儿的教育,关于0-3岁婴幼儿的教育研究还不够深入。而2000年以后到现在的十多年间,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突破,它不再仅被关于0-6、7岁儿童的早期教育研究所讨论,而是独立出来,成为了教育界单独讨论的一个教育阶段。

2、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多、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

2000年以来,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多,且近几年的硕博士论文都开始关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情况。此外,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一,0-3岁婴幼儿的家庭、家长教育;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的研究;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方式的研究;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的研究,如袁爱民、赵寄石等的著作;五,0-3岁早教师资问题的研究;六,关于0-3岁婴幼儿教育政策的研究;七,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研究;八,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效果研究。

由此可见,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不仅从0-6、7岁儿童教育的研究中独立了出来,且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既有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课程的研究,也有关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家长教育、师资问题的研究,还有关于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早期教育效果及早教政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先明.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04期

2、丑荣之.婴幼儿早期教育刍议.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05期

3、欧尔得.略谈早期教育.人民教育,1981年10期

4、冯德全.论零岁开始的早期教育.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02期

秦园珠.论幼儿早期教育.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虞永平等.关于托幼教育一体化的讨论.教育导刊,2006年3月号下半月

6、虞永平.全面理解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早期教育,2008年06期

7、杨先明.儿童早期教育与四个现代化.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04期

8、曾慧娟,王春兰,栾美娟.浅谈婴幼儿早期教育.黑河科技,1994年01期

9、鲍秀兰,孙淑英,王慧敏等.0-2岁小儿早期教育的效果.中国优先优育,1994年03期

上一篇:张林静信息——找差距 补短板 求实效下一篇:有尊严的活着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