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

2024-07-14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精选9篇)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 篇1

一、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玉山县地处浙赣两省交界处, 是江西的东大门, 属上饶市管辖。全县现有人口611315人, 其中农业人口509641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3906万亩。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0.609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16.393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12元。自然条件优越, 年均日照时数1790.3小时, 年均气温18.2℃, 无霜期341天, 年降雨量2415毫米, 总蓄水量27628万立方米, 能适应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玉山县水稻土有六种亚类, 十六类土属, 三十八个土种, 由泥质岩、页岩、红砂岩和冲积物发育的潴育型灰鳝泥田、灰红砂泥田和灰潮沙泥田, 占水稻土的85.6%。玉山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与周边县比较明显偏低, 主要因素是施肥不合理, 肥料施用比例失调。首先是有机肥、无机肥比例失调。有机肥施用过少, 这不仅影响化肥的肥效, 而且导致耕地地质量下降。其次, 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 偏施氮肥、少施钾肥和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 一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 资源浪费极大。据对项目施肥调查来看, 2011年玉山化肥施用量 (折纯量) 9699吨, 其中氮肥5070吨, 磷肥1204吨, 钾肥1303吨, 复合肥2122吨。水稻纯氮、纯磷、纯钾比为1:0.420.67, 其中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 低于全国35%的水平。每年在肥料上的损失达到800吨 (折纯量) , 增加不合理化肥投入成本近450万元。二是肥料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农作物抗逆能力、农产品品质下降。尤其是偏施氮肥, 造成农作物病虫害加重, 结实率降低, 这不仅增加了施药成本, 而且造成农产品产量减不和品质下降。三是肥料不合理施用造成水体污染加重。

二、野外调查与采样

野外调查与采样是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地点和有代表性的土壤、植株进行采样, 并根据不同的分析项目采用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土样采集前, 准备好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GPS、钢制取土器、采样布袋、采样标签等, 由县土肥站培训的乡镇技术指导员、村科普员与土肥站技术人员组建的县、乡、村三级土样采集小组, 绘制样点, 制定采样计划。

野外调查与采样可同时进行, 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各乡镇可灵活掌握,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 (包括采样规划设计、采样单元划分、采样时间、采样周期、采样深度、采样点数量、采样路线、采样方法、样品量、样品标记) 、土壤样品制备 (包括新鲜样品制备、样品风干、样品保存) 等。

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原则进行采样, 采用S型布点, 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采样单元, 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每个取土单元30~200 (山区为30~80亩取一个混合样, 丘陵区50~100亩取一个混合样, 平原区80~200亩取一个混合样) 。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一个土样。制定好取土单元后, 提供给各村组进行充分讨论, 土肥站得到反馈后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各个取样单元最具代表性的1~10亩田块上进行取10~20个点, 组成混合土样, 采用GPS定位。取土遵循八项注意:一是注意避开路边、沟边、肥堆等特殊田块进行取土;二是注意取土须离田埂边1米以上, 以防边际效应;三是注意毎个混合样点内取土深度一致, 取土器垂直地面入土;四是注意取土深度为整个耕作层厚度;五是注意混合样取土1千克左右, 试验用取土2千克左右;六是注意毎个混合样取完后取土器须清洗, 以防污染下一个混合土样;七是注意土样放入统一样品袋内, 用铅笔写好标签, 内外各一张;八是注意标签上须标明编号、乡村组田块、农户姓名、经纬度、取样时间、取样人等详细情况。土样采集表要全部输入电脑, 所有土样根据划分取样单元按经纬度全部标在1:10000土地利用图中。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按照地块基本情况调查的要求, 编写统一编号 (采用19位数字表述, 如“334700G20111112A001”:前六位为采集土样乡镇邮政编码, G为一般农化样, 中间8位为年-月-日, A为取样组号, 最后三位是土样采样序号) .采样时现场分辨出土种、母质、土壤质地等并记录好。土质划分为砂土、砂壤、壤土、粘壤、粘土, 具体标准为把土块用水沾湿, 用手摸。一如果手抓有沙沙作响, 不成团, 则为砂土;二能成团, 不成条, 手一放, 会散掉, 则为砂壤;三能成条, 手一压, 有裂纹, 不能弯曲, 则为壤土;四能弯曲, 不能成圆, 则为粘壤;五想圆就圆, 想方则方, 能做成任何形状, 则为粘土。向农户调查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 并记录在表格中。从野外取回的土样及时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 玉山县土肥站创造性地推出了搭架挂土样袋风干法, 既节省成本又避免尘埃、异物落入。根据土样不同分析要求, 采用木棍、塑料布研磨过筛, 充分混合匀后, 装入统一样品袋中备用, 样品袋注明编号、取土时间、地点、农户姓名等。

土样采集小组在采集土样的同时, 深入农户开展施肥调查。施肥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根据该采样点的复种情况来填写, 每一季填写一张表格, 统一编号的填写与该采样点的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的统一编号相同。一年来, 共填写施肥调查表格5800份以上。

三、样品检测

1. 样品制备与保存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 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袋中备用。样品袋外贴上标签, 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妥善保存, 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的污染。配备肆名参加了全国和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分析化验培训的技术人员执行土壤养分常规分析化验。全部分析工作结束, 数据核实无误后, 试样还要保存3个月至1年以备查询。

2. 土壤与植物样品测试

土壤与植物样品测试是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环节, 也是制定养分配方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测试项目有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钙、有效铁、有效硫、有效硼、p H值、活性有机质等。分析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开氏法;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p H值采用电位法;微量元素铁、铜、镁、锌采用DTPA提取-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化验室质量控制

在检测质量控制上, 落实了检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化验室的管理责任制。为了减少或避免测试误差, 样品测试时第一用参比样 (每检测30到50个土样用一个参比样) 平行测定。第二每检测一批次土样均做空白样。第三每检测一批次土样均做标准液的标准曲线。第四由复核人员对每批次抽取一定比例样品重测, 确保样品的检测质量。

四、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1. 试验种类及其分布

落实3414试验7个, 小区总数98个, 具体为早稻2个、中稻1个、晚稻2个、油菜2个;落实校正试验16个, 其中:水稻13个、油菜2个、其它作物1个, 小区总数48个。及时做好试验资料, 有试验方案、工作记录和汇总表格, 并完成试验报告。

2. 试验设计和田间观察记载

3414试验设3个因素即氮磷钾;4个水平即0水平、1水平 (平均量一半) 、2水平 (平均量) 、3水平 (平均量的1.5倍) ;14个小区。校正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不施肥空白处理.测土施肥处理, 常规施肥处理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不施肥空白处理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常规施肥处理完全由农民按照当地习惯进行施肥管理, 配方施肥处理按照配方建议卡施肥方案, 其他管理同习惯施肥处理一样, 不施肥空白处理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各处理之间要作垄, 防止肥水相互渗透。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 每个小区都进行了有效穗调查, 并分别取植株5株, 进行室内考种。收获时单割单打单晒单称, 分别记载稻谷产量和稻草产量。从结果可以看出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的基本苗、有效穗、产量及长势长相起主要作用;磷、钾肥施用量较高的小区, 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较高, 籽粒饱满, 说明增施磷、钾肥, 对提高水稻产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磷、钾肥施用量较高的小区, 其病虫危害也较轻,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倡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

五、配方设计与配方肥推广

1. 施肥方案制定

在养分需求与供应平衡的基础上, 以“控氮、稳磷、增钾、补微”为总原则, 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坚持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相结合;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坚持施肥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土壤性状、肥料特性、作物营养特性、肥料资源等综合因素确定肥料种类, 可选用单质或复混肥料自行配制配方肥料, 也可直接购买配方肥料。在确定了肥料用量和肥料配方后, 确定合理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2. 配方肥配方的设计和制定

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 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 通过提供配方肥料或发放配方肥通知单, 指导农民使用。配方肥配方的制定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 确定配方方法。玉山县以目标产量配方法为主确定施肥量, 第二, 选择肥料。根据特殊肥料的配方要求, 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第三, 制定配方。配方制定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合理施肥既要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节省资源、提高施肥经济效益、减轻施肥劳动强度, 又要有利于培肥地力、保护农产品和生态环境, 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配方肥加工与推广

依省站要求, 选定景德镇西门子化工有限公司、贵溪化工有限公司、三清肥料有限公司三家作为玉山县配方肥加工及推广厂家, 一年来生产推广了全省统一命名的含量为N20、P10、K15“玉露”牌配方肥49.5万亩, 共推广19789吨, 使用后亩增粮食24.7千克, 增幅6.8%, 共增收2076.77万元。

六、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的建立

运用高效的、稳定的、全新的计算机技术、配合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分析仪器, 依据省土肥站开发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封装, 为实验数据参与最终的分析与决策奠定可靠的基础。主要包括田间试验数据库、土壤采样数据库、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库、肥料配方数据库、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数据库等。主要汇总本地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总面积、作物总增产量、节肥总量、增收节支情况、培训农民、现场会和示范日、发放资料、技术人员培训等。

七、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建立

1. 建立方法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吸氮量, 以吸氮量的30%~60%作为基肥用量, 利用土壤全氮含量参照当地丰缺指标调整基肥比例, 一般在全氮含量偏低时, 采用吸氮量的50%~60%作为基肥, 在全氮含量居中时, 采用吸氮量的40%~50%作为基肥, 在全氮含量偏高时, 采用吸氮量的30%~40%作为基肥。30%~60%的选定可根据上述技术要点并通过田间试验, 如“3414”进行校验, 建立当地不同作物的指标体系。

2. 主要作物指标体系

按行政区域、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因素分析有机-无机肥的施用比例、施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模式。玉山县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如下:

明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等养分丰缺指标, 划分五个等级:极缺乏缺乏、中等、丰富、极丰富。并确定养分丰缺指标调整系数。

八、专家咨询系统运用

按照省土肥站开发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建立起玉山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制定配方2856个, 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9.2万份, 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性施肥, 从而提高了作物单产, 减少了施肥成本,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九、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农户意见反馈

1. 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内容

全县16个乡镇采取随机法抽取30户农户, 开展农户施肥调查。调查内容为配方肥购买使用满意度、按方施肥使用满意度、技术人员入户指导满意度、对配方施肥效果满意度、对按方施肥效果满意度等, 总评价满意度达98%.农户提合理化建议64条。

2. 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评价

一年来玉山县土肥站在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土壤建立了16个肥效对比试验, 试验设计三个小区 (测土配方施肥区、常规习惯施肥区、不施肥区)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 在水稻应用上, 测土配方施肥区平均亩产443.3千克比常规习惯施肥区418.6千克增24.7千克.在油菜应用上, 测土配方施肥区平均亩产126.6千克比常规习惯施肥区107.6千克增19.0千克.在豆类应用上, 测土配方施肥区平均亩产238.1千克比常规习惯施肥区220.5千克增17.6千克。

十、配方施肥效果

1. 实施面积

一年来全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27500亩, 其中:水稻467600亩 (早稻203500亩、中稻34500亩、晚稻229600亩) , 推广配方肥面积41.5万亩;马铃薯4210亩, 推广配方肥面积0.3万亩;玉米6800亩, 推广配方肥面积0.25万亩;油菜127590亩, 推广配方肥面积6.1万亩;豆类21300亩, 推广配方肥面积1.35万亩

2. 经济效益

促进粮食产量增加。当年全县推广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99910亩, 总增粮食1.2427万吨, 其中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7600亩, 测土配方施肥平均亩产443.3千克, 比常规施肥平均亩产418.6千克, 亩增稻谷24.7千克, 增产5.9%, 总增稻谷1.151万吨。豆类21300亩,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亩增17.6千克, 增长7.98%, 总增374.88吨。玉米6800亩,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亩增29.4千克, 增长13.36%, 总增199.92吨。马铃薯4210亩, 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亩增71.98千克, 增长15.8%, , 总增303.04吨,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27500亩, 亩均节肥0.696千克 (折纯) , 共节肥437吨 (折纯) , 亩均增产21.6千克, 共增农产品1.3574万吨, 亩均节本增收40.51元, 共节本增效2589.1392万元。其中早稻亩均节肥1.5千克 (折纯) , 亩节本增收53.68元, 共节本增效1092.388万元。中稻亩均节肥0.92千克 (折纯) , 亩节本增收57.36元, 共节本增效197.892万元。晚稻亩均节肥1.1千克 (折纯) , 亩节本增收34.04元, 共节本增效781.5584万元。玉米亩增收29.4千克, 增13.63%, 亩增收58.38元, 亩增加用肥3.7千克 (折纯) , 亩增加成本16.08元, 亩均节本增效42.30元, 共节本增效28.76万元;油菜亩增收19.0千克, 增17.75%, 亩增收38.16元, 亩增加用肥1.6千克 (折纯) , 亩增加成本6.96元, 亩均节本增效31.2元, 共节本增效398.0808万元。马铃薯亩增收71.98千克, 增5.8%, 亩均增收72.72元, 亩增加用肥2.47千克 (折纯) , 亩增加成本10.74元, 亩均节本增效61.98元, 共节本增效26.09万元.豆类亩增产18.6千克, 增8.4%, 亩增收46.51元, 亩增加用肥0.9千克 (折纯) , 亩增加成本3.91元, 亩均节本增效42.6元, 共节本增效64.37万元;

3. 社会效益

随着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 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大。2011年纯氮、纯磷、纯钾施肥比例从1:0.34:0.48调整为2012年底的1:0.45:0.78, 施用“玉露牌”配方肥面积逐步增加, 有效解决了“一袋子”施肥模式、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生态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有效地解决了过量施肥和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 提高了施肥利用率3.2个百分点, 减少了养分流失, 带动农民增施有机肥, 减少了化学物质和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今年玉山县呈现出氮肥用量减少, 有机肥、磷钾肥、微量元素肥用量增加的趋势。

5. 土肥服务功能

土肥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是土肥工作的基础, 也是土肥技术推广的重要保证。通过完善更新土肥测试仪器设备, 从而提高测试水平和能力, 强化服务功能, 扩大承检范围,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 以省厅提出的“60333”工作指导体系为基础, 建立“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的土肥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 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力, 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技术服务, 优先为大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让技术推广工作卓有成效, 真正发挥技术人员为农服务, 达到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真正受益者。

十一、主要经验

1.组织领导方面

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领导, 玉山县成立了玉山县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 农业局、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 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技术机构, 由分管领导任组长, 开展各项工作。项目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印发了项目实施方案, 技术方案。玉山县土肥站签订了省、县、乡三级项目实施合同, 将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 明确了责任, 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成立工作班子。由县土肥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 指导和督促检查各项工作, 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聘请专家顾问组。聘请原农技站长高级农艺师为顾问组组长, 老年农业科技组成员为顾问成员, 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

成立专业技术组。成立了玉山县测土配方施肥试点项目技术指导组, 由县土肥站站长为组长, 副站长为副组长, 遴选255个技术指导员为成员, 下设资料信息组、采样和野外调查组、分析化验组、田间试验示范组, 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

2.目标管理方面

实行行政首长、技术组长项目负责制:县农业局局长是项目负责人, 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工作, 整合行政、技术、项目资源,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项目的实施。明确土肥站长是项目的法人也是技术组长, 召集指导员会议解决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 制定技术方案、技术指导与服务、技术培训任务, 在省、市专家指导下, 全面负责本县的技术工作。

实行加工企业、技术指导员遴选制:配方肥定点加工企业由省站制定遴选办法, 公开招标确定, 由土肥站与定点企业签定配方肥生产、销售、推广协议, 规定配方肥数量、质量、价格、供肥时间、地点等要求,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生产销售台账, 记录购肥人姓名、品种、购肥数量等信息。技术指导员由县农业局制定遴选办法, 要求具有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5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 全县共有255人招聘为技术指导员, 其中:县级20人、乡级36人、村级199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24人、高级农民技师11人、技师10人、高中学历199人。土肥站制定了指导员管理办法, 明确了责、权、利,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实行测产验收、项目合同监管监理制:根据省站统一安排, 制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测产方案, 组织了由副局长为组长, 农业局、科技局和农调队科技人员参加的测产验收组对农作物配方区、常规区、空白区进行现场测产, 并写出了测产验收报告。项目实施实行合同制, 土肥站与省农业厅签定了项目实施任务合同, 又与乡镇农业综合站签定任务分解实施合同, 明确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的目标任务、技术指标、质量要求、资金管理办法。

3.资料整理方面

目前全县已完善了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并将土壤采样点基本情况、农户调查情况、分析测试数据、试验数据等多种表格输入同一数据库, 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及时将各种数据整理保存好, 以防丢失,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对原始资料根据档案保管要求, 分门别类整理、装钉成册、专人专柜保存。

4.技术培训方面

一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种形式的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201期, 计5436人次, 其中培训技术人员161人次, 培训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科普员5032人次, 培训经销人员243人次。媒体宣传报道49次, 网络宣传2次, 出黑板报4期214块, 制作展示点宣传牌16块, 刷墙体永久性标语106条, 科技赶集111场次, 召开测土配方施肥现场会3次, 科技人员研讨会3次, 专家科技讲座1次。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 篇2

【关键词】一生一项 致富项目 总结报告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1-01

为切实培养出一批新型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带动农民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镇赉县委组织部的策划组织下,“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农村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于2010年11初-2011年底由镇赉职教中心负责,组织开展了“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

一、致富项目工程实施目标

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技术培养职能,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为全县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掌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市场发展规律,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专业技能的新型技能人才,能够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致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实施组织领导和项目实施技术指导两个工作小组。

1.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

组织部副部长张敬轩、职教中心主任何乙庆等领导作了深刻的动员讲话,强调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2.科学分析,周密谋划,认真开展农业经济调研,精心确立致富项目。

镇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回暖快,夏季阳光充足,高温炎热、雨量集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干土为主,局部地方还有黑钙土、风沙土、栗钙土等等。嫩江,挽携着洮儿河、呼尔达河、二龙涛河穿境而过。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养殖,形成了我县农业产业多元化的优势,专家认为非常符合“一生一项致富项目”工程的开展。因此,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了农业局、畜牧局专家,职教中心专任教师等12人组成立项研究和项目评审小组,在2010年11月组织学员根据本乡、本村的主要产业和计划开发的农业经济项目,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后,撰写并提交“拟定致富项目”及可行性报告,于12月下旬针对每名学员的项目认真进行了立项论证,帮助学员正式确定了致富项目。

3.严格组织,跟踪指导,强化专业技术运用,提高项目技术含量,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展。

一是由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学员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缺的资金、土地、场地等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职能,实行指导教师包保制。每位专家指导教师月平均下乡指导在一周以上,引导学员把培训时所掌握的新科技充分运用于生产实践,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测土配方、幼畜繁育等生产技术和新科技应用等知识和技术难题,现场指导就地解决。

三、项目实施取得显著成果

1.实验项目进行了种植和养殖两个种类,包括水田、旱田种植、家畜、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等五个方面。有102名学员的项目通过了专家组论证认可,并组织实施。其中种植类项目7大项65个子项,养殖类项目7个大项37个子项。

2.项目实施增收效益显著,各学员的项目创收增涨均在万元以上,单位增收比以往高出10%左右。优秀学员于令波等的项目增收幅度较大,也为周围群众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共同致富。

(1)于令波饲养的52头牛无损失,6月份出售16头,毛利润7万多元,今年新生牛犊8头,年终又出售20头,共计获得纯利润8万多元。比去年多增收43000元。

(2)张立荣结合省级扶贫项目搞了“玉米地膜覆盖地灌”,收入明显高于周围的粗放种植的玉米。亩增产85公斤。

(3)王晓龙尝试改变原有的种植模式,引进板蓝根种植项目,收益可观。与玉米相比每亩平均增收1100元。

(4)侯金刚,大屯镇人,项目:养貉。

运用在职教中心学习培训掌握的科学技术,结合专家的认真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9月份貉子存栏量已发展到400只,年底出售貉皮300张以上。另外,在专家的建议下,引进了一对纯种白貉,以改良种群品质,项目发展势头很好,今年收入超过100000元。此项目在当地影响很大,农民纷纷找他取经,准备发展养貉业。

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篇3

一、项目测试进度控制。

项目的测试进度主要是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的,完全按照项目组计划要求完成测试任务、提交测试类相关文档,包括测试案例的完善、制定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缺陷跟踪以及bug回归测试等。协调项目的.内部测试工作,本此项目中测试小组一共组织了四轮次系统全面测试工作,认真配合项目工作,共同保证项目质量。项目测试的问题跟踪及处理采用每日进行修改问题回归测试工作,每日同步更新问题跟踪单的模式,按照规划时间完成系统更新测试。

二、项目组内部成员关系处理。

在项目工作的这几个月里大家相处融洽,项目组内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各模块负责人学习模块功能处理方式,向业务人员了解系

统中涉及的业务知识点,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模块功能测试。鉴于之前辖内对公交易系统和中行对公项目的经验,也向项目组提出了一些完善性意见。

三、协调用户测试方面。

用户验收测试是项目测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验收阶段的最终把关阶段,业务人员结合日常业务处理情况对系统进行的尝试性使用过程。本次项目客户测试方面也是我个人觉得不够安全感一个主要方面,客户测试介入力度太小,尽管我们已经很多次电话催促业务人员测试,每次联系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测试,他们来到项目组开发现场测试,也仅仅一两个小时时间,简单的进行验证操作即可。xx银行利用两批系统培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分行集中测试,也算给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测试,从中也暴露出不少系统存在的问题,目前项目组均已解决。

四、测试成效方面。

中信系统测试中,共记录问题及客户新增需求825个,其中bug数量512个、系统完善类问题225个,新增需求类问题88个。组织了四轮次内部系统全面测试工作,兼顾日常系统更新测试工作,最大限度的进行了内部质量把关。配合外包公司一同进行系统压力测试及稳定性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客户要求。现中信系统临近投产实施工作,测试组还将继续配合配合项目投产工作及投产后的补丁更新测试工作。

五、个人得失方面。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 篇4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二〇〇八年一月五日

一、项目实施背景

从体制上看。我国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站都有上下联系的工作体系;而各级农业科研机构从历史到现在,没有形成上下联系的工作体系,与农业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推广部门也没有法定的横向联系,是一个上没有头,下没有脚的单位。科研与推广相分离。

从现行推广网络看。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存在网散线断的现象。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看。一方面,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创新,调动农民积极性带来的农业增长的潜力已经丧失,进入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杭州市农业资源匮乏,农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另一方面,随着杭州市都市农业的推进,在产业布局上优势特色产业迅速形成,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农业科技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技术推广传播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科研机构成果推广的现状看。一是科研机构长期游离在农业推广体系之外,形成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科研人员推广意识薄弱,形成了“科研---成果、论文---职称”的思维模式。二是成果推广途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行政和推广部门。三是服对象主要为分散的农户,他们对技术的需求不强,量大面广,推广难度增加。四是推广方法简 单,主要为“试验—示范—推广” 单一的模式。传统的主要依靠行政和推广部门,面对千家万户分散农户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市(地)级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打破传统的重科研、轻推广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履行农业科技推广的职能,创新成果推广方法,融入农业推广体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我市都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的目的是:提高科技推广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

我院从建院初就重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工作思路、推广途径、服务重点和推广方法上进行创新,2007年初申报了该项目。经市考评办公审核确定以下创新创优内容:

1.观念创新。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基本思路。

2.推广途径创新。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协作组织、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

3.调整服务重点。由原来的以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为服务对象,改为以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组织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

4.推广方法创新。由单纯的试验——示范——推广的推广方法,转变为示范推广、培训农民、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综 合推广方法

二、组织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农业科研推广是我院的主要工作职责,开展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成果推广应用效果的重大举措。我院十分重视,明确1名院领导分管这项工作,明确院科技处为职能处室。把各项推广应用工作内容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考核。

二是加强创新创优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把项目的实施作为增强目标意识,落实各项创新措施,提高成果推广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明确院党政办为项目组织实施的牵头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

2.积极争取,加强投入。利用各方面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和科技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支持,通过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每年投入20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推广工作。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投入。每年投入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科技力量达70人左右。

3.根据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本项目分三年实施,从2005年开始,2007年申请绩效考核。2005年,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成果推广应用新思路,并在实践中开展试点;2006年,按照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开展推广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07年,进一步实施,不断 完善方法,形成完善的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并取得应用效果。做到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

4.政策引导,形成氛围。把成果应用推广工作放到与科研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规划和布置落实,并通过院科技发展规划、考核办法、分配方案等规划和制度,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转变观念,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在全院形成重视成果推广应用,重视方法创新的氛围。

5. 加强合作,建立机制。新的成果推广应用方法的实质是一种合作推广方法。我们实行开门办院的工作方针,与县(区)、乡镇农业部门、农业产业协作组织和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分层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成果推广应用的组织体系。

三、完成情况

1.观念创新。确立科研、推广并重的办院方针。从2005年开始研究制定《院“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并于2006年正式出台并实施。通过规划的形式把“坚持科研与推广并举”作为我院的基本工作思路之一。放弃了农业科研单位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为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从规划和观念上打下了基础。

一是在工作目标上体现科研、推广并重的思路。每年的工作目标都把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放在与科研和服务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上报的考核目标,还是向下分解的目标任务,都把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二是在制度机制上把推广工作和科研工作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科技人员业绩的测算和考核中把科技推广放在科研工作同样重要的地位,工作人员完成的推广任务业绩与科研任务同样作为分配的依据。并在院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中加以明确。

三是在日常管理上重视推广工作。在科技示范点的布点和检查上都由院领导亲自把关。每年年底都要对推广示范点进行评比,对示范效果好,影响大的点挂院示范基地牌子,到目前已挂牌6个点。对示范效果好的示范基地进行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2.推广途径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推广途径主要是依托农业行政部门,将研究、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县(区)、乡(镇)、村农技网络推广到农户手中。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组织形式的变化,迫切需要推广应用途径的创新。我院顺应这些变化,积极开展推广途径创新,由主要依托农业行政部门的县(区)、乡镇、村纵向农技网络开展推广,转变为纵向农技网与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等多种途径结合。

一是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开展农业技术推广。(1)加强与供销社的合作,开辟新的技术推广途径。供销社是农业合作组织的牵头部门,在农业组织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积极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2006年1月与萧山区供销社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为之提供技术依托。(2)积极参与农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我院是杭州市食用菌协会的挂靠单位。多年来,积极组织全市食用菌生产者开展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研究、培训和示范推广,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我市新培育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占全市食用 菌总产值的2/3。参与杭州市蔬菜产业协会,系副会长单位。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新品种研究推广,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3)为有关农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依托。通过食用菌科技平台建设,在我市培育了淳安县威坪镇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5家,并为之提供技术依托,为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和桐庐香山水产合作社提供技术依托,为富阳市山村土鸡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

二是以基层农技推广网络为纽带,加快农技推广。继续加强与县(区)、乡(镇)农业推广部门的联合。从2005年起先后与临安、富阳、桐庐、淳安、萧山等县(区、市)农业局开展技术对接;每年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全市农业局长会议;每年派出9名科技人员到乡镇任科技特派员。

三是以自主成果开发转化为手段,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自主开发转化是我院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又一重要形式。以种子种苗为重点加快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的推广。我院从2006年起建立种子种苗基地2000亩以上,繁育水稻、蔬菜种子25000公斤以上,培养草莓、非州菊等组培苗25万株以上,繁育茶叶、草莓种苗1300万株以上,生产食用菌菌包30万袋以上,繁殖各类优质鱼苗3000万尾以上。这些种子种苗可种养面积达30万亩以上。如蔬菜所下属的杭州三叶蔬菜种苗推广站,2007年推广各类蔬菜新品种种子13358公斤,推广面积124054亩。

3.创新服务重点。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 业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农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随着都市农业的推进,我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越来越明显,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1.2%。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已培育市级以上有品牌、上规模、连基地、带农户的龙头企业226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年加工值超亿元的50家;按照“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社420家。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提升的主力军。

为此我们在服务对象上把原来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改为以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推广服务成效和科技显示度。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农业合作组织、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25个以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综合示范,通过这些载体辐射带动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4.推广方法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传统的研究推广方法是按试验——示范——推广的过程开展。我院从实现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农业信息、推广科技成果的综合目标出发,采用示范推广、培训农民、送科技下乡和农业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推广方法,提高推广效果。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点。每年在优势农业产业带建立科技示范点25个以上,直接面积1.5万亩以上。在示范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 综合示范,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示范效果,促进了我市农业优势产业带的建设。

二是确定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每年确定10个我院自主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和5项自主研究或引进的新技术为重点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市推广。面积在15万亩以上。

三是创新技术培训。①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通过集中办班的形式,主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②深入乡镇办班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③开发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展网上菜单式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以上。

四是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创办“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发“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2004年11月至今点击率达到160.79万次;“农村网上教育培训系统”已上传各类课件78个;编辑出版的《杭州农业科技》,编校质量得到提高,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

五是科技特派员推动。2005年开始选派9名科技人员分赴淳安、建德、富阳、临安、萧山、西湖区等县(市)、区的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依托我院科技资源为所在乡镇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服务。一是开展调查研究,为所在乡镇相关农业和农村工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二是围绕当地农业优势产业,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和解决农业生产疑难问题,为驻地乡镇引入各类新品种55个、新技术17项。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使农民增收1324万元。先后有11人次分别受到省、市、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我院被评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又派出了第二轮9名科技特派员。

六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各种综合性科技下乡和咨询活动6次,科技人员每年下乡入户1000余人次,累计编印技术资料138种,发放技术资料47150份,接受咨询17650人次。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项目的实施,确立了科研推广并举的理念;建立了符合农业科研机构自身特点和杭州都市农业发展实际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新方法;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推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加快。通过与各区(县、市)农业部门开展定期技术对接,新品种新技术推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扩大我院新品种新技术的影响,纷纷列入各地重点推广品种和技术指导计划,推广速度加快。如草莓新品种“红颊”通过示范、宣传和推介已经列入浙江省、杭州市和主产区(县、市)的重点推广品种,并通过与建德等主产区(县、市)农业部门和主产乡镇杨春桥的合作,并建立示范点,推广面积迅速扩大。该品种1998年引进,2003年全市面积300多亩,到2005年迅速扩大到4000余亩,并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6385亩。平均亩产1769.6公斤,比传统主栽品种‘丰香’增产 10.9%,亩增产值2000元以上,农民年增收1277万元。再如“桑枝条栽培食用菌技术”通过与蚕桑主产区农技部门和产业合作社的合作,仅两年时间,推广规模达到170万袋以上,农民增收500余万元。

二是工作效率提高。以产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建立科技示范点,通过技术辐射,提高推广效率。在桐庐香山水产合作社、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杭州千岛湖渔业有限公司建立3个水产科技示范基地,面积1949亩,辐射带动面积31320亩,平均辐射带动比例为16.1倍;在富阳市山村土鸡专业合作社建立1个示范基地,规模4.5万羽鸡,辐射带动60羽规模,辐射带动率13.3倍;在杭州萧山江乐蔬菜酱品有限公司建立示范点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率5倍;在建德永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5个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建立5个科技示范点,栽培食用菌148万棒(袋),辐射带动农户145户430万棒(袋),辐射带动率2.9倍。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家一户搞推广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推广工作效率。

2.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通过方法创新,将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实现增产增收。根据对2007年33个示范点建设,13个新品种和9项新技术的推广和蔬菜种子销售情况的初步统计,农民增收达到24349.87万元。

(1)全年在产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园区建立科技示范点33个,示范点面积19532亩,农民增效2084.9万元。根据其中10个点调查,辐射带动面积36320亩、60万羽鸡的养殖规模和433 棒(袋)食用菌生产规模,预计增效3059.2万元。

(2)全年在全市重点推广了我院自主育成或引进的新品种13个、新技术9项,面积493500亩,农民增效13017.4万元。

(3)三叶蔬菜种苗推广站,推广蔬菜新品种种子13358公斤,可种植面积124054亩,可增效6188.37万元。

3.社会效益巨大。在提高农业生产者科技素质,促进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

一是转变生产者观念,增强技术需求。通过在合作组织、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使他们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也让周边农民看到应用科技的好处,从而使广大农民确立了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观念,激发了他们应用科技的积极性。

二是提高生产者素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2005年—2007年3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19283人次。

三是提高科技到位率。通过与各级农业部门合作,每年组织和参与各类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100万亩次以上,通过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服务等提高了全市科技到位率。

五、先进性与示范意义

我院开展的观念创新、推广途径创新、服务重点创新和推广方法创新—四位一体系统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法创新”,符合农业科研机构的实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创新基金项目工作总结报告 篇5

项目名称:单体液压支柱宽带密封胶圈单位名称:鹤岗市久恒橡塑制品厂联系电话:

传真: 0468-3342315 日期:0468-3349070 2011年11月09日

目录

1、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800字)

2、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800字)

3、项目执行期内取得的成果(700字)

4、项目在重大工程和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5、项目实施情况及合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2000字)

6、项目验收时的企业成长情况(2000字)(包括企业资

产规模、总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等方面)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与体会 篇6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作法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希望同学们遵循“导师引导, 项目驱动, 兴趣使然, 自由发展, 能力提升”的原则, 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不断开拓进取, 取得成绩。

创新训练项目中每个小组一般由3~4名成员组成, 主要是大三的学生, 时间为两年。这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般是指导教师基于自己参与的科研课题或研究兴趣提供一个或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对该题目有兴趣的学生自己组织团队, 推选项目负责人, 并和教师联系了解项目相关情况。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可进行双向选择, 相互了解, 学生可以选择教师及其感兴趣的项目, 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要完成课题的论证, 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案等, 然后向学校提交项目申请书。项目需要经历团队组织、立项申请、项目研究和项目结题等全部过程。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与体会

经过两年的努力, 项目圆满完成, 项目组成员参与的研究结果撰写成了学术论文, 被国内知名期刊《材料研究学报》录用并发表在2013年第3期上, 总体而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参与创新训练项目, 学生的实践动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有些大学生的考试成绩好, 但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 如长期的应试教育、大学扩招及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等。笔者认为创新训练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创新训练项目一般是科研项目, 在申请立项时需要项目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去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研究内容, 制定思路和方案, 并最后完成申请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 文字的撰写能力、脱框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获得立项后, 项目成员需要根据方案自己动手开展大量实验工作。比如在笔者所指导的创新训练项目中, 内容之一是通过浸泡实验来评价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这就要求项目组成员查找信息并读懂相关的国家标准, 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确定试样的尺寸、数量, 切割好试样, 在浸泡前对试样进行前处理, 配置好溶液;浸泡实验完成后需要切割试样制备金相样品, 进行初磨、细磨及抛光, 达到要求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出最大的腐蚀深度。很显然, 实验工作量是很大的, 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也需要认真、仔细和严谨的态度。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 而且还需要他们动脑筋, 认真分析和总结。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 甚至失败。比如, 学生开始磨抛的金相样品表面上常常有大量的划痕, 达不到实验要求, 必须重新磨抛金相样品。虽然如何磨制金相样品的知识在课本上可以找到, 而且老师上课时对这些知识和相关技巧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但在实际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是关键, 需要学生在反复动手的基础上去思考、体会和总结, 才能磨制出合格的样品。

实验结果 (如晶粒大小、晶界析出相尺寸、间距等及其与晶间腐蚀间的相关性) 出来后, 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整理, 并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 首先是航空高强7000系铝合金方面的知识, 如合金的成分、微观组织与性能、热处理等。要分析不同热处理状态材料中的微观组织, 就涉及到《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定量金相等多方面的知识;要分析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 必须要涉及到金属材料的腐蚀和防护方面的知识。虽然学校开设了这些课程, 学生也修完或正在选修其中的一些课程, 但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通过参与创新训练项目, 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目的性也更强, 能结合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运用知识, 学生可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巩固知识, 扩宽知识面, 还体会到了知识的有用性,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这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项目进行到中期和终期阶段, 学校都会组织检查和汇报。项目组不但需要完成并提交总结报告, 而且必须进行相关答辩。此时, 项目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 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还需要准备多媒体材料进行答辩。在答辩现场, 学生要通过Power Point向专家汇报项目的背景、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及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 还需要现场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应对现场老师提问的应变能力也有很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失败, 如金相试样磨制达不到要求。实验失败了, 学生往往会有一种挫败感;而经反复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后, 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 对后续的工作会产生更大的兴趣。这样一个过程,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面对失败的能力非常有益, 特别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心理素质较差, 抗挫能力很欠缺, 而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团队意识较薄弱。创新训练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包含的实验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一个人难以完成全部的工作, 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分工。千斤重担大家挑, 人人肩上有任务。有的人负责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查阅, 有的负责试样的制备和组织的观察, 有的负责实验结果的整理, 有的负责报告的撰写等等。项目组成员之间要经常地相互交流, 集思广益, 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解决, 这样增强了每个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钻研心。另外, 还要经常与指导教师、实验室老师等进行交流。

科技计划项目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篇7

国内外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项目进一步研究的意义或项目实施的目的。(即目前在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领域存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项目的实施要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要达到某一目的〈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成本,解决危机等〉。)针对问题→提出方案→达到目的

例如:苹果病害严重,品质低价格底→项目实施→品质高,收益好

二、项目任务指标

即合同规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

三、合同指标的完成情况

完成合同约定的具体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效益指标及工作指标的实际情况。

四、项目工作总结

即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如宣传、动员、组织、协调〈同级各部门、上下级〉、培训、等活动),及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非技术)是怎样解决的。

五、项目关键技术总结

即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关键技术点)和难点;

六、项目效益分析

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果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研究成果的市场推广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七、项目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点

八、存在问题、建议及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该领域或专题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技术规程 项目试验报告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技术总结报告 篇8

一、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概述)

在正式培训开始前,JICA中心聘请日本相关学者介绍了日本的经济、人口和社会发展过程以及日本的教育、政治和政府、历史和文化等现状。在培训初,举办了研修人员初始报告会,陈晓平做了中国与宁波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报告,并回答了日本国土交通省代表、东洋大学教授、日本交通研究中心专家等5人的提问,报告较好的宣传了宁波以及宁波工程学院在交通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

2.第二阶段(核心内容)

此次培训涵盖的内容范围很广。一般上午讲解一个主题,下午换成另外老师和讲解另外主题,讲解的内容不是很深,但是信息量非常大。每天的学习和行程安排得比较紧,比较符合日本人的习惯。

此次研修主要针对日本城市交通政策、铁路交通状况与政策、道路交通状况与政策、航空运输政策、交通统计、车辆年检等40多项议题进行了讲解和讨论。担任主讲的教师主要是来自日本国土交通省等政府部门的官员、海外运输协力协会与日本东洋大学交通领域的专家、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等多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此次培训对日本的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管理、维护、安全等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思考。

除了东京,还走访了另外四个城市:名古屋、京东、广岛、丰田。参观考察内容包括东京机动车检查中心、东京交通控制中心、日本JR铁路控制中心、日本中部国际机场、名古屋轨道巴士交通线、丰田汽车公司、广岛的路面电车系统和ASTRAM轻轨交通等20多个交通相关重要场所。上述参观考察活动基本上一半时间是讲座、一半时间是参观实践。

3.第三阶段(总结)

在研修的后期,陈晓平与埃及、阿富汗三位研修人员一起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产生原因、应对思路、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共同制作小组研究报告,通过这个活动锻炼了国际团队的合作能力。在最后举办的研修报告会上,陈晓平针对宁波的交通现状,分析了宁波存在的和将出现的交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日本项目培训负责人对陈晓平的报告很满意,对报告的评价是深刻感受到了宁波发展的动力和交通规划的完备,东洋大学的教授对报告的评价是宁波是各个报告城市中是与日本最相似的城市。

二、日本城市交通的特点

第一,注重高效、方便、准点的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车站综合功能的开发。在日本,人们上下班主要靠搭乘地铁、轻轨等,开私家车上班的人很少。虽然日本城市平均每两人就拥有一辆车,在农村则几乎是平均每人一辆,但是很少有人开车上班,因为在日本停车费很贵,100日元只能停15分钟。日本轨道交通包括日本铁道(J R)、地铁、私铁、新交通等种类。日本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网密度很高,各种交通线路衔接的很好,因此车站可达性很好,加之发车频率很高(高峰期一般为2 分钟,平峰期一般为3 —5 分钟),乘坐非常方便。轨道交通非常准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平均延误1秒以内,这使得普通市民、甚至公司大老板宁愿挤铁路也不愿意开小汽车上下班。日本轨道交通车站一般具有综合功能,不少车站同百货大楼、宾馆等建在一起,因轨道交通车站可为商业设施吸引大量人流。

第二,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合理、醒目。

在日本,不管在高速公路、市中心道路,还是乡间小道,都有非常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线。你只要按照指示牌、标志、标线行车行路,是不会迷路及违章的。醒目的标志、标线,使驾驶员或行人对自己的行进方向一目了然,道路标志、标线不会突然出现在路口,远在几百米外就依次出现了,方便了行车人,提高了路口的通行能力,也使路口违章大大的减少了。东京地铁四通八达,密如蛛网,初来乍到者真有找不着北的感觉。但是,东京各路地铁都是以颜色来区分的,只要你跟着“颜色”走,准能找到你要乘坐或者换乘的地铁的站台。还有许多客流量大的公共设施也都是用颜色引导的。在楼道里的地面上就画有红、绿、黄等各种颜色的线条,你只要顺着线条走,就能方便的到你要去的地方。

第三,日本交通信息管理水平很高,大城市不惜血本建有先进的交通管制中心。

日本城市交通管理已实现智能化,车辆出行依据交通管制中心发布的实时信息,一方面,道路两侧设置的电子显示板公布了车辆所在区域的交通堵塞情况、到达前方重要地点的大约时间及附近停车场空余泊位分布的情况;另一方面,汽车内部装备的交通信息显示器也会给司机提供最佳出行路径等一系列重要服务信息。如东京警视厅交通管制中心投资规模为2 亿美元。

第四,市民拥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素质。

在东京、名古屋、京都等地考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市民走路、行车、骑车都很守规矩。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急匆匆的行人乱穿马路,都能耐心地等待绿色人行信号灯,如果等信号灯的人很多,行人就会主动排队。遇上一些不守规矩的游客闯红灯,驾驶员见状会十分友好减速,主动停车让行,这良好的交通素质,主要归功于人们从小接受良好的交通法规教育和社会、团体大力宣传交通法规的缘故。人人以遵守交通法规为荣,因违章而造成事故得不到任何赔偿的事例,在日本国内深入人心。

三、总结

日本的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2006年GDP为50000亿美圆;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10倍,而GDP是日本的一半。日本是很有秩序的国家,很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爱,整个社会比较和谐,是一个科技、教育、卫生、法制、环保等各方面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18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篇9

技术总结报告

在省土肥站大力支持下,洛南县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因水施肥、水肥耦合”的技术路径,率先在全市开展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进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大田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示范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

洛南县地处秦岭南麓东段,南洛河上游。全县辖16个镇(办),24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6万,总耕地面积62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洛南年平均气温11.1℃,日照时数2045小时,≥10℃积温3463.8℃,无霜期195天,平均降雨量754.8毫米。垂直差异明显,西北多而东南少;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川道。年平均蒸发量为779.5mm,干燥指数为1.24-1.6。年内月季间降水分布极不均衡,一般在7-11月水分供应有余,其余月份供应不足。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63.1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2.8%,无灌溉条件,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玉米、小麦是本县优势粮食作物,马铃薯面积12万亩,玉米30万亩,小麦22万亩,粮食作物总产17万吨,是陕西省30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然而干旱成为洛南旱作区发展农 业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据测算,每年因干旱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达2000万元之多。项目区涉及洛源、保安、石门、古城、景村5个镇16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5.9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6万亩,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常年马铃薯面积5.1万亩,平均亩产1182公斤,玉米面积10.9万亩,平均亩产321公斤。

二、技术观测方法及结果

1、技术观测方法。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技术三种种植方式,对肥料用量、肥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膜下滴灌技术成效。

2、观测结果

2.1增产效果显著。项目区膜下滴灌马铃薯平均亩产2755.2公斤,较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240公斤增产515.2公斤,亩均增产23.3%,增收566.72元;较露地马铃薯平均亩产1920公斤增产835.2公斤,亩均增产43.5%,增收918.72元。

膜下滴灌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22公斤,比地膜玉米亩产462公斤增产160公斤,增幅34.6%,增收256元(玉米1.6元/公斤);比露地玉米403公斤亩增产219公斤,增幅54.3%,增收350.4元。

共完成水肥一体化面积2150亩,亩均增收693.9元,总增收149.2万元。其中马铃薯180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2080公 斤亩增产675.2公斤,总增产1215.36吨,增收133.7万元;玉米350亩,较全县平均亩产346公斤增产276公斤,总增产96.6 吨,增收15.5万元。

2.2节水率显著提升。传统灌溉方式,马铃薯灌溉3次用水200方,滴灌模式灌溉4次用水120方,节水80方,节水率40%。玉米全生育期传统灌溉用水需245立方米,滴模式灌水5次,需140立方米左右,节水105立方米,节水率42.9%。

2.3肥料用量显著降低。马铃薯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每亩总养分29.7公斤;滴灌模式,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追肥尿素5公斤+钾动力(13.5N-46P2O5)5公斤,每亩总养分25.08公斤,减少4.63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5.6%。

玉米传统施肥,基肥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尿素15公斤,每亩总养分24.3公斤;滴灌模式,基肥用量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追肥尿素20公斤,每亩总养分19.7公斤,比传统施肥每亩减少4.6公斤,肥料用量减少18.9%。

2.4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采用滴灌技术,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同时还可在多个田间管理环节上减少用工,节约用工30%以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

三、技术集成研究及成果

1、初步提出了膜下滴灌配套技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参照本地历年气候情况以及土壤墒情监测情况,综合运用抗旱品种(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机械播种、水肥一体等技术,初步制定了马铃薯、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方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制定了马铃薯、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 2.1马铃薯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 产量目标:2500公斤以上。品种:克新一号脱毒种薯。播种时间:2月25日--3月15日。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基肥:50公斤(马铃薯配方肥14N-6P2O5-15K2O)。马铃薯浇水追肥方案:

滴灌4次,灌水120方,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苗

期:灌水1次,灌水20方。

现蕾期:灌水1次,灌水35方,尿素5公斤。

开花期:灌水1次,灌水35方,钾动力水溶肥5公斤。

膨大期:灌水1次,每次灌水30方。

一喷三防:开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高氯氟氰菊酯+烯酰吗啉混合溶液,7-10天一次,连喷2次。2.2玉米生产及灌溉施肥制度 产量目标:600公斤以上。品种:紧凑型品种延科288。播种时间:4月5日--4月15日。种植密度:3500株/亩。

基肥:25公斤(玉米配方肥20N-12P2O5-10K2O)。玉米浇水追肥方案:

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苗 期:灌水1次,灌水20方,追肥5公斤。拔节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10公斤。抽雄期:灌水1次,灌水35方,追肥5公斤。灌浆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25方。

3、节本增效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通过在项目区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以上,节水率40%以上,肥料用量降低17%左右,玉米、马铃薯出苗率达到95%以上,浇水时间由平均每亩3.5-4小时减少到2小时,大大缩短了灌溉周期,节约用工30%以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土壤肥力提高了一个等级,同时减少了盲目施肥带来的肥料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合理利用农业、生态、自然资源有明显效益。

四、主要技术规程

1、选择优质良种。选择地块水源方便,水量充足,满足滴 灌需要,三项电使用方便。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上年冬翻的地块。品种选择上,以优质、早熟、耐高密的紧凑型品种为主,马铃薯品种为脱毒原种荷兰十五,玉米品种为延科288、中金368。

2、配方施肥,减量施肥。基肥用量为传统施肥量的65%,肥料总用量平均降低17.25%。亩施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500 kg;马铃薯基肥选用陕西威利达生产的14-6-15配方肥50 kg/亩,追肥2次,于现蕾期、开花期分别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玉米基肥选用20-12-10配方肥25kg/亩,苗期、拔节期、抽雄期追肥3次,共追施尿素20公斤。

3、规范间套,合理密植。采用马铃薯间套玉米垄沟地膜覆盖种植模式,马铃薯玉米各2.5尺,株距9寸,每垄2行,马铃薯、玉米亩种植密度各2640株。先播种再压滴灌带,最后腹膜。基肥在翻地前施入,基肥随播种与种子隔离施入,水溶肥料按照1:500倍液分次结合灌水施入。

4.灌溉系统组成及铺设方式

4.1灌溉系统组成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干管、支管、滴灌管(毛管)五大部分组成。

4.1.1水源 在河道近路处建取水井一座,保证出水量在50-60方/小时。将其引水至北侧田间160米处蓄水井中,蓄水井初步沉淀过滤后输入管理房过滤系统。

4.1.2首部控制枢纽 首部控制系统由水泵、过滤装置、施肥 罐及各种控制和量测设备组成,如压力调节阀、流量控制阀、水表、压力表、排气阀、逆止阀等部件组成。

4.1.2.1水泵

水泵作用是将水流压到系统所需要压力并将其输送入管网。滴灌系统所需要的水泵型号要根据滴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和系统总扬程确定。因水源为河流水,选用离心泵,出水量50方,扬程20米。

4.1.2.2过滤装置

过滤设备的选择是滴灌系统的关键。如果过滤器选择不当,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滴头的堵塞、滴管带报废,或者过滤器易被堵塞,导致系统流量不能满足灌溉,增加过滤器的清洗次数,给灌溉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过滤器选用砂石+网式过滤器。

4.1.2.3施肥装置

本地种植作物区块分散,注肥、注药需配备施肥罐。水肥一体化使易溶于水并适合在根部使施的肥料、农药、化控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施肥罐选择可根据设计流量和灌溉面积的大小,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性质而定。

4.1.3 干、支管布置选型

项目区地势平坦,滴灌系统干支管的布置原则上按照水源、作物分布和毛管的布置铺设,根据水源出水量及灌溉周期时长,选择PVC¢90干管,使其布置达到管理方便,工程费用小的要求。若靠近水源可以只设支管,不设置干管,以PVC材料性价比为佳,地面采取PE灌溉管铺设,柔韧性、耐寒性好。4.2滴灌的铺设方式

滴灌材料为PE软管,分总管、支管和毛管。采取滴灌带滴灌。将滴灌管(¢16*0.2mm*150mm*3L/H)(部分间距200mm)沿行向单条铺设,主管道铺设应尽量放松扯平,自然畅通,不易拉的过紧,不易扭曲。滴灌带在播种起垄后将垄顶刮平后铺设,再进行腹膜。

5、灌溉制度。根据水量平衡法与历年经验值,合理确定马铃薯、玉米灌溉制度。马铃薯滴灌4次,灌水120方,追施尿素5公斤,钾动力5公斤。玉米滴灌5次,灌水140方,追施尿素20公斤。

五、技术创新及发展前景 1.技术创新

1.1 改变传统的粗放施肥方式为精准施肥方式。通过项目实施,彻底改变了施肥方式,做得到了定向、定量、定时、滴灌与施肥同步进行,施肥时间、施肥数量能够做到精准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1.2优化施肥配方,肥料减量使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基肥、追肥用量比例,优化了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变浇地为浇作物,变看长势施肥为看土壤营养元素配方施肥,项目区肥料施用量减少近17%,水肥利用率明显提高,减轻因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1.3优化灌溉模式。形成了适用农户小面积“一统两分”灌溉模式。“一统”就是集中建立大蓄水池或蓄水井,统一供水管理;“两 分”就是把原先 300-500亩一个滴灌区按若干户分成多个灌溉单元,每次只灌溉 1-2个灌溉单元,单元间轮流灌水施肥,概况起来讲就是“大井统一管,农户分开用,作物轮流浇”。

上一篇:上半年广西材料员通用与基础知识试题下一篇:生活中的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