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2024-11-13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精选8篇)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1

附件8

支持“互联网+流通”创新示范

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方向

(一)支持建设社区商业“E中心”。

(二)支持电子发票应用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支持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发展。

(四)支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二、支持内容

(一)社区商业“E中心”。

1.支持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支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整合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收代缴和再生资源回收等业态资源,打造覆盖居民日常购物和服务消费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对符合要求的店面装修改造、网站及移动应用建设开发、软硬件设备购置等投入给予支持。

2.支持建设社区便民“e站”。支持利用闲置物业及疏解腾退空间等网点资源通过“互联网+”拓展便民服务空间,集成社区购物、自助缴费充值、物业服务、末端配送等基本便民服务功能,打造一点多用的O2O社区商业微中心。对符合要求的店面装修改造、信息系统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投入给予支持。

(二)支持电子发票应用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支持连锁、实体零售等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发票,对企业用于电子发票系统对接、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相关费用给予支持。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发票大数据分析、信息互联共享、安全查验等服务保障功能。对平台建设研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给予支持。

(三)支持线上线下创新融合发展。

1.支持网络零售企业通过开设线下体验店、配送自提点、智能自提柜等,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对线上平台升级改造、配套设施研发购置等给予支持。

2.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面向网络零售、服务消费及行业细分领域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子商务营销、咨询、移动支付、安全认证、信用评价及专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对平台建设研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给予支持。

3.重点支持连锁店、百货店等传统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全渠道经营,鼓励发展线上线下体验式消费模式,整合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消费业态,建设消费体验示范中心。对店面装修改造、线上渠道拓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支持。

4.重点支持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建设,应用大数据提升线上线下供需对接、在线交易、营销推广、商品集散、物流配送等服务能力。对平台建设研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给 予支持。

5.重点支持连锁企业、邮政企业等依托渠道资源,在农村建设改造“互联网+综合性便民服务网点”,扩大农村消费服务供给。对网点装修改造、信息化配套设施投入给予支持。

(四)支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1.支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线上平台和移动应用软件,对技术研发、软硬件设备购置等费用给予支持。

2.支持家装、维修、家政、洗衣、餐饮、医药流通、房屋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连锁企业与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对接,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给予支持。

三、项目建设要求

(一)申报主体符合市商务委本征集通知要求,申报主体和投资主体须一致。

(二)项目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项目建设及投资进度应不低于审定计划总投资的70%,优先支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

(三)涉及房屋新建、网点改造类等项目应按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规划、环评、施工许可、产权证明等文件,申报时须一并提交。

(四)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发票年开票量应不低于企业开具总量的10%。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服务企业数量应不少于100家,须满足不同群体使用需求,降低电子发票应用成本。

四、资金支持标准 项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给予支持:

1.资金支持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审定实际已投资的50%。

2.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为500万元。

(联系人:许凯

联系电话:87211821)4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2

今年4月出台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明确要求, 制革行业要在2017年底前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与之呼应的《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制定了制革行业未来5~10年的节水减排目标以及配套的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制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是不是增强环境守法意识,能不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将成为检验一个企业能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关键。

近年来,倡导生态皮革一直是皮革行业的重头戏,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对汞、铬、镉、铅和类金属砷5种重金属实施总量控制以来, 铬减量化力度已大大加强。为了更加有效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更是从推动我国由制革大国向制革强国迈进的战略高度,为制革行业技术革新与技术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强化绿色环保,倡导生态皮革,重在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认定,研发推广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大度提高行业清洁水平,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所有这一切,均离不开大力推广环保创新示范项目,将一些优秀的环保创新项示范目切实落地,以此帮助企业提升、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3

作为“兴农富民”工程示范项目,鹿苑鸡规模化扩繁科技项目由张家港市畜禽有限公司科协承担,计划投资400万元,实际总投资405.1万元。该项目于2010年6月开始建设,2010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共新建鸡舍1570平方米,改造鸡舍5070平方米,修筑道路2830平方米、围墙485米、围栏500米,铺设水管2000米,添置产蛋笼湿帘风机等保温设施46台(套),繁育与推广鹿苑鸡良种25000套,全面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建设内容。项目建成后,可推广鹿苑鸡及配套系苗鸡300万羽,父母代种鸡3万套,产值6000万元,获利1200万元以上,建立生态饲养场12个,发展专业户153户,带动就业1200余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鹿苑鸡鸡种资源,推进了鹿苑鸡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进程。

长江名特优鱼类养殖基地高效设施化改造项目由张家港市畜禽良种场承担,计划投资21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17.84万元,该项目共修筑池埂驳岸1000米,清除淤泥7.5万立方米,安装微孔增氧机15套,购买优质苗种17吨、饲料70吨,培训养殖户120人次,超额完成了项目协议书中的各项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公司新增水产品产量100吨,新增效益150万元,并带动200多户水产养殖户增收致富。

有机长江蟹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由张家港市乐江水产专业合作社(科协)承担,计划投资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2.06万元,项目完成进排水改造2000米,购买苗种20万只,购买病虫害诊断设备、水质分析设备、产品检测设备各1台,建立产品营销点1个,培训与示范2次,建立产品包装标识、包装盒1套,全面完成了项目合同中的各项目标任务。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有机蟹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改善了有机蟹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并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示范基地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上述三个项目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现代科技农业的档次和规模,提升了张家港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水平,丰富了全市高效设施农业的内涵。

(孙利婵、周黎明责任编辑:罗亚军)

品牌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篇4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移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上来。同时,报告中还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质量发展阶段。因此,从农业角度而言,抓好绿色农业,就是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大品牌”时代,人们也因消费更健康、更营养的农产品,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议题,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科技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要动力。为加速扩大区域农产品”**”品牌和公共品牌影响力,助力农业“新六产”和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品牌农业示范园(样板店)项目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项目简介

1.用地面积和用地性质

园区规划面积占地约800亩,其中一期300亩,二期500亩。2.地理位置

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3.投资主体

出资方为:。

各参与方将股份制形式联合组建项目公司。

4.投资及收益 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2500万元(其中争取大棚建设扶贫资金贷款800万元),二期投资2000万元。

收益来源包括:①会员费、加盟费;②棚内及“聊·胜一筹”品牌超市产品销售;③生态餐厅消费;④儿童游乐设施消费;⑤大棚农产品;⑥精品包装;⑦体验采摘、拓展培训及其他连带销售收入。

三、建设内容

(一)品牌、生态、科技农业展示区

投资1600万元,建设面积为15000平米的荷兰式玻璃温室大棚,主要功能包括:品牌展示区、农业科技展示区、供应链仓储物流区、质量检测追溯区、农业科普教育、生态餐饮区、儿童乐园区等。

1.品牌展示区

面积2000平米,包括①展望区:**品牌发展历程、领导关怀、品牌价值力量;②展示区:“**”品牌旗下的特色农产品、功能食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等产品;③线上展示:依托网上商城线上撮合交易平台,以及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天猫)、京东、供销E家、邮政买卖惠、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展示新零售、新型农村电商模式;④线下布局:打造“(公司)基地+社区”、“基地+超市”等多种模式的线下流通连锁品牌,按照“旗舰店+加盟店”的模式发展直供连锁店,在大型超市、市场设立直供专柜,促进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等“绿色直供”、订单农业发展。

2.农业科技展示区

面积7500平米,主要展示①瓜果、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如水培、气雾培、立体栽培(柱式栽培、塔式栽培、蔬菜树栽培)等;②推广节水、节肥新技术;③工厂化育苗与生产;④结合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科普教育等内容,增加现代农业的体验功能。

3.智能化供应链——中转仓建设

面积1000平米,建设高标准的仓储物流中转仓库(云仓),功能为:网上订单处理,净菜加工和精品包装(日本的零售模式)、物流发货(代发)、社区配送(会员上门)等供应链服务,为“平台”会员商家和就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所有合作商户提供等一站式服务。

其中,净菜加工和精品包装重点打造以中央厨房、净菜、分级等初级加工和为主

4.生态餐饮

面积5000平米,包括:特色主题餐厅、会客区、路演活动区等。同时,依托示范园,带动周边乡村,打造农家乐休闲密集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设置农民经营的小型采摘园、小型垂钓园、烧烤园、特色餐饮、家庭旅馆等,扶持一批特色户、形成一批特色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5.其他功能(1)检测追溯平台

始终贯彻“绿色是品牌,品牌是生命”的原则,投入检测和追溯仪器设备以及物联网可视化展示窗口,对接市-县-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追溯体系,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2)科普教育培训

以市县乡行政干部、科技特派员、涉农企业、农民、农技干部和学生等为主要对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农事体验,探索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模式。(3)儿童游乐区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主题的卡通益智类的游戏、游乐设施,并采取“一卡通”会员卡模式,吸引家庭和社会人员流量和入园消费。

(二)高效绿色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

一期,投资1400万,占地270亩,建设冬暖式大棚,主要种植蔬菜、西甜瓜、食用菌、林果等,这里包括:

1.光伏食用菌大棚6-8座(双孢菇、草菇等):一方面用于扶贫,另一方面满足园区内部的生产、运营用电需求。

2.20-40亩超大型蔬菜大棚2-3座(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彩椒、甜瓜等)。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5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林业不但要加强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更要重视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没有产业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没有产业的大发展也就没有林业的大发展。林业产业建设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行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行业职工和引导山区农村致富的有效门路。为此,必须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的目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部下过的作为主新科技项目的“红豆杉原料林营造林技术研究”课题并对目前开展的“红豆杉工程”明确指示:"红豆杉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兼有很好和生态效益和极高的经济价值,国家大力支持在全国范围大力营造红豆杉林,社会各界以承包、任凭、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事业应予以提倡和鼓励”这一指示,确保“红豆杉工程”的顺得实施,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为林业结构调整和林业生产提供高新科技示范和促进带动作用,组织和建设好林业高新科技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苍溪林业高新科技支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发展迫切需要,我县拟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集高新科技示范、高新科技生产,高新科技推广应用于一体,建立一个林业高新科技支撑示范基地,摸索林业高新科技推广和转化的经验,找出一条适合苍溪林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促进全县林业经济腾飞。

红豆杉易移栽,移栽时成活率可达95%以上,属中速树种,营造红豆杉即能保护土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地流失,还能防止沙漠化;红豆杉树冠浓荫复地,叶片四季青绿,果红而奇特,似如仙果,易修剪,是园林绿化和装饰盆景的极好树咱;红豆杉木材结构致密,边黄白、内紫赤,有香气,不含松脂,花纹别致,光泽度好,纹理均匀。通直,切面光滑,防水防腐性强,坚韧耐用,属一级上等的优质的工业用材;更为神奇的是:红豆杉的叶、枝、皮、茎、根中能提取世界以认的头号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每公斤在国际市场的价值380元左右,能防癌、抗癌、治癌,是多种癌症病、白血病、艾滋病的“克星”;红豆杉还能加工生产出红豆杉系列保健品(保健茶、保健饮料、保健杯、保健环等);红豆杉的假种皮甘甜可口,可以食用,种子可以榨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份和经济价值。红豆杉真是植物界走俏的“明星”。全身都是宝,其叶、枝、皮、茎、根无一样可丢弃。该树种享有“植物黄金”、“摇钱树”之美称。

二、基本情况

(一)县域基本情况

苍溪县位于长江上游中段,居大巴山南麓,四川盆地北缘山区,与巴中、广元、剑阁、阆中接壤,总幅员面积233.23平方公里。隶属于广元市面上,辖41个乡,24个镇,734个村,4921个村民小组,总人中76万人,其中农业人中68万人,非农业人口8万人。耕地面积1256865亩,人均粮食产量533公斤,人均纯收入1409元,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830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低中山深丘地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群山起伏,山峦重叠,深谷交错,沟壑纵横。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口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0C,全年无霜期280——293天,年日照时数1560。5小时,年降雨量1000——1080。2毫米,时空分布不均,秋季最高,冬春季最少。县仙江河纵横,切割强烈,有嘉陵江、东河等两江12条支流和180条溪沟,共长648公里,均为嘉陵江水系。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708320亩,有林地1228014亩,灌木林地9134亩,疏林地122256亩,未成造95373亩,苗圃地15亩,无林地253528亩,林林覆盖率35。1C,活立木总蓄积3962234

立方米。

我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海拔、气候、土壤母质、温度、湿度、年降雨量、日照等经专家论证均适宜栽植“红豆杉”,尤其是大量的无林地、未成造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土地资源为发展种植红豆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项目建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林业高新科技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该公司已经工商局、税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县林业局等单位审核批准的依法设立的民营企业。现在十二名员工。聘有技术顾问、经济顾问、法律顾问,员工大中专以上文化爱60%以上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科苑科技中心》联合。由该中心提供种子、种苗、进行科研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确保红豆杉种植顺利实施。已在苍溪县陵江镇武当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五小组租赁土地二十亩,建起了红豆杉幼苗,种苗现已地地,生长良好。

三、林业生产及科技支撑现状

苍溪县林业机构健全,县设林业局,各乡镇设中心林业工作站,现在在职职工237人,其中林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23人,具有丰富的林业生产及科技推广经验。近年来,我县本着生产、科研、管理三结合的原则,做好科技、市场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推广运用等工作,坚持科技转化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建设了科技支撑(三倍体毛白杨300亩)科技示范项目,推广ABT生根粉在扦插育苗中的应用、容器育苗、多角体病毒防治柏毛虫、新型森林防火实用技术等林业先进科学技术、为我县林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促进作用,科技转化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建设规划

我县拟在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现任公司建设《林业高新技术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进行引种、栽植、加工、科研,产业结构调整示范,集高新科技人员反复论证,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一)项目建设内容

《林业高新技术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项目,由四川省苍溪县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县林业科技推广站负责技术和业务指导。项目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规格化建设,确保一年栽植,二至三年出效益,五年以后增效益,起到选定一个好的项目,建好一支柱产业。带动一方区区域经济,改善一片生态环境,致富一方民从生活,挽救一批癌症患者之目的。

1、项目规模

第一步:建《红豆杉种植科技园》二十亩,繁育幼苗。

第二步:幼苗培育出后,力争在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山造林,农户房前屋后栽植1000亩,三年后打收枝、叶出售或加工。

第三步:逐年滚动,力争2009年在全县范围内发展“中国红豆杉经济林”10000亩,供提取“紫杉醇”原料。

第四步:在2008年至2009年建厂生产“紫杉醇”及系列产品。

2、建设地点:

《红豆杉种植科技园》建在苍溪县陵江镇武当社区居民会第五小组,任凭水源好,土壤肥润的坝地二十亩进行项目建设。

3、红豆杉的生态学特征:

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vs植物的总称。在中国民间一般称“紫杉”,也称赤柏松,又名花梨木。是第四世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一种常绿叶乔木或灌木,属长绿针叶植物,是药、兼备的植物。一般多生长在海拔

350—12000米的低山丘陵、河边、水口及村落附近,常和香樟、楠竹、枫香、冬青、青冈等树种混生,属典型的阴性树种,散生。要自然群体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土壤肥力中等,PH值4。5—5。6,极端最低温度_8.4,极端最高气温35.6°C,平均相对温度80%左右,幼苗喜温耐阴,中龄以后喜光,较耐寒。是世界公认的头号新型抗癌治癌植物。是一级工业用材,是植树造林、绿化园林、制作盆景的优质树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保护植物。

(二)项目设计:

1、树种配置

①种子:系用室外沙变温贮藏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期。采用林下育苗,遮盖物护苗培育。②幼苗:采取人工浸根穴植法和扦插法。项目区一年出苗40万株。

③大苗:上山栽植,1000—10000亩。亩栽1000株。

2、整地

地要深翻细整,注意对土壤病虫和病虫的防治,施足底肥。

3、造林

春、秋两季均可种植。为确保质量,杜绝不合格苗上山,前两年可林下种植豆类敌杆作物或种牧草养地。

4、抚育管理

幼苗期确定专人管理,调节温度、湿度、浇水、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大苗上山后,防止人蓄践踏损坏,防病治虫、春、秋各施肥一次。

(三)项目实施的步骤1、2004年11月底建好《红豆杉种植科技园》,幼苗全部栽植下地逐年培育幼苗。

2、2005年10月起移苗栽植上山、逐年栽植力争2006年上山栽植1000亩。到2009年上山栽植10000亩。

3、2008年起筹建工厂至2009年建厂结束,生产“紫杉醇”及系列产品。

(四)项目建设措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成功运作,必须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规划项目建设。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林业局长程德智任组长,副局长马开敏、公司经理、董事长杜秀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科技人员等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协调项目的实施。

2、严把项目质量关。以规划设计,引进种子,种苗,下地种植,幼苗培育,上山造林,抚育管理,专人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把质量关。一是聘请专业科技人员规划设计,严格按设计施工;二是坚决按科技操作规划程培育幼苗;三是按红豆杉生态学特征选择优质一级苗造林,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四是聘请专业技术队全实行承包栽植,现任落实到人头地块,确保栽植质量;五是落实专人管理,一定五年不变;六是聘请专家权威建厂生产;七是项目实行监督管理制,做到每个道环节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3、强化措施,稳步实施。在项目建设上实行奖惩激励制度和严格管理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坚决杜绝挪用及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力争早日把项目建成,早出成效,快出效益。

五、资金概算及来源

根据《红豆杉林业高新科技项目“红豆杉利植科技园”》项目的初步规划,需总投资770万元,其中《红豆杉种植园》投资155万元,(已全部投入),深加工投资615万元(详见投资概算表)。建议国家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0万元,公司入股、借贷、自筹资金490万元。

六、效益分析

通过《红豆杉高新科技项目“红豆杉种植科技园”》建厂生产“紫杉醇”及系列产吕等项目的实施,形成公司+农户+工厂+市场的产业链。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林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林业科技示范起到了促进带动作用。

(一)经济效益

种植一亩“中国红豆杉”,每亩用种一公斤,可出苗2000株。幼苗一年可生长30—40CM高,最高可达40—60CM。市场销售价是6—8元/株,除去种子、肥料、人员工资等开支费用外,出售幼苗可收入12—16万元。二十亩一年生幼苗出售预计可收入240—320万元,若上可栽植400亩。

上山栽植一亩“红豆杉”需1000株,三年后每年可条鲜枝叶1000公斤左右,折干品300公斤左右(销售价50—80元/公斤),年亩收入可过1。5—2。5万元人民币,一年幼苗人全部上山三年后可收入600—1000万元人民币。

每30000公斤红豆杉枝叶即可生产一公斤“紫杉醇”。在国际上每公斤“紫杉醇”售价约合人民币380万元。每栽植十亩红豆杉即可产“紫杉醇”一公斤。二十亩幼苗上山栽植三年后即可产“紫杉醇”40公斤,获利15200万元。

红豆杉的果实,假种皮甘甜可口,能食用,种子可榨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份和经济价值。种植红豆杉价值廉成,贵如黄金。一年后可出售幼苗获得利润,上山栽植二至三年后可出售枝叶,连年均可均得可喜的强济利润。建好“红豆杉工程”这一高新技术支柱产业能引资办厂,生产“紫杉醇”系列产品,创税创利,能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蓬勃发展,能带动贫困山区民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户利用心房前屋后,退耕还林土地栽植红豆极,建立红豆杉园,还能和建设庭园经济有机的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出新的产业格局,增加收入,利国利民。

(二)生态效益

红豆杉树冠浓荫得地,叶片四季青绿,果红而奇特,易修剪成形,能制作成伞型、塔形、圆锥形等多资多戊的装饰工艺品放置在室内外,由于含鞣质,具有抑菌敛,可以净化室内外空气,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功能。房间中摆放几盆红事前杉,即能体现出主人的富贵和审美意识,又能装饰房间的典雅,而且是园林绿化的制作盆景的极好树种。

红豆杉其木材是优质上等的工业用材,国家列为一级木材。

红豆杉移栽成活高达95%以上,能达到中速树种生长水平。营造红豆散林既能退耕还林,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还能起到防止沙漠化,绿化荒山荒坡的作用。

(三)社会效益

红豆杉体内含有世界公认的头号新型抗癌药物“紫杉醇”,具有奇特的搞癌防癌的功能。它的作用机理就是在人体血管内开成稳定的抗癌细胞,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和发展,从而增加人体的抗癌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人体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堆积在人本内的病毒通过利尿、排便清除,达到预防癌症的作用。适当剂量的“紫杉醇”临床使用对孵巢癌、乳腺癌、食管癌、肺癌、鼻炎癌、膀胱癌、淋巴癌、前列腺癌、胃肠道癌和头颈部肿癌等多种晚期癌症都显著的疗效。

红豆杉体内含大量的鞣质,该灯具有抑菌敛、有消炎作用,不但对上呼吸道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对肾炎、胃炎、肠炎、痔疮、附件炎、子宫肌腺炎、类风湿等都有显著和治疗作用。外用还可以治皮炎、脚气等病。

红豆极保健产品(保健茶、保健饮料、保健杯、保健环等)不但对高血粮者有降血糖的作用,且对高血压、高血脂、血粘度高、肾脏病等能利尿、消肿、镇涌,效果也非常显著稳定。特别能减少尿蛋白流失,使人体自然功能的恢复,免疫力增强了,各种疾病就能补消灭在萌芽之中。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依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二条 省林业局、省财政厅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以下简称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各市林业局、财政局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本地区、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三条 每省林业局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山东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实际,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第四条 各市林业局、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

第五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所依托的技术成果必须已通过鉴定或验收(或评审),技术成熟、适用,应用范围广、辐射力强、成果无权属异议。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有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形成地区产业优势,提升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水平,对社会、环境、资源没有危害。

(三)申报单位必须是承担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任务的林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林业专业合作社、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等单位或组织,并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技术基础条件。

第六条 项目申报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书》(见附1)。

(二)所应用技术成果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或其他相应的评价材料(如评估报告、专利证书、法定的专门机构出具的审查报告或证明、测试分析报告等)。

(三)其他相关文件(如各级土地应用证明、各类许可证及有关必须具备的证书等)。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等必须说明来源,申报材料、文件必须装订整齐,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第七条 各市林业局、财政局和省直有关单位作为项目申报的组织单位,根据当年项目申报指南,负责对本地方、本单位管理业务范围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局并抄送省财政厅。

第八条 省林业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各地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林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计划。当年未安排科技推广资金的项目滚动至下一,可直接作为下一备选项目。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报国家林业局评审和批复立项。其他推广示范项目,由省林业局会同财政厅负责项目的批复立项。项目的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评审和批复立项单位,对项目的合规性负责。

第九条 凡列入当年推广计划的项目由委托单位(甲方)、保证单位(乙方)和承担单位(丙方)三方共同签订《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合同》(见附2),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其中跨区域重点推广技术项目,国家林业局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省林业局为保证单位(乙方),项目申报单位为承担单位(丙方)。其他类推广技术项目中省林业局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承担单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保证单位(乙方),项目申报单位为承担单位(丙方)。

第四章 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林业局、财政厅对项目全程实行项目监督和绩效考评管理。各项目保证单位要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实施期间最少现场检查一次),按照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于每年2月底前报省林业局。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绩效评价结果由省林业局统一公布,并作为验收和新建续建项目的依据。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项目实施任务、地点、规模和技术指标等合同内容,确需变更或调整的,由项目保证单位审查后向省林业局提出书面申请,由省林业局(其中跨区域项目报国家林业局批准,下同)根据实际情况审核批复。

第十二条 项目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的,承担单位应及时上报项目保证单位,及时取证并书面报告省林业局,由省林业局或国家林业局做出变更或中止撤项的决定。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实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的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地方配套或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等途径。第十四条 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试验费、检测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差旅费、资料信息费、培训费等。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项目经费支出方向。

第十五条 对挪用、挤占、截留、改变资金用途等违反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位,将停止项目实施,追回项目资金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取消其下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资格。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丙方)必须按期完成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保证单位提出延期申请,保证单位审核同意并上报省林业局,由省林业局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申请项目验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3)。

(二)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三)项目合同复印件。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等。项目承担单位将以上材料报送项目保证单位(乙方);由项目保证单位(乙方)审核确认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局(甲方),其中跨区域项目转报国家林业局。

第十八条 省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2—3人组成查定小组,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进行现场查定,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组成验收委员会集中进行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由5到7名专家组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以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考核目标和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批准调整后确定的内容为依据,根据查定结果对项目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和综合评价。项目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合同执行情况及评价;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组织管理工作情况;档案管理情况;取得的成果、效益、应用前景等。在推广过程中,技术有创新,需要进行成果鉴定(评审)的项目可与项目验收一并进行,成果鉴定(评审)按照国家有关科技项目鉴定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条 验收结论分为验收合格和验收不合格。对按期完成合同任务或基本完成合同任务的项目评定为验收合格;对没有按期完成合同任务,并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的项目评定为验收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在一年内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二次验收仍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通报,并取消该项目承担单位两年内申报推广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验收合格的项目,须填写《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验收证书》(见附4),由省林业局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局负责解释。附: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7

关键词:“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

产业转移对促进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大湘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推动湘南地区有序、合理、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 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这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赋予湖南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难得历史机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建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有利于发挥示范区的比较优势,通过“两型”引领、绿色承接、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湖南与珠三角等地区的分工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创新,具体体现在产权结构、产业发展等方面。

1.大湘南示范区承接的外来产业主要集中于大湘南的支柱产业。以衡阳现代服务业为例,目前衡阳承接的珠三角地区的外来产业多选择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等五大现代服务业行业的主导产业,其次是住宿餐饮业、保险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教卫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5 个次重点发展的产业。结合现代服务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现实中现代服务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今后衡阳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对这10 个主导和重点产业进行整合,优先并重点选择以商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为主的现代商务贸易服务业;以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以信息传输业、软件业和专业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业;以都市核心区旅游和近郊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2.大湘南示范区承接外来的企业应依托以新建为主。比如,目前衡阳承接的珠三角转移项目中,普遍是新建形式,将生产线由原生产地整体搬迁过来的较少。郴州和永州与衡阳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相似,也借鉴了衡阳的经验,并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和加速相关企业的新建生产线,实现区域经济双赢。

3.大湘南示范区在新型工业公推进中注重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衡阳在加快现代工业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工业技术、标准、资金和项目的同时,借鉴产业转出区的先进经验,大力引进知名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通过产业转移发展新型工业时注重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管理人才需求匹配,通过地方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及时寻求结构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是对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和引进。

二、当前湘南示范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011 年,湘南地区成功获批湘南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区域经济,助推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成为湘南三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湘南地区毗邻粤港澳和东盟,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良好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自2012 年起,省财政从省级开放型经济引导资金中切块安排1 亿元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专项支持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配套能力和重大项目建设,为培养适应大湘南示范区建设的工商管理人才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是湘南地区所承接的沿海企业需要有头脑、外语精通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近三年来,湘南示范区吸引了大量的沿海企业,以衡阳为例,2012 年,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68 个。作为反映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的重要指标,衡阳示范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 000 多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3%,名列全省第三。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办学方向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因为这些转移来的沿海企业绝大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制造业企业,往往是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是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国际化背景突出,很多企业正在往研发和服务业转型。因此湘南地区外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头脑、外语精通、动手能力强的生产经营型管理人才。二是现代服务型企业需要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善抓机遇、专业技能扎实,通晓国际规则的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湘南地区第三产业紧紧抓住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提供的机遇,积极为第二产业配套协作和服务,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目前,湘南地区各城市均将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的“十二五”的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衡阳为例,2011 年实现增加值600.63 亿元,增长13.2%,是2006 年的2 倍多。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新闻出版、科技数码等产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快速发展,继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村镇银行抢滩衡阳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等新型金融机构也在境内蓬勃发展。全市银行机构总数达到12 家。“金融造血”功能逐渐显现。文化旅游市场日益兴旺,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1.06亿元,增长30.9%。这些新兴的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扎实,通晓国际规则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虽然湘南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定位、理念、师资引进等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专业定位上,没有以湘南经济未来发展需要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导向。只有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才会催生地方高校的发展。目前湘南示范区还未摆脱大学教育旧观念,和企业的关系还比较松散,没有在资源技术、专业设置方面的实际需求。衡阳虽然有4 家大型企业和70 多所中型企业,却很少有哪一所与本地高校联系去培养相应的高技能管理人才。未来三年,衡阳市高技能管理人才每年新增需求量在3万左右。至2012 年底,衡阳地区承担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的6 所地方高校毕业生却不足3 000 人,即使100%就业,也只能满足1/10 的需求,示范区建设高技能管理人才的缺口,非常需要地方高校为示范区输送大量合格的高技能管理人才。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缺乏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专业竞争能力。能说会写善思考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企业管理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高技能水平,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英语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国际头脑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现代工商企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但湘南示范区一些高校的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专业教材理论远远落后于工商管理的实际发展,从而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用性差,创新精神不够。

3.工学结合的顶岗实践流于形式。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目前由于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充分、不广泛,高校实训类课程学时和教学内容都较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4.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经验是专业课教师的通病。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需要有一支既有实践知识,又有理论背景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选实践能力不强,更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三、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科”、“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和教育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较少,但有关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却不断深入,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才模式的研究,以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大致可归纳为大类式培养、模块式培养、订单式培养三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成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进一步加快试点这一现实情况,结合湘南地方高校在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中的资源实力,湖南工学院等等率先尝试探讨和实践在一般工科院校“工科(Engineering course)和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互通融合”(简称“工科+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近年来湖南工学院在实践中就开设了“管理+安全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者,该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计突出管理与安全工程技术相融合,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和国际化,学生在修读通识类课程、经济管理和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根据志向选择在安全工程或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和工学两个学士学位。并在理论上将这种模式归纳法为以“管理+安全工程”特色导向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教育改革实践上看,湖南工学院的管理与安全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湘南乃至全省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这种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主要有两大主体版本,都已经得到很好的推广。

1.M2E模式。采取“管理+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高校商科专业管理人才的技术能力,制定“管理+工科”复合型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开设“3+1”复合型商科人才本科班,在大学四年学制期内,前3 学年在工商管理专业接受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1 学年在本校工科院系进行工科技能的学习,使得复合型商科人才本科班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应有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素养,同时还有较强的工科技术背景。

2.E2M模式。采取“工科+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能力。在工科专业专门开设“3+1”复合型工科人才本科班,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制期内,在进行了为期3 学年的工科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后,尝试后1 学年在商学院进行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使得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既懂技术,同时又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素养。

四、实施适应“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科”“、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1.创新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者。以通识教育为导向,围绕“工科”、“管理”渗透、商科与工科学科相融合的培养思路,加通识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在教学内容改革中改变学生那种专业分得过多、过细、过窄而淡化基础的现象,按照拓宽基础课,强化实践,淡化专业的要求,使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文理渗透、兼容并蓄,从而实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面宽、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真正培养出“工科”、“管理”结合、管理与技术相融合的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2.大力培养教师的“工科”、“管理”双重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讲解者,还主要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工科”、“管理”结合教育能否取得良性发展,“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育“双师型”教师,使教师既能从事管理教学,也能从事技术实践教学,最终成为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的复合教师资源,是保证“工科”、“管理”结合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

3.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以湘南经济未来发展需要为人才培养导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业从事现代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经营与管理等,也可在金融领域从事投资管理、投资项目的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应增设与湘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如会展管理方向、文化管理方向、金融管理方向、物流管理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等;每学年都开设英语课程,以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口语能力。

4.构建以强化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教学体系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应该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应该不断完善学分制培养方案,形成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同时允许学生辅修或兼修第二专业;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倡导研究式学习、强化学生自学的学习能力,打通专业教学平台,鼓励跨学科选修,加强素质教育。

5.改革专业课教师引进和培养的方式,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应该加大从企业吸引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力度,并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请进课堂,用优秀企业家的经验和能力支持专业课程教学。为强化在职教师的动手能力,应该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活动,并形成制度。应该积极开展应用性教学方法培训,强化教师企业兼职基地建设,加强应用性科研成果与教学建设的互动。

地方科技创新项目示范 篇8

为扎实推进镇赉县水稻增产能力,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满足市场上对优质稻米的强烈需求,镇赉县大屯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水稻新品种科研项目实验,试验基地种植项目扩大了品种数量。其中包括省水稻所59个品种区域试验,不同密度试验,不同播量试验,为水稻生产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据省农科院水稻专家介绍,今年省农科院与大屯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实验研究合作,首先在品种筛选和评价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筛选30到50份材料,然后选择适宜大屯镇乃至镇赉县盐碱地稻作区域种植的品种,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另外,在栽培技术方面,推广无土育苗营养基质育苗技术、钵体毯状秧苗育插秧技术、一抢双替育插秧技术、氮肥减量后移技术,然后辐射到镇赉县周边的盐碱稻作区,通过水利工程、土地整理,新开的盐碱地辐射区域大概在20~27万公顷。

据省农科院专家刘亮介绍,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2011年开始在大屯镇开展水稻新品种及栽培技术试验,通过6年的时间,筛选出一部分适合镇赉种植水稻品种,基本上生育期控制在早熟、中早熟。针对镇赉环境特点,5年内示范了30余个品种,筛选出长白19、长白22、长白24、长白25和吉粳301等品种。同时针对盐碱土种稻难问题,推广了无土育苗基质育秧技术、水稻快速拖盐碱耕整地技术和水稻钵式育秧机插技术,解决了盐碱稻区春季取土难的问题,保证水稻育苗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水稻育秧、移栽等生长、管理关键时期,省农科院水稻专家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跟踪技术指导,向社员讲解新品种特征、特性和水稻主要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科技创新力量与农业生产实际的密切融合,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农业科技推广价值完全发挥出来。

上一篇:彼得德鲁克名言下一篇:乡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