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示范户

2024-11-22

农民科技示范户(共7篇)

农民科技示范户 篇1

2015年芒市农技推广工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 强化农业科技示范为引领, 突出围绕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 以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为依托, 扎实推进模式公关和“百千万”示范工程实施, 强化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指导, 积极推进粮食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 全面提升农技系统服务能力, 顺利完成了年初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1芒市科技示范生产基本情况

2015年, 芒市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2万hm2, 比上年增1 466.67hm2, 增长2.5%;总产量36.6万t, 比上年增1.72万t, 增长4.8%;总产值12.77亿元, 比上年增2.73亿元, 增长27.2%。其中:粮食作物4.68万hm2, 产量23.4万t, 产值7.69亿元;经济作物1.44万hm2, 产量13.2万t, 产值5.08亿元。

全市共实施高产创建活动10片, 其中:水稻5片、马铃薯4片、玉米1片。按照“相对集中, 分片包干”的原则, 结合芒市实际, 对高产创建项目进行划片、分区域管理、集成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州级专家的测产, 各作物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示范区的产量分别为:水稻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706.9kg/667m2, 千亩展示片平均产667.4kg/667m2, 万亩示范区平均产661.4kg/667m2。马铃薯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3 117kg/667m2;千亩展示片平均产2 593kg/667m2;万亩示范区平均产2 185kg/667m2。玉米示范片:百亩核心区平均产669.2kg/667m2, 千亩展示片平均产571.7kg/667m2, 万亩示范区平均产554.8kg/667m2。各示范片都比上年增产5%以上, 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按照“核心区、示范片, 辐射带”的要求, 因地制宜扩大粮食作物间套种高产栽培面积, 实现增产增收。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面积2.7万hm2, 产量7万t, 平均产167kg/667m2, 较上年增30.6kg/667m2, 总产增1.22万t。通过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 提高复种指数, 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生产效益, 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 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开展粮食覆膜种植。针对冷凉山区的特点, 大春季在山区实施玉米覆膜和小春季在坝区实施马铃薯覆膜种植技术推广, 全年完成粮食作物覆膜种植推广0.2万hm2, 经田间测产, 实现平均单623.3kg, 总产18 699t, 在同等条件下覆膜作物比非覆膜作物增产粮食53.9kg/667m2, 总增产粮食1 521t, 经济效益显著。通过粮食覆膜种植技术的推广, 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增加粮食总产, 促进农民增收。

2主要经验与做法

2.1市乡两级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2.1.1示范片建设纳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芒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制定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 加强对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考核达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作为评优秀依据。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将由领导小组成员, 技术指导组成员挂到每一个片区, 负责该片区的组织发动, 措施落实, 加强督促检查, 强化责任落实, 使每一个示范片到点、到人;每个示范片有一张方位图, 表明了地理坐标和面积;1张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图, 明确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 1张农事日历, 跟踪记录创建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 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 促进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2.1.2面对干旱建立玉米科技治旱示范带和旱育秧示范片。今年, 市委、政府针对前期较严重的旱情, 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在“320”国道沿线建立玉米科技示范带100hm2, 集中展示优质良种、肥团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抗旱、高产、稳产技术。在风平、遮放等11个乡镇建立了旱育秧集中育秧示范片73.37hm2, 确保了全市水稻满栽满插, 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3以召开现场会形式带动示范片建设。芒市今年多次召开水稻、玉米生产现场会, 以现场会带动示范片建设。分别在风平镇那目村和遮放镇户闷村召开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现场会;在勐嘎镇召开了玉米综合生产现场会;在芒市镇召开了现代节水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在轩岗乡召开了马铃薯生产现场会。有力地带动了其它乡镇示范片建设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2整合项目, 组装配套综合技术, 建立综合示范片

2.2.1全面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田间“3415”正规试验12个, 田间肥效试验18个, 在全市采集土样500个,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5万hm2, 发放建议配方施肥卡2.4万hm2, 建立市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60个, 实现节本增效77.68元/667m2, 总节本增效4714.19万元。此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全省农技推广总站领导及省、州领导的高度肯定。

2.2.2高标准实施云南省增粮增收“百千万”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按照云南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 在芒市、风平、遮放、轩岗和勐嘎等5个水稻主产乡镇实施水稻优质丰产科技示范工程, 具体安排在“芒市—瑞丽”公路沿线的27个村129个村民小组建立示范片2 333.33hm2, 其中核心示范片466.67hm2, 辐射带动全市2.05万hm2水稻生产。

2.3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科技示范顺利开展

为确保科技示范活动顺利开展, 芒市农业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千方百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全年共争取各级财政支农资金104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 各项资金直接用于农户物化、人工等补助, 有效支持了全市粮食生产。

2.4示范效果显著

每个示范片均制定有完善的实施方案, 生产中严格按方案实施, 各示范片都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果。据市农业局测产调查, 小麦示范片平均产201.6kg/667m2, 较大面积生产 (180kg/667m2) 增产21.6kg, 增12%;轩岗乡平安村稻草覆盖免耕直播油菜田平均产164kg/667m2, 较大面积生产 (91kg/667m2) 增产73kg, 增80.2%;“百千万”工程项目区5个乡镇实际完成水稻示范种植2 333.33hm2, 经测产调查, 平均单产514.2kg/667m2, 比全市平均产量 (473.5kg/667m2) 增产40.7kg/667m2, 增8.5%;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平均 (487.7kg/667m2) 增产26.5kg/667m2, 增5.4%;产值比全市平均增收81.4元/667m2;比项目乡镇大面积增收53元/667m2。核心示范片466.67hm2平均单产521.4kg, 较全市大面积增产10.1%、产值增收95.8元。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片平均产水稻622kg/667m2, 较大面积常规栽培增产148.5kg, 增31.4%。最高亩产田块在芒市镇芒核村的农业综合生产示范片上面积1913.33m2, 实收稻谷2 041.43kg, 折平均产711.3kg/667m2, 较全市大面积增产237.8kg/667m2, 增50.2%;较项目区核心示范片平均增189.9kg/667m2, 增36.4%, 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不高, “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 特色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还不够大,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三是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增粮措施还不够稳固, 支撑点还不够多, 渠道还不够宽, 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还比较低;四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 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组织机构少,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 农业农村工作就难以打开新局面, 农村就难以保持稳定和谐。为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 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农村和谐稳定。

3.2建议

3.2.1加大科技增粮创建力度, 实现粮食增产促农增收。当前, 我市农业生产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非常大, 但从总体看, 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水平还比较低, 我们要立足实际,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 持续发挥其在促进粮油稳定发展助农增收中的作用, 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3.2.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 着力形成“龙头+基地+协会+农户+科技”的产业化格局。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 培植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依托遮放贡米股份有限公司、协会、农村经营能人, 积极兴办农村各类中介组织, 通过经营能人和中介组织,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实施“订单农业”, 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牵动、农民参与、企业主导”的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 力争各类协会发展到32个, 农村经纪人发展到57人, 实现50%的农副产品通过协会以“订单”形式销售。

3.2.3加强技术指导, 创新服务方式, 实现助农增收。一要抓培训, 通过层层举办样板, 召开培训会, 发送技术资料, 做到户有一个“明白人”, 家有一张“明白纸”,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二要抓引导, 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科技专刊等宣传工具, 使科技增粮种植家喻户晓, 提高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三要抓扶持, 依托项目支持, 加大示范片区扶持力度, 整体推进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四要抓服务, 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 为壮大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供切实保障。

3.2.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实现科技服务帮农增收。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是要推动先进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因此, 要加大高产创建等主要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和投入力度, 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的贡献率。

3.2.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强农增收。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 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切实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为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3.2.6贯彻落实扶持科技增粮发展的政策措施, 实现政策惠农增收。继续落实好国家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高产创建等政策, 充分调动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推广大型农机具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 要分户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技增粮措施, 加快农民科技增粮助农增收致富步伐。

摘要:芒市在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内容, 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力度, 确保粮食增产增收。针对农业科技示范存在问题, 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技示范,粮食增产,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红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吉林农业, 2005, (5) :14-15.

[2]蒋和平, 崔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J].Perspectives Of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2009, (9) :19-21.

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启动 篇2

《通知》指出, 在2011年底由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1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评定的66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都在监测范围之内。并提出了监测标准, “符合《评定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依法登记设立、实行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规范、经济实力较强、服务成效明显、产品 (服务) 质量安全、社会声誉良好等国家示范社标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规定, 在2015年6月30日前依法进行年报公示, 不存在经营异常情况。”

《通知》要求各省 (区、市) 于2015年8月10日前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情况监测表》等相关材料报送至全国联席会议办公室。

科技示范户汪晓辉的创业之路 篇3

人生在世, 草木一秋, 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无论是匆匆的脚步, 还是蹒跚的步履, 总会在天地间为造化的历程留下痕迹。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 芸芸众生都在用一生的心血丈量着、实践着。他凭着一种信念、一份执着、一片真情、一寸爱心踩出了属于自己历史的最强音, 那声音是对自己历史的肯定, 也是对未来满怀的信心……

汪晓辉, 1990年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金沙镇五丰坡村, 2011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 在杭州的一家企业安分守己的工作着。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他看到超市的展示柜里售卖着猪肉, 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让他感到吃惊的是人家的肉一斤竟然能卖上五六十元, 这使他心中产生了疑问, 这难道比他老家农村养的还要好?之后他就在网上搜索有关这些高价猪的资料。原来这些养殖户所养的猪都是当地比较有名的土猪, 散养在养殖场里, 食粗粮同时饲养周期比普通商品猪长好几个月。经过这番了解之后, 他的心就被这个所谓的高价肉深深地打动了, 要是他也能做这事, 那他不是发财了, 心中一阵狂喜之后他就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

在一份调查中得知, 民众对猪肉价格的波动表示价格可以接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众对猪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在市场上的猪肉都是4个月左右快速出栏的白猪, 肉的口感和质感肯定会存在缺陷。当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变了, 由过去的温饱型向营养型、功能型、绿色健康型转变。所以原生态食品成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成了原生态资源开发的主流方向, 所以土的食品成了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原生态养殖的前景一片大好。

生态养殖在现在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创意, 但是皖南有着自己的特色。众所周知的绩溪黑猪俗称“荆州黑铁”, 并与杨山猪统称为皖南黑猪列入安徽省地方品种志。皖南作物以水稻为主, 兼种玉米、黄豆等旱粮作物, 这些都是养猪的主要精料。产区不仅由于地理条件野草丛生, 还有群众种植红苋菜、苦蔴菜等青饲料的习惯。但是在老家经济水平提高后, 农户都以养白猪结合成品料为主, 本地特有的土猪已经很少有人饲养, 这也为他的养殖减少了竞争力。经过调查后发现老家的各方面因素都适合养殖高价猪。

2012年初他辞去了杭州的工作, 离开了繁华大城市, 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水产学院函授学习兽医专业, 为生态养殖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013年, 在家人的支持下, 他创建了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以繁育、放养原生态有机黑猪、土鸡为主。合作社选址为宣城市绩溪县金沙镇北部38号桥五丰坡村, 地处乡村且临近市区, 交通发达, 且周围环山,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成立金绿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初衷是去探索一种独特的养殖模式抗衡高价猪。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 各种药品及激素被滥用, 造成畜产品生长速度过快, 体内药物成分大量残留, 从而畜禽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自然人们的健康也会受到威胁。合作社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品位到绿色健康的原生态畜禽产品, 合作社以独有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 以本土黑猪、土鸡为主, 深山放养, 让它们无拘无束漫步山林间。原生态有机黑猪、土鸡的养殖周期在一年以上, 食粗粮杂草, 饮山间清泉。这种养殖模式保证了产品的纯正性与药物零残留。他们要抓住人们猎奇的心理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养好绩溪黑猪, 使肉类的质量做到最好, 并衍生出其它生态养殖产品。再利用徽商故里绩溪这座旅游小城, 利用旅游业将绩溪黑猪打入市场, 并占据先机地位, 再利用徽州文化, 打造绩溪黑猪的文化底蕴, 使商业与传统文化结合, 做到双赢。

原生态养殖基地的建设, 让他历经艰辛, 几经波折, 家人的大力支持使他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再苦再累, 都不能放弃, 一旦放弃了, 就什么都完了, 只要不放弃, 就会有希望与机遇存在。也许上苍就是怜悯苦心人, 一座初具规模、占地200多亩的原生态养殖基地初步建成了, 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奇迹, 这让当地老百姓都为之震惊。如今金绿源生态养殖年出栏生态有机黑猪1 000头, 土鸡10 000羽, 产品主要销售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金绿源生态养殖注重网络营销, 大学计算机专业, 对B2B电子商务、020网络营销模式等互联网应用服务深刻的研究, 直接奠定了网络销售的基础, 开通网络销售使销售范围辐射更广 (www.jly0563.com) 。产品的质量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民科技示范户 篇4

一、我县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干旱威胁严重

我县地处川中丘陵区, 常年早春寒潮、春旱、夏旱、伏旱和秋霖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十年九旱。2006年, 全县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稻田普遍开裂、水稻抽穗扬花受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白穗率增加, 大部分稻田出现减产, 严重田块甚至成片绝收, 全县水稻总产9.1万t, 较2005年减产1.14万t, 减幅达到11.1%。2007年, 受旱灾滞后效

应的影响, 冬干、春旱、夏旱接踵而来, 各类工程实际蓄水仅占应蓄水量的50%, 出现了蓄水少、消耗大的双重困难, 当年仅种植水稻15万亩左右, 较常年减少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

2. 难于适期育播

由于缺水, 水稻不能在最佳播期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秧, 导致育播时间推迟, 分蘖期短, 苗少、穗少产量低。

3. 施肥不合理

我县水稻生产上, 长期存在单一施用化肥、重氮轻磷钾和肥料施用量不当问题, 导致田间出现肥害烧苗或前期苗弱, 后期贪青状况, 不利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

4. 病虫危害严重

我县气候温和潮湿, 适合生物种类多, 因而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种类多, 危害时期长、危害程度重。

5. 坐蔸现象严重

在我县的水稻种植面积中, 常年有4~5万亩的冬水田, 冷浸下湿, 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 水稻苗期不走根、不长苗、有效分蘖少。

6. 中后期荫蔽度大

长期以来, 我县水稻生产上农民习惯于窄行密植, 加上大量化肥的施用, 作物生长的中后期田间荫蔽度大, 病虫危害严重, 倒伏严重, 有效穗少, 空秕率高, 千粒重低, 导致水稻单产水平低。

二、示范推广效果显著

2007年以来, 我县以实施省、市农业科技项目为契机, 以“五良”配套措施为基础, 在河东严重缺水的曹碑镇、青岗镇、仁和镇等3个乡镇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1 958亩 (其中2007年805亩, 2008年1 153亩) , 辐射带动12个乡镇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4 362亩 (其中2007年1 290亩, 2008年3 072亩) , 收到了十分突出的效果。与同田对照比较, 不仅解决了水稻生产中的用水矛盾和秧苗前期发苗迟缓、坐蔸、用药量大、有效分蘖少的突出问题, 而且为水稻中后期抗御旱灾、病虫害和倒伏, 争取穗多、穗大、粒重、提高单产水平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亩增稻谷160~185kg, 亩平增加纯收入130~156元, 节水达50%以上。并得到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和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曹碑镇大田村2007年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268亩, 平均亩产稻谷629.6kg, 比常规种植亩增稻谷165kg, 增产35.5%, 亩平节本增收198.2元。2008年示范推广372亩, 平均亩产稻谷678.8kg, 比常规种植亩增稻谷188.7kg, 增产38.5%, 亩平节本增收251元;其中该村9社农民王国林2008年2.52亩水稻平均亩产712.6kg, 比常规种植亩增稻谷206kg, 增产40.7%, 亩节约用药、用肥、用水152元, 亩节约用工6个, 亩平节本增收329元。青岗镇皂角村2008年示范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292亩, 平均亩产稻谷738.2kg, 比常规种植亩增稻谷225kg, 增产43.8%, 亩平节本增收354.8元。

三、示范推广的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县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此,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分管县长任副组长, 县农业、科技、农办、财政、水利、农机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 负责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为确保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落到实处, 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确保了将示范任务落实到村、到社、到户。

2. 因地制宜, 选好技术

在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 我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耐旱、节水、省工、节本、增效”五位一体的集成技术为统领, 不盲目照抄照搬, 因地制宜选用, 增强了技术的科学性、适用性、长效性。

3.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为确保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取得实效, 一是我县整合了县直相关部门的人才资源, 组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指导机构;二是整合了县直涉农部门的项目和资金资源, 集中资金, 重点打造, 实现了实施一片, 成功一片, 致富一方。

4. 强化培训, 保障技术

技术落实是示范推广成功物前提, 为此, 我县一是采取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四下乡”活动的形式直接将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培训到农民;二是通过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反复宣讲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三是各级通过召开现场会、办技术宣传专栏、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传播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

5. 上下联动, 抓点示范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示范推广, 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密切配合。我县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基础上, 采取上下联动的工作措施, 注重突破关键环节, 抓点示范, 抓出亮点, 抓出特色, 不搞“花架子”, 做表面文章, 做到了以点带面, 示范带动, 形成规模。

6. 加强督促, 确保落实

为确保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快速推广、取得实效, 县委督查室、县府督查室、农业、科技、财政等部门的有关领导, 在实施工作的关键时刻, 亲自深入一线, 加强督促检查, 并实行了严格的检查通报制度, 强化了工作责任, 促进了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

四、主要问题及建议

1. 主要问题

一是开厢、平厢不规范, 开厢未按规定标准, 厢面不平整, 存在积水, 影响盖膜效果。二是底肥施用量不到位, 水稻前期、中后期存在脱肥现象, 影响水稻产量水平。三是厢宽和膜不配套且盖膜质量差, 我县基本上都是按160cm开厢, 厢面宽度140cm, 沟宽20cm左右、深10~15cm, 而膜宽为100cm;有的农户膜未与厢面紧贴且四围未压严、压实。四是田间管水粗放, 厢面上水时有发生, 影响到覆膜增温效果。五是资金投入短缺, 大多数农民等、靠、要、望思想仍然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示范推广进度。

2. 几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实践证明, 节水农业技术最适用于我县干旱缺水区域, 节水达50%以上, 亩增纯收入100~120元。但水源有保证, 且较为丰富、水费价格较低的区域, 应灵活选用, 不要照搬照套。二是要坚持技术到位, 切忌粗放。实施节水农业技术措施, 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 不能囫囵吞枣, 草草了事,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实施效果, 此项技术才会具有发展生机与活力。三是要防治“白色污染”, 保护环境。每季作物收获后, 应要求农户将废膜拾走, 不能残留在田间地头, 以免造成“白色污染”。四是强化资金保障, 建议省政府将该项技术作为民生工程、现代节水农业实施内容之一, 扩大实施成效, 惠及更多农民。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认真总结近年来的示范推广经验, 结合我县实际, 进一步完善、优化该项技术。

二是通过会议、现场、科技“四下乡”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加大该项技术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大示范、大现场的带动作用, 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都来重视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 为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是进一步加大该项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逐年扩大实施范围, 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农民科技示范户 篇5

近年来, 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完善扶持优惠政策, 强化服务指导,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逐步由生产互助、技术服务、信息传播为主发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要素合作, 由简单的购销服务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综合服务,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 截至2008年底, 全省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 569个, 其中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 086个, 成员达到216.7万名, 带动农户481万户, 占总农户数的36%。

为促进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壮大, 近日, 省农业厅对全省150家基础产业牢、服务实力强、品牌效益高、带动能力强和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民主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首批示范社授牌,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树立了标杆。

农民科技示范户 篇6

关键词:示范户,技术指导,培训,新技术,新机具

农机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员是农民科学生产的老师,承担着引导农民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重任。他的主要职责是:在农机部门和专家指导下,积极参加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各项新技术培训;认真学习好农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好农机交通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以过硬的业务技术服务于农户。要认真履行技术指导员的职责,把农民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传授给示范户和农民朋友,为农村培养出实用人才,把农业机械化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好农机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

一、精选农机科技示范户,建立以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核心的示范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广泛发动、深入宣传,技术指导员要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走乡入户,把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有关资料与信息带给广大农民,把宣传做到位了,广大农民争当示范户的热情才会日益高涨。通过入户摸底调查,把积极参加农机安全学习,遵守农机法律法规,为农服务意识强,积极配合农机工作,掌握新技术新机具并且操作技术熟练的机手评为农机科技示范户。通过这些示范户去带动周边农户,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得到展示,发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辐射作用,使广大农民看到科技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新机具、新技术是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根据农机科技示范户的发展需求,加强示范户的农机化技术培训。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要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示范户的安全意识,减少隐患事故的发生。通过举办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班、现场会等,组织技术员、农机合作社、示范户到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并深入农村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让农民了解农机、热爱农机,加快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新技术,提高农民运用科学技术的热情。根据示范户知识水平、经济条件、经营类型,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帮助解决示范户在技术培训、作业信息联系、生产指导、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解决示范户生产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现代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民运用新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家致富。

三、深入了解示范户的需求,针对实际开展工作。根据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变农民上门找服务为下乡送服务、将农机化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减少农民来往奔波烦恼,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更好地利用能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的时间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状况和农民的需求,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尽量通过科技示范户去拉近农机人员与农户之间的距离,使农机推广更易于农户接受。开展宣传培训、田间地头指导模式、科技咨询等科技入户方式,为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求农机技术指导员必须面对面地培训示范户,在生产各环节为示范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须帮助示范户谋划好致富门路,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民实现致富的参谋长、发展生产的指导员、解决困难的贴心人。使农机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机技术的辐射点、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点、农机工作的联系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点。

四、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经济作物机械进行重点补贴,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引导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帮助合作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组织合作社参加农机技能操作培训、交通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服务水平和法制意识,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把农机新技术和机具优惠政策优先提供给予示范户。通过“技物结合、物化补贴”和“鼓励典型、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示范户实行补贴,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速度,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既可节约农民的劳动力又可把农村富裕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五、联系实际,推广适用的新机具和新技术。对农机科技示范户在机具选型选购、使用维修方面给予重点技术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影响力,引导农民采用新农艺和新装备。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通过组织跨区作业、提供作业信息及技术服务等形式,有效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六、做好指导,规范化管理到位。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技术服务档案,对示范户做到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员做到在农忙前把好整修安全检查关;农忙中把好安全生产作业质量、操作使用关;农忙后把好清洗保养入库关。技术指导员每年至少到每个农机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6次以上,登记好每个示范户的基本信息 (农户生产情况存在问题),并根据每户示范户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指导内容和指导计划;认真做好每次现场指导记录及指导过程中农户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指导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效果。

结语

农民科技示范户 篇7

玉万香是今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玉米产业科技示范户, 家庭人口6人,劳动力4个,现年26岁,初中文化。她勤奋、好学,每次村里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她都积极参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今年,她在曼景法村收完冬季蔬菜后闲置的田地免耕种植玉米17亩,玉米品种:甘优五谷1790,她家的玉米穗大、均匀、籽粒饱满,经勐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722.3千克,比实施项目前三年的平均亩产498.6千克增长44.87%。

玉万香看到这么高的产量,激动不已,说道:“当时,技术员到田里指导时,还担心这玉米新品种从来没种过、也从来没种这么密过,会有好收成吗?当时只是想着土地闲置怪可惜的,再说土地、种子、技术全免费,也就按照技术员的指导种植、管理了。没想到今年丰收了,真是非常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技术员免费送良种、送化肥、送技术服务到田间 ” 。 她的肺腑 之言让在 场帮忙收 玉米的农 户羡慕不 已 。 在场农户 希望明年 继续实施 这个项目 , 她们会积 极争取当 科技示范户。

玉万香表示明年要加大种植面积,并愿意把自己成功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大家,带动周边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更多的玉米种植户跟她一样,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好本村每年4月到8月中旬收完冬季蔬菜闲置的土地来增产增收。

上一篇:医院干预措施下一篇:现代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