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培训(通用12篇)
农民科技培训 篇1
农机化技术学校
关于请求列为2013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单位的申请
县农业局:
我校是在农业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和宗旨是开展农机
驾驶员和操作手教育培训,推广普及农机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
展水平。建校20多年来,我校共培训农机驾驶员18000余人,培训
农机操作手32000人,并圆满完成了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
项目,为加速-----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校社面积3000
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齐全。目前共有教职工52人,其中理论教员
13人,教练员26人,管理人员13人。在教职工中,中职以上职称的有8人,初职及以下4人,技术实力雄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校在深入调查摸底,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特提出2013年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申请。拟培训4个村,培训农民1200人,其中农
机操作及安全、蔬菜机械化示范各培训2100人。
------农机化技术学校
2013年4月10日
农民科技培训 篇2
一、开创农民科技培训新模式
1.订单式培训。该模式具有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 、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结合, 根据他们用工的需求定向培训, 与用工单位零距离对接而实现就业的优势, 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首选模式。如:缝纫工、电焊工培训、食用菌培训等。
2.规模性师资培训。该模式利用农民农闲时间 , 组织镇级主管农业领导和各村农业主任、农业服务中心全体科技人员种植养殖大户等人员, 邀请专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农民师资培训突出表现四大特点:规模化、师资水平高、知识新、实用性强。如:在进行关于土壤、气候、水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后, 很多农技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受益匪浅, 慨叹接受科技培训好, 表情较为兴奋, 因为接受了新知识, 掌握了新技术, 一定能产生新效益。
3.面对面培训。该模式由农技服务中心组成讲师分队 , 来到田间地头, 与一批种植、养殖大户直接见面, 讲解新技术, 改变过去我讲什么你听什么的做法,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农民需要什么, 我们就讲什么, 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这样的面对面的讲, 手把手地教, 有问有答的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真正体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科技成果直接到田, 技术推广直接到人”。
4.网络式培训。该模式具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是一种直观、便捷, 使抽象知识技能具体化、形象化, 是农民喜闻乐见、耳闻一新的培训模式。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各镇村都建起了标准化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村建有可容纳上百人学习的教室, 配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 (广电光纤宽带送到位) 。声像教学逐步成为农民培训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可以借助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VCD等多媒体教学, 结合面授辅导, 对帮助农民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培训将成为今后农民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
二、农民科技培训效果显著
随着农民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 农民科技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 , 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 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从“政府要他培训”转变为“他希望政府培训”, 农民中出现了忙“充电”、抢“充电”现象。
2.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起到了“学到一项技术、发展一大产业, 致富一方农民”的作用,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条件。
3.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过去由于农民不懂技术, 盲目施肥、用药, 产量较低, 参加技术培训后坚持科学选种, 合理施肥和用药, 根据土壤、气候、水分的新变化, 科学管理, 种植产量已经明显上升。政府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成立专门组织, 建章立制, 确定每个村都有农技推广人员指导生产, 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言传身教, 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
农民科技培训探讨 篇3
【关键词】农民 培训 探讨
我从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20多年,开展过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和自考专科的辅导,近几年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现就农民科技培训的做如下探讨:
一、提高对农民科技培训认识
1.提高认识 增加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加大对农业投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多,取得明顯成效,然而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投入不够、农民增产增效不显著。在农村加快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推广,必须加快农民培训步伐。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重要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部门通力协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民科技培训的氛围。
2.农民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必须搞好农民实用技术的不断培训,以理论培训、现场操作、示范而推广农业新科技、新成果。
3.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特别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留守农民年龄不断老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农村摞荒地不断增加。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二、制定规划 长短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涉及部门多、专业广、持续时间长、要求高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制定近期、中长期培训规划,确保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制定规划前,认真分析当地农民文化素质、意愿和需要,认真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制定规划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农民自身与所在地区的特征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农民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为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当年培训实施方案,达到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目的。
三、组织实施好培训,增强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等方面入手,这需要县、乡(镇)两级密切配合,并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负责组织科技培训,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科技培训组织网络。
2.加强调研,制定详细培训计划
培训效果和质量是农民科技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详实的培训内容、准备充分的培训资料,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地点,落实主讲专家和培训对象等。
3.选择培训层次
对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有大中院校的学制专业培训,这个比较系统,对学员素质要求高。创业培训是以提高农民创业意识和管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可催生农业新企业,增加农业产值和收益,增加就业岗位,这种培训要求学员的素质相对要高,时间相对要长,这种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型期,很受农民欢迎,应多开展。以农作物季节技术为需要,针对性地在实地采用直观、易懂的田间授课方式而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三峡移民后扶工程培训、雨露计划等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对生产农民的培训以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四、采取激励措施 激发农民参加学习应用的动力
农民是参训的主体,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报上有文、电台上有声,电视上有影,用典型事例让农民认识到接受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分析培训对象产业的结构和特色,培训内容贴近农民的心理需求,反映农民的实际需要,侧重向农民讲解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立竿见影的技术,酝造学员想学、愿学的良好氛围。建立考勤制度,给予参加培训的农民适当奖励或补助,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探索机制、创新培训方式
为了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实现农民的终身教育,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农民自身利益,并根据成员和生产需求,组织安排农民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由乡镇实施,易出现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培训资金被挤占挪用等弊端。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一实施,面向社会,择优聘请技术专家、科技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方式必须创新,要灵活采用多种多样培训方式确保农民培训实效。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科技培训方式要安排在农闲时,要在乡村办班、进村入户、培训到人、服务到田。授课以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现场示范操作、以“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模式等形式,配合观看农技科普VCD、实物标本和挂图、多媒体的应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把科技成果训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他们做好技术应用和科技示范,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央1号文件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699
5572.html.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改进建议 篇4
摘要:为提高农民科技教育水平,从思想观念、教育资源、扶持政策、教学措施等方面,提出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具体建议,为实现辽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关键词:科技教训;培训;农民;观念;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3-0087-02
《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省从事农业及农机工作的人员应深刻理解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要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中定位农业改革和发展,同时,准确把握“十三五”农业建设的关键举措,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全省农业“十三五”规划工作,离不开组织学习,更离不开教育培?。而要切实做到上行下效,将教育培训落到实处,需要从最根本的农民需求出发,从最基础的农村工作出发,把中央关于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作为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准则,统领全局、贯穿始终,同时,树立新视野,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让农民关注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问题,使规划的实施过程成为汇聚民智、体现民意的过程。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是全省落实“十三五”农业建设的基础,尤其在新型农民培养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
“十三五”规划着重强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辽宁省应从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转换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最终实现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农民教育培训不仅是技能培训,也包括农民素质培训。除为“三农”服务外,更要为小城镇建设服务,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进而实现由终结性教育向可持续性教育转变,由职业定位性教育向可转换性教育转变,由就业性教育向创业性教育转变,由引进式教育向本土化教育转变。同时,农民技术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专业知识和实现农业增收,还包括待人接物、文明礼仪、和谐家园、子女教育等素质提升内容。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
辽宁省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亟待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各市县政府应组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各种涉农教育培训机构,由市农委牵头整合资源,构建和完善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有序参与的“一主多元”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业推广服务机构为支撑,以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教育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强大合力。制定培训扶持政策
“十三五”期间,在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应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并将农村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填补农业发展的人才缺口,让更多职业农民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接受农业教育培训,能够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政策要求。制定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职业农民队伍。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适度规模土地向职业农民流转集中;在稳定现有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将新增的农业补贴向职业农民倾斜;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建立担保基金,解决职业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遇到的融资困难;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增加职业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持和人才引进,因此,在农业“十三五”规划中,农业科技和人才引进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教师既是理论教学教师,又是能够指导实践的农艺师、农经师、畜牧师、工程师,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强化教师基本功、教学能力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基础上,抓好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让他们深入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实践。实施分类教育培训
“十三五”时期最需要着力补齐的短板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事业,这就需要从全省各市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分类教育培训。
一是按照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村民代表的梯次顺序逐级进行培训,一级不漏,环环相扣。
二是把农民按年龄、学历分到不同的培训班,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和教育培训方式。
三是按照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加强远程教育培训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经过多年建设,农业远程教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培训层面上,与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育培训方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要在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抓好以下两点:
一是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积极建设市县乡(镇)村四级远程教育设施,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特点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利用互联网组织农业专家组成专家团“坐诊”,一旦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反馈给专家团,由专家团“会诊”后给出解决办法,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村级网络培训人才建设,为每个村培训至少一名懂电脑、会操作、肯吃苦、能培训的实用型人才,坚持村级培训阵地,为农民提供最及时最直接的教育培训。结语
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有效落实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社会贡献。
参考文献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精) 篇5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基础工程。按照上级“做好201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全镇31个蔬菜专业农民中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对直接对从事蔬菜生产农民的培训,使全镇蔬菜专业农民科技水平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X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201X年,蔬菜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1个,实际培训31个。于201X年3月20日前就组建起科技培训队伍,至9月底用7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 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和技术人员进村现场指导相结合,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2、培训教师:参加培训授课的兼职教师2人。在上岗前参加了区技术培训1天。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兼职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1、集中培训:开展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参加人员31人。
2、现场指导:根据各个户的生产实际、以及当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田间现场指导,累计现场指导15次。并向参加蔬菜专业农民培训成员发放技术书籍每个人三册:蔬菜病虫防治图册,蔬菜专业培 训教程,201X年上海市新农药使用手册。其它蔬菜技术资料每个人15份。
三、取得的成效: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农民科技培训 篇6
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培训补助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通过培训机构对务农农民开展科技培训而给予的补助资金。
科技培训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以及政策法规等实用技术和相关知识。
第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和任务,安排培训经费。
第四条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由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实施。
财政部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培训补助资金预算,及时审核、拨付资金,对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等。
农业部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包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申报、审核、检查及验收等。
第二章 补助对象及范围
第五条 培训补助资金的补助对象为对务农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服务的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农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培训机构须按有关要求经公开招标确定。
第六条 培训补助资金的补助范围包括授课人员的讲课费、误餐费、住宿费、交通费,以及培训机构用于与培训直接相关的教学耗材、培训资料、购买培训证书等方面的支出。
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等支出。各地不得在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中列支项目工作经费。
第三章 项目申报及资金拨付
第七条 农业部、财政部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和各省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结合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情况,联合下达各省项目实施县、示范村的数量以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控制规模。各省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财政部下达的项目实施县数、示范村数和补助资金控制规模,选择确定具体的项目实施县和示范村,并联合向农业部、财政部申报。
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基础、项目县和示范村选择的原则、项目实施方案、资金概算、补助内容、组织方式、保障措施等。
第八条 农业部负责对各省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提出培训补助资金分配建议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后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再由省级财政部门逐级下拨。
第四章 管理及监督
第九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账,并报当地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备案。培训台账应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学员及授课教师等。培训台账应由授课教师、村负责人和学员代表三方签字。
第十条 培训补助资金在县级财政实行报账制。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账和县农业部门出具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等材料,到县级财政部门报账。
第十一条 培训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县级财政部门要设立培训补助资金专账。
第十二条 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县级农业部门要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受训人员、资金补助及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促进诚信建设,建立可追溯制度。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及时向上一级农业、财政部门上报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省级农业、财政部门应于次年3月份前将本省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等联合上报农业部、财政部。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十五条 对骗取、截留、挤占、滞留、挪用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可根据本暂行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思考 篇7
1 农民科技教育的特点
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与普通教育工作相比, 有很大的特殊性。
(1) 教育的目的不同。普通教育是为了提高文化素质, 衡量标准就是分数;而农民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素质, 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创收, 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衡量标准则是能不能增加效益, 能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能不能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2) 教育的内容不同。普通教育的理论性较强, 范围较广;农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在农业领域, 实践性较强。
(3) 学习模式不同。普通教育大多采取全日制教学, 学生在校学习;农民教育培训对象是既要生产生活又要学习技术的农民, 对他们来说生产是第一性的, 培训是为生产服务的, 因此教学模式以短期培训为主。
(4) 学习对象不同。普通教育的对象是文化基础较好、知识体系较完备的学生;而农民教育的对象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较差。
2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 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程度偏低, 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接受能力较差。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一些农民只看眼前利益, 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对未来缺乏规划, 仅凭经验种地, 认为与其在培训班上浪费时间, 不如在地里干点农活, 对学习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三是由于年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差异, 使培训难度加大。
(2) 培训载体单一, 不方便农民参加培训。目前农机培训的主要载体就是县、市级的农业机械化学校, 这些培训载体无论是公办培训机构还是民办培训机构, 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区, 镇、村一级基本上是空白, 农民如果到城区参加培训, 不仅增加负担, 还会耽误农活。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设施分布不合理, 覆盖面狭窄,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培训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 培训手段落后。目前基层农机部门普及式的培训方式仍然是以会代训或是短班式的强化训练。农机培训的内容、形式还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 缺乏创新。培训教学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有的培训单位对农民的培训方法一成不变, 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手段落后, 虽然逐步引入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是存在着PPT课件质量不高、投影设备少等问题, 无法适应农机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4) 培训途径单一, 针对性不强。农民不仅是应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的主体, 而且还是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的主体。目前, 农民教育培训仅仅是为“培训”而培训, 没有关注农民的真正需求, 培训效果差, 针对性不强。培训的途径单一, 没有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农机具推广、农机安全监理、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办学等政策和措施, 培训的范围窄、数量少。
(5) 师资力量单薄。培训教师大多是农机管理和推广人员, 知识单一, 技术理念陈旧老化。教师继续教育滞后, 没有一套有效的再教育制度。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 有很多农民急需掌握的知识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 能够熟练操作制作高质量PPT课件的教师不多, 能系统讲授现代农业生产理论的教师更为缺乏。
(6) 培训投入少, 经费相对不足。农民大培训工程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 只有支出, 没有收入。目前, 由于各培训单位办公经费紧张, 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民大培训工程, 项目完成后, 培训工作也随之停止, 缺乏长期性、持续性。
3 切实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1) 农民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农民本身。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科技水平不高, 农民教学应力求简单易懂, 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理论性的东西实践化, 并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 让机手们相互交流经验,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要重视科技示范的广告效应, 在示范作用的带动下, 调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针对参训人员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等现象, 采取分类培训方式, 将参训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 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 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
(2) 积极培育培训载体。首先, 现有的培训主体即农机培训的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 优化教学形式和手段, 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创新能力。培训的内容要适应当地的客观要求和条件, 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其次, 积极培育新的培训载体, 可以借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平台, 开展实地培训, 服务上门;也可以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 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尝试成立农村农机培训经纪公司, 通过公司与大专院校、企业间的联动, 培训和培育农机技术人员, 推动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3) 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 根据培训专业及培训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集中学。利用农闲季节, 采用电视讲座、集中授课等形式, 组织农民到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二是分散学。利用农忙季节, 到田间地头, 采取试验示范等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三是“走出去”。让教师走进生产厂家、科研院所, 学习先进适用的技术。四是“请进来”。请专家教授、企业人员联合教学, 增强培训效果, 从而达到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成果转化、促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4) 拓展培训途径。一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机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以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和农机维修人员为对象, 以提高农机使用效益和维修质量为目标, 加强农民机手的培训工作,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二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机具推广工作相结合。要紧跟时代潮流, 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搞好培训, 通过规范的农机培训, 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提供人力资源, 为农民增收服务。三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相结合, 重点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 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数与驾驶员的办证数量基本持平, 最终消除无证驾驶现象, 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四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工作相结合, 以获证奖补政策的实施来促进鉴定工作的开展, 以鉴定来检验培训的质量。增强广大农民参与鉴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五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机维修、销售工作相结合, 开展农机修理及销售人员培训鉴定。六是将农民科技培训与社会办学相结合, 积极与大中专院校加强联系, 争取和他们联合办学, 提高农机培训的档次和规模。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直接面对农业生产实际, 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 具有实践经验, 更要有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不怕艰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尤其要有贴近农民的能力。一方面, 要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另一方面, 要发现人才, 选聘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立既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人才支撑。
农民科技培训 篇8
1.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摆到重要位置,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考核。要立足长远,组织精干力量对农民进行科技素质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科技培训,加快养殖、种植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和农民培训步伐。
农业新产品应用和新技术推广,没有高素质的农民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要推广农业新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加强科技培训部门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
2.精心组织,提高科学性
2.1加强培训组织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负责 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合理配备人员、提高培训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的培训体系;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左右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培训组织网络。
2.2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培训效果和质量是检验农民科技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开展农民培训必须科学设定培训科目、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组织严谨的培训课程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需求,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专业科目、培训单位、主讲专家、参加人员等内容,使培训取得最佳效果。
2.3精心组织,确保农民培训实效 一是要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培训对象基础进行培训。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促使农民接受新知识,学会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三是要做好产业与技术的结合。培训农民要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树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农民通过培训达到学好技术、掌握本领、充分利用、收到实效、获得增收的目标。
3.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要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加科技培训,除做好一般性宣传工作外,最重要的是树立通过学习真正得到实惠的先进典型,典型事例能让农民从自己身边成功的例子看到科技带来的效益,改变落后的科学意识,从而激发参加科技培训的热情。
4.创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4.1实施县级统筹,健全统一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 农民科技培训由乡镇实施,存在着培训人员力量薄弱、培训资金不足、培训知识单一落后、培训方法和手段简单等问题,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影响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协调统筹管理、资金集中使用、减少设备重复购置、减少资源浪费、统一培训效果。
4.2突出主体,构建农民内部提升机制 为了构建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落地生根,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 “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的作用,通过科技培训建立农民科技人才库,使培训机构为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牵线搭桥。农民可根据各自学习需求选定学习对象,结成对子,由农民培训农民,用现身说法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另一方面,要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给予鼓励,引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农民自身利益,并根据成员和生产需求,组织安排农民培训。
5.整合资源,齐抓共管
农民科技培训 篇9
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农发局:
根据省农委文件精神,我市决定向省农委推荐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及对象
评选范围及对象包括在2010年阳光工程和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二、评选条件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农民培训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模范履行职责,勤奋工作,在工作单位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在阳光工程和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工作的指导、管理、研究、改革中,在培训模式创新,促进转移就业、创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等方面成绩显著。
三、有关要求
需填报推荐表并提供1000字以内的先进事迹材料。1月6日前,将名单报市农委科教处。1月15日前将推荐表和事迹材料一式一份,统一报送市农委科教处。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附件2:
全省农民科技培训优秀(先进)单位推荐表
附件3:
农民科技培训 篇10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
增强农民科技素质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2004年山东省开始启动“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2005年菏泽市9县区全部被列为省级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菏泽市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双向选择、利益挂钩、政策倾斜,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带着信息、技术、资金与农民和各类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进行科技服务工作。截止目前,菏泽市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1046名,进驻401个行政村,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66个,培训农民25万人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40项,发放科普资料35万份;结成利益共同体457个,形成骨干龙头企业103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1.2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0.2亿元,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农业科技
(一)坚持市场引导,带动农民增收
菏泽市坚持以市场规律为指导,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和农业各类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了生产与技术、经营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广大特派员在科技推广服务和创业中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改变了以往科技无偿服务的做法,较好地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和农民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二)推动模式创新,增强工作活力
广大科技特派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本地优势资源,结合自己的技术专长,创新工作模式,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兴办实业,领办实体。菏泽市共有51名科技特派员牵头兴建基地、创办企业,引进动植物新品种、推广配套新技术或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东明县科技特派员孙建兴以西瓜研究所为依托,从选种、育苗、生产到销售实行全方位、一条龙式服务,与2000 多个西瓜种植户签订了协议,建成了2万多亩的优质西瓜示范基地,带动西瓜种植户增收1100多万元,涌现出了10 个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尖子户。
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参与分配,按股分红,或者采取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增强了责任感和事业心,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巨野县科技特派员赵法新大力推广“苹果高光效树型改造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董官屯镇改造优质苹果基地3350 亩,每亩增收1500多元,受益农民3200多人,人均增收1100多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亮点。
技物结合,网络化经营。科技特派员以推广新品种或经营农资产品为渠道,建立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巨野县科技特派员杨金铎以金铎农业科技公司为依托,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良种推广、良法传播为主要内容,立足服务,市场化运作,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县、波及周边十几个县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使农业科技得到较好普及推广。目前这个公司已拥有乡镇推广服务中心186 个,村级推广服务站近10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600人,发展科技示范户3000多个。并与中国农科院结合,组建“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工作站”,投资建设了年产10万吨的配方肥料厂,实现“测、配、供”一体化技术模式,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组建行业技术协会。特派员以创办的科技示范园、示范点和企业为依托,组建行业技术协会,“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为会员提供一体化服务,如曹县的芦笋协会、定陶的食用菌协会、单县的水产养殖协会、东明的西瓜协会等等。
成立专业合作社。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益关系更加密切。目前已建立专业合作社180个,会员达到15000余人。单县科技特派员袁福君以罗汉参开发为目标,组建了天祥罗汉参专业合作社,社员132人,入股资金42万元,在科研、生产、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实行一条龙式运作,按股分红,带动合作社群众共
同致富。
(三)实施项目带动,促进资源整合
为了促进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菏泽市坚持项目带动,对科技特派员的科研开发项目,给予计划支持。通过项目带动,将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信息等各类资源、生产要素最大程度上整合起来,实现重点示范工程的突破。全市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项目51 个,其中省级项目12个,市级项目13个,县级项目26个,并承担了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牡丹、芦笋、小尾寒羊、鲁西黄牛)试点任务。
二、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开创科技推广新局面
菏泽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不仅拓宽了农技推广渠道,使科技人员拥有了直接展示才华的用武之地,而且为科技人员进入农村经济主战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初步开创了“三个新局面”。
(一)开创了科农携手实现“双赢”的局面
通过与大户、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各科技特派员发挥特长,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施展才干的舞台,收入也随之增加。东明的科技特派员赵合娥,他所在的马头镇菏泽绿色苗木有限公司,先后引进、繁育、示范名优珍稀树种300余个,育苗面积1300亩。在其带动下,全镇发展育苗专业村26个,专业户638户,全镇育苗面积达2万余亩。
(二)开创了农村科技带动的新局面
通过科技特派员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面授交流、集中培训,以及科技特派员取得的切切实实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学科技的热情。为了达到林业生产和种植业的“双赢”,解决林下闲置地问题,郓城县科技特派员史学勤、葛葵花于2006年,开始在侯咽集镇探索林下干椒丰产栽培技术并取得了成功,2008年其“林下间作干椒栽培技术”经过市级鉴定,并获得2008年度市科学进步三等奖。
(三)重新搭建了农村科技服务新网络
科技特派员工程通过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进一步聚集了农业科技人员,更好地编织了农技推广这张大网。单县选派业务精湛,敢于创新,责任心强的特派员,以单县立兴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郭村为基地,开展双孢菇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生产,并带领群众组建“郭村镇双孢菇生产合作社”,以农业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信息传递、市场考察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为主要任务,形成产、供、销、加工一条龙、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借助合作社(特派员),在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致富金桥。
三、建立与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保障机制
(一)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
重点理顺了科技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与基层群众、科技特派员与科研院所专家、科技特派员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初步建立起了科技特派员与科技部门、科技园区、大专院校、科技企业和农民群众上下联通、良性互动的工作体系。
(二)集约高效的资金投入机制
为切实把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到实处,菏泽市把资金投入作为关键措施来抓。在市级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每年菏泽市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60万元资金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分别支持工作开展好的县区和科技特派员。各县区也都专门列出计划,每年分别拿出不少于2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三)积极有效的工作调度机制
实行了县级领导指导调度制度,县区分管科技的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题会,及时解决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支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乡镇、不同村庄的不同需求,选派相应的科技特派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推动了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把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菏泽市各县区都分别制定了鼓励科技特派员到生产第一线领办、创办科技实体和开展技术服务的意见、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并签定了《科技特派员聘任合同书》,实行了定期汇报、考核制度,切实把量化考核落实到了跟踪管理上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各个方面工作积极性,保证了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作者简介:
农民科技培训 篇11
关键词:直通车;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6-1
为更好发挥农广校系统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农民科技培训能力,推进农民科技进村入户进程,农业部在全国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以下简称直通车)项目。要求农广校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巡回课堂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和信息传播服务,通过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截止2010年底,资中县直通车培训行程达8.2万多公里,出车深入乡村966次,开展培训近千场次,共培训农民33万多人次,现场答疑16750余次,发放科技书籍10万余册。有效推进了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工作的开展,为推动全县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农户的欢迎。
1 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农民培训工程对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没有合格的现代化新型农民是搞不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搞不好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必将是一句空话。
1.2 农民培训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期性
不同时期的农民需求不同,或搞好农业生产、或务工经商、或创业发展。
1.3 农民培训工程具有点多面广、对象参差不齐、地区差异大等特点
2 直通车在农民培训工程中的优势和特点
直通车统一装配有台式计算机1台,DVD播放机1台,收录机1台,电视机1台,投影仪1台,音响设备、光盘图书架各1套,它可以将优质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同本地培训教师相结合,把培训设备、媒体资源和培训教师整合为巡回培训课堂,直接深入乡村和农户,就地就近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势和特点:
2.1 可以搞好各项培训和服务
科技直通车具有“快捷、灵活、方便、实效”等优势和“形象、直观、易学、新颖”等特点,可以创造性地搞好各项培训和服务。
2.2 可以创新培训服务方式
直通车能随时开到农民的家门口,灵活采取媒体宣讲、专家指导、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面授讲座、播放光盘、面对面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2.3 可以拓展培训服务内容
农广校紧紧围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利用直通车开展培训服务活动,宣传政策、培训技术、扩大培训内容。
2.4 信息面广、说服力强
在培训过程中,广大农民可以直接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也可以亲眼见证古今中外的经验技术,成功案例,对农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直通车在我县农民培训工程中的应用和实效
3.1 在农村法律法规和农村政策的宣传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直通车的教育培训、科技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服务和政策法规宣传的作用,我校利用直通车开展了一系列农技培训活动,配合“科技下乡”、“五五普法”等活动,利用农村集市人多面广的特点,发放普法科技宣传单5.2万份,培训资料25000份,科技光盘600张。
3.2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工作方面
资中县农广校是四川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确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先后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 “劳务扶贫工程”的培训任务。充分利用直通车,大大提升培训能力和效果。
3.2.1 在“阳光工程”和“劳务扶贫”培训中 截止目前,我校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已培训了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建筑、计算机等14个专业7600人,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6564人,转移就业率为86.36%,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转移输出80%的任务。
3.2.2 在“引导性”培训中 通过上大课、搞短训、电话咨询、赶科技大集等形式开展了以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常识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已发放各类资料25万多份,培训10万余人次。
3.3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方面
3.3.1 在扶贫新村“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中 按照农民的需求组织培训内容和设计培训形式,利用直通车采取“菜单式”培训,采用通俗易懂、简单直观、方便灵活的方式实施培训。主要开展了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果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28个单项技术的培训工作。
3.3.2 在農村“创业培训”和“残疾人培训”中 利用直通车,实施“创业培训”,通过播放典型创业实例、国内外行业信息、市场前景等影像资料片,使学员树立创业理念,增加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学员提高经营水平,创办农业企业,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大户和现代农民企业家,现已培训110人。
我校充分利用直通车,创造性地开展了“残疾人培训”工作,通过对他们进行塔罗科血橙、蔬菜、养猪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参训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扶持其发展生产,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现已培训3200人。
喀喇沁旗农民科技培训现状及对策 篇12
一、喀喇沁旗农民培训现状
喀喇沁旗农民科技培训机构以科学教育工作站和农广校为主, 近年来, 各培训机构立足喀喇沁旗农业、农村和农民实际, 以种植大户、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主, 重点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同时强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2013年, 完成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膜下滴灌、植保绿色防控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常规培训43800人次;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技能培训”项目, 培训了农机驾驶与维修员、沼气物管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畜禽养殖工、畜禽繁殖工、砌筑工、电焊工、蔬菜园艺工共1167人, 并全部发放了职业技能证书;依托“阳光工程”项目, 以农民创业、农机操作员、玉米高产创建和蔬菜标准化种植专项技术为培训内容, 培训农民800人;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县为依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培训经费不足。
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 而且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属于财政预算的事业单位,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经费多数来源于上级的项目拨款, 且喀喇沁旗是国贫县, 财力不足, 基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 培训资金缺乏保障, 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 导致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旗农业部门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也是从其他项目中挤出来的, 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 制约着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培训体系不健全。
旗里有以科学教育工作站和农广校为主的专门培训机构, 但是乡镇、村没有相应的机构, 也没有具体负责的部门。致使在工作中旗、乡、村三级不能互通信息、互相联系, 没有专人负责, 造成培训农民难组织、难管理、培训效果差。而且现在农民都是一家一户生产, 青壮年劳动力农闲季节多数外出打工, 很难组织到一起。培训部门到基层开展培训, 传授技术, 却找不到学习的人, 影响了新成果、新技术的普及。
3. 农民思想认识不够高。
由于喀喇沁旗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加上农业效益比较低, 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 现在农业从业人员以老龄、妇孺为主, 文化程度偏低, 且大部分农民认为祖祖辈辈都种田, 生活过得去, 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和系统地学习。在冬闲时节的农业技术培训中, 由于未能和实践相结合, 致使大部分农民不能充分吸收消化农业科技知识,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培训走过场、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思路及对策
1. 加大经费投入。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投入机制, 多渠道、多途径广泛筹集资金, 切实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智力投入保障机制。培训单位也要加大申请项目力度, 争取项目资金, 促进培训工作。对农民科技培训资金, 确保及时足额到位, 并实行项目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 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 健全培训体系。
首先加强旗级培训机构建设, 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人、财、物等培训资源, 组建一支由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其次是完善乡村培训机构建设, 拓展乡镇农技站职能, 确定人员, 协助抓好本乡镇的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在村一级里挑选一些观念新、脑子活的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担任技术员, 负责上下联系、组织培训、传播信息;最后, 加大乡土专家的培育, 选村组干部、农业企业骨干或新生代农民系统参加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或相关技术与技能培训, 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等措施, 逐步构建一支村级农技推广队伍, 使之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乡土专家, 进一步健全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3.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和各类培训的组织形式, 广泛动员农民参加培训,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树立培训典型。要注重挖掘一些鲜活典型、推介一些可学可推的榜样, 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技能就是财富的道理, 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 促进农民自觉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三是创新培训形式。在培训手段和方式上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覆盖面, 互联网、多媒体的时效性、直观性创新培训方式, 制作培训课件, 积极开设“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咨询课堂”等, 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农民的需要, 增强培训效果, 提高培训质量;四是要做好培训后的跟踪与服务。采取实地面对面、电话、信函等方式开展跟踪服务, 了解参训农民训后在技术运用和生产发展中的行为变化特点, 针对新问题, 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等。通过培训后跟踪服务, 能让受训者享受人文关怀, 满足被尊重需求, 增强其主动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在当今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形势下, 需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 正确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 不断探索农民教育的特点,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切实培育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农业持续增效, 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敏.淮安市农民培训的功能拓展与机制创新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3) :343-344.
[2]张新涛, 齐晓君.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主要问题探讨[J].吉林农业, 2011 (09) :7.
[3]金玲, 陈冬, 朱凤雷.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2) :336-337.
[4]陈兆珍.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J].农业与技术, 2014 (3) :218, 225.
[5]付秀梅.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16) :55-57.
[6]王文新, 钱素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391-392, 395.
[7]易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 2014 (2) :90-92.
【农民科技培训】推荐阅读:
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简报11-30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12-08
农民科技11-09
农民科技教育05-15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09-17
农民科技示范户11-22
农民培训档案09-21
农民素质培训09-27
培训现代农民论文06-05
农民培训机构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