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发展

2024-08-28

地方科技发展(通用8篇)

地方科技发展 篇1

科技带动地方开展

----生命科学学院

一、前言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98年4月。历经贵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2004年10月学校按照“211”工程大学框架,调整重组后定名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微生物学、植物生理生化2个贵州省重点学科;有生化营养研究所、真菌资源研究所和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与校属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共同搭建教学与科研平台,构造了优良的生物学、药学、食品科学专业教育资源与环境。

学院有教职员工9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有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管专家1人、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7个本科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食品质量与平安、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制药工程,在校生978人;以及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二个成人本科专业。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1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统计学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9人;3个在职硕士专业,分别是工程硕士〔生物工程〕、高校教师培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学〕和农业推广〔食品加工与平安〕,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生35人。学科群涵盖理学、工学二个学科门类。

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承当国家科技支撑方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合作工程、国家重大根底研究前期专项、省攻关、地方产学研合作工程等各类科研工程200余项,工程总经费3179万,省部级科研成果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报专利14项。生命科学学院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国家、为社会、为贵州地方经济建设和开展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实践

提高自我校外实习基地

一、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41900公顷,森林覆盖率90%。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集中的野生分布区。另外,梵净山冷杉残遗群落,不仅是梵净山的特有树种,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

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1982年建立,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473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秃杉林及其生境、水源修养林。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地的雷公山。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19种。

三、贵州信邦中药开展

贵州信邦中药开展是贵州信邦制药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与技术推广,中药材收购及销售,中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等。

四、贵州正鑫药业

贵州正鑫药业是中国西部新兴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位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贵阳小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五、科辉药业公司

贵州科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3月,公司是民营企业。现生产批文品种10个,全国均有销售网络,市场销售良好。公司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优产品。

六、贵阳三联乳业

贵阳三联乳业目前是贵州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力量最雄厚、加工设备最先进、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最完善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公司5个系列、10个品种的主要产品于2003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开展中心评审认定获绿色食品标志。

七、贵州永红食品

贵州永红食品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集肉牛养殖、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牛肉干制品生产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积极加强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有关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了公司的开展后劲。

八、遵义金紫阳食品

遵义金紫阳食品,2003年5月成立,位于汇川区董公寺工业园,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营面制食品生产。该公司是目前贵州省仍至西南片区技术力量较强、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技术领先、产能规模最大的面制食品品加工企业。

为了构建创新型社会,落实科学开展观,应对日趋剧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加工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推动食品产业步入高速开展的快车道,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政府以综合实力较强的金紫阳食品为载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通过有效整合高校积聚的人才、信息和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优良的成果转化平台,按“产、学、研〞结合模式,构建遵义食品工业园共享的“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和县域经济的良性开展。

九、贵州华力农化工程

贵州华力农化工程是2005年铜仁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薯类精制淀粉及深加工。

2021年3月,该公司以贵州华力农化工程为主体,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组建了“贵州省薯类研发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6人,已购置超万元研发设备16台套以上,正启动实施多个子工程的研究工作。

十、贵州五福坊食品

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的贵州五福坊食品,坐落于〔贵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致力于肉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且具有强烈现代管理意识、品牌意识的专业公司。

校内实习基地

一、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贵州省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04年6月1日通过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并挂牌。实验室同时是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局部,下设转基因植物研究室、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动物基因工程研究室和转基因产品检测室。包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学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德刚教授兼任。

二、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为省级重点生化中试基地,是集研发、生产及工程技术转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实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按企业化运行管理,在2006年6月被教育部正式立项为“西南药用生物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使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的开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

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始建于1941年,北距花溪市镇中心约3公里,南距贵州省委党校约2公里。

教学实验场是贵州大学农科专业唯一的集教学实验、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研〔创新〕训练、毕业实习和现代农业示范于一体的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场辖区总面积1000余亩。

三、科技技术突破

1.教学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加强和改良教学工作,采取强化研究生培养管理,积极探索新举措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1年在全校率先成立研究生班级管理制度,成立两个研究生班,制定?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班级委员工作职责试行条例?,进一步标准研究生管理。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标准,举办了

“严谨科研态度,抵抗学术不端〞实践活动,开展主题为“签下庄严承诺,坚守学术道德,构建和谐学风〞的大型签名活动。通过签名活动,凸显端正学术行为的重要性。在实验室中的工作中,全面做好了未来规划。学院于年初制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对我院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建议的目标,实验人才管理提出的规划,为整合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现有状况做出的有益的尝试。学院生物根底实验室荣获贵州大学“十佳实验室〞表彰,获贵州大学优秀实验管理人员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周英副院长在学校实验管理工作总结会上代表学院做经验交流发言。

2.科研工作

2021年是生命科学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继在获得学校2021年科研工作一等奖荣誉之后,经历学科调整,发扬连续作战精神,迎难而上,超额实现年初制定标准。2021年,学院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渠道拓宽,纵向科研质量提高,成为学校科研工作主力军:

--凝聚 科研团队,营造科研气氛:学院科研学术团队建设显现出一定成效,已初步成立3个科学研究团队、6个科研研究机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双赢。据不完全统计,为地方经济增产增效近5000万元。

学院通过开设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学院学术研究气氛,全年共开展学术讲座26次,其中外籍专家学术讲座11人次,为教师开阔学术视野创造有利条件,以学术研究的进步来推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开展。

--组织落实科研申报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融入科学研究:学院注重科研信息的收集,为学院教师申请各类科研工程提供方便,开展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科研结对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参与到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中去,强化三助工作,全院83%的研究生参与到学院的科研工作中。2021,纵项获批34项,横向科研课题17项,总计51项。共中国家级工程6项。科研经费到账780万元。我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7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9篇。研究生发表论文12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和转载率进一步提高,在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教师2021年申请专利14项,学生申报专利6项。

科研成果概览

教师

获奖工程

等级

文晓鹏

贵州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罗应春

熊源新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食品科学效劳团队〔谭书明〕

校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效劳团队

一等奖

郁建平〔第二完成单位〕

贵州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3.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借以营造多元化的学术气氛,通过学术思想交流碰撞培养学生的学术研讨能力,为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学科努力。全年共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26场,其中外国专家专场讲座11场。承办美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讨会,近20名中美专家围绕植物生理与基因工程研究前沿问题做了学术报告并答复了专家提问,全省植物生理领域近200名专家与学者到会。先后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南开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埃及大学Tarik

Rabie博士、耶鲁大学教师访问团来校访问交流。与西澳大利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每年互派5名学生学习。

四、加强合作

带动开展

我院在注重教学培养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合作。自2007年以来,我院已经与局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各种合作协议,自身的科学技术带动其开展。

2007年3月:与贵州一代食品签订合作协议,担任技术研究主体,负责承当技术研究工作,联合申报国家各种工程。

2021年7月:与贵州五信子开展签订“葱、花椒微胶囊委托研发合作〞协议。

2021年11月:与黔东南剑河县剑白香猪特色食品签订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与美国专家学者签订科研工程合作协议书,名称:抗血病小分子药物的开发研究,此工程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建设。

2021年1月:与遵义金紫阳食品签订“遵义食品工业园食品研发与平安预控中心〞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与三橞县人民政府签订“三橞鸭产业开展规划编修协议书〞。

2021年2月:与普安县草地畜牧技术效劳中心签订“普安奶山羊胚胎移植工程快繁于洋乳制品开发研究协议〞。生命科学学院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信息、人才、技术及仪器设备资源优势,对山羊乳制品梯度开发与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全面开发深加工产品,提升乳制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壮大乳产业规模。

与凤冈县科学技术局签订“巨型野生真菌开发合作协议〞。

2021年3月:与贵州常想吃食品签订“风味素辣椒关键技术加工研究〞协议。

与贞丰县人民政府联合构建“贞丰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6月:与贵阳三联乳业签订“贵州省百名教授、博士进行企业活动合作协议〞,围绕贵州省工业企业人才,技术和市场科技需求,贵州大学选派教授、博士在企。业中具体开展科技效劳、智力支持,参与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重大课题攻关,共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工作。

2021年1月:与贵州出入境检查局检验检疫中心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协议。

2021年11月:与正安县顶箐方竹开展“全面合作、优势互补、加强联系、促进开展〞活动。开展各项技术的研发、开发与应用。

2021年1月:与贵州牧草种籽繁殖场联合进行“2021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工程〞的申报。负责工程申报材料的撰写和工程总结。技术交档和生产转化与实施。

2021年3月:与贵州乡下妹食品签订“酸汤加工新技术研究与技术鉴定协议〞。

与盘县科学技术局联合构建“盘县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中心〞,带动地方产业,促进当地开展。

2021年4月:与华西金坛铮食品签订“风味发酵复合饲料研制与示范协议书〞。

2021年5月:与同济堂制药签订“对中药桑白皮对HIV—1

LTR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对于我院签订的这些协议,已经开始实施,多数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将还会进一步努力,更多地开展,带动地方及企业的开展。

五、总结自我展望未来

在以往我们已取得一些显著成果,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我,将自身的优势运用到实践当中,带动地方更多的开展。我们也展望未来,并作出以下方案:

1、继续加强科研学术团队建设

在现有学术团队根底上,将努力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重大科研工程立项,解决重大科研问题,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实现科研创新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开展,实现“学术为本,科研强院〞的开展目标。

2、继续加大国家工程申报力度,同时做好工程结题工作

2021年,我们要立足建设学院科研团队平台,进一步提高工程筹划水平,加大对国家863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等的申报力度,还要力争在彰显学术影响力的重大招标工程等领域有更大突破。同时,我们要树立“诚信、严谨〞的学术风气,做好工程结题工作,形成工程“申报——立项——结题——再申报〞的良性循环。

3、继续加大效劳社会的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稳定在1000万左右

横向科研课题能够较好地反映学术效劳地方开展的力度,是对纵向科研课题的有益的必要补充。我们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大对经济建设与地方建设的咨询效劳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横向科研经费的争取力度,力争使全院科研到帐总经费继续增长。

地方科技发展 篇2

一、构架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高校以学科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而带动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战略的转移,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动向和最新趋势。构架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是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的前提和基础。

1. 围绕地方支柱产业, 搭建学科专业平台。

潍坊学院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以传统学科为基础, 深入研究地方支柱产业的需求;适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提升优势专业, 在众多学科领域设置新的专业方向, 培植新兴专业, 发展紧密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如为突出潍坊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学校开设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等等。目前, 学校所设专业基本涵盖了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 并初步建立起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

2. 突出传统专业优势, 强化师范类专业教育。

从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构成来看, 大约70%是由原来的师范类专科学校和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就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而言, 这类院校的师范教育类专业都有多年办学经验, 是各个新建本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当前偏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环境下, 如何保持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优势, 是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因此, 保持师范教育专业的持续优势, 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提供高素质的师资, 是地方本科院校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时的重要目标指向之一。潍坊学院现有的51个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有13个, 占1/4。多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师范教育类专业, 积极为学生搭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平台, 理工渗透、文理结合、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平台和以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为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的师范毕业生已基本构成了潍坊乃至鲁中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主体, 并成为本地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主体。学校传统学科专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满足了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 密切了与地方教育机构的联系, 由政府主导在潍坊市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 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3. 整合优势资源, 在新兴交叉学科寻求突破。

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优势条件, 整合资源, 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振兴基础学科, 占据学科发展的制高点, 形成学科专业纵向结构上的学科链和横向结构上的支撑面。2006年, 潍坊学院物理系的光学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 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的团队在2007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掌握实验上实现高亮度3光子纠缠源这一先进技术的学术团队、全国第二个掌握此先进技术的课题组;2007年该实验室被潍坊市确立为第一批“鸢都学者”岗位;2008年多光子纠缠与操纵实验室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成为潍坊市历史上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量子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是涉及国家安全、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研究方向, 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科学界、国防部门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开展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 可望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信息传输通道容量和信息的检测精度等, 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潍坊市在量子通信领域占领制高点提供前瞻性成果, 将为潍坊市通信事业及光电信息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发展, 从而全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搭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平台

1. 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当前, 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是不争事实。潍坊学院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科研实践, 派出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与1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共建技术中心协议和技术攻关合作协议, 承担了几十个科研项目, 与山东瑞斯公司合作成立的节能研究院以及围绕应用化学、机械、电子、土木工程等潍坊支柱产业开展的校企共建实验室、研究所、中试基地等尝试,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 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大力加强校际间、校地间、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多层次、多方式开展科研工作, 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促进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潍坊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化学草浆黑液资源化与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增产稀土转光农膜”, 均已应用于农业产业化实际,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生物工程研究所、潍县萝卜研究所等研究所, 开辟了潍坊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园、寒亭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十几个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学校还将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自我构建技术的吸纳平台,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服务于潍坊经济建设。

3. 大力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研究。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等进行立项研究, 有利于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科研方向等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热切关注山东半岛尤其是潍坊的经济社会发展, 成立了“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和“山东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 (山东省同类院校第一家省级研究基地) , 整合研究力量, 科学制定规划, 合理设置课题, 紧紧围绕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和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与知识产权、文化产业发展、社会公用事业服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 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还通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 邀请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开办论坛、学术会议、“文化周”等活动, 传递信息, 传播文明, 为山东特别是潍坊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4. 加强干部培训基地建设。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办学的高等院校, 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又要紧密结合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积极为地方构建“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建立与地方互动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潍坊学院注重发展自身优势,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整合优势教育资源, 创新培训模式, 大力推广“菜单式”、研究式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讨、拓展训练等方式。通过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教材建设, 开展教学评比活动, 建设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和品牌培训项目。同时针对干部培训需求差别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的实际, 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务求实效。

三、构筑与区域社会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高地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源和示范区, 应当在传播高雅文化、创造经典文化、倡导主流文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潍坊学院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 把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 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抓手, 作为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并自觉把大学文化融于地方文化的大框架之内, 让大学文化建设与全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互动, 在互动中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品位, 在互动中扩大大学文化的效能和影响。

1.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加强地方文化和名人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地方文化和名人研究, 成立了“北海 (潍坊) 文化研究院”, 汇集不同学科专业研究人员,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 已出版了《北海文化研究丛书》 (6本) 、《潍坊文化读本》等学术专著, 其中《潍坊文化读本》被列为潍坊市中小学教育教科书;承担了《潍坊文化三百年》等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和文化部重点课题研究, 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研究地方文化, 传播地方文化, 使“务实开放、因势趋时、尊重贤才、宽仁尚德、海纳百川、兼收众长”的地方文化精髓在潍坊大地上发扬光大。此外, 学校还积极开展文化名人研究, 目前已经建立了“潍坊文化名人馆”, 组织成立了臧克家研究会、刘墉研究会、莫言文学创作研究会、尧舜禹文化研究会等学术团体, 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成果。

2.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潍坊学院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同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与日本长冈造型大学、韩国湖原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10余所大学正式签订了校际友好关系协议书。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留学或访学。2007年7月, 由潍坊学院牵头组织的“华夏之声”世界风筝都艺术团赴维也纳进行文化交流等活动, 被潍坊市委称为潍坊市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 致力打造精品力作, 发挥大学文化辐射作用。

潍坊学院把挖掘、利用、拓展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的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作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增长点, 把建设这些标示性文化的过程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对社会进行影响和宣传的过程。校长作词的校歌《腾飞的梦》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1000多分钟;2007年6月, 潍坊学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MTV《记着老百姓》以其健康的歌词内容和优美的旋律,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些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的经典之作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

(王守伦, 潍坊学院院长、研究员, 山东潍坊261061;吴明, 潍坊学院高教研究室副主任, 山东潍坊261061;王忠山, 潍坊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 山东潍坊261061)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5/16) .

[2]张民选, 谢仁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高教发展的战略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1) .

从科技查新看地方科技发展现状 篇3

〔关键词〕科技查新;统计分析;科技发展;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139-03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Sci & Tech Development in Regional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Sci & Tech Novelty Search ProjectHe Fuming Bai Baohong Zhang Weimin Li Lei Fan Hua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haanxi,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sci-tech novelty search results fin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2001-2007.The goal of this paper was to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novelty search items;To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sci-tech novelty search;statistical analysi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status;propose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开展包括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专利申请、新产品鉴定、申请科研基金等各类科技查新业务,承担了省内通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组织鉴定及授予奖励的科技项目的查新任务。自1988年以来,每年完成的科技查新项目数量逐年递增,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这里仅以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中心(以下简称科技查新中心)2001-2007年完成的科技查新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探讨陕西省科技活动及科研力量分布与科研水平状况,为陕西省的科技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科技查新中心2001-2007年共完成科技查新项目6 972项,这里从科技查新项目数量、查新范围、来源地区、委托单位类型、项目所属行业(专业领域)、查新目的(科技查新报告用途)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2]。

1 2001-2007年科技查新项目数量变化分析

2001-2007年科技查新中心共完成科技查新项目6 972项,图1显示了历年完成的查新项目数量及其变化趋势。2001-2005年围绕1 000项左右波动,总体呈上升态势,增长速度较缓;2005-2007年呈直线上升态势,增长速度较快。2001-2007年平均年增幅10.9%,2006年增幅较大,达到29.0%。

2 按查新范围统计

查新范围是指对查新项目所需查证的文献的检索范围,分为三类:“国内查新”指检索范围仅限于国内文献;“国外查新”指检索范围仅限于国外文献;“国内外查新”指检索范围既包括国内文献也包括国外文献。在2001-2007年完成的6 972项查新项目中,进行国内查新的4 726项,进行国外查新的97项,进行国内外查新的2 149项(见表1)。总体看,要求对项目技术在国内是否具有新颖性进行查证的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每年均在98%以上(含国内查新和国内外查新);要求对项目技术在国际上是否具有新颖性进行查证的比例约为1/3(含国外查新和国内外查新);只查证项目技术在国内是否具有新颖性的比例约为2/3(只做国内查新)。

3 按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所在地区统计

按陕西省10个地市科技查新项目量进行统计分析。在2001-2007年完成科技查新的6 972个项目中,西安5 895项,约占84.6%;宝鸡214项,占3.1%;咸阳228项,占3.3%;延安187项,占2.7%;汉中90项,占1.3%;安康62项,占0.9%;榆林56项,占0.8%;渭南76项,占1.1%;铜川23项,占0.3%;商洛23项,占0.3%。另外有118项为省外单位委托的项目,占1.6%。

上述统计数字显示,陕西省科技查新项目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各地差异比较大。历年的查新项目都是以西安市为主,商洛、铜川、安康的项目较少。主要原因是:西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比较多,技术力量比较强,科技发展较快,科研项目与科技成果较多;咸阳、延安、宝鸡三地也驻有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查新项目主要来自这些单位,例如延安地区的查新项目95%以上来自延安大学;咸阳市的科技查新项目大部分来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12研究所。而类似机构比较少的安康、商洛、铜川等地的科技查新项目也比较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省的科技发展在地域上严重失衡,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逐步形成一种科技落后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发展落后又使科技水平愈发降低的不良循环。因此,考虑如何平衡各地的科技力量,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均衡发展,是摆在科技管理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按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类型统计分析

根据科技查新中心历年接待的主要委托单位的情况,这里将委托单位分为厂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卫生机构及其他(公用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及个人)等5类。2001-2007年科技查新中心完成的6 972项科技查新项目中,来自厂矿企业的3 313项,约占47.5%;高等院校1 339项,占19.2%;科研院所1 269项,占18.2%;医疗卫生机构606项,占8.7%;其他445项,占6.4%(见表3)。

统计显示,陕西省科技查新委托单位的主体以厂矿企业为主,厂矿企业在查新项目数量上超过了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总和,有些令人意外。我们先不论项目科研水平的高低,单从数量上足以表明陕西省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现象,与国家提倡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大政方针相吻合。

5 按查新项目所属行业分布统计分析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就是说,目前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因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时,就通过组建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地方融资平台雏形期(1980年代初-1994年):地方政府首先通过集资贷款建桥修路的模式,开地方融资先河;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这类政府借钱发展当地基建的模式是融资平台的前身;1988年交通部下发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此类贷款,该模式也逐步在全国推开。

融资平台初创期(1994年-199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正开端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分灶吃饭”;尽管此阶段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局限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且铺开的范围不大,但在基建项目上积累的经验为后期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资平台推广期(1997年-2008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重操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法宝,地方融资平台迅速推广;地方政府为了安排配合中央政府的资金,同时又受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地方政府开始更多地依赖融资平台。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训体会 篇5

一、对转型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各有不同,有的由原来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一直以来就以举办应用型专业为主,因此,这些学校认为,他们不是转型,而是深化或提升。有的原来是师范的底子,现在还是以举办师范专业为主,师范专业是应用型吗?有的认为,不要用转型,用转变比较恰当。经过讨论,使我们认识到,上述都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重点是认识转型发展的本质。教育部倡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击中了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问题的要害,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应用型就是强调需求导向,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本质我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高校分类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二是强调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只是地方高等院校的事,而是所有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对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1、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问题突出,且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行高校分类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培训和思考,我认识到高校分类分层管理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人才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2、转型发展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新科技的加速产业化、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城镇化衍生的新职业,形成了对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工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3、转型发展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与教育发达国家比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性,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高分低能,培养与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选人难同时存在等问题,备受诟病。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将导致高校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必须通过高校分类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对如何转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转型的主体。关于如何转型的问题,黄达人校长的报告对我们启发很大。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核心是需求导向,主要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内容是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应用研究、提升师资水平等问题。一是在办学定位上充分体现为地方服务的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而这种差异性正好能为高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方面要紧紧围绕地方的支柱产业。围绕产业链哺育专业群,建立专业群来对接行业产业链。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时,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关注行业产业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同时,在专业调整方面,还要特别注意与本地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体现特色。三是教学过程和评价要注重企业参与。同时,要特别强调实践教学。四是应用型高校的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五是要注重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注重从企业聘用教师,并培养他们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在本校教师中要有相当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四、对转型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理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窝蜂,不搞一刀切。一是要处理好国家宏观指导与高校自主发展的关系。实践总是比理论丰富,应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高校的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允许各高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途径。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兼顾学生成长需求与人才市场需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宽口径培养与职业能力养成,对口按需培养与夯实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之间的关系。

IPO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6

http://

时间:2011年04月27日

来源:

----云南证监局携手昆明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开展拟上市企业调研

4月20日至21日,云南局范辉局长率队,携手昆明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对滇虹药业等十户昆明拟上市企业开展上市调研工作。调研工作通过宣讲法律法规,传递监管原则和理念,“一司一策”

摸情况、找问题、提建议,本次调研活动对推进昆明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调研组详细听取了十户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中介机构对公司历史沿革、经营情况和上市计划等方面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调研组对企业提出的涉及发行上市方面的法律

法规及政策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顾虑进行了现场研究,调研组还针对各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进行了诊断。

范辉局长在调研过程中就推进昆明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提了三点要求: 一是拟上市企业要知法守法,切不可舍本求末。企业申请上市要解决“能不能”和“为什么”上市的问题,拟上市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上市”与“发展”、“规范”与“开拓”的关系,借助

资本市场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实现“借助上市”而不是“为上市”的百年企业发展大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机和市场申请上市,切不可追求短期效应而“闯关”上市。

二是中介机构要勤勉尽责,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中介机构所开展的业务是证监会、公众投资者赋予的法定业务,与资本市场发展唇齿相连、荣辱与共,必须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实事

求是,努力使企业存在的问题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协助解决;同时,中介机构要主动挖掘优质企业,将质地优良、运作规范的企业引入上市轨道,为资本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三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扶持,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证监会对企业申请上市的程序和决策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支持和鼓励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我们将和地方政府一道,充分利用昆明市已建立的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和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加快推进上市步伐,全面形成昆明上市企业培育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

批的良好局面,为云南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增添活力。

四川省“借力”上市公司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来源: 全景网

发布时间: 2011年01月21日 14:26 作者: 余武俊

全景网1月21日讯

资本市场二十年来,四川省总计实现融资1185.12亿元,为四川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培育造就了东方电气、五粮液、新希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

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促进四川地方经济发展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近日全景网实地采访了四川省证监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和上市公司,探询

其中的奥秘。

资本市场为四川培育造就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四川资本市场起步早、发展快,在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数量、市场活跃程度等诸多方面均领跑中西部,位居全国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四川有上市公司90

家(A股上市公司83家、境外上市公司9家),A股上市公司数居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二十年来,四川资本市场总计实现融资1185.12亿元,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培育造就了

东方电气、五粮液、新希望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规范,资本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功能日益显现,发展直接融资已经成为大国崛起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抓住了近年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机遇,推

动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实现了四川资本市场超常规、跨越性发展,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加大,作用明显。特别是2008年以来,四川资本市场经受住了5.12特大地震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资本市场发展也激活对了民间投资和拉动了间接融资。四川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小企业上市获得的快速发展所显示的示范效应,极大的促进了未上市企业的上市积极性。除

民营中小企业外,一批省属国有大企业也在积极筹划改制上市前的准备。其次,资本市场发展还吸引了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民间资金纷纷进入四川,寻找和培育项目。同时,由于

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质量普遍高于一般企业,银行普遍对其加大贷款和授信额度,各种金融工具相互支撑和支持的叠加效应开始显现。”

资本市场对地方经济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四川上市公司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近三年,四川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354.07亿元,实现净利润349.52亿元,分别占四川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年累

计营业总收入的15.33%和累计总利润的15.40%。

在采访中,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表示,该市7家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较高,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四川美丰从1997年上市至2009年末,累计创造利润21.34亿元,纳税

3.65亿元,分红6.75亿元。沱牌曲酒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净利润5379万元,利税2.26亿元,生产能力列全国同行业第14位。在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华润锦华规范改制上市以

来始终保持着盈利能力,发展为遂宁市纳税大户。华纺银华上市以来创利润总额5589万元,税收贡献总额1.71亿元。

图为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接受全景网采访

四川省上市公司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带来了结构的优化。目前,上市公司已基本覆盖了四川重点优势产业,既有东方电气、五粮液、攀钢钢钒等主板龙头企业,也有科伦药业、川大智胜、吉峰农机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特别是一批高新企业上市,有效引导了各类要素和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

上市公司既有自我发展,又回报社会,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四川各上市公司都踊跃捐款捐物,其中沱牌舍得酒业公司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了

1000万元爱心善款。

“借力”上市公司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通过四川的实地采访,记者发现把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已成为四川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大道”。

四川省黄小祥副省长表示,资本市场的功能逐步得到全面显现,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近几年,四川省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做大做强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了产

业集中,培育了优化产业集群,优化了产业结构。此外,四川省有创业板上市公司6家,排名全国第6位,这使得大量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受到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青睐,促进了四

川省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

遂宁市射洪县就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建立了四大工业园区。射洪县副县长丁文艺表示,“射洪县选择了走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的道路,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以沱牌曲酒为例,在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只能算是一个”小作坊“,后来通过培育上市做大做强,上市后企业本身有了巨大发展,后来我们依托沱牌组建了沱牌工业城,现在沱牌工业城已有20多户规模以上企

业,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集群,而沱牌工业城年产值也达到了65亿。此外,我们还依托美丰股份公司,组建了美丰集团和美丰工业园,目前美丰工业园规模以上企业达50多家,产值可达80多

亿。”依托上市骨干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使得地方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对地方税收、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也为四川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四川省金融办主任陈跃军表示,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园区发展迅猛,拥有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园

区两个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园内中小企业、高新企业众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潜力很大。未来,随着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四川企业利用资

本市场发展壮大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助推福建经济发展

2010年12月21日 04:05 来源: 证券时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福建股票认购申请表和最早获批公开发行的福耀玻璃(600660)股票,已成为福建资本市场探索与起步阶段的见证。

福建证监局局长陈小澎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年来福建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段相当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探索与起步(1984-1993年)、初步发展(1994- 2002年)、风险处置与规范发展并存(2003-2007年)、规范与快速发展(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在前几年的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妥善化解后,如今的福建资本市场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

新机遇。

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福建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哪些带动作用?

陈小澎:辖区资本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截至今年12月初,辖区48家上市公司通过境内资

本市场IPO融资超过550亿元,2006年以来再融资超过1000亿元。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福建优质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福建经济跨越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直接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经过多年发展,辖区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了显著提高,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截至去年底,辖区3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156.06亿元,同比增长

151.82%;资产总计14,888.28亿元,同比增长29.71%。2009年,辖区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0.59元和17.0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4倍和1.36倍。此外,福建资本市场 的蓬勃发展在优化地方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地方财政税收、提供社会就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晋江突破”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晋江(重点)突破”战略是福建证监局近年来工作的重要部分,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陈小澎: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市之一,但2004年时,晋江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却明显滞后。当年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200家,却只有2家企业在境内上市,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2004年,福建证监局提出优化辖区资本市场结构的基本对策:优化存量和扩张增量并举。针对增量扩张,确定了“晋江(重点)突破”战略,旨在以晋江乃至泉州等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

区,作为推动辖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加大优质上市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进而对其他地区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质量较好的公司上市。

2006年IPO开闸后,福建证监局成立了“推进上市工作组”,专司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工作,加快实施“晋江(重点)突破”战略:一是实地走访调研,挖掘上市后备资源。2007年以来,联合有关部门大范围实地走访,建立了“上市后备资源信息库”和分梯次的推进格局;二是加强“双补”,规范企业上市行为。在走访和服务企业过程中,注重宣导理性上市理念,引导企

业做好“补条件”和“补基础”的工作,做实规范整顿工作;三是加强培训服务。4年来,联合有关部门累计组织召开全省或区域性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16场次、专题会议36场次,累计有4000

余人参训,迅速提高了企业上市工作能力;四是发挥合力,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与有关各方在信息共享、联合走访、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共同推进上市的合作机制;五是

积极争取证监会领导和证券交易所的支持。

通过持续6年的不懈努力,“晋江(重点)突破”战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辖区共有52家企业向证监局提出辅导备案申请,31家企业向证监会上报IPO申请,23家企业通过了

证监会发行审核,21家企业已发行上市;辖区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80家,公司首发上市融资连同存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债券类融资,累计实现直接融资超过1750亿元,为海西建设提供

了重要资金支持。截至2010年11月,晋江市共有3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76家上市后备企业,“资本晋江”雏形初现,对全省其他地区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树立福建板块良好形象

证券时报记者:福建证监局近年来持续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小澎:上市公司创造财富的资源取之于社会,也理应将发展的成果回报于社会。福建证监局在2007年就意识到通过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建立促进科学

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2007年,福建证监局通过指导兴业银行(601166)在辖区上市公司治理培训和案例分析会,向辖区上市公司发出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倡议,受到辖区各上市公司的一致拥护和积极响

应。此后,又通过举办辖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培训会、发布《福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指引》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责任建设,明确要求辖区各上市公

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在检查和评价社会责任制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和上报。这一举措在全国证券监管系统内开创了先河。目前,辖区上市公司、证

券公司已全部建立了社会责任制度,并通过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实施和体现。2008、2009年,福建证监局连续两年组织编辑《福建辖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书,全面反映辖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和具体实践。这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

一部完整的区域范围内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全面记录,也是辖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的一次成功的集体亮相,在资本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示范效应也随之产生。

营造良好证券生态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一段时间,福建证监局将采取何种发展思路和措施,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陈小澎:福建证监局将充分利用中央支持加快海西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动福建辖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重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内及产业间的战略性重组,促使优质资源、优质项目

和优惠政策向优质上市公司集聚。积极鼓励和支持再融资,争取3年内通过再融资筹集资金500亿元。积极引导资本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新项目,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巩固和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是继续开展企业上市培育服务,推动优质企业尽快发行上市。继续实施“晋江(重点)突破”战略,联合有关部门深入挖掘优质后备资源,尤其是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农业龙头型

优质后备企业的挖掘和培训服务力度,推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优质后备企业“一起上”;组织保荐机构开展对辖区拟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培训,建立保荐机构辅导和持续督导工作质量的

评价机制,督促在辖区执业的保荐机构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全面总结推广晋江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争取3年内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0家,实现直接融资1000亿元。

三是积极支持和鼓励辖区证券期货机构发展壮大,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利用中央赋予海西先行先试的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证券生态环境,争取更多法人证券期货机构、合资证券

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将总部设在福建辖区,积极扶持现有证券期货机构创新发展、做大做强,着力培育综合实力一流的机构,提高福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四是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配合推动债券市场发展和场外市场建设。密切关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的政策动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做好园区内后备企业的

走访、筛选、推介及政策宣讲工作,积极争取福建省高新技术园区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首批扩大试点范围,并积极争取发展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

五是积极配合推动两岸证券业交流合作,积极争取辖区资本市场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的《若干意见》,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加快两岸资本市场的交

流合作步伐,促进闽台证券期货机构双向互设,互相参股,配合推进海峡西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证监会加大对福建资本市场先行

先试的支持力度。

解放思想加快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江阴惟一一家地方性股份制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要切实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将坚持立足服务地方,加快实现自身新一轮跨跃式发展,不断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孙伟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江阴农商行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人民币贷款余额188亿元,比年初增放25亿元,全行新增贷款占全市的39%,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孙伟表示,面对新的“

双防双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农商行将继续支持市委、市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肩负起服务地方的重任,争当金融主力军。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对“三农”经济的服务支持,以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大局为重,加大对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保障农村发展资金供给。同时,克服宏观调控带来的调整期困难,挖掘潜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壮大资金规模,在防范风险的

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我市传统产业升级优化的资金支持和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培育。

按照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思路,农商行紧紧抓住放开农村商业银行地域限制的政策机遇,启动了“走出去”投资苏中苏北农村金融机构、跨省设立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该行发起筹备 的四川宣汉诚民村镇银行已取得四川省银监局批复,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今后,农商行将加大跨地区发展力度,选择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研究探索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着

手培育农商行“总部效应”,促进本地企业对外交流拓展,增强江阴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江阴整体形象的提升。

目前,农商行正在积极做好上市申报前各项准备工作。孙伟告诉记者,实行资本运作,不仅有利于农商行完善公司治理,规范管理机制,快速筹集资本,实现裂变发展,更有利于江阴通

过自己的银行,聚天下资,谋江阴利,进一步提升江阴对外形象。现在,该行正与上市辅导券商、律师、审计中介一起,一步不松地推进资本运作,努力成为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上市银行,以

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为江阴地方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农商行的发展得益于江阴经济的发展,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存贷比例许可范围内,农商行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孙伟说,因此,不断扩大银行存款资金规模,是保持和

增强农商行对地方经济信贷支持能力的基础。在现有存款规模全市第一的基础上,农商行将进一步拓展合作思路,加强与政府和各个方面的沟通协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稳定增强农商

行资金实力,更好地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陆建生 郑英 陈瑜)

宁夏证监局:资本市场成地方经济发展突破口

2011年11月28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李立平[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十二五”期间企业上市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日前,由宁夏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宁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国内知名证券公司的专家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宁夏证监局局长陈士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陈士轰指出,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已经成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几

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股市发展的政策措施,也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发展证券市场的决心和信心,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抓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十

二五”期间,企业上市将进入黄金机遇期。

陈士轰表示,目前,宁夏上市公司的数量只占全国2304家的0.52%,股本只占0.12%,市值只占0.18%;2011年1-10月,全国新增上市公司241家,而宁夏没有1家;宁夏上市公司的数量、规

模、产业布局等,离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他强调,宁夏企业要充分理解上市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认识到上市公司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企业上市能够实现利

用资本市场推动规范发展、获得长期稳定发展资金、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实现公司股权增值等多方面目标,企业上市利远大于弊。宁夏企业要准确把握资本市场的政策和形势,把握好发展机遇,一是锁定目标,坚定企业上市信心。二是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三是选择好各类中介机构,确保上市工作顺利推进。宁夏要以企业的发展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本次“宁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是“资本市场宁夏行活动”主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和宁夏自治区领导关于“加大资本市场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宁夏资本

市场发展力度”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宁夏地区后备上市企业、推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宁夏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地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金融办负责人,以及100多家企业的高管人员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班。

企业上市与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训中心主任 张朝元

(2010年6月22日在第12期营口大讲堂上的报告)

很高兴来到营口大讲堂,营口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增长,GDP已居辽宁省第4位。今天,就企业上市与地方经济发展,谈谈我的认识,与大家做个交流。

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快企业的资本运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和发展,已经成为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目标。但是企业上市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使企业想上市、敢上市,最终能够上市,各地政府都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营口市也出台了非常具体的相关政策。政府采用这种帮一把、送一程、推一推的方式,建立“绿色通道”,给拟上市企业一些特权,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仅能给企业带来资本金,更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制、规范的运营机制。总之,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固然需要中介机构勤勉尽职的工作,地方政府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功能与现状 1.资本市场的概念 所谓资本市场,是指取得和转让资金的市场。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要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主要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而资金交易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称为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信贷市场、产权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组成。我国的股票市场起源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在近20年时间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700多家,两个交易所的市值排在世界的第7、8位。目前世界最大的交易所是纽约交易所,其次是东京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只有服务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主板。2004年推出中小板,服务于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截至今年6月18日,有429家中小企业上市。2009年推出创业板,服务于处在成长期和创业期有盈利的中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是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和英国的AIM市场。去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到今年6月18日,已有8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此外,我国还有一个股份代办系统,就是新三板,是比创业板还低一个层次的市场,是非上市股份公司股票交易的地方。证监会今天将出台文件,准备在中关村股份代办系统的基础上,在全国其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步推广,以解决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转让、交易及筹资等问题。这些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个交易系统筹集资金,规范发展,在达到创业板或中小板的要求后,进行转板。以上,就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情况。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组成证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是比较滞后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加微薄。基金分为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基金就是汇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由专家进行股票二级市场投资,政府对它的监管很严格。私募股权基金是向个别机构或个人募集的基金,投资方向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在企业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售出,以获得高额回报。这些投资者具有较强实力,能够自担风险,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因而非常宽松。信贷市场主要指银行给企业和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产权市场是我国特有的,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都设有产权交易中心,对企业存量的产权和存量的资产进行转让和交易。与股票市场的最大区别是,产权市场是对存量的转让交易,企业在股票市场可以发行增量股份,得到更多的资本金。资产证券化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很多地方政府利用这个市场做文章。例如南京政府将其污水处理进行资本运作,进入这个市场募集资金。专家认为,只要在未来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实行证券化,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政府应当考虑的,政府的资本运作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不仅仅是企业要谈资本运作。在经济转轨时期,在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也是市场的主体。如果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上,地方政府仅仅依靠财政,任何一个政府都是无法承受的。所以,政府必须开阔眼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包括采取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2.资本市场的功能: 一是筹资—投资功能。一方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集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资金供给者提供投资对象。

二是定价功能。通过资本市场中需求者和供给者的竞争关系,提供了资本的合理定价。三是资本配置功能。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3.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创业板与中小板(主板)上市基本条件的区别:在财务指标上,创业板要求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中小板要求公司净利润最近三年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三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或者最近三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在发行后总股本上,创业板要求不低于3000万股,中小板要求不低于5000万股。在无形资产上,创业板要求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中小板要求最近一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比例不高于20%。创业板上市要求的主要特点:(1)主营业务突出。要求发行人主要经营一种业务。(2)注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责任,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审计委员会功能的发挥。(3)要求发行人保持业务、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持续稳定。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4)募集资金使用更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但围绕主营业务,可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拓展营销渠道等多个方面。(5)要求具有独立性。发行人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6)要求规范运作。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在一定时期内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如何选择:(1)创业板与中小板服务于不同的目标群体,中小企业板主要服务于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于还处于成长期和创业期,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盈利规模的企业。(2)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愿意到创业板上市,可以自由选择。(3)一些虽然达到中小企业板的条件,但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并处于成长阶段,可以选择到条件比较宽松的创业板去上市。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石化塑胶、生物医药、电子、社会服务等行业企业居多;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石化塑胶、金属非金属、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等行业企业居多,房地产、纺织服装、批发零售、水电煤气、运输仓储、食品饮料、建筑业、造纸印刷、金融保险企业只能在中小板上市。

我国当前的股票发行制度:1999年《证券法》出台,规定国务院证券管理机构依照法定条件负责核准股票发行申请。2000年3月,颁布《股票发行核准程序》。核准制是证券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股票发行条件,对推选的公司的发行资格进行审核,并做出核准与否定的制度。它取消了行政分配指标的做法,改为由主承销商推荐、证监会核准、发行审核委员会表决。核准制的特点是:(1)保荐制度。由证券保荐人推荐企业。(2)询价制度。第一,根据新股的价值,股票发行时的大盘走势、流通盘大小、公司所处行业股票的市场表现等因素,确定新股发行的价格区间;第二,主承销商协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路演,向投资者介绍和推介股票,通过对反馈回来的投资者的预订股份单进行统计,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对最初的发行价格进行修正,最后确定新股发行价格。(3)发审委制。创业板发审委委员35名,主板(中小板)发审委委员25名,每次发审委会议从中随机抽取7名委员,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

二、影响中小企业上市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1.观念与认识的不足。在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富即安”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部分企业对上市存在顾虑,怕上市后从私人企业变成公众公司,原来可以自己拍板决定的事情受到约束;怕上市后其他股东摊薄自己的利润,瓜分自己辛苦打拼下的“江山”;甚至认为上市以后企业就不是自己的。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认识到,人的追求应该既有利益驱动,又有价值驱动。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让社会公众认知企业,通过走向资本市场,规范地、更好地运营下去。

2.对解决历史问题的担忧。上市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准备,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纳起来需要达到十六个字的要求:“历史清白、盈利良好、运营规范、地位突出”。企业上市尤其是境内上市对历史沿革审查非常严格,包括公司设立、资产变更、股权变更、注册资本变化、无形资产出资、收购、合并等,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有的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不愿意公开。有的由集体所有制转制中,存在产权、股权模糊、“账外账”,以及用地手续不完备等问题,理清这些旧账,企业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各种地方性的税费优惠等,由于缺乏合法的行政授权,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存在补缴或返还所享受优惠税费的可能,造成企业大量的现金流出,导致部分有实力、具备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不敢改制、不敢上市”。

3.重生产经营,轻资本运营。一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对企业的资本运营认识不够,产品有销路,效益比较好,感到不缺资金,不必上市。企业应该认识到,没有上市是渐进式发展,上市后是跨越式发展;没上市前在做“加法”,上市后在做“乘法”。

4.担心企业上市风险太大。无论是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从启动到踏进资本市场的大门,上市时间大约需要两年或更长,企业不仅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上市费用保守估计也需要数百万至上千万元。应该认识到,企业在上市获得增量资本时,需要对存量资本进行一次合理的调整。这种调整需要付出成本、花费时间,但通过调整好存量资本,才能有资格获得增量资本,建立起一个长期低成本的融资平台。

5.担心上市后受监管、约束多。没有上市以前,企业自我意识比较强,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比较少,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方面随意性大,受约束少,长年以来形成了一种习惯。企业上市后作为一个公众公司,面临及时、准确、全面披露相关信息的压力,公司要受到许多制度的约束,股东永远把净资产收益作为追求目标,公司在经营上面临稳定盈利和持续增长的压力。

三、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

1.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地方引资。企业上市过程中,通过增资扩股、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募集等形式吸引国内外金融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尤其是企业境外上市,它可以吸纳外部金融资源,形成国内外资本互补的格局。企业上市本身就是引进股东、注入资本的过程,使上市公司成为招商引资的新载体。

2.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劳动就业。企业上市后,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产能及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更大的劳动力需求,能为本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企业跨入资本市场,还将产生更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上市公司壮大的同时,必然进一步拓展上下游的产业链条,从而生成更多的就业机会。

3.推动企业上市就是增加地方税收。企业上市后,通过公众募集资金,不断地增加项目投资,扩大再生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税收会明显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断加大。由于企业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必须遵守公开披露信息的制度,使上市公司在“阳光”下规范经营,避免了上市前企业为了少缴税而隐瞒利润的现象。上市公司以其盈利和回报股东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以此决定公司股票的价值,公司在尽可能提高盈利的同时,必然相应大幅度地增加税收数额。浙江绍兴杨汛桥镇有9家上市公司,该镇的浙江玻璃公司通过上市融资,规模快速扩大,缴税额大幅上扬,上市前每年缴税2000万元左右,上市后每年缴税上亿元。4.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资本市场乃至经济的发展程度,其上市公司市值与当地GDP产值的比值是一个主要指标。企业上市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有许多好处,对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上市作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体现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硬指标,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5.推动企业上市就是促进机制创新。一是可以促进制度创新。上市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制度创新。二是可以促进管理创新。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先进的组织形式,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迅速与市场和国际接轨,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使企业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增强企业的公信力。三是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上市给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科研开发提供资金保证,能做强做大主业,提升产业层次,有助于吸引人才加入。

四、地方政府如何培育、支持企业上市

1.组织开展培训、考察等活动,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政府部门通过培训、辅导、考察等活动,促使企业家转变观念,提高对上市工作的认识。引导优势企业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列入上市培育对象。

2.简化程序、降低成本,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制度”是指对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上市申报等过程中,涉及政府部门各项审批及相关查询、咨询等,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依法出具相关文件,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减免上市后备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企业改制涉及产权变更过户且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的,可直接变更企业名称,免交除工本费外的其他一切费用。上市后备企业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车船使用证、给排水及供电计划指标、资质等级、自有工业产权过户时,免收变更、过户手续费等。

3.积极扶持,全力推进,为企业改制上市提供政策支持。对企业改制上市给予直接奖励或财政补贴支持。对上市公司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上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并及时办理有关用地预审、建设用地报批和供地手续。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企业在改制时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先在本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然后在一定期限内分期付清。各地政府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扶持企业上市,特别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推动企业上市。下面是地方政府扶持上市的具体案例:

一是江西新余市政府扶持江西赛维快速发展。江西赛维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彭晓峰,祖籍江西,2003年在苏州高新区创办了一家企业,主要做劳动安全设备。2005年回家乡探亲,顺便考察新余市的投资环境,计划将这个劳动安全设备公司迁至新余,再在苏州高新区创办一个多晶硅企业并实现上市。经过与新余市委市政府的接触,彭晓峰感受到新余招商引资的热情。新余市邀请他将多晶硅项目落户新余,相对于苏州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彭晓峰向当地政府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保证这个企业生产供电;二是政府为企业提供2亿元的资金支持。2亿元对于当年财政收入只有18亿元的新余市难度可想而知,政府找到江西省国际投资信托公司,以新余市财政做担保,发放信托产品融资1亿元。剩下的1亿元,只得依靠七拼八凑,新余市财政筹了几千万元,江西省财政支持了1000万元左右,此外,江西省财政还借给新余市3000万元。赛维公司得到的支持,除了2亿元的资金,还有充足廉价的电力供应。电费约占硅片成本的40%左右,工业电价为0.53元/度,而赛维能享受到0.4元/度的优惠。此外,为配合赛维建厂,市政府将市区东郊的一片丘陵以最快速度削为平地,共拿出3万亩土地,1万亩做硅片,1万亩开发硅料,1万亩吸引配套企业生产电池组件。2005年7月江西赛维公司成立,2006年4月第一块多晶硅片出炉,7月份产能达到100兆瓦,10月份产能达到200兆瓦,当年完成销售收入9.5亿元。2007年7月,完成销售收入30多亿元;2007年6月,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4.8亿美元。赛维上市后产能扩张,年产1600兆瓦多晶硅片,成为世界最大硅片生产企业,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相当于300亿元;此外1.5万吨硅料价格在300亿元左右。到2009年,赛维年产值达到600亿元,每年至少贡献税收36亿元,相当于当年政府担保借款的18倍。正是在赛维开始创造价值的2006年,有资料显示,当年新余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30.4%,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分列江西全省第三和第二。新余和赛维一样,都已进入高速成长期。新余市全力加快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2008年三大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34.7%,其中钢铁产业实现450亿元,增长4.1%;光伏产业实现300亿元,增长133.1%;新材料产业实现50亿元,增长51.5%。新余市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66亿元,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75亿元。

二是无锡市政府支持尚德太阳能公司上市。尚德公司创办者施正荣是江苏人,公派澳大利亚留学,攻读新能源博士,导师格林教授是能源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施正荣回国后写了一份200多页的《中国太阳能发展商业计划书》,但没有得到外界认可。这时无锡市举办了一个国际新能源发展论坛,施正荣利用他自己争取到的20分钟时间,将他的商业计划书介绍给参会者,打动了部分专家、学者和无锡市领导。无锡市政府找了7家国有企业,与施正荣共同组建了无锡尚德公司。施正荣用少量资金和评估后的技术入股,占有25%股份。尚德前期的发展相当艰难,但几年后步入正轨,并计划境外红筹上市。市政府决定国有股必须退出,为尚德境外上市开辟绿色通道。国有企业虽以10倍以上的溢价收回投资,但仍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无锡尚德于2005年实现纽约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合3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并发展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无锡市政府认为,虽然牺牲了资本金的高额回报,但是却换来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政府角色”在“江阴现象”中的作用。江阴作为我国百强县之首,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江阴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有其历史和经济基础,但当年创造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的地方主体并不只有江阴一个市,而为什么最终资本运作最为成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闯开突破性新路子的只有江阴?那就是当地政府在“江阴现象”的造就中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政府的观念是:只有把企业培育好了,才有地方经济的发展。企业虽然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特别是市场体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企业要上市融资,尽快做强做大,还必须依靠政府强力推动。一是大力发展企业群体。江阴也曾是农业大县,上世纪70年代还多是砂石路,国家投入很少。但改革开放以来,江阴抓住了几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办、村办企业,承接浦东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是积极推动资本运营,使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55家,其中国家级集团46家,省级集团84家;有9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进入“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支持配合企业上市工作。13个与企业上市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能够做到步调一致。同时自身加强对国家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指导有潜力企业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起到了“智囊”和“高参”的积极作用。政府提出各部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观念,全力为拟上市企业做好营造环境、业务指导、强化服务、解困脱难等服务工作,使企业的重组、规范和完善能够快速、及时、高效推进。三是政府通过培训考察等途径激励企业成长。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企业家们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和现代理念,确立新的发展定位,增强了企业的危机感。政府近几年来多次组织重点企业集团老总赴海尔、宝钢、华为、长虹、万向等国内知名企业学习考察,并组织他们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培训学习。四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对上市后备企业在规范重组过程中,涉及办理各类证照、产权登记和交易、土地房屋测绘等各项地方性规费给予减免。涉及资产变更、过户和将未分配利润转增为股本及股权转让应交纳的税收,经审计或调整会计记录产生增值需补缴的税收,实行先征后返。企业实现上市后,给予相当于上市当年实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通过购并方式实现境内外上市的,给予相当于购并当年购买企业实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江阴板块”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江阴的知名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使江阴不仅成为国内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而 且也成为海外资本高度集聚和关注的区域之一,带来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营口市政府金融办根据录音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10-12-06 02:58:36 来源: 证券时报(深圳)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证券时报记者 高 璐

从1992年内蒙古第一家证券公司成立、1994年第一只股票发行上市起,内蒙古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为促进自治区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内蒙古资本市场还存在明显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后备上市资源不足、新股发行上市进度缓慢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不强等方面

。为此,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证监局局长方良平。监管协作 强化自律 方良平告诉记者,内蒙古证监局这几年监管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决贯彻证监会的重大政策及改革措施,力求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并因此在股权分置改革、清理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证

券公司综合治理重点工作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积极推动并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障碍,使内蒙古辖区所有上市公司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完成股改,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股改的省(区)。2006年6月,又在证监会各派出机构中率先完成清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工作,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也在全系统内率先完成。这些工作的完成,为进一步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激

活再融资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全国资本市场赢得了广泛关注,为内蒙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构建多渠道的融资框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赢得了先机。

同时,内蒙古证监局还努力在服务内蒙古经济发展大局上下工夫、想办法。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做好辖区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工作,加快资 本市场发展进程,提高资本市场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度。从增量和存量两方面下功夫,配合地方政府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支持和指导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此外,内蒙古证监局注重监管协作,深刻体会到“三点一线”协作的巨大效果。通过建立与证监会、交易所的沟通机制,在防范市场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上取得新成效。严格执行上市公司风

险分类监管,针对高风险公司制定“一司一策”,持续关注,密切跟踪,及时做好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内蒙古证监局始终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一直将其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把维护辖区市场安全与社会稳定作为最高职责,并与各证券、期货经营

机构主要负责人签订《维稳责任状》;同时,注重发挥协会及会员单位的自律作用,并建立了协会联席会议、会员单位信访投诉公示等工作制度。依托资源优势 扩大直接融资

内蒙古资源储备丰富,能源综合实力全国第一,未来有望依托资源优势,建设成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据了解,自治区“十一五”前4年,全社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十二

五”期间预期仍将继续增长,仅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三大基地,就需要完成近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除地方财政自筹,国有、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以及国家、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外,充分发挥和利用自治区的产业资源优势,加快区域资本市场发展,通过境内外资

本市场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国际国内资本,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也成为摆在内蒙人面前的重要任务。

方良平介绍称,内蒙古证监局将从推动有条件的公司整体上市、鼓励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再融资;积极引导、加大培育、扩充辖区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培育辖区公司债发行试点,进

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等几方面入手,按照自治区富民强区的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寻找差距 突破瓶颈

近8年来,内蒙古仅新增上市公司4家,其中今年新增创业板公司1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蒙古有近70家企业被列入上市培育名单,但多数企业离上市条件还有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我们 的上市后备资源相对匮乏,但同时也说明能挖掘的拟上市企业潜力非常大。”方良平说。企业上市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作为证券监管部门,内蒙古证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秉承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拟上市企业 的培育力度,多做调研,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后备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规范运作情况,力争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更多地推向资本市场;二是搭建企业和保荐机构对接和联系的平台,欢迎

和支持优质、规范的保荐机构来内蒙古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同时证监局也将对中介机构的上市辅导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快上市辅导材料审核和验收速度,形成“改制一批、辅导

一批、上报一批、发行一批”的可持续的梯次推进格局,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企业上市见面会、座谈会、企业上市培训咨询会等方式,消

除企业顾虑,让企业领导深入了解资本市场的新政策、新变化、新机遇,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信心,并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企业上市、支持企业上市的氛围。同

时为上市公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产业整合等搭建信息和资金平台,既有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四是借鉴后备企业发展做得较好的兄弟省市的

地方科技发展 篇7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情感是一种源于本能的心理能量的释放过程, 而能量的释放会伴随着特定的体验和表情。即, 能量的释放会转化为行为的动力。性对于人类来说, 一直是较隐蔽的, 这种被压抑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需要释放, 而性感设计正激发了人们的本能情感, 驱动人们产生购买行为。这也就是说, 观众接受了含性元素的设计产品。

三、关于性感设计的社会影响

菲利波恩以设计各类情色家居产品而著称。公众对菲利波恩的这一艺术创意褒贬不一, 有人称之为庸俗的色情作品, 有人称之为艺术实用化的成功典范。可以说, 他本人更多的是在关注艺术创造, 而非商业价值, 但是这些家具却很少有人问津, 也就是说, 它的市场价值并不高。而对于日本建筑师矶崎新的作品, 人们认为情欲主义是渗透在矶崎新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因素, 并且被披上各种不同伪装形式的外衣。因此可看出, 应用性元素的设计一般都被冠以“色情”。那么, 怎样来看设计中出现的性, 或者称之为色情的元素,

首先, 从设计产品含有艺术性的角度来看, 作为艺术设计元素的“性”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其意义, 应该完全服务于艺术的自由创作原则, 不应以艺术以外的其他范畴和原则来约束。所以, 严格地说, 在艺术设计中, 即使是出现“性”的元素, 也应该同具有浓厚道德伦理色彩的“色情”概念划清界限。

但从设计伦理来看, 性感设计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性是生命之本原, 是崇高而又美丽神圣的, 但同时, 性又常常被认为与邪恶、荒淫、低俗联系在一起, 这又必然使性与道德难以完全隔离开。

那么, 性感设计应把握怎样的“度”呢?

在性感设计中, 性元素的应用究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是人的脸、颈部、胸部、生殖器、腿部、还是整个身体?而在当代社会, 我们称之为道德的、健康的“性”, 是科学意义上的性知识和性体验, 如性知识的普及, 以及维护和发展正统的社会秩序的性的有关言论行为等, 而违反科学“标准”的有关性的东西, 常被视为是扰乱社会秩序, 违反社会法律的, 就是非道德的。艺术地表现性与人体和对下流色情的描写, 应该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许多优秀的现代人体艺术作品, 表现了人被性欲煎熬的饥渴、焦灼;人体内激荡的, 喷薄欲出的生命能量;人与世界无奈、多元的复杂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视觉审美……。而色情并不关心这些, 他们认为把肉体和鉴别性别的身体器官“优美”地表现出来就够了。

另外, 设计师试图迎合用户即消费者的需求时, 必须同时兼顾三重人格的需要, 许多设计为了提供对“本我”的吸引力, 在设计中利用“性的暗示”或其他一些欲望的吸引, 但如果过分强调这一层次, 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超我”和“本我”的排斥, 使其产生焦虑和犹豫不决。所以, 在性感设计中, 不论是金钱至上, 还是奇趣心理, 它应该是表现真、体现善, 这样才可能获得美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柳沙编: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杜, 2006、7

[2]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 2005、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人们曾经错误地认为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将会使天下大同。然而,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地方文化日益得到重视, 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经济衔接的更加紧密。人们开始意识到,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 全球化的同质化和地方差异化是同步展开的, 而且地方文化魅力的彰显已成为全球化趋势中的另一发展契机。地方文化怎样得以保存与发展?改革开放浪潮中, 人们对地方文化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凸现于全球化时代中, 将促使政府、知识分子和各民族精英以及广大民众重视保留、甚至加强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 诸如民族民间饮食、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居建筑、民族民间艺术等。

在这种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 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正在成为各地培育特色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区域竞争焦点已经由一般的发展要素向稀缺性、独特性和惟一性的生产要素转移, 地方文化资源将成为未来区域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格局中, 在各地发展普遍趋同的背景下, 将九江特有的地方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 在一般趋同中寻求文化差异以文化的特色支撑起产业的特色, 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 这将是九江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途径, 也是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九江文化资源丰富, 但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从而使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较低, 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 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 而且很少能走出国门与国外的文化产品展开竞争。所以, 发展文化产业, 启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有效机制, 启动文化市场管理的新机制, 提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市场竞争力, 这是发展九江地方文化产业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 充分认识对九江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

从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来理解文化产业是很重要的。我们讲“文化产业”或“文化的产业化”, 并不是从文化延续的角度讲产业化, 而是站在产业的角度去看文化艺术当中有没有足以作为娱乐产品以满足需求的、可以产业化的内容, 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部分, 而是把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和今天的文化结合, 体现出娱乐性和时尚性的特点。也就是说, 文化产业中突破传统文化的部分是从今天的时尚内容中获取资源的, 文化产业相当于传统文化、创造性文化与时尚的结合。文化产业是把文化中的某些特性作为一种产品开发出来。这里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我们要选择好的文化。这种“好”的标准并不是文化内涵越浓厚越好, 而是看是否能受到普遍的欢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 九江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举凡婚嫁寿庆、崇宗敬祖、饮食文化、生产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民间歌舞、民间乐器、民间工艺美术, 以及民族语言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等, 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但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的资本化与开发利用, 当前主要体现在以旅游观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上, 而且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 造成九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原因很多,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的将文化与经济分离的影响, 无视或忽视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没有看到文化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二是没有认真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的开发;三是没有建立对文化资源进行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化机制;四是不懂得经济和文化运行发展的规律。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和利用, 积极把握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及开发利用前景。

二、以商业化的视角, 抓住“内容为王”的规律, 注意“内容为王”与“形式创新”的互动, 开辟九江地方文化产业新的格局

文化产业的内容包括信息娱乐、休闲娱乐、活动创意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内容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然, “内容为王”的概念并不是表示赞同传统的所谓“政治思想内容”, 也不表示赞同对某种具有“决定人生”意义的教育内容的强调。这里的“内容”恰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怎样从商业的角度来思考文化艺术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传统的地方文化艺术假如要商业化, 就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些适当的改变。例如, 在巩汉林和赵丽蓉表演的一个小品中, 评剧被弄成带有现代摇滚风格的作品:其中巩汉林扮的是商人的角色, 而赵丽蓉则扮成纯朴的艺术家的角色。这个小品所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是:必须有人以商人的角度从艺术家身上获取资源, 这就是文化产业一种基本的思考方式。

例如, 九江湖口高腔, 是被誉称京剧“鼻祖”的青阳腔的遗脉, 唱腔拙扑、高昂、刚健、原始, 它不用管弦伴奏, 一般是用锣鼓伴唱, 一唱众和, 杂白混唱, 腔滚结合 (滚调) , 唱腔灵活多样, 曲调清秀婉转, 戏曲语言、唱词通俗易懂, 尤为平民百姓所喜爱。然而, 由于战争、瘟疫和外来文化冲击等多种原因, 青阳腔日渐式微, 基本上已从舞台上消失, 濒于灭绝, 急需抢救、保护和传承。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青阳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九江学院已经做了不少的保存工作。笔者认为要使青阳腔保存并发扬光大,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研究年轻人的特点, 然后改变表现形式, 做些形式上的创新, 这才有可能保存青阳腔这种地方文化艺术的精粹, 不让它再萎缩下去。也就是说, 商业包装也是一种创新, 它是文化延续的很好方式, 能使文化艺术真正达到至善至美。包装包括内容的包装和外在形象的包装, 前者的目的是使之扬长避短, 后者是使之外形更美, 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所以, 我们要想做大做强九江的地方文化产业需要以商业化的视角, 注意艺术内容和形式的互动, 从而开辟出新的格局。

三、有效整合九江地方文化资源, 实行产业化经营

发掘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 关键是要对所有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系统论认为,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存在的。所谓系统整合, 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搭配, 包括好坏、大小、先后、不同性质要素的搭配等。但是一个成功的系统整合不是各要素特性的简单集合和线性相加, 而是通过系统结构的作用, 使系统的整体性优于各要素部分性能之和, 从而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也就是整合构成的系统, 应该产生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新质。发展文化产业, 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 九江拥有许多优势, 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但是这些优势、这些有利因素都是独立存在的、分散的, 还未能整合起来, 只有将文化资源的不同要素、优势有效地整合起来, 才能发挥“1+1>2”的效应。整合文化资源, 就是激活文化资源要素, 将分散、孤立的文化资源系统化发掘考证, 使其建立起有机的联系, 形成文化资源的整体合力, 使分散的、呆滞的文化资源变成系统的、有活力的现实资源, 为包装和项目推介奠定基础。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 九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 主要是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旅游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 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开发的整合上。例如, 九江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星罗棋布着230多个景点景观, 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 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 包括“六区” (牯岭、山南、沙河、永修、九江市区、共青) 、“两点” (石钟山、龙宫洞) 、“一线” (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的大型旅游区。目前发展前景乐观。而在其他方面, 如果我们也进行有效的整合才有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地方科技发展 篇8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经济;普惠金融

地方金融被称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当今地方金融已经逐步深入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而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又为金融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支持。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潍坊市,中小企业和“三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一、 潍坊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现状分析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全市常住人口924.72万人。

截止到2014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786.7亿元,增长9.1%,呈现出平稳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07家,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工业运行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2.5亿元,增长8.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61.3%和34.8%(如图1-1),分别拉动GDP增长0.4、5.6和3.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6951亿元,增长9.2%;利税总额1070.6亿元,增长10.1%;全年产品销售率为98.7%。固定资产投资3969.1亿元,增长15.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5亿元,增长12.6%。

图1-1 潍坊市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数据来源:潍坊市统计局网站。

(二)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潍坊市银行业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潍坊市金融机构也迅速壮大,不仅有工、农、中、建、交等五大国有银行的有力支持,还涌现出大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共有214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536.2亿元,比年初增加476.4亿元,增长9.4%,其中储蓄存款为3162.3亿元,比年初增加359.8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4450.5亿元,比年初增加444.7亿元,增长11.1%。

近年来,潍坊市大力扶持“普惠金融”,即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从政府层面建立普惠金融体系,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 潍坊市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潍坊市工业比重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第三产业,其发展起步较晚,高端学历人员匮乏,其创新能力不够,且理财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商业银行先进设备不够,防范风险能力弱

潍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资金量少,先进设备投入成本较大,因此先进设备的投入不够。这样地方性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有些地方性银行机构过于盲目追求数量,造成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也随之增加。

(三)商业银行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银行都集中在市区,而其他地方仅限于农商行和部分村镇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较少,银行融资量不够,对地方性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四)商业银行服务能力不足,声誉意识有待增强

地方性商业银行着重侧重于应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地方性企业融资力度,而对于自身的服务体系建设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导致企业或者消费者对这些银行不够信任,无法向其取得银行业务。

三、 促进潍坊市商业银行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地方性商业机构,尤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地方经济的核心。潍坊市经济发展走过了漫长的总量增长阶段,未来的目标将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合理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潍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鼓励引进高学历人才,促进金融创新

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也是一个地方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的战略。积极吸纳高学历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对于金融创新的发展至关重要。高学历人才具有专业化的金融知识水平,具有专业化业务操作技能,能够结合地方实际,开发出适合本地的理财产品,迎合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这对于激发商业银行发展活力,提高竞争力,拓宽信贷渠道,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系统运作,增强风险控制

为了弥补设备成本大的弊端,首先应加强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加强对风险点的监管力度。其次就是建立系统的金融监管体系,尤其是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良好的合规风险,不仅可以控制风险,还可以提高形象和商业银行的品牌价值。

(三)政府应该鼓励引进新型银行,提高金融竞争力

针对潍坊市银行分布不均匀的弊端,政府可以鼓励引进新型村镇银行,或者小型金融机构,来改变现在乡镇存在银行单一性“尴尬”局面。今后针对村镇银行等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定向补贴。只有使得地方性金融机构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才能激活商业银行发展活力。

(四)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近年来,潍坊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扩张的现象,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也有利于培养一批未来有潜力的客户,促进潍坊市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性金融机构,应该提倡服务优先,客户至上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辟更广阔的客户市场。(作者单位:昌邑市农村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曹燕妮.浅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 3 )

[2] 蔡则祥,王家华.杨凤春.中国经济金融化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

上一篇: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期末下一篇:工地扬尘及环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