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用10篇)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1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讲环保、求质量,特别是对人身健康、财产安全方面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而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政府的行政基础、管理范围、行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政府都着力于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推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小政府大服务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XX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有效融入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一、正确把握服务、履职、发展之间的关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企业的需要
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扮演好XX部门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强化、优化和深化服务,XX部门才能有作为、有发展。只有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政府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得到社会的赞誉、企业的拥护、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事业才有立足点。作为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都有各自地方经济的特点,都存在各自发展的背景和长期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原国有企业华日集团曾经是我国十大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具有生产电动车的优质
条件。2002年,引入青岛澳柯玛集团对华日集团下属企业——蒙德摩托车公司实施重组,将电动车作为新上重要项目。当年便生产销售电动车6.8万辆,挤身同行业前列。该项重组的成功,既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实现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已形成以澳柯玛(XX)新能源电动车公司、绿源(山东)电动车有限公司、格仑特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整车企业为龙头,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等配套企业为龙身的电动车产业集群。集群内核心企业5户,从业人员近万人,电动车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产品有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货运车等五大系列5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抓住XX电动车产业集群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充份发挥XX部门的标准、质量、计量等职能优势,以争创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加快XX相关机构建设,完善建立统一的质量检测平台,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地方整体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竞争力。在争创活动中,局领导通过多方协调,在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通过了“创建山东省优质电动车生产基地”验收,并且“山东省电动车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予以立项并正在筹建中,开创了一种“政府搭台、XX唱戏、企业受益”的新模式,推进了全县电动车产品的上档升级,加快了电动
2车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强化监督。
一是加强质量宏观管理。调查摸清企业底数和产品质量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具体落实监督与服务的工作基础。因此我们对小型砌块成型机和电动车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计量、标准等基础情况多次进行摸底调查,并从产品结构、生产设备、检验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场地情况等多个方向对企业逐一进行评价建档,象城管每天巡街一样,深入企业及时了解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档案资料,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为县局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7月份,我们为县政府提供的《XX县砖机产业集群调研报告》就以翔实可靠的数据、科学深入的分析获得了好评。二是深入贯彻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树立地方品牌的工作。按照县局部署,认真为争创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全力以赴做好名牌争创工作。积极帮助指导企业整理申报材料,提供技术咨询,传递申报信息,使企业少走弯路。特别是为了使争创企业获得加分项,能够顺利通过评审,我们在局领导的指导协调下,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一点一滴干起,帮助某企业先后获得“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和“计量合格确认企业”两个加分项。同时积极组织争创企业与复评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促进争创企业找问题挖不足,学习名牌企业的争创经验和先进管理办法;另一方面督促获牌企业提高危机意识,名牌称号不是一劳
3永逸的,要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积极开展研发,确保品牌在市场的占有率。
三、选好服务企业的具体内容,有的放矢的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一是制作了《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明白卡》,向社会公开公布了工作职责,明确了监管责任和服务范围,并庄严地做出了“为企业服务,对百姓负责”的服务承诺。同时通过依托企业管理档案,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年审、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检验等业务工作,提前向企业下达《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流转单》,协助企业提醒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年审、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检验等业务。另外还制作了《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工作流程》,明确了办理事项和办理内容,规定了办结时限,责任分解到人,做到“用流程管事、用制度管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二是多方途径了解听取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以实际行动促招商。对新上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来XX落户的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多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鼓励和指导落户企业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和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荐有资质的咨询、认证机构,做好企业申领生产许可证、企业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的服务。例如在某引资电动车企业办理工业生产许可证过程中,我们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的下载、检验检测设备的购置检定、实验室布局等各项工作全程参
4与、全程服务,甚至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都是我们一笔一画帮他们填好的。通过我们认真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好评,树立了XX部门服务企业的良好形象,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当立前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XX工作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今后我们一定按照县局部署继续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2
一、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阶段发展, 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工作中出现了教育功能弱化、管理权威下降、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必须作出适应性的转变, 正确处理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高校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主要体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 增加了管理学生的功能, 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实施规范和控制;90年代后期, 开始强调指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功能。高校的学生工作从教育、管理到服务功能的演变过程, 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注重“服务型”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为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需要, 相应成立了如就业指导中心、勤工助学中心之类的服务机构, 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依然在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 这无疑影响到这些服务机构功能的发挥, 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效, 也违背了其成立的宗旨。因此在工作中, 我们要牢固树立学生工作的“服务意识”, 切实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将服务功能放在学生工作的主导地位,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服务职能, 丰富工作内容, 提高工作实效
1. 传统学生工作的误区。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 学工人员把学生仅视为教育的对象, 注重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客观差异性。教育方式上多以灌输、说教为主, 管理方式上多以防御型、被动式为主, 工作的导向和评价往往是以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为原则, 从而形成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 体制中“政府化”倾向较为明显, 学工人员都成了“保姆”、“消防员”, 又累又苦, 事倍功半, 客观上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要求。
新型学生工作倡导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工作目标, 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 将教育、管理、服务与发展融合为一体, 并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学生, 研究学生, 服务学生, 发展学生。尊重学生, 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能对自己负责的人, 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工作中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 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形成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成为沟通社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研究学生, 就是要全面、及时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随时掌握学生身心及行为的变化, 要知道学生思考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服务学生, 就是要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融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于一体,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条件, 创新服务思路, 提高服务质量,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保护学生发展自我的要求。通过服务教育人, 通过服务感染人, 通过服务吸引人, 通过服务引导人, 通过服务发展人。发展学生, 就是要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整合学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 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 搭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 肯定自我, 发展自我。
3. 强化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丰富学生工作内涵。
教育方式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而在不断地改进。当前, 高校学分制的施行,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 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学生工作要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入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中, 在服务中教育学生, 在服务中管理学生, 在服务中发展学生,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 做到寓教于学, 寓教于乐, 寓教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叶圣陶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工作应把学生的需求与学生主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和整齐划一的工作观念, 尊重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注意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 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我负责, 自我设计学习、生活及发展目标。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与困难都是服务的内容, 主要包括:招生咨询服务、入学教育指导服务、思想道德引导服务、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学习指导服务、职业指导服务、经济资助服务等。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上述服务内容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质量必将影响到教育和管理的效果, 关系到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情, 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创新工作方式, 丰富工作内容, 采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 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
三、全员参与, 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从1999年开始, 高等学校连续多年扩大招生, 带来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加, 高等教育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学生缴费上学, 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生源素质的多层次, 毕业生就业难, 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 导致学风建设难度在加大;竞争加剧, 独生子女比例递增, 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 呈现强烈的个性化倾向等, 这些都使学校的学生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目前, 高校, 尤其是地方同类高校之间, 除了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外, “服务质量”也成了竞争的重要内容。要在这场高等教育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在扩招的新形势下培养出一流学生, 就要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积极发展“服务”工作, 努力做好培养人的工作。
我国高校一贯重视“三育人”工作, 强化教育、管理、服务三大板块的育人功能, 多年来形成了“服务只是后勤部门的事”的观念, 同时也使政工干部、教师没有认识到服务学生的责任或义务;还有部分教师存在“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同的概念, 认为把书教好, 把学生管好, 也就完成了服务的职责。种种因素, 使得大部分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也从教师、政工干部那里得不到完整的教育。然而教学活动、管理行为在高校育人活动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政工干部在这一工作中, 担任着导演的角色, 教他们对人生和学术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导向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失去了这样接受教育的好机会,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我们不能把教书、管理和服务相分离, 高水平的学生服务需要相应的环境、氛围, 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一起努力。无论是学校的教学人员、政工干部, 还是后勤工作人员, 虽然各自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但都应以自己的无私爱心把服务学生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全身心地投入, 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学生。要树立“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主动为学生服务”、“服务是每个教职员工的职责”的观念, 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行动和真情感染学生, 透过各方面的服务、教育和引导, 影响和激励学生自立、自律、自强,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总之, 高校开展学生工作要转变观念, 以学生为本, 强化服务意识, 凸显服务职能, 这是一种趋势, 也是一种必然。当然, “服务学生”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 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 其需要我们全体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为之作出不懈的奋斗。让我们一起努力, 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服务工作。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工作面对着经济社会变革提出的新挑战, 教育改革进程加快提出的新目标和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认清形势,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强化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 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容, 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0.
[2]刘恒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6.
[3]刘恒新.以育人为根本,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格局[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4]李平安.以人为本与学生管理[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3
[关键词]公证调解职能;社会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一、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的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社会非诉讼纠纷排解机制的需要
公证的调解职能已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非诉讼纠纷排解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年来公证业务发挥其证明、沟通、调解、预防、服务等职能为整个社会“减少纠纷、预防诉讼”、维护社会稳定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广泛地被我国的行政、司法制度所采信,公证调解矛盾纠纷职能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公证的调解职能的职能在多元化纠纷排解机制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是健全、完善我国社会多元非诉讼纠纷排解机制的需要。
(二)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是减少诉讼、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充分发挥公证的调解职能,发挥公证“社会主义法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公证工作重事前防范,不但方便群众、贴近基层、成本低、效果好,还可以维系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运用公证的调解职能能够彻底排解矛盾纠纷
我國目前法律还没有明确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仅依靠当事人自觉自愿来履行上述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定的拘束力和执行力。一旦当事人反悔,就同一问题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要重新查明、认定矛盾纠纷的事实,进行诉讼中的调解、审理,最终制作调解书或依法判决。同样的情况如果公证适时介入并办理调解协议公证。“公证书当然地拥有确定的证据效力,无须经过审查质证程序,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08)17号)规定:“经公证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依法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该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就争议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两条法律规定不但明确了以给付为内容的调解协议,经过公证后,一方当事人未能按协议的约定履行给付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无需经过人民法院的审理和判决。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不可诉性,也就是经公证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给付内容,就债权文书的内容诉请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减少了纠纷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审判资源。因此运用公证的调解职能排解矛盾纠纷,界入矛盾纠纷的排解机制,公证具有彻底性。
(四)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是公证事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由于公证立法没有法定公证事项的缺憾,导致了公证职能的弱化,公证现有的职能作用很难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制约了公证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公证事业发展面临艰难的境地。公证的调解职能是公证事业自身强基固本的基本职能,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介入社会矛盾纠纷的排解机制,调解形形色色的矛盾纠纷,使公证事业走进基层、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增强了公证服务能力和公证公信力,扩大了公证服务的范围,延伸公证服务的触角,深化公证服务的领域,拓展公证服务的空间。同时公证书强大的证明力、法律认可的强制执行效力,为行政、司法部门省去很多纷繁复杂的事实认定程序,大大提高了行政、司法部门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成功率,公证的效力得到行政、司法部门、整个社会的认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的认可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公证的效力,促进自身发展“质”的飞跃,开拓公证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新形势下强化公证的调解职能对策
充分发挥公证在排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也是我们公证行业仍至整个社会矛盾纠纷排解机制都要解决的问题。
1.尽早建立我国矛盾纠纷排解的制度和职能机构,明确公证制度在纠纷排解的机制中的地位。
2.将公证员纳入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中,公证员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公证人员熟悉法律、了解矛盾纠纷事实,发挥公证员在矛盾纠纷排解中正确的价值导向的作用。
3.在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内增加“调解矛盾纠纷、出具调解书、矛盾纠纷处理意见书”的职能。
4.增强公证人员排解纠纷的调解意识,将排解纠纷的数量与质量及社会影响纳入公证机构及公证员的考评机制中。
5.建立公证调解工作室,对重大、疑难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由领导牵头、专人负责、对于没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排解的矛盾纠纷公证应及时将其引入到社会矛盾纠纷排解机制中。
[参考文献]
[1]暴婕,张庆东.大陆法律强势公证制度与ADR的内在契合——对公证的调解职能职能的再认识[J]中国公证,2008,(07).
[作者简介]董振英,河北省抚宁县公证处。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4
第四期
门源县地税局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门源县地税局马国政 税收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组织地方财政收入、调控地方经济发展、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职能。作为地税部门,应自觉地将工作置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去思考、去筹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全力做好聚财文章。近年来,我县地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90%,可以说,地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因此,地税部门积极推进依法治税,确保组织收入任务的完成,不但能有效地为地方财政聚集财力,保证公共财政支出的需要,而且能有效地扶持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地税部门征收的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征收管理难度大。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好、用活、用足、用准税收政策,紧紧依靠各项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地税部门的职能作用,就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组织收入的实现。
二、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税收收入规模,税收收入的实现要以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基础。地税部门在抓好组织收入的同时,要树立“税收服务于经济”的观念,运用好税收这一重要的宏观调控杠杆,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完成税收任务的关系,既要考虑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要坚持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搞好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正确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税收。综合运用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管理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素质的提高。一是注重发挥税收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支持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骨干税源。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培植大财源的重中之重,支持发展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骨干税源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发挥龙头效应,带动和辐射相关配套产业的跟进发展,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应。全力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能力。第三产业是繁荣发展地方经济的加速器,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通过税收政策扶持等手段,在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信息等新型行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做强地方主体财源。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税收开辟新的经济税源。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构建起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新型经济体系,为地税收入增长提供更稳定、更广泛的来源。二是注重发挥税收杠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各类群体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积极支持“三农”
工作,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残疾人保障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工会经费、资源补偿费、价格调节基金等规费的代征、代收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监管保障。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质量。具体执法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好 “两个关系”,即:完成收入任务与严格依法治税的关系,严格组织收入原则,把税收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征收服从政策,任务服从税源,把税收管理工作从收入导向型转移到法制导向型,用法律制约不良税收行为的发生;追求执法效率与体现执法公平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公平执法理念,严格掌控执法尺度,防止和制止收“人情税”和“关系税”的现象,防止执法不严造成的纳税人税负不公,切实维护好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让纳税人在同一稳定的政策和执法环境下放心干事创业,创造财富。二是大力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税收秩序,进一步健全对纳税人的服务和管理新机制。考虑到现时税收政策日益繁杂、税收征管措施更加严格、面临的纳税风险越来越大的现实状况,坚持从人性化管理出发,以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为目标,建立起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和谐新理念,有意识地指导和引导企业实施纳税风险管理,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火,避免利益受到损失,保护和发展好纳税人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对全社会的税收宣传机制。坚持日常宣传、专项宣传与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影响力和渗透力,促使纳税人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
高纳税遵从度。进一步建立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机制。以还诚信纳税者一个公道,保护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努力把准经济脉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当好参谋。对地税部门来讲,大力组织收入,为国聚财是首要的大事,积极主动提供信息,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参谋也是一项重要职责。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调研分析,特别针对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工作,形成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是加强经济税收分析。税收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注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积极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全面把握经济税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宏观方面,关注政治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分析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对税收的影响、重视国际环境对税收的影响;在微观方面,强化税收收入完成情况的总量分析、强化税收完成情况的结构性分析、强化重点税源情况分析。二是加强政策效应。当前,国家税收政策不断有新的调整和完善,认真研究各种税收政策,在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措施和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寻找新的政策结合点,积极向党委政府提供发展产业、培育产业、壮大产业的意见;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通过对引进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分析、税收收入分析和适用政策分析,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还要树立起税收政策的资源观念,通过对各地税收政策运用情况的研究,通过与相同区位地区的经济指标和税收指标分析,找差异、寻差距、提建议,为政府提供积极的决策参考意见。
五、积极帮扶企业发展,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把地税工作为地方经济
发展服务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纳税人。
要发挥地税部门的信息优势和业务优势,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以壮大经营规模。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按照“两则”的要求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严格财务核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主动参与当地政府举行的企业发展项目论证会等重大经济活动,用好、用活、用足、用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提供税收政策导向,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必要的扶持,培植好后续税源,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要进一步为纳税人提供办税快、效率高、效能佳的办税服务。首先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尽快推行和普及网上咨询、申报、审批、缴税等功能,降低纳税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拉近税企双方距离。其次要大力建设“阳光税务”工程,提高办税公开和透明度,要以诚信办税换取诚信纳税。把互信、和谐、双赢或多赢作为税企关系的主旋律,建立一种经常化的沟通、交流、协作机制,消除征纳矛盾,增进税企感情,实现税企共创和谐征纳氛围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发挥地税的职能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且是地税工作的一项实际内容。既要收好税,确保税收收入任务圆满完成,又要肩负起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任。“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税部门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来助推藏区先行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多作贡献。本期报:州地税局,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电视台、各报社 本期送:本局各局长、纪检组长、各科室,档。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5
更新时间:2011-09-1
3履行四项职能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工会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双江口公司蒋一行
工会是由劳动者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工会组织作为劳动者群体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所有者的代表,也是劳动者利益的代表。工会活动涉及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就是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围绕中心、进入管理、服务企业,充分履行参与、维护、建设、教育四项职能,努力发挥纽带、凝聚、助手、服务四大作用,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方法,大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履行参与职能,发挥纽带作用,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一)完善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基础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会会员及档案台账管理,规范工会经费使用管理。按照“工会建家像家、党政重家扶家、职工爱家护家”的目标,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开展好“评家”活动,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狠抓队伍建设,把能力强、热心工会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工会岗位上。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会工作者“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
(二)密切联系群众。一是掌握“民意”。深入职工群众,畅通沟通渠道,了解反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及时掌握职工群众劳动权益、经济利益、民主权利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化解“矛盾”。针对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努力协调、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并积极征求意见建议,推动涉及职工权益政策的落实。三是积极“暖心”。切实开展“送温暖”工程,时刻关心职工群众的冷暖疾苦,坚持开展困难职工慰问关爱制度,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三)推动民主管理。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做到重大决策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和提交职代会审议,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职代会讨论决定。认真开展职工代表提案的征集和办理落实工作。开展职工代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代表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强化厂务公开工作,按规定公布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对厂务公开进行评议,充分发挥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坚持重大问题以公开求共识,职工敏感问题以公开求公平,工作难点问题以公开求突破,以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职工群众的交流,不断增进职工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
二、履行维护职能,发挥凝聚作用,积极打造和谐团队
(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做好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协议的签订工作,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实施“健康修养工程”,组织职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落实女职工“五期”保健工作。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所思所想,协助公司党政解疑释惑、积极引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切实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二)大力实施惠民工程。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根本利益,解决影响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凝聚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促进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实施文体娱乐工程,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完善职工文体娱乐活动条件。更加关注职工福利待遇,依据政策结合实际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加强对困难员工帮扶力度,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家园亲情氛围。
(三)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加大文体活动硬件投入,建设职工活动中心等运动设施,尽可能地为职工提供设施齐全的文体活动场所。抓好节日庆祝活动,做好各项文化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工作,增强活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开展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各类活动,通过活动教育人、吸引人、关心人,增强职工团队意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倡导“运动健康、快乐和谐”理念,鼓励职工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业余健身活动。
三、履行建设职能,发挥助手作用,切实融入中心工作
(一)鼓励职工争做贡献。发动职工群众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积极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努力成为企业生产建设的推动者和保障者。开展“五比一争”活动:一是比学习。发放励志、技术方面书籍,鼓励员工撰写读书心得,促进职工整体素质提升。二是比安全。比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提醒职工规范言行,以《安规》指导工作,树立稳定、安全“一盘棋”意识。三是比技能。比技术水平、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促使每位职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四是比创新。奖励科技进步、专利发明、合理化建议,使技术“新鲜血液”时时更新,处处指导应用于实践。五是比业绩。实行全方位、多技能的学习培训,培养出技术精、业务强的“复合型”人才。六是争先进。鼓励员工在“五比”上下功夫,在“岗位能手”、“工人先锋号”、“巾帼建功标兵”和竞赛活动评比上争先进,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
(二)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推进“厉行节约、勤俭办公”,组织开展“创效节支竞赛”活动,抓好成本控制,实现节约发展。把“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与创先争优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工程安全、质量、造价、进度的过程控制为重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努力创建精品工程。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
(三)围绕发展献计献策。全面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深化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企业科技攻关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拓宽思路,勤动脑筋,提出解决管理难题的有效思路和办法。鼓励职工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实践,创造科技成果,指导企业管理。加强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制订评选奖励措施,调动广大职工对企业管理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四、履行教育职能,发挥服务作用,有力助推企业发展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职工努力工作。抓好形势任务教育,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宣传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鼓舞职工士气,凝聚职工力量,服务企业发展。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三德”、“三观”教育,提升职工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鼓励职工献身企业求发展。强化职工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和执行,使职工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能够用法、守法、护法。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职工履职能力。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搭建建功立业平台。抓好企业内部岗位练兵、技术技能比赛和技术交流等活动。开展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强的学习培训,加大“师徒培训”力度,鼓励高技能、高岗位人才“传、帮、带”,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操作水平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组织开展好节能小窍门、环保小措施、产品小设计、工艺小改进、技术小绝招的“金点子”技术创新活动,为广大职工施展聪明才智提供平台。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6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国税机关要从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发展地方经济最需要的服务做起,以依法治税为前提,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依法治税、优质服务三者的良性互动。在强化依法治税,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的同时,全面优化税收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我国税收服务的现状及对税收服务理解上存在的误区
我国传统的税收征管是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完成税收任务为目标,强调征纳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税务部门的角度考虑的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的少,因此,税收服务理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提出税收服务这一概念,也是近几年的事。几年来,伴随着征管模式的不断转换,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和改善为纳税人服务的内容,税收服务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税收服务形式由随意走向规范;申报方式由单一走向多样;缴款方式由复杂走向简单。尽管如此,我国税收服务的观念、类型、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有时还有侵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发生。
在对税收服务的认识和实践上,我们还存在一些误区。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是:一方面,有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认为税务部门是执法部门、管理部门,其职能就是依法征税,如何发展地方经济与税务机关关系不大。认为税收服务就是对纳税人态度好一点,忽略深层次的服务。把税收服务与执法对立,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求税务部门的工作跟着政府转,往往以发展经济为由,擅自出台土政策。有关单位对税务工作不太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往往处在行政干预与依法治税的夹缝里。有些纳税人则认为税收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就是要减税、免税。实践中的误区就是,税务机关讲服务大多局限于精神文明建设、形象建设的层面,局限于对内提出要求,至于如何为地方发展助力,还只停留在口号上。
二、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服务理念
所谓税收服务,是指以严格遵守和执行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和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无偿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服务活动的总称。为纳税人服务在整个征管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税收服务,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树立一个全面、正确、适应时代要求的税收服务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要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服务应当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强化“一切服务纳税人,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的服务理念。
首先,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在税收征管中,我们要在强调纳税人义务的同时,尊重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得到越好的保障,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也会越高。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很强,纳税人的权利也得到了政府的尊重和保障。我国《征管法》中也有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中相关的规定还不完善,实践中纳税人权利受重视的程度也很不够。
其次,要服务与管理并重,寓服务于管理。在税收征管中要打破管理与被管理的旧观念,树立服务与被服务的新理念,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容易产生的错缴、少缴、漏缴税款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以避免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寓服务于管理,可以减少征纳双方的冲突,逐渐形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体现以纳税人为本的平等的税收征纳关系,将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执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优质服务,在提供税收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治税。
再次,遵循便利和节省的原则,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对纳税人而言,遵从成本与其支付的税款一样,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且对不合理的、太大的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常税款的支付。遵从成本不仅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用和时间耗费,也包括税务管理(特别是稽查)给纳税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是一种社会损失,税收征管中应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科技兴税,以人为本。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类纳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粗放型税收征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以税收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税收征管的水平。要打造高效能、高满意度的税收环境,关键在人才。要拥有一批专业型、复合型高素质的税务人才,不断创新征管手段,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能、开发创新服务效能、研究探索税收杠杆效能等。
三、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
总的来说,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严格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简化规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运用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1、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实现服务观念和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纳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细胞,是税收收入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税收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直接对象。税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树立“纳税人至上”和服务就是尽职的指导思想。树立“竭诚为纳税人服务”和“回报社会”的观念,按照“合法、高效、及时、便利、经济”的原则,实现税收工作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按照统一的服务内容、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服务流程开展纳税服务工作,努力实现纳税服务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2、坚持依法治税,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坚持依法治税,坚决正确执行政策。依法行政是最好的税收服务。税收政策执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税收服务的质量。既要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良性发展,又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公正、公平、诚信的税收环境。要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纳税人和全社会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办税程序、服务标准等信息,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杜绝暗箱操作,不断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杜绝执法随意性。
3、注重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通过推广多元化申报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在税收征管中能否利用好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是税务机关能否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经济的服务,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行以电子申报为代表的多元化申报方式的改革,切实改善办税条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解决纳税人“排长队,跑远路”等现象,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纳税方式的选择要以便利纳税人为出发点,可以实行邮递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各种形式的纳税申报。如果上门申报还是纳税人主要选择的申报方式,就要多设申报点,不能一个县仅有一个报税大厅。这些申报点也可以成为对外提供税务服务的窗口,使税务服务成为纳税人容易得到的公共服务。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职能
审计署2009年7月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该指南的颁布实施有利于高校内部审计在目标、职能、目的等方面的合理定位,有利于指导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推动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保障高校有关法规制度的有效执行,指导和规范高校经济活动,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必须通过监督与服务为高校提供多元化的审计服务,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管理审计并重转变。
一、在高校经济管理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一) 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单位内部各类资产质量及安全、完整性以及经营风险,帮助高层管理者积极防范风险,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其实现经济管理目标。防范风险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外向化,这一作用在高校经济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就是要把审计监督融于目标实施的过程管理中。
(二) 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独立于高校内部其他控制系统,同时又对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一是评价学校制度建设是否健全,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二是评价高校各部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评价,促进高校加强对管理和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减少对资源利用不当和低效使用的情况而造成的浪费。
二、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一)参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修订,推动学校管理职能的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院校各部门经济活动日益增多,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这些新变化使得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更为复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应深入了解学校内部工作的情况,广泛参与从规划制定、经费安排、资金筹集到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具体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为高校管理与决策服务,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水平。因此,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参与规划和设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方法和程序,又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不断整合、提升、完善、修正的工作。
(二)监督检查学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高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和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或不遵循已有内部控制系统有关。由于受会计制度和政府财政投入办学思路的影响,高校重视每年到财政部门要多少资金,而对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存在不太重视的问题,表现为“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账实不符,漏洞很多,风险很大。高校管理审计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专项评审中,寻找内部失控点和容易失控点,检查、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管理审计找出影响资产安全、资金使用效益、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排排队,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向高校管理层提出建议,从风险最大的问题开始整改,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借助熟悉学校各类业务和管理环节的优势,选择投融资管理、招投标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校办企业管理等业务管理活动为突破口,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检查制度建立,查找制度缺陷,强化制度执行,分析风险成因和威胁,协助管理层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责任。适当时机,高校内部审计应当提出建立内部管理全面控制体系的建议,并承担检查评估内部控制质量的责任。
(四)重视后续审计工作,确保审计成果落实到位。
后续审计是指在审计报告发出以后,内审人员仍然要为报告中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进行跟踪,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同时,后续审计仍然必须坚持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如果风险较大或是潜在性的,不仅高校管理层要重视后续审计,内审人员也要投入时间、精力,拓展后续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反之,后续审计可仅限于询问和简短的讨论,以节约审计成本。
三、在高校经营运作中发挥管理咨询和增值性审计服务审计职能
在学校现实的教育经济活动中,相对于监督、评价来说,提供管理咨询和增值性审计服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学校教育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学校管理科学化,内部审计的这一职能实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被赋予更高的地位, 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因而有了质的飞跃, 即由泛泛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逐步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上来。如在高校产业重组、改制、撤并中, 通过审计摸清家底, 防止资产流失,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考核他们经营期间的业绩, 考核他们的经营效果, 资产是否增值、保值, 企业的资财有无损失浪费, 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存在, 给高校决策层任用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赖腾云, 内部审计在高校经济管理中的“为”与“位”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8.9
[2]、朱波强, 试析高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财会月刊, 2004.11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8
一、通过学习教育,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
3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经委机关树立并强化了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
过去机关各处室普遍存在的“三老”(当老大、吃老本、守老框框)的现象,在学习活动中,尤其在提出了“有一必争,有旗必夺”要求后,各处室树立了“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竞争观,“增创新优势,当好排头兵”的意识。
各处室破除了浮夸、浮躁、浮华的“三浮”现象,带头落实了“两个务必”和“五个力戒”的要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干净干事。广大机关干部想问题、办事情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主动到基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调研的多了,决策时自觉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反映的多了,在工作中注意换位思考、从基层和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多了,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实现了依法行政与为民执政的统一。
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极大地振奋了机关广大干部的精神状态,推动了心齐实干良好局面的形成。各处室自觉把“认识自我、寻找差距、扬长补短、加快发展”的要求付诸行动,从各自实际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以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争当全市排头兵的进取意识,瞄准全国先进水平,提出了加快、率先、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
二、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了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一是严格执行“三条禁令”。明确规定工作日内中午不准饮酒、为企业服务不准接受企业宴请、不准在上班时间打电脑游戏等,违犯规定的将给予纪律处分。二是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人对应受理的事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应及时转交有关单位或处室,并进行跟踪监督落实。三是建立走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新闻单位、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对市经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四是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创办了《每周工作动态》、《工作督查》等,作为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的载体和平台,保证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以企业评价为主,部门自查与互查、领导机构督查的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办公环境、办事程序、审批审查时限、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如:在办公桌明显位置放工作人员牌,公布监督电话;第一次接待办事人员就告知全部程序,承诺办结时限等,年底统一考核。对未尽职尽责、企业意见大、评价末位的中层正职进行淘汰。
各县(市)、区经委结合实际,也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制度及措施。
三、通过创新服务,机关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3年来,通过“两高一满意”活动的深入开展,委机关多数人员较好地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不少处室还结合自己的职能和岗位特点,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一)服务理念得到创新
通过“两高一满意”活动的开展,全市经委系统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在内容、方法和形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服务的内涵也不再仅仅停留在一杯茶水、一个凳子、一张笑脸上,而是基本上能主动做到换位思考,变被动管理为超前服务,时时事事地为企业着想,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办实事。据统计,3年来,全委累计印发的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文件689份,政策措施近百条。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在有力地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最大的收益和实惠。
(二)服务方式得到改进
按照关口前倾、重心下移的要求,全市经委系统的服务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充分体现在日常各项工作之中。3年来,为切实帮助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制约问题,经委加大了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不间断地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银企洽谈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在经委的积极协调下,3年来驻郑金融机构累计向工业企业发放各类贷款200 亿元左右,技术改造贷款同比多增5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三)服务效率得到提高
简化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出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办事原则,推出“数字化承诺”,所有事项办理均以具体天数、小时承诺。通过活动的开展,为企业办事的速度明显加快。原先企业申报省级新产品鉴定和省科技成果,必须分别经经委和市科技局作两次产品鉴定,分别召开两次会议。“两高一满意”活动开展以后,经委主动与市科技局协调,成立了合作组,只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就可办理完毕,减少企业办事程序,受到企业好评。
(四)服务质量得到改善
活动开展以来,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经常下企业,深入一线,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为保证重点企业生产,主动与银行、电力、交通等部门联系,召开协调会,提前解决有关问题,为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创造了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开展“两高一满意”活动3年来,全系统共为企业办实事、好事两万余件,协调解决了大量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困难找经委,经委是俺企业的娘家人”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95亿元,是“九五”末187.5亿元的3.17倍;完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是“九五”末530.9亿元的3.02倍;利税总额200亿元,其中利润100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2.98倍、3.85倍。工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以上,比“九五”末41.8%提高近7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利用外资的70%以上和出口创汇的80%以上来自工业。市经委也因组织、协调、服务、促进全市工业发展有力而连续两年受到市政府的通报表彰。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9
“三强化”“三促进”服务全县经济
今年以来,县房管局立足自身实际,“三强化”“三促进”,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全县经济。
一是强化学习,促进职工素质提高。始终把职工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学习日制度,科学编排学习方案,定期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业务知识,交流学习心得。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大家自学职称、考文凭,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是强化行风、政风建设,促进上下齐心,政令畅通。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积极开展“思想再解放、作风再转变、纪律再加强、服务再提升”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月活动。通过聘请专家授课、观看廉政录像、学习文件精神、外出参观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和开展换位思考大讨论等形式净化思想、触动灵魂,剖析自己找问题、挖原因、定措施、见行动、改作风,努力营造“比工作、讲奉献、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业务规范。为将全局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积极推进窗口“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建设,制定实施首问责任制、挂牌上岗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改进服务质量,实现了日常业务的高效、快捷办理。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10
恩平市质监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加大对建材(水泥)、电声、食品等行业的监管与服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实际行动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质监工作 自我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市质监局党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党组学习中心组会议、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党支部会议,深入学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质监工作。该局局长岑荣深同志在3月25日的动员大会上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也为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宽广舞台。通过学习,该局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从而增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 1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以提高监管与服务企业水平为切入点,着力提高质监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
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鹿婴儿奶粉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严重冲击了社会安定,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胡锦涛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一些产品暴露出的严重质量缺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问题,反映出一些企业趋利行为过度、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和社会责任确失问题,也反映出政府监管制度存在较大漏洞、监管能力和水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问题。问题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市质监局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以“三鹿婴儿奶粉事件”为反面典型,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对质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质监部门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该局以提高监管能力与服务企业水平为切入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重点加大对建材(水泥)、电声、食品等行业的监管与服务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完善各类监管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培训和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在建材(水泥)行业方面,该局重点抓好水泥行业的质量整改工作。该局以开展全省水泥行业执法检查为契机,积极争取省质监局的理解和支持,对恩平水泥企业实行先整改后检查的特殊政策。该局于3月24日召集全市23家水泥企业主,在我市举办水泥企业座谈会,督促相关企业落实质量整改措施,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会上,省质监局稽查局的负责同志通报了去年全省水泥行业执法检查的情况,传达了今年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开展建材(水泥)行业执法检查的精神,指出了恩平水泥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和计量问题,特别是袋重不足的问题,听取了企业的意见建议,要求各企业限期在全省开展执法检查前一个月全部完成整改,否则,将依法从严查处。
在食品行业方面,该局加强对食品小企业和小作坊的监管,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食品添加剂登记备案、食品出厂检验、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长效果机制。该局于3月26日召开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工作会议,全市7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去年我市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质量状况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传达上级关于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提出今年食品安
全监管工作的具体意见。会议强调,所有食品小作坊的产品要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并明确河粉濑粉等原来列作小作坊管理的行业从今年8月起,要转为QS认证管理。会上该局局长岑荣深同志结合前段时间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以及我市无证无照生产加工豆腐等问题,指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要求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正确认识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自觉守法经营,以提高我市的食品质量水平,确保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还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做出自己的品牌。
【强化服务职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后勤服务职能05-29
强化班组建设促进企业发展09-22
强化档案服务意识05-23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实现发展战略08-22
今世缘酒业: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11-05
强化灌溉管理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07-11
高校会计服务强化思考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