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2024-10-18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通用5篇)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篇1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号文件,随着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大,江西省及时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全力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推动了乡镇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井冈山市财政局在省财政厅的政策方针和专项业务指导下,对下辖乡镇财政中心所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调研和深化改革,井冈山市财政局龙市中心财政所在这一系列的试点调研和深化改革中形成了乡镇财政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一手抓资金安全,一手抓资金效益,两手都要硬”的工作理念。但是,在近年来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中,却发现部分乡镇财政所“服务”的中心地位被弱化、“两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软的地方。

以服务为中心,突出服务六特性

突出服务实效性,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为保证国家扶持农村农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乡镇财政所要认真梳理各惠农项目和资金,理顺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积极主动从快从简地落实好各项政策,千方百计服务农村农民。同时加强与乡政府、国地税、国土、信用联社等部门沟通,强化惠农强农优惠政策协同效应,着力建设党的新农村事业。

突出服务便捷性,提高财政事项办理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推广实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直通车服务”等制度,同时,加快乡镇财政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精心建好一个集信息采集、资金发放、政策咨询、补贴查询核对、纳税申报、资金拨付、财务核算和其他有关事项办理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大厅。

突出服务广泛性,开展财政政策宣传活动。围绕国家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乡镇财政所要将政策宣传与农村农民紧密结合起来,除了各村宣传报公示,更应采取各村村民大会重点宣传,向农民宣传国家扶持农村农民发展的惠农强农政策,为农民了解财政惠农强农政策及办理流程提供直观明确的途径。同时,建立政策咨询1对1通道,确保政策宣传没有死角。

突出服务针对性,与信用联社密切合作。针对惠农强农补贴资金普遍涉及面广的特点,与信用联社统一制作了“惠农一卡通”农民政府补贴专用存折,通过惠农一卡通软件对农民政府补贴实施收集、整理、录入、审核、统计、造册、公示、核查等基础工作,并由信用联社根据核查后的惠农补贴数据将农民政府补贴一步发放至农民个人存折,实现涉农补贴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

突出服务综合性,净化乡镇财政法治环境。乡镇财政所要将服务与执法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服务,杜绝各单位挪用侵占强农惠农资金行为,加大对冒领他人惠农补贴资金行为以及盗用他人惠农补贴账户的审查力度,确保惠农强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净化乡镇财政法治环境。

突出服务长效性,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确保“服务”这个中心取得实效、长效,市财政局积极响应市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号召,将优化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市财政系统活动开展的有力抓手,同时对基层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行政效率、办公环境、接听咨询投诉电话等情况进行检查,并着力改善

乡镇财政所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镇财政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乡镇财政机关作风的转变和优化。

强化监督 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乡镇财政所管理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的,用于支持乡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为工程项目类资金和补贴补助类资金。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投入和使用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要求。

当前部分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群众误解多。如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资金下拨的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乡、到村、到群众则需要较长时间,因而在群众中产生了误解。又如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资金的使用规划和计划、分配方案等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没有纳入信息公开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误解。

(二)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涉及的层级多,管理效率低。纵向层级,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经过若干层级;横向层级,系统部门多,职能重叠,权力交叉,环节也不少。由于层级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导致了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如家电下乡补贴的发放,发放的程序多,手续较为繁琐,其流程是:在农民购买了家电下乡产品后,要凭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在家电下乡备案经销网点上录入基础资料,再到乡镇财政所接受初审。由乡镇财政所初审合格后,再上报市财政局审核,通过市财政局审核无误后,才能将家电补贴款划入农民直补卡上,前后需10天以上的时间。这样的操作流程,无疑影响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又如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缺乏统一管理调度,分配使用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资金项目的安排随意性大,使一些乡镇攻关跑项目,难免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欠公平欠合理。如乡镇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一般都按分田分地的人口分配,而现实生活中,人口的变化是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现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现在却人口多,而国家的田地政策是长期不变的,因而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

(四)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法规建设滞后,问责难到位。由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特别是由行政行为造成的问题。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到位等。要问责,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又如资金匹配、前期费用等问题。导致基层乡镇政府财力紧张,基层“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这样的情况,定责容易吗?再如,对一些涉农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的查处,可能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由于担心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受到上级“制裁”,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在问责时,不得不从宽、从轻处理。

对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消除群众误解。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这也是不断深化“服务”这个中心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可在乡镇、村一级采取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

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推广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整的中央、省、市、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网上公开平台。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这样,就能有效规范主管部门的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二)从源头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县乡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乡镇弄虚作假、东拉西扯、截留挪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现象。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三)创新分配体制,探索公平机制。针对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现象,建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体制,争取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向每个村民。笔者认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下,采取按现有人口分配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即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乡镇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以现有人口平均分配的办法。实行这种分配办法后,就可以让没有分到田地的现有人口也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让全体村民共同享受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有效地解决按照田地人口分配中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四)强化工作问责,促进监督效果。建议国家加强对基层财政资金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问责办法,为执纪执法部门提供具体政策依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主管部门要严格兑现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实现现有的奖惩制度,强化现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力;各级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纪执法,敢于碰硬,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在做到以上的同时,各乡镇财政所还应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为抓手,将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确保对涉农专项资金和项目的全程监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项措施强化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

第一要狠抓源头。必须从项目立项入手,项目分配上做到必须、真实、可行;资金分配上做到科学、公正、规范、透明。要不断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采用建立项目库、资金数据库、专家评审、报账制等办法,进一步完善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二要狠抓追踪问效,建立分配和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预算单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争项目争资金上,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实行涉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从项目设立、分配、使用及其效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并推行项目验收的一体化检查

制度,从而提高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第三要强化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专项资金问题的检查和处理力度,对涉农专项资金的检查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一查到底,对查出的问题和违纪违规行为,不仅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还要在区域内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建议开展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的延伸监管工作,对于涉及国家农业资金的非国有经济组织,只要存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审计、财政部门要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逐级核查资金使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监管,也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查证,填补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的“空白”。

综上所述,各级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制、检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三大制度,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备案关”、“拨付关”、“管理关”、“检查关”,强化监督职能,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最好的作用。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篇2

一、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构

为了切实搞好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设在财政局, 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并详细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 分别对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调查研究、部门配合、乡镇职责和工作落实都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从而为改革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 县上在机构审批、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使乡镇财政改革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强化部门配合, 明确工作职责

乡镇财政改革涉及部门多、业务量大、覆盖面宽, 整个改革工作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 各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财政系统内部实行局长包中心、中心包乡镇、财政干部包区域工作责任制;中心内部设置主任、总会计、教育部门会计、卫生部门会计、农民补贴资金会计、票据管理员、国有资产管理员和中心出纳8个岗位, 做到了既有分工, 又有协作, 确保了每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强化制度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

“乡财县管”改革开展以来, 庄浪县着力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县政府先后制定了《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庄浪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4项方案、办法。二是县财政局制定了《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细则》、《庄浪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流程》、《庄浪县财政资金管理中心会计核算实务》、《庄浪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工作职责》等9项工作、学习、考核、资产管理制度, 从而为改革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做到了有制可依、有据可查和有章可循。

四、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为解决乡镇各部门多头开户、分散核算、收支标准不一、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 在保证各部门资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 庄浪县以重新组建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为依托, 建立了以“统一账户、统一收支、集中核算”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运行新模式, 并结合乡镇资金管理实际情况, 实行了三种资金管理模式。一是除对乡镇苗圃、畜牧站、卫生院等单位人员工资中财政负担的部分实行统发外, 只对单位开设一个基本账户, 用于核算单位经营情况。二是取消乡镇政府会计, 由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代理记账, 乡镇只设置一名出纳, 并对其公用经费实行备用金制度。对财政扶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以及其他属于实行财政报账制的资金, 均按照报账制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进行发放。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报账制核算、专户管理、专账记载。三是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 由县财政局将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专户,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按照年初农村各中小学编制的资金支出计划, 将每学年补助公用经费分4次拨付, 并对资金使用实行审核制。同时, 按照《庄浪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和财政资金管理要求, 撤消了乡镇所属预算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 由县财政局按规定和不同用途, 统一为乡镇财政开设账户。在账户设置上, 既考虑方便服务对象、又考虑便于业务管理, 县财政统一为每个服务乡镇设置了收入解缴账户、工资账户、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专户、支出账户和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专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6个账户, 并对每个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开设一个经费账户。

五、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由于原乡镇财政所职工普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而且大多数财政所只有2至3人, 从职责分工、人员搭配、工作效率、资金安全、内部监督等方面很难适应工作需要。为此, 着力从三个方面创新用人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积极打造“三个一流” (一流干部队伍、一流工作质量、一流服务水平) 行业形象。一是加强学习。一方面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财政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 努力打造学习型单位。另一方面以奖促学。在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同时, 对年内取得本科学历和会计专业初、中级职称的给予1000至1500元奖励。截止2009年底, 全系统本科学历58人, 占职工总人数的48%;取得会计专业初级职称的13人, 会计专业中级职称4人, 分别占职工总人数的10%和3%。二是整合人力资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后, 按岗定员, 分类使用。中心主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 在原所长、副所长中从德、能、勤、绩、廉和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选派年龄轻、业务精的人员分别担任总会计和专业会计。三是通过考试录用和人才市场签约的方式引进会计专业人才, 不断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六、强化基础建设, 提高服务功能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之后, 为了尽快开展工作, 县财政局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办公场所7处。近两年, 县财政局通过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和单位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250万元, 新建财政资金管理中心2个, 建成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服务大厅8个, 购置办公设备360多台 (件) 。今年准备筹集资金150万元, 修建南坪、大庄两个财政资金管理中心。通过改善办公条件、新购办公设备, 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使基层财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三年多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明显呈现出“六大成效”。

一是创新了乡镇财政理念。通过改革, 有效解决了每个乡镇设置财政所, 人员少、经费少、办公条件差、设施难配套和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集中两乡或三乡统一设置财政资金管理中心, 有效整合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 健全完善了服务功能, 明确划分了职责分工, 全面细化了工作措施, 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 为不断提高乡镇生财、聚财和理财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二是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改革后, 乡镇财政机构内设统一, 财税协作机制不断健全, 乡镇的工商税收直接上缴县级国库, 确保了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乡镇收取的非税收入实行以票管收、票款同行, 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收入等现象。

三是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改革后, 实行用款先申报、支出严审核的办法, 对不规范、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在会计核算方面, 撤销乡镇所有账户和会计岗位,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对乡镇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 有效遏制和纠正了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 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和信息真实有效。在发放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时, 能够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发放, 惠农政策落实比较到位, 群众来信来访明显减少。

四是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转变。通过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由组织收入为主向管理财政支出转变, 由为乡镇政府服务为主向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转变, 进一步提高了乡镇财政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了“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步伐。

五是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改革后, 虽然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管理两至三个乡镇, 但并未改变乡镇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现实经济利益, 在充分保证农户领取惠农补贴资金场所不变、服务乡镇开户行不变的前提下, 有效整合了原有财政基础设施资源, 既有效减轻了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压力, 又不断扩大了乡镇财政服务半径, 从而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六是密切了乡镇、部门配合。改革的有序推进, 有效克服了以往乡镇、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病, 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 财政部门牵头抓总、分片包干, 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补贴对象认定和补贴资金的审核, 农村信用社负责补贴资金兑现, 从而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大工作合力,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信息:庄浪县财政局局长

◇责任编辑:王宁涛

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思考 篇3

摘 要 强化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水平,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和国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重,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支出近年来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因此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财政资金没有实现统一集中管理,资金管理较为分散。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账户、支票和印鉴管理集中,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2.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监管较为松懈。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

3.对于财政资金尚未实行有效的内控。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4.资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落后,没有适时而变,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能空缺的情况,从而对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制度条规的内容要不适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有的条规过于空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此外,还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规定与实际工作脱节;绩效考评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

三、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1.完善乡级“财、税、库”等管理机构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乡镇一级“财、税、库”机构是否健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质量。而在此方面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所的建设,保证其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并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多途径、多方式着力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素质。②协调财、税机构之间的关系,健全税收征管体系。综合考虑农村的税源发布状况及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等因素,在我国农村完全按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乡镇税务所是不现实的。为妥善解决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的矛盾,应建立乡镇财税机构合署办公制度。③建立、健全乡镇国库机构。按照“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国库,对财政预算内外支出都实行国库直达。国库作为财政资金的保管和出纳机构在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地区乡镇财政“有财无库”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管理监督和对资金的调度。因此,尚未建立乡镇国库的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建立国库。乡镇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库应建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则应建在乡镇农业信用社,并配备得力人员,由信用社主任或信用社业务骨干代办国库业务。要建立健全乡镇国库管理制度,加强虽业务核算,强化国库监督管理,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

2.将资金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改为统一集中管理。目前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应尽快加以改革。①确立管事、管账和管钱相分离原则,消除三者集于一人给资金运行造成不安全隐患;②财政所应建立会计总账,实行账户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便于对专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③实行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④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向单一账户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资金集中管理后,保障资金安全是首要目标,防范风险的措施一定要严密。要严禁随意调拨资金,严禁透支、借支,要对账户、支票和印鉴分开管理,要制定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严密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定期检查考核,确保集中管理资金的安全。

3.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县一级财政部门应设立相应机构,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大额资金的波动实行预警制,要有控制风险的反馈机制。鉴于多账户分散管理不能动态地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应进行账户整合,设置总账会计,将所有专户纳入总账管理,乡镇财政所每月向县级财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报送总账报表和分户资金运转说明,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密切注视资金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要把报表作为检查和考核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优化人员设置与日常工作流程。对财政所的工作岗位及职能,应统一作出规定,改变目前由所长因人安排工作的状况。要体现专业性,设置几种岗位,岗位具有什么职责都应统一规范,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财政所应设置稽核岗位,专司会计账务和资金调配使用情况的审查稽核。稽核职务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任命以保证其独立行使监督权。在调整设置岗位的同时,应合理设定职权运行的程序,健全程序运行的规则,限制自由裁量权。对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特别对“一支二笔”审批权要有相应的监控机制,可成立由镇长、镇人大主席、财政所长等组成的财经领导小组,改“一支笔”审批为集体讨论审批。对资金运行设定额度管理,大额资金实行联审会签制,对资金的调拨必须在规定的程序内办理。

5.改进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乡镇财政所的现行制度进行重新评价,重新组织规划,设计新型制度体系。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体系。新的制度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①明确财政所的职能,核心是确保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在管事权上着重体现依法理财,对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支配权则应于限制或削减。②制度设计要以保证资金安全,依法管理为目的,条规内容要适合业务特点,逻辑性要强,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并便于操作。③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限制措施,建立记录控制、复审稽核等制度,对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应给予独立行使权。④严格贯彻管账、管线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印鉴、支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措施。⑤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但要考核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对认真执行制度的人员要有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沈卫芳.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嘉兴市南湖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为例.嘉兴学院学报.2005(S2).

[2]章永乐.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与建议.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06).

[3]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经济研究参考.2009(26).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篇4

多宝乡财政所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

多宝财政所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是乡镇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点,是服务创业、促进惠农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有效举措。为此,我所在强化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严把项目申报关。要求项目申报必须先经财政所与相关部门人员深入项目点初步核审,再按轻重缓急、受益程度择优报乡镇领导审核后,加盖财政所印章申报;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跟踪管理。项目一经批复,财政所立即建立管理台帐,项目专管员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深入项目点督查。竣工后,乡政府与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组织验收;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 篇5

近年来,财政监督工作在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公开收入和公共资产流失,强化财政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廉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我们财政监督作用的发挥仍不够充分,出现了财政监督作用弱化的现象。

一、财政监督作用弱化的主要表现

1、财政支出监督薄弱。

长期以来,财政工作重点摆在培植有效财源,财政部门多以财政收入来衡量财政工作的成绩,财政监督工作也紧紧围绕着增加收入这个重心开展工作,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基本没有摆上应有的位臵。另外,财政支出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财政支出管理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和监督措施。二是处理事与处理人相脱节,对重大财政支出失误追究无力。

2、财政内部监督不力。

过去有人认为“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的边缘科室”,事实上这种倾向在某些县市至今尚存,导致了内部监督的弱化。内部监督重事后监督,轻事中事前监督,没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内部监督只能起到马后炮的作用。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一些问题年年查,年年犯。近年来,由于我县财政局高度重视监督工作,财政内部监督工作得得到了强化。

3、财政监督方式不规范

我们的财政监督工作,主要是对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采取综合或专项治理的方式进行。从方式方法上看,表现为突出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检查少;从时间上看,表现为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时候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少;从监督内容看,表现为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以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

二、强化财政监督作用的几点看法

1、建立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的监督机制。对县预算支出编制的监督,属于事前监督。要对财政支出进行有效监督,必须将支出监督关口前移,针对各乡镇、各部门和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进行分析研究,跟踪检查和核实。通过监督检查,把好以下“五关”,一是把好政策关。检查单位、部门、乡镇预算支出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与预算支出等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是否体现本级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二是把好编制关。根据编委核定的人数,审查其是否突破编制标准;是属财政拨款的编制,还是自筹的编制,审查车辆是否是由财政拨款支付燃修费的公务用车等;三是把握范围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支出范围在不断进行调整,正在退出一般竞争和经营领域,向公共财政转变,哪些属于财政供应项目、部门、单位,哪些应退出财政资金供应范围;四是要把握标准关。检查各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法定的标准;五是把握原则关。是否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是否充分考虑了减收增支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的变化,需要与可能之间是否一致;有无为了小团体利益,虚列支出项目的情况。对有关专项支出,要进行严格审核,看是否属本级政府所列的需保证的重点支出项目;对有关迫不得已的追加,进行实际评估,把“水份”挤到最低限度。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进行事前的监督检查,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下一步事中监督提供可供比较的基础条件。

2、完善财政预算支出执行中的监督。对县财政预算执行中的监督,属于事中监督,要推动尽快就位。预算支出的执行,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预算法中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对于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监督,关键是要握三个依据,一是要依据法定预算,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和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要监督拨款单位按预算和拨款计划及工程进度,及时把预算资金拨给用款单位,禁止超计划、越进度拨付资金,造成前吃后空;二是要依据规定程序,监督各类拨款的合理使用。对于人头经费等经常性支出,监督按照分月计划拨付资金,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款项的申报、拨付手续,加强审查,防止虚报、冒领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三是依据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支出监督。对于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和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从申请资金开始,就要组织监督力量对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和其他资料进行审查监督,防止虚假立项骗取财政资金;在拨付的过程中,要监督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用量跟着进度走,拨款进度与项目进度大体同步。为避免各级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财政监督人员必须参与到项目中去,如果不参与到项目中去,就无法把握支出的进度,无法保证项目资金不被挤占挪用。当前,在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监督过程中,还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支出监督,督促其进入专户,预内预外统筹安排使用,为零基预算打基础。二是要加强监督本级政府预算周转金,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周转,防止挪作其他有偿资金使用,原有周转金要通过监督检查,加大回收力度。三是要加强监督本级或下级财政预算支出方案或预算科目的随意调整,对于随意调整的,要及时制止或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责令改正或撤销。

3、健全财政支出的事后监督,把好县财政预算支出的最后一道防线。财政预算支出监督,历年来采取的办法是事后监督,要在总结事后检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对支出结果的监督,检查财政支出资金使用的情况,同时对资金使用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对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予以制裁,对用款单位实行“支、帮、促”,进一步改进财政管理工作。在事后监督中,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政策监督。对国家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法定预算规定的用途,正确有效地使用资金。经常性拨款、上级及本级专项资金、各项补贴款使用范围、用途是否正确;二是财政监督。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及随意扩大开支标准,有无私设“小金库”,虚报、冒领、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挥霍国家资财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其他基础性工作的监督。如对部门、单位的各类报表、帐目进行严格审查,核实统计数字是否准确,报表是否完整、手续是否齐全。事后监督是整个财政支出监督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虽是放“马后炮”,在监督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分量。

4、创立内部监督体系,内外结合,构建强有力的财政监督网络。

(1)、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控制网络。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严格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加强经常性、即时性的审查、稽核与检查,促使乡镇财政监督经常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县域财政监督管理网络。根据我县实际,先选择这两个乡镇财政所作为财政监督关口前移试点乡镇,时机成熟时在全县推开;在财政监督关口前移试点乡镇财政所选拔财政监督专管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召开联系会议、交流工作经验,由专管员负责对本乡镇财政的适时监控。乡镇财政监督工作是财政所与财政监督局共同的职责,各乡镇财政所和财政监督专管员在工作上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同心协力做好财政监督工作。

(2)、严肃财政监督纪律,加强财政系统内部审计。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过程中,一是强调单位必须给予支持配合。对在内部监督过程中不按规定提供资料或隐匿部分财务资料的,内部监督人员有权要求被监督单位的负责人讲明原因,并无条件地提供资料,情节严重的,采取组织措施予以处理。同时还要一查到底,看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地方。二是强制单位接受内部监督检查。对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资料欺骗内部监督人员的,一经查出,将给予主要责任人以纪律处分。对拒绝接受或找借口搪塞和阻挠内部监督人员进行检查的人,一律先待岗后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从重处理。从而为监督检查扫清障碍,确保内部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近年来,我们对全县十四个乡镇财政所和局机关十二个业务股室进行了一次内部审计,检查面达100%,查出有问题资金515.74万元,并及时进行了整改纠正。

5、建立高效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

(1)、优化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一是要注重与审计部门的资源整合,采取计划衔接、合理分工和信息共享等方式,沟通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二是要注重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纪检部门的优势,开展各项专项检查工作。三是要注重与社会监督检查机构的资源整合,要在加强和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提高其社会公信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共同做好维护财经秩序工作。

(2)、逐步实行检查公告制度,把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要在完善相关制度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将对外检查情况、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使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臵于社会监督之下,臵于法律规范之下,更好地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同时也通过实行检查公告制度,使财政监督的行为和结果臵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以更好地促进依法监督,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参考文献:

1、郭鑫柱:《县级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阮永坤

李献忠

上一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请假条下一篇: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