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监管

2024-05-18

乡镇财政监管(精选8篇)

乡镇财政监管 篇1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得到了不断的稳固和发展,乡镇队伍建设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逐渐被提到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两个主要课题来探讨,现就我们双河财政所的情况给上级领导汇报。

一、现状

自2005年底机构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人员情况:我所改革后定编19人,今年又调走2人到乡镇人社中心工作,截止目前,有17人在岗。其中,40岁以上人员有6人,占35%,35岁到40岁的8人,点48%,35岁以下的3人,占17%,大专以上学历以上的有16人,占94%。

2、职能情况:改革后乡镇财政所职能兼顾了财政管理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两方面职能,即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及管理,惠农政策落实,新农合基金征收,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等职能。

3、管理体制情况: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下放乡镇政府管理,实行了以乡镇管理为主,市局管理为辅,机构人事接受乡镇管理,业务接受市局业务主管部门指导。呈现出三个变化:从“收钱”到“发钱”,凸显惠农政策“执行员”角色;既“管钱”又“管事”,明晰财政资金“监督员”角色;从“单纯业务型”到“一专多能型”,转变财政“管理员”角色。

4、财政所运转情况:全所在职17人,内退4人,退休2人,全年所需人员经费69万元,办公经费40万元,实际预算73万元。目前正在规划筹建财政综合办公楼。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情况

作为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试点单位之一,我们紧扣财政部[2010]33号和湖北省农村财政局[2010]11号文件精神,大胆偿试,积极探索,努力找准资金监管的着力点,促进资金监管些有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助推资金监管。

在被财政部确定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联系点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我所进行调研和指导,不断在硬件建设、软件升级上给予政策倾向和支持,有力推动我镇的资金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各级领导亲临调研,现场指导。6月,财政部专员办、省农村局领导就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多次到所调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荆门市财政局、钟祥市政府、财政局领导就我所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硬、软件建设上给予了资金倾向。

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牵头监管工作。市财政局成立了以路明刚局长挂帅,农村局牵头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资金监管的试点工作。

三是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财政部33号文件的基础上,省农村局制定下发了《湖北省乡镇财

政资金监管办法》等。荆门市财政局制定下发了《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钟祥市也以市政府办文件下发了《关于钟祥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同时就农业、社保、“以钱养事”及上划教育卫生等资金制定了监管办法。为乡镇开展财政资金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保证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积极推进,深入监管工作。

为保证我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长期有序开展,我们积极行动,主动挑战。一是组建资金监管办公室。根据荆门市财政局[2010]141号文件要求,我所结合实际组建了资金监管办公室,所长亲自抓监管工作,办公室设立了农业、商贸、社保、教科文和农村财务管理等五个专管员,具体分口负责本类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制定完善了相应的监管制度,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拟定了惠农资金监管办法,家电、汽车及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监管办法,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办法、社保专项资金监管办法。并针对五个专管员岗位逐项制定了相应专项资金监管制度30项,并编印成册,分发到各相关单位及人员学习掌握。三是积极向上联系,大造资金监管声势。先后向财政部、省财政厅报送《双河镇四措并举唱响资金监管主旋律》、《关于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材料五篇,报告我所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在荆门日报上刊发了《双河镇资金监管突出“三抓” 》,在省财政厅公众网上刊发了《双河镇“四章合一”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等等。将我所监管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3、突出重点,力求监管实效。

(1)、立足“两点”,确保信息通达。一点是保证上下通达,以财政部基财群、省厅农村处乡镇群、钟祥市农财局预算群和钟祥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信息网为主渠道,传递各级财政部门的文件、信息,交流经验,上报监管工作进展。凡是涉及乡镇资金监管的批复、文件都由市农财局通过预算群下发财政所,告知资金拨付信息。另一点是保证镇内横向通达,以财政所专管员、镇农业、民政、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为成员,组建QQ财政资金监管群,传递资金往来监管信息。特别是涉及民政、教育、卫生等资金拨付时,必须在群内传递到财政所监管办公室,实施监管。

(2)、突出“三抓”,强化监管措施。今年以来,我们针对财政补助性资金涉及面广、资金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强化监管措施,切实做到增强透明抓公开、减少环节抓发放、核实抽检抓督办,全镇财政资金监管效果显著。

(3)、“四章合一”,监管项目资金。紧扣财政部《指导意见》主旨,立足“四个确认”,做到“四章合一”。一是在立项审批上盖章确认。财政所对项目主体进行实地考察,看有无虚假立项;走访受益群众代表,了解项目的受益面,看是否符合群众意愿。财政所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审核后盖章确认。二是在项目的招投标上盖章确认。根据项目招投标程序,主动参与项目单位的招投标全过程,对项目主体的招投标行为、标的、中标单位予以盖章确认。三是在按工程进度拨款上盖章确认。财政所跟进项目的施工情况,实地检查项目的施工进程、施工质量,并结合施工进度,对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予以批准,盖章确认,按进度拨款。四是在项目的完工验收上盖章确认。对完工项目编制工程决算,对经业务主管部门验收的完工报告进行验收评审,对项目主体从审批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到决算验收等进行公开公示,然后盖章确认,按照报帐制的要求,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4)、真抓实干,力求监管实效。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监管上,突出抓好家电下乡补贴这个重点;在粮食补贴资金监管上,突出抓好种植面积的核实这个重点;在社保资金监管上,突出抓好五保金的发放这个重点;在乡村资金监管上,突出抓好“三资”清理这个重点;在公益事业资金监管上,突出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监管这个重点。先后清理出违规骗补的家电产品7类146件,追回补贴资金3.5万元;核实粮食补贴面积23.6亩,核减补贴资金2800元;清退已死亡五保20人,清退享受的五保金2.4万元;规范管理村级财务,34个村实行了“三资”代理。特别是在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监管上,我们分月对申报的补贴商品在2件以上的农户,都进行了上门核实,再也没有发现类似的骗补现象。并将这种做法作为一项长年工作长抓补懈。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体制管理“两张皮”的现象,过去说的是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现在乡镇财政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各项业务工作上接受市财政局、经管局的领导,在人员、机构管理及工作安排上接受乡镇政府的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市局业务工作领导较多,而不能管人,不好运作。而乡镇政府管人,又不过问工作,不利于财政所开展工作,不利于乡镇财政工作主观能动。特别是在工资调资晋级、年终考核结账等工作上很少有政府过问,存在着“三管三不管”的现象。二是存在管理职能上的弱化。由于各项检查职能被上划,在公益事业资金、专项资金等资金的监督检查审核上没有具体的办法,乡镇财政所不好拿出具体的规定。

2、资金监管上的问题。一是执法主体不明确。改革后的乡镇财政所不再具备执法职能,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资格证,在今年的家电下乡清查中,不便于对经销商购买户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更不能在监管过程中实施执法权。二是资金监管工作比较复杂,任务繁重。随着国家财政对惠农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各项补贴资金越来越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给我们资金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难度。抓好监管必须要上下联动,部门配合。三是感觉遇到了瓶颈。

3、队伍建设上的问题。

1)人员流通不畅,缺乏激励机制。定编定岗后,调动难,提拔更难,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工作好坏当前看不出直接效果。

2)后续培训不力,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学习培训缺乏指导性,自改革后,不管市局还是镇政府都没有对乡镇财政队伍进行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乡镇财政业务政策性强,专业技能变化快,不组织学习是不能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二是学习培训缺乏系统性,因为没有市局的业务培训,仅靠乡镇财政所“因事就事,水到挖沟”的自创做法,给干部队伍没有系统的学习培训,只能“见子打子”。三是学习缺乏制度性,没有具体的规范的制度把学习转化成明文的规定。

3)工作负荷重,福利待遇亟待改善。如乡镇发放到农户的惠农资金,每项都涉及到千家万户,从数据录入、登记核实、到落实发放,工作量大,加之农村人口流动性强,有的住居地远离城镇,交通不便,核实、发放一户涉农资金,有时需要来回反复多次,工作量更大,时间紧,工作非常辛苦。但待遇与周边地区和相关部门比较,却有很大差异。乡镇财政人员工

资待遇参公执行,只有两块工资发放,人平只有1500元左右,没有任何下乡补贴、交通补贴、办公补贴、生活补贴等,相比其他单位待遇要低得多。

4)基层财政办公条件差,工作环境有待改善。我所办公楼建于1988年,办公场所(含会议室)不足250平方米,且年久失修,残破不堪,办公条件极为恶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办公拥挤,我所有17人,基本是多人合室办公,特别是大厅一共容纳8人,同时兼顾两个窗口,即信息公开和家电下乡补贴,每天开展工作都很拥挤,嘈杂,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办公设置差,现在都是办公信息化,但我所仅有4台电脑专机专用,即财政集中收付专用、预算专用、信息公开专用、农民补贴专用。

四、建议

㈠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建议

1、理顺关系,以市局管理为主。逐步实行业务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统一,实现上有“点”,下有“脚”,上有“针”,下有“线”,把机构、人事的管理统一到市局管理,实行系统内同功同酬,便于市局好安排工作,便于乡镇财政所好落实工作,做到有人管,有人结账。

2、转变职能,以增强服务为主。实行事权和身份的统一。一方面增强监督检查职能,随着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财政资金进出较大,财务会计业务较多,在企业会计执法管理上,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及跟踪问效上,便于属地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另一方面强化对村组和服务对象的监督检查,增强服务范围内的政策性、规范性,便于乡镇财政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有正常的权力范围。如:把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财会队伍管理、经济事项的结账、惠农政策的落实等纳入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权限内。

3、改善环境,以建设窗口为主。随着农民群众对政策认识度的逐步提高,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各种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事件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善服务环境、建设必要的专门的服务窗口。一是改善政策环境,建设信息公开窗口,专人负责政策解答、信息公开。二是改善人文环境,建设信访接待窗口,专人负责接待来信来访和矛盾的化解。三是改善民生环境,建设农民补贴资金服务窗口,专人负责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各项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包括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移民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同时服务窗口要有专门的办公室,统一的对口领导。

4、提高待遇,以调动积极性为主。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有明文的政策规定,规范乡镇财政人员的各项工资待遇。一是工资补助部分,乡镇财政人员在镇村之间工作辛苦,在生活补贴、下乡补贴、交通补贴、办公补贴却没有应有的待遇。二是福利部分,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人身意外保险等需要上级关心解决。从而调动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乡镇财政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

5、强化学习,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主。就目前而言,仅凭乡镇财政所内部培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市局主管部门组织专门、专业的学习培训。学习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级政策的学习,现在的乡镇财政工作都是关系到落实中央、省的各项政策的,不学习就等于坐井观天,对政策不了解就不能向群众宣传落实。二是业务技能的学习,要求上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系统。需要在会计业务知识、财政业务技能、行政执行

力、会计电算化、办公信息自动化等方面给予提高,市局不组织,我们是学习不到的。三是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财政干部的头脑,努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㈡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1、要在信息通达上给予支持,信息通达是资金监管的首要条件,必须要畅通。特别是财政与主管部门共同支持乡镇或主管部门直达乡镇的项目资金,在下达到相关项目主体时,乡镇财政所有时根本不知道资金信息,更不了解资金的性质。象这类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应和主管部门联合行文,下发相关单位,明确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要求。在项目建设的专项申报上,主管部门在做出批复时,审核资料中必须要有乡镇财政所呈报意见。若没有应视为资料缺项,不予办理。

2、要在监管手段上给予支持。建议从市财政局到乡镇财政所成立一支资金监管的执法监察队伍,对资金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难以执行的问题移交执法监察部门具体执行,实行监督与执行分离,便于工作开展。

3、要在预算内资金监管执行上给予支持。预算内资金监管主要是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上把关,存在有预算项目不细,预算执行过于形式化等。在现行的“乡财县管”体制上,要出台明确的文件,在预算编制上进一步细化,在预算执行上进一步强化;要出台具体的监管措施,改预算执行拨付制为报帐制,可以避免预算资金的虚假立项和挪用。

4、要在监管能力上给予支持。重点是保证必须的资金监管工作经费。现行体制下,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乡镇财政所只有人员经费,在实际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建议上级财政将资金监管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专项预算。

乡镇财政监管 篇2

一、理顺管理体制, 实行“乡财县管”

取消农业税后, 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明显弱化, 收入规模不断缩小, 支出规模大幅增加, 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的职能由组织收入为主向管理支出服务“三农”为主转变。针对这一实际, 2007年金塔县委、县政府适时制定印发《金塔县“乡财县管”改革实施意见》, 县编办将县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更名为县乡镇财政管理局, 以乡建制的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更名为基层财政所, 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 人、财、物归县财政局直接管理。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主要负责对基层财政所的业务指导, 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各基层财政所具体负责乡属各项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乡镇经管站承担村级财务的代理记账职能。体制理顺后, 形成了县乡联动, 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作用。

二、明确工作职能, 服务农村发展

体制的确定和职能的划分, 把基层财政所的工作重点定位在了管理财政资金、核算单位账目、发放惠农补贴上,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服务和就近监管的优势, 着力实现乡镇财政从“收钱”到“发钱”、从“管钱”到“管事”的历史性转变, 使乡镇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履行制定乡镇单位收支定额标准和相关制度, 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工作考核, 指导监督乡属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 规范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发放, 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职责;基层财政所履行乡镇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和会计核算工作。负责村级三项费用的分配、拨付和发放工作, 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分配、公示和发放工作, 负责乡属单位票据领用核销、代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等工作职能。

三、加强资金监管, 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使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与核算权相分离, 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切实发挥了会计集中核算和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有效堵塞了收支漏洞, 防止了新增债务发生。一是开展清理, 移交账目。对乡镇政府及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财政供养人员、票据进行逐一清理核实, 并建立了台账, 健全完善了账务, 摸清了各单位的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 组成了由财政、审计、人事、教育、纪检等部门参加的账目移交小组, 将乡镇政府、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财政所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账目全部移交基层财政所统一集中核算。二是统一建账, 集中核算。撤消单位银行账户, 各乡镇以财政所统一开设“惠农专户”和“基本支出户”两个银行账户。乡镇所属单位的会计业务, 由财政所按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乡镇一般性公用支出, 由乡镇财政管理局按规定程序进行统一审核, 从县金库或财政专户中实行集中拨付;工资性支出委托银行代发, 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建设项目支出安排, 经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审批, 数额较大的报县政府批准。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撤消各村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 各乡镇经管站统一开设一个银行账户, 集中核算各村的村级财务收支。三是健全制度, 规范操作。制定了《金塔县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施方案》以及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财政所及工作人员职责等8个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制度。在全县10个基层财政所, 全面建立了信息通达登记、资金监管台账, 公开公示影像资料和专项资金抽查巡查制度, 形成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体系, 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科学规范使用。四是完善措施, 强化监管。在具体工作中, 县乡镇财政管理局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 加强乡镇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督与管理;各财政所履行会计核算职能, 代理单位记账;各单位坚持以收定支, 全面落实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等各项管理规定, 加强乡属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全县纳入基层财政所集中核算的单位, 做到了一般性支出基本户核算, 专项支出专项核算。有效规范了单位财务收支行为, 杜绝了不合理的支出, 预防和制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集中核算, 严把收支报审关, 切实起到了资金管理“过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四、突出重点领域, 管好惠农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办法》, 创新思路, 强化措施, 以惠农补贴资金、涉农专项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为重点, 切实强化资金监管, 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从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 2008年在全县全面启动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方式改革, 实现了惠农政策由“一册明”通知到户, 补贴资金由“一折统”发放到户, 确保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取得了促进生产、改善民生的明显成效。在惠农补贴资金的监管上, 我们严把关键环节, 规范业务流程, 强化公开公示, 公开举报电话, 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做到了公正透明, 发放率达到了100%。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为确保惠农政策落实, 加强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的管理监督工作, 县上每年都抽调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或专项检查组, 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2到3次检查, 检查采取听、查、看、访等形式, 从宣传发动、信息采集、明白册填制、专户开设、服务窗口建设、补贴公示发放等方面为重点, 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发现的问题限期纠正。经过督促检查, 进一步规范了补贴发放程序、明白册填制、资金管理等工作。在全县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程序和“六不准”制度, 采取财政所干部分村划片包干、定村定户到人的补贴发放办法, 确保了“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台账, 补贴资金公示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是逐步完善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先后制定印发了《金塔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工作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加强惠民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 《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审计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工作督查》、《操作规程》、《考核细则》等9项工作制度, 明确了惠农补贴落实的部门职责, 坚持部门管事、财政管钱的工作机制, 在“四不变”的前提下, 各补贴主管部门恪守所承担的惠民政策落实、宣传、享受对象、补贴标准等资金计划分配的职责, 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资金拨付、资金管理和资金发放的职能, 确保了“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规范运行。四是建立惠民大厅提高服务质量。在充分借鉴永靖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金塔县实际, 在全县10个乡镇统一建设了惠民服务大厅, 按照大厅窗口设置, 明确岗位职责, 合理配置人员, 坚持全天候坐班制度, 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惠民服务大厅建成落实惠民政策的第一阵地, 联系群众的第一桥梁, 化解矛盾的第一窗口。五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印发了《金塔县惠民政策宣传手册》、《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金塔县惠民政策资料袋”各3.3万份, 发放到各农户。在乡镇建立大型惠农政策宣传栏, 村组建立“一村一栏、一组一板”的惠农政策宣传阵地, 同时, 通过张贴宣传牌、标语和在电视台开辟惠民政策解读专栏等形式, 全面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的基本概念、补贴对象、补贴程序、补贴标准等, 开通手机短信、固话语音提示, 建立惠农短信服务平台, 使每个农户都知道自己所享受的惠农补贴项目和标准, 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知晓率。

参考文献

[1]佟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 .财政监督, 2011 (24) .

莒县全面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3

一、规范管理,夯实资金监管基础

近年来,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莒县开展了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流程、定制度、定标准、规范人员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为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规范化管理活动,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县内财政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财政所”管理水平。

(一)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财政岗位,界定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责任分工及目标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经费定额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学习、考勤、卫生、廉洁勤政等内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规范业务流程。制定工作流程,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使财政业务工作规范、明了、有序、高效。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乡镇财政惠民服务大厅,实行“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

(四)夯实会计基础。制定账务处理标准,规范账簿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及账务处理,实现会计基础标准化;账务核算全部纳入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实施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严格会计档案管理,设立专门档案室,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文书资料装订整齐划一,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并实行信息化管理,全县21个乡镇达到省一级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

(五)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内部监督作用,将“月审月促”监督工作法延伸到乡镇,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监控的转变。

二、搭建两个平台,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县乡两级财政就地、就近的监管优势,依托“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两个平台, 明确县乡监管职责,形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合力。

(一)搭建乡财县管平台,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监管。从2005年开始,莒县推行了“县乡共管、以乡镇为主”管理模式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局成立基层财政管理中心,实施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缴、支出统核、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严把预算编制关、收入征缴关、支出管理关和债务管理关“四个关口”,实现了乡镇财政收支全面监管。

(二)搭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平台,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监管。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村级财务监管难问题,莒县对镇、村管理资源进行了整合,从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入手,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乡镇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将村级财务全部纳入乡镇集中核算。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县财政统一为乡镇设立村级资金专户。乡镇对村级资金实行“双审核、双监督、双公开”管理模式,即村级发生的每一笔收支业务必须经村民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双审核,财务收支情况接受村民、乡镇财政所双监督,并定期实行镇、村双公开。通过实施村财乡管,农村财务监督实现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提高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创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模式

(一)实行“监督下乡”,加强财政所内部常态监管。乡镇财政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的效果和资金的安全。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局机关实行的“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法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局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由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这一做法得到省厅监督局的推广。

(二)开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乡镇财政信息化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莒县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

(三)建立“五项机制”,保证涉农补贴快速发放。目前,莒县发放的涉农补贴项目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20多项,为落实上级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莒县实施了部门配套联动、信息采集、信息维护、信息纠错、考核监督五项工作机制,开通资金发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资金发放不到位问题,确保了各项涉农补贴及时、准确、直达农户“一本通”账户。

四、严把五个关口,实现乡镇资金全面监管

(一)严把收入关。按照财政体制,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年结余资金等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村集体等收取的各类收入由镇财政按收入金额统一开具收入凭证,并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缴入规定账户。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二)严把支出关。在人员经费的监管上,按照工资、福利有关政策,在发放项目上、规定数额上进行把关;对办公费、会议费、招待费、车辆费等一般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核定指标上线控制,按规定应实行政府采购的,实行政府采购。

(三)严把补贴发放关。严格信息核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开公示,落实好上级财政部门惠农补贴“一本通”发放要求,及时、安全、便捷地将各项补助资金发放到位。

(四)严把项目管理关。把握项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严格做好项目申报、项目公示、项目实施、评估验收、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工作,细化各环节监管措施,保障项目资金落到实处,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严把村级资金管理关。将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镇以上财政下达的项目资金、村集体自有收入等全部纳入监管,在村级事务、审计报账、账务处理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对村级财务不断规范,增强村级资金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洪峰

乡镇财政监管 篇4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几年来,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东港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镇级财政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强化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使我镇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的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北井子镇基本情况

北井子镇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962公顷,滩涂面积 5466公顷,现有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农业村11个,渔业村2个,居民10033户,人口3.4万人。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66.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5.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15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4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06万元。2009年财政总支出为4358万元,其中乡镇一般预算支出为2164万元,净上解为2194万元,当年结余92万元。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突出表现是乡镇财源基础薄弱,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原有财源相对委缩,收入增长缓慢,财政供养人员多,支出压力大等,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

1、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求每名财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二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财政业务建设,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工作制度》、《北井子镇会计工作职责》、《北井子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类乡镇财政规章制度,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三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财政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四是加大对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设备等的资金投入,为财政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网络宽带等办公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财政所办公条件,财政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和电算化。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坚定了我镇的财政工作基础,使我镇的财政职能定位更加准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业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按照东港市提出的“三带两区一城”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我们结合北井子镇实际情况,着力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不断培植新的财源。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带”产业化,夯实基础财源。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蟹田稻米”、“鳅地稻米”、泥鳅鱼等具有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壮大了孙屯鳅地稻米、东港市淡水鱼收购养殖场等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是加快“金(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色工业带”建设,做大中坚财源。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加大对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提升了工业园区档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东方高新金属材料有有限公司、亿丰服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二期已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50万元,投产后年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蓝色海洋旅游带”,培植新财源。我们镇滨邻黄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獐岛等岛屿景色十分的优美,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我们采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旅游项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使我们镇的海岛旅游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獐岛修建旅游码头、客运站、陆地引水工程等。目前,我们镇所属的獐岛旅游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年接待旅客达5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产养殖、海产捕捞、餐饮、海上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我们镇培植了一批新财源。

通过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使我镇的财源得到了巩固和壮大,实现了财源的稳定增长,增强了我镇的财政实力。

3、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镇财政将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助性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2008年末,东港市改革乡镇财务管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乡财县管”,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我镇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原有账户撤销,所有的财务工作收归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这样,我们镇每一个单位的每一笔收支都是在镇财政严格的监管下完成的。2009年我们镇各类支出达3000余万元,均纳入到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

二是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我们结合北井子镇的实际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在工作中我们能严格执行《程序》的规定,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对票据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

三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我们镇对各项补助性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保证了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还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对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009年我们镇共发放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助性资金近千万元,全部采取“一折通”形式及时足额的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无一错补、漏补、少补。

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镇财政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09年,我们镇共完成油路铺设、农桥修筑等建设项目10个,资金支出共计500余万元。由于镇财政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分账核算,对每个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上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及时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使项目资金为三农服务发挥应有作用。

五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的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滩涂、虾池等集体资产的发包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制度”,规范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时间、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各村必须按照《北井子镇村务(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同时,加大对镇村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镇村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乡镇自身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规范职能、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对乡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就要加快发展乡镇经济,为乡镇财(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政培植充裕的财源。要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首先,要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对乡镇财政贡献大的产业,做大乡镇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不断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其次,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好、经营好乡镇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源。三是在发展经济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乡镇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3、改变方式,拓展财政资金监管的深度与广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资金发放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资金操作规程和财政政务公开。二是要对农村低保、五保户、困难户、大病救助、单亲母亲、三农保险等项目实行全面覆盖,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三是项目建设要严格

实行四个制度,即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提高乡村项目实施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实行绩效评价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实行跟踪审计制,提高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专款专用。

乡镇街财政资金监管公开公示制度 篇5

第一条 为提高资金发放或使用的公开、透明,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双辽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主体有规定的,由规定主体负责公开公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由资金发放或使用主体负责,可为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学校、乡镇各站办所及卫生院等。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内容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对以下内容执行公开公示:

(一)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的实质内容。

(二)项目资金的项目名称、立项依据、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建设内容、责任人和受益人、资金总额、建设标准、建设时限等。

(三)补助性资金的资金名称、政策文件依据、补助范围、补助标准、补助金额、补助对象名单等。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资金公开的形式及时限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利用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板报、墙报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开的,公示期限不得少于7日;利用广播、电视形式进行公示公开的,每天至少播出一次,连续播出不得少于7日;当地网络普及率、农民上网率比较高的,可利用网络进行公示,网页保存进间不得少于7日。为增强公示效果,尽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掌握有关资金政策规定,上述公示方式可同时并用。

(二)对已确认的补助性资金发放名单,在发放前7日开始进行公示;发放完毕后,要在外日内,对已发放资金的发放名单进行公示。

(三)对项目建设资金,要在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分别公示1次;工程完工后,在拨付项目资金前7日进行公示。每一项内容公示期均不得少于7日。

第五条

(一)财政所要对公开公示主体以下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公开公示;

2、是否达到规定的公开公示时间;

3、是否将应该公示的内容全部公示;

4、是否存在隐瞒实情、虚假公示情况;

5、公开公示形式是否符合规定。

(二)财政所要设立监督电话和举报箱,要将举报电话号码怀公开公示内容一并公布。

(三)财政所要指派监管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接听、处理、回复,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回复处理意见记录下来,形成材料留存。

乡镇财政监管 篇6

一、检查内容

检查主要针对各地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组织领导、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工作督促和保障等环节的工作情况,同时了解和统计相关信息(具体格式和填报口径详见附件),收集和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研究对策。检查对象为省、县、乡三级财政部门,其中每省检查3个县级财政,每个县检查2个乡镇财政所。

二、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工作由预算司牵头组织,各地财政部门具体参与实施。检查方式采取各地区之间连环套检查,即不实行自查办法,本地工作情况由其他地区进行检查统计。每个地区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具体检查地区和被检查地区的配对由预算司统筹安排。各地区根据检查任务和工作实际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按照预算司的要求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小组主要由省、县和乡级财政部门从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员组成。实施检查时,接受检查的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所名单由检查小组确定。

三、时间安排

1、组织检查阶段:5月16日——6月3日。检查小组通过1

座谈交流、翻阅资料、实地查看等形式,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和统计,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对填列的统计报表,检查对象应签章确认;对汇总的统计报表,检查小组成员应签章确认。

2、汇总上报阶段:6月3日——6月9日。检查结束后,检查小组要将具体的检查工作、被检查地区工作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检查工作报告,与填列的统计报表一起报送预算司(含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材料时,可对本地配合外地检查小组的工作情况提供相关说明材料。对各地报送的材料,预算司择机进行抽查核查。

四、有关要求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两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检查统计工作,一是组织好本地检查队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二是积极配合外地区检查小组,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务实的态度,确保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三是以本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大力提升资金监管能力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附件:1.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统计表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统计表》填报说明

乡镇财政监管 篇7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措施

乡镇作为我国基层政府体系, 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基础的环节, 是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窗口。中央财政部门多次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下放了相关的指导意见, 旨在明确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范围、职责以及具体要求。健全我国乡镇财政职能, 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 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基础工作, 是充分落实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保证。但是, 现阶段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还有许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改善, 因此,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实现, 进而充分的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必须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提高。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完善的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 上级财政单位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缺乏规范性,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使用的环节存在诸多监管漏洞, 易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降低。其次,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存在方法不科学、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的规范约束, 财政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 财政管理制度的约束流于形式, 脱离实际, 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再次, 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反馈和评价机制不健全。我国投入乡镇财政的支农、惠农资金等金额十分巨大, 但是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缺乏及时的有效的追踪问责, 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的问题。

2、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不宽, 监管工作难以充分落实

乡镇财政资金的来源十分广泛, 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过程也十分复杂, 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流经较长, 使用范围较广,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难以有效的监管。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内容的不明确,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难以充分的发挥。首先, 乡镇财政的级别在我国行政级别当中是最低的, 对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和上级单位直接管理的资金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 造成资金的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其次, 乡镇财政资金中的支农惠农补贴类的资金是财政资金监管的盲区, 因为该部分的财政资金存在多部门、分阶段监督和管理的现象。再次, 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环节的监管不透明, 一些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目的、收益对象、补助政策等缺乏公开透明的公示, 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环节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最后, 由于乡镇财政部门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忽视财政资金的监督, 重视财政资金的分配、轻视财政资金的管理等现象, 严重影响到了财政资金的横向的纵向的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财政部门之间以及乡镇与上级单位之间存在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乡镇财政与广大乡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存在严重的沟通不畅和障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目的不同, 对不同资金、不同项目的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会严重影响到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具体而言表现在乡镇财政资金的资金到位时间与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不同步, 并且对财政资金信息的公开并不全面, 这不利于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的下发存在许多复杂的程序和环节, 使得群众对财政资金尤其是支农惠民的专项资金存在误解。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存在信息的沟通不畅, 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等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掌握和共享, 影响到了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控。

4、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

乡镇财政关系到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高效落实, 乡镇财政支出关系到广大的乡村和老百姓。但是, 由于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规范, 严重影响到财政资金的监管。乡镇财政的财务管理部门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由于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 涉及支农惠农等财政补贴和转移性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 难以充分的发挥监管职能。乡镇财务管理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 会计和财务岗位的责任不明确。财务部门在岗位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 不利于财务部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财务部门在票据管理、支出环节等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支出监督体系。这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 造成乡镇国有资产的流失, 产生了许多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建议

1、推进两基建设, 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 离不开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首先, 应该强化乡财县管中心的职能。对于乡镇范围的涉农性财政资金的管理, 坚持县乡两级共同监管。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制度, 明确县对乡镇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县级单位应该指导乡镇政府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决算的编制, 加强对乡镇预算资金的核拨管理, 指导乡镇各项财政资金尤其是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通过对乡镇财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章制度的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水平。其次, 乡镇政府应该做好政府职能转变, 从过去的收入管理为主转向支出管理为主, 由过去的维持保障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由过去的重视财政资金分配, 忽视财政管理向现在的兼顾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资金管理, 尤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转变。乡镇政府作为基层行政机关, 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充分的落实政府的财政政策, 促进乡镇财政的预算的有效编制和执行, 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促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监管制度

首先, 坚持推行和因地制宜的实施乡财县管制度, 明确乡镇政府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地位, 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明确乡镇政府的债权和所应当承担的债务, 规范乡镇财政部门的财政审批权不变。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和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 加强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直接监管, 防止财政资金的流失和使用的低效率。其次, 推行村财乡管村用的改革。乡镇财政资金目的是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镇财政涉农资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 乡镇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 及时、全面的对乡村财务、债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调查, 完善乡村的财务管理, 充分的尊重乡村资金安排和使用的自主权。乡镇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拨付之后, 应该实施的对财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过程、使用绩效进行监督和考核。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考核的力度。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财政部门的进行奖惩,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能够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作用。

3、建立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和监督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促进财政资金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使用和管理。首先, 乡镇财政部门与县级财政单位应该加强沟通与联系,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信息沟通渠道的顺畅, 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得到有效的监督。其次, 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数额、补助对象、发放形式、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 应该进行充分的共享和公开, 利用社会监督, 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再次, 对于支农惠农的专项资金, 应该建立阳光通道, 通过宣传和公示, 让财政专项资金在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下运行。最后, 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应该完善信息沟通渠道, 促进乡镇与下属村组织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完善县级财政单位与乡镇政府的信息沟通, 保证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在流通和下拨的过程中安全、高效。

4、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素质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离不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因此, 必须加强乡镇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改善会计基础工作, 通过科学的设置会计岗位, 明确不同岗位的会计职责, 提高财务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另外, 应该加强乡镇财政部门财会人员的培训, 促进财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流程的熟悉, 掌握会计业务技能,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在阳光、透明、规范的环境下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再次, 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财产清查处理制度。只有不断的完善相关会计、审计制度, 才能够有效的改善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审批、审计和监查, 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水平。最后, 应该加强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职业教育和思想素质培训, 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 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财政资金监管经验, 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绩效发挥, 促进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因此,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建设, 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 完善乡镇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促进乡镇财政资金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参考文献

[1]杨鸿彬: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齐鲁珠坛, 2010 (5) .

[2]周海燕:浅谈乡镇本级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34) .

[3]薛立新:浅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财政监督, 2010 (23) .

乡镇财政监管 篇8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监管 科学化 精细化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乡镇财政所干部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与管理者,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了“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乡镇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其领域内充分发挥职能,彰显改革和管理效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工作,已成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求,随着国家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健全财政职能、发挥财政监管优势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监督

近年来,乡镇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事业建设及惠农资金逐年加大,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更好服务于三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有其必然性和紧迫性。

1.1建立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制度,财政预算支出、财政补助性资金、财政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认真接受群众监督,有效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

1.1.1预决算资产情况公开、公示,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真实反映本级财政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

1.1.2监管范围。各级财政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和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范围的各项政府性资金。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财政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及时公开各种补助政策,要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通”(或一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联系或配合有关站所、单位,交村委会上报的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联系电话等信息通过“村务公开栏”或“财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加强社会监督。

1.1.3建立项目档案。对于县级财政与主管部门下达到本乡的资金,乡财政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并建立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要求,建立项目档案。做好项目库建设。乡财政要按照本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本乡范围内的农林水利、乡村道路、环境保护等项目库建设。

1.1.4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高基层财政科学化规范管理水平。

1.2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制度,建立乡镇财政资金数据库,设立财政涉农建设资金监管项目、财政涉农建设资金项目、财政补助性资金、乡镇债务管理等台账。

(1)建立补助性资金数据库,各种补助项目的制度政策、相关基础数据的来源及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的《财政补助性资金管理台账》和各种补助资金发放明细、建立分类档案,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准确,数据库专人管理,明确责任。(2)建立乡镇项目资金数据库。(3)建立乡村债务数据库

乡镇财政要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监管。(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2)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

加强乡镇财物完善制度措施。乡镇财政要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乡镇票据、单位银行账户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开展乡镇财务清理,规范乡镇单位的会计行为。

细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要充分发挥完善预算管理、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建立服务机制和强化资金监管的职能,积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惠农管理和发放、乡村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细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健全乡镇财政职能 ,完善机构人员管理,加强财政人员培训,保障乡镇财政实施监管工作的必要性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健全乡村财务管理,发挥县级财政的作用,县级财政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是上级部门与乡镇财政间监管信息反馈交流的枢纽,担负着承上起下和横向协调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

2.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乡镇财政及财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需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解决现存的突出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符合乡镇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更高水平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工作。把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执行的重要部门和落实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乡镇财政支持发展、服务“三农”、公共保障和综合调控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财政创新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编制,硬化预算执行,实现绩效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乡镇财政改革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实现全省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加强乡镇财政职能建设。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原则和新形势、新任务对乡镇财政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有利于服务乡镇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和有利于保障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和服务发展职能的。特别是针对目前三农政策和资金大量倾斜的现状,明确了“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的落实、各项民生财政政策的落实”的职能。在强调乡镇财政保障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发展职能,向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提供政策建议”等服务发展职能。

2.2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贯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优化政府工作环境,以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为目标。狠抓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好氛围,创建一个好机制,树立一个好形象。对外向社会着重推出服务承诺,待人热情、服务公开、办事快捷、责任落实、服务主动、行政依法、答复满意,为政清廉,使我镇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该进,财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3狠抓创建工作,一是针对青年特点抓深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所职工的道德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持思想标准和道德要求,教育引导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更好的做好本质工作上来。二是紧扣中心抓形象,做到创建工作与財政工作、与财政事业发展 、与重大建设和改革活动相融合;坚持会计原则,坚持会计报帐标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日报账、算帐、记账工作报表、整理及保管会计档案。发挥职能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掌握工作进度当好“参谋长”。三是增强先进意识抓教育。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廉政工作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把住财政关,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财政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结论:

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以促进乡镇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上一篇:初三上第一次家长会下一篇:人才培养思路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