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2024-09-29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精选12篇)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1

前言

一般而言, 乡镇财政资金的主要包括三类资金:1) 乡 (镇) 、村基本支出经费类资金, 是指乡 (镇) 、村级集体组织为了保证正常运转所发生的资金。2) 项目建设类资金, 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财政补助资金。3) 财政补助性资金, 是指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 (只) 数、购买行为等作为分配依据, 直接或间接补助到农民的财政资金。包括保障和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运转方面的财政补助资金。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一方面,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 贯彻落实财政“三农”政策,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公共财政的建立, 财政涉农投入逐年大幅增加。然而这类笔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各种各样的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现象五花八门, 乡镇财政参与监管的程度严重不够。现实要求乡镇财政必须发挥职能作用, 发挥就近、就地优势,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特别是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 工作职能上的缺位

乡镇财政所定性不明确, 在资金监管过程中说话分量不大, 特别是在上划资金和协作监管资金上, 乡镇财政所不能拿出具体的监管措施, 仅靠向上级反馈意见,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资金监管, 监管工作过于形式化。

(二) 监管能力上的缺位

一是乡镇财政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 财政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学习逐渐被淡化, 与新形势下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不相适应。二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现行体制下, 乡镇财政所只有人员经费, 在实际工作中仅靠上级财政部门的专项补助是远远不够的。三是资金监管平台需要上下各个部门联合建立。

(三) 管理体制上的虚位

农村税费改革后, 财政所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 乡镇财政所陷入了“都管都不管”的两难境地, 乡镇财政干部与行政干部一样包村驻点抓中心工作, 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财政干部的人员和精力, 给资金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 明确资金监管目标

一方面, 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要将上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 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 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 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 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另一方面,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加快预算支出进度, 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提高资金项目的安全性, 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二) 强化项目资金监管

细化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监管, 细化预算编制。乡镇财政要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 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报, 严格审核有关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 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纳入年度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 要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管理。项目完成后要组织评审验收和绩效考核。同时, 完善“乡财县管”制度, 县级相关财政部门要做好对乡镇纳入预算管理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工作, 组织好资金拨付和跟踪监控工作。

(三) 规范乡镇及村级资金与财务的监管

一方面, 要逐步完善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 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要及时报送预算, 按规定程序报送人大批复, 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要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 完善有关制度措施, 严格乡镇财政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 加强县级财政对乡镇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 健全乡村财务管理。要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 及时、全面地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 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债工作规章制度。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建立健全乡村资产购建、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 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同时需要加强相关乡镇财政监管人员系统的培训, 增强其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

(四) 健全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

上级财政在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的文件中要明确规定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要明确信息通报制度, 将下达的资金管理办法和拨款文件等逐级抄送传达到乡镇财政, 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对于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 要建立反馈渠道, 逐级上报至负责资金和项目分配、管理的财政部门, 以利于完善有关政策, 规范财政管理。

四、结语

我们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不仅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 同时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我们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以来, 工作中也映射出了不少的困难于问题, 有碍于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明确资金监管目标、强化项目资金监管、规范乡镇及村级资金与财务的监管、健全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等应对措施来不断地完善我们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加强乡镇财政监管构筑基层资金“防火墙”[J].中国财政, 2010 (17) .

[2]杨鸿彬.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齐鲁珠坛, 2010 (05) .

[3]陈祖涛, 黄其明.乡镇财政统管“三项资金”势在必行[J].财政与发展, 1995 (12)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镇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之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促进提高财政部门内控水平;更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拓展监管事项,优化监管结构,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促进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按照这一思路,财政监督工作要重点要适应加强财政调控和支持镇域经济的形势,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适应推进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深化完善镇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适应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建立透明财政和源头治腐的惩防体系;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镇级公共财政运行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财政法规的贯彻执行,逐步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贯彻《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规,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财政监督职责,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增收节支、保障政策执行、维护财经秩序、提供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法规的学习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财政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监督检查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财政监督质量和财政执法水平。

(二)抓好日常财政监管,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是财政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围绕财政管理工作重点,政府非税收入征缴、政府采购行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及财政票据的领报缴销等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反馈制度,落实财监机构对有关财政拨款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制度。加强对近年来镇财政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促进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抓好财政专项检查,着力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安排对一些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对“三农”、社保、扩大内需、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小金库”专项治理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会计法》,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重点查纠国有资产基础管理薄弱、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账外资产以及资产流失的问题。开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流、坐支、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适时开展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和财政绩效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职能,严肃财经纪律。

(四)抓好财政内部监督,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和反腐败工作职责。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完善对镇财政考核督察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稽核制度,加强财政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推行政务公开,落实首问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部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实施办法,保持财政干部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积极完成镇委、政府分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任务,正确履行财政源头治理工作职责,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五)抓好财政督查和调研,为财政改革和发展做好参谋和服务。主动参与部门预算编制审查、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监督各项财政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全面落实。围绕财税管理和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过程中的的宣传和调研,及时反映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为规范财政管理提供参考。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管理配套措施,保证全镇恢复重建工作整体向纵深推进。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索与思考 篇3

一、荆州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践

近年来,荆州市紧紧围绕乡镇财政资金“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管目标,积极探索完善监管办法,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夯实监管基础,大力提升监管能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框架基本形成,监管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各县市区成立了由财政局长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纪委书记、财经乡镇长担任副组长,财政所、乡镇农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县、乡两级工作机构的建立,为抓好资金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各县市区财政局出台了县市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细则、制度及流程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资金监管的目标、范围及监管职责、要求,规范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行为。同时,落实经费,加大监管保障力度。

(二)建立五大制度,夯实监管基础。建立全覆盖的财政专管员制度,明确规定各乡镇财政所每村派驻一名财政干部担任专管员,承担该村财政资金监管职责;建立阳光操作的“三资”监管制度,搭建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代理平台和资产、资源产权交易平台,对村级“三资”实施全覆盖代理服务和有效监管;建立上下互动的监管联系制度,包括县级财政部门包点联系制度、乡镇部门联动机制、乡镇财政所资金监管例会制度等;建立典型引路的监管试点制度,各县市区摸着石头过河,采取先行试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动全市的监管工作;建立奖惩严明的绩效考核制度,各县市区财政局逐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乡镇财政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全年工作目标进行量化,下发了乡镇财政绩效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将资金监管信息通过反馈、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纳入了绩效考核体系,并分类界定了局机关科室、二级单位及乡镇财政所在资金监管中应承担的责任。

(三)把握重点环节,力求监管实效。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创新监管方式,优先选择乡镇财政所直接管理的补助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实行重点监管,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部门管理的资金实行突破性监管。具体来说,主要把握财政补助资金分类监管环节、项目建设资金分项监管环节、资金监管公开公示环节、资金监管抽查巡查环节和资金监管信息登记环节。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全面开展“双争双带”活动、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业务培训和打造信息调研平台等。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从荆州市的情况看,随着近年来国家投入到乡镇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大幅增加,县乡两级财政部门监管资金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由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管意识缺失。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局限于财政部门,部分乡镇领导和主管部门只热衷于跑项目、争资金,对如何按照规定使用好这些资金并不十分关心,监管意识缺失,使监管流于形式。

究其原因,一是本位主义思想影响,认识有误区。部分行政领导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不太在意,错误地认为只要没把钱装进个人的腰包就不算违规,争取来的资金是上级额外给的钱,能把钱要到手就是为地方谋了利益。财政内部也有消极思想,觉得乡镇资金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工作量大、阻力大,有畏难情绪,大多忙于应付,缺乏经常性、系统性的监管。项目主管部门觉得是自己主管的资金,对乡镇财政部门参与监管存在排斥情绪。少数地方认为某些资金是自己争取来的“关系资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希望财政部门参与监管,存在抵触情绪。

二是重政绩、轻绩效,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建设。部分乡镇领导只关注项目是否争取得到,不管项目是否该搞,不管有无绩效。

三是权责未统一,问责不明。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上,没有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明确财政资金分配者、监管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导致问责难以落实到位。

四是县乡财力匮乏,监管无法到位。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地方的财力保障不足,专项资金更是难以做到专款专用。从荆州市看,目前所属县乡预算安排人年均公用经费标准仅为0.5—0.6万元,与实际需要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保运转,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只得在专项资金上打主意,导致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监管能力缺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监管的依法身份。乡镇财政所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监管人员没有执法证,给入户调查核实、抽查巡查、取证、查处等工作带来依法行政的障碍。

二是缺乏监管的有效手段。乡镇财政所虽然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乡镇政府,对于行政干预导致的违规现象,乡镇财政往往是“看得见,管不着”。

三是缺乏监管的专业技能。当前有很多补助性资金和项目建设性资金都有其特定的对象、行为和具体实施部门,乡镇财政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无法核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是缺乏监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乡镇财政所干部普遍认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责任无限大,权利无限小,很消极、很被动。

造成监管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对乡镇财管所和人员的定位有些忽视和弱化,导致对职能的赋予、人员的补充、培养都有欠缺。

二是乡镇财管所和人员建设跟不上,难以适应。如乡镇财政干部身份不明,积极性难以调动;乡镇财政干部年龄老化,工作主动性下降;乡镇财政干部待遇差,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工作任务繁重,人手少,除本身的业务工作外,还要疲于应付乡镇政府中心工作,财政所正常业务工作都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三)监管平台缺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硬件设施陈旧。从荆州市的情况看,目前全市大多数乡镇财政所办公用房陈旧,办公设施老化,办公条件差,虽然通过近几年的更新改造,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财政所办公设施未达到标准,设备匮乏,适应现代核查、监管的计算机、丈量设施、交通工具等设备配备不足,大大降低了监管效率。

二是资金信息上下沟通不畅。乡镇财政对某些资金来源性质不明,资料信息不能共享,导致政策执行的相关进度、数据等信息滞后。

三是监管网络平台建设滞后。从各地的监管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部门还停留于监管信息的传递层面,没有真正注重监管实效。由于缺乏网络平台,县乡两级财政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量监管信息的收集、传递上面,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

造成监管平台缺位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特别是现代网络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二是投入不够,既有重视不够的因素,也有财力不足的原因。

(四)监管十分艰难。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地方配套资金多有缺口,资金到位监管难。

二是资金种类繁杂、层级多,口多层多监管难。目前拨付到乡镇或使用在乡镇的资金种类多达50个,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一、拨付时限要求不一,相似的补助资金的基础数据也不一,客观上造成乡镇财政所在监管过程中手忙脚乱,有时张冠李戴。资金涉及的层级太多,纵向层级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横向涉及众多部门,职能重叠,权力交叉,环节也不少。同时,资金申拨程序不规范,监管风险加大。

三是补助性资金补助对象不易确定,自由裁量标准监管难。部分补助性资金补贴对象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资金主管部门的分配权过于集中,补助对象不易确定,无形之中加大了资金监管难度。

四是惠农补贴资金分配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数据核实监管难。

五是资金来源渠道多,信息不畅范围监管难。目前各乡镇基本上只管住了通过财政所直接拨付的资金,比如惠农补贴类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对于其他拨付渠道的资金很难介入参与监管。

六是资金管理体制不顺,绩效监管难。目前乡镇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多,县直每个部门都可以直接下达乡镇项目建设指标,并按资金类别采取对口管理、垂直管理、条条管理等等,自己监管自己使用的资金,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制度设计上存在问题。虽然乡镇财政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监管,但由于项目主管单位配合不力,使乡镇财政在立项、审核、检查、验收等环节不能做到全程监管,根本就发挥不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仍停留于做“稻草人”的局面,监管效果实难保证。

造成监管难的原因主要是,顶层设计存在漏洞和缺陷,不配套、不兼容、政出多门,基层监管难以适应。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研究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资金监管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纳入议事日程,财政部门要把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为重要的财政工作职能加以落实,除了明确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外,还可以将财政监督专员办事处向县级延伸,并增加其负责监督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职能。同时,把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与转移支付、竞争立项挂钩。

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在顶层设计上,加强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将对象相同、作用相近、基础数据相似的资金整合,并在财政内部上下尽量归口管理,并增加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减少项目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在制度建设上,划分项类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分项监管包括: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项目资金,上级和乡镇本级安排并由财政所直接管理使用的项目建设资金,对县级财政局直接管理或县级财政局与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且用于乡镇的项目建设性资金等。分类监管包括:村委会和个人直接向乡镇财政所申报的补助性资金,乡镇有关单位和个人直接向主管部门申报、且要求乡镇财政所在申报环节予以签章的补助性资金,乡镇有关单位和个人直接向主管部门申报、且要求乡镇财政所支付或发放的补助性资金,县级财政局和县直主管部门直接支付或发放、且委托乡镇财政所实施监管的补助性资金等。

三是建立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创新乡镇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在受益地区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是创新监管方式,将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以县市为单位成立专业资金监管评价机构,对财政部门在技能上无能力监管的一些项目,可以聘请专业机构会同财政部门一起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采取内外结合,左右联合、上下联动的方式开展资金监管,建立起以乡镇资金监管自身力量为主、以抽调相关专业科(股)室业务骨干为辅、以聘用专业机构的会计人员和受益村民代表为补充的监管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监管工作。

五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资金监管实效。适当增加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招收一批经济、会计和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财政队伍。给予乡镇财政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对乡镇财政职能范围内的事,乡镇财政所要有处罚权,对授予委托监管事项,乡镇财政所也要有处罚建议权。加快资金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省、县、乡三级财政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和师资力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以满足对各种专业资金的监管需要,提高财政所人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兑现相应的监管补助、经费,以提高乡镇财政人员对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财政厅农村处、荆州市财政局)

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讨 篇4

在我国政府结构中, 乡镇是重要的基础管理层级, 也是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的重要窗口。国家财政部门对于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 并且对监管的职责、范围、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 受限于实际执行环境的限制, 很多地区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财政资金的监管利多和成效, 对于各项惠民政策进行充分的落实于执行, 针对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和执行行之有效对策进行控制, 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这已经成为了摆在我国乡镇地区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过程来说, 一套行之有效、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是各项监管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摆在现阶段眼前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 当前的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首先, 现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规范, 相关制度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在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发放的过程中, 相关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会存在一定的规范性缺失的情况, 并且很多转移支付制度也不够全面和规范, 会引发一系列的监管漏洞, 从而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 评价反馈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整体乡镇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较大, 很多乡镇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 对使用情况的追踪与问责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的现象, 很多使用信息的反馈不够及时有效, 进而导致了相关监管工作的开展缺乏一个有效的依据。最后, 监管流程不够科学与规范。现阶段财政资金的适用与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很多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浮于表面, 而没有真正的发挥效用, 作用聊胜于无。

第二, 监管工作落实方面的问题。由于乡镇地区的财政资金的来源相对广泛, 并且分配与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在较长的资金流通过程中, 监管工作的落实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监管目的、范围与内容方面存在的不明确, 导致了很多监管职能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由于乡镇财政部门本身的行政级别相对较低, 并且受到上级部门的直接控制和管理, 资金实施与监管中存在漏洞。另外, 财政监管过程中, 很多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政策方面、使用目的以及收益过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公开公示, 很多环节的监管过程从纵向和横向的两方面都存在监督的缺失。

第三, 信息共享的问题。不同乡镇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上级单位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平台与渠道, 很多沟通机制的效率和质量都难以尽如人意, 从而导致了相关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 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碍。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目的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并且不同的项目内容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存在很大的不足, 从而整体资金的监管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很多财政信息的到位与公开时间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 相关信息公开还不够全面, 群众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在资金的使用和下发过程中, 很多环节和程序都过于复杂, 并且使用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相关数据信息的共享与掌握收到影响, 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 财政资金难以实现有效的实时监控。

3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路

第一, 对乡镇财政的职能进行明确。要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有效性, 就必须对于相关财政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 完成职能方面的转变。首先, 要对于乡镇的财政管理部门的核心地位进行强调, 并且坚持县乡共同管理的监管模式。不同地区的乡镇政府, 本身要结合实际地方的具体情况, 对于自身职能进行合理的转变, 并且重视对资金的分配与管理工作, 提高整体监管力度和成效。乡镇政府本身作为基层行政部门, 其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全面的发挥。乡镇的财政部门要对当前的预算和决算进行科学的编制, 并且对于预算和决算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管。

第二, 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乡镇政府和相关财政部门, 要对于财政管理方式进行完善, 提高对收支过程的监管力度, 避免出现资金的流失, 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的开展, 也是非常必要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上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财务监管部门要对各项财务和债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监督, 并且给与乡村地区足够的资金使用权利。在乡镇财政部门完成资金的下发之后, 要对于其资金的发放使用过程进行监管, 并且结合相关的绩效考核, 确保资金使用过程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控制之下。乡镇政府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对于其债务进行动态的监督控制, 将乡镇政府与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账务管理、票据管理、采购控制、收付管理进行共同控制, 提高监管过程的直接性。

第三, 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在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中, 要对于相关信息的沟通过程构建一个科学的信息沟通与公开机制, 打造一个阳光的信息渠道, 真正的以开放性的角度入手, 就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进行公开监管。相关财政管理部门要从上下级渠道入手, 提高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保障一个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提高财政资金监督的有效性。在财政资金使用的过程中, 要对于资金的发放形式、补助的对象、补助的标准、补助的依据和金额等都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 并且及时进行公开, 接受来自群众的社会监督, 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利。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上, 要结合资金的使用方向, 对于信息宣传进行特殊处理, 保障信息沟通共享过程的有效性, 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真正的让资金的流通在阳光下更加高效、可靠、安全、高效的进行。

第四, 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培训。乡镇财政部门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加强对财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财会人员对于会计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 并且让财会人员已更加专业的业务素质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素养来面对日常的工作。在相关会计考核与审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要对于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 要对于不同岗位的责任和工作范围进行科学的划分, 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 让各项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有序。另外, 还要积极的组织财会资金监督工作的学习, 提高财会队伍的监管经验和能力, 让监管工作更加精细、科学的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我国乡镇地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 其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管理, 对于其整个发展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提高财政资金的适用效率, 保障各项政策略施的关键。相关的监管部门要提高整体队伍建设力度, 对于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保障各项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让各项财政资金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和落实的今天,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了关系到各项建设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利政策, 并且整体乡镇财政资金的投入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当中。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乡镇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也面临了更多的挑战。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思路

参考文献

[1]佟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政监督, 2011 (24)

[2]杨鸿彬.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J].齐鲁珠坛, 2010 (05)

[3]胡双明.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奠定扎实基础[J].山西财税, 2010 (09)

[4]张宗花.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J].会计师, 2014 (11)

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究 篇5

兰长春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一直是我们财政人不懈的追求,很多的同僚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已不断的总结出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的经验,在汲取前辈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1、乡镇在补贴资金监管方面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如现行的种粮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均是按农户的种粮面积进行补贴,但由于对于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不太容易进行核实,因此导致出现部分“补而不种”现象,群众反响极大。

2、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形式不统一,部分乡镇缺乏公开场地,由于财政所人员配备不齐和工作量日益加大,加之资金的审批,下拨需要时间,县、乡、村、三级落实有关政策需要时间,因此导致初始补贴信息采集和资金到位时间差距较大,在部分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3、乡镇财政资金信息传达不及时,涉农资金监管乏力,资金跑漏滴漏现象时有存在,致使资金使用效益大打折扣。诸如有些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做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资金监管自然而然流于形式,甚至对于某些项目乡镇竟无从知晓。

4、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建设滞后,以前的财政资金监管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某人负责,也没有规范的监管程序和监管操作方法,致使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难于展开,不利于财政资金的高效有序运转。有些乡镇的财政所与经管站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够理想,致使对于下拨到村级的财政资金监管力度不够,因而埋下极大的隐患。同时,部分乡镇对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认知度不高,对监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致使监管工作开展不够顺畅。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党中央的惠农政策有如春风化雨般,切实加强对惠农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是我们财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1、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力争获得百姓的高度满意,对于种粮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中出现的“补而不种”现象,建议一:在目前国家方针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由乡镇农技站、财政所对所辖区域的种粮情况进行摸底核实,对于享受补贴却不耕种田地的农户立即取消其享受补贴资格。建议二:国家取消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集中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杜绝“补而不种”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集中资金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推动农业的发展。

2、由县局统一制作财政涉农资金公示栏,县局统一制作一方面充分的体现了县局对涉农资金监管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全县统一制作,统一的型式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的映像,百姓不论走到哪个乡镇财政所,一眼就能找到财政涉农资金公式栏,有助于提升老百姓的监督意识,擦亮百姓的眼睛,助推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对于各项涉农资金的下发,县局要及时的将发放情况通知各乡镇财政所,以便于财政所及时的将发放信息予以传达,减少老百姓的不良情绪。

3、县局现行的资金文件通过内网上报的传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财政资金信息传达不畅的局面,但仍需加大县局、各股室、乡镇财政所间的联系,股室下发的文件应及时的通知所涉及的乡镇,确保文件第一时间到位;对于县级报账制项目,县乡两级要加强联系和沟通,项目在进行县级报账时必须先通过项目

所在地的乡镇财政所审核确定,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项目所在地的财政所对项目质量、进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鼓励群众监督,社会大众参与,避免虚假立项,套取项目资金。

4、各级、各部分要充分的认识到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的支持乡镇财政所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要对乡镇财政所履行的资金监管工作予以支持和监督。第一、我们应充分的重视资金监管员,在赋予资金监管员神圣职责的同时,要给予其必要的权利,明确其地位。由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单位多,因此应将资金监管员名单报县级人民政府,使全县各单位知晓,而不能仅仅的局限于财政局内部,获得县人民政府的认可有助于资金监管员更有有底气的进行资金监管,也为资金监管工作扫清了诸于不配合之类的阻碍,从而提高全县上下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认识,进而支持监管工作。第二、现今是信息化的高速时代,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专门的开发建立一个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化的资金监管软件,通过软件系统对各项资金实施动态和静态监管,这样一方面减轻了资金监管员的监管负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资金监管的效率。第三、县局在源头上理顺与经管局的关系,使经管站愿意配合、乐于配合、主动配合、财政和经管两家愉快工作,共同推进涉农资金监管工作,杜绝资金安全隐患。

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要想将资金监管工作做得漂亮,做得到位,经费保障必不可少。对于专项经费财政所应该有独立自主的支配权,只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才能保证有限的经费真正的投入到监管工作中,好钢用在刀刃上。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6

一、情况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德惠市开展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是把握三个环节、强化三个保障、 完善三种机制 。

1.把握三个环节 。

(1)信息通达是基础。在信息通达上,德惠市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专人负责。财政局相关科室指定1人为信息传递员,负责本科室相关信息的归集和传递。二是坚持统一管理。对乡镇的信息传递统一由乡财科负责,财政局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财政局拨付到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由局内相关科室负责,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乡财科,并履行传递手续。三是坚持网上传输。利用财政内网,乡财科及时将收到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财政所,财政所对各类信息进行下载、分项目装订成册。财政所通过财政内网把资金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及时向市财政局反馈,确保了信息畅通。

(2)公开公示是关键。未实施监管前,乡镇财政资金在拨付和发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合规、不合理、不透明、不公正现象,甚至被虚报冒领。究其原因,主要是暗箱操作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十分注重抓好公开公示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公开公示是确保资金拨付和发放到位的关键环节,是防止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能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就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否则,群众就会提出异议。在实际工作中,德惠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公开公示制度,明确公示主体、公示内容、公示方式、公示时间。总的原则是“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监管时,重点监管公示主体落实执行公开公示制度的情况,对公开公示内容不完整、公开公示时间不足等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其重新进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都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专人负责接受举报并认真处理,把握住了关键环节,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3)抽查巡查是手段。德惠市始终把抽查巡查作为资金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抽查巡查的具体内容是:对补助性资金,主要是查发放过程是否符合规定程序,补助对象是否符合补助条件,补助标准是否符合上级规定。对项目资金,主要是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工程招投标是否全程公开,完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对乡本级安排的资金,主要看是否执行计划,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是否按规定使用。抽查巡查面不低于5~10%。

抽查巡查时以上级相关政策、资金文件、管理办法为依据,选派熟悉和掌握政策的工作人员,由2人或2人以上组成工作小组,深入村屯,进家入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抽查、巡查工作。并将抽查、巡查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填写监管记录表,定期整理、装订成册,按要求上报并妥善保管。

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多、额度大、范围广、变动频;而乡镇财政所人员少、任务重,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德惠市的做法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主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项目,把新实施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二是重点人群,将负责登记补贴资金名册或发放补贴资金的部门和责任人,作为重点监管目标。三是重点区域,把虚报、冒领、骗取补贴资金易发村屯和站所作为监管的重点。四是重点环节,把容易发生虚报、冒领、骗取补贴的工作环节作为风险点,进行重点监管。

2.强化三个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德惠市市、乡两级政府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镇财政所增设资金监管员职位,分为专职和兼职资金监管员,总共2—3人,并聘请各村文书作为协助监管员。明确岗位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监管员进行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

(2)强化制度保障。三年来,德惠市制定和完善各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监管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抽查巡查制度》、《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制度,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强化经费保障。财政所是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经费不单独核算。为了解决财政所的经费问题,德惠市自2009年起,在乡镇年度财政预算中每年为每个财政所单列经费3万元,年中和年末还根据各乡镇财政所存在的实际困难给予不同数额的追加。由于市财政财力有限,经过努力,向市政府争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20万元,从2011年起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

3.完善三个机制 。

(1)部门联动机制。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来自上级多个部门,在乡镇由各站办所发放,单靠财政一家是管不了、管不好的,必须相关部门联动,紧密配合。在县级,一是财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动。如,为了创新公开公示手段,2011年10月,财政局与市纪检委、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的通知》(德纪发[2011] 3号),明确规定了公开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并要求各乡镇把落实情况和公开公示内容的电子版分别报市纪委纠风室、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财科)。二是财政局内各科室联动。乡财科与局内各相关业务科室经常沟通,紧密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如,对乡镇在监管中反馈的问题,涉及局内其他科室或市直业务主管部门需要协调解决的,乡财科及时协调主管业务科室或业务主管部门拿出意见后,再反馈给乡镇财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都把拨付到乡镇的专项资金监管作为科室工作内容之一,坚持跟踪问效。三是上下联动。县级处在省县乡三级的中间位置,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在监管工作中,德惠市一方面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勤请示勤汇报,求得上级的指导,吃透上情;另一方面,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吃透下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加强检查指导。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齐动的良好局面。在乡级,一是财政所与相关站所联动。如,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公开惠农政策及资金,各乡镇都是由纪委书记牵头,财政所长协助纪委书记做好协调督查工作,拨付、发放资金的站所负责提供依据文件、政策规定和发放名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验收,乡镇农经中心负责输入微机和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公开公示不到位问题,也解决了“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问题。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人员联系。乡镇各站所都掌握着大量与惠农资金有关的信息,财政所主动与这些站所或经办人员联系,取得信息,为开展监管奠定基础。如岔路口镇财政所,事前从派出所取得全镇农业人口的户籍信息,在监管发放到户、到人的各种补助时,核对起来非常方便。

(2)点面结合机制。监管工作一开始,德惠市岔路口镇财政所就被确定为财政部资金监管工作联系点。三年来,监管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在岔路口镇先行一步,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及时总结点上的做法和经验,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经过面上的实践,总结升华为基本路数和工作制度。随着监管工作的深入,继岔路口镇之后,德惠市又抓了大房身、米沙子、天台等典型,形成了巩固老点,提高水平;培育新点,梯次跟上;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3)奖补激励机制。德惠市根据省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德惠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每年考核一次。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德惠市把本级安排的监管工作经费和省厅的专项补助统筹使用,作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年度考核进行奖补。2011和2012两年,分别进行考核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经费多的在4万元以上,中等2—4万元,最少2万元以下。乡镇聘请村会计协助搞监管,一般平均每人每年给500元补助,也实行以奖代补。如岔路口镇聘请19个村文书,镇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根据工作实绩,分三个档次发放。监管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能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开展资金监管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工作干得不好,则既没面子又没钱。

(二)主要成效。

1.确保了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资金监管工作把原来的事后检查监督前移,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不仅加大资金拨付后的抽查巡查,尤其注重资金发放前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偏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追回了违纪资金。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追缴骗取、挪用惠农政策资金86.2万元。三是监管工作抓住典型违纪案件公开曝光,广泛宣传,起到了警示、威慑作用,使个别想搞歪门斜道的人不敢搞。

2.带动了党风政风好转。一是把公开公示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惠农政策落实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减少或杜绝了暗箱操作。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村两级的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扩大了村民的知情权,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纪检监察机关把查处惠农政策违纪案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查处力度,违法违纪党员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到2012年末,德惠市共查处违反惠农政策案件46件,处理违纪党员干部58人,遏制了监管前违反惠农政策案件频发高发势头。三是乡镇财政干部职工把服务农民寓于监管工作之中,深入村屯,走家串户,在开展抽查巡查的同时,倾听群众呼声,为村民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村民的称赞。

3.促进了干部素质提升。一是观念转变工作转型。通过学习教育,乡镇财政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对资金监管从不自觉到自觉;乡镇财政所工作由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二是业务素质提高。通过以会代训、办班讲课、平时自学,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懂监管、会监管、善监管的人越来越多,资金监管工作质量越来越好。三是事业心责任心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职工不负财政部重托和广大农民期望,以搞好资金监管、服务广大农民为己任,认真履职尽责,经常加班加点,发现疑点紧盯不放,抓住问题穷追不舍,不愧为财政一线的尖兵。

二、问题

回顾总结德惠市三年的监管实践,主要问题是五个不适应 、三个不协调 、两个不配套 。

(一)“五个不适应” 。

1.思想认识与监管职能不适应。一是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业务工作忙、没有时间搞监管”,“信息不掌握、没有办法搞监管”,“业务素质低、没有能力搞监管”,“都是邻里乡亲、不好意思搞监管”,“没有处罚权,不愿较真儿搞监管(犯不上得罪人)”等模糊认识。二是在乡镇领导和干部职工中,存在着监管限制了乡镇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特权”,触及了个别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说:“都是一样的乡镇政府人员,你为啥监管我。”

2.管理体制与监管责任不适应。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吉发[2005]20号)确定:“乡镇党政机构原则上设‘三室一所’ ,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 。财政所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县乡共管、以县财政管理为主变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这种管理体制对乡镇财政行使监管职权十分不利,监管职能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如,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上报前要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有的乡镇领导说情,有的乡镇领导反对,有的乡镇领导向财政所施压。

3.干部队伍与监管任务不适应。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政策条文多、基础数据多、监管对象多、监管任务重,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现实状况是:一是人手少,德惠市平均每个财政所4.5人,有的所只有两个人,只能维持正常工作,顾不上资金监管工作。二是年龄大,德惠市乡镇财政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6.7岁,50岁以上的33人,占36.3%;三是素质低,德惠市乡镇财政干部中,财会专业毕业的41人,占45.1%,专业知识欠缺,不胜任资金监管工作的人占一定比例;四是没资质,德惠市乡镇财政队伍中,事业编占42%,这些人不能取得行政执法证,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

4.制度安排与监管要求不适应。财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要求:“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而现实的情况是,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些不由财政所经办,资金分散在主管业务部门;项目种类过多、过细,增加监管工作量,增大了工作难度。

5.监管手段与繁重任务不适应。资金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相对于繁重的监管任务,监管手段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三个不协调” 。

1.上级财政部门内部机构之间不协调。有些财政资金本应该由财政所直接发放,而中央和省财政在制发文件时,不从方便资金监管考虑,把财政资金发放权给了业务主管部门。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原来是村提留,农村税费改革中改为农业税附加,取消农业税后变成政府转移支付,纯是财政资金,却从财政拨到综改办、再拨到乡镇农经中心发放,乡镇财政所不掌握;再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原来在县级兑现奖补,后来一律上收到省里结算,不仅乡镇财政所不知道,县级财政也不知情。

2.财政系统上下级之间不协调。一是管理机构不统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有的市(州)、县(市、区)设有专门机构,有的则由某个处、科(室)兼管。二是职责范围不统一。财政部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乡镇财政……要加强对村级组织财务的管理,积极探索村账乡代管等管理模式。要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工作经费进行专账核算。要加强对乡村资产的管理……” 。而在吉林省,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一直在农业部门管理,由乡镇农经中心经办,乡镇财政无权管理,何谈“加强”。三是资金渠道不统一。用在同一项目上的资金,上下级来源渠道不一致。如农户科学储粮补助,中央财政在基建投资中列支,走经济建设司,省财政走粮贸处,县级没有粮贸科则由企业科负责;而县级配套资金,有的在预算科直接列支,有的走农财专户。再如机械深松整地补助资金,分别来自农财、经济建设、农发三个部门。

3.同级部门之间不协调。一是在县(市、区)级,财政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对资金监管工作在思想认识上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具体行动上不一致,有的积极支持、密切配合,有的则消极怠工、推诿搪塞,甚至不接受监管,德惠县就曾发生农业部下达的专项资金违纪不接受财政处罚的案例。二是在乡(镇、街)级,站办所之间不协调表现得更加突出。有的站办所认为是财政所多事,说风凉话、挑拨离间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两个不配套” 。

1.法规与职能不配套。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职责属行政执法,需要以法律制度的形式予以确定。以前凭的是《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自2012年5月1日施行的《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第69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在规定职权范围内,或受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委托,依法实施监督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并未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缺少法规制度依据和规范。

2.权利与责任不配套。财政部赋予乡镇财政监管财政资金的责任很大,而乡镇财政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却没有处罚权,只能报给上级相关部门。责任大,权利小,有的问题查实后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弄得财政所及监管人员里外不是人。

三、建议

(一)努力构建“大监管”工作格局。

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财政部令颁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把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及其他文件提升到法规层面,对资金监管工作的职责、对象、范围、手段、程序、方式等内容予以全面规范,为乡镇财政行使资金监管职能提供法规制度依据。

2.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都要牢固树立大监管理念,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与履行财政资金分配职能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实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之中,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总体设计之中,形成财政部门“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联动”的同步监管机制,彻底改变“重分配、轻监管”,“重投入、轻绩效”的情况。如,出台惠农政策要考虑便于监管,与其他部门会签文件要有利于监管等。

3.创造资金监管良好环境。资金监管舆论氛围不浓、社会环境不优,是乡镇财政开展监管工作一大障碍。建议采取内外同步的举措,大力扫除各种障碍。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舆论,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不断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监管工作,为资金监管打造良好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对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强自觉性,站在维护强农惠农政策、维护财经纪律、惩治打击腐败的高度,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切实履职尽责。

(二)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不适应、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办公条件差、监管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加强标准化财政所建设。

1.理顺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乡镇政府内设机构改为“三权”上划,至少也要双重管理以县财政管理为主。

2.增加乡镇财政所编制。应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乡镇规模(耕地面积、村数、人口)、财政收支规模等,按系数计算方法配备和充实。同时,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政策。增加和吸纳新人,重点考虑财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兼顾虽不是大学学历但有多年财会工作经历的人员;杜绝和尽量减少既无专业又无实践的“关系户”进入。否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就不能进入更高层次。

3.健全完善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培训机制。紧紧围绕乡镇财政工作中心任务和资金监管工作,以财政业务培训、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培训、骨干人才培训为重点内容,分层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实行轮训。省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科长、乡镇财政所所长,市(州)级负责培训县(市、区)乡财科除科长以外的其他人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员,县(市、区)级负责培训乡镇财政所未接受上级培训的人员。建议省财政协调相关部门,对事业编制身份的财政所人员举办资金监管业务专题培训,经过考试合格,颁发行政执法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4.为乡镇财政所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德惠市2012年高龄老人(1257人,年领取补贴142.9万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对象(4230人,投入455.9万元)、不缴费直接领取新农保基本养老金村民(91622人,领取金额6246万元)、革命伤残军人(4986人、领取金额1399.3万元),合计达102095人,年补助资金达8244.1万元。经常发生老人去世后家属不主动及时报告,继续领取补贴补助现象。配备指纹采集认证系统后,至少每年采集核对一次指纹,发现人员死亡即停发补助,减少多领补贴问题的发生。

5.加快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搭建全省统一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开发涵盖面广、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软件,把各项惠农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申报审批手续、资金分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拨付领取情况、监管工作记录等信息全部纳入,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

(三)着力解决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目前,乡镇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多个部门对“三农”“撒胡椒面”式地投入,既不能集中资金办大事、投资效益不佳,又加大了监管工作难度。建议搞好支农补贴制度顶层设计和整体、长远规划,稳步增加惠农补贴总量,优化财政支农补贴品种结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明确规定,对分配到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相对集中管理,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由县或乡镇财政一个“漏斗”向下。如,把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高龄老人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等补助资金收回,由乡镇财政所“一折通”发放。再如,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合并为一项补贴,把农财、经建、农发的深松整地补贴整合发放。

(课题组成员:李建国、王沛才、曲祥仁)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7

1. 监管制度不完善, 监管体系不健全

乡镇工作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离不开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 但是, 目前乡镇资金监管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财政资金预算监管力度不足, 无法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乡镇资金滥用现象。资金监管预算不足导致乡镇资金在发放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 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制度性, 从而导致了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管黑洞的出现, 大大降低资金的经济效益, 无法真正做到资金用之于民。

(2) 财政资金监管方法不正确, 需要改变监管的方法。目前, 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规范不科学的问题, 导致乡镇资金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有章可循, 资金使用主观性强, 资金约束流于表面, 约束力度大打折扣。

(3) 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后续反馈和评价不健全, 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 使得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沟通和解决, 从而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体系滞后。

2. 监管信息不透明, 资金使用公开度不够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不足, 部门编制不细化, 职能分配不明确, 信息管理不畅通, 导致民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有很大的不解, 资金使用还不能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乡镇的财政管理存在半封闭现象, 因而民众不能够有效地监督资金的使用, 乡镇资金使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财政人员暗箱操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都以个人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为中心, 导致财政资金无法切实为民所用。另外, 从财政资金的使用到公开披露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民众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往往需要经历很久, 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监督, 也会给民众带来很大的误解与不满。

3. 监管范围有限, 难以有效落实监管工作

乡镇财政部门是基层的行政部门, 权力有限, 因此在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上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 分配了一大批惠农资金。在对惠农资金的监管上, 乡镇财政部门由于自身职能的有限和机构的不完善、职责不明确等特点, 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无法真正将惠农资金运用到民众身上。由于乡镇财政部门职责不明确,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政人员对权利的滥用, 又很容易推脱责任, 进而导致整个财政部门运行效率低下, 职责落实不完善。

4. 监管信息沟通不畅通

乡镇财政部门的资金监管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管信息不流畅、反馈不及时, 使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 由于资金的使用制度不透明半封闭, 民众对资金的使用用途存在很大的不明确性, 民众想要参与资金使用的想法难以实现, 监管工作也无法有效进行,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财政人员腐败现象的出现。

(2) 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不全面, 公开不彻底, 民众无法对财政资金有效监督, 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大打折扣。从资金使用的沟通反馈与问题的解决上来看, 由于信息的披露往往都是资金使用完成之后, 时间被延迟也使得民众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民众会有所不满, 资金使用效率也因而低下。

5. 管理不规范, 缺乏专业性

有效的资金使用离不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 因而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由于乡镇行政管理部门存在一定的落后性, 乡镇财务管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乡镇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专业的资金监管知识不够, 自身对资金的使用监管也存在很大的不明确性和随意性, 因而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 岗位设置与人员分配不合理, 财务人员往往职责上出现交叉, 岗位设置不规范, 在权责的使用上不科学, 甚至出现权利的滥用误用, 导致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规范, 监管制度不科学。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解决措施

1.明确乡镇财政职能, 转变财政工作职能

乡镇政府职能能否转变, 关系到乡镇财政资金是否得到有效监管, 因此, 应尽快实现财政工作职能的转变。

(1) 以乡镇财政部门为中心, 强化县级管理的理念。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 不仅要做到乡镇级别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更要加强县级财政部门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 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财政资金预算之初, 县级政府就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约束, 对乡镇资金的使用, 县级政府要对资金使用的途径和方法都给予监管, 引导规范资金的使用用途。

(2) 乡镇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职能, 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职责, 要实现职能的多元化转变, 实现支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兼顾财政资金的管理和分配等多种职能的结合。乡镇政府虽然只是最基层的政府机构, 但它职能的履行却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最切身的利益, 因此, 乡镇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主动寻求更好的管理监督机制, 从而实现更好的财政管理。

2.改进乡镇财政监管机制, 完善财政监管制度

(1) 坚持县级政府对乡镇财政部门资金监管, 同时因地制宜的实施。合理定位乡镇政府的角色, 明确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和权责, 规范乡镇政府财政部门资金的使用。

(2) 细化财政资金的使用, 缩小范围, 推行资金村用乡管的制度。乡镇财政部门统一使用财政资金, 不利于切实落实到各个村里, 也会降低资金的使用率, 同时也不利于监管制度的完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将资金下放到各村, 将使用权交由村领导人, 能够更好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 从而促进本村的经济发展。当然, 将资金下放到各个村里使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乡镇政府的监督管理制度, 对村里资金的流向做到有效及时的监督调查, 在保障村里资金使用自主的前提下, 更好地促进农村建设。对农村资金的使用, 乡镇政府可采取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定期评估各村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 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评估情况对村庄实行相应的奖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农村合理利用资金的积极性, 有利于乡镇财政部门职能的实现。

3.重视事后反馈, 完善信息沟通体制

(1) 由于从资金使用到使用信息的披露有很长时间, 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善, 民众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有很大的误解, 也导致无法真正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针对这一现象, 应重视民众对资金用途的反馈, 完善民众和乡镇财政部门的沟通机制, 实现财政资金使用公开化、透明化。

(2) 在财政资金使用之前, 乡镇财政部门应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备, 支出资金使用的数额和使用途径, 使得县级财政部门能够有效及时地予以监督。财政资金使用完成之后, 乡镇财政部门应及时完整地披露资金使用细节, 包括资金的使用数额、使用途径、使用标准等, 让民众能够完整地了解资金使用的信息, 真正地参与到资金使用中, 使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得到保障。

(3) 民众对资金使用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财政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调解, 减少群众的误解, 协调好资金的使用。

(4) 对国家下发的惠农资金, 应及时公示, 通过多种宣传路径, 使民众都能从中受益。

4.宣传财会知识, 提高财政部门人员的素质

(1) 针对乡镇政府办公人员专业知识不熟练、专业素质不高问题, 应改进财会基础工作, 加强对财政部门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会计技能和专业素质, 促进他们熟悉会计处理流程。同时应明确每一位财政人员的岗位职责, 使得他们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有章可循, 不至于推诿责任和贪图利益。

(2)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离不开完善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管制度。通过不断改进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管制度, 明确资金使用途径, 落实资金监管。对乡镇财政部门的干部实施素质培训和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财政部门的领导思想端正, 才能真正做到资金用之于民, 才能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实现资金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刘广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 2015 (48) :60.

[2]宣龙军.浅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 :462.

[3]周新莲.浅谈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15 (2) :96-97.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8

关键词:乡镇本级财政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监管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 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 意义重大。财政部于2010年3月11日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0]33号) , 文件明确规定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范围。乡镇财政要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 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 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 具体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 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 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本文主要讨论乡镇本级财政资金的监管。

乡镇本级财政资金的监管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全过程的监管。

一、乡镇预算编制的监管

(一) 乡镇本级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在对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 乡镇财政在预算编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预算职能的发挥。

1、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简单, 内容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无具体内容, 过于简单、笼统, 编制不够细, 针对性不强, 该编的收入未编, 该列的支出不列;对预算单位划分不细, 有的只是对事业单位按部门编制预算, 而对党政机关 (包括党委、政府、人大、人武等部门) 视同一个单位编制部门预算。

2、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主要表现为:

预算不准, 对财政预算内外收入按上年数预计, 一些重点支出和法定支出无法按政策规定预算到位;部分支出项目的定额偏低, 严重脱离实际;支出项目预算不全, 只对基本支出进行较为详细的测算, 而对项目支出几乎只是随意估算。

(二) 加强乡镇本级预算编制监管的对策

做好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 乡镇财政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监管:

1、合法性。

合法性主要指预算编制的内容、程序、审批、口径等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

2、完整性。

完整性主要包括预算草案的内容是否完整, 依据资料是否齐全充分。凡属体制规定内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上级补助、上年结余资金等各种收入都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实行综合预算。按政策规定和预算口径, 对基本支出、法定支出、民生支出等必须全额预算, 不留缺口, 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3、真实性。

真实性主要包括政府及单位基本情况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填报工作, 是否做到内容全面、数据准确、情况真实可靠。

4、正确性。

正确性主要包括预算草案的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5、合理性。

合理性是指收支是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是否体现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各单位和部门都应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认真贯彻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思想, 认真处理单位需求与财政供给的矛盾,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反对铺张浪费, 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急需的事业上, 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二、乡镇预算执行的监管

(一) 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切实加强预算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预算执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预算审批不到位。

政府把预算接受人大审查和批准看作是履行法律程序, 致使本来不尽科学、合理、合法的预算变为合法了。

2、预算执行不力。

(1) 未按规定批复预算。财政部门对人大批准后的预算没有及时、如数细化批复到各部门, 专项经费批复数占年初预算安排数更少。 (2) 预算调整随意。任意变更预算收支, 随意调整预算科目, 有关农业、工业、教育、社会保障预算科目的调减未经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 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3、预算管理不规范。

(1) 实行分散支付制度。财政资金被分散滞留在各预算单位, 致使财政部门为应急短期资金调度需要, 不得已向银行借贷, 而加大利息成本负担。 (2) 政府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政府的预算管理权限基本上都落在财政部门, 但责任是政府的, 其结果是政府预算软约束现象严重。

4、支出预算执行中问题多。

(1) 财政预算支出结转结余不真实。部分财政性资金年末结余结转数额较大, 有的结转结余无单位无项目, 存在预留机动财力的现象。 (2) 法定支出预算不落实。财政部门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未安排或少安排法定支出, 留有缺口, 或在执行中未按预算指标足额到位。

(二) 加强预算执行监管的对策

为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2010年1月12日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0]11号) 。根据该指导意见,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乡镇财政应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批复和下达预算。

乡镇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 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乡镇财政部门要将上级财政部门告知的转移支付预计数列入本级预算, 对年度预算执行中上级财政增加的转移支付, 要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及时分配和下达。

2、规范追加预算管理。

对预备费、当年预计的超收收入, 乡镇财政部门要结合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提前做好支出安排预案, 并严格依照程序报经批准后, 及时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各地区、各部门申请追加预算, 除特殊事项外, 应在8月31日前将追加预算的申请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在9月30日前办理完毕, 超过上述时限, 财政部门不再办理。

3、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基础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 明确考核指标, 将责任落实到岗, 任务落实到人, 并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要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 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并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特别是各类建设项目的监控力度, 促进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切实加快执行进度。对有关单位存在的预算执行不力等问题, 要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 督促有关单位及时解决。

三、乡镇财政决算的监管

(一) 乡镇财政决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乡镇财政决算的审计中发现乡镇财政决算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个别地方收支不实, 收入混账混库、虚垫收入, 虚列支出、赤字挂账;二是法定支出、重点支出保障不力;三是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四是往来款清算不及时长期挂账;五是账表不符。

(二) 加强乡镇财政决算监管的对策

为强化乡镇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 健全对预算的管理, 加强地方宏观调控, 保障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乡镇财政对乡镇财政决算进行监管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审核乡镇财政决算。

(1) 严格对数据进行初审。乡镇财政对乡镇本级单位和部门的预算指标、财政拨款、结余等数据进行初审, 确保各项数据的一致性。 (2) 严格对数据进行复核。乡镇财政对乡镇本级单位和部门决算数据和财政总决算数据进行复核, 严把数据口径, 要求与部门决算数据和财政总决算数据的一致性。 (3) 严格审核基础信息。乡镇财政对乡镇财政拨款开支人员情况、基础财务报表等基础资料严格审核, 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可靠。

2、强化基础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9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一)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财政部“两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两基”建设即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就是对“两基”建设内容的融汇贯通和具体实施, 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贯彻落实财政“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两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二)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型的有力推手

财政部相继出台的两个关于乡镇财政管理改革的指导性的文件:《关于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财政干什么的问题, 即职能问题, 在界定乡镇财政职能中就明确了资金监管的职责, 突出乡镇财政层级, 全面具体明确其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措施, 弥补了乡镇财政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无“位置”、无职责的制度缺陷, 要求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作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来大力推进。

(三)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落实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迫切需求

近几年来,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公共财政的建立, 财政涉农投入逐年大幅增加。而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乡镇财政参与监管的力度严重不够。这要求乡镇财政必须发挥职能作用, 发挥就近、就地优势, 加强各种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

二、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到位

国家尽管宏观上出台了一系列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 对乡镇财政资金的运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大多数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当前很多乡镇的制度制定流行于形式, 不够具体和完善, 不切合当地实际, 只是为了有制度而制定, 并不是为了真正规范和执行, 缺乏可操作性。

(2) 财务制度监管不严, 导致财务人员执行力度欠缺, 实际执行过程中, 制度流于形式。部分乡镇领导不按财经制度办事, 利用自己的职权, 以权谋私, 制造假账, 不接受财务人员的监督, 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

(二) 预算编制不完整、执行不到位

1.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内容不完整

目前很多乡镇的预算编制基本采取“上年基数+增长”的方法, 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 但未能将“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相结合, 从而导致预算不能很好地起到控制和执行预期。同时在预算编制内容上不够完整, 当前乡镇预算编制存在着项目不细化、具体资金使用单位不明、所需资金未能在编制中详尽体现, 财力无从保证, 财政监督难以到位。

2. 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基本流于形式

乡镇预算执行中存在重预决算轻预算执行与调整的情况,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随意性大, 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预算控制职能。

(三) 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乡镇财政普遍存在专项资金支出不够规范, 招投标、预决算手续不完善, 因审计人员缺乏及乡镇重视程度不够, 工程不审计的现象时有发生, 财政的监管职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资金效益低下。

(四) 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不完善, 难问责

近几年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越来越多, 乡镇财政的工作内容也同时在发生较大的变化, 但适用于乡镇财政的管理、考核、监督、评价机制未能及时充实和完善起来, 不利于财政资金监管的高效运行。有些乡镇一级政府由于目前事权财权不对等, 预算控制不严等诸多原因导致财力紧张“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是由于行政行为造成的, 如决策失误, 管理不到位等。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在问责时, 往往从宽、从轻处理, 长此以往致使监管不力, 甚至是放任自流。

(五) 基层财政人员缺乏, 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 虽然省市县都高度关注基层财政建设, 但是乡镇财政人员年龄偏大, 人手较少, 业务水平偏低的局面在很多地区依然未发生根本改变。乡镇基础条件较差, 工作环境艰苦, 报酬不高, 人员上升空间狭窄, 从而导致无法留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很多地方基层财政人员流动较快, 人心浮动, 这都给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因素。愿意留在乡镇工作的财务人员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 素质较低, 业务生疏, 以及一人多岗精力难以为济等问题, 难以适应财政监管的要求, 无法胜任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

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措施

(一) 切实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强化制度执行的约束力

加强制度建设, 上级政府及财政部门督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 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审通过, 然后发布执行。同时切实发挥乡镇财政部门的就地监管职能, 定期上报监管数据, 接受上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强化制度执行的约束力。

(二) 强化预算管理, 科学完整编制预算, 严格执行预算制度

一是要增强预算观念, 强化预算约束力, 杜绝支出随意性和重支出轻收入现象。二是上级财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各乡镇在编制财政预算时, 要对收入支出进行调查、摸底, 使预算的编制全面、科学完整, 具有可执行性。要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按照预算年度所有事项的轻重缓急, 测算出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 同时根据乡镇经济状况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 实事求是地预算出各项支出需求, 在政府编制出年度预算草案的基础上, 要多方征求意见, 反复讨论修改, 提交人代会审议。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和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编制滞后的现象。

(三) 制定完整的乡镇资金监管制度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必须以制度为依据, 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资金监管职责, 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 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 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 明确财政所在每个监管环节的监管职责, 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 使财政所在加强资金监管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从制度上强化资金监管工作。

(四) 加强业务培训, 充实工作人员, 提高资金监管能力

1. 完善干部培训, 打造业务素质强队伍

制订业务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 使其尽快掌握和熟悉资金监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达到有效开展乡镇资金监管工作。主管部门要经常性深入各乡镇对资金监管工作做具体指导, 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全面提高财政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2. 完善用人机制, 打造高素质乡镇财政队伍

完善乡镇财政所机构人员管理, 按照量力而行、人尽其才的原则, 合理增加工作人员, 选派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热心财政工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同时积极探索财政所机构人员管理新模式, 为基层财政人员的晋升创造上升的通道, 从而努力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爱岗敬业”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 为扎实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打下良好人才基础。

摘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落实, 关系到财经纪律在基层的执行, 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促进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和规范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丁琳.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财政研究, 2013 (12) .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篇10

一、理顺管理体制, 实行“乡财县管”

取消农业税后, 乡镇财政组织收入的职能明显弱化, 收入规模不断缩小, 支出规模大幅增加, 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的职能由组织收入为主向管理支出服务“三农”为主转变。针对这一实际, 2007年金塔县委、县政府适时制定印发《金塔县“乡财县管”改革实施意见》, 县编办将县农业税收征收管理局更名为县乡镇财政管理局, 以乡建制的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垂直管理, 更名为基层财政所, 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 人、财、物归县财政局直接管理。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主要负责对基层财政所的业务指导, 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各基层财政所具体负责乡属各项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乡镇经管站承担村级财务的代理记账职能。体制理顺后, 形成了县乡联动, 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作用。

二、明确工作职能, 服务农村发展

体制的确定和职能的划分, 把基层财政所的工作重点定位在了管理财政资金、核算单位账目、发放惠农补贴上,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服务和就近监管的优势, 着力实现乡镇财政从“收钱”到“发钱”、从“管钱”到“管事”的历史性转变, 使乡镇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履行制定乡镇单位收支定额标准和相关制度, 开展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工作考核, 指导监督乡属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 规范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发放, 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职责;基层财政所履行乡镇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和会计核算工作。负责村级三项费用的分配、拨付和发放工作, 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分配、公示和发放工作, 负责乡属单位票据领用核销、代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等工作职能。

三、加强资金监管, 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使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与核算权相分离, 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切实发挥了会计集中核算和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有效堵塞了收支漏洞, 防止了新增债务发生。一是开展清理, 移交账目。对乡镇政府及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固定资产、债权债务、财政供养人员、票据进行逐一清理核实, 并建立了台账, 健全完善了账务, 摸清了各单位的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 组成了由财政、审计、人事、教育、纪检等部门参加的账目移交小组, 将乡镇政府、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财政所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账目全部移交基层财政所统一集中核算。二是统一建账, 集中核算。撤消单位银行账户, 各乡镇以财政所统一开设“惠农专户”和“基本支出户”两个银行账户。乡镇所属单位的会计业务, 由财政所按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乡镇一般性公用支出, 由乡镇财政管理局按规定程序进行统一审核, 从县金库或财政专户中实行集中拨付;工资性支出委托银行代发, 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建设项目支出安排, 经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审批, 数额较大的报县政府批准。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 撤消各村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 各乡镇经管站统一开设一个银行账户, 集中核算各村的村级财务收支。三是健全制度, 规范操作。制定了《金塔县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施方案》以及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财政所及工作人员职责等8个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制度。在全县10个基层财政所, 全面建立了信息通达登记、资金监管台账, 公开公示影像资料和专项资金抽查巡查制度, 形成了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体系, 保证了财政资金的科学规范使用。四是完善措施, 强化监管。在具体工作中, 县乡镇财政管理局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 加强乡镇单位财务收支的监督与管理;各财政所履行会计核算职能, 代理单位记账;各单位坚持以收定支, 全面落实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等各项管理规定, 加强乡属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全县纳入基层财政所集中核算的单位, 做到了一般性支出基本户核算, 专项支出专项核算。有效规范了单位财务收支行为, 杜绝了不合理的支出, 预防和制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集中核算, 严把收支报审关, 切实起到了资金管理“过滤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四、突出重点领域, 管好惠农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办法》, 创新思路, 强化措施, 以惠农补贴资金、涉农专项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为重点, 切实强化资金监管, 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规范、安全和有效使用。一是严格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从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 2008年在全县全面启动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方式改革, 实现了惠农政策由“一册明”通知到户, 补贴资金由“一折统”发放到户, 确保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取得了促进生产、改善民生的明显成效。在惠农补贴资金的监管上, 我们严把关键环节, 规范业务流程, 强化公开公示, 公开举报电话, 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做到了公正透明, 发放率达到了100%。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为确保惠农政策落实, 加强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的管理监督工作, 县上每年都抽调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或专项检查组, 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2到3次检查, 检查采取听、查、看、访等形式, 从宣传发动、信息采集、明白册填制、专户开设、服务窗口建设、补贴公示发放等方面为重点, 并将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发现的问题限期纠正。经过督促检查, 进一步规范了补贴发放程序、明白册填制、资金管理等工作。在全县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程序和“六不准”制度, 采取财政所干部分村划片包干、定村定户到人的补贴发放办法, 确保了“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规范运行。建立健全了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台账, 补贴资金公示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是逐步完善制度确保规范运行。先后制定印发了《金塔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工作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加强惠民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 《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审计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工作督查》、《操作规程》、《考核细则》等9项工作制度, 明确了惠农补贴落实的部门职责, 坚持部门管事、财政管钱的工作机制, 在“四不变”的前提下, 各补贴主管部门恪守所承担的惠民政策落实、宣传、享受对象、补贴标准等资金计划分配的职责, 财政部门负责做好资金拨付、资金管理和资金发放的职能, 确保了“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规范运行。四是建立惠民大厅提高服务质量。在充分借鉴永靖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金塔县实际, 在全县10个乡镇统一建设了惠民服务大厅, 按照大厅窗口设置, 明确岗位职责, 合理配置人员, 坚持全天候坐班制度, 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惠民服务大厅建成落实惠民政策的第一阵地, 联系群众的第一桥梁, 化解矛盾的第一窗口。五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印发了《金塔县惠民政策宣传手册》、《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金塔县惠民政策资料袋”各3.3万份, 发放到各农户。在乡镇建立大型惠农政策宣传栏, 村组建立“一村一栏、一组一板”的惠农政策宣传阵地, 同时, 通过张贴宣传牌、标语和在电视台开辟惠民政策解读专栏等形式, 全面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的基本概念、补贴对象、补贴程序、补贴标准等, 开通手机短信、固话语音提示, 建立惠农短信服务平台, 使每个农户都知道自己所享受的惠农补贴项目和标准, 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惠民政策知晓率。

参考文献

[1]佟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 .财政监督, 2011 (24) .

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思考 篇11

摘 要 强化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水平,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下,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和国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为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重,用于乡镇的财政资金支出近年来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因此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财政资金没有实现统一集中管理,资金管理较为分散。目前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实际中,账面资金信息不实、随意调拨资金、透支、借支的情况在小范围内仍然存在;账户、支票和印鉴管理集中,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程序不严格等问题也对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2.资金管理工作不到位,资金监管较为松懈。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

3.对于财政资金尚未实行有效的内控。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4.资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乡镇财政部门的现行管理制度落后,没有适时而变,并且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制度体系。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存在职能重叠和职能空缺的情况,从而对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制度条规的内容要不适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有的条规过于空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体现,此外,还存在逻辑性不强的问题,导致规定与实际工作脱节;绩效考评比较随意,缺乏合理的考评机制,工作人员很难得到有效的激励。

三、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1.完善乡级“财、税、库”等管理机构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乡镇一级“财、税、库”机构是否健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质量。而在此方面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所的建设,保证其有足够的人员编制,并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多途径、多方式着力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素质。②协调财、税机构之间的关系,健全税收征管体系。综合考虑农村的税源发布状况及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等因素,在我国农村完全按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乡镇税务所是不现实的。为妥善解决乡镇财、税机构不配套的矛盾,应建立乡镇财税机构合署办公制度。③建立、健全乡镇国库机构。按照“一级财政、一级金库”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国库,对财政预算内外支出都实行国库直达。国库作为财政资金的保管和出纳机构在财政管理体制运行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地区乡镇财政“有财无库”的状况严重影响着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收支的管理监督和对资金的调度。因此,尚未建立乡镇国库的地方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建立国库。乡镇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库应建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则应建在乡镇农业信用社,并配备得力人员,由信用社主任或信用社业务骨干代办国库业务。要建立健全乡镇国库管理制度,加强虽业务核算,强化国库监督管理,确保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

2.将资金的多账户分散管理改为统一集中管理。目前对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多账户分散管理,是财政资金管理的制度性漏洞,应尽快加以改革。①确立管事、管账和管钱相分离原则,消除三者集于一人给资金运行造成不安全隐患;②财政所应建立会计总账,实行账户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以便于对专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③实行资金(包括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④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向单一账户制和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资金集中管理后,保障资金安全是首要目标,防范风险的措施一定要严密。要严禁随意调拨资金,严禁透支、借支,要对账户、支票和印鉴分开管理,要制定初审、复核、稽核、审批的严密程序,并对程序的执行定期检查考核,确保集中管理资金的安全。

3.建立财政资金动态监控机制,提高资金监管水平。

县一级财政部门应设立相应机构,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对大额资金的波动实行预警制,要有控制风险的反馈机制。鉴于多账户分散管理不能动态地反映乡镇财政资金的整体运行状况,应进行账户整合,设置总账会计,将所有专户纳入总账管理,乡镇财政所每月向县级财政部门的专门机构报送总账报表和分户资金运转说明,如实反映资金运行情况。县级财政部门要密切注视资金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要把报表作为检查和考核乡镇财政所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优化人员设置与日常工作流程。对财政所的工作岗位及职能,应统一作出规定,改变目前由所长因人安排工作的状况。要体现专业性,设置几种岗位,岗位具有什么职责都应统一规范,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财政所应设置稽核岗位,专司会计账务和资金调配使用情况的审查稽核。稽核职务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任命以保证其独立行使监督权。在调整设置岗位的同时,应合理设定职权运行的程序,健全程序运行的规则,限制自由裁量权。对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具体、严密的设定。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特别对“一支二笔”审批权要有相应的监控机制,可成立由镇长、镇人大主席、财政所长等组成的财经领导小组,改“一支笔”审批为集体讨论审批。对资金运行设定额度管理,大额资金实行联审会签制,对资金的调拨必须在规定的程序内办理。

5.改进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乡镇财政所的现行制度进行重新评价,重新组织规划,设计新型制度体系。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关于乡镇财政所工作制度体系。新的制度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①明确财政所的职能,核心是确保国家和上级政府财政政策的落实执行,在管事权上着重体现依法理财,对具体工作中的资金支配权则应于限制或削减。②制度设计要以保证资金安全,依法管理为目的,条规内容要适合业务特点,逻辑性要强,体现职责明确,相互制衡并便于操作。③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要有明确的限制措施,建立记录控制、复审稽核等制度,对具有监督职能的岗位应给予独立行使权。④严格贯彻管账、管线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对资金、印鉴、支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措施。⑤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不但要考核绩效,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制度执行的考核。对认真执行制度的人员要有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沈卫芳.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嘉兴市南湖区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为例.嘉兴学院学报.2005(S2).

[2]章永乐.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与建议.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06).

[3]宋立.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改革重点.经济研究参考.2009(26).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议 篇12

(1) 体制运行缺陷。从2000年始, 我国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 此项改革虽经10余年但仍普遍存在着编审不合理, 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在乡镇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 导致乡镇预算管理极不规范, 部门预算流于形式。不少乡镇既无年度预算, 更无部门预算, 资金用到哪、怎么用, 全由党委、政府说了算, 无预算、超预算现象必然带来资金管理上的种种弊端。

(2) 挤占、挪用现象十分严重。乡镇体制改革在减少乡镇财权的同时, 乡镇事权却比以前大为增加, 导致乡镇支出水涨船高。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支出、农村卫生、义务教育支出等, 许多专项支出都需要由乡镇配套资金, 但乡镇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收入, 却要承担这方面的相关支出。同时, 由于国家政策规定, 许多支出呈刚性增长, 非支不可, 如人员工资补贴、涉农支出等, 使乡镇运转难以为继, 支出压力日渐沉重, 导致乡镇拆东墙、补西墙, 变相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十分严重。

(3) 项目管理机制严重缺失。项目立项把关不严, 大多数乡镇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选项、立项机制, 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准确性、科学性缺乏前期论证, 带来专项资金大量毁损;项目建设约束不力, 项目工程无预决算, 不公开招、投标, 结算无正规税务发票, 大搞暗箱操作, 损公肥私现象十分严重;项目质量把关不严, 乡镇项目建设大多数牵扯到利益分割问题, 其话语权更多地掌控在主管部门及乡镇领导手中, 项目实施者更多地只遵从部门与领导意志, 对群众意愿漠不关心, 导致许多项目工程质量粗糙;项目工程验收不严, 由于专项资金点多面广, 条块分割, 许多乡镇将农业开发、农田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搅混在一起, 将一项工程作多个项目申报、验收, 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甚至中饱私囊。

(4) 账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乡镇资金会计和核算会计没有分开, 长期一人操作, 管控不密, 资金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有的乡镇对下拨的专项资金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或直接在政府或财政“暂存款”挂账, 支付时冲减, 或作政府的其他收入。还有的乡镇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专项经费与日常经费混用, 在专项资金支出中列支有各种名目的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车辆维修费等, 统收统支、混存混用, 甚至白条列支, 无据列支, 虚假事项列支、大额借支等, 专项资金使用审批、报账程序、报账手续极不严谨, 严重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 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影响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5) 项目资金监督失控。目前, 监督专项资金的有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委、监察机关等, 看似部门很多, 力量很强, 但由于政出多门, 没有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监督硬指标, 各监督机构监督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对监督不力行为缺乏问责机制, 使监督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 逃避责任, 导致监管缺位、管理失控。

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建议

(1) 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县政府应成立专项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召开相关单位联席会, 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 相互沟通信息。

(2) 加大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要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预决算管理办法》, 改变过去乡镇将预决算单纯作为应付的办法, 在确保政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乡镇政府预算, 并严格执行, 支出按预算, 变更按程序, 彻底解决预算支出随意性问题。要制订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将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避免交叉重复, 避免损失浪费, 凡是涉及到项目的实行报账制, 凡是涉及到户的实行直拨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与问责机制, 加强乡镇对项目申报、实施和管理的责任,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对项目的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责任。

(3) 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罚力度。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 对项目实施及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管, 实行跟踪问效。按照事前立项审批、事中跟踪监管、事后责任审计原则, 充分发挥监管合力, 严肃查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更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的责任, 对违纪违规违法问题严重的乡镇, 要加大个人的追究力度, 决不姑息迁就, 以达到惩处一人, 教育一片的威慑效果。

(4) 加大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精神, 借鉴郧县整合模式, 从预算编制入手, 全面清理现有的专项资金, 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重新分类, 积极探索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有效途径, 打磨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板块, 促动专项资金切实用在群众最需、最盼、受益最大的项目上。

(5)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检查部门应协调配合, 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 缩短检查周期, 拓展监督范围, 提升监督质量,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 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与效益。

上一篇: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下一篇:小学美术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