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2024-05-19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共8篇)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近年来,我区乡镇财政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机构比较健全、体制较为合理、职能日趋完善、管理相对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社会服务能力和财力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得到普遍加强,工作开展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乡镇财政在财政运行、预算监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不少薄弱点,影响和制约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乡镇在财政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1.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占乡镇财政总收入比例较高,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对其影响较大,极易造成乡镇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二是乡镇工业发展趋缓、后劲不足,税收增长乏力,乡镇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三是财政收入渠道逐渐减少,国家已取消或收回了乡镇的一些收费和罚款权限,加剧了乡镇可用财力的紧张状况。

2.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和专项配套支出增长较快。一是政策性增支。近年来,乡镇财政保障的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支出数额逐年增多,加上乡镇人员经费支出大,行政运行成本高,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加大。二是项目支出资金配套多。乡镇政府对省、市、区专项支出项目大部分要求承担一定的配套资金,如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康庄工程等,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压力。3.乡镇债务包袱重,还本付息压力大。乡镇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盲目投资建设,举债过多,加上历史性欠债,沉重的债务负担与还本付息压力不仅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还使得乡镇财政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部分乡镇利用土地出让金支持财政运行,一旦国家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这必将导致乡镇财政运行更加困难。

(二)财经管理制度未严格执行

1.部门预决算执行不严。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有些单位将收入支出挂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通过将超预算支出部分转挂往来款科目下,人为调节收支规模,故意逃避财政监督检查;二是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不力,部门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将其资金用于行政经常性经费支出。

2.政府采购制度未执行到位。一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将属于政府采购的.事项未纳入年初采购预算;二是部分单位存在无预算进行政府采购行为,未严格执行无预算不采购原则;三是部分单位采购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采购全程未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高效。

3.收入支出管理不规范。一是非税、罚没收入未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有些单位将收取的现金直接存放在财务室、或擅自保留在财务人员身上,容易产生资金被侵占的隐患;二是经费支出不规范,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日常工作经费,甚至开支公务接待费、发放工作人员津贴等,致使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不断;三是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未与日常运行经费分开核算,不利于对专项资金进行分析、控制、管理。

4.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一是未按要求完整设置固定资产账簿,甚至存在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情况,致使财务对固定资产控制力弱化;二是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未明确划分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部门的责任,不能实行稽核牵制管理,容易产生资产流失风险;三是部分单位在清理固定资产时,相关审批手续不齐全,调账依据不充分,导致账实不符;四是部分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未用,使用率不高,损耗折旧仍然发生,资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会计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1.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执行较弱。部分乡镇单位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套装订不及时、科目运用不恰当、账务处理不准确、记载内容不完整,致使部分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2.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扎实。乡镇财政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足、身份多样、结构老化等问题,没有系统学习新财会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新财经法规,加之人员变动频繁,致使会计核算问题时常发生。

(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1.岗位牵制制度执行不严谨。一是部分单位未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存在由一人兼管账务、现金、票据、印章等问题。二是部分单位重大资金支出事项往往缺乏民主决策机制,由单位主要领导一人决定,结果容易产生重大资金支出事项效益不高问题。

2.内部监督稽查制度不完善。主要是单位往来结算、收支管理、财产清查、资金审批等内控环节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监管不力、会计核算易混乱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力

当前乡镇财政主要困难问题集中在资金紧张引起的收支矛盾,解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乡镇地方经济。一是乡镇政府要按照全区统一布局、规划,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已有政策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级,积极扶持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产业,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实力。二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经营措施,把乡镇集体资产经营好、使用好、管理好,防止乡镇集体资产流失、贬值,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力资源。三是乡镇在发展经济中,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不可以超过乡镇财政的实际财力,搞项目绩效不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严格遵循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从经济和绩效等多方面考虑,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杜绝少数领导“拍脑袋定项目”违背市场规律的决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不使乡镇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二)完善财政预决算制度和核算体系

1.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新预算法》。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科学合理编制乡镇年度财政综合收支预算,规范统一相关支出标准,精细化编制各项目的支出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与完整性,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2.加强对财政决算分析与绩效管理。在确保财政决算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对财政决算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财政管理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管理不够完善的环节进行整改,切实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完善乡镇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乡镇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都要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统一核算,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同时落实“村级财务由乡镇代为管理”制度,规范并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核算与监管。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

针对乡镇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严格执行,切实加强乡镇内控约束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第一,充分发挥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乡镇财政应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和执行会计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二,建立和健全内控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促进乡镇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效沟通和协作,实行重大项目联合管理,有效地解决职责不清的不利影响。第三,对乡镇财政岗位进行科学合理设置,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有效杜绝“监守自盗”行为的发生。第四,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内审作用,对于重大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提高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视并加强财政人员培训

第一,乡镇政府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人员工作任务,提高领导对乡镇财政的重视度,在财政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减少岗位外的任务分派,尽量不外借财政工作人员,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做好财政本职工作。第二,财政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在工作中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再次要加强对财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财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促进财政工作人员理论思维的转变与提高与财务知识更新与完善。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2

一、乡镇在财政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1. 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一是财源结构不尽合理, 非税收入与上级补助收入占乡镇财政总收入比例较高, 宏观调控和政策调整对其影响较大, 极易造成乡镇财政收入的不稳定。二是乡镇工业发展趋缓、后劲不足, 税收增长乏力, 乡镇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三是财政收入渠道逐渐减少, 国家已取消或收回了乡镇的一些收费和罚款权限, 加剧了乡镇可用财力的紧张状况。

2. 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和专项配套支出增长较快。

一是政策性增支。近年来, 乡镇财政保障的民生支出标准不断提高, 支出数额逐年增多, 加上乡镇人员经费支出大, 行政运行成本高, 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加大。二是项目支出资金配套多。乡镇政府对省、市、区专项支出项目大部分要求承担一定的配套资金, 如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康庄工程等, 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压力。

3. 乡镇债务包袱重, 还本付息压力大。

乡镇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盲目投资建设, 举债过多, 加上历史性欠债, 沉重的债务负担与还本付息压力不仅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 还使得乡镇财政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 部分乡镇利用土地出让金支持财政运行, 一旦国家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土地政策, 这必将导致乡镇财政运行更加困难。

(二) 财经管理制度未严格执行

1. 部门预决算执行不严。

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 有些单位将收入支出挂在往来款科目中核算, 通过将超预算支出部分转挂往来款科目下, 人为调节收支规模, 故意逃避财政监督检查;二是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不力, 部门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经费,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部分单位将其资金用于行政经常性经费支出。

2. 政府采购制度未执行到位。

一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 部分单位将属于政府采购的事项未纳入年初采购预算;二是部分单位存在无预算进行政府采购行为, 未严格执行无预算不采购原则;三是部分单位采购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 采购全程未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高效。

3. 收入支出管理不规范。

一是非税、罚没收入未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 有些单位将收取的现金直接存放在财务室、或擅自保留在财务人员身上, 容易产生资金被侵占的隐患;二是经费支出不规范, 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日常工作经费, 甚至开支公务接待费、发放工作人员津贴等, 致使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不断;三是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 未与日常运行经费分开核算, 不利于对专项资金进行分析、控制、管理。

4.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一是未按要求完整设置固定资产账簿, 甚至存在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情况, 致使财务对固定资产控制力弱化;二是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未明确划分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部门的责任, 不能实行稽核牵制管理, 容易产生资产流失风险;三是部分单位在清理固定资产时, 相关审批手续不齐全, 调账依据不充分, 导致账实不符;四是部分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未用, 使用率不高, 损耗折旧仍然发生, 资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 会计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1. 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执行较弱。

部分乡镇单位账簿设置不齐全、账套装订不及时、科目运用不恰当、账务处理不准确、记载内容不完整, 致使部分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2. 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够扎实。

乡镇财政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足、身份多样、结构老化等问题, 没有系统学习新财会专业知识, 不能及时掌握新财经法规, 加之人员变动频繁, 致使会计核算问题时常发生。

(四) 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1. 岗位牵制制度执行不严谨。

一是部分单位未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会计岗位, 存在由一人兼管账务、现金、票据、印章等问题。二是部分单位重大资金支出事项往往缺乏民主决策机制, 由单位主要领导一人决定, 结果容易产生重大资金支出事项效益不高问题。

2. 内部监督稽查制度不完善。

主要是单位往来结算、收支管理、财产清查、资金审批等内控环节管理不到位, 造成资金监管不力、会计核算易混乱的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

(一) 大力发展经济、壮大乡镇财力

当前乡镇财政主要困难问题集中在资金紧张引起的收支矛盾, 解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乡镇地方经济。

一是乡镇政府要按照全区统一布局、规划,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已有政策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层级, 积极扶持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产业, 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实力。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 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经营措施, 把乡镇集体资产经营好、使用好、管理好, 防止乡镇集体资产流失、贬值, 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力资源。

三是乡镇在发展经济中, 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切不可以超过乡镇财政的实际财力, 搞项目绩效不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严格遵循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从经济和绩效等多方面考虑, 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论证, 杜绝少数领导“拍脑袋定项目”违背市场规律的决策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不使乡镇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二) 完善财政预决算制度和核算体系

1. 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新预算法》。

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 科学合理编制乡镇年度财政综合收支预算, 规范统一相关支出标准, 精细化编制各项目的支出预算, 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与完整性, 加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2. 加强对财政决算分析与绩效管理。

在确保财政决算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 对财政决算数据进行认真分析, 对财政管理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对管理不够完善的环节进行整改, 切实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 完善乡镇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乡镇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都要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统一核算, 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职能。同时落实“村级财务由乡镇代为管理”制度, 规范并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核算与监管。

(三)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

针对乡镇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控制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并严格执行, 切实加强乡镇内控约束力, 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第一, 充分发挥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乡镇财政应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制定和执行会计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二, 建立和健全内控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系统, 促进乡镇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效沟通和协作, 实行重大项目联合管理, 有效地解决职责不清的不利影响。

第三, 对乡镇财政岗位进行科学合理设置, 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有效杜绝“监守自盗”行为的发生。

第四,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内审作用, 对于重大项目进行内部审计, 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 提高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视并加强财政人员培训

第一, 乡镇政府要统筹安排, 合理分配人员工作任务, 提高领导对乡镇财政的重视度, 在财政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 减少岗位外的任务分派, 尽量不外借财政工作人员, 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做好财政本职工作。

第二, 财政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 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 在工作中认真思考、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再次要加强对财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财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促进财政工作人员理论思维的转变与提高与财务知识更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勇.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J].决策与信息 (下旬刊) , 2009, 3 (5) :22-23.

[2]程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研究[J].现代商业, 2009 (08) .

[3]仇立华.浅析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紧迫性[J].经济师, 2010 (02) .

[4]寇启科等.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探析[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1 (05) .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 乡镇财政管理 问题 成因分析 建议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层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我国的各项乡镇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与突破,乡镇财力也随之得到加强。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财政,乡镇财政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之下,其财政职能能否得到很好的履行,不仅事关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发展,更事关着基层政权的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

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概述

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财政机构,乡镇财政除了担负着筹集、分配资金的职能,还负责乡镇辖区经济运行的管理工作。乡镇财政作为县级财政的基础,工作任务繁重、点多面广,其对于县乡财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

乡镇财政所自1988年在全国建立实施以来,到如今已经成功运行了24年之久。在此期间,我国的乡镇财政逐渐从弱小走向强大,不但为乡镇经济的繁荣、基层政权的运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为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财政管理体制来看,我国的乡镇财政经历了五个变化,先是统收统支,接着是增收分成,然后是分税制,再然后是分税制加奖励,最后是以统收统支的形式实现了乡镇财政管理的体制回归;而从一般预算收入中可以发现,原来万元以下乡镇转变为数十万元、数百万,其雄厚的乡镇财政使其保障运转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从资金监管的内容来看,由以前的预算内资金监管拓宽到向预算外资金监管、村级资金监管。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乡财乡用县监管以来,在保持乡镇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 (“三权 ”不变 )的前提下,县级财政逐步通过“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统一收付、集中核算 ”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对乡镇财政收支的集中管理。通过这一管理模式,不但使得乡镇财政职能建设得到了加强,更使县级财政管理职能在乡镇获得了更好的延伸。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而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预决算编制流于形式

乡镇的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初预算时,出于顺利完成本年任务以及提高乡镇领导政绩等目的,在编制时尽量降低收支预算指标,但在年终决算时其实际完成数却远大于预算数,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实,流于形式。另外,乡镇财务监督上的弱化性导致经费支出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实际的工作中,经费支出没有严格的根据年初预算来执行,对于与预算指标的差异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分析和解决,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年度预算存在情况不符等问题。例如,会议费、车辆燃修费费、招待费等公用经费存在严重超标等问题。

2.财务收支执行财经法规及财务制度不严格

在实际工作中,乡镇财政部门存在收支核算不实、扩大开支标准和范围、财政票据管理不严、报销不合规票据、往来账管理混乱、长期挂账往来款项不清理、财务会签制度执行不严格以及政府采购政策执行不到位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暴露了乡镇预算在执行中存的在问题,更对乡镇决算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也反映出乡镇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暴露出乡镇财政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在制度执行上以及财政监督管理上存在欠缺等问题。

3.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不符合规定

乡镇存在项目申报把关不严、项目实施缓慢、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挤占专款、项目工程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乡镇的财力匮乏,多数乡镇都是没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其主要的收入是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因此,这使得乡镇有心无力,没有财力去谋发展、搞发展,造成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和地区的发展。

4.税收征管没有形成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整体监管质量不高

在税收征管与税源监管方面,乡镇财政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在税收收入与税源监督管理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力度和相应措施,造成错征错管、漏征漏管等现象的出现。例如,部分乡镇税收归属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上的不清晰,使得在税收征管中出现了抢税、挣税、挖税、甚至买税等现象;在税源控管、税源信息交流方面乡镇财政与税务部门沟通不足,各乡镇只是通过国、地税提供的税收入库进度表、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对税收入库和税源管理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并没有主动的去向税务部门了解掌握乡镇税收和税源信息情况,对税收和税源企业,乡镇财税部门也没有与税务部门一起形成共同控管的有效机制;同时,由于乡镇财政存在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事务性工作繁多等问题,也造成了其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等现象,使得其在税收监督管理职能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责。

三、乡镇财政问题的成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

在乡镇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综合预算管理的意识,且存在预算管理的不规范、预算约束力的弱化等问题,使得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预算支出编制粗糙;与此同时,财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财务规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等行为;同时,乡镇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内控制度的不严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也使得乡镇财政体制在运行中出现诸多问题。

2.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在现行分税制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小, 而有指定用途且分配透明度不高的专项拨款有增无减。对于这种专项资金,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一般只占30%左右,而剩下的资金缺口就需要地方政府来独立承担,而这就对乡镇财政产生了更加巨大的压力。例如,这些年的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路硬化等转移支付项目,这些项目一旦获批, 乡镇财政就需要为此注入相应的配套资金, 而这给本不宽裕的乡镇财政,增加了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3.乡镇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

在税源方面,省以下政府间差异较大,且分税制无法给基层的政府以稳定的收入来源。中央与省级政府分税后,中央虽然把很多税种作为地方政府的固定收入留了下来,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税种中除营业税还算得上是主体税种外,其他税种不但税基小、税源少,而且征收难度大、成本高,根本无法满足地方各项支出的需要。于此同时,省以下地方政府层级较多,越是到基层,税源结构越不均衡,地区间收入差别也越大,甚至出现有的乡镇一级财政无税可分等现象。

4.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收支机制的形成

当前,相对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仍然滞后,政府职能的转换缺乏有效的市场运作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受职能转换不到位和乡镇政府的主导地位的影响,决定了“上行下效”的存在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明显裙带关系;加之,在基层政府的职能转换过程中,有时会损害地方一些官员的个人利益,因而他们主观上存在着不想使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以上的种种因素,间接地增加了乡镇政府减少财政收人、增加隐性负债的可能性。

四、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1.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合理优化收支结构

要加强预算结余管理,充分利用结余资金。为使财政资金和部门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在财政综合预算的安排上,将财政账户的上年结余资金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在部门预算编制上,将单位账户的上年项目结余资金同样纳入预算管理,减少财政在部门项目中的重复安排,极力节约财政资金,将财力集中用于重要方向上;在缺乏经济增长点、财政收入增长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调整支出方向,大力控制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将财力重点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民生方面倾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

2.完善财务工作相关制度, 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乡镇制定的财务制度,是乡镇财务履行职责的着力点和出发点。首先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乡镇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依据统一的开支标准和相关的预算定额,对单位的日常报帐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对于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开支,经补充改正符合规定后给予结报;对于违反开支标准或超标准开支的业务拒绝结报,彻底的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能力。其次是强化现金管理。根据现金管理规定,财务人员要实行逐笔审批,要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是经过审批后才能现金支付。再次是加强对财务审批程序的监督。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于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财务审批相关规定,认真审核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是否签名,要确保财务工作准确到位。只有监督到位,才能较好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增强财政预算的约束力,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要注重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管理,严格控制专项资金无预算项目指标支出和超预算项目指标支出;加强专项资金支出日常监督管理,坚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原则,督促各单位合法、合理使用专项资金,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可靠,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专项资金审批核销办法。对于因政策停止执行或确实不再实施的项目资金,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区分不同资金性质和使用范围,由单位提出核销申请,经财务科审核,报相关领导审批后进行帐务核销。

4.着眼规范,加强收入监管,建立健全税收监督管理机制

要明确税收归属,加强税源监管。首先,在了解和掌握当地税收资源的基础上,乡镇财政要与县市财税部门协商税收归属问题,以便日后能更好的对当地的税源进行监管。其次,在平常的工作中,乡镇财政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共享,以期达到财税共同治税的目的。再次,应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联络税务部门或者实行划片专人管理,负责监督管理所属范围内税收征管及税源情况,及时全面地控管乡镇税收。

参考文献:

[1]王文烽.关于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思考.理财中国.2011(5).

[2]苗玉龙.加强乡镇财政监督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理财中国.2011(2).

[3]王杰.浅析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对策.商场现代化.2011(10).

[4]刘翠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营管理者.2011(12).

[5]栾和春.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理财广场.2010(8).

条块分割与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研究 篇4

时间: 2006-09-19来源:求索作者:陈纪瑜编辑:xl

摘 要: 目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与乡镇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产生剧烈的摩擦,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是趋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的重大分歧,是行政组织结构和功能变迁滞后于“条”与“块”之间利益的重新调整而引致的冲突。其解决途径也只能是顺应制度变迁的需求,以乡镇为基点对现行体制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为乡镇财政运行拓展更加宽松自如的空间。

关键词: 条块分割;乡镇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3JD790008 ]

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初期的阶段性成果,但这种改革仅仅停留在对税费收入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重建农村规范稳定的权、责、利分配与协调机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推进,某些深层次的制度摩擦和矛盾变得日益尖锐,“条块分割”乡镇财政运行的影响与制约就是其中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是摆脱县乡财政困局、求解“三农”问题、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 “条块分割”的现实困扰

我国乡镇一级政府中“条块分割”的特征十分明显,所谓“条”,是指上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设置在乡镇的各种分支机构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所谓“块”,是指乡镇政府对自身行政区域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条块分割”的权利结构和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体制的运行,成为“后税费改革”时代农村公共权力机构和基层组织运行的主要瓶颈。

(一)“条块分割”加剧乡镇财政权责的背离

在考察乡镇一级财政权责背离状况时,人们一般采取纵向的视角,即归因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未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权责范围,导致省以下体制内财权重心日益向上集中、事权重心逐级下移,却忽略了“条块分割”造成乡镇事权错位、财权迁移、两权横向上缺乏呼应的现实。在现行乡镇运行机制中,即使实行条块结合, 实际上却是权力在“条”, 责任在“块”;财权在“条”, 事权在“块”, 权责、利益分野不尽合理。财权方面,工商、税收、公安、法院等部门都实行了垂直管理,财权、财力上收,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在很多方面却不是执法主体,缺乏选择和实现本级政府收入、统筹本级政府收支的基本权力,无法满足其在财力上的相对独立性,激励约束机制更无从建立。事权方面,重要经济管理和执法机构上划垂直管理后,乡镇政府提供生产服务、管理社会治安、发展教育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职责被肢解,乡镇财政的事权内容处在“虚悬”境地,其支出范围已非常狭窄。而由上级垂直部门延伸下来的“条条”机构,往往越界行事,实行自身职责转嫁,侵蚀乡镇政府的权益。长此以往,乡镇政府对垂直管理部门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主体。“条块分割”从现实上造成乡镇政府责任与权利高度不均衡,履行事权与所需财力严重不对称。为了应对事权错位和缓解财政压力,乡镇政府不得不将相应责任以各种方式转嫁给农民,形成财政困难和发展困境的恶性循环。

(二)“条块分割”异化对乡镇财政资源的竞争

体制层面的“硬伤”使得“条”与“块”之间在财政收入、支出项目、转移支付等方面竞争不断,摩擦不断。在这种利益倾斜、权责不对等的竞争中,“块块”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财政资源很大程度向“条条”偏移,无法做到整体上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在财政收入方面,乡镇政府本身难以从分税制的财力配置格局中得到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而垂直管理部门往往以“七站八所”为载体,以水电分配、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权限为依托,采取“搭桥收费”的形式,竭力向下抽取财源、敛聚财力、扩张利益;或对乡镇政府进行财权干预和财政剥夺,如一些“条条”部门以帮助乡镇完成任务为由,要求乡镇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农业税取消后,乡镇一级的收入锐减,财政保障能力萎缩,而来自垂直管理部门的各种收费、筹资和摊派却没有

根本变化,两者的矛盾已逐渐成为乡镇治理危机和财政风险汇聚的焦点。在支出项目方面, 乡镇一级属于“条条”机构的资金一般是由垂直部门以专项资金的形式直接划块分配下来,乡镇政府对于这部分资金不得自主支配,这部分

资金实际上已经“固化”。乡镇在支出上本来回旋余地较小,调剂能力较差,再加上上级部门往往盲目下达各种达标要求,又不随之提供配套资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财政必须应对多个部门、多个渠道的硬性支出标准,自身的预算资金安排点多面广,多方面耗散,乡镇基层的基本利益实际上得不到保障。在转移支付方面,很多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在“条块”分割体制下是以上级部门对派出机构拨款的形式层层下划的,拨付链条过长使得专项资金常常被上级“条条”部门挪用、抵扣、截留而层层渗漏,无法有效增加乡镇政府的可用财力。

(三)条块分割增加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难度

制度安排的缺陷使乡镇一级无论在管理权力还是在管理有效度上都不能约束到“条条”机构,即“块块”无权约束“条条”、“块块”也无法约束“条条”,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陷入“尴尬”的境地。首先,乡镇政府对“条条”机构缺乏实际上的自主管理权。即使名义上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但由于乡镇政府缺乏对这些“条条”机构相应的行政管理权、人事调配权和经济调控权,“看得见,管不着”,很难对其预算内外资金实行有力的监管约束,对部门利益实施真正有效的调控,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有的“条条”机构甚至以垂直管理为由,拒绝考评,逃避监督,极大地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自主治理能力。其次,在“条块分割”的格局下,乡镇本级预算基本上是“残缺”的,来自乡镇一级的收入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支出需求也未纳入乡镇政府预算视野。“条条”机构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等财务信息基本在系统内部封闭循,“块块”和“条条”信息高度不对称。因此,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对垂直机构来说形同虚设,无法规范并加强其支出和资金的监督管理,更无法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给“条条”机构的财务腐败留下了空间。即使一些乡镇推行了“零户统管”,也难以改善这种“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真空。

二 行政集权与利益分立在基层矛盾突出

“条块分割”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现实困扰实质上是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深层次问题的沉积,既是社会结构转型中行政高度集权所积累的矛盾在组织架构上的体现,也是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的利益纷扰在基层财政上的反映。

在计划经济时代,向上高度集中的行政支配体制主导了我国的权利配置结构,“条块分割”正是这种集权型行政体制的产物。在集权型行政体制下,政府边界等同于社会边界,全能型的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性地规定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政府内部权利分割和配置的规则及限度,并且直接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剩余和政治、社会生活。为增强这种控制力,中央各部门往往以履行各自的管理职能为名,建立起自己庞大而繁杂的垂直控制系统,直接导致“条条”机构的外延膨胀。并且这种制度缺陷被自上而下效仿和复制,省、市、县的职能部门也纷纷向乡镇“伸腿”,在乡镇设置大量的派出机构,进行“条条”垂直管理,为其扩张管理职权范围提供载体。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在国家行政集权体系中居于低端和末梢地位,既无法抵制上级职能机构蔓生,又无法向下转嫁行政控制,乡镇一级“条块分割”的现象异常严重。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加强对乡镇“条条”垂直管理,有利于保持政令统一、畅通,并最终将乡村社会高度整合到国家政治体系中;有利于高效快捷地调动农村社会资源,尤其是索取农业经济剩余以满足工业优先发展。但这种“条块”结合管理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而不复存在,其弊端也逐渐显现。目前主要体现在“条块”管理首先以牺牲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行使治理权能的优先性和自主性为代价,乡镇始终未能成为责、权、利完备的一级实体政权。

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包括乡镇政府的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尤其在“分灶吃饭”财政体制时代,地方政府的利益分立得到空前的肯定与强调。在市场经济先导下,地方

政府的利益觉醒和经济诉求首先体现为对相对独立、与事权相呼应的财权的需求,这在现实中难免遭遇到集权型行政体制的“天花板”。市场化的另一个结果是各级政府成为利益主体,往往为谋求最大的经济政治利益而进行各自的最优化设计,很容易演变为各个主体间的决策分立、权能扩张、资源竞争。在乡镇这一级也存在多个主体进行利益博弈,具体体现为“条条”和“块块”以自身利益为核心,对乡镇一级的财源基础进行切割,对乡镇一级的管理进行“拉锯”。在转型时期,这种“条块”之间的博弈存在明显的过渡色彩。“条条”机构是上级垂直管理部门的延伸,无疑是上级部门在基层博弈的利益代表,同时在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中又汲取了较强的控制力,加上“条块”之间的博弈缺少公平规范的游戏规则,缺乏刚性的制度约束及法治权威,使“条条”机构在这场角力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并且,在“条条”与“块块”联合提供农村公共产品中出现供给效率低下、交易费用激增时,乡镇一级也只能被动承担这种交易费用。很明显,在这场不公平的博弈中,乡镇政府往往责任最大、权力最小、能力最弱、资源最少、负担最重,乡镇财政体制运转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效率受到较大影响,乡镇财政的运行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很小,难免处于收不抵支的“亏损”状态,欠发达地区的乡镇财政甚至成为“吃饭财政”或“讨饭财政”。为此,很多乡镇政府便以收

费、集资、摊派等制度外的形式将危机转移到农民头上。“条块分割”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现实困扰实际上是趋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产生了重大分歧,是行政组织结构和功能变迁滞后于“条”与“块”之间利益的重新调整而引致的冲突,这是乡镇财政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产生剧烈摩擦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行政集权与利益分立在基层长期处于一种不规范、不稳定的矛盾状态,“条块分割”困扰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向深层次稳步推进,乡镇财政“断炊”问题越来越严重,乡镇财政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摩擦的剧烈程度也达到了顶峰。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提前两年完成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农村税费改革在规范农村税费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同时,改革在未能明确

提供相应补偿的前提下,在短时间内切断了乡镇财政的一大部分“合法”和“非法”财源,乡镇财政体制运转的压力逐渐加大,和行政管理体制运行相容的空间越来越小,摩擦越来越剧烈。尤其对经济欠发达、以农业税为主体财源的乡镇来说,情况更为严重。可以说,“条块分割”困扰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深层原因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已经长期存在,而改革将潜藏于深处的体制危机激发和凸显出来,危机更加外显化。更重要的是,改革同时还切断了乡镇一级向农民转嫁交易成本、释放压力的可能,真正使“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了倒逼制度创新的效应。

三 充分拓展乡镇财政的制度运行空间

“条块分割”制约乡镇财政体制运行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转型时期对制度变迁和调整的需求,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也只能是顺应这种需求,以乡镇为基点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政府治理模式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治理效率,为乡镇财政运行拓展更加宽松自如的操作空间。这将涉及到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深层次变革,对基层利益调整、关系定位、秩序重建产生较深远的影响,但又是必须完成的变革。

(一)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消除“条块分割”的制度根源

乡镇“条块分割”严重的根源在上级职能部门。要从根本上消除“条”与“块”之间割裂的制度根源,使各个主体权利的分割与配置达到良性运作,就必须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不再搞上下对口,而是审定“条条”与“块块”的责任和层次、理清“条块”之间模糊交叉的工作界面、调整“条条”部门拼盘式的组织架构,重塑地方政府运行机制,由此确定乡镇一级的财政运行机制。具体措施如下:“规范一批”,对于工商、土地、技术监督、司法等具有经济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职能的“条条”机构,应当在改革中予以规范、充实和加强,可打破乡镇界限,按照业务量、成本、治理状况等进行跨区域设置, 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完全与

乡镇政府及行政区划脱钩,以便于实行垂直领导、行业集中管理和部门经济监督“压缩一批”;,将职能相近、设置分散的“条条”机构如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等站所,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以清理、精

简,归并为若干个服务中心,实行综合设置、总量控制、系统管理;“放活一批”,将经营性、技术性和事业性的“条条”机构如文化站、广播站等,从乡镇政府和行政权力中剥离出来,在清产核资之后,改制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或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同时,中央、省、市、县要采取强硬措施,改变有关部门现行的物资、资金、项目发放渠道和形式,严禁乡镇站所设置的反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机构体制内部结构合理、边界清晰、高效运行,消除“条块分割”的制度根源,为乡镇财政的运行形成宽松的操作空间。

(二)探索“扁平化”财政体制,削减乡镇政府层级

解决“条块分割”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困扰问题,不仅仅需要规范基层财政体制、调整财权结构、完善财政运行,还需要重新审视县乡政府间财力配置,积极探索“扁平化”财政体制,即简化政府财政层级,推行“省直管县”和“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实际上,“条块分割”体制已使乡镇丧失了对本级的完全控制权,乡镇在行政体系中实际扮演的是派出机构的角色,这为“扁平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提供了条件。在安徽、湖北等地试行的“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即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乡镇财政资金并监督使用。这些改革将通过减少政府层级,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减少预算级次,明确政府财权和其他经济权限,促使财政资源在相对简化的地方政府间和政府内部得到重新优化配置,保证县乡财政在收、支、管、转上的规范、协调运转。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乡镇财政不再作为一级财政实体,而是提升为县(市)层级的组成部分,成为其预算管理里面所包含的基本单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机构设置也就失去了基本依据,有利于革除沉积在集权型行政体制中的深层积弊,避免不顺畅的政权组织结构对基层合理权利的侵蚀,为乡镇财政良性运行奠定体制基础。

(三)尝试农村自主治理,降低公共产品供给的交易费用

“条块分割”对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的制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村民主化进程落后,无法遏制“条条”和“块块”重复、多头、分割供应低效的农村公共产品,导致帕累托效率损失,而乡镇财政又无力承担外溢的交易费用,导致农村治理危机不断加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政府治理模式,积极培育不完全依附政府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在政府与农民之间形成一个制度包容度以内的柔性组织体系,并增强其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成为农村自主治理的有效载体和农村公共产品交易的基本平台。从农村公共产品的层次来看,纯公共产品可根据受益范围确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供应,如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跨区域的江河治理、水土流失、环境保护等的支出,应当全部由中央政府财政承担,而区域内的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

设等支出由地方政府财政分级负担,并分别依照预算级次,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直接安排到受益部门和项目;至于占大多数的准公共产品,则完全可由政府扶持一批公益性组织和互助合作机构作为供给主体。具体来说,政府可大量减少在乡镇一级设立的垂直控制、上下对口的专门机构,而把相应公共产品提供的职责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交付给农村公益性、合作性、自治性组织,或采用市场化运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招投标、价格管制、向社会出租、出售公共产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方式形成新的供给机制。这将有利于实现对农村公共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新的整合,使其配置更趋合理,利用更加充分,作用发挥更为高效;更有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农民真正参与到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能够顺畅地表达自身的偏好,并切实根据偏好来组织公共产品供给,能够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自由选择公共产品供应者;有效扭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失衡,大大降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交易费

用,相应卸除了乡镇财政运行背负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 1 ]呼显岗、常云昆:《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要的几项配套改革》,《财政研究》, 2005年第6期。

[ 2 ]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财政与税务》, 2005年第9期。

[ 3 ]杨卫军:《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影响》,《财政与税务》, 2005年第9期。

[ 4 ]冯俏彬:《从政府层级改革中探求政府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财政研究》, 2004年第7期。

[ 5 ]杨灿明:《创新县乡财政体制,增强公共服务功能》,《理论月刊》, 2005年第3期。

[ 6 ]杨海钦:《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与乡镇机构改革研究》,《经济师》, 2004 年第6期。

[ 7 ]熊丽娟、易正春:《费税改革后乡镇政府生存合法性危机及职能调试》,《理论界》, 2004年第1期。

[ 8 ]陈永正:《彻底改革我国乡级财政体制的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7期。

[ 9 ]陈永正:《农村税费改革后乡级财政的深层次问题———以成都市属县(区、市)若干乡镇为例》,《财经科学》, 2004 年第2期。

[ 10 ]刘伦、胡玲:《乡镇财政自给能力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 11 ]王焕清:《乡镇财政困难:规范国家与农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阵痛”》,《财政与税务》, 2005年第8期。

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在扩权强县大背景下,结合即将推行的乡财乡用县管改革,今年3月,县财政局会同县人事局、县编办,对全县69个乡镇农村综合改革后的财政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查账等方式,听取了乡镇主要领导、财政干部及乡镇部分中层干部的意见,现整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乡镇财政的现状

(一)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分三种模式。一是单独设立财政所。全县只有岳阳镇、龙台镇和石羊镇单独设立了财政所。二是挂牌财政所。全县有47个乡镇挂财政所牌子,合并在经济发展办内一起办公。三是设立财政岗位。全县有19个乡没有财政机构,只在乡综合办公室设臵了财政岗位。

(二)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综合改革前,乡镇财政干部编制230人,实有财政干部206人。改革后没有单独明确乡镇财政,设立指导性财政岗位216个。到目前为止,由于提拔、调动、转行、未过渡公务员等原因,初步统计现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不到160人。其中有3个乡没有人员从事会计业务工作(请人做账),部分乡镇只有1个人从事财政上作,且不懂会计业务,部分乡镇临时安排人员从事财政上作,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是事业干部

(三)乡镇财政的运行情况

1.职能划分有错位,机构运转不协调。一是没有挂牌财政机构的乡镇,还一直使用原财政所印章,与单位公章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不符,缺乏法律依据。二是乡镇设立综合办公室包括财政、计生、民政等岗位、各-1-

自保留和使用原来的印章,且负责人对业务不可能全方位熟悉,导致管理出现错位和不协调。三是挂财政所牌子的乡镇中有绝大部分乡镇只明确了经济发展办主任、副主任,未下文明确财政所长。四是关系难协调经发办主任或综合办主任不是财政干部的乡镇,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现象,财政工作无法上台阶。

2.财政管理职能弱化,监督工作无法履行。一是现行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办法导致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乡镇不坚持一支笔审批,甚至在白条上和不正规的票据上签字报销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没有财政机构,只有兼职财政会计和出纳岗位,从事财政工作人员只能完成业务工作,监督职能基本难以履行。三是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财政管理有弱化趋势。债务化解一直是困扰乡镇良性运转的难题,但乡镇寅吃卯粮的现象依然存在,出现了新一轮的隐形债务;乡镇财政对自己的家底不清,资金开支随意性很大,专款不专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淡化,决算观念模糊。四是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十分困难。由于乡镇财政编制和人员属乡镇管理,县财政对乡镇财政如债务报表、资产清查、农民补贴发放、家电下乡、通乡公路评审、民生资金的落实等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布臵落实困难。

3.干部调配十分困难,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是财政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时财政中心工作与乡镇中心工作有碰车的现象,财政干部显得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二是财政干部调配困难。机构改革后,乡镇财政干部管理下放到乡镇,由于缺乏系统化管理,部分乡镇因财政干部升任、调动,出现无人从事财政会计岗位工作的情况。部分乡镇急需财政会计岗位人员,但无法进行调配,因此部分乡镇选择在本乡镇安排无《会

计从事资格证》和事业编制人员从事财政工作,无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致使乡镇财政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混乱。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建议

我县被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省财政厅对试点县财政目标要求更高、监管机制更严、县乡责任更大。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有条件的县要实施乡财乡用县管改革,省财政厅要求我省各扩权试点县在2008年要全面实施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在这两大背景下,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乡镇财政管理建议方案:

(一)完善机构。实施农村综合试点改革后的运行情况看,只设财政岗位的乡镇仍使用原财政所印章成为突出问题,属不合法。公共财政民生导向以后,乡镇财政的支付责任加大,特别是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增加,上级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规范,为加强乡镇财政的管理,应分乡镇建立财政所,或者未挂财政所牌子的乡镇挂财政所牌子,统一使用财政所业务印章并明确财政负责人。

(二)锁定编制。各乡镇建立财政所后,应对财政干部的编制进行锁定,原则上单列乡至少2个编制,二合一的乡镇3个编制,中心镇3—5个编制(其中岳阳镇9名),共计需205个左右(乡镇财政人员具体编制数见附表)。

(三)稳定队伍。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人员160名左右,其中包括出纳和部分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事业干部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少数乡镇财政会计岗位没有财政干部。据此,应加强乡镇财政干部的考录工作和乡镇之间财政干部的调配工作,稳定财政干部队伍。

(四)加强管理。乡镇财政干部应实行双重管理,以县财政局管理为

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是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率及经营水平的重要保证。医院现用票据涉及到两种,即财政票据和非财政类票据,其中财政票据有门诊票据、住院收费的票据、挂号票据、捐赠收据以及非税收入类票据等。财政票据已成为当前医院中使用频率最为频繁的票据,同时也是监察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的重要凭证,财政票据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已经给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直接影响,必须予以及时解决。

二、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1.医院财政票据管理相关意识有待增强

研究发现,部分医院在开展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时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趋于薄弱的情况,对于财政票据管理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与认识,主观以为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从属于档案部门工作项目,与自己并无直接关系,这无疑会对其参与积极性造成直接影响。同时,部分医院在开展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时,缺乏领导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将关注重心放在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方面,未将票据管理程序视作高风险工作,也未安排专业人士和专业的库房管理票据,以至于票据使用对象利用各种漏洞作出违法乱纪、贪污公款等行为。

2.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模式趋于落后化

当前,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得到了有效普及,在医院经营环节的利用愈加广泛。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动医院收费程序既账务管理程序等都以电子化管理方式为主。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医院在财政票据管理方面却始终沿用着传统的手工模式,趋于落后化的管理模式无疑会对财政票据管理整体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加之票据管理活动的任务量重要,对于管理人员基本管理水平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尽管许多管理人员都投身于管理活动中,但还是不能有效应付数量十分庞大的财政票据,以至于其管理质量始终停滞不前。

3.医院财政票据使用环节缺乏规范性

医院财政票据使用环节缺乏规范性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财政票据填制程序违背了相关规定。例如,部分医院在开具票据时,以红色字体进行填写,或是未能严格按照票据号的顺序进行,甚至部分财政票据上缺少单位盖章。一系列不规范性操作行为的出现,都会对票据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造成直接影响,也无法准确反映出医院的实际交款情况,以至于交款人无法到财务部门报账。

第二,税务票据及财政票据之间的实际用途出现混淆,以财务票据取代税务票据。一般情况下,如果开具的票据对象是税务票据,通常需要缴纳一定税款至税务部门,若刻意以财务票据取代税务票据,可以减免以税负,但这无疑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法律,还会对医院声誉、长远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4.医院财政票据保管环节缺乏有效性

受机构改革、人员变动以及办公场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时有出现票据的存根联丢失、空白票据等情况,而当票据丢失之后,并未根据有关规定执行登报作废操作,一旦被人利用,将可能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给医院有效经营造成极大威胁。

三、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

1.不断提升医院财政票据管理相关意识

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需要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和监督,而医院若要提升财务票据管理整体质量,首先要重点强化医院财政票据管理相关意识,促使领导层到所有医务人员方面都应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各项财政票据管理活动,以保证内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次,提前预测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实践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出针对性防范对策,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影响力。最后,建议医院内部安设票据管理职位,并安排专业人士承担票据管理等工作,通过制定规范化管理流程,有效预测与防范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整体水平。

2.不断更新与丰富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模式

鉴于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模式趋于落后化,因此必须不断更新与丰富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医院引进与推行电子化财政票据管理模式,通过购买各种适用型软件的方式,提升医院财政票据管理效率。当前,对于医院财政票据管理,市面上较为常用的软件包括大型医院管理软件及财务软件等,在对其进行改造的基础上,使之适用于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中。一般而言,医院财政票据管理专用软件应当满足票据入库、票据领用、票据核销以及分号码段管理等基本需求,同时还应当具备统计查询等功能。此外,对于部分不能利用各种软件开展财政票据管理活动的医院,需给予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练操作数据库等系统软件,用于辅助财政票据管理。

3.不断规范医院财政票据使用程序

医院财政票据使用环节缺乏规范性已经对其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断规范医院财政票据使用程序体现出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急迫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医院内部建立其财政票据管理体系。而在建立以及完善相关票据管理体系时,应积极、广泛的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市场发展的现状为依据进行科学的调研,以使票据管理体系更符合市场发展及医院管理的需要,实现对票据使用程序的全方位管理。而对于发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惩处,以防更多类似情况的发生。

4.不断优化医院财政票据保管环节

医院财政票据保管环节存在着缺乏有效性的问题,而不断优化医院财政票据保管环节则是提升医院财政票据保管整体水平的根本保障。待票据装订成册之后,根据编号顺序进行分类保管,而管理人员需对其进行有效登记,既可以防止散乱丢失等情况的出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后期查找程序。医院财政票据本身具有重要性、特殊性等特征,因此在保管环节除了要安排专门的储存室之外,还应当严格把握防虫、防潮以及防火等措施。除此之外,对于票据的存根联,应当予以保存五年,待五年期限到期之后才能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销毁处理。

四、结束语

乡镇财政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7

1、农村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转移支付分配不规范。自从农业税、三提五统取消, 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后, 上级对村级年年进行拨款, 也就是农村转移支付, 乡镇财政对这部分专款拨付的及时与否、是否全额拨付, 对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影响很大。但在实际工作的资金分配中的灵活性因素较多, 导致分配不规范, 如一些贫困县、水库移民、湖区等。存在着省、市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难以保证基层政权运转。下级财政对上级财政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数额不清楚, 使各级政府难以准确地编制收入预算。

(2) 延缓滞拨资金的问题严重。现行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是通过财政自上而下、层层下拨到资金的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这种运行程序带来的后果是:其一, 按照资金使用项目的不同, 资金在拨付中涉及的管理部门繁多, 有财政、卫生、教育、计生、民政等, 容易形成资金的监督管理与使用相脱节;其二, 由于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部门多, 层层拨付造成资金使用的时间延滞, 大量资金被滞留在管理部门, 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其三, 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不高, 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 容易造成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2、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1) 账簿设置不规范。有的乡镇政府未设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账和材料保管账, 部分乡镇政府没有经费支出明细账。购量设备材料没有专门管理, 无保管账, 致使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等现象存在, 而且库存现金过大, 白条抵库严重, 管理上党政不分, 没有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致使领导之间相互矛盾。

(2) 固定资产的购置、变卖不报经有关部门的审批, 随意性较大。各乡镇普遍存在不建固定资产账, 不进行登记, 甚至购置车辆以个人名誉挂户, 影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 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负债现象严重。有的乡镇消费基金支出过大, 支出结构不够合理。由于乡镇政府普遍没有制定招待费、会议费、车修油料费、设备购置费等支出管理制度, 使费用支出无标准, 导致费用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所以, 大部分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其一, 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 没有因地制宜, 没有可行性研究, 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 资金收不回来;其二, 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 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其三, 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 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4) 部分乡镇政府存在办实体现象。如有的乡镇利用自身的资源办股份公司, 为干部职工搞创收、谋福利。这虽然是件好事, 但对那些资源匮乏的乡镇无疑是一种冲击, 形成了同在乡镇工作, 待遇差别很大的现象, 影响干部职工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3、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 职能交叉, 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 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 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 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 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 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 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 使监督流于形式, 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4、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

实际工作中, 有的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 公用经费按定额, 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 预算既不全也不细, 操作性不强, 资金分配不透明等现象。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 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 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 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1、对农村转移支付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 上级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具体操作方案是:建立相关支付制度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改变现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拨付方式,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能有效防止滞留、占用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问题的发生, 加强对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拨付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

(2) 加强资金内部监督和管理。从资金的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看, 首先, 作为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 要提高对开展资金管理的内部监督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统一干部思想, 用制度管理人和事, 将一切财经活动纳入规范的轨道;其二, 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 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用健全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和管理办法, 严格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 推进依法理财和规范管理。

(3) 加强资金外部监督和管理。从资金的监督部门看,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外部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财政监督部门, 在做好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事后检查的同时, 还要开展对转移支付资金测算、分配的事前调查、审核, 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使用的事中监控, 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效益, 完成对转移支付资金从分配、支付、管理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2、健全内控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

(1)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实行财政或会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委派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统一设置会计科目, 完善账簿设置。同时, 要规范财务审核审批, 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 制定和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压缩库存, 减少不合理占用, 促进资金加速有效运转。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规范项目投资制度, 对购置及变卖处置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 必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核审批, 严格履行有关的法律法规程序, 做到账务相符清楚, 有据可查。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 严禁机关单位办实体, 对已存在的股份公司等形式的实体, 应尽快清理整顿, 限期纠正。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违反规定进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有关部门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员应追究其责任。压缩消费基金开支, 改善支出结构。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出一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消费基金定额标准, 以及报销程序, 细化“三费”的管理规定, 切实解决支出中的管理问题, 改变月前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3、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

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 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 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 强化财政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使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 坚持“五不变”原则。其一, 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组织执行本级预算。其二, 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 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其三, 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其四, 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 结余归各乡镇所有。其五, 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4、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 实行规范的财政治理方式

(1) 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

(2) 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 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 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

(3) 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缴县级库, 纳入预算管理, 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 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 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 以年度预算为依据,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

(4) 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的范围, 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 报县财政局审核后, 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 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

(5) 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 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 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 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三、结束语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 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 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层财政的职能也日益强化, 地位也愈加重要, 作用越来越大。以上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几点意见, 以期给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 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农村转移支付中延误、截留等现象。本文就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 2008 (2) .

[2]陈谏: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及解决对策田[J].经济论坛, 2005 (2) .

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比较严重

乡镇财政赤字具体表现为收入与支出的缺口。从收入方面看,中国大部分乡镇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乡镇收入以前主要靠农业税为主,缺乏其它税源,财政收入的的增长潜力微弱。自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支柱税源,仅能依靠一些小的税种。这些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收成本较高,征收难度较大,增长潜力微弱。并且伴随着新一轮的税费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取消了农村教育集资、乡统筹费等向农民征收的一些政府性基金与费用,取消了屠宰税等税种,使原本并不宽裕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从支出方面看,自从农业税改革后,在乡镇财权减少的同时,而乡镇的事权却在逐步加大,造成二者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如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支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的支出,农村的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相配套的乡镇财政的支出。随着管理难度的加大,乡镇各级职能政府的管理支出费用也在不断增多。在财政支出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乡镇财政收入却逐年锐减,必然造成乡镇财政赤字的加一步加大。

2.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不断积累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都有着债务的包袱,这些债务大都是以前的债务积累和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所造成的。乡镇债务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类。显性债务包括所欠上级财政部门、银行、企业及个人的贷款和其他借款;隐形债务一般包括所拖欠工资、公务费和欠付的修路修桥费用等债务。尽管部分债务是在税费改革之前形成的,但是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财政收支缺口的逐步加大及工资等管理费用的刚性约束,使原本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非但不能及时解决,反而加重了乡镇的债务负担。随着债务负担的不断加大,财政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使乡镇政府对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干扰了财政收支结构的规范化,阻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

3.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财政处于我国财政体系中的最底层,财政的税费改革和“乡财县管乡用”模式使乡镇政府的工作量逐年增加,这要求工作向更加细致化方向发展。但是乡镇大都处于农村等艰苦地区,交通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常年出现经费紧张,拖欠工资等现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乡镇财政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加上办公自动化的缺失使乡镇机构的运行效率偏低。乡镇条件的艰苦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使乡鎮财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乡镇财政开始执行的23年来,乡镇财政人员的年龄偏老化,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未得到及时的补充,使得人员配置不能合理地适应新时期财政的管理需要。

二、化解当前乡镇财政问题的对策

1.积极培植财源,化解财政收支困境

乡镇政府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化解财政收支失衡的问题,必须加强财源的建设。当地政府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依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结合乡镇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业经济。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和扩大农产品的批发销售市场,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同时要实行农企结合政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农业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乡镇企业以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乡镇企业的培养作为主要的财源增长点来看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民通过第三产业获得收入,在资金、政策上予以扶持。总之,在培育财源的过程中,要一切围绕财源来发展经济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财源增收的项目上,形成多层次的财源结构。

2.深化改革体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的财政体制

随着新一轮税费改革的深入,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事权与财权相对等,权、责、利相统一”的规定,明确划分事权的界限,在事权的范围内分配财权,使事权与财权相对等。同时要加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对贫困地区加大转移支付的份额。要建立公平有效地乡镇财政激励机制,对乡镇的收支状况进行动态的考核,不断调整各乡镇的转移支付系数,调动乡镇增收的积极性,从而公平、公正、高效的解决乡镇的收支困境。

3.压缩乡镇机构和人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税费改革过程中,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财政经费的支出,是解决财政收支失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要对事业单位进行逐步改革,对能够从对外事务中获得收益的乡镇机构要推向市场,可以减少财政的不必要支出。二是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与人员,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机构与人员,建立“增人不增补助,减人不少补助”的激励机制,从机制上调动乡镇财政机构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学军.当前中国乡镇财政运行困境及其路径选择.经济研究导刊.2011(3):16-19.

[2]袁建群.泰州市乡镇财政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8):13-14.

上一篇:本质安全宣传标语下一篇:冬锻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