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刍议

2024-12-05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刍议(共9篇)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刍议 篇1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乡镇财政财务也随着行政体制和分配体制的综合改革推进急需转轨变革, 而目前财政财务基本上仍沿袭着旧机制运行, 很多方面已严重滞后或混乱, 致使原本举步维艰的乡镇财政及转。

阵, 同一笔账务随意记账, 随意使用科目调整收入级次和类型等, 十分混乱。

其四, 基础建设相当滞后。首先, 机制制度建设相当滞后, 主要表现在:“乡财县管乡用”仍游刃有余, 基本上是由原来基础性管理和基数调控在推进“乡财县管”改革, 处于原始起步状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流于形式;部分地方机构合并混乱未理顺而导致管理难规范。其次, 财务管理基础相当薄弱。由于乡镇财政实行定编减员, 部运行。

第二, 推进改革, 优化管理。大力推进“乡财县管乡用”大改革。推行以县乡利益分配不变、预算分配权、财力所有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债权债务关系“六个不变”的原则, 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 以把乡镇财政财务统一监管在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新机制运行轨道上, 增强对乡镇财政财务运行监督的直接性和安全性, 这既是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新要求的需要, 也是财政本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新农村建设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着力点。公共财政覆盖的领域无一不与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密切相关, 这些工作也要求乡镇财政财务尽快适应和规范起来, 实行更好的管理模式, 采取更为集中、更为直接的“乡财县管”办法, 以确保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规范到位。

第三, 严肃纲纪, 照章办事。紧紧围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加大乡镇改革力度, 统一整合乡镇预算收支运行管理。笔者认为, 要严格实行“有收入必报、没预算不用”和“按进度收支、超前超额不办”的硬性原则, 严格按年度预算办事, 按进度 (月或结算期) 拨款, 按程序办理财政业务, 把乡镇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收付监管运行轨道。凡是县级分成或拨付的预算收支, 必须正确使用对应科目进行规范核算, 不准随意串户收付核算。同时, 加大推进乡镇所有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力度, 使乡镇整个部门财政预算管理、所有运行到乡镇的资金都在正确、科学、公开的财务体系和核算账目上一目了然。

第四, 加强培训, 提升素质。调整充实好所有财经所内勤财务人员、达到所用必有用, 上岗必有证的基础上, 狠抓素质培训, 除上级主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大型后续教育之外, 县级财政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政策、业务培训, 各镇也必须坚持经常性的财务政策和业务学习活动, 通过开展多种培训、相互交流等形式, 以不断提升和保持基层财政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上级财政要切实搞好包抓和督导, 同时要定期邀请有关部门进行职业道德和法规法纪教育, 全面提升在岗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会计人员配备和建设, 凡任用财务会计, 一律先由财经所呈报、县农村财政管理局审查、报局党组批准, 需要调整的必须报经县局批准, 基层所不得随意自行调换;调换双方要办理财务移交的, 基层所必须请示县局派员监交, 不得久拖不决财务手续和遗留问题, 影响正常运转。

第五, 完善制度, 科学管理。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对现有制度要进行健全、完善和细化, 对不适应、不全面、不严谨的规章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或以县财政或县政府名义, 重新出台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新规章。二是要结合“乡财县管”和“村财镇管”改革的推进实际所需, 进一步制定完善相互衔接性的财务运行程序和手续, 尤其是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手续方面的程序, 有机融合, 严密相符, 以把乡镇财政财务乃至村级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台阶。三是要搞好与金融尤其是农村金融部门的财务管理衔接性的制度健全和完善。特别是更多的涉农资金拨付, 都要通过乡镇财政与这些部门通力配合和监督, 才能保证财务管理走向规范, 资金安全直达到位。

第六, 严查重惩, 推进规范。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国库管理条例》、《财政监督条例》等一系列财经法规, 推行以财政政策落实和财务健全规范为核心的依法理财, 促进乡镇财政财务规范管理。对违纪违规要严查重处, 尤其对屡查屡犯且愈加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政策和财务处理方面的错误, 要严肃追究责任, 坚决按照相关的党规法纪予以重惩, 并将处理情况下发通报文件, 实现规范目标。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精神, 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 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 财政部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该制度明确规定了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科目, 但在实际工作中, 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第一, 应增加三个会计科目。一是增加“备用金”科目。目前, 绝大多数地方均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双代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农村会计报务中心先核定各村备用金定额并拨付现金, 使用后会计服务中心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拨付定额备用金时, 借记“备用金”科目, 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报销日常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二是应增加“转移支付”科目。税费改革以后, 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实行转移支付进行补贴。增设“转移支付”科目进行专项核算, 为确保基层组织政权正常运转提供保障。“转移支付”科目为负债类科目, 用来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转移支付资金及使用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转移支付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转移支付”科目。支付村干部工资和村集体日常办公开支时,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 借记“转移支付”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结余的转移支付资金。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费用的不足部分。年终无论是贷方余额还是借方余额, 均应转入“本年收益”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三是应增加“拨入专款”科目。随着新农村建设与公共财政的建立, 各级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投入也逐年增加。为加强资金的管理, 保证专款专用,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就需要增设“拨入专款”科目, 核算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拨入的各专项资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相关单位拨入的专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拨入专款”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使用专款, 若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专款”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专款购入需要安装或建造固定资产时,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固定资产完工后,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款项”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使用专项资金而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项目, 在项目支出发生时, 借记“在建工程”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项目完成后, 按使用专款资金, 借记“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科目, 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同时, 借记“拨入专款”科目, 贷记“公积公益金”科目。本科目应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进行明细核算。其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用于专项工程建设的资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村集体经济专项工程建设的超支数。

第二, 应取消两个科目。一是应取消“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科目。2005年1月1日起执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与以往的会计制度相比, 增加了“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总科目, 用以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的乡镇农税征收部门返还的农业税附加资金。但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 在我国延续了很久, 至2006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 取消农民各种负担。现设立“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科目已无实际意义, 应予取消。二是应取消“内部往来”科目。2005年1月1日起执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仍然设置了“内部往来”总科目, 用于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单位和农户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和应付及暂收款项。“内部往来”科目是具有资产和权益双重性质的科目, 它实质上由“内部应收款”和“内部应付款”两个不同性质的账户合二为一组成。即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所属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刍议 篇2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化解现有债务等工作,规范理财行为。

3.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乡镇财政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努力培植税源,积极组织各项税费收入,财政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在安排财政支出、平衡财政预算方面,能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各部门必须的事业经费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农业、教育、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可用财力的同比增长,加上行政性支出增长较快,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一般行政消耗性开支过大,随着对市政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有的乡镇需要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才能得以维持收支平衡。本文就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谈一点看法与体会。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调整不规范、预算执行缺乏刚性。从

审计情况来看,乡镇预算执行总体有所改善,但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有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分配不透明。如有些镇财政部门将部分支出数批复给各预算单位,其余只是在财政帐面直接列支。如某镇财政所以经费指标名义批复各单位的支出数,仅占镇人大批复预算支出的32.67%,而其余67.33% 直接在财政帐面列支。二是预算调整不规范。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的情况下,追加预算在所难免,但是《预算法》规定追加预算必须报同级人代批准,而目前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未报同级人大审批,超出预算部分实际上脱离了本级人大监督。三是虚列支出、调节结余,收入收缴不及时等人为调节收支现象仍存在。如预算内列支后挂暂存、预算内列支后转入预算外帐户等等;另外委托各单位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仍然存在收缴不及时、滞留收费单位帐户的现象。

2.土地出让金管理不规范,欠缴现象严重。乡镇土地出让管理中存在着收支不归口、核算不规范、收缴不及时等问题。一是土地出让金收支不归口,反映不全面。集体土地流转收入分散于资产公司、民营公司、“综合财务帐”以及行政村等单位核算;二是土地出让金核算不规范,财务与业务严重脱节,有些乡镇财务上提供不出有关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完整、有效的资料,土地出让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无法得以证实;土地出让金的帐务处理至今没有统一的规定,收支全貌无法反映。如在土地出让金中直接列支市政工程费用,造成预算外收支反映不完整;在土地出让金中列支企业违规用地罚款等等。三是土地出让价格明显偏低,欠缴现象严重。较多的乡镇不惜以降低土地出让单价引进外资、吸引民营资本,大搞开发区建设;土地出让金欠款情况也较为普遍。

3.行政性支出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一是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费等一般消耗性开支过大。如某镇业务招待费支出占镇机关当年行政支出的22.47%;某镇机关一年内购置汽车7辆,占当年总支出的4.9%。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科技与农业的投入相对不足,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与偿债支出所占比重较大。经对某市五个乡镇的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2.13%;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8.62%,而城市维护建设支出为占总支出的26.23%,这这决不是该市的个别现象,是目前大开发情况下乡镇的普遍情况。

4.政府负债规模较大,财政负担沉重。由于近年各乡镇大办开发区、民营区、创业园等,基础设施投入增大,自身财力又难以应对,因而通过下属资产经营公司或投资公司向银行大量融资搞建设。通过对某市五个乡镇的调查,负债规模达108868.91万元,其中:政府借款11372.50万元、历年结欠工程款31917.64万元、政府提供担保贷款48031万元、其他形式的政府负债17547.77万元。按该债务规模测算,政府负债额为五乡镇该可用财力的1.57倍,如此庞大的负债规模,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5.税收征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税收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为调节税收入库进度。受税收考核计划影响,变相储税现象屡禁不止,税收过度户取消后,地税部门利用企业纳税专户进行储税现象突出。二是对部分“核定征收”企业情况掌握不全面,核定有偏差。如某电力安装公司《鉴定表》认定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导矢闷笠嫡拭娌唤瞿茏既贩从吵杀痉延茫夷茏既芳扑憷舐剩楦闷笠档蹦晟俳伤盟?0多万元。三是税务基础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分行业企业税收负担评价体系、企业基础财务数据库建立尚不完善,对企业申报缴纳情况存在审核不细、把关不严的现象,如企业申报计缴的营业税与计缴教育费附加所依据的营业税不一致,主管征收机关却未发现。

二、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乡镇政府及财税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一是镇政府及乡镇财政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镇人大审查批准,政府应严格执行的法定文件,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要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完善预算调整手续,增强“预算法定”的观念,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切实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二是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面纳入财政核算中,确保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各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收支的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三是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当作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杜绝随意调节预算

收支现象,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规范土地出让业务。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乡镇政府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开放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经营性用地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金,不得以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不得随意减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要坚决纠正低价或变相低价出让土地的做法,严格禁止搞所谓的“零地价”。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统一归口财政,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统一土地出让金核算办法,规范财务管理;对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应查明原因,及时足额收回。

3.严格控制行政性支出,努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各乡镇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着眼于规范财政性资金收支行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要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进一步规范开支项目和开支标准,坚决压缩招待费、车辆购置费、出国考察等一般消耗性支出,逐步加大对农业、教育、镇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各乡镇政府要及时清理政府隐性债务和在建工程项目,摸清家底,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切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范过度负债带来的财政风险。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家

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新增负债,严格控制隐性负债,减少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支柱产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逐步偿还财政债务,减少财政负债压力,努力化解偿债压力和财政信用风险。

5.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提高征管质量。各级征管机关要正确处理税收计划和依法治税的关系,不要片面追求税收高增长,应注意保持财政增长后劲;要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和内部考核机制,强化征管与稽查的力度,努力挖掘潜在财源,积极改进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提高审核评税工作,规范税收征管办法;要加强对纳税户的指导,及时纠正纳税及会计帐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加大稽查处罚力度,对长期欠缴和滞留在企业纳税专户的税款、基金要及时收缴入库,做到应收尽收,以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乡镇财政所自诞生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走过了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二十多年来,乡级财政干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乡镇经济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生财、聚财、理财之道,乡级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收支结构逐步改善,乡级财政精细化管理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乡级财政发展的持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乡级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为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财政系统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认识乡镇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前些年,一些专家、学者曾就改革我国五级财政体制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不少人建议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地方政府有关方面为了精简和分流乡镇财政干部,制定了一系列分流措施。结果,不少乡镇财政所人去楼空。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的职能发生了相应变化。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要求每个乡(镇)、村均需要一支服务农民的财政干部队伍,以保证公共产品的及时有效供给。如果没有乡镇财政所,所有的农民为领取几元几十元的补贴,到县城与财政局打交道,其工作难度不可想象。因此,取消乡镇财政不现实,如何培养一支服务农民的财政干部队伍,调动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好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成了当今决策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精细化。

实行农村综合改革以来,乡级财政围绕农村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在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转变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在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上有待建立和完善。为此,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乡村两级所属财政性资金为主要管理内容,以其信息流、资金流为管理主线,以乡镇财税信息网络和相关软件平台为基础,依托于制度建设、程序规范、全程跟踪、效绩考核等手段,达到乡村财政财务全面、精准、细致、规范、高效管理的目标,推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精细化,即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精细化、日常收支核算精细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精细化、“村账乡代理”精细化、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精细化、债权债务管理精细化。

(一)要细化管理体制机制。乡镇财政要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和“村账乡代管”改革,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实行村账乡管、专户核算、专款专用、方便报账的原则,由乡镇财政所统一设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专门账套和村级运转经费专户,实行分村核算记账,确保村级织织运转经费来源稳定、使用规范。

(二)要细化乡镇预算管理。规定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全部纳入乡镇预算体系,遵循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编制收支预算,核定基本支出,落实定员定额;在支出计划中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强化预算约束。

(三)要细化财务审批流程。明确规定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得直接分管财务,乡镇分管财贸副职、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原则上参与乡镇财务汇审,并在原始凭证上审核签字;村级财务支出必须由支书、村主任、文书和村理财小组汇审。

(四)要细化涉农补贴监管。对国家直接补贴给农民的种粮补贴等专项资金,以及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等直接发放到个人的补贴(助)资金,一律以“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到个人账户,并将所有涉农补贴项目全部纳入到信息化管理渠道,使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采用封闭式运行办法,通过“乡财县管乡用”方式直接拨付。

(五)要细化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和拨付,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惠农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模式。

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力度逐年加大,补贴项目也不断增加,各地惠农补贴资金,多达10多个项目,就财政部门而言,农业、经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等部门均有一定数量的惠农补贴资金。国家每发放一个补贴项目,有关方面就要进行信息统计、报表汇总、宣传发动,各个主管部门都要乡级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往往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要将同一数据进行分解报送,本来一次可以干完的工作,可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报送好几次,不仅加大了乡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乡镇财政的运行成本。再者,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的不同,他们对惠农补贴项目的理解也不同,分项分次发放,每个项目只十几元,如果将多个项目整合在一起,一次性发放,至少也有一百多元,这样,对农民来说,也至少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此,建议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惠农补贴资金整合为一项补贴,比如说,粮食直补、(早稻、中稻、晚稻)良种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在每年年初一次性下拨,春耕前发放到农民手中,这对农民来说是非常欢迎的。

总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把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全面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怀化市是位于湖南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所辖13个县市区,291个乡镇,地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农村交通极不方便,信息相对闭塞。不过,财政信息化加快了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进程,促进了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给乡镇财政管理上水平、增效能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对此,基层财政干部感受最深,广大农民群众受益最大。

一、惠农补贴发放信息化将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推向了高潮。

我很清晰地记得首次给种粮农户发放种粮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的情景,省里2004年3月26日发文,要求4月10日前将种粮直接补贴和早稻良种补贴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落实好这一惠农政策,乡镇政府想方设法赶进度,动员乡村所有干部,全力以赴整理编造发放名册,当时忙得基层干部手忙脚乱,编造的发放名册不仅不规范、差错多,而且因部分农户外出打工,有的几个月无法将补贴资金发放完毕,给发放工作带来了麻烦,给补贴资金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乡镇财政干部无不担心。面对这种局面,我市加快了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2005年,在省财政厅乡财处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惠农补贴信息化管理,实行银行“一折通”发放,不仅不需再请所有乡村干部帮忙编造发放名册,到村组发放补贴现金了,而且也不需等待外出农户领取补贴款,担心补贴资金的安全问题。这一切的改变都是财政信息化帮的大忙。为了更好地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发放,更加细致、准确地发放好补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对各种补贴发放明确了职责分工。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补贴数据的收集整理,按政策规定确定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财政内部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审核补贴数据,财政乡财部门将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经财政部门内部业务部门审核的补贴数据录入电脑,给每个农户到信用社开一个补贴存折户,将补贴资金和数据从财政拨(传)入到县市农村信用联社,再转送到乡镇信用社,种粮农户可直接到乡镇农村信用社领取补贴,也可放到存折上,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和担心。目前我市惠农补贴年发放资金近6亿元,实现了精准、及时、快捷、安全、可靠地发放和精细化管理。同时,还有效地杜绝了乡村抵扣有关税费和欠款,从而从制度设计和手段措施上,让上级政府放心、农民群众舒心、财政干部安心。财政信息化为惠农补贴发放建起了坚固而宽阔的直达通道,为党和政府与广大种粮农民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二、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为乡财县管搭建了一条高速通道。

对于乡财县管,怀化统一的基本模式是:县里预算,集中国库;乡管财务,集中账户;网上申报审批,跟踪问效监管。即: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集中统一代理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监督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为乡镇财政统一设立一个集中式乡镇国库,集中管理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所集中人力、精力管理乡镇机关和站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为乡镇机关和站所集中设立一个银行账户,代理村级财务核算;乡镇财政所按年初预算执行进度进行网上申报用款计划,县市乡镇财政管理局根据乡镇财政年初财政预算安排进行审核拨款,并跟踪资金流向,监督管理资金用途。目的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和预算监督控制,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约束力,为确保乡村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经费保障,保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做好农村公共财政服务。由于乡镇与县城路途较远,这种管理方式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手段,这一改革的初衷就是围绕乡镇财政管理精细化这一目标而设计。

三、信息化将农村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精细化伸向农村深处,为“村账乡代理”构建了一个电子核算平台。包包账、流水账成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代名词,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改变。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起的群众上访、甚至导致基层组织瘫痪的现象时有发生。我认为推行“村账乡代理”是农村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一种新方式和好方式,是信息化将农村财政资金监管精细化这种新方式伸向了农村深处。由于村级财务机构多,记账报账、财务公开工作量大,经济往来频繁、情况复杂,乡镇人手不足,在现有人员情况下(2-4人)实行手工记账,不论是财政所还是经管站都难以完成好“村账乡代理”工作,是信息化为“村账乡代理”构建了一个可靠平台。也只有实行电脑核算和信息化管理,才能做到规范、精细、科学、高效地代理好村账。

四、财政信息化为乡镇财政信息建立了一个交流平台。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刍议 篇3

(1) 体制运行缺陷。从2000年始, 我国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 此项改革虽经10余年但仍普遍存在着编审不合理, 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在乡镇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 导致乡镇预算管理极不规范, 部门预算流于形式。不少乡镇既无年度预算, 更无部门预算, 资金用到哪、怎么用, 全由党委、政府说了算, 无预算、超预算现象必然带来资金管理上的种种弊端。

(2) 挤占、挪用现象十分严重。乡镇体制改革在减少乡镇财权的同时, 乡镇事权却比以前大为增加, 导致乡镇支出水涨船高。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支出、农村卫生、义务教育支出等, 许多专项支出都需要由乡镇配套资金, 但乡镇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收入, 却要承担这方面的相关支出。同时, 由于国家政策规定, 许多支出呈刚性增长, 非支不可, 如人员工资补贴、涉农支出等, 使乡镇运转难以为继, 支出压力日渐沉重, 导致乡镇拆东墙、补西墙, 变相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十分严重。

(3) 项目管理机制严重缺失。项目立项把关不严, 大多数乡镇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选项、立项机制, 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准确性、科学性缺乏前期论证, 带来专项资金大量毁损;项目建设约束不力, 项目工程无预决算, 不公开招、投标, 结算无正规税务发票, 大搞暗箱操作, 损公肥私现象十分严重;项目质量把关不严, 乡镇项目建设大多数牵扯到利益分割问题, 其话语权更多地掌控在主管部门及乡镇领导手中, 项目实施者更多地只遵从部门与领导意志, 对群众意愿漠不关心, 导致许多项目工程质量粗糙;项目工程验收不严, 由于专项资金点多面广, 条块分割, 许多乡镇将农业开发、农田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搅混在一起, 将一项工程作多个项目申报、验收, 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甚至中饱私囊。

(4) 账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乡镇资金会计和核算会计没有分开, 长期一人操作, 管控不密, 资金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有的乡镇对下拨的专项资金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或直接在政府或财政“暂存款”挂账, 支付时冲减, 或作政府的其他收入。还有的乡镇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 专项经费与日常经费混用, 在专项资金支出中列支有各种名目的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车辆维修费等, 统收统支、混存混用, 甚至白条列支, 无据列支, 虚假事项列支、大额借支等, 专项资金使用审批、报账程序、报账手续极不严谨, 严重违反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 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影响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5) 项目资金监督失控。目前, 监督专项资金的有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委、监察机关等, 看似部门很多, 力量很强, 但由于政出多门, 没有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监督硬指标, 各监督机构监督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对监督不力行为缺乏问责机制, 使监督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 逃避责任, 导致监管缺位、管理失控。

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建议

(1) 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县政府应成立专项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研究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召开相关单位联席会, 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 相互沟通信息。

(2) 加大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要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预决算管理办法》, 改变过去乡镇将预决算单纯作为应付的办法, 在确保政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乡镇政府预算, 并严格执行, 支出按预算, 变更按程序, 彻底解决预算支出随意性问题。要制订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将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避免交叉重复, 避免损失浪费, 凡是涉及到项目的实行报账制, 凡是涉及到户的实行直拨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与问责机制, 加强乡镇对项目申报、实施和管理的责任, 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对项目的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责任。

(3) 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罚力度。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 对项目实施及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管, 实行跟踪问效。按照事前立项审批、事中跟踪监管、事后责任审计原则, 充分发挥监管合力, 严肃查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不仅要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更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的责任, 对违纪违规违法问题严重的乡镇, 要加大个人的追究力度, 决不姑息迁就, 以达到惩处一人, 教育一片的威慑效果。

(4) 加大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精神, 借鉴郧县整合模式, 从预算编制入手, 全面清理现有的专项资金, 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并或重新分类, 积极探索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有效途径, 打磨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板块, 促动专项资金切实用在群众最需、最盼、受益最大的项目上。

(5)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检查部门应协调配合, 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专项资金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加大执法力度, 缩短检查周期, 拓展监督范围, 提升监督质量,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 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与效益。

财政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总结 篇4

2015年,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全面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扎实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整体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强化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试点工作。同时,对乡镇财政所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规范乡镇财政业务运行。制定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对乡镇预算管理、国库改革、财务管理、财经纪律、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三是建立试点考评工作机制。县财政局将对乡镇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情况和成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乡镇财政所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对成效明显的乡镇给予激励补助。

二、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履职服务能力,根据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川财基〔2015〕4号)、XX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达市财预〔2015〕22号)要求,切实实施好我县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并上报了《县2015年全面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财预2015]25号)、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开财预2015]27号),全县20个乡镇财政所积极从规范业务运行、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开展试点工作,有力推动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三、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一)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精细化。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坚持“乡财县管、预算共编”原则,制定乡镇预算编制方案和说明,全面、科学、精细做好2015年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按照定编定员定额管理,核定乡镇基本支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障原则,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按照“收入进笼子,支出进盘子”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推行乡镇财政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切实保障基本运转和专项工作及其他公共服务支出需要。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化。我县至2011年开始全面推行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坚持“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乡财县管乡用”原则,借助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平台,全部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是从2015年起将乡镇所有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大平台)管理,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运行,严格实行“先支付、后清算”,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通过大平台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达1.26亿元;二是多次举办乡镇财政所、代理银行共同参与有关集中支付流程、账务处理、票据传递业务交流共和培训班;三是20个乡镇财政所金财网全部开通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各并开设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授权支付运行平稳。四是进一步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强制要求办公费、印刷费、差旅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零星支出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并作为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标,纳入县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纵深推进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改革延伸。截止目前,累计乡镇发卡量达586张,刷卡消费金额达956万元。

(三)非税收入管理。一是继续实施并完善银行代收制度。对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办法。二是坚持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所有非税收入均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坚持一个口子进(所有收入缴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一个口子出(所有支出由财政支付中心支付),严把收支关口。四是实施源头管理。收费票据管理严格按照“以票管费、分次限量、验旧供新”的原则,通过票据各环节的严格管理,有效地避免和杜绝单位坐收坐支非税收入的现象,使财政票据真正起到控制乱收、乱罚和私设“小金库”的闸门作用。(四)政府采购更完善。各乡镇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其他法规制度组织政府采购活动,保证采购主体、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合法。(五)置换乡镇存量债务更及时。在2013年6月政府性债务锁定及2014年清理甄别债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财政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逐笔核实置换每一笔存量债务,截止目前已置换乡镇存量债务1.78亿元,激发乡镇发展活力,缓解乡镇维稳压力。

(六)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推行快。进一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一是落实制度管理。按照《县建立和完善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代理服务制的操作办法》、《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职责》、《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县乡镇村级委托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操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下发,严格按照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制度规定开展工作。二是细化考核监督

(七)强化督促指导,规范乡镇会计核算。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乡镇会计核算工作科学规范运行,强化监督管理,提升信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满足新时期乡镇财务管理及改革需要,县财政局已从2014年下半年起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推行乡镇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严格分设总预算会计账套和单位会计账套。(八)严肃财经纪律。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察、审计、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监督。县财政监督局已在10个乡镇组织开展了财政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县审计局及时组织开展新宁镇、任市镇主要领导离任及在任审计工作;二是主动开展乡镇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九)狠抓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乡镇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353人次,计划完成率达126%;加强对乡镇财政干部的考核和培养,壮大乡镇财政力量。建立乡镇财政人员调配和交流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十)大力实施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乡镇财力保障水平。全县乡镇财政总体上处于稳健运行态势。全面保障乡镇所辖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级(含社区,下同)组织基本支出的基础上,逐步扩宽加大了乡镇和村级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必要支出需求,为落实民生政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须的财力保障。建立其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了环境治理、安全维稳、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十一)县财政资金支付率先实现“无纸化” 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新宁镇财政所在全市率先实施财政授权支付电子凭证,标志着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信息系统启动成功,财政资金支付进入“无纸化”时代。实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后,传统支付手段发生了本质变化。省减了财政、预算单位、银行凭证交换,降低了人力、物力耗费。目前预算单位除提取现金业务外,可通过银行“自助柜面系统”、“全天候”网银办理支付业务,实现从原来的“跑财政、跑银行”到“在家点鼠标”的飞跃,实现了节能环保、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了资金安全性。

四、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乡镇财政实行垂直和归口管理,加大了规范化建设力度,提高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乡镇财政科学理财、依法理财的能力。

(二)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通过对乡镇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促进了财政资金按照政策有效使用,发挥了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三)促进了乡镇财政健康发展。通过开展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试点工作,调动和保护了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全县乡镇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四)提升了乡镇财政整体形象。乡镇财政注重优质服务、注重办事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大为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五、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乡镇财政承担的任务更为繁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

一是乡镇财力弱、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差。目前,尽管乡村干部工资和运转基本能保障,但民生改善和重点工程等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相对较弱,每个乡镇保障缺口近50万元;

二是队伍建设待加强。从队伍上看,乡镇财政队伍普遍年龄偏大。20个财政所长中,46岁以上的11位,无30岁以下的财政所长,新生力量匮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另外,待遇没保障。目前,由于受领导职数制约,很多长期担任乡镇财政所长的乡财干部临近退休,依然是一般干部;经济待遇差(人平年收入才4万元),人才流失严重。近6年,先后有10多名乡镇财政干部转行或调离。新近人员留住不,去年招考的13名乡镇财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就有3名跳槽,出现少有的“空编”现象。

三是资金监管没有全覆盖。目前乡财系统因人员数量、人员业务素质都跟不上资金监管的发展要求,对通过本系统下拨的各类资金还能进行监管,但对于在乡镇实施的部门专项和大型项目资金,如国土、水利、农业、移民、扶贫、血防、能源等部门下拨的资金,因人力、业务能力和时间的限制,还未能纳入乡镇财政全面监管的范畴。

(二)解决措施

为切实解决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机制,推动干部队伍合理流动,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开展针对性地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逐步规范选人进人机制,明确乡镇财政人员岗位的专业条件,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乡镇财政队伍等。探讨乡镇财政人员拓展训练办法,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大体检力度,完善保险,适度泄压,保障身心健康!

二是加大对困难乡镇的财政保障。建议市局合理界定困难县乡,统筹给予一定运转保障要资金。建议市局在出台各种政策时,要切实根据各地方经济实力统筹考虑。

三是注重机制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完善县、乡层层监管工作机制与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发挥省级财政的推动作用与县级财政的枢纽作用,注重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着手对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完善涉农补贴资金的分配与发放方式,对各部门的惠农资金有效归集,“一个口子进出”,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准确。

六、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经验启示

乡镇(街办)财政财务管理浅谈 篇5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最近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调查, 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 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约束力弱化

政府收支没有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 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 “收支两条线”管理流于形式。乡镇财政预算不是由本级各部门 (含所属单位) 的预算组成, 而是由财政总会计单独编制。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 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二)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内控制度不严密, 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 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 使得诸如预算、资产、专项资金收支、工程项目、负债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 存在资金安全隐患。财务收支不能完全做到“一支笔”审批, “白条子”报账、“白条子”抵库、大量现金结算和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普遍存在。此外, 财政总会计、政府会计和出纳岗位职责不清, 财政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

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 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一是财政票据管理不严格,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收据成了“万能票据”, 导致坐收坐支、个人占用票款、票据遗失等现象的发生。二是人员支出管理失控, 超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发放职工福利、补贴、奖金的现象普遍。三是公务接待费用居高不下, 公款吃喝现象有增无减等等。

二、建议

乡镇 (街办) 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 有乡镇自身因素, 也有外部因素。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 还需多管齐下, 共同努力。对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强化对乡镇 (街办) 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

领导重视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乡镇领导干部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 一是有利于其治财理财能力的提高, 二是有利于对财务人员依法管财的理解和支持。财政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财政、财务知识的宣传。人事组织部门应把对财政、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素质的内容之一。

(二) 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制订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 规范理财行为;开发乡财县管应用软件, 建立县乡财政信息网络系统, 县乡财政之间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拨款, 并将乡财县管应用软件融入“金财工程”系统;加强资产管理, 掌握乡镇部门资产家底, 保证预算分配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物资产基础之上, 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转贴于

(三) 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 推行“乡财县管”模式

1. 实行“乡财县管”模式 (即乡财乡用县管) 是推动建立县乡

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规范乡镇收支行为, 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 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对实行“乡财县管”的乡镇, 坚持“三不变”原则:预算管理权不变、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

2. 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 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

一是预算共编。即县财政部门按政策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 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在县财政局内设立乡镇财政管理分局, 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 分别核算各乡镇综合预算收支;取消乡镇财政总会计, 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 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 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 乡镇财政管理分局以年度预算为依据,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乡镇列入政府采购支出项目, 由乡镇根据年度预算提出申请, 经乡镇财政管理分局审核后, 交县政府采购中心集中办理, 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分局直接拨付。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 其管理权上收县财政部门, 实行票款同行, 以票管收, 严禁坐收坐支。

3. 县级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务人员财政、财务知识的培训和监督。

乡镇政府在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下, 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四) 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乡镇财务人员素质

浅议我国乡镇财政管理 篇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机关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对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最基层组成部分,在合理分配财政资金、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维护农村地区的稳定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财政在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严重的制约了乡镇财政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本文作者将全面分析我国乡镇财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基层财政管理和研究经验,为我国乡镇财政管理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

二、我国乡镇财政的作用与功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最基层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是一个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关系到几亿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大局。乡镇财政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 有效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为我国基层政府开展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础一级的政府机关,乡镇政府行使职权所需的资金须由乡镇财政机关筹集和分配,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以及各项政策的落实,都需要乡镇财政的支持。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公共物品的财力保障。

(三)乡镇财政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是由乡镇财政机关筹集和分配的,乡镇财政的收支情况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为国家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三、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稳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乡镇财政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财政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

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发挥乡镇财政作用的制度保证。当前我国乡镇财政普遍面临着财政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困境。一些乡镇政府领导忽视乡镇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仅仅将乡镇财政看作乡镇政府的财务部门,只关注财政部门对相关资金的收支业务,不重视财政部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导致一些财政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工作岗位设立不科学,一些人员既担任所长又担任会计和出纳,不能起到所长对整体工作的监督性。一些乡镇财政部门为了工作方便,甚至让不同的工作人员单独负责某项资金的预算、会计记账兼出纳,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原则,容易造成财会违规,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财政资金,给财政资金带来巨大风险。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财政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是我国乡镇财政资金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财政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效率。其次,财政预算编制有待完善,不能完全反映农民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不能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第三,缺乏严格监督和考核体系,财政预算执行不严格,不能有效地按照财政预算安排相关工作,导致财政预算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相关业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财会记账不规范

乡镇财政机关是我国最基础的财政机关,涉及的业务复杂,工作内容繁杂。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财务素质,不能够按照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记录好每一笔业务的资金往来,导致财政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给财政部门带来巨大财务风险,不利于上级机关对财务部门的审计与考核。

(四)相关票据管理不规范

票据是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原始凭证,对财务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规范合理的管理好相关票据才能确保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当前我国乡镇财政部门对相关票据的管理不是十分规范,主要表现在票据的开具以及使用范围不规范,票据的保存不合理,造成大量票据的遗失和损坏,给日后的核算以及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人员还会利用职务之便,开具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套取财政资金,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流失,给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四、完善我国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乡镇财政在农村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财政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甚至滋生了一些贪污腐败现象,给财政资金带来巨大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健全乡镇财政管理机制,完善财政机关内部控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是我国乡镇财政管理的制度保证。乡镇政府的相关领导需要提高认识,加强乡镇财政机关组织建设,依据相关财务制度和法律的规定,合理的设立相关岗位,切实做到各部门、各业务人员之间的制约平衡,完善财政机关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和审计,防止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发生贪污腐败的行为,给财政资金带来巨大风险。

(二)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作用

财政预算管理能够很好地规范财政部门的工作行为,有效地保证财政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防止不必要浪费的出现。当前我国乡镇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不合理,各项预算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这就需要乡镇政府采取相关措施,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并采取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措施,将各项预算落到实处,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提高财政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乡镇普遍存在相关从业人员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合理的记录每一笔业务资金的来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财务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乡镇财政的管理工作。

(四)规范相关票据的管理工作

乡镇财政财务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篇7

一、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

我国乡镇财务作为最基本的财政工作分支, 如果乡镇财务工作存在问题, 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使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因此, 应该首先掌握乡镇财务工作现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一) 财务工作收支不平衡

众所周知, 乡镇财务主要来源于乡镇的收入, 而收入水平是由当地的农业水平决定的, 因为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主要是农业收入, 而在第二、三产业方面几乎“绝收”, 而农业发展程度低, 直接导致收入少, 在收成不好的年头里, 农民本身生活压力大, 那么乡镇财务部门的收入则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在财务支出方面, 每年用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实惠农民的支出不能少, 而且随着政策的公平、时代的发展, 这一笔支出更是逐年递增, 此外, 乡镇财务工作比较简单, 一般2 到3 人就可以完成, 但是目前我国乡镇财务部门的冗余人员过多, 在全国范围内, 每一年支付给这些人员的薪水数额也比较巨大。另外, 我国乡镇农村的工作人员多数比较清闲, 没有积极工作的意识, 只是等着每月政府发薪水, 而不懂得招商引资, 也不懂得拉动当地农业发展。因此, 在乡镇财务工作中, 可以将其形容为“吃饭财务”, 经常会入不敷出, 这种收支不平衡的现状会极大地影响农村财政管理, 也会影响农村发展。

(二) 乡镇财务工作压力大

乡镇财务工作的压力不是短期内形成的, 而是像“滚雪球”一样, 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时间越久, 越难解决。一方面, 乡镇财务入不敷出就给其财务管理带来了难度, 每年要支出的资金逐渐增多, 但是能够收上来的资金却没有变化, 乡镇财务工作的“饥荒”变成了工作上的压力, 难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 建设农村需要支出大量的财务经费, 促进农业研究、保证农民生活、医疗健康事业、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 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 国家却没有给乡镇财务部门拨款, 只能是不停的支出, 进而逐渐增大乡镇财务工作压力。财务工作压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二、造成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原因

(一) 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

目前, 乡镇财务工作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与领导干部意识不足、能力有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 社会上的大型企业都会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地方修建厂址, 而一旦招商引资成功, 将会在短时间内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不仅能够解决农村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 也能实现乡镇财务部门的增收, 进而逐渐解决财政问题。但是, 很多领导干部捧着“铁饭碗”, 只要每个月保证能够领到工资就万事大吉, 没有将眼光放在农村建设上面, 招商引资意识不足, 而且长时间的养尊处优, 工作能力逐渐退化, 更是无法担负起发展农村的重任。

(二) 乡镇财务部门管理不善

财务部门管理不善也会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 一些政府领导在职权上可以随意支配财务资金, 有些心怀不轨之人, 借此敛财, 从而导致乡镇财政虚空, 没有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另一方面, 近些年我国颁布的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不少, 政府财务部门为了节省资金钻政策空子, 阳奉阴违, 并没有将资金用于农村建设, 甚至于正常的工作都无法开展。

三、解决我国乡镇财务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 拓展资金来源

要想彻底解决乡镇财务问题, 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做起, 尤其是要做好开源的相关工作, 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第一, 要理清思路, 单靠农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可能性不大, 尤其是传统农业, 对于乡镇财务的贡献比较小, 因此要把拓展资金来源的目光放在发展第二、三产业上;第二, 建设好农村的外部环境, 抓住本地资源优势, 自身做强之后, 才能为招商引资提供基础保障;第三, 积极开拓资金渠道, 可以雇佣专业人员深入附近市场, 将有经济实力的公司、工厂、企业等吸引到农村投资;第四, 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政策变动, 实现农村信息开放, 可借助当地农业优势发展旅游行业, 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第五, 加强基础服务, 切实为农民做事, 让广大农民能够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第六, 充分利用好涉农政策法规, 例如《关于调整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 围绕打造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通知》鼓励各省实行财政补助项目资金“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 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并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鼓励财政股权投资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可吸引上市公司推动农村建设。

(二) 加强财务支出预算

说到节流问题, 该花的资金不能省, 但是要尽量避免浪费, 将有限的资金节约下来, 并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因此, 要加强预算工作, 通过科学的计算, 留出一部分的流动资金, 按照预算额度完成实际工作, 才能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尽量节约, 为乡镇政府的开支建立良好的财务习惯。例如, 《经济日报》7 月30 日的文章指出, 随着国内外农业形势的变化, 原有政策面临新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部分农产品一定程度上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在农业发展中, 单靠补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因此, 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做出支出预算, 才能解决“补贴依赖”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

(三) 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两方面的问题, 但是都会影响乡镇财务工作。能力方面, 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业务素养, 在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算错帐、财务工作步骤错乱等问题将时有发生;素质方面, 如果工作人员思想上存在问题, 那么就会助长财政工作的歪风邪气、贪污腐败。因此, 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 使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改革等情况, 也使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税业务在乡镇及时得到贯彻。例如, 目前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对电子商务在农村及医药领域的发展作出进一步解读, 要求加大农村电子商务金融支持力度, 涉及到电子商务, 不仅要求农村财政财务工作的设备要更新换代, 更要求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

四、结语

乡镇财务工作关系到农村发展、农村建设等问题, 也会影响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乡镇财务问题。但是由于领导干部不作为、政策漏洞、财务部门工作不尽职、国家所拨的专项资金少等问题, 使得我国乡镇财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乡镇财务工作现状主要有收支不平衡、工作压力大、无力支付农村基础建设, 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财务支出预算、提高乡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明.完善云南省乡级财政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 2013.

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刍议 篇8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铜川市所辖一县三区, 其中3个国家贫困县 (区) , 1个省级贫困区。目前共有34个乡镇, 543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44.96万人。近年来, 市财政收入虽增长较快, 但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乡村基层财政, 多年来由于财力原因仅能维持低水平运行。目前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乡镇财政建设无法引起乡镇领导足够重视

乡政府作为群众利益的直接承办者, 是全面贯彻中省市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 落实扶贫济困方针,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中间载体。乡财政在很大程度上要用有限的财力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 乡镇财政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与具体业务上分属乡镇和县 (区) 管理, 有的乡镇领导对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不甚了解, 认为乡镇财政就是领导的会计、出纳机构, 因此, 随意调、派、换财政工作人员, 使得乡财政业务骨干人员系统外流动性较大, 严重影响了财政整体工作的连续和规范化管理。

(二) 乡镇事权和财力不对等

农村税费改革后, 铜川市的乡镇、村几乎全部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维持基本运转, 自身可用财力较少, 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本市经济发展中等县、中等乡的一个中等村为例分析, 现阶段要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需要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及补助1.46万元, 村级组织办公费0.6万元, 计划生育费用0.6万元, 突发性事件支出 (主要指防汛抗旱、检查评比支出) 0.3万元, 生产经营支出 (主要指为发展生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 0.4万元, 其他支出0.64万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2008年全市543个村的平均收入 (含各种转移支付收入) 为2.4万元, 尚有缺口1.6万元, 543个村的缺口总计1 303万元。乡、村在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上经常争抢,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 更谈不上兴办一些农村公益事业。

(三) 财政约束软化, 乡镇机构膨胀, 财政供养压力剧增

目前, 铜川市乡镇人员普遍超编严重, 虽经过历次机构改革和多次清理, 但始终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监管“缺位”。乡镇一级政府无论乡镇规模大小和当地资源状况如何, 都要设置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部门, 增事务增机构, 减事务不撤机构, 导致机构和人员极度膨胀, 财政缺乏有效的制约。二是乡镇政府“越位”。在实施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 乡镇机关进人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管, 在就业形势艰难的情况下, 人员进入的随意性较大。三是国家政策“错位”。一方面, 国家对大、中专生的硬性招聘安排, 对本来过剩的乡镇机构人员没有裁减, 使原来3-4人就可保证运转的单位, 短期内人员增加较快;另一方面, 复转军人安置、民办教师转正等也增加了乡镇财政供养, 在撤乡并镇的改革中, 虽然下达了精简人员的目标, 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安置办法, 工作难以开展, 最终还是越减越多。

(四) 债务监管化解机制不健全, 贫困地区债务负担沉重

至2005年底, 全市乡镇累计负债达34 503万元, 乡均负债235万元。其中村级债务24 155万元, 平均每村债务近45万元。巨额债务形成原因复杂。一类是旧债。主要是有的原乡、村干部为创政绩, 以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名义向银行或个人借贷兴办企业, 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形成的;有的是村集体为“普九”、“两基”达标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乡镇机构膨胀, 收支缺口较大, 为弥补日常开支而举债形成的;还有的是原基层干部吃喝招待等缺少监管所形成的;有的是垫付税款、弥补赤字、担保扣款形成的, 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回收。二类是新债。财政采取许多奖励措施积极促进旧债化解, 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 新农村建设又加剧了乡镇举债, 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举债, 比如, 农村道路建设, “村民打底子, 政府铺面子, 财政补助为水泥路面15万元/每公里, 沥青路面10万元/每公里”。就铜川市的实际情况看, 大部分是山区路面, 这样的补助标准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缺口, 乡镇政府为完成任务只有举债。由于缺少收入来源, 因此旧债还未还清, 又添新债。加之目前缺少化解不良债务的利好政策和财政支持, 许多乡镇账户多次被法院查封, 因欠费而被断电、停电等更是常事。在加大财政风险的同时, 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

(五) 乡镇财政理财积极性难以提高

税费改革后, 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 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 村级基本无收入。乡镇财政是上级财政给什么钱, 花什么钱, 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依赖性很强。虽然现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期望值很高, 总希望当地政府能尽可能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但乡镇苦于财力的原因, 往往事与愿违, 结果是群众不满意, 政府自己也不满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 乡镇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 更多的是等、靠、要, 依靠上级财政部门帮助而发展。在一无区位优势, 二无资源优势的乡镇, 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

(六) 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人员身份复杂。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财政干部的身份出现了双重性, 即一部分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原财政所人员, 一部分是原经管站合并过来的事业人员, 干相同的工作, 身份、待遇却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二是接受双重领导。大部分乡镇财政干部在业务上接受财政局领导, 在行政上接受乡镇政府领导, 工作随意性很大, 很多干部反映工作很难干。三是干部缺乏流动。除少数领导干部和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外, 一般干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流动, 从上班到退休, 永远在原地踏步, 一没变动工作地方, 二没职务升迁机会, 无活力也无动力, “工作一辈子, 反正是科员”, 干部无激情, 也无热情, 惰性强, 工作得过且过。四是人员年龄老化。农村税费改革、机构精简、人员分流以后, 财政系统干部只出不进, 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干部, 年轻人少,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最基层、最贴近农民的一级财政, 担负着维护农村基层干部及农民切身利益以及乡村级组织运转的重要保障职能。要进一步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财政职能的优势, 尽快建立完善科学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这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及时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新农村建设;而且对于地方财政发展壮大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建立分类管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体制问题实际上是财权的划分问题, 由于县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条件也千差万别, 乡财政管理体制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模式。一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上级财力调控力度。特别要强化省级政府在调节省以下财力分配方面的责任意识, 在建立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时及时完善省以下财力差异调控机制, 促进财力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补助力度。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革命老区, 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财力补助力度,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在逐步简化财政管理层级, 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 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直管县的直管村经济, 激活各个“造血细胞”, 增强各乡村的“造血”功能, 加大其对其他县乡镇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不同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比如, 对经济发达、较发达、税源丰富地区, 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税种划分县乡间财政收入和事权, 并各自负责本级支出;但对经济欠发达, 地区自身财源少, 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性较大的乡镇, 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超支不补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的体制, 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对落后地区收入规模小、财力有限、无法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乡镇, 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体制, 确保乡镇机构正常运转。五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确保村机构正常运转。村级组织肩负基层党政工作和村民自治的双重职责, 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 地方政府对村级经费具有一定的补助责任, 要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六是以增强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 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示范县生态补偿机制。鼓励这些地区加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二) 科学界定乡镇的财权与事权

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 基层缺乏应有的财力, 却承担了大量的事权责任, 是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要进一步明晰财力与事权划分, 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笔者认为, 中央和省市县各级政府对乡镇应该享有的财力要予以充分保障, 对乡镇应承担的事权予以明确划分, 彻底解决乡镇责权利相背离的问题, 强化乡镇财政的基本职能, 促进乡镇政权建设、经济发展与事业进步。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保障民生出发, 将适合县 (区) 级管理的事权收到县 (区) 级, 将适合乡镇管理的事权划归乡镇, 并匹配相应的财力。一是凡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基层政权建设和工作开展的事权, 都应下放到乡镇。二是将适合乡镇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划归乡镇, 作为其固定的收入来源。乡镇财政收支范围确定后, 在体制执行中如遇到事权结构发生变化, 应及时划转收支基数, 调整财力分配关系, 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有效统一。三是凡属于县 (区) 级财政承担的支出, 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到乡镇。四是对事权未下放但须乡级协助开展的工作, 依据乡镇和县 (区) 级部门职责划分及工作量, 合理确定经费分配比例, 由县 (区) 财政局商县 (区) 级相关职能部门后, 将经费直接拨付给乡镇级, 实现“财随事转”, 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和重点专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五是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 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 同时减轻乡镇的负担和压力。六是针对乡镇的各种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 由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和提供项目资金。七是县 (区) 市政府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 应足额安排专项经费, 不得要求乡镇超财力配套资金, 增加乡镇负担。

(三) 增强财政约束, 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

在合理划分市县乡收入, 调动县乡政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积极性的同时, 采取可行措施化解乡村债务。一是对债务进行细化认定, 制定化债计划。乡镇债务虽然已进

本栏目由陕西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开办

行了清理, 但笔者认为至少还要进行细化认定, 并制定针对性的化债方案, 分期分批逐年化解。并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债作为国家的欠账进行化解。二是建立偿债准备金, 专项用于化债。各乡镇除在年度预算中, 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化债外, 还可以从行政事业性收入、国资收益等非税收入中安排一定的资金, 专项用于化债,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偿还债务, 最终实现对债务的有效化解。三是建立债务化解责任制。把债务化解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目标责任制, 彻底杜绝乡镇政府举债搞建设和形象工程、超前消费现象的发生。四是上级财政要适当补助乡镇化债。争取中央在政策一致性的前提下, 在债务化解的政策、资金方面适当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财政困难较大地区倾斜。上级财政对县乡财政债务要区别情况, 分类处理, 共同承担起化解县乡债务的责任。五是坚持量力而行, 控制新增债务。乡镇在支出安排和建设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量力而行,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坚决不能举债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六是建立乡镇债务监管机制。对乡镇债务化解情况、新增债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并加强督办, 确保乡镇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同时, 制定确保县乡财力稳步增长的奖惩机制, 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和化解乡镇债务较好的给予财力性的奖励, 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清偿债务的积极性。

(四) 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提高监管水平

在确保乡镇预算管理权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财务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 实施“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监管”的管理模式。以“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为主要内容, 遵循“统一政策, 分级管理, 确保收支平衡;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不变;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五点原则。确保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 促进乡镇理财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

当前必须把完善乡镇财政职能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 结合铜川调查实际, 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后应充分发挥监管九项职能:一是在区县财政局指导下, 负责所在乡镇政府预决算的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乡镇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工作。二是负责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统一核算与监督。三是负责乡镇组织实施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四是负责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工作。五是负责“村账乡管”村级资金的专户存储、核拨和监督管理。六是负责农村基金会的清欠。七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的管理。八是负责各项惠农补贴的核定兑付工作。九是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特产税的征收管理。实现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 切实心系农民, 为农民和农村提供更直接、更具体、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五) 进一步改革完善对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以促进辖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安排一定的财力从保障性、激励性和定向性三个方面对乡镇实施转移支付。对当年体制收入未达到乡镇级支出基数的乡镇, 实行基本运转转移支付, 根据综合考核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平衡财政收支、控消政府性债务的情况, 确定转移支付额;对公共服务等不定部分实施一般定向性转移支付;对区域产业布局做出贡献的实施专项转移支付。转移支付采用统一的计算公式, 尽力实现财力下移。一是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 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 应尽可能的向乡镇倾斜, 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 解决乡镇实际困难, 支持乡镇发展;二是对由于产业规划布局以及生态建设示范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要给予加大倾斜, 特别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均衡乡与乡之间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 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一是多渠道盘活存量集体资产, 增加财政收入。对发展势头好和有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使其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对经营不善、亏损或倒闭的集体经济项目, 通过破产、兼并、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的荒山、荒坡、荒地等资源的潜力, 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 搞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四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积极引进外资企业, 大力培植新的财源。

(七) 建立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新机制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奖补办法, 积极采取措施, 在组织开展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基础上, 总结试点经验, 扩大试点范围。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大力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 精兵简政, 切实加强乡镇的机构建设

建立权责一致的乡镇机关, 逐步减轻财政供养压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乡镇行政成本。一是精简乡镇党政机构。按事设岗, 按岗定人, 一岗多责。结合乡镇实际, 合并乡镇财政所、农税所、地税所、国税所, 设立乡镇财税服务中心,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管收与管支脱节的问题, 增强乡镇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集中乡镇的人力、财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二是调整事业机构设置。对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分类, 将公益性职能重新整合、综合设置, 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生产经营性业务分离出来, 走向市场。从而将乡镇现有的职能属于企业的放给企业, 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 属于社会的交给社会, 属于村组的转到村组。过去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办的企业, 都必须剥离出去, 自我发展。三是将财政所上收县 (区) 财政局统一管理。如铜川市有两个区财政将财政所上收区财政局统一管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财政所上收后不仅有利于县 (区) 财政在业务和干部人事上的统一规范管理, 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而且财政干部由县 (区) 财政局统一调配, 可以结合年龄、学历、能力等综合情况, 使财政干部能够在全县 (区) 范围内合理流动, 实现老、中、青合理搭配, 增强干部活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提高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四是建立乡镇机构编制长效管理机制, 严控人员编制。建立乡镇机构编制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对每个乡镇逐一核定编制和人员, 做到编定到人。在实行严格控制入口、乡镇间互相调剂的基础上, 实行“渐进式”消化办法, 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短期和中期目标, 对分流人员分批逐渐消化, 确保在一定时期内完成超编人员的分流任务。

(九)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促进乡镇财政依法理财

如何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篇9

一、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东阳市下设11镇1乡7街道, 2011年末人口82.33万人, 全市财政总收入40.98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5亿元, 地方财政支出30.51亿元。乡镇一般预算收入11.76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5.8亿元。财政供养人员1.7万人, 其中乡镇供养人员1.1万人。

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增收奖励、超收分成、增收节支奖励以及上级专款, 乡镇政府取得的分成、奖励由乡镇政府自行以增收安排方式用于专项项目支出。各乡镇通过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地方经济发展环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三产, 增收分成和奖励资金从2009年的2804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6906万元。

二、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

专项资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 用于专门的项目 (工程) 。一是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通过各级政府下拨时, 存在滞拨、扣留等现象。二是乡镇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时未全部用于该项目相关支出。三是直接挪用乡镇财政专项资金, 用于弥补单位相关经费支出。有些乡镇为了支付日常各项开支, 就打起了“专项”资金的主意, 把专项资金部分移用到日常开支上, 甚至有的全部被移用。

(二) 专项资金核算不规范。

专项资金未经清理前, 有的乡镇历年设立的专项资金项目达近百个。这些财政性资金大多数来源于部门安排的列“暂存款”的专项资金, “暂存款”即由主管部门列支出, 乡镇列暂存款, 并根据进度需要使用。名义上, 这些资金是在部门列支, 实际上, 项目资金由乡镇安排使用。该部分专项资金主要有:土地整理资金、农民饮用水工程、文化项目等。这些暂存款中形成的资金结余在账面上反映不出来, 因此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致使财政性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 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专项资金项目只注重审批的程序和申报的材料, 没有健全的督促实施机制;项目没能按申报的用途、申报的时限完成, 没有相应的惩戒机制;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公开, 缺乏群众监督的基础。

三、加强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专项资金收入管理。

一是确定乡镇一般预算收入奖励的范围, 促进乡镇增收积极性。如我市正在执行的政策:以上年体制收入为基数, 超基数留市部分分成奖励。在确保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 可以改进奖励办法, 如试行超率累进的办法加大超收分成力度, 建议超基数低于10%的按留市部分的五五分成, 增幅在10%至15%的按三七分成, 增幅在15%至30%的按二八分成, 增幅在30%以上的按一九分成。二是实行激励和补偿相结合的转移支付。根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保障程度以及事权履行情况, 按照主观努力程度以及成效进行考核, 将一定比重的资金作为激励性转移支付, 列入该乡镇的可用财力, 由乡镇统筹安排使用。这部分奖励资金可用于提高个人奖励。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 根据区域面积、民生支出比重较大的相关人数、增收努力结果, 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标准。

(二) 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一是严格按《预算法》规范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要事先对乡镇财政收支了然于胸, 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 编制预算并由镇乡人大审议批准, 并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要硬化财政预算约束, 做到无预算不拨款。二是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 各乡镇在编制预算时, 将暂存款作为单独的项目资金列报收支计划, 尽量做到收支平衡。每年底, 对项目收支情况进行结算, 以便下一年安排预算时合理利用这些项目结余资金。三是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系统, 协助各乡镇做好专项资金管理。让其事前有预算, 事中有查询, 事后有总结, 做到全程可查询、可监控。

(三) 妥当安排项目结余资金。

形成项目资金结余的情形多种多样, 有的是项目已完工, 有的是多种原因无法开展项目, 有的是由于当时已立项却因无资金移用了其他资金现在无法归还。对于这些项目结余资金要重新安排:一是进一步核实专项资金结余情况。要求做到项目齐备、资金来源和去向清楚、结余资金金额准确。二是取消、归并、整合现有专项资金, 取消已完成以及与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相偏离的项目, 归并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用途相同或相近的项目。

(四) 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上一篇:语法现象下一篇:法兰克福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