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培训论文

2024-06-01

it企业培训论文(精选8篇)

it企业培训论文 篇1

IT企业论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

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it企业认知员工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工作压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it企业; 工作压力; 结构方程模型 1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在it业,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相关业务知识增长速度加快,员工必须不断地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才可能满足工作要求,避免落伍而被淘汰。如intel公司的产品更新周期由过去3个月一次变为每月都要更新。这就要求每个it员工成为学习型的人才,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it企业的需要[1];it技术迅速更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经成为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压力源[2]。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it业技术更新速度越快,其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越大。

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计算机时代使得一些人不得不相对独立地工作,同事间仅有一些有限的交往机会,交流渠道受到限制。上级的支持可以满足员工对安全感等情感需要,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增强员

工的工作满意感[3,4]。beehr[5]等研究表明,上级支持对降低工作压力和离职率最为有效;eisenberger[6]的研究也发现,上级支持对特定的压力更能起到缓解作用。可以认为上级支持和在企业中人际关系良好的员工对工作压力有较强的承受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it业员工间人际关系越复杂,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越大;假设3:it业上级领导对员工支持力度越大,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越低。

工作负荷是指个体感到公司指派的工作太多或者不够时间去完成,或者是公司指派的任务太难,或太过复杂以至无法完成而造成的心理负担[5]。it人员需要承担较为沉重的工作任务,每天上班时间过长,还经常要面对无法确定工作成果市场价值的问题。在复杂的工作中,员工工作负担过重就很容易出现工作差错,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引发不满情绪[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it业员工感受到工作负荷越重,其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越大。

it企业员工的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往往强于一般的社会群体,更愿意接受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现实的it职业生活里,员工更多的是在做重复的单调枯燥的工作,加之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馈,公司上层领导决策的信

息公开程度也不是很理想,诸多因素导致了it员工感觉到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难以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因此本文提出假设5:it业员工感受到自身发展程度越小,其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越大。

工作压力与离职意向正相关[8],但对工作压力与薪酬满意感、工作绩效和离职意向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员工的工作压力超出其承受能力,就会直接导致员工离职;有些学者认为工作压力会降低工作满意感,进而增强员工的离职意向;但也有些学者认为意识到自己有离职意向的员工会更多地“关注”工作和企业的负面,进而表现出较低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效率[9]。因此本文提出假设6:it业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压力程度越大,其离职趋向越强烈;假设7:工作压力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薪酬满意感,进而使员工产生离职意向。综上所述,本文提出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2观测变量的数据采集

(1)问卷设计。以表1为基础设计it企业员工工作应激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员工的基本信息与测量项目两部分,采用五级李克特(likert)计分方式。

(2)问卷调查。选择北京市十几家it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20份,回收301份,剔除无

效问卷17份后,有效问卷284份。被调查的it企业员工的状况如表2所示。

3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3.1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工作压力、离职趋向、工作绩效和薪酬满意为内生潜变量,工作负荷、职业发展、技术更新、人际关系和上级支持为工作压力的外源潜变量,v1~v33为相应潜变量的观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利用amos 7.0建模工具和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对假设模型多次计算修改,最终得到如图3所示的较优模型。

3.2模型适当性检验

在评价模型的适当性时,主要对拟合优度(cmin/df)、拟合良好性指标(gfi)、近似均方根误差估计(rmsea)等进行综合考虑。cmin/df值越小,表明模型与实际数据差异越小;gfi、nfi、cfi、ifi通常在0~1之间,越靠近1,表明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效果越好,rmsea值越小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通常情况下,cmin/df < 4,gfi、cfi、ifi

大于0.85,rmsea < 0.8,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10]。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如表3所示。

3.3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amos 7.0软件获得的各项参数估计值及其检验结果如图3及表4所示。由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该分析结果可以为缓解it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1)工作压力在离职趋向、薪酬满意、工作绩效的路径系数分别为 -0.169、0.319、0.032,表明工作压力对员工离职趋向起负向作用,员工感受压力程度适当增加将有助于弱化其离职意向,而这正好与吴清津等人研究结果[11]相反。值得关注的是,员工工作压力对其薪酬满意度起正向作用,这可能与it企业员工高收入情况相关。员工工作压力与其工作绩效几乎不存在相关性。此外,工作压力通过薪酬满意可以间接影响员工离职意向。

(2)工作压力在技术更新、人际关系、上级支持、工作负荷和职业发展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0.02、-0.0

1、0.09和0.88,说明在影响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中,职业发展对工作压力的影响最大,工

作负荷和技术更新次之,人际关系和上级支持几乎不对工作压力产生影响。

(3)本文在对模型计算修改时发现,上级支持、人际关系在员工离职趋向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6、0.21,表明上级领导支持不力和员工在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差将直接影响员工离职意向。工作负荷对工作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36,表明工作负荷的适当增加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4结论

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探明了it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工作压力的影响程度,为it企业认识员工工作压力影响因素,选择避免、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切入点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 滕江梅. 服务型政府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

[2] john g carlson. editorial: trends in stress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199

9,6(1):1-3.

[3] a a abdel-halim. social support and managerial affective responses to job stress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2,3(4): 281-295.

[4] babin b j and james s b.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co-worker involvement and supervisor support on service provider role stress,performance and job satisfaction [j]. journal of retailing,1996,72(1): 57-75.

[5] t a beehr,j e newman. job stress,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j]. p

ersonnel psychology,1978,31(4):665-669.

[6] eisenberger r,huntington r,hutehisom s,et al.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71(3):500-507.

[7] perrewe p l and daniel c g. the impact of job demands and behavioral control on experienced job stres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9,10(3):213-229.

[8] jamal m and jamal a b. job stress,type-a behavior and employees’ well-being among muslim immigrants in north america:a study in workforce divers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1995,5(4): 6-23.

[9] elangovan a r. causal ordering of stress,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and intention to quit: a structural eguations analysis [j].leadership&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01,22(4): 159-165.

[10] 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5-60.

[11] 吴清津,张秀娟,等.工作压力、压力源与工作态度关系的实证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7(1).

it企业培训论文 篇2

关键词:IT内控,IT服务管理,审计

1 引言

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一系列法案, 其中重要的404条款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国内外公司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并要求在年度报告中对其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企业运行的重要信息化管理平台, 因此信息系统的控制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的内控有效性也成为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的重中之重。与日俱增的在美国上市的国内公司已将IT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作为企业合规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8年5月, 财政部联合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并于2010年4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施行, 择机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公司施行, 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18号明确提出了对信息系统控制的规范要求, 成为我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求的里程碑。

2 实现IT内控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SOX法案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其最终的控制目标是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减少人为因素的操作失误, 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996年, 美国内部控制与审计协会向全球公开发布了业界普遍使用的COBIT (即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 , 成为业界普遍遵循的标准之一。COBIT包括4个域、34个IT控制流程和318个详细的控制目标, 从规划与组织、获取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与评估4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英国政府部门CCTA (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 在1980年制定了IT基础架构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 , 目前由英国商务部OGC (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 负责管理, 主要适用于IT服务管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ment) 。ITIL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 从而使IT运营管理规范化, IT操作流程规范化。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国内外标准, 根据行业、类别不同可供企业参考, 如《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ISO 27001等。

3 借助IT服务管理 (ITSM) 平台实现IT内控

IT服务管理平台将ITIL的理论实施到系统平台中, 将人员、角色和流程充分融合, 并有效分离各职责角色进行系统权限控制, 通过申请、上报、审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进行电子化控制, 实现了IT流程的自动流转, 将业务部门与IT部门以及IT部门内部之间的流程紧密联系起来,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IT内控的目标。

IT服务管理平台可以将ITIL与COBIT及相关IT标准的控制点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企业的内部IT控制制度要求量身定制, 从而满足上市企业的合规要求。ITIL这套标准已经被国内外的很多企业采用, 全球已经有上万家企业参考此标准中的管理方法进行IT流程及系统的管理, 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成功实施基于ITIL标准设计的IT服务管理平台系统 (如IBM的Maximo ITSM以及HP的OpenView) 。

4 IT服务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

4.1 背景说明

S集团是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 业务发展迅速, 分子公司众多, IT控制需要满足SOX法案及企业内控规范的要求, 然而其各IT系统平台分散, 很难实现有效的跟踪和管理。目前IT流程流转是通过打印的纸质文档进行申请和审批, 传递和执行效率较低, 进度可控性差。另外, 随着集团的业务发展, 信息系统的开发、新旧系统的切换、数据中心及IT基础架构的建设要求日益增多, 没有全国集中的IT运维管理平台, 针对IT的运维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给信息系统发展及信息技术人员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 削弱了IT内控执行有效性。

4.2 系统实施

为了改善上述被动局面, 企业决定建立统一的IT服务管理平台, 实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需求管理、服务请求管理、合规管理的电子化控制。下面针对各管理模块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2.1 事件管理

根据集团组织架构的要求, 实现了事件管理流程的三级架构 (集团、分公司、子公司) 管理, 可以逐级上报和逐级退回, 在每一层级都可以实现事件流程的单独闭环操作。在每个层级可以根据系统分类 (如分为财务系统、OA系统、业务系统等) 或岗位职责角色 (如分为一般用户、服务台、事件分析员、事件经理等) 、不同的技术支持组 (如分为系统权限维护组、网络维护组、应用系统问题处理组等) , 不同人员角色根据权限进行操作, 互相分离又互相支持, 及时有效地处理系统故障, 从而保证企业核心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 实现了事件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此外IT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权限通过“事件创建问题”, “事件创建变更”、“事件创建需求”, 实现与其他模块的自动流转, 提高事件处理效率, 规范IT流程操作。

4.2.2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用于集中的系统事件的处理, 将同类的系统事件进行归集和分类, 统一由IT人员分析和处理直至解决。其设计与实现与事件管理流程类似, 按照职责权限不同设置为问题分析员和问题经理, 问题分析员负责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问题经理协调问题管理的进度和时间安排, 确保问题在合理的服务管理级别内解决, 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从而实现了问题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3 变更管理

根据集团组织架构的要求, 变更管理实现了集团总部及分子公司层级的变更控制, 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构建、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关闭, 按照各流程环节的角色要求设置了变更请求人、变更受理人、变更实施人、变更经理, 并且根据变更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设置变更顾问委员会和紧急变更委员会, 分别负责重大变更的审批和紧急情况下的变更审批, 保证了变更管理流程的申请、授权、实施、评价过程的自动控制流转和职责分离, 从而实现了变更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4 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主要针对集团信息系统变更后的管理, 其主要集中在集团总部信息技术部门, 根据组织架构特点, 形成了发布创建、发布计划、发布审批、发布构建和发布实施的完整流程。按照各流程环节的不同角色设置了发布请求人、发布受理人、发布实施人、发布审批人, 并根据发布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设置了发布顾问委员会和紧急发布顾问委员会, 负责重大发布和紧急发布的审批。发布变更有效保证了程序发布各过程中的职责角色分离和申请授权控制。此外发布管理与变更管理、需求管理及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立了接口, 可以由发布流程创建变更申请, 需求的结果是发布实施, 当发布实施完成时, 对应的需求状态也会同步更新, 变更管理中对应的软件生命周期平台中的发布单也进行同步更新,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系统业务系统需求提出、程序变更、程序开发、程序发布、程序实施完成的控制流转, 从而实现了发布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5 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将业务部门与IT部门之间的控制流程紧密结合, 实现了从业务部门需求提出、需求审批到信息技术部门审批需求分析的系统控制流转。该流程根据角色和职责要求设置了业务需求申请人、业务需求负责人、信息技术部门需求受理人、需求部门需求审批人, 通过对角色职责设置有效进行了审批和授权职责的分离, 保障业务需求开发的合理性, 从而实现了需求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6 服务请求管理

该流程可以实现应用系统和IT重要设备等权限或口令的申请、更改的审批授权。根据申请和审批角色不同, 设置了服务请求申请人、业务部门负责审批人、服务请求接收协调人、信息技术部门审批人和信息技术部门受理人, 从而实现了权限的申请、审批和授权, 乃至各级架构的权限审批处理和权限上报审批处理, 保障了权限及口令管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实现了服务请求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4.2.7 合规管理

此流程设置了IT人员日常信息系统维护任务, 根据各职责角色不同, 设置了日常操作人员、日常操作审批人、日常任务管理员。日常任务管理员可以按照集团及各分子公司的日常运维内容和频率进行设置, 使系统可以自动产生任务, 并设置任务提醒功能, 针对IT操作人员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由操作人员的上级主管负责审批其执行有效性, 确保IT维护人员定期执行巡检任务, 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从而实现了合规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目标。

通过实施上述各管理模块, 不仅实现了ITIL与COBIT相融合的目标, 也完成了集团企业组织架构的重新梳理和优化、完成了系统各人员组和人员角色的梳理, 保障了人员职责角色在IT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有效分离, 保障了集团及各分子公司信息的一致性, 保留了审计痕迹。因此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可在集团层面通过IT服务管理平台数据对信息系统变更、权限申请、信息系统维护等环节执行有效性进行审计, 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增强了上市公司信息系统合规的执行力度, 降低了信息系统控制风险, 对保证公司审计报告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结束语

企业通过实施IT服务管理平台, 能够将其组织及人员架构、职责及IT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进行重新整理, 建立完善的IT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实现IT流程的电子化控制, 提高IT运维效率和IT内控整体执行有效性,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IT合规成本。为上市公司信息技术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IT内控实施的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1]覃正, 郝晓玲, 方一丹.IT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过怡.SOX——IT部门的挑战和机遇[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1 (4) .

it企业培训论文 篇3

网络视频: 政策待完善,版权需规范

过去的2008年,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经历了双重考验。金融危机让投资人和广告商都捂紧了口袋; 而政策的波动更让业界备感焦虑。在全国振兴信息产业的呼声中,网络视频行业又处在怎样的境地?

沉重的带宽

“全球视频网站都在烧钱,带宽就是烧钱的大户。”某视频网站企业主坦言,高昂的带宽费用一直是阻碍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国内视频类网站每月仅在带宽上的投入就高达1.2亿元。“企业总支出的60%~70%都投入在带宽成本上了。”

对于高昂的带宽费用,大部分视频网站都是敢怒不敢言。在迟迟难于实现大规模盈利的情况下,已经没什么钱可烧的视频网站们,只得采取其他方式降低带宽成本压力,比如增加带宽使用率和盈利率,并主动与运营商加强“合作”建设内容分布网络等。“投入这么大,就是为了带宽的节省。”业内人士坦言。

版权交易太难

“目前全行业最大的困难是版权交易。”土豆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视频网站的传播和产出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渠道,这就造成了网络视频行业与传统版权内容产业间的冲突。

据了解,版权内容产品在传统渠道传播时,都需要经有关部门审批; 而视频网站的内容来自四面八方,企业并没有资质审核和判定内容的版权归属。“单靠网站自身的力量杜绝盗版,确实有些难。”

对于版权交易的困境,Ku6、猫扑等企业呼吁完善版权交易管理制度,理顺网络视频企业与版权所有者的关系。而土豆网相关负责人则建议,推动版权交易改革,在传统的定时、定价的版权交易模式外,增加实时广告分成模式。

不知道明天刮什么风

对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来说,除了成本和版权问题外,另一大困扰就数“政策波动”了。

2008年年初的“视频网站非国字号莫属”的一纸政令,着实让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提心吊胆了好一阵。虽然最后各大网站都如愿拿到了“国字号牌照”,但80%的淘汰率还是让他们感到后怕。

在采访中,虽然各家网络视频企业都表示,加强管理有利于行业净化,并呼吁行业政策的稳定,但很多受访者还是不禁要向记者打听,“你们做这个采访干什么,明天是要变更风向吗?”

中小企业: 要钱、要政策

在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动力的IT领域,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成为新技术、新模式、新创意的试验场。然而,当前我国的IT中小企业却普遍挣扎,面临资金短缺、大企业排挤、优惠政策难以顾及的尴尬境地。

贷款咋就那么难

“我们最缺的还是资金。”采访中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融资难”已经成为他们谋求发展的首要“瓶颈”。

“从银行贷款太难了。”在蓝科泰达软件公司负责人林秀兰这样的中小企业主看来,银行门槛实在高不可攀。中小企业大多是怀揣着某项技术或创新的服务理念,走上了创业之路,除了技术他们几乎一无所有。

“可向银行贷款时,人家才不管你的技术有多先进,创意有多好,他们就要过硬的抵押物,手续还繁琐得要命。”家电B2C网站优品电器创始人陈智勇说。

“我们也试图争取过一些给‘高新企业’设立的基金或国家扶植项目,但这里面有很多暗箱操作,我们既没关系又没名气,人家根本不正眼瞧我们。”一位来自中关村软件园的创业者表示。

竞标成了大企业的俱乐部

在调查中,很多中小企业向记者反映,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受到排挤,竞标几乎成了大企业的俱乐部。

恩信科技CEO刘有涛指出,大企业在资源、宣传、渠道上往往有很多的优势,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据刘有涛介绍,中小企业虽能获得竞标机会,但注册资金和国家等级资质等苛刻的条件往往让他们是“陪太子读书”。

“我们要的是公平的环境,这比给资金还重要。”刘有涛说。在调查中一些IT中小企业还提出建议,希望政府细化“采购管理办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优惠政策离我们太远

“我们现在的成本确实很高。”一位软件企业创业者告诉记者,不仅是房租,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成本,以及各项税费都是IT中小企业主在业务扩张时必需精打细算的。据刘有涛介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劳资待遇的普遍提升和《劳动法》的调整,让他们这些小企业备感人力成本之重,同时对于苦心培养的人才向待遇更好的大企业流失的担心也一天比一天重。

“国家这几年确实出台了很多扶植IT企业发展的政策,但这些离我们还是太远了。我们这些小企业都在发展初期,一味要求企业为员工待遇提升付出,不太现实。”某企业主抱怨道。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大企业并不看重的一些费税也让中小企业们感到压力。

中关村商户: 受着夹板气

在中关村的各大卖场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大多数人都坐在柜台里,发呆、上网、打电话,偶尔有人拿出账簿,但表情也随之变得失落。卖东西的比逛卖场的人多出至少3倍,偶尔有生面孔出现,距离5米之内的人就会异常热情地招呼: “要点什么?”昔日那个全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关村,为何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都是网站挤兑的

说起中关村的败落,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商户第一句话都说: “网站太狠了。”语气中带着气愤和无奈。

小马在中关村一家卖鼠标和键盘的店里打工: “去年初我刚来的时候,生意很好做。可现在,常常一整天连人都来不了几个,更别说要做成哪怕一单生意了。”说话间,有人来看键盘,问了几款之后,扔下一句“还不如京东上买便宜”,转身走了。小马苦笑道: “就是这样,习惯了。”

“从去年网上购物兴起以后,我们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网上报价比厂家给我们的成本还低,我们怎么卖?”在中关村卖笔记本电脑已经5年的王建明告诉记者,他发现网上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大多没货,网站以此吸引了用户之后,再推荐其他利润空间比较大的产品。“人就这样被他们抢光了。”

房租,不能承受之高

记者发现,卖场的一部分柜台已经空了,“那是因为生意太难做,还要涨租金,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商户汪女士告诉记者,卖场里绝大多数柜台和铺面都被一些南方人买断了,“就像买房一样,拥有50年产权”。业主把买断柜台出租给商户,同时自己也会留一小块自家做生意。

“这些互为老乡的业主会联合起来,集体涨价。” 从去年开始,中关村的行情急转直下,“业主的店也不赚钱,他们就开始想加租。因为产权在业主手里,不用经过大厦管理机构,商户也抗议过,可再闹也不管用啊。”那些只做了一两年的商户没有老客户,就支持不下去了。

据记者了解,在中关村海龙、科贸等卖场,一个4~7平方米的柜台,每月租金3000元~6000元不等,有些拐角的位置可能还要更高。而外圈的铺面租金都在万元以上。“挣点钱全交租了。”王建明说。

管理只是打扫卫生

在商户的反映中,他们除房租、电费外,每年还要交2000多元的物业管理费,但这钱交得“一点也不值。”

中关村败落,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中充斥的假货、次货,严重伤害了消费者。有人明目张胆地把假货摆在台面上卖,谁都知道,可就是没人管。

“打假一般都是厂家自己管。”王建明说,“大厦管理机构也就‘3.15’这种时候偶尔管管,但他们更多的时候,就只管打扫卫生,维持一下商户之间的和谐,别打架就行了。”

IT名企:日子也不好过

有人说,大企业资金雄厚、产品线丰富,在经济衰退期,它们“扛得住”; 在经济增长期,它们机会好。无论如何,“大企业的日子总是比中小企业要好过些。”但正如国内某知名企业高管告诉记者的那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分析机构、不良媒体敲诈勒索

这两年,有记者利用职务之便,向企业敲诈勒索而被抓获的事情屡见不鲜。说起这些,知名IT企业更是感触良多。

国内某知名软件厂商的市场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分析机构,拿着报告找上门来,数据显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远远高出该厂商。当时,该机构就明确表态,这个统计数据是“有商量”的,关键“就看你们怎么做了”。“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赞助。”该人士说。

而另一硬件生产商则表示,每年到了“3.15”,他们就会不断接到一些消费类媒体的电话、传真,表示手中握有不少投诉信息,希望与该厂商“合作”。“为了避免在敏感时期出问题,就不得不在这些媒体上投放广告。”

树大招“虫”

企业的生意做大了,盯着的人就多了。以即时通信(IM)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不法厂商,通过IM台推送广告、病毒和木马等垃圾信息,“我们非常反感这样的垃圾信息,它们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而不知情的用户,则把罪名算在我们头上。”国内某知名IM厂商表示。

对于这类的问题,微软MSN中国市场部总监陈嘉榕表示,在必要的时候,MSN会考虑对这些垃圾信息的发送者采取法律手段。

不仅是IM,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反映有些用户收到过交易出现问题的邮件或电话,有些收到过厂商从未发出过的邀请函、确认链接等。“等我们知道了着手处理的时候,范围已经扩大了。真是防不胜防啊!”

陷入“误解”的深渊

“媒体喜欢做噱头,特别是互联网的媒体。但好多噱头却让我们无法认同。” 某软件企业的公关负责人向记者诉苦。比如,发布会原本想宣传新产品,但记者的稿子却写成XX新品不如竞争对手; 产品降价,却被解读为用户对产品接受程度差; 就连好意提醒用户升级产品,都会被改成“将强制升级”等。

知名it企业口号 篇4

你我起头并肩,行动创造金山。

一天路过,一天错过,还有一天,好好把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态度决定未来,实干决定成败。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自强不息进取,奋进图强喝彩。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只有充分地放松,才能有力地出击。

成功决不容易,还要加倍努力。

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行动大于幻想,细节决定成败。

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动力源源不断,成功就在眼前。

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决胜只争朝夕,勇攀荣耀之巅。

拼搏成就明天,胜利走向未来。

你我实干攻坚,迎接新的挑战。

你我力挽狂澜,携手攻关共赢。

IT企业怎样展示自己 篇5

第十六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展览会印象

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展览会煞是热闹。国内外160家从事计算机通讯网络及软、硬件的开发商,纷纷亮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把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3个展馆,布置得如同科幻电影里外星人的太空站一般,令人目不暇接。

随着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记者对部分参展厂商进行了采访。所有被访厂商在谈及此次参展目的时,几乎一致表示主要是为了展示形象。然而,走遍了3个展馆,记者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参展商的动态展示手段普遍缺乏新意。绝大部分参展商只是在展台前安排几个工作人员,向过往人群发送文字资料。据记者对一些参观群众的了解,他们中大部分人主要是希望通过参观展览,获得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使自己能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然而,无论是在两个专业馆,还是在大众馆,除了联想集团的技术人员在自己展台的大屏幕前,介绍联想的技术和产品、回答参观者的提问,记者没有看到其他商家开展科普性的宣传。所有参展商对自己所拥有的技术的介绍,似乎都只是给专业人士看的。

软件培训不断升温成IT培训主力 篇6

上海软件产业正进入高速增长期,连续5年持续增长超过50%。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与上海软件业高达42万的人才需求相比,上海各类高校每年输送约1万名IT相关专业毕业生显得“杯水车薪”。于是,软件培训快速升温:各个培训机构分别推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软件课程;政府部门发布《关于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强软件人才的培养;求学者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软件培训的报名量节节攀升,软件培训已经成为IT培训市场的“主力军”。

 

it企业培训论文 篇7

关键词:IT治理框架下,IT风险控制,审计研究

风险控制是公司IT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管理与控制各种风险,以便达到保护IT投资、维持系统持续运行的目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是合理规避IT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大型企业中举足轻重。企业IT风险控制与审计需要在充分考虑企业IT系统状况、IT治理结构以及IT审计资源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国际相关企业IT审计的领先实践,全面提高IT审计水平和IT审计人员素质,有效规避IT风险,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一、IT治理与风险管理

IT治理是一种引导和控制企业各种关系和流程的结构,确保组织拥有适当的结构、政策、工作职责、运营管理机制和监督实务,以达到公司治理中对IT方面的要求,旨在通过平衡信息技术及其流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增加价值,以实现企业目标。IT治理是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相关的IT治理流程则可确保企业IT目标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并可持续发展。因此,IT治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使IT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公司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IT治理领域中,首重策略、组织架构、政策与内部流程。控制风险、绩效评量与提供价值则为组织架构中关注的焦点。同时,IT治理牵涉的范畴,包含:IT服务提供、IT服务支援、营运业务展望、基础建设管理与应用管理。其不同视角的IT治理作用如下表。

保证所有的缺陷都已被控制所覆盖利用风险控制与审计策略管理IT风险,要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清晰了解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了解合规性要求,将风险管理的职责嵌入组织架构设计中,围绕信息化战略目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二、IT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IT治理的IT风险管理需要执行一整套风险管理程序,必须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规避与应对、风险监控等流程并严格执行。从操作层面上分析,IT风险管理中对IT风险的控制与审计是风险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IT控制

IT控制就是在治理结构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保证组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等情况下评估风险并设计、实施和持续监督控制措施。可以看出IT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监控的控制环境使组织风险可识别、可控、可管理。

风险控制是指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环境、条件等,来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目的。风险无法彻底消除,仅能降低、控制与移转,对于残余风险,企业需自行审视可接受的程度。然而,在进行风险控制活动前,需先进行风险评估,对于潜在影响的弱点与威胁胪列出来,并分析评估矫正的优先程序,然后再针对风险,设计有关的预防性、检查性与纠正性的控制。控制的设计,应该就风险评估后的结果,因此,完整的风险评估作业,是极为重要的,不好的风险评估会影响后续控制设计,甚至于控制执行的落实程度。当控制设计完成后,需再次检视相对应的管理政策与办法是否足够满足控制的目标,倘若现有管理政策文件无法满足控制目标的要求,应立即进行增修作业,务必达到与现有作业机制一致的目标。

随着组织的发展对IT的依赖日趋明显,内部原有业务和管理风险特征由于信息系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出现了变化,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增加,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管理层应从基本的内部控制环境着手建置,从一般信息技术控制环境到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环境,其中应思考系统控制与人工控制紧密结合的协调性与完整性。

(二)IT审计

IT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的过程,主要是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性、有效率利用组织的资源、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地过程。

IT审计是监视和评审IT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从组织整体业务风险的角度,对实施和运行的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监控,以管理组织的业务风险。

IT审计可以作为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要求的控制手段,可以证明管理层建立并维护了恰当的内控措施;可以提供证据说明业务相关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可以证明具备合法权限的人正确访问数据;可以提供报警和审计报告确保管理层知道重大信息和任何变更;IT审计可以围绕数据提供报告用于合规性评估,降低遵从成本。作为组织IT风险控制的最后防线,IT审计为组织进行风险防范,提高设计正确性和加强应用的管理控制提供建议。

(三)IT治理、IT控制与IT审计之间的联系

IT治理是为组织建立一个长效的均衡的治理结构,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保证组织获益。均衡的环境在满足组织外部约束的同时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股东收益、满足客户要求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条件下不断调整变化而达到的,因此IT治理侧重于宏观决策方面,要做哪些事,由谁来做这些事,以及如何建立决策机制、如何进行有效监控等。

IT控制就是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保证组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等情况下评估风险并设计、实施和持续监督控制措施。可以看出IT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监控的控制环境使组织风险可识别、可控、可管理。

IT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的过程,主要目标就是对组织实施的风险管理环境和控制环境的保证措施进行识别和评估,判断管理层关于控制的声明是否是可靠的,所以审计必须保持其独立性,以第三方客观的立场进行检查和评价。

IT治理、IT控制以及IT审计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的关注点在于风险与保证。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组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保证,主要来自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控制政策与程序,以及评价控制有效性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证明控制是连续和充分的。IT治理要明确目标与方向,为IT控制环境与活动设定明确的目标。IT控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对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意外事件。IT审计是获取与IT控制和保证措施相关的证据,评估IT控制的有效性、评价IT绩效及IT战略与业务目标的符合程度。

IT治理必须在风险与利益之间找到均衡,通过IT审计不断促进调整IT控制环境,使组织在风险可识别、可控、可管理的环境下保证组织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IT风险控制与审计实务

(一)组织框架

企业IT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应当从“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面设立风险管理职能,并辅以审计监督机制。

决策机构,通常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形式,行使风险管理的决策、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批准等职能。

管理机构通常为设置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下的职能机构,如风险管理部,是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部门,负责根据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协调各执行机构的关系,推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

风险管理政策与措施的执行是由信息技术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等涉及到IT及其安全运作的部门具体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部门承担大部分的IT风险管理政策、技术的实施。

IT审计部门作为IT风险管理的监督与审计部门,负责检查、评估企业IT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组织与实施的有效性,并提出管理建议。

(二)IT控制与审计规范

企业IT控制规范可以参考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建立有效的IT内部控制框架内,从公司内部控制层面、信息技术整体层面、业务流程层面等建立控制规范。企业IT控制以风险为导向,规范企业组织结构、明确岗位权利责任分配,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制度,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评价和改进,最终建立配套信息系统,实现内控体系的信息化落地。从风险的角度去审视内部控制有没有做好;通过对绩效指标的监控去实时检测有没有风险发生,然后再去找到企业的缺陷漏洞;最后通过信息系统将这个体系落地执行。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控制层面上,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是合理规避IT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IT审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标准、规范,并提供可供参考的IT审计指南与实施细则。企业IT审计应当在内部审计总体框架下开展,在制定内部审计章程时要体现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制定有关IT审计的规范与要求,必要时可进一步制定IT审计工作规范。

IT审计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求,参考各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吸收国家审计机关的制度与操作指南,可以从IT整体控制审计、应用控制审计两个方面编制实施细则。

1.IT整体控制审计———确保程序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确保信息系统良好运行。审计内容包括IT基础设施、系统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变更控制、网络安全控制、访问控制等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应用系统的控制。

2. 应用控制审计———应用控制与特定的应用程序有关,设计应用控制是为了应对威胁应用系统的潜在风险,确保应用系统处理数据的有效正确而实施的控制。应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控制审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审计,提供业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可用性保证。

此外,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应当在充分考虑风险管理与审计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信息化审计工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IT审计服务于企业治理与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

四、小结

企业IT风险控制与审计是IT治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的基于IT治理框架的风险控制与审计体系在企业IT管理实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如何更深入地探究IT风险控制与审计及其作用机制、绩效评价等,还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现状进一步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ITGI,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M].ISACA,2010

[2]李自洁,李若山.集团企业ERP的风险分析与控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2):72-77

[3]雷英,吴建友.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模型研究[J].审计研究,2011(1):79-83

全球IT企业裁员调查 篇8

30万,是欧洲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眼下的全球IT企业中,已经或将要丢掉“饭碗”的失业大军,足以填满一座欧洲城市。失业人口数字还在攀升,没人知道它何时见顶,就像没人知道金融危机何时触底一样。

在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并开始影响实体经济时,IT产业常常被拿来与2000年互联网危机作对比,人们都在祈祷:不要那么糟糕!不要那么糟糕!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半年来,裁员浪潮业已成为全球IT从业者最可怕的梦魇。微软、英特尔、IBM、惠普、SAP、诺基亚、索尼和雅虎等行业巨头无不挥动裁员利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普遍性的大面积裁员的确是个再坏不过的消息,但lT巨头们又纷纷用行动告诉我们,或许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糟糕。

第一章全行业“裁员滚滚”

2009年2月20日,连日阴雨后一个难得的晴天,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岸。

凯瑟琳看着木排上几百只海豹憨态可掬的样子,高兴得东奔西跑。4岁的她并不知道妈妈利芙妮此时正泪眼婆娑地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无心欣赏眼前美景。30分钟前,任职于一家系统集成公司的利芙妮接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裁员电话,请她第二天下午到公司收拾东西,领取最后一笔薪水。

利芙妮今年32岁,作为单身妈妈,她不仅要独自抚养小凯瑟琳,每个月上千美元的房贷、车贷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税款也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这一次经济衰退,她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因此失业,但不幸还是发生了。

利芙妮只是IT失业新军中的一员。根据美国著名科技博客TeehCrunch截至2月中旬的调查,自今年1月末裁员总数达20万人以来,全球科技公司已再度宣布或完成了10万人的裁员规模。裁员总数在去年12月份达到1037人时用了4个月时间,从10万人到20万人则只用了5周。这意味着每个工作日有4000名IT职员打包回家。

巨头们的裁员单

2.46万人,是惠普公司在成功收购大型咨询服务公司EDS后宣布的裁员数据,裁员比例达到7.5%,公司CEO马克·赫德由此创造了公司发展史和本轮金融风暴中的最高裁员纪录。

这家全球PC销量冠军公司声称此次裁员并非因为金融危机,而是行政和运营岗位重叠所致,通过裁员每年可以节省18亿美元成本。惠普在2008年9月16日宣布裁员,刚好发生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它“歪打正着”地掀起了此次裁员潮的第一个大浪。

当去年末硅谷的IT公司裁员总数接近4万人时,美国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马德琳·麦克梅纳米恩预测,从2009年1月开始,硅谷可能会感受到更多裁员之苦。

果然没错!看看迄今为止的裁员名单和背后一长串的数字,就知道现实多么残酷。

今年1月初,《华尔街日报》披露微软正考虑在多个部门大规模削减员工数量后,许多人都宁愿把这个消息当作“传闻”,因为从历史上看,即使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期间,微软也仅解雇了600名电视团队的员工。但就在1月22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宣布,在未来18个月内裁员5000人。这成为微软近34年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微软预计,裁员计划将为公司在2009财年节省15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和7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受该消息影响,微软股票当天在盘前交易下跌7%。2009财年第二季财报体现出来的业绩下滑是鲍尔默下狠心的主要原因。在该财季,一向业绩骄人的微软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了11%的下滑。

同一天,芯片业巨擘英特尔也在硅谷宣布将关闭5家工厂,6000名员工将因此失业。此前一周,英特尔发布了2008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大跌90%。公司CEO保罗·欧德宁在内部备忘录中坦承,英特尔可能在当前财季出现亏损,使得连续21年的盈利史出现断层。

不久之后,裁员企业名单上出人意料地出现了IBM。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为“蓝色巨人”在2008年不仅业绩飘红,还发布了乐观的2009年预期,但它仍然不声不响地裁员了。在消息的唯一来源——IBM工会网站被一探究竟的访问者挤得瘫痪后,其官方发言人证实了裁员消息,但绝口不提具体数字。据国外媒体报道,IBM公司CEO彭明盛已在全球削减了约4000个职位。工会网站补充称,其他部门还将削减约600个职位。

一向被认为是永不缺钱,花钱大手大脚、对员工最为慷慨的谷歌也第一次从裁员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解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100名招聘人员后,它又计划关闭广播广告业务并裁减最多40名员工。“在未来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谨慎从事。”一直和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打得火热的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向手下吹风,“谷歌将缩减那些‘还没有实施且并不令人兴奋’的项目,将不会再给一个工程师配备20名员工进行某些试验性项目。”

阴霾扩散

裁员不只发生在硅谷。

在大西洋彼岸,无论是欧洲最大的软件公司SAP,还是最大的芯片厂商意法半导,体,甚至称霸全球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和瑞典人的骄傲爱立信,都成了裁员浪潮中“推波助澜”的一分子。

在亚洲,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日本。该国IT企业面临全线亏损已成定局,几大日本消费电子企业无一例外地用大幅裁员来换取投资人信心。

松下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6年来最大亏损,将裁员15万人并关闭全球多家工厂;日立700亿日元的本财年预亏将创下日本科技业史上最高年度亏损纪录,它已经决定裁员7000人;NEC预计本财年净亏损将达2900亿日元,计划裁员2万人;东芝预计本财年净亏损将达2800亿日元,计划裁员4500人。

行业翘楚索尼也难逃厄运。在第三财季,索尼净利润只及上财年同期的5%,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在内的核心电子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9.3%;为了刺激平板电视销量采取的价格战变成砸了自己脚的“石头”,这个部门为索尼带来了430亿日元的营业亏损。据悉,索尼准备关闭两家电视制造工厂,并在日本裁员2000人——这仅是其减员1.6万人总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最让全球产业界忧虑的是,即使在中国这样强大而广阔的新兴市场,跨国巨头也正在“瘦身”。

索尼等公司表示中国区会有所调整,微软、Sun等公司仅证实裁员会波及设在中国的公司。和它们的隐晦相比,已有先行者让中国职员初尝裁员的苦涩。比如,伊莱克斯宣布裁员850人,摩托罗拉中国裁员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人。而北电中国公司的前途更让人担忧。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行业萧条双重打击下,北电公司正面临破产,其中国公司也从广州分公司开始展开了实质性裁员行动。北电大中国区总裁吴振生已于2008年12

月31日正式退休,并不再设置总裁一职。

“我很难过。我的胃很难受。一个工作努力的同事被要求今天离开,他甚至连说句‘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他还要供养一位居家主妇和两个孩子。”有人在网上表达了自己对裁员风暴的直接感受,这种心情让很多人感到似曾相识。

回溯到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后,市场信心旋即惨遭腰斩,卖空力量化为一把匕首将互联网泡沫戳破,互联网公司裁员、重组,甚至倒闭的消息蜂拥而至。IT产业的其他领域同样深受其累。惠普、北电、英特尔和思科等大公司都举起了裁员大旗。北电手中的订单变成了仓库里40亿美元积压品,曾经靠出售高性能服务器大赚的Sun从此一蹶不振。那一时期,仅美国硅谷的裁员规模就达20万人,失业率一度攀高到8.4%。

第二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仍然是以雷曼申请破产保护为分界点。此后两个月,微软、IBM、苹果、惠普、戴尔和Sun等6大IT巨头的市值蒸发约2500亿美元;谷歌、雅虎、eBay、亚马逊、时代华纳等5大互联网巨头的市值也蒸发了1200多亿美元。

和市值一起蒸发的还有过去的好时光。

好日子暂告一段落

调研机构看空今年科技业各细分市场的预期报告已相继出笼。

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的最新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电子代工业营收将下滑至270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下降9.9%。而去年11月,这家调研机构曾预估该行业今年会有2.2%的增长。

在对IT市场反应最为敏感的芯片代工行业,全球大佬台积电预估今年全球晶圆代工产值降幅逾35%,是20年来罕见,它们本季也将面临1999年来首季亏损。台湾联电2008年第四季度创下亏损新高。“小弟”中芯国际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更无法免亏,后者已经登上裁员企业名单。

iSuppli资深分析师亚当·佩克表示,全球经济衰退作用力正逐渐扩散,开始影响产业价值链,因此不得不向下调整预期。他认为,电子市场板块的中坚力量,包括领导品牌、代工厂及元器件厂商都已失去产业领导能力。

悲观情绪同样在PC市场中蔓延。IDC预测,今年全球PC销售量增长3.8%的目标可能无法达到,随着情况每况愈下,行业很容易转为负增长。

去年底,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曾令IDC重新制定了2009年全球PC市场预测报告,将销售量预期增长率从稍早估计的13.7%降到3.8%,将销售额由原来的增长4.5%改为下降5.3%。也就在今年1月,IDC发现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出现了6年来的首次下降。

中国联想集团就是PC市场下滑的最大受害者。联想2008/2009财年第三财季出现最近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净亏损为9700万美元,笔记本和台式机的营业额分别同比下降20%和19.21%。联想CEO杨元庆在承认公司战略执行不到位的同时表示:“在过去一个季度,联想集团和全球其他企业一样,深受全球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该公司第三财季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5%,远远高于1.7%的行业平均下滑幅度。65岁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因此重新出山。

相比PC行业,手机业也是一片哀声。Gartner预计今年全球手机销量增长率将降至“个位数”,IDC则预计今年手机的总销量将同比减少1.9%,出现自2001年以来首次年度下滑。

去年11月中旬,诺基亚发出预警,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全球手机市场需求会下降,这与高通和英特尔发布的消费者需求迅速下降的预警相吻合。不到一个月后:它又在其全球资本大会上预测2009年全球手机销量将下滑5%。而美国摩托罗拉也把今年4000个裁员名额中的3000个拨给了移动终端事业部。

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法国电信、意大利电信、Verizon等大型电信运营商都坚信自己能够“免疫”,其理由是:经济下滑会使得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他们会通过打电话、看电视和网上冲浪的方式来打发时间,节省开支。

但在无情的金融危机下,那些看似严谨的逻辑变得不再可信。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英国电信、意大利电信和AT&T还是不情愿地拿出了裁员药方,2.6万人将因此待在家中过冬。

一样的裁员,不一样的境况

消费者和企业对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大幅度削减,把科技公司逼到了削减成本的边缘。但具体到每一家公司,同样是面临裁员,境况却各有千秋。

雅虎早在去年12月11日就开始向10%的员工发放解雇通知书,大约波及1500人。该公司发言人布拉德·威廉姆斯称,“我们对各个部门进行了全面审查,发现没有一个部门不存在人员冗余现象。”裁员是雅虎实现每年降低4亿美元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如此看来,雅虎新任CEO卡罗尔·巴茨应当感谢金融危机,是它暴露了这家公司不为人注意的积弊。

雅虎希望依靠裁员、压缩运营开支等措施让公司走出困境。而对另一种公司而言,虽然也不排除有裁员计划,但亏损对它们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比如思科,它现在仍坐拥多达29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是整个科技行业的现金储备第一家。

曾几何时,互联网泡沫和“9·11”事件的接踵而至让思科航船险些倾覆,是公司CEO钱伯斯及时伸手摆正了航向。当时,钱伯斯把1分钱掰成两半花,他拿着1美元的年薪,自己掏钱坐飞机出差,在市场低迷期将十几家小公司揽入麾下,硬是让思利一举坐上行业霸主的宝座。

今天,在投资公司JMP securities的分析师萨姆尔·威尔森看来,思科仍会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生还者,而且从长远来看,根据它的资产负债情况、市场统治地位和强大的执行力,它将成为本次经济危机的胜利者”。在截至1月24日的2009年第二财季,思科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了27%,却依然有15亿美元。其利润和收入双双超出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

不过,由于担心第三财季营收继续下滑,钱伯斯也忧虑地表示,“如果商业环境继续恶化,我们将采取必要措施,使成本结构与营收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裁员将是必要的。”他暗示裁员数额可能介于1500-2000之间,但思科现在正式公布出的人数只有微不足道的129人,与雅虎相比,思科对裁员一事显然并不急迫。

第三章乐观地走过去

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最近在报告中指出,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企业对IT产品的采购远远超出实际所需,当泡沫破裂时,这部分支出就会急速下滑。但在今天,企业IT部门已经学会制订长期的计划,企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削减IT预算。Gartner也预测,即使按当前这种最坏的情况来看,2009年全球IT支出也将会增长2.3%。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有句名言:我们都是经济危机的学生。危机为lT企业提供了一次检验和探索生存能力的实战机会,也可以让它们在痛定思痛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灵感。不要忘了,目前推动科技产业车轮的主导力量正来自于那些经历过危机的企业。

没有看上去那么糟

裁员只是企业应对经济危机采用的习惯性措施,而非唯一的办法。

“如果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员工的工资削减10%,另一个是解雇10%的员工,你为什么非要选择后者呢?”沃顿人力资源中心主任彼得·卡普利教授建议,“应该考虑一下公司希望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果担心的问题是:假如公司业务很快恢复怎么办?那么,比起已经大规模裁员的公司来,那些保留了员工的公司的状况会更好。”

其实,包括苹果、惠普、戴尔和台积电等越来越多的IT企业选择了缩短工作时间和推行无薪休假来削减成本,虽然它们中的一些也实施了裁员,但也都在积极寻求替代裁员的省钱良策。

有分析认为,一些企业是因为预计将有长期衰退才提前采取预防性的裁员措施。大多数公司都是在特定部门或地区裁员,而不是盲目裁员。

惠普CEO马克·赫德就明确指出了裁员的初衷:“我们减少了研发工程师的数量,但是增加了工程设计领域的员工数量。我们也不会有意减少销售部门的人员数量,我们在把员工从后台转移到前台,我们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希望节约成本导致创新、创造需求、服务需求等领域出现下降。我们是在把重点转向技术产业的核心领域。”裁员4%的AT&T也计划在业务增长的部门继续招聘新员工,包括无线服务和视频部门。

在英特尔,部分被裁掉的员工可以选择去公司提供的其他地区的工作岗位(比如英特尔位于中国上海的封装测试工厂的3000名员工可以选择去成都工作),而不是直接被解聘。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IBM。近日,IBM还在中国台湾启动了招聘计划。

裁员和新聘并举,难怪科技类权威杂志《信息世界》在调查后发现,科技公司实际裁员人数离公布的计划人数还差得很远。

用行动证明希望

在人人自危的时刻,IT行业除了想抓住利润,还牢牢地攥着信心。

年初参加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的人们发现,赌城拉斯维加斯格外“清静”,往年令他们头痛的交通变得出人意料地顺畅。人气确实下降了许多,但会场上却仍然传递出乐观情绪。

“目前,我们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对我们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史蒂夫·鲍尔默在主题演讲中话锋一转,“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将日益丰富,不会走回头路。继续推动技术进步的企业将获得优势。”在一次午餐会上,鲍尔默还将IT产业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救世主。索尼CE0霍华德·斯金格的表述更加直接,“面对经济困境,消费电子产业定能过关,因为所有人都在创新。”

一个月后,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召开的移动世界大会上,爱立信CEO思文凯直言,“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多年以来最坏的,在这种情况下还妄想通信领域能独善其身是不切实际的”,但爱立信目前尚未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而且“大部分运营商的财务状况都很好。只要愿意,它们就会投资”。事实上,在最近中国3G市场的设备招标中,爱立信的确收获颇丰。

IT公司并非只会喊口号。

在创新的路上,谷歌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而推迟试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日程,微软更没闲着,它即将要开设首家品牌零售商店,还会在今年发布一系列新产品。从2008/2009财年第二财季利润大幅下滑后,联想就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全球化战略,决定回归本土市场。东芝和NEC正在为整合双方芯片业务而努力。

“只有钱花光了,思维才能得以开拓。”诺基亚娱乐与社区部门执行副总裁泰罗·奥简佩拉玩笑似的一句话恰恰揭示了一个问题——危机正“迫使”企业乃至行业静下心来审视自身在繁荣时期的生存思维。奥简佩拉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运营商愿意分享新服务带来的收益,而此前每个运营商都想独霸这一市场。

有理由相信,IT行业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的覆辙。正是由于这次经济下滑,IT产业才有机会再次迎来高速发展。Gartner的分析师·拉斯奇诺认为,这种趋势通常每隔8年或更久才会出现一次。

上一篇: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制度下一篇:石羊教育工会工会2011年度目标考核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