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2024-08-12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通用8篇)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篇1

高考散文阅读语言特色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特色,赏析角度

2、掌握赏析技法,赏析答题模式,规范答题思路

一、高考典题感知 【典题】(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

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问题】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二、知识回顾与梳理

(一)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思路

1、从用词的角度:看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从句式选用角度:有无连续使用的短句,或长短句结合;有无对偶、排比等整句形式;或整散结合;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

答:①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②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音节和谐,有助抒情。(整散结合: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语言灵动多变。)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①某种修辞手法 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借代、引用、双关、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②某种表现手法 答:某部分运用了对比(白描、象征等)表现手法,如※※,语言鲜明、晓畅如话(婉转含蓄)

③从语言的整体风格: 答: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如※※。④从人称使用角度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抒情性。

(二)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步骤: ①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人称、风格)②举例分析(结合文本)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③指出效果(运用术语)【附】常用术语: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含蓄隽永、有感染力;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三、拓展练习

1、(2011湖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

①②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问题】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鲍尔吉·原野

①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②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③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④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⑤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⑥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⑦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⑧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固、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⑨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大姑娘挑水走,人看不见水桶,只见她腰肢。女人的细腰随小白手摆动,扁担颤颤悠悠。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基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⑩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井无水、村庄就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问题】赏析第⑨段的语言特色,并举例说明。(4分)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篇2

以下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3 Unit 1 Read-ing: Fog为例作详细阐述。

一、围绕要点设计学案,拓宽阅读理解思路

导学案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基础认知和实际需求出发,围绕阅读教学知识要点进行,充分体现他们的课堂主体性并拓展其探索思维。在我看来,导学案设计一定要遵循问题化、方法化和层次化三大原则。

首先,通过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了解阅读内容。该篇Reading的内容主要描述的是一只青蛙的故事,那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charac-ters、place、time、problem、plot、ending等诸多要素;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去设计学案,如通过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the word‘fog’is men-tioned?”来引出该篇阅读,从而帮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认识教学内容;另外,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思考和获取知识。

二、强化导学案的应用,促进阅读整体教学

1、课前预习

课前有效的预习能够大幅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利用导学案来开展课前预习,其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二是引导相互之间的积极讨论,有效解决适量的问题,同时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这能有效降低课堂的教学难度。

在预习中,我们先要帮助学生梳理阅读中的lan-guage points,如词汇warn(警告/提醒)的用法warn sb.of sth.和warn sb. (not) to do,又如文中涉及到that引导的从句“The true is that it is...”和“a feeling that...”,其中that分别引导的是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然后借助一些例句来帮助学生们拓展了解that引导的从句。当然,导学案中还可适量增加些任务型习题,让学生在任务探索和思考中体会到满足感与喜悦感,进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2、课堂探究

导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更突出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负责控制课堂的教学走向,而学生们按照导学案的任务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须有意识地丰富所学知识和锻炼语言技能。

在该阅读材料的初步阅读中,我按照其事件发展的顺序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们对该内容进行总结,如用“Polly have trouble going home in a foggy day.”来概括Part 1-2的内容,然后再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具体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确保所得出的结果更能体现文章的内容。此外,导学案的应用还要注重强化所学知识,如利用多重例句来解释sight包括“视力、看到、情景、视野、风景”等在内的多种含义,这能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素质。

3、课后拓展

课后拓展是落实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该板块的导学案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一次深入梳理和总结, 更是拓展学生语言运用的重要指导。如在该阅读材料的例句“...except in a fog like this.”中except表示“除……之外”,而另一单词besides也可表达此义,将这两个单词进行对比,通过例句“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except the last one.”和“He wrote another three letters besides the one.”来直观地表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板块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尤其是阅读与写作,因而在导学案的应用中我们要体现这一点。在赏析每一篇阅读材料时,学生都要善于从中寻找有效的写作技巧,并将之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在设计导学案时,我们要重视这一点,利用不同的任务形式来训练学生们的写作技巧,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灵活地融合到一起。

三、重视阅读教学反馈,优化自主学案设计

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应用是导学案教学效果的直观呈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很重视评价模式的应用,这能够帮助师生明确自身在导学案的设计或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一方面, 设计层次化的阅读题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对学习内容的应用中反思自身所学,不断地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同时,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评价,借助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促进其积极高效地巩固所学,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学生们要对导学案进行评价,并针对自身的特点灵活地进行改进。导学案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教学的主观认知,引导其积极探索和思考的,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总结教学成果,以及分析导学案的优缺点,以确保能够及时地加以改进。总而言之,我们师生要互相合作, 不断地改善导学案的设计,同时积极地运用导学案来提升阅读教学效能。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化学 高考 学案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化学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1.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思独立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 ——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二、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我们根据二纲要求和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用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能力,提高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3.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样板题。

4.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3)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教学感悟

“专题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但由于教师知识面不宽,最新科技成果了解甚少,故在开发问题的应用性、开放性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深深感到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适应力。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篇4

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

2、研读文本,理清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3、赏析文章的细节,学习状物散文中如何由物及人,建立人与物的对话关系,分析其表达效果。【相关链接】

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堆垛(duǒ)

柴爿(pán)

饭镬(huò)

饭粢(zī)B、逊色(xùn)

落难(luò)

漏屉(tì)

螃蜞(qí)C、盥洗(huàn)

砧板(zhēng)

壁龛(kān)

粘住(zhān)D、砻糠(lóng)

脂肪(zhǐ)

砖砌(qiè)

轮廓(guò)

2、解释词语 疏密有致: 莫名其妙 : 下车伊始:

【自主学习】

1、灶头的构造分别是由哪几节来介绍的,据此你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吗?

2、灶台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围绕灶头作者叙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4、这些往事的描写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你能指出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5、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形象)?

4、灶头对我们家而言有什么意义?对母亲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出疑惑】

何晖高三高考英语调查报告导学案 篇5

内容:Learning to write a survey主备课:何晖课时:2日期:2013年2月

班级 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

一.学习指导:写调查报告是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的一种重要题型。本课时通过课前先要求学生背诵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题范文,然后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归纳与运用,从而达到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写作的目的。

二.学习任务:

1.课前先要求学生背诵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题范文。

附:2007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题及范文

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上周,我们以“谁是你的偶像”为题,在2600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survey)。以下是调查数据:

[写作内容]

根据以上数据,写一篇短文,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时间、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

2.男女生在以明星为偶像方面的差异;

3.“父母”在男女生偶像中的排序差异;

4.男女生在以伟人为偶像方面的异同;

5.你的偶像及理由。

[写作要求]

1.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One possible version:

调查“who is your idol(偶像)”.The survey shows that half of the girls choose film and TV stars as idols, while 48% of the boys figure(认为)sports stars.As the data(数据)shows, “parents” ranks(排名)the second for the girls, but the fourth for the boys.However, the percentage(百分比)of the boys choosing “great figure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girls.As for(至于;就......而言)myself, Thomas Edison is my idol because his inventions have greatly changed our life.2.检查:堂上根据中文意思抽背这篇范文。

3.归纳范文结构、时态、有用的表达并做技巧点拨。

1)Last week, we / / a survey among 500 students in our

= Last week, a survey

2)在......中开展一项关于......的调查(译成英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cently, our 团委)has carried out a survey among......on......, 中文: _________________).Half of the girls......4)(/)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调查结果)/(正如在调查结果中显示的那样正如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中文: _________________)that + 同位语从句 = sb.think that......6)(至于我自己)______________ / In my opinion,......4.模仿范文并尽可能运用已归纳的有用表达来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上周,我们以“什么是21世纪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为题,在500名高二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写作内容]

根据以上情况写一篇短文,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时间、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

2.调查表中的全部内容;

3.最令你担忧的问题及理由。

[写作要求]

1.只能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参考词汇]

最令人担忧的: the most worrying;最令人担忧:worry about most / worry most about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失业:unemployment

1)分解成5个句子写。

(1)调查时间、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灾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住房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失业、食品安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令你担忧的问题及理由。

(参考:食品安全是最令我担忧的问题,因为它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besides, while, however, but 等加以衔接,连接成文后读出全文。

3)认真重写一遍全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 篇6

【复习目标】

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

一.自主复习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②分类别,作用。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

说服力。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

具体形象生动。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判断说明方法

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

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

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

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

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

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考查信息的筛选。例:文中某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这个问题的?等等。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可在文中搜

索出来,注意一定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区域探因求果,寻找有用的信息筛选整合答案。

7.考查知识的拓展运用。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有限制,可以各抒己见,但内容要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可随意发挥。

二. 合作学习(学生结合初中教材学习过的说明类文章加深对说明文知识要点的理解)

三.互讲巩固(2人小组分别将上述问题答案复述一遍,同位之间进行互讲)。

【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讲解,并作拓展练习。

【中考链接】(2012年滨州)学会看食品的“简历”(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

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

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将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

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8.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9.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10.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12.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达标测评】超级网银沈而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

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

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选自《半月谈》2012年第6期)

1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4.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 ①②

15.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

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

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7.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

18.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的作用如何?

19.第③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20.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篇7

过去, 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强调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细布局、精彩讲授, 学生认真听讲、勤记精练,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扮演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缺乏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也缺乏高质量的师生对话和互动。

在采取“导学案”教改模式以后, 学生就开始有准备地、并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欢树》是一篇情真意深、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生要认知作者形散神聚的行文特质以及平淡朴实的语言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要倾听作者的心声, 体会母爱的深沉和博大;要从作者个体经验中获得普世的感悟———珍惜亲情, 学会感恩, 及时报恩。下面, 我以《合欢树》的导入教学为例, 说明教师如何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 把学生和学习导向高质量对话互动和高效能学习策略。

第一次授课:“很好, 请坐!”———学生不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环节课堂实录1】

(教师演示PPT, 交流学生预习中的心得与困惑)

……

师:有同学认为:“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似乎与其他段落没有关系。”请问:有多少同学同意他的观点?

(大多数同学低下了头, 选择沉默)

师:请一位同学谈谈他的看法好么?说错没关系。

(又一阵沉默。终于有一位男生抬了头, 教师抓住了救命稻草)

师:××同学, 你说说看。

生1:我觉得这是“正反对比”。

师:你说的很好, 请坐。还有谁想发言?

生2:我认为这是“欲扬先抑”。

(该生顿了一下, 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下去)

师:很好, 请坐。

(看到对话难以继续, 教师顺势接过话题)

师:文章虽然是借助于作者的遭遇来推进, 是行文线索, 事实上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认识。从全文看, 作者对母亲的爱由不理解到理解, 是认识“爱”的过程。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看, 第一段的内容都是合理的。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 提高了声音。说的过程中, 同学们埋头记录;本环节结束)

【第一次教学反思】

备课组其他教师对我采取的“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整合”的对话、互动方式持基本肯定的评价, 但指出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动”起来, 答题的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梳理思路、表达思想, 教师习惯性地急于拿回课堂话语权。

我对包括A环节在内的课的总体感受, 是学生主动思考不足, 反响呼应不够热烈,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两次“很好, 请坐!”看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了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 却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 让老师的预设性思维和答案替代了学生的建构性思维和研判;看似也发生了师生互动, 但表征教师“主导作用”的施教策略仍然是“主讲”和“示范”, 表征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策略仍然是对于老师预设性思维和答案的“听讲”和“模仿”。显然, 这种鼓励性评价和师生互动不是高价值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学生产生的问题究竟应该靠谁解决, 怎样解决?本次授课与传统教学模式并无二致, 导学案的作用被教师无意识弱化, 没能起到推动学生学会学习的作用。高起点怎会有低收益?看来, 教师的主导性施教策略需要优先改进。

第二次授课:“优等生唱戏”———没有注重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A环节课堂实录2】

师:有同学认为:“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似乎与其他段落没有关系。”而且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不在少数。请同学们思考二分钟, 不论你是否同意, 都请说出证明你观点的理由。

(短暂沉寂后, 几位同学举了手)

师:××同学, 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生1:第一段写的是作者十岁时的事情, 是回忆的起点。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1:文章的很多段落都提到了作者的年岁, 看起来是有时间顺序的

师:不错, 还有别的看法么?

生2:我认为第一段气氛与全文气氛不搭调。

师:怎么不搭调?

生2:第一段是温馨快乐的, 后面则是沉郁悲伤的。文章情绪不统一, 有点奇怪。

师:嗯, 有道理。谁还想发表意见?

生3: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 回忆作者与母亲的点点滴滴。作者是位作家, 对与写作有关的事情印象更深刻, 所以写进来, 不矛盾。

生4:但这里母亲是反对写作的呀, 难道不有损文中母亲形象?

(有同学插话, 显然不服, 进行反驳)

生3:在第一段里, 作者的母亲并不支持作者写作是因为那时作者还是个健康的孩子, 母亲泼冷水的目的是让孩子不骄傲。后文母亲鼓励他是因为作者残疾之后, 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母亲希望他振作起来。这是不同时段采取的不同的态度, 都表现出她对孩子的爱, 不矛盾。

(该同学补充说明, 其他同学似乎给他说服, 不再做声)

师:××同学 (生3) 看书很细致, 说的很好, 前面几位也很有想法。综合起来看, 文章借助于作者的遭遇来推进, 事实上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阶段对人生的认识。从全文看, 作者对母亲的爱由不理解到理解, 是认识“爱”的过程。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看, 第一段的内容都是合理的。

【第二次教学反思】

备课组其他教师对我改进教法、促进学法的积极效果给予肯定, 但同时指出, 课上只是几个特别爱开口的男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稍难一点的问题, 只有这几个男生在“动”且“一动再动”, 其他同学更像是课堂的旁观者。

这节课让我感到较前满意。学生的回答更有条理, 思考更有质量, 气氛更加积极, 在对文本的细读中逐步感受作者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体会作者用传神的细节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教师基于充分讨论进行归纳、综合、精讲。

与上一节课的施教策略相比, 我在导学策略上的调整主要是:

A.在提问之后,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间隙、节奏和空间;

B.在学生提出看法之后, 追问论据和理由;

C.在学生答问以后, 尝试跟踪提问的方法;

D.鼓励多元视角和不同意见;

E.鼓励在“部分”和“整体”之间建立关联, 等等。

然而, 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搭台、优等生唱戏”局面仍未打破, 对话和互动局限于班级中的佼佼者。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认为, 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为此, 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显然, 本次授课因为没有注重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造成教学目标和层次不够清晰, 思维跨度较大, 基础薄弱的学生认知有困难。

由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比起仅由教师单一讲解是有了一点进步, 但显然还未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问题的独立探索之中。应当尝试进一步改进导学策略,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高效学习策略。

第三次授课:面向全体, 有意引导———创造最近发展区

【A环节课堂实录3】

(教师抛出问题后, 先提示学生针对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深入思考, 再引导他们以圈划关键词句的方式细读文本。很快就有多位同学举手)

师:××同学, 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注意回答要符合文本解读的规律。

(我特意选择了一位语文基础一般的男生)

生1:从文中多次出现时间词汇看出, 本文以时间发展顺序为线索。第一段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与后来陷入人生困境, 形成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师:很好。那么, 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还能说下去么?

生1:……作者想要表现母子情深。母亲已经去世, 用这样的对照更能表现他此时内心的悲痛。

师:回答非常好!从关键字词中梳理出文章的结构, 进一步分析出内容与主题的关联, 思路清楚!还有谁愿发言?

(教师有意梳理回答思路, 便于其他同学领会, 也有利于该生巩固记忆, 增强自信)

生2:这篇文章刻画母子亲情。但我觉得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面对母亲无私的爱感到无法报答的悔恨。第一段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 那时的母亲率真可爱, 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师:你与×× (生1) 同中有异。能不能从“文章中心人物的塑造对主题表现的作用”角度为我们做一梳理呢?

(该生顿了一会儿, 没出声。这时, 旁边有几位同学小声提示他)

生2:本文中, 母亲的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些改变紧紧牵系在儿子命运的变化上。从率真可爱到忧郁压抑, 她的早逝是因为生活的操劳、精神压力大, 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师:嗯。主要人物命运的变化、性格的刻画, 为的是表现文章主题。还有别的意见么?

生3:作为文章的开头, 母亲的可爱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生3小声说, 这同样是个基础一般的孩子)

生4:不对!刻画人物应选择最典型的细节, 第一段刻画出的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母亲, 这样的母亲却英年早逝给作者的震撼极大, 突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歉疚。但不能说“增强文章吸引力”。

(同学们议论开来, 大多支持生4。生3说的是套话, 但我不希望打击他回答问题积极性)

师:这个讨论很有价值。文学创作中, 主题的表现永远是最重要的, 一切手法都为主题的表现服务, 而非只是为了把文章写得漂亮。这样吧, 不如改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与×× (生4) 的观点结合起来, 你看怎样回答?

(教师给了提示和修补回答的机会)

生3:作者用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刻画出一个“可爱的母亲”, 与后文母亲的苍老形成的强烈反差。不仅写出自身感受, 也感染了读者:理解母爱伟大, 懂得感恩, 且要及时回报。在客观上的确增加了艺术魅力。

【第三次教学反思】

听课的老师对我在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阅读技能指导、给予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铺垫等做法表示赞许;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比较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意引导, 不是导向固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创作、把握阅读理解的原则和技能, 可谓“授之以渔”。

自然, 我自己对这节课质量和效果的满意度又进了一步。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回答问题更有质量, 我引导学生化感性体验为理性认知,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技能, 提高人文性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建构起弹性开放、融会新知的思维框架, 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经验积累和后续成长发展。

在上一节课改进导学策略的基础上, 我又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

A.在适当铺垫的基础上, 关注学科成就水平中下层次的课堂“沉睡者”;

B.注重对学生开展阅读技能指导;

C.在课堂对话、互动中, 有意识地对学生做学科方法指导;

D.鼓励“生生互动” (当学生答题出现语塞时, 允许其小伙伴在旁小声提示) 。

这种导学策略上的微调和改进, 带来了课堂对话和互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也带来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多样化和高效化。对于大部分学生, 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课堂学习从单一的“听讲”、“模仿”, 发展到基于生活经验和学习资源的辨析、质疑、讨论、发表不同意见等。这样的对话和互动, 才是师生间思维结构、认知图景的对话和互动, 对提高教学效能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的话说: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 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高考散文阅读导学案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  导学案  效能

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具有主体性、引导性、延展性的特点,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对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理解思维,满足认知需求。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导学案解决阅读重难点,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能力。

一、突出阅读重点设计学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设计学案的时候,我们要突出教学的重点,最好能让学生在预习教材时就能打开思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解决一些探究问题,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学案一旦明确了重点,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有侧重点,我们的教学更有目标性。

对于新文章的阅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题目和设置的思考问题着手,把握阅读理解的重点。学案设置的问题要能从文章的表达意图、写作特色、主旨内容出发来设计问题,给学生阅读提示。牛津英语教材Advance with English前,有一个Reading A,就是对阅读内容的提示,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利用这一块,引入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能紧扣文本,对文章的写作意图进行思考,明确阅读的重点,启发思维,为进一步的理解做好准备。此外,学案除了要突出重点,还要凸显难点,让学生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深入地思考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于难点的解决,我们就要从方法上突破,在学案上补充与文本相似文化背景的文章,让学生在相似的阅读情境中感悟出阅读理解的方法。或者是添加与文本相反的案例,让学生区分学习,从反面的角度理解内涵。这样,学生就能借助学案的引导,有效地解决阅读中的理解问题,收获阅读方法,丰富思维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二、借助阅读促进互动探究,帮助学生认知理解

导学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上,还能帮助学生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实现教学工具的“活用”。针对教材,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置一些探究问题,开展讨论学习,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对于学案上的思考探究和拓展练习,我一般鼓励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尽可能地将个人得到的信息整合,汇聚多个人的思维,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主动地解决,收获方法和经验。在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里,我们要充当问题设计者、讨论指导者的身份,一边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情境,一边引导他们完成探究目标。比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语模块三第三单元Back to the past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Reading A中的习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分析其阅读理解的情况,在设计学案时加入他们的难题,引导其围绕Why was Loulan an important city about 2,000 years ago? What do you study from Loulan disappeared?进行讨论交流,小组一起阅读学习,互相引导,共同提升认知理解能力。再比如,在学习第四单元关于Friendship时,我先让小组一起阅读文章,熟悉内容,然后围绕主题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proverbs related to friendship? 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friendship between boys and girls?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深入地了解文本,对其中的要点展开探究,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三、围绕教材注重阅读提升,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对于导学案的利用,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文本表面的感悟理解上,要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其情感,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升华自己的英语阅读。

我们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般都会涉及到文本词汇、语篇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语法表达等,这些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我们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桥梁。针对教学的内容,首先可以利用文化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其融入情境,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四、关注阅读进行评价反思,优化学生阅读

借助导学案提升学生阅读效能的方法需要借助评价的方式来呈现其效果,一方面,让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改善学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反思阅读方法,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考核评语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