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2024-10-01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共8篇)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篇1

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3年12月2日

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

主讲人:张家树

参与人员:王树仁、范祥军、宁树成、李平、胡青林

课题《女娲造人》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主讲人:张家树

审核人:王树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三、教学设计

(一)播放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语文天地。在这块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神奇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神话吗?就让我们在这优雅的古典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那令人向往的神话殿堂吧!

(播放多媒体 展开想象翅膀,飞向神话殿堂)

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神奇而美妙的故事呢。请看两段配乐动画,看后说出它们的名称。(播放多媒体配乐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你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

(引出课题:《女娲造人》,播放多媒体女娲造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答

(将学生分成“探索组”“发现组”,两大组展开质疑答疑比赛)

1、看到课题,同学们很想知道文中一些什么内容呢?

2、带着这些疑问,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播放背景音乐)

3、读后请你以女娲的身份口气回答你想知道的问题,注意语气感情。

两大组解答比赛,形成板书:

(三)再读课文,对比讨论

同学们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现在让我们走近作家袁珂--看看作者是怎样进行丰富的想象。(播放幻灯片5配乐朗读:大家好,我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人。爱写神话,人称“神话学家”。我的作品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我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风俗通》两则短文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同学们能不能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说呢?

人类起源学说有:传统的古猿进化说;最新的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尘埃说等等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同学们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再来认识故事中的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课文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播放多媒体小组讨论)

1、四人小组交流:

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感情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播放多媒体 学生对照女娲造人动画片断体会喜悦感)

③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播放多媒体认识女娲: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的人)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一声“妈妈”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播放多媒体神话的亮点: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现在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吧--(播放多媒体放飞想象的翅膀)

(五)拓展延伸,放飞想象

1、口头表达:请你改编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或方法。(“探索组”“发现组”作好准备,看哪个组的改编最奇最新最合情理)

参考示例:

她造出了第一个小人,可以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

她既然神通广大,可以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

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她本领既然那么大,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她可以让石头变成人

她可以用荷花、莲藕造人

......2、书面表达:请你想象几十万年后未来人的外形生活情况(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3、两大组组长收集书面材料,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参考示例:几十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六)课堂总结,赠送名言

1、同学们,想象多么重要!神话离不开想象,生活离不开想象,科学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中国神舟载人飞船的升空;没有想象,更没有美国“勇气号”对火星的探测......记住:“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最后赠送两句有关想象的至理名言与大家一起共勉!(播放多媒体赠送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 ─ 〖爱因斯坦〗现代科学巨匠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够实现。

─ ─ ─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大门上的人类誓言

2、布置课外作业:(播放多媒体)

①收集有关图片及书面材料,办一期黑板报,描绘未来人类;

②将文中的故事或你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弟妹听。

③阅读综合性学习有关资料,追寻人类起源,浏览科普网站: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篇2

整体优化

整体优化是由校长牵头, 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集体备课组, 按科目分成语文和数学两组。对二、三、五年级语文、数学教材进行解读, 作出语文、数学课程教案的整体规划。整体优化是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一系列活动。

整体优化是对年级课程从全册教材到单元章节的整体目标设计, 注重团队智慧和经验的聚合与消化, 是集体智慧“合”的过程。

分工编写

在年级教学整体优化的指导下, 学区选派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分工编写教学设计。按照课程标准,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然后学区将分工编写好的教学设计刊发在学区自办的《教苑论坛报》上, 分发各校。在整体优化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备课提纲和学生学情撰写教案。

每位分工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 提前一周研究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 摸清学情, 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求同存异

各校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教苑论坛报》上刊发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度取舍, 合理加减, 进行二次备课,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使个人的教学设计更优化、更合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本班的实际, 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鼓励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集体备课是一个“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过程, 是资源共享, 但资源共享不等于相互“克隆”, 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的备课, 集体备课的理想结果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突出自己的个性。

课后反思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 通过课后反思,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考和再学习活动, 是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的过程。课后反思一要及时, 二要有效, 反思不是空洞的客套话, 而是实实在在地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总结课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和不足之处等。

集体备课优秀教案 篇3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篇4

学 柏 正 达政史地教研组 旧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也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教材设计了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新政的内容为新政的作用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而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两者体现了“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学习方略。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又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是有利于本课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础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为此高一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力争在能力上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查阅并整理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

教学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一、第一目:临危受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现在我先找同学来回顾一下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

【板书】

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提问】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固有矛盾,并且具有时间长、范围广和破坏性强三个特点。而在经济一危机爆发的源头,经济危机给美国的打击是空前严重的。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板书】

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我们来看一下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美国人民的国民经济状况。

【PPT】《危机期间美国国民收入的情况》

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是“每况愈下”。国民收入下降意味着什么?生活水平下降。这当然会引起人民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我们从这次经济危机的英文翻译“The Great Depression”就可以看出人民的绝望情绪。

【板书】“The Great Depression”

而就在这时,美国人民迎来了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他们用自己的选票表达了对胡佛政府的不满。

【板书】

3、全国要求改革

我们来看一下1932年胡佛与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的得票情况。

【PPT】《胡佛与罗斯福在大选中的得票情况》

胡佛得到1575万选民票,而另一位候选人22280万张,比胡佛多了700多万张。另外,胡佛只有59张选举人票,而另一位候选人得到472张选举人票,这意味着胡佛失去了绝大多数州的支持。

【PPT】《记者的评价》

这位以绝对优势战胜胡佛的人,曾经有记者这样评价他:“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那这位总统是谁?

【提问】

这个人就是罗斯福

【板书】罗斯福

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选民,你可能会因为对胡佛政府的不满而投票给罗斯福,但你也可能会担心你支持的这位候选人将是第二个胡佛,他对经济危机的处理同样不力。那罗斯福究竟有什么优势打败胡佛,赢得总统大选呢?

【PPT】《罗斯福生平》

我们来看一下罗斯福的生平。从材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呢?

【提问】你认为当时的美国选民看中他哪些优势的地方而投票给他呢?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罗斯福个人的能力很强,这从他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来。第二有丰富的从政经验。第三是有惊人的毅力。但是我们说,这三点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能得到选民支持的原因是罗斯福的演说打动了人心。

那罗斯福在他的演说中说到了什么呢?大家来看一下。

【PPT】《罗斯福的演说词》

请同学们留意红色字体的那些文字。罗斯福提到,他要实行“新政”。

【板书】新政

这个“新政”指的是什么呢?“新”体现在哪里呢?这表明罗斯福宣誓,如果他任总统,他会采取种种与胡佛不一样的措施,我们就用“新政”这个词来表示。正因为以上诸多因素使罗斯福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板书】

4、罗斯福就任总统

这四个因素成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板书】

一、背景

【PPT】《新政实施的背景》

二、第二目:实施“新政”

罗斯福上台之后,立即实行应对措施。当然,这些措施是围绕着一个“新”字实施的。那这些应对措施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

二、实施“新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罗斯福新政。

【PPT】《罗斯福新政定义》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和财政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新政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第二阶段,着重改革。

不知道同学们对刚才展示出来的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还有没有印象。罗斯福说他要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采纳“必须的措施”。那他是如何在宪法赋予他 的权限内采纳必须的措施呢?

同学们看一下美国宪法有这样的规定:

【PPT】《美国宪法》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战争状态,同学们从课本第84页的“资料回放”可以知道当时罗斯福已把胶泥国际危机当作战争来看待。在这种情况下,总统可以召集两院开会,还可以召集两院休会,这说明总统基本上集立法权和行政权于一身。正因为这个原因,在罗斯福上台的一百多天内,罗斯福向国会提出建议,而国会就通过一系列法律。其中第一项是紧急银行法。而在众多法律中,有1/3是与财政金融有关。

【板书】

1、整顿财政金融

【提问】那为什么整顿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开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其中银行业破产,才会导致工业破产、有大批农民破产,工人失业。所以总统决定在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国银行休业整顿一天。这就体现出与胡佛的措施的不同。

【PPT】《“新政”的具体措施》

上节课我们讲到胡佛认为政府不是管理商业的,但罗斯福不但管理了,还要求银行整顿。不仅如此,几天之后,他 命令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七个月后,美元大幅度贬值,幅度在30%左右。这体现出罗斯福与胡佛的不同,胡佛不管理经济,但罗斯福政府却开始干预经济了。而国会也通过《银行法》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在第二阶段,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来管理最容易出现风险的证券业。这些措施很快得到奏效。1933年4月经济危机暂时停止。这使美国总统和国会有了信心,就是只要政府干预经济,就可能缓解经济危机。所以之后,他们在工业、农业上通过一系列立法来处理经济危机。

首先在1933年,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

【板书】

2、农业:《农业调整法》(AAA)

根据《农业调整法》,很快成立了农业调整署。它的职责就是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政府是这样子想,可农民不是这样子想啊!农民为了多获利,他会多生产产品,而产品多,价格自然会低,农民收入也会低,就是造成这个恶性循环,但政府要怎样做,农民才会心甘情愿呢?

【PPT】《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政府说服农民大规模毁坏农产品,然后给农民补贴。这个措施见效还是挺快的。1932年农民只有40亿美元的收入,但到1935年就增加到将近70亿美元的收入。

另外,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

【板书】

3、工业:《工业复兴法》(NRA)

根据这个法律,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来规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譬如说规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这些措施显然对那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的小企业有利。而规定员工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这显然是对工人有利。通过这个法律,使200万人重新就业,而复兴工业也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

但是,我们说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1700多万人失业,这就意味着还有1500万人失业。这就有点奇怪了,一方面美国政府为了让农民增收,大规模地毁坏农产品,却丝毫也不在意那1500人忍饥挨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提问】那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呢?

罗斯福是对失业人员采取直接救济的办法。但是他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救济资金很快就陷入低点。这时候罗斯福才想到增加就业机会。这种救济方法叫做“以工代赈”。

【板书】

4、“以工代赈”

也就是政府雇佣大批失业工人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如果我们说罗斯福命令银行休业整顿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那“以工代赈”又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创意呢?政府雇佣工人,政府成了资本家,成为雇主。这就意味这美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PPT】《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之前,大企业都在大资本家手里,相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我们把它称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在这之前,经济又是处于什么阶段呢?是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所以说“新政”是使美国逐渐转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折时期。在这段时期,美国花了180亿美元,建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学校和医院。要修建这些工程,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这些公共工程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田纳西水电站的修建的确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我们看一下经济学家的统计。

【PPT】《田纳西水电站》、《经济学家的统计》

我们说“以工代赈”标志着美国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提问】那你们怎么看待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件事?

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首先它收获了社会效益,因为解决了就业,也就解决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美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法西斯势力泛滥,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美国政府也是获利的。美国以“以工代赈”的办法给工人支付的工资比私人企业少23%~54%。所以政府有极大的获利空间。而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个人而言,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是失业者,现在有工作了。除此以外,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残疾人的救济制度。

【板书】《社会保险法》(SSA)

所以美国进入到这个阶段对政府和个人而言都是件挺不错的事。

三、第三目:摆脱危机困境

【提问】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呢?

【PPT】《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作用及意义》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它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呢?没有。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三个。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板书】

三、摆脱危机困境

【PPT】《美国人民生活改善》

经济复兴,国民经济状况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自然对政府就有了信心,因此社会矛盾得到缓和,也使法西斯势力无法在美国泛滥。而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一个最大的不同。所以,尽管罗斯福新政不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在1938年~1939年经济危机重现了。

【PPT】《1929~1945年美国生产状况柱状图》

但它的影响和破坏性会不会想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那么大呢?不会。首先,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固有矛盾,所以经济危机重现呢?两个原因。第一,国家已经开创了干预经济的模式,国家可以运用它的政策来干预经济;第二,哪怕干预经济不能马上见效的话,还有理发来帮助失业的工人。美国经济制度的这种重要调整,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三个内容。

【PPT】《知识结构图》

第一个是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罗斯福在经济危机的前提下当上了总统,他应对机关机危机的措施称为罗斯福新政。内容有四个,财政金融、农业、工业和社会福利。前面三个都与经济密切相关。

【PPT】《“3R”》

应对经济危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恢复经济,我们用“Recovery”这个词来表示;然后通过立法力图实行经济方面的改革,我们称它为“Reform”;社会福利体现的是救济,我们称为“Relief”。所以我们可以用“3R”来回顾新政的内容。另外,对新政的评价我们要掌握它的实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PPT】《知识结构图》

五、课堂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六道选择题,然后我请同学来回答。

【提问】(老师会对题目作适当的分析)

我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旧州中学

《秋天》集体备课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中《秋天》一。本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知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

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

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家乡秋景图。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学生简介作者。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授新、(一)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1)注音:

丁丁镰(lián)刀

肥硕(shuò)

栖(qī)息

鳊鱼

乌桕(iù)寥(liá)阔

蟋蟀(xīshuài)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èi)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乌桕:桕树。树叶秋天变红。

芦蓬:芦苇做的船篷。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检查划分诗歌节奏,熟悉诗歌内容情况。

(1)方法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2)《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学生找出哪些词语体现了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秋景?

“冷雾、白霜、乌桕叶”——秋色。“蟋蟀声”、溪水清冽、牛背笛声——秋声。

“稻香、瓜果、青鳊鱼、竹篱、”——秋实。“农家、渔船、草野、牧羊女”——秋图。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味。

(1)伐木丁丁地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极具诗意,又耐人寻味。如果换成“那割过无数穗稻谷的镰刀”,语言就显得抽象空泛,表现力和美感就逊色多了。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引导学生畅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形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用简洁的文字给每一节诗拟个标题,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引导归纳标题、图画:

(1)秋天在农家里。图画——绚丽多彩的农家丰收图。

(2)秋天在渔船上。图画——淡雅朦脆的渔夫晨归图。

(3)秋天在牧羊女眼里。图画——寥阔空远的少女思恋图。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引导小结:

(1)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在山谷里;稻田里农夫刚放下割稻的镰刀,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田野里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发散出稻香的气息;果林中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果农摘下沉甸甸的瓜果放进背篓里,带回家去,将丰收的喜悦与亲友一起分享……

(2)渔夫晨归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渔人却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船篷上洒满白霜,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3)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怎不见了那夏日里牛背上吹笛的少年?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憧憬在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中。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引导小结: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堂小结

本学习掌握了重点词语,品味了诗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本诗还要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三、作业

学会生字、新词,品味诗歌语言。

2、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作文:秋天在哪里?

四、板书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渔夫晨归图

集体备课教案 篇6

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 复习课题:第六课飞天梦想

第七课人类的翅膀

课前准备:课前把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问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抽时间先把会做的题做了。

考标链接: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复习内容: 第六课飞天梦想 1、我国的科技现状:

我国在航天技术、核技术、基因测序、杂交水稻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跃居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2、我国科技落后的表现:

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总体较低; 研发经费、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科技国际竞争力等在国际上排名不高; 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的尖端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3、4、辉煌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献身精神。科技兴国战略:

(1)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2)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内容(关键):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教育创新、科技创新)。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怎么做:

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 要大力加基础教育; 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 要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科技体制。(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七课人类的翅膀 1、辉煌的科技发明改变了类的生活:科技成就对我们的生活的改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的生活有着沉甸甸的科技含量。科技使我们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妙。2、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因为我们的美妙生活依靠他们的汗水来打造。3、4、科技是一把双刀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致人于死地。人类如何正确对待科技?

全面客观地看待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明确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类; 科学要关爱生命关爱世界,科学家也要关注科学研究成果是否合理;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类需要时刻修正科技发展的方向,修正科技成果应用的范围。5、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牵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想不想创新,能不能创新,敢不敢创新,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成败。6、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课堂环节:

集体备课“问题诊断” 篇7

一、备课规范模糊

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把教相同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 围绕一定的主题, 就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究。

现实中有些学校三令五申地强调集体备课, 到底怎么备?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引导教师的备课行为, 仅凭偶尔的兴之所至, 随便指点。这种情况下, 教师往往会被形势所逼, 即使没有眉目, 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看一步。或者散兵游勇, 由着自己的性子, 敷衍了事;或者“跑龙套”, 诸位教师轮流上阵, “慷慨陈词”一番, 便万事大吉;或者“包产到户”, 大家轮流值日, “一人栽树, 大家乘凉”。如此这般, 集体备课, 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 而且耗时费力, 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难怪大部分教师每每谈起集体备课, 便不知所云, 心生厌烦。

集体备课需要一个过程, 一个系统的组织过程。这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章法, 使集体备课的各环节能够环环相扣, 相互衔接, 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教师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备课, 使集体备课发挥应有的实效。我们反对教学的模式化、程序化, 更不赞成扼杀教师的个性。但凡事之初, 通过一定的“规范”, 抛砖引玉, 加强教师工作开展的方向性, 绝对不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鉴于此, 要组织集体备课,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不能只提出口头要求, 要拿出科学的章法。一要整体规划, 阶段推进。二要集思广益, 明确主题。三要科学设计, 专业引领。

二、管理机制疲软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 要想搞好教育, 管理是必做的一门学问。“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进经验都昭示着一个道理:要向管理要质量。实践也证明, 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只有建立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现实生活中, 一些学校由于对教研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甚至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是“不务正业”, 自然也就懒得费时费力地去建章立制。于是, 我们就经常见到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围坐在一起, 集体拉呱聊天, 或者偶尔你一言我一语, 表达一些无关痛痒的意见。一次活动记录, 要么寥寥数语, 不知所云;要么老生常谈, 套话连篇。研讨结果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而有些学校虽然制度健全, 但却只是案上花瓶、沙盘蓝图、墙壁标语。原因就在于对制度的落实打了折扣, 管理中或者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或者置制度要求于不顾, 只做表面文章。因此, 有时一些学校开展活动, 看似大手笔, 却难见真文章。

由此可见,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看似是教师拿不出热情, 其实是学校管理没有到位。课改之初,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入, 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难免会具有一些惰性。纵观课改十年,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是办学思想落后, 还是教学模式滞后?思来想去, 都不是, 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模式确有独到之处, 但现状没有改变, 究其原因, 就是忽视了制度的建设, 或者对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言以蔽之, 推行集体备课, 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在具体的活动中“激活”制度。健全与落实管理机制, 一要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二要规范严谨, 科学实用;三是要循规蹈矩, 适时介入。

三、合作观念薄弱

集体备课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思维的碰撞”。而这种思维的碰撞需要教师个体的能动创造, 在互动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生活中,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给你一个苹果, 你给我一个苹果, 我们只有一个苹果;我给你一种思想, 你给我一种思想, 我们却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同一问题的两种思想并存, 自然就会产生“思维的碰撞”, 进而拓宽教师的视野。

但实践中, 一部分教师往往以“老教师”自居, 成了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这些人往往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习惯于“依葫芦画瓢”, 得过且过。对冲击他的僵化的思想, 或者多年积淀的定势思维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思维, 常常感到无话可说, 甚至于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还有部分教师, 拘泥于个人主义, 对于集体活动总是漠然视之, 或者置身事外, 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于分内的事不是推三阻四, 牢骚满腹, 就是装腔作势, 无病呻吟;要么缄口不语, 冷眼旁观, 要么肆意发挥, 夸夸其谈。这种状态下, 怎么会有所谓的“思想碰撞”呢?现在的集体备课普遍缺乏实效性, 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经验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都可谓是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保守派”, 是阻碍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的“魔障”。经验主义、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地方学校变着法地“搞应试教育”, 重成绩, 轻过程;重个人表现, 轻团队建设, 同事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这种环境下, 作为弱势群体的教师怎么会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 将锦囊妙计倾囊相授?而这种经验主义、个人主义如果掺杂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 危害却是十分严重的, 这种状态下, 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 怎么进行合作呢?如果这样, 加强集体备课, 实现智慧共享, 岂不是一句空谈。

集体备课强调共同参与, 分工协作, 在互动互补中, 实现优劣相长。而忽略了“合作”, 这一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要能够在新的形势下, 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 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学校就要为教师创设合作的环境, 搭建交流的平台;教师也要放下包袱, 实现“合作共赢”。要坚信“相击发灵光, 切磋成良玉”, “合作”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论集体备课 篇8

1研究教材,人人初备

(1)理解“三点”——知能点、重难点、注意点。地理教材由众多知识和能力点组成,每章节教学内容都有其较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需要教师准确全面地予以理解和把握;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各章节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能点,具有生长性;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能水平下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注意点是指各知能点、重难点中易混淆的或关键的问题。找出教材中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教师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毕业班还要研究高考考试说明以及其它相关资料;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要详备突出重点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归纳注意点的方式方法,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方案,利于授课时切中要害,化难为易,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在高中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是教学重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是教学难点,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是注意点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则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育点。

(2)把握“三个认知层次”——了解、理解、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三个认知层次”,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和识别。如必修三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西北地区和其它自然区划的界线、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等知识均属此类。理解(或初步学会)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解释和说明。如必修三的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联系图、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地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等知识。运用(或学会)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以及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迁移。如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灌溉与次生盐渍化、种植业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等。这三个认知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使整体教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在每节课时教案中,不仅要一一列出各知识点,而且要分别用A、B、C注明教学认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学、练习的尺度。特别是复习阶段,拟出双向细目表,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要写出教学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体研讨,攻克难点。

2研讨教法,集思广益

(1)探讨“三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教法、学法、考(练)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和考(练)的恰当时间及方式。教法服务于学法,考(练)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际效果。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心中有数”,还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学生)”;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还要备怎么考与练。备教法,就是遵循课程标准,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方法、板书、作业等,把教材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即备出深度),如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因果联系、递进关系;把梯度大的知识点、重难点分散化,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即备出梯度);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关键字句归纳提取分析(即备出精度)。备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心智水平、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施之以有效的教法: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听课笔记、知识记忆、分析运用,到课后训练、笔记整理、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便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备考(练)法,就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注意点,并研究分析高考的考试说明和不同地区的考题,从中找出考练重点,精心创设课堂提问,设疑讨论、目标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检测、模拟训练、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强化学生记忆,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能力。

(2)研究“三结合”——知能结合、知技结合、知行結合。知能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理解、记忆、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现象,工业、农业、城市形成与分布等现象,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知技结合,就是把认识与地理活动、动手技能相结合,如进行热力环流、简易傅科摆设计实验等。知行结合,就是把认知与知情转化,、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如由环保理念上升为环保行动等。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环境观的教育。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域,知技结合属于操作技能领域,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只有三个领域有机结合,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

3管理创新,撰写教案

(1)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备课组“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充分利用好每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力,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弥补主讲教师的不足,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科学制定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提出教学主张、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多质疑: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合作研讨?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形成?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备课资料,使之适合当前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的发言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的前三天把已经备好的教案,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箱,让其他教师思考并提出不足、拿出修改文稿,集体备课时人人发言,大家讨论、形成共识,捕捉讨论中有价值的创新思维火花。备课组应经常邀请比自己高一年级的备课组长参与集体备课,请其提出上一学年度在教学本课题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借鉴。最后综合集体智慧,完善创新方案,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集体备课方案形成以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紧扣自备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捕捉感悟点,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开展自己的二次备课,形成自己上课的正式教案。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后分析并及时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教学得与失,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应树立的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根据个人的长处,备课组进行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教学相长。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时教师要纵览全局,制订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集体备课活动有可能会因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备课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订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周的课。高中地理教材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提前备好全章的教案,对整体内容有总体的把握,安排好教学计划,确定每一单元的主备人和集体备课的时间。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即教后分析。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后分析,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上一篇:四川电大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五句话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