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点点作文

2024-10-11

雨花点点作文(精选14篇)

雨花点点作文 篇1

雨花点点作文

雨花,我对它并不陌生,因为这一朵朵晶莹透亮,永不凋谢的小雨花是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就埋在了记忆的深处。“滴答。滴答”哦,又是可爱的小雨点儿们,是不是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偷偷溜出来玩啦?“啪啦啪啦”咦,怎么回事儿?原来,是顽皮的小雨点们使劲地跳到大理石的`扶手上了。霎时间,一朵儿透明、很干净的“花儿”盛开了:不规则的水花儿瓣,纯洁、透明,四周还洒这小小的水珠,飘着细细的雨丝;看起来是那么的清新,动人。这,是凡间的小天使吗?就在我细细品味时,刹那间雨花儿像晶莹的玻璃鞋一样破碎了,碎得是那么完美,那么令人不忍心,如天女散花般溅起一颗颗圆润的水珠,一直到无声无息地消失为止。

但是在过去,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发现,竟然有这样可爱的精灵,就在我身边飞舞,在我身边歌唱,我当时是不是太傻了?而这些太平常太平常的雨精灵创作出的雨花,我是头一次仔细,那么仔细的看过,一朵一朵,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是不能用画去描绘的,是不能用相机拍摄下来的,而是要用心,去静静地欣赏,去品味,去体会这样,大自然就与我们形影不离,不管在哪里

“滴答滴答”哦,这不是对面大哥哥架子鼓的声音吗?而雨精灵们带着朵朵雨花,一直跟着那跳跃的节奏,一直跳着,跳着。

朝前一点点 作文有洞天 篇2

新一点——深层析因

当今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大多是客观事实型材料(材料叙述的是一个或多个客观事实),这类材料审题立意最重要的方法是由果溯因。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材料所表述的结果,透过表层现象,找出造成事情结果的“直接原因”;然后,纵深发展,找出产生“直接原因”的“次深原因”;之后层进深入,找出产生“次深原因”的“深层原因”。这样,掘土挖井,井深见水,深挖见泉;材料分析透彻,观点随之新颖。文章言人之未言,不落窠臼,自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之美与“一枝红杏出墙来”之韵。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了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两个孩子得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半橙子,一个扔掉果皮,一个扔掉果肉;两个人扔掉的正是对方所需的。造成这个有点“悲剧”意味结局的原因是没有合作,没有合作的原因是缺少沟通。分析到此,确实颇有深度,但有没有更深的原因呢?两个孩子缺乏沟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进一步分析材料,可以推知,两个孩子并不知道对方真正所需,只是由己推人,需要果肉的以为对方也需要果肉,需要果皮的以为对方也需要果皮。否则,一个得到整个橙子的果肉,一个得到整个橙子的果皮,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导致他们缺少沟通的原因是思维方式,一种“己之所需,人(他人)皆所欲”的思考方式。

众星朗朗,不如一月独照。诚然,合作双赢、相互沟通,也是很好的立意角度,也能写出优秀作文。但从这两个角度立意的人较多,一多就缺少新鲜感。相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立意,角度新颖,内容深刻。一位学生就从思维方式角度立意,采用仿词手法,反思熟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出“己所不欲,可施于人”、“己之所欲,勿施于人”的观点,视角独特,耳目一新。

巧一点——反弹琵琶

李白、杜甫把诗歌推至顶峰,苏轼、李清照就在词上书写风骚;唐诗宋词难以超越,元人就在杂剧散曲上缔造辉煌。高考作文亦如此。有的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特别是虚构的寓言故事类材料,有较为明显的主题。这一主题,往往是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向,绝大多数考生也围绕这一主题立意谋篇。若一味从众,大多难以出彩。最好对材料进行反向推证,剑刺偏锋,切入巧妙,破中有立,“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反给人以巧妙独到之感、别有洞天之妙。

有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到底有什么区别?”上帝说:“跟我来。”上帝带他来到了一个房间,说:“这就是你所说的地狱。”打开门,一群人围着一口大锅,锅里有肉汤,但每个人都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有勺子,但勺柄比人的手臂还长,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将肉汤送进嘴里。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和刚才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同,一锅肉汤、一群人围着锅、一样长的勺子,但大家都脸色红润,身宽体胖,正幸福地唱着歌。这个人感到十分疑惑:“这是为什么?”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因为他们都会喂别人。”

这个虚构出来的故事的主旨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非常明显:相互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帮助他人自己才会受益。但是,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的感受仅此而已吗?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感悟呢?就拿“天堂人”的做法来说,的确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以为,握着勺柄的根部,折断过长勺柄,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种办法相比,哪个更好呢?显然,握着勺柄的根部,肉汤是吃到嘴里了,但长长的勺柄易碰着别人;折断勺柄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一劳永逸。虚构故事,映射现实。那么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反思现实,多少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捆绑人们的手脚,限制人们的行为,不正如那“长长的勺柄”吗?令人遗憾的是,有人却不深思这些“长长的勺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的危害,却从使用者方面找原因,讴歌那低效、笨拙的做法。这样的思维,影响更恶劣,为害更深广。只有解放思想,转换思维,大刀阔斧,废旧立新,奇技妙法自会娴熟应用,人间天堂自然姗姗而来。

这样立意,承认“天堂人”做法有效,又指出其做法并非最佳,攻守有度,有理有据有节;联系社会现象,提出独到见解,破立结合,新颖深刻别致。需要说明的是,对所给材料进行逆向思考时,一定要合乎情理,有度有节,不能有“抬杠”心理。这样才能言人之未言,如出墙红杏,拂面春风,给人以清新之感。

深一点——注入理性

认识有感性、理性之分,思维有感性、理性之别。这些知识,高三学子,尤其是高三文科学子,可谓烂熟于心。但一到作文审题,就被抛到九霄云外。看问题流于表层,写文章易动感情。虽主题明确、感情丰富、语言优美,但缺乏思想深度,所说的道理你知我知大家都知,不能给读者以启迪和顿悟,当然也难以打动阅卷老师。只有用理性认识去感知,用理性思维去思考,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析得透、见解深,才能开掘出最有价值、最有本质意义的道理,给人以心灵的震颤、精神的鼓舞、情操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赋予文章以深沉、厚重的内涵。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处铁轨,镇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两处铁轨中的一处仍在使用,另外一处则已经废弃多年了。有一天,镇上的一群孩子跑到铁轨上玩耍。只有一个孩子选择坐在了废弃的铁轨上,剩下的五个孩子都不顾危险坐在或者蹲在那条仍在使用中的铁轨上。坐在废弃铁轨上的孩子劝说其他孩子换个地方,可惜他的话非但没人听,反而招来了其他孩子的耻笑。

这时,一辆火车突然行驶过来,岔道工为难了:搬动道岔让火车改变轨道驶向那条废弃的铁轨上,这样就能挽救绝大多数孩子,然而,这样做也就意味着牺牲掉那个坐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假如你是这名工人,你该如何抉择呢?

对于这则材料,不少人仅从人数多少出发,主张搬动道岔。诚然单从数量多少的角度讲,两害相权取其轻,搬动道岔,牺牲一个孩子的生命,换取五个孩子的生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那些在使用中的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可以不听他人的劝告,但不会蔑视火车的鸣笛,会迅速跑开。而另一个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火车会从废弃的铁轨上开过,一定坚守阵地。不搬道岔,六人全活;搬开道岔,在废弃铁轨上的孩子必死无疑。此外,废弃的铁轨潜藏危机,转换轨道,就会让火车上的所有乘客处于危险境地。为了保护几个孩子,不仅要牺牲另一个孩子的生命,还可能搭上车上数百人的性命,这样做值吗?即使废弃铁轨可用,车上乘客安然无恙,但那个做出正确抉择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凭什么要为了另外五个孩子的无知而付出生命呢?再者,这样做也许会产生纵容人们违规的影响,若“岔道工”不在,难免酿成更大、更多的悲剧。由此可见,大局上面仍然有另一个大局——社会大局。

注入理性,看问题客观公正,著文章高情迈俗。需要说明的是,注入理性和“以情动人”并不矛盾。以理性著称的文章,看似无情却有情。因为理性并不排斥感情,有时,理性是一种更为高贵的感情。以理性著称的文章,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理性氛围,迸发出发人深思的理性智慧,以厚重的理性情感,振聋发聩,照样激情澎湃,“以情动人”。

nlc202309012209

高一点——上升哲理

哲思睿语,以其深邃的内涵、隽永的语句,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放射着灵性的异彩,给人以洞穿心扉之妙,启人心智之感。但不少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分析独具慧眼,揭示的事物本质也颇有见地,就是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进一步凝练为一种隽永的话语,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若能把观点认识向上抬高一点,上升到哲理层面,定能把材料所包含的关系和相关的道理阐发得生动形象,深刻深邃,从而使观点高屋建瓴,要言不烦。

一个人得到一把珍贵的紫砂壶,为防被盗,夜晚睡觉时都把紫砂壶放在床头。一次,睡梦中失手把紫砂壶的壶盖打翻在地,惊醒后,那人心想,壶盖打碎了,留着茶壶有什么用呢?于是,一手抓起茶壶把它扔到了窗外。第二天起床,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完好无损。那人又悔又恼,心想茶壶都扔出窗外摔碎了,留个壶盖做什么?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早晨出门,竟发现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有惊无险地挂在树枝上。

对于这则材料,不少人认为,材料主人公脾气暴躁,做事急躁。在事情结果未确定前,急于下结论,草率行动。也有人认为,材料主人公做事急躁固然是酿造“紫砂壶”悲剧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壶盖落地会安然无恙,茶壶甩出会毫发无损。按说,后者的看法,见解独到,揭示本质,语言也颇具灵性,但仍给人以“美中不足”之感。有一位学生,看法与第二种看法相近,只是稍加提升,联系哲学,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便境界全出。其看法是,材料主人公急于下结论的原因是他忽视了事情的偶然性,认为壶盖落地必碎、茶壶扔掉必烂。更进一步把偶然当必然,“守株待兔”是可笑的;忽视偶然性,扔掉茶壶,踩碎壶盖,是令人遗憾的。作者真诚告诫人们,生活中有许多偶然因素,在没有完全弄清事实真相之前,千万不要下结论。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也要心存一点希望,不放弃,保住人生的“紫砂壶”。

考生要养成对平凡琐事进行深刻思考的习惯,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对其本质内涵做独特的思考,对得出的观点、看法进行哲学层面的透视,进一步演化为深邃的哲理。这样,思想有高度,思维有深度,语言有亮度,文章入情、入理、入脑,读者有感、有思、有悟。

上述四点,看似高不可攀,做到其实不难。大多数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距此也就半步之距,只用朝前一点点,就能够做到;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做好。“文章最忌随人后,随人后处终随人。”审题立意,新一点、巧一点、深一点、高一点,只要做好这一点点,自会有与众不同的立意,别有洞天的作文。

雨花台作文 篇3

雨花台作文

五一前学校组织我们去雨花台,一走进雨花台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面环山的广场,广场上到处摆放着鲜花,不远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群雕。烈士们被捆着双手,脚上带着镣铐,庄重的表情坚定的看着前方,仿佛告诉我们为了中国人民没有什么能吓到他们。 从一侧的环陵大道可直接走到雨花台主峰,主峰上屹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身上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还竖着一座高大的青铜塑像,他挣断了铁链,双目圆瞪,双拳紧握,仿佛要打倒一切敌对势力。

在一棵苍劲的老松树下面有一排长长的黑色的墙。墙上刻满了牺牲了的革命烈士的名字,据介绍在雨花台殉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正是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雨花话题作文 篇4

我冷冷地看着雨丝下瘦弱的人儿,却没有半点儿动容。今天挺凉,但此刻雨下的她,只穿着薄薄的短袖。

她微微地倾过头,偷偷地用眼睛瞄向我这边。我也正用目光盯着她看,于是,我的目光与她的目光相撞,只不过她的目光似乎更轻些,撞便将它撞了回去。她受惊似的慌忙把头别过去,又摆出强硬的模样。

我偏偏不买她的账,仍抱着看戏似的目光看着她。我想她很快就会缴械投降了,不妨再等等。

雨渐渐的有些大了,她却还 赌气的站在雨下。风撩起她短短的头发,我似乎看见她的脸上有点水光。

看着她小小的、孤独的身影,我觉得自己又输了。

我起身去拿伞。撑开伞,雨嗒嗒地打在上面,一下一下,都仿佛打进我的心里。

终于,雨像爆发了般,瞬间变得很大、很重。那么重,压得伞下的我快喘不过气来,真的。好在,此刻她已在我的伞下。我蹲下来,正准备哄她进屋,她却也像爆发了般,“哇”的声哭了起来。我时手足无措,就这么看着她哭,和着雨声,显得如此凄惶。

我开始安慰她,她却还 是哭个不停,有种雨不停,她也不停止哭泣的架势。我见雨时半会也小不下去,便强行将她抱回家中。

许是哭累了罢,回到家她便嚷着要喝牛奶我知道,这是她想睡觉了。我拿出瓶牛奶,倒入她的奶瓶。乳白色的牛奶渐渐增多,到了那么光景,便不再上涨了。我刚盖好奶瓶盖,她立即抢过去,开始吸吮。我笑笑,不说话,褪去她身上湿掉的衣服,换上了套睡衣。

她很便睡去了。她很漂亮,不过只在她睡着时。

整个世界都安眠在雨的怀抱之中。

我撑了伞,走进雨中。黑色的伞在雨下似乎成了块渲染不开的墨迹。忽然想去看樱花了,可是,这个时候哪会有樱花啊。于是,便收着湿湿的心情又回到家中。

她还 没有醒,我便轻手轻脚地进去拿她换下的衣物。“姐姐!”她叫。我应了她声。她努力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了我,便又闭上,似乎只为确认我在不在她身边。

我以为她又睡去,便要离开房间。她却叫住了我:“姐姐,你陪我睡觉好不好?”“好。”我答应。于是,便陪她起睡。

“姐姐,我们永远不要分开好吗?”

“好。”

“你永远当我姐姐,别不要我,好不好?”

我的`眼睛湿润了。

就在不久前,我呵斥她:“我再也不要当你姐姐,再也不要和你待在起!”只因为她弄花了我的纸浆画。她诧异,之后眉头皱,“哼”了声,随即跑到还 在下雨的外面的世界。

她口中含着奶嘴,两只眼睛弱弱地盯着我,生怕我说出那个“不”字。她的眼睛像朵带雨的樱花,击中了我的心房,股酸酸涩涩的滋味顷刻间充斥了我的鼻腔。

“……好!”

外面的世界太冷,你还 是钻进我的臂弯下吧!

我们不分开。

奇幻雨花石 篇5

无独有偶,1987年,南京六合又出土了一处宋代墓葬。人们在墓葬中发现了一枚用雨花石雕刻的桃形饰品。(图1)

由此可知,早在5800年前,雨花石就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被当成贵重物品,象征财富和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出土雨花石的墓葬都出现在南京,我国其它地方几乎没有关于用雨花石作为陪葬品的记载。

时至今日,南京人喜欢收藏雨花石的习俗一直没有改变。南京地区有很多雨花石收藏者,蔡明义是其中的一位。他说,他最得意的一块石头,是在30年前偶然遇到的。

1978年6月的一天,蔡明义带朋友到南京市六合区灵岩山游玩。出于习惯,游玩中,他也在山上寻找石头。

经验告诉蔡明义,这样的寻找只是碰运气。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发现差点让蔡明义高兴得晕过去。

蔡明义说,我发现一块石头有一点红,拿起来一看,高兴得一屁股坐在地

这块让蔡明义欣喜若狂的石头,3平方厘米大小,质地如同玉一样温润透明,奇特的是,石头上清晰地显现出一张活灵活现的狐狸脸。(图2)

蔡明义给这块奇特石头起名叫生命。

王晓钟也是一位雨花石收藏家。他说,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观赏石,但雨花石的美独一无二。最吸引他的,就是小小的石头上天然呈现着丰富的图案,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又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在王晓钟的收藏中,有一块非常奇妙的石头,上面的图案像故宫的太和殿。

王晓钟说,上面放大后看,像是黄琉璃瓦组成的金顶,下面有两层楼房,还有一层一层的台阶,并隐隐约约地看到金水河和玉带桥。(图3)

有人形容雨花石:“石孕天然万象,石呈大千世界”。雨花石的美让无数收藏家魂牵梦绕。就连艺术大师刘海粟也曾感叹说,自己画了一辈子画,雨花石里仍然有他没有画过的颜色。(图4-1,2,3,4,5)

然而,在地质学者的眼中,雨花石美丽的外表下,却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甚至记录着千百万年地球演变的历史。

2011年3月,《地理中国》摄制组跟随南京地质与矿产研究所陶奎元教授,探秘雨花石。

陶奎元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研究雨花石的成因,他说,全世界雨花石的主要产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六合是南京市一个远郊区县,距南京市区40公里。

汽车驶进六合区后,就可以听见远处山头传来巨大的机器轰鸣声。

陶教授说,六合地区分布着上百平方公里的砂砾层。从岩层中挖掘出来的砂土和鹅卵石作为建筑材料销往全国各地,雨花石就出自这些砂土和鹅卵石中。

六合区米营镇一个正在开采的砂矿,每天,都有附近村民等候在这里,从成百上千吨的石头中挑捡雨花石。

他们捡的主要是五彩石。五彩石带有一些颜色,主要用于美化庭院。但它质地粗糙,不透明,石头上也没有纹理,当地人称“死石”。而雨花石质地细腻、晶莹剔透、纹理丰富、图案耐人寻味,所以被形象地比喻为“活石”。

矿场场主说,每天从砂砾层里开采出来的鹅卵石成百千上千吨,可是精品雨花石却找不到几颗。可见雨花石的稀少和珍贵。.

从采石场挖掘出来的石头,为什么有的普普通通,有的就成了晶莹剔透、色彩绚丽雨花石呢?陶教授说,这是因为雨花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矿物成分:玛瑙。

玛瑙是如何形成的?它怎么和雨花石联系在一起的呢?

雨花石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玛瑙石。陶教授说,这是因为雨花石中那些神奇美丽的花纹是由玛瑙构成的。火山爆发后,岩浆冷却的后期,还有一些残余的气液体,这种气液体富含二氧化硅,会填充到岩石的孔洞中,气液体中的二氧化硅以胶体状态析出,沿着空洞边缘慢慢生长,形成玛瑙。

要想彻底了解雨花石形成的奥秘,必须到一个剖面清晰的砂砾层去看一看。

近几年,为了保护有限的资源,六合政府关停了很多砂矿,大部分砂砾层都被划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范围内,永久地保护起来。

在六合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叫作方山的地方,有一座高约十几米,宽五六米的砂砾层,中间部位镶嵌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陶教授说,这就是雨花石的家。(图5)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鹅卵石嵌在里面?陶奎元说,这个砂砾岩层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物质成分,里边的砾石都是圆的,我们叫鹅卵石,如果我们到河流边走一走,能捡到这种椭圆形的石头,所有的石头都是圆形的、椭圆形的,说明这种砾石是经过河流相当长距离的搬运后滚圆后形成的。

陶教授说,玛瑙在岩石孔洞中安家之后,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含有玛瑙的火山岩以及周围的地层破碎崩塌,大块的岩石滚落下来,被卷入溪流中。巨大的

岩块在河床中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形成鹅卵石。最终,这些鹅卵石在河流下游较为宽阔的河床中沉积下来。

陶教授又带记者看了其它几处砂砾层。这些砂砾层中都含有大量的鹅卵石。陶教授说,这些含有雨花石的砂砾层在地质学上被称为雨花台组,形成于距今1000万年前。这种砂砾层在六和地区分布很广,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

根据陶教授的解释,雨花石是被流水搬运到这里的。雨花石的出生地又在哪里呢?它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六合安家落户,而其他地区几乎见不到它的踪迹呢?

在跟随陶教授考察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些砂砾层周围,到处可见颜色灰暗,表面布满了孔洞的岩石。陶教授说,这是玄武岩,是典型的火山岩。

跟随陶教授继续考察发现,在一些砂砾层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玄武岩。陶教授说,距今1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新世时期,六合地区曾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这些玄武岩受到均匀冷却收缩的作用,形成了柱状节理,覆盖在六合地区上百平方公里的砂砾层之上。

既然雨花石的形成与火山有关,而六合地区曾经发生过火山喷发。那么,雨花石是否就出自眼前的这片玄武岩中呢?

陶教授说,1000万年前发生在六合地区的这次火山喷发由于岩浆中二氧化硅含量较少,没有在岩石孔洞中形成玛瑙。除此之外,雨花石的形成必须经过河流的搬运,而这些玄武岩和雨花石定居的砂砾层同在一个地层之上,显然不具备搬运条件。看来,雨花石来自本地的说法并不成立。雨花石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地质专家分析,大块的岩石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磨蚀成鹅卵石,至少需要几十公里的路程。由此推测,雨花石诞生的地方离六合应该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于是,地质专家从六合出发,沿着长江一路寻找。

果然,他们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

在安徽北部的繁昌、安庆以及江苏南部的江宁澧阳、澧水一带,地质专家发现了一亿年前中生代时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而且岩石的孔洞中含有玛瑙。

这是否就能断定,这里就是雨花石的诞生地呢?

为了确定雨花石的来源,陶教授对雨花台组砂砾层里的鹅卵石逐一鉴定,没想到,鉴定的结果让陶教授喜出望外,专家们找到了更确凿的证据。

陶教授发现,六合地区砂砾层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鹅卵石,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令地质专家感到兴奋的是,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的火山岩周围也存在不同时期的地层,而这些地层中的石头和六合砂砾层中的鹅卵石完全对应。

这些鹅卵石为什么一路迁徙,最终在南京六合沉积下来了呢?陶教授解释说,这与六合的古地理位置有关。

距今1000万年前,六合紧邻古长江,是众多长江支流的必经之地。巧合的是,六合地区地势低洼,河流流经这里时,水中携带的较粗的砂粒和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说到这儿,雨花石的形成之谜终于揭开了。首先火山喷发形成玛瑙,然后含有玛瑙的地层破碎崩塌,接着,巨大的岩块经过河流搬运被磨成鹅卵石,最后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几个条件缺少一个,雨花石都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不过,还是无法解释雨花石中那些神奇图案形成的原因。为此,陶教授带记者来到一位雨花石收藏家的家里,就着各种各样的雨花石,剖析那些神奇纹理形成的奥秘。

在一块雨花石上,有5个一模一样的阿拉伯数字3。但翻过来看竟然都变成了英文字母C。(图6-1,2)

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图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仅仅是因为石头里面含有玛瑙吗?

经过多年细致的观察研究,陶教授发现,雨花石中纹理的变化无常,主要取决于玛瑙形成之初,二氧化硅气液体所充填的岩石孔洞的形状和充填方式。

原来,岩石孔洞形态的不确定性造成了雨花石纹理的丰富多变。而且,还有一些精品雨花石,它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纹理,而完全是一幅图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图7)

陶教授说,二氧化硅含铁、锰、铜等不同的杂质和充填方式的差异,导致雨花石千变万化的纹理和无所不有的色彩。岩浆中残余的气液体在岩石孔洞结晶程度的不同还会形成水晶、碧玉、蛋白石等不同的矿物,它们也是雨花石家族中璀璨夺目的成员。

陶教授说,玛瑙在岩石孔洞中按照一定规律生长只是雨花石纹理和图案形成的第一步,雨花石在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不断地渗透进去,和玛瑙掺杂在一起。同时,各种各样的地质运动也参与其中,共同塑造雨花石的容颜。因此,很多雨花石中的图案是无法解释的,这也正是雨花石的魅力所在,是大自然的不雕不琢,自然天成。

雨花台之旅作文 篇6

雨花台之旅作文

雨花台之旅上周末,学校组织了春游,前往雨花石的故乡――雨花台。我们坐了很长时间客车才到达目的地。下了车,穿过那一片绿油油的林荫道,星星点点的阳光透过刚长出新叶的树林洒落在地面上,像是为大地铺上了一个巨大的碎花地毯。道路两旁还栽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绿色植物,层层叠叠,煞是好看。我们首先被带领着去了游乐场。大家都爱玩碰碰车。只见大伙儿兴奋地一批一批地进去,开心地坐上了五颜六色的`碰碰车。随着铃声的响起,我们驾着车你碰我,我撞你,有的同学还专门找老师撞,开心极了。我打心眼里佩服那个指导老师,他控制的车子开得简直是出神入化,能够灵巧地围着我们不会开的同学打转转,还很轻松地掉转头来把一个撞他的车子撞出好远!结束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接着,我们还兴致勃勃地玩了“章鱼”、“海盗船”、“滑行龙”等项目,弄得我头晕目眩,不过也觉得玩得十分过瘾!之后,我们还去观看了一个介绍关于“恐龙时代”的立体电影短片,影片中科技所营造出来的立体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我们时常感觉到那些恐龙就要碰到我们的鼻子尖了,不少同学都忍不住要伸手去抓、去挡!现在的科学技术真是神奇啊!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了革命先烈纪念馆。在那里,展示了许多烈士的事迹和他们生前所使用过的物品。大家表情都很肃穆,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我们现在的自由、快乐的生活都是用数不清的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幸福的家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雨花台。当我再次回首,那洁白的革命烈士雕刻在夕阳下显得熠熠生辉、分外美丽。祝愿我们的祖国将来更美好!祖国,我为你自豪!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芳草园小学 四(5班)周池峰

南京的雨花石作文 篇7

一颗小土球,挤在混沌的土中。在岩层之上,被数吨泥土挤压。其它石头,认命了。可能会被挤压成一层一层的,成为大理石;可能会被碾碎,化为尘土;有的很幸运,找到了虫尸虫骨,成了化石琥珀。它,尽量的聚合身旁的矿物质,结了一层白膜。谁知道,它是那么不幸,身旁的环境是如此污浊。它不知吸收了多少黑色的杂质。

可能别的石头都在被最好看的物质吸引,它不知犯下多少错。它吸收的物质,都以它自己的方式,去转化为自己的纹路。

几千年,被岩石打磨,被地壳向上托,随着泥土向上一点一点地爬,终于有一天破土而出。

它的样子,奇异而是那么别致,半透明的白膜中有着弯曲的`纹路。它犯了几千年的错,不与常人(石头)一样,竟修成如此美妙的境界。

这使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老妪,想修禅,让自己家平安。她从别人那儿得来了一个咒语,每天在佛像前念咒。佛像前摆着一碗黄豆,她不知自己的咒语竟念错了,但是她一直念了五年。现在她一念咒,碗里的黄豆就会跳跃,像体会了别致的禅而喝彩。

一个喇嘛经过,他发现一个小破庙中竟充盈着禅意。他好奇地走近,才发现是一个老妪。这喇嘛很惊奇,她念咒念错了。便让老妪改正。老妪很失望:“那我岂不是白念六年咒?我还得谢谢你呢!”等再念时,黄豆不跳了,禅意全无。喇嘛心想:不好,自己害了她。于是告诉老妪其实是自己在测她是否信自己的话,她的咒是正确的。于是,老妪很高兴,又回到了之前。

“石中皇后”雨花石 篇8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雨花石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称得上“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风采,成石中之神品”。它那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堪称“石中皇后”。雨花石如同一个天地孕育而生的精灵,深藏于不为人知的深处,静静地等待着你发现的那一天。

提及雨花石,往往伴随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雨花台上有一座雨花观,雨花观中有一位雨花真人。雨花真人端庄睿智、深藏若虚,经年静坐而绝少宣道,仿佛自己就是一部深奥玄秘的经书。一天,雨花真人开坛讲经,口若悬河,微言大义,智慧与品格感动了上苍,于是诸神决定降下一场五彩天雨。五彩天雨犹如天花乱坠,杂沓而下,泠泠的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变化成一粒粒玛瑙般的雨花石。

尽管传说玄之又玄,但若与绚烂多彩的雨花石相比,传说也会黯然失色。雨花石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称得上“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光辉,孕万物之风采,成石中之神品”。它那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堪称“石中皇后”。古往今来,无论是柳宗元、苏东坡、唐伯虎,还是周恩来、徐悲鸿,都曾为它的美丽所折服。

雨花石讲究质、色、纹、形、巧、美、奇,能得其一二者已可称上品,若能将七种特质集于一身,可堪称神品。张轮远曾创新地将雨花石分为二十四品:端好、精致、朗透、细腻、饱满、鲜艳、绚丽、绮丽、清淡、雅趣、苍老、柔嫩、高古、含蓄、深远、疏野、雄浑、刻画、磊落、纤细、生机、精神、奇特、怪异。亦可为藏石爱好者的鉴赏标准。

上佳的雨花石讲求四个字:“透”、“细”、“润”、“朴”。

“透”则有灵气有韵律,山川的晨光暮霭,江河的水波光影,皆从透出。“透”有全透、半透、微透之分,而何处需透、何处半透、何处不透,则讲求恰到好处。

爱石的苏东坡在《怪石供》中“精明可爱”、“与玉无辨”的描绘就是指石质的“细”,雨花石也不例外,细腻无杂是评判雨花石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民国雨花石收藏大家王猩酋曾评价蛋白石:“浸水窥之,则如雾如烟,溟溟如细雨,透而不露,如葡萄剥皮。”蛋白石或兼有蛋白石的雨花石,观之似透非透,如雾似烟,温婉如玉,其中种种,唯有一个“润”字。

人工易得,古朴难求。任何人工的雕刻琢磨、磨光抹蜡,都会对石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古云:“石可破,不可夺其坚。”说的就是“朴”这个道理。

爱石者皆爱色。雨花石玉质天章,古有“白如霁雪,紫若蒸霞,绿映远山之黛,黑回瀚海之波”之说。雨花石所呈现的色彩主要分为红、朱、白、黄、绿、蓝、青、紫等。并且诸色彩再混合变幻,生出无穷的色相。雨花石中,黄、白、红、黑等色比较常见,而绿、紫相对较少,特别是蓝色,极其稀有,自然最为珍贵。

根据雨花石色相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色和复色。其中又以复色为贵,颜色越多越珍贵;单色则以颜色纯者为贵。上品的雨花石往往无需清泉冲洗就能显现出质精色艳的特点,而一般的雨花石需贮之清泉,方能见色之奇妙。无论单色、复色,都以颜色鲜艳、自然雅趣为上乘。

“无像不包”或许是对雨花石纹的最好概括。

雨花石纹或显于外,或藏于内,或点缀万千,或排列整齐,或奇诡万变,或莫名其妙,更有甚者,石纹增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难怪藏石家们常常感叹:“悖人意者谓之天难,适人意者谓之天巧。”

雨花石按照其自身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常形、稀形、异形三大类。常形又可分为扁圆形、椭圆形、条形、多边形;稀形可分为球形、方形、圆柱形;而三角形、马蹄形、元宝形等则是异形的代表。

在“觅巧派”的心中,“无巧不成石”,言外之意是没有“巧”就算不上一块好的雨花石。而苏东坡也十分赞成,在《怪石供》中写道:“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

“巧石”的迷人之处,在于自然鬼斧神工之后的万千造化,或有“巧形”,或具“巧色”,或备“巧纹”。巧石或如幽人兀立,或如孤舟独钓,或如高山寺塔,或如水榭亭台,或如雨中漫步,或如云中日出。最为奇巧的在于,观者竟不相信为自然天成,而怀疑是人工绘制!

“探奇”,是藏石家的收藏宗旨和孜孜以求的目标。张轮远有云:“天然一幅图画,画中有诗,是弄石的大旨。”诚然,画中有诗是石中的上品,固可称奇,但奇石绝不仅仅止于“画中有诗”。

奇石表面起伏跌宕,迂回峭折,阴阳正背,参差皴皱;亦有玲珑多孔,上下贯通,四通八达,变化多端。石痴米芾所言“瘦、透、漏、皱”成为公认的奇石标准,而雨花石之奇妙更在其质、色、纹、形中变化万千,其奇妙之态不胜枚举。

雨花奇石一出往往令百石失色,众人哗然,在惊鸿一瞥中,毕生难忘。而奇石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更是激发了无数藏石爱好者探求的热情。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雨花石如同一个天地孕育而生的精灵,深藏于不为人知的深处,静静地等待着你发现的那一天。

美丽的雨花石作文 篇9

我的家里有五颗雨花石,它们静静地躺在透明的花瓶里,那是我在楼下花园玩耍时拣到的。

周六中午,我把它们拿出来,我仔细地观察,雨花石大小不一,表面却很光滑。有黑色、褐色、黄色……我拿出最喜欢的那颗,铁锈色的雨花石。把它放在太阳下,会反射出微弱的光。它大约有两个鹌鹑蛋那么大,很美丽,纹路清晰,就像漂亮的山水画。我用放大镜仔细察看,发现看起来完好无缺的表面。实际上,它身上有许多小小的洞和细小的纹路。相信它还在花园里时,一定饱经了风霜。

我久久端详着雨花石,想知道关于它们的故事。也许,它是女娲补天时用的五彩石其中的一块,不慎掉落凡间。也许,它是精卫填海时投下的石头,因为海水干枯,得以重见天日。也许,它是陨石降落到地球,摔落的一块碎片。也许,这是掉入海中的和氏璧留给我们的线索。也许,这是嫦娥佩戴的饰品,在嫦娥升天时掉落到人间。也许……我想有一天,它会成为无价之宝,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我呢,说不定可以像蔺相如一样拿着美玉去与各国谈判……想着想着,我突然回过神来。

雨花台作文300字 篇10

今天我不和大家谈我去过的其它地方,我就先说说一说我们南京的`景点――雨花台。

走进雨花台便可看见烈士就义群雕那群雕刻得惟妙惟肖仿佛革命烈士的形象已浮现在我的眼前,走在小路上两边的大树树叶茂盛,树干粗壮,为路人遮住太阳。雨花台拥有许多的名胜古迹:甘露井,雨花阁,二忠祠……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到烈士纪念碑前。烈士纪念碑十分高大,碑身上写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我仿佛看见了英雄们那不屈不挠的样子,那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样子。再往前走别到了曦园孔雀园,在那里有白孔雀和蓝孔雀,园里的孔雀无忧无虑,孔雀们也十分漂亮尤其是在它们开屏时弟弟都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好美呀!”曦园孔雀园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就像是给游客们和孔雀的共处。看着这么美丽的孔雀游客们纷纷买了孔雀粮给孔雀吃,我和弟弟也买了,给孔雀喂食时。这是我第一次与孔雀第一次进距离的接触我感到开心无比。

雨花台的风景令我难以望去。

南京中医雨花石收藏第一人 篇11

沈建平是南京宁西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医师,他举办的一场名为“首届中医雨花石文化展”,吸引了不少来就诊的病人家属、患者以及附近的社区居民。在“藏宝人”沈建平的“工作室”里,大家围拢在一起,性格开朗的沈建平也为大家展示了他用心收藏了30年的“宝贝”——十多枚各具特色的中医草药雨花石。什么舌苔、首乌、虎杖、梅花、汤、耳朵、人、参、柿子……这些与中医药相关联的造型雨花石尽收眼底,令大家大开眼界。

舌苔雨花石见水就变“活”了老中医怎么和雨花石联系起来呢?他介绍说,“当时,省里需培养一批医药新人,给无锡几十个名额,我就这样来到省中医院接受培训并留了下来。”他至今从事中医40年。他说,自己老家是无锡人,南京是他第二故乡。早听说,雨花石是南京的一绝,也是南京的特产之一。

沈建平能与雨花石零距离接触,还是在1980年医院派他到六合县人民医院搞科研开始的。为了研制一种抗癌新药,他总是乘车来往于六合县城和农村之间,这样才有收藏雨花石,特别是收集与中医有关的雨花石的机会。他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让宝贝擦肩而过。他收藏的宝贝绝大部分来自雨花石产地六合。

有一次,他下乡随访,回来的班车却没有了。他就沿着河边、沟边步行20多公里返回县城。途中,他意外地发现一枚雨花石长得像人的舌苔,他如获至宝,开心了好几天。

沈建平小心翼翼地拿出这枚“宝贝”,只见这枚雨花石,如同病人伸出来的舌头,中间突兀、四周渐低下去,表面光泽如见风的猪肝。

这时,沈建平将其浸入水中,片刻,这枚石头竟然变成了另一番“景象”:石头色泽呈红砂状,透明,深红色的纹路清晰可见,犹如舌苔上的血管纹路,宛如一健康人的舌苔。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简直是“活舌”化石!“这枚石头正反面都有‘戏’”,他说着就翻过来介绍,“这面的纹理形状和正面差不多,但有一处叶脉似乎枯萎掉了,上面的血管处有一个虫斑。”一位来看病的盐城顾先生连连称奇,大呼过瘾。沈建平说,像人舌头的雨花石并不稀罕,却没有一枚像舌和苔都有的雨花石,可以说独一无二。为什么强调要放在水里看?他说,“在水里大家看得才能更清楚,更富有新意。让舌苔见到水变‘活’起来,也是寓意让病人活下去,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随后,沈建平分别用称中药的盘秤和电秤一称,体重均是155克。其长5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别看这枚小小的雨花石,身价不菲。据了解,90年代,一位看病的日本留学生要出一万元美金买下,被他婉言拒绝了。现在这颗“活舌”价值一、二百万,够买一幢房子,但他表示,自己不会出手的。这是中医药植根于中华5000年文明的见证。这枚雨花石还曾获省中医院首届艺术节特别奖。

建议大家常察舌了解自身状况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病人必做的“功课”。沈建平认为,他把“望”放在第一位。就他来说,为病人察舌是他就诊时第一个规定动作,并已形成了习惯。他说这与他拥有这颗舌苔雨花石有关。

舌头究竟与疾病有什么关系呢?作为宁西门诊部中医抗癌团队中的“年轻人”专家,沈建平说,从舌苔能读出一些疑难疾病或癌前期病变的一些信号。尤其,对患肿瘤病人的病来说,发现舌泽发紫的,苔比较厚的,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建议,大家不妨养成一个习惯,经常对着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舌苔有没有变化。他说,舌尖部反映心脏的病变;舌中部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反映肾的病变;舌边部反映肝胆的病变。一般正常人的舌舌质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他提醒大家,如果察舌时出现异常,比如淡白舌表明气血不足;舌质红表明热盛;舌尖红表明心火旺盛;舌边紫暗多表明血瘀症候等。他认为中医舌诊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诊断更多的还必须通过联系病史、化验、拍CT、核磁共振、病理报告以及其他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参考,为早期发现疾病提供依据。

收藏雨花石“宁缺勿滥”

沈建平从1980年就开始收藏雨花石了,共有20多枚,其中一半是来自“雨花石之乡”的六合,有的是在市场上淘的。目前他收藏的量虽不多,但精品却有十种,他要做到宁缺勿滥。

“雨花石不可复制,没有一枚相同。”他说,“这些雨花石代表着南京的文化,里面蕴藏着中医文化,比如汤药的‘汤’、‘舌苔’、‘耳朵’、‘人’、‘参’、‘虎杖’等中草药雨花石。”

其实,每一颗雨花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他十分开心地说出心中的之最:令他最愉悦的是一枚梅花鹿头造型的雨花石,看到它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最骄傲的是枚“梅花”石,里面有红梅和腊梅。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又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最欣慰的是枚黑色的何首乌雨花石,它像母亲背着一个孩子,而何首乌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最有纪念意义的雨花石是枚极像李时珍采药的经典镜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明代,而且印刷也在当时的南京。

沈建平一般不轻易拿出自己的宝贝,也从不参加社会奇石展,说是怕丢失。而在给有些病人就诊时,他却毫不吝啬给他们看,坚定他们的信心。

雨花石作文300字 篇12

妈妈说: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玛瑙,主要出产于南京市六合区雨花石是因为在古代这里“落花如雨”而得名的。雨花石与其他石头不同,一般石头形状不规矩、粗糙,而雨花石是椭圆型的、光滑的。它们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色、有灰色、还有黄色等等,它们的花纹各式各样,有的象大山、有的象河流、还有的象沙漠。这些雨花石不但看起来非常美丽,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一块雨花石在我的书桌前陪伴着我。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它摔在了地上,摔得很重,顿时迸飞了一块角。从此,它变了模样,再也不圆了,像天上的圆月,突然间被咬去了一小块。 我轻轻地抚摸着它的伤痕,那淡淡的绿,映着几丝血纹,连着乳白色的薄雾,衬着点点灰,簇拥着一团棕褐,这一切反而更增添了几分魅力。

雨花石-写物作文 篇13

以前,我就听说雨花石不仅很美,而且很有趣。今天老师带我们去雨花石展览馆,我真是激动万分啊!一进馆,一排大字就映入了我的眼帘,原来是著名书法家题写的一副字:“宇宙神奇尽在石中”。我想:宇宙这么神奇,怎么会只在石头里呢?于是我怀好奇的心情向展览馆里走去。哇!这么多的雨花石啊!馆的正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柜,里面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雨花石。四周摆着几个长方体的玻璃柜,陈列着几个奇特的雨花石。每一块石头旁都有一个精美的牌子,分别标着他们的名字。馆长向我们介绍:“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它主产自扬子湖畔,是一种天然花玛瑙。

雨花石主要‘六美’质美、形美、色美、弦美、呈象美、意境美。‘六美’程度可分绝品石、珍品石、精品石、佳品石等品级……”我不等馆长说完,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四处看了起来。各种各样的雨花石真是琳琅满目!有呈现出褐色牛头的“美国公牛队队徽”;有“双人技巧”仿佛是一个人在托着另一个人玩杂技呢;还有“拳击”,就是拳王阿里在练拳……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冲浪运动”了。只见一个椭圆形的雨花石平放在玻璃柜里,有几个黑点在石头上,仿佛一个人在帆板上踏浪。还有一个深黄色的圆点在石头的左上方,那不就是一个太阳嘛!踏浪者在烈日下,不畏艰难险阻,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着,真是栩栩如生。我想:奋力拼搏的奥运健儿们不正是这样嘛?他们为了给祖国增光添彩,不知付出了多少汗和泪啊!他们常年不畏艰苦,忘我地练习,不正如这块石头上的踏浪者一样,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吗?收藏这块石头的人也一定想告诉我们,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毅力,要不畏艰险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吧!看着看着,我感觉自己一下子激动起来,浑身充满了力量。以前,我总以为是人们用彩笔在石头上描绘出的各种画面。经过今天的参观我才知道这些美丽又奇异的石头都是大自然的产物,真是太神奇了!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宇宙神奇尽在石中”。

雨花点点作文 篇14

关键词:钱斐仲;《雨花庵词话》;词学主张;“清”

钱斐仲,清道咸年间女词人,幼名钱十三,字斐仲,号参霞。《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钱载曾孙女,布政使钱宝甫女。浙江嘉兴人,有《雨华庵诗余》一卷,辑入《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附《词话》一卷。

对于钱费仲的词作,前人评价甚高。如清人张炳堃“餐霞夫人为南楼老人族裔……所为词幽抑怨断,恻侧动人,正如鸾音凤吹,缥缈天外,一扫闺襜绮艳”。况周颐“秀水钱餐霞费仲《雨花庵诗余》,轻清婉约,思致绝佳”。谭献“秀水女士钱餐霞《雨花庵诗余》,予借观,洗练婉约,得宋人流别,附词话亦殊朗诣”。上述论评,无论是“一扫闺襜绮艳”、还是“轻清婉约”,似乎都指向了钱斐仲词作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清”。其夫戚士元附于词话后的一段评价似可为此做另一个注脚:“孺人素性澹泊,不习铅华,历数十年如一日。”从上述众人的评述可以看出,“清”至少有与“绮艳”、“铅华”相对之意义。所谓的“清”,并非指向清淡枯寂一路,而是有着丰富多重的审美意义。只是上述众人中,对钱斐仲词风的评价多侧重在对《雨花庵诗余》的观览阅读上,而对于钱斐仲的《雨花庵词话》,似乎只是顺带一提。自然,具体的作品是反映一位词人词风词貌的重要基础,只是,作为比具体词作更具理论色彩的词论,似乎更能直接地说明一位词人的词学主张。

《雨花庵词话》最早的版本是同治七年戊辰刻本,附录于《雨花庵诗话》之后,另有《词学季刊》本与《词话丛编》本,两个版本在一些细节处略有不同而大体相类。

《雨花庵词话》共十二则,最能体现其“清”的词学追求的有以下几则,而每一则都体现了“清”这一丰富内涵的不同侧面。

《雨花庵词话》第三则:“乐笑翁词,清空一气,转折随手,不为调缚、丽不杂,淡不泛,斯为胜乎。余谈古人词,惟心折于张、姜两家而已。”张炎与姜夔两位词人,各自的词作都有着多方面的风貌,似不能用一语概论为单一的就是什么风格,如张炎不仅有婉约柔情的词作,在29岁那年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后也有不少向“辛派”词风靠近的作品。但“清空”一语似是两位词人都具有的特点。以往的柔情词,如周、柳,如秦观,往往大段铺叙和渲染,以极缠绵往复之至。但是由于过分就实,难免会生出烂熟软媚的弊端。白石的词却善于“提空”,善用虚字,无限哀感,都在虚处。至于张炎,在《词源》中尝云:“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观者无掩卷之诮。”所以不管是张炎还是姜夔,词都有“清空”、“不质实”的一面。《雨花庵词话》第十一条,论及朱彝尊咏物词多故实而少清空:“吾乡朱竹垞先生自提其词曰‘不师黄九,不师秦七,依新声,玉田差近。’余窃以为未然。玉田词清高灵变,先生富于典籍,未免堆砌。咏物之作,尤觉故实多而旨趣少。”客观地说,朱彝尊的一些咏物词是存在这种弊病的。由此可以看出,钱斐仲“清”的词学主张内涵之一:“清空”。

《雨花庵词话》第五与第十则论及柳永:“柳词与曲,相去不能以寸……其为词无非舞馆魂迷,歌楼肠断,无一毫清气。”“柳七词中,美景良辰,风流怜惜等字,十调九见……”并毫不客气的评道:“张、柳齐名,冤哉。”曲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俗”,与“雅”相对的“俗”。柳永有大量描写秦楼楚馆、男女恋情的词作,故而其“俗”也是毋庸置疑的。柳词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情感,自有其积极意义,但并非没有钱斐仲上述论断中的弊病,其中的确有为数不少的冶艳庸俗之作,如“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之类的词篇,就十足是一种“淫冶讴歌之曲”、“闺门淫亵之语”了。这样的词在钱斐仲看来,自然无法与姜、张一路雅词相提并论。由此可见钱餐霞“清”的词学主张内涵中,其次是“清雅”。

《雨花庵词话》最后一则论及厉鹗:“本朝词家,我推樊榭。佳叶虽不多,而清高精炼,自是能手。”明确提出厉颚词风的“清高”。在清人词中,厉鹗所作最以“幽隽”著称,钱斐仲所提的“清高”,显然是与樊榭词“林净藏烟,峰危限月”般的“清幽”分不开的。“高”即是高出尘世,远离尘嚣,所谓“高处不胜寒”。唯其高,故而幽寒;唯其幽寒,才能有“高”的审美意境。二者不可分割,相得益彰。所以钱斐仲词学主张的“清”的内涵中,不该少了“清高”或“清幽”。

《雨花庵词话》中的其余几则评论,如论及自明词以来的好立调名,“不徒迷人,亦以自迷”的弊病,以及“读词之法,心细如发”等读词之法,也颇为切中肯綮。而尤为可贵处正如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所论的那样:“钱餐霞这些论词之语,置之众多情人词话中,固不算是惊人之谈,但是以一女性而能在词艺上放胆而言,确是透出了女作家们开始在个性追求、自我表现方面大跨一步的信息的。”

参考文献:

[1]孙克强,杨传庆.清人词话[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2]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3]杨海明.唐宋词史[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3]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中国茶酒文化论文下一篇:防空地下室设计方案审批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