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2024-08-08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通用11篇)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篇1

神经内科N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走员工通道,更换专用鞋(或戴鞋套),外出时更换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探视,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戴鞋套,患有感染性疾病家属禁止探视。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二)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保洁师傅每天早上对设备、仪器、床栏擦拭,拖地面。责任护士进行监督;每周三早上责任护士亲自对设备、仪器用含氯制剂进行擦拭消毒,护士长进行督查。)治疗室、污物间每天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间>30分钟。每周一治疗班用75%的酒精擦拭灯管。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由责任护士监督护工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一人一用,用后应送往供应科消毒备用。氧气、雾化吸入装置为一次性使用,责任护士每天更换。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静脉留置针正常使用不超过72小时,如出现红肿,随时更换;置有PICC导管时,每星期进行消毒维护一次,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N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季度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三)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09年—2012年我院内科3年以下工作经历的护士作为培训对象,年龄19岁~24岁,平均年龄(21±1.37)岁,均为女性。学历:本科学历2人,本科在读40人,大专8人,中专2人。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训目标

以岗位适应教育为主,重点做好三基培训,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急救配合和应急技能,掌握本专业危重、疑难患者的治疗、抢救及护理技能。

1.2.2 培训实施方法

(1)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临床各班的岗位职责、三基知识及专科知识、核心管理制度,护理要点、护理措施、健康宣教等。模式为护士长或带教组长采用多媒体授课、讨论和案例分析等。(2)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常用护理操作规程、内科护理的操作规程、各类仪器使用和保养的操作规程。模式为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进行讲授和现场示范。(3)培养急救配合和应急处理能力:内容包括徒手心肺复苏、紧急吸氧、简易呼吸囊使用、紧急输液、心电监护、吸痰等急救操作技能和患者突然跌倒、坠床、意外停电、停氧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模式:模拟建立一些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抢救环境、突发事件,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采用现场示范,医生、患者(模特)配合进行场景模拟培训。(4)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内容包括人际交流和人文关怀技巧。模式采用举办沟通技巧培训课,由护士长或资深教学老师授课和现场示范等。

1.2.3 培训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理论知识测试、专业技能考核、急救配合能力考核、沟通协调能力测评、住院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评价等,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定期考核、评价,每种考核的总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可以使其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全面掌握操作和抢救技术,增强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情景模拟培训可以显著提高业务技能,增强综合素质,使护士在抢救时做到训练有素、有条不紊。在沟通技巧方面护士对不同知识、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包容患者的抱怨,体谅患者的心理[4],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规范化培训是规范化操作的基础,规范化操作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更是护理安全保证的基础;坚持不懈抓护士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和考核,可以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小钗.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健康,2004,3(4):273.

[2]王兆霞,李峥.网络教学在国外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A):49-51.

[3]许业珍,江朝光.重症加强护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11-216.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篇3

1.培训对象和内容

1.1 培训对象:心内科病房全体护士166名,其中副高1名,主管护师25名,护师33名,护士71名。来院时间5年以下的护士86名占总51.8%,是一支正在成长中的年轻队伍。

1.2 培训内容:以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标准进行的三人CPR抢救流程现场演习考核。

1.3 培训方法:采取统一贯标演示,院内网上公布演示视频和流程图,各病区自行练习。每年进行一次三人CPR抢救流程演习考核,演习过后会进行对CPR最新理论知识的提问。病区护士长亲自对科内所有人员进行分组考核,大科室和护理部进行抽查考核,不定期进行事件突发演习,保持每个护士每时每刻对三人CPR抢救流程的认知度。

2.三人CPR抢救流程设计

2.1 理论依据:针对2005版的CPR指南,2010版进行了新的修正。①新的生存链的概念:强调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②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③強调CPR的质量: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中断时间控制在10秒以内。④成人CPR单人或双人按压通比均是30:2,儿童和婴儿双人复苏时是15:2。

2.2 三人CPR操作临床应用的依据:根据本院目前临床科室护士配备情况,基本能保证每个班次最少有2个当班护士,遇到紧急情况通知值班护士长,调配外科室人员支援。同时每个临床科室都配备了除颤仪和抢救车,抢救车内准备了简易呼吸皮囊,各类抢救药品和物品。每张病床旁边都有中心供氧和中心吸痰设备。为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开展,培训和推广奠定了人力和物力基础。

2.3 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图,(见下图)。

将整个CPR抢救配合分为三个角色,按到达抢救现场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做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其中第一人在操作过程中强调与第二人核对,任何给药前要复述,给药后再复述;快速推入,快冲20ml液体;配泵时边配药边口述方法及泵速,用到病人身上要求2分完成;药物换算不超过5秒,且带一个三通成45度关闭,前一个三通90度关闭,未用完的药物用记号笔在50ml注射器上做标识。

3.结果

以指南为理论依据,制定三人CPR操作考核标准,并把考核成绩纳入当季绩效考核,整个病区共有166人参加了考核,平均96.3分,合格率100%。

4.体会

4.1 心脏骤停1OS意识障碍,6OS自主呼吸逐渐停止,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1分钟内进行复苏成功率>90%,6分钟内进行复苏成功率约为40%,以此类推,大于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抢救流程以简单易懂为准则,忽略了实施过程中的细节,显得忙乱无序而延长抢救时间。而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在吸收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精华的基础上,将整个抢救过程进行了明确分工,强调抢救过程中各类重要细节,减少了抢救中的冲撞和重复,提高医护配合度,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

4.2 在推广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一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发现者,并负责抢救过程中各类重要医嘱的执行,指挥和协调整个抢救工作。而资深护士经验丰富,反应迅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果由其来担当第一人,更有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第二人的工作主要负责各类物资的运输和协助第一人,所以必须相当熟悉科内的环境,一般由当班时,本科室内质历较浅人员担当。第三人主要负责加压给氧,汇报生命体征和气管插管配合,工作相对轻松,可以由当时外科室支援人员来完成。为了实现整套流程实用性,我院每班当班护理人员最少为2人,而且其中一人为从事护理工作时间较长的资深护士,发生抢救时可从外科室调配人员进行支援,以达到对人源的最佳配备。有研究表明,院内心脏骤停发生时,大部分是护士发现,因此护士的应急反应水准直接影响着抢救成功率[2]。通过对三人CPR抢救配合流程的反复演练和考核,不断验证和完善程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提高了护士的应急水平,使医护,护护配合默契度明显提高,使每个护士都能够在抢救过程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成功率明显得到提高[3]。

参考文献

[1][2] 管癸芬,蔡映杰.“一医两护”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在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31-33.

[3] 韦武燕,林艳,李凤连.在职护士双人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做法与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11(4):243-244.

院感培训试卷 篇4

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是()

A、五官科 B、消化科 C、新生儿病房 D、皮肤科 E、心脏科

2、下列选项不是外源性医院感染的感染源的为()A、病人 B、病人自身的常居菌 C、污染的医疗器械 D、病原菌携带者 E、污染的血液制品

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是()A、患者住院次日晨尿规检查显示,WBC30个/高倍镜视野 B、患儿住院48小时内出现麻疹

C、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D、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切口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E、手术缝线通过处有轻微炎症

4、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住院期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B、患者住院1周后出现无症状菌尿症

C、病人肌内注射后出现注射部位明显肿胀、疼痛、穿刺有脓性分泌物 D、患者在拔牙后出现化脓性牙龈炎

E、因肺炎球菌肺炎住院治疗,治疗期间痰培养又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征象

5、下列选项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的是()

A、患者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B、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

C、患者住院期间行面罩吸氧治疗,5天后出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并伴发热 D、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痰培养证实有新的病原体感染

E、患者解除机械通气48小时内出现黏痰、肺部啰音,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6、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和腹泻 B、可由艰难梭菌引起

C、与应用抗菌药物有关 D、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E、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

7、有关医院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无症状性菌尿不属于医院感染 B、1周内有留置导尿史,现尿液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cfu/ml,虽无尿路刺激征,但属于医院感染

C、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后出现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属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D、创口感染就是手术切口感染 E、病人化疗后出现活动性肺结核,不属于医院感染

8、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部位()A、泌尿道感染 B、胃肠道感染 C、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D、医院获得性肺炎 E、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9、关于微生物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免常居菌群污染 B、在感染急性期 C、使用抗生素后采集标本 D、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 E、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10、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采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留导管时,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B、不保留导尿时,只要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即可

C、保留导管时,至少一套血培养标本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经输液港隔膜采集

D、血培养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 E、血培养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

11、医院感染暴发常见类型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某一综合征的暴发 B、某一系统感染的暴发 C、某一环境污染的暴发 D、某一细菌感染的暴发 E、某一种病毒感染的暴发

1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立即

1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谁来确认()A、医生 B、护士 C、病区护士长 D、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 E、科主任

14、符合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A、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可能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B、只需对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进行隔离

C、认定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

D、目的是预防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E、目的是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

15、下面哪项不是标准预防的措施?()A、手卫生,包括洗手及手消毒 B、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C、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D、接触到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分泌物的医疗仪器不必进行处理

4E、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16、下面有关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正确的是()

A、清洁(无菌)操作前、清洁(无菌)操作后、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B、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前、接触患者环境后

C、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D、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 E、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

17、医务人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必洗手()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易感病人前 C、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清洁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D、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摘手套后

18、关于洗手不正确的描述是()A、要有充足的水洗手不必考虑是否为流动的

B、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C、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9、在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 B、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C、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房 D、受条件限制的医院疑似患者可以不单独安置 E、各区之间分隔清楚,标识明显

20、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 B、医用防护口罩可反复持续使用,但遇污染及时更换 C、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D、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面部密合性测试

E、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21、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

B、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C、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双层口罩 D、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E、离开时按要求摘脱防护用品,并正确处理

22、关于手术前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正确的是()A、清除手术切口局部的污染即可 B、术前均应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C、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前一日进行 D、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E、应使用刀片刮除手术部位的毛发

2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正确的是()A、手术前一日及手术当日分次、足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B、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

C、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足量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 D、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E、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时,应当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24、手术后手术部感染的预防措施有(A、接触患者切口前后不必进行手卫生

B、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C、术后为了充分引流,尽可能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 D、鼓励家属帮助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情况 E、切口出现分泌物时,应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

25、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敷料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 B、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更换 C、无菌纱布每2天1次更换

D、穿刺点有出血、渗出的患者每日更换敷料 E、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6、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输液管路的维护,正确的是(A、输血后,应于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B、输注脂肪乳剂后,应于48小时内更换输液管路 C、持续输液每8小时更换输液管路一次

D、输液开始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E、输液过程中定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27、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错误的是(A、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B、医务人员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C、置管过程中尿管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D、导尿时应该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E、应采用开放式引流装置

28、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A、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B、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C、出现尿路感染时,不应更换导尿管

D、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 E、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29、下列选项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A、关节镜、胸腔镜 B、腹腔镜、活检钳 C、手术器械、穿刺针 D、植入物、心脏导管 E、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 30、下列选项不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

A、餐具、茶具、地面 B、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C、压舌板、喉镜、体温表 D、床头柜、毛巾、被褥 E、脸盆、便器、痰盂

31.医院消毒、灭菌基本要求正确的是()A、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B、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先预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C、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D、环境与物体表面应常规消毒

E、环境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消毒,再清洁

32、使用化学消毒剂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 B、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C、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 D、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E、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等

33、手术器械使用后消毒方法为()A、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B、高温消毒 C、灭菌 D、75%乙醇消毒 E、0.5%碘伏消毒

34.换药碗使用后处理方法是()A、清洁 B、灭菌 C、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D、高温消毒 E、乙醇浸泡消毒

35、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启用后更换时间为()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小时 E、4~8小时

36、使用后的体温表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B、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C、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 D、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E、压力灭菌

37、需要灭菌的内镜有()A、腹腔镜 胃镜 膀胱镜 胆管镜 B、膀胱镜 腹腔镜 胆管镜 胸腔镜 C、胸腔镜 膀胱镜 胆管镜 喉镜 D、关节镜 膀胱镜 肠镜 脑室镜 E、喉镜 膀胱镜 胃镜 脑室镜

38、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4小时 E、12小时

39、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应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A、在有效期内 B、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 C、包装完好无损 D、包内化学知识卡变色完全 E、外包装干燥

40、预防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B、针对接触的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C、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评估,进行预防接种 D、穿双层隔离衣 E、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

二、判断题

1、内源性医院感染可表现为散发,也可表现为暴发形式。()

2、呼吸道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3、泌尿道不是我国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

4、长期接受抗菌物治疗者不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5、指导、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等制度是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

6、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这是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之一。()

7、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8、带血管内导管期间,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的感染源以后,可诊断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9、患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10、住院患者在皮肤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即可诊断为医院感染。()答案: 选择题

CBDAC EBBCB CEDAD CCADB CDABD AECEC ABCBA ABDBD 判断题

新建 院感知识培训总结 篇5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于2016年3月20日在三楼会议室举行“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培训。具体情况如下:

一、参加培训的人员

全院医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医疗废物处理操作规范

三、考核结果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1月完成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文凭, 无法单独进行护理工作的等待签合同人员 (护理执照未考, 护理执照已合格的人员但在笔者所在医院未完成注册的护理人员, 简称待培护士) , 由护理部安排到笔者所在科6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32人, 对照组30人, 两组护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一人带教模式。试验组实行集体带教, 固定床位管理教学, 创造独立环境, 提高待培人员积极主动地服务理念。试验组具体带教方法如下。

1.2.1 从心作起, 培养职业素质

待培护士由护理部安排入科后,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护士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连续工作, 工作强度大, 突发事件多, 造成许多护士身体不适, 如腰背痛、便秘等, 不规律的饮食易导致胃部疾病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1], 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岗前教育, 使她们熟悉环境及院规, 学习礼仪和服务技巧, 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抢救设备的管理等理论知识。同时了解专科理论知识, 以及专科新技术、新动态, 使培训护士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展望, 激发其工作热情。让她们学会真正面对患者, 用心感受职业气氛, 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 并懂得尊重生命, 尊重患者, 学会关爱每一位患者。

1.2.2 明确任务和目的, 改变自身观念

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 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 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 参与患者管理及专科护理查房, 有利于激发工作激情, 体现个人价值。

1.2.2. 1 改变带教模式, 激发工作激情

以前对于待培护士的管理, 只是由一位老师负责带教至独立工作, 这种管理教学局限了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发现优点。笔者所在科结合专科护理培训特点, 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 进行小组的教学培训和小组综合培训相结合, 在护士长的管理下, 由1~3名老师固定教学, 待培护士3~5人一组分管自己的相应患者, 通过竞争对比, 激发工作热情。在此期间, 其他专科老师将不同的优点展现, 老师要求每次交流会轮流由待培护士进行小讲课, 由老师选择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2], 通过理论、技能、出入院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考核, 可提前结束培训, 提早进入临床工作, 这能激发工作激情, 增加责任心, 体现个人价值。

1.2.2. 2 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 培养主动学习

根据护士的心理, 结合患者的情况, 实行待培护士从1名较轻的患者管理开始, 在带教护士的监管评估下, 运用护理程序, 通过识岗、临岗、协岗、顶岗, 有计划、按步骤, 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护理到护理基本技术、从单一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3], 通过优质护理, 完成患者的入院介绍、检查告知、治疗、护理、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宣传, 以及出院指导。在这个连续过程中, 护士的责任行为表现在能应用医学护理理论、熟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录入与执行无差错、严谨细致的交接班等, 富有责任的行为可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4]。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满足患者的需求。经考核合格后, 分管的患者可增至2~3位, 尤其在得到患者的认可后, 激发的学习热情会更高, 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满足患者的需求。进入良性循环, 增加其执业信心。

1.2.2. 3 结合专业特点, 积极参与专科护理查房

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 病情变化大, 特殊药物种类繁多, 加之以老年患者居多, 是各类不安全事故的高发科室, 专科护理查房是教学的一种形式, 让待培护士参与专科护理小组, 成为小组的一员, 能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专科护理问题,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护理科研中, 同时也增进师生关系, 让带教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实习质量[5]。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护士理论、技术、患者满意度等考核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3 讨论

通过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培养, 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 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 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 使之学会做人、做事, 成为个人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的护理人员, 让她们主动去适应现实环境。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 在护理操作时, 用积极的安全文化接受差错出现的必然性, 主动地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6,7],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后, 意识到服务对象的这些问题, 并作出相应的调解及处理, 最终强化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防范护患纠纷意识[8], 能很好的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有利于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实践证明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 激发了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热情, 使她们会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 解决患者的疑惑。通过患者的认可, 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有利于增强其执业信心。这种方式进入良性循环, 能迅速提升待培护士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 待培护士懂得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患者, 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天使, 而使她们成为一名合格护士也是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莜莹, 许晓洁.规范工作流程有效缓解ICU护士心理压力[J].现代医院, 2008, 8 (1) :126-127.

[2]王雪.以护理本科生为视角提升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分析[J].全科护理, 2013, 11 (6A) :1526.

[3]邵红英, 田维忠, 房兆, 等.地市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研究, 2013, 27 (8C) :2671-2672.

[4]徐晓霞, 马俊卿, 朱慧香, 等.浅谈护理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护理研究, 2010, 24 (1A) :5.

[5]谢勇琼, 高金姣.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4) :240-241.

[6]梁珍红, 叶旭春.安全文化研究及其对我国护理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0A) :43-44.

[7]陆启琳, 朱玉霞.实施《病人安全目标》构建安全护理系统[J].全科护理, 2009, 7 (11A) :2885-2886.

2016年院感培训材料 篇7

学习目表:掌握无菌技术

教学内容:

无菌概念: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个小时,停止卫生处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

无菌操作前,衣帽穿戴整洁,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放。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4.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需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5.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参加人员:

2012院感培训试卷及答案 篇8

(共4页,105空,每空1分)

科室:

姓名:

成绩:

1、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以其表达(),即平时所说的cfu。

2、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应符合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灭菌,不应采用()浸泡灭菌。

4、对环境与物体表面消毒时,一般情况下先(),再();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再()。

5、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消毒方法,或做();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6、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时,应每()更换1次,遇污染应()更换。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更换、清洗与消毒。

7、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处理。

8、当确诊患者感染朊病毒时,应告知()及诊疗涉及的相应()。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9、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的微生物来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光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防护。

10、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方法: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 品局部擦拭()遍;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遍以上,作用时间为()分钟,待干燥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消毒时应擦拭()遍,作用时间为()分钟;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次,消毒皮肤面积应≥()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x12cm)。

11、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局部擦拭()遍,作用时间≥()分钟。范围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

1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监测法、()监测法和()测试,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13、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分钟后,蒋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分钟,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为合格。

14、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空气采样时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m处;室内面积>30 c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m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m;空气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min后采样。采样后()小时内送检。

15、消毒液细菌检测标准;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应≤(),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应≤(),采样后()小时内检测。

16、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距离()。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照射时间≥()。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用酒精布巾擦 2 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17、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灭菌时间为()h,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天。

18、含氯消毒剂消毒范围适用于()、()、()等的消毒,含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h,我院常规情况下使用的浓度为(),浸泡时间为()分钟。

19、Ⅱ环境包括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分钟;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分钟;普通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属于Ⅳ类环境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分钟;我院手术室属于层流洁净手术室(1000级及10000级),空气监测时使用9cm平皿暴露()分钟,监测合格标准分中心区和周边区各不相同。20、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进行空气监测,每()一次;洁净手术部(室)应在()时以及()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21、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22、空气微生物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后与()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前采样。

23、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措施后在()或()前采样。

24、手卫生采样方法为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25、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和()。

26、终末消毒是指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

27、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知识和()技能。

28、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29、醇类消毒剂用于皮肤消毒时用()(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皮肤()遍,作用时间为()。

30、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材上一切()的处理。灭菌的无菌保证水平应达到(),即每一百万件灭菌后物品查到微生物的物品不能超过一件

31、物体表面细菌检测采样面积应达到()cm2。

32、()是降低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最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33、当前医院空气消毒的误区有忽视(),滥用()消毒和过分依赖()。

34、对于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是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有效措施。

2012年院感培训答案

1、菌落形成单位

活菌的数量

2、灭菌

消毒

3、压力蒸汽

化学消毒剂

4、清洁

消毒

污染物

清洁与消毒

5、灭菌方法

中水平消毒以上

低水平

清洁处理

6、周及时

定期

及时

7、一次性使用

焚烧

8、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临床科室

9、多种

最强

职业 10、2 2 1~3 2 3 5cm×5cm 15 11、2 2

12、物理

化学

B—D 13、5

1m 1

90μW/cm2 70μW/cm2 14、1 1 0.8~1.5 15、10CFU/mL

100CFU/mL 4 16、1.8m~2.2m 1.5W/ m3 30min 清洁

干燥

周 17、10 14

18、物品、物体表面

分泌物与排泄物 500mg/L 19、4cfu/皿

4CFu/皿

4CFu/皿 30 20、季度

新建与改建验收

更换高效过滤器 21、10cfu/cm2

5cfu/cm2

22、洁净系统自净后

从事医疗活动 消毒 从事医疗活动

23、接触病人 从事医疗活动

24、两次 30cm2

25、高度危险性物品

中度危险性物品

低度危险性物品

26、彻底消毒

27、基本

职业防护 28、5cfu/ cm2

cfu/ cm2 29、70%~80% 2 3min 30、微生物 10-6 31、100

32、自然通风

33、自然通风 化学 空气消毒机

内科院感培训计划 篇9

关键词:胃管留置,意外拔管,消化内科,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联合护理方法, 其措施的制定是以某一特定问题为依据, 并有循证支持, 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1]。在消化内科中, 胃管留置是疾病原因所需采取的措施, 其应用较为常见,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常出现非计划拔管现象, 非计划拔管会造成鼻饲液反流、鼻黏膜损伤, 加重患者病情[2,3]。因此, 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本院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消化内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其中并在防范非计划拔管方面, 取得了满意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均为初次留置胃管, 将其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 女46例, 男54例;年龄15~77岁, 平均 (48.18±7.42) 岁;有机磷中毒13例, 胃肠恶性肿瘤15例, 胃潴留24例, 肠梗阻48例。试验组中, 女43例, 男57例;年龄17~79岁, 平均 (48.52±7.27) 岁;有机磷中毒15例, 胃肠恶性肿瘤14例, 胃潴留25例, 肠梗阻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环境管理、约束躁动患者、心理干预、胶布固定等。

试验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实施分解培训, 方法有讲课、现场演示、床边教学等, 全面培训集束化护理方法与理念、评估与识别脱管危险因素、防范措施等。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评估, 向患者与陪护人员说明危险因素, 每日对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动态评估。具体措施有: (1) 清洁患者面部, 以双套结寸带固定法固定胃管, 及时采取镇痛、镇静措施处理躁动、恍惚、疼痛患者, 保证患者状态安静。 (2) 肢体约束, 将新型手部护套用于约束耐受差、有拔管倾向、躁动患者, 用约束背心亦可。早晨6∶00~8∶00、夜间23∶00~2∶00是拔管高危时间, 以一个手指的松紧度将患者上肢通过约束带固定于床沿, 加强巡视。 (3) 规范高风险操作。将约束带解开时应将患者双手握住;标记留置长度, 交接时对其长度进行检查, 以体位为依据对负压引流袋进行固定, 保证患者活动方便;以患者安静配合为前提实施护理, 动作轻柔地进行胃管扁带更换以及口腔护理;由护理人员实施鼻饲, 需对胃管应用温水脉冲冲洗, 冲洗于操作前与操作后。 (4) 舒适护理, 将1~2滴液状石蜡油滴入鼻腔, 2次/d, 应用地塞米松等药雾化吸入缓解咽部不适;对患者口腔应用棉签蘸漱口液湿润。 (5) 将警示标识悬于床头, 加强宣教, 若患者烦躁、年龄较小或高龄则以陪护人员作为加强宣教对象。

1.3 观察指标

(1)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及不良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具体包括咽喉疼痛干燥、恶心、颈肩疫痛等; (2) 制定调查问卷, 患者依据自身主观感受对护理工作进行评分, 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满分为100分, 以80、60分为分界, 将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 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1.00%、8.00%, 试验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低;试验组出现咽喉疼痛干燥、恶心、颈肩疫痛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90.00%,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的宗旨是将更优质的护理提供给患者, 其联合护理措施的制定具有循证支持, 针对性非常强[4]。ICU (intensive care unit) 是首先引入集束化护理的科室, 自其应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展, 并不断在临床推广延伸, 最终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在消化内科, 为达到治疗目的, 常将胃肠减压引流胃液或胃管鼻饲留置方法应用于因病需禁食或不能自行进食的患者, 导致不良主诉、非计划拔管及置管困难等问题, 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 不少研究均对集束化护理防范非计划拔管的效果进行报道, 指出这一方法可有效改善意外拔管问题, 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亦取得了明显成绩。

作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一种, 管道脱出会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 同时也是引起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在非计划拔管中居于首位的管道为胃管。集束化护理是注重全面实施且具有捆绑式特征的护理方法, 强调将护理方案中的所有措施持续实施于某一疾病患者, 其干预是有效且持续的[5]。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胃管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 如固定材料、护理人员、患者因素等, 并以相关文献为参考制定集束化干预的具体措施, 包含有效约束患者、有效固定胃管、提升患者舒适程度、对高风险操作进行规范等, 明确主动预防的重点所在, 确保管理胃管方法与手段的全面可行, 提升管理的规范与标准程度,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6]。应用集束化护理的试验组其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不适反应也明显减少, 提示集束化护理防范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进一步掌握了胃管的安全管理方法。在护理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动态评估及宣教等行为均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护理人员对患者舒适与否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并努力为其舒适而采取相应的措施[7]。可见, 集束化护理改善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 试验组达到100.00%的满意度。综上所述, 集束化护理科学性与人性化特征突出, 可有效防范胃管非计划拔管, 适合在消化内科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凤, 张蓉华.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依从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3) :1181-1183.

[2]吴日英, 黄英隆, 黄静芳, 等.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22) :2781-2783.

[3]王黎红.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5, 21 (28) ;116-117.

[4]张娟, 宁晓东.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4, 21 (2) :17-20.

[5]史甜, 李玲, 曹霞, 等.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24) :3189-3191.

[6]LEASURE AR, STIRLEN J, LU SH.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through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Dimens Crit Care Nurs, 2012, 3l (2) :102-117.

2016年院感工作计划 篇10

在新的一年里,医院感染管理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的目标认真抓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2016年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院感办指导下,医务处、护理部的共同监督下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2016年医院感染相关工作计划,具体情况如下:

一、医院感染学习

1、按照院感办要求和规定主要学习《医院感染应知应会100问》,每季度进行学习一次理论知识,并做好记录,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储备能力。

2、落实新入职员工的医院感染岗前培训。

3、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 :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二、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工作内容

1、按照院感规定加强清洁工具的监督和使用工作;

2、加强医生按照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进行临床合理使用;

3、督促和强化工作人员操作后进行快速手消毒和流动水洗手的依从性;

4、强化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工作;并保存存根备查。

5、加强消毒液的使用和监测工作;每日进行浸泡体温计酒精的更换工作;

6、按照院感要求进一步规范一人一单一带的使用;

7、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的细菌培养、手培养和物体表面培养,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8、加强一下性耗材的管理,按照失效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使用,避免浪费现象发生;

9、加强做心电图面棉球、心电图机导联线、血压计袖带的消毒工作;

10、加强监区的消毒工作,避免发生所内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1、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管场所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三、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1、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教育,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2、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严格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四、每月小组会议和质控

1、每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探讨本月工作重点和上个月存在问题进行应对对 策。

2、每月按照院感办规定进行月底质控,存在问题如实反应并记录,书写整改措施。

五、针对2015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整改

科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11

1、充分发挥口腔医院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能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定期开展检查工作。

2、各职能部门协作,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细化工作任务,做到各负其责。

3、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订十三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完善健全制度与工作流程,做好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的培训,提高执行率。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修定医院所有医疗活动的院感管理工作流程,并指导督促具体措施,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2、各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全院职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正确执行。

3、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编制培训手册与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考核试题。

三、加强医院院感目标性监测,有的放矢开展院感防控工作。

1、有计划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包括目标性监测和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感染监测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并有完整记录。

2、重点对供应室、病房、手术室、门诊手术室、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重点人群与及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制定防控措施与工作流程。

上一篇:《习总书记北师大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下一篇:煤矿公司矿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