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2024-09-05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精选8篇)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篇1

《哲学与人生》期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2*30分)(把答案填在上面对应的表格里)(D)1“实事求是”的“是”的含义为

A对 B正确 C这 D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A)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为

A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辩证法

(B)3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是下列哪种思想路线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B)4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为

A静止 B运动 C矛盾 D统一(C)5“揠苗助长”的错误在于他

A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B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的作用 D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C)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哲学观点是

A孤立 B发展 C联系D静止

(B)7“头疼医脚,脚痛医头”是用下列的哪种观点看问题

A孤立 B联系 C片面 D发展

(D)8“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的哲理是

A外因起决定作用 B内因不起作用 C外因不起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A)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A)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了

A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旧事物优越于新事物C旧事物是永恒的 D旧事物不会过时

(A)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对立和统一 B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C内因和外因D必然和偶然(A)12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矛盾 B同一性C对立性 D运动(A)13自立、自尊、自强说明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C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D 外因是第一位的原因

(D)14“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体现的哲理是

A片面的观点 B绝对的观点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D)15下列属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是

A做梦 B水中月 C猴子捞月 D护士护理病人(D)16下列属于物质现象是的

A党的方针 B城市规划方案 C交通规则 D水中月,镜中花(A)17承认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C)18“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违反的哲理是 A一分为二的观点 B一点论 C片面的观点 D规律的客观性(A)19做人的基本条件是

A明辨是非 B多读书 C多交友 D多上网(A)2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的哲理是 A两点论 B一点论 C片面的观点 D形而上学(A)21“上帝造人”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史观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观点(A)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的哲理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A)23人生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 B对立 C统一性D 斗争性(A)24人的根本价值是

A社会价值 B自我价值 C家庭价值 D个人价值

(A)25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称为 A统一B斗争C排斥D否定

(A)2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规律是主观的 C人能发明规律 D规则同规律是一回事

(A)27“不是冤家不聚首”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双方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B形而上学 C一点论 D片面观点(A)2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的观点是

A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B运动 C内因 D规则

(B)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了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矛盾双方同时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内外因关系(A)30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是

A主观能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物质性 D矛盾性

二、判断题(1分*10)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2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3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5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6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7只有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要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世原则。(√)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篇2

在多年的德育课教学实践中, 我只是注重向学生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体系, 而忽略了他们的个人意愿, 脱离了他们的实际生活, 使得德育课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代感, 也失去了德育课的德育功能和育人功能。而现在的新教材去掉了“基础知识”, 避免了受哲学理论体系的制约, 并且加上了“人生”, 把讲哲学的目标指向人生, 而这人生问题恰恰是中职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也是本教材的主编王霁教授说:德育课要关注人, 必须把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放在核心地位, 我们不是为了讲哲学而讲哲学, 我们要不拘泥于原有哲学的学科体系, 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 把学哲学与解决做人问题、走好人生路的问题紧紧结合起来。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这门课、安排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因此, 本门课程确定为《哲学与人生》。

那么, 《哲学与人生》是什么样的新课程?

新课程思路

———以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最切要的人生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

———以哲学基础知识为知识载体和基本线索 (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的顺序把这些人生问题组织起来) 。

———体现哲学与人生的内在结合 (用哲学引导人生, 用人生体验哲学) 。

———5个单元共15课, 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

具体来说每课有四大块即四个框题:一、与人生问题紧密联系的哲学观点, 如第三课第一个框题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二、哲学观点与人生问题的联系, 如第三课第二个框题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三、人生问题的分析, 如第三课第三个框题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四、怎么做 (以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解决中职生人生问题) , 如第三课第四个框题积极进取, 自强不息。总体上有两大步:由人生的具体问题引出与人生问题相关的哲学知识 (学哲学) ;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反思人生, 解决与人生密切关联的人生问题 (用哲学) 。

《哲学与人生》有哪些新变化?

1.课程性质和任务上的变化。

从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教育转变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2.课程总目标的变化。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 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 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得更近, 针对性更强。突出了哲学的功能。

3.教学目标及评价的变化。

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有一个重大变化:

由“认知、运用”二维目标变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 增加了“情感态度观念”。由二维 (认知、能力) 评价标准转变为三维 (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 评价标准。

“态度决定一切”, “观念一改天地宽”。另外这种变化也更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的性质。

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材的基石, 而且是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就的支撑。从个人角度看:面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 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体验式学习机会的减少, 使得年轻一代 (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 常常处于多重选择标准的矛盾之中, 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教育树立和完善正确的价值观。从社会角度看:近期国内外企业界的相关调查表明: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 已经向素质取向发展。劳动者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工作态度, 已经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条件。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哲学与人生》?

1.要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

哲学虽然是最抽象、最一般的道理, 但是, 哲学也是从最具体、最真实的生活经验开始的。换句话说, 哲学也是来自于最具体的生活, 而学生本身就有生活的实际基础。

中职生的确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在人生道路上发展也不顺利, 但是, 并非他们就没有希望了, 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幸福人生、快乐人生和成功人生了。相反, 只要自己努力, 他们的人生同样可以是幸福的、快乐的。他们需要有哲学的指导, 需要解决人生的困惑, 需要发现自己的人生智慧。

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困难, 努力去适应德育课的新要求。

2.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

(1) 情境设计 (导入) ; (2) 体验思考; (3) 引出哲学观点和方法; (4) 分析人生中的实际问题; (5) 归纳评价 (我们应该怎样做) 。

作为《哲学与人生》课教师, 不仅需要哲理, 更需要人生的真情和感悟,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人生的导师。准确理解把握大纲精神:以学哲学, 用哲学, 学会做人为目标。

论哲学与人生 篇3

【关键词】觉解;人化;属人世界;自由解放;人生智慧

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洞悉人生的意义,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哲学。哲学和生活密不可分,与人生更是紧密相连。哲学是探讨人生之学,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实现对人生的启迪。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真善美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解放

何谓“人的解放”?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4]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解放、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解放。

解放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解放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解放,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解放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三、哲学中的人生智慧

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习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2]吴学满等.觉解与道德:论冯友兰“新理学”之歧出的人性观.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

[3]梁文侠.《哲学与人生》[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3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2014

哲学与人生 篇4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天为阳,地为阴”

2.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有人传言称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认为红色属火,穿红色会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①唯物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

③从实际出发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说法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B.“行百里者半九十”

C.“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5.世界歌坛超级巨星帕瓦罗蒂年轻时拿不定主意做教师还是歌唱家。他父亲对他说:“如果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这启迪我们()

① 人生发展有多种可能性,但只有一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② 只要努力,最好的可能性一定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③ 无论什么样的客观条件都不能阻止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④ 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能动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成语是()A.量力而行

B.好高骛远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7.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的运动是内在动力

8.对右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正确解读的是()A.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敢于运动就等于成功行动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9.古希腊有一个故事:某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不还。债主上门讨债,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所以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气愤的打了他。在法官面前评理时,债主说:“一切都是变化的,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打人的我,所以我没有打人。”这两人的说法都是()

A.否认了运动的稳定性 B.否认了相对静止 C.片面夸大了相对静止 D.否认了事物的稳定性 10.下列选项属于规律的是()A.红灯停绿灯行 B.价格时涨时落 C.万有引力 D.中职生守则

11.“拔苗助长”的漫画是在批评()A.没有实际行动者 B.不善于和敢于行动者 C.没有发挥自觉能动性者 D.不按规律办事者

12.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3.自觉能动性是特有的能力。下列不属于自觉能动性的是()A.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 B.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C.以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D.蜜蜂建造的蜂巢巧夺天工

14.“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人有能动作用

B.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能否反应客观事物 15.右面漫画的哲学寓意()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C.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D.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16.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

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造规律

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 C.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

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17.一位小提琴家在音乐会上演奏,突然G弦断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即兴创作了一首重头到尾可以不用G弦的曲子,演奏非常成功。这说明()

① 成功总是以挫折困难为基础

② 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发挥自觉能动性 ③ 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④ 知识和能力储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一位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颗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的掉落下来,悲伤地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叶,病人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力量可以决定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意识是人脑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9.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进入野生环境,就会争夺本土龟类的生存环境,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动物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得依据是()

① 否认自然界本生固有的联系,建立事物间新的联系 ② 认识联系的客观性,不要人为的改变自然界生态平衡 ③ 应注意到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④ 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和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21.漫画《顾“钱”不顾后》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发展经济必须坚持()① 联系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 ②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 不能否定事物固有的联系 ④ 防止片面的孤立的看问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强调了()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D.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23.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

D.主动热情 25.下列运动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B.用电子计算机算命 C.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26.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到电报电话到手机网络;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7.下列成语、俗语中,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善不及不足以成名,恶不及不足以灭身 28.“放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事件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D.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29.“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30.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储存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 31.文化百花园色彩斑斓,热烈有热烈的灿烂,浪漫有浪漫的绚丽,含蓄有含蓄的温婉,圆融有圆融的柔美。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32.漫画“这张纸是黑的”其实我们要()① 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②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③ 重视量的积累 ④ 全面地看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央视的一段公益广告把FAMILY(家)解读为:小的时候父母(Father And Mother)为我(I)操劳„„长大后,父母渐渐的衰老,给我承担起责任、为父母遮风挡雨了。FAMILY(家)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段温馨的公益广告对我们建立和谐家庭的哲学启示是()

① 父母与子女在责任面前的角色是相互转化的 ② 父母与子女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③ 父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一切听父母的

④ 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与被爱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堡垒容易从内部攻破,体现的哲理是()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缺一不可

D.事物的变化发展有时可以没有外因

35.“严师出高徒”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哲学上分别强调了()A.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B.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C.外因和内因的作用

D.量变和质变的作用

36.与“世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蕴含的哲理不同的说法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C.时势造英雄,家贫出孝子

D.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37.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警察侦破案件

D.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 3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知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39.下列说法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4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①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② 波浪式的前进 ③ 直线式的上升

④ 螺旋式的上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2.下列对成功与失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是截然对立的,无法统一 B.两者相互依存和渗透,相互转化 C.两者都是实践和认识的表现形式 D.成功具有反复性、失败具有无限性

43.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44.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5.以下成语可以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① 绵里藏针

② 似是而非

③ 皮笑肉不笑

④ 声东击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

C.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47.“知人知面不知心”“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A.透过假象抓住对真相的认识

B.透过现象抓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透过本质抓住对事物的假象的认识 D.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48.“月亮绕地球转动”“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等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A.同一现象只能表现同一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49.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断病症进行分析时,强调“四诊合参”。这一过程表明()

① 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② 贯穿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原则

③ 完成了认识的任务

④ 要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主观臆断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50.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获得知识的价值不大

B.合理想象会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 C.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D.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5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

B.类比法

C.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52.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止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止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53.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有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有人听说这件事后说,让谁放在葫芦的外面,把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A.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B.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C.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成功

D.打破常规就是创新

54.蒸汽机被内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A.市场竞争的结果

B.市场成熟的结果 C.技术变革的结果

D.制度发展的结果 55.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又出现了张勋复辟帝制、袁世凯称帝等历史事件,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张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 C.有些事物会出现倒退 D.事物的发展就是前进

56.下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错误的是()A.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B.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C.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D.人生只能有成功,不能有失败

57.明辨是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①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② 努力学习③ 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④ 培养创新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实践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59.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世界各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规律是客观的,有些自然规律无法掌握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科学的预测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掌握

60.2013年春天,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连续出现“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江苏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结合江苏地域特点,制定了《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这一方案提供了预防、诊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多个中医药方。这表明()

①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③ 要善于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

④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利用基因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后可以使他们更有效的杀灭癌症细胞,这种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与治疗白血病,研究人员认为他对其他癌症可能同样有效。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②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③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④ 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行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守“永不放弃”的求生理念,不管发生多大灾难,我们都可能从废墟的阴暗中爬出:只要坚守“永不抛弃”的救援理念,不管过去的时间多长,我们都可能从废墟中发现生命的迹象。上述材料与下列流行语对应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B.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C.零距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D.正能量——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答案:

1~5

ADCBD

11~15

DCDBB

21~25

BBDAC

31~35

CDDAC

41~45

CBBDD

51~55

DCBCA

61~62

AD

6~10

ABDBC 16~20

DDBBA 26~30

DDACC 36~40

DBBDD 46~50

DBBCB 56~60

人生与哲学课 篇5

班级:道桥102 姓名:辛宇

学号:2010150216

人是要有尊严的,没有尊严的人生,就好比是一个被抽去了脊梁骨的软骨人,没有尊严,没有硬骨头,只有软皮脂肪,只有唯唯诺诺,没有尊严的活着。

人生在世,需要赚钱,以换取生活资料。为了生存,人也必需要努力进取。但是,人绝对不可以为了走过更快便捷的路径,而让尊严和骨气消失。

做人,做的就是骨气。做人,做的也要有尊严。尊严,不是钱多权大。尊严,是一种做人所必须拥有的大气硬朗,是一种不为富贵财权弯腰的骨气。

把自己的尊严通过特定的方式,展示给别人,最起码让别人看到: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不趋炎附势,也不因为别人拥有很多钱而让自己变成一个为金钱五米竞折腰的没骨气的人。做人要有骨气。是自己的,大可理直气壮,甚至可以心安理得地收获。不是自己的,绝不要伸手张嘴向别人索求索取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钱,财,物,权。

不必感慨自己的命运不济,生不逢时。事实上,在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或是收获的,哪怕是失去。在收获一件东西的同时,其实也在同时在失去另一件东西。而在失去一件的同时,其实也同步在拥有另一件。收获果实的季节,播撒种子的季节,同时也在等待着严冬万物萧条的来临,炎炎夏季对人类万物的火热拥抱。这就是生活。平平淡淡中渗透着热火朝天的衷肠,轰轰烈烈中上演着现实人生中的悲欢离别的喜悲愁乐剧。

当人们在惊喜于自己在收获或是在拥有时,其实,也在不无遗憾地同时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现实处于既是矛盾又是相持,既是颉取采摘丰收硕果的金秋时节,在收获的金黄秋收季节,同时也即将迎来萧萧肃杀绿色生命的严寒冬季的秋冬过渡季节。奈何于岁月时光的无情的同时,也在用力扼腕,仰天长啸于生命战车在四季春夏秋冬快速更替轮回的现实愁绪的伤感。

人的一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努力赚钱。当人们年轻时,无不在拼命用命去赚钱养老,而当人们的岁月年轮走到年老的季节时,却只能用年轻时用宝贵的青春去交换来的金钱去挽留生命的延长生息。

这是万恒不变的人们在地球上演绎的生命演义,拥有很多的快乐,但也同时在擮取很多的忧伤。岁月的苍凉无奈,总是无时不刻在这个星球上空上演。

但,无论岁月终将如何的改变这个环境,无论人们在现在,还是在未来的将来哪一天,灵魂走向何处何方,都一定不能忘记了一个人的做人原则:要有骨气,要有尊严,一定不要为了一些或是蝇头小利或是丰厚利益的诱惑,而最终迷失了自己的心灵纯真的方向。岁月无情,人有情。一个人做人做事,最讲究的就是,骨气和生命始终融在一起。生命在,骨气就在。

每到入冬,就有人口口声声念叨夏天,或是留恋夏天的热烈奔放,或是向往夏天的明媚艳丽。至于与其唇齿相依的秋和春,则不提及。由此延展,不难测度季节的转换对于一个人心态的影响。有时,它默不吱声地改变你的行为,掌控你的倾向;有时,它悄无声息地使唤你的命运,主宰你的方向。

当困惑的秋带着少许的忧愁与无奈被宁静奋进的冬所代替,我仿佛一下子钻进了冬的怀抱,当我满屋寻找那份在冬季里少有的绿,少有的清香,哪怕是一缕阳光?却感四壁空空,心绪黯然,就在油然而生的失落与茫然的间隙,忽然发现同室那位青春靓丽的少女,她不是我正要找的答案吗?由她从不认真的早餐,从来简洁明快的装束和口无遮掩的言行,我从脑海存留着的贫乏词汇中搜索来一个最佳组合——阳光心态。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在生命当中,阳光心态可奉为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就是要锻造靓丽多彩的事情,培植豁达乐观的好心情把括号填满。正所谓“内心愁苦命运也将愁苦,心态决定命运。”

阳光心态是一种处世哲学,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生命皆大欢喜。我有一位活灵活现的朋友,她很喜欢文字,她的生活观永远的别致,永远的新颖。在她的空间里,有这么一段话:“喜欢温婉含蓄的文字,喜欢欲语还休的结构。行云流水的笔韵,隐藏着含而不露的情愫和心神交融的怦然„„句式间,镶嵌着愉悦欢快的花红柳绿,章节里,浸染着酸涩难辩的风霜雨雪。”

聆听朋友的心语,仿佛一路走过来时那一阵有急促、有沉稳的脚步声,还有林涛的喧响和海洋的呐喊,以及春风的和煦,夏日的暖意,秋天的温情,所有历经的往事,转眼间,沿着我身上的遭遇都化作云烟飘逝了,留下的除却朝向阳光的心态,便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活,以微笑面对人生世事。

激情创造生活,心态决定未来。给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当明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阳光心态。阳光心态,是信念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生命,因此,而精彩!生活因此,而瑰丽明快!如果把人生的过程比做船的旅途,那么阳光心态就是扬帆的风,乐意轻松帮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困境与生活共舞,面对愧疚与忧愁,阳光心态则是一种无言之美,让积极提升点,让乐观增强点,让快乐张扬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喜欢上进的人,终究永远成不了大器。学习,能让知识内涵进一步得到更高的升华。努力,让人们感受到刻苦学习得到的更多知识回报。人热心去帮助他人,本身是不可以索取回报的。但是,对于自己努力学习后,所得到的报酬,事实上,在每一个人所学习知识刻苦努力之后,本身就已经让自己的身心素养上得到了很多的涵养回报。

知识上的回报,是可以也是能被人们认可允许的一种素质回报。知识的增加,素质的提升,无时不刻在向人们倾诉着一种从心灵深处唤发出来的一种索取丰富的各种知识后,倾听到的知识涵养回报的呼喊。喜爱登山,并将这种严重消耗体力,严重考验个人意志和人人所具有也必须要承载得起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们,也深深地知道:人,只有站在高高的万山之巅,脚踩坚实的巍峨高山上的土地,哪怕是嶙峋坎坷不平的山崖石,才能将人类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万丈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古以来,万旦不变的真理,站得高,看得远。历史将告诉后人,征服雪山,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们,终将被人类的史册所记载,英雄的攀登者,勇敢的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勇士。你,是很值得让所有踩着你们攀登的足迹继续勇往直前去征服巍峨的世界最高峰的人们敬重的。历史将告诉人们,一切勇于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都是强者。

而强者,是孤独的,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攀登雪山过程中的那份寒冻,更多的是,他们在攀登世界最高峰时所必须承载起的那份“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意境。

但是,孤独的勇士的内心,尽享的却是那种攀登高峰后得到的那份站得最高,视野俯瞰更开阔,心灵境界也得到更清洁纯正的升华。

哲学与人生 作业与答案 篇6

第一阶段 单选题(共20道题)1.(2.5分)人类在理性还处于原始水平时,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根据一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的推理叫做: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根据结论与前提的关系是一般还是个别,推理还可以分为: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句话是哪位哲学家说的?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概念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故意利用语言固有的多意性来制造逻辑的混乱,在哲学范畴属于: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四假象”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为什么图书馆里,哲学书籍永远摆在第一排?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西方哲学起源于哪个国家?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办事者说:你们不是应该“为人民服务”吗?为什么只见你们聊天、嗑瓜子,不见你们服务? 办事员说:你又不是人民,干嘛要服务你。上面的案例属于哪种逻辑错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被公认为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哲学家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看起来存在的事物就是存在,他看起来不存在的事物就是不存在”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苏格拉底之死”是怎么回事?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古希腊第一所“大学”——阿卡德穆学园是由谁创办的?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存在主义所关注的“存在”是指: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从低到高有三个境界,其中不包括: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存在先于本质”是哪位哲学家的说法?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下面不属于加缪观点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语言精炼,意蕴悠长,富于暗示,擅用格言、警语、比喻或事例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多选题(共20道题)21.(2.5分)苏格拉底诞生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关心下面哪些问题 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关于“哲学就是死亡练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关于“闲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下面哪种观点属于“种族假象”?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传统的逻辑学主要讨论哪三方面内容?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按照命题的真假可以分为: 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下面的三段论中正确的包括: 我的答案:AD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判断怀疑的程度是否恰当的标准有哪些?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下面观点中属于怀疑论的包括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下面观点中属于笛卡尔的包括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放任“思想的懒惰”有哪些害处?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下面观点中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包括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下面哪些方法可以培养智慧?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关于“自我意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关于哲学的起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哲学的三个作用包括: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哲学的基本部分包括: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关于什么是哲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第二阶段

单选题(共20道题)1.(2.5分)关于神话,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是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他们的后代也因此负有“原罪”,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这说法来源于: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宗教的五个条件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下面不属于超越界的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关于中国哲学中“永恒”与“变化”两个主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哪一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和皇室文集,又被称为“上古之书”的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下面不属于启蒙主义者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人类三千年来的思想历程依次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名家最关注的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强烈反对“仁政”,认为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的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下面哪个观点是孔子的?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下列名言属于法家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孔子的“仁”指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推己及人”是哪一家的观点: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关于通用的伦理规范,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是哪位哲学家一生的写照?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以人为本位,认为人的全部价值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关于儒家与道家的区别,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道家认为,宇宙间的最高实体是: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多选题(共20道题)收起

21.(2.5分)宗教中的戒律与法律的区别是: 我的答案:BC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关于教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BC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下面关于宗教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苏格拉底擅长哪些事?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关于“存在主义”中的“存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中存在三种由低到高的绝望,包括: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苏格拉底被指控了哪些罪名?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理性有哪些有限性?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5分

29.(2.5分)柏拉图《对话集》有哪些特点?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海德格尔的哲学有哪些特点?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下列属于尼采著作的是: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下面属于“科学哲学家”的是: 我的答案:AD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下面属于道家的特点的是: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以“道”的视角看待世界,会发现: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关于超越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信仰基督的宗教有三大分支,包括: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关于加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下面哪些哲学家处于“轴心时代”?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儒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5分

在线考试

单选题(共25道题)收起

1.(2.0分)“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

A、孔子 

B、老子 

C、培根 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2.0分)“一群人不借助工具来建造一座塔,发现办不到,于是增加人手、挑选精壮、锻炼体能,却依然想不到借助工具”,这个寓言出自哪位哲学家的哪部著作? 

A、培根《新工具》 

B、笛卡尔《谈谈方法》 

C、洛克《人类理解论》 

D、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3.(2.0分)“四假象”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 

A、培根 

B、笛卡尔 

C、斯宾诺莎 

D、加缪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4.(2.0分)为什么图书馆里,哲学书籍永远摆在第一排? 

A、因为哲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早产生的 

B、因为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

C、因为哲学的英文首字母排在其他学科之前 

D、因为创办图书馆的人最喜欢哲学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5.(2.0分)哲学的作用不包括: 

A、培养智慧 

B、终极关怀 

C、自我发展 

D、发财致富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6.(2.0分)“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这句话是哪位哲学家说的? 

A、加缪 

B、尼采 

C、克尔凯郭尔 

D、斯宾诺莎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7.(2.0分)“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 

A、亚里士多德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泰勒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8.(2.0分)西方哲学起源于哪个国家? 

A、古希腊 

B、中国 

C、日本 

D、美国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9.(2.0分)在西方哲学中,“哲学”一词的意思是? 

A、智慧 

B、爱智慧   C、有智慧

D、学习智慧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0.(2.0分)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是由哪个国家创立的? 

A、中国 

B、英国 

C、希腊 

D、罗马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11.(2.0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逻辑错误的是: 

A、直接推理 

B、夸大事实 

C、偷换概念 

D、以偏概全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2.(2.0分)“无人有意作恶”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

A、苏格拉底 

B、普罗泰戈拉 

C、柏拉图 

D、泰勒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3.(2.0分)“世界由原子和虚空组成。原子不生不灭,不可分割,形状、大小、重量不一”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 

A、恩培多克勒 

B、德谟克利特 

C、巴门尼德 

D、毕达哥拉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14.(2.0分)“所有人都会死”属于: 

A、真命题 

B、假命题 

C、特称否定命题 

D、全称否定命题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5.(2.0分)“四假象”学说包括: 

A、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

B、民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

C、种族假象、洞穴假象、经济假象、剧场假相 

D、科学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相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6.(2.0分)“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属于: 

A、演绎推理 

B、直接推理 

C、间接推理 

D、归纳推理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0分

17.(2.0分)根据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得出一个结论叫做“三段论”,最早由谁系统地进行论述? 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18.(2.0分)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博学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19.(2.0分)“柏拉图式爱情”出自: 

A、赫拉克利特《论自然》 

B、柏拉图《对话集》 

C、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

D、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20.(2.0分)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生中存在三种由低到高的绝望,其中不包括: 

A、不知道有自我 

B、不愿意有自我 

C、不能够有自我 

D、不存在自我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1.(2.0分)关于神话,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

A、神话是人类在理性还处于原始水平时,用来解释世界的方式 

B、神话是产生哲学和宗教的土壤 

C、神话基本不靠理性与逻辑,而是依情感展开的 

D、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2.(2.0分)“轴心时代”的说法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 

A、斯宾诺莎 

B、弗洛伊德 

C、雅斯贝尔斯 

D、马塞尔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0分

23.(2.0分)下面不属于东方文明的特色的是: 

A、以内陆平原为中心,追求中庸,内敛、顺从而安于现状 

B、农业为主体,自给自足,人口极少流动,信息闭塞 

C、家族是利益共同体,宗法制度发达 

D、偏重理性思维,讲究逻辑和考证,强烈关注认识论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0分

24.(2.0分)西西弗的故事来源于: 

A、中国神话 

B、希腊神话 

C、《圣经》 

D、日本神话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25.(2.0分)“生活本质上是诗意的,所以它才有表现得不诗意的可能性”是谁的说法? 

A、雅斯贝尔斯 

B、海德格尔 

C、萨特 

D、波伏娃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0分

多选题(共25道题)收起

26.(2.0分)下面哪些方法可以培养智慧? 

A、看肥皂剧 

B、写日记 

C、看人文纪录片 

D、看《哲学与人生》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分

27.(2.0分)关于信息、知识和智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获得地越多,知识积累得越多 

B、知识是经过加工的信息,是对一个专门领域所做的深入研究 

C、“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指的是有智慧的人 

D、知识偏重万物的差别,越分越细;智慧偏重万物的共相,能够异中求同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0分

28.(2.0分)关于“自我意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儿童时期    B、自我意识可理解为: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一样,自己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C、具有自我意识是进行独立思考的前提

D、出于懒惰或恐惧,人们常常压制自我意识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0分

29.(2.0分)哲学所提供的“终极关怀”包括哪些内容? 

A、可以延年益寿、消病除灾 

B、帮助人逃避死亡的恐惧 

C、为必死的人生找到生的意义 

D、使人的心灵超越死亡的限制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0分

30.(2.0分)放任“思想的懒惰”有哪些害处? 

A、使理性出现断裂 

B、使理性模糊混乱 

C、使理性出现前后矛盾 

D、使社会更加和谐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0分

31.(2.0分)下面观点中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包括 

A、哲学是唯一一门自由的学问 

B、哲学不是一门生产知识 

C、哲学始于诧异 

D、哲学的地位在物理学之后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0分

32.(2.0分)下面观点中属于怀疑论的包括 

A、唯其不可能,我才相信 

B、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

D、我不知道太阳明天是否会出来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分

33.(2.0分)下面观点中属于笛卡尔的包括 

A、感觉不可靠 

B、万物可能只是自己的一场梦 

C、甚至我的身体的存在也缺乏确切的证据 

D、然而唯独“我在怀疑”这一点不可怀疑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0分

34.(2.0分)判断怀疑的程度是否恰当的标准有哪些? 

A、心里很确定,怀疑到这里并非出于思想的懒惰,而是理性的决定 

B、怀疑到这个程度是与实践本身的难度、重要度、复杂度等相匹配 

C、这样的怀疑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这一件事,而且可以运用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去 

D、这样的怀疑方式会给整个生活带来便利而非混乱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0分

35.(2.0分)下面哪种观点属于“种族假象”?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宇宙唯一完全正确的思想 

B、苍蝇是害虫,所以应该从物种中灭绝 

C、地上长出粮食是为了给人吃 

D、人的生命天生比猫狗高贵,所以人有虐待猫狗的权利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分

36.(2.0分)传统的逻辑学主要讨论哪三方面内容? 

A、概念 

B、假设 

C、命题 

D、推理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0分

37.(2.0分)关于“闲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对待闲暇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 

B、古希腊人在闲暇时喜欢从事与哲学、艺术、体育和政治相关的事务 

C、古希腊人之所以有大量闲暇时间,是因为大部分劳动都由奴隶承担 

地区 D、因为古希腊人没有把所有时间投入到生产当中去,所以其经济远远落后于同时代其他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0分

38.(2.0分)关于“哲学就是死亡练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柏拉图的观点 

B、意思是只有不怕死的人才能学好哲学 

C、意思是哲学就是要学习如何摆脱肉体的羁绊,实现灵魂的自由 

D、绝大部分人只有在死亡时才能彻底摆脱肉体的限制 我的答案:ACD 此题得分:2.0分

39.(2.0分)下面的三段论中正确的包括: 

A、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

B、运动员需要努力锻炼身体;我不是运动员;所以,我不需要努力锻炼身体 

C、有些大学生喜欢哲学,所以有些喜欢哲学的人是大学生 

D、所有公民都应该遵守宪法;主席是公民;所以主席也应该遵守宪法 我的答案:AD 此题得分:2.0分

40.(2.0分)按照命题的真假可以分为: 

A、真命题 

B、假命题 

C、特称否定命题 

D、全称否定命题 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2.0分

41.(2.0分)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讨论哪些话题? 

A、如何在选举中击败对手 

B、什么是正义 

C、什么是美 

D、什么是勇敢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分

42.(2.0分)苏格拉底诞生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 

A、雅典的极盛时期 

B、民主制走向衰落 

C、正处在大规模外地入侵之中 

D、依然处于奴隶社会 我的答案:BD 此题得分:2.0分

43.(2.0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关心下面哪些问题 

A、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

B、万物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

C、民主制和共和制那种政体更好 

D、如何提高自己的辩论水平我的答案:AB 此题得分:2.0分

44.(2.0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是: 

A、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

B、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

C、苏格拉底在对话集中记载了柏拉图的思想 

D、柏拉图在对话集中记载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我的答案:AD 此题得分:2.0分

45.(2.0分)关于什么是哲学,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就是马哲 

B、哲学就是“心灵鸡汤”那样的哲理小故事 

C、哲学是无法说出来的,没法学 

D、哲学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0分 46.(2.0分)哲学的基本部分包括: 

A、本体论 

B、认识论 

C、伦理学 

D、科学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0分

47.(2.0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    A、哲学完全脱离生活

B、越了解哲学,生活越痛苦

C、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既是生活的基础,又是生活本身

D、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运用哲学思想和方法,可是使生活更主动

我的答案:CD 此题得分:2.0分

48.(2.0分)关于哲学的起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 

B、“哲学”的英语是philosophy,原意为“爱智慧” 

C、中国人不擅逻辑思维,因此中国只有“思想”,没有哲学 

D、中文中本无“哲学”一词,该词是从日语中借用而来的 我的答案:ABD 此题得分:2.0分

49.(2.0分)根据罗素的观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

A、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

B、哲学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受到双方的攻击 

C、哲学和神学的共同点是思考对象为不确定的事物 

D、哲学和科学的共同点是诉之于理性而非权威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0分 50.(2.0分)哲学的三个作用包括: 

A、培养智慧 

B、终极关怀 

C、自我发展 

D、唯利是图

人生的“速度”与0.8哲学 篇7

联想此事, 笔者又禁不住想到人生的速度与0.8哲学。对于这两个概念, 皆与人生的态度和工作的状态有关。也就是说, 人的生命在前进中该限速时要限速, 在工作中该留点力时要留点力, 凡事悠着一点, 才有耐力把人生的路走好。

在汉语中, “速度”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词语。物体移动、上升与坠落的快慢, 叫做速度;社会变迁的程度, 也常常用速度一词来表达。而速度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风吹的速度、水流的速度、海平面上升或下降的速度、地下岩浆涌动或喷发的速度等。所以, 人们在提出速度标准的时候, 总是辅以清晰的时间概念。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速度也是在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跑百米是一个速度, 跑万米和马拉松又是用不同的速度。如果以万米的速度跑百米, 那还不如不跑;如果以百米的速度跑万米, 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 人在工作中该限速时, 一定要限速, 学会调整自己与放松自己, 对一个人, 尤其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十分重要。

0.8哲学是目前正在悄悄流行的新词汇, 它源自日本。“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凡事不求完美, 但求八分好。一向追求完美, 几近强迫症状的日本人能放自己一马, 不再跟自己较劲, 想必是真正明白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从小到大, 我们被要求做事都必须“全力以赴, 做到最好”。但事实上, “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 期望越大, 要求越高包袱越重, 出错的几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长期处于神经被绷至极限的高度紧张状态, 不给自己喘息的空间, 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那么, 即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事业上走向成功的巅峰, 付出的成本也许是生理或心理健康永远的受损。当然, 所谓的0.8哲学不是不让人进取, 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空间, 像水墨画中的留白。吃饭八分饱, 让胃部吸收得更好;做事出八分力气, 不让身心负担太重;爱一个人用八分的热情, 留两分自由呼吸的空间给对方……这样才是对亲友、对社会最大的负责。不管你有没有什么爱好, 不管你的休闲爱好是否顺应自己的天性, 不管是怎样进行培养和丰富, 0.8哲学都会对人的角色成功或延伸、发展具有补充和滋养的作用。

由人生的速度及0.8哲学这两个关乎健康的问题, 我们再联想到笑星赵本山“只要能站上舞台就上春晚”的雄心壮志, 笔者乃至很多关心他的人都充满了担忧。为给全国人民带来欢乐, 为让每一年的春晚不能缺少搞笑逗人形象, 本山大哥的精神可赞可叹, 但不会善待自己, 让自己活得很累确实不值。健康和名利一直是一个对立面, 说到底, 想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有人讲:“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 就是对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吃鲍鱼的人有多少是因为营养呢?总习惯在飞机上睡十分钟的人, 身体又怎么可能不受损呢?有多少自以为成功的人, 习惯了5分钟内吃完饭的效率, 随时准备“做更重要的事”。你给你的身体“走过场”, 身体凭什么好好回报你?

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 只有工作, 没有休闲, 人会丧失灵性, 忘掉人生之根本。但闲适不同于散漫,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事务中抽身, 心境却迥异。闲适者回到了自我, 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倘佯, 悠然自得, 内心是宁静而清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 只能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 无所适从, 内心是烦乱而浑浊的。所以, 工作是一种神圣, 无所作为的懒汉和没头没脑的工作狂乃是远离神圣的两极。创造之后的休息, 如同创世后第七日的上帝那样, 让自己变得心静如水, 浸润出一种从容的心态。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篇8

关键词:叔本华;意志;人生哲学;苦痛;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73-03

叔本华是德国的一位人生哲学家,他在世期间一直致力于人生各种问题的哲学思考,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

在1819年叔本华发表了他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哲学主要探讨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及本源问题。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事物是意志的现象或表象,意志与表象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对后来哲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反理性主义。从他所理解阐释的这种生存意志出发,本来应该得出的是一种“意志主宰一切的行动主义”,但是叔本华却抛弃了德国的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从一种非理性的方面来寻求一种新的出路,得出了一种“人生是苦难”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生就是意志的表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而人生却总是追求着这无法满足的东西,所以人生难免是痛苦的。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有人将他的哲学思想称之为悲观主义哲学。

总而言之,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开创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在他的哲学中关于意欲与人生之间苦痛的探讨以及从中提出的“意志”、“本能”、“痛苦”、“死亡”等内容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价值,叔本华的哲学实际上开创了近代西方人生哲学的先河。

一、意志在世界中的悲哀

叔本华的“意志”这个词的意思不同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决断”、“下决心”、“欲望”和“动机”等等。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内在内容,是世界的本质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也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因此,生命不可分割地伴随着意志,因为意志而存在,有意志也就有生命和世界。

(一)生存意志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性人物,生存意志是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一种主要体现。在他看来,世界上存在着的万事万物都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的,而其基础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动不息和永不疲惫的欲望冲动。而这种欲望冲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叔本华把它称为“生存意志”。这是一种奋斗不懈、百折不挠的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力,是一切欲望的根源。所以,这种生存意志的基本要求在于获得食物从而满足生存,在于发展自身以求美好的生活,在于占有异性从而得以繁衍后代。这种意志具体可以体现到人、动物、植物以及无生物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有人的躯体及其活动才是生存意志的表现和创造物,动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是生存意志的表现和创造物。具体地说,例如“人的生理活动,是意志的客观化和具体化,动植物的生长,磁针指北及物体落地等所有的自然现象, 都是意志在起作用。肉体是意志的产物;血液,是由我们所说的生命的意志所推动,在人体造起了血管;求知的意志建立起了脑髓;饮食的意志发育为消化系统。人们为了食物、为了婚姻、或为了子女所做的艰苦奋斗,其动机不是思想,而是需求生活,或更为丰富的生活的一种半意识的意志,也就是生存意志。”①总而言之,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存意志的外化或表现。

(二)生殖意志

生殖意志是生存意志的延续,生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联结着子孙的保存,而亲情又联结着性欲,从而使种族的生命得以绵延持续。“种族”自身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它只有在个体中赋形才能存在,对于意志来说也只有在个体中才能存在,而且意志的本质经过客观化之后会表现出一种根深蒂固的种族意识。在意志客观化这个过程中,叔本华认为存在着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最低阶段和最高阶段。最低阶段通常体现在普遍的自然力量中,表现为奋进和冲动,最高阶段则体现在人类的活动方面,以一种理性的介入为表现。

对于人们的生殖意志,叔本华认为,性欲的满足甚至也只不过是对于自己生存的一种维护,它所占用的时间非常的短暂。而且意志的本质就是努力,努力是因为缺乏欲望,因而当眼前的欲望获得满足之后,新的欲望就会接踵而来,欲望是无穷尽的,但是满足却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就会这样无休无止的奋斗挣扎下去。同时他还指出,爱情是造化用以骗人的,婚姻只是爱情的一种磨损和消耗,所以最终势必归于幻灭。也就是说在生殖活动中依然不可避免的包含着死亡的因素。

总而言之,在叔本华看来,无论是生存意志还是生殖意志, 这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虚幻与死亡。人生只是一场灾祸。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他的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二、尘世的苦难和生存的虚空

对于人生无常以及苦难的咏叹一直是西方文化史、哲学史始终不绝如缕的一个精神旋律,但是叔本华却让这种人生的悲剧性,主要是痛苦和一种生存的虚无得到了最为清晰、最令人惊骇也同样最令人绝望的评析。

(一)从自然到人生的痛苦

叔本华所强调的“痛苦”与我们在日常中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在“痛苦”的承受者和应用范围上已经无限扩大了,其根本目的在于,用一种哲学思辨的方式去尽力揭示其于生命的必然性和本质性。

“痛苦”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是一个逐级突出的系列:第一个级别是最简单的自然现象,然后是植物最后到动物,意志在每一个级别上都体现为一种冲动和挣扎,而这一切的挣扎和努力,无论程度怎样都是一种所谓的痛苦。对于叔本华而言,他更关心痛苦对于人和生命的必然性和本质性的研究探讨。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而且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生存意志越强,人就会越痛苦。人之所以活着,靠的正是一种生存的欲望冲动,但是就欲望本身而言,就是一种不满足,因而结局必然是痛苦。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痛苦的世界,这是叔本华人生哲学的基本出发点。endprint

(二)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存在

“人,无论其多么地进化,无论其理性怎样地发达,无论其在多少方面都绝对地优于动物,但在叔本华看来他最终地和根本地只是与动物无异的肉体的生命存在。”②叔本华认为,肉体的存在即是痛苦,人这种生命现象在所有的生物中需求是最多的。叔本华把意志在追求目的的时侯受到阻碍称之为痛苦,把意志达到目的的状况称之为幸福。所以说,痛苦是经常的,而幸福却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如此说来,痛苦成了人生的本质。而人作为一种肉体的生命存在就不得不经受着各种需求、短缺和自我保全的痛苦,甚至是在最终面临死亡这样的悲剧性结局。

肉体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是不同的,前者包含和滋长着欲望。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聚。人在穷困匮乏和不安的情形下带着这些欲求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总是会充满忧虑。

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则包含着更加复杂的意义和内涵。从这个方面理解,即使欲望和需求得到了满足,也不意味着从此摆脱痛苦。对于叔本华而言,他承认欲望的满足能产生瞬间的快乐,但绝对不能带来真正的和永恒的幸福。他认为,一方面,欲望得到满足,幸福转瞬即逝之后,又会出现新的欲望和需求,新的痛苦也便会接踵而至。也就是说,欲望在得到满足的同时苦难也得以延续了下去。而另一方面,人,是由那些很难满足的需要构成的东西,人的欲望就算得到一时的满足,可怕的空虚和无聊也会迅速袭来。“生存所具有的全部形式,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生存之虚空。它展示于现实存在物所存在的唯一形式——转瞬即逝的现在中;展示于所有事物之偶然性和相对性中;展示于分离却坚实存在的持续变化中;展示于没有满足之不息欲望中;展示于生活离不开的努力奋斗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的沮丧中。”③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叔本华认为生命能够得以存在,它的全部基础便是转瞬即逝的现在,它以一种永恒运动着的形式存在于我们人类所生存的本质之中。一个人无论是幸福还是悲惨,他的生命也都只是不断消逝着的当下瞬间。

三、叔本华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

叔本华宣称,人生是痛苦的,而且在他看来,人生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与此同时,他从人生的悲苦进而整个地否定人生,否定人类生存的意义。但是他之所以宣扬人生的苦难,目的却是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指南针来指导人生,从而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一)人性的得失

“人具有一半的动物性。一个人如果心性高的话,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便是他的感官嗜好,充其量过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自己的伴侣在一起俗不可耐地消磨时光。即使教育也不能扩大这类凡夫俗子的精神价值。”④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相同的,但是各人却大异其趣。这和人们的追求以及人的价值观和心灵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着必然和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的存在和思想的变化则会使我们感到不满足。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是一个人能够直接感受得到的,但是外在世界的影响却能够使我们领悟它们。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事实:有些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于有才能的人是一种有意义的冒险和挑战,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单调乏味、毫无意义。每一个人都根据着自己特有的个性或诗意或狼狈地生活着。

叔本华还认为,生命本质上即是痛苦,人在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下一直在试图寻找些什么,但每一次寻找的结果都是发现自己原来是与空洞同在的,所以最后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来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却全是痛苦。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却总是对痛苦异常敏感,而对快乐麻木不仁。人在幸福的时候,往往会显示出满不在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甚至以为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只有当他遇到阻碍或不幸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幸福的难能可贵。从某个方面看,这就是人性中存在的偏见所导致的。

(二)生与死的纠缠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所提出的对于人生和死的看法十分有启发性。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上好了发条的钟摆,每个人自降生始到死去都在重复的演奏着已经演奏了无数遍的音调。而且他认为,死亡本身并不是灾祸,人们之所以怕死,不是因为痛苦,死与痛感无关,而是害怕个体的毁灭和个体生命意志的消亡。在这个过程中,他特别提到了“自杀”,而且认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死,是个体自己选择的,包含着一种个体的主体意志。尽管自杀在表面上提供了将人们从痛苦的折磨中得以解脱的方式,但是对叔本华来说,他并不提倡。“自杀”是个体的一种逃避,更是一种弱者的表现,原因在于个体自身的欲望没有能够得到满足,基于对现实的一种不满促使其选择了毁灭自身的肉体。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自杀能够达到肉体的毁灭,但是却不能让这个个体生前所产生的欲望的意志一起趋于毁灭。所以,在叔本华思想里,“自杀”不仅不能够让个体得以解脱,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大存在于个体之中的欲望。

在当今的社会中,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经意的把自身的欲望看的特别重,人们太在意于个人欲望意志的满足,却忽略了欲望满足之后等待我们的空虚和无聊。正如叔本华曾指出的,一切的快乐都是以愿望为先决条件的,愿望如果获得了满足,快乐就会随之停止,一旦失去欲望的对象,无聊便立刻袭之而来,无聊与痛苦同样的令人难以忍受。所以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病态的追逐”,这是相当可怕的。其实,欲望并不是魔鬼,而主体自身对于欲望的病态的这样一种追逐才是恐怖的。

人类因为理性的存在,必然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是独立于一切认识之上的。人类的最大灾祸便是死亡的威胁,最大的恐惧是来自对死亡的忧虑,最能吸引我们关心的是他人生命的安危,最害怕看到的是执行死刑。无可否认,人们对于生死的决定最会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但是,生命只是一种存在,而死亡在叔本华看来也仅是一种非存在,世上存在着一种超越生命的东西,如果我们仅仅就因为害怕死亡就惶惶不可终日,忧思重重,这就显然太愚蠢了。endprint

(三)痛苦的解脱

叔本华宣称“人生是苦难”,而且从这一基本命题出发,认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真真切切地认识到人性是险恶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悲剧,人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东西,人们所谓的幸福也不过就是令人们能够免遭痛苦、无可奈何的生活享受而已。因此在他看来,“人们应该禁绝一切欲望,抛弃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及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一切道德规范而进入无我的境界。这样,人们就可以超脱现象世界而进入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世界,也才会有自己的自由。”⑤尽管人生是苦难的,注定了要经历悲苦,但是叔本华也给我们提供了应对之策,告诉了我们应对苦难的方法。在禁欲主义中,他找到了希望,他认为,欲望是导致痛苦的根源,而禁欲则不仅仅只是一种针对物质享受的苦行,更加是一种针对心理欲念的精修,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最为彻底的方式。所谓的禁欲具体可以理解为:故意摧残生命意志,主动放弃生命享受,弃绝性欲的满足和自愿地承受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叔本华建议我们选择禁欲主义,使自己能够从执着于对象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超离主客两分的表象世界的结构,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一种涅槃的境界。人的一生,在叔本华看来,是人们认识人生之苦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人只有在年纪大了,饱经过风霜苦楚之后才会更加真切的认识到这样一种人生的悲苦。基于此,叔本华告诉人们要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忘却悲苦、克制欲望。这也正是他人生智慧中的处世之方。

叔本华就是这样一直致力于人生各种问题的哲学思考,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哲学家,他的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是有关生命和生命意义的本体存在。在叔本华的思想里,他否定现实世界的本质性,但又认为作为本质世界的意志是一种不会停止的、盲目的冲动。他抛弃了德国的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从一种非理性的方面来寻求一种新的出路,得出了一种“人生是苦难”的人生观。在叔本华看来,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这痛苦来源于意志的盲目和非理性的冲动而产生的永无止境的欲望,他以一种灰暗的眼光凝视这个未曾给他温暖的世界,他的悲观主义使得人生显得如此灰暗,也在始终折磨着自己的心灵。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没有任何希望,他之所以宣扬人生的苦难,目的却是要找到一个可靠的指南针来指导人生,从而把人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他的哲学包含了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意味,但也有一种不甘寂寞的创造精神。虽然从总体上呈现悲观主义的倾向,但对其进行深入地批判和反思,对于我们思考人生以及相关问题还是具有深刻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注 释:

①马莉.意志在世界中的悲哀——论叔本华意志论中的悲观主义哲学[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1).

②金惠敏.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0.

③李小兵.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9.

④叔本华(著),罗烈文(译).人生究竟有何不同[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1.

⑤叔本华(著),罗烈文(译).人生究竟有何不同[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3.

参考文献:

〔1〕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叔本华.人生究竟有何不同[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李小兵.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叔本华随笔和箴言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4〕金惠敏.意志与超越——叔本华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马莉.意志在世界中的悲哀——论叔本华意志论中的悲观主义哲学[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1).

〔6〕王宜林.浅谈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上一篇:促进社会公平论文下一篇:第一次看见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