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令教学八段锦(精选10篇)
口令教学八段锦 篇1
《八段锦》动作口令
预备式口令
两足分开平行站,横步要与肩同宽,头正身直腰松腹,两膝微屈对足尖,双臂松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凝神调息垂双目,静默呼吸守丹田。
1、两手托天理三焦口令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2、左右开弓似射雕口令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3、调理脾胃单臂举口令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4、五劳七伤往后瞧口令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5、摇头摆尾去心火口令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6、两手攀足固肾腰口令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7、攒拳怒目增气力口令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8、背后七颠百病消口令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令词 健身气功八段锦
预备式: 左脚开步; 与肩同宽; 屈膝下蹲; 掌抱腹前; 中正安舒; 呼吸自然; 心神宁静; 意守丹田。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下落;上托、下落; 上托。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并
步;
撘腕、开弓、并步 ;撘腕、开弓、并步;撘腕、开弓。
三、调理脾胃须单举
上举、下落;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
上举、下落;上举、下落;上举。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转正; 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转正;起身、后瞧。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上托、下按;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右倾、左旋、摇头、摆尾;左倾、右旋、摇头、摆尾;
上举。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上举、下按、反穿、摩运、攀足; 上举。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抱拳;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回收; 攒拳怒目、抓握、回收;攒拳怒目、抓握。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提踵、颠足;提踵、颠足;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提踵、颠足; 提踵、颠足;
提踵。收式: 两手合于腹前; 体态安详; 周身放松; 呼吸均匀; 气沉丹田。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功法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上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旋臂、“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冲拳与抓握、“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脚趾抓地与提肛等,都体现了这一点。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在外观上看略有停顿之感,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抻拉。适当的用力和延长作用时间,能够使相应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强度刺激,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
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神与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本功法每势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了
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气寓其中,是指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习练本功法时,呼吸应顺畅,不可强吸硬呼。
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在我国传统功法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有着较的影响,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后的功法在社会试行推广以来,深受群众欢迎好地推广普及健身气功功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健身气功·易筋经的习练要领。
一、精神放松,形意合一
“头正气顺,气顺神旺”,“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等表明了形为神之舍,神为形之主的形神关系。精神放松首先要形体放松,两者本为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形体放松,特别是头部的动作要领对精神放松至关重要,精神属意识范畴,是神经系统及脑的功能。在练习时要求头顶虚领,下颏回收,使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同时要求展眉落腮,面带微笑,有利于大脑的血液供应,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利于练习过程中形神合一,形意合一和形神放松。意为气之帅,气为血之帅,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虽然意念活动是练功的组成部分,但在练习本功法过程中,不要有余的意念或妄想。做到意随形走,意气相随,形断意不断,如韦驮献杵第一势,随着两掌相合而收敛心神;
两掌相合稍停时,心平气和,气定神敛,形意合一,独立守一。这精神放松,形意合一的练习要领要贯穿到十二势之中,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身效果.二、呼吸自然,贯穿始终
在练习的过程中,从起势至收势均运用自然呼吸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流畅、不闭气、憋气、不刻意追求呼吸的深长绵绵,细柔缓缓,也不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自然呼吸,不要误认为是不讲究呼吸方法。随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呼或吸会自然地配合动作开或合,一般的规律是以伸展动作配合呼气,以收缩为主的动作配合吸气,以脊柱旋转为主的动作配合呼气,脊柱旋转之后的伸展动作配合吸气,下蹲时呼气,起身时吸气。
由于呼气时胸腔、腹腔的内压减小,利于伸展和脊柱旋转,便于吐故,吸气时气血内敛,有利于动作的收缩和纳新。
如“倒拽九牛尾势”,在拽后拉时,其主要要领是以腰带动脊柱左右旋转错动,随着带动两臂旋转,此时呼气利于旋转,以达到应有的健身效果,总之,要求呼吸自然,动作自然,两者自然配合。
三、刚柔相济,虚实相兼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运用园、方、刚、柔、形、势、劲、虚、实、松、紧等要领相互转化,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园中有方,方中有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等阴阳变化的手法,以刺激机体,达到易血、易肉、易筋、易骨、易髓的健身目的。
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两掌托天,提踵抓地,上下用劲,两头用力,纵向牵拉,通过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练习要求,牵引脊柱,伸展椎体之间的关节,由外及内,达到牵引脏腑的目的。
如果动作过刚、过紧、过实椎体之间的关节牵引不开,活动幅度小,如果动作过柔、过松、过虚、牵引无力,因此,要求刚柔有度,松紧得当,虚实适宜,在易筋经十二势中均应体现这一要领。
四、循序渐进,以人为本.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病因病机也不一样,因此,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势动作的幅度或重心的高低,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韦驮献杵第三势的提踵的幅度,三盘落地势下蹲的幅度;
青龙探爪势中探地幅度;卧虎扑食势扑地姿势的选择;打躬势前屈的幅度等,均要因人而宜,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选择及练习,不要有争强好胜之心,不要与别人攀比,不要追求动作的标准和统一,练习是为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素质的提高,动作会自然达到标准和统一。
口令教学八段锦 篇2
言:语言, 是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讲解, 要目的明确, 有针对性、启发性、生动性, 更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练习基础、理解深度、运动积累的实际情况, 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分层次递进讲解。语言讲解是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认识八段锦运动特点, 以及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的重要途径。
在初期学习阶段, 应对每一式动作技术进行介绍, 包括动作路线、动作方向、动作位置、肢体运动形式, 如健身气功“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见下表) 。在介绍健身功效时, 要注意由直接的、具体的运动效果开始介绍, 即从对练习者的手、腕、肩、身形、腰、腿、踝的塑造、锻炼作用开始。
教学中, 要注意发挥汉语语言的意境性, 运用好形象比喻的语言讲解。如, 教学“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动作时, 可把这一式动作比作上能擎天、下踏大地的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这样学生会很容易记住该动作的精神状态和形体动作。当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这一式的技术动作时,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介绍, 这就到了“传”的教学环节。
传:传递、传达。这种传达、传递, 传的内容包括语言、语气、气质、精神面貌、身体姿态等。其中, 语言、语气是具体的、直接的, 气质、精神面貌是教师散发出来的一种无形的感召力, 具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
教学中, 当学生对功法动作掌握比较熟练时, 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传授相关基础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如, 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根基、中医学基本常识等, 并逐渐深入地介绍健身气功的健身机制理论基础。如,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动作是两手十指交叉、向上托于头上, 使人体躯干中正、舒展, 其上、中、下得以通畅。三焦, 中医将人的躯干分为上焦 (上焦心肺) 、中焦 (中焦脾胃) 、下焦 (下焦肝肾) 三部分。健身气功“八段锦”运动的健身理论, 以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学说为主要基础。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腑脏、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 它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肢节。经络所循, 主治所为。舒经活络、气血通畅, 阴阳平衡, 即可调理、平衡身体的阴阳, 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向学生传授民族传统文化时, 应不断加强学生对意、气、形技术细节的配合练习, 注意分析东西方体育运动特点、理念的本质区别, 促进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特点的理解、掌握;避免太长时间地停留于八段锦功法肢体运动的表面形式上, 成为一种体操化的简单肢体运动。
另外, 教师自身的气质、精神面貌、身形姿态, 起着一种无形的教育作用。因此, 教师要重视身形姿态、气质、精神面貌的展现, 以及动作技术示范所体现出的独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韵味。这种无声的展示, 既传递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文化气息、健康状态, 又是身“传”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
身:身体。“身”在这里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通过某一种运动手段, 对学生身体修炼、塑造的教育过程;二是教师通过正确的肢体动作示范, 传授给学生, 并让学生掌握相关专项技术的体育教学过程;三是教师通过纠正学生肢体运动的方向、速度、路线等, 强化正确动作技术时肌肉本体感受器的神经传导,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肌肉运动条件反射, 形成正确、规范的运动技术过程, 最终实现八段锦的健身功能作用。
身教往往比言教更直接、更具有效用。身教在八段锦教学中,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一方面是教师的身教, 包括分解示范、完整示范、教师领带学生练习、学生感知教师肢体运动感觉。即让学生用手触碰教师的肩、臂、腰等部位, 感知其在运动时肌肉的不同变化特点, 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要领。另一方面, 还包括教学的主体对象, 学生的身教, 其包括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纠正错误练习法、学生自身榜样法。同龄学生之间的体会、收获的交流, 彼此的榜样作用, 能起到更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口令教学八段锦 篇3
【关键词】教学;八段锦;中医护理;柔和连绵
传统或常规的中医护理教学无非中医基础理论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是针灸操作)两大部分组成。中医基础理论无论其内容还是文字都深邃古老,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仅具有高(初)中知识储备的职业院校学生要在短短的几十节课学好中医护理绝非易事。同样,古老深奥的中医讲授对于一些生活阅历单一,临床经验缺乏的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是困难的,害怕讲中医理论,因为讲不清,道不明,只好匆匆一带而过,直奔让同学向往的针灸操作,但几次“痛苦”的针刺练习过后,新鲜感消失后,中医护理的教学又陷入停滞局面,在几次电教之后师生只好盼望着课程的结束,假期的到来。从教二十年来,我认为无论课时多少,学生情况如何,要上好中医护理也不是不可能的。首先还是要弄清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中医护理技术之间的关系,应当认识到中医理论学习才是根本,一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动。中医理论学好了,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正确中医护理操作,而对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对中医理论学习的补充,是另一种方式的理论学习,即是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中医理论学习应当是整个教学的重点。中医学博大精深,它以中华民族的整体观作为思辨工具,强调天人合一,从宇宙的层面来把握人,而非单纯的人的病,虽然中医基础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由于它与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水乳交融,密切相关,中医起源于日常生活,是古人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艰难生存中发明创造的医学,“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这个众人皆知的药食同源的故事就是佐证。因而中医理论十分朴素,学习的入门比西医的学习较低,不像西医那样必须在相对应自然科学技术如物理、化学、数学的基础上学习。
一、八段锦功法简介
八段锦功法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
二、八段锦功法特点
八段锦动作简单易行,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不像太极拳那样高山仰止,让学生畏惧,且对意念要求不高,练习很安全,主要是一个放松和气息训练,学生容易上手。
三、引入八段锦功法的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国人健商普遍较差,预防意识淡薄,很少主动锻炼,高职生们也不例外,小小年纪,身体素质堪忧,许多学生在经历了残酷的应试教育高考过后,身心疲惫,颈椎腰椎都有小疾,通过练习八段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学生在中医护理的学习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医护理“三分治,七分养(护)”的治未病理论及“简、便、廉、灵”的中医护理优势。
四、八段锦功法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进入了快节奏的轨道,心理压力的剧增,非传染性致病因素等导致疾病谱的改变,也使以擅长外科手术治疗和抗生素运用的西方现代医学捉襟见肘,相对许多疾病无药可医,如失眠,腰背痛等。而通过教授八段锦,通过缓慢的气息流向,不仅可以调身调形,更多的是调心,调息,以静制动,以慢制快,最终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通过学习八段锦,中醫护理的精髓,中医护理的现代价值,中医护理的科学性不言而喻,深深感染学生,使她们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更为喜爱和理解。
随着临床学科发展的精细化,今天的中医院已经不像60年代由中医师辩证开出针灸处方,护士扎针,今天临床上完全由医生先辩证再操作,并且还得具备针灸师治疗证才能操作。与护士的工作无关了。推拿也一样。现代中医临床护理也与时俱进,随着西医的强势,扩充了许多西医护理的内容,在一些小型的中医院甚至全盘西化,逐渐丧失中医护理的特色。由于中医自身的学科特点,它与中国人生活的融合度使得传统的中医护理的部分内容已经家庭化了,而作为医疗机构的中医护理如何来体现呢,我认为讲授八段锦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如前所言,中医理论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而之所以要介绍针灸护理操作也是为了学习中医理论,而较之于学习难度高,现实意义不大的针刺操作、推拿操作来说八段锦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动作简单易行,更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中医理论,展现中医护理的精髓,宣扬中医护理的现代价值,丰富中医护理的科学性,更适合护士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陈燕主编.中医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张正浩,王桂祥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绕口令教学实例 篇4
一、境外学生学习汉语的现状分析 1.境外学生语音、语法问题严重
境外班同学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1)方言的影响。境外学生有一部分祖籍是在中国的某个地区的,家里的语言环境是方言,还有一部分因为长期和保姆在一起,受到保姆方言的影响。他们语言中的一些语音问题就带给了学生。有的地区“n,l”分不清,平翘舌音混淆,甚至根本没有后鼻音之分。
(2)外语的影响。境外班学生也有一部分是从国外长大回国的。有的来自英语国家,有的来自法语国家,也有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韩语……他们发音的音节和中文完全不同,有的音节中文有,外文没有,有的音节外文有中文没有。比如说英语中的浊辅音“th”,伸舌头的“th”就是中文中没有的发音。2.境外学生更需要学习汉语的动力
心理学中提到,当一个人接受一定难度的任务时,他的心里会产生焦虑,也就是人们说的压力。当任务的难度越大,那么焦虑就越明显。对于境外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多是从各自不同的环境来到中国,并且需要在最初的时候攻破语音关,环境的改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他们所面对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中文,这个困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他们其中有的同时学习多种语言,比如混血儿们有的还需要学习爸爸或者妈妈国家的语言。非华裔的孩子也需要学习他们本国自己的语言。6-7岁的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这么多的压力。他们焦虑程度相对于国内班的学生来说大很多。
作为老师如何让他们减轻压力,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接受汉语的学习对他们今后的汉语学习及未来在中国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运用绕口令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帮助他们突破语音关。
二、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可行性 绕口令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是语音学习障碍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其本质是一种语言游戏,起源于先祖们对于汉语字音的发现和自觉运用,伴随着语言的持续发展,人们创造性地将这种语言现象应用于语言游戏和儿童的语言学习之中。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绕口,可以锻炼“舌、唇、齿”互相配合的技巧。学生们非常欢迎这种“口腔运动操”,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进幼儿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儿童时期也是练习绕口令的最好的时期。幼儿学习说绕口令,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其实,国外的儿童学习语言的初期,也是运用Tongue Twiste的一种语言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口齿和发音的,比如:Two trains travel together to Toy land.来训练孩子对于“t”开头的单词的辨别力。对于境外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初期阶段,“绕口令”是非常适合的。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是境外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魅力,了解中国的文化,热爱中国的文化,可以使境外学生对汉语学习产生向往和憧憬,并加强了他们的兴趣和动力。首先,绕口令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一种文化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风云中逐渐沉淀到中国语言文化之中来。绕口令是语言艺术的必修课,许多艺术类型都对绕口令有所倾爱。各类戏曲中“唱念做打”,相声快板的“说学逗唱”都不乏绕口令的身影。甚至现代的流行音乐也对绕口令情有独钟。境外班学生在练习绕口令的同时也是在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绕口令游戏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1)绕口令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绕口令作为语言游戏和儿童的语言学习方法这两者间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它就是一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寓教于乐。据一些历史学家(2)绕口令的趣味性在于它的内容
绕口令的趣味性来源于押韵的,拗口的发音。汉语中的双声、叠韵应该是绕口令的语言学基础。绕口令的作者们有意识地把发音相同、相近的词语以及双声、叠韵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进行歌谣的创作。这样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形成诙谐的韵趣。
(3)绕口令的趣味性来源于它的激励性
绕口令作为一种互动性很强的语言游戏,与舞蹈、歌唱等人类活动一样,可以达到一种良好的交际效果,人们常常会感觉到集体念绕口令比独自朗读有趣许多。学生们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竞争意识,要和其他同学们比试比试较量较量。教师大可使用绕口令去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激励孩子学习中文的动力。
三、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1 关于绕口令内容的选择
(1)挖掘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绕口令
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拼音教学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其实拼音的教学同样也是正音的过程。其实在教材中也出现过几处绕口令。比如《四和十》来训练平翘舌音。《小宁宁》来强调前后鼻音,课文《小花鼓》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妈妈用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其实也是一首绕口令。在拼音教学的一开始,我们学习了四声。对于外国人,四声也是语音学习的一个难点。那些“洋泾浜中文”也就是四声混乱的中文。因为在外语中似乎没有出现四声这个概念。这时候我适当选择了《扣纽扣》 这个绕口令 《扣纽扣》 小牛扣扣使劲揪,小妞扣扣对准扣眼扣,小牛和小妞,谁学会了扣纽扣?
这首绕口令很多字发音相同,声调不同。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注意“阴阳上去”,而且要强调到位度。只有完全分清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声才能念好这首绕口令,不然就会闹出大笑话了。这首绕口令让学生们们意识到四声是如此重要啊。(2)挑选富有童趣的绕口令
中国的绕口令数量非常多。如何挑选合适的呢?除了选适合教学目标要求的,也要挑孩子比较喜欢的类型。语言简单,容易理解,富有童趣是三个必要前提。比如下面几首关于b-p的绕口令:.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
l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到吐葡萄皮。
l 猫鼻子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第一首比较简短,但是缺少童趣,不容易理解。第三首富有童趣,却又冗长,孩子在朗读中花费很多不必要的精力。减少了对绕口令训练关键点的练习,减少了朗读绕口令的乐趣。第二首就比较适合,于是我选择了这一首。3适时自编一些绕口令
在一年级上半学期中,多篇文章中都出现过“小松鼠”这个名词。在《魔术》中有“田伯伯,变魔术,手帕里变出小松鼠,衣服掀一掀,飞出八只绿鹦鹉”;还有《风姑娘送信》中也出现过。别看这个简单的名词,学生是连连出错。“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用手掌表示舌头练习,字字分开练习,效果都不明显。一时也找不到相配合的绕口令来辅助练习。于是我自己把以前学习的一首《五指歌》做了些改变。
l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鼠,老鼠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由于很熟悉,学生念过原来《五指歌》的版本,看到有首类似的,便一下子激发起兴趣,反复练习。很容易地把“松鼠”这个词语掌握了。今后在练习近平翘舌音时也不容易错了。绕口令辅助汉语教学的运用(1)组织比赛
我经常在教学中,组织相应的游戏。通过示范,模仿,练习,比赛等过程,对于达到巩固教学这一目标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通过评选小组或者个人的“绕口令大王”等荣誉来激励孩子。练习的过程可以是课堂上的几分钟,也可以让它成为孩子下课后的游戏活动等等。
解决语音上的问题是绕口令最基本的功能。在教学t-d的时候,学生掌握不好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发音不到位,于是,我选用了以下两首绕口令。进行一场晋级比赛。把词语朗读正确是第一级别,一首简单绕口令作为第二级别。一首比较长的绕口令作为第三级别。只有当一小组的所有小朋友全部通过三个级别。老师会播放一首”SHE”演唱团体演唱的《中国话》 l 第一级别:兔子,肚子,大兔子,大肚子
l 第二级别 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l 第三级别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SHE”唱过这首歌,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念起来特别起劲,不厌其烦地反复模仿。因为是小组同学都要通过。能干的小朋友毫不厌烦的尽力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在帮助过程中,他们仔细聆听,反复模仿练习。当活动结束后,他们基本上已经完全掌握了t-d的送气与不送气。在学习b-p时,这个问题就已经不成问题了。当老师播放起《中国话》这首歌时,学生们跟着音乐,跟着歌词一起大声的唱起绕口令,他们对自己取得的成果非常的骄傲,为自己学习中国话而自豪。(2)组织活动
两分钟预备铃是学生朗读背诵“绕口令”的好时机。通常一些在比赛中获胜的“绕口令大王”就可以通过这个舞台表现自己,带领班级同学朗读。朗读的内容我会有的放矢地选择。
比如当学生学习了相当一部分汉字后,容易对形近字,同音字产生混淆在第一学期的《语文快乐宫》里有这么一首绕口令 天气晴,河水清 青草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静,捉害虫,不用请,保庄稼,好卫兵。
在短短的一首绕口令中,一下子出现了“晴、清、青、蜻、睛、静、请”这几个形近字。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形近字作了归纳与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生字的记忆。我把这首绕口令抄写在黑板边上。并且 “晴、清、青、蜻、睛、静、请”这些字用红色书写,它们的偏旁又用黄色区分。学生利用2分钟预备铃时间,由“绕口令大王”带领朗读。潜移默化中念清了后鼻音,又记熟了这些形近字,巩固了生字。
比如另一首《颠倒歌》我也在两分钟预备铃时让学生反复朗读进行记忆。因为对于境外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缺少汉语的语言环境。没有语言积累。在英文中,动词常常用do,而量词也通常只用athe,东南亚地区的学生常常会用“一台汽车”,“一颗西瓜”之类奇怪的数量词搭配。他们的固定搭配的语感很欠缺。所以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语法搭配相对国内的学生来说问题大些。运用一些绕口令可以让他们积累一些,比如说这一首这首儿歌是训练学生的动宾搭配。: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教材中的一首相对类似的《希奇歌》学生们也特别喜欢边读边笑中解决了语法。(3)帮助理解
刚刚接触短文的学生常会感觉阅读文章的语句太长读不通,内容又混淆等问题。学生容易排斥阅读。如果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配合有趣的绕口令来理解,在心理上降低了学生的紧张,激励孩子阅读的兴趣,有归纳了短文的主要内容。在一次练习中我们学生遇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dú)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它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tuì)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jìu)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pū)通(tōng)!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章后的练习是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看似简单的题目,但是学生错误的很多。文章中完全能够找到的答案,可他们也搞不清楚。于是我没有去反复讲解文章的内容,我配合了这么一首绕口令 白羊和黑羊
东边来了一只白羊,西边来了一只黑羊,一起走到小桥上,白羊不让黑羊 黑羊不让白羊 白羊叫黑羊让白羊,黑羊叫白羊让黑羊,白羊不让黑羊,羊不白羊,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朗读完绕口令后,我什么也没说再让他们仔细阅读文章,长长的句子变得没有那么难了,长长的文章也不是那么难读懂。我告诉他们其实阅读短文也不可怕,放松心态静静读,你们也能行。其实他们的问题完全是心理上的。
《说绕口令》教学设计 篇5
1被崴等瓶诹睿并能说得正确、清楚、快速。
2蹦芴清楚别人说的绕口令,并能进行评议。
本课用图给我们展示了同学们相互说绕口令的有趣情境。告诉我们本课口语交际就是分小组互说互评绕口令。
能快速说清楚绕口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准备一些绕口令,并背下来。
上课时,先请一个同学上台说绕口令,教师引导同学们进行评议。评议的重点是说得流利、口齿清楚。
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或自愿组合,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能快速地说清楚,听清楚,会评议。
分组说、听、评绕口令。
评选出绕口令说得最好的同学给以表扬、奖励。
绕口令:也叫拗口令。一种语言游戏。是将声母、韵母或者音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来。因为要说得快,读音容易发生错误,这样可以训练发音的准确和思维的敏捷。
附:绕口令两则
小花鼓 藤条和铜铃
一面小花鼓,高高山上一条藤,鼓上画老虎。藤条上面挂铜铃。
宝宝敲破鼓,风吹藤动铜铃动,妈妈拿布补。风停藤停铜铃停。
口令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作者:一年级教研组 执笔:李艳
一提到口令,可能有部分老师会认为这是体育老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我认为口令适用于各门学科,用得好的话,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前口令
(班内不太安静,有生走动、说话、扭动等)师:一二班
师:静息
师:坐端
生:到(我最棒)生:安静 生:一二
二、课中口令
1、师板书或教写生字时 师:小手伸出来 师:小手指
生:我就伸出来 生:伸出来
2、当课堂中表现得好、回答正确或需要鼓励时 师:掌声送给他
生:棒棒你真棒
师:掌声送给自己 生:棒棒我真棒
3、读书比赛中的口令
师:小组对抗赛 师:男女对抗赛
生:赛赛赛 生:赛赛赛
师:小火车,开起来 生:一开开到…… 师:(指定某一竖列)
4、课中学具用完时 师:铅笔放下
生:我就放下
(送铅笔或其它物品回家,倒计时限制时间)
5、遇到认读词语或难题解答时 师:谁挑战
生:我挑战(举手)
6、课堂坐姿不够端正,注意力不集中时 师:课堂八个字
三、站队时口令 队长喊口令:立正
生:一二
手搭肩
生:头正、身直、臂平、足安
向前看齐
向前看
一二
口令教学八段锦 篇7
“三步”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六环节”是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八段”即重申目标、生生互查、基础知识点拨、讨论展示点评、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总结归纳、课堂评价。“七要、四不讲”策略, 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检测要让学生编、结论要让学生下, 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能弄清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摘自“人民网”
“字格式”口令对太极拳教学新探 篇8
何为“字格式”?在汉语中,单音节是其语素特点之一,而且音节结构不很复杂。为了避免音素同音,双音素就占了绝对优势,于是四字格就成了中国人最喜欢使用的格式。通过对双音词的灵活组合,形成具有最佳节奏的词组形态,这样便于人们习记。也就是依据音节数分“单字格”口令、“2字格”口令等。如今传统的动作名称式的口令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为了加以习练且让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求,我们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分上肢、下肢、整体动作进行教学,我们使用“字格式”口令作为教学口令。
一、下肢动作教学“口令”
太极拳的下肢作为整套太极拳演练当中的根基,它不仅体现出太极拳的特点还把控着整套太极拳的运动方向。其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心的平移转换。“虚实分明”是太极拳教学当中是个高频词汇,何为“虚实”?在教学当中应该首先明确概念让学生了解,“虚实”主要是针对人体的下肢运动来说,就是两脚重心的放置多少的问题,多的一方称为实,少的一方称为虚。在下肢运动中,以运动指向作为区分标准,我们有前进步、后侧步、侧移步之分。
(一) 前进步中“单字格”口令运用
“左右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在简化太极拳中的下肢动作左右脚重心的转换运用的就是前进步。由于野马分鬃与搂膝拗步的下肢动作过程相同,我们就以“左野马分鬃变换成右野马分鬃”的下肢动作为例:在教学当中的口令应重点突出前进步“重心平移,与虚实转换”,其转换动作口令为:①移——②摆——③撵——④收——⑤迈——⑥蹬。“移”即是重心由左脚平移至右脚;“摆”是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摆45—60度左右;“撵”右脚脚跟离地前脚掌撵地,重心移至左脚;“收”是右脚收到左脚脚弓内侧脚尖点地;“迈”是坐实左腿,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脚跟落地;“蹬”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前脚掌撵地前蹬。在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的教学,运用这六个单字口令,不仅能使得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规律,更能培养其太极拳的太极之感。
(二)后侧步中“单字格”口令运用
简化太极拳的“倒卷肱”其下肢动作运用到的就是后侧步。我们以“左倒卷肱变换为右倒卷肱”为例,其教学口令为:①抬——②落——③踩——④撵。“抬”即是将左脚抬至小腿附近;“落”是左脚脚尖向左斜后方落步;“踩”左脚脚跟踩实;“撵”右脚前脚掌撵地抬右脚脚跟,重心后移至左脚。运用这四字口令教学,便于学生整齐动作,突出太极拳套路虚实分明的风格特点
二、上肢动作教学“口令”
上肢动作教学“口令”主要是在原地进行手与肩的练习,也就是对整个动作进行分解徒手练习。套路当中对上肢动作的要求是“沉肩坠肘”,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项,其核心在于技击,正如太极推手。为此我们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不单需要涵盖“沉肩坠肘”的含义,更需要包含太极拳技理技法的内容。
(一) 野马分鬃“2字格”口令运用
野马分鬃动作体现了太极拳分踩、挒两种技法。在简化太极拳中野马分鬃共做三次,我们同样以“左野马分鬃过度有野马分鬃”为例,两脚平行开立,其教学口令为:①抱球——②收手——③分踩。“抱球”是在左野马分鬃后承接的动作,抱球时两手掌心相对;“收手”是两手向胸腹前收回;“分踩”即是太极拳技理技法的体现,右手向斜上分出,左手向斜下踩出。
(二)搂膝拗步“2字格”口令运用
在简化太极拳中,搂膝拗步的出现频率共有三次,以“右搂膝拗步承接左搂膝拗步“为例,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为:①转掌——②捋带——③拖掌——④收按——⑤搂推。“转掌”是两手向右斜上方伸,左手转掌心向上;“捋带”左右手保持一小臂距离,左手在右手肘关节附近,往斜下后方运动;“拖掌”即是两手向斜下后方运动至左手腕与肩同高为止点,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放置在左肘附近;“收按”是左手内旋收至耳侧,右手下按至腹前;“搂推”右手向前方搂手,左手经耳向前方推出。
(三) 倒卷肱“2字格”口令运用
倒卷肱在简化太极拳中共做四次,以“左倒卷肱变换右倒卷肱”为例,其在教学当中的口令为:①拖掌——②转掌——③收掌——④推掌。“拖掌”右手经腰侧向斜后方托起,掌心向上;“转掌”左大臂带动小臂转掌心向上;“收掌”右手向右耳侧回收;“推掌”右手沿身体中线经左手掌心上方向前推出。
三、整体动作教学“口令”
太极拳的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由简易繁,在把握下肢与上肢动作的运动方向与特点之后,就要逐步把上下肢联合配合起来,完整的练习整太极拳套路。现市面上对于整套简化太极拳演练配有音乐口令,其音乐中的口令只复述动作名称,经笔者观察音乐口令对习练者特别是初学的学生学习提示效果不明显,这就导致了习练时整体的散乱,动作的错位。为此我们在整体演练当中,我们的教学口令应注重对动作过程的提示,对动作技法的强调。我们以24式简化太极拳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为例。
(一)左右野马分鬃“4字格”口令运用
上文论述其上肢与下肢各自口令形式,我们在对整体动作教学口令设置的同时应适度反应出上下肢口令的延展性,为此用“四字格”口令形式把野马分鬃的整体动作过程要点提示出来。在简化太极拳中左右野马分鬃共做三次,我们就以“左野马分鬃变换到右野马分鬃”为例,重心后移至右脚,两手相对稳定;坐实右腿,左脚向外摆45—60度左右;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脚跟离地脚掌撵地,左手向前掤出;收右脚脚尖点地,两手掌心相对抱于左侧;坐实左腿,两手收于胸前,迈右脚脚跟落地;重心前移至右脚,两手经胸前分踩而出变至右弓步。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后移、两手不动——②坐腿沉髋、前脚外摆——③前脚落实、重心前移——④收脚点地、两手抱球——⑤抬脚迈步、两手相和——⑥两手分踩、后脚蹬撵。
(二)左右搂膝拗步“4字格”口令运用
我们以“右搂膝拗步变换左搂膝拗步”为例,保持上肢动作不动,重心移到右脚,右手由沉腕变为松腕;之后坐实右腿,左脚向外摆45—60度左右,左手在腹前转掌心向上;重心平移至左脚,后脚脚跟离地脚掌撵地沉髋转腰;两手向斜后方拖掌捋带,右脚尖收到左脚脚弓内侧;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顺势左手收至耳侧,右手按至腹前;重心移至右脚,左手沿身体中线向前推出,右手向前搂推出去,即完成右搂膝拗步至左搂膝拗步的转换。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后移、前手松腕——②坐腿摆脚、腹前转掌——③重心前移、两手前伸——④捋带拖掌、手脚点地——⑤抬脚迈步、收手按掌——⑥重心前移、搂膝推掌。
(三)倒卷肱“4字格”口令运用
我们以“右倒卷肱变换左倒卷肱”为例,重心在左,左手向斜后方拖掌目视收掌;重心不变转右手掌心向上;抬右脚向后方侧步,顺势收左手至耳侧,重心在前脚;踏实右脚脚跟,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前脚掌撵地沉髋,左手沿右手掌心上方推出。
其教学口令为:①重心不变、斜后拖掌——②重心不变、转掌向上——③抬脚侧步、折臂收手、重心在前——④后移重心、撵地前推。
四、小结
“太极拳不好教”以成为现阶段各校园体育教师的一个反映突出的问题,如何摆脱“传统口令”式的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学,让教师有兴趣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字格式”口令教学在分解教学基础框架下,提出针对上肢、下肢及整体动作的“字格式”口令方式,它便于学生记忆、能突出拳术风格特点且强调太极拳的动作过程。这对学生学习太极拳套路、掌握太极拳风格、明确太极拳动作过程等方面有这积极的作用。
练习八段锦心得 篇9
作者
闲云野鹤
要练好八段锦,使八段锦对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真正的帮助,就必须掌握“逆腹式呼吸法”。这是一把打开内功之门的钥匙。
我们对八段锦的教学是分三步走的,第一步练形体,就是把动作熟悉,流畅。第二步是练气,就是呼吸。气功就是用自己的气息,带动血液的流行,从而打通自己的经脉,使血液无障碍地运行。也只有达到以意领气的阶段,气功的练习才能是行云流水样的畅快。我们今后还会教一些“拉气”的功法,让大家体会到气的运行。气功不是广播体操,就是体现在气功不仅仅是肢体运动。第三步是练心,就是在气功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沉静在自己臆想的一个美好环境下,通过练心的阶段,就可以处乱而不惊,气定神闲,身轻而志纯。
气功的练习需要自己的感悟,我只是带领大家打开气功的大门,能够修炼到什么程度,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的造化。
我们今天先学习呼吸的方法,这是必须掌握的钥匙,如果你没有这把钥匙,你只能停留在保健操阶段。八段锦是蕴藏很多知识的功法,它能够在800多年的岁月磨砺中而不衰,一定是有其非凡的生命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个人都在其中吸收不同的营养,绝对不要小看它。
何谓“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逆腹式呼吸法,不是说说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我介绍一下逆腹式呼吸法的分步练习。
一,开始练习时,“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就是我们有意识地在吸气的时候把腹部凹进去,呼气的时候把腹部鼓起来。我们把腹部想象成一个球,一丝丝吸气,腹部一点点下凹,一丝丝放气,一点点外鼓,绝对不可以突然大突然小,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这样的练习,以平卧在床上最好,可以在爱人睡着的时候练习,免受打扰。
二,进一步的练习是配合提肛。通过对腹部的练习,我们可以收缩自如的时候,再进行提肛的练习。把肛门臆想成一个圆形的橡皮圈。一丝丝吸气,慢慢收腹,橡皮圈慢慢缩小
到极致;慢慢呼气,感觉气息一丝丝从身体内游离出来,腹部慢慢隆起,橡皮圈慢慢放松。这样的练习开始在床上为好,习惯了可以在任何地方练习。我们在开会、等车、排队、看电视等等无聊的时候,都可以练习。不过在外要注意自己的钱包,有时候进入境界就忘我了。
三,如果我们可以自由运用逆腹式呼吸了,就结合气功的动作练习。其实到一定的阶段,我们不需要故意去吸气了,因为到这一个层次,就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一提气,自然是吸气、收腹、提肛三联合。以八段锦为例,在每一个功法之中,都有提气,定式,放松收回三个阶段,在提气的时候吸气,定式的时候憋气,收回的时候呼气。生命的质量就是在这一呼一吸之中得到提升。
逆腹式呼吸是一个气功练习的过渡,是气功之门的钥匙。
我们平时的呼吸,膈肌是很少运动的,逆腹式呼吸使膈肌得到运动,首先受益的是肺部的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增大,能够更多吸收氧气。腹部的一起一伏,使腹部的运动增强,腹部器官得到按摩,胃肠运动增快,胃病,肝胆疾病,便秘等不知不觉消失,最受益的是女性的盆腔。通过腹部内部气的按摩,加强血液的运行,子宫肌瘤,痛经,子宫下垂,痔疮无处生根。更为奇妙的是,逆腹式呼吸被广泛运用于美体行业,因为可以是女性的阴道紧致,恢复魅力。
我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理由不练习这样好的功法!行动起来,坚持下去,改变的是你以后的人生!
传统健身杂谈-逆腹式呼吸(转自健身的真谛 医盲智邦居士马步)
.逆腹式呼吸------几近失传的内功
这里要说的逆腹式呼吸,不是一般介绍的什么呼气鼓小腹或吸气鼓小腹之类的“人为”之法。而是经过一定方法锻炼得到的一种特殊的呼吸。
逆腹式呼吸,是过去内家功夫锻炼的必须,但是随着内家功夫“轻灵”化,现在已经被“扬弃”到几近失传的程度。在冷兵器时代,人的体能必须发挥到极致,才能为人所不能,内家功夫就有这么一套锻炼方法,用其法,远行而不疲,负重而不馁,尽力而惊人,但是这个效果,却不是用类似西方那种用举重长跑之类的方法锻炼出来的,其中的一个诀窍,就在逆腹式呼吸的锻炼。
假定一个现代太极高手和一个古代内家练家比武,假如现代高手技高一筹,比赛获胜,但是若要两人追逐奔跑一两个时辰之后立即相搏,那么获胜的一定是古代那位。这其中的道理就不多说了。
下面还是说说逆腹式呼吸。长距离的行走,是很疲劳的,但是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独自一人长时间的行走,有时候会觉得越走越轻松,好像不知疲劳似的,这就是无意之间激发了逆腹式呼吸功能而气机充沛流畅所致。但遗憾的是这种偶然的激发,却是不能随意重复 的。
古人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现象,经过累代摸索传承,发现看其中的规律,总结出一整套锻炼方法,可以随意激发使用这一功能,而在需要调动人体潜能的时候,召之即来,然后在完成任务之后,采用一般或特定的休补办法回复体能。逆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历来是作为镇门之宝的,有些门派确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依然,只知道这么传承教授,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说,杂在其他功法中教了,还不知道逆腹式呼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分存在的。
5、60年代,有位林姓大师,曾经公开介绍此法,惜乎识货者寡,未能广泛流传,以致现在练武术练气功搞修炼的人,知道的都不多了。其实,这个逆腹式呼吸,和前面所说的起踵息,有些联系,简单说起,留待有心。
说了半天,可能有人会说智邦吊尽胃口,一点实际的都没说,比如到底逆腹式呼吸是怎样的,怎样锻炼,很遗憾,此种锻炼方法文字实在不好说明白。但是可以透露一点,学练逆腹式呼吸,刚开始发动的时候,和刚学长跑跑到一两千米时遇到呼吸极限的感觉差不多。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智邦为什么在讨论站桩的秘传的帖子里说这个了吧?!从这里体会,不难一窥奥秘。
健身气功《八段锦》(完整版) 篇10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功法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蒹;神形融合,气寓其中。习练要领: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蒹;循序前进。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动作要点、健身功效。
第一段 两手托天理三焦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2)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
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 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 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 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 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雕
(1)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2)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 4 ~ 8 次。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 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 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 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段 调理脾胃臂单举
(1)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 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 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段 五劳七伤往后瞧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2)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覆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 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 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 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 的累积。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 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 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 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五段 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2)动作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1)、(2)动作交替进行各做 4 ~ 8 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 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 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 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 赤、便秘等等症候。
第六段 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2)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4)上体展直,同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强了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 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 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第七段 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1)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2)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 4 ~ 8 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 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 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 郁滞,尤为适宜。
第八段 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
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 4~8 次。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口令教学八段锦】推荐阅读:
健身气功的教学口令08-15
绕口令教学教案06-07
《好玩的绕口令》教学设计05-28
幼儿园大班绕口令教学活动:小六和小牛06-11
口令技术10-16
口令游戏08-12
动态口令技术10-02
军训喊口令08-03
歌名绕口令10-22
标准军训英语口令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