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3第四版

2024-07-12

大学英语3第四版(通用5篇)

大学英语3第四版 篇1

第七章:

1.file server文件服务器

2.carrier sense载波检测,载波监听 3.protocol suite协议组,协议集 4.peer-to-peer model对等模型 5.bus topology network总线拓扑网络

6.inter-machine cooperation机器间合作,计算机间合作

7.Ethernet protocol collection以太网协议集 8.proprietary network专有网络

9.utility package实用软件包,公用程序包 10.star network星形网络

1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12.令牌环token ring

13.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 14.封闭式网络closed network 15.环形拓扑结构ring topology

16.客户机/服务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17.网络应用程序network application 18.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19.打印服务器print server

20.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1.routing path路由选择通路

2.dual-ring topology双环形拓扑结构 3.extended star topology扩展星形拓扑结构 4.backbone network基干网,骨干网 5.mesh topology网格拓扑结构 6.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7.逻辑拓扑结构logical topology

8.无冲突连网环境collision-free networking environment

9.树形拓扑结构tree topology 10.目的地节点destination node

1.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

2.performance degradation性能退化(或降级)3.four-interface bridge4接口网桥 4.common bus公共总线,公用总线 5.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 6.协议转换器protocol converter

7.开放式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8.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第八章:

1.cell phone蜂窝电话,移动电话,手机 2.IP address网际协议地址,IP地址 3.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统 4.dial-up connection拨号连接 5.network identifier网络标识符 6.binary notation二进制记数法 7.mnemonic name助记名,缩写名

8.Internet-wide directory system因特网范围的目录系统

9.name server名称服务器

10.Internet infrastructure因特网基础结构 11.助记地址mnemonic address 12.网吧cyber cafe

13.宽带因特网访问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14.顶级域名top-level domain(TLD)15.因特网编址Internet addressing

16.点分十进制记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 17.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18.专用因特网连接dedicated Internet connection

19.主机地址host address

20.硬件与软件支持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

1.incoming message来报,到来的报文 2.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 3.utility software实用软件

4.sequence number(顺)序号,序列号 5.remote login capabilities远程登录能力 6.端口号port number 7.软件例程software routine 8.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9.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10.万维网浏览器Web browser 1.wildcard character通配符 2.Copy command复制命令 3.search operator搜索算符 4.home page主页 5.回车键Enter key 6.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7.嵌入代码embedded code

8.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第九章:

1.server farm大型机服务器

2.access protocol存取协议,访问协议 3.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4.high-throughput computing高吞吐(量)计算 5.server cluster服务器集群 6.public cloud公共云 7.grid computing网格计算

8.security-aware cloud architecture具有安全意识的云体系结构

9.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 10.utility computing效用计算

11.云计算提供商cloud computing provider 12.存储芯片memory chip

13.基于内部网的私有云intranet-based private cloud 14.网络带宽network bandwidth 15.混合云hybrid cloud 16.磁盘阵列disk array

17.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18.集群计算cluster computing

19.虚拟化计算机资源virtualized computer resources 20.多核处理器multi-core processor

1.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 2.ubiquitous computing普适计算 3.command line命令行

4.data logging system数据记录(或登录)系统 5.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 6.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 7.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8.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9.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 10.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

1.notebook computer笔记本 2.wireless hotspot无线热点

3.Short Message Service短信(服务)

4.wearable computer可穿戴计算机,穿戴式计算机5.移动电话mobile phone 6.条形码阅读器barcode reader 7.网站Web site 8.智能手机smart phone

第十章:

1.backup system备份系统 2.encryption key(加密)密钥 3.data confidentiality数据机密性

4.system vulnerability系统脆弱性,系统脆弱之处 5.unauthorized access未经授权的访问,越权存取 6.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 7.after-action recovery事后恢复 8.software piracy软件侵权 9.authorized user特许用户 10.data unit数据单元,数据单位 11.软件版本software version 12.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13.系统崩溃system crash

14.病毒检查软件virus-checking software

15.综合安全策略comprehensive security strategy 16.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17.故障隔离fault isolation 18.统计数据库statistical database

19.保密的加密算法secure encryption algorithm 20.数据流data stream

1.phishing attack网络钓鱼攻击 2.graphics card显(示)卡 3.heuristic analysis试探性分析 4.infected file被感染文件 5.virus dictionary病毒字典 6.数据捕获data capture 7.恶意软件malicious software 8.病毒特征代码virus signature 9.防病毒软件antivirus software 10.内存驻留程序memory-resident program

1.maintenance hook维护陷阱 2.multipartite virus多成分病毒

3.authentication procedure验证过程,认证过程 4.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即时消息 5.系统登录程序system login program 6.逻辑炸弹logic bomb

7.多威胁恶意软件multiple-threat malware 8.源代码source code 第十一章:

1.mailing list邮件发送清单,邮件列表

2.proprietary software专有软件 3.cc line抄送行 4.bcc line密送行

5.forwarded e-mail message转发的电子邮件 6.e-mail convention电子邮件常规 7.click on an icon点击图标

8.confidential document密件,秘密文件 9.classified information密级信息

10.recovered e-mail message恢复的电子邮件 11.常用情感符commonly used emoticon 12.已删除电子邮件deleted e-mail 13.电子系统electronic system 14.附件行Attachments line 15.版权法copyright law

16.电子邮件网规e-mail netiquette 17.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18.签名文件signature file

19.电子数据表程序spreadsheet program 20.文字处理软件word processor

1.web-authoring software网络写作软件

2.template generator模版生成程序 3.navigation page导航页面 4.corporate logo公司标识 5.splash page醒目页面,过渡页 6.导航条navigation bar 7.节点页面node page 8.网站地图site map

9.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

10.图形交换格式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1.message board留言板,消息板

2.software vendor软件供应商,软件厂商 3.anonymous message匿名消息 4.video clip视频剪辑,视频片段 5.过滤软件filtering software 6.版权侵犯copyright infringement 7.网络中立性network neutrality 8.网络运营商network operator 第十二章:

1.customized marketing strategy定制的营销策略 2.B2G transaction企业对政府交易 3.dial-up modem拨号调制解调器

4.dot-com bust网络不景气 5.smart card智能卡 6.digital piracy数字盗版 7.dot-com boom网络繁荣

8.C2C transaction消费者对消费者交易 9.Web auction site拍卖网站 10.fingerprint reader指纹读取器

11.射频识别装置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device

12.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13.库存管理技术inventory management technology 14.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15.条形码bar code

16.货币兑换currency conversion 17.电子图书electronic book 18.视网膜扫描仪retina scanner

19.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20.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B2B electronic commerce 1.software suite软件套件 2.text box文本框

3.virtual checkout counter虚拟付款台

4.static catalog静态目录 5.browser session浏览器会话期 6.动态目录dynamic catalog

7.购物车软件shopping cart software 8.供应链supply chain

9.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software 10.税率tax rate

1.privacy policy隐私政策

2.identity theft身份(信息)盗取

3.affiliate marketing联属网络营销,联盟营销 4.postal money order邮政汇票 5.零售网站retail website 6.信用卡credit card 7.货到付款cash on delivery 8.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商法第四版笔记 篇2

第一章 商法概述

第一节 商法概念与特征

商法起源于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商法起源于地中海贸易。

1、概念法律规范的总称。

2、特征:① 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

营利性指经济主体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取经济利益的特性(赚钱为了公益则不具备营利性)

例:营利性要看目的;无论盈亏,只看目的不看结果

② 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不是所有司法关系都由商法调整,商法只调整平等关系中特殊的部分(仅适用于履行了商事登记而具有商主体资格的人,或是商行为)

调整:A、商主体间的商事关系

B、商主体与民事主体(可能为商事关系也可能不是)

C、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绝对商行为发生时,产生商事关系,如:票据)③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

④商法的公法性

商事活动繁多,给予统一性规定即其公法性;前提是商法是私法,具备私人自治。(私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自由;公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⑤商法的国际性

国内外商人在进行商事活动时希望可以像自己国内一样,两种商法就会趋同但不完全相同

3、原则:

概念: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宗旨,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①★商主体严格法定原则

包括:商主体类型法定: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在组织形式上由法律予以明确设定,非经法律设定者不得享有商主体资格;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定类型之外的商事组织形式。商主体内容法定:指可以进行经营活动的商主体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非规范性的财产关系和组织关系。

商主体公示法定:指商主体的成立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时知晓;未经法定公示者,不得用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公示目的是为让第三人知道具体情况)

【例:A为登记法人,B为实际法人,C为善意第三人,A与C签订合同,仍受法律保护,但其成立一定要经过公示。

善意第三人信赖公示而与非实际法人的登记法人签订合同有效,若明知则无效】 ②公平交易原则

指商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商行为,正当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在商事交易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内容:A、商事交易主体的地位平等

B、诚实信用

③交易简便、迅捷原则

反映诉求:商品流转越快,经济越好

政府鼓励:一个商品卖一次有17%增值税,卖十次就有十次税

内容:A、交易简便

强行法推定条款(不可变)和任意法推定条款(可变)

根据大多数情况的多数法进行适用

B、短期时效

缩短诉讼时效,催人尽快行使权益

C、定型化交易规则

权力证券化和权力义务格式化

④鼓励交易原则

⑤交易明确、安全原则

指必须充分保障商事交易活动中交易各方对其行为内容予以充分提示,使相对人能够全面知晓,并加以法律监管,维护交易安全

第二节 商法调整对象与渊源

1、概念: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商事法律关系。

2、其存在于商事主体之间,民商主体之间,民事主体之间

3、商事法律关系,指因商行为的实施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商事自治规则:例:上海证交所制定的规则

第三节 商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

1、商法与民法:见书P19~20

相同点:都是属于私法

不同点:

①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是商法的一般法

②商法处理平等主体间的特殊关系,民法处理平等主体间的一般关系

(具体如何适用看是否有特殊规定)

③民法调整范围广泛,商法调整范围有限

2、商法与经济法:见书P20~213、商法与行政法:见书P21

不同点:商法调整横向,行政法调整纵向关系

商法中公司上下级:始终私人单位

行政法中政府上下级:始终公共机构

在法律适用上无太大交集,但行政法为商法提供一定的外部框架

4、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无论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都不影响商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二章 商主体

第一节 概念

区分:商事法律关系主体与商主体

商事法律关系主体≠商主体(在中国都要登记,例:个体工商户是,农村承包经营户不是)概念:商主体,指能够依商法规定以自己的名义直接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企业

第二节 商法人

1、法人分类:民法法人(私法法人):财团法人(基于目的财产)——以财产为基础(区别于公法法人)社团法人(人的联合)——以人为基础成立

2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属于社团法人)

3、公司的好处:①法人不会死

②聚沙成塔,汇聚社会资源(技术)③股东公司承担责任有限(法人制度区别于其他的根本原因)

公司制的兴起=商法人的兴起,支持资本主义世界

4、分类:

①国有商法人

②集体商法人

③合营或合资商法人

责任独立、人格独立、财产独立

④私营商法人

⑤外商投资商法人

第三节 商合伙

1、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

2、无限责任:个人投入合伙里的财产,赔了后还要将个人与合伙无关的财产赔进去

3、合伙优点:能共进退

4、特征:

①商合伙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组建(一人公司是社团法人的例外)②商合伙设立的基础是合伙合同(①②为本质)

③商合伙的财产为合伙人共有(财产不独立)

④商合伙所从事的商事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为之(人格不独立)

⑤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责任不独立)

5、类型:

A、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

概念: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合伙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投入的财产属于个人所有,由合伙人共同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发生亏损应由合伙人负连带清偿责任的商事组织。

B、合伙型联营(若按《合伙企业法》登记就要变成合伙企业)

概念:指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按照联营合同组建的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分利润、共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

C、合伙企业

概念: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不是合伙的企业就是法人)

第四节 商个人

类型:

1、个体工商户: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

2、个人独资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

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问:一人公司是否包括?答:不包括,一人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3、私营独资企业:指企业资产归一个人所有和控制,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与国营相对)

第五节 商中间人【从事的人不一定是商主体(判断是否进行了商事登记)】

概念:法律行为中的财产行为而不是与之相对的身份行为(必须亲力亲为)

类型:

1、代理商:指一种独立的商事经营者,接受委托,固定地为其他业主促成交易或以其他业主的名义缔结交易。

特征:

①代理商的行为方式是促成交易或缔结交易

②代理商必须固定地从事受他人委托的、促成交易或缔结交易的活动

③代理商是一种独立的商事经营者。

代理关系的成立:代理权的授予,它有一定基础关系(有因性),若买卖协议(基础关系)是无效的,那代理关系是否有效?

按通说,认为基础关系与商事关系没有关系。

民事代理:不一定要自己承担

商事代理:自己承担

2、居间商(不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房产中介)

《合同法》中“居间”含义: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行为。

买卖合同:两者买卖房子

居间合同:与中介签合同,帮人看有什么房子(办房证,不收佣金,交保证金——不是居间活动,而属于代办等)

3、行纪商

概念:指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委托人)购买或销售货物、有价证券并以其作为职业性经营的人(例:代购)

委托理财中的典型行为:证券买卖(由证券公司买,结果交付)

第六节 商辅助人【不是商主体】

1、概念:商事经营活动的人

2、类型:

A、经理人

特点:经理人是被商人通过特殊方式授予经理权的人,是典型的直接代理人,他以被代理商的名义为法律行为

直接代理:以被代理人名义交易

间接代理:交易时,对方不知道其为代理人或不知道被代理人是谁

【例:CEO就是经理人(代理权),经理人可以有多个,内部有权限划分,不影响(有理由相信对方有权签合同)善意第三人的权限,若公司规定没有变更,则不能损害善意第三人的权限】

B、代办人:区别(经理权):①代理人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代理人的②代办人是对被代办人的思想执行

第三章 商行为

第一节 商行为概念与分类

1、绝对商行为与相对商行为

概念:绝对商行为:指依照行为的客观性和法律的规定而必然认定的商行为相对商行为:指依照行为的主观性和行为自身的性质而认定的商行为 区分:民法中的绝对法律行为(物权)和相对法律行为(债权)

2、单方商行为与双方商行为(2个主体间发生)

概念:单方商行为:行为人一方是商主体而另一方不是商主体所从事的行为双方商行为:当事人双方都为商主体所实施的营利性经营行为

区分:民法中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与双方法律行为(合同)

行为标准不同:以人数判断

第二节 一般商行为与特殊商行为

特殊商行为种类:

1、商事买卖

互易:拿东西换东西;买卖:拿货币换货币(除互易外基本为买卖行为)雇佣:拿钱换劳务;承揽:拿钱让人盖房子;加工:拿钱让人修东西

2、商事代理

3、商事行纪

4、商事居间

5、商事信托

财产一旦进入信托将有两个所有人,但民法上物权只有一个所有人(英美法中是为了避遗产税)

6、商事信用

信用不可提现金,否则可白赚利息

7、商事期货交易(灵活性,多选择)

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期货交易:未来某一天将货买入赚差价(高风险高收益)

8、融资租赁

9、商事仓储

法理学-张文显-第四版-教案 篇3

法学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1.法学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3.法学体系。

(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将法学体系划分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

(2)从认识论的角度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一、西方法学历史

二、中国法学历史

1.哲学是法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2.法学和政治学互相依赖,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3.法学与历史学关系

第四节

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方法论 1法学方法论释义

2、法学研究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二、阶级分析方法

三、价值分析方法

四、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释义

2、实证研究方法的类型

第五节

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

一、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

1、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

2、法学教育体系

/ 25

二、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1、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公民,而不是臣民

2、权利意识。意识到自己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当享有的各种权利。

3、参与意识。公民的本质在于参与。

4、平等意识。意识到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权利,承担平等义务。

5、宽容态度。承认他人有权利选择与自己不同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发表不同见解。

6、法治观念。意识到法治优于人治,尊重和遵守法律规则。

7、义务观念。意识到负有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8、理性精神。能够从实际从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左右。

9、人本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和理念。

10、全球意识。全球化时代,要有全球意识,全球视野,全球思维。

三、法律人才的基本素质

(一)基础素质

1、思想素质。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素质;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认同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

2、文化素质。广阔的知识背景;工具性技能;人际沟通能力。

3、身体心理素质。正当的动机和兴趣;恰当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控制和稳定情绪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具有冷静、谦虚的气质和自信、积极、乐观、果断的性格。

(二)法律素质

1、法律思维能力。

2、法律表达能力

3、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

第二章

法理学概述

第一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 25

一、概念:法理学是法的一般理论、基本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

三、法理学的性质与地位

1.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2.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3.是法学的方法论

4.是法学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中国法理学

一、中国法理学的历史

(1)词源——“法理学”一词来源于日本

(2)最早使用——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3)普遍使用——20世纪90年代(4)课程开设——旧中国少数

(5)词禁阶段——建国后,法理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专有名词而禁止使用

(6)替称阶段——78年后,“法学基础理论”

(7)解锢阶段——80年代中后期,有人开始正式使用(8)普遍接受——90年代后

二、中国法理学的体系

(1)本体论问题——法是什么——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等

(2)价值论问题——法应当是什么——法的价值概念、法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法与人权等

(3)历史问题——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古代法律制度、近现代法律制度、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等(4)运行问题——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职业、法律方法、法治国家等

/ 25

(5)社会问题——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道德、法与科技、法与生态文明

三、中国法理学的未来(1)科学形象的确立(2)实践指向的增强(3)学术流派的多样化(4)科际互动更加深入(5)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

(6)理论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节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1)学习法理学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需要

(2)学习法理学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需要

(3)学习法理学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理论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二、学习法理学的方法

(1)善于从生活中具体案例出发进行法理学思考,提炼、检验法理学理论。

(2)联系其他学科知识来理解、掌握法理学理论。(3)了解法理学发展史来理解、掌握法理学理论。(4)联系、比较中西方法理学来学习法理学。

(5)了解当代中国法理学研究现状,积极参与法理学讨论。(6)注意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学习相结合。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

/ 25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体论意义

(1)把法的现象放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科学地确证法的现象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

(2)对法的现象的本体属性进行逻辑“思辨”,深入分析法的现象与社会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

(3)准确把握法的现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法的现象相对独立性的内在机理。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价值论意义

(1)是致力于分析法的现象的功能状态。(2)是把握法权关系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向度。(3)是深入探求法的现象的价值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意义(1)是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2)是叙述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列宁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确立

1、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法的现象的基本性质

2、列宁探讨了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性的关系

3、辩证地考察了近代俄国社会法权关系变动的历史规律及其特点

二、俄国革命与列宁法律思想的发展。

1、科学概括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鲜明的民主特点

2、分析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无产阶级法权要求

/ 25 的基本特点

3、论述了社会主义法制对于保障人民权利的极端重要性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

1.丰富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内容。

2.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3.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贡献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丰富与发展

1、精辟分析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国情条件

2、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

3、论述了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国情条件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创新和发展

1、论述了政治文明与小康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揭示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3、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相辅相成的互动机理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1、以人为本的法律观

2、依法执政观

3、和谐法治观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五、十三届四中全会与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新发展

1、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职能的理论

2、它正确地解决了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的形式

3、把加强和完善法治建设上升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中共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4、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

5、把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治国家不仅看做是发展民主的保障,而

/ 25

且看做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

6、以人为本的法律观,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明社会法律发展的基本尺度

7、把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成果而形成的,是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第二编 法的本体 第四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法律的语义分析

一、汉语中的“法”及相关概念

二、西文中的“法”及相关概念

三、学术意义上的“法”的概念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

1、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

2、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

3、揭示了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关系

二、法的本质的两个层次

(一)法的阶级本质

(1)法是“意志”的体现

(2)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二)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 25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一)国家创立法的方式有两种:

(1)制定: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制定新法。

(2)认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二)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因此具有高度统一性和极大权威性(1)高度统一性:首先指各法律之间的根本原则一致;其次指除特殊情况外,一国只能有一个总的法律体系,且体系内部各规范不能相互矛盾。

(2)极大权威性:法的不可违抗性,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违法行为。

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第四节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原理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三、法的局限性

第五章

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第一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科学内涵

三、法的渊源的重大意义

四、法的渊源的类别

五、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第二节法的分类

(一)依制定法律主体

(二)依法的创新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依效力等级、基本内容、制定程序

(四)依法的适用范围

(五)依法规定的内容和价值取向

/ 25

(六)依法所保护的利益

第三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

二、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

三、法的效力范围

(一)法的时间效力

1、法的时间效力:指法的效力的起始和终止的期限以及对实施前的行为和事件有无溯及力。

2、种类:

(1)生效时间

(2)终止生效

(3)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

(二)法的空间效力

1、概念:法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有效。

2、法的空间效力范围主要由国情、法的效力等级、法的调整对象或内容等因素决定。

(三)法的对人的行为效力

1、概念:法的适用对象有哪些,对什么样的人和组织有效。

2、原则:(1)属人原则(2)属地原则(3)保护原则

(4)综合原则,以属地主义为主,结合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原则

3、中国——综合原则(1)对本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在国外仍适用中国法,并遵守所在国法。(2)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不适用中国法;在国外对中国或中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犯罪的,3年以上适用。适用问题,按中国法或国际法有关冲突规范来处理。

/ 25

四、法的效力冲突及其解决的原则

第六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法的要素释义

一、法的要素定义

(一)概念:法的要素指法的基本成分,即构成法律的基本元素。

(二)特征

(三)判断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

二、法的要素分类

(一)西方

(二)中国

第二节法律概念

一、法律概念释义

(一)概念

(二)来源

(三)功能

二、法律概念分类

(一)依涉及内容

(二)依功能

(三)依确定程度

(四)依涵盖面大小

第三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一)概念

(二)逻辑结构

1、三要素说

2、二要素说

(三)两大特色:可重复适用性;普遍适用性 / 25

(四)法律规则特点(与法律原则相比):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依内容

(二)依形式特征

(三)依功能

(四)依强制性程度

第四节法律原则

一、法律原则释义

(一)概念

(二)作用:

二、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

四、法律原则的适用

(一)适用特点:

第七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体系的释义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二)法律体系的特点: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1)法律体系VS法制体系:(2)法律体系VS法学体系:(3)法律体系VS立法体系:(4)法律体系VS法系:

第二节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 25

一、法律部门概念和特点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一)划分标准

(二)划分原则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A划分方案:

①三分法:公法、私法、社会法 ②八分法:

③十分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个法律部门: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二、民商法

三、行政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历史上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一、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二、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第二节权利和义务概念

一、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二、权利和义务的释义

(二)本质、特征、作用

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 25

(1)依存在形态

(2)依体现社会内容的重要程度,即在权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价值

(3)依对人们的效力范围(4)依因果关系

(5)依权利主体实现意志和利益的方式(6)依权利主体不同

第四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数量、功能、价值意义)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二、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四、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第九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的释义

一、行为与法律行为的界定

二、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二、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法律行为分类的标准

二、法律行为的具体分类

(一)依行为主体的性质和特点分类

(二)依行为的法律性质分类

(三)依行为的表现形式和相互关系分类

(四)依行为的构成要件分类

第十章法律关系

/ 25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法律关系释义

(一)概念

(二)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一)所依据的法律部门

宪法法律关系与其他部门法律关系

(二)依发生方式

(三)依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四)依法律主体的数量

(五)依法律关系间因果关系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自然人、组织、国家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权利能力:又称权利义务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法律资格。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二)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实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一、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

(一)法律规范

(二)法律事实

/ 25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一)依是否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二)依存在形式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

一、法律责任的语义

(一)责任的词义

(二)法律责任的定义

(三)法律责任的本质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一、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含义

二、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的原则:

第三节法律责任的承担

一、法律责任承担与法律责任的实现

二、法律责任承担的方式

三、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第十二章法律程序

第一节法律程序概述

一、法律程序释义

(一)概念

(二)法律程序概念包含的要点:

二、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

三、法律程序对于法律适用的作用

第二节正当法律程序

一、正当程序的历史发展

二、正当法律程序的构成要件 / 25

三、正当程序的意义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三章法的历史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

二、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三、法和原始习惯的区别

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释义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一)奴隶制法律制度

(二)封建社会法律制度

三、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

(一)资本主义法的原则:

(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一)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

(三)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十四章法律演进

第一节法律演进概论

一、法律演进的内涵

二、法律演进的类型

三、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法律继承 / 25

一、法律继承的概念

二、法律继承的原因

三、法律继承的内容

第三节法律移植

一、法律移植的概念

二、法律移植的理论

三、法律移植的必然性

四、法律移植的实践

(一)法律移植的类别或者主要形式:

(二)法律移植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第四节法制改革

一、法制改革的概念

二、法制改革的意义

三、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四、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法律发展第一节 全球化概论

一、全球化释义

二、全球化理论

(一)西方的全球化理论

(二)中国的全球化理论

第二节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

一、法律现代化

1、法律变得更加密集

2、法律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3、权力话语成为主流法律话语

二、法律国际化

1、国家法(国内法)之间的相互影响

2、国家间法律(国际法)的形成 / 25

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互动

三、法律全球化

1、世界法律的多元化

2、世界法律的一体化

3、全球治理的法治化

四、法律区域化

1、区域共同体法的形成

2、区域共同体政治法律机构的建立

五、法律本土化

1、复兴传统法律文化

2、利用本土资源

3、外来法的本土化改造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法的制定

第一节立法的概念

一、立法释义

二、立法的特征

第二节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释义

(一)概念

(二)要素

(三)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类别

二、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第三节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一、立法过程

二、立法程序(1)提出法案 / 25

(2)审议法案

(3)表决和通过法案(4)公布法

第四节立法的原则

一、立法原则概说

(一)立法原则: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

(二)立法原则的种类:

二、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1)宪法原则(2)法治原则(3)民主原则(4)科学原则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一)概念

(二)守法的要素

二、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三、守法的条件

第二节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

(一)执法

(二)特征

二、执法类别

三、执法的原则

第三节 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 25

(一)概念。

(二)司法的特征:

二、司法体系

(一)概念

(二)构成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三、司法的原则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一、法律职业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

第三节 法律职业制度

一、法律教育制度

二、法律职业考试与培训制度

三、法律职业任职制度

四、法律职业待遇制度

五、法律职业机构

第十九章法律方法

第一节法律方法概说

一、法律方法的概念

(一)概念

(二)特点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

第二节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二、形式推理 / 25

三、辩证推理

第三节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一)概念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

二、法律解释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法制统一原则

(4)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原则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一)一般解释方法

(二)特殊解释方法

第四节法律论证

一、法律论证的概念

二、法律论证的方法

第五编 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 法的价值释义

一、价值的概念

二、法的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

一、法的目的价值体系

二、法的形式价值体系

三、法的评价标准体系

第三节 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一、法的价值冲突 / 25

二、法的价值整合

(一)法的价值整合的过程

(二)法的价值整合的原则

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法与秩序

一、秩序的概念

(一)概念

(二)特征

二、几种主要的秩序观

二、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

第二节法与自由

一、自由的含义(一)自由

(二)自由对于人的价值

二、法对自由的确认和保障

(一)自由需要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二)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一般方式

(三)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原则

第三节法与效率

一、效率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二、效率与公平

三、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法与正义

一、正义的释义

(一)正义的概念

(二)正义的种类

二、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

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 / 25

第一节人权的概念

一、人权的含义

二、人权的价值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人权纲领

第二节 法对人权的保护

一、人权的国内法保护

二、人权的国际法保护

第六编 法与社会 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

第一节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

一、政治的概念

二、法与政治的关系

三、法对政治的功能

第二节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

一、国家的概念

二、法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执政党政策与法律

一、政党政策的层次性

二、政策和法律的关系

(一)政策对法的作用

(二)法对政策的作用

第四节 法与民主

一、民主的含义

二、民主的性质

三、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四、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 25

第二十四章法与经济

第一节法与生产方式

一、法与生产关系

1、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2、法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

二、法与生产力

第二节法与市场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节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历史必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二、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第四节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立法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执法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司法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

第二十五章法与文化

第一节 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

一、文化的概念

二、法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一)文化对法的决定作用

(二)法对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 法与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

二、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一)联系(2)横的联系

(二)区别 / 25

三、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作用

第三节法与宗教 第四节法律文化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二、法律文化的构成与作用

(一)构成

(二)作用

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一)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特征和基本内容

(二)努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第二十六章法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法治的概念

一、法治与人治

二、法治与法制

三、法治与德治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反封建、反极左、反西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标志(新)第三节法与和谐社会

一、引导和维护人与人和谐的法律机制

二、引导和维护人与社会和谐的法律机制

三、引导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律机制

大学英语3第四版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A.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D.由申请人选择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由被委托的组织

2、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A.由该部门的本级政府决定

B.由该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决定 C.由申请人自由选择

D.由本级政府与上一级主管部门协商决定

3、为了加强治安管理,某治安联防队受公安机关的委托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在一次巡逻中,因发现王某一伙人有结伙殴斗的危险,遂对王某等人进行了警告,但王某不服提出复议,那么此案,应以谁为被申请人?()A.治安联防队 B.公安机关

C.治安联防队和公安机关

D.不能申请复议,谈不上以谁为被申请人

4、A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

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刘某逾期不履行的,某县土地管理局可以自行强制执行

5、熊某与李某同为某乡农民,2004年12月6日,两人因宅基地的事发生争执,李某乘熊某不备向其腰间踢了一脚,熊某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后认定肋骨骨折,但后果并非特别严重,未构成犯罪,乡派出所对此事进行调查后对李某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李某不服,委托其兄长向市公安局提出行政复议。市公安局认为行政复议不能由他人代为提起,告知不予受理。李某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李某未经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否受理?()A.不予受理,应先提起行政复议

B.应予受理,复议机关不受理复议申请或在法定期间不作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C.不应受理,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 D.以上理由都不对

6、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日,提出书面答复,并依法提交有关材料。A.5日 B.7日 C.10日

D.15日

7、下列选项中哪个是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府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8、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发送的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A.5日内 B.7日内 C.10日内 D.15日内

9、某村村民吴某因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向乡政府提出建房申请。经乡人民政府土地员刘某批准后,即开始划线动工。周围左邻申某与右邻崔某发现吴某占用了自己使用多年的宅基地,即同吴某交涉。吴某申辩说建房是按批准文件划线动工,不同意改变施工计划。如申某与崔某申请复议,应当向下列什么机关提出?()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 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

10、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A.该海关

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 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 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11、恒生公司进口的一批货物被某海关作出扣押的决定,该公司不服,应向()申请复议。A.该海关

B.该海关所在市的人民政府 C.该海关所属省的人民政府 D.该海关的上级主管部门

12、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不可抗力的是()A.地震 B.水灾 C.重病 D.战争

13、县公安局民警甲在一次治安检查中被乙打伤,公安局认定乙的行为构成妨碍公务,据此对乙处以200元罚款。甲认为该处罚决定过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甲既不能申请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B.甲可以对乙提起民事诉讼

C.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可以申请复议但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D.对乙受到的处罚决定,甲应当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

14、为了加强治安管理,某治安联防队受公安机关的委托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在一次巡逻

中,因发现王某一伙人有结伙殴斗的危险,遂对王某等人进行了警告,但王某不服提出复议,那么此案,应以谁为被申请人?()A.治安联防队 B.公安机关

C.治安联防队和公安机关

D.不能申请复议,谈不上以谁为被申请人

15、A市某县土地管理局以刘某非法占地建住宅为由,责令其限期拆除建筑,退还所占土地。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复议机关只能为A市土地管理局

B.若刘某撤回复议申请,则无权再提起行政诉讼 C.刘某有权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复议

D.若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县土地管理局的决定,刘某逾期不履行的,某县土地管理局可以自行强制执行

16、对复议前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超期不作答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

A.向上级机关申诉 B.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C.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无法提起行政诉讼

17、《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处理期间,应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A.停止 B.中止 C.终止 D.不停止

1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申请。A.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19、当事人对县土地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申请? A.《土地管理法》

B.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

C.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行政法规 D.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20、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所称的不可抗力的是()A.地震 B.水灾 C.重病 D.战争

21、对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作为被申请人。A.委托的组织

B.委托的行政机关

C.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

大学英语3第四版 篇5

概论

第二节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

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

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

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

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

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二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潮湿系数K

第二章

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一节

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良好的路基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

砂性土: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不良公路用土

黏性土:筑成的路基能获得稳定

三、路基填料的选择

漂石、卵石(巨粒土)与粗砾石: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中

土石混合料: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良

砾类土、砂类土: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优

粉质土:性能评定为差,施工评定为良

黏质土:性能评定为良,施工性评定为良

第二节

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二、大气温度及其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冻胀: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层面开裂即冻胀现象,形成冻胀。

翻浆: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形式从涨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

三、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种。

以分界稠度来划分干湿类型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四、路基土的基质吸力与饱和度

基质吸力:压力势与重力式差值

第三节

路基的力学强度特性

一、路基受力状况

二、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何在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应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1/10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三、路基土的受力特性

第四节

路基的承载能力及材料参数

一、路基的承载力参数

路基回弹模量:反映路基所具有的部分回弹性质

路基反应模量:表征路基的承载力

加州承载比(CBR):评定路基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第三章

路基设计

第一节

路基概念及构造

一、路基基本概念

公路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筑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并将其扩散至地基。

高于原地面高程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低于原地面高程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

二、路基的类型与构造

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三、路基附属设施

取土坑与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

第二节

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原因

一、路基沉陷

二、边坡塌方

三、路基沿破面滑动

五、防治措施:设计、排水、施工、防护与支挡

第三节

路基横断面设计

一、路基宽度

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二、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指的是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标高)和原地面高程(标高)之差。

三、路基边坡坡度

路堤边坡、路堑边坡

第五节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直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试算法、解析法

二、折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剩余下滑力:

三、曲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5H法、基于条分的极限平衡法原理、瑞典条分法、简化毕肖普法

四、软土地基的地基稳定性分析

临界高度的计算、路基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五、浸水路堤的稳定性分析

渗透水压力计算、假想摩擦角法、悬浮法、条分法

六、路基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

震害与震力

第七节

路基排水设计

地面排水、地下排水

一、路基排水设施的构造与布置

地面排水设施: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倒虹吸与渡水槽、蒸发池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梯形、矩形、三角形、流线型

地下排水设施:盲沟、渗沟、渗水隧洞、渗井

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支挡结构设计

第一节

路基坡面防护

一、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几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华、碎裂、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路基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

常用坡面防护措施:植物防护、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砂浆抹面、勾缝、喷涂、石砌护坡、护面墙

二、冲刷防护

直接防护措施: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抛石与石笼防护、支挡结构物(驳岸)

间接防护措施:丁坝、顺坝、格坝

第二节

支挡结构的类型和构造

一、支挡结构的用途

支挡结构包括: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

二、支挡结构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按支挡结构的位置不同分为:路堑挡土墙、路堤挡土墙、路肩挡土墙、山坡挡土墙

按支挡结构的墙体材料不同:石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砖砌挡土墙、木质挡土墙、钢板墙

根据其结构形式和作用机理: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抗滑桩、土钉墙、预应力锚索。

三、支挡结构的构造

墙身:墙背、墙面、墙顶、护栏

排水设施:墙身排水、地面排水

第三节

挡土墙结构布置

一、挡土墙的横向布置

二、挡土墙的纵向布置

三、挡土墙的平面布置

第四节

挡土墙结构的土压力计算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特殊力

三、黏性土土压力计算

1、等效内摩擦角;2、力多边形;

四、不同土层的土压力计算

五、有限范围填土的土压力计算

六、被动土压力计算

七、车辆荷载换算及计算参数

八、浸水土墙土压力计算

九、地震作用下土压力计算

第五节

挡土墙设计

二、挡土墙的设计原则

按照“极限状态分项系数法”进行设计

三、挡土墙设计

(一)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1.抗滑稳定性验算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二)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

1.基础底面的压应力

2.基底合力偏心距

3.地基承载力抗力值

(三)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1.强度计算

2.稳定计算

3.当e超过规定时,还可以利用玩去抗拉极限强度R进行验算或确定截面尺寸

4.正截面直接受剪时验算

四、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一)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

1.设置倾斜基底

2.采用凸榫基础

(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1.展宽墙趾

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五、重力式挡土墙

第六章

路基施工

第一节

概述

一、路基施工的重要性

二、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

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按其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利机械化和爆破方法等。

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工作

第二节

路堤填筑与压实

一、基本要求

二、填挖方案

1.路堤填筑

2.机械化施工

三、路基压实

1.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

2.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

内因:土质、湿度

外因:压实厚度、压实功能

3.机具选择与操作

4.土基压实标准

K:路基标准压实度

第三节

路堑开挖

一、土质路堑

纵向全宽掘进、横向通道掘进

二、石方路堑

爆破法、松土法

第六章

交通和在及路面设计参数

第一节

交通荷载及其对路面的作用

三、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

影响因素:(1)汽车轮胎的内压力Pi;(2)轮胎的刚度和轮胎与路面接触的形状;(3)轮载的大小

四、运动车辆对道路的动态影响

五、交通分析

2.轴载组成3.轮迹横向分布: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轮的轨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内左右摆动,由于轮迹的宽度远小于车道的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既不会集中在横断面上某一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一点上,而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

第二节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二、标准轴载

道路路面设计所用的交通量与交通工程中的交通量有很大区别,交通工程中将混合交通量换算成为以小汽车或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的交通当量。而路面设计中,一般选用一种轴载作为路面结构设计的标准轴载,其他各种轴载按照一定的原则转换成标准轴载。

三、轴载换算

1.轴载换算方法基本原则

第一、换算以达到相同临界状态为标准;

第二,对某一种交通组成,不论以哪种轴载标准进行换算,由换算所得轴载作用次数所计算的路面厚度应相同。

2.沥青路面的轴载换算方法

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轴载换算方法

四、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六、交通荷载分级

由于不同等级的道路承受不同的交通荷载作用,为了判别道路承受荷载的轻重,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分别进行了交通荷载等级的划分。

第三节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回弹模量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简介抗拉强度(劈裂强度)

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劈裂回弹模量

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动态抗压回弹模量

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疲劳寿命

二、沥青混合料

1.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

2.沥青混凝土的劈裂试验

3.沥青混凝土的弯曲试验

4.沥青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动态回弹模量

5.沥青混凝土四点弯曲疲劳寿命

6.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三、水泥混凝土材料

1.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水泥混凝土抗折弹性模量

2.水泥混凝土式样的钻取和劈裂试验

3.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的取值

四、级配碎石

第七章

路面基层

第一节

概述

路面基层时路基面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路基和路面面层之间,在路面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节

碎石与级配碎石基层

一、碎(砾)石的类型

级配碎石、填隙碎石、水结碎石、未筛分碎石、石屑。

二、碎(砾)石基层的力学特性

1.碎、砾石基层的强度构成颗粒间的连接强度

(1)纯碎石材料

粒料表面的相互滑动摩擦;因剪切时体积膨胀二需克服的阻力;因里料重新排列而受到的阻力

(2)土—碎(砾)石混合料

第一种:不含或含很少细料的混合料,它的强度和稳定性依靠颗粒间摩阻力获得。

第二种:含有足够的细料来填充颗粒间空隙的混合料

第三种:含有大量细料,而粗颗粒之间的接触很少,集料仅仅是“浮”在细料之中。

细料成分对碎石集料CBR的影响一般比对砾石的影响小。

2.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3.碎、砾石材料的形变积累

三、普通碎石基层

碎石基层的强度主要依靠石料的嵌挤作用以及填充结合料的黏结作用

1.水结碎石基层

2.泥结碎石基层

3.泥灰结碎石基层

4.填隙干压碎石基层

四、级配碎(砾)石基层

级配碎(砾)石基层,是由各种集料(砾石、碎石),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基层。级配碎(砾)石的强度由摩阻力和黏结力构成。

1.级配碎(砾)石基层的厚度和材料

2.级配碎(砾)石基层的施工

开挖路槽——备料运料——铺料——拌和与整形——碾压——铺封层

五、优质级配碎石基层

第三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2.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疲劳特性

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干缩特性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经拌合后,由于水分发挥和混合料内部的水化作用,混合料的水分会不断减少。由此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材料矿物晶体或凝胶体间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会引起无机结合料的体积收缩

4.半刚性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

石灰土砂砾>悬浮式石灰粉煤灰粒料>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粒料和水泥砂砾

二、石灰稳定类基层

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时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不得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2.影响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灰质

(3)石灰剂量(4)含水率(5)密实度(6)石灰土的龄期

(7)养生条件

3.石灰土基层的缩裂防治

(1)控制压实含水率

(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3)

温缩的最不利季节是材料处于最佳含水率附近,且温度为0~10℃。因此施工要在当地气温进入0℃前一个月结束,以防在不利季节产生严重温缩。

(4)干缩的最不利情况发生在石灰稳定土成型初期,因此,要重视初期养护,保证石灰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严防干晒。

(5)是会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石灰土基层含水率不发生大变化,可减轻干缩裂隙。

(6)在石灰稳定土中掺加集料(砂砾、碎石等),使其集料含量为70%~80%,使混合料满足最佳组成要求,不但提高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抗裂性。

防止基层裂缝的反射:

(1)设置联结层

(2)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

5.石灰土(底)基层的施工

(1)备料:

石灰

(2)混合料配合比

(3)路拌法施工要求

①摊铺

②拌和与洒水

(4)场拌(或集中场拌)法施工要求

①拌和

②摊铺

(5)整型

(6)碾压

(7)养生

6.碎(砾)石灰土(底)基层

三、水泥稳定类基层

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水泥稳定类基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型。其初期强度较高,且随着龄期增长而增长,所以应用范围很广。

2.影响强度的因素

(1)土质

(2)水泥的成分和剂量

(3)含水率

(4)施工工艺过程

4.水泥稳定粒料施工

(1)材料:

水泥

集料

(2)混合料设计

(3)

施工要求

①底基层准备

②一般规定

③拌和方法和摊铺

④整型

⑤碾压

⑥接缝处理

⑦养生及交通管制

⑧养生期满验收合格后立即浇透层油

四、工业废渣稳定基层

公路上常用的工业废渣有: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和煤渣,钢铁厂的高炉渣和钢渣,化肥厂的电石渣以及煤矿的煤矸石等。

石灰(水泥)稳定工业废渣基层具有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稳定性好,呈板体,且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加,抗水、抗冻、抗裂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

1.材料要求

(1)石灰和水泥

(2)废渣材料

(3)粒料(砾料)

3.石灰煤渣类基层

4.石灰粉煤类基层

(2)施工:

材料——混合料设计——施工要求

第八章

沥青路面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沥青路面的基本特性

(1)足够的力学强度,能够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力

(2)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承受应变而不破坏

(3)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

(4)有高度减震性,可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噪声

(5)不扬尘,且容易清扫和冲洗

(6)维修工作比较简单

二、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及其成因

1.裂缝

按其成因不同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

横向裂缝: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大类。荷载型裂缝是由于车辆荷载引起的沥青面层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断裂,一般由沥青路面结构的底面发生逐渐向上扩展至表面。飞鹤在型裂缝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网状裂缝: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2.车辙

3.松散剥落

4.表面磨光

三、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

1.高温稳定性

2.低温抗裂性

3.耐久性

4.抗滑能力

第二节

沥青路面的分类与特性

一、沥青路面的分类

1.按强度构成原理分类:密实型

嵌挤型

2.按施工工艺分:

层铺法

路拌法

厂拌法

3.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特性分类:(英文缩写)

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二、沥青混合料空间结构与压实性能

三、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

1.密实悬浮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

3.密实骨架结构

四、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性质与力学模型

1.粘弹性材料的基本性质(图8-8)

2.蠕变与松弛特性

蠕变是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变随时间逐渐增加的现象(图8-10)

应力松弛是当应力为一恒定值时,应力随时间而衰减的过程。(图8-11)

3.基本流变模型

麦克斯韦尔(Maxwell)模型、开尔文(Kelvin)模型、泽纳(Zener)模型

4.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模型

(1)Burgers

模型

(2)修正后的Burgers

模型

五、沥青混合料的变形特性

1.蠕变试验

2.应力松弛试验

3.等应变速率试验

4.动载试验

5.沥青的劲度模量

是一定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6.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

六、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性

1.剪切强度

2.断裂强度

3.临界应变

第三节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区分

一、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车辙是指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的累积。

推移、拥包、搓板等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引起的。

1.车辙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失稳性车辙

(2)结构性车辙

(3)磨耗性车辙

车辙形成过程:

(1)初始阶段的压实过程

(2)沥青混合料的侧向流动

(3)矿质集料的重新排列及矿质骨架的破坏

2.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

(1)单轴压缩试验

(2)马歇尔试验(1948)

(3)蠕变试验

(4)轮辙试验

(5)简单剪切试验

4.沥青路面车辙的防治措施

二、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

两种形式:气温骤降使面层收缩,温度应力超过抗拉强度造成开裂;温度疲劳裂缝。

1.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机理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和温度下降引起的材料体积收缩有关,温度应力超过抗拉强度造成开裂。

2.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

(1)间接拉伸试验

(2)直接拉伸试验

(3)蠕变试验

(4)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

(5)应力松弛试验

(6)弯曲破坏试验

3.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预防措施

三、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1.沥青路面水稳性作用机理

2.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煮沸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台座试验法、浸水间接拉伸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车辙试验

3.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技术措施

(1)完善路面结构排水系统。

(2)沥青材料选择应考虑选取黏度大的沥青和表面活性成分含量高的沥青。

(3)集料选择,在其他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

SIQ2

含量低的碱性集料,若不可能得到碱性集料时,应掺加外掺剂,以改善粘附性,如消石灰、抗剥离剂等。

(4)施工时保持集料干燥,无杂质,拌合充分,摊铺时不产生离析,碾压时保证达到压实要求等。

四、沥青路面的疲劳性能

2.影响沥青路面疲劳的因素

(1)荷载条件

(2)材料性质

(3)环境条件

3.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的预估方法

(1)诺丁汉大学法

(2)地沥青学会法

五、沥青路面的抗老化性能

1.沥青的老化过程

(1)运输和储存过程的老化

(2)拌合过程的热老化

(3)施工期的老化

2.沥青混合料老化试验和评价

(1)短期老化的试验方法

(2)长期老化的试验方法

3.国产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

六、沥青路面是哟高性能的气候分区

表8-9、8-10

第四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

图8-33

弹性层状体系示意图

第五节

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设计指标和标准

一、沉陷

二、车辙

三、疲劳开裂

四、推移

五、低温缩裂

六、路面弯沉设计标准

第六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一、沥青面层结构

表8-11

(英文缩写)

三、沥青路面垫层结构

沥青路面垫层结构位于基层以下,主要用于路基状况不良的路段,以确保路面结构不收路基中滞留的自由水的浸蚀以及冻融的危害。

垫层可分为:防水垫层;排水垫层、防污垫层、防冻垫层。

四、沥青路面层间结合第七节

我国沥青路面厚度设计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层状弹性体系理论,以路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拉应力、半刚性及刚性材料基层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一、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标准

1.弯沉指标

图8-9

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

式8-56

2.结构层底应力指标

图8-40

沥青混凝土层和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计算图式

式8-59

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要求

式8-60、8-61

第九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分类与构造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分类

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2.钢筋混凝土路面

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5.复合式混凝土路面

6.碾压混凝土路面

7.贫混凝土板

8.混凝土预制块路面

9.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

1.路基和路层

1)路基

2)基层

目的:放唧泥;防冰冻;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防水;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混凝土面板*

等厚式

3.排水要求

4.接缝的构造与布置

第三节

弹性地基板经典理论

一、弹性地基板体系理论简介

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这两个平行面的柱面或棱柱面所围成的物体称为板

1.弹性薄板基本假设

(1)垂直于中面方向形变分量ez机器微小,可以略去不计

(2)应力分量Tzx,Tzy和Oz远小于其余三个应力分量,因而是次要的,可以忽略它们所引起的形变分量

(3)薄板中面内的各点都没有平行于中面的位移

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一、胀缩应力(计算)

二、翘曲应力(计算)

第五节

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及设计指标与标准

一、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主要原因

破坏类型:

裂缝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交叉裂缝、板角断裂和网裂

变形类:沉陷、涨起

接缝损坏类:接缝碎裂、填缝料损坏、接缝张开、错台、唧泥、拱起

表面损坏类:纹裂、网裂、起皮、磨损、露骨、坑槽、孔洞、磨光

二、路面破坏的极限状态与设计准则

式9-42

第六节

路面结构设计的可靠度理论

结构可靠度: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式9-4

第八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

一、设计计算模型及选择

(1)弹性地基单层板模型

(2)弹性地基双层板模型

(3)复合板模型

二、弹性地基的综合回弹模量

(1)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以粒料类材料作基层时,将粒料层及其以下层看作地基,包含粒料层本身。

(2)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以非粒料层为基层时,将基层以下各层看作地基,不含基层本身。

(3)结合式双层板下,无论基层材料类型,将基层以下各层看作地基,包含基层本身。

(4)旧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时,以旧路面顶测试的指标换算出当量回弹模量。

上一篇:excel分类教学设计下一篇:京南27中学生校服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