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2024-09-08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通用7篇)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1

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以理雅各英译的`<礼记>为蓝本,对其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理雅各采用了一些主要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脚注、音译和释义等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裁词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作 者:宋钟秀 SONG Zhong-xiu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外语系,福建,三明,365004刊 名:三明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NMING UNIVERSITY年,卷(期):25(3)分类号:H315.9关键词:《札记》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2

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它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心理意识, 文化形成过程, 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区特征等一系列复杂的互变因素。Newmark (2001) 在Nida对文化负载词分类的基础上略作了改动, 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态学 (ecology) :这类文化负载词涉及特定地域的植物、动物、季风、丘陵等相关的词;

(2) 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 :衣食住行等是物质层面文化的主要部分;

(3) 社会文化 (social culture) :社会礼仪称呼及休闲娱乐名称;

(4) 社会、政治、经济、行政机构等;

(5) 声势语 (gestures) 。

2 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的处理

纵观已有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探索,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存在两种几乎是对立的方式:第一种方式倾向找出原语中属于原语文化的词, 尊重原语文化, 将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原封不动地搬到目的语中, 此种方式认为语言翻译需尽量保持原语特色, 使目标语读者能明白或者说至少使他们接触到属于原语的原汁原味的文化, 但这种方式对于读者的文化修养有较高的要求, 于普通目标语读者而言不易理解。另一种方式在翻译时几乎完全排斥文化, 只重在传递信息, 强调目的语的可读性, 不能与原语产生相同的语用效果。拿“福娃”这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来说, 第一种方式直接译为“Fuwa”, 而第二方式译为“Friendlies”。前者不能让目标语读者明白所指, 后者又丧失了原汁原味, 这两种翻译方式各有利弊。下面将根据Newmark的分类方式, 以各类文化负载词为例, 阐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2.1 生态词的翻译

这类文化词的产生和地理条件密切联系, 在英语中, 由于英国地理概貌, 有很多与一些与不同的季节、雨、山陵有关的短语, 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 (进退两难) , be at sea (迷惑, 不知所措) , much water runs by the mill that miller knows not of (我们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有许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 feel under the water (感觉不适) , 这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采用意义上大体相同、形式上却存在着程度差异的词语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符合奈达 (Nida) 提出“动态对等”论 (Dynamic Equivalence) , 有助于对译文的理解, 使原语和目标语在感情色彩上大致相当。

2.2 物质文化词的翻译

衣食住行是一个民族最敏感、最重要的表现。在翻译服装文化词时, 通常需要为目标语读者进行解释, 即用音译加注 (指音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 的方式, 如长衫:cheongsam, un- lined long gown ( wom by men) ;旗袍:qipao, mandarin gown (a traditional close - fitting woman's dress with the skirt slit way up the sides) 。

一些中国特色菜肴承载了人们追求吉祥喜乐的愿望和情感, 如“白玉虾球”、“红烧狮子头”、“发财好市”、“龙虎凤大烩”等, Nida ( 1993) 为代表的新翻译理论早已指出, 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而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还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对比。因而在翻译这类词时, 要采用重“实”轻“虚”法, 该法也倾向于所谓的归化法 (naturalization) 。其方法是舍去中菜名里的喻义、夸张等说法而用平直、明白的英语译出, 一定程度上实现语用交际价值。如“白玉虾球”、“红烧狮子头”、“发财好市”、“龙虎凤大烩”分别译为“Crystal White Shrimp Balls”、“Braised Meat Balls with Brawn Sauce”、“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及“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

住房方面的文化词北方有“炕” ( kang) , 北京有“四合院” (courtyard houses) , 为了传递文化特色或者其它特定目的, 这些词汇在翻译时会倾向于移译 (transference) 的方法。

至于交通文化词汉文化中有古代有“八抬大桥” (a sedan chair carried by eight men, 海上交通有传统的舢板 (sampan) , 英语进入汉语的词汇有airbus (空中客车) ;air - terrain vehicle (能行驶于各种地形的全地形车) ;cabriolet (单马双轮车) , 诸如此类的交通工具词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类词的翻译通常在翻译过来后, 要加上准确的注释。

2.3 社会文化

解释性翻译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种常用策略, 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 即在浓郁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音译词汇加以补充。例如, 中国日报2006年1月31日的一篇报道在提到中国特色词汇“压岁钱”时以如下方式处理:To present children with newly printed cash as Yasuiqian, or gift money, is one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该译文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 又完整地传达了“压岁钱”的意义。

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词的联想意义、情感意义的不同, 为避免误解, 要用不会产生误会的词来传达信息。如中国文化中红色表示喜庆, 白色表示丧葬;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纯洁, 红色使人联想到革命、激进和血腥, 带有政治色彩。汉语中的“开门红”使人想到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译为“to begin well”;英语中“to see red”表示“火冒三丈”。中国文化中紫色代表高贵, 而英美文化中有时却用蓝色, 如“He is a real blue blood”。

2.4 社会、政治、经济、行政机构的翻译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这类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正式机构的名称常以行政文件、官方正式文件或者正式教科书上颁布的为准;这些名称的译名都已经固定, 无变通余地。如在中国一些含有“交通大学”的校名, 其译名却各有各的版本, 如“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台湾的“国立交通大学”分别英译为“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 ty”、“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及“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 sity”, 在翻译这类专有名词时, 不能擅自统一译“交通”为“commumcation”或“交通”, 而要尊重约定俗成。

综上所述, 译者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 必须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 对原语词汇的语法、语用和文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在翻译时考虑原语与目标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 作用、范围、感情、色彩等诸方面是否相当。在翻译原语时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 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孙桂英.“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 2006, (1) .

[2]李占喜.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管窥翻译过程的特点[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3

关键词:《聊斋志异》;翻译特性;文化特色词

(若三个版面排不下,英文摘要可删除)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Culture-characteristic Word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Abstract: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is an outstand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ies, in which the author used abundant Chinese culture words, poems and allusions. Through the stories or descriptions of the foxes or ghosts, the work reveals the under-developed and decayed respect in that society.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use and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words in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and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from five features in Chinese cultural words translation, which are sociality, culture, the shift of symbols, creativity,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erefore we can learn to translate better, and improve more and more.

Keywords: Selected Tales of Liaozhai;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 words

引 言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的意义愈加丰富,其内容也愈加充盈。在翻译过程中,要与译语文化、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最大程度的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文明发展以来,语言底蕴深厚,文化特色词便是其产物之一。《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通过对狐鬼等故事的描写,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封建社会景象,其综合文化之多样性在翻译中不可小觑。

本文就从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对《聊斋志异》的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中体现的文化特色词进行探析,更为深入的分析其翻译之特色,为日后更好的翻译该类词汇做以铺垫,同时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剖析当代社会。

1 翻译的文化特性

1.1 翻译文化特性的内涵

翻译存在于各社会、历史等不同的条件下,体现出的特点、意义也具有差异性。它与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等关联密切。

文化特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此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1989:18)。正如巴斯奈特所言的,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阅读对象和原语在原语文化上的功能,在译语文化里进行功能的等值(2001:371)。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文化特性是其活跃的一部分,要将其充分表达与利用,展现原著之特色与魅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实现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人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实现翻译文化特性的意义最大化。

1.2 翻译文化特性的表现

在对“翻译是什么”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之后,在研究时我们要进行翻译基本理论的系统

探讨及建设,对翻译的文化特性不断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对翻译之特性进行的归纳,他们分别是翻译的社会性,翻译的文化性,翻译的符号转换性,翻译的创造性和翻译的历史性。德里达说过:“翻译在一种新的躯体、新的文化中打开了文本的崭新历史”(2001:25)。翻译对社会、人类的发展起着不同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

2.1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片小说集,该书是作者蒲松龄于清朝创作。在创作中,蒲松龄将其最高思想融入其中,使作品达到了非凡的境地。同时,该书虽然谈狐说鬼,实际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婚姻制度,寄托了作者满腔的“孤愤”。

本文所主要依据的是《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亦是现存的较为重要的版本。其中选取故事,短而精悍,主要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富于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语句,涉猎地理环境、语言使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对于论文深入探析翻译特性角度下文化特色词的意义与使用价值匪浅。

2.2 英译本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聊斋志异》原著著于清朝,其中包涵大量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及语句,在翻译中这无疑是重难点。其中涉及中国特有物品、诗歌、典故、习俗等,需要不同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将其充分表述,以使译语读者更加理解故事中所表述的内容与思想。比如,在题目的翻译中,译者就多处使用了增译的方法,“娇娜”译为 “Fox-Fairy Jiaonuo”, “青凤”译为 “Fox-Girl Qingfeng”将主人公的狐女身份说明; “于去恶”译为 “Ghost-Scholar Yu Qu-E”,体现出于去恶的阴间学者的身份等等。这样一来,使得译语读者在开始正文之前对文章主人公有了初步的定位与印象,更加便于之后的阅读,促进阅读的流畅性,加深其理解。

3 翻译特性在《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中的体现

3.1 翻译特性之社会性

翻译的社会性是翻译作为社会范畴,以其动态性的和社会性的内涵,满足不同的时代需求及社会文化需求。正如Maria Tymoczko 强调的:“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 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广而言之, 是把翻译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1999:25)。

在《聊斋志异》及其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英译本中,这样的例子亦有很多,例如:

1.生大悦,请公子作伐(1982:40)。

The delighted scholar asked the young gentleman to help tie the knot(1989:32).

2.后,生举进士,授延安司李(1982:40)。

Afterwards the scholar took the doctorate of letters and was assigned the judgeship at Yenan(1989:34).

3.2 翻譯特性之文化性

在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是联系与区别共存,个性与共性共存的。而对于此文化之差异,翻译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翻译工作者更要加以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在所产生的多种途径之中,多数强调翻译在文化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比如,“( 赵辛楣) 一肚皮的酒, 几乎全化成酸醋( 2003:192)。”就译为 “The wine in Hsin - 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2003:193).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只吃食用的醋,并无其他用法,因此这里用“in his jealousy”来表达原语意思,使得读者更好的明白理解文意。

文化上的差异在本论文所依例的《聊斋志异》及其译本中也有很多表述,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东方人多信奉佛教、道教,而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等,因此产生较多翻译的差异,例如,

1.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1982:6)。

“Report if any of you are concealing a man from the lower world. Don’t bring trouble on yourselves”(1989:8).

《聊斋志异》原著中有三十多篇包含优美诗词,尽显汉语文化之韵律与美感,同时在其中,汉语文化特色词汇与语句更是展现的酣畅淋漓。对比分析,英译本多将其白话化,意于正确、适当描述文意,以以下例子体会其具体差异所在。

2.何事求浆者,蓝桥叩晓关,有心寻玉杵,端只在人间(1982:660)。

What brings the seeker of rare elixirs

To knock on the Indigo Bridge at dawn?

If he hopes to find the pestle of jade

He should stard with the ground he stands upon(1989:360).

这首诗出自故事《端云》,意思鲜明的表达出瑞云希望贺生能够用心谋求与之结合的条件,并且以不庸俗之语句既表达出少女之心意也符合其妓女之身份。

3.3 翻译特性之符号转换性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学”(1982:38)。在符号转换的过程中,有关语言符号或其他符号的理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理解符号的实际转换中所遇到的困难、障碍,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符号转换性广泛体现于翻译活动之中,是翻译的本质特性之一,在《聊斋志异》的译本之中也不乏其应用的例子,同时包涵方面多且广——地理环境、现实物品、四字成语等,本文举例如下,

1.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1982:5)。

Among the figures was a young girl with flowing hair with a flower

in her hand and a faint smile on her face. Her cherry-red lips were on the verge of moving, and the liquid pools of her eyes seemed to stir with wave-like glances(1989:5).

2.春雪初积,人间何处可觅?惟王母园中,四时常不凋谢,或有之(1982:13)。

Where on this earth can a peach be found in early spring when snow is still piled on the ground? The only place where one could conceivably be found is in the garden of the Mother Queen of the West, where plants never wither or shed leaves, no matter what the season(1989:12).

文中大量的四字成语引用,很好的从形式上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特色之处,例如文中:狂放不羁(a wild, uninhibited youth)、鱼贯而出(walk out in single file)、怅惘若失(miserable and spiritless)等等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充分表明以符号转换为方法与特点的翻译,在译者对原著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用最为恰当、贴切的词语进行翻译活动,使得译文读者理解更为全面、深刻。

3.4 翻译特性之创造性

贝洛克曾经指出:“翻译一直是一种从属的、第二性的艺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从不把翻译看成是创造性的工作,对翻译的衡量也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人们低估翻译的价值,降低翻译的标准,从而从根本上毁灭翻译艺术。这还使人们不了解翻译的性质、翻译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困难”(2001:333)。翻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事情,而是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的活动。

在《聊斋志异》著作中,有大量极短句,体现汉语简短精炼而寓意丰富之优美,但将其译入英语时,便要进行适当的创造,采用一定翻译技巧与方法进行翻译活动。在此例举几句:

1.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1982:80)。

His worried mother set up an alter and said prayers to drive out evil influences, but his condition only worsened. He soon grew emaciated.

2.因问:“贵姊胡以不字?”答云:“时未至。”问:“何时?”曰:“四十三月”(1982:691)。

“Why isn’t your sister engaged?”

“The time has not come yet.”

“What time?”asked Ma.

“The forty-third month”(1989:382).

以上所舉两个例句,第一个“母忧之。”为单独成句,蒲松龄先生之所以这样著作是为调节句子之间节奏,使得读起来更为有力,顺畅。而在进行英译时,如若单独译为一句还显得突兀,便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其他语句之中做以表达。第二个例子,译文省去对话者,直接进行对话描述,对于这种对话型的短句极为好用,与原文风格更为靠近。

3.5 翻译特性之历史性

翻译,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在翻译方法、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正如许钧所言,翻译的历史性也是广义的翻译过程的体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译者主体性、理解的历史性、意识形态、翻译的动机和理念、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读者的接受视野和审美期待等等(2009:40)。

在《聊斋志异》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英译本中,体现其历史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如:

1.姑父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贴壁上,狐遂携女去(1982:84)。

The werefox kept coming after uncle died. Then we procured a Heavenly Preceptor charm, which we pasted to the wall, and the werefox spirit fled with the girl(1989:84).

在小段翻译后,译者对Heavenly Preceptor进行了注释,Title given to a Taoist dignitary during the Yuan dynasty(1277-1368).在注释中译者对原著提到的天师进行了解释,同时将道士所出现的特定历史背景加以说明,充分体现翻译的历史性特征。再如:

2.房中值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1982:85)。

If some of these were planted in a room, then herbs like Forget-Your-Sorrow and Joy of Union would not make much of an impression, while the ‘flower that understands speech’ would seem to be putting on air(1989:89).

本段之后,译者对“解语花”进行了注释:First used by the Tang emperor Xuanzong in reference to his beloved concubine Yang Yuhuan.译者对解语花的历史性补充促进读者对译文语句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体会到蒲松龄先生引用解语花的意图所在,实现更好的领会文意。

结论

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009:41)。它是与历史、社会文化、语言学理论以及创造性均联系紧密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与提升。

翻译的五大特性——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时刻融入于翻译活动之中,寓于译者的思想之中。本文通过以翻译这五大特性為依据与角度,对《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进行了文化特色词句的探究与分析。通过系统的研读与分析之后,充分领会原著作者蒲松龄对汉语文化的使用之考究,也体会到译文译者对原著的深入理解,以及翻译技巧、方法使用之得当,翻译之用心。由此使得如此中国杰出小说集著作实现更为广泛的阅读与肯定,实现民族之间于社会、历史等更多的了解,实现人们之间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Denis C. & Victor H. Mair. St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9.

[2] Tymoczko, Maria.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M].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25.

[3] Vermeer, Hans J. The CERA Chair for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s[M]. Belgium: Katholieke University Leuven, June/ July 1990.

[4] 连波. 《聊斋志异》中的诗词[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

1:29-36.

[5] 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6] 刘伟. 《聊斋志异》宗教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D]. 山东. 山东大学,2006.

[7] 刘语天. 《聊斋志异》三种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8]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M]. 济南:齐鲁书社,1982.

[9] 钱钟书.《围城》汉英对照本[M].[美] 凯利, 茅国权译. 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2003.

[10]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1982.

[11] 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4

[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研究---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32069X)部分研究成果。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汇研究”(2014SJB554)。]

摘要:本研究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依据,探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研究采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3.2,通过国务院官网2015年《报告》(英文版)报道和中央编译局2015年《报告》重要术语发布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结果发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具有:实词使用量大、动词名词化显著和解释性名词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征。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报告》英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应遵循“目的法则”,灵活多样地采取直译、直译+增译、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语料库;文化负载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功能目的论;英译

一、引言

随着自身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日渐与源文化分离,不断产生区域变体,中国英语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使用变体。葛传?耍?1980:91-93)提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英译、借译及语义再生诸多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或语篇。汪榕培(1991:1-8)肯定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国际著名语言类期刊“World Englishes ”2002年第2期也曾集中刊发了15篇中国英语研究方面的论文,可见,中国英语研究也成为世界英语变体研究的热点之一。金惠康(2003:72-79)认为,中国英语是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能填补词汇空白、文化空白和中国意念的空白。这些空白标志着中国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即中国文化负载词,从中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土人情。

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汇是中国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信息量绝不亚于句法和语篇。虽然国内有学者也注意到了中国英语文化负载词汇所折射出的文化身份和意识形态,但这方面鲜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故本文将对2015《政府工作报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策略和英译方法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和视角

《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属政论文体,用词严谨,书面语特征明显,是对上一年工作的总结和新一年工作的部署。《报告》的英译不仅具有传达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职能,也是他国了解我国国情、方针政策、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最权威的来源(王小萍,2006:109)。《报告》作为典型的外宣文件,每个词的英译都要仔细斟酌其政治影响。中国外交部官员王弄笙(2004:56-59)曾指出,译文必须准确无误地反映原文,不能偏离原意,更不能曲解原意。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反映时代思想和风貌的新词不断涌现。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不断更新变化,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也使得词汇的翻译成为了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杨原,2006:103-105)早在1991年,Newmark就在其专著《关于翻译》(About Translation)中独辟一章讨论了政治文化负载词汇的特点和英译策略,可见外宣文化交际中词汇翻译的重要性。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始于1971年,“目的论”是其核心理论。功能目的论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Nord,1997)。

功能目的论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后两者必须服从于目的法则。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报告》英译的目的是沟通(王惠,2011),即与世界各国进行平等的文化交流,过度使用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都是不得体的。

三、语料统计

本文将以Antconc3.2作为语料库检索工具,通过国务院英文官网对2015年《报告》的报道及中共中央编译局对2015年《报告》重要术语的译文发布建立两个小型的语料库。

《报告》英译本的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大量实词的使用;

二、文体正式,动词名词化现象显著;

三、解释性名词颇具中国特色(李楠芳,2012:110)。本文通过统计2015年《报告》英译本前100个高频词,以揭示2015年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本届中国政府的工作重心,语料数据及分析如下。

1.“We”“we”词频排名第5、第19,总计出现419次;“China”“Chinese”词频排名第16、第19,总计出现101次;“government”“governments”词频排名第20、第92,总计出现91次,表明2015《报告》中“我们(的)”、“中国(的)”、“政府”是主体。“development”“develop”词频排名第10、第15,总计出现169次,表明“发展”是《报告》主旋律。

2.“reform”词频排名第5、第19,总计出现419次,表明2015《报告》“改革”是主基调。“more”“improve”“increase”“promote”“growth”等表示增长含义的词语在《报告》前100高频词中占11个,总计出现445次,表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各方面的提升发展。

3.“policies”“policy”词频排名第82、第88,总计出现44次;“economic”“economy”词频排名第36、第68,总计出现76次;“market”“investment”词频排名第58、第62,总计出现52次;“education”“innovation”词频排名第77、第79,总计出现48次,表明2015《报告》对政治、经济、教育、创新等各方面提出了“改革”。

4.网络领域

直译

原文: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译文:We will develop the “Internet Plus” action plan to integrate the mobile Internet,cloud computing,big data,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modern manufacturing,“互联网+”是指创新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和新业态,促进者经济形态的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The “Internet Plus” action plan 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准确忠实地表达了“互联网+”这一新词的内在涵义。

5.教育领域

意译

原文:提供跟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译文:We will ensure that more outstanding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e created for the people to enjoy,and encourage a love of reading in all our people to build a nation of avid readers.“书香社会”的文化内涵在于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avid”意为“热衷的,热切的”,用“avid readers” 体现全民阅读的氛围,以名词化结构“a nation of avid readers”对“书香社会”进行意译,传达了丰富的内在含义,简洁明了的表述也有助于语篇得到的衔接,体现了功能目的论的连贯法则。

五、结语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在德国功能目的论的研究视角下,对2015《报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英译方法分析。中国文化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工作的力量。(黄友义,2008:6-9)报告》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汇英译需在“目的法则”的指导下,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27-28)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才能实现《报告》外宣目的,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本研究对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Nord,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7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3]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4):6-9

[4]金惠康.汉英跨文化交际中的CHINA ENGLISH[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72-79

[5]李楠芳.《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词汇特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1):110-112

[6]王惠.从目的论角度看《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译英[D].北京:外交学院,2011.[7]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4(1):56-59

[8]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1):1-8

[9]王小萍.中国党政热点词语英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09

[10]王银泉.“福娃”的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6(3):74-76

[11]杨原.有关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的英译[J].邵阳学院学报,2006,5(2):103-105

《飘》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解读 篇5

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宗教的文化现象和宗教文化词汇, 在英翻汉时译者均采用的直译, 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异域文化。如:It was the threat of the convent that finally wonthe assent of bewildered and heart-stricken Pierre Robillard.He was staunchly Presbyterian, even though his family wereCatholic, and the thought of his daughter becoming a nun waseven worse than that of her marrying Gerald O’Hara. (最后是修道院的威胁使困惑不解, 伤心欲绝的皮埃尔罗彼拉德做出了让步。他是虔诚的长老会教徒, 尽管他的家庭是天主教信徒, 想到自己的女儿将变成修女比想到她要嫁给杰拉尔德奥哈拉更糟糕。) p65这里的‘长老会’、‘天主教’和‘修道院’的‘修女’都是宗教衍生的文化词汇。长老教会 (Presbyterian church) 属于基督更正教的一派, 起源可以追踪到苏格兰改革, 在教义方面, 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 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而修道院指的是天主教、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另外还被译作“隐修院”;也可以指天主教培训神父的机构译作“神学院”。Convent一词指由修士、托体会士、修女构成的地区修道院——通常指女修道院。而abbey指的是由男修道院院长管理的男修道院, 或由女修道院院长管理的女修道院。修女 (nun) 是天主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 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甫进行传教。

艾伦和奥哈拉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因此在小说第一章就给读者详细描写了就寝前的祷告仪式, 艾伦希望家人和奴仆们都仔细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不当之处, 恳请圣母赐予力量改正这些错误。如:She clasped her white beads betweenlong fingers and began the Rosary, Ellen finished and Gerald, who could never find his beads at prayer time, began furtivelycounting his decade on his fingers. (她将长长的手指捻着白念珠开始吟诵《玫瑰经》, 艾伦做完了祷告, 杰拉尔德开始偷偷地扳着手指念《圣母十遍颂》。) ‘virgin most faithful, ’her mother intoned. The Litany of the Virgin was beginning, andobediently Scarlet responded: ‘pray for us’, as Ellen praisedin soft contralto the attributes of the Mother of God. (志诚的圣母玛丽亚, 她母亲吟诵。《圣母玛利亚祷文》开始了, 艾伦用柔和的低音赞美圣母的本性时, 斯卡利特顺从地回答:“为我们祈祷吧!”) p85圣母玛利亚是《圣经》中的人物, 耶稣之母。她被天主教、东正教奉为童贞圣母, 也被视为教徒的典范。《玫瑰经》 (正式名称为《圣母圣咏》) , 于十五世纪由圣座正式颁布, 是天主教徒用于敬礼圣母玛利亚的祷文, 是天主教敬礼圣母的一种方式。“玫瑰经”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osarium”, 意为“玫瑰花冠”或“一束玫瑰”。此名是比喻连串的祷文如玫瑰馨香, 敬献于天主与圣母身前。《圣母十遍颂》原指天主教徒对圣母玛利亚的赞美歌。

Her relieved heart singing’Hallelujah! Hallelujah!’ (她心中轻松地唱到:“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p1226“哈利路亚”跟“阿门”一样是宗教祈祷用词“哈利路亚”是希伯来文, 原来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哈利路”是复数的命令语气, 译成中文是“你们要赞美”, “亚”是神名字的缩写。“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哈利路亚”这句话成为万国常用赞美的话, “哈利路亚”的意思与“赞美耶和华”的意思相同, 主耶稣也就是旧约的耶和华。

A pagan hearing the lapping of the waters around Charon’sboat could not have felt more desolate. ( 这比一个异教徒听见卡隆度船的桨声心里更难受。) p323卡隆指的是摆渡的船夫冥府渡神, 就像“死神”的含义。异教徒是那些保有与正统或者核心的价值和教义相左的观点的人;他们放弃基督信仰, 明显的背教。

‘If thy right eye offend thee, pluck it out, I was his right eye, his oldest son, and he plucked me out with a vengeance. ’ (“假如你的右眼叫你跌倒, 就把它剜出来扔掉。我是他的长子, 他的右眼, 他狠狠地把我剜出来了”) p928“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 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 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这是以色列人“逾越节”的来历。这里用了一种借喻的说法, 如果只有一个选择, 缺一只眼或缺一只手进天堂, 总比全身掉进地狱为好。忍受一时的痛苦, 总比让罪带给我们审判和惩罚为好。省察自己的生命, 看什么东西令你犯罪, 尽你所能把这些东西除去吧。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上下) [M]. (王惠君, 王惠玲译) 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 2003.

[2]胡鑫辉刘源甫.从模因论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飘》的两种中译本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

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语音译 篇6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音译法 注释法

一、音译文化负载词

1.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通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例如:压岁钱、粽子、气功等。

2.音译文化负载词。 音译法是文化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在原语文化中特有的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或“空缺”时,用音译法把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不仅保存了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又可吸收外来语,丰富译语语言文化。音译法使单词(尤其是拼音单词)的发音简短有力,贴近原语,更能突显原语特色。

笔者发现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多用音译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例如:呜呜祖拉(Vuvuzela),风水(Fengshui),关系(Guanxi)等。再以近来流行的热词“土豪”为例,在国内翻译界,这一词的翻译有:rich hillbilly, red necks, newly rich, provincial tycoon, rural rich. 这些翻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歧义。而下两例是外国媒体对于这一词的翻译:“tuhao” - which loosely translated means “nouveau riche”(BBC). Tuhao roughly translates as“crass rich,”(CNBC) 。可见,音译加简单注释的方法,在语言上简单明确,语义上便于理解。

二、文化负载词的音译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是指直接用源语言的字母或音节来翻译,通常用于专有名词,地域名词和科技术语的翻译。大约在19世纪进入到英语的中国特色词汇主要是对广东话的音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对普通话的英译。例如:点心 Dim Sum 炒面 Chowmein 太极 Taichi 胡同 Hutong。以上这些词都已被收入牛津词典,可见汉语拼音的音译词是可以被英语接受的。

音译词的突出作用在于它可以克服语言文化空缺所带来的表达障碍,沟通两种语言,传播异语文化,减少翻译中的信息流失,促進语言文化交流以增进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音译词在特定场合特殊的语用功能:一是引人注目,二是标新立异。

2.音译加注释法。因文化负载词包含大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词汇,单纯音译并不能完整展现词语的文化含义,因此音译加解释或注释的方法比单纯音译更具有完整翻译的表达效果。

例如:Weibo: The Chinese Twitter .“hukou”system,or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对于现代中国特色特殊名词,如经济生活、网络信息、旅游等方面的词汇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以使英语读者更能理解原词并在本文化中找到相近项,加深理解,如:Renren network - Chinese Facebook, Tecent QQ (personal avatars similar to “Meego”in MSN)。

对于一些节庆、饮食、旅游方面词汇,若能够使用类比法进行加注,可使读者有更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如:Zhong Yuan Jie, known as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 Jian Bing , like crepes. San Xia (三峡)has a similar scenery of Norwegian Fjords

三、文化负载词的音译对译者的启示

1.音译词虽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中国译者趋于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采取意译释意或直译的方法,而外国译者则常用音译或音译加注法。这就需要我们:(1)提升文化自我意识。(2)增加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以更好地进行同类文化因素比较,使注释更贴近英语读者的社会生活环境。

2.当翻译的词汇涉及到文化内涵时,译者是否选择保留文化内涵主要取决于翻译目的。如果语篇的目的是介绍源语的某个传统文化概念,那么文化负载词音译的可能性大;若语篇目的侧重于评论社会现象,即使有文化负载词,其文化意象有可能被忽略。同时,译者也需要注意翻译的题材和形式,若是新闻语篇,则可适当进行加注;若是对外宣传片或纪录片字幕,因有图像和声音的辅助,翻译则需简短准确。

3.翻译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一部分,译者要有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要意识到使用音译法翻译文化负载词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有利于使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产生好奇心,向往与追求;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国际话语权地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Hornby, A.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The Commercial Press,2009:186.

[2]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4:136.

[3]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

聊斋志异文化负载词 篇7

关键词:传统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

一、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这种影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世界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展开了更深入的联系和交流。要想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翻译就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更显得格外重要。生态学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国际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衡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界中物种资源构成的,全球化的语言生态系统也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语言组成。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由物种的协调发展来决定的,语言生态系统也应由各国家和民族的平等发展来决定。然而,随着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这些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大量的物种已经、正在、将要灭绝,其原因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导致有些物种难以生存。全球语言生态文化系统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有些语言和语言所承载文化也已经消亡或面临消亡的危险。例如承载着玛雅文化的语言文字在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踪迹。这都是由强弱文化之间不平衡的交流导致的。而这种文化上的优势和劣势又是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的不均衡发展密不可分的。例如,大量的英文作品被翻译成其他的语言,而其他语言的作品翻译成英语的却是少之又少。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更为明显。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对贫困的弱势国家在语言文化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0多亿人都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很多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世界上信息的传播都使用英语,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它所承载的文化也慢慢渗透。其他语言的发展和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弱势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三、全球语言生态文化的失衡影响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由于全球语言生态的失衡,弱势国家一直在寻找着有效地措施维护本民族的语言文化,防止语言和文化在全球语言一体化中消亡。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了大部分国家和民族采取的有效方法。通过翻译优秀的文化作品宣传本民族的文化,以求得在全球语言文化系统中的生存。传统文化负载词即标志着特定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短语和俗语。这些词反映了特定民族和文化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积累的、该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信息。如:意大利语的“Maccheroni ”(通心粉);日本的“すし”( 寿司∕酸饭团);英语中的“croco-dile tears”( 鳄鱼眼泪);中文中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等。

四、中国传统文件负载词的现状

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其翻译成英语有助于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增进东西方的交流。然而,由于国家经济、军事地位的影响,承载着传统中国文化的负载词在全球语言生态系统中处于劣势地位。世界范围内,诸如芭比娃娃等美国文化负载词已经在非英语文化广为流传。而汉语文化承载词在非汉语国家中却很少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甚至有些汉语文化承载词被翻译成英语后则被误读。“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祥和、幸福、高贵、权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狠毒”的意思。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中被误读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人民在西方的形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见汉语传统文化负载词在世界语言生态系统中的尴尬地位。虽然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孔子学院,旨在促进文化的交流,让更多西方学者和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但是,和英语相比,汉语始终处于劣势的地位。随着这种劣势的加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在整个语言生态中的面临着生存的危险。为了维护汉语的地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良性交流,保持英汉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

五、改善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翻译生态环境的途径

“生态翻译”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翻译的研究,是翻译者从整个翻译的生态环境出发,研究翻译者、翻译环境和翻译行为,做到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保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生态翻译中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改善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语负载词的翻译生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为传统文化负载词的输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传统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生态环境,保证全球语言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语言文化在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受到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的影响。因此改善翻译生态环境,保证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升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才能稳定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语言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环境。因此,中国应当重视改善传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在世界范围内设立更多的孔子学院,让更多学者和人民正确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提升汉语在全球语言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为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的输出提供良好的翻译生态环境。其次,发挥翻译者的主导地位,正确翻译传统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翻译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因此,翻译者应当不断提高翻译理论水平和能力,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翻译者应当仔细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差别,并将传统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翻译的整个过程,维护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避免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被误解,从而维护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不仅能够提高汉语的身份认同,而且可以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族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各语言协调发展,维护世界语言生态环境的多元共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利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 11) :89 -92.

[2] 王梅、方丽君、何娟.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汉语文化负载新词的英译[J].外语研究,2014.5:353

[3] 郭旭明.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6:73

上一篇:以克隆优秀作文下一篇:新到环保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