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培训业务简介

2024-10-24

会计培训业务简介(精选7篇)

会计培训业务简介 篇1

一、课程对象:

档案管理、人力资源、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办公室文员等所有涉及档案 管理的人员

二、课程背景:

一个单位的发展需要全方面的支撑, 其中档案管理在现在单位的发展尤为重 要。

可是在现在的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单位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档案在政治、经济、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不光包括在档 案馆的管理,档案可以扩大到单位平时文件的拟制(文件的拟写) 、运行、管理 和归档的整个流程当中。

一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存档情况顺利查到到相关的文件, 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培训内容围绕: 档案管理的一些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提高学员对于档案管理 的认识和重视;档案管理的范围;档案管理的规范的流程;一些专业档案管理的 要求和管理方法。

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实战为主,结合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需 要处理的档案,进行模拟,对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攻关。

在进行具体内 容的指导过程中,还要提高学员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三、课程特点:

先进的实践教学,从实际出发,以学员的工作实践为出发点。

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在培训中,加入学员的讨论,让学员能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在具体的专业档案培训中,教会学员具体的管理技巧。

主要是以基础培训为主,打牢坚实的基础。

讲课沉稳、风趣生动、以实用为主,同时插入经典示范案例讲解,不失幽默。

四、学员收益:

通过两天的培训, 使学员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知识及其实际应用的技巧,适 应单位工作岗位需求,获得以下成长及收获----1. 对档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理论上有一个全新的把握。

2. 充分了解档案的分类,结合时代特色,了解现在电子文档的管理知识。

3. 通过培训,让单位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4. 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档案管理的范围。

5. 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规范管理流程。

6. 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会学员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技巧。

7. 教学中现场互动,及时发现学员的问题并当场回答解决。

8. 通过模拟演练,大大提高学员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为公司的发 展做出重要的支撑;

五、课程价值:

两天的专业档案管理学习,不仅仅收获档案管理实务: 提高单位工作效率,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提升单位形象。

让学员获得积极宝贵的系统的专业知识。

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

能够更好的提升学员在工作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分析具体事情的能力。

通过分析案例,学会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六、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最新理论

1. 档案管理的界定是什么?

2. 档案的划分。

3. 档案的分类。

4. 一般单位应用档案的具体内容。

5. 当前重要的电子档案的要求。

6. 现在档案管理常用的原则。

7. 最新 年版本《党政机关公文管理处理》对文件处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和新变化。

互动:针对本单位的文档工作,仔细分析本单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 进行培训。

第二部分:

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平时工作的收文管理

1.平时文件收集整理的范围及其原则。

2.平时文件收集整理的具体流程。

包括四个部分:签收、拆封、登记;初审、分发和传阅;承办;催办、查办 与注办。

3. 四个流程当中注意的事项及其技巧。

(重点)

第二章 整理归档

1.整理归档的原则。

2.整理归档的要求。

3.整理归档的重要性。

4.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件,如何判断一件文件。

5.装订文件的要求:顺序、折叠方式、方向、质量要求。

6.分类的方法:年度分类法、保管期限分类法、机构问题分类法。

7 排列的原则:从最小的项目排列,按照时间+事件的顺序。

8. 编号的要求及其填写方式。

9. 编目的格式要求。

10. 装盒的原则和要求。

第三章电子档案的管理

1. 电子档案的认识。

2. 电子档案的种类和作用。

3. 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的转换。

4. 电子档案的处理 5. 电子档案的保护。

6. 电子档案的利用。

第四章 其他档案的管理

一、 人事档案的管理

1. 人事档案的建档。

2. 人事档案的分类和排序编号。

3. 人事档案案卷编目上架。

二、 声像档案整理

1. 照片档案管理

2. 底片档案的整理。

3. 盘片类声像档案的整理。

4. 影片档案的管理。

第三部分 档案的保管

1. 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任务与要求。

2. 档案保管设备的要求。

3. 档案库房设备的要求。

第四部分 档案的统计

1. 档案统计的内容和要求。

2. 档案统计工作的方法。

3. 统计调查的具体要求和技巧。

4. 统计整理的具体内容。

5. 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

6. 档案统计的数字化。

第五部分 档案的服务

1. 档案服务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档案阅览 外借使用 复制利用 陈列展览 咨询服务

出据档案证明 2. 3. 4. 5. 6. 这几种类型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技能。

开放档案的管理要求。

档案编研成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档案编研工作的具体环节。

其他的档案参考资料(大事记、组织沿革、会议简介、统计数字汇集等)

推荐阅读:

办公室业务培训方案_业务员培训方案

会计培训业务简介 篇2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

(一) 注册会计师的调查会计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认定。注册会计师在作为独立的法务会计专家为各方提供相关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认定证据时, 若诉讼双方在判定行为人的目的是否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中发生歧义时, 法务会计专家应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调查: (1) 行为人是否因此而直接获取了巨额利润或减少了损失, 转嫁了风险; (2) 散布上涨消息却将手中证券或期货合约卖出, 散布下跌信息而自己买入某种证券或期货合约; (3) 有他人证实和交易记录证明行为人买卖证券、期货的价格、时间、方式, 系与他人约定而进行相互买卖或虚买虚卖; (4) 行为人以前曾实施过同样的行为避免了损失或获取了非法利润, 并取得相关的最有力证据。

二是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认定。一般认为, 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只要具备其一的, 就可以成立本罪。法务会计在进行该罪则的认定时, 首要调查的是该项经济行为是否属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之一, 其中应注意的是对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外的企业虚报注册资本的, 不能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另外, 应着重调查该注册资本是否为出资人的实有资本或自有资金, 是否享有对资金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对于先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后又拥有实有资本的情形, 法务会计人员应着重深入调查该公司的财务状况, 以查明公司是否真的盈利, 若情况属实, 则行为人无疑已经构成了虚报注册资本罪成立, 应当以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是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认定。在判断某一提供虚假财会报告行为罪是否成立时, 应首先考虑虚假财会报告是否已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如果只是制作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会报告行为, 并末向股东和社会公众公布的, 不构成本罪。其次要调查该行为是否造成了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后果。如果公司虽然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但尚未造成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后果, 或者其行为与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所遭受的严重损害之间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亦不构成本罪。此外, 如果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存在虚假内容或者未能真实反映重要事实, 但因为过失所致, 如公司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熟悉, 或者财会等相关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所导致的, 则即使是严重损害了股东或者其他人的利益, 也不能按犯罪处理。

(二)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支持业务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支持业务范围可涉及到相关的保险索赔, 合同违约的经济损失计算, 婚姻纠纷中的精神赔偿等计算, 员工的错误解聘等损失的计算等量化问题的相关法律问题。在确定损失范围、损失内容和计算方法等专业性强、争议性大的问题时, 涉案律师可以聘用法务会计人员参与诉讼案件的损失计算活动, 一方面与律师进行充分沟通、检查相关书证, 形成对案件的初步评价, 并进一步确定损失范围、考察计算方法合理性以及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另一方面检查对方专家所提出的损失报告, 并对其主张中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 拟定相应对策。而对于司法机构, 则可以聘用独立的法务会计专家为案件具体损失金额进行计算, 为其断案提供最有力最精确的证据。

二、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执行机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法务会计执行机构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司法机关内部的司法会计鉴定中心或部门, 一是得到司法机关授权从事司法会计鉴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作为审判机关的内设部门, 容易引发种种腐败。鉴定人员与审判人员存在的关联关系会破坏审判和鉴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审判人员希望借司法鉴定结论为某方当事人徇私舞弊时, 由于“同事情面”, 司法会计人员也容易违背职业道德原则, 导致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难以保证。鉴定人员往往有行政单位的官僚作风, 鉴定案件缺乏效率, 影响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业务范围过窄

我国法务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化指导, 经济损失确认和度量标准缺位。因为参与的会计师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获取证据的针对性和对经济损失估计的准确性,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司法实践发展的需求。

(三) 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 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务会计业务不多, 从事法务会计的注册会计师数量有限;注册会计师的法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全面, 缺乏法务会计执业经验, 普遍存在不会运用法务会计技术获取会计证据的状况;后续教育机制还未建立, 对法务会计现有从业人员缺乏定期的、有组织的后续教育;缺乏专业资质认定机构, 无法对法务会计从业人员必需具备的各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

(四) 相关的法律依据缺乏

我国尚未建立起法务会计专业标准体系, 法务会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化指导;也没有专门的法务会计质量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务会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对策

(一) 健全法务会计的执行机构

将司法会计鉴定机构从司法系统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中介机构, 并从会计师事务所吸纳专业人士, 经过资格认证后专门提供法务会计服务。这种模式将使司法会计鉴定机构成为具有独立财务权、人事权的面向社会服务的中介机构。其鉴定质量和效率都能比以往有显著提高, 又保证了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化, 为实现司法鉴定职能的独立化、鉴定人资格的职能化、鉴定资源的配置市场化奠定基础。

由独立的机构提供法务会计业务有助于帮助会计职业人士维护合法权利。法务会计人员能够帮助会计职业人士或组织主张合法权利, 减轻由职业风险而引起的法律责任。从会计职业界的角度, 独立的法务会计机构也能更客观地维护业内人士的合法权利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形象。

(二) 拓宽法务会计的业务领域

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开展的法务会计业务只限于司法鉴定、保险理算、海损计算、知识产权纠纷调查、税收筹划等有限的方面。实际上, 与国外类似的法务会计业务在我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会计师事务所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多样的法务会计业务。

(三) 加强法务会计人才的教育

要培养和筛选合格的法务会计从业人员, 首先应建立“法务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 就会计证据采集、财务话题面谈技巧、法务会计调查等方面综合考核。法务会计师考试制度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法务会计人员的素质, 为我国法务会计的规范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 可将法务会计融入会计学科的建设中。在对会计人员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教育时, 必须注重学科的综合性。此外, 还必须注意法律知识方面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训。

(四) 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务会计业务的相关法律

国家应尽快完善法务会计相关法律环境, 包括丰富会计法律规定, 协调会计与其他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 加大会计执法监督力度。目前, 会计法律规定尚存在很多空白:如证据法、投资法、产权法等经济法规亟待规范;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税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若山等:《论国际法务会计的需求与供给——兼论法务会计与新<会计法>的关系》, 《会计研究》2000年第11期。

[2]赵红英:《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6期。

业务培训,引领人口抽样 篇3

前期核查:火眼金睛查不同

只有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才能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其中建筑物核实和小区图绘制工作布置会尤为关键。通常来说,这方面的年度变动不大,但并不能因此认为没有变化。区县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要在布置会前将被抽中的调查小区的2010年《普查小区图》和2011年《调查小区图》收集到一起,并把其复印下来作为本年的《调查小区图底样》,通过比对,及时了解年度变化,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被抽中调查小区的新动态。

随后,被抽中的社区组织人员需要根据下发的《建筑物变动清单》和《调查小区图底样》进行实地踏查,明确调查小区的边界范围。根据小区边界的变化、建筑物的增减变动及基本信息变化完成《调查小区图底样》与《建筑物变动清单》的核查修改。

后续培训:七十二变应万变

摸底、入户登记、编码等后续环节培训内容较为复杂,参训人员较多,因此相关培训在十月上旬进行较为合适。届时,可组织局队工作人员、指导员、调查员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研讨的方式,并配合考试测验,进行业务培训。

在讲解摸底工作任务、工作步骤的同时,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一是调查员每进入一户,都需要巧妙地询问本户和邻居出生、死亡情况,避免出生、死亡人口的漏登等情况;二是要及时更新小区图,发挥地图效用,小区图的边界若与六普边界不一致则需要及时上报,由区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实地勘察后再做决定。三是摸底收尾阶段,先由调查员自行查遗补漏,再以社区为单位采取“对比分析”和“经验分析”等方法,结合部门资料、普查数据和2011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会计培训业务简介 篇4

【黄石仁和会计培训学校提供】

冯巩说过一个相声段子,大致是这样的:某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甲公司的生产技术非常先进,将猪、牛等畜禽从设备的一头赶进去,在设备的另一头出来的就是一根根包装精良、美味可口的火腿肠。听完相声,笑过之后,笔者却想到,有时候企业需要将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拆分,以享受税收优惠待遇。本文以甲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例,分析企业“同一”项目如何才能享受不同的所得税待遇。

业务拆分 享受优惠

甲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火腿肠等精加工肉制品的生产销售,下设屠宰厂和肉制品分厂两个核算单元,每个核算单元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分别独立核算。其中,屠宰厂负责畜禽的收购、屠宰、分割、冷藏,其生产工艺流程为:畜禽进厂→编号标志→宰前检验→过磅入圈→出圈付宰→麻电剥皮→宰后检验→分割预冷→白条分割→冷藏储存→装箱入库。肉制品分厂则以屠宰厂分割后的冷鲜肉为原料肉做肉制品精深加工,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肉接收→解冻→修整→绞制→斩拌→搅拌→灌装→烟熏炉工艺→晾制→剪节包装→二次杀菌冷却→装箱入库。

就甲公司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唯一的生产经营项目就是肉制品精加工,但可以按照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将全部生产环节归为肉制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项目。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2008年版)》第二条第一项第一款所列明的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是指肉类初加工,具体包括: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绞肉、肉块、肉片、肉丁。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第一项第七款所列的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可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就甲公司整体生产经营项目而言,不能享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但其生产链条的前一阶段,即从畜禽进厂直到分割肉的装箱入库,属于《范围》列明的可以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出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考虑,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甲公司对其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肉制品初加工和肉制品精深加工两个项目或两个生产阶段,分别归属于屠宰厂和肉制品厂两个相对独立的核算单元,为“同一”项目享受不同的所得税待遇打下基础。

优惠项目的所得须单独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

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甲公司要想享受所得税优惠,必须将肉制品初加工项目“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

首先,肉制品初加工项目所得的计算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即按照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来计算。其价格的确定可以参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的调整方法,即按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交易净利润法、利润分割法或其他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方法确定。

实际经营中,这类企业除了肉制品精加工销售之外,一般还会将部分初加工的肉制品直接销售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向肉制品精深生产加工结转的肉制品初加工项目所得时,其价格可依照直接销售出去的初加工肉制品的价格确定。

其次,肉制品初加工项目期间费用的合理分摊。除了将发生在肉制品初加工阶段的水费、电费、人工费直接归集之外,还需将属于屠宰厂和肉质制品厂发生的公共期间费用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进行计算归集。

“同一”项目享受不同所得税待遇应用举例

2010年甲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假设全部为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26亿元,期间费用1.1亿元,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其中,屠宰厂的产成品分割肉按市场价计算应视同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假定全部转给肉制品分厂使用),营业成本为23亿元(其中发生的制造费用为1000万元),应直接归属的期间费用为4000万元;肉制品分厂耗用的原材料除从屠宰厂转移过来的分割肉之外,还耗用外购的香料、肠衣等辅助生产原料成本合计3亿元,应直接归属的期间费用为6000万元,该肉制品分厂发生的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为4000万元。屠宰厂和肉制品分厂公共分摊的期间费用按各自发生的制造费用之比确定(已事先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一)按一个项目核算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适用税率=(290000-260000-11000)×25%=4750(万元)。

(二)单独计算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时的应纳所得税额

1.屠宰厂应分摊的公共期间费用=公共期间费用×屠宰厂发生的制造费用÷(屠宰厂发生的制造费用+肉制品分厂发生的制造费用)=(11000-4000-6000)×1000÷(1000+4000)=200(万元)。

2.肉制品分厂应分摊的公共期间费用=公共期间费用×肉制品分厂发生的制造费用÷(屠宰厂发生的制造费用+肉制品分厂发生的制造费用)=(11000-4000-6000)×4000÷(1000+4000)=800(万元)。

3.屠宰厂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所得额)=屠宰厂内转销售收入-屠宰厂营业成本-屠宰厂直接期间费用-屠宰厂应分摊的公共期间费用=243000-230000-4000-200=8800(万元)。

4.肉制品分厂应纳税所得额=肉制品分厂销售收入-肉制品分厂营业成本-肉制品分厂直接期间费用-肉制品分厂应分摊的公共期间费用=290000-243000-30000-6000-800=10200(万元)。

5.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所得额)×适用税率=(290000-260000-11000-8800)×25%=2550(万元)。

或者应纳所得税额=肉制品分厂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0200×25%=2550(万元)。

(三)享受不同所得税待遇情况下的账务处理(单位:亿元)

1.屠宰厂相关账务处理

向肉制品厂销售产品时

借:内部往来——肉制品厂 27.46

贷:主营业务收入24.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16

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23

贷:产成品 23

2.肉制品分厂相关账务处理情况

向屠宰分厂购买原料时

借:原材料 24.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16

贷:内部往来——屠宰分厂 27.46

3.屠宰厂、肉制品期末将利润上交总公司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内部往来——上级拨款

主营业务成本

4.总公司期末账务处理情况

借:主营业务成本

内部往来——拨付所属资金

期货业务培训总结 篇5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结束,经过3、4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在南昌开展业务工作已经1个多月了,有不少进步,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此时进行必要的培训,是非常及时必要的,犹如大旱逢甘霖!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

回顾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块内容:

一、介绍一些公司基本情况,如公司历史、行业前景、主要竞争对手和制度及其期货基础知识;

二、市场营销理论和案例;

三、营销队长的经验分享;

通过业务实践,我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很容易产生惰性;一开始满腔的热情很容易消失,最后连勇气和自信都丢了,甚至连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弄丢了自己了;

二、没有拓展业务的方向或者渠道,尤其容希望别人免费提供手到擒来的客户名单;

三、缺少拓展市场的技巧,更加缺少维护客户的一套成熟的办法,思路总是很狭窄;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几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

一、在发现新的拓展客户渠道方面严重缺少灵感;

尽管我目前非常有信心能够在这个公司生存下去,积累出一定的成绩,并逐步成长起来,但是现实的问题总是很迫切的------市场太成熟了,只要能轻易想到的拓展市场的渠道早被前人扫烂了,市场表面看起来好象已经饱和了!

二、在拓展客户上还是缺少一套系统成熟的技巧;

三、目前在维护客户上面,尤其是企业客户方面,无论是我还是陆经理,显然缺少一套系统成熟的方案;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毫无疑问,对我是个大大地启发,虽然不一定能立杆见影地产生效果,虽然也不一定能立马在实践中运用到位,但是,给我的思考和努力指明了大方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基层业务员,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

二、通过向不同营销队长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以人为镜,可以反观自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将自己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警惕了自我,找准了差距

通过学习老师开发和维护企业客户方面的知识,加深了对于企业客户的理性认识,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开户和维护思路,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果没有系统的思路,就根本无从制定一套科学、有效地开发、维护企业客户的方案和计划,更不能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从而很容易造成蛮干、乱搞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成功率!

这次培训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了知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用优秀的业绩回报领导。如上是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几点肤浅的心得,如有不当请领导批评指正。

瑞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南昌营业部市场营销中心营销五部第一小组

赵令国

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研究 篇6

外币业务是指公司以外国的各种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和计价等业务。在会计上, 外币业务是指不以记账本位币作为计量单位的会计业务。即: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进行的款项收付、往来结算以及计价等业务, 我国境内企业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以其他货币进行收付、结算企业以某种外国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那么, 非该种外国货币记账的收支、结算和计价业务 (包括以人民币) 均属企业的外币业务。国内企业之间的交易, 只要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计价结算, 也是外币业务。进出口业务与外币业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并非所有进出口业务均是外币业务。例如, 中国的一定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向美国进口一批商品, 若按美元计价结算, 则是外币业务;但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则不属外币业务。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基本会计要素, 可对企业外币业务进行如下基本分类:资产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负债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所有者权益变动引起的外币业务、收入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费用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利润增减引起的外币业务等。

二、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研究

(一) 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外币业务本身是以外国货币来计量的, 由于会计计量需要一个单一的计量尺度, 因此在计量和记录外币业务时, 除了按交易中实际使用的外币计量和反映外, 还要将其重新表述为本国货币等值, 即对外币业务要进行双重的计量和反映, 这就是所谓的复币记帐。汇兑损益按照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是否在同一会计期间, 可分为已实现的汇兑损益和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前者是指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在同一会计期间内, 在外币业务结算日进行会计计量时, 由于结算日汇率不同于发生日汇率而产生的实际利得或损失;后者是指外币业务的发生和结算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 在外币业务结算日之前的会计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 由于期末编报日汇率不同于发生日汇率而产生的帐面利得或损失。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认汇兑损益。国际上对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有两种不同观点——单一交易观和两项交易观。在单一交易观下, 交易的发生和嗣后的结算被视为一项完整的业务, 在交易结算日才最终确认所购商品的成本和所销商品的收入, 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损益作为调整商品的成本或销售收入处理。在两项交易观下, 交易的发生和嗣后的结算被视为两项业务, 所购商品的成本和所销商品的收入在交易发生时其价值就已确定, 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益应单独设帐核算。对于已实现的汇兑损益于交易结算日予以确认;对于未实现的汇兑损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直接确认汇兑损益, 二是将资产负债表日的汇兑损益递延至交易结算日确认。

(二) 外币业务中合理选择折算汇率

在核算外币业务时, 企业应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企业发生外币业务, 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 应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并根据一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这里的折算汇率即为记账汇率,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记账汇率应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企业主要外币业务共有四类, 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 共同之处是外币账户记账时均需要采用记账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不同的是外币购销业务与外币借款业务发生时一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而外币兑换业务与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业务由于折算汇率的选择可能产生汇兑差额, 而且外币兑换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具体来讲, 外币兑换业务中, 企业卖出外币时, 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 (按照银行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按照记账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 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汇率 (或当期期初市场汇率) 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 作为汇兑损益。企业买入外币时, 同理。接受外币投资业务, 对于资产账户采用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 (而非当期期初汇率) 将外币资产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对于实收资本 (或股本) 账户, 应分别两种情况处理:一是投资合同对外币资本投资有约定汇率, 则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汇率进行折算, 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金额与按收到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二是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没有约定汇率, 按收到外币账款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 此时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三) 加强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内部选择, 合理选择交易中的货币

当某家对美同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既有美元支出也有美元收入时, 可以在同其进行贸易时, 直接以美元报价、结算, 用出口收入的美元直接支付进口中的美元货款, 无须涉及货币的兑换。但是这种方法只对那些有贸易国货币收入的企业有效。目前人民币对外币汇率呈上升趋势, 尤其对美元汇率的波动, 让大量拥有美元存款的企业备受损失。因此, 企业在对外出口贸易中应尽量争取采用硬货币结算, 以此防范因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会计培训业务简介 篇7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

1. 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电子数把会计从业站点加入收藏夹据的审核和确认。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多数会计还保持着传统的凭证审核和编制方式。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原始数据经审核和确认后,就可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而由这些记账凭证直接生成的账簿和报表都是派生性的数据。所以,账簿和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完全取决于审核和确认的电子数据。

1.2会计无纸化存在的问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这些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是否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因此,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原始数据,是无纸信息系统的关键。

1.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致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诸多隐患,如数据把会计从业站点加入收藏夹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这类现象和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彻底的改变。

1.4对审计工作环境的影响。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电算化是对传统手工会计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后产生的,它将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诞生,不仅给传统会计带来革新而且也给传统审计带来巨大冲击。

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2.1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2.2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如编制科目、凭证汇总表,总账、明细账的核对,在电算化中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其部分内部控制功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平衡检查等功能。因此,内部控制也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

2.3会计业务的功能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的会计软件很难全面满足上述的多元化要求。但同时,在会计软件的数据库中又确实存储着足以产生相关会计报告所需的数据,这显然是一种功能上的缺陷,对此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要求会计软件提供上述功能;第二种方案,根据工作需要即时进行数据库数据的人工折取操作。若采用第一种方案,系统成本会增大,且很难保证能够满足所有的即时需求;若采用第二种方案,则对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技能。笔者认为,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制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即既要求会计软件提供可以预见的各项公用功能,又同时设立会计数据分析员岗位,进行必要的会计数据人工折取处理工作。

3. 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3.1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1)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2)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而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3种。

3.2强化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根本。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会计知识。它首先需要有一支既熟悉计算机技术,又精通会计业务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人员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即系统管理员。其次,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会计工作规范性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论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还是会计业务的新要求,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断地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首先掌握、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各项新要求,及时调整、更新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电算化工作。

3.3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会计核算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3.4分清岗位职责。要求会计人员进一步学习体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操作员岗位尤其是系统管理员及电算主管的权限的约束。在一般情况下,电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应由两人分别担当,尤其是实现网络条件的会计软件,从软件的规模、电算化工作的强度与会计业务的工作量上都要求由专门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当然,在单位会计人员不多、会计业务量不大、会计软件为单机运行时,电算主管与系统管理员是一个人的情况也是允许的。无论从会计工作的分工、工作的内容、所负责任等方面来讲,电算主管都是本单位的业务总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应服从电算主管的工作安排,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并不是“无限大”的,其所做各项工作都应对电算主管负责。

3.5用现代审计活动的控制方式。现代审计活动一般分为查询审核、证实存在和系统分析三个阶段。在查询审核阶段,电算化会计应能为审计提供新的查询线索。因此,电算化会计软件应提供关于“凭证—总账—报表”三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功能。在证实存在阶段,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提供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处理过程供用户和审计员选择,并编写一套审计测试预留通道。系统分析阶段是现代审计重要的过程。系统分析过程的重点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第3号《审计准则公告》中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一般控制是指对会计电算化过程的组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研制开发及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而应用控制是为适应各种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能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处理舞弊行为的控制措施。因此,应用控制与会计软件开发密切相关,应特别引起重视。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已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核算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全面性。因此,会计电算化必将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的新趋势。

上一篇:谁与流年默以微笑经典散文下一篇:郭敬明经典青春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