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精选6篇)
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篇1
附件2:
来宾市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公安局、司法局)
您好!为深入了解掌握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现状,提高政法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政法队伍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来宾市委政法委制定了《来宾市政法队伍建设问卷调查问卷》,请本着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填写,在选定的档次栏中标记“√”,选择题将选定的选项填入括号内,如有补充请填写在“其他”栏。填写人员基本情况:
您属于哪个系统: 公安()司法(√)您是: 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执法办案一线(),行政后勤岗位()
普通干警(√):执法办案一线(),行政后勤岗位()您的性别:男(√)女()
您的年龄:25岁以下()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0岁以上()
您的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1-25年()26-30年()30年以上()
您的受教育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下()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您的职级:科员及以下(√)副科()正科()副处()正处()
1.您选择做一名政法干警的原因是(可多选):(ABC)A 热爱政法事业,愿意为之奋斗终身 B 工作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能够很好体现自身价值 C 自己适合从事政法工作 D 受人尊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E 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 其他 2.您对目前的职业是否满意:(A)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 D 不太满意 E 很不满意 3.您如果对目前的职业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ADEF)
A 工作压力过大 B 福利待遇太低 C 晋升空间狭隘 D 职业风险高、责任大 E考核指标不合理 F 本职工作之外事务占用时间多 G 地位低下,缺乏职业尊荣感 H 奖励、考核、晋升等机制缺乏公平性 I 休假培训机会少 J 职业倦怠 其他
4.您认为当前造成部分政法干警缺乏职业荣誉感和工作激情 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BCD)A 当前社会价值观对政法干警冲击较大,而干警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跟上 B 工作压力大,承担责任多,待遇低 C 职级晋升较难,发展受限 D 机关对一线干警关心不够,很少倾听干警心声、了解干警思想状况 其他 5.除薪酬外,您最看重什么:(B)
A 教育培训和学习深造的机会 B 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C 良好的工作环境 D 和谐的人际关系 E 工作的成就感 F 荣誉和表彰奖励 G休假
H 解决入托、入学、就医难等后顾之忧 其他
6.您生活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可多选):(C)
A 住房困难 B 事业发展 C 婚恋问题及家庭问题 D 人际关系不睦 E 经济拮据 F 健康问题 G 职业倦怠 H 看不到职业前景 其他
7.您认为导致近年政法干警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BC)A 一些同志将政法机关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跳板,一有机会就调走
B 工作生活条件差,无法拴心留人 C 其他党政部门职级晋升相对容易 其他 8.您是否想过要离开本系统:(B)
A 从没想过 B 偶尔想过 C 认真考虑过,但还没有付诸实施 D 认真考虑过,已经为离职做准备
9.如果想过离开本系统,您最想去什么单位:(A)
A其他机关单位 B高校等事业单位 C 国有企业 D 私营企业 E自己创业 其他 10.您对于周围同志离职的现象的态度是什么:(D)
A 应该绝对禁止 B须依照严格管理控制 C不鼓励和不禁止 D应当宽容和理解 11.您认为以下哪种方式加强政法干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好(可多选):(ABC)A 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B 多与干警交心谈心
C 多选树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D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形成制度 其他
12.您认为当前急需改进和加强的工作是(可多选):(ACDEG)A 提高薪酬和福利待遇 B 改革绩效考核制度 C 配备足够多的聘用人员
D 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忙闲不均状况 E 落实对基层的倾斜政策 F 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G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晋升、遴选制度 其他 13.您觉得本系统政法干警工作状态如何(可多选):(AC)
A 普遍超负荷工作,身心压力较大 B 工作安排较为合理,能够兼顾工作和休息 C 需要优化人员和岗位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其他 14.您对你目前的收入的满意程度:(C)
A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一般 D 不太满意 E 很不满意 15.您理想中的月收入水平:(B)
A 5000元以下 B 5001-8000元 C 8001-12000元 D 12001-20000元 E 20000元-40000元 F 40000元以上
16.您认为自己在执法司法实践中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可多选):(DE)A 群众工作能力 B 应急处置能力 C 计算机应用能力 D 业务能力 E 文字能力 其他 17.您认为当前培训工作(可多选):(AB)
A 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结合不是很紧密,效果不明显 B 培训师资层次普遍不高,授课缺乏吸引力 C 培训班学习是放松和结交朋友的重要途径
D 效果很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次都有很大收获
其他 18.您认为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方式是(可多选)(AB)
A 结合岗位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和实战演练 B 以老带新、师徒帮带 C 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教授集中授课、举办专题讲座 D 自学 其他
19.您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参加过几次集中培训:(A)
A 3次以上 B 1-2 C 1次也没有 其他 20.您走上工作岗位以来,认真研读的业务书籍:(B)
A 3本以上 B 1-2本以上 C 1本也没有 其他 21.根据您自己的办案经历以及对身边执法办案人员的了解,您认为目前执法办案工作的总体状况是(可多选):(A)A 总体情况较好,绝大多数干警都能做到公正执法
B 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改观,但仍需要在执法公开、执法监督等方面改进 C 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执法标准、执法效果不统一 其他
22.您认为导致执法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A)A 司法体制的行政化,上下级司法机构之间不能确保独立性 B 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地方控制,难以独立行使司法权 C 个别干警业务能力欠缺 D 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E 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情况屡禁不止
其他 23.你认为纠正错案难不难(可多选):(B)
A 纠正错案难上加难 B 只要是错案,我相信总是能够纠正的 C 有大量的错案都不了了之了 D 对于错案的责任追究非常不力 其他 24.你认为哪种意义的司法公正最重要:(B)
A 实体结果的公正最重要,至于程序是否公正,则无所谓 B 程序公正最重要,如果程序不公正,实体也不会公正 C 诉讼效率最重要,司法机关的办案速度要快 D 诉讼成本最重要,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其他 25.你认为下面哪一个因素对实现司法公正最重要:(D)
A 独立行使审判权 B 司法能力 C 司法监督 D 有法可依 E 党的领导 F 司法为民 G 司法公开 其他 26.你认为造成目前大量涉诉信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F)
A 法院拒绝受理案件,当事人迫不得已上访信访 B 法院裁判不公,当事人只能上访信访 C 检察院监督不力 D 政法委协调案件不力 E 人大监督乏力
F 上访信访者的个人因素在起作用 其他 上访者无理上访,政府息事宁人,上访条例形同虚设。
27.您认为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主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可多选):(ABD)
A 加强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B 深化执法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C 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深入开展作风巡察 D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清除害群之马 E 加强警示教育 其他
28.您所在单位在融洽警民关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可多选):(BCD)A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B 经常深入社区、乡村、单位、学校、特殊人群和困难人群,开展宣讲、帮扶活动,增进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理解
C 改善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D 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不太明显 其他
29.您认为导致警民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有(可多选):(BC)
A 个别干警违法办案,损害了政法干警的整体形象 B 宣传舆论引导不力 C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与群众沟通途径,群众对政法工作不了解 其他
30.您认为落实“从优待警”最需要改进的是(可多选):(ABCD)
A 职级晋升 B 政法干警合法权益保障 C 提高执勤、警衔等津补贴
D 落实带薪年休假、轮休等制度 其他 31.您认为政法宣传工作的作用和目的是(可多选):(ABC)
A 展示政法队伍形象 B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C 反映政法工作的一种形式 D 上级机关和单位领导的要求 其他 32.您认为政法宣传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是(可多选):(BCD)
A 进一步健全政法宣传机构 B 强化政法舆论引导 C 增强树立先进典型的感染力 D 营造更大的政法宣传声势 其他 33.您认为本单位政法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A)A 文化活动能够很好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B 比较重视文化建设,但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有待改进 C 文化活动开展次数不太多,但每次的效果比较好 其他
34.您认为什么方式可以促进政法文化建设(可多选):(ABC)
A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B 通过举办兴趣班等形式,加强对干警兴趣爱好的培育 C 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集中展示政法文化建设成果,营造氛围 其他
对做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若您对政法队伍建设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拨打市委政法委政治部电话:4278277。
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篇2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各个专业的本科生。
(二) 研究方法
通过概率比例抽样法, 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年级、性别抽出样本500份, 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29份, 回收率为85.8%, 性别分配为男生246名, 女生181名;年级分配为大一115人, 大二126人, 大三114人, 大四72人。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 我们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一) 心理咨询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过心理咨询”时, 通过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的学生达到了19.4%, 说明我校学生已经逐步接受了心理咨询, 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但是没有一个同学进行过电话咨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校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不收费, 打电话需要花费电话费, 而且每个咨询持续的时间都在1个小时左右, 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接线员是我校心理协会的学生, 咨询的学生对接线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存在怀疑。
从咨询效果来看, 63%的学生对咨询感到满意, 说明我们的咨询确实起到了作用。
(二)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时, 只有10.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 其余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参加过的学生中66%对团体效果感到满意, 说明我们的团体辅导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参加过的学生的承认。
(三) 心理健康课程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选修过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时, 只有5.6%的学生参加过, 因为心理健康课程每个学期规定的选修人数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心理类课程来获得心理知识的, 而且56%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这门课程设为必修课。所以, 我们应该利用好心理类课程, 扩大上课的学生数量。
(四) 心理健康委员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如果遇到心理问题时, 是否会主动向心理委员求助”时, 35%的学生选择了会。对于“心理委员主要开展的活动”, 目前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还是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主 (67.8%) , 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从以上数据来看,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及面不够, 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应该面对广大的学生。为了克服以上问题, 我们一定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表面化和热闹化, 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着手, 把工作做细, 提高工作质量, 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 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从调查数据来看, 高校学生正在逐步接受心理咨询, 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而且63%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感到满意, 但是我们看到还有30%多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因此, 高校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 更好地提高咨询效果。
1. 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
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错在错误了解, 认为只有有心理疾病的同学才去做心理咨询。为了克服这部分学生的顾虑, 高校应该发挥各种宣传途径, 尤其是报纸和网络的作用。另外, 加大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材料的发放也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2. 扩大心理咨询师的队伍, 提高咨询效果。
心理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等特点, 通过一两次咨询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有些心理问题需要长期咨询[1]。但是, 目前各个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人数有限, 无法对学生进行过多次的咨询, 导致咨询的效果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各个高校除了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职咨询师外, 还应聘请适当的兼职咨询师, 最好能在精神科医院聘请有精神医学背景的专家。
(二) 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帮助学员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 提高团队绩效[2]。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调查中, 只有10.3%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 这跟学校组织的活动过少有关系。因此, 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采取一下措施来增加辅导的次数。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带领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 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团体则交给心理协会与心理委员,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首先, 由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活动, 然后把开展这些团体辅导的具体技术传授给心理委员。这样每个心理委员就都可以在自己班级中开展活动, 并鼓励心理委员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三) 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覆盖面
从调查数据来看, 心理类课程是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说明了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但是, 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的高校都把心理健康类课程设立为选修课程, 人数和规模都有一定限制, 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调查也显示, 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课程设立为必修课。2009年3月份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教育部会议上, 教育部今年也把心理健康课程的推广设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调研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模式。该课程开设9周, 18个课时, 1个学分, 内容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情绪调节、珍爱生命、性格八个主题。大一第二学期开设, 9周为一轮, 共两轮。每个班180人左右, 三个老师各带3三个班级。此模式值得高校借鉴。
(四) 充分调动心理健康委员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在高校的班干部队伍中应增添一个新角色———班级心理健康委员, 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危机干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心理健康委员属于新生“事物”, 我们在对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 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和功能。为此, 对心理健康委员的管理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总结,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以做到人尽其力, 力尽其责。我们可以采取举办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机制来充分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从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委员工作等方面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 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成山.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3, 10.
[2]胡伟国, 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 2006, 6.
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篇3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科学发展、执行落实、沟通协调的能力,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此次调查不记姓名,请放心填写。
1、您的职务级别是()
A、县(处)级干部 B、科级干部 C、“两代表一委员” D、科员及一般工作人员 E、村干部 F、其他
2、您所在的工作单位是()
A、县级部门 B、乡镇机关 C、村(社区)D、其他
2、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 B、共青团员 C、民主党派 D、其他
3、您的文化程度()
A、研究生 B、本科 C、大专 D、高中、中专及其以下
4、您对我县选人用人导向的总体评价是()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5、您对我县选人用人方式科学性的总体评价是()A、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5、您认为我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A、理论水平不高,事业心和责任感欠缺 B、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不足 C、管理服务水平有限,服务意识不强 D、缺乏工作激情,有畏难不作为现象
E、班子结构和运行机制不佳,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够好 F、工作作风不够夯实,效率低、团结协作不够 G、其他(请填写)
6、您认为当前我县选人用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A、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 B、干部带病提拔 C、拉票贿选
D、任人唯亲封官许愿
E、机构变动或调任前突击提拔干部 F、领导指定提拔人或“一把手”说了算 G、其他(请填写)H、不存在
7、您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A、干部正常进出机制 B、干部选拔提名不规范
C、“一把手”权利过大(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D、干部选拔不公开透明 E、优秀干部难以脱颖而出 F、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G、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落实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H、其他(请填写)I、不存在
8、您认为我县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最需要加强的是(A、加大选人用人公开度和透明度 B、加大选人用人过程中群众的参与度 C、加大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力度))D、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
E、加大选人用人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 F、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 G、其他(请填写)
9、您认为创新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重点是()A、扩大民主程度,广泛听取和运用群众意见 B、加大公开力度,让选人用人行为在阳光下运行 C、建立竞争性选拔机制,在公平竞争中选拔人才 D、简化干部选任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E、建立完善机制,规范干部选任程序 F、其他(请填写)
10、您认为确定考察对象的主要依据应该是()A、领导班子建设需要 B、干部情况
C、民主推荐情况 D、干部日常表现
E、综合分析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干部情况、民主推荐情况和干部日常表现
F、其他(请填写)
11、您认为在干部考察中,不能如实反映考察对象真实情况的原因有()A、干部考察走过场 B、考察程序不规范 C、考察范围不够广泛
D、谈话对象未如实详尽反映考察对象情况 E、其他(请填写)
11、你认为在干部推荐提名环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
A、党委(党组)根据工作需要推荐提名干部 B、把民主推荐票仅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参考依据之一 C、在酝酿提名环节,党组织须有明确的人选意向
D、民主推荐中未获得领导班子成员多数人推荐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E、其他(请填写)
12、你认为考实考准工作实绩最重要的是()A、分级分类确定考察评价标准 B、进行实绩公示,广泛接受群众评议
C、扩大考察方式和范围,实地察看或向有关部门求证 D、合理界定某实绩中各主体的地位,避免成了“唐僧肉”、“大锅饭”
E、其他(请填写)
12、您认为本单位领导干部应着力提高哪些能力()A、纵览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 B、整合资源、集成优势的能力 C、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 D、调查研究、不断学习的能力 E、开拓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 F、统筹协调、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G、其他(请填写)
13、您近5年参加过何种干部培训()A、党校(行政院校)主体班 B、高校基地培训
C、国(境)外培训 D、没有参加过任何脱产培训
14、您近5年累计参加过多长时间的脱产培训:()A、2个月以上 B、1个月以上 C、不足1个月 D、没有参加过脱产培训
15、您对参加过的培训的总体评价:()A、满意 B、较满意 C、一般 D、差
16、参训后,您在哪方面收获较大()
A、政策理论 B、知识水平C、党性教育 D、能力提升
17、您喜欢哪种教学方式()
A、讲授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案例式教学 D、研究式教学 E、体验式教学 D、模拟式教学
18、您对干部培训哪些形式做法满意()A、送教上门 B、分段式培训 C、异地培训
D、自主选学 E在线学习F、专题讲座 G、干部大讲堂
19、您希望参加哪种干部培训()A、党校(行政院校)主体班 B、高等院校培训
C、社会机构培训 D、国(境)外培训
20、您最希望哪方面师资授课()A、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B、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C、高校、科研院所专家
D、党校(行政院校)教师
E、知名企业家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F、基层一线干部
21、您认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培训走过场,缺乏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
B、培训的理念、方法、手段落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C、培训机会不均衡,工作骨干、基层干部受训机会少 D、政策规定的干部培训时间不能保证
E、对培训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F、学习风气不正,培训管理不严 G、其他(请填写)
22、您认为目前我县欠缺的人才类型是()
A、党政人才 B、专业技术人才 C、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D、其他
23、您认为目前制约我县人才引进的瓶颈是()A、优惠政策 B、资金 C、体制 D、环境 E、其他
24、您认为目前影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A、用人观点陈旧,论资排辈
B、对优秀人才激励不到位,报酬与业绩不相符 C、评价、使用机制不科学,用非所用、用非所长 D、人才缺少施展才干的机会和舞台
E、缺少“伯乐”,掌握选人用人权者缺乏用人眼光和用人胆魄 F、其他(请填写)
25、您认为选拔年轻干部最重要的标准是()
A、正确的权力观 B、较强的党性修养 C、崇高的理想信念 D、较高的道德水平E、良好的心理素质 F、较强的业务水平 G、较强的实践能力 H、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4、当你遇到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时,您所在单位的领导态度如何()
A、很主动 B、主动 C、不主动 D、很不主动 E、不清楚
25、您认为对干部选拔任用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监督,哪些方式最有效()A、群众监督 B、舆论监督 C、上级监督 D、纪律监督
E、其他(请填写)
26、您认为遏制用人上不正之风最有效的手段是()A、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 B、扩大干部工作民主 C、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D、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E、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F、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力度 G、其他(请填写)
27、您认为我县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A、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 B、不读书、不学习、不提高自己,没有真本事
C、对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作风漂浮,不解决实际问题 D、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实际情况,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E、贪图安逸,奢侈浪费,享乐主义严重 F、以权谋私,纪律观念淡薄
G、其他(请填写)H、不存在
师德师风建设调查问卷 篇4
学校:
一、全年你学校是否召开过家长会?共召开几次?是否对教师道德情况进行过评议?你认为教你们的哪些老师师德优良?哪些老师比较差劲?为什么?
二、你学校树立的师德标兵是谁?请说上两三条的典型事迹?
三、你在生活、学习、心理、身体健康等方面有困难吗?是哪方面?帮助你的老师是谁?
四、学校是否举办过戒除不良网隐不良习惯签字承诺活动?什么时间举办的?效果怎样?
三、在空格中填上有下列行为的老师?
1、补课收费
2、酒后上课
3、辱骂学生
4、体罚学生
5、散布不正确言论
6、上课离岗
7、对学生行为不文明
8、上课接打手机
9、辅导不耐心10作业批发不认真举报电话:******
芒山镇中心校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分析 篇5
学风建设调查问卷的分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大学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拚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的重要性,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并使学生真正融入优良学风建设。
一、大学学风建设意义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重视学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大学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风是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
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67.3%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23.2%的学生迷恋上网,5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学习、学术气氛,20%的学生学习纪律意识差,迟到旷课现象严重,62%的学生学习浮躁、考试突击,这些都表明虽然学生对学习目的有简单的思考,但是落实到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行为的不稳定性和思想的不成熟性。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的调查中,有39.7%的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最大因素是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存在着学习和升学的压力,接受着填鸭式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后教育模式发生了转变,原先所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消失了,教师督促的减少,造成了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2、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学生的上课出勤、课堂听课、课后复习、考试等都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5%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其中4%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偶尔逃课,24.5%的学生甚至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现在大部分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每节课的知识量非常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做笔记,只是把教师课件拷贝回去,课后也很少花时间复习功课。47.7%的学生临考前才开始复习,只有23%的学生注重平时积累,31.6%的学生在过去的考试中“经常设法作弊和有过作弊行为”,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状况不容乐观,考试前采取临时“抱佛脚”的策略,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从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中找到影响高校学风状况的主要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它能真正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但近些年来,由于建设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强,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乘机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高校中来。同时,随着高校网络的普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各种错误思潮、观念混杂其间,这些都会对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也对高校学风造成消极影响。
2、大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勤于思考、渴望成功,自我评价高,却又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这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鲜明特征。不少学生由于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或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或整天沉湎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就业信心不强而出现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学习热情不高;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心态的失衡,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3、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往往呈现“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寝室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而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导致其他学生荒废学业。寝室成员作为相互活动、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可忽视。学习成绩不好的现象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一寝室,不学习而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等行为往往是整个寝室的群体行为。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气需要引起重视。
4、教风的影响
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则仍表现出相对滞后;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从事的教学内容,不能深入钻研;不注重因材施教和知识传授的能力培养;不能主动地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更无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等等。教风不正,则学风难正,这将使学风建设失去强劲的推动力。
5、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29%的学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锻炼机会,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可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没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通过座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青年教师授课情况“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这可能是因为我校近些年大规模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是他们在授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6、缺乏学习动力
调查表明有88%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存在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抱着先升学再择业的想法,导致升入大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实施学分制后容许学生在大二可以选择转专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成功地转到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学习,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情绪。另外,调查也表明所学内容枯燥陈旧、缺少实践锻炼机会、课程设置不甚合理都是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四、应对措施
1、学生方面(1)学生自身作用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等与他们对学习认识不足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在学风建设中必须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全体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集体荣誉感、正确的荣辱观、平等的竞争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紧迫感、危机感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学风建设的直接创建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推动者,更是学风建设的受益者。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加强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才能产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自觉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排头兵,认识、理解问题的角度和宏观把握、思考能力等表现相对优秀,应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协助教师维护好课堂学习秩序,对迟到早退现象进行监督,对学习“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现象进行抵制,对优秀学生及其经验进行宣传等,这有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方面
以优良教风促进学风建设。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是学生探索真理的领路人。教师教得好,有助于学生学得好。多年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教风必然会促进形成良好学风。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大规模扩大教师队伍,高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只关注引进者的科研学术水平,而忽视考核引进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的学校为了缓解师资的匮乏,甚至让一些没有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直接走上讲台,这些现象多少会影响教学质量,给不良学风的形成提供机会。因此,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应强化育人意识,掌握教学规律,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言传”和“身教”,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引导。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引进教师具有的较高学术水平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将本专业学术前沿内容和书本理论相结合,这样不但更新了授课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3、学校方面
(1)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风建设需要有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制定一套科学而又严明的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一方面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制定其他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现行的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特点,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实验与实习管理、考试管理、各种“评优”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以全面素质的提高来推动学风建设。(2)课程体系改革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手段
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 篇6
关键词: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人才队伍建设,问卷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始终把重视人才发展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先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这些规划深刻阐明了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1 兰州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工作的政策支撑
“十二五”开局之年, 兰州市把人才工作和知识创新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2010年11月17日, 兰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正式颁布《兰州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按照该《办法》的有关规定, 兰州市将面向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 通过重点培养、严格选拔、动态管理, 建立一支由100名左右的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领军人才队伍。其中:第一层次人员占30%左右、第二层次人员占70%左右。已入选省领军人才人员自然列入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不占市领军人才评选指标。领军人才原则上每3年集中调整一次, 根据考核结果, 对业绩平庸、创新能力弱的人选予以淘汰, 并及时将优秀人才选拔补充进来。《办法》还对领军人才享受的政治、生活、工作待遇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市财政将列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 对入选第一层次的领军人才, 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500元;对入选第二层次的领军人才, 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000元。以3年为周期, 对业绩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 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同时《办法》还规定: (1) 今后全市各类重点科研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 将优先从领军人才中确定承担和资助对象; (2) 推荐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时,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领军人才; (3) 各类人才工程和奖项人选, 也将会从优先从领军人才中推荐。
2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及关键指标确认
从《2008甘肃年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兰州市拥有甘肃省四分之一以上的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中:科技活动人员1.3378万人, 占全省的比重为25.38%;科学家和工程师0.9828, 占全省的比重为27.61%。但同时, 《甘肃科技统计年鉴 (2009) 》中所反映的数据则表明, 兰州市的人才流失也很突出, 即民间戏谑为“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十一五”的前三年, 兰州市的人才调入总量为72113人, 而同期的人才调出总量则为80407人, 人才净流失达8294人。这说明兰州市除了自然环境的先天不足之外, 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尚存缺陷, 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次问卷调查工作, 我们借鉴了湖南、安徽、重庆、江苏、贵州等省市在吸引人才和关注人才发展成长等方面的一些做法, 着眼我们西部省份的资源和行业发展特点, 将侧重点放在政策机制、人才生活成长环境、项目投入、薪酬待遇、教育培训、实验与技术创新条件等方面, 设计了调查问卷, 选择了部分市属科研单位、企业的研发部门和县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 实施了问卷调查活动。
3 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对工作环境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活动,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6份, 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如下:
A重视程度不够;B科研收益分配不合理;C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未调动起来;D研发费用不足;E缺少科研开发文化;F科研开发未按市场需要进行;G科研工作成果鉴定方法不合理;H未建成良好的研发团队;I其他 (请注明) 。
鉴于篇幅所限,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测算过程等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兰州市科技人员对工作整体评价的满意度为47.12%, 未超过50%, 只有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这两项的满意程度达到50%以上, 其中, 同事关系满意度超过60%, 说明我市科技创新人员人际关系比较融洽, 这种融洽的关系不能证明是团队和谐, 结合下一个问题和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认为是缺少竞争性的科技创新文化;满意度居于40%~50%的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成就, 这一数据相对较高说明兰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对现状没有很不满意, 对目前兰州市、甘肃省科技创新水平落后的严峻形势并未给与高度重视, 也缺少研发工作的内在驱动力;其他各项的满意程度均不到总数的30%, 满意度最低的三个因素是:科研奖励、科研经费、工资及福利。在调查中, 有50.71%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他们参与科研的工作时间不到所有工作时间的一半, 63.43%的人认为发挥的创造性低于自己潜力的50%, 有四分之一只发挥了不到25%创造性潜力, 说明科技创新人员工作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77.29%科技项目来源于企业安排, 自主安排的非常少, 只占调查人数13.19%;64.54%的科研项目都与科技人员的奖金、津贴挂钩, 30.14%的人认为研发任务完成与否对自己没有影响, 说明科技人员的研发自主性低, 缺少研发动力。另外, 我市科技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与他们期望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 72.9%的被调查者期望工资在4000元以上, 然而实际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只占总人数的22.97%。在他们看来, 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众多因素中, 最主要的因素是收益分配不均、科研管理体制不合理、不能分享成果, 分别有47.02%、45.62%、39.94%的科技人员将这三项排在前三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 (61.55%) 、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51.68%) 、缺少科研开发文化 (47.90%) 。
5 兰州市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了我市科技人员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资料, 并汇总实际问卷调查结果后, 我们认为兰州市在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5.1 基于促进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和服务环境严重滞后
兰州市自主创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分散, 除了安宁高新技术园区与高校位置比较集中外, 没有其他相对集中科技园,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管理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 对高新技术区的优惠政策不配套, 整个区内的服务坏境较差。拿兰州跟珠海做比较, 珠海市对科技园的用地、财税、投融资、引进人才、创业服务等方面都给予成套的优惠政策, 而兰州市的政策和服务条件相对单一和落后, 难以形成体系。珠海市不仅对创新人才自身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 甚至解决创新人才子女的一些难题, 可见政府的对科技创新重视和政策的全面性。
5.2 人才资源的竞争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髓
目前兰州人才选拔尚缺乏完善的机制。对人才的挖掘、选拔、认定尚留有较多得计划经济痕迹, 缺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机制。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智力资源资本化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适合于人才流动的高级劳动力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与完善, 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流动性与人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5.3 因为自然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拖累, 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强
由于受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虽然出台了《兰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从实际来看, 我们的优惠政策还不具有吸引力, 引进高层次人才难度较大, 人才国际化是当今人才使用当中的一个重要特性, 如何有效提升兰州人才层次, 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是兰州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5.4 受西部教育资源匮乏的影响, 人才队伍中高学历人员比例较低
全市人才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4年, 尽管高于全省、甚至全国水平, 仍有27.46%是高中以下水平, 研究生仅有1万余人, 在全市人才队伍中比重不足3%;而在专业技术人员中, 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仅占到28.9%和3.2%, 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作为全市经济主体的工业领域, 高学历人才分布仅占到总数的7.69%。本科学历人才也仅占本科总量的12.43%。拥有高级职称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只分别占其总数的16.2%和16.1%, 这一点将成为制约我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5.5 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高层次人才出现断层
一是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城乡人才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38.57万人, 占91.14%;农村仅有3.75万人, 占8.86%。城镇人才所占比重过大, 而农村人才短缺, 城乡人才流动不畅、二元分割的问题突出。
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人才短缺。三次产业中, 第一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5.96%;农村实用人才虽有较大增长, 但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 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第二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34.12%, 其比重和绝对量虽止住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增长速度缓慢,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二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按专业分类, 主要集中在理工、经济、管理、医学和工程类专业中, 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65.13%。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必然形成“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
5.6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职称人员流失严重
2003年———2007年, 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中, 高级职称流入1611人, 流出3271人, 净流失1660人。是引进人数的2.03倍。中级职称引进7461人, 流出16130人, 净流失8669人, 是引进人数的2.16倍;引进初级职称人才17242人, 流出13259人, 净引进3983人。从企业人才增减状况看,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体呈减少流失态势,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处于严重流失状态。企业人才中吸纳引进具有高级职称683人, 但同期流出1644人, 净流失961人。
5.7 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82542人, 仅占全市人才总数的19%, 其中第二产业40210人, 占全市的48.71%。第三产业42160人, 占全市的51.08%。全市高技能人才文化程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仅占到14.15%, 而高中及以下的占到63.16%。
5.8 在促进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忽视了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全市农村人才来看, 分布于农村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农村人才中, 有40%是服务于农村的专业技术人员, 如卫生技术人员、农村教师等, 而真正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富足农村、富裕农民的实用型人才仅有2.08万人, 现有人才学历构成以初、高中为主, 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的64.45%和33.01%;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人才仅有67人, 初级职称的679人, 大量农村实用人才无职称, 这部分人员占到农村实用人才的96.42%, 对生产新技术转换的认识、市场经济的辨析把握能力有限。
6 建议与对策
6.1 强化政策力度, 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积极开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宣传人才工作政策, 宣传优秀人才典型, 宣传我市在引才、育才、用才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 努力营造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舆论和社会氛围。
二是要建立人才开发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 设立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加大对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投资机制。根据经济和社会对人才开发的要求, 制定相应的人才投资和服务政策。
三是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 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加大优秀人才的表彰力度, 鼓励各级各类人才在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导向。
四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为来我市投资和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和创业环境。
6.2 搭建平台, 构建事业留人的社会氛围
加强科研基础建设, 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创造条件, 扩大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量, 建立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研发基地, 使其成为吸引培养人才重要基地, 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甘肃创新创业。强化科研、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创业平台的结合, 实行开放、联合、共建、高效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扶持产学研结合,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星火密集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博士生流动站、硕士生实习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中心的建设, 使之成为观念前卫、硬件先进、软件齐备的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
6.3 筑巢引凤, 有针对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突出重点,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目前, 应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和“再造兰州”的工作需求重点要放在引进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开发、金融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切实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拓宽视野, 放眼省内外乃至海内外, 积极探索引进人才的新方法, 畅通人才引进渠道, 采取团队引进、带项目 (技术) 引进、定期服务等方式, 积极引进急需的紧缺人才、高层次和专业技术人才, 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6.4 着眼现实, 努力优化人才资源结构
在积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盘活存量的基础上, 调整优化人才结构,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特别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积极引导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牵头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重要学科和科研基地、重点产业和园区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 要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农村实用、社会管理等人才队伍的建设, 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各类人才共同成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6.5 创新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人才特区”
要积极创新人才体制机制, 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为更多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创新人才配置流动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 打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 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兰州发展。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 给一流的人才一流待遇, 特殊人才特殊政策, 对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按照省委提出建立“人才特区”的新要求, 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 努力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兰州市科学技术局.兰州科技统计年鉴 (2009) [R].2010, 12.
[2]兰州市科学技术局.2010兰州科技发展报告[R].2011, 3.
[3]兰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兰州市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Z].2010.
[4]湖南省统计局.对株洲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www.hntj.gov.cn, 2005, 3.
[5]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EBOL].http://www.hnst.gov.cn, 2010, 9.
[6]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问卷[EBOL].http://www.ahinfo.gov.cn, 2010, 9.
[7]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人才培养与政策环境研究调查问卷[EBOL].http://www.jstd.gov.cn, 2010, 1.
[8]重庆市人事局.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表[EBOL].重庆市人才人事网, 2008, 11.
[9]李晓霞.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N].兰州日报, 2011-5-6.
[10]王志刚.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J].中国科技产业, 2011, 8.
【政法队伍建设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政法队伍07-18
政法综治队伍建设07-01
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报告07-12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心得07-30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征文10-26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交流发言08-29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11-23
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微解读11-21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08-26
政法队伍突出问题整治活动个人查摆剖析材料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