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草园散文

2024-07-17

我的百草园散文(精选14篇)

我的百草园散文 篇1

我的百草园散文

对花草的记忆大概是从奶奶家的大花园开始的吧!就像鲁迅先生的 百草园 一样,奶奶家的大花园里什么种类的花都有,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花开放。

小的时候觉得奶奶家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四合院一样的`房子,只有南边没有房屋,是一个用砖头垒起来的大花坛。爷爷奶奶都是爱花惜花之人,自然里面种了好多的花。

记忆中最深的应该是月季花和水仙花,月季花有不同的颜色,每个品种花期也不一样。那个时候最喜欢的莫过于水仙花,开出来的是紫色的小花,小女孩子都觉得水仙花像是一个骄傲的公主。

奶奶家里还种了很多的果树,有“黄香蕉”苹果树、葡萄树、石榴树、柿子树、枣树等,还有门口一大片的桃林。

春天的时候花坛里面的花争相开放,但要说最早的应该是桃花,门口一大片的空地被爷爷种上了桃树,每年三月桃花开,我和好多小伙伴们都会一起到桃林下面玩,漫天飘落的花瓣,感觉自己当了一把花仙子。

桃林每年到结桃子的时候,小孩子总是特别馋嘴,大人们把打掉的桃子给我们吃,我们趁着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把树上桃子的“红嘴唇”的地方咬上一口,大家都知道桃子最好吃的地方就是那里,如果被发现,就要赶紧逃离,免得被大人骂。

夏季是吃葡萄的季节,记忆里最深的是葡萄的花,葡萄的小花是白色的,小小的。奶奶家的葡萄树在院子里,刚好形成了一片阴凉的地方,夏季都会在下面乘凉。葡萄花落在地上,远远看像一层白色的雾。我们小朋友会把小花的绿色的地方掐开,花里面会出来一些黏黏的汁液,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花粘到耳朵上,当耳钉使用。有时候也会把小花粘在手腕上、脖子上当成首饰,乐此不疲。

夏末秋初的时候苹果树已经结满苹果,“黄香蕉”苹果是苹果的一个品种,也是我最早吃的苹果之一,吃起来软软的酸酸的,现在依然觉得这个品种的苹果好吃。

每年的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时候奶奶会把石榴树上的石榴摘下来每家一个,石榴代表团团圆圆,多子多福。

记忆中的最难忘记的东西往往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些开心的事情,摘果实、挖野菜、拾麦穗等等,最难遗忘。

我的百草园散文 篇2

我想通过《我与地坛》的案例, 和各位探讨怎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与地坛》是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的一篇课文 (指课改前的版本) , 这个单元的前两课, 一是《荷塘月色》, 一是《我的空中楼阁》, 一篇语言优美, 一篇意境朦胧, 两文都形象鲜明, 主旨也不难理解, 学生读起来障碍不大, 但《我与地坛》则不同了, 文章的意蕴深厚 (有的地方可以说深奥难懂) , 语言富含哲理, 高一的学生读起来确实比较困难。这样一篇课文, 怎样来教呢?我开始设计了一个方案, 即由教师来讲读, 选出我认为重要的和难懂的段落来为学生逐点讲解, 这个方案肯定可以面面俱到, 把我个人的理解都塞给学生, 但我一直犹豫不决, 觉得这不是一个好方案, 主要是担心这篇课文太长, 恐怕学生耐不住性子来听我的讲解, 结果会费力不讨好 (可能我们许多课文的教学都是费力不讨好的) , 但是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来。于是, 我让同学们自己先预习课文, 提出不懂的地方 (字、词、句、段都可以提) , 结果汇总上来有几十条, 合并同类项还有二十余条, 可见此文的阅读确实有难度, 难道一条一条地给学生解答吗?不妨从另一方面来看, 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疑问, 说明他们愿意读这篇他们认为深奥的文章, 说明他们的阅读兴趣已被激发出来。于是, 我干脆改变教学策略, 由教师讲改为由学生讲。首先, 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分组讨论, 要求:所有的答案一定要有文本依据, 讨论的结果由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在这个讨论式的阅读过程中, 同学们有意见一致的兴奋, 也有看法不同的交锋, 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恰当的评点和引导, 及时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并让这思路提升成为一种方式, 他们以后便会使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 课文第一部分第五自然段最后有一句话“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许多学生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 讨论后有同学说:“‘荒芜’是因为这园子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历史‘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高墙,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说它‘不衰败’, 是因为作者看见了蜂儿、蚂蚁、瓢虫等弱小的生命都有滋有味地活着, 有情有趣地忙着。还有那‘高歌的雨燕’、‘镇静的古柏’、‘草木和泥土的味道’都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所以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个精彩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时, 我就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个问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首先, 分解这句话, 找出它的关键词, 它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荒芜”, 一个是“不衰败”, 这两个词使得这句话充满矛盾, 造成理解困难,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在文中找到这两个词的注脚 (有关的描写) , 这个关键点解决了,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经点拨, 同学们豁然明了。同学们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解读方法,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的能力。课文的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 它不像第一部分探讨人生、探讨生命那么深奥,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而且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从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 我便因势利导, 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从文本中认识和了解史铁生的母亲。作者那深情的叙述、情景交融的描写、发自内心的议论, 深深地打动了大家, 有的同学甚至读到泪下。读完后我要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大家的发言十分踊跃, 因为此时的他们心里有满满的体会要与大家分享。我又开掘一步, 让学生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母亲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每一个都触动着孩子们年轻的心。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十四个大大的字, 同学们表情凝重, 课堂十分安静。我想, 他们一定在内心体味着这句话深刻的涵义。教完这一课后, 我写下了这样的教后记:我虽然这样备了课 (指我原先的教学方案) , 但我并没有这样教。而是让学生读书、质疑、分组讨论、再读书来回答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做老师的应在开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上下功夫, 以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 而质疑法正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方法。这篇难懂的课文, 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我也听得兴趣盎然。而且我和学生都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当然, 这只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之一, 还有其他一些好方法。比如, 了解作者身世法, 运用诗歌对联导入法, 先读结尾引入法等。

再来谈谈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它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上。

这篇散文是郁达夫1934年写的。他笔下的故都的秋, 像一首诗, 深沉而含蓄;像一幅画, 美丽而寂寞;像一首歌, 忧伤而苍凉。文章的写作时代离我们学生太远, 文中所表达的感情离我们学生也有点远 (不易理解) , 文字的风格离我们学生还是有点远 (不熟悉, 不好懂) 。这样的散文怎么教给学生读呢?我还是颇费了些心思的。我让学生先读一读, 读完后谈谈整体的感受。读第一遍, 学生说:不知道他想写什么?我说, 文章题目不是说了嘛, “故都的秋”啊!学生说, 可是他还写了好些别的:比如南国的秋, 比如中国的文人学士、外国的诗人对秋的感觉等等。我说:散文的特点不就是“散”嘛。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专意看关于“故都的秋”的描写, 其余的都撇开。这个阅读要求提的十分明确、十分具体, 学生读起来目的性就很强了, 一会儿就找到了许多故都秋景的描写, 归纳为:碧绿的天色, 槐树下的日光, 牵牛花的蓝朵, 秋蝉的残声, 忽来忽去的秋雨, 淡绿微黄的秋枣。看出一篇文章写了什么, 并不算困难, 这只是阅读的浅层次的要求, 老师的任务应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深入下去。于是我再发一问:北国的秋景肯定不止作者所写的这些, 那他为什么单选了这些来写呢?学生三读此文, 有的同学说:这些景才是作者心中特有的“故都的秋”;有的说:这些景具有代表性;有的说:作者在最后用比喻说北国的秋如同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它特别强烈、有味、耐看。再发一问:那作者在第三段开头曾提到“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这些也是故都的秋景。作者为什么只是提一下, 而不去着力描写呢?学生思考后说:那些都是著名的景点, 在南方时自然很容易想起, 但作者最有感触的、体会最深的并不是这些景点, 而是北国秋的那种清、静和悲凉的韵味。师:回答太好了。作者所选取的正是北国那些具有“清、静、悲凉”特点的景色来写的, 这也正是郁达夫恋着爱着专程“不远千里”, 要从杭州赶来体味的北平的秋啊!这里可以引导一句, 作者选什么素材来写是和他想表现思想感情或主题中心分不开的, 同学们写作时也应如此啊。再问:回到开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作者只要集中地写了他所喜爱的北国的秋就行了, 为什么还要写南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中国的文人学士、外国的诗人对秋的特别情感呢?对第一个问题, 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 作者写南国的秋的用意是为了反衬北国之秋的特点。而作者为什么写中外文人们对秋的感情, 学生们还不太明白。我问:去掉这一段可不可以?生答:似乎可以。师:你们回答得不肯定, 用了“似乎”一词, 那就是觉得写了它还是有作用的, 大家仔细想想作用是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确:这一段并没有描写秋景秋色, 而是一段议秋的文字, 这一段对于秋的讨论, 加深了这篇文章的文化底蕴, 说明了不但是“我”, 古今中外的文人诗人们对秋都有“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 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只是“我”更钟情于“北国的秋”罢了。原来, 这些散文大家是不会随意地多写一段文字的啊!到此, 这篇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我又加上一问, 作者是怎么把这些景物———秋色、秋声、秋雨、秋果组织在一起的呢?我让同学们找一下连接的词语, 这个要求使同学们能够注意到语言运用上的问题, 能细心地揣摩文章的细微之处。他们发现了第三段写秋色, 第四、五段写秋声, 第六至十段写秋雨, 第十一段写秋果, 作者是用一些关联词把他们连接起来的, “就是在一家院子里住着就可以享用秋色”、“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来的点缀, 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更是北国的特产”、“还有秋雨哩”、“北方的果树, 到秋来, 也是一种奇景”, 这里面的“就是”、“也是”、“更是”、“还有”、“也是”等词, 看上去是作者随手写来, 其实细细品味, 这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啊, 他是在用这样的语言引导着我们顺着他的眼光、他的思绪一点一点地感受到他所喜爱所钟情的“故都的秋”啊!他眼里的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秋, 并不在陶然亭、钓鱼台, 也不在西山和玉泉, 而在每座低矮的房屋内外, 在街道两旁的槐树前后, 在高高的天空里, 在阵阵秋雨过后人们的谈话里。

这很像是个谈话式的阅读,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种平等的谈话、共同的探讨, 把这种理清作者思路的阅读方法不露痕迹地教给了学生。

我的百草园,我的伊甸园 篇3

阳台朝南,对着一条东西大路,那条路通往东边郊区的一片小山。我喜欢用望远镜看山顶,有一次看到红伞遮挡的两个人坐在那里,我就断定是一对男女在谈恋爱。我特别喜欢去山上玩,爸爸经常带我走到很深的山里,我摘很多野花,捉很多蚂蚱,然后用毛毛狗草串成一大串,回来,我妈就用油炸了给我吃。傍晚总能看到很多情侣爬山回来,女的手里都捧着一大捧野花。我从山上摘回来的野花,都插在爸爸的酒瓶子里养着,我差不多天天都去爬山,家里就总是有鲜花。我也经常爬那个我用望远镜望的小山包,山下有个汽车连,偶尔有想家的小兵在那个山头上看风景。爸爸会和他们聊天,我就在旁边玩蚂蚁。山上的蚂蚁个头很大,比阳台上的大很多,有的还长着翅膀。有一次,我们在池塘边看到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孩子,还牵着一个孩子。爸爸说,他养我一个都累死了,再给他个真龙天子他也不要了。我就觉得自己比真龙天子还强,骄傲得要命。

夏天潮汛来的时候,小溪里的水就涨起来了。我最喜欢玩水,整天提着我的小红水桶,光脚穿塑料凉鞋在里面玩。发大水的时候,爸爸就不让我去小溪了,他和他的朋友去水边捞鱼,是水库泄洪排出来的大鲤鱼,红的黄的部有,放在家里的大铁盆里,比搓衣板还长。大水之后就有水牛了,我捉很多回来,放在盛冰激凌的塑料小盒里养着,也炸着吃。

冬天,山就瘦了,我猫在家里做风筝,都只有小巴掌大小,也没有筋骨,只是一些硬纸片,我在上面画上花鸟,用妈妈的毛线系住挂在晾衣绳上,然后看它们在风中飘起来。妈妈的朋友来玩,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这是风筝。她说风筝不是这样的,风筝的线很长,能飞到很高的天上。我说,我的风筝也能飘起来。

天好的时候,爸爸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晒阳阳。我第一次听爸爸说晒阳阳,以为晒阳阳和捉蚂蚱一样是一种游戏,可是爸爸坐下就不动了,我就问晒阳阳怎么玩?爸爸看着太阳说:“你看太阳多好啊,多暖和啊。”然后陶醉地眯起眼睛来。他的脸和脖子都变成了暖暖的颜色,我也忽然发现太阳那么美,于是也坐到小板凳上和爸爸一起晒阳阳。

家乡盛产苹果,那时候农民种小国光、大国光、印度青、青香蕉、红香蕉、红帅,后来人们引进了红富士,别的品种都被砍了。如今,妈妈却开始思念当年那些口味各异的苹果,偶尔得到几个带酸头的小国光和绿皮却很甜的印度青,就像宝贝一样给我留在冰箱里。

在我小的时候,各个品种的苹果堆在一起,放在厂里发的大白瓷盆里,里面有红色的“奖”字和一个大红五角星,是工会发给妈妈的奖品。妈妈经常得奖,因为妈妈工作很认真,那时她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下岗。妈妈最喜欢把盆子放在床底下,想吃苹果时就伸手摸出一只来,然后辨认是哪个品种。有时候爸爸会给她纠正,说是另一个品种,他们会就这个苹果的品种讨论一下,仿佛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苹果都是爸爸和妈妈的工友送的,那时候爸爸、妈妈有很多朋友,他们大多没有结婚,也有结婚的单身汉,他们的媳妇在家里种地。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里的人很多很多,仿佛天天都有客人,我怎么也分不清他们谁是谁。

妈妈说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好,因为妈妈说我小,要早点睡觉,他们晚饭后就不再来我家,而是去楼下一对刚结婚的小夫妻家,他们家每天晚上都很热闹,工友们去看电视,听录音机,还跳舞。不过后来那对夫妻被以流氓罪抓了起来,再后来就被枪毙了,爸爸的那群好朋友也都去坐牢了,临走前还来找爸爸喝酒。反正从那时起家里变得不热闹了,爸爸只剩下两个朋友。后来,其中一个得癌症去世了,另一个一直忙活着把在乡下种地的老婆和儿子接进县城,也不太来玩了。

爸爸是很好的爸爸,甚至从来没对我说过一句重话。在我小时候,我把自己走丢了,妈妈气得要打我,他拦下了。后来我长大了,他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掏出钱包一张一张地把里面的钞票拿出来塞给我,口齿不清地说着“给你”。我哭着把钱扔到他脸上,觉得他变了。他会在酒醒以后不住地对我说对不起,我曾经一句话都不肯和他说,他就像无辜的孩子一样问我为什么不理他。他只对我生过一次气,因为我对妈妈说了让她伤心的话,他用手紧紧抓住我的肩膀,眼神那么犀利。他问,你想干什么?我一下就知道错了。我知道爸爸是个心里有着很多很多爱的人,他爱我,爱妈妈,可是他不会像妈妈那样肉麻地表达,我也不会。妈妈会在我睡前吻我,对我说“晚安,亲爱的宝贝”这样肉麻的话。

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就是浪漫,就像从来不觉得玫瑰和蜡烛就是浪漫一样。我觉得她和爸爸借钱结婚是浪漫,把单人床单铺在一起当双人床单是浪漫,那些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手中的野花是浪漫,那把遮住两个人的红雨伞是浪漫,站在山顶思念家乡的小兵是浪漫,妈妈和爸爸一起讨论苹果品种是浪漫……

回忆这些往事的时候,我总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现在我和男朋友六一儿童节买个气球一起去逛动物园,就想起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带我去公园玩也是这么开心,这么有兴致,可是后来他们不再这么有兴致了。我就常常想,有一天,我和男朋友是不是也会像我爸爸、妈妈那样到后来每天生活得没精打采,完全对生活失去了兴趣7如今我可以去有名的景区爬山,去游泳池玩水,吃进口的苹果,看国外的大片,可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失落,脑袋落到枕头上那一刻,我要叹口气:一天又过去了,可是,我感觉什么都没有留下,什么也都没有带走。我不知道到底失去了什么,是岁月?是梦想?还是生活的乐趣7总之,我知道,我想要的那种浪漫越来越少了。

我的百草园散文 篇4

通读整篇文章,无处不是妙趣横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更是让我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羡慕:菜畦、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田子、油蛉、斑蝥、木莲、覆盆子……数不胜数,光是这一长串名字,就已经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生趣的世界。鲁迅先生说起它们来精细生动,如数家珍,可见,“百草园”也真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乡村长大的,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戏;可以去给兔子割草喂食,也可以抓些昆虫玩耍;可以去河里钓大大的鱼,也可以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帮忙……这样充实而又美好的生活,是我从未见过的,也是我万分憧憬的。有时放了假,我也会去农村玩上几天。那里清新的空气、笔直的田埂、油绿的秧苗、成群的鸡鸭,以及朴实的人们都会令我惊奇。对于在城市的烟尘与楼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那确实是一幅画卷般的美景。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是美丽的,但就像每个人都必须成长一样,鲁迅先生也跨入了他的“三味书屋”。现在,我们已进入了我们自己的“三味书屋”,并且还会不断地努力前行。而我们的“百草园”,则将和童年的记忆一起,为我们的人生永远地留下多彩的一笔。

★ 田园牧歌的高中作文素材

★ 清风雅雨散文

★ 感动清明路散文

★ 经典美文三到五分钟朗诵稿

★ 三婶经典散文

★ 到鄱阳接亲散文

★ 忆到深处散文

★ 三到五岁儿童睡前故事

★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语录

《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3.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角度不断变化,动态静态描写得错落有致。教学准备:了解鲁迅生平,课外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默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精读“百草园”这部分内容,品味作者的传神描写,感受其愉悦的情感

1.针对第2~4段交流各自喜欢的理由。

2.分组(分节)活动,品味其中准确传神的描写。

选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点,什么季节,作者写景的角度、顺序、详略等。

选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动作描写,了解捕鸟的过程。

注:小组活动有人作归纳记录。如第2段归纳出写景的顺序,第3、4段摘出关键的动词等。

3.交流分享。教师适当板书,再次归纳学生的认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明确:成功的描写应该是在有感情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选择适当的角度,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

四、学习第5段,体会作者情感 1.自读第5段。2.交流体会。

五、作业

我的百草园作文460字 篇6

我的百草园就在那美丽的校园里。

在大杨树旁,可以看见一群蚂蚁,爬来爬去,好似在悠闲地散步,若把它的小腿儿揪掉,它便在泥土里挣扎,我们看了都哈哈笑它。

我的百草园,装满了我快乐的童年。

在小楼前的健身器材上,有我们身轻似燕的敏捷;在丁香树的花丛间,有我们飘若蝴蝶的轻盈;在操场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经常玩捉迷藏啊,老鹰捉小鸡啊,木头人啊・・・・・・

我最喜欢玩木头人游戏。一个人在前面喊,几米外的同学们排成一排准备向他靠近。”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话音刚落,那个人就转过身,这时总有同学会动一下,被”火眼金睛“发现了,垂头丧气地回到起点,我们则更加小心,当心不小心动下后被喊话人发现。当喊话人再把身子转过去时,我们便经常偷偷地溜到他身边,他灵敏地回下头,我们迅速停下来。为了引诱我们动,他拿起一根狗尾草,骚骚我们的脖子、腋下、脚踝,我们便有人会忍不住笑起来,而没笑的则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这时经常会有一个让我们很失望的铃声――上课铃。

我们不得不暂时与百草园告别。

但当这节课上完时,我们耳边又会响起一阵让我们无比高兴的声音――下课铃!一听到这个铃声,我们便又一窝蜂似的跑出教室玩耍起来・・・・・・

我的百草园,装满了我快乐的.童年。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篇7

通读整篇文章, 无处不是妙趣横生。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 更是让我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羡慕:菜畦、皂荚树、桑葚、蝉、黄蜂、叫田子、油蛉、斑蝥、木莲、覆盆子……数不胜数, 光是这一长串名字, 就已经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生趣的世界。鲁迅先生说起它们来精细生动, 如数家珍, 可见, “百草园”也真是个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听妈妈说, 她小时候就是在乡村长大的, 每天可以在田野中奔跑, 也可以在小溪里嬉戏;可以去给兔子割草喂食, 也可以抓些昆虫玩耍;可以去河里钓大大的鱼, 也可以在一片金黄的麦田中帮忙……这样充实而又美好的生活, 是我从未见过的, 也是我万分憧憬的。有时放了假, 我也会去农村玩上几天。那里清新的空气、笔直的田埂、油绿的秧苗、成群的鸡鸭, 以及朴实的人们都会令我惊奇。对于在城市的烟尘与楼林中成长起来的我们, 那确实是一幅画卷般的美景。

我的百草园--朝花夕拾 篇8

我的“百草园”乃是我家门前的.一片鸟语花香的空地.我儿时的乐园就是这一片空地了.

春姑娘来临时,我和爸爸拿起了在家里沉睡已久的纸鸢,在这一片空地上放飞着,别提多高兴了.

酷暑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抓蟋蟀,捉小虫的首选地方也是这一片空地.

秋风中,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踢足球捉迷藏,还是在这一片空地上.

冬雪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在这一片空地上是最适合不过了.

我的百草作文 篇9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到我家后面的田野里玩耍。那里是我的百草园。

那里的春天是多姿多彩,花姿招展的。走在田野里,蝴蝶四处飞舞。各种颜色的,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它们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停留在绿叶繁华间,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人们走在这里,不仅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再往田野深处走一点可就要注意了。有时,你会一不小心踩到别人家的`菜地,要是被主人发现了,你就会像过街老鼠一样,被臭骂一通。一到那时候,我们就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爱莲说》中的一句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到夏天,田野里犹如一幅幅漂亮的水彩画。七尺高的玉米像和房子比身高。田里的油菜花也是竞相开放,我的眼睛被这一片片金黄闪的睁不开。但夏天的田野也是我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夜晚,几个小伙伴约在一起,决定来玩捉迷藏。等开始了时候,我们一个个逗炸了锅似的奔向玉米地,藏在里面。这样,害的外面的人总是找不到我们。我们一个个都捂着嘴笑他傻。不一会儿,轮到我们倒霉了。那些种玉米的人可能听到了我们的动静,都纷纷赶来,把我们臭骂一顿,跑的慢的可能还会尝到“竹片焖肉”。我们当时都吓傻了,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去那玩了。可是,过不了三五天,我们又开始了我们的”破坏行动“。农村的孩子就是这么调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成了一名初中生。再也没有时间去田野里玩捉迷藏了。但是我不会忘记这个带给我无限欢乐的百草园。我不会忘却那里的沟沟坎坎,多少次我差点从那里掉进去;我不会忘记那里的油菜花,它们奉献一生,只为展示它们最美的一面给我们欣赏;我更不会忘记和我一起玩闹嬉戏的小伙伴们,他们的笑声伴我成长。

我的百草园散文 篇10

鲁迅是站在人间的人, 鲜活而生动, 他又是那么的具有独立精神, 是今天这些口口声声说民主与自由的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 做为教语文的人来说, 从个人的角度来欣赏文章就已经足够讲出文章的魅力了。许多时候教参不足为信, 因此不能什么都按教参讲解。如果一个教师从始至终都乖乖地、亦步亦趋地按照教参来讲语文课的话, 这样的教师只能是一个迂腐的教师, 只能是一个教书匠, 不会获得学生的喜爱。语文, 是文学在课堂上的规范式表现, 虽然为了迁就学生而适时地做了些许改变, 但文学毕竟还是人学, 所有文章莫过于人的七情六欲。懂得了这些, 我们再来看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会有许多更加真实而独立的见解。

教参里说此文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对比, 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我一直都觉得这种说法不妥, 读过多少遍文章, 感觉到的都是一种快乐温馨和亲切, 并没有鲁迅杂文中的泼辣。仅凭文中私塾片段的描写就做此断定显然证据不足。

首先,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序言里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然而委实不容易。”这是序言的第一句话, “朝花夕拾”这名字原来叫“旧事重提”, 本意就是在写一组回忆性散文。战士的主要任务是战斗, 但战士并不是总在战斗, 他也有自己的息怒哀乐, 也有情绪, 有童年, 有友人。所以, 鲁迅在这里说得很明白, 显然是要在芜杂的心境中找到一点闲静。他又说:“我有一时, 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 罗汉豆, 茭白, 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这里作者再次用具体的蔬果来说明自己对旧事的思念和回忆。尽管往事在记忆中都变得美好, 而实情未必如此, 但作者认为这是“蛊惑”“要哄骗我一生”。可见, 作者是沉浸在回忆的乐趣中的。我们看这篇散文集中的其他文章, 尽管有像《二十四孝图》那样言语苛刻毒辣的批判文章, 但从整体上来说, 则是一部温情的回忆散文集。

其次, 对于文中提到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 作者的描写也让人觉得可爱。作者写道“第二次行礼时, 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并写了他的容貌, “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 还戴着大眼镜”。作者对他很恭敬, 这应该不是反语, 在文中我们也找不到作者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先生反感的地方。在鲁迅读私塾的时期, 距离他们不远还有一家私塾, 那里掌馆的是一个姓武的秀才, 为人苛刻, 总是刁难学生, 学生上厕所小解都要经他批准, 回来得晚了就会拿出戒尺打手心。鲁迅对此非常不满, 纠结了自己的几个同学, 偷偷从家中拿出祖父做官时用的宝刀在半路上准备劫持武秀才, 以示惩戒。当然, 事情因为意外没有发生。但我们可以知道, 鲁迅对自己的先生是没有不满的, 否则以他少年时的性格, 不会不有所表示。“先生也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矩, 但也不常用,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大声道:读书!而且我们也总是偷偷地溜出去, 至今都还记得先生在书房大叫的声音:‘人都到哪里去了?!’”

王富仁教授在谈到寿镜吾先生的时候说, 一个教师是不能不根据制度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 教师在整个的教育制度面前是没有自己的主动性的, 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不能只是看他实施的是什么教育, 还应该看他怎样具体地实施了这样的教育。文中既无批判讽刺先生的言语, 又无私塾教育制度所造成的迫害事实, 说此文的主题是批判腐朽的封建制度从何而来呢?这是无中生有的说法。

最后要谈一个教什么的问题。其实, 教材之所以为教材就是为了教学生, 其中所选的文章是学生用来学习写作和文章欣赏的范文。我们知道, 一篇经典的著作, 其主题的丰富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学教师不是大学里的教授, 没有必要, 也不能够像他们那样按照文学的学术的做法解读出所有的内涵。所以,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了自己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文学修养、生活经验、欣赏水平等因素, 来确定要讲哪些, 哪些又不需要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非常优美生动的“童年记趣”, 这是非常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和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 学生们理解起来会非常容易, 何苦一定要让学生记住这就是在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的腐朽呢?

摘要: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曾引起某些人的反感。这其中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大部分教师认为鲁迅的文章很难教。其实, 这是一个错觉, 属于技术处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试探讨了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以此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鲁迅的文章以及我们应该教的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二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2].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我的老师我的姨散文 篇11

夜幕低垂,渐渐笼罩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尽管蛙声虫声响成一片,四野里仍然无可救药地陷入无边无际的静谧,她拎着装满衣物的塑料小桶走在前面,我打着手电筒,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后。她总是要等到天黑之后,才肯到溪边去,大概是因为白天人多,她怕吵。

每次,她都要叫上我作伴,兴许也是为了壮壮胆,或许女人大多怕黑,多年后我有了这样的认识。但那时,我只想,我得保护她,黑夜里或许总有些可怕的东西,我自己也是非常害怕的,可我不能怕,我得保护她。

月色如丝如练,清辉淡淡,给山川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清清浅浅的溪水涓涓流淌着,我看见水里有一个亮晶晶的月亮在不停的晃荡,水底下,静静地躺着许多光滑圆润的卵石。我的老师我的姨站在小溪里,站在淡淡的月色里,裤腿高高卷起,弯下腰,刚刚洗过的长发便如瀑布般低垂在水面上,月色在她身上洒下一层淡淡的光华,使她看起来恍若童话中的仙女,我想那时的月色真好,如此浪漫又如此神秘,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不着边际的遐想。许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月色。如诗如画般,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那个时候,她大概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镇上的小学。那一天,在外面玩得一身泥一身汗的我蹦蹦跳跳地跑回家里,却意外地发现我们家里多了一位客人。依稀想起她那时候的模样,梳着两跟小辫儿,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隐约透着几分顽皮,看起来俨然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的样子。母亲让我叫她姨,随即又叮嘱道,在课堂上,可是要叫老师的。她便对我很友好很随意的笑了笑,脸上立即陷出两个浅浅的酒窝来,我惊讶于她的美丽,脑子有点懵,很显然,她的形象跟我想象中的老师的模样相去太远。

那一年我正好七岁,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就这样,她,成了我进入学校的第一个老师。

我们大家当然都很乐意于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她其实就是全班几十个孩子心中共同的偶像,她的年轻,她的美丽,她的开朗,她那温暖的没有一丝杂色的笑容,她讲课时生动的表情,她的亲切而悦耳的声音,她的会说话的眼睛。她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当然我更乐意于亲亲热热的叫她一声姨,这可是我的特权,也是我的骄傲,我必须让别的小朋友们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就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左一声姨右一声姨的叫得格外欢畅,而她终于板起脸来,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纠正我对她称呼的错误,虽然,她故意做出生气了的样子,抿着嘴唇,瞪大了黑亮的眼睛,很努力地收敛着脸上的笑容,可我还是一点儿也不怕她,她生气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可怕。但我还是很愿意乖乖地听她的话,我必须这样做,必须比别的小朋友更乖,更出色,因为她是我的老师,因为她是我的姨,我一个人的姨。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说简单一点吧,在你的生命之中,可能会遇到那么一些人,几乎都不需要任何刻意的交流与沟通,几乎就在你看到她的第一眼,你就可以完全地向她敞开心扉,你就相信这是个完全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人。那种感觉浑然天成,且毫无来由。虽然我那个时候大概还什么也不懂,但现在看来,在我的心里,她其实就是我的一个亲人。

我看见她在阳光里,远远地向我走来,在我们眼神相撞的时候,我笑了,她也笑了。那是一种心领神会般的笑,就好像完全洞察了对方所有的秘密,并由此而达成了深刻的理解。那是一份难得的默契。我们之间独有的默契。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那样的笑容,曾经那么的温暖,那么的亲切,那么温润熨帖的抚摸着我的心。

她很喜欢唱歌,她教会我们许多音乐课本上没有的歌曲,大概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吧,我还记得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唱的,鸽子啊!在蓝天上翱翔,带去我殷切的希望。她的声音那么的动听,清脆,婉转,她唱的那么的动情,那么的投入,我们都听得如痴如醉,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却没有一个同学动一下腿,伸一伸手,教室里依然安静得你都不敢用力的呼吸,只有她的歌声,就像那歌里唱到的鸽子一样,扑腾腾的升起,盘旋在教室的顶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她也教我们跳舞,我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学校里要搞文艺汇演,所有的节目都是她一个人编排的,其中有一个舞蹈,表现在草原上纵马奔驰的牧童,动作豪放夸张,富于想象。这是个很不错的角色,她想让我来演,可是我扭扭捏捏的,觉得很害羞,就当了逃兵,她只好换了别人,演出的时候我去看了,这个舞蹈节目效果很不错。我就难免有点失落。过后,她总说我不够大方,我也暗恨自己的不争气。

有好几年的时间里,大概是从小学一到四年级的这个阶段,她一直是很喜欢我的,我能感觉得到,从她看我的眼神里,从她给我的笑容里,从她跟我说话的口吻里。有时候,那把我带到她那间小小的单身宿舍里,在那里,我通常会得到一些平常不轻易得到的东西,比如一些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包装得很精美味道也很特别的糖果,比如用油炸的酥脆的小鱼,比如一块带着很好闻的香味的橡皮,如此等等。她也带我到她自己的家,她们家住在县城里,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也第一次听到了那种能从卡带上唱出声音来的录音机。从我们小镇到县城之间,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第一次乘坐汽车,感觉特兴奋,我不断地把头伸出窗外,看这看那的,她一次次伸出手来,把我的脑袋给拉回去,她说,这很危险。

那时的日子,真的是单纯而快乐,童年,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真正的黄金时代。

我以为生活就应该一直是这样的,我以为人间应该时时处处充满着温暖和爱,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我实在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我变了?还是她变了?又或者我们都变了。当然的,我一天天地长大了,是不是小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呢?她也变了,真的,这一切逃不过我的眼睛。在她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那种黑气,一种她从前没有的.,那种大人们脸上特有的黑气,她的眼睛也不再那么明亮了,好像蒙上了一点灰,她的笑容也不那么明朗不那么灿烂了,跟人说话的时候带着拘谨和小心,她的一切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可我总觉得,我能了解她,甚至于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她。可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她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也没办法去问她,也许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谁也没法改变没法阻止的事。

我还知道她已经开始谈恋爱了,每到周末的时候总有个男的跑来找她,听说是从县城里跑来的,有几次我看见他们在操场上打羽毛球,气喘吁吁的跑来跑去,又有几次我看见他们在河边散步,在夕阳的余辉里牵手,喁喁的低语。有一段时间我心里非常的悲愤,我很怀疑是不是这个男人夺走了她对我的爱。可是仔细想想,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我想我真的是有一点忧郁了,我去问我的母亲,母亲斥责了我,她说你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个干什么,把你自己的书念好不就得了,我那时大概已经知道,大人们之间流行一种叫做矛盾的东西,我不知道大人们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矛盾,我的老师已经很久没到家里来坐坐了,要在以前,家里面一天见不到老师的身影,母亲就会问我,可是现在……我想不通,我的心里一片冰凉,我想我真的是有一点忧郁了,可是没有人能明白我的心。

后来,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记得是我跟我的一个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具体的原因是不记得了,只是当时矛盾被激化了,两个人都握着拳头怒目相向,对峙良久,形势十分紧张,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打架,我的心里无限惶恐,我是个胆小的没有侵略性的孩子,可是看看周围,有许多比我大的孩子在一旁煽风点火,那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喜欢看热闹的人。为了保住自尊,我只能硬着头皮苦苦支撑,就在差不多快要动起手来的时候,她来了,我的老师我的姨来了,她是我的救星啊,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她,我的心理防线就稀里哗啦一下子全垮了,心里的委屈往上一冲,眼泪就出来了。但我没想到她没表现出一丁点儿对我的同情。别哭,哭什么,还像个男子汉吗?我没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对我发火,说这样严厉的话,我又羞愧又是愤懑感觉特委屈,我想她凭什么这么对我啊,还不是因为大人们之间的矛盾么,这样一想,我就觉得自己的心真的是伤透了,我甚至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恨她了。然而这就是我的老师我的姨,她留给我的最后的印象。

不久之后,我转到县城里去上学,之后就不常见到她了,再后来,又听说她结了婚,成了军嫂,然后就跟着她先生到某边防部队去了。

我的老师我的姨,从我的生活中,甚至从我的记忆里,一点点的褪色,一点点的淡去。

生活毕竟是忙碌的,总有许多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问题不断的纠缠着我们的每一天,让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回味,去思量从前,那些个人,那些个事,一切便都恍若云烟,又像梦一样,游离于真实与虚幻之间。

许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其实就在前不久,当我走在县城的街道上,当我为了自己的日子而劳碌奔波的时候,我却无意间地见到了她,是她,真的是她啊,虽然她变了,变得跟我记忆中的那个她一点也对不上号了,真正岁月如刀啊,你能从这么一个赢弱疲惫满面风霜的中年妇女身上找到她当年的风采吗?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低头想想,二十多年过去了,不过弹指一挥间。

她就从我身边不远处一步步走过,穿一件中老年妇女的常穿的那种花布衬衫,脸上长满了褐斑,眼怔怔的望着前方,步履拖沓沉重,满怀心事的样子,差点忍不住要出声叫她,可到了嘴边,不知怎么又咽下去了,她认出我来了吗?我不知道,她从我身边走过,一步一步的走远,我不住的回过头去,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个曾被我视为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她与我插肩而过,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步步的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我的眼睛有些酸胀了,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了,我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勇气,为什么不能站在她面前,恭恭敬敬地叫她一声老师,叫她一声姨,我恨自己,变成了一个遇事顾虑重重,瞻前顾后的人。岁月无情,生活无情,改变了我的老师也改变了我。

我的星星我的梦散文 篇12

那个梦,是我的文学梦;那颗星,是我若隐若现的理想和希望。

我们每天都很忙,但忙碌的人生中,我们不妨把自己的目光回放到童年,在百忙中让自己的心灵暂时小憩,忙里偷闲眯上眼,回忆一下童年的天真烂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坏了,不划算。学会自我放松减压,学会自己爱惜自己,学会开开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然自己病倒了,没有人会为我们的健康买单。

在人生的年轮里,我已刻下三个大圈,但我的梦想却还很青涩。

青涩的梦里,住着一颗小星星。小星星发出微弱的光,我的前程朦胧而又渺茫。

怀揣着梦想,忐忑而又迷惘……人生的岔路口,坚守着一丝希望,等待,等待……徘徊,徘徊……我该何去何从?梦中的星星为我指引方向。

当我的文字付诸纸墨,精美的《星之梦》为我的人生启航!

我的星星,我的梦;我的文学,我的理想!

网站代选的封面,深蓝的天宇,闪闪的星星,怀揣星之梦的年轻人,给人无穷遐想……

梦,依然朦胧;希望,依然渺茫;命运,依然多舛……然而,《星之梦》却让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

感谢文字,让我得以抒发心中的痛苦;感谢文学,让我体验心灵旅行的快乐;感谢网站,让我漂泊的心找到了人生的家园。

在不到两年的时光里,我亲眼目睹一个个站的兴衰,经历了两个网站从繁荣到倒闭,还有一个正在垂死挣扎。而江山却以其繁荣昌盛的崭新面貌异军突起,独秀于众多网站之林中。

炎热的夏季,溽暑难耐,鞠一捧清凉的文字,如喝一碗冰镇的绿豆汤,从口舌,到喉管,再到肠胃,有着说不出的舒服和熨帖。

入秋了,面对“秋老虎”的肆虐,用文字来平静内心的烦躁。江山美文如云,欣赏美文最是爽心悦目的乐事。陶冶情操的诗歌,高超技艺的小说,手法独到的散文,犀利俏皮的杂文,无一不令我流连忘返。

我爱江山,我和许多人一样,在为江山尽心尽力地奉献。从优秀编辑到签约作者,再到江山之星,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着,为了心中那个梦,为了梦中那颗星,我在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勤勤恳恳地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散发着墨香的《星之梦》,饱含我心血的《桃花雪》,以及那一篇篇真情流露的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都见证着我的付出,收获着付出后的快乐。

今夜星光灿烂,我在璀璨的星光下咀嚼着我的《星之梦》。梦中的人和做梦的人在悉心交流……

一年半前,我在江山蹒跚学步,社团的搀扶和社长的鼓励,让我有勇气直面我悲惨的人生。忘不了杨钟雄社长曾经要为我慷慨解囊,忘不了沈墅社长对我的热情相助,忘不了林雨荷副社长和彧儿副社长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一直关注我的争鸣文学社团的创始人、副社长小人鱼在天堂,至真至善关爱我的文友风飞沙和歌子……是他们的热情和关注,使我坚定了我文学的方向和做梦的信念。

“不用客气,有事就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有问题给我留言。”沈社经常这样对我说,他父兄般的关怀支撑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作为军警的编辑,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和其他参加东北聚会的网友一样,收到了从沈阳寄来的旋转笔筒和大清神韵明信片。这份情,这份爱,我无以回报,只有多多编文,多多创作,多多付出自己的辛劳……

六月下旬,我家的电路出现短路,室内暗线被烧坏,又一直找不到专业的维修人员,急得我直流泪。我为自己不能上网编文和写作而感到愧疚,雨荷姐听说后,理解我,安慰我,让我安心等待老公回来解决。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苦苦地等待着,一个月后,老公终于放假回家了,到处求人,终于使我结束了“暗无天日”的日子。受了一个多月的罪,如今终于可以吹上电风扇和空调,可以用电磁炉做饭,用电脑编文和创作了,我再也不用体验那种“漫漫长夜何时旦”的停电滋味了。我的文学梦中断了一个多月后又得以继续。

我的百草园散文 篇13

场景回顾:

师: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 看看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百草园的?

(生读课文, 师静静地等待着……有生举手)

生:老师, 我来说。百草园春天的景色很美,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 而且写得有色有形, 碧绿、紫红是色, 光滑、高大是形。

师: (追问) 怎么知道是春季呢? (师在黑板上板书:春)

生:“紫红的桑葚”告诉我的, 我上网查过, 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那边的桑葚是在四五月份成熟的。

师:你做了充分的预习, 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同学们吃过紫红的桑葚吗? (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举起了手, 回答“吃过”) 好吃吗? (一部分学生回答:“好吃, 很甜。”) 哦!百草园还真有乐趣, 怪不得作者喜欢。

生:鲁迅还写了百草园的夏天。有鸣蝉, 有黄蜂, 有叫天子。 (师在黑板上板书:夏)

师:同学们能抓住景物、动物的季节特征,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写哪个季节呢? (生答:春季。) 对, “浅草”是初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啊!

……

生:老师, 后面提到的那个“斑蝥”很有趣的。

师:哦?怎么有趣了?

生:它会放屁! (他的话引来一阵大笑) , 真的!“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生:还有声音—“啪”。

生:还有开关—“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 (生边说边演示, 好像手上真有这么一个“玩具”。)

师:那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乐趣啊? (学生立刻兴奋了, 争相发言。有说“癞蛤蟆”的, 有说“天牛”的, 有说“蚂蚁”的……不觉我们的课堂竟也成了“乐园”。) 同学们课后可以把类似的趣事写下来再交流。再看看课文中还有什么趣事?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时, 课堂教学中有一种需要叫“等待”, 这种“等待”就是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去充分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因为课堂上我选择了等待, 学生的交流明显积极而主动。有时我们常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把一堂课上得“风风火火”, 结果发现, 由于问题本身的原因或学生的学力水平的关系, 学生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条件下, 基本上是哑口无言或一知半解, 这样的问题再切合课堂教学, 也是无效的问题。所以, 综合观察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状态, 并据此作出判断:是有意的继续“等待”, 还是给予适当的“提示”, 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引导与分析。

其次, 在阅读赏析课文时, 通过合理的适当的迁移与拓展, 能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以便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 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新课改主张把课堂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师生的每一个活动中去。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字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了, 学习目标就更容易达成。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立足文本本身, 适当地引导学生迁移与延伸, 文字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便会渐渐弥漫开来。这样的迁移为文字与生活搭建了一座美丽的桥梁, 文字便有了生命, 课堂也就更具活力。

师:那我们美美地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读出这样的童心童趣。 (学生齐声朗读, 比在早读课上读得有趣味了。我相信, 背诵这一小节学生将不会再把它当成一个任务。)

生:作者还写了冬天的百草园, 在第7小节。写雪地捕鸟的事很有趣。 (师在黑板上板书:冬)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捕鸟的乐趣的呢?我们一起把这一节读一读。 (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第7节, 读过后大家都在思考着)

生: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师: (追问) 这些动词仅仅是写出了捕鸟的过程了吗?请同学们在位置上用书、尺等工具想像并演示一下捕鸟的过程。

师: (继续问) , 罩住了鸟儿, 什么感觉? (有的说“开心”, 有的说“兴奋”, 有的说“惊喜”, 有的说“激动”……) 看来这些动词不仅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还能表达情感。那我们平时写作文一定得选准动词, 这样的作文一定是情趣盎然的了。

(接着同学们又讨论到了文中的插叙美女蛇的故事, 一个个重点在这紧张兴奋的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我的婆婆我的娘经典散文 篇14

在常人眼里,婆媳关系就是一对矛盾,而在我的心中,我的婆婆就是我的娘,她既把我当成她的儿媳,也当成她的女儿,给了我无微不至的温暖的关爱。婆婆虽已离我而去,但她在我心里永远是我的娘!

——题记

五月下旬,我陪同晨回他的家乡参加一年一度的五月槐花节,山风带着清香扑面而来时,我知道已经踏上了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满山遍沟的槐花幻化成一个容颜由远及近,从车窗涌进眼眶,思念在逶逶逸逸的山道上的写下了心之祭。

第一次踏上这条山路是二十年前的五月,晨带我第一次回他的家。沟沟坎坎,峁峁梁梁,一树树槐花在山风中洁白着,团结着,拥挤着,我被这铺天盖地的白浪震憾着,惊呼“槐花,槐花,太美了!”晨伸手捂住我的嘴,我第一次知道了我未来婆婆的名字叫槐花。

婆婆第一次见我就不大喜欢,扫瞄我的目光中没有喜悦,但她还是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饭,有槐花饺子、槐花疙瘩、槐花包子,还有煎饼和臊子细面。吃饭时婆婆郑重地告诉我和晨:“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要再交往了!”后来晨告诉我,婆婆渴望的儿媳妇是能像她一样,上得田间地头,下得锅台灶间,而不是一个穿着高跟鞋、连衣裙、什么都不会做的我。而我第一次见婆婆就心生喜欢,她和晨的长相一模一样,大眼睛,高鼻梁,只是她的肤色有着庄稼人的土色。当天晚上,我和她躺在一个屋,月光从窗口薄薄地落在炕上,一再暴露着她的辗转烦忧。

当我以儿媳的身份再次走进这个家门时,婆婆满眼欢喜和疼爱,亲妮地称呼我“寒寒”。我与婆婆正式生活在一起是我怀孕七个月时,婆婆离开老家住进了我的租房。与她朝夕相处的八个月,成了我一生最温馨的回忆。那时晨去了外地工作,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婆婆就已做好饭等我,晚上无论多晚回家,婆婆都把饭热在锅里坐在客厅等我。饭后我刚拿起抹布,婆婆就把一盘切好的水果递给我:“吃些水果,快去歇着。”周末我刚拿起洗衣盆,婆婆就赶紧过来把我拉出洗衣间:“小心地滑,去看会电视。”那个时候家里还很拮据,婆婆省吃俭用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肉,我把肉夹到她碗里后,她又夹给我,说她做饭时在厨房就已吃过,我非要她吃时,她说自己是胆囊炎胆结石不能吃肉多,我也就不再让她吃肉。后来在她一次生病后我带她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她根本就没有胆囊炎胆结石。每次她看着饭看着我,叮嘱我要多吃,碗空的时候她便伸过手对我说:“再舀点!”我的脸常常能感到她满布慈爱的眼神的爱抚。她为了节省水电,衣服和床上用品全用手洗,洗衣间每天挂着滴着水滴的衣物。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婆婆没有回她的房间睡过,她每天晚上在我的床边支开一个躺椅,就在躺椅上合衣睡觉,孩子和我稍有动静,她就会赶紧起来,看孩子是否尿了,看我是否盖好被子。我为了让婆婆能回房好好休息,就故意说她晚上去卫生间的脚步影响了我。我没有想到婆婆当真了,晚上再出去上卫生间时把鞋提在手里小心翼翼的走出房间,在客厅才把鞋穿上,回房时又在客厅把鞋脱了提在手里。我只好告诉她,我是想让她回房好好睡一觉,婆婆却说她睡在我和孩子跟前心里踏实才能睡得好。她不让我接触冷水,每天早上用冷水和开水给我兑好洗脸水,每天晚上又兑好泡脚水端到房间。

“妈,你别给我打泡脚水了,我自己能的。”婆婆在刻定时间兑好一盆热水端到床跟前让我泡脚。

“你在月子,不能让冷水溅着,也不能干活。”婆婆说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月子,月子里如果忌顾不好就会留下病根。在这一个月内,婆婆悉心的伺候着我吃饭、睡觉、泡脚,就连洗头都是她给我洗。

孩子半岁后,我把孩子送到了娘家,婆婆也就回了老家。她每个月都会让班车捎一箱子土鸡蛋给我和孩子,这些鸡蛋有她养的鸡下的,也有她在村里买的,还定期捎些面粉。她说孩子吃家养鸡蛋好,她用旧报纸把鸡蛋逐个包好,装在一个牛奶箱内,步行十里山路到镇上交给班车司机捎给我,这一送就是三年。

婆婆再次来和我住是三年后的春天,我和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站在我面前的婆婆很惟悴,她说刚给家里苹果树打完农药,可能农药中毒了,呕吐厉害,在镇上医院开了七副中草药喝了没有见效,医生让到大医院检查。

带婆婆在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就像一个惊雷,把这个家震得摇晃,也把我们的心砰然炸破了。我们顾不上痛,顾不上哭,全力以赴配合医院筹集做手术的费用。三天后手术顺利进行,当医生告诉我们手术很成功时,我和晨克制了几天的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喷涌而出。让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医生口里的手术成功仅仅让婆婆出院后只活了十个月。

这十个月,婆婆很坚强也很乐观。看到她头发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她用白的良布缝了一个圆帽子戴上,笑着问我:“你看妈像不像护士?”在这十个月中,她再痛苦也不在我们面前呻吟,常常打起精神做饭、做家务。手术后第九个月,她突然又出现了呕吐,还伴有头痛,我们急忙带她去了做手术的医院检查,医生说已全身扩散,没有治疗必要了,能做的就是服用专用止痛药让病人少点痛苦。晨一下失去了理智,揪着医生的衣服近乎咆哮:“你不是说手术很成功吗?”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相信,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带着婆婆去了肿瘤医院,晨已经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了,给婆婆在肿瘤医院的各种检查都是我背着婆婆跑来跑去。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一样的,我和晨不知所措,站在医院的大厅顿觉天旋地转。

“回家吧!我想回老家去住。”爬在我背上的婆婆把脸紧紧地贴在我的耳边说着。我吃力地背着婆婆,脚步趔趄地走出医院,来到了大门外我们包的面包车前。

把婆婆带回老家后,我们本应好好陪她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而我们身为体制内的人,好多时候身不由己,安顿好她又回到了各自的单位。几天后,我被抽调到省上五年人口普查组,随所在的组奔赴榆林进行为期七天的调查。在调查结束的前一天,公公打来电话让我回老家,叮嘱我买些荔枝带回去,说婆婆想吃。第二天下午三点我赶回了老家,看到晨和小姑子都已在家,一种不祥之感袭来。

婆婆如一捆干柴躺在炕上,我走到炕边叫了一声“妈!”婆婆的眼角有泪水溢出,这是婆婆生病后第一次流泪,也是我来这个家后第一次看见她的泪水。婆婆让晨把她扶起来,半靠在炕头,她说有话对我和晨说,叫其他人都出去。

婆婆把我的手拉着放在晨的手上,说:“你们永远都不许离婚!”我和晨惊讶地看着对方,彼此怀疑对方说了什么,其实我们谁也没说啥。爱情在婚姻里结束了浪漫期后,长期的两地分居让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在我们感情出现危机后,我们暂时分居想让各自都冷静好好想想,我们两个约定好在双方的父母和家人面前都要表现得恩爱如初。婆婆突然说了这句话,肯定是看出了什么。让我愧疚的是婆婆在生命最后时刻还牵挂着我们。我和晨没有说话,点了点头,两只手攥在一起放在婆婆面前。

“婚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更多是责任。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为了孩子,要承担起责任……”婆婆费劲地说着这句话后,伸出了干枯无力的手,摸了我的头,摸了晨的.脸,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晚饭后,公公让我一个人去陪婆婆好好说说话。公公告诉我,婆婆这几天反复问他:“寒寒是不是嫌我没文化,不爱和我说话。”我突然意识到,几年来我和婆婆说的话很少很少,最多的话语是叫她一声妈,问句身体怎样。每当她问我工作和孩子时,我也是两个字“好着”,就连她陪我住的那八个月,几乎都是她在给我说话。

我靠在炕头坐在婆婆的身边,给她说着我的工作,说着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婆婆皱着的眉头舒展了,嘴角微翘。每当听到孩子调皮捣蛋时,婆婆就会微弱的笑出声。一直以来,我以为没有让婆婆管我的孩子,是她的幸福,而此时我才感觉到这是她的痛。在我面前,她总有一种自卑,这种自卑是她有愿望又不愿说出来。我告诉婆婆明天把孩子接回来陪她,婆婆眼里闪过一道亮光……

我就这样陪着婆婆,把这几年欠她的话全都说给她听。然而,我却浑然不知婆婆在听到我接孩子回来后,就安静地走了。晨进来要给婆婆喂水时,婆婆的手已经冰凉。

婆婆去世后,我好长时间无法从撕心裂肺的痛苦中走出来。有同事不解地问我:“那是婆婆呀,用得着这么伤心吗?”我说:“在我心中婆婆也是娘。”

在对婆婆的无尽思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母女不仅仅只存在于血缘关系。婆婆从我走进这个家门的第一天,她就把当成自己的亲女儿看待了。

……

参加完槐花节活动后,我和晨来到了婆婆抱着一箱子鸡蛋每个月跑一次的山路上,在她的那一个个脚印里感受着她对我深深的爱。我们牵着手,偎依着在槐花的清香中,从太阳西斜走到月亮升起星光满天。我相信,婆婆正站在那颗最明亮的星星上看着我们。婆婆,在我的心中,您就是我的母亲,我就是您的女儿!您生前像亲生女儿一样呵护我、关爱我,而我陪伴您的时间那么的少,给您的照顾那么的少,让我羞愧难当。来生来世,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媳,您的女儿!

上一篇:静享属于自己的世界散文下一篇:创优争先党团知识竞赛策划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