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2024-05-20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共16篇)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

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草木生命

李天斌

①在乡村,草木遍布每一个角落,像流水,从山野沟壑间一路蔓延,一直流淌到房前屋后。往往是,一抬头,一低头,你就看见了那抹嫩绿,和着风与泥土的味道,与各色野花的芬芳,在你心间弥漫;还有音乐般起伏的鸟声、虫鸣声,以及飞翔的蝴蝶与蜻蜓,它们在阳光下铺展开来,那流水,就多了几分韵致,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出这份明净的诱惑。

②离开村子多年,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乡村的草木。我曾经有二十余年,在这草木间行走。很小的时侯,父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副草木行头竹子做成篾帽,棕叶织成蓑衣。那时候,这样的雨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副蓑衣与篾帽,是乡村的暗语和标志。听爷爷说,不单是活人需要它们,就连死去的先祖们,也离不开。我也目睹每年的清明,爷爷都要虔诚地到先祖们坟头挂上白纸,说白纸就是阴间的蓑衣篾帽,有了它们,亡魂就不会被雨淋湿。爷爷去世后,留下的就仅是这样一副雨具,一份执着的精神认知及乡村生命的朴素底色,让我永久怀想。

③到我七八岁,就索性与草木为伍了。每天,我都要割草打柴。为此,我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山野,即使隐秘的山路和洞穴,闭上眼也能摸到,也认下了很多草木。当我俯下身去,一手摸到它们,另一手挥动镰刀将其割下,似乎就看到有温情泛上来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有时,扒开草丛,我还会看到某把生锈的镰刀,甚至是某只面目不堪的胶鞋,于是就会怔上一阵,就会莫名地想,它们究竟是谁留下的呢?从这里走过去的,都有哪些人?一块草地,早对我暗示了什么?

④只是,在时间背后,一块草地上的生命秘密,早已遗失在风中。

⑤在乡村,草木们的生命是顽强的。沙粒之上,岩罅之间,都可以生长。通常是,某堵悬崖峭壁上,粒土不存,但一株草木或一簇草木,却在那里屹立,根须裸露、盘根错节山风浩荡、四季更迭中,容颜不改,心向苍穹,一份坚韧与不屈让人动容。

⑥众多的草木,则深扎于泥土,风吹不掉,霜打不去。记得那时候,秋天到来时,父亲还要带我爬到坡地上,割尽草木,再放上一把火。我曾疑惑地问父亲:烧了它们不就死了吗?父亲说:明年一开春,它们就发了,甚至长得更好。父亲所言不虚,第二年,几阵春风后,我果然又看见了茂密的草木。后来读到白居易吟草的诗,就有些愤愤不平,其实这些诗句,早被父亲他们写在草木上了。

⑦不过,不知为何,在我听到的比喻中,更多说的是草木的脆弱和不堪。

⑧往往是,在乡村,一旦有人夭亡,就会有人想起草木生命的易碎,就有人会说:人这棵草呵,咋就经不住风吹雨打呢?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

⑨村里的很多人,他们来到了尘世上,最后离开尘世,自始至终,除村人外,没有谁知道他们。他们就像一棵草,随意地生、随意地死,生死的过程,连风也忽略了;往往是,风有一天从往年的路上经过,才发觉这个人没了。譬如就我而言,每次回村去,都会看见一些新起的坟茔,没有立碑,不见死者名讳,觉得无限陌生,一问之下,才知村里很多熟悉的人已然故去。惊奇之下,忍不住就有莫名的忧伤,如水泛滥。

⑩我也终于相信,关于一株草木,它是意蕴丰富、情态各异的。在乡村,一株草木上的生命,其实就是百态人生,坚韧与顽强,脆弱与不堪,幸与不幸,所有的场景,均在那里呈现或可说,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了?

(选自《散文百家》第11期)

17.全文围绕着草木生命来写,请梳理作者的思路。(5分)

18.联系全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柔润遍布身体的叶脉,阳光般的手指抚摸内心。(2分)

(2)一声叹息里,生命的另一种情态显露无余。(2分)

19.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乡村的草木念念不忘?(6分)

20.文中一会儿说草木生命顽强,一会儿又说草木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你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7.文章紧扣标题(或者以草木生命为线索),(1分)先从遍布乡村的草木写起,(1分)回忆了小时候父亲给我的草木行头以及我以草木为伍的经历,(1分)接着写出了乡村草木生命所具有的顽强与坚韧、脆弱与不堪等特点,逐层递进,(1分)最后以一株草木,即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的感悟收尾,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1分)

18.(1)这句话运用拟人(或比喻,或通感)手法,(答出其中任一手法即给1分)形象生动写出了草木带给人的温情的抚慰,以及人与草木的亲近关系。(1分)

(2)人们在面对早夭这种人类生命和草木生命中常见的状态时发出的感慨,表达人们对生命其中一种情态脆弱与不堪、窘迫与无奈的痛苦而清醒的认识。

19.(1)作者七八岁以后与草木为伍,对草木亲切;(2)作者来自乡村,而草木行头几乎是乡村的标志;(3)村里的很多熟人像草木一样死去,牵动了作者的感情;(4)作者认为一株草木,就是乡村生命的全部世界。(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

20.不矛盾。(1分)(1)脆弱和不堪卑微和无语的确是草木的普遍生存状态,这是草木与生俱来的生命特质。(1分)

(2)但是,就是这样卑微和脆弱的草木,却又是顽强的。一方面,草木即使身处绝境也依然坚韧生存;一方面,草木生命哪怕结束后还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获得重生。(2分)

(3)所以,无论脆弱或顽强,都是草木的本色,而作者认为人的生存状态与草木一样,草木生命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表达的是作者对草木的尊重和对生命的严肃思考。(2分)

生命,生命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2

命名之后,波尔和随从踏上小岛,他们还未来得及欣赏岛上风光,就被岛上的一种动物吓着了。这东西长15厘米左右,长着6条腿,岛上铺天盖地都是,好在它们对人类并无威胁。

勘查完豪勋爵岛,波尔继续履行自己的航行任务。在该岛东南20公里处,他还发现了一块海岩。这块岩石拔地而起,外形与金字塔相似,高达562米,比帝国大厦还高,孤绝挺拔于海上,不与任何陆地相连,俨然是一根定海神针。这估计是豪勋爵岛形成时,海底火山顺手留下的孑遗。这块海岩光秃秃的,植被很少,而且四面都是峭壁,很难攀爬。波尔只是简单地做了个记录,然后继续航行。

四年后,波尔终于完成了航行任务,回国途中,他想起了豪勋爵岛上那种稀奇的动物,就顺便带了几只回去。波尔带回的竹节虫不算很长,但个头奇大,大得简直不像竹节虫。这个物种最终以发现地命名,叫作豪勋爵岛竹节虫,是人类发现的最大最重的竹节虫。

豪勋爵岛的发现,对在南太平洋捕鲸的船只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在茫茫大海中又有了一个补给点。很快,这里盖起了房子,搭起了码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水手们穷极无聊,也试图研究如何利用这种龙虾一样的怪虫子。很快,豪勋爵岛竹节虫的习性被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个物种的孵化期是9个月,幼虫期在昼间活动,成虫后改为夜间活动。它们的雄雌关系在昆虫中很罕见。雄虫总是跟随着雌虫,走到哪里跟去哪里,到了晚上,雄性还会温柔地伸出三条腿把老婆紧紧抱住。但人类学习的兴趣到此为止了,不耐烦的水手们决定把它们捉来当鱼饵钓鱼———这是唯一有价值的发现。反正岛上到处都是虫子,抓也抓不完。就这样,豪勋爵岛竹节虫在岛上度过了最后100多年好日子。

1918年,一艘叫作马康布号的船在豪勋爵岛附近搁浅,船上的水手纷纷游上岸去。同时出逃的,还有躲藏在船舱里的老鼠,老鼠们……来到了天堂!

接下来,老鼠在岛上疯狂地繁殖,对豪勋爵岛竹节虫发起了一场实力完全不对等的屠杀。

1920年,人类最后一次目睹了豪勋爵岛竹节虫的身影,曾经占据整个岛屿的豪勋爵岛竹节虫从人类视野中彻底消失。岛上的豪勋爵岛竹节虫被老鼠吃了个精光!

当然,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45年后,也就是1965年2月14日。悉尼的一群攀岩爱好者决定征服波尔金字塔———还记得吧?那块孤拔于海外的海岩。他们在2月14日那天成功登顶。在金字塔的顶端,这些人发现了可疑的昆虫粪便。攀岩者回来以后,报告了此事。不过这个发现并没有引起重视,很快就湮没在档案里面。2001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注意到了这个发现,他们决定去调查一次。在灌木丛下,聚集着24只豪勋爵岛竹节虫,有大有小,这大概是世界上仅存的24只豪勋爵岛竹节虫了。

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

波尔金字塔与豪勋爵岛相隔足足有20公里,中间全是大海。

任何一次台风,任何一次暴雨,任何一次海岩的坍塌,都能把这个最后的群落彻底毁灭。整个族群都依靠着千层树那一点点可怜的给养勉强维持,如果那株灌木出了什么意外,这个种群也会马上崩溃。

但它们居然就这么熬下来了,只靠一块岩石、一棵树来维系的生命种群,居然坚持了80年!生命真是伟大而奇妙!

他们小心翼翼地带走了两公两母四只竹节虫,拿到墨尔本动物园。其中一对很快死于水土不服,另外一对也生了重病,幸亏当地一个宠物店的昆虫爱好者施展妙手,把它们救了回来。

这对“亚当、夏娃”成功繁殖出了下一代,现在墨尔本动物园里的豪勋爵岛竹节虫已经有700多只,初步摆脱了濒临灭绝的状况。

至于那个波尔金字塔上的小小群落,至今仍在那里生存。生存状况依然恶劣,只不过延续种族的担子,能够稍微轻一点了。

(选自2015年第8期《青年博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中篇小说,小说记叙了美国西部的一个淘金者顽强生存的故事。小说把人物置于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在主人公与寒冷、饥饿、病痛和病狼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逼真地描写出了人类生命的坚忍顽强,有着震撼心魄的力量。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佩的,豪勋爵岛上的竹节虫在未被人类发现之前,数量庞大,生活自由;在遭受到人类特别是鼠类的围攻后,它们彻底消失。当人们都以为它们已经灭绝的时候,它们却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躲藏到了孤绝挺拔的海岩顶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其生命的坚韧就在这些恶劣条件的衬托下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读有所思]

读了《热爱生命》和本文后,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常琤/设计)

生命没有标准答案 篇3

他骑车回家的表面理由是:放学时发现口袋里没钱搭车了。但这个行为的真正动机却是出于一种少年激情,一种冒险的冲动。

儿子的这个行为得到了妈妈极大的赞赏。他的妈妈,永远都觉得儿子非同一般,对儿子说:“儿子真有勇气,凭你这样的勇气,有什么事不能做好!”

我赞赏儿子,更赞赏他的妈妈。

由此,我想起儿子读幼儿园时发生的一件事。这天上课,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启发孩子们学习礼貌。

故事说:冬天到来之前,小松鼠在树洞里贮存了许多的食物。冬天来了,小松鼠邀请小白兔到家里来做客,拿出小白菜和胡萝卜招待小白兔。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小朋友们,小白兔要对小松鼠说什么?

孩子们一致回答:谢谢。

只有一个孩子不是说“谢谢”,而是问小松鼠:你还有什么?

这个小朋友,就是我的儿子。

显然,他的回答出乎老师意料。老师就指着我儿子对其他小朋友们说:“这个小朋友很贪心,不讲礼貌!”

小朋友们一致说:“是!”

但是,这不是“贪心”,而是孩子的“好奇心”。

我们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却不知道,这创造力是从好奇心里长出来的。可惜,我们的教育,常常在不自觉之间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压抑孩子看似与众不同的表现。

独特性被压制

每个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是,当一个人生下来,迎接他的文化有太多的“一致性”的要求,这会压缩孩子成长的“独特性”空间,他的创造力也一并被压抑了。

一位幼儿园的老师曾经这样告诉我:在幼儿园里,如果一个班上的孩子循规蹈矩、整齐划一,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就会赞扬这个班上的孩子,赞扬带这个班的老师。而在另一个班上,老师用自然的方式带孩子,领导来视察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玩耍,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领导会提出批评,说:太散漫了。

但是,这位幼儿园老师说,前面一个班的孩子中总有人会憋着大小便,不敢对老师说。后面一个班的孩子不会压抑自己自然的需求。

这看起来是件小事,却是重要的区别。

规则训练是必要的,但是,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安全,过于要求孩子听话、顺从,可能影响孩子的自然成长,甚至造成压抑和损伤,使孩子不敢表现自己的独特。

什么是独特性?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人生来就与众不同,一个人敢于活得与众不同。

据研究,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跟母亲分开的,跟环境是分开的,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要表现自己跟别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一种独特性的需求。

而我们的文化心理渗透着这样的观念:“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我们的文化和教育缺乏对“不同”的容忍、认可、欣赏和培育。

神经症的根源

“如果所有的人都像你这样,这世界会成什么样子!” 如果我们的某个言行被认为是错误的,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家长、周围的人对我们这样说。这句在很多场合都听过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并知道其潜在的“威胁性”。其中的逻辑是,如果我们做出什么与众不同的行为,那是危险的、可怕的。如果我们跟别人一样,才会安全。

当我了解了我们文化里无处不在的威胁性因素,我也更好地理解了神经症的根源。人们发展出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来,最初往往是觉得自己的某一个行为(想法、情绪、行动)是异常的,对之感到害怕,试图暗自消除它。当发现自己一下子消除不了,就变得更加害怕它,甚至这种害怕后来成了焦虑—— 有人说,焦虑是“对恐惧的恐惧”, 陷入这种心理状态,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却有一种灾难将临的恐慌。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到一个学校去实习。有一天,他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他感到很恐慌,担心自己的表现受到不好的评价,影响他毕业之后找工作。接下来,他内心把自己这个小小的错误变成了一场灾难—— 在他的想象里,那天来听课的学生会把这个错字念错,他们长大了又会影响周围的人,这样下去,一传十,十传百,导致所有的人都把这个字念错,而他,就是罪魁祸首。

许多类型的神经症者会把一个私人行为蔓延成一场灾难。而他这样做,并非出于偶然。当我们去了解症状的根源,会发现,当事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多的威胁和压抑,以至于他内心里形成了一个大而深的恐惧源。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创造的勇气(虽然他一点都不缺乏创造力),就把创造的活动转化为另一种方式去进行,结果制造出来的是“症状”。

不做赝品

一个人要成长,需要有勇气,坚守自己的独特性,与压抑自我的因素战斗。这种反抗行为被人称为“叛逆”,合理的叛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必要的。我曾遇到一位心理学家,他把孩子成长中的叛逆称为小鸟试翅。

不敢试翅的小鸟,一直呆在窝里,无法成为能够飞翔的鸟。没有经历过反抗的孩子,很难有勇气和有能力去成为自己。当我们有了勇气,我们就敢于活得真实,活出真实的自己。这就应了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因此,在孩子教育方面,当孩子做出某种非同一般的行为的时候,不要急于做负面的评价,更不要强制他们改变。父母、老师需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更加宽容,去理解、接纳、欣赏、支持孩子们,帮助他们确认自己。

父母不是永远要赢,有时候我们可以输给孩子。那些征服了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失败的父母。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人前来寻求帮助,原因是他出现了性功能障碍。我发现,这是一个被父亲征服(又自幼受到母亲过度保护)的年轻人。虽然心理问题的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不能过于简单地归因,但父亲对儿子的压制与当事人的心理症状存在本质的关联:他的父亲是一个“成功者”,永远看不起自己的儿子。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父亲把儿子的书本撕碎了。那个夜晚,这个孩子把父亲撕碎的书从垃圾箱里找回来,在自己的房间用胶带把书本粘起来,第二天带着粘起来的书本去上学,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这位父亲永远不会明白,他撕掉孩子的书本的时候,也损伤了孩子的自我。他虽然没有直接扭损儿子的小鸡鸡,但他儿子的性功能障碍是其生命功能受到扭曲和损害的象征。

我想到一句话: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展开,就销声匿迹了。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但是,勇气是要培育的。

《生命生命》阅读答案 篇4

一、1.①qì qínɡ hàn②sāo zhuó

2.①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②浪费或损坏。③答应。④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3.①(参考)小鱼在我手中乱蹦,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感动,使我忍不住把它放进了池中。

②(参考)笼中的鸟,任你如何的展翅也飞不出牢笼。

4.B

5.杏林子作品精选杏林子 刘侠

二、6.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下文。

7.为了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并做出正确的选择:热爱生命,善待生命。

8.①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②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9.掌握自己,好好使用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享受生命阅读答案 篇5

享受生命

梁衡

①“享受”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和大部分时候是被当作贬义词来用的。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才知道这种理解未免狭窄。生命是博大丰富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之多;生命又是短哲的,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我们对享受的理解,既不该狭窄,更不该冷漠。

②当然,那种剥削、占有、挥霍式的享受,是最低级而不入流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全面的享受,它实际上是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要达此点,先得有两个条件。

③一是勇气。勇气就是古人所说的“舍我其谁”,鲁迅所做的直面人生,流行歌曲所唱的“潇洒走一回”“痛快活一场”。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生命之果的。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的风光;将出海而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④二是创造。可以说,你有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马克思、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都分别创造了一个新学说,并因这个新学说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一个新世界。因此,他们生命中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滋味,就多了一份特殊的享受,我们这些常人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看到的。

⑤如此说来,“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就像“我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不是随便哪个人都敢开口说出的。达尔文、爱迪生等人完成伟大发现时,都说过类似的话:现在生与死都已无所谓了。因为他们都已享受到了生命中最成功、最华彩的段落。就是那些壮志未酬、行将赴死的勇士,如文天祥、林觉民等人,也是一种对生命成功的享受。当常人将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用来做衣食之享时,他们将生命的炸弹做最后一掷,爆出无限的光热,通过凤凰涅磐,得到了永生。他们不但生时享受事业之乐、理想之乐,身后还永受历史之功和人格之尊。

⑥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或曰两个文明,是人类生存奋斗的最基本目标。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的许多劳动、斗争和牺牲,就是为了能在行动之后享受这幸福的结果。人生之中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到无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多大的库藏,多么宽广的领域,你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创造和丰富,另一方面又可以尽情地去利用、索取和享受。一个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不但将造物者给他的一切都能尽情享受个够,他还进一步享受着自己的创造,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又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

⑦但是请别忘记,造物者同时又制定了一条铁的规律,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对生命的享受不会从容,也不会没完没了。生命是一根甘蔗,甜甜的,吃一口就少一节。让我们好好地珍惜它,细细地品味它,尽情地享受它。

(摘自《经典美文》2008年10期,有删改)

1.作者认为,全面地享受生命实际上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具备 和 两个条件。(3分)

2.在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享受生命’这句话又是多么沉重”?(5分)

3.第⑥自然段说:“更还有少数杰出人物又能跨越时空永享历史的光荣。”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并略作分析来论证这个观点吗?(5分)

参考答案:

1.对生命的认识、开发和利用勇气创造

2.因为享受生命离不开勇气和创造;要得到最大的享受,就要付出最大的劳动、斗争甚至牺牲;就要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与个体生命的理解 篇6

1 对教育与个人自然生命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产生意识,意识也反作用于物质。一方面,教育中通过对形体的塑造,直接影响个人的自然生命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教育中通过知识、技能和观念的影响,间接的不断地改变着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进而对人体的机能产生影响。从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到斯宾塞的《教育论》(1861年),在100年中,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人本位”教育价值观的要义是:教育旨在发展人自身,使个人潜在的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也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具体来讲,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来讲,具体为发展个性(人格)的功能,使人的体力、智力与能力、性格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一是教育与个体的体质。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协调能力,控制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活动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为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提供必备的身体条件。

二是教育与个体的智力。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能力则是一种个性心理特性,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潜力。智力与能力有区别,但也有诸多共通点,其中之一就是,个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固然有其遗传素质的因素,但教育对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教育理论家罗素的智力教育观认为,品性教育是基础,应在儿童6岁之前进行。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指出: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这都说明了教育对智力和能力发展的重要主导作用。作为生物前提的遗传素质知识提供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成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现实性。因此,环境条件对人的智力与能力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常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三是教育与个体的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性心理特征。虽然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毋庸置疑地,性格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都有密切的联系。宋庆龄指出:“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则总结性地认为“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就是要培养孩子的不同性格,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不一样但同样骄傲的人生。

四是教育与个体的品德。品德又称道德品质。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的那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苏霍姆林斯基精辟地指出:“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我反省教育对个(下转第89页)(上接第47页)人品德的养成,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家长、教师或者其他社会人士、社会组织对学生品德施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这是显性的,脉络清晰的。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一个品德认可和批判的氛围,个体在认识或行为上由于集体的、舆论的压力,往往不自主地同大多数人一致,使个体在众人面前从事某种活动而提高效率,这就是隐性的,并且是往往连受教育者自己都不曾察觉的。

2 对教育对个人社会生命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生命才是人的终极追求。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人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也会引起社会变化,因为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两个文明建设必须由教育来传播。这就构成了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社会生命就在其中得以表现出来。教育社会功能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意志的体现者,肩负着按照社会要求塑造人的使命。这既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即向新的一代进行教育,传递人类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繁荣作贡献,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效果既具有现实性更具有未来性,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从而实现为社会现实与长远利益服务。当前,切实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等等,都是教育对社会尽责的重要内容。新的一代正是在教育的影响下,获得知识、经验和文化,增长体力、智力和能力,提高道德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积极因素。

二是教育与人才的甄别。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因为教育促进人系统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相应的能力,使科学技术和经验变为提供给社会服务的现实生产力。受教育水平与个人相对社会的生产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根据需要来甄别具有特定生产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人也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即社会流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人才流动,必须要有一个依据。人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或者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程度就自然成为获得社会承认度的一个标杆。教育在各个时期培养塑造人,但同时也筛选和甄别人才,让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

三是教育与个体社会化。人类社会的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人,人始终是教育的主体。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人称为社会性动物的人,让我们认识到人必须融合到社会当中。而教育过程也是受教育个体社会化得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必须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或憎恶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很多教育学家都曾把刚出生的婴儿比作一张白纸,随着婴儿的成长,社会就会自然地在这张白纸上画满图案。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而在自然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一定的行为方式。只是这些社会化过程有疾有缓慢、有轻有重、有多有少,并且社会化还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有些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可完成社会化,而有些人则可能终其一生来进行社会化。

摘要:个体人的生命可归为个体自然生命和个体社会生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意识,意识引导行为的养成,从而对人的生理,也就是自然生命产生影响。社会生命或可称人际生命,受到人的意识、心态、习惯、性格等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而这诸多因素都基于教育。

关键词:教育目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

参考文献

[1]叶龙.安全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俄]康.德.乌申斯基著.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M].张佩珍,郑文樾,张敏鳌,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萍.生命视阈中的教与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阅读与生命同在 篇7

江苏省课改先进个人、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称号。

如果一个人生活一生是经历一次生命活动的话,那么他通过阅读会感受到更多让自己深思的人生。如果阅读一本书能领略到一次不同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活动的话,阅读很多书就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动丰富多彩起来。这就是书的价值。

谁阅读的书多,谁阅读能力就强;谁阅读能力强,谁生活就越有质量。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蔡肇基教授说,读书简直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读书与时代、生命紧密地联结着。

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知识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加强学习,永远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善于学习的人。

永远就人的一生而言是终身。终身阅读既是顺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也是自己人生的呼唤,更是丰富自己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读书可以得新知,增学问,开茅塞,除鄙见,悦心情,养性灵。培根概括地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精神的高度。读书是人生的自我塑造,多读好书能提高人生的标杆。

要明确目的,阅读要注意选择,要养成好习惯,要具有科学性。

“注意选择”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作家胡德认为,选书应和交朋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

叶圣陶建议中学生阅读以下四类书籍:第一类是各科有价值的参考书;第二类是关于修养的书,如伟人的传记,学问家、事业家的言行录;第三类是供欣赏的书,如小说、剧本、文集、诗歌;第四类是供临时学习需要的书,如练习游泳或是烹饪之前,去看一些讲游泳或是烹饪方面的书,或者当社会发生了哪些问题的时候,去看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书,如要了解日本核泄漏就需要阅读关于核泄漏的相关书籍。

让阅读与我们终身相伴,无论我们将来处于什么年龄阶段,都离不开阅读。阅读促使你终身进步!

让阅读与我们终身相伴,无论我们将来处于什么文化层次,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让你终身受益!

《生命赋》阅读答案 篇8

2.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3.第⑧段中,对奇送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5分)

4.将画线的句子换成“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了”,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5分)

《生命的补丁》阅读训练 篇9

在流水线上打工的妻妹有一天拿出一件衬衫给我们看,那是一件白衬衫,因为不小心被钉子勾住,后背上撕出老大一个口子,她惋惜地说:“一百多块买了件衬衫,才穿了三天就不能再穿了。”老婆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拿回家给你补补看。”结果三天后,再一次看到那件衬衫时,我惊呆了:所有不规则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还特地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原来撕毁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比原先那件更完美更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老婆说:“都是那个做皮鞋的老师傅给我的启发。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却可以通过(),让它呈现出一种完美。

老婆的话也给了我更大的启发:世界上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这也不符合规律。补丁作为一种遗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病痛,残疾等等。伤口既己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那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就显现在这里——像被处以宫刑的司马迁、像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_______、_______,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了一个最完美的“补丁”。

选自《读者》2005第13期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题目“生命的补丁”的含义。

2.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质朴粗犷B.十全十美

C.巧手匠心D.别具一格

3.在最后一节的横线上再写出两个战胜命运的强者的例子,注意句式和前面保持一致。

4.“补丁作为一种遗憾是免不了的,包括人的生命,生命也是这样——伤害、病痛、残疾等等”句中“这样”指代什么?

5.“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鞋子上果然又划了五六道伤痕,用铁锈红的软皮补好,四周用的是粗针大线的细麻绳,针脚故意歪歪扭扭,显得(),与磨砂皮的风格一致”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联系全文看,这些句子起到了什么作用?从文中找出与这段作用相同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告诉了读者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

1.生命中的遗憾是不可避免的。如意外的伤害、病痛、残疾等,这些就像是身体上的伤口,而我们必须忍痛用补丁将伤口缝合,不气馁,不绝望,战胜命运,让生命绽放光彩。

2.DACB

3.像耳聋的贝多芬,像瘫痪了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像半身不遂的张海迪,像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

4.“这样”指补丁作为一种遗憾是免不了的。

5.伤口是指生命中的伤害、残疾、病痛,当我们的生命中无法避免地遇到这些痛苦之后,逃避、哭泣是没有用的,我们只有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战胜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生命之花在痛苦中开放得更加绚烂。(意对即可)

6.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对修好后的皮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出下文作者对生命中苦痛的思考。作用相同的句子是有不规则裂痕和口子全被小心地用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那些被白丝线缝合的裂痕里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树枝上的冰花或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老婆还特地在树枝下用花棉布头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

7.略

图画书阅读与儿童生命教育 篇10

关键词:图画书,儿童,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旨趣, 是一个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凝聚人情味,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是教育价值完美的体现之一。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 如能从幼儿阶段, 就有意识地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 使他们从小就对生命、亲情、关怀、友情等多种在人的生命成长中不可回避的因素有初步认识, 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图画书因为图文结合, 主要用图讲述故事的特点, 对识字不多的儿童来说是最适合于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 从儿童教育的角度看, 图画书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恰恰是可以用来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的最好材料。

一.认识死亡珍爱生命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给孩子讲述这个有些严肃甚至冰冷的话题, 令许多家长觉得为难。图画书中有很多涉及死亡主题的作品, 常常以一种温馨、轻松的笔调, 吸引人的画面, 隐于画面、文字中的内蕴, 帮助幼儿认识上述问题。

《爷爷变成了幽灵》中讲述了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突然倒在了大街上, 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了, 艾斯本很伤心。可是“这天晚上, 爷爷回来了”, 艾斯本又高兴又惊讶地叫道:“爷爷你又回来了, 你不是死了吗?”“我也以为我死了。”爷爷说。“噢, 我知道了, ”艾斯本说, “你变成了幽灵!”可爱的艾斯本叫起来, 接着艾斯本还让爷爷玩穿墙的游戏, “哇塞, 爷爷!”艾斯本说, “你真的变成了一个幽灵, 这太好玩啊!”死亡这个有些沉重而伤感的话题, 上述对话使得氛围立马变得轻松起来。那爷爷为什么会变成幽灵呢?艾斯本有一本介绍幽灵的书上说:“如果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忘了做一件事, 他死后就会变成幽灵。”那爷爷到底忘了什么事呢?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巧妙地通过艾斯本帮爷爷找那件忘记的事, 穿插进了许多温馨而幸福的回忆:爷爷年轻时候的, 和艾斯本在一起的快乐、难忘甚至无聊, 这些甜蜜的回忆冲淡了失去爷爷的痛苦和伤感, 爷爷突然说:“啊, 对了是这件事?”“我想起来了, 我想起来我忘记什么事了。”爷爷说着, 不再笑了:“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 我的小艾斯本!”原来爷爷忘记的是对艾斯本说“再见”, 这是让很多读者没有想到的, 令人感动的图画书往往就是在一瞬间打动着你。

此书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艾斯本认识死亡的过程写得细腻极了, 从艾斯本不接受爷爷的死, 和爷爷重新相见, 和爷爷充满温馨的回忆等。在如真如幻的现实和回忆中, 图书向儿童讲述了死亡及如何面对死亡。从本书中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惧和痛苦, 更多的是充满温馨的回忆和感动。爷爷虽然离开了, 但爷爷的精神、气息永远活在艾斯本的心里, 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二.感受亲情懂得感动

爱本身是抽象的, 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受,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表达爱, 令许多家长觉得有些头痛。图画书往往通能通过温馨的画面和文字、通过字里行间洋溢的脉脉温情与浪漫诗意让孩子受到亲情的滋养和感动。

(英) 安妮塔·婕朗的经典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 讲述快要睡觉了, 小兔子对大兔子 (兔爸爸) 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可猜不出来。”大兔子说。“有这么多。”他用力伸开双臂。大兔子的手臂更长, 它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小兔子说。“我的手举得有多高, 我就有多爱你。”大兔子说。小兔子又是倒立, 又是跳, 但他总是比不过大兔子。小兔子困了, 她看着天空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说完, 闭上了眼睛。大兔子低下头亲了亲小兔子, 微笑着轻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 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作者巧妙地用一大一小两只兔子, 把生命中那种最原始的父子之情浓缩在短短的一段对话里, 爱的表达在书中是如此的具体、形象和生动。对“我有多爱你”的话题, 小兔子和兔爸爸谁都不愿输给谁, 用自己的全力表达着, 但爱如海洋, 博大而深远, 无论怎么表达都觉得不够。通过故事, 孩子可以真切、形象地感受到彼此的爱有多深, 当妈妈和宝宝一起在睡前阅读这样的图画书时, 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呢?

三.亲近自然学会关爱

《给小鸭子让路》是1942年获得凯迪克金奖的经典图画书。书中讲述了一对野鸭夫妇马拉先生和太太为了找个合适的地方居住, 飞呀飞呀飞到波士顿的时候, 累得飞不动了, 那里的公园有个很好的池塘, 池塘里有个小岛, 他们决定在这里过夜。第二天早晨, 他们在池塘底部的泥浆里找到了一些可以充饥的食物, 当他们准备离开这个地方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 来了一只载满游人的船, 人们纷纷朝水里丢花生米, 马拉先生和马拉太太饱餐了一顿, 于是便决定在这个池塘做窝, 他们正高兴终于找到了喜欢的地方安生, 突然一个小男孩飞驰而来的自行车差点把马拉先生压扁, 这个地方养孩子很不安全, 他们决定另外找个地方。终于, 他们在江心岛上找了一个好地方安了家。马拉太太生了八个蛋, 孵出八只小鸭子。一天, 马拉太太带着孩子们穿过城市到公园的池塘去, 她的丈夫在那儿等着她和孩子们。鸭妈妈和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许多汽车来来往往, 太危险了!他们无法过去, 便“嘎嘎”地大叫起来。好心的警察米其尔吹着哨子跑过来, 站在路中央指挥交通, 帮助他们安全地通过了。

这是一本充满了温情与关爱的作品, 《纽约时报》的书评说:“这是一本最仁慈的书。”书中热心肠的警察米其尔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野鸭马拉太太领着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 鸭妈妈走在最前面, 小鸭子排成一排, 跟在后面, 图画书作者用深褐色、略带那么一点暖暖的暗红色的色调, 画下了一个警察拦下所有车辆, 护送排成一排的鸭子过马路的场景。鸭子与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 让读者倍感温暖。

四.珍视友谊学会共处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多以自我为中心, 较少主动去结识新朋友, 加上很多家庭都住在高楼里, 可去游玩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更大大减少了他们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因此, 很多孩子都不知道怎样去认识新朋友。一方面他们很孤独, 另一方面也不知道如何交朋友。

图画书《我有友情要出租》讲了一只大猩猩, 觉得自己很孤单, 但不知如何交朋友, 有一天, 他在大树上贴了一片叶子, 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出租, 一小时五块钱。”这个笨笨、傻傻而又不失可爱的大猩猩, 采取了“出租”的方式, 干脆把自己租出去, 这一来不但有朋友陪着一起玩耍, 而且还有钱赚, 一举两得。刚巧, 小女孩咪咪骑着脚踏车过来了, 正好没有玩伴, 就租下大猩猩陪她玩。咪咪教大猩猩玩踩脚游戏, 玩剪刀石头布, 他们玩得很开心。接下来, 小咪咪每天都要来租友情, 她越玩越开心, 他和猩猩的感情也一天天加深。这一天下午, 大猩猩特地没带装钱的小背包和计时用的沙漏, 反而准备了好吃的饼干, 到大树下等咪咪, 等了好久好久, 咪咪一直没有来。终于, 一部大车子开过来了, 咪咪就坐在上面, 原来咪咪家要搬走了, 特地过来给大猩猩道别。咪咪留下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娃娃给大猩猩做纪念, 离开了, 留给大猩猩难忘的想念。

孩子的内心就像这个大猩猩多么需要有一个朋友陪着, 咪咪的离去让本书带上一丝伤感。然而, 孩子更能从书中感受到大猩猩和咪咪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大量运用暖色调的图画让大猩猩和咪咪的友情持续加温。书中有一幅图很感人, 大猩猩趴在地上, 左臂枕着下巴, 右手放在头上, 面带笑容, 津津有味地看着小咪咪做作业, 眼神里尽是满足和幸福。拥有朋友的幸福和失去朋友的伤感, 都让孩子们从这本图画书中感受到了, 读过这本书的孩子或许更能感受友谊的珍贵和朋友的重要。

比起认识更多的字, 背熟更多的诗, 图画书对于生命真谛的诠释更为珍贵。读图画书时, 孩子们常常被打动, 或如痴如醉, 欢呼雀跃;或入情入境, 潸然泪下。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当它把愉悦带给孩子们时, 也就把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

参考文献

[1]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人民教育, 2007, 12.

[2]梅子涵, 方卫平, 朱自强, 彭懿,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8.

[3]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03

[4]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生命的力量阅读答案 篇11

生命的力量

刘庆邦

作为作家,我觉得作家本人应该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作家的人格方面,即作家应该有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当然,说一个作家有没有生命力量,当然不是指他个人的体力,而是指其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此外,一个人只有对世界有他独特的看法,独立思想的习惯,其生命才可能是有力量的。相反,如果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世界观,那就没有力量。

我们中国的作家,我首推鲁迅。鲁迅个子不高,瘦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是非常有力量的。他可称为思想的巨人。他对现实的看法,他的杂文,都体现出他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无论何时看鲁迅都是高山仰止,就是因为其思想的高度与深度。

④ 那么,当代作家中还有谁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觉得应该推史铁生,他曾是我的同事,我们同岁。我们交往比较多,我称他铁生兄,我对他一直怀有敬意。他去世后,我们给他开作品研讨会。大家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与表达,来追思史铁生。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从精神上,他比我们每个人都高大。我们的身体没有毛病,铁生受限制,哪里也不能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因此,作家要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力量,就得向鲁迅学习,也应该向史铁生学习。

⑤当然,这种力量和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阅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沈从文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记》,在于他对生命的忧患不是仅靠积学成就的。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司马迁被处以宫刑——我们说士可杀不可辱,宫刑显然就是一个很大的侮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发愤图强,通过《史记》为生命赢得了尊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很大因素取决于其不同寻常的生命分量。

⑥当代作家也一样,比如莫言,也是经过很多苦难,才写出优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凡是写出好作品的人,其生命的分量都是很重的,其生命的力量都是很强的。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量的作家?(3分)

3.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4.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5分)

(1)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铁生向内挖掘,他的许多思想都上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因此他的艺术光辉越来越灿烂。(2分)

(2)学问大,可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3分)

5.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5分)

参考答案

1.作家应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2.有高尚的人格。有智力,感悟能力和思想水平。有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及独特的思考习惯。

3.举例论证,举出司马迁受宫刑而完成史记的实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没有经历,其生命肯定是没有分量的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4.(1),双重否定,强调了正是铁生…(2),表不确定,未必之意。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向生命鞠躬阅读答案 篇12

①倔强②静谧

③蹑手蹑脚④麦茬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3分)

①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②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3、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概括叙述作者对蚂蚱的感情变化。(2分)

4、第四段“蚂蚱的嘴里……那是它的血”,第十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这件事有何作用?(2分)

5、蚂蚱会尽力向生命挑战,你还能举出哪些有这种精神的人或事物吗?(至少举出两个事例)(2分)

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生命活动 篇13

一、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

许多学生阅读课文,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满足于字面意思的了解、无疑可问,对此,教师可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提出能唤起学生阅读期待、阅读兴趣的疑问,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能围绕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没有阅读兴趣。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白骨精的形象,我出示了“足智多谋”和“诡计多端”两个成语,让学生选择,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生1:我觉得她本领强,足智多谋,她用了“金蝉脱壳”计。假装死去,真身却逃跑了,不和孙悟空硬碰硬”。/ 生2立即反驳:“白骨精用计策是为了吃唐僧肉,是一种阴谋,她假装死去是知道自己斗不过孙悟空,只好逃跑,我认为白骨精是诡计多端的坏女人。”/生3:“我也认为白骨精是诡计多端,为了吃唐僧肉,使用了“美人计”。”/ 生4:“我觉得白骨精足智多谋,短短时间就连变三变,“连环计”用得好, ……”/ 生5反驳:“她还用了离间计和苦肉计。但每一计策都被孙悟空识破,自不量力,最后为自己的贪念丢了性命,我认为孙悟空才是足智多谋,……”/ 生6:“白骨精只是诡计多端,因为她的每一计策都很粗糙,稍微细心就能识破,如明明是老太还‘闪出’来,一看就是假的……”/ 师: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贪欲太强,满肚子坏水,很阴险,所以是诡计多端。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从学生对白骨精的情感态度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依据课文语句进行辩论,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对语言的洞察力和联想力,进行深度思维。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

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情节上的矛盾冲突就是鉴赏人物的抓手,通过揣摩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描写,学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人物的品质。因此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就必须关注这些细节描写,寻找人物情感的精神内核。

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时:

师:“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书还要用智慧,才能读出文章的传神之处。每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语句,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一句最有味道呢?(生1找了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生2找到了写下雨的句子。)/ 生3:“让我感觉最有滋味的一句话是‘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我紧接着追问:“森林美在哪?”/ 生1:“森林里景色很美好,有像大伞一样的树,有芳香扑鼻的蔷薇花。”/ 生2:“妈妈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小萨莎一家很团结(师:是和睦)让我觉得他们一家很幸福。”/ 生3:“突然下雨,爸爸毫不犹豫地把雨衣给了妈妈,可以看出爸爸很关心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很关心孩子。”/生3:“小萨沙还把雨衣给了蔷薇花,他的行为更美,萨沙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

阅读是发现的过程,只有让阅读与品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只有真正地明白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渐入佳境,触摸到文本内涵,这样的阅读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

现在的教学中,大家有一个共识:教师要为学生的思想插上双翅,让学生能创造性的提问。确实,学生的疑问代表的是孩子的思维,有时它代表的含义是“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巧妙利用疑问,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将疑问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合缝,使学习更富有成效。又如我在教《二泉映月》时:

生这样问:“老师,阿炳只是一个穷困的瞎子,为什么会有‘积淀已久的情怀’呢?我看到的要饭的乞丐,他们很麻木,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好。”/ 师:“同学们,汪艳同学能结合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你们认为阿炳和这些没有生活目标的乞丐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愣一会后,有的小声讨论起来,有的再次仔细推敲课文。/ 生1:“因为我们知道阿炳虽然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但他心中有爱,把月当成自己的亲人,就会有积淀已久的情怀。”/生2:“阿炳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虽然很穷,但他不是乞丐,他靠卖艺度日,他有一颗不屈的心,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有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会累积。”/ 生3:“阿炳受师傅的教诲,虽然遇到各种挫折,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却丝毫不少,对光明的向往从没泯灭。他的内心是丰富的,所以有积淀已久的大爱情怀。”/ 生4:“阿炳不穷,他有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他有追求有理想,有对生活的无奈和抗争,有对不公平社会的呐喊,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有丰富的情感。”

阅读锻铸生命的质量 篇14

上了中学,我的好友也多是书友。只要同学手里有我没看过的好书,我总是千方百计借来,躲在屋里一气儿读完。夜深人静,家人都睡了,我还在自己房间偷偷地看书。刚读完《红楼梦》上册,我便冒着风雪来到同学家换下册,令同学的哥哥大为惊叹,他没想到一个初中生竟会对古典名著如此痴迷。

因为对书的喜爱,报考大学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文系,而且是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我爱看书,中文系要博览群书,当一个好教师更是离不开书,我这辈子注定要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在导师开的书目指引下,我开始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同学间也以谈书论书为雅兴,以从大小书店买回有自己心仪内容和价位适当的书为乐事。

中文系的教授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其中一位老师对书的挚爱,让我至今难忘,那便是教我们唐宋文学的尹仲文先生。

尹先生个子不高,满头白发,总是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制服和一双布鞋,拿着一个黑皮包,还有一个烟斗不离手。他外表朴素,生活清贫,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家里到处是书。后来,先生因病去世,他的家人买了最新版的李白全集烧了祭奠他,这一幕深深震撼着在场同学的心。虽然也知道不少伟人嗜书如命,但先生让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读书人与书的情结。听先生的课虽然只有一学期,但先生对我的影响却是一生的,让我真切地领悟到读书人的风骨。

工作了,我才发现自己读的书还是太有限。尤其在一中这样一所名师云集、书香四溢的学校,我被很多学养丰厚的老教师的教学魅力震撼,也被他们对书籍的热爱深深感染。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又觉得曾经读过的很多书,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也有必要重读。与时俱进,我学会了网上购书,简捷高效。

读过大夏书系的一本教育译著《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这本书介绍了国外18位最伟大的教育家,展示了从古至今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作者竟然把耶稣·基督也列在了其中。

作者把耶稣的教育特点概况为平民化教育,因为他传道的对象多半是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传道的方法基本是口耳相传。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易曲解和遗忘,所以讲授时必须使用直接的、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作者说,称耶稣为讲道的大师并不是因为他讲授的内容新颖,而是因为他讲道的方法有助于人们记忆和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书中举了他最成功的讲道案例登山宝训中的八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相似句式的重复运用,像诗词,又像歌谣,有助于听者联想和记忆。

生命需要平衡 阅读答案 篇15

⑴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⑵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⑶ 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⑷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⑸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在第⑴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2分)

3.第⑵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⑶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4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B.文章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第⑸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平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5.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平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1.(2分)生命需要平衡。

2.(2分)示例:耳朵聋了,德国的贝多芬却成为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事例典型1分,表述1分)

3.(4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

作用:引用诗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文采,又增强文章气势;(1分)比喻生命的两种情景,形成对比,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1分)

4.(2分)D

《生命的声音》阅读答案 篇16

答: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

18、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

孤独绝望 悚然一惊 (宁静极了) (充满希望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因听到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意近即可)。

19、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

20、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答: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意对即可)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

拓展阅读:煤矿透水介绍

煤矿透水,是指在坑道里采煤矿的时候,挖穿洞壁接通地下水或者积水的废弃坑道,引发的事故。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

(3)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系老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安全脱险。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上一篇:环保进校园主题班会下一篇:小学生作文:可爱的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