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精选

2024-08-23

中国诗词精选(通用8篇)

中国诗词精选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趣的中国诗词

作者:成然

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01期

回文诗

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儒达乃儒,医明是医。

这些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为“回文”,又名“回环”。如果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无独有偶,王安石的《泊雁》诗也属此类: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这两首诗顺读倒读,文通字顺,音韵和谐,章法合理,意境优美,是很典型的回文诗。十字诗

从前,有几个富贵人家合着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可几个富家子弟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起书来,脑袋像铁板,就是用木工师傅的钻子钻,也钻不出一个孔来。教书先生再怎么勤恳严厉,也不管用。端人家的碗,得服人家管,弟子冥顽不灵,先生们的书还是要教的。这天,先生想感化众弟子,便写了一首十字诗: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成理达通径教学开

写罢,先生充满期待地对学生们说:“这是一首七言四句诗,你们谁能读懂并念出来?”众弟子呆若木鸡。忽然有个学生举手,先生大喜,忙点他站起来念。那个学生说:“先生啊,这诗横读竖读也就两句,您怎么说是四句呢?您有没有搞错啊?”

先生啼笑皆非,长叹了一口气说:“这诗叫十字回环诗。读法要从才秀开始,又回到秀才落脚。”先生说完,便把全诗念了出来:

才秀成径教学开,开学教径有路来。

来路有径通达理,理达通径成秀才。

念完,先生告诫众弟子,要登科取仕,必先知书达理,考上秀才,逐步登上仕途。

中国诗词精选 篇2

中国文化大都有其相同之处, 特别是中国绘画与诗词, 更是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有着血浓于水的渊源, 古来就有“书画同源, 诗画同体”的说法。郭熙在《林泉高致》第二篇《画意》中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高度概括和阐明了诗画的内在联系, 为后人进一步体会诗画同体、同趣指明了方向。《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中:“文者无形之画, 画者有形之文, 二者异迹而同趣。”更是直接继承了唐人的观点。宋蔡绦在《西清诗话》中形象地指出:“丹青, 吟咏妙处相资。”更是充分体现了“诗原通画”、“诗画一律”之说。这些观点的形成, 皆因这两种艺术都是深深扎根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特有的民族精神、意识形态、审美观点无不促使诗画形成内在相似的追求和外在独特的风貌。而这种追求和风貌更多地体现在中国画和诗意极强的意境追求上。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上一个重要范畴, 是客观生活与主观思想相熔铸的产物。意境就是情与境、意与境的统一, 在艺术创作、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画是视觉艺术, 以线条、色彩、块面等塑造手段, 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 虽然能直观地再现艺术形象, 但是中国画在发展的初期就脱离了真正意义上的写实, 而崇尚写意, 所谓“望秋云神飞扬, 临秋水思浩荡”。要真实地反映意境, 画家必须掌握娴熟的造型手段和高超的造型技巧, 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 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画已尽, 而意不止;笔虽止, 而势不穷, 中国画是情景交融的艺术, 正如王国维所说:“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意境, 否则谓之无意境。”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将绘画创作归于“神思”, 即以强调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领略。他总结了山水画的经验, 从理论上提出了“应目会心”, 所谓“应目”就是要观察物象, 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所谓“会心”就是物象要经过艺术家思想的熔铸, “万象熔其神思”。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 中法心源”, 是对中国画创作的主客观关系的高度概括, 同时也充分阐明了意境的重要性。现代齐白石说:“画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不似则欺世。”把艺术作品的品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这个高度就是, 再现艺术的形象要充分表现艺术家的自我感受、自我性情的追求, 不要为外物所累, 充满性灵地创造出审美意境。齐白石的虾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准则下提炼出来的, 齐白石画虾可谓画坛一绝, 灵动活泼, 栩栩如生, 神韵充盈。不难看出, 齐白石画的虾和现实的虾还是不同的, 画家写虾, 来自生活, 又超越生活, 大胆概括简化, 但又具备了虾的各种特征, 更得传神妙笔, 使齐氏的虾具有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和欣赏性, 在欣赏齐氏的虾时, 画面所创造出的意境使人有涤荡心灵的感觉, 优哉游哉的虾使人忘却身在尘世, 忘却身边的烦恼, 忘却荣辱, 忘却得失。

总的来说, 中国画在品评作品时总是把那种造境高妙、意境深远的作品推崇为逸品、神品。中国古诗词的意境追求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直言:“严沧浪《诗画》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 透澈玲珑。不可凑拍,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影,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 阮亭所谓‘神韵’, 尤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可以看出中国画和中国诗在意境的追求上是相通的。

中国诗的构成者是文字, 文字不能直接塑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和实体, 更不能塑造出由三维空间所派生的意境。中国诗人之所以能做到“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正是因为诗人在用词遣句方面反复推敲, 字斟句酌, 甚至达到惜字如金的地步, 性灵派诗人袁枚在《潜兴》中感叹:“爱好由来落笔难, 一字千改始心安。”正面折射了诗的创作的难度和对艺术追求高度的责任感。正如唐代诗人贾岛的“鸟林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诗句由来, 当时的贾岛就该是“推”还是“敲”反复斟酌, 还差点撞了韩愈的驾, 贾岛也因此被誉为“苦吟诗人”。宋代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也是几经改动才确定下来的。不仅如此, 诗人对中国文化营养的汲取, 个人艺术修养的锤炼, 生活阅历的丰富, 超强的创造力和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都是使诗穷而后工, 意境超凡的催化剂。中国诗文字简约、语言凝练、崇尚意境, 明代朱承爵在论诗时曾说:“作诗之妙, 全在意境融彻, 出声音之外, 乃得真味。”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人承载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 沿袭了特有的民族情感和性格, 感情含蓄, 性格沉静, 习惯于用暗示性的语言,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言此意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经》中充斥意境深远的诗, 如:“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 逝不古处。胡能有定, 宁我不顾。”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兹。相送情无限, 沾巾比散丝。”正是诗人造境之妙。

中国画和中国诗在传统文化里越来越明显随着同一个审美情趣并轨, 所以诗和画并称姊妹艺术, 不是普通的姊妹, 而且是孪生姊妹。

诗画的品评标准非常接近, 对情景交融、亦诗亦画的诗画推崇备至。冯应榴《苏诗合注》有语:“少陵翰墨无形画, 韩干丹青不语时。”唐王维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就把诗画结合, 情景结合, 创造出精妙绝伦的意境。苏东坡评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可谓中肯。王维是丹青妙手, 更是诗人, 他把佛家的思想融入诗情画意里, 有“诗佛”之美誉,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自有一番禅意, 岂是凡夫所能体会, 参悟到的呢?

在中国画和中国诗词的意境追求中, 境诗基础, 不仅仅指直接唤起思想情感的某种景物, 如上述的微雨、暮钟等, 而指与这些景物相连的整个生活, 正是艺术家的生活才赋予这些景物以独特的情感, 才使这些景物产生了更高意义上的审美趋向。没有景, 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 景物是有形的, 情感是无形的, 以情入景, 就能以神求形, 以神写形。意向的焦点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 它不求完全再现, 应该如“相中之色, 水中之影, 镜中之象”, 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无穷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明代吴门才子祝枝山说:“身与事接而境生, 境与身接而情生。”这里所说的事是指生活阅历, 境指的是与生活相联系的景物, 情感正是由这些特定生活条件下景物所引发的。

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表现方式, 它是美学原则, 是意匠手段。王弼在《周易略例》里说:“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笪重光:“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这表明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方法, 主要通过意向的选择组合, 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扩展画面的意境, 使得意境更为深远, 境界更为广博。这种以虚映实, 以实显虚,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实相生的结合, 凝聚着画家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 体现着绘画对审美特性的全面把握。

诗词与绘画的结合, 使诗画的境界互为补充,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宋代画家蔡肇画了半幅画, 并题诗云:“鸿雁归来水拍天, 平冈老木尚寒烟。付君余地安鱼艇, 乞我寒江听雨眠。”请李公麟添上寒江与鱼艇, 完成此图。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诗情和画意的相互转换、相互通融的姊妹关系。

中国传统的绘画与诗词艺术从来都是一根同生的姊妹艺术, 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 创作的方法不同, 载体不同, 流传的途径与方式不同, 画家与诗人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其中又有剪不断、分不开的渊源。在哲学思想上, 在意识形态上, 在创作的理念上, 在审美的境界上, 在艺术的追求上, 在劝诫的功用上, 在修身养性的理念上, 总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也许从更高的层次讲, 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承载中国传统精神的不同载体。

要对不同艺术形式正确欣赏、理解, 就要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有所了解, 不能见此即此、见彼即彼。东坡先生曰:“论画以形似, 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 定知非诗人。”我们千万不能妄自浅薄, 一定要把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既要纵观, 又要横着看, 这样才有深度, 才更能体会其中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新编原创诗词精选二十五首 篇3

金碧辉煌的太阳,

从铺满彩霞的大道上,

携着美丽的春天,

来到了神州人间天堂。

连声爆鸣的春雷,

像轰天的礼花燃放;

细润如绵的春雨,

在丰腴的土地流淌;

委婉动听的春歌,

激荡于田野和沟塘;

浓烈甜蜜的春意,

把那挚爱友谊延长……

春是禾苗的摇篮,

春是丰收的曙光,

春是进军的号角,

春是胜利的标榜。

眼观这春色满园,

有说不尽的欢畅;

耳听这春曲回旋,

如步江南的水乡。

拥抱你啊美丽的春天,

我已展开巨大臂膀;

赞美你啊多情的春天,

我正放歌世界东方……

除夕抒怀

苍穹中不息的星移斗转,

春夏秋冬依次轮换。

除夕这全年最后的时日,

盛装启幕引来了普天狂欢。

玉兔刚卸下丰收的硕果,

金龙跃出沧海已奔向人间。

兄妹俩配合得如此默契,

恭迎咱祖国美好胜景无限。

听!长城内外欢歌笑语;

看!大江南北爆竹连天。

万众狂欢辞别了旧岁,

唤来又一个崭新的农历年。

大红灯笼光彩夺目,

门前对联昭示国泰民安。

新春的祝福传遍四方,

回荡在亿万人们的心田。

这除夕绚丽的烟火,

恰似起跑线上的号令弹。

这除夕滚烫的饺子,

为人们补充了新的能源。

洗去往昔沙场的风尘,

迎接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不分男女和老幼,

打拼才是唯一的信念。

凭借祖国盛世年华,

喷发出自己的智慧才干。

向世界发出挑战宣誓,

信手拿下一切科学尖端。

送走了今年的除夕,

明年除夕离我们不会太远。

那时的你我和他啊,

回眸看看一年的成绩单。

捷报铺天盖地飞来,

我们必定会欢腾一片。

歌声将更加高亢嘹亮,

笑脸胜过那国色天香牡丹!

在这欢庆时刻

在这个欢庆时刻

迎来了亲朋贵客

彩球伴礼炮腾起

亮喉正流淌欢歌

一杯杯共饮美酒

一遍遍贴身拍摄

一次次互相拥抱

一声声道出祝贺

祝贺啊热烈祝贺

祝贺您(新婚、生日…)快乐

在这个欢庆时刻

穿戴上千姿百色

掩不住满脸喜悦

舞出来倾心快乐

一杯杯共饮美酒

一遍遍贴身拍摄

一次次互相拥抱

一声声道出祝贺

祝贺啊热烈祝贺

祝贺您(新婚、生日…)快乐

把最爱献给祖国

祖国母亲的形象,

最美最棒。

黄山黄河,

长城长江……

祖国母亲的乳汁,

最甜最香。

浓浆浓情,

人壮人旺……

走遍世界各地,

跨海留洋。

总痴心梦想,

寻觅天堂。

一次次落空,

一回回忧伤……

转目翘首神州,

东方朝阳。

正升腾希望,

尽显辉煌。

一阵阵欢笑,

一声声歌唱……

祖国啊母亲,

永远依偎在您的身旁,

不再到处流浪;

母亲啊祖国,

倾心维护着您的尊严,

奋力撑帆助航。

歌唱伟大的党

苍苍茫茫

浩浩荡荡

前进着祖国人民

领头的是共产党

面对喷薄红日

看到党的伟岸形象

光照神州

无比辉煌

面对凌云山峰

看到党的无比高尚

一心无私

倾洒希望

面对浩瀚大海

看到党的胸怀宽广

容纳百川

激浪歌唱

面对朝气北京

看到党的凝聚力量

千军万马

举旗跟上

我热爱前进中的祖国

更赞美伟大的党

是党扭转了历史乾坤

谱写出新时代华章

咱最爱北京城

高天的云

五洲的风

跨洋越海

浏览许多名胜

那纽约巴黎

东京和伦敦城

论历史厚重

比文化传承

哪个也赶不上

咱首都北京城

四合的院

香山的枫

穿街走巷

饱览无数名胜

那前门颐和

皇陵和故宫城

观建筑恢弘

比民风纯正

谁看都会赞美

咱首都北京城

牵着世界走

牵着世界走

一切都会有

咱的名字叫人民

天地之问是强手

历史车轮滚

路经千万秋

咱的双眼瞄方向

所到之处铺锦绣

魑魅魍魉袭

难压高昂头

咱的手臂挥出去

重拳之下尽尸首

牵着世界走

一切都会有

咱的名字叫人民

胜利之后更加油

常想咱老妈妈

风追云彩蝶恋花,

游子在外常想家。

日夜时刻在怀念,

咱家中的老妈妈。

妈是生命的帆,

妈是开路的耙,

妈是雨中的伞,

妈是储钱的匣,

妈是御寒的衣,

妈是护足的袜….

妈是最美的花朵,

全家艳丽的朝霞。

想家首先要想妈,

nlc202309022043

妈妈厚恩比天大。

比天大,

比天大!

握着妈妈的手

坐在妈妈床前,

望着脱相瘦脸。

紧握她那双手,

泪水湿润眼边。

往事如烟翻腾,

围绕脑际盘旋。

妈妈勤奋双手,

重新呈现面前。

正是妈妈这手,

托我降临世间。

破开人生航路,

扬起生命风帆。

正是妈妈这手,

烹饪三餐香甜。

教我会写汉字,

翻书查阅字典。

正是妈妈这手,

带我步入校园。

每天早晚接送,

难题化解指点。

正是妈妈这手,

掰开精打细算。

老少丰衣足食,

从未缺吃少穿。

正是妈妈这手,

济贫扶困救援。

彰显高风亮节,

美名亲友流传。

正是妈妈这手,

举起发出誓言。

忠于伟大理想,

宁愿碎尸万段。

突然闷雷炸响,

妈妈阖上双眼。

手已僵硬冰凉,

离开自创家园。

告慰妈妈安息,

晚辈永傲风范。

妈那不朽的手,

会在儿掌再现。

当我们端起饭碗

当我们端起饭碗,

只知为了饱餐。

里面背后一切,

究竟能有几人看见——

农家劳作汗流,

顶风冒雨耕翻。

禾苗遭遇旱涝,

悲痛哭红泪眼。

披星戴月贩运,

脚下颠簸路远。

忍饥少睡兼程,

压损腰背臂肩。

掌厨早起晚睡,

忙做一日三餐。

挎篮奔走采买,

忍受火燎油烟。

当我们端起饭碗,

须思其中艰难。

珍惜来之不易,

感恩世人奉献!

都拿出一小把

祖国本是咱的家,

兄弟姐妹你我他。

个别遇困众来帮,

任何危难都不怕。

掏出平时零用钱,

每人献出一小把。

点滴施舍汇聚起,

能超金山万倍大。

啦,啦,啦啊,

啦,啦,啦——

祖国本是咱的家,

兄弟姐妹你我他。

个别遇困众来帮,

任何危难全不怕。

掏出平时零用钱,

每人献出一小把。

人问互爱暖流淌,

浇开心田幸福花。

啦,啦,啦啊,

啦,啦,啦……

咱是筑路工

咱是筑路工,

英雄胆气豪。

挥镐刨开路,

地球跟随摇。

抢先日月走,

追赶四季跑。

夜卧星稀疏,

晨起迎破晓。

哪处有咱在,

哪处车轮到。

哪里修成路,

哪里传来笑。

咿呀嗨,呀呼嗨……

咱是筑路工,

英雄胆气豪。

任凭风雨狂,

无惧雷电闹。

大地织出网,

江河架起桥。

高山凿长洞,

沙海铺通道。

哪儿有咱在,

哪儿汽笛叫。

哪里修成路,

哪里歌声高。

咿呀嗨,呀呼嗨……

人海脚步

人海之中看脚步,

快慢成败知分晓。

有的奋勇往前冲,

恰似钱塘涌江潮。

事业辉煌昭日月,

耳听凯歌举旗跑。

有的慢悠随大流,

胸无大志不思高。

一生平庸少见奇,

身后只留白纸条。

有的像簇小水花,

原地踏足梦逍遥。

搓麻倾杯醉歌舞,

饕餮三餐等死到。

面对世问众过客,

懒惰悲哀勤欢笑。

话说人生符号

人生倒也十分奇妙

说到底只不过是一堆符号

起步后一连串逗点(,,,,)

生命终结时划上个句号(。)

走到半途分界线

中间显示又有个分号(;)

回眸已经走过的道路

成功者脚下步步惊叹号(!)

那些碌碌无为平庸辈

留下了似泪长流的省略号(……)

仰望前面遥远的未知处

难料何时闭眼横尸倒

只好听天由命耐心去等待

脑海里悬个大问号(?)

但愿一切平庸化铿锵

每个人都能多点些惊叹号(!!)

清官谣

瞧咱乌纱美,

孰知清官累。

几载从政史,

一把辛酸泪。

明见刀光闪,

宏图成堆废。

暗有绊脚索,

想干难拔腿。

上靠常打点,

下须填饱胃。

违心跟随转,

忍辱含垢悲。

求得自身净,

丢掉陪酒杯。

辞职返回家,

甘当平民辈。

风雨不再袭,

能把好觉睡。

欢喜无忧患,

何乐而不为!

当我有一天倒下

当我有一天倒下,

舍去后事繁杂。

只盼党旗覆盖身上,

陪送几朵鲜花。

一生忠诚镰刀斧头,

奔走祖国天涯。

清贫无奢吃尽苦,

残居陋室安上个家。

今世挺身奋斗中,

从来就不想图个啥。

只是为了这一刻,

丹心涅粲能升华。

妈妻之歌

今生遇个贤内助,

享受愉悦忒快乐。

长年倾心爱丈夫,

一肩双挑当讴歌。

宛如是个慈良母,

真情甘洒全施舍。

nlc202309022043

细剪指甲洗双脚,

浑身上下把足涉。

昼供美餐夜送情,

温柔贤惠无隔阂。

成天围绕身转游,

形影不离双飞鹤。

终生相逢此妈妻,

逍遥自在谁比得。

若想拥有怀中宝,

尽在恋深心贴合。

孩他妈

咱家孩他妈,

心中玫瑰花。

百里难挑一,

今生就爱她。

头脑勤算计,

当好装钱匣。

一块分几瓣,

当成十元花。

起早爬半夜,

献身料理家。

堪称好帮手,

谁都竖指夸。

三餐忙厨房,

腰间围裙扎。

巧手烹菜香,

每顿有鱼虾。

老小衣衫净,

频换无疵瑕。

众人堆里站,

瞧看眼不眨。

吃苦抢在先,

甘心做牛马。

从来没怨言,

常咧笑嘴巴。

全家蛮和谐,

互敬无吵骂。

每人心里头,

成天乐开花。

俺有好心愿,

送给妇道家。

女人学这样,

快成好孩妈。

神厨娘

咱家厨娘真不凡,

亲朋好友皆夸赞。

自创菜谱百十种,

酸甜苦辣味美鲜。

刀落切出彩云天,

勺起端来百花艳。

招致蝴蝶频飞临,

蜜蜂闻香绕身转。

蔬菜鱼肉本寻常,

经她手做吃不厌。

五谷杂粮摆上桌,

粳米白面更香甜。

巧手揉面抽金丝,

盘圈小饼脆里软。

煎炒烹炸重特色,

调料主次从不乱。

一日三餐享清福,

精神爽快身康健。

终生得此好厨娘,

逍遥自在赛神仙。

我的梦你的心

我的梦

重复着你的梦

你的心

包含着我的心

甜甜梦里各牵挂

心心相印互贴紧

把爱灌注脑海

让情永久崭新

携手迎接风雨洗礼

共同收获爱情金银

历史见证你完美

恋歌送给你强音

凝望窗台上花盆

每当凝望窗台上

你留下的花盆

就仿佛见到

你又重新现身

那红玫瑰蓓蕾瓣

好像你的甜唇

泛艳的叶片

宛如你脸颊红晕

风吹摇动枝蔓

恰似你飘逸衣裙

已经洞察出

这凝聚你的牵魂

守住遗爱沉香

尽享着无尽温存

唱给妹妹的歌

妹妹的脸

红艳艳的绸

哥哥我痴迷望

总是看不够

妹妹的恋

浓稠稠的酒

哥哥我满口尝

时刻醉心头

感受妹妹的温柔

日夜乐无休

闻听妹妹的笑语

牵紧多情手

你我追逐甜蜜爱

大步流星走

咱俩横下一条心

相携到白首

献歌美容专家沈宝琴

碧水绿荫,

百鸟栖林。

聆听那太子城里,

传出一曲曲琴音。

丝丝入耳,

声声动心。

美妙绝伦,

耳目一新。

一曲《顷心孝母》,

道出无悔辛勤。

古有二十四孝,

今时龙女跟进。

世人皆奉楷模,

美名传遍远近;

一曲《高山流水》,

寻觅四海知音。

春秋伯牙子期,

浓情再现如今。

结交兄弟姐妹,

酷似家人至亲;

一曲《戏水鸳鸯》,

演绎爱情致尽。

梁祝如影相随,

难抵开启胸襟。

巾帼独领风骚,

须眉应惜真金;

一曲《妙手回春》,

打造青春降临。

华佗虽是神医,

顿时掩面身隐。

技高盖世压群,

世间唯有宝琴。

碧水绿荫,

百鸟栖林。

聆听那太子城里,

传出一曲曲琴音。

丝丝入耳,

声声动心。

美妙绝伦,

耳目一新。

赠挚友徐必如

南飘的云儿,

助推的风。

我委托的信使,

飞离了山城。

带着木兰花,

红叶丹枫。

送去我的祝福,

心底里真诚。

让时光倒流,

重现初逢。

闪亮帅气小伙,

笔健才华丰。

燕东大地上,

遍响足声。

采写每篇华章,

接连获众捧。

岁月催鬓白,

难忘友朋。

但愿情谊不老,

比翼超大鹏!

挽歌送西归

序言:辽宁省政协文宣委主任

委员李进兴,生前与我在辽宁日报社

共事多年,交情甚笃。惊闻过早离世,

捶胸顿足,痛不欲绝。

那是个静谧的夜晚,

透过窗棂间,

皎洁的月光,

洒满了地面。

我正拖动鼠标,

点击着键盘,

一个噩耗从网上划过,

闪现在眼前。

此时我惊心不已,

泪水掩面后似乎看见,

李进兴正安详平卧,

宛如恢弘的雕塑一般。

那情致神态,

仍不减当年。

今生中最好的挚友,

竟这样撒手人寰。

往日的情景,

顿时间浮想联翩:

你待人厚道,

礼让过谦;

你奉献人生,

昼勤少眠;

你神笔生辉,

妙语警言;

你送与朋友,

情重如山;

你留给家人,

书稿诗篇;

你品德高尚,

日月行天。

你锁住人心,

留下了赞美一片。

我告慰亡灵,

掏出心肝。

你未竟事业,

由我接力承担。

在新时代画卷中,

让你英灵再现……

诗词美文精选 篇4

第1周

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学前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教材小册子;

2、学生背诵诗词美文精选下册1—6课; 活动过程:

(一)导课:

整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体感知

这五首古代诗词,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1—4页,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2.同学们看你们读的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3.4.5.6.7.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教师示范读,生齐读 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

(看插图,查资料,展开想象,借助工具书)

(三)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学习古诗词。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准备表演。3.学生交流,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期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第2周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什么吗?”生答“诗仙”。

教室问:“那你们知道谁被称为“诗圣”吗?今天我们将欣赏到他的作品,他就是杜甫。”

二、自由诵读,整体赏析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可以选择一首来读。3.教师纠正读音和语调。

4.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首诗,并借助下面的注释想想这两首诗大体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探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用“?”标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开始吧!

5.各抒己见,阐述诗意。

三、再次朗读,熟练成诵 学生自由展示朗诵古诗。

四、总结

杜甫不仅是一位满腹经伦的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圣。他的血脉感情总是随着国家的命运跳动,他的诗中有很多都渗透着强烈执着的爱国之情。请大家课后多读读杜甫的诗篇,进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好吗?

第3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了唐代诗人的古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代几位诗人的作品。宋代的诗人你了解哪些呢?

学生回答(可能会答苏轼,苏洵,王安石、辛弃疾等)请同学们打开第9页至17页。

二、初读古诗词 1.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诗意。

四、诵读比赛

1.挑选这几首古诗中你最喜欢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准备,练习。3.朗诵比赛。

五、小结

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第4周

教学目标

1、吟诵苏轼的6首诗词。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3、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时,进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学生自由发言,对苏轼的了解。

三、欣赏苏轼的作品《浣溪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子由渑池怀旧》《卜算子》《临江仙》《定**》。

四、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教好的同学诵读。

五、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你喜欢的一首诗词,可以相互讨论帮助,教师提醒重点。引入画面赏析,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点评,最后点出某一首诗的意境,最后个人吟诵。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十条。

第5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想象和写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

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 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日出江花红似火”——

“竹外桃花三两枝”——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板书:游园不值)

二、以读为主

品味诗韵

(一)初读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二)细读

1.一首古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你们从诗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想亲眼看看这美丽的春景吗?(播放视频画面)

2.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现在,我们就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并结合注释来细读古诗,独立思考每一行诗的意思,遇到有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商量讨论。

3.指名交流对诗的理解。

4.用引读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师说诗意,生对出相应的诗句。)

(三)品读 1.这首诗既写了事,又写了景,你觉得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多种方式练习朗读:打着节奏读、摇头晃脑地读、带着表情和动作表演读、和同桌比赛读、放视频画面入情入境地读„„)

3.虽然宋朝离我们已经上百年了,但这首古诗仍流传至今,特别是诗中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关”和“出”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到底是谁想关住春色?关得住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锢的,它们会冲破牢笼,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发展生长起来。让我们再次吟诵这千古佳句吧!

(四)研读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三、连接教材

丰富认知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常到诗词美文精选中有很多古诗等着我们去诵读、去感悟、去积累呢!

第6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欧阳修吗?今天我们来欣赏欧阳修的作品。(出示古诗)出示诗词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了什么?

2、感受诗句中营造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朗诵。

第7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达到流利地朗读诗词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作品,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他的作品。《蝶恋花》、《木兰花》、《浪淘沙》、《青玉案》。

二、分小组,朗读,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朗读的方法:停顿长短,声调高低,语速快慢,声音强弱;要求朗读展示的时候,方式新颖。)学生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

*读的要求:正确、通顺、有感情。

*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朗读示范。

三、朗诵比赛

进行朗诵比赛,可以个人,可以小组。

四、教师总结

第8周

教学目标

1、读《咏柳》《春日》《木兰花》,了解大意。

2、、熟读成诵。

3、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美文欣赏

1、读《咏柳》《春日》

(1)初读(读通、读中感受、背诵)(2)了解古诗大意。(3)找出古诗中名句。

2、赏《木兰花》(1)初读,多读,读通(2)熟读成诵(3)名句

三、总结

让我们走进经典,爱上经典,诵读经典,做有内涵的中国人。

第9周

教学目标

1、学习《苏幕遮》《御街行》,了解大意,感受诗词意境美。

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接着走进古典文学,去感受诗词的美丽和精深。

二、学习过程

1、自读《苏幕遮》

2、多读,感悟

3、意思分析

4、熟读成诵

5、学习《御街行》(1)初读,读通顺(2)反复读(3)赏析

三、展示诵读

四、教师总结

第10周

教学目标

1、赏析《千秋岁》《一丛花》《天仙子》《青门引》,了解张先。

2、熟读成诵。

3、感受古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文学家,今天,让我们走近张先,去了解他的作品。

二、学习古诗

1、赏析《千秋岁》(1)初读(2)反复朗读(3)师带领赏析

(4)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2、学习《一丛花》《天仙子》

3、自读赏析《青门引》。

三、自由交流感悟,关于诗词,关于作者。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古诗词。

第11周

教学目标

1、理解《渔家傲》《凤凰台上忆吹箫》,了解大意。

2、熟读成诵。

3、了解诗人李清照。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位女诗人的作品,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 介绍诗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学习古诗词

1、学习《渔家傲》(1)初读古诗(2)熟读成诵(3)简析古诗词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学习《凤凰台上忆吹箫》(1)师范读(2)生初读(3)赏析(4)背诵

三、总结

第12周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刘永作品《蝶恋花》、《采莲令》、《雨霖铃》。

2、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词

1、初读,读通顺

2、师范读

3、学生朗读,熟读,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

5、师生共同赏析。

6、试着背诵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13周

教学目标

1、走近诗词,增加积累,扩充知识面,激发兴趣。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诵读水平。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及诗歌朗诵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2、诗歌朗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歌

1、学生分组完成诗歌的搜集,可以利用网络,书籍,报刊等找出你自己喜欢的诗句。

2、小组讨论完成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归类,可以分别分为以下几种:

(1)有关描写山的古诗句;(2)有关描写水的古诗句;(3)有关描写花的古诗句;(4)有关描写草的古诗;(5)有关描写树木的古诗句;(6)有关描写日、月的古诗句;(7)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3、展示古诗词(各组分别展示自己总结的古诗词对垒,看看那组最优秀,评出优胜者)

二、走进古诗词

(一)人物竞猜

教师以ppt的形式出古诗里的名句或典故,文学常识等,让学生猜作品涉及到的人物典故,此项设计15个小题,每题10分,每组轮流各一道必答题,后抢答。

(二)说一说

1、名句接龙,模仿词语接龙的方式,教师出上句或下句,学生对出相应的句子。(以上两个环节中,学生则是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时间到后立即停止,其他成员不得补充。)

(三)考一考

同学们根据ppt提供的要求背诵诗歌或填词语,这个环节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说出符合条件的词语和诗句,必答题按小组依次轮流,抢答题则按照在老师说开始后,以最先举手者优先。

(四)诵读评比。各小组积极准备,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以诵读的方式展示古诗词,读后评出优胜者。(同时强调朗读的技巧,注意读时的音节、重点字、情感的突出等。)

(五)各小组在出示的诗歌或自选一首诗集体朗诵,限定一首。(四、五两个环节整个过程中的评委由各组的评价组长担任,本组展示时本组评价组长不参与打分。并选两名学生汇总分数。)

三、教师小结

总之,苏轼有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通过诵读活动,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学生的血脉中流淌;让灿烂的文化智慧支撑起他们的人格脊梁,让经典诗文的馨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第14周

教学目标

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做一个最好的你》诵读录音,引出“诵读的定位 ” 何谓“诵读”,它既包含有朗读的基本特征,又合理运用了朗诵的相关手段,它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诵读注重在读中想像、体会,想像描绘的情境,捕捉每篇课文特有的语感,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融进诵读的声音,使之生动丰满,引人入胜。

第二:诵读的前提是多读熟读。古人云“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的过程中,一次次体会,一次次理解,课文的语言连同它丰富的内涵,自然而然会烙在人的脑海里,让人铭记不忘。

第三:诵读讲究音韵节奏的变化。结合具体语境使节奏、声调相应地富于变化,准确生动地表现课文的内容与情感,在声音形象上体现出美感。

三、按照诵读的要求,学生自由诵读。

(一)准确认读词句,整体感知课文.(二)透彻理解内容,感悟思想情感。

(三)用心内化传情,实现语言积累。

四、美文诵读欣赏 : 学生诵读展示

五、课堂小结(略)

六、结束语:诵美文,学做人。今日的诵读,仅仅是个美好的开端,希望同学们每天都置身于琅琅的诵读中,将诵读进行到底。

第15周

教学目标

1.把握美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提高美文诵读的技能和欣赏能力。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到目前已经欣赏了本册古诗词美文,今天来个朗诵比赛。

二、学生开始准备,可以个人,可以分组。可以朗诵古诗词,可以朗诵美文篇。

三、比赛朗诵

(1)学生朗诵。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四、教师总结

小寒节气诗词精选 篇5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i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

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g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

黄庭坚

曹侯黄须便弓马,从军赋诗横槊间。

阿瞒文武如兕虎,远孙风气犹斑斑。

昨解弓刀丞太仆,坐看收驹十二闲。

远方不异辇毂下,诏遣中使哀恫鳏。

吾闻斯民病盐策,天有雨露东南乾。

谢君论河秉禹贡,诘难I起安如山。

老郎不作患失计,凛然宜著侍臣冠。

愿公不落谢君後,江湖以南尚少宽。

百城阅人如阅马,泛驾亦要知才难。

盐车之下有绝足,败群勿纵为民残。

官焙荐璧天解颜,瀹汤试春聊加餐。

子鱼通印蚝破山,不但蕉黄荔子丹。

道逢使者汉郎官,清溪弭节问平安。

天子命我参卿事,奋然相对亦可欢。

回波一醉嘲栲栳,山驿官梅破小寒。

进入小寒,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等,为过节作准备。

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

黄庭坚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清远舟中寄耘老

苏轼

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O吹花散烟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浣溪沙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

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

绿窗还是五更天。

望梅

无名氏

小寒时节,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

信早梅、偏占阳和,

向日暖临溪,一枝先发。

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

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

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

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

且大家、留倚阑干,

对绿醑飞觥,锦笺吟阅。

桃李繁华,奈比此、芬芳俱别。

李煜诗词精选 篇6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 李煜《赐宫人庆奴》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 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 李煜《喜迁莺·晓月坠》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菊花开,菊花残。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篇7

一、古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

许多人都认为广告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广告的存在。而且,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还十分久远。

还记得大诗人李白的《客中行》吗?诗中写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其实是李白喝了兰陵美酒之后写的一首广告诗,通过寄情诗画的语言把兰陵酒的色、香、味巧妙地描绘出来,让人心驰神往,一饮为快。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苏轼为卖油煎馓子所作的这首七言诗,也是流传千古的广告诗。“玉”“碧油”“嫩黄”几个词将馓子的色、香、味描述出来,让读者对馓子的美味向往无比。此诗句句押韵,易于记忆;文词优美,清新自然,引发联想,堪称佳句。

由此看来,我国古代不仅有广告,而且还与当时的诗词有着密切联系。而我国的古典诗词也为广告提供了文化底蕴,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现代广告与中国古典诗词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广告更成为传播各种社会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现代广告中,尽管运用了声、光、电、色彩等多种手段和表现方式,但语言文字依然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告的灵魂。因此,广告人往往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增强广告语言的生动性、艺术力和感染力。这样,古典诗词自然而然就越来越受到现代广告的青睐。比如某房地产公司用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作为销售广告,树立了企业亲善的社会形象;济南某广告公司则以南宋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语印在公交车车体上。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千古佳句灿如星河,这是现代广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意境、音韵都很美,现代广告可在这些方面加以运用和借鉴。

(1)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艺术,意境美是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而古诗词恰好能够提供给广告创作美的意境。某月饼的广告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优美的古诗用在月饼这一象征人们中秋团聚的食品广告文案上,不仅能够以语言的优美吸引人,同时,还能运用古诗的象征意义和诗的本意即对忍受别离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创造一种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虽不能一起花前月下,但可以共享一轮明月。而“江南春别墅”以“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为广告文案,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此诗采用比喻、夸张、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以“红、绿、蓝”富有鲜艳色彩的词将千里江南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用这首诗作为广告文案,让人读之就像看到一幅优美的江南山水风景图,引发无数游子的悠悠思乡之情,其宣传效果可想而知了。

(2)古典诗词的形式之美也是现代广告借鉴的亮点。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诗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被北京某公司用作“学府园”的广告文案。此广告告诉人们:来这里的都是高雅超然的文人墨客。这句诗作为广告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颇佳,学府园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展现在顾客面前。还有,爱护树木的公益广告“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是仿造唐诗《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中的后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当花儿盛开,可以欣赏的时候,就必须赶快欣赏,不要攀折花朵,留下那空无所有的枝。仿拟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广告语言诙谐幽默,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诗词精选 篇8

古诗词作为国人针砭时政、直抒胸臆或记录生活的一种途径,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生命力始终旺盛[1]。

一、中国诗词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

早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我国诗歌就已产生,而其诞生的标志是《诗经》的出现。《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收录了诗歌近305篇,主要由“风”“雅”“颂”3个部分组成,诗歌的初起阶段是作为民歌或者民谣而存在的,均可以配乐演唱,所以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诗经》也是第一部广为流传并记录下来的关于人民生活和想象的描述,采用赋、比、兴3种方法表现,句子很短,多为四言并含有很多的重章叠句[2]。

以六言和七言为主的新诗体楚辞起源于战国后期,此种诗歌表现方式也被誉为“骚体”。在摆脱《诗经》的格式后,创作者在楚辞中使用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的形式来达情言志,因其句子多便于口语化,因此在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较多,屈原所创作的《九歌》《九章》等就诠释了楚辞的这一表现特征,尤其其代表作《离骚》,全文多用“兮”字,文辞整体运用更具有楚文化的特色。楚辞的出现和表现模式的创新,为中国古代诗人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应用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诗歌的创作者逐渐脱离了劳苦大众,而更集中在“读书人”的身上。

《诗经》和楚辞是诗歌后来发展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风骚”,它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并且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方面入手进行创作,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中国古代历史才得以保全,并有迹可循。

汉代前期,由于执政者对音乐的关注,音乐中可以做为歌词出现的文字就被系统的收集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乐府诗”[3]。在汉代时候,文人所创造的诗歌寥寥无几,而汉乐府民歌“乐府诗”以其记录现实主义和感慨现实生活的特点,成为汉朝时代诗歌的精华。汉乐府诗也叫乐府民歌,比较通俗易懂,侧重点在叙事方面,表述手法则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要方式。《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最杰出的叙事诗代表之作。其中《孔雀东南飞》不但是我国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叙事诗,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诗篇。在乐府诗的影响下,中国的诗歌开始往五言诗方面发展。

汉末魏晋时期,由于国家的动荡,诗歌开始被冠以个人色彩,以曹操三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例,他们的诗作大多以人民疾苦和当时的时代动乱为主,借此来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当时的诗歌大多出自建安诗歌。之后在魏晋向后面朝代的过渡期,“竹林七贤”中嵇康开拓了四言诗,而阮籍以规模较大、内容较为丰富的82首《咏怀诗》成为我国个人抒情五言组诗的鼻祖。西晋太康年间,诗歌开始向华丽的辞藻、文采雕琢堆砌方向发展。东晋玄言诗[4]在当时非常热门,东晋末年田园风格的诗歌才开始调节了当时的文风。田园诗歌以陶渊明为主要代表,风格自然淡雅,这对唐代山水田园派诗歌的产生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出现将中国诗歌从玄言诗推向了山水诗。这个时期七言古体开始登上了文学史的舞台,借诗抒发诗人的愤世嫉俗,这也为后来唐代的七言奠定了基础。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依旧畅行无阻。《西洲曲》作为南朝代表作温婉清丽,而北朝则以粗犷刚健而闻名,《木兰诗》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5]。

中国诗歌最黄金的时期就是唐代。在这个时期它才完成了诗体的架构和内容的健全及完善,众家崛起也为各种风格的诗歌作品增加了个人特色。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慷慨激扬的边塞诗、浪漫主义的山水诗、现实主义的纪实诗以及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诗、讽喻诗、散文诗等争奇斗艳,自成一派。晚唐时期,诗歌出现了感伤和借古论今的诗风,七言和七律在此时大行其道,而诗歌的题目也开始更加的人性化,“无题”诗[6]的产生更是让中国诗歌从神坛走到了诗人的生活当中。

宋诗更注重用诗来喻政,表达蜿蜒幽深,重在意境的渲染,而唐诗主要在整体的情韵方面,用境界来表达诗人的内心和眼界,俊朗开阔。宋诗开始把中国诗歌向议论和散文化方向发展。到宋末,爱国诗成为一种潮流。

(二)中国词的起源和发展

词是一种新的诗体,是为了配合燕乐演唱而出现的,与诗歌一样起源于民间,最早的表现方式是敦煌曲子词[7]。中唐之后填词的文人开始增多,晚唐时期“花间鼻祖”温庭筠成为文学史上第一个高产的词人,他为词规范了词体,他的花间词风影响到了五代时期。《花间集》作为第一部文人词集出现的时候,清丽疏朗的文笔带动了词的发展。五代时期的词风从清丽转为压抑,内容从对生活的描述转为书写思念故国之情和国家灭亡之痛,或者借助词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宋代词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个人的离愁别绪开始增加了开阔的境界和苍凉的格调,而大量描写相思的慢词的出现,更是让词接近了平民生活,通过铺叙或者白描的手法,将词人或者词内人物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苏轼豪放派词的改革,让词开始脱离音律的束缚而独立成一种新的抒情诗体。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开创了“易安体”,用白描的手法,描写闺情和离愁家恨,与南宋初期的词人一起,以词作为对抗世界的武器。南宋后期,词由爱国主义风格步入了格律词派。词的衰落期在元明,而清代词又开始复苏,并逐步纳入社会生活,借词进行社会影响力的发散,从此诗词与政治就真的密不可分了。

二、关于中国诗词的魅力

(一)语言魅力

诗词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散发着魅力,进而完成了其诗体和词体的改造,而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趣等都与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度凝聚的语言艺术魅力。中国古代的诗词可谓一字千金,凝练是一种必须用紧凑、精炼、简单的文字概括事情的功力。“不知碧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里,一个“裁”字一个“剪”字将春风骤然的拟人化,生动传神的再现了一个绿叶生长的全过程。“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皆出。关于凝练,唐朝有个典故是贾岛的“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因为不满意这个“推”字,贾岛一直苦恼,韩愈听到这个消息,提笔写下一个“敲”字送给贾岛,贾岛茅塞顿开拍案叫绝,“敲”字在月下别有韵味,由此二人深厚的“诗词革命友谊”之路开始,中国的词语界也多了一个“推敲”二字[8]。中国传统诗歌的凝练手法在词中也有体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一句,一场雨后,润绿的叶子,打落了娇艳的花,仅一个“肥”字、一个“瘦”字便将叶子和花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精炼的语言都需要反复的推敲和锤炼,当时文体的格式限制也对这种字字珠玑的情况是个推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不仅是当时诗人如杜甫、卢延让自身的写照,也是当时和之前所有诗人词学家们的整体心态反应。中国古诗词能保留下来千年的文化底蕴,就是靠这些文人的呕心沥血和诗词的言简意赅却又极为丰富的内涵所延续的。

其次,一诗一境界,一词一世界。古代诗词对物象和生活的描述上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和鹊本来就是两个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事物,可是诗人简单的用一个“别“和“惊”字就将明月慢慢的升起,而乌鹊偶然在夜间划过的场景生动详实的表现出来。

人的想象力是最可怕的,古代诗词就植根于这种想象力之中,继而取得长足的发展。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9]诗是一种意境,而词更以境界为上品,但凡名句我们都可以看出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境界和意境,这不仅是当时场景的反应,也是作者的心境反应,当然就境界来说也分写实派和理想派,但是无论哪种,都会把一定的历史时期的风貌展现出来。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所蕴含的魅力还表现在绝句中,“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8个字将杨贵妃的骄奢淫逸暴露无疑。本来红尘一骑应该是非常急的事情,比如快马边关捷报或者说边关吃紧等,可是最后一句点题,原来是荔枝。“无人知”3个字更是将这种中国人的幽默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果真无人知么,那么后来动乱是由哪里来的呢,28个字,前后历史的缩影,不得不说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古代人的无穷智慧是完全丝丝相扣的。

(二)中国诗词的意境魅力

西方的诗歌一般来说是与剧情为主的,被认为是具有场面感的美学主义。而好的艺术效果是需要诗人与读者能产生共鸣才可以达到和实现的。这具有双向性,比如诗人或者词人将完成的作品用开放或者未开放形式对读者展出,而以其意境来诱导读者的想象力,这在中国古代诗词里所具有的是一种类似于或者“含蓄”或者“空灵”或者双方都处于模糊的相互试探的猜测,而在近代则用“朦胧”的说法将其提炼,因为位于文字的两端,究竟作者第一时间的想法如何,读者再如何也无法体会到,反之对于作者来说,他想表达的意思,也是用语言无法完全准确的形容的,这样就导致了隔着一层纱进行创作和理解,而这种朦胧的美,构成了中国诗词的意境。

言不尽而意在于言外,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这种与西方所谓的“未完成美学”[10]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在表达上存在着3种意境。一是作者自己的意境,二是作品表现的意境,三是读者理解的意境。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根据自已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及以往的现实体会对诗词进行翻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会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这也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再次创造,古典诗词中意境中的含蓄朦胧美更是能诱导读者的参与。

中国的古典诗词讲究音韵和对仗和谐,这样在吟诵的时候可以朗朗上口,吟诵和对韵脚的描述也对整个意境有着帮助作用,所以会出现如行云流水一般婉转清爽的诗歌体验,具有丰富韵味的诗词却可以平民化这也是古典诗词魅力的最大反应,源自民间,又可以回归到自然,即便是幼儿都可以理解和诵读,这也是其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一。而音律的平平仄仄相互协调,首尾音律和谐,严谨的音律规范,完整的格式系统,让看似感性的中国古典诗词表达却体现出更加理性的特征,这些都是现代和西方的诗歌中无法延伸到的领域。

中国古典诗词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格式和无限的魅力中外传诵,源远流长。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以“国学”热潮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市场上,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艺术素养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诗经.中华书局,2006.

〔3〕何灏.浪漫古典行:开到荼縻(乐府卷).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09.

〔4〕张廷银.魏晋玄言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

〔5〕刘梦芙.山水诗百首.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6〕王蒙.双飞翼.三联书店,2006.

〔7〕汤涒.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朱光潜.咬文嚼字.高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朱光潜.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中文自修,2004,(Z1).

上一篇:会变的云二年级作文下一篇:金融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