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2024-10-24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共13篇)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1

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却在欧洲地区兴旺发展。从其在欧洲的产生、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人们世代的信仰。作为西方文化的源泉,它烙印在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如文学、政治、艺术、社会生活等。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中文学的影响:基督教思想深入人心,影响各时代西方人民的精神,从而影响了文学创作。基督教在西方文学史上组要发挥了提供素材、思想融入、潜在价值影响的作用。提供素材是基督教对西方文学最广泛最直接的影响。基督教文化文本形式以《圣经》为主,将犹太民族的历史故事、宗教事件、民族风俗等接受过来,连同自身的福音故事和耶稣门徒事迹等,形成教会文学整体结构,成为后世创作源泉。受基督教影响,西方文学作品体现多种多样的主题,例如创世说、原罪说、禁欲主义等,通过“故事引用”、“寓意化用”等形式,来表现西方社会的生活环境。潜在价值影响是指基督教文化更深层次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超出狭隘的宗教思想,更深沉的宣传了真善美等人生价值,成为西方文学所追求的永恒价值。

基督教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以主流的思想地位引领着西方风文明发展的进程,特别是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它以《圣经》作为权力和信仰的来源,影响了西方政治中的人权民主、国家观、二元政治观及二元化权力体系。基督教尊重人权的传统思想,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很多重要西方国家都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人权思想写在宪法的开头。国家对于基督教来说是工具的体现,在道德上,它是罪恶的、低俗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统治工具。对于基督徒来说,国家无权干涉人类的精神生活,国家权力是有界限的。西方二元政治的产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表现为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的分割。在基督教的国家观及二元政治观的影响下,西方社会衍生“有限政府”的思想。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如建筑风格、艺术、节日习俗、生活观念、大学教育等方面。受基督教影响的哥特式建筑兴起于十二世纪中期的法国,随后很快传遍欧洲。哥特式建筑表现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这些教堂拥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修长的束柱、高高的穹顶,令人赞叹不已。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复活节和受难节这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圣诞节是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

《圣经》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在艺术方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三大巨匠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大部分取材于《圣经》。在音乐方面,《弥赛亚》《创世纪》等名作都取材于圣经。在哲学方面,中世纪的哲学就是被学者称为“经院哲学”基督教哲学,安瑟伦,托马斯阿奎那等著名哲学家都是圣经学者。

修道院院士认为,体力劳动是精神劳动的组成部分,培养了西方重实践、重手工的生活观念,所以科技不断发展,最终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从人文精神特质和文化发展角度讲,基督教为西方文化提供了精神、制度和物质的伟大贡献,基督教的教义及神学思想,对西方人文学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基督教已经渗入西方文化的血肉之中,特别是那种指向绝对价值的超越精神,已经成为西方文化最醒目的标志。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2

西方文明思想源泉以及基石以犹太教基督教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为主, 大部分文学爱好者以及作家在创作作品时, 均以基督教文化作为创作的基础, 构成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以及创作模式。所以,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以及理解西方文学, 本文以基督教文化《圣经》作为出发点, 重点分析英美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2、英美文学作品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2.1 对主题题材受到的影响

由于《圣经》具有较为相对广泛地题材, 并且有着戏剧对话体、寓言体、书信体、诗歌体、小说体、记叙体等多样化的体裁。例如, 《圣经》中《旧约 ? 创世纪》有关夏娃以及亚当受到蛇的诱惑, 将知善恶树上结出的果子吃下后, 受到逐出伊甸园惩罚的文学故事, 被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弥尔顿引入《失乐园》史诗中, 其以《旧约 ? 创世纪》作为例子, 以撒旦来比喻蛇, 诱惑人类始祖, 同时其率领众神抗争上帝。通过这样的故事对英国封建专制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进行隐喻。英美浪漫主义时期, 骚塞、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著名诗人在创作作品方面多采用夸张虚饰、矫揉造作的手法, 创作作品具有灵交神往、充满梦境幻觉、奇想妙构等主体感受。通常会选择基督教的相关内容作为创作题材, 通过基督教文化作为辅助, 使其宗教情感得到有效抒发。

2.2 对塑造人物受到的影响

大部分西方文学作品描述的人物中, 均能够找到《圣经》中人物的影子。例如,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喜剧中夏洛克对《旧约 ? 创世纪》作品中妙法生财的事件进行详细讲述, 辩护自己放高利贷并不是属于偷钱, 那么积累财物便属于积累福气。而《圣经》作品中《出埃及记》中对于摩西对上帝号召如何响应进行记录, 讲述其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在埃及苦难的环境中脱离。摩西斗争法老过程中, 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斗争精神全面表现。黑人在北美蓄奴事情, 将摩西作为种族的精神领袖, 渴望获得摩西的带领, 将苦难以及奴役全面摆脱。福克纳是美国相对著名的作用, 其创作的《走吧, 摩西》中, 将摩西人类同情、正义、尊严、荣誉等天性作为象征意义, 对由于现代文明导致道德沦丧的情况进行鞭挞。圣经《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家族成员的描述能够在乔伊斯德创作的作品《芬尼根守灵夜》描述艾尔克家族成员找到影子。梅尔维尔创作的《白鲸》作品中关于伊什梅尔叙事者的描述主要是以《圣经》中描述伊什梅尔坚持对知识追求的特征作为创作基础。

2.3 对构造情节产生的影响

人类精神生活中以宗教信仰作为文化基础, 其描述人类心理结构最深层次存在的文化。通常情况下, 深层结构的构建能够作为传承文化的连接桥梁。西方作家均是处于基督教文化环境中成长, 长时间受到感染, 所以, 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常会出现与基督教文化作品相关的情节。二十世纪后, 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觉得, 要想使西方人类精神危机得到拯救, 那么宗教信仰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艾略特在创作《大教堂的谋杀案》作品时, 作品中描述圣托马斯 ? 贝克特人物从受惑到主动献身的故事, 让人在阅读时直接与耶稣复活与受难的情节相互联系。十九世纪,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作品《古舟子咏》讲到, 白头翁会将好运带给水手, 但却无意间被老水手射杀。该作品暗指耶稣在“道成肉身”后, 却因为人类为了谋取富裕, 而惨遭杀害的情节。《愤怒的葡萄》属于约翰 ? 斯坦贝克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在作品中描述农民在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往西进行迁移的事件, 《愤怒的葡萄》在借鉴《圣经》描述故事的同时, 其故事结构和《出埃及记》的故事结构也有相同之处, 中间含有较为的感人情节也借鉴《圣经》的故事情节。英美文学作品中有部分结构情节虽然看着与《圣经》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同样是以《圣经》故事作为借鉴。

2.4 对语言风格产生的影响

1611年, 英美文学作品中“钦定本”英文《圣经》产生的影响力较为巨大, 其将英语的基本特征全面利用, 将原本的语言风格全方位体现, 具有形象生动、逻辑缜密、结构严谨、修辞讲究、文字优美、语言精练等特征, 文学价值相对较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 美国作家本杰明 ? 弗兰克林在《自传》中能够找到《圣经》中相对清晰的语言特色。虽然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主张创新诗歌形式, 其采用自由体诗歌的形式代替五音步抑扬格的形式, 其以韵律单位作为思想或者诗行属于首创类型, 但《圣经》同样是以韵律单位作为诗行。因此, 惠特曼在创作诗歌时同样受到《圣经》的影响。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故事均以基督教世界作为背景, 人物以基督教徒为主。

3、结束语

基督教文化中《圣经》属于圣书, 其审美价值以及艺术魅力相对强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圣经》对于人间的过失罪恶、是非曲直有着全面的记叙, 对于古人的理想、追求以及喜怒哀乐进行有效反应。《圣经》的影子均体现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所以, 全面了解《圣经》对加深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确保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欣赏以及学习英美文学。

摘要:基督教文化中《圣经》属于经典作品, 其给英美文学作品贡献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本文以《圣经》为例子, 详细的探讨基督教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文化,英美文学,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敏;科拉科夫斯基宗教理论及现代性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浅析基督教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 篇3

关键词:西方节日;基督教;观念意识

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汉族,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工作单位: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一、引言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节日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信仰,例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复活节以及感恩节都是基督教教会年历的传统节日。

二、追溯西方节日的宗教意义

(一)圣诞节

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是庆祝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最大的节日,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节日。圣诞节对每个家庭来说,意义也特别重大。只要有可能,离家再远的人也要赶回家里庆祝。《圣经》中记载耶稣诞生的年份被记为公元年。耶稣是由圣母玛利亚,因圣灵感孕,降在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恒。耶稣降生是为救赎人类,公元354年,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耶稣诞生的日子来纪念耶稣。公元440年,罗马教皇正式宣布这一天为圣诞节。为了纪念圣诞节,人们用圣诞树,并在圣诞树上装饰上彩灯、明星、和平鸽等。与此同时,彼此互赠圣诞贺卡并附上新年的祝贺等。圣诞树上的明星,以及书上的彩灯都象征着耶稣是世界的光。《圣经》中记载,当耶稣降生在马槽的当夜,天空中有明星闪烁。来自东方的三个博士带着自己的礼物,在明星的指引下来朝见耶稣。这也是为什么在圣诞节,人们要互赠礼物。

(二)复活节

《圣经》中记载着,耶稣由童贞女玛利亚因圣灵感孕而生,是为救赎全人类的罪孽,也称“救世主”。耶稣选取12名门徒,带着他们传教。后因被犹太教当权者仇视,被捕送至彼拉多手下宣判,被定十字架,三天后死里复活。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死而复活而定的。在西方国家,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当日(3月21日)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的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因此,复活节会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复活节(Easter)寓意着新生,代表着生命、光明、欢乐的恩赐者主耶稣再次回到人间。复活节前一天要举行夜间祈祷。复活节当天要吃圣餐,人们见面会说“主复活了”,然后开始互赠彩蛋,小孩吃兔子糖、讲兔子的故事。

(三)感恩节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西方国家的感恩节,是感谢上帝的日子。它的起源是源于17世纪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木船从英格兰出发,漂泊近三个月到达美国东南部港口。他们发现印第安部落无人居住就定居下来。但是冬天衣物缺乏,以及疾病侵袭,许多人没有存活下来。在第二年的春天,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印第安人的帮助,给他们种子,教他们打猎。为了感谢上帝给予的丰收与帮助,移民们举行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并邀请印第安人一起来庆祝。他们虔诚地向上帝表示感谢,放礼炮,举行宗教仪式等。与此同时,用自己猎取的火鸡以及自己种的南瓜、玉米等感谢上帝的恩赐。

三、西方节日影响下的观念意识

节日具有群众性、周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殊日子。它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由随意到定型、逐步发展和补充的过程,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力量的强大,人们更强调节日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表达。西方的宗教主要是为精神“孤独者”提供灵魂的依托。西方宗教的内容与“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工商业盛行所导致的个人生存中的孤独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西方传统节日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浓浓的基督教文化色彩,说到底是基督教的兴起和普及,工业社会商品经济代替了农业经济下的结果。那么宗教意识衍生出来的节日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基督教影响下的节日文化是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心理、性格等。西方社会的节日,更多的是挖掘个体价值,追求外张力,狂欢,神圣等是其影响下的主要观念意识。

了解西方一些主要传统节日与其相关的一些文化渊源,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西方国家的民族以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与我们有积极意义的外来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珍珠,卫华.西方节日活动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朱子仪.西方的节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基督教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篇4

巴顿毕业于阿莫斯特学院(Amherst),是牧师的儿子,作为广告业和公共关系业的先锋,他创建了著名的广告公司-BDO广告公司。

BBDO是全球较大的传播集团Omnicom集团的全资子公司,BBDO环球网络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广告公司,323间分公司遍布全球77个国家,雇员超过17,000人,2000年被评为全球最佳广告公司,年营业额高达149亿美元。在广告业内外,其在品牌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创意获奖一样闻名遐迩,除被冠以2000年和2001年“全球广告代理公司”之外,BBDO还在Gunn报告中被评为过去6年全球获奖最多的广告公司。

《耶稣最伟大的CEO》

作为非小说类的畅销书,从1925年3月到1927年12月的两年内,该书共出版27次。无论是关于大众宗教的还是关于讲述“成功”的书籍,它都可称为典范。巴顿展示给美国大众的是,如何在信奉上帝的同时享受非清教徒的幸福而不用感到愧疚,要花费也要注意节约,要享受生活的也要努力工作。他赋予了宗教现代化的色彩。

他将耶稣描述为世界上第一个广告人,宗教故事则作为强有力的广告内容,十二门徒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组织的董事会,耶稣则是所有企业执行人的伟大楷模。他是现代商业的创建者,因为他从商业底层中选出了12个人,并把他们集合成整体,从而征服了世界。

“当我们不再有工作和宗教工作是有区别的这种想法的时候,世界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巴顿的书面世的时候,“巴比特”一词,源于辛克莱尔·路易斯1922年用于命名的小说,常被用来划定针对《无人知晓之人》的社会批评的标准。但更主要的是,在20年代宗教同现代主义的战争中,巴顿得以将新教徒从信奉正统派基督教的教徒中分离出来。

这本书也赢得了众多商业名人的认可。华尔街日报的出版商买了250本。罗森普里纳公司的所有人计划送出100本作为圣诞礼物。巴顿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广告词:“美国每一个雇主都要将这本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公司里最有价值的十个人。”比仅仅从文学领域考虑要复杂得多,当然也有趣得多。

巴顿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创建美国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巴顿发动了一场名为“人类进步”的广告运动,并设立广告必须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的行业规范。

对二十年代美国男性和女性传统的地位的淡化,他着意纠正那些关于耶稣“身体虚弱”、“煞风景”的描述而是将耶稣塑造成充满阳刚的男性魅力的形象,表示出他对美国男性衰落的忧虑,并且将一直被忽略的约瑟,重新树立为一个有力的,对耶稣影响很大的慈父的形象,强调了男性作为父亲的重要作用。巴顿更强调个人魅力要来自“真诚”和迷人的男子气概,以及注重“服务”。

《无人知晓之人》(该书在中文版翻译名为《耶稣最伟大的CEO》)的成功将巴顿推上了流行和闻名的顶峰。

消极、一则广告引发的宗教纷争

宗教很难跟时尚结缘,时尚却常常与宗教纠缠不清

时尚与宗教似乎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世界,但二者却常常纠缠不清。麻烦通常来自于时尚界,喜爱创新、力求轰动效应的时尚摄影师们,跨界借用宗教表达某种情绪或达到某种效果,结果往往是引发一场大纷争。多年前,范思哲Versace被迫撤回一批T恤衫,上面书写着“是魔鬼让我这么干的(the devil made me do it)”引起了宗教界人士的抗议。

2008年初,纽约一家高级健身会所Equinox Fitness推出一个名为“永远快乐(Happily Ever)”的系列广告,其中之一是一群修女为一个身材健硕的裸男素描,广告中修女们露出对裸男身体的倾慕、爱恋之情,激怒了教皇,最后遭到查禁。

这次的主角是意大利冰淇淋品牌Antonio Federici,成功的用一系列充满性暗示的涉及宗教题材的广告引起众人注意。这则广告是Antonio Federici在英国推出的新季形象广告,广告中一个修女和一个牧师上演激情情欲戏,牧师甚至脱去外衣,半裸身体,而修女则露出大腿,与牧师激情相拥,最后,两个人赤裸上身,卧床吃冰淇淋。广告希望传达的意图是,Antonio Federici冰淇淋就像情欲一样,让修女和牧师都难以抵挡诱惑。

这则广告一推出就引起轩然大波,宗教界人士指责这则广告“故意把性或带有性暗示意味的形象与宗教联系起来”,“修女被描绘成一个性目标非常欠妥”,“是对宗教的一种亵渎”,之后ASA(英国广告标准局 British 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介入对广告的调查,可以想见,这则广告在不久就会面临禁被禁的命运。

文化因素对英语听说教学的影响 篇5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英语作为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已融入到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就成为英语教学的紧迫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就成为重中之重.听说是所有语言学习中最复杂、最灵敏的部分,是语言交际的最重要途径与手段.它不仅要求实践者有大量词汇、完整的语法体系、丰富的背景知识,还要求实践者接收(听)、表达(说)的准确无误,要大脑不断作出瞬间的.快速反映与判断,然后将存储的死的语言信号逻辑地传达出去变成活的信息载体.

作 者:王丽琴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师范学院 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6

摘要:传统文化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不同的语言,在传达文化信息的表现方式上必然不同。因此,以藏语为母语的藏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到藏、英两种文化差异的影响。本文通过试比较藏、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探讨和研究藏族学生在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下英语学习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差异 藏族学生 英语学习影响

1、文化差异

1.1历史文化的差异

藏族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在这之前还没有文字出现,这么多年来青藏高原繁衍生息,由于地势、寒冷缺氧的气候、偏僻闭塞的环境使藏族长期与外界很少联系,但随着佛教的广泛转播,使得西藏与很多国家有了很多的来往,西方也人带来了很多西藏没有的东西,因此在藏语中有很多词汇是外来语,如英语:Biscuit(饼干)、Lighter(打火机)、Glass(杯子)、Mug(缸子)等等,印度语:Gum bha li(毛毯),Deng ga ri(自行车)、Bj ji li(手电筒)等,藏族人还仍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这这些词汇。英语形成于15—16世纪,在发展中曾较多地受别的民族和文化影响。英语中有大量的拉丁语、法语、日语。18—19世纪英语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的各地从而使英语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和容纳性。同时也使英语中出现了大量外来语发音规则与语法,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在英语中许多词语都与英美人民特定的历史发展有关。

1.2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差异

从宗教信仰来看;藏族是以藏传佛教(Buddhism)为宗教信仰,其又是信奉大乘佛教(Mahayana)为主群体的一个民族,在大约七世纪时,由松赞干布提倡藏传佛教,直到今天在藏族人民心中已形成了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强有力的社会气氛,使得信徒们以诵经求佛为人生重要工作和平生最大的快乐。由此可见这种源于宗教的历史长河,渗透到了藏民族的生活中,从婴儿赐名到丧葬祭祀,从新婚仪式到节日娱乐都被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对生长于这种氛围、呼吸着这种氛围中的藏族学生的影响又有多大。

英美国家是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圣经文化在英美国家根深蒂固。不同的信仰所包含的教义必然不同,由此形成的宗教仪式和道德规范不同,而这必然会带来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所以两种文化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和冲突在所难免,这就要求两方的语言交流者要站在相互尊重和理解各自文化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态度来进行交流与沟通。不能对其他民族的信仰进行贬斥,也不要因为文化差异贬斥自己本民族的信仰,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努力了解其它文化中的特点、内容、禁忌等,使两种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人文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每个民族在生活习俗、生活节日、饮食、语言禁忌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由于气候和水土的影响,两种文化在饮食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过节日方面,由于英语发展时间不长,表现出浪漫和温馨,而藏族源远流长的风俗习惯而显得过于传统;在语言交际方面,由于道德规范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两种文化必然存在相互学习和磨合的过程,而两者之间的冲突也是在所难免。

2、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

2.1语言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独特的生存环境、习俗、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形成了本民族独特而又极其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同时又受到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影响,藏族学生在感知、思维方面具有群体特色的认知态度和方式。对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特质会使藏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所学语言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且产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学习效果。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当本民族的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藏族学生对外来文化具有认同感。进而有利于他们接受并学习外来语言。

2.2母语对学习英语的影响

人们刚刚出生时的语言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只会哭、笑或者保持沉默。四、五年之后,人们就学会了母语的全部基本语法和音位结构。并能在许多语境中用它来交际。人是怎样学会他们的第一语言的呢?各个语言学习流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如行为主义就认为人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学习语言的`。而先天论则认为人一出生就具有天生的,遗传的语言习得能力。这种能力常被称为语言习得机制。据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从一出生就含有普遍语法的原则,而且一切语言都要遵守这些原则。随着儿童的成,长,普遍语法原则也在慢慢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儿童在出生后几年中的某个时间,在某智力发展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已经建立起语言形式的最完整的系统。即母语不必正式学习,儿童通过积极地与母语环境接触即可习得。一切正常的儿童不用正式学习就能成功的习得母语,但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人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水平就大不相同,即使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超过第一语言的学习,何况对于藏族学生来说英语已经是第三语言了。以藏语为母语的藏族学生受到藏、汉、英、三种不同语言的教育,在学习英语过程当中思维转换相对迟钝。因为幼年时接触的语言完全是藏语,思维方式中形成了藏语语法的固定模式。上幼儿园及小学时慢慢接触到了汉语及英语。同时学习完全陌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再加上自身母语的学习,对藏族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母语教授藏族学生英语的方法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笔者也会努力研究藏英方面的教材及撰写工作,为提高我校藏族学生英语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3、提高藏族学生英语水平的建议

3.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活跃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习英语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多数藏族学生,因为他们的文化特点有着十分活跃的性格,求知愿望也很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为维持课堂纪律而去打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用丰富的语音、语调。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给学生创造十分放松的学习环境。另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也是十分必要,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鼓励可以使学生更加有自信,能够怀着轻松愉快心情学习英语,并敢于大胆发言。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乐意学,才能学好。另外,藏族学生热爱歌舞娱乐,个性活泼,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性格特点,让音乐成为其学习英语最好的辅助手段,我们在今年也举行过英语歌唱大赛,报名参加的学生特别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藏族学生很乐意在美妙的音乐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学英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来培养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基督教,政治,文学,影响

马克思宗教主义列宁观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就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 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1]。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曾经对社会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反映着不同的民族、地区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 当然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 目前世界上信徒做多, 它以《圣经》为信仰的根源, 影响着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基督教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很复杂, 宗教信仰会影响法律。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 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 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表现, 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是无情世界的感情, 正式像它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2]基督教则常常被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基督教理论的核心之一则是拯救, 这一理念让人们相信上帝必然会降临, 使基督徒在困苦时获得拯救。

在罗马政府统治时期, 起初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徒是进行迫害, 但由于这一精神理念让信教徒越来越多, 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庞大的社会力量, 这不得不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对基督教徒改变起初的迫害政策。君士坦丁大帝作为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以及临终前受洗等举动, 从一方面表现出当时不同阶级的人对基督教的信仰, 更重要的则体现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对基督教的推崇以使自己的政权更加稳定, 当然从反面也衬托出基督教的庞大, 政权与教权的统一甚至教权大于政权。由于在中世纪基督教的扩张, 使当时的整个社会都处于愚昧和严酷思想的压抑之下, 腐败的教会统治着当时的社会, 政权依附于教权而存在, 剥削着当时的信教徒。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教皇具有最高的权力,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方政权与基督教的关系:

另一方面,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对西方的政治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方, 《圣经》影响着西方的各个方面, 她塑造了上帝的形象, 宣扬着神教崇拜, 其实质就是仁爱和公平正义, 基督教尊重人权的思想传统。很多重要的西方国家都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人权思想写在宪法开头, 许多元首在宣誓任职时都会引用《圣经》中的一些句子或者章节, 要具有贡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你们所付出的爱都是在为主服务。从这些方面, 基督教在发展中对政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二、基督教对文学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文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们的艺术正是形成和发展于基督教中, 我们一切的思想正是有了基督教的背景才具有意义。”[3]

1、自身的文学价值

《圣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宗教典籍, 是全世界公认的人文科学的伟大文献和文学作品。《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这些故事带着犹太人心酸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光辉历程, 其中的许多故事具有深刻的内涵, 不管是对于他们还是别的名族都是一部财富巨大的著作。犹太人在《圣经》中所创造了神话传说、史诗、赞美诗等内容和文学形式, 运用直喻、引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让《圣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并且对后人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意象、典故、故事的选用

《旧约》中许多著名意象、典故的选用, 已经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的一般文化意象, 比如:生命树、亚当的苹果、橄榄枝等。生命树是《圣经》中记载的一棵树, 在创世纪中出现在伊甸园中, 其果实能使人得到永远不朽的生命。弥尔顿的《失乐园》则是对《圣经》故事选用的一个最好典范, 该作品来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而创作, 并且讲述了上帝及其不败的对手撒旦的故事。人物所反映的行为和思想, 揭示了人性的优点与缺点。《天路历程》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 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 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 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 前往天国, 诱惑与灾难的尘世被他一步步抛弃, 只为负罪的灵魂在高天之上得到迎接。这些寓言的使用, 每一个人物的对话几乎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中世纪末期,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 尽管具有宗教神学的内容, 但它却突破了教会的道德束缚, 表现了新世纪的思想曙光——人文主义。

3、基督教义在作品中的渗透

基督教所倡导的原罪意识、上帝的观念、灵魂的学说, 天堂、地狱、世俗、此生、来世等渗透在西方许多作品中, 《罪与罚》中主人公杀了自己的老婆后, 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无可自拔的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之中, 自己的愧疚一种折磨着他, 让他痛苦的活着, 当他被信仰基督教的索尼亚所感动后, 自首、服刑, 最终他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文中所体现的原罪、忏悔和救赎则淋漓精致的体现着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与救赎观念。《神曲》被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大部分, 这与基督教义中的天堂和地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俄国伟大的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 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一生追求, 他的所有著作, 都与基督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代表作三大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前面都引用了《圣经》中的话来作为题辞。

三、总结

基督教在西方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基督教文明渗透着西方文明的各个方面, 宗教对西方政治和文学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基督教提升着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也作为一种道德传统维系着西方社会,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渊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第1—2页,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2]徐菁, 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政治和文学[J]吉林:长春师范学院语学院2010, (20)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基督教;传播;日本;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B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54-01

一、基督教的传入对当时日本国内宗教的影响

佛教在古代日本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但是经历了千年的发展,佛教权威性逐渐下降。但是佛教仍然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在当时的日本许多政治家和老百姓也一直是佛教徒。所以,耶稣会以及其后的修会虽然很努力传教,但是信仰基督教的教徒还是比佛教徒少很多,而对于努力传教的传教士来说,对佛教的斗争一直存在,基督教与佛教的交锋在日本也引起了不少的宗教文化冲突。

在传教士到达日本之时,日本佛教就如同中世纪的基督教一样早已经腐化堕落,寺院成为了拥有大量田产的政治营利组织,众多的佛教僧侣生活腐化,日本佛教的各种清规戒律都只是针对信徒本身的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佛教各宗派分裂严重,互相争名夺利,僧侣为了获得世俗利益而奔波,不少的民众对佛教丧失了信心。而传教士却规定信徒个人的行为和修养准则,而且自己也严格遵守,为教徒做出榜样。他们坚守清贫,献身于传教事业,赢得了民众的认可。因此,对于那些对本国宗教失去信心又生活困苦的日本人来说,基督教是一个很好的精神归宿。

神道教是日本土生土长的宗教,一直在日本的底层人民中流传,它起始于绳纹时代的自然崇拜,并在弥生时代成型。在安士桃山时代,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权威,都通过以新“神”的面貌为自己树立威信,将自己神化。丰臣秀吉在1591年的《伴天连追放令》中就说:“日本是神国,不允许天主教国家传播邪教。”1591年丰臣秀吉写给葡萄牙东印度总督时说,“我国是神国,神是万物的根源”。

神道教与基督教在教义上也有着极大的不同,神道教主张多神论,主神与众神并存,自然神与社会神相结合,在日本的神道教中有着八百多个神。传教士认为神道教不过是一种原始迷信和非理性的祖先崇拜。他们从先进文明自以为是的心理出发,蔑视神道教,并抨击神道教。

二、基督教传播对日本传统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基督教传入日本初期也将欧洲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史书中将欧洲文化称为“南蛮文化”。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不仅在宗教层面上,更是在音乐美术、文学出版、百姓生活等多方面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中,传教士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日本。传教士通过传教活动带来的先进技术仪器,使当时的日本人了解到各种前所未见的知识。这些知识见闻,对当时的日本人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开拓了日本人的眼界,丰富了生活。由于基督教传播同时所带来的东西方贸易,使得日本在天文地理、航海技术以及船只制造方面都有了飞速的提高,推动了日本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努力学习日语,使得日语与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这使得许多外来词汇进入日本,现代日语中的许多词语就是从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语中传过来的。

西方的传教士为了更好地传教,培养本地的传教人员,发展教徒,在各地积极兴办教会学校。他们建立了西方的教学模式,为日本的下层百姓提供了进入学校学习的机会,深受百姓的欢迎。耶稣会士为了培养外国传教士而编纂的文典、词典和教科书,以及为培养日本传教士而撰写的神学院的教科书,和欧洲印刷术的传入,促成了众多日本文学书籍的出版,普及了文化教育。

三、基督教的传播对日本政治局势的影响

日本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深受中国封建礼教影响的日本社会是一个等价制度森严的国家。基督教主张平等博爱思想,在当时的日本以天皇为神,实行中央集权制,崇尚武士道精神。基督教所带来的新思想给长期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江户时代,日本统治者按照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将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基督教则认为,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都与日本的当时社会秩序互相冲突。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后以将军为绝对主宰,武士内部有着严格的尊卑秩序,整个幕藩体制以社会秩序都是建立在这样的等级关系之上的。因此,基督教所宣传的思想是对封建统治的基础格格不入。因此基督教的教义和原则威胁到了日本封建统治体系的支柱之一的主从关系。德川家康曾经说道:“切支丹实乃神佛之敌也,若不急禁,后世必为国家之患。”

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时期,幕府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基督教是西方殖民者将日本化为其殖民地的有力思想武器。传教士对日本进行考察后发现,日本人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好奇而开放的态度,日本国民对国外的东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当时的日本在短时间内便涌现了大量的基督教徒。这些现象都让当时的幕府统治者深感不安。另一方面,统治者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商品经济,镇压人民斗争。当时日本国内经济还比较落后,其手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不适合实行自由贸易。为了维护国内的商人利益、抑制金银外流,巩固幕府的封建统治,统治者不得不采取禁教锁国的政策。

基督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对日本造成的最大影响便是“锁国”政策的正式确立。这项政策的正式形成甚至改变了日本近代历史的走向。锁国使得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了独立,免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害,但也阻碍了日本的进步。锁国政策使得日本妄自尊大,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后来日本封建社会内部逐渐萌生的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使日本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参考文献:

[1][日]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M].王中江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2][日]井上清.日本历史[M].闫伯纬 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3][美]鲁尼·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李万和 译,商务印书馆,2012.

[4][美]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M].陈恒 译.远东出版社,2005.

[5]唐逸.基督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6]吴廷璆.日本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7]李小白.信仰·利益·权力:基督教布教与日本的选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戚印平.日本早期耶稣会史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

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异同 篇9

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同属于西方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都是民族文明的长期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相互贯通的,然而,又各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从文化的起源上:

古希腊文明起源于最早的希腊,希腊是城邦制,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因此,希腊文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民族,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同时,由于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紧邻地中海和爱琴海。因此,古希腊文明又称海洋文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最早表现出了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其产生是遵循客观规律、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强调耶稣的恩典教化人民,信仰“因信称义”,主要是为麻木人的本能意识,是统治人而采取的一种政治手段。和古希腊文明相比,具有一定的人为性、目的性、手段性以及政治性。

二、在对待人性上 :

古希腊人的自由奔放、独立不羁追求个体的本位意识,这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最好的诠释。众神之主宙斯风流成性,天上、凡间,他的子女众多,要么是天上的神,要么就是人间的大英雄,他在对待人的情欲上,持有放纵的态度。其妻赫拉,具有世俗女人强烈的嫉妒心,很符合人的本性。

基督教文化宣扬禁欲主义,人所作的一切,都必须符合基督教义:原罪说。因为人生来就有罪,因而必须赎罪,而放纵情欲就违反了教义,因而必须虔诚悔过。

当然,二者在相互区别的同时,又有必然的联系,即相似之处,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互补性。

一、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在基督教思想体系创建和确立的历史时期,它受到过许多思想学说的影响,其中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学说,对它的影响很大。

西方思想传统中数学与神学的结合,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尔后,成了基督教哲学的特征之一,并且标志着信仰与推理的密切结合。

与毕达哥拉斯不同的是苏格拉底的善德说。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和真正的幸福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不节制、勇敢、聪明和正直,就不会幸福。”这种观点,对基督教有关自然美德与超自然美德的区别及其“谨慎、正义、勇敢、节制”四大美德的提出,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除此之外,柏拉图哲学还在理念观、回忆说、灵魂不灭论和世界等级模式方面影响到基督教的观念体系。比如理念,他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外的实体,这种神秘而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一些个别事物的“范型”,而个别事物则是不完善理念的“影子”和“摹本”。再比如理性,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就代表着理性,体现“智慧”,应作为统治者,因此,就有“哲学王”学说。他视“哲学王”由金子所造,等级最高,具有“静观冥想”的思想境界。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10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文化进程中,宗教文化是人类自觉思维的产物,在这个特殊的产物中,不同的宗教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带来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将针对中西方宗教中的宗教思想,历史根源,宗教习俗,家庭伦理观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诠释。关键词:宗教 佛教 基督教 文化差异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更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贡献。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宗教文化总是屹立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它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例如,中国的佛教和西方国家的基督教,这两种宗教都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没有这些宗教从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许都难以理解名著《西游记》中的释迦牟尼和观音大士是怎样的角色,抑或是对“上帝”这一词的认知度也会大大降低。而这些宗教文化也带来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给这些国家蒙上一层既独特又古老而神秘的面纱,本文将以中国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为例子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一步一步去探索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宗教思想差异

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中国的佛教相信万物都源自于宇宙本身的演化,而人也并非凌驾于万物之上,它从根本上否定神创说,反对神灵对人类的命运的支配,在人的起源问题上,佛教提出了缘起说。所谓缘起,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都依赖于相互联系的关系或条件,离开了构成事物和现象的条件,该事物和现象就不可能存在,即佛教常说的“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佛教中花、草、鱼、兽甚至自然现象都具有灵性,处处都透着因缘和生趣。所以佛教主张不要轻视已灵,众生具有同等的智慧,同等的慈悲爱,万物是平等的。而西方的基督教则认为生命来自于上帝,从基督教的教义来看,人是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类是宇宙的精华,它与自然界的其他动植物根本不同在于人具有人性。基督教将人看成是上帝所造的最高精灵,赋予人掌管万物的权力,所以无论是在自然中,还是在历史中,人都是处于中心地位,是万物的主宰。也就是说,基督教并不是像佛教那样认为万物是平等的,它主张的思想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

二、历史根源差异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传说乔达摩·悉达多在外出巡游时,恰遇老人、病人、死者和修行者,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为了寻求解脱,后来与五比丘在苦行林中苦修6年,忍受饥饿痛苦。35岁时,意识到苦行无法达到解脱,转而前往菩提伽耶,后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为佛陀。而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 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创始人是耶稣,他30 岁左右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三、宗教习俗差异

这两种宗教的历史起源也给世界带来了不同的衍生文化,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圣诞节。它是基督徒们用来纪念耶稣降临人间的节日,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而最受人们欢迎的当然是圣诞老人,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孩子们到那天都希望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而在中国,庆祝神明诞生的日子则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又称浴佛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我国傣族的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夏历四月)举行浴佛节,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拜佛,就带有浴佛的性质。从纪念方式看,中国佛教的浴佛节比起基督教的圣诞节更显得严肃和庄重,当然这也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和西方人民的开放,这可能也是中国人过圣诞节多于浴佛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比起浴佛节,圣诞节既幽默有有趣,即使不是基督徒,到了圣诞节,大家也会互相祝福,平安夜的晚上,还会互送苹果,象征着平平安安。

四、家庭伦理观差异

佛家在“孝亲”的问题上,从心性修养的立场出发,也即“孝亲”是由心而论的,忧父母之所忧,乐父母之所乐,使父母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如果有人在心底上有如此追求,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具有孝亲精神的人。同样地,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家”为主,正如鸟也要巢,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一个家庭不该只是追求丰富物质生活,更该着重心灵的沟通,使得亲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和谐、圆满。而西方基督文化就很漠视这种家庭伦理观念,由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极大支离,瓦解了家族中的血亲伦理,致使西方人的血统观越发淡化。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因而应专心伺奉上帝。《圣经》鼓励人们轻视现世生活,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上帝,听从上帝的召唤,以追求永恒的超世的价值。要求信徒专心伺奉上帝而不要专心伺奉父母,不要以妻室为重。《圣经》说: “那些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考虑,想怎样叫主喜悦。”“没有出嫁的,是为主的考虑,要身体灵魂都圣洁,已经出嫁的,是为世上的事考虑,想怎样叫丈夫喜悦。”并说:“我说这些话,是为你们的益处,不是要牢笼你们,乃是要叫你们行合宜的事,得以殷勤服事主,没有分心的事。”(《新约 格林多前书》第7章)显而易见,基督教是在把家庭血亲伦理移植于宗教领域内,同时又设法贬低真实的家庭观念,致使越发的淡化了西方人的家庭伦理观念。

以上是从宗教思想,历史根源,宗教习俗,家庭伦理观这四个方面浅谈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差异,希望能让大家对宗教文化差异的理解有所帮助。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宗教上,还表现在多个领域,尽管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很多分歧,但这都是人类的发展历程,都是国家独特而伟大的象征,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知识青年,在继承华夏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使东西方文化能够进行良好的交融,从而拓宽自己的文化领域,这样,也有助于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跟上时代的步伐,同国家一起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网站:

⑴ http://baike.baidu.com/view/9438.htm

⑵ http://home.51.com/xingguangzanlan/diary/item/10037808.html ⑶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3694188.html ⑷ http://baike.baidu.com/view/2547.htm?fr=ala0_1_1 ⑸ http://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11

关键词:文化入侵 民族交流 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230-01

英语是现今的世界语言,成为不同国家交流的工具。纵观整个英语史,我们可以发现四次重要的文化入侵对英语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了解这些推动英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有很大的帮助。

1 罗马征服服(Roman Conquest)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凯尔特人入侵不列颠岛,现在很多英国的地名和河名就是来自他们所讲的凯尔特语,例如London(伦敦)来自Lunden,York(约克)来自Eoforwi,Thames(泰晤士河)来自Tamesa。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斯一世(Claudius)征服了不列颠,随着军事的占领,罗马文化和风俗逐渐渗入不列颠,语言也随之改变。因此拉丁语在不列颠得到迅速传播。其中有400多个拉丁语词汇成为今天英语的基本词汇,例如:angel,silk, purple,chest,lion,school,master, grammatical等。除此之外,现代英语中仍有与罗马有关的谚语: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或殊途同归。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城非朝夕建成; 伟业非一日之功。

2 条顿征服(Teutonic Conquest)

条顿人又称日耳曼人包括朱特人(Jutes)、盎格鲁人(Angles)和撒克逊人(Saxons)。公元449年左右,条顿人趁罗马帝国的衰落入侵不列颠诸岛。这次入侵对英语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所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语族,我们通常称之为盎格鲁-撒克逊语 (Anglo-Saxon)。早期的拉丁学者将古英语称为Englisc,意為“盎格鲁人的语言”,Englisc后演变成今天的English, England一词由 Englaland(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演变而来。伟大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就是用盎格鲁人所说的方言创作的。撒克逊人从大陆带来的很多发祥于修道院的艺术,其中比德(Bede)是这一时期著名的编年史家,他所著的《英国教会史》记述公元前54年至公元731年的英国历史。比德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基准,其前标为“B.C.”(意为基督诞生之前),其后标为“A.D.”(意为“我主纪年”)。此种纪年方法通用至今。因此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角度来看,朱特、盎格鲁和撒克逊这三个日耳曼部落的文化就是英国文化的起源。

3 维京人的入侵(Viking Conquest)

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这次入侵给当时停滞不前的英语和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维京人的语言也渐渐被英语吸收,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band,birth,egg,fellow,root,loose,ill,cow,raise,take等。值得一提的是维京人还给英国带来了12进位制计数法:1英尺等于12英寸,1先令等于12便士。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是英语的词尾变化和名词的性逐渐消失,使得英语更加简化。

4 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1066年,英王爱德华去世,诺曼底公爵威廉借口爱德华生前曾许其继承英国王位,入侵英国,这件事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法国统治者将法语带入了英国的上层杜会,一直使用到14世纪,成为杜会地位的标志。法语成为官方语言,用于宫廷、政府、法庭和学校教育,宗教界则用拉丁语,受统治的平民则使用英语。所以当时一个人所说的语言就能判断他的社会地位,这也体现了语言的阶级性。据统计,今天的英语中30%的词汇量来自法语。比如,政府宗教方面:government,subsidy,religion, sermon,prayer;法律方面:justice,crime,evidence,plea,prison;军事方面:enemy,soldier,defense,campaign, navy,,arms,ambush;日常生活方面:coat,dress,beef,diamond,beauty, design,chapter,surgeon...等。英语中还有很多习语直译自相应的法语习语,如:stew in one's own juice(自作自受); return to one's muttons(言归正传); 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 (孤注一掷)等。英语中同义词、近义词比较丰富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拉丁语、法语和英语的成分巧妙混合所致。”(陆国强,1985)。例如指时间的词就有三个time, age和epoch。其中time是本族语英语是最普通的用语因此使用最多;age来自法语,使用频率稍次于time;最后epoch来自拉丁语,使用的最少。

5 结语

英国历史中的四次文化入侵揭示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萨丕尔说过:“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借过来。每一个文化浪潮都在英语上沉积下一层借词。”正是这样,英语吸取了包括拉丁语、北欧语、法语等外来词汇,词汇总量达到一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语言。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英语也将会更加开放和兼容。

参考文献

[1]胡悦宏.社会历史变迁与英语的发展[J].大学时代,2006(9).

[2]邝江红.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及其启示[J].考试周刊,2007(22).

[3]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陆国强.现代英语联想与搭配[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赵蓉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12

关键词:基督教,少数民族地区,影响,遵义

宗教是人类对自然认知不足, 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社会产物, 他由信仰他的人群所组成, 可以说他是一种社会组织, 既然是一种社会组织那么他就有他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 一般认为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 与伊斯兰教、佛教共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教会, 据文献记载明末清初就有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境内从事传教活动, 本文在充分分析宗教对中西方社会影响差异的前提下, 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督教在遵义市的影响, 旨在引起更多学者专家关注基督教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社会影响, 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地区文化变迁的影响。

一、中西方宗教的社会角色异同

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影响程度, 在我国与西方是不一样的, 基督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对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地区的影响, 并不是很大, 但是虽然影响不大, 仍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变迁有一定的影响, 在谈影响实例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 其角色的差异性, 在此我将由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 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的基础角色

就宗教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基础角色来看, 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佛教、伊斯兰教等都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教义, 有自己所信奉的神, 在传扬自己所信仰的神的同时, 以神的喜恶向“世人”宣扬自己宗教的一套处世准则。其次,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专门的神职人员, 并将这种职位圣洁化, 以之引起“世人”崇敬感, 便于其教义的传播和拥有更大范围的信徒。最后, 这些宗教都必须有自己的社会合法性和政治合法性, 就是说宗教在民众认可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统治阶级的认可, 在具有双重合法性的前提下, 该宗教才能正常运行和传播。

(二) 基督教在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地位

在文艺复兴以前中世纪, 西方国家处于神权社会, 也就是教权是至高无上的, 国家的国王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王, 必须要通过梵蒂冈教皇的认可, 与之举行加冕仪式, 国王才能够具有合法性, 反之则不合法, 而且政权人向民众所征收的赋税大部分流向了宗教教徒, 但辩证的来看这与当时人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程度有关, 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限制, 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神秘感, 认为冥冥之中有一个能力巨大的主宰在操纵着世间的一切, 所以当时在西方人们对教会并不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寄托, 而是一种崇拜性的信仰, 这种信仰带有一定的从众性和一定的盲目性;在王权和教权的争斗中, 最初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宗教的教义来帮助统治民众, 但是当宗教得到民众的认可和信仰后, 统治者却丧失了对教会的控制力, 而且有的国君本身也是教徒, 所以导致西方很长一段时间教权是大于王权的, 而且在西方教会一般都设立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由此可见基督教在西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政治的核心地位。

(三) 我国本土宗教的社会历史地位

在我国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由印度流入的佛教, 都没有进入社会政治的中心, 所谓的道观、佛寺普遍都远离中心城市, 在乡野间安身立命, 这和我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哪朝哪代, 宗教和皇权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我国王权是远远大于教权的, 以道教为例, 道家创始人普遍认可的是李耳———老子———但是老子的《道德经》的著作当中的理论均是为君主服务为目的的理念, 虽然老子其人被后世神化, 但道家从未有过大于王权的僭越, 所以在我国宗教履行的只是其宗教基础角色, 并未有西方宗教对社会的另一影响力。

综上所述, 无论是什么宗教在我国都只能扮演其宗教的基础角色, 不能够有政治影响力, 这是由我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宗教一旦有了政治影响力, 那就是一种僭越, 当然时至今日基督教在西方已不见中世纪的“辉煌”, 而且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已由未知的盲从转化为了一种精神寄托式的信仰。

二、基督教在遵义地区的传播影响程度调查分析

本文的数据调查方法采用的是资料数据采集法、调查对象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 调查结果概述

1) 基督教的信徒与该地区人群的整体比例。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遵义市常住人口总数约为612万人, 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人群中有宗教信仰的约占总调查人的20%, 在受调查的有宗教信仰的人中, 信仰基督教的人约占5%, 反套入人口总数中即可得到在遵义市大约有6.12万人信奉基督教。2) 该地区基督徒对明末以来基督教在遵义的活动史了解程度。该调查的调查地点为基督教徒活动地 (即:教会) , 据调查显示遵义的基督教徒对明末以来基督教在遵义的活动史了解的人占0%, 知道一部分的占10%, 只知道最近活动的占40%, 完全不知道的占50%。3) 该地区的人们对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节日的了解。该调查的对象为人群整体随机抽样, 了解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节日的约占5%, 了解一部分的约占10%, 只知道有这么回事的占30%, 完全不知道的占55%。

(二) 调查结果问题分析

与上一一对应分析。1) 从调查结果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遵义信奉基督教的人比例是很少的, 在该地区虽然很早就有外来的基督教传教士活动, 但是真正信奉该教的还是占少数, 可是由于我国各地人口基数均较大的原因, 在遵义地区信奉基督教的人还是有6.12万人, 这样的数字不可忽视。2) 从调查结果2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的基督教徒对基督教在遵义活动史的了解程度不高, 可以说这些基督教信徒纯粹是为了信仰而信仰, 是一种精神寄托上的信仰, 是不带有其他目的性的信仰。3) 从调查结果3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所兴起“圣诞热”“平安节热”只有真正的基督徒才知道它的意义所在, 而其他人跟着过基督节, 纯粹是一种从众心理, 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的作用。

三、明末以来基督教的传播对当地的影响

基督教文化对英语的影响 篇13

“我们需要重新找回价值体系,让年轻人明白不要怪人家富怪人家有钱,而是我要如何改变自己。我坚定不移你们会为我们,为这个国家为中国找回价值体系,而这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代。”

美国的主流文化——基督教文化

考察美国的建国史和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基督教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民主的基石——《五月花号公约》记载着,要以上帝的名义继续清教实验,来完成上帝的事业;短短的美国独立宣言中竟有四次提到上帝,如果删去“上帝”二字,独立宣言的精神就无法理解。

基督教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深层次的基督教主流文化,犹如一棵大树的根系,不断地为大树枝干提供着养份,只有认识了这个根系,你才能真正了解美国社会成功的真谛。美国社会的民主、法制、自由等许多思想都根源于《圣经》的教义,具有宗教基础。

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主流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平等观与博爱观。基督教宣扬平等、饶恕,与博爱,爱所有人,爱人如己,以至于爱我们的敌人。这是形成西方社会民主、自由风尚的思想基础。

具有普遍性的民主制度的基础,来自于基督教的根本精神:人是有限的,有罪的,人不但不完美的,而且有缺陷。人所创造的制度亦如此。因此,对权力必须加以限

制和制衡。三权分立,是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也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美国政府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地位平等、相互制

约平衡,在当今西方各国,美国是实行分权制衡最典型的国家。

美国人相信《圣经》,很多人周末都去教堂接受心灵的洗礼,《圣经》中教育人们友好、行善、道德高尚,许多人便怀着这样的信仰去生活,去与 人相处。正如人们所说:多一个教堂,少一座监狱;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罪犯。

基督教认为神是神,人是人,只有上帝是神,上帝永远至高无上,人永远是上帝的仆人,人的权力永远不能超越上帝。因此,这从思想深处限制了人的私欲的膨胀。这就使再大的官,也要对老百姓笑脸相迎;再有名的人,也不敢在公众面前肆意妄

为;再伟大的人也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不得作有违上帝意志的事情。

基督教文化还宣扬天赋人权,珍惜生命,尊重人权。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美国人视民主、平等、自由为生命,永远都选择民主政体,自由经济,专制、独裁与特权在美国人的思想深处就没有其存在的余地。

基督教文化不排斥经济,甚至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奋斗获得财富。新教伦理不仅不把追求财富和金钱的活动视为罪恶,而是把它和荣耀上帝联在一起,正确的使用管理

上一篇:教育的基本使命下一篇:爱祖国演讲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