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教案

2024-10-02

食品安全学教案(精选8篇)

食品安全学教案 篇1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安全用电(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目的

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具

幻灯机,有关电的应用方面的几张投影幻灯片,自制课本图10—

11、图10—13的投影幻灯片(或插图),课本图10—14的挂图一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2.进行新课

(1)问:你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一个问和答。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就是触电。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2)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二个问和答。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教师小结: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④触电事故是由于过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通电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3)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三个问和答。明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10—10,并请学生指出图甲和图乙中电流的回路,然后教师指出触电的两种形式:

单线触电(图甲):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跳转《电子课文》

双线触电(图乙):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

指出:为了安全用电,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

(4)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四、第五个问和答。然后问:生活用电中要特别警惕什么?

学生答:要特别警惕本来是绝缘的物体导了电,本来是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课本上的图10—11的4个图(或出示挂图),指图提问。如用幻灯片打出甲图,教师指图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类现象?应当怎样防止?由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①注意防止绝缘部分破损。②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湿手扳开关,不在电线上晾衣服。③有人触电,要先切断电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④架设电视天线时,注意不要触及电线。

(5)家用电器的安全用电

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六个问,请另一位同学读第六个问的答,请第三位同学回答。学习了第六个问和答,你知道了什么?(为了安全用电,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检查哪些用电器有金属外壳,把没有接地的,想办法接地。

继续请一位同学读第七个问,另一位读第七个问的答。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10—12。最后教师指出:在高大建筑物上,室外天线一定要装避雷装置。

(6)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用幻灯打出课本上的图10—13,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让学生记住这个标志,然后讲述第八个问和答,使学生知道高压危险。

让学生看课本的第九个问和答。出示课本上图10—14的挂图,讲解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高压电弧触电: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时,高压带电体和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这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落在地面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着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两脚之间有了电压(跨步电压)。这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强调指出:为了安全用电,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7)触电的急救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个问和答。知道生活中人触电、发生火灾的一些急救方法。

3.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l)安全电压值。

(2)触电的原因及触电的四种形式。

(3)安全用电的常识。

(4)触电急救的方法。

4.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观察·实践·调查”的第 4点,问:同学们,你们的家庭电路中有没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你有没有发现学校的电路中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

让学生讨论回答,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以表扬,鼓励他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5.布置作业

(l)总结安全用电的要点,并编成口诀,看谁编得好。

(2)本章习题3、4。

食品安全学教案 篇2

一、复习 (温故而知新)

二、课题引入 (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三、指数函数的概念

四、底数a>0且a≠1的探究

五、指数函数y=ax (a>0且a≠1) 的定义域和值域探讨

六、辨认指数函数和非指数函数

七、求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

八、指数型函数及其定义域, 值域

九、用计算器求简单的指数函数值

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深知这些内容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 因此, 我将第八项指数型函数及其定义域、值域的内容删去, 保留其他内容。对于第九项的内容能否来得及上, 我心里确实没有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数学问题, 引起学习需要,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因此, 我在制作课件时, 为了形象、生动地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特意去请做拉面的师傅慢慢地做拉面, 而我用数码摄像机将做拉面的全过程拍下来再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当拉面师傅由一根粗面条拉动一次并合上时, 得到2根面条;再拉动第二次再合上, 得到4根面条……如此反复拉下去, 学生自然而然得到拉面条的次数x与拉出面条根数y的函数关系y=ax。由此,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绳子, 要求每次剪绳子时, 总是从绳子的中点剪断, 那么剪了5次后, 剩下的那根绳子的长度是原来绳子长度的几分之几?很快, 同学们得到剪绳子的次数x与剪到最后那根绳子的长度y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函数的形式:y=ax (a>0且a≠1) , 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烹饪专业的学生只对专业技术感兴趣, 对数学学习既怕又恨。这样的实例导入, 学生很容易接受, 从中得到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这与他们所学的烹饪专业有很大的联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陡然上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从技术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这是我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但是, 在开始复习提问学生时,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很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教育阶段所规定的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也由于我对学生学习基础情况估计不足, 几乎是在我自问自答的情况下, 勉强地完成了复习内容, 耽误了很长时间, 以至于这节公开课的计划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求指数函数的值没有讲完。当然, 我随机应变地将课进行下去——课堂小结。这节数学公开课从设计安排, 精心编选例题、练习题, 到课件制作, 我花费了许多精力, 认为这节课十拿九稳能取得优秀课的评价, 但由于我对学生学情估计不足, 使得这次公开课只取得良好的评价。

反思一:对学情的深入了解、分析, 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教学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构。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识的程度, 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而我在对学情的了解不充分情况下, 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正确回答我提的问题, 必然导致教学目标达不成, 更谈不上有效教学。

反思二: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取舍,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数学分层教学目标与训练》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完成“指数函数”的教学还要完成“会用计算器求指数函数的值”的内容, 因为这也是统考的要求, 所以我不敢轻易放弃, 只能赶进度, 实际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后几个班教学情况的比较, 我体会到无论课改如何进行, 因材施教的原则还是要坚持。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根据教研室的要求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总之,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 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班, 运用各种方法, 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 重视学情, 研习学情, 才能选择最佳策略, 设计最有效的教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案,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后反思,重视学情,最佳教学

参考文献

[1]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

[2]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目标与训练》上册.南京出版社.

谈谈学案与教案 篇3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是为教师上好课而预设的教学方案。教案教学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以老师讲授为主,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在教育观念、目标要求、课堂角色、课堂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等方面不同于教案。学案,顾名思义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学而编写的学习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由学生直接参与探索,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的自学讨论、探究新知为主,侧重使学生“会学”。

“学案助学”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迎合了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探究、创新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1、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讨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3、学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学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交往与互动的立体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案助学过程重知识的探究,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的转变,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案”是定位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制定‘学案’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并最终形成一种学习能力,这样,学生也就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发挥。

既然学案是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那么编制学案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学情,制定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的学案,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同时学案的设计要具备以下特点:

1、要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體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如有必要,可两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学案在形成之前同年级同学科老师都必须先熟悉教材和课标,真正把握每个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与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等等,然后通过集体备课敲定学案成型,在集体备课中先有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备课的思路,其他教师进行完善和补充,最后由主备人执笔形成学案,学案形成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对学案进行变通,使学案能指导自己的学生自学,顺利的掌握知识。由此可知,学案的形成是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说明了集体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克服单打独斗的弊病,实行资源共享,使每个教师都能从中受益,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说明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其他老师。由此看来,用学案之后,教师在课前较以往要忙得多,并不是想象中的“一人备课大家享用”的轻松状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集体备课固然重要,但其作用更多在于对教材难点、重点以及突破等方面的交流,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虽然使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但在上课时要照顾到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不要脱离了实际教学;不能也不应该通过统一“学案”束缚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教学风格。

勉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2.勉学:勉励学习;勉:勉励。《勉学》着重论述学习目的、态度、方法。新授:

一、初读课文,正音释义。【正音正字】

古之学者为己(wèi)但能说之也(yuè)春玩其华

(huā)然人有坎壈(lǎn)如秉烛夜行(bǐng)譬诸逝水

(pì)【词语积累】

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②春玩其华。

(同“花”)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⑧古之学者为己。(读书人)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

二、再度课文,解析文本。

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2、归纳三段的大意。

明确: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

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作业:

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及加点字。

第二课时 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深入研讨文本。新授:

一、解读文本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用比喻手法生动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说明学习是靠寒来暑往,潜移默化的,生动地指出学习目的是修身利行。)2、第2段,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因为后面是用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3、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4、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6、“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长辈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故事。请你概括写出一二。

(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诸葛亮《诫子书》的开篇,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二、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完成问题。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1、这段话要说明什么观点?

(为了说明“犹当晚学,不可自弃”。)2、这段话列举了哪些例子?

(正面例子:孔子的话;魏武、袁遗、曾子、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晚而不弃的事实。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3、这个语段是从《勉学》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2段的哪里?

(应放在第2段省略号位置上。因为这里的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的,正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此要放在这里。)总结:

课文题目为“勉学”意为努力学习,“勉”的解释是劝勉。第一段先是指出古今学者的学习目的不同,然后以种树为喻,阐明学习是为了“修身利行”。第二段论述的是一个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作者以自己背诵《灵光殿赋》为例,提出一个人“固须早教”;如若“失于盛年”,则“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第三段谈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作者认为,学习经文重在“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全其美,还要博览机要。颜之推《勉学》这篇文章,用很高超的话语来感动人,如果把它放在自己的案头,会时时警觉,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这篇文章反复地告诉后学,情感真切,精粗具备,本末兼赅,凡是学习的人,都应该熟读,力求弄通弄懂。读颜氏家训-勉学,可以从中明白学习的诀窍。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为务。古代的人是这样,现代的人更要如此。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学构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情意: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认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作业要求:

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画一幅创作画,题材不限,选择一种构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

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学构图

二、创作与表现

1.欣赏、分析

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 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等

讨论,小结: 1.三角形构图稳定 2.井字形构图严谨 3.S形构图流动 4.斜线构图爽利 2.学生作品分析讨论

(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3.跟同桌同学交流:自己想画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构图?

4.学生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进行巡视指导,对巧妙运用构图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构图方法运用不恰当的学生给予相关的建议 反思与评价

1.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对本次活动的感受

2.小结学生的意见后,补充书中介绍以外的构图方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课后拓展:

●对构图方法的多样性你有何理解?

●在绘画同样物体时可以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表现效果会有没不同?

热 学 教案 篇6

一、气体实验定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理想气体的状态应由三个参量来决定,其中一个发生变化,至少还要有一个随之变化,所以控制变量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2.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决定气体压强的因素,重点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力学知识来解决热学问题,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迁移,为更好的解决力热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了解气体实验定律的实验条件、过程,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单因素)法,明确气体实验定律表达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实验定律的共性,使复习能够事半功倍.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状态参量p、V、T确定后,气体的状态便确定了,在这里主要是气体压强的分析和计算是重点问题,在气体实验定律及运用气态方程的解题过程中,多数的难点问题也是压强的确定.所以要求学生结合本专题的例题和同步练习,分析总结出一般性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明确:压强的分析和计算,其实质仍是力学问题,还是需要运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学规律(如平衡)列方程求解.

2.三个气体实验定律从实验思想、内容到解题的方法、步骤上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复习时不要全面铺开,没有重点.应以玻-马定律为重点内容,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抓共性,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一定质量m的某种(摩尔质量M一定)理想气体可以用力学参量压强(p)、几何参量体积(V)和热学参量温度(T)来描述它所处的状态,当p、V、T一定时,气体的状态是确定的,当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至少有两个参量要发生变化.

1.压强(p)

我们学过计算固体压强的公式p=F/S,计算液体由于自重产生的压强用p=ρgh,那么(1)对密闭在容器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能否用上述公式计算呢?(2)密闭气体的压强是如何产生的呢?和什么因素有关?(3)密闭气体的压强如何计算呢?通过下面的几个例题来分析总结规律.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1)不能.(2)是由于大量的气体分子频繁的碰撞器壁而形成的,和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分子的碰撞次数有关,次数越多,产生的压强越大,而碰撞次数多,需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多,所以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有关;还和碰撞的强弱有关,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对器壁的撞击越强.

[例1]在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竖直放置的U形管内,有密度为ρ的液体封闭着两段气柱A、B,大气压强为p0,各部分尺寸如图2-1-1所示,求A、B气体的压强. 学生讨论

例题1.让学生在黑板上列出不同的解法,典型解法如下: 解法1:取液柱h1为研究对象.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h1受到向下的重力ρgSh1,A气体向下的压力pAS,大气向上的压力p0S,因为h1静止,所以

pAS+ρgSh1=p0S pA=p0-ρgh1 再取液柱h2为研究对象,由帕斯卡定律,h2上端受到A气体通过液体传递过来的向下的压力pAS,B气体向上的压力pBS,液柱自身重力ρgSh2,由于液柱静止,则

pAS+ρgSh2=pBS pB=p0-ρgh1+ρgh2 解法2:求pB时,由连通器的知识可知,同种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处处相等,取同一水平面CD,则

pA=pBS-ρgh2 pB=p0-ρgh1+ρgh2 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总结:(1)气体自重产生的压强很小,一般忽略不计;(2)对密闭气体,帕斯卡定律仍适用;(3)当整个系统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中时,气体的压强可以用力的平衡的方法求解,也可以运用连通器的原理,找等压面的方法求解.

[例2]如图2-1-2所示,一圆形气缸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气缸质量为M,活塞质量为m,活塞面积为S,大气压强是p0.现将活塞缓慢上提,求气缸刚离开地面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不计摩擦).

此题涉及到活塞、气缸、密闭气体,以谁为研究对象呢?活塞缓慢移动的含义是什么?气缸刚离开地面是什么意思?

对例题2学生讨论大致有两种观点:

1.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活塞受向上的外力F、自身的重力mg、大气向下的压力p0S、封闭气体向上的压力pS,因为活塞缓慢移动,所以可以认为活塞的每个态均为平衡态,则F+pS=mg+p0S(1)

F、p均是未知数,还需另立方程.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向上的外力F、自身的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N.

系统是否受大气的压力呢?讨论结果:受,但是因为整个系统上下左右均受到大气的作用,所以分析受力时可不考虑.

系统静止,所以F+N=(M+m)g 当气缸刚离开地面时,N=0,F=(M+m)g

(2)将(2)代入(1)得p=p0-Mg/S 2.以气缸为研究对象,气缸受自身向下的重力Mg、封闭气体向上的压力pS、地面的支持力N、大气对气缸底部向上的压力p0S.(学生对气缸上面是否受大气压力产生疑问.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气缸上方和它作用的是封闭气体,大气是作用在活塞上的.)气缸静止,则

Mg+pS=N+p0S 当气缸刚离开地面时,N=0,得p=p0-Mg/S

[例3]如图2-1-3所示,粗细均匀开口向上的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为h、密度为ρ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气体,当整个装置处于向下加速(加速度为a)的电梯中时,气体的压强是多少?若电梯向上加速呢?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题,请同学们归纳总结计算气体压强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生解答例题3:以水银柱为研究对象,受重力ρgSh、大气向下的压力p0S、气体向上的压力pS,因为系统向下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ρgSh+p0S-pS=ρSha p=p0+ρ(g-a)h 讨论:若a=g,即系统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完全失重),p=p0 同理,向下加速时,p=p0+ρ(g+a)h 学生归纳一般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活塞、气缸、液柱等. 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3.根据规律列方程,例如平衡条件、牛顿定律等. 4.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2.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充满的空间,若被装入容器则气体的体积=容器的容积. 3.温度(T):

温标:一般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T=t+273,-273℃=OK,△T=△t

二、气体的实验定律 提问:(1)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主要的实验思想是什么?

很好,我们要会用文字、公式、图线三种方式表述出气体实验定律,更要注意定律成立的条件.(1)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高时.

(2)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其状态由p、V、T三个参量来决定,如果控制T不变,研究p-V间的关系,即得到玻-马定律;如果控制V不变,研究p-T间的关系,即得到查理定律;如果控制p不变,研究V-T间的关系,即得到盖·吕萨克定律.

1.等温过程——玻-马定律(1)内容:

(2)表达式: p1V1=p2V2(3)图像

玻-马定律的内容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是恒量. 讨论:上面的p-V图中,A、B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两条等温线,则TA <),试说明理由.

TA TB

TB(填>、=、说明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后渐趋明朗.有学生回答: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来说,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的结果,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越多、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越大,压强就越大.在p-V图像的两条等温线上,取体积相同的两点C、D,因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所以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同;又从图像上可知,pC<PD,所以TD>TC,则TB>TA.

小结: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p-V图像上的等温线越向右上方,温度越高,即pV的乘积越大.

[例4]1m长的粗细均匀的直玻璃管一端封闭,把它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中,管的一半露在水面外,大气压为76cmHg,求水进入管中的高度.

引导学生讨论:

(1)此过程可视为等温过程,应用玻-马定律,那么如何确定一定质量的气体呢?(2)研究对象的初末态如何确定?

(3)管插入水中一半时,管内水面的高度应是图2-1-5中a、b、c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解答: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

初态:玻璃管口和水面接触但还没有插入之时,此后管内气体为一定质量的气体.p1=p0,V1=1S.

末态:管插入水中一半时,如图2-1-5所示,位置c是合理的.因为管插入水中,温度一定,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只有pc>p0,所以c位置合理.设进入管内的水柱的高度是x,则

p2=p0+ρg(0.5-x),V2=(1-x)S,根据玻-马定律:p1V1=p2V2,所以 p0×1S=[p0+ρg(0.5-x)]×(1-x)S,得x=0.05m [例5]一根长度为1m,一端封闭的内径均匀的细直玻璃管,管内用20cm长的水银柱封住一部分空气.当管口向上竖直放置时,被封住的空气柱长49cm.问缓慢将玻璃旋转,当管口向下倒置时,被封住的空气柱长度是多少?假设p0=76cmHg,气体温度不变.

对例题5大多数学生做出如下解答: p1=p0+h=76+20=96(cmHg)V1=49S p2=p0-h=76-20=56(cmHg)V2=HS p1V1=p2V2 所以H=84(cm)

解答到此,有部分同学意识到此时空气柱加水银柱的长度H+h=84+20=104(cm)已大于玻璃管的长度1m了,说明水银早已经溢出!

所以,管倒置后,p2=p0-h′

V2=HS,H+h′=L 所以h=18.5(cm),H=81.5(cm)[例6]内径均匀的U形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的距离均为l=10cm,大气压强p0=75.8cmHg时,将右管口密封,如图2-1-6所示,然后从左侧管口处将一活塞缓慢向下推入管中,直到左右两侧水银面高度差h=6cm时为止.求活塞在管内移动的距离.

提问:

(1)缓慢向下推是什么意思?

(2)本题中有左右两部分定质量的气体,能分别写出它们初、末态的状态参量吗?(3)两部分气体间有什么联系?画出示意图.

解答:缓慢压缩的含义是整个过程中系统保持温度不变,且水银柱处于平衡态.设管的横截面积为S,则: 左管气体:

初态:pA0=p0,VA0=lS=10S 末态:pA=?,VA=? 右管气体:

初态;pB0=p0,VB0=lS=10S 末态:pB=?,VB=?

画出变化前后的示意图,如图2-1-7所示:

一般认为液体不易压缩,U形管中,左管液面下降△l,右管液面必上升△l,则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为2△l,在本题中2△l=h.从上面的示意图中可知:

pA=pB+h,VA=(l-x+h/2)S VB=(l-h/2)

分别对左右管内的气体应用玻马定律,代入数据,得: x=6.4cm 2.等容过程——查理定律(1)内容:

提问:法国科学家查理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定律的表述内容是什么?把查理定律“外推”到零压强而引入热力学温标后,查理定律的表述内容又是什么?

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减少)的压强等于它0℃时压强的1/27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它的压强和热力学温标成正比.

3.等压变化——盖·吕萨克定律(1)内容:(2)表达式:

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它的体积和热力学温标成正比.

[例7]一个质量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2-1-8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卡环上,气柱的高度H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H1=1.5H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被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2=1.8H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

分析:以封闭在气缸内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1)从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卡环上,到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这一过程气体的哪个状态参量没有发生变化?(2)从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直到气柱高度H1=1.5H0.这一过程气体的哪个状态参量没有发生变化?(3)此后的过程气体的哪个状态参量没有发生变化?回答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相信同学们能够自己解答出此题了.

学生回答提问:

(1)体积不变,所以此过程为等容变化.(2)压强不变,所以此过程为等压变化.

(3)温度不变,所以此过程为等温变化.学生的两种解法:

解法一:以封闭在气缸内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设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卡环上时,气体的温度为T0,气体的压强为p0,体积为V0=H0S,则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时的温度T1=T0+△T,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因为等容变化,V1=V0,根据查理定律,设气柱高度为H1时,气体温度为T2,体积为V2=H1S,压强为p2,因为是等压变化,p2=p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设气柱高度为H2时,气体温度为T3,体积为V3=H2S,压强为p3,因为铁砂全部取走时p3=p0,又因为是等温变化,T3=T2,根据玻-马定律,p3V3=p2V2,p0H0=p1H(3)由(1)、(3)两式解得:

由(2)、(4)两式解得:

由(5)、(6)两式解得:

解法二:以封闭在气缸内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为研究对象,设最S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卡环上时,气体的温度为T0,则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时的温度为T0+△T,设气柱高度为H1时,气体温度为T1,气柱高度为H2时,气体温度为T2,由等压过程得

由初态和末态的压强相等,得

由(1)、(2)两式解得:

说明:气缸内的封闭气体先后经历了四个状态、三个过程.可以建立如下图景:

利用上述图景,可以使复杂的过程清晰展现,所以分析物理图景是解题非常关键的步骤.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体积V减小,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增大 B.如果压强p增大,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增大 C.如果温度T不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不变 D.如果密度不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的总冲量一定不变

2.如图2-1-9所示,U形管封闭端内有一部分气体被水银封住,已知大气压为p0,则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p(以汞柱为单位)为

[

] A.p0+hB.p0-h1 C.p0-(h1+h2)

D.p0+h2-h1

3.如图2-1-10所示,密封U形管内装有水银,左右两管都有空气,两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把U形管竖直浸没在热水中,高度差h将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两侧空气柱的长度未知,不能判断

二、非选择题

4.如图2-1-11所示,一根横截面积是S=1cm2的直管,两端开口,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有两个质量都是m=20g的活塞A、B,在管中封闭两段长都是L=10cm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管壁对A、B的摩擦.现在用力F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活塞A,当F=4.2N时,A、B再次静止.设整个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变,g=10m/s,外界大气压p0=1.0×105Pa,合73.5cmHg,水银密度ρ=13.6×103kg/m3,求在此过程中:

(1)活塞A上升的距离;

(2)有多高的水银柱进入管内.

5.用图2-1-12所示的容积计测量某种矿物的密度,测量数据和步骤如下:

(1)打开阀门K,使管A、容器C、B和大气相通,上下移动D使水银面在n处;

(2)关闭K,向上举D使水银面达到m处,这时B、D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1=12.5cm;(3)打开K,把400g矿物投入C,使水银面对齐n,然后关闭K;

(4)往上举D,使水银面重新到达m处,这时B、D两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2=23.7cm,m处以上容器C和管A(不包括B)的总体积是1000cm3.求矿物的密度.

6.如图2-1-13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体积不变时的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当时大气压为H(cm)汞柱.封有一定质量气体的烧瓶,浸在冰水混合物中,U形压强计可动管A和固定管B中的水银面刚好相平.将烧瓶浸入温度为t℃的热水中时B管的水银面将____,这时应将A管____,(以上两空填“上升”或“下降”)使B管中水银面____.记下此时A、B两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cm),此状态下瓶中气体的压强为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A

4.(1)44.6cm(2)30.8cm

5.846.5kg/m3

食品安全学教案 篇7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发展性和前沿性的学科,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其中食品安全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核心学科。1996年,WHO对食品安全定义: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3]。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农药和兽药是另外2个较大的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其残留形式和毒性是消费者关注的最直观问题。

1 食品理化检测与食品安全

上海海洋大学的食品安全学实验包括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检测两大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是理化检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与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相适应,便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4]。

2 食品安全理化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接触大型仪器设备的机会较少

考虑到学校实验室建设现状,对于价值较高的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还不能做到人手一台进行操作。农残快速检测实验中运用到的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一般是6个学生1组操作1台仪器。但是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只能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只是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的理化知识无法更好地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获得的经验相对较少。

2.2 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较少

大部分教学方式是单方面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理论知识,与教师互动的环节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不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实验主要偏重于验证性,而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环节薄弱,学生的主动思维很难被激发,不利于其悟性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5]。

2.3 学生未能完全了解仪器的性能、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大型仪器设备是集智能化和自动化于一体,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学生不能全方位地了解仪器的性能,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故障,因没有经验而无法正确处理故障。一般实验开设之前,指导教师就将仪器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一般没有掌握根据仪器故障查找原因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 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路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安全实验课开设的同时,开设了仪器分析与食品分析实验课程,这些方法课程中的各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食品原料中的一般成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和有害化学物质、生物毒素等的检测[6]。学生在此基础上已经具备了食品理化检测的基本技能,因而安排了2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仪器分析基本技能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同时了解目前国内外食品中污染物质与添加剂的分析方法,为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实验内容设置

上海海洋大学食安专业食品安全实验课程主要参考《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由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2个部分组成。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TLC(薄层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GS/MS联用法等。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化实验技能,理化检测包括农残的快速检测、SPE(Solid Phase Extraction)-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7]。

4.1 农残的快速检测(农药残留酶速测法)

选用SL-N6型高智能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果品蔬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适合农业、环保、商业、行政监管等单位检测果蔬中农药残留量,尤其适于建立地区性农药残留量检测系统。方法简单,便于巩固学生实验基础操作技术,使之与食品农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相联系,为学生毕业从事食品检测行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2 SPE-GC/MS法测定饮用水中毒死蜱、BHC农药残留

利用SPE(固相萃取法)对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对获得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后再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分析的方法检测对硫磷的残留量。通过这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对色谱基本理论的掌握,加深对色谱应用范围的理解,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教学方法改革

5.1 分组教学,加强团队合作

实验操作中,一般将几个学生划分为1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加强全队合作精神。实验课上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方案讨论,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实验中遇到困难,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并将问题汇总分析,汇报给指导教师,与教师进行探讨。实验完成后进行数据处理时,小组成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

5.2 多媒体教学与Flash网络虚拟教学系统的开发应用

考虑到传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实验周期短、昂贵实验仪器引进中的资金短缺以及教学形式的单一等,实验开展并不顺利。2007年起在上海市教委的资助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承建食品安全教育高地,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flash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以及学生和教师等不同角色的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现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8]。

5.3 研究生助教辅导

食品安全方向的研究生作为助教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辅导,不仅解决了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有了及时反馈,便于实验后续改进工作。

5.4 改进实验技能考核方式

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为改变以往仅仅凭实验报告与食品安全课程考试卷评价教学效果的考核方法,在食品安全理化实验考核中采取了不同的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个部分。将学生的出勤率、实验操作规范性等课堂情况反映到平时成绩中,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5 增加分析检验过程的综合性

一般食品安全实验开始之前,都是指导教师将检测食品样品前处理好,课堂上学生直接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对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操作过程了解较少,对整个食品检测环节掌握不够系统化。针对该现象,改革后尽量由学生自己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综合实验的5个阶段: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误差及消除方法、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

6 小结

经过一系列改革,从2004级至200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查阅资料,预习实验内容,参与讨论时思维活跃,并且可以灵活地将食品安全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课程实际操作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通过课堂操作及实验报告情况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数据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强化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技能。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到的理化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9.

[2]宁喜斌,刘代新,张亚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能培养的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09(8):1260-1263.

[3]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宁喜斌,张晓艳,季爱加.《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215-216.

[5]袁先友,肖新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86-88.

[6]赵光远,郑坚强,姜春鹏,等.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3):106-107.

[7]宁喜斌.食品安全学实验指导[M].上海海洋大学校内实验教材,2007:1-20.

简述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教学 改革和思考 问题和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0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4-0080-01

食品安全是当代社会和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暴露,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高校在进行食品安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食品安全专业的教学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社会对食品安全教学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各个高校应对食品安全教学进行反思和改革。

1 食品安全课程的课程特点

食品安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指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品,对食品中所添加的添加剂、有毒物质等内容进行研究,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食品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改善,提升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见,食品安全学是一种具有非常高综合性、知识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科目,教学的内容涉及到许多学科产业和领域,包括毒理学、微生物学、化学、食品卫生与检验、流行病学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学生在进行食品安全学的学习时,需要做到对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食品生产开发等多领域的知识。

2 食品安全学教学的问题

2.1 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当前的食品安全专业的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教师是学习食品安全学的学生,并且在学习得到一定的成就和认可后进行授课和讲解,这些教师具有非常高的理论知识储备,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的理解都非常细致,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这类教师并没有特别多的实践经验,无法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和对食品安全教学进行实际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的脱节于食品安全的工作和社会的大环境。

2.2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食品安全学教学的教育形式,还处于传统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即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教师进行课下学习和作业安排等。这种方式固然能够使学生得到非常多的有关食品安全学的知识,但是这种枯燥和单调的教学形式却在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2.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机会不多,实践能力不够

当代的许多高校多开设了食品安全学的课程,这些高校中,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进行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教学资质和安排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类似的高校中接受了四年的教育,却无法在实践和工作中熟练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成为了“纸上将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其食品安全专业的运用能力不成正比,学生在进行工作或实习期间需要重新摸索,对学生的求职就业,以及食品安全学的教学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3 食品安全教学的改革思考

3.1 组建固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针对当代高校的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需要各高校将大学期间的课程专业教师统一进行授课规划和考核,将食品安全教学教师队伍中需要进修和提升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对那些专业知识储备不够、教学素质较低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对那些经过培训和考核后依旧无法达到标准的老师剔除出教师队伍,保证食品安全专业教师队伍的师资配备力量。针对食品安全各个学科的不同的学科特点,在社会上聘用一些具有非常高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外聘教师对工作经验的介绍和实际经验的探讨,使学生能够理解食品安全专业的工作方向和未来趋势,并且能够使学生切身的感受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3.2 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随着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不同的教学科技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或信息技术也应用到了课堂上,成为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和直观的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在食品安全学专业的学习中,也要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教学融汇进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系统的学习知识,也可以改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全部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科知识的问题。除了教学手段,教师更可以通过不同的授课方法进行更加生动的授课,例如:当教师讲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全体学生进行“如果你早上喝包酸奶,吃个蛋黄派,再泡包方便,请大家估计下你早上吃了多少种食品添加剂”的提问,并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和自由的发言,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可以得出“早餐所吃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多达二三十种。”的结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并改善了课堂氛围,提升了教学效果。

3.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当前的食品安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更加倾向于使学生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对学生在食品安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特别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或实践。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积极的在社会上寻找相关领域的知名企业或实验室进行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工作的实践,这不单单能够提升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成果,还能够提升学校学生的就业率。是一项十分有用且重要的措施,在学生无法做到实践前,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的方式进行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实践和模拟实践,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果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专业学科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且对教师队伍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锻炼,并且能够为我国的食品安全行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关荣发,钱月霜,黄光荣,潘家荣,刘明启,刘光富.浅谈《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2,02:23.

[2]裴颖.对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42-43.

[3]罗登林,徐宝成,刘建学.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24:74-76.

上一篇:小蛇多多的教案下一篇: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