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

2024-07-28

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共11篇)

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 篇1

“在许多小朋友的心目中,我似乎是一个文章写得很好的人。其实不然。我小时候,跟许多小朋友一样,也害怕作文,也写不好作文,老师出了作文题,我也同样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熬过了两节课,草稿上只写了个头。

后来,换了一位教语文的老师,他五十开外,很慈祥,说话很风趣。他每周腾出一节课让我们看课外书,还讲故事给我们听。有时候,他讲到紧要关头,故意卖关子,说说什么时间不多了,要知道故事的结果如何,请自己去看书吧!说着,给每个同学一本书。我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逐渐培养起来的。”

上述两段话是《贾老师教作文》一书“写在前面的话”中的话语。贾老师小时侯不仅由喜欢看书到能够将文章写得很好,成为老师后还使得许多的小学生喜欢甚至迷恋上了作文。那么,贾老师到底有什么法宝才使得学生爱上作文呢?我读了《贾老师教作文》一书后,觉得贾老师起码将以下两点把握地十分到位,即:

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脱离现实生活的创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这就需要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在他们观察、体验周围事物的时候,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事,从而避免发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象。为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作准备。

(一)察眼前,说完整话

加强说话训练使作文的起步提前。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学了不少口头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有的虽然说了很多,但不够连贯。甚至前后顺序颠倒。因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的练习。事实上,孩子的各种口头表达都是与眼前的人与事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言,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说完整话。

比如,老师指着一位正在读书的学生问:“这是谁?”学生马上回答:“张某某!”显然口头语言是可以省略的,而书面语言则要求完整、明确、简练。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老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并示范回答:“这是捧着书正在全神贯注读书的张某某!”经常这样训练并持之以恒,就可以培育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注周围,写一句话

每天写一句话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对写作的兴趣,为以后的写日记、写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础。一切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让学生每天写一句话,学生就必须更多、更仔细地去关注他们周围的事物,而生活会回赠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作为教师,对学生写的每一句话都应加以鼓励、表扬,不要去修改他们的语言——因为我们要保留学生带有童趣的语言,但要求学生改正每一个错误的拼音和汉字。比如,有个学生写出了“我每天一放学,就能听见我家的小狗站在门口说着欢迎小主人的话。”还有一个学生写出了“工厂大烟cong里冒出来的gungun黑烟遮住了蓝天,挡住了阳光。”如果说第一个学生用耳朵倾心地听值得表扬,那么第二个学生对周围的关注,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样的句子,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巩固了识字,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头脑中积蓄了作文的材料。

(三)体验自身,叙心中事 除了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关注周围的以外,还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生活当中进行亲身感悟,因为通过观察或关注捕捉到的材料,有时候往往是表面的特点,而能真正触动学生心弦的,莫过于自己真实的体验。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文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用真情去体味人生,用言语叙述拨动他心弦的灵感。从而避免了因停留于表面现象使有些学生写出的作文雷同、表面化和给人枯燥之感。

比如在写作文《春天景色》之前,就可以带学生走进附近的公园,用自己的双眼去领略、体验春天的美,在心中真正形成如诗如画般的春天美景;再如设计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乐于表达;又如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文活动,如“语文夏令营”、“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大世界”、“我是小报手”等,以大大丰富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同时,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资料库,可存入电脑,也可用几句或几段话记录于本子中。资料库可分清栏目,分栏保存。如可分《小小旅游家》、《校内新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说》等。其实,这些栏目就包揽了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有写景方面的,有叙事方面的,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可谓资料库在手,作文素材又有何愁? 就拿“小记者大世界”来说,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生活着的社会现象描绘出来,用无暇天真的心理去评判世界中的人和事。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开导,使其说真话,说亲历。如:有的学生在习作中道自己在家中的苦处,父母经常吵架,他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他讨厌这样的家庭。面对学生洋洋洒洒的,真实的记录老师思绪万千,一方面为学生有事可叙而高兴,另一方面则为学生的苦恼而苦恼。于是老师充当起了心理医生的角色。让学生多了解父母,多关心父母,多体贴父母。同时,也寻找适当的时机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告之其孩子的苦恼,变“战场”为“爱的家园”而努力。事后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本来只知道作文只是语文作业,没想到它的魅力这么大啊,帮我找回了以前的家,我真的喜欢上作文了。”

当然,学生的体验不单单是教师安排下的语文活动,还可以是家长陪伴下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在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浪花的同时,还要努力步入学生的心灵,多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丰富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手写我口”,是爱上作文的源泉所在。

二、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赞科夫也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对这两句话我的理解是:当人亲历或受到环境事物气氛感染后,才会激发人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抑制的情感时,便要用言语表达出来,这就是写作的欲望。当学生观察眼前、关注周围、体验自身后会不由自主地想表达个体经验、个体愿望、个体情感,从而为学生富有情趣,独特的表达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就拿一节极为寻常的班队课来说吧。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周边生活环境受到的严重污染、破坏,老师组织学生到户外作了一次调查。面对乌黑发臭的河水,面对垃圾飞舞的地面,即便老师没提“作文”二字,好多学生主动地向老师建议:把这次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愿望用笔记录下来,以唤起大家对环境的保护。可以预见,这次作文肯定是学生快乐“习作”的过程。如果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解决了“有东西可写”,那么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则解决了“有写作动机”。事实上,“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有愿可表、有情可抒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叙的自然升华,是一种水到渠成。

“小朋友,努力吧:只要你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也一定能学好作文的。困难并不可怕,成功在向你招手呢!”这是贾老师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期待,但这种鼓励与期待是与贾老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让学生有愿可表、有情可抒密不可分的。

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 篇2

《做最好的老师 》这本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他擅长把理性思考融入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使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及教育情感融汇其中, 读后发人深省, 撼人心魄。 我读完这本书后, 无论在智力活动还是在教育理论上均收获颇多, 现总结最重要的几点。

一、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呢? 李老师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处, 所谓“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 不断超越自己。 这是多么接地气的励志语。 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天, 我就将它用来激励鼓舞调动我班学生的士气, 收效很好。 现在, 学生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 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定位和标杆, 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 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会汇成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至于什么是最好的老师, 李老师说道, 他还真没想到自己以后会有这么多的“头衔”, 他不过就是想做个“最好的老师”而已: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 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 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也就是说, 尽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这样的标准, 不是为得到领导的表扬, 也不是为了评职称或者得到奖金, 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将教育当成了事业而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 “天天兄弟” 在录制节目时说:“Genuis is the person who repeats the most time.” (译为:天才就是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重复做一件事的人。 ) 李老师在校期间, 能够数三十年如一日, 坚持做好“五个一工程”, 即上好一堂课, 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 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 写一篇教育日记。 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又做到了“五个一工程”中的几条呢? 更不要说长此以往了。

二、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指出, 好教师应该有童心和爱心, 他甚至将童心视为师爱之源。 虽然师生之间在年龄上有差距, 但老师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 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 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 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 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常苦于和学生谈话时没有话题, 也因为每次总是些老掉牙的套话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认为很爱学生, 能急学生之所急, 想学生之所想, 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但和李老师相比较, 不难看出差距到底有多大。 学生的生日到了, 李老师能笑眯眯地给学生送上一张贺卡;在课余, 与学生一起讨论甚至争论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中东和平的前景或贝克汉姆或周杰伦等众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式的关爱和亲近, 会使老师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这种对学生的爱, 也体现在李老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上。就以班上学生出现的“斗鸡”事件而言, 当李老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讲解之后, 发现学生只是明着不“斗”了, 却由公开转入地下。 于是, 李老师便利用一次到通江河滩郊游的机会, 要求班上的男同学组织一个“敢死队”, 与老师进行“斗鸡”, 通过这样的活动, 老师重新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而我, 在碰到这种违反校级校规的事情时, 只是一味地批评、专横压制或者简单说教。 学生有时表面上服服帖帖, 但暗地里会和老师对着干, 有时甚至会和老师起冲突。 有一次, 我发现有个学习相当不错的同学没有做周末作业, 却在周日晚读时抄袭他人作业。 于是一下火冒三丈, 将一张试卷撕了个粉碎, 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的结果可想而知, 该同学此后变本加厉, 甚至有意拖欠作业, 上课也提不起神来。 读了这本书后, 我主动找该生了解情况, 结果他说是因为周末到省城去看病, 所以没有做, 看到课代表在收作业, 担心老师批评, 所以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看到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也向他道歉, 承认自己不该如此粗鲁, 并且在一次诚信主题班会上, 告知同学们作业可以迟交, 但绝对不可以抄袭, 这是老师的底线。 同时, 再次当着全班同学向该同学道歉。 从此, 这位同学在上课时便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并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 也能按时交作业了。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于阅读和写作

常听有人说, 不是我不想写论文或参与课题研究, 主要是实在写不出来。 作为教育专家的李老师, 教科研成果十分显著, 可谓硕果累累。 同为教师, 每天只有24小时, 我真是很惊讶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来读这么多的书呢? 在此, 我将李老师在本书中提到他阅读过的部分书籍杂志做一粗略统计, 其中古典类24部;文学类38部;教育类21部;人文类24部;杂志类19种。 李老师在介绍的每类后都有个“等”字, 所以说应该不止这些了。 其实, 从教以来, 他就一直不停地、如饥似渴地在阅读, 他已经养成了“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 睡觉前、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都是他读书的地方。 可以说, “阅读欲”就是他的“生存欲”。 对李老师来说, 读书、教书、写书就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同时, 李老师还能进行思考, 而思考总是让他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思维火花记录下来。 于是, 一部又一部的读书随笔发表出来, 一本又一本的教育专著问世了。 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有关读书与写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要日积月累, 不能急功近利。 二是要独立思考, 不能人云亦云。 三是要自然朴实, 不能故作高深。 四是要读写结合, 不能读写分离。 看到这些成果和成功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我真是自惭形秽。 从教十几年来, 我总共才读过几本书? 又有几本是深读细究的呢?至于写作, 更是不敢提及。 自己从教的前十年, 基本无任何作品。 只是在近几年, 迫于评职称或其他急需文章的时候, 才匆匆炮制, 所写文章总是没有新意, 究其原因, 主要是所写文章没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 而是一味模仿别人的文章, 转述别人的思想。 而且, 很多情况下, 在读书时虽然会有所感动, 有所共鸣, 有所联想, 但仅仅是一时冲动, 并不能及时将这种共鸣记录下来, 更不要说是厚积薄发了。

“文以为种, 教以为耕”, 意为读书是写作和教书的基础, 没有教师广泛的阅读耕耘, 就很难有写的收获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阅读推广人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人生” 的报告中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教授还强调通过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 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 培养阅读兴趣与良好习惯, 使阅读成为伴随终身总的计生活方式, 从27而0为建设学习11型4社会奠定基66础。 这与李镇西老师的想法和做法不谋而合。摇

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篇3

——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9月20日,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贾老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扎扎实实地展示了一节本色语文课。他以身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实”、“朴实”、“扎实”的,他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他的教学环节十分简约,但是简约的背后却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是什么?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上需要做什么?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上扎实的课。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总结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王旭明强调,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找回语文本真。

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真”人。他对语文教育现状说真话,认为教师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认认真真地在做,导致与语文的本真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语文教师应该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上真实的公开课。

举几个教学片断,我们来看看贾老师如何教真语文。

《爸爸的老师》这节课第一个环节,贾老师问学生喜欢过节吗,学生当然喜欢,因为过节可以不上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喜欢过节聊知道哪些节日。先问哪一天是国庆节、六月一日是什么节,再问一个九月十日,引出教师节来。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从而引出“教师”。接着提问“老师”和“教师”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是书面语言,“老师”是口头语言,就像“爸爸”和“父亲”一样。贾老师又让学生读爸、爸爸、爸爸的、爸爸的老师,并提示学生第二个“爸”读轻声。随后又在“爸爸的老师”几个字上加上书名号,导入新课。整个导入环节流畅、朴实、自然,且让学生了解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这样的导入贴近儿童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做“语文”的事。再比如词语教学时,“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结果,那位学生马上像贾老师深情地鞠了一躬。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师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课中,一名学生得到贾老奖励的橘子,他不仅说了“谢谢”,还向贾老师鞠了一躬。都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可从贾老的语文课上,我悟道:问题不在孩子,在于当今的孩子缺失了教育。

有人说:“当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贾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贾老师朴实无华的授课,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和现场观摩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设计的精妙、教学的智慧、人格的魅力。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和无以执着地前行,贾老师把平凡的教学做得如此出色!课堂上贾老师的每一句话语,像清澈的溪水轻轻流入我们的心田,让人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贾老说上公开课最重要的就是像平常的课一样,千万别做假。教师要记住八个字:目中有人,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听课的学生,“目中无人”就是说教师要忘记台下听课的老师,但也不能不重视。借班上公开课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有一个小朋友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大屏幕上写的。”“真聪明,还会观察”……都是废话。跟语文无关的话就是非语文、泛语文,在语文课上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说。贾老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娓娓道来的是朴实的话语,然而朴素的语言是最美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语文之道,在于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搞学问!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贾老的课是真语文课,贾老是真语文教师,贾老是真教语文,贾老是真爱语文!贾老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他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

读《贾老师教作文》有感 篇4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秦老师板着脸走进了教室,她带着黑框眼镜,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上课!”秦老师一手拿着语文书,一手拿着一根长长的教棒,开始认真地教同学们生字。

教室里可安静了,大家听得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敢走神。突然,我的电话手表响了起来,同学们纷纷扭过头来看着我。秦老师也发现了我,只见她三步并两步地冲到我的面前,生气地责问:“你带这个东西来干什么?”

“我……我……”,我吓得只打哆嗦,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更要命的是,电话声还在响个不停。

正在我着急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了妈妈温柔的声音,“宝贝,该起床了!”啊!原来这是一场梦呀!

贾老师作文 篇5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老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老师作文1

敬爱的老师:

您好!六年的时光,转瞬消逝,我从幼小无知变得坚强勇敢,老师,是您在我幼小的心里播下了顽强,坚定,好学的种子;是您教会了我要做正直,勤勉,热爱祖国的人;是您让我的成绩步步高升,让我从原来的D+到A再到A+......您为我做的太多太多了,像珍珠一样数也数不清,现在让我拾起最美的一颗来和大家分享吧!

我还记得您跟我说过,让我这个学期好好的学习,希望我考上好的学校。我听进了您的话。于是,我就努力学习,向着未来的目标勇往直前,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来报答你在我身上花的心血。

老师,以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你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我将终身难忘。我对你们的感激,真是千言万语也难说尽啊!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可教师对人类的贡献却是伟大的,教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古人的一句诗,才能够足以表达这种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了这么多,而我最想说的却是:“我敬爱的老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以优异的成绩来作为对你们的回报!”

祝您

青春永驻,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贾老师作文2

她,个子不高,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洁白的脸上黑黑的眼睛会说话,还有一张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嘴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她就是我的班主任——贾老师。

贾老师像太阳,照亮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爱说、爱笑、爱花更爱我们,每天,她都是早早来到教室,开窗,烧水,浇花,忙的不亦乐乎,满面春风的迎接我们的到来,我们看到贾老师的笑脸,心里也乐开了花。

贾老师像春风,吹散我心中的乌云。记得二年级,我和尹子航同学发生了矛盾,美术课打起来了。贾老师听说后,马上赶到班里,把我俩叫到了办公室,非常耐心的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我俩会打起来,指出来我们的错误,又告诉我男孩子要心胸宽阔,不计较……老师的话语,虽然已经多半年了,但时常在我耳边响起。

其实,贾老师更像是妈妈。教我们学知识,有关心,也有责骂;因为成绩退步了而伤心,也因为取得一点荣誉而兴奋地像个娃娃。

贾老师,您这么伟大,我们该怎样报答?贾老师,感谢您的教导,引导我们发芽开花!

贾老师作文3

她,每天第一个来到教室,等待着她的学生。

第一节开始了,微风吹拂着她满头乌黑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再加上她甜美的声音,让人看见以后,一天都会是好心情。

你们大家是不是以为她一天的工作很轻松?你们错了,她一天特别忙,每天不是给我们上课,就是检查、批改各项作业。中午和下午还要给我们送队,你们是不是又要问,那她晚上干什么呀?别急,我马上就说这,晚上她也很忙,很多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都要一一解答,还要备课,第二天的课还等着她上呢。

班里的同学有了小矛盾,经过她的调解,都能成为好朋友。她告诉我们,同学之间最宝贵的是友谊,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这样班集体才有凝聚力。在学习中,每次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都不厌其烦的讲,从不嫌烦。讲了这么多,忘了给大家说了,她还很幽默,有一次上课时,一个同学总是学她说话,她就说:“你是复读机吗?”这个同学说:“是啊!”她说:“好,我现在就把‘复读机’关机。”那个同学吐了吐舌头,害羞地低下了头。

她是我的班主任,也就是我们敬爱的贾老师。

贾老师作文4

贾老师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经过多年探索,他认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三年级,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这是作文前的准备阶段。怎样训练呢?他总结出十种方法:第一,整理句子;第二,写一个场景;第三,写一个人物的形象;第四,写一段状物的文字;第五,写一组对话;第六,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话;第七,写一个开头或一个结尾;第八,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第九,补充一个段落;第十,看图写话。

第二阶段是四年级,让学生写“半独立作文”,即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让学生写出有开头、有结尾、有中心、有内容的一篇篇文章。这个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是两种:第一,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和观察日记;第二,指导学生按一个情节(一句话)展开想象,扩写成篇。

第三个阶段是五年级,让学生独立作文。如果说“半独立作文”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作文,独立作文就是老师命题后不作指导的作文。这一阶段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命题,以便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选择生动有趣的作文题材。

众所周知,作文训练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着语言文字训练、智力技能训练、非智力因素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以及知识经验积蓄等子系统。当今国内外的学者在确定具体的训练序列时往往从上述众多的子系统中确定一个作为主线,将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所确定的主线也不同。当前国内外中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主要有“知识技能型”“智力技能型”“个性发展型”“写作能力型”“语言交际功能型”“科技联系型”和“训练途径型”等七种基本类型。我认为对作文训练序列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是好事,这有利于大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作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主线”和“主要任务”混淆起来。“主线”属于“训练手段”“训练途径”的范畴,而“主要任务”则属于“训练目的”的范畴。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提高思想认识、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健康个性等,都是结合着主要任务恰当地完成的其他任务。

贾志敏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很正确的。他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作文教学的`出发点,把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兴趣作为作文教学的保证,而把扎扎实实地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这样他就理顺了作文教学中各种关系,创造出一套完整的,以“高”“趣”“真”“活”“实”为特色的作文教学经验。

在这里,我预祝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取得新的成功和新的突破。

贾老师作文5

贾老师是常熟市学术带头人,而且还是常熟德育带头人,语文教学能手,语文教研组组长。有四项最好的地方,贾老师真厉害!走进四(4)班那个“披头散发,带着紫色眼镜,你,穿着蓝色衣服,白色裤子,如同雪一样的”那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贾老师。

贾老师每天早出晚归,特别辛苦。一大早叫我们写早读作业、让我们看考级书,还把我们的做操、卫生管的好好的,所以我们得到了两操、卫生这两面小红旗。

贾老师每个星期五的班队都让我们玩游戏,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也能让我们玩得很开心,所以我们都很期待星期五的班队课。到了双休日老师就开始让我们写作文了,首先要打草搞,然后在自己的连笔贴上写。加上这篇作文就五篇了。老师还经常鼓励我们把作文写得比以前还要好。

贾老师是很伟大的老师,每次教课文的时候都让我们画知识点,回去还要背熟,还要默写,考试之前还再三嘱咐我们要好好复习,我觉得我的成绩提高了很多,特别是作文,已前一扣五六分,现在只扣了两三分,贾老师真伟大,让我觉得很敬佩!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伟大的老师,你们呢?一定也想吧!那就去实现你的梦想吧!

贾老师作文6

我的数学老师贾老师长了一双神奇的眼睛。

以前她总戴着眼镜,可是不知最近怎么不戴了。可是如果有同学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她的眼睛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会准确无误地说出他做了什么。我把这事告给了妈妈,妈妈以为贾老师治好了近视,赶紧去向贾老师讨教治近视的好法子,不过老师的回答,让她很失望,老师的眼睛还是近视眼,只不过这几天没戴而已,现在你知道贾老师眼睛真的很神了吧?

她有一颗宽容的心。有好几次,有几个同学忘带卷子了,贾老师不但没批评他们,还给他们找试卷,实在找不到,就把自己的给了他们。

不过你犯错了,贾老师也变得严厉起来了。有时我上课不认真听讲,贾老师就会用她那双神奇的大眼睛告诉我,要认真听讲,不然就会落后。这时我就赶紧认真听讲了。有时我粗心做错了贾老师也会严厉的批评我,说:“你看,你错了不该错的题,以后要细心,改掉粗心哦!”我知道贾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我也在努力改正粗心。

我喜欢我们的贾老师。

贾老师作文7

从四年级开始,我有一种感觉,觉得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一双眼睛中,我有进步时,那是一双喜悦的眼睛,当我失了本分时,那是一双严厉的眼睛。那是我贾老师的眼睛。

让我记得最清的是在这个学期的开始,我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天天被老师表扬,贾老师天天用喜悦、高兴、自豪的眼睛看着我,我也天天用高兴的眼睛看着贾老师,贾老师有时会一起和我们玩“斗鸡”“哈”“嘿”我是很厉害的。我在贾老师的眼睛中看到了童年的欢乐。

让我记得也很清楚的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没有考好,在那天中午,贾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看着我的眼睛,用心平气和的语气说:“瑞涛啊,加油吧、努力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我在那一刻看到了鼓励的眼睛,看到了给我加油的眼睛。我在内心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会加油的。”

老师用心灵的窗户打开了我对“语文”的喜爱,让我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地遨游。

贾老师作文8

小学刚读完一年,也没管我们同不同意,那位年轻、漂亮、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班主任廖老师就和我们拜拜了,即使有十二万分的不情愿,我们也只好接受现实,同时满怀希望地幻想着新来的班主任也是一位大姐姐似的惹人喜爱的人物。

新学期开学了,报到头一天,我们的新班主任贾老师现身了:四十五六岁的样子,矮矮胖胖的身材,一头看不出什么发型的卷发,再配上一身与时髦毫不搭界的衣服,活脱脱一个益阳街上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中年妇女。犹如当头一瓢冷水,同学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失望,教室里的空气好象凝固了。这时,贾老师的声音响起来,缓缓柔柔,还蛮有磁性的。抬头一看,那张“巴巴脸”上眼睛弯成了一线,笑容荡漾开来。不知哪个调皮鬼大叫一声:糯米坨!全班哄堂大笑,新班主任的外号从此诞生。贾老师先是一怔,继而明白过来,不气不恼地说:“糯米坨好哇,以后粘着你们的时候可不许不耐烦哦!”

真是不幸被言中,从此贾老师就象糯米坨一样粘在我们身上了。

早上,我们还没有到校,贾老师就已经披着朝霞进了教室;下午,等每一个同学都走了,她才锁上教室门离开。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不是她上课的时候,她也隔三差五地在教室外转悠,哪个讲话,哪个走神,都被她的火眼金睛看了个清清楚楚。接下来,那个倒霉蛋就要开始聆听她那不厌其烦的絮叨,直到满脑子灌满她的忠言为止。贾老师还有一个绝招,就是利用中午时间和家长形成同盟。她家离学校远,中午就在学校吃饭,好多同学也是家长送饭到学校吃,贾老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和家长互通有无,家长成了她的千里眼,弄得我们常常惊异于她对我们的无所不晓。

被糯米坨粘上的日子不太好过,但也有被粘得很舒服的时候,我就充分地享受了一回。那天上体育课,我和同学玩“背背背”的游戏,一不留神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只感觉牙齿剧烈地疼痛,满脸满口都是血。同学们吓坏了,贾老师赶来,一改平时慢条斯理的习惯,背上我一路小跑进了附近的医院。医生为我处理伤口时,她的手一直抓着我的手,那温软的感觉让我慢慢镇静下来。听说门牙摔断了,她那双不大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嘴里喃喃着:“怎么得了,怎么得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我们总以为,糯米坨是没有脾气的,可是错了。那是一个中午,贾老师有事出了学校,教室里开始大闹天宫,板凳、黑板刷、扫把,能用的都用上了,突然,“砰”的一声,玻璃窗应声而碎,上课铃随之响起。贾老师走进教室,眼前一片狼藉。她的脸色马上风云突变,阴沉得吓人,平时絮叨的嘴紧闭着,只有两道目光如剑似的直射过来,厉声问道:“谁?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再没有第二句话。我们这才知道糯米坨也有又硬又厉害的时候。

离开贾老师半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与她在网上的联系,因为,我好喜欢那种被粘着的感觉。

贾老师作文9

贾清老师是我们班的体育老师,课后还带我们学校的足球队。我是爱踢足球的男孩,所以我很喜欢贾清老师。

贾清老师个子高高的,皮肤是最让人羡慕的小麦色,英俊的脸上,那两道黑黑的眉毛像两把锋利的宝刀。

贾老师不仅人长的帅气,而且足球技艺高超。有一次下午放学,我和伙伴们在操场左突右冲地踢足球。全副运动装备的贾老师向我们走过来,他对我们说:“我们来踢场足球比赛吧?”我们毫不胆怯地说:“好呀。”我们全都使出了“看家的本领”。没想到贾清老师的足球技术特别高超,我们几个人都围不了、截不住他一个人。他的射门技术更是一绝。只见他先用右脚轻轻一勾,把球勾到他的脚面,一抬脚,把球踢到空中,等球落地离地面一米高时,贾老师腾空而起,一脚踢了过来,球不偏不倚的进了我们的球门。我们惨败。我们不服气,老师走后,我们埋头苦练了10分钟,这时贾老师又来了,“练得不错,再来一场吧?”我们说:“愿意奉陪!”经过十几分钟的苦战,我们败于贾老师。

我喜欢足球技艺高超的贾清老师。

贾老师作文10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一年级的贾老师,她给我们讲起课来兢兢业业。备起课来认认真真,我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贾老师不仅上课语言生动,也很信任同学。一次两个同学闹了矛盾,恰好我在场,贾老师就让我给他们调解矛盾,还说,以后所有同学的矛盾调解工作就交给我了,并且给了我一个称号:和平使者。

我受宠若惊,嘴里喃喃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再说了,我也不会调解呀!”

贾老师听了,笑眯眯地说:“怎么不可能了,多调解几次就行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给同学调解矛盾了

说来也巧,那几天我们班有矛盾得特别多,在贾老师的信任和帮助下,我处理“案件”处理得越来越多了,打架得也越来越少了,这个可都是贾老师的功劳啊。

虽然贾老师已经不教我们了,但是,我对贾老师的印象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贾老师作文11

你猜一猜,我们语文老师是谁呀?对了那就是语文老师贾老师。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位黑头发的老师走了进来,我们议论纷纷,大家说“这位老师是谁呀”我们怎么不知道呢?这是贾老师说“我姓贾,你们以后可以叫我贾老师,也是你们以后的语文老师了”贾老师又说“那个人会写我的贾”这时陈晗站起来说“我会写”陈晗在黑板上写了真假的假,贾老师说“我不是真假的假”也不是甲乙丙丁的甲,是这个贾,有一次我们在上课我们很沉闷贾老师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谢晋的爸爸带谢晋去游泳,谢晋的爸爸把衣服挂在千年古书上说了一句“千千年古树为衣架”写进就对了一句“万里长江为澡盆”当时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贾老师作文 篇6

贾老师虽然年龄假,但是却有三“真”。工作认真,待学生真好,说话真幽默。说幽默是因为自从贾老师教我们数学后,往日严肃的课堂开始变得不再沉闷。幽默的话语令我们全班捧腹大笑。课堂充满了生机。

说认真是因为贾老师鼓励我们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看法。于是,每当做完一道题后,大家就会马上去想有没有比这更简便,更新颖的方法。这样一来,我们一节课的效率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如果碰到难题,贾老师就会亲自出马,和我们共同探讨。记得这学期我们学表面积和体积。有些同学怎么也弄不明白。贾老师就像刘谦一样,拿来三角体,长方体,还有魔方等各种教具。贾老师对我们神秘的说,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在他的手下,仿佛魔术般,这些教具排列成各种组合。我们呢,发出一阵阵赞叹的声音。原来这些组合都是这样变成的啊。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边学边玩,成绩就像飞机一飞冲天。

说对学生好是因为我们班有几个同学上课不爱回答问题。每次叫起来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贾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课堂上总是寻找机会。有时还制止我们这些爱发言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那几个同学也主动回答问题了,有时还说得特别好。贾老师那时就显得特别的高兴。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篇7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袁教授的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读到这里,我不禁要反思:身为人师的我们“会问”、“善问”吗?

由此我联想到这样一则笑话: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随堂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多了个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校长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问题一经提出,便极尽其“循循善诱”之能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仔细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试问这样的课堂提问何以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形式,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否则就偏离了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提问呢? 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铺台阶,难为易】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哪儿却总是回答不到位,或者答非所问,以致耽误教学时间。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空,使学生找不到抓手。所谓“铺台阶”就是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分层设问。如苏教版第九年级(上)中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对于初中而言,理解其中的父爱是不难的,但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颇有难度,在授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述情节,为此我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如何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情节: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寸积铢累,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可父亲为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再如: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有了高台阶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吗?2、父亲有没有赢得别人的尊重呢?3、但是父亲赢得你的尊重了吗?4、那么父亲靠什么赢得你的尊重的?4、对作品中父亲,作者寄予怎样的感情?崇敬,怜悯,抑或其它?最后归纳出这样的主题:赞扬中国农民的坚韧,审视前辈的生活价值观,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的问题。

【投石子,愤而启】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思妻心切一时就是出不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授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帮助学生欣赏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我是这样设计的:刚上课时我们欣赏的那首《我心永恒》作为《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如今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名曲,每当听到这缠绵哀转的旋律,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罗丝和迈克迎着风浪相拥于“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个美丽瞬间,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将《“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改编成电影,也需要给他配上一首主题曲,请问用《我心永恒》行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认为用这个曲子不妥。就在这时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既然《我心永恒》不妥,那你认为选怎样的曲子比较妥当呢,请阐述理。短瞬的寂静后教室里又热闹开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上甘岭》的插曲《英雄赞歌》,有的建议选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有的说不出乐曲名,干脆自己描述乐曲的的基调旋律,总而言之同学们的回答都说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形象。到这里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不仅巍然屹立于大海上空,更铸刻在每个读者心里。在这种提问方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卖关子,产动力】即设置悬念,卖点关子,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一节课的,有时可能是一阶段的,有时甚至是一生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课是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这是一篇书序,更是一篇美文,就文章本身的语言、章法以及文学的内涵而言,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如果仅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的角度来讲授这篇课文,教者以为该文不失为一座引导学生通向文学殿堂坚实的桥梁。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没有急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而是先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中外文学名篇,但都只有高潮,没有结局,只有梗概,没有具体情节,故事讲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几个悬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那苦命的祥林嫂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了吗?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于勒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又是怎么死的?没想到还真有几位同学能说出结局,但我让他们立即打住。可以想见,能在此时回答出问题的同学该有多自豪,而尚不知答案的又该怎样羡慕和着急。就在这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样一段话:“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事实证明,在后来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班的学生与文学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明显高于同一阶段的其他同学。现在想来,这种阅读兴趣的产生应当归功于我一开始的卖关子。

【找毛病,善质疑】现在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一些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音频视频资料有不少的确为精品,可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运用资料,让资料“为我所用”。比如有一段关于《春》的朗读视频,其中“春花图”中的“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频上实实在在显示了累累的桃儿、杏儿、梨儿,播放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找茬,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竟然就发现这一画面与文中的“仿佛”一词不吻合,由此自然归纳出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找毛病”的课堂提问法往往可以运用于借鉴资料辅助教学的课型中,当然,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资料,考证资料,切不可随意否决,弄巧成拙。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1 篇8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对艺术教育和美育有了更深地认识。

中国历史上基本上没有美育的概念,虽然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育的言论和故事,但从总体上说,美育是被包容在德育之中的。只是到了近代,才有王国维先生关于美育的学理研究,有蔡元培先生石破天惊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但是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美育始终是德育的跟班,“寓教于乐”才是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

在相当多人的观念中,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一提到美育,很多人想到的只是美术课、音乐课,把美育窄化为美术、音乐教育。接着,又把美术、音乐教育变成了乐谱的记忆课和横平竖直的训练课,美育进一步被降格为工艺训练。

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方面,一种手段;美育并不以培养艺术家为主要目的,如同体育不以培养国家级运动员为主要宗旨一样。从美育的角度看,文学教育也好、艺术教育也好,注重的都不是掌握其技术的精湛程度,而是在于通过它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一种美的境界。总之,在于孕育一种美的精神。只要有利于这种精神的培育,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人与艺术的交往,都是审美的对象,都是美育的素材。

先说感受。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是这样开头的:“我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从文学的角度看,这大概可以说是败笔——重复、啰唆,但从美学的角度看,它非常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童年的独特感受:一种孤独、寂寞但又不肯放弃希望的感受。如果把这句话写成“我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枣树”,那就只有景而没有感受,就索然无味了。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不美,自然是因人而美,是因人的感受而美;而对人来说,面对自然可能无动于衷,而“感受自然”才有美。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有无数精妙绝伦的散文,有无数动人心魄的绘画,都是描写自然的,但这些作品没有一件不是在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同的心情面对同样的自然现象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情面对同样的自然现象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同样是面对霜后红叶的景色,有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兴高采烈,也有《西厢记》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悲伤愁苦;相同的感受也完全可以借助不同的自然对象表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的名句。这里李白的人、月、影“三人”与鲁迅的“两棵枣树”完全是异曲同工之妙,完全不相干的景致却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所有对自然的感受,都是对生命的感受,是对生命存在价值和生命存在方式的感受。不进入审美的境界,便无法获得如此深刻的感受,更不可能创造性地表达这种感受。如何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感受,是美育的基础。

读《教海漫记》有感(模版) 篇9

人人都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最神圣的职业,但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所谓的灿烂和神圣更多的时候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有幸拜读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后,我深深的感觉到了这份责任的沉重.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更难。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也显得日益重要。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了社会责任,却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和需要;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却忽视了师生的合作关系;强调了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却忽视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段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转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不仅是孩子的教师,而且是孩子们学习的朋友,要用浅显、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与其交流和沟通,亲自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才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与孩子们进行学习和沟通。“给予了他们宽容的微笑。不时送给学生一个笑,很坦然,很真诚。笑,使学生、也使自己轻松了。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这是于老师在《教海漫记》中提到的“微笑教学”的理念。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把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的。

于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小,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龄段,学生们犯些小错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要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们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如果拿严厉的批评与这种批评方式作比较,效果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之后,从表面上看,学生低下了头,也认了错。但这种批评的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失去兴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也就不再积极,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优秀作文: 贾老师的手 篇10

贾老师有一双温柔的手。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第一天来到学校上学,那时我害怕极了,当我来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看到的是贾老师微笑迎接我的面容,感觉很亲切,我提着的心慢慢放下了,但还是有些害怕,这时贾老师正好看见我,就用她那温柔的手把我拉进教室,让我坐在座位上,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害怕的感觉顿时全都消失了。

贾老师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在一次手工课上,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教我们折“仙鹤”,她耐心地教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可是我始终折不好,这时贾老师轻轻来到我身边,用她那灵巧的手帮我折“仙鹤”,不到一会的`工夫,就把我折的歪歪扭扭的“仙鹤”折得栩栩如生了。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

清明将至,天雨绵绵,笼罩着小书店外宁静的街道,趁着躲雨之际,浏览着“新鲜”的课外读物,《优秀是教出来的》夺入眼球,“优秀怎么是教出来的”如此“歧义”的句子,身为一名教师的我,老毛病起犯(见到病句必挑),好奇心和好胜心让我“弱水三千,独取一瓢”。

绝无生搬硬套先贤哲人的陈词滥调,作者罗恩克拉克的序言犹如一股清泉涌入我心(不可随风逝去):“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能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而把这55条规矩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他们是我儿时成长经历的一种延伸,同时加进了我对生活的体会,以及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必要添加的内容。”平实、自然、流畅的笔调道出了作者的独特见解,我仿佛遇见一位老朋友,或者是一名可以解读彼此的知己。

细细品味罗恩先生撰写的十几则小故事后,更让我觉得自己的教育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优秀在不同时期的定义,难道不都是在强调着优秀的背后所要付出的心力吗?

尊重孩子,让孩子从尊重中学会关心――“与大人应对,要有礼貌,有分寸”、“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见到每个老师,都要说某某老师好”、“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联想起平日自己的学生们,班主任的.我真的不难发现,学生若是本班的,孩子们会主动打招呼,而非本班的学生跟我打招呼的几乎很少,见了都像“耗子见猫”――能躲绝不遇上,即使遇上也飞快溜过,学生对老师尚且如此,对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主动打招呼的画面就更少见到,更何况对校外的陌生长辈们了!这正反应了我们对孩子们观察的疏忽,如果我们能对孩子们给予更多的细心,了解他们的习性,及时教育他们“中国历代都是礼仪之邦”,教育他们不单书本上作业本上写着,更要有生活中的“赴之于行动”,教育他们相互尊重,彼此关爱,那么相信这些孩子们能体会到有礼貌所带来的愉悦,校园也会充满更多欢声笑语。

宽容孩子,让孩子从宽容中学会自爱――“同学受罚的时候,不要看着他”“别人碰到你,不管有没有错,都要说声对不起”、“要乐观,要享受人生”、“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向前迈进”……记得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就说亚龙吧,他破坏了记录以后……好,那我就让全班同学重重地刺激他,我看见他们用眼睛瞪他,在午餐的时候责备他……”,“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学生,我都尽量采用简洁的方法。我不愿意为了批评或表扬学生而去画表格、贴小旗、挂五星等,这只会弄得手忙脚乱……”这真实地解决了教育学生时遇到的难题,特别在现今新制度的实施中,我们往往被许多东西所牵制,对犯错的学生不敢惩罚了,生怕伤及他们的自尊心,甚至几句严厉的批评也不允许,而对每个学生攒写一大摞评价档案。老师费时费力,写鉴定,搞评语,而往往对孩子们还是缺乏实际性的关爱,以后我要真正做到关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在最需要的时候轻拍他们的肩膀,在最快乐的时候和他们分享,见证他们的点滴成长,赢得他们的更多信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把教育根植于爱。

赏识孩子,让孩子从赏识中学会行动――“用小小的贴心,为别人制造惊喜”、“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坚持”……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想到了我班上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他们时常令我火冒三丈,对比罗恩先生,我在工作上还是缺乏创新。记得书中罗恩先生介绍他曾经对待一个“问题”学生欠交作业,他尝试了两种方式寻求学生家长的配合。第一次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那学生家长情况,结果家长见怪不怪地讽刺了老师;于是第二次罗恩先生先赞扬孩子一向表现不错,可最近有点松懈不完成作业了,家长听完了高兴地要求老师一定要继续严格要求孩子,并承诺自己也会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罗恩先生改善了与家长的交流方式,使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了不同的结果。除了佩服罗恩先生的别具匠心,更让我领悟到在对待懒散学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上一篇:参加少代会的感言下一篇: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